职务犯罪预防系统

2024-07-07

职务犯罪预防系统(精选8篇)

职务犯罪预防系统 篇1

廉洁自律,珍爱自我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时间:2012年6月 日 地点:

授课人:徐立明副检察长 参加人员: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受教育局领导的邀请,再次来到这里跟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隐忧险于明火、预防重于泰山”,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我希望通过这一次次的预防讲座能使大家意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性,能唤起大家一些由心而发的思考的话也就达到了目的。

在讲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当下被百姓形象地比喻为“新三座大山”的三大民生问题“住房、教育、医疗”。房价的高自然不用说,看病难的医疗问题也是诟病已久。可是“教育”,这个知识分子集中的行业,这个传统上远离尘世的一方净土。怎么就成了压在人民心中新的三座大山之一呢?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教育趋于商业化,有许多的利益群体牵扯到里面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教育行业”就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曾经的“清水衙门”现在是变得“荤”得很,“腥”得很了。曾经无私奉献、两袖清风、廉洁自律,为人传道 授业解惑高尚的教师形象也因为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例被曝光出来而倍受人们的质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之根本,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危害更是不可低估。它不但有损学校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形象,更平添了社会公众对莘莘学子能否“出污泥而不染”的担忧。因此,预防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今天我就我县教育系统的现状结合近年来我们检察系统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例跟大家一起探讨三个问题:第一,我县教育系统存在职务犯罪的主要问题;第二,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观因素及其预防;第三,如何预防职务犯罪问题。

一、我县教育系统存在职务犯罪的主要问题

1、教育生均经费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头费,该项经费由学校按预算比例执行,教育局只管大的方向。而每个学校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就不得而知了。目前,反映出来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该用钱的地方没有,虚开发票,头大尾小。

2、学生营养午餐问题,国家以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可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是问题层出不穷。据报道,浙江永康反贪局近年破获一起教育系统贪污学生午餐经费的腐败窝案,涉案人员包括当地教育局原局长、12名中小学原校长等15人,涉案总金额达400余万元。已有11个校长获刑,最重的被判12年零6个月。这不是个案,在学生伙食问题上打主意的校长、老师就不在少数。各地新闻都有报道不少中小学生抱怨学校的饭菜难吃,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就喊饿,一些家长反映学校借伙食牟利,饭菜品种变化少,营养差,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口粮”补贴老师“小灶”。据反映在我们县个别学校就有类似的问题存在。这应该值得警醒。

2、学生“伙食”问题,不单我县查处有老师在油、米、猪肉及其他学生饮食材料的购买当中,采用多种手段去谋取蝇头小利,全国各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特别是国务院启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学生营养午餐经费的注入,更是增添了这类犯罪产生的机会。国家以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成了一些不良老师的发家致富之路。据各地新闻报道,不少中小学生抱怨学校的饭菜难吃,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就喊饿,一些家长反映学校借伙食牟利,饭菜品种变化少,营养差,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口粮”补贴老师“小灶”。浙江永康反贪局近年破获一起教育系统贪污学生午餐经费的腐败窝案,涉案人员包括当地教育局原局长、12名中小学原校长等15人,涉案总金额达400余万元。已有11个校长获刑,最重的被判12年零6个月。这不是个案,在学生“伙食”问题上打主意的校长、老师就不在少数。据反映在我们县个别学校仍有类似的问题存在。这是该值得好好反思了。

3、学生保险问题,2007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柳州中心支公司到柳州市十八中办理学生保险业务,先后给予学校保险回扣款8510元和6550元,学校报账员韦某报告后,时任校长黄某和时任书记刘某商量后,决定拿出部分保险回扣款,以发放保险劳务费的名义,按照不同的档次分发给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校医等人。

2008年,书商张某、黎某先后向十八中推销教辅材料,张某分两 次将回扣款共计9852元交给时任副校长罗某;黎某则将1.3万余元转入罗某账户。黄某、刘某和罗某商量后,决定拿出部分回扣款作为加班补贴发给学校领导。

2010年11月,考虑到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并已退出所分赃款,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黄某、刘某、罗某三人犯受贿罪,分别被判免予刑事处罚。

4、校服、教辅材料的购置,这本是家长自愿的项目,主要由学校直接和供应商接触。有利益的地方必定会有。

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间,柳州市教育局订购组(以下简称订购组)原主任伍某、副主任刘某、会计程某、出纳黄某经预谋后,在负责柳州市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征订发行的经营活动中,在账外暗中收受教育出版社、广西新世纪图书有限公司等发行单位支付的各种名义回扣、手续费,并存入订购组私设的小金库,而后进行私分,至2009年4月间,订购组集体私分收受贿赂款共计12.5万多元,其中伍某分得2.6万多元,刘某分得2.3万多元,程某分得2万多元,黄某分得1.7万多元。另外,伍某和刘某还分三次收受某发行单位的“好处费”各6多万元。

2010年4月,柳南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伍某等4人犯单位受贿罪,免于刑事处罚;同时,伍某和刘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20多万元赃款依法没收,上缴国库。上面的问题只是近几年来,我县教育系统最突出的问题,像一些老的问题工程建设中收受贿赂,以各种名义收取家长好处费。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挪用手中公款,仍时有发生。学校在招生录取、教师聘任、校舍工程建设、教材购买、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2007年至2008年间,身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院长的韦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授意鹿山学院教学部负责人黄某以“转学费”的名义收取家长给予的好处费,先后收取学生家长请托好处费共计55500元。

2008年7、8月间,鹿山学院将其第一食堂一、二楼餐厅对外公开招标过程中,原一楼餐厅承包人韦、王夫妇向韦某请托希望中标,韦某即交待担任评标委员会委员的顾某,要其在同等条件下照顾韦、王夫妇。韦、王夫妇顺利中标后,韦某收受韦、王夫妇送的150000元现金.2008年12月,鹿山学院对学院内超市的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原承包人王某为了能中标,找到韦某,希望招投标中予以照顾。2009年春节前的王某现金人民币20000元送给韦某,韦某予以收受。之后在韦某的关照下,王某得以顺利中标。

2011年1月,柳州市中级法院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再审一审判决,即以受贿罪判处韦某11年有期徒刑。曾某,原柳城县沙埔中学校长。

1998年7、8月份,个体建筑工程老板黄某在沙埔饭店宴请曾某吃饭过程中,为感谢曾某将沙埔中学上雷分校教室建筑工程给其承建,送给曾某感谢费5000元。2000年至2006年间,曾某收受在沙埔中学承建校舍修缮工程的个体建筑老板陈某给的感谢费四次,共计7000元。2007年,承建沙埔中学教师宿舍集资楼的建筑老板黄某,为感谢曾某将集资楼给其承建,送给曾某回扣费10000元。1998年至2007年间,曾某先后收受了在沙埔中学承建工程的个体老板所给的感谢费合计22000元人民币。

2009年3月19日,柳城县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曾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没收曾某退出受贿所得赃款人民币22000元,上缴国库。

二、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观因素及其预防

今天我们的目的是职务犯罪预防,是来跟大家敲警钟,提高自身抵御诱惑力的,不是来搞政治的,因此产生职务犯罪的社会不良风气,监管不力,制度不全等客观因素我就不想讲了。这种大方向的东西即使讲了,可能也会说有人在心里嘀咕“就我们一两个人的力量能扭转社会风气吗,能完善整个教育系统的体制吗?”古人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虽说有点消极,却也是至理名言。既然你们觉得没有能力去改变客观因素,那我就讲讲你们能改变、能完善的东西。

(一)主观原因。

第二,慎独。即自己独处时也要谨慎。《后汉书》上记载着一个“五知堂”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杨震出任东莱太守时,他的学生昌邑县令王密为报答其当年的推荐之恩,一天晚上怀揣 6 金子来到杨震家中送礼。杨震不受,王密说:“幕夜无人知”。杨震说:“天知、神知、吾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难当,赶忙带上金子灰溜溜地走了。俗话说的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有些人总以为自己聪明,做事缜密,万无一失,岂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凡是用金钱作粘合剂的任何堡垒,在法律面前都将一攻就破,甚至不攻自破。

⒈思想道德防线溃败,以权谋私。面对改革开放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个人工作生活经历,有些国家工作人员迷失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丧失了党性,与党离心背德,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私欲观念和特权思想作祟,思想变质、道德防线溃败,不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己任,反而处处以权谋私,最终走上腐败堕落的不归之路,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从思想上变质开始,然后道德上滑坡,最后触犯刑律、落入法网。

2.自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职务犯罪者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蜕变,使他们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导致他们在思想上贪得无厌,行为上放纵自己缺乏自律。为所欲为,视党纪国法于不顾,最终背弃了党和人民锒铛入狱。

1、贪欲

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仓鼠嘲笑蚂蚁:“可怜的蚂蚁们,为了屯集这么一点粮食,你们千辛万苦地劳作,忙活了整整一个夏天。这值得吗?真该让你们看看我的储备粮!” “听着,”一只蚂蚁回答道,“就因为你储藏的粮食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所以人类才要把你从泥土里挖出来,把你的粮仓掏空,让你用性命来替你那贪婪的强盗行为赎罪:他们这样做太合理了!”

所以,不能太贪婪——这是真理,当欲望大于生命的时候,生命必将遭遇威胁是必然的,这正如仓鼠。但对于人类来说,对仓鼠清壁坚野,使其暴尸四野也实在显现不出作有智慧的高等动物的优越:固然仓鼠可恨,但是用大于其罪恶的惩罚讨伐异己,也实在是另外一种罪恶。这也正如常人所说:“冤冤相报便冤冤相传!”再说,使人罪恶的是欲望,不从根本上治其贪欲,而满足于表面上的处置,即使治得了一时鼠患,也不能换来长久的太平!

2、不懂违法的代价。“什么人过得最快活”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面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刚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快活!” 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

“畏法度者快活”,于今人仍有所启迪,尤其对于领导干部。大凡畏法度者即尊纪守法的人,必不肯违反法度干见不得人的勾当,也就用不着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半夜鬼敲门,更用不着担心东窗事发坐牢狱、掉脑袋。没有了这些费心劳神的 忧愁,自然就活得洒脱自在。

对自己小孩的影响 案例

对学生的影响 案例

3、侥幸心理

不是不知道什么叫贪污受贿,基于人的基本常识,都清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为什么却仍存侥幸心理。

12、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72、法律有时入睡,但决不死亡。

(二)客观原因。

1.社会的负面影响。体制改革为我们党和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给一些职务犯罪者有机可乘,他们钻制度的漏洞,混水摸鱼,在“空档”地区打“擦边球”,大肆进行贪污受贿;贪官给人们树立了“腐败的领导人榜样”,社会分配不公,“不捞白不捞”,对贪官惩治不力,受贿数百万也不会被处死。

2.监督乏力,监督机制不到位。权力高度集中,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等弊端,给犯罪者提供了犯罪的空间和条件。而失去制约的机制必将产生腐败。虽然已建立各级人大、政协、纪检、检察机关、政府的监察审计和人民群众监督等多层次监督体系,并已颁布《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但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大部分监督机关不敢于监督、不善于监督,尤其是对 “一把手”的监督形同虚设。正如原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被捕后所说 的:“官当到这个份上,就没有人管了,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①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民主和监督。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又由于民主集中制没有有效地贯彻执行,使权力过分集中到个别领导者手中。权力过分集中的一个主要弊端就是容易产生特权现象,以及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软弱无力。过大的权力集中膨胀了一些自恃大权在握者的个人意志,他们为所欲为,自恃无恐,骄横跋扈,违法乱纪,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大肆进行贪污受贿,终于铸成了胡长青、成克杰之类的高官和李乘龙、肖作兴等厅级干部走进了犯罪的深渊。李乘龙在案发后曾经说:“我任玉林市委书记5年,没有一个人找我谈过话,如果我开始犯错误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一下,我也许不会走上死路”。可见权力作为双刃剑,既是造福社会的手段,又是腐败的根源。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证明如果权力失去制约,就必然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只能导致腐败。

②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表现在:个别单位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制度不健全,漏洞多,空隙大,内部管理混乱,财务账目不清,从客观上给经济职务犯罪提供了空间;私设小金库,搞体外循环,账目不公开,“一支笔”审批,缺乏监督,客观上为犯罪分子提供 了便利条件,成为滋生腐败和犯罪的温床。这不仅表现在行政、事业、经济管理部门,就连不起眼的村一级也因私设小金库,财务混乱,监督管理不到位,而出现了守业贤之类的贪污受贿职务犯罪。

③监督机构形同虚设,舆论监督不够。尽管我国设置了诸多的权力监督机构,监督机构之多是世界上罕见的,几家监督机关的重复监督还不如香港廉政公署工作效率高。但由于体制没有理顺,致使监督机制不畅,监督效能不高,某些地方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同时舆论监督也乏力,表现在群众对贪官的抨击常常很难转化为组织制度的有效制约,从而使得某些握有权力者的无所顾忌。现实中,对一些贪官的看法,群众意见归意见,提拔的还是照样提拔,助长了贪污受贿犯罪行为。

3.法网疏漏,执法不严,打击不力。

①廉政法制不够完善。财产申报是廉政法制的重要内容,可至今尚未出台相关法律。即使已有的法律,也因为立法粗疏,概念模糊,可操作性差,也难以有效地惩治职务犯罪,特别是经济职务犯罪。

②执法不严,打击不力。近年来,尽管查处了大批经济职务犯罪,特别是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改变了过去“刑不上大夫”的做法,但由于立法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关系网干扰,查处力度相对薄弱,对经济职务犯罪发案不报,包庇 袒护,打击不力,表现为立案少,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少,判决少,办案效果差等情况的发生,使得查处犯罪数与实际发案数相差很大。同时由于受“自古不打送礼者”观念的影响,司法机关比较少查处行贿者,这虽然是从考虑有些行贿者是为了办事方便,出于无奈才去送礼的,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职务犯罪的打击。由于执法不严,影响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也达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使违法犯罪人认为有利可图,胆子越来越大,助长了犯罪的侥幸心理,从而出现了经济职务犯罪上升,涉案金额大,大案要案增多等令人担忧的现象。

4、制度

虽说教育系统近年来已经在不断的完善财务公开、校务公开。

构建预防机制。

1、自律

人的思想为行动的指南。

2、教育

3、完善机制

实际中也有很多困难,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面临着人少,难远,采购难的困境。大宗的采购可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进行,小宗的采购则由学校校长负责。监督管理。

4、打击

职务犯罪预防系统 篇2

职务犯罪是我国当前政治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职务犯罪的形式、特点、规律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针对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 加强调查研究, 积极探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途径, 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1 职务犯罪的界定

1.1 职务犯罪的概念目前, 我国学者对职务犯罪概念的理解各

有千秋, 但基本上都与最高人民法院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职务犯罪界定的定义相符。总的来说, 职务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务犯罪是指有职务的人利用职务进行的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 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 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 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2 职务犯罪的特征

2.1 影响的广泛性一般情况下, 职务犯罪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党

政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基层组织中, 而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职务犯罪现象, 涉及面很广, 甚至在执法、监督部门中也较多发生。

2.2 隐蔽性与公开性同时并存在“权钱交易”的职务犯罪过程

中, 往往是双方得利, 两厢情愿, 无人揭发不易暴露, 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目前, 公开、半公开的职务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多, 有些人私欲胃口越来越大, 谋私的胆量也越来越壮。他们不仅偷偷摸摸地隐蔽干, 而且还以各种借口堂而皇之公开搞, 如为单位 (或个人) 谋私说成“有偿服务”, 把行贿收回说成是“搞活经济”。

2.3 经济领域情况严重个别国家工作人员, 勾结社会上的不法

分子, 置党纪国法于不顾, 千方百计钻法律和体制的空子, 企图为个人和小集团牟取暴利。有的利用经管项目、工程、资金等的权力, 处处“揩油”, 甚至发展到索贿受贿, 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

2.4 职务犯罪分子具有贪婪性在职务犯罪分子当中, 有的所追

求的是要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各种特权, 还有的企图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去“发大财”, 并为此不惜冒各种风险。有的竟然不择手段, 不顾后果, 胃口越来越大, 追求金钱、享乐的欲望日益膨胀, 贪污受贿动辄上万元, 甚至几十万, 数百万元的大案也呈上升之势。

2.5 单位、集团职务犯罪现象日益严重个别掌握一定权力的单

位或小集团, 为了满足其局部利益, 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利用所掌握的项目、审批、处罚等权力, 大搞权钱交易。

3 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国外有学者指出:“腐败是政府最大的痼疾, 其危害性仅次于暴政。”而新加坡政府的反腐败口号是:“让腐败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 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全家倾家荡产。”看来有必要研究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对策, 根据产生职务犯罪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对职务犯罪要实行“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3.1 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遏制不正当竞争, 是预防职务犯罪的

重中之重当前职务犯罪导致的原因之一就是, 制度不完善, 所以导致很多的不正当竞争, 这是职务犯罪的重大隐患。虽然党和政府不断总结经验, 在制度建设方面颁布了许多规定, 比如, 党员廉政建设实行责任制,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 经济收入申报, 国家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收售的礼品要登记上交等等。但是这些规定和政策成效不大, 我们必须提出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了这些政策和制度不要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职务犯罪的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3.2 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素质, 以提高反腐败能力党员和干部的

素质在职务犯罪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必须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素质, 在反职务犯罪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法律和制度是由人来制定, 也是由人来执行和遵守的。人的素质至关重要, 人的素质高, 能够廉洁自律, 自觉抵制腐败现象;人的素质差, 即使法律制度再完善, 也会发生违法乱纪现象。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等思想来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 并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 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 使广大党员干部养成热爱学习、自觉改造的好作风,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带头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也可以用共产党员的先进事例来教育他们, 如原漳州市东山县书记谷文昌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办实事, 从不为自己谋私利的精神都在感动着我们这一代人, 我们要让这个感动继续延续下去。

3.3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 需要

您的参与”就是指预防职务犯罪需要社会各部门及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使广大群众学法、懂法, 提高反腐败斗争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自觉性。倡导“从我做起, 绝不行贿”。这种观念一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且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腐败现象就可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群众“从我做起, 绝不行贿”, 也能促进领导干部“从我做起, 绝不行贿”, 并自觉预防职务犯罪, 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

3.4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立法加强立法, 形成机制, 使职务犯罪

中主体从“主动犯罪”转变为“不敢犯罪”“不想犯罪”。首先, 加强立法, 提高职务犯罪的惩罚标准, 从制度上减少犯罪的“得利概率”。如贪污一万元、罚他五十万元, 并处以7年以上的徒刑, 加大犯罪付出的?“成本”、“代价”。其次, 推行“高薪养廉”。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子说的, “贫起盗心, 富贵思淫欲”。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 逐步提高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 改善国家公职人员的实际的生活水平, 通过个人经济收入增长, 减小职务犯罪的诱因。第三, 加强对公务员违纪惩罚力度。防微杜渐, 是各种制度制定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提高公务员各项待遇的同时, 从制度上对国家公职人员平时言行进行必要的约束。违反规定轻则辞退, 重则开除。从而从制度上消除职务犯罪产生的思想条件。

3.5 优化执法环境优化执法环境。执法环境不好是诱发职务犯

罪的重要原因。执法环境不好表现为领导干预、说情、执法执纪机关不严格依法依纪办事等。就执法执纪机关来说, 应紧紧依靠党委和上级机关领导, 顶住压力, 顶住说情风,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不断提高执法执纪人员素质, 要坚信党和国家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要认识到个别领导干预代表不了党委的意见, 要有不怕丢乌纱帽的气概和豪情, 敢于碰硬, 善于碰硬, 要敢于顶住说情, 善于顶住说情。要通过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提高执法执纪人员素质, 来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

领导干部的清廉、社会风气的正直是社会和谐, 经济发展, 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只有让反职务犯罪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党员干部、每一个人心里, 才有可能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当前我国反职务犯罪依然任重而道远, 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摘要:我们要积极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林业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 篇3

内容摘要:近年来,由于教育不扎实、监督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基层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截留、骗取、侵吞涉林惠民资金等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呈现出发案主体集中、作案手段单一、法律意识淡薄等明显态势。为此,进一步加强对涉林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强化对林业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于推进涉林项目资金安全、推动强农惠民政策落实、优化地方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林业系统 职务犯罪 预防调查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各个地方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监督、教育、管理和制度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基层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地方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反映强烈。2015年以来,赫章县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省院关于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重要部署,立足本地实际,依法立案查办林业系统贪污窝案4件10人,通过对该系统发案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建议。

一、赫章县林业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2015年1至8月,赫章县人民检察院共在本地林业系统查办贪污窝案4件10人,均为大案,涉及科级干部1人、工作人员7人、基层林业站长2人,涉案总金额120余万元。

[案例一]2011年至2013年,赫章林业局石漠化办公室主任孙某、工作员叶某在组织实施国家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项目、荒山造林工程过程中,伙同单位营林站职工黄某等人共谋,利用组织实施项目和管理资金拨付的职务之便,采取冒名签订合同,降低合同单价、隐瞒真实单价等方式,截留提取涉林专项资金71万元进行私分,其中孙某分赃16万元、叶某分赃24.6万元。

[案例二]2010年至2013年,赫章县林业局营林站负责人黄某在组织实施国家巩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项目和石漠化封山育林、荒山造林等项目过程中,与站内职工姜某、朱某、曹某、葛某相互勾结,共谋采取冒用各自亲戚名义签订合同,然后以下达指标任务为名指令乡镇林业站发动群众实施,向群众隐瞒有实施费的事实,项目经验收合格后,黄某等5人与结构乡林业站胡某将截留下来的专项资金47万元共同侵吞。

[案例三]2012年,赫章县兴发乡林业站负责人王某在组织实施国家巩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项目过程中,与赫章县林业局技术员沈某相勾结,采取项目由林业站发动村组群众义务实施、进而隐瞒项目实施有劳务补助等方式,截留涉林项目资金6.5万元进行私分。

通过分析,发现上述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1.发案主体相对集中。上述三个案例涉及部门均为林业局营林站、石漠化办的工作人员,大部分系技术业务骨干,几乎站(所)内部人员均有参与作案,分赃金额大小不同,同时牵涉项目实施地林业站(所)的个别人员。

2.作案手段相对单一。办案发现,林业局营林站、石漠化办工作人员与乡镇林业站相互勾结、沆瀣一气,“黄金搭档”共同作案,利用组织实施林业项目、经手管理专项资金的职务之便,形成截留侵吞专项资金的共识后,相互分工,各自从本人联系和组织实施的项目中截留提取资金后一起私分。案例二中,涉及的营林站有9名职工参与作案,分工各有不同,一些负责签订合同、一些负责编造资料、一些负责保管资金、一些负责检查验收,形成了作案同盟。

3.发案环节相对集中。涉案项目均为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包括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天保林项目资金。发案环节集中在合同签订弄虚作假、欺骗隐瞒专项资金真相、截留提取专项资金进行私分、监督验收流于形式。案例一中,涉案对象采取冒用亲属之名签订合同,以下达指标任务方式指令乡镇林业站发动群众义务性无偿实施,或以降低合同单价、隐瞒真实单价截留部分资金私分,或向群众隐瞒有劳务补助的事实真相、欺上瞒下将所有专项资金截留私分。

4.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上述三个案例中,涉案人员有8人系中专以下文化水平,2人为大专以上文凭,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对相关涉林政策法律法规知之甚少,钻法律“空子”、打政策“擦边球”,80%以上到案后仍存在“截留分取专项资金系正当劳务报酬、仅违反政策规定、并未触犯刑律”等错误认识。

二、林业系统职务犯罪发案的成因

1.教育不够扎实。一方面基层林业部门平时对干部职工的教育流于形式,开会学习停留在传达文件,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导致林业干部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深、对相关法律政策规定了解不透,对制度的执行打折扣,尤其对什么是违纪、什么是违法等缺乏深刻认识,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如案例二中黄某等人到案后,均存在“大家都参与、法不责众”等错误意识,对自己参与侵吞私分不以为然、习以为常。另一方面,贪欲作祟,将党纪国法抛之脑后。如案例一中的孙某作为单位党组成员兼石漠化办主任,多年来对“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警示何尝不是耳熟能详,但在巨大的金钱诱惑面前,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加之存有侥幸心理,尝到甜头后作案次数越来越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思想放松改造,价值观扭曲,最终滑向犯罪深渊。

2.监督流于形式。一方面内部监督不到位,上级下拨涉林项目资金后,林业局下放权力,明确单位的营林站和石漠化办组织实施,而作案人利用组织实施的职务之便,欺上瞒下,自己组织实施、自己管理资金、自己组织验收,而局领导和上级林业部门对下检查监督不到位。查办的所有案件均为作案人自行冒用他人之名签订合同后,却以下达指标任务方式指令乡镇林业站动员群众实施,同时隐瞒应支付劳务费的事实真相;有的项目以乡林业站名义签订合同后,上下勾结弄虚作假,即“你实施我验收,我实施你验收,最后大家都有份”。另一方面外部监督缺失,项目实施前,对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封山育林等法律政策不宣传,社会群众不知晓,承包项目的自然人不了解真实价格,使得涉案人员采取降低合同单价、隐瞒真实价款截留专项资金私分提供了空间。

3.制度执行不力。一方面,基层林业部门对涉林项目资金的管理配套制度不健全,流程规章不完善,即使建有制度,也只是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号上、却未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为犯罪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对国家、省、市下发的涉林项目资金管理规定、法律政策制度执行不力,打折扣,搞变通,钻空子、踩边线。上述三个案例中,涉案人员均存在“国家鼓励干部职工参与植树造林,谁造林谁受益,其参与组织实施造林项目,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的劳务付出,结余资金应归自己所有”的错误认识。

4.职责待遇不对等。从发案来看,大多数涉案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上,他们既要涉林项目的业务技术指导,还要组织完成各自联系的辖区补植补造、封山育林项目,工作量较大,而月收入又不高,且站里的经费经常短缺,付出与收入的落差使得部分林业干部心理失去平衡,满腹牢骚,甚至消极对待工作,能少做就绝不多做,还走歪门邪道想法子赚取非法收入。如案例二中黄某等人作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平时各自所联系乡镇的造林任务较重,由于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心理失衡导致铤而走险。

三、防范林业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教育警示。要把廉政教育、法治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使廉政意识和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以法治讲座、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剖析教育等多种形式,使林业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防腐抗变的能力。定期举办干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职务犯罪预防和法制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宣讲国家法规政策、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林业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资金管理、项目实施、质量标准、验收程序等的规定,重点加强对违法违纪以及构成犯罪后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的宣讲,提高干部防微杜渐、廉洁自律、勤政敬业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政策水平。进一步加强法规政策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监督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2.完善管理制度。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针对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项目合同签订、组织实施权限、资金管理拨付、业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验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关配套制度,把预防关口前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有效杜绝退耕还林中的职务犯罪隐患。建立首问责任制度,对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虚报冒领、违规使用资金而给农民群众造成损失的,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坚决追究各级领导和相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措施,健全上下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效机制。落实恢复性司法制度,加强检察机关与林业部门的沟通协作,联合组织力量对所有涉案林业项目进行摸底排查和再度复查,对实施面积不足、成活率不高、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及时开展补植补造,确保涉林项目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推进地方生态环境建设。

3.强化内外监督。一是提升项目资金透明度。推进林务公开工作,加大对国家、省、市、县相关涉林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将涉林项目资金、实施地点范围、实施方式、实施种类数量、检查验收结果等向社会公示,让干部群众知晓,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空间。二是加强内部监督,加大上级部门对下监督检查力度,对拟实施的项目全程跟踪,从实施主体、质量、资金管理拨付、项目检查验收、后续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并坚决问责;同时落实项目责任人制度,对拟实施的项目每名局领导要牵头负责到底,分管领导要加强跟踪检查,时刻提醒打招呼,杜绝犯罪发生的隐患,确保项目优质、资金安全、干部优秀。三是加强审计监督,每年度审计部门与林业系统纪检部门要强化对已实施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打招呼,坚决果断进行纠正,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4.推行预防联席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林业主管行政部门主动通报情况,加强同检察机关的联系,使检察机关对林业系统的工作情况、管理情况、国家拨付转项资金情况了解到位,及时发现情况堵塞漏洞;适时对职务犯罪与违法违纪案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使专项预防成为常态。要加强两法衔接,建立案件通报和线索移送制度,林业系统主管部门收到群众举报涉林职务犯罪线索后,及时移交检察机关,主动配合查处;检察机关要严格依法办案,加大打击力度,使打击成为一种特殊的预防手段,以打促防,形成威慑,营造“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的思想防线。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及其预防 篇4

2009/5/16 非常感谢,根据市检察院的安排,今天由我来和大家探讨有关职务犯罪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大建设,以及国家预防腐败监督管理局的成立,以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反腐五年规划》)的出台,这些都足以表明目前我们国家对待职务犯罪的政策已经开始转型,从以往的单纯重打击到打击与预防并重这么一个格局,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当然,可能有的同志会问,既然现在这么重视预防,是不是就不用打击了呢,其实不然,相反打击的力度更大,从去年对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上就很能说明问题,你比如陈良宇、郑筱萸的案子。尤其是郑筱萸的案子就更能说明问题,2008年5月29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郑筱萸受贿649万余元,一审判处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郑也就成为继胡长清,成克杰之后第三位被判处极刑的省部级高官。郑一审被判死刑可以说突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因为郑有坦白的情节,认罪态度也教好,所有的脏款都已上缴,这也就打破了以往我们国家对省部级高官腐败案件“坦白、认罪、退赃”即可免死的这么一个惯例。对郑筱萸判处死刑,我个人觉得除了郑筱萸他的社会危害性比较大之外,更重要的我觉得是高层向那些高官犯罪发出了紧急叫停的这么一个响亮的信号。

那么究竟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什么危害性,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职务犯罪,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所要共同探讨的四个问题。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主要罪名

关于职务犯罪,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职务犯罪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一些国家称其为“公务员犯罪”,或者“白领犯罪”,专门指 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的犯罪。

严格来讲职务犯罪并不是我国刑法所使用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既不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类罪名,也不是法定的具体罪名。而是刑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针对具有利用职务性这一类犯罪在法理上的概称或总称。目前我国刑法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观点也是多种多样,从我国刑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规定,并结合《江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来看,我们认为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滥用职权,实施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从目前我国《刑法》来看,涉及职务犯罪的内容主要有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九章渎职罪以及第十章的军人违反职责罪。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就几个主要的罪名和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1、贪污罪(邹三水案)(318 “南海神话”林裕行案,原工行南海支行行长。因贪污罪、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单位受贿罪、单位行贿罪,判死缓。以收取贷款户“利息差”、“赞助费”的手段私设“小金库”,总额高达7080余万,其中林以各种名义先后数次拿走了318万。)

2、挪用公款罪(横峰建行胡永春案、铅山银监会姜会武案、上饶县建行胡瑜平,三个共同点:鄱阳人、辩护人都是余湘明、挪用手段基本一致,都是利用从其他行拆借来的资金,打到私人账户上,胡永春挪用了8353.7375万元,并有692.1万元未归还。)

3、受贿罪(广丰顾慧案)“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 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5、滥用职权罪(309中行温州分行烂尾楼事件,04年4月央视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谁来为中银烂尾楼埋单”。3500万元的国家投资打了水漂。该行行长叶征因受贿判13年,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判3年零6个月,执行15年。叶的失职有三:一是未按国家规定配备工程管理人员;二是未按国家规定委托监理公司;三是审批工程把关不严,超进度付款、提前付款和重复付款)

6、玩忽职守罪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应当看到,这几年经过金融系统纪检监察部门与各级检察机关通力协作,不断加大打击金融犯罪力度和认真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效地遏制了金融案件的高发势头。总的来说,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总体走势出现“两个波浪式”: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数呈波浪式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在金融案件中的所占比重又呈波浪式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在严厉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下,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处于欲张又缩的状态,较之金融其他犯罪更具有顽固性,预防职务犯罪既是金融系统查处和防范违法犯罪的工作重点,也是任重道远的法制任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1、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居高不下。在近几年立案查处的金融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所占比重一直很大,反映了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犯掠夺钱财的贪婪性。(横峰建行胡永春案、铅山银监会姜会武案、上饶县建行胡瑜平)

2、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危害性严重。随着涉案金额上百万、上千万案件增多,造成银行资金大量流失和被侵吞,不仅对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影响和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林裕行案,工行南海支行行长,违法发放贷款9.14亿元、美金500万元,造成贷款全部无法收回的特大损失。)

3、单位负责人涉案比例上升,并向高级管理人员蔓延。从近年情况看,呈现出上升并向处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蔓延的趋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4、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串窝案发生。随着金融内部管理制度的加强和改进,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作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手段单一、一人一案一罪的情况转向以联手犯科、狼狈为奸的团伙特点,从而使内外串通勾结和内部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一些串窝案的发生。

5、案犯年龄结构呈下降趋势,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在原先普遍采取收储不入帐、偷支储户存款、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等传统犯罪手法的基础上不断翻新,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或利用新业务拓展、管理不到位等可乘之空隙,违规大额透支、非法载留、拆借资金将公款挪用等。这些新的犯罪手法诡秘,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增大了查处和防范工作的难度。

6、基层操作岗位发案率高,携款潜逃者增多。金融系统的 支行(公司)及分理处、储蓄所和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机构的基层单位,其中直接与资金货币打交道的操作岗位,往往是金融职务犯罪的诱因。基层金融机构不仅发案率高,而且还常常发生携款潜逃案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294寇君宝案:中国银行塘沽分行临柜储蓄员,10个月贪污437万判死缓)

三、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金融业是从事和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行业,容易诱发与金钱相关的职务犯罪。从总的情况分析,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与其他职务犯罪一样,都是利用职务便利而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是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诸多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具体说来,既有其外部的条件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所致,是诸多因素和问题的综合作用之结果。当前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受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贪婪欲望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也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价值目标。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也必然产生一种异化,这就是对利益特别是对不正当物质利益的追逐,随之而来的是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不切实际的消费观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在侵蚀和影响着人们。而在金融队伍中,有的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就不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与社会上消极腐败思想一拍即合,同流合污。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膨胀,于是部分金融从业人员贪婪成性,不顾政策、法律的约束,公然把贪污、受贿、挪用、侵占公款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直接手段,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寇君宝案,找三陪女做情人,花3000元买1000朵玫瑰送给三陪女,一夜风流之后又送给三陪女1.2万元的钻戒)(295陈新案,原工行重庆九龙坡支行职员。因贪污4000万,挪用368万,判死刑。“我错在太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2、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和严密的。从金融行业绝大多数的发案情况看,“十案九违规”,多与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有直接关系。(318林裕行案:工行南海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是8000万。而冯明昌却在一天之内从南海支行骗贷2.4亿。而林严重违反审批制度,越权审批贷款,却并没有受到及时追究。上级行对这一违规行为采取了默许态度,于是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加之林的拉拢腐蚀,使上级行的某些关键人物,与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成为“同一条船上的人”,共同规避制度、屏蔽监督,无疑助长了林的非法行为)

3、制约机制不完善,对权力监督不力。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和金融业逐步迈向商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金融经营体系和监管体制相对滞后的情况,从而使一些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机构的业务监管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职务犯罪的防范意识,忽视对某些权力的监督,造成整体控制上的失衡。(295陈新案,工行重庆九龙坡支行职员。因贪污4000万,挪用368万,判死刑。“我错在太放纵自己的欲望了”,“921”科目大帐,聚集了支行各网点所有的资金,工行规定每年1月1日同时扎帐)

4、在防范和查处上存有偏差,“两手抓”不够落实。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从而也使金融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适应这种状况并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一些金融机构的领导迫于客观形势和竞争的压力,思想上存在着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倾向,往往忙于抓业务指标,疏于道德风险防范,使得内部思想建设相对薄弱,防案意识淡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突出。还有的金融机构对查处案件的处罚规定大多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加之下属单位领导存有“三怕”:怕单位信誉受损,怕集体奖金被减,怕个人发展受挫。于是对发生的案件能瞒则瞒,查处能轻则轻,不愿深查严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甚至以辞退当事人一走了之。这就明显降低了查处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在客观上助长了图谋不轨之人的犯罪作案心理。

5、选人用人把关不严,埋下道德风险隐患。(322林裕行案,林在担任三水支行行长期间,以虚假繁荣蒙蔽上级、笼络下级,使该行呆坏账达80%,但却被视为“有能力”,得到重任。他到南海支行后,故态复萌,重复作案,造成更大损失。)有的机构在招聘选人过程中,存在着重才轻德、重业务轻思想政治表现的倾向,有的为了解决就业,照顾性地招收了本系统干部职工的家属,这就使一些不合格的人员也进入金融队伍。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很容易在金钱的诱惑下实施犯罪。由于用人把关不严,也为一些人逃避纪律和法律的惩治提供方便,有的单位对一些“带病”跳槽的人往往顺水推舟,推送出去了事,致使这些人的“病根”未除,在金融队伍中埋下了道德风险隐患。还有的机构用人失策,对选调进来的人员重使用、轻管理,只看重业务工作能力,不顾及思想品行和作风表现,甚至对有的业务做得比较大的人员偏信过宠、放任自流,久而久之使这些人借机实施犯罪也就成为可能。

四、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措施

既然职务犯罪是社会诸多矛盾和因素的综合反映,既然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预防之策必须是紧密联系金融行业的实际,实施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的共性原因,防范对策措施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金融队伍素质。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必须在金融领域里加强对全体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腐墙”,保持金融队伍的健康肌体。(303潘广田案,原农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31次收受11个单位和个人送的钱物,收受贿赂153.9万余元,判无期。由请吃饭——送土特产——贵重财物,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案发后,潘忏悔说:“从一名高级领导干部到一个阶下囚,是由于我私欲膨胀、追求享乐造成的。其实我家里并不缺钱,我和妻子都在银行工作,每月收入上万。我的生活早就超过了小康水平。我为什么还要受贿?为什么要犯罪!一年来,我的头发全变白了。我真正体会到后悔欲绝的滋味,肠子都回青了。”潘终于明白:那些行为人送来的不是钱,而是定时炸弹!因此潘德案子告诫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人生的荣辱进退,不断加强人生观的修养,坚定信念,淡薄名利,保持乐观、进取、平和、健康的心态,才能抵得住各种诱惑,才能不被“富贵名禄遮望眼”。这也告诫人们,国家公职人员必须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确保权力来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能向林裕行“权为你所用,利为我所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走上邪路,避免发生从公仆沦为罪人,由领导沦为罪犯的可能。)

因此,各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这一传统的政治优势,着力抓好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弘扬“三铁”精神,切实提高金融队伍素质。要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这不仅在于领导干部的行为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还在于领导干部本身需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反腐蚀能力,以防自身变质或被不法分子拖下水。要不断结合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既要抓对人心有震撼力的警示教育,也要抓日常中的和风细雨式的思想工作,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控制金融行为的有效机制。深化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一套完善、有序的金融行为运行机制,这既是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化解和防范因金融体制“脱节”、“失控”而产生的各种金融犯罪的强有力措施。为此,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金融调控监督体系和现代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推进金融法制化、市场化进程,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作为金融调控监督部门,要强化宏观调控,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法、合规的宏观控制机制,同时要切实履行好金 融监管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市场营运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监督管理,督促金融机构依法经营,杜绝以不正当手段竞争,从而避免不法分子进行各种职务犯罪活动。作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自担风险能力,实行审贷分离、授权授信制度等决策监督,以增强抵御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能力,防范由此而产生的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保证金融和经济的稳健发展。

(三)健全内控制约机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金融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健全内控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只有下大力狠抓制度建设和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形成监督制约的良好运行机制。为此,一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各金融机构要从市场经济体制和业务需求出发,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各项金融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别是对易发生犯罪的主要业务环节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防范职务犯罪发生。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要加大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使金融系统建立的以监察、内审、稽核、事后复核为主的监督检查体系真正发挥作用。要重点对储蓄、信贷、出纳、会计等易发生犯罪的岗位进行严格的稽核检查方法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切忌流于形式,失去应有功效。要建立和落实检查责任制,对于未认真检查而发生问题的,同样要严肃追究检查者的责任。

(四)把好进人用人关,公平竞争选用人才。由于金融业是整天与钱打交道的特殊行业,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履责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把好进人用人关,以保证金融队伍具有相对的纯洁性和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把好进人用人关,总的原则要求应是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聘)用,保证质量。对不符合选人标准的,都应拒绝录(聘)用,不能降低标准,尤其是因职务 犯罪或严重违规违纪而被清理出金融队伍的人员,其他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录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不仅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更要注意考察其人品和职业道德表现;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使)用,要实行岗位轮换、定期交流、强行休假等用人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考核、调查,发现有问题苗头的应及时调整或撤换,不应“亡羊补牢”;发现在金融队伍中有赌博、嫖娼、吸毒行为的,要按规定坚决清理出金融队伍,不能“养虎遗患”。(如陈新和寇君宝案,共同点就是把贪污的钱花在嫖娼上,比如陈新几个月的时间40万元就全部进入了“小姐”的口袋。就在他逃亡的68天利仍是一路风流,呼娼唤妓,夜夜笙歌,把随身所带的300万元现金,400万德汇票挥霍一空。最终他也是判了死刑,也是罪有应得。)

职务犯罪预防系统 篇5

“2014年初至今,钟祥市检察院开展打击金融领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已立案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霍少虹结合办案情况对当前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司法实践中发案率较高罪名的犯罪构成和立案标准,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职务犯罪预防措施。

霍少虹建议大家去监狱看犯人,去医院看病人,去敬老院看老人,把有限的人生活出意义,把诱惑拒之门外,守住原则和底线,收获一生幸福平安。

职务犯罪预防系统 篇6

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

(2012年4月9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孔书记就近年来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例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袁建军科长、第二纪工委孟红祥书记都作了很好的讲话,很有针对性。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给大家敲警示钟、上廉政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树立教育干部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廉政教育,建设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每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坚持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才能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始终做到洁身自好,廉洁奉公。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大力开展廉政建设学习教育。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引导领导干部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教育。

12.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深入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问题,严禁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行为。加强专项治理工作,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公务用车问题的专项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是领导干部腐败堕落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廉洁从教的自觉性,争做严格自律、清正廉洁的表率,决不能在廉政上出任何问题。

3.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积极推动廉洁教育进课堂,把廉洁教育融入学校课堂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生活全过程。要抓住新生入校、学生入党、考核考试、毕业实习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青少年廉洁教育。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报、校刊、板报橱窗、广播电视、校园网等宣传阵地作用,营造浓厚的廉洁教育氛围。

二、开展监督检查,加强行风建设

1.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作为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讲纪律,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担负起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的领导责任,坚决抵制各类错误思想在校园内传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强化组织监督。

2.加强对教育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对各类助学金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内部控制和社会监督,防止出现冒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问题。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等各类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开展义务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把规范公办中小学代收费管理等落实情况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

3.着力解决中小学补课乱收费和教师有偿办班、家教问题。严禁公办学校举办或与校外机构合作举办有偿补课,严禁公办学校教职工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严禁校外机构利用学校场地举办有偿补课等行为。继续在全市开展教师有偿办班、家教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假期开展集中检查,有效解决在职教师有偿办班、有偿家教问题。

4.着力解决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二[2012]1号),做好教辅材料无偿代购服务,加强教辅材料使用监管。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规定,确保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严肃各类招生纪律。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禁擅自扩大招生规模或无计划招生,严禁违反有关规定向学生和家长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费用,严禁在招生工作中索取或接受家长的礼品、现金和有价证券,严禁违反规定录取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严禁以任何方式影响、干扰招生工作正常秩序,严禁参与外地学校挖尖子生活动拿回扣、搞商业贿赂。对拒不执行招生政策、扰乱招生秩序、违反招生纪律的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确保招生工作有序进行。

6.务必严守教师职业准则。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法》等规范性文件,引导广大教师牢记育人使命,恪守职业准则。要组织开展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树立师德典范。抓好民主评议活动,促进教师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7.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要重点查办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失职渎职案件,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案件,侵害群众利益案件,招生考试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案件。要加大对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买卖生源、强推资料等以教谋私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力维护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有效防止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

四、加强内部审计,搞好财务公开

1.扎实抓好各项重点审计工作。一是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二是加强基建修缮工程审计。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做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三是强化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主动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继续加强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学生资助经费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主动选择社会关注、领导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调查,揭示教育系统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2.加大财务公开力度。财务公开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常抓不懈。公开内容按照要求逐笔公开,定期更换。财务公开档案要有专人负责,按装订,永久保存。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大宗购置(包括每所学校冬季取暖购买煤炭)以及上级专项资金等,要作为独立项目及时公开。对领取各类助学金的学生名单全学年公开,保障各类助学金发放到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发放到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坚决避免虚报、冒领问题。

五、做好群众信访工作,维护教育系统稳定

1.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和市长信箱、群众工作网等网络咨询及投诉工作,规范办理,按时办结,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积极参与新闻媒体“行风热线”节目,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2.坚决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认真排查教育系统不稳定因

素,落实维护稳定的责任,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职务犯罪预防方法综述 篇7

关键词:职务犯罪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成因

俗话说, 抓药要看病因。只有把好了脉, 找出了症结所在, 才能抓好药, 看好病。要找出切实有效的办法预防职务犯罪, 首先要掌握什么是职务犯罪。认真研究职务犯罪的科学内涵与危害, 深入分析职务犯罪的特点及成因。在我国, 职务犯罪并不是法定的专有名词, 而是司法实践和理论界通用的称呼。关于职务犯罪的概念, 目前司法界和法学界尚无统一认识。笔者认为, 要正确界定职务犯罪的内涵和外延就必须要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经验, 进行归纳总结。职务犯罪的内涵应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1]。它的外延应是刑法意义上的犯罪, 包括刑法分则第八章、第九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刑法分则第四章所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而不包括犯罪学意义上其他主体进行的宽而泛的与职务有关的犯罪。

通过比较研究近年来发生的诸多职务犯罪个案与深层次思考, 职务犯罪问题居高不下, 笔者认为, 问题在于:

(一) 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

1. 信奉特权思想, 刻意追求权力私有化。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史, 封建特权思想在个别领导干部的头脑里仍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 放松政治学习, 忽视思想改造, 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在现时生活中, 一些党员干部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 热衷于吃吃喝喝, 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 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如原河北省某局副局长蒋在明, 他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刚开始工作勤奋, 40岁就提拔为某局副局长, 但自蒋在明任副局长后,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讨厌开会学习, 他自认为所收钱款是应得的“劳物费”, 而实际上是受贿贪赃, 入狱后被强制学法, 觉悟时已悔之晚唉!

3. 过度攀比导致心理严重失衡。

在新形式下, 公职人员尤其是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 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但少数干部总爱拿自己的工资待遇同个体、私营企业主比较, 看着那些个体老板进高档娱乐场所, 一掷千金、挥金如土心里就失衡, 并逐步产生对金钱的追求和腐朽生活的渴望, 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二) 职务犯罪的客观原因

1. 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 我国有纪检、检察、人大等监督机关, 同时还有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制度。但是, 我国的监督机制仍不健全。

2. 多种分配方式的差距造成公职人员的心理障碍, 客观上成为公职人员犯罪的诱因。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形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 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改革开放前, 我国公职人员的收入略高于社会阶层, 上世纪80年代后, 分配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

(三) 职务犯罪的个体因素

职务犯罪的个体因素, 既有一定的独特性, 又有一定的普遍性:

1. 交友不慎放弃原则。

党员干部在交友方面, 要严肃认真, 慎之又慎。否则, 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 一但交上所谓“大款”的不法之徒, 就会丧失原则和党性, 走上犯罪道路。

2. 生活腐化堕落, 追求糜烂的生活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如原海南省副省长孟庆平, 开始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但他任副省长后, 面对金钱和美色的诱惑, 首先败下阵来, 其一是贪财, 利用各种机会聚财, 另一个特点就是贪色, 上海某小姐只身闯海南, 想方设法认识了孟, 孟玩弄该女子后, 给批了20亩地皮, 这名美女转手倒卖获利500万元。

3. 讲亲情不讲原则。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一些受党教育多年, 经历不少坎坷磨难的领导干部, 仍然努力为党工作, 并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们功成名就后, 却因亲情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传统职务犯罪预防的特点

当前检察机关普遍运用的预防方法是从个案预防到专项预防, 进而发展到系统预防。传统的职务犯罪预防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 预防方法较为单一, 主要依赖于法制宣传。当前, 运用得比较多的职务犯罪预防措施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 或者在一定范围发放职务犯罪预防的各种资料, 走访个别单位, 宣传法制, 解释法律。 (2) 预防针对性较为缺乏, 威慑力有限。职务犯罪预防措施必须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因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 职务犯罪的形式不同, 发生机理不同, 发生领域、发生环节不同, 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犯罪预防措施。 (3) 预防具有“突击式”特点, 缺乏长效机制。一些打击职务犯罪的专项斗争, 例如打击矿难背后的职务犯罪、打击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有关的职务犯罪等等, 也有围绕这些专项斗争的法制宣传。但是, 一旦打击势头减弱, 很多职务犯罪又重新抬头, 没有一个长效机制。

三、构建新型职务犯罪预防方法

(一) 建立科学的犯罪预测方法。

犯罪预防以犯罪预测为基础, 预测准确, 犯罪预防就会有效。犯罪预测, 从方法上看一般分为:第一, 诊断法。对个人进行整体评估、诊断, 并根据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门知识进行预测。这种方法需要依靠专门知识, 且不太准确。第二, 点数法。将预测上有效的职务犯罪原因或者预测因素量化, 根据其点数的多少来预测犯罪[2]。即以特定的群体为对象进行分析, 制作预测表, 将该预测资料和前述资料相对照, 用资料来了解将来的犯罪或者易变的可能。应当探索通过建立专门的职务犯罪预防数据分析系统, 确定预防对象、指标、方法, 来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问题。

(二) 建立检察“约谈”制度。

当前, 很多地方的党委组织部、纪检部门建立了诫勉谈话制度, 这主要是从干部的组织管理、党纪监督角度来开展工作。这些工作对职务犯罪的预防, 都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 也还有不足, 比如, 有的官员“不见棺材不落泪”, 只要司法机关不介入, 他就无所顾忌;另外, 诫勉谈话有时缺乏针对性, 有的问题谈不透彻。

(三) 建立检察巡视制度和检察辅导制度相结合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制。

检察巡视制度是一种直接预防:各地检察机关可以选择一些单位或者部门, 进行轮流的巡视, 通过对特定国家机关、地区、行业的戒备、排查来预防犯罪。现在, 有很多单位, 例如国土部门、药监部门、建设管理部门、证券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垄断性国有企业, 都是职务犯罪高发区, 对这些部门进行巡视, 可以有效预防犯罪。检察辅导是一种间接预防。通过对国家机关新调入的工作人员、轮岗人员的辅导, 防止其成为职务犯罪者, 或者通过对地区、行业间的职务交往行为的规范化的协调, 或者通过应特定单位的要求上门解释法律等方法来预防犯罪。

(四) 建立检察机关介入官员政绩评价机制。

为此, 需要考虑的是:一方面, 继续推行在很多地方已经实施的公众参与评价国家机关的活动, 防止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在上级那里邀功请赏, 但对公众的诉求不予理会的情况。另一方面, 对某些案件易发、频发单位, 应该由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机构连续多年介入官员政绩评价过程, 职务犯罪预防机构的评价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决定这些单位及其负责人政绩优劣的根据。检察机关介入官员政绩评价机制, 可以有效地防止某些特权单位任意行事, 减少职务犯罪再发的可能性。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 职务犯罪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 预防职务犯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预防职务犯罪任重而道远。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不断取得新成果, 就必须在坚持已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 不断转变思想观念,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从而有效地推动反腐败斗争的健康发展。通过对预防工作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整合, 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松散型向紧密型, 从各自为战向协调联动进行转变, 从而在全社会筑起一道立体防线, 最终达到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谦.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8, 21.

职务犯罪预防系统 篇8

一、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大案比例较高;

(二)案件涉及“职权点”多;

(三)窝案、串案特征明显;

(四)作案次数多、潜伏时间长,涉案人员广;

(五)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形式日趋复杂;

(六)国家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被个人(或单位)作为“钱权交易”的“唐僧肉”。

二、案发的主要环节

(一)环保行政许可、执法环节;

(二)环保行政处罚环节;

(三)排污费征收环节;

(四)环境监测环节;

(五)专项资金审核环节。

三、案发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风气不正影响,滋生腐败的土壤愈演愈烈;

(二)保护主义在一些地方盛行,执行案件移送制度缺失;

(三)转型阶段,监管机制存在可规避之处;

(四)信息不公开、监督不到位。

四、预防环保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一)预防环保系统关键环节腐败的建议;

1.环保行政执法环节;2.环保行政处罚环节;3.排污费征收环节;4.环保资金补助环节。

(二)预防环保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

1.加大对环保系统案件移送和查处力度,从“侥幸为”进而“不敢为”。

保持惩治该领域犯罪高压态势,把好“查处关”;严格把好“案件移送关”。

2.加强教育,惩防结合,全面提高环保干部的素质,从“不敢为”进而“不要为”。(1)严格把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总开关”;(2)把好干部的“预防关”。

3.以规范“两权”行使为重点,强化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从“不要为”进而“不能为”。

(1)把好环保部门的“用人关”;(2)严格把好“制度关”;(3)把好“信息公开制度关”。

4.激励与保障结合,从“不能为”进而“不必为”。

(1)把好“激励、保障关”;(2)建立环保干部晋升激励制度。

【国家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被个人(或单位)作为“钱权交易”的“唐僧肉”】

例如:2008年至2013年,含山环保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金某等,利用职权向下属环保项目资金申报单位和排污企业索要、非法受贿260余万元用于单位发放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吃喝招待、职工旅游费用等。

上一篇:从四个方面来谈学生的自主学习下一篇:驿站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