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教案

2024-05-28

洋流教案(共7篇)

洋流教案 篇1

《洋流》教案(附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 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2. 掌握洋流的分布。

3. 能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分析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教学重点

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

演绎法。教学过程 导入

(设计意图1: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河流,推测学生比较陌生的洋流,初步感受“演绎法”。)

先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都见过河流吗?给大家描述一下,河流一般都啥样? 下面请大家据此推测一下,洋流一般都啥样? 新课学习

一、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设计意图2:由风带的分布,推测部分洋流的成因——风海流)师:投放“风带分布示意图”和“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请大家仔细查看太平洋中洋流的分布,然后与风带中风向相对比,看一看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关性? 生: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和信风的方向相一致,北太平洋暖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相一致,西风漂流的流向与西风的风向基本一致。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分布一致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类似的这些洋流都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设计意图3:在空白图上画出世界上比较重要的风海流,加深印象,培养动手能力,并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上课前下发的的空白图上。把上述洋流描画上去,描画的时候请注意,暖流用实线,寒流用虚线。

生:画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

师:从教材图示中看,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季风洋流。这种类型的洋流该如何画? 生:答略。

师:投放“北印度洋海区图”,逐一投放冬季、夏季季风风向,洋流流向。并提请学生注意:

①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是“冬逆夏顺”,画的时候注明是冬还是夏。

②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也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2.影响洋流形成的其他因素

(设计意图4:利用已知的风海流及其他洋流的现实分布,推测影响洋流形成的其他因素。)师:刚才我们将部分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洋流画在了空白图上,对比一下教材洋流分布示意图,我们将会发现,还有好多洋流没有画上去,这些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动画逐步演示:北赤道暖流向西运动到达大陆东岸,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这支洋流之所以向北流,一是受陆地的阻挡,二是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三是补偿北太平洋暖流,四其它因素。

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折向高纬,形成阿拉斯加暖流;一部分折向低纬,补偿赤道洋流。

师: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洋流的形成除风力作用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盛行风向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此外,洋流的形成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轮廓的影响。洋流的成因很复杂,任何一种洋流的形成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日本暖流”有人认为它的形成还和海水温度差异、密度差异有关。案例分析一:郑和下西洋选择的时间

(设计意图5:应用所学生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投放“郑和下西洋图”及相关材料。

郑和下西洋,出发时多选择什么时间?返回时多选择什么时间?为什么? 生:出发多选在冬季,返回多选在夏季,顺风顺水。

师:从刚才大家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第一个问题我们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继续探究第二个问题: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寒暖流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6:利用刚才所画图示,总结寒暖流的分布规律,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师:刚才在绘图的时候,要求大家用实线表示暖流,用虚线表示寒流。现在请大家再仔细地读一下图,看一看寒、暖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查图,找规律。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西岸是暖流,东岸是寒流;中高纬度,大洋西岸是寒流,大洋东岸是暖流。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此外,西风漂流是寒流。

师:大陆东西两岸洋流的分布,大家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生: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流,有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

师:投放——寒、暖流的分规律: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是寒流

2.寒暖流的概念

(设计意图7:根据寒暖流的分布规律,倒过来给洋流下定义。加深对寒暖流的认识,培养推理能力。)师:刚才我们明确了寒暖流的分布,现在大家根据寒暖流的分布来试着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洋流是暖流?什么样的洋流是寒流? 生:答略。

师:与流经地区相比较,水温高的是暖流,水温低的是寒流。3.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设计意图8:利用前面所画的洋流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一图多用。)师:投放“洋流分布示意图”。

请大家拿出我们刚才亲手绘制的“洋流分布示意图”,找到“北太平暖流”,然后跟着我做:用笔画“8”;找到“南赤道暖流”,然后画“0”。

洋流的分布规律就是这样的。

大家看一看,在中低纬度地区,北半球洋流的分布和南半球的洋流运行的方向有何不同? 生:北半球是顺时针,南半球是逆时针。

师:投放——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在南半球呢? 生:逆时针方向。

师:投放——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方向和中低纬度的相反。南半球则形成西风漂流。师:投放——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西风漂流。

此外,我们刚才还提到,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

投放——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冬逆夏顺。案例分析二:哥伦布两次航行时间不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9:应用所学生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内容——一石三鸟。)师:投放“哥伦布两次航行路线图”

从图示上看,第一次航行路线相对短,但是航行的时间却长,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第一次航行逆北大西洋暖流,第二次航行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师:演示北大西洋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的分布。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又进一步掌握了两条洋流的分布,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洋流影响航行,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除此之外,洋流对地理环境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设计意图10:利用既有的洋流分布示意图,推测寒暖流对气候、海洋生物的分布、航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等的影响)

师:我们再来熟悉一下这幅图中的洋流,南、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此外,这一区域还有拉布拉多寒流,东格陵兰寒流。这些洋流对地理环境还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生:答略。

师: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可以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也可以促进海陆之间的水热交换,从而调整全球水热平衡。

寒流可以降温减湿,暖流可以增温增湿。寒暖流交汇区可以形成大的渔场。师:为什么在寒暖流交汇海区容易形成大的渔场? 生:答略。

师:①寒暖流交汇区,底层海水上泛(海水受到扰动)(海水激荡),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由此我们也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是海水上泛(海水激荡),底层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这样的地方也就都有可能形成渔场。

②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师:此外,洋流对海洋污染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净化污染还去,扩大污染范围。

师生共同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多,也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全球的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③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底层海水上泛区容易形成渔场。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⑤对航行的影响:节省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案例分析三:同一时间西欧和俄罗斯东部天气状况不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11:应用所学生知识,具体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投放“2002年11月14日西欧、俄罗斯东部天气状况(气温)比较”

阿杨纬度位置低,但气温却低;卑尔根纬度位置高,但气温也高。为什么?

生:卑尔根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阿杨受千岛寒流影响。暖流有增温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

师:投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类似阿杨和卑尔根这两个地区,气候受洋流影响比较大的地区还有很多。(点击)案例分析四: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12:应用所学生知识,具体分析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师:投放“秘鲁渔场分布图”

这个地方不是一个寒暖流交汇区,但会不会是一个底层海水上泛区呢?

投放“秘鲁渔场成因图” 生:答略。

师:秘鲁西海岸地处东南信风带,这种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在离岸风的作用下的吹拂作用下,海水向西流动,底层海水上升补偿,该海区盛行上升流,即底层海水上泛,容易形成渔场。

案例分析五:石油污染的影响

(设计意图13:应用所学生知识,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师:投放“日本海区石油污染图”

该海区被石油污染,如不及时清理,哪些海区还会受污染? 生:答略。

师:顺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加那利寒流扩大无污染范围。小结:

洋流的分类 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 补偿流 按性质分类 暖流 寒流

四个分布规律 四个影响

中低纬北顺南逆 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 南半球中高纬西风飘流 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对气候的影响 对渔场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对航行的影响

课堂教学反思:演绎法,可以较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本课中,对“洋流的成因”这一部分内容采用演绎法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即由风带的分布推测出“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一结论。但有些内容的处理采用演绎法则显得十分生硬,如“洋流的分布规律”以采用归纳法为好。由此可以看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篇2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

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标准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课程标准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在教学本条“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2)教学重点

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运动的产生原因。 以河流地貌(分上、中、下游)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收集家乡实际生活中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事例,讨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观点。

 能自己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 能说出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这样的环流系统各有几个。记住主要的洋流名称和分布。

 根据资料,分组讨论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行和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4)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

二、知识结构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水循环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伴的 状态和 状态的变化。

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和 间通过吸收 或放出,以、、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 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概念:洋流又叫,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副热带海区形成以南北纬 ~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时针方向,南半球呈 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 流,西侧为 流。

在南极大陆外围地区形成环球形的,就性质来讲属于。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板书]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

[看书思考]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运动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问、讲解、小结]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作图讲解]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巩固]请学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填出图中各箭头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活动]完成P59页3道活动题。

[阅读]阅读课本P60页阅读材料,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承转]水循环不仅改变了地形而且对地球的能量转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阅读]阅读课本了解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讨论]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小结]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学习洋流。[板书]

二、洋流 [提问]什么是洋流。

[讲述]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作图讲解]画洋流模式图,讲述洋流的形成情况。[学生观察]观察洋流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规律。[复习巩固]完成P62页课后活动题。

[阅读]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课本P63页4道活动题。

[小结]通过这4道活动题我们可以知道,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渔场的分布、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洋流的规律,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洋流为生产生活服务。

目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答案正确)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②太阳能③重力能④机械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 了能量的交换

B.“三峡”地区水能资源是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 D.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3.在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的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大气降水D.海洋水的蒸发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5.在东北信风吹送下形成的洋流是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赤道逆流D.西风漂流 6.关于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环流的东侧是暖流④环流的西侧是暖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对西欧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西风漂流D.北赤道暖流 8.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的渔场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9.有人从西班牙横渡大西洋顺流航行,依次经过的洋流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B.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C.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D.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 10.有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 11.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流向低纬 D.由低纬流向高纬

二、综合题

12.读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 伴的 形态和 状态的变化。

(3)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 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13.读洋流模式图回答:

(1)图中①洋流由于 风的吹送由东向西运动,②洋流由于受 的影响偏离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 方向流动。

(3)按性质来讲,②属于,③属于。

(4)如图中所属海区在太平洋中,则②③的洋流名称分别是②、③。

洋流教学设计 篇3

教学重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教学过程

课件显示:

展示: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

师(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

板 书:

一、洋流 推进新课

师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生 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 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 书:

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师 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

生 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引导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 2.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生 观察后回答:

生1 大洋环流方向不相同,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生2 大洋西岸均为暖流,大洋东岸均为寒流。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情况,那么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状况如何呢? 生 结合以上分析,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师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思考: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副极地大洋环流,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出现?

生(合作讨论回答)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师 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其性质为寒流。

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板 书: 4.世界洋流分布

师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些洋流对沿岸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 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 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太平洋组)

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洋流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宏观运动及其规律和影响,内容较抽象,如采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较难理解。针对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是死记硬背的被动式接受学习的弊端,高中新课标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探究式学习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和过程性等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我在课前设计好一系列综合性和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两则活动素材,启发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发现明了和主动建构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执教,使我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堂中的探究活动会占用大量时间,可能会影响到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如本节课,按老方法,只需用5分钟就可“讲”清洋流模式图,但用“探究”的方式则花了近15分钟,区别在于前者是教师讲,后者是学生主动建构,有着本质不同。根据新课标理念,授之以“渔”胜过授之以“鱼”。但课堂中使用探究学习方式,教师必须精简教学内容。因此本节课我只突出主干知识,而删去了枝梢末节,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新课标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现行的考试仍重视对系统知识的考查,如何解决这两者的矛盾呢?如果强调“渔”,则现行考试可能考不到高分,而强调“鱼”则有可能考高分。也许最终要靠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命题才能解决两者的矛盾。

总之,体验式教学法的优点是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首先,我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又对学习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埋下伏笔,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

高中生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积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学难度,增加课堂趣味性,并尽可能多地运用图表或多媒体进行演示。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升读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点是:利用“全球气压带、风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我将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阅读地图(图表)、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主要谈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风暴,船被毁后几个海员被吹到了一个小岛上。他们失去了大船,没有办法离开小岛,一个聪明的海员想出出了一个办法,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塞入瓶子里然后盖上盖子,密封后扔到海中让海水带着他们的信飘到大陆边通知人来营救他们,结果他们胜利的离开了小岛。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海水能带着他们的信飘到大陆?这样自然而然导入本课所学内容——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新课教学

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已经掌握了洋流的概念、主要动力以及分类。下面,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球气压带、风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北半球冬季世界洋流分布图” 和我事先准备好的探究问题。

问题设置如下:

1、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有什么关系?

2、中低纬度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有什么差异?请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3、分析南纬40度附近海区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相比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4.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的洋流流向有什么区别?

这样处理,突出重点,层层设问,各个击破,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各小组通过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所探究的问题达成共识。学生小组活动时,我会巡回观察学生分组学习情况,并适时鼓励或点拨,特别留意参与程度不够的学生。通过各小组发表探究结果,我能够掌握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对于不足之处我会进行纠正与补充。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突出地理学科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的特点。

将归纳出的洋流分布画成简单的模式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反复画写。(提示:注意纬度位置确定,可以利用0度、30度、60度纬线。

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政区图,先让学生看图说出洋流的名称,最后再动态展示洋流的分布以及流向。

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方式,通过画图、填图可以直观的感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环节 案例分析 学以致用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步:引导学生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画出各大洋东西两岸的寒流和暖流,并让学生具体分析西欧海洋性气候和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通过比较得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出四大渔场地理位置,联系洋流成因、性质、分类,讨论并理解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第三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具体案例说明洋流对航运、海洋环境的影响。

之所以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能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记忆。第四环节 巩固提高

讨论环节:假如要使一个漂流瓶由北美沿岸漂流到亚洲沿岸,或由南美沿岸漂流到澳大利亚沿岸,漂流瓶应在哪里投放?简述其可能的漂流路径。

通过以上的讨论达到巩固联系、拓展深化本节所学知识的目的。第五环节 小结与作业

为了回顾知识,强化记忆,我通过设计梯度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如下:

1)你学了什么? 2)你的体验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

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利用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设想如何才能充分收集利用海水运动的巨大能量为人类服务? 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种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一、概念、成因

二、分布规律

三、地理意义:气候、生物、航运、环境 教学过程模板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导入。给同学播放一段XX视频,让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xx,带着问题自然而然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板书。

2、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思考:。。带着问题自然而然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课题。

3、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导入。问题:

利用xx导入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4、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导入。先提问如下几个问题:。。学生对这些知识充分回顾后,我会适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课题。

之所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是因为本节内容是在前几节内容基础上的深入,复习前面的知识要点,对于学生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内容大有裨益。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新课教学

1.知识点都很难,同上

洋流教案 篇6

本学案的编写是在小高考过程中结合练习和试卷完成的,在使用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本学案结合了考点、知识梳理和练习等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课本知识。

二、教学思路

学案的应用主要是针对高二的学生,高二学生在小高考复习过程中已经 将课本知识基本遗忘,此时应该进行一个细致、系统但又有所提升的复习。学案主要包括了考点解读、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自我检测、知识链接和学后反思等六个部分。

1、考点解读

本栏目的设置主要是和小高考进行更好的链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通过对考点的解读,让学生更加清晰应该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梳理已有的知识点,对于洋流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是一次重新的再学习,对于洋流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是一次复习。本栏目主要采用填空的形式,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又是根据课本精心设计的。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

3、探究活动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互动探究,是知识更加精细,更加准确。探究活动主要是根据课本三个主要的知识点设置的,和课本知识对应,方便学生有据可循。探究活动一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洋流的性质,这也是常考的、易错的知识点。问题本身难度不大,但是需要学生细心解读,特别是寒、暖流温度比较问题,比较容易混淆,因此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探究活动二是一个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需要学生根据课本P51图慢慢探索,凭借个人的能力可能解决不了,因此在此处设置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的优良行为习惯。探究活动二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图画出自己的简图,如此设置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动手能力外,还可以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方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探究活动三的知识点是洋流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本身难度不大,但也是一个重点。活动三主要列举了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前面的知识点主要是一些较为死板的规律,学生的学习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倦怠,利用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良好的氛围下掌握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到的知识是可以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自我检测

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习题检测学习的效果,评价知识掌握的程度。由于是针对高二的学生,因此题目的难度有所增加,题目的设置主要是根据知识点进行选题的。通过对练习的完成可以查漏补缺,争取做到已经掌握的知识不会出错,没有掌握的知识加大学习力度。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我检测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的调整,充分利用学案进行备课,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自我检测栏目中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三大类,和考试的试卷栏目设置是相同的,对学生是一个提前的锻炼。

5、知识链接

本栏目主要是介绍一些学习记忆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只针对小高考的学生可以只是用前一部分,需要深入学习的可以全部都用。知识链接同时也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对在前面没有掌握到学习方法的学生有帮助,已经掌握方法的可以加深学习。

6、学后反思

教师有教学反思,学生也有学后反思。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后发现自己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进行补救。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学后反思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真正形成和谐的生态课堂。

三、教学反思

1、导学案的重要性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导学案作为一个载体非常重要,虽然有课件,但是课件并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展示出来,这时候需要导学案的辅助,把需要探究的问题设置在导学案中,使学生交流有依据。(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建构式生态课堂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主体地位的显示需要有一定的成果,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成果,在展示导学案的过程中一部分人获得了肯定,一部分人发现了问题。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导学案上都有相应的显示,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4)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画的图教师不画,学生能写的教师不写。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强调、指导和点拨。同时帮助教师更好的修订和完善导学案。

2、存在的问题

(1)自我检测题目设置难度较大,学生错误率较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的比较慢,理解困难,需要重复讲解。课后学生重复问问题的人数比较多。

(2)探究活动中的图学生画的不准确,对于课本上P50图2-3-6中右图出现的理想情况课堂上没有说明,导致学生此处知识掌握不到位,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比较多。(3)北半球西风带中西风漂流的性质没有提出来,使得学生对比看P51图2-3-7时存在很大疑问。

(4)知识链接下面的小标题难度过大,超出了考试的范围,学生因此受到误导,认为所有洋流的名称也是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给小高考的学生带来的较大的压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篇7

一、课标标准分析

本节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是: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的学习内容大体包括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分布、航行、海洋污染的影响。

课标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建立在运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其次必须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第2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的第二课时。洋流是人类所处的海洋环境中重要组成因素,它本身属于自然地理知识,包括洋流的的概念、成因、分布,以及对气候、生物的影响。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洋流通过影响沿岸气候而影响没岸人民的生活与生产,通过影响海洋生物来影响海洋渔业生产,还能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海洋航运和海水污染状况。另一方面,人类可以主动利用洋流于海上战争、海洋航运、海洋通讯等事业。在人类历史中,洋流对人类活动成败与否起着决定意义的案例很多。这些案例流传于民间,或记载于书本,或留存于网页之中,是进行有关洋流的人文地理决策功能教育的丰富资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基础上,对洋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又是对今后学习自然带等知识做的铺垫。所以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进一步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打好基础。

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最终提高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说出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分布、航行以及海洋污染这四大方面的影响;

②能够识别出什么是寒暖流以及区别寒流和暖流对气候的不同作用

③能够简述渔场的形成原因;

④能测定出哪种航行路线可以更快到达目的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大西洋60°N东西两岸气候统计图分析说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②通过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分析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

③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案例,说明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④通过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石油泄漏污染导致纽芬兰鱼产量下降的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探索海洋的兴趣。

②通过认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3.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标,分析知识结构及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历年高考考纲要求,我认为这部分的教学应对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有所侧重,把洋流对航海、渔场分布、海洋污染物的影响作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制定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洋流对气候和渔场的影响。这是因为洋流深刻影响着沿岸的气候,并改变着某些地区原有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对这一知识的学习便可解释一些特殊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而洋流对渔场的影响与人类的渔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更好地为人类谋福利。

难点: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理解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应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综合性较强,这是气候形成的原因之一,主要难在需要长久性的记忆世界洋流的分布及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但经过长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已较强,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另外,随着现代资讯发展,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有较多的关注。

四、学法分析

1.探究式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中设置了许多互动式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或合作探究问题,甚至动手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比较学习法。学生对性质不同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触类旁通,由此及彼。

五、教学方法分析

为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把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大影响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区解决这些问题;并结合图示法,引导学生运用洋流知识设计正确的航海路线,运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两方面的影响。同时,在得出结论后又继续进行举例论证,以实现有效迁移,建构知识体系。

1.案例分析法

围绕北大西洋海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实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问题教学法

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采用以探究为主的各种学习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新知识。

3.图导图解法

这节课多次运用世界地图,许多地理知识点需要在世界地图上标明具体位置再进行分析。图导图解教学法既可以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新课引入

b设疑:以企鹅的内容为例,提出为什么企鹅在热带地区也能生存呢?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二)新课教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大影响都是以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印发学案,让学生们自主探究、讨论、归纳最后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给出结论。在洋流影响沿岸气候上,我借助书本上的图3.7“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并加以修改而呈现的;在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上,我将呈现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在洋流影响航运上,我呈现的是标有哥伦布航海路线的世界洋流分布图;在洋流影响海洋污染上,通过一则油轮漏油的事例,让学生讨论洋流将对该次污染带来什么影响(有利及不利方面)? .

本节课新课部分的教学线索为“探讨-总结-探讨”。围绕教材中“北大西洋海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实例,设计四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设计四个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探究中得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后通过举生活中实际例子展开讨论,巩固提高。其中,设计标注四大渔场位置、画航海路线图等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节课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作业布置

1.有某一航船夏季从索马里半岛到印度,应该怎样行驶才顺风顺水(请画出简图);

2.搜集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关的资料,试分析其形成机制以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3.借5月发生的墨西哥湾原油漏油事件分析原油面积扩大的原因,再用辩证观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的有利的一面,最后总结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我主要采用纲目式板书。因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大影响彼此之间联系不大,而纲目式板书使整个板面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把握,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对联系不大的知识点进行板书效果很好。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与气候

2.洋流与渔场

3.洋流与航海

上一篇:《智慧满行囊》读后感下一篇:厄尔尼诺魂玉之争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