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离子教案

2024-11-24

初中生的离子教案(精选5篇)

初中生的离子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正处在15、16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根据以上分析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习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计算机辅助教学

难点突破:

1.精心设计实验:将教材实验设计为4个学生为一组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2.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突破难点。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该难点,我做如下设计:初学时让学生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不知道也不熟悉哪些能改写成离子,哪些不能改写离子,要指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溶解性(课本第110页)。采用自学、反馈练习、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同学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并且要将书写难点分散到其他教学环节,在学习离子反应的意义时,设计练习4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设计练习3个书写。

五、学习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六、、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毛刷。

2.实验药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KCl溶液、酚酞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学生准备:4人一组进行实验。

七、教学过程

总体构思:

教学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习

学习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通过学生书写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得出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引出今天要探讨的课题——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例谈初中化学离子教学的补遗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离子教学;教学研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7–009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何谓离子化合物?如何进行判断?现行各种版本的初中教材对离子化合物的介绍可谓只言片语,比如人教版中仅有“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1]”这样的描述,而对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几乎不曾涉及。这似乎暗示着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离子化合物是既简单又深刻的问题。为了便于研究,本文把离子(共价)化合物一并作为讨论对象。文献[2]中讲到: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每个离子周围被异号离子包围,它们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和一定的排列顺序。也有文献[3]中介绍:由正、负离子或正、负离子集团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或离子集团在空间排列上具有交替相同的结构特征。还有文献[4]中对共价化合物有如下解释: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属于共价化合物。以上文献从离子(共价)化合物形成的实质做出了科学的定义,但仍然没能解决如何判断离子(共价)化合物的难题。

我们在与一线教师交流时发现,某些教师对离子(共价)化合物的认识还存有误区,为此,本文将以一线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撰文从多角度来认识中学阶段的离子(共价)化合物。

1 例谈对离子认识的误区

1.1 氧化汞是离子化合物吗

曾有老师指出,人教版教材(2012年版)第50页有如下描述“……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氧化汞由金属元素汞和非金属元素氧组成,有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即不存在氧化汞分子,教材中的说法改为氧化汞的微粒更为科学。的确,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AlCl3为共价化合物的事实,已被广泛认同,而对于HgO是离子还是共价化合物在初中阶段几乎不涉及,在中学的各种文献中也语焉不详。

这里,先介绍两种区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易方法。

熔点判断法:通常情况下,熔点高于450℃的化合物,被视为离子化合物;熔点低于450℃的化合物被看作共价化合物。如NaCl的熔点为801℃,显著高于450℃,所以NaCl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而AlCl3的熔点为190℃(2.5个标准大气压),沸点为178℃(升华),远远低于450℃,即通常认为AlCl3为典型的共价化合物。但这种经验方法的粗糙性和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比如HgO的熔点是500℃(在此温度时分解)>450℃,据此就确定氧化汞为离子化合物?下面,再介绍一种更为精准、科学的判断方法。

电负性差值法:对于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用它们的电负性差值来进行判断。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电负性的差值≤1.6时,化合物呈现出明显的共价性;当电负性的差值≥1.8时,化合物的离子性则更加显著。所以,通常认为当电负性的差值大于1.7时,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反之则为共价化合物。在HgO中氧和汞的电负性分别为:3.44和2.00,两者差值为1.44,由此确定氧化汞为共价化合物,即它由分子构成。

含汞的大部分化合物由分子构成的事实并不鲜见。如常见的HgCl2在水溶液中几乎不会发生电离,而是以分子形式存在,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盐类物质。在化学上,把像HgCl2这类化合物称为“假盐”或“拟盐”。而HgCl2较低的熔点276℃[6]<450℃,及汞(2.00)和氯(3.16)的电负性差值仅为1.16,都足以证明HgCl2的共价性。以此类比,HgO也是共价化合物,故而教材中讲“氧化汞分子”并无不妥之处。

仍需指出,电负性最早由化学家鲍林提出,现在也多以鲍林计算出的电负性数据为参考。而电负性的确定除鲍林计算法外,还包括R.S.密立根、A.L.阿莱和E.罗周所制定的另外两套标准[7]。每套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所得出的数据也略有差异,而且除电负性外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等也是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常用指标,因此用电负性的差值来判断化合物的离子(共价)性,也存在难以回避的局限性。

1.2 气态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吗

还有老师提出:纯净的氯化钠在气态时也是由离子构成的吗?一些老师持肯定态度:因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不管它处于何种状态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反驳者的理由是:氯化钠虽然是离子化合物,但如果氯化钠呈气态时,就像气态氯化氢一样是以分子形式存在。

笔者认为,气态氯化钠也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不仅如此,而且解离得比液态氯化钠更为充分。先从概念入手,在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其二,在高温的气态,若存在氯化钠分子(即钠原子和氯原子),这两种原子将变得极为活泼,更易得失电子而形成离子。只有在电解时,在电流的作用下,迫使钠离子和氯离子得失电子而变成原子。所以,认为气态的氯化钠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荒谬结论。

2 感悟与反思

行文至此,笔者有如下的感悟:

首先,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并没有严格界线,就像恩格斯曾指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之间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中学阶段讨论的离子或共价化合物都是典型的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如NaCl、HCl等。但有的化合物却同时呈现出离子和共价化合物的特性,如FeCl3的熔点为260℃<450℃,铁和氯的电负性分别为1.83和3.16,差值为1.33,具有典型的共价性,而熔融的FeCl3又能显著导电,又体现出明显的离子性。所以,FeCl3被称为混合型的化合物。因而,我们不能以非此及彼的观点来看待物质和进行教学,有时是亦此亦彼,甚至非此非彼。

其二,教学应具有“阶段性”和“发展性”。

教学的阶段性是指教学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并达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合适的。比如,在初中阶段讲明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即可,不宜进行复杂的离子化合物的识别和判断。

教学的发展性是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能力的发展,而且应当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阶段性的教学应当为教学的后继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应留下余地,为学生深入思考和继续学习留下空间。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对于培养创新人材是大有裨益的。比如,由此可以鼓励学生,离子化合物的判断是很复杂的问题,只要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刻苦钻研,就能不断提升,加深认识,最终实现认知的飞跃。

种种事实表明物质是处于变化中的,化学问题尤为复杂,这正应了北京师范大学知名教授吴国庆所讲:“化学本身有规律,但化学的不规律比化学的规律更加普遍,这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所以,化学教学也应当灵动而机智。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7.

[2]沈鑫甫主编.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化学辞典[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8.

[3][6]冯新德主编.化学化工大辞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32,2604.

[4]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vJx5RIEh- 9TtcpiqBh-2EngdSUUrQ9L0iVHM2eEEY_eBmZMB2MrQJRz0Zh8C-rtfStBpofa2SPZEkJ-ZQ0JKq

课时3《离子反应的应用》教案 篇3

主备人:张克玲 2017-10-16 【教学目标】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掌握离子共存条件的判断。

3、通过归纳总结离子反应的实质。

4、培养归纳、整理、探究事物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判断在指定条件下,在同一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2、根据离子共存规律推断溶液组成;

3、根据离子共存规律及指定条件推断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即离子鉴定)【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介绍

1、概念:只要离子组内有两种或多种离子能相互反应,则这组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学生展示评价】

(1)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2)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3)生成弱电解质的物质; 【反馈提升】

以上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 【开拓视野】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发生络合反应;(不讲)

(6)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不讲,泡沫灭火器原理)【特别注意】

(7)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共存:如HCO3-、HS-(注意)

(8)若题目中提示酸性溶液(pH<7)或碱性溶液(pH>7)应在各待选答案中均加入H+(注意)二.知识梳理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有气体产生

如: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发生CO32-+2H+=CO2↑+H2O、HS-+H+=H2S↑等。②有沉淀生成

如: Ca2+、Mg2+、Ba2+等与SO42-、SO32-、CO32-等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32-=BaCO3↓、Ca2++SO42-=CaSO4↓(微溶);

Mg2+、Al3+、Cu2+、Fe2+、Fe3+等与OH-不能大量共存是因为: 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 ③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lO-、F-、CH3COO-、PO43-、HPO42-、H2PO4-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由于OH-+H+=H2O、CH3COO+H+=CH3COOH 一些弱酸的酸式根或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

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 此类离子反应总是朝着使溶液中某些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不讲,学生问时可以适当扩展)

①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I-、、S2-、HS-和Fe3+不能大量共存是由于:

2I-+2Fe3+=I2+2Fe2+、2Fe3++ S2-=S↓+2Fe2+、2Fe3++3S2-=S↓+2Fe S↓。

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下不能共存; 如:SO32-、S2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2S2-+S2O32-+6H+=4S↓+3H2O不能共存。

如:ClO-与S2-不论是在酸性条件下还是在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共存。3.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不讲,学生问时可以适当扩展)

如:AlO2-、S2-、HS-、CO32-、HCO3-、SO32-、HSO3-、ClO-、F-、CH3COO-、PO43-、SiO32-、等存在于碱性溶液,而不存在于酸性溶液。

如:Mg2+、Al3+、Cu2+、Fe2+、Fe3+、NH4+等存在于酸性溶液,而不存在于碱性溶液。

而上述两组离子一般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因为:3CO32-+2Al3++3H2O==3 CO2↑+2Ai(OH)3↓ 3AlO2-+Al3++6H2O=4Al(OH)3↓ 等

4.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中学化学中还应注意有少数离子可形成络合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

如:Fe3+和SCN-由于Fe3++SCN-==[Fe(SCN)]2+等络合反应的发生而不能大量共存,还有[Fe(SCN)

2、Fe(SCN)

3、Ag(NH3)+、[Cu(NH3)4]2+ 等] 三.典题讲解

问题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mol/L的KNO3溶液中:H+ Fe2+ Cl-SO42-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 Ba2+ AlO2-Cl-C.PH=12的溶液:K+ Na+ CH3COO-Br-D.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Na+ K+ CO32-Cl-解析:A中H+与NO3-的组合具有强氧化性,会将Fe2+氧化为Fe3+,所以不可大量共存。在考试常见的还有H与ClO、MnO4的组合也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和具有还原性的离子共存;B中甲基橙呈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存在H+,弱酸根离子AlO2-不能大量存在;C溶液呈碱性,互相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中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既可以呈酸性,也可以呈碱性,若溶液为酸性,弱酸根离子CH3COO-不可以大量存在,若溶液为碱性,可以大量共存。但题干要求一定能大量共存,所以选C。

+

--问题2:在某无色透明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 NO3-Al3+ Cl-(B)Na+ AlO2-K+ NO3-(C)MnO4-K+ SO42-Na+(D)K+ SO42-HCO3-Na+ 解析:在酸性溶液中,AlO2-、HCO3-均不可大量存在,溶液为无色透明而MnO4-为紫红色,所以选A 问题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a2+ Br-Fe3+ CO32-(B)Fe2+ Cl-NO3-H+(C)Fe3+ Ca2+ H+ NO3-(D)NO3-OH-Cl-Ba2+ 解析:A中离子不可大量共存因Ca2+与CO32-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沉淀;C、D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B中“H++NO3-”的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 四.归纳总结

判断离子共存的关键是看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是否符合指定条件,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一色。溶液的颜色。若限定为无色溶液,则Cu(蓝色)、Fe(浅绿色)、Fe(棕黄色)、MnO4-(紫红色)等有色离子不能够存在;

二性。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32-、SO32-、AlO2-、CH3COO-、S2-、ClO-、F-、SiO32-、C6H5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Mg2+、Fe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H2PO4-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三特殊。指三种特殊情况:①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O2-+ HCO3-+H2O==Al(OH)3↓+ CO32-;②“H++NO3-”的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等发生反应,而这种组合往往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③NH4+与 CH3COO-、CO32-,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组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然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但加热条件下就不同了。

四反应。指离子之间通常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①复分解反应,如Ca2+与CO32-,Ag+ 与Cl-等;②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NO3-(H+)与Fe2+,MnO4-(H+)与S2-等;③双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2+

2+

3+CO32-、HS-、S2-、AlO2-等,Fe3+与HCO3-、CO32-、AlO2-,NH4+与AlO2-、SiO32-等;④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

注意: 1.“透明”与“澄清”溶液指此溶液不形成沉淀或混浊与溶液颜色无关

2.题中涉及到水的电离则考虑到

3.室温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如果大于10-7mol/L表示溶液显酸性

4.室温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如果小于10-7mol/L表示溶液显酸性或碱。

5.看清“一定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等要求。

6.若溶液无色——则Cu2+(蓝)、Fe3+(棕黄)、Fe2+(浅绿)、MnO4-(紫)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7.溶液中有H+——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PH<7;加入铝粉后放出H2等。

8.溶液中有OH———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溶液PH>7;加入铝粉后放出H2等。

9.如“无色透明”、“酸性条件”、“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 等等。10.特殊要求,如“某离子存在下不能共存的”、“生成气体或沉淀不能大量共存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等等。

五、【课后作业】

1、学习指导对应的检测卷

2、滚动练习

3、高考拓展

(1)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K+、SO42―、HCO―3 C.Na+、K+、Cl―、NO―3

B.Cu2+、K+、SO42―、NO―3 D.Fe3+、K+、SO42―、Cl―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pH=0的溶液中:Na+、K+、SO32-、MnO4- B.某无色中性溶液中:Cl-、NO3-、Al3+、K+ C.pH > 12的溶液中:Na+、K+、SO42-、CIO-

D.加入Al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a+、Cu2+、Cl-、SO42-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设疑、讲解等。

六、教学准备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

0.1 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溶液。 1 mol・L-1的BaCl2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 [投影]

[小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

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

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

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投影]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433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

熄灭 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投影总结][

【布置作业】复习、预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复习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 2;电离指电解质 ,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 3.酸、碱、盐的电离

酸:电离时, 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 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能生成 的化合物。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 (2)NaN03: ; (3)Ba(OH)2: ; (4)CH3COOH: ; (5)Cu(OH)2: ; (6)H2S03: 。

5.(1)电解质;在 或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或都不能导电的 (3)强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6.离子反应指 、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7.(1)离子反应可用表示,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一样,也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

(2)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能描述 ,但离子方程式的描述更加 ,所表示的已 , 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 。

8.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04溶液反应:;

(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3)Ba(OH)2溶液和H2S04溶液: 。

9.利用某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检验。如Cl―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SO42-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 的;C032-跟H+反应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 。

一、电解质中的“是与非”“强与弱” 1、“是与非”

(1)电解质概念中的或,两种情况任取一即可;非电解质概念中的无论和都,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2)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阐述的对象都是化合物。因此单质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也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氨气,二氧化硫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氨气,二氧化硫都是非电解质。

(4)电离不需要通电,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5)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6)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故溶液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与弱” (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3)难溶性盐(如CaCO3、BaSO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导电能力很小,但由于它们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它们属于强电解质。 (4)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二、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H2S HS+H H3PO4―+ ” ―+ ―

2、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为主,各步方程式不可叠加。

H + H2PO4+

3、多元弱碱,分步进行,但一步书写到位:Mg(OH)2

离子共存教案 篇5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离子共存条件的判断。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判断离子能否共存,掌握判断离子共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离子共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判断在指定条件下,在同一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教学难点:根据离子共存规律及指定条件推断溶液中能够的离子。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上分析,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偏易题,所以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这类型的题目。【提出问题】什么是离子共存?

【讨论回答】只要离子组内有两种或多种离子能相互反应,则这组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推进新课】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共存问题的解题方法。

【提出问题】

一、若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哪些是有色的离子? 【讨论回答】Fe(浅绿色)、Fe(黄色)、Cu(蓝色)、MnO(紫色)等离子 【课件展示】有色离子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互相结合成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物质是沉淀? 【阅读自学】课本“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2+

3+

2+

4-【课件展示】熟记酸碱盐溶解性表 【练习】课件习题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有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气体? 【讨论回答】H与CO3、HCO3、S、HS、SO3、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课件展示】能够结合生成气体的离子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是弱电解质? 【讨论回答】CH3COOH NH3·H2O 【课件展示】常见的弱酸、弱碱和水 【练习】课件习题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离子能够发生双水解?

【讨论回答】3CO3+2Al+3H2O==3 CO2↑+2Ai(OH)3↓ 3AlO2+Al+6H2O=4Al(OH)3↓ 【课件展示】弱碱的阳离子和弱酸的阴离子能发生双水解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回答】2I+2Fe=I2+2Fe 【课件展示】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 【练习】课件习题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合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 【课件展示】Fe 3+与SCN-

Ag+与NH3·H2O-3+

2+2-3+

-3++2--2--2--【提出问题】HS-、HCO3-、HSO3-在强酸性、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练习】课件习题

上一篇:法制在我心中下一篇:不带姓名的自我介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