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0篇)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 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2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周次日 期内 容备注12/19~2
2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②;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①;机动①。225~3/3相差多少②;练习①;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34~10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④。411~15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数射线(千)①;位值图上的游戏①;练习①。518~22机动②;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时、分、秒②。625~29时、分、秒②;小练习(1)①;机动①;74/1~
3四、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①;三位数加减一位数①;三位数的加法②。87~12三位数的加法②;练习②。三位数的减法④。915~19练习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②。1022~28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①;小练习(2)①;机动②。
五、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 轻与重③;115/2~3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①;机动①。126~10
六、几何小实践 东南西北②;角②。1313~17三角形与四边形②;三角形的分类②。1420~24机动②;
七、整理与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②。1527~31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②;解决问题①。166/3~7解决问题②;巧算(2)②。1710~14练习①;数学广场:列表枚举①;七巧板①;流程图(1)①。1817~21期终复习1923~28考查与质量分析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板书:谁的本领大。
2、你们知道是谁和谁在比本领吗?(风和太阳)
3、那么风和太阳的本领到底是谁大呢?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怎么比的?结果怎样?……)
二、初步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请小朋友自己去认识自己的新朋友?(学生自读词语)
(2)、指导朗读,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去掉拼音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新朋友?
(4)、指名回答,齐读。
3、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几个小节呢?(9)请9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2)、学生进行朗读
(3)、学生进行评价。
(4)、听课文的录音。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学生进行朗读,建议学生进行默读,或者是小声的读课文。
(3)、交流:风和太阳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到后来发现大家都各有各的本领,分不出大小。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各 烈 敢 巧
(2)、认识新的偏旁:夂
(3)、注意上下结构的词语的位置,各上 长,下 短。烈:上长 下小。
(3)左右结构的词语:敢:左右基本等宽,攵。巧: 工,最后一笔是提。
(4)、说说怎样进行记忆。
(5)、生随师进行描红、临摹。
第二课时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表演。
4、学习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一天呀,太阳先生和风先生碰到了一起,于是在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比赛,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比赛谁的本领的啊呢?(因为他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2、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3、指导朗读出“都说”这两个字的语气。
二、学习新课1-3
过度:是呀,小朋友真聪明。到底他们谁厉害呢?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比了几次?都比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后进行交流。(2次)
3、请大家找找,哪几小节讲了第一次比赛的事情呢?(1、2、3)
4、请大家再看看1-3小节,想想它们第一次比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谁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5、听到太阳这样说,风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回答出示:那还不容易!是的谁来说说这句话(指名读)
是的,就这么一件小事情,那还不容易。想想到底该怎样读这句话,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感觉出来了吗?这时候风的态度怎样?(自信,骄傲等)是的,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
6、说完这句话后,风就“呼呼“的吹了起来。可是那孩子却 (把衣服裹得更紧了。老师来当那个骄傲的风,小朋友来当书上的那个小孩子好吗?(师生共同表演、生生表演))
7、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因为风太大,孩子感到很冷所以他要将衣服裹得紧紧的)
8、齐读第二小节。
看到这一切,太阳是怎么办的呢?请小朋友自己将第三小节读一读。
交流:出示: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这时候太阳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学生自由发挥:骄傲、自信,目中无人等)
结果呢?(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9、齐读第三小节
10、从这里看,是谁的本领大呢?(太阳。)但是是不是真的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
三、学习新课4-9
1、第二天他们又碰到了一起。这时候太阳感到怎样呀?(他非常的得意,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根据回答出示: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大了一起,太阳得意地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赛吗?”谁来读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6、谁的本领大》,
2、正巧,风看见河里过来一条船,于是他提出什么建议呢?(看谁能让船走得快些。)
3、听到这个提议,太阳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学生自学第六小节)
太阳很骄傲,很有自信,他讲:“这有 什么难的!”
出示:“这有什么难的!”
“那还不容易!”
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于是太阳 (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划船。)可是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没了力气,船也就走得越慢。是啊,这么热的天气,船夫哪来的力气划船呀!
5、齐读第六小节。
6、这时候,风却“呼呼”吹起了风,没想到的是,船夫突然变得很高兴,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说说应该怎样读这句话(速度快一点)指导朗读这句话。
7、看到这一切,太阳感到怎样?(很惊讶)为什么?(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比风厉害)他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没有)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惊讶的语气。
8、风这是也说:“看来,我们各有各的的本领。”看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发挥)齐读句子。
9、小结:是的,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正确的对待其他人,不能太自以为是了。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3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在备课前研究了教材,教材在教学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我也可以这样引入吗?即使真的可以这样引入,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会给人怎样的感觉呢?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玩毛线,从玩引入,在玩中学。
在利用毛线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毛线,然后让学生把毛线拉直,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让学生理解线段是直的,我做到了。
我在剪毛线时故意剪得有长有短,让学生知道线段有长有短,我也做到了。
在学生拉毛线时,让他们观察别人拉的毛线方向有什么不同,如:斜拉,竖拉,横拉,让学生知道线段不一定就是横的,我也做到了。
通过让学生摸摸拉直的毛线的两头,让学生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并通过板书和跟读来加深印象,我也做到了。
当然这节课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地方,最遗憾的是没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如我引导学生从实物毛线中抽象出线段,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竟然有学生说线段是毛茸茸的,真是哭笑不得。这个时候如果能用课件从毛线中抽象出线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概念。
再如,我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的时候,学生局限于找教室中的线段,这时候如果能用多媒体辅助一下,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
还有在指导学生画线段时,老师只是在黑板上示范,下面的学生看不清楚,效果不好,最好是通过实物投影。
原来设计的拓展练习——当尺子断了,0刻度没有了的时候怎样画线段,由于时间的仓促,这个部分没有完成,只是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到课外去探讨完成。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4
1、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初读课文,读正确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的句子。
2、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正确的读音、停顿、语气、感情。
3、学生边读边想,读流利课文的句子,并初步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台湾很难看到雪,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棉花做的,老师小时候在北京见过真的雪,玩雪可高兴了)。
二、重点朗读,讨论交流
1、指点学生朗读重点段落(第2、9、10、11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日常生活实际经验,感知,感悟“商店”、“景”、“洁”、“毯”、“银”、“堆”、“仗”等生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讨论交流学会这些生字词的音、形,义和正确书写。
2、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明友盼着什么?(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讨论、交流中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语言感觉、熏陶爱美情感、受到爱国教育,并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三、表演朗读,复习巩固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5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认识统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直接关系到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往往要把数据进行分类和计数。在教学中,先让他们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数一数的愿望。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计数,提高收集信息和计数的效率。【第2课时:统计】多让学生交流统计方法。请学生说说自己会利用什么统计方法,如何操作。如果教科书中的方法学生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学生的各种记法以及画“√”的记法进行比较,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哪种记法既清楚有方便。但在交流中,我会引导学生在多种的统计方法中选取比较方便清楚的,让学生自己交流比较,选择出适合的统计方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1课时:平均分(1)】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第2课时:平均分(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老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平均分,平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3课时:除法(1)】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例题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第4课时:除法(2)】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观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5课时:除法练习】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练习中,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方法。
【第6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例题1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列出算式12÷3=,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借助学具、独立观察、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怎样计算出12÷3等于几?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汇报了3种结论,最后让学生比较用哪种方法最好,学生选择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点出课题,进行了小结。整个教学引导学生在一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单,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7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学习从情境入手,放手让学生探究、研讨,使学生在大量灵活、多样的练习中,巩固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更加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动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8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无
【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我先提问学生: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的要求,确定是用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两种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两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
【第10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先出示情景图,帮助学生思考,学生较有兴趣。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是用乘法还是除法解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算(2)几个几的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3)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这样转换成简单的三句话,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方便记忆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队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调整自己的关注视角,变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学生真实、真诚、真正地参与到交流中去,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二十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到都参与活动,在对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学生是有经验的。因此,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从游乐园入手,先出示学习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通过自主观察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说出游乐园里的游乐项目的名字,给游乐项目分类,并结合观察所得与想象实际,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的运动方式,从日常生活中分别找出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等等,这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效果也非常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感悟了平移与旋转的特征与区别,并从中获得了成功体验的快乐以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喜爱感。在感知旋转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玩陀螺、风车、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旋转现象,然后通过交流讨论,一点一点地呈现旋转运动的特征
【第3课时:剪一剪】在这堂课中,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老师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兴趣很高,马上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
但是一节课下来,还是存在着问题,花了很多时间在进行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剪法上,对于其中体现出的:图形之间的运动关系、找到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之间的规律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第1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熟悉的“欢乐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依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四人小组这种群体学习的讨论与交流,使得每位学生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使整个课堂学习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第2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2)】本课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第3课时: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收集信息,自己去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组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除法应用题的解法 【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无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无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混合运算(1)】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对于问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非常清楚,为了使学生明确同一级混合运算顺序的道理,在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好的,既帮学生回忆了旧知,突出了同级运算,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借助例1,指导学生认识一级运算,二级运算。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计算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配合较好,达到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数学课时抽象的,又是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课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第3课时:混合运算(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额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人是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两部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在数之间添+、×符号,而后再添-、÷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让我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偿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我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第4课时:混合运算练习】无
【第5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找答案,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课时: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练习】无
【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回忆进行知识的整理和练习,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一看、二画、三算、四检验,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认识有所提升。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采用了适当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题意,让学生自主探索解题的步骤,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乘法。
先引导学生以7个草莓,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个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再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做一做”时,让学生借助分圆片、分五角星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部分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在教学除数比余数大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规律,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正方形、五边形、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比较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3】以往计算教学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再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亲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第4课时:有余数的除法4】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几道计算题,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
2、在教学中要合理预设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现有资源
【第5课时:有余数除法(练习)】无
【第6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1)】本节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租船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用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受生活经验与表达的限制,很多孩子一时半会举不出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例子,所以教师应及时提供事例,给孩子一个支点,降低表达的难度,构建起对余数的认知框架 【第7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2)】本节课也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摆小旗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对问题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辨析。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让孩子圈一圈,摆一摆,通过实际操作,形成表象。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物体排列规律,并运用除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8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练习)】无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6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一课是上海市数学新教材第三册P76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本知识之前,学生已经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几个几),掌握了乘法口诀。今天的整个教学活动,亮点很多。
在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这一环节中,胡老师没有用书上的那幅图,她创设了一个学生熟知的情景圣诞节,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圣诞老人一下子兴奋起来,学习伙伴小亚、小胖的加入,使情景更充实、更具体。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探究算法,理解算理一环节,胡老师将计算和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通过猜想、讨论、交流,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而多媒体的演示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尤其是较差的学生,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更符合他们的思维。
第三个环节体验感悟,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的提出标志着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从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转变为同时关注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胡老师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两者相结合,突出算法优化,而算法优化不仅突出了这堂课的重点,而且突破了这堂课的难点。
教学的第四个环节巩固新知,应用拓展。练习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图形到算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并紧紧扣住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还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了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关注差异、缩小差距、提高质量。例如:练习13,都是由图过渡到算式,但练习由简到难。练习46,都是抽象的算式,但练习也由简到难,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课最后一个情景的展示与课开始的情景相互呼应,承上启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是胡老师这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有几个细节值得一提:
⑴ 板书精心设计,体现教学的重、难点。
⑵ 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⑶ 教师教态自然、细腻,师生互动默契。
⑷ 注重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2.能力目标:明确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会验算自己的计算过程。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应用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在这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春天,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今天老师打算带你们去春游,我们先来做准备工作吧!你知道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工作吗?(租车、买门票、买吃的)好,我们就先买水吧!
(一)三年一班买来120瓶纯净水,把它分到8个小组,每组5个人。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⑴三年一班有多少人?5×8=40(人)
⑵还可以怎样提?平均每个小组分到几瓶?120÷8=15(瓶)
⑶平均每人分到几瓶?你们会算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说是怎样想的.。
①一共有多少人?5×8=40(人)
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20÷40=3(瓶)
答:平均每人分3瓶。还可以是:
①平均每组分几瓶?120÷8=15(瓶)
②平均每人分几瓶?15÷5=3(瓶)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你会列式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把你写的算式的同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板书:120÷8÷5120÷(5×8)这两种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有不同的地方吗?
今后在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二)下边我们一起去租车好吗?中队长到出租公司后说明了情况,经理听说是学生坐车,说可以优惠的,问中队长说“你们多少人?”中队长说“为了春游时安全,老师把我们分为4人一组,共10组”,经理说“本来应该收你们800元的,现在就只收你们600元吧!”同学们算一算我们每个人应该交多少车票钱呢?自己在练习本上做,同组同学可以交流,然后指名说是怎么做的。
①平均每组多少钱?600÷10=60(元)
②平均每人多少钱?60÷4=15(元)
还可以这样做:
①一共有多少人?4×10=40(人)
②平均每人多少钱?600÷40=15(元)
(三)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正是旅游旺季,为了到景点时不用排队买票,老师提前打电话预订了门票,卖票的阿姨说:“30人以上可以按团体票算,你们有多少人?”老师说:“4人一组,共10组”卖票的阿姨说“按普通票算你们应该交1400元,按团体票算你们应交1000元就够了。”同学们算一算每人应交多少门票钱?自己试做然后与同桌交流想法。指名说说是怎样做的?
①1000÷4÷10
②1000÷(4×10)=250÷10=1000÷40=25(元)=25(元)答:每人应交25元门票钱。
(四)做好准备工作我们就可以出发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等,这时来到游乐场,同学们想坐高空揽车,2个人一辆车,一共需要20辆车,每张票10元,老师拿出买门票时节省下来的400元让同学们坐揽车,够用吗?学生做完后说说是怎样做的。可以是:10×2×20或者10×(20×2)=20×20=10×40=400(元)=400(元)还可以是:400÷20÷2或者400÷(20×2)
=20÷2=400÷40=10(元)=10(元)
(五)从揽车上下来,同学们想休息一下,来到草坪旁的长椅上坐下来,这时一个同学看到路边立着一块牌子,就大声地读起来:“我国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北方的春天经常出现沙尘天气,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您捐款种树吧!”中队长和大家商量后,大家一致同意把买车票节省的钱用来买树苗,节省了200元钱,每棵树苗5元钱,每捆10棵,你知道我们的钱可以买多少捆树苗吗?
①200÷5÷10
=40÷10=
=4(捆)
②200÷(10×5)
200÷50=4(捆)
=4(捆)
答:可以买4捆。
二、总结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8
同级运算:符号都是加减或乘除的运算。
两级运算:符号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运算。
同级运算可以巧算。两级运算不能巧算,只能按运算顺序计算。
递等式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再算乘除,最后加减。
巧算(加括号:前面是加号,后面加括号,不变号。前面是减号,后面加括号,要变号。
移位置:符号跟着后面数字一起移动。)
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大于等于半个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
用满格的格数加上大于等于半格的格数,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面积单位1dm2
(1)读作1平方分米,写作1dm2,表示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
(2)面积单位有m2 dm2 cm2
(3)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1 m2=250000px2
4、组合图形的面积用割、补的方法
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及他人身体上的左右位置。
2.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空间物体的左右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跟着音乐来跳一段舞。
出示:范晓萱《健康歌》的前两句: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连续播放两遍,学生跳的时候会出现左右的错误)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曾经出现了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对于左和右我们小朋友在上学期已经初步有所认识,但是刚才游戏的时候有小朋友做错了,因此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一)认识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与左和有右有关的,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学生举例)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关左与右的例子,大家来看一下。(媒体演示)
师;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和左与右有关的例子,那么你是如何区分左与右的呢?
师:拿出我们的左手和右手仔细观察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游戏: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右脚,抬起左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出示书本P46第1题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⑴
请学生小组讨论“怎样判断,有什么好方法?”
⑵
交流汇报。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好多老师,你们能帮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把左和右的放到我们的话中,如: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二)认识空间中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看!谁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了?(出示喜羊羊与灰太狼,和学生面对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都是谁?注意要用到左和右。(学生介绍)
师:周老师认为小朋友介绍的真不错,但是这些小肥羊却要提出不同的意见了。比如,刚才小朋友说喜羊羊的右边是懒羊羊,而喜羊羊却说他的左边是懒羊羊,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们小朋友来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确定左右的位置要看你的方向,方向不同的时候,所指的左右也不同。
1.出示P47的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3.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4.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直接写得数。(12分)
3.99+0.11=
1-0.092=
0.37×0.3=
50×0.05=
0.39÷1.3=
2.4×0.5=
10÷2.5=
3×0.15=
12÷2.5=
4.2-0.42=
6.3+0.37=
4÷0.8=
二、解方程。(12分)
9x÷2=54
5.2+3x=7x
5x-2.4×3=13.8
3(25-x)÷2=12
三、递等式计算。(12分)
9.6+0.4×(2-1.85)
(3.7×8.9-3.7×0.9)×0.25
4.7×6.8+47×0.32
0.25×(4-0.8)×1.25
四、填空。(12分)
1.根据102×3.4=346.8填空:
1.02×3.4=()
()×0.34=3.468()×3.4=0.3468
1020×()=34.68 99 2.在1.57、2、2014、0、99/100、999.01这些数中是自然数的有()。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42,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4.王阿姨加工小熊玩具,5小时加工了20个,那么王阿姨平均加工一个小熊玩具需要()小时,1小时能加工这种小熊玩具()个。
5.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是5米,此边上的高是6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6.9.993精确到百分位是()。
7.某食品加工厂制作蛋糕时,规定每300克面粉需要加进5只鸡蛋,现在有面粉4.86千克,已加进58只鸡蛋,还需要加进()只鸡蛋才能符合规定的鸡蛋成分。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其中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4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五、选择。(4分)
1.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二个的是()。
2.一个除法算式的商是5.8,被除数缩小至原来的10倍,除数扩大至原来的10倍,商是()。A.5.8
B.580
C.0.058
D.0.58 3.三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是a,最大的是()。A.a
B.a-2
C.a+1
D.a+2 4.小巧今年12岁,爸爸比小巧大x岁,妈妈比爸爸小2岁,妈妈今年()岁。A.12+x
B.2x
C.10+x
D.9+x
六、列式计算。(16分)
1.甲数是30.6,甲数是乙数的1.2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2.2.4除9.6的商比0.4与1.5的积多多少?
3.甲数是12.6,乙数比甲数的3倍少3.6,乙数是多少?
4.6.2与2.5的积除它们的商,结果是多少?
七、问题解决。(32分)
1.一辆 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行了全程的一半还多12.5千米,这时离甲地还有86.8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分)
2.某工程队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原计划每天修0.48 千米,15天完成,实际每天修了0.6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5分)
3.一只鸽子0.6小时飞行7.2千米。照这样计算,鸽子飞行67.2千米需要多少小时?(5分)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已知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4厘米和16厘米,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5分)
5.有甲、乙两袋大米重量相等,甲袋取出23千克,乙袋装入29千克,这时乙袋的重量是甲袋的3倍,甲、乙 两袋原来各有大米多少千克?(6分)
6.今年春节小胖收到压岁钱1800元,是去年的1.5倍,去年收到的压岁钱又比前年的2倍少400元,小胖前年收到压岁钱多少?(6分)
一、直接写得数。(12分)
4.4÷0.11=
0×78.12= 1.24+7.6=
2.4×0.5= 1.2+8.76=
10÷2.5=
二、递等式 计算。(12分)
19.63-(2.77+9.63)-0.23
4.5×5.8+5.2×4.5-4.5
第一单元测试 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6×2.5=
12.5×8=
5.5×2=
2.54×5=
4×0.28=
32.4-4×1.25=
16-6÷2.5×4
7.8÷(3.9×2.5)+11
三、解方程组。(12分)
1.2x+4.2=9.6x
0.8(x-23)÷5=4.48
2(6+x)=34+x
2.7x÷0.9+4x÷8=4.2
四、填空。(12分)
1.两个数的和是5.4,如果两个数都扩大3倍,那么扩大后两数之和是(),是原来两数之和的()倍。2.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235.5千米,平均每小时要行驶()千米。3.连续三个偶数的和是60,则这个三个数中较小的那个是()。4.甲数是11.8,比乙数多0.12,求甲、乙两个数的积。列式为()
5.饲养场今年养鸡1000只,如果再养320只,那么就等于去年养鸡只数的1.5倍,去年养()只鸡。
6.小胖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6写出67,结果得到的商是52,余数是12,正确的商是(),余数是()7.两地相距s千米,一辆 汽车每小时行110千米,行驶了t小时,这辆汽车行驶了()千米,还剩下()千米。8.一个三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15,这个三位数最大是()最小是()。
五、判断。(5分)
1.因为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所以也就没有最小的自然数。()2.两个自然数的和、差、积都是自然数。()3.最大的自然数是99999999。()
4.若一个数是自然数,则比它大1和小1的数也都是自然数。()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六、选择题。(3分)
1.小胖今年a岁,哥哥今年(a+5)岁,再过三年他们相差()岁。A.3
B.5
C.a
D.8 2.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一组对边都增长2厘米后,它的面积()。A.不变
B.增加2cm2
C.增加6cm2
D.增加8cm2 3.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最大一个是n,那么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A.n
B.n+1
C.3n-3
D.n-1
七、图形题。(7分)
1.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单位:cm)
2.估测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m)
八、列式计算。(12分)
1.4.3与6的积比一个数少1.8,这个数是多少?
2.120减去一个数的差除以2是38,这个数是多少?
3.一个数的2倍比这个数的3.5倍少4.2,这个数是多少?
4.甲数的2倍是5.2,甲数与乙数的和是10.6,乙数是多少?
九、问题解决。(25分)
1.学校买来了7个足球和一些篮球,共付689,每个足球47元,比每个篮球便宜13元,买来篮球多少个?(5分)
2.水果店有苹果和梨共20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倍,水果店有多少千克梨?(5分)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6小时行完全程,每小时行60千米,这辆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只用了4小时就行完全程,求这辆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5分)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2倍,如果宽增加2厘米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5分)
5.甲、乙两队同时修一条22984米长的路,两队合修25天后,还剩下48千米没修,如果甲队再修一天,就刚好完成任务,乙队每天修多少千米?(5分)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11分)
1.小巧的爸爸收入记作为+8000,每个月的花费4000记作()。2.气温零上8度记作+8,零下6度记作()。
3在数轴上的左边的数总是比右边的(),在零左边的是(),在零右边的是()。4.在数轴上离原点8个单位的数是()和()。5.找出规律填空
-2,4,-4,6,-6(),()。1,-3,5,-7,(),()。
二、选择。(5分)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最小的自然数是1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有最大的负数
D.有最小的正数。2.在一条数轴上离-2相距4个单位的数是()。
A.-6
B.+2
C.-2和+6
D.+2和-6 3.下面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50
B.+49
C.-51
D.-52 4.如果a不是负数,那么-a是()。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5.如果a在0右面,b>a,那么b是()。
A.负数
B.正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三、直接写得数。(6分)
6.56+2.67=
2.6×2=
25×0.4= 3.07-2.78=
6.3÷9=
2.08×3= 3.6÷6×1.5=
2.3×6=
28.6×8= 3.8×5÷19=
6.45×8=
2.7×7+2.7×3=
四、列竖式计算。(12分)
28.56×21.5=
36.67×2.7=
75÷12.5=
12.15÷2.7=
五、递等式计算。(12分)
6.4÷4+2.8×3
18.60-5.3×2+2.80
19.6×6+12.6
六、解方程组。(12分)
2x+6=14.8
0.5(6+x)=12.8
23.86×0.5÷0.2 2.4x-4.6=2.6 7.68+x-6=2.88
4(2x+2)=8.4
2x-6.8=0.5x+7
七、看图回答问题。(8分)1.看数轴完成下题。
(1)用箭头标出-
4、-1、3、7的位置。(2)分别写出图中A、B、C、D所对应的的数。
2.将
28、-16、0、26、-
3、-
26、-0.6、10.7、-3.8数分类写在下面的圆圈中。
(2)将题中负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八、列方程计算。(9分)
1.甲数的8倍与2.8的和等于3.9的20倍,甲数是多少?
2.3.8加上甲数的2.5倍和是甲数的8倍减9.4,甲数是多少?
九、问题解决。(25分)
1.某班级测试,老师将80分作为标准,将5名同学的成绩简记成+2分,-4分,+6分,-3分,+14分,这5位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5分)
2.两辆汽车同一时 刻出发驶向A地,甲车时速是100千米/小时,乙车时速是70千米每小时,经过3小时同时到达A,甲、乙二人开始相距多远?(5分)
3.甲、乙两队同时修两条长度都是1200米路,甲先修了8天之后乙才开始修,结果两队都在第20天修完。请问乙队平均每天比甲队多修多少米?(5分)
4.某工厂规定每天要完成额定的工作量,没完成的记作负数,完成后多做的记作正数,某员工的一星期工作量如下表所示。(10分)
(1)这位员工能完成工厂要求的工作量吗?
(2)如果每天额定工作量是生产280个零件,那么这个员工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解方程。(18分)
9x÷3=3.2×6
8(x-7)=4.5x
2x+x-0.5x=1.25
1.3x-6=1.8x-26
二、递等式计算。(18分)
8.8×1.1+0.12
8.25÷0.25×4
8(1.5x+2)÷4=12
64-4(2x-5)=16 3.8×1.5÷(2.44-1.94)0.25×(0.4+0.8)×12.5
17×16.2-17×5.2-17×10
(125-12.5)×0.8+0.2
三、列式计算。(20分)
1.两个数相差98,较小的数乘8再加上14,就和较大的数相等了,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2.1.89与3.41的和被5个2.12的和除,商是多少?
3.用1.9与26.1的和的一半除以1.4,商是多少?
4.一个数的4倍比它的5.5倍少13.5,这个数是多少?
四、问题解决。(44分)
1.小胖的体重是小丁丁的3倍少5千克,小丁丁比小胖轻31千克,小丁丁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甲、乙两队合挖一个长1125米的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0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少挖15米,两队合作几天能完成任务。
3.小亚将一些铅笔分给几位同学。如果每人分6支,将会多10支;如果每人分8支,将会缺10支,有几位同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4.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轿车比客车晚开0.3小时,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8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10千米,轿车开出多少小时后追上客车?
5.鸡兔同笼,头有35个,脚有94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6.师徒两人加工同样的零件,徒弟每小时做12个,师傅每小时做20个,徒弟先做24个后,师傅才开始做,几小时后师傅反而比徒弟多做了8个零件?
7.一箱苹果、一箱梨和一箱橘子共重8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2倍,梨的重量是橘子的3倍,苹果、梨、橘子各有多少千克?
8.电视机厂计划每天生产850台液晶电视,实际每天完成950台,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几天完成任务?这批生产任务共生产多少台液晶电视?
第四单元测试 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16分)
1.2.8m3=()dm3
3m280dm2=()m2 2.长方体、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和()个顶点。
3.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对的()条棱的长度相等,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
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体积扩大()倍。
5.用一根铁丝正好正好制成一个长15厘米、宽9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铁丝长()厘米。把这个长方体框架糊上纸,需要()平方厘米的纸。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36分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7.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周长为16厘米的正方形,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选择。(6分)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分米,宽是长的三分之一,高是长的五分之一,这个长方形的棱长之和是()分米。A.5
B.5
C.23
D.92 2.一种水箱最大可装水80升,我们就说这种水箱的()是80升。A.体积
B.表面积
C.容积
D.重量
3.把一个长方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原来长方体的一棱长是8厘米。这个原长方体体积()立方厘米。
A.288
B.254
C.144
D.188 4.一个长方体的鱼缸底面积是2.8平方米,高是2米,这个长方体鱼缸可盛水()升。A.5.6
B.56
C.0.56
D.5600 5.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在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的总面积是()平方厘米。A.200
B.125
C.160
D.150 6.下列图像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三、判断。(7分)
1.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也相等。()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4个棱长相等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也不变。()4.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的周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5.如果一个长方体中相邻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体就一定是正方体。(6.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两个面面积相等。()7.长方体的6个面都一定是长方形。()
四、图形题。(15分)
1.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单位:cm)))
2.计算下面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dm)
3.计算下列组合题的体积。(单位:
五、解方程。(8分)
4(4.5x-18)÷2=144
cm)
x+10-2.35=2x
六、列式计算。(15分)
1.60减去2.4除以0.4的商所得的差再乘以5,结果是多少?
2.0.96与2.44的和被5个6.8的和除,商是多少?
3.用0.6除3的商减去2乘0.8的积,差是多少?
七、问题解决。(33分)
1.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长方体的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6分)
2.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横截面积是160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6分)
3.学校要砌一道长为20米、宽为0.3米、高为2米的墙,每立方米需要砖525块,学校需要买多少块砖?(7分)
4、将一个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2厘米的长方体工具箱表面涂油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分)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子弟小学(2015-2016)学年六年级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9-29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05-30
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08-23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8-3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直角教学设计10-2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07-22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请不要》优秀教学反思09-10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体积和容积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