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任理轩

2024-05-15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任理轩(共3篇)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任理轩 篇1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任理轩

《 人民日报 》(2015年06月25日 07 版)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人民要论)——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任理轩 《 人民日报 》(2015年06月26日

07 版)

“协调推进”是动词、进行时态,又是名词、战略概念,体现统领全局、整体发展观念。在社会主义学说创立500年、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近百年、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多年之际,习近平同志站在21世纪新的历史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现在与未来诸关系,深入思考并回答新形势下党如何治国理政、社会主义怎样深入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我们在新时期奏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曲和交响曲定调、谱曲,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指引、遵循,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了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飞跃。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协调推进”有明确的本质属性、内涵外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的,彰显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有机统一,推动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辩证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钥匙”,也是对执政党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把解放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不断调整两者关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作为最根本最紧要的任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的着力点和目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动一些部门的利益、一些人的“奶酪”,变革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清除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种种障碍,理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须看到,实现这三个“进一步解放”,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更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后提出来的,相对于过去,面对和要解决的是发展起来后的发展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由大到强的问题。“往高处走”不易,“往更高处走”更难。现在,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有人见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有人看到成绩就头脑发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致力于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促进生产力诸要素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同时发力,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统一,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强劲发展。

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生命力,是检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否协调的一把尺子。社会主义社会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互相联系、同步同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解放思想作为前提,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作为解放思想的成果。尽管有人侧重从生产关系角度理解“解放”的涵义,有人更多从生产力方面解释“增强”的价值,然而,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体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迎头赶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利益关系掣肘,从制度层面为增强社会活力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激发人民的激情和活力,汇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深刻领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原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协调推进”属于整体推进、统领统合推进,就是总揽全局、统率各部、协调各方的推进,既推进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协调,又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在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上,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让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原理发挥更大现实作用。辩证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开关”。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这既是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揭示治国理政规律的科学论断,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乃至“诀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据的就是这个科学论断,揭示的就是这个客观规律,展示的就是这个“诀窍”,着墨处在于进一步理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发展。其最大亮点在于全面依法治国,运用法治这个生产关系特别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要素来推动生产力发展,运用法治这个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集合体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夯实并完善经济基础,让法治这个上层建筑的“杠杆”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沿着法治轨道运行,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良性互动。应当看到,“江山代有才人出”。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规律尤其是对抗性矛盾运动规律取得革命成功;60多年来尤其是今天,随着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成功转变,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规律取得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也必将取得执政兴国的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滚滚向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治建设是现代上层建筑建设的集中体现。“法网”健全,法治才能健全,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习近平同志强调:“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要在法治建设上着力建立健全“五大法治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大法治体系”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队伍建设、党的领导各方面,涉及政党、国家、政府、社会各层面,是法治诸要素、结构、功能、过程内在统一的有机体,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这“五大法治体系”,局部看,过去不是没有提过;整体看,就是集大成者,就是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法治体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完整完备地整合在一起并付诸实施。这就实现了我们党运用法治体系治国理政的新飞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是现代国家的一个特征、一个标志。习近平同志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实现“一个共同推进”“一个一体建设”及其有机结合。所谓“一个共同推进”,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因为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涵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成效的相关性,需要彼此协调、共同推进、形成合力。所谓“一个一体建设”,就是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三大支柱进行一体建设,因为它们相互联系、内在统一,需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一体建设。应该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幅宏伟蓝图、一个浩大工程,“仍在路上”,不可能“立拍立得”、马到成功。我们不能以西方宪政之法为法,因为那会走向邪路、犯下颠覆性错误;也不能因为有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而丧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依法治国是谁也抗拒不了的时代潮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真谛。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精髓要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协调推进”包括目的和过程,追求的是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开拓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平正义体现人类文明进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我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时候提出来的,顺应了人民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的法宝,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优势、道义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原则标准。为此,我们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增强人民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保证人民享有各方面权益;运用法治手段,通过完整、系统的实体和程序规则平衡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公平正义的光辉。

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全面”。就是说,这个小康社会是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的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充分体现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普惠性。一句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矛盾,防止两极分化;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现劳动平等和分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的阳光普照。

促进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联系世界最鲜明最直接最宽广的价值纽带,围绕它而展开的交流交融交锋不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向世人昭示,社会主义是人间正道,不但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是中国的,是对中国现在和未来建设发展的布局,借鉴了世界先进治国文化,同时对世界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倡导世界多极化多样性,推动实现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习近平同志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思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我们相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定能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能因此实现更大发展,中国对世界也一定能因此而作出更大贡献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任理轩 篇2

全国“两会”期间的3 月8 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副主任马晓伟、王培安就“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李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 “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同时也在进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深化医改规划的编制,通过“一纲要两规划”的编制,确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总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为统筹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民的健康问题做出一个制度性的安排。

李斌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李克强总理讲, 健康是幸福之基。我们就是要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通过全民健康来助力全面小康,这就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维护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的决心,也反映了我们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李斌透露,总的思路就是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 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式,由过去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医疗资源重心下移、 资源下沉,使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能够更加成熟、定型,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的健康福祉。

李斌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着力推进六大任务:一是提供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二是健全优质、高效、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努力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 三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四是要建设健康的社会环境。五是发展健康产业。六是要培育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把健康的“金钥匙”交给群众,放到全体人民自己手里。

李斌表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要全社会参与。 我们要共建共享,这是个系统工程。 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十三·五” 的规划目标我们有信心来完成,同时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能够迈开重要的步伐,给人民增加更多的健康福祉。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任理轩 篇3

关键词: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

习总书记说:“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三中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改革议题的一系列讲话中强调,中国新一轮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全面改革。全方位协同推进的改革也是对我国30多年改革经验的总结。比如咱们国家第一场改革叫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建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实现县和县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的直接选举,建立了村民海选的村委会。这些改革显然都是政治体制改革。这次改革是让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变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扫除障碍的,又是巩固经济成果的。

二、深化改革中,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经济领域对资源的配置在减少,但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一直是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的制度支撑。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改革、自身职能转变、分税制、简政放权等形式激发民间活力,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工业化所需的外部条件,比如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工业园区厂房等基本的硬件条件亟待开发。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参与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的开发,进入更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建设周期生产周期长的基础产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市场积累不足的劣势。如今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中有了很大进步,工业化进程总体进入了中后期。在这个阶段,发生了技术装备引进到技术创新的转变,规模效应的优势开始达到峰值,效率开始递减。那么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政府给市场足够的自由空间、激励创新、保护创新。所以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因此,当政府主导的模式能够适应我们国家的实际,能够实现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就实行政府主导的模式,当不适应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市场最基本的活动就是双方基于价格的交易,自担风险,自享利益。想要让市场自由的交易就需要独立的市场主体、透明的信息传递场所、自由的支配权,不能有买方和卖方的垄断。具体来说有三个关键:能充分竞争的“交易”主体,完善各类各类要素市场,公开透明的“交易”规则。

三、“摸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的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曾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解决了许多问题,可以说“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成功经验。今天要解决新的问题还要靠新的不懈探索。这就是我们要重视运用“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方法的原因所在。而顶层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我们当下提的“一带一路”就是通过顶层设计来推动的。可以说今天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普遍性问题,都与我国改革过程中顶层设计不足、制度建设滞后有关。所以我们要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四、按照改革的内在规律来推进改革

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期间强调指出:“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改革也是有规律的,改革并不是盲目的改革。当前的改革,应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这是在当前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以更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本身成熟程度升级的内在要求,是在改革深水区、攻坚期,以法律规范方式有效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内在要求。所以说,改革是按照其内在规律来改的。总体来看,其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确定均基于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和对改革所处阶段的把握。

五、坚持改革的方向性

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不能拔苗助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上涨,老百姓的保障也要跟上。

六、总结

因此可以说,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为人民谋福利的,都是为了“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上一篇:矩形的教案练习题下一篇:年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计划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