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2024-08-22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通用8篇)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篇1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注和期待。这也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法治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和社会活动各方面基本实现“有法可依”的历史背景之下,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将从加强立法转向更加注重法的实施,强调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实现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目标。这为我们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思路,对下一阶段的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总体采取的是“立法先行”发展模式。在当时法制基础相当贫乏的条件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立法、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这种发展模式适应了当时的历史需要,通过短时期大规模立法迅速扭转了“无法可依”局面。

立法是法治运行过程的起点,而执法、司法、守法是对其的延续和发展。法治的目标与价值最终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来实现。如果立法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那么法律将形同虚设,民众就会失望,法律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法治建设也将陷入“口惠而实不至”的境地。

一言以蔽之,建设法治中国不仅仅是加强立法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立法与执法、司法的有效对接与贯通,是要把“纸面上的法”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真正转化为“行动中的法”。为此,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工作总体布局之后,专门强调要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八届三中全会也着重阐述了当前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法的生命在于被赋予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法律实施问题发表重要阐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行30周年纪念会上,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就为新时期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指明了方向和基本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保证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了工作部署,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

这表明,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能否实现“法治中国”的梦想,能否真正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不仅仅在于我们有无法律,更决定于这些法律能否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取决于这些法律能否通过执法和司法过程真正作用于社会生活。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保证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实施意义更为凸显。这是因为,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民众尊重和信赖司法,这种尊重和信赖将有助于克服政府执法的缺陷;如果他们失去了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则他们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将会消失,从而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故可言,司法无公正即法律无公正,司法无权威即法律无权威,法律无公正无权威即无法治。如果司法缺乏公信力、权威性,存在大量徇私枉法、司法腐败现象,那么立法乃至整个法治建设的成效将丧失殆尽。鉴于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为当前的司法工作明确了方向和基本思路。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篇2

今年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相关重大发展战略也在不断的推进落实之中。

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业界专家对此表示,今年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推进之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也即将出台,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全面提速。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今年的任务主要是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地方的具体规划以及相关的落地配套措施等。”长期关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学者吴传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相关的规划纲要外,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专项资金也将要设立,资金将主要支持三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水道综合交通走廊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关举措陆续出台

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从六个方面部署2016年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工作。发改委表示,2016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将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新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协商合作机制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迈上新台阶。发改委在文中着重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落实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制度,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全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处理好长江航运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淘汰落后污染产能,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方面,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坚持以黄金水道建设作为重要依托,深入推进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和关检直通。加快推进长江航道系统治理,继续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湘江二级航道二期等工程,加强主要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重庆、武汉航运中心建设,推进长江船型标准化,推动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加快三峡水运新通道、宜昌至安庆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建设,开展重庆至宜昌货运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而在近段时期,除了国家发改委外,长江沿线相关各省市也不断推出新举措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1月7 日, 贵州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领会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的理念,贯彻统筹布局、重点发展的思路,把握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要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政策措施,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争取中央支持贵州省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优先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环保项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强化节点衔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安徽省发改委近日也对外表示,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今年安徽将通过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等五大措施,努力把安徽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和协调发展示范区。安徽省发改委基础产业处负责人指出,今年安徽将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大力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主要是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落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推进美好家园建设等六大工程。制定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强化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同时,安徽还将统筹长江岸线资源,提高岸线资源使用效率。针对目前长江岸线资源无序开发、管理政出多门、港口码头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强化规划引导,加强综合整治,把水安全、防洪、港岸、交通、景观、生态等融为一体,实现岸线资源的有序利用和有效保护。推动沿江港口岸线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现有港口码头改造,提升港口的集约化水平和运营效率,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港口群。初步将芜湖港、马鞍山港联合建成为江海联运枢纽。此外,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安徽还将加强与沿江省市协作联动,共同实施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四通工程”,加快长江干流航道疏浚整治,实施支流航道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干支衔接、协调发展的高等级航道网,并加强长江安徽段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力争在国家集疏运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打造长江流域和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事实上,除了贵州、安徽外,长江经济带沿线相关各省市,比如重庆、湖北、湖南、浙江等都相继出台了相关举措。业界对此表示,今年将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之年,具体配套落实即将进入提速期。

生态环保贯穿始终

根据2014 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要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意见》发布后,沿江省份陆续发布了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实施意见,布局了一大批项目。

而在1 月5 日,习近平主席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一段时期以来,沿线相关各省市依托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布局经济发展。然而在各省市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长江生态环境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以长江沿线的化工产业为例,近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大量承接沿海地区转移的石化等产业,随着宜昌、万州、涪陵等化工园区相继建成,以及南京、安庆、九江、武汉等传统石化产业聚集区,长江沿线逐步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公里的“化工走廊”,化工产量约占全国4 6 %,这也导致长江危化品港口和物流企业不断增加,导致长江危化品运输量激增,已然形成了“化工围江”的态势。长江海事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0多个,生产企业约2100家,生产运输的危化品达250余种,包括丙烷、丁烷等易燃气体,原油、汽油、苯等易燃液体,以及苯胺、苯酚等毒性物质。这对于长江生态环境形成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4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在长江流域,是4亿人的饮用水来源;流域内渔业资源丰富,淡水渔业产量约占全国6 0 %;湿地面积1154万公顷,超过全国湿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分布着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但近年来,长江生态系统警钟不时敲响,水质不断恶化,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威胁用水安全。比如,2009年装有高锰酸钾、氢氧化钾等危化品的集装箱在三峡库区坠江,下游宜昌市一度启动环境应急预案,部分地区停水;2012年长江镇江段一艘韩国籍危化船泄露致使40多吨苯酚落江,多地自来水出现异味。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仍有很多沿线地区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理解存在偏差,更多的是强调“布局更多的项目和产业园”。业界对此表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能与生态相对立,这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思路调整的重要原因。

“交通和产业是重点,生态环保始终贯穿其中。”吴传清对此表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大开发,一定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进行科学的开发。

实际上,长江经济带建设思路发生的变化,在2015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中已有所体现。《建议》指出,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

对于当前长江经济带建设思路的调整,业界专家指出,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祸福的生态屏障带。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王超表示,必须科学规划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坚决杜绝化工、电镀、印染、造纸等重污染行业落户。要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严格控制入江排污控制量,加快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维护长江物种多样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也指出,要开展全流域水环境和江河湖综合治理,科学有序开发岸线资源,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全面推进法治中核建设 篇3

2015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对推进中央企业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核工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中核集团是重要的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定实践者。推进法治央企,建设法治中核,是我们必须承担的重要政治责任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加强法治工作是集团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法令行则国强,法令弛则国乱。国家如此,企业也如此。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现代企业首要的要求和标志,就是依法治企,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经营管理、推进改革发展。

首先,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要求我们加强法治。我国已经进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阶段,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到法律监督各个层面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在劳动用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节约等方面,法律制度规范将更加完备、要求更严格,法律的执行力度将更大、监督力度将更严格。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依法治理、依法经营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厉行法治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曾介绍,百年经营最核心的经验就是两条:一是变革,二是守法,而且守法比变革更重要。核工业要做强做优做大,做到基业长青、世界一流,就一定要学习这种尊崇法治的精神,坚持不懈厉行法治,以法治保障改革创新、以法治护航发展。

第三,加强法治工作是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集团积极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大走出去、引进来步伐,面临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相当复杂严峻,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直接损失,甚至陷入法律纠纷的泥潭中。当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频频碰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治意识不强和运用规则能力不足,很多教训非常深刻。面对这些风险,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固步自封。唯一的出路就是主动应对,大力加强我们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充分运用法律思维、法律手段,规避风险、解决争议,为集团走出去、走得稳、走得安全保驾护航。

全面推动法治中核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做到心中有法,形成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法治工作,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当前,我们有的单位特别是领导人员,对待法治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就说明还没有从内心真诚地信仰法律,没有真正树立起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首要的一条是要学习法律,切实提高企业领导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企业改革、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全员普法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形成人人学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是严格依法经营管理,做到坚守底线,依法合规。依法合规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规范,这既是企业的底线,也是红线,不能碰触,更不可逾越。当前,有的单位存在只重业绩、忽视规范管理的现象,包括在审计、巡视过程发现很多违法违规的问题,实际上是离开了法治精神这个企业管理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坚持“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从源头上把经营行为始终规范在法律框架内,确保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踩线、不越界。依法参与市场竞争,坚决杜绝违法牟利、违规开展高风险业务的行为。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崇尚契约精神,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表率。

三是切实防范法律风险,做到预判风险,防患未然。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不能回避,但可以预判,也可以预研,更可以预防。防范法律风险,是企业法治工作的核心和要义,是法治工作的价值所在。不断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健全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法律事务机构具体实施,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总部和各板块、各成员单位分级负责的法律事务管理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法律审核,强化对重要决策、重大经济合同和重大项目的法律审核,将法律审核嵌入管理全流程,有效实现法律风险防范的全覆盖。切实强化国际化经营法律风险防范,认真做好项目前期法律风险的论证识别,积极应对好投资所在国的法律审查,妥善处理好出现的争议纠纷,切实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

四是加强法治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做到提升能力,补齐短板。做好法治工作,组织机构是基础,队伍是关键。坚持问题导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法治工作短板,解决机构人员和履职能力问题。特别是业务量大且法律风险较大的成员单位,全面设置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配齐配强总法律顾问。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针对集团经营需求,加强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既懂经营管理,又精法律业务的高素质法律人才队伍。

五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做到制度为本,重在执行。好的制度既是法治的具体体现,又是推进法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法治企、推进法治中核,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上至国家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管各项制度,下至集团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树立制度权威,强化制度刚性,做到党组依法决策决议、总部依法指导管理、板块依法生产经营、员工依法履职尽责。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了制度而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制定再多的制度也形同虚设。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通过加强宣贯培训、纳入业务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考评等多种方式,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定期开展规章制度梳理工作,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及时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堵塞存在的漏洞,不断提高制度的规范化、科学性。

切实加强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法治中核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法治工作纳入集团整体工作部署,将法治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同步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定期听取法治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发挥法治建设“关键少数”作用,对法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亲自督办。通过“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形成全员守法的局面,促进法治建设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是加强考评问责。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法治建设考核体系,将法治工作要求纳入集团计划预算考核体系,重点考核成员单位法治工作效果和“十三五”法治工作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落实问责制度,重大经营活动因未经法律审核,或虽经法律审核但未采纳正确法律意见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依照集团公司问责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新形势下,核工业领域法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眼光向外,加强对外联系和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指导支持。密切关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变化情况,密切关注有关部委出台的法律风险防范指引,预知预判重大法律风险。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篇4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吁,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如何结合实际,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服务和指导搞好新农村建设,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强化综合服务职能,适应发展需要,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要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县河镇位于**城区以东,距城10公里。**河横穿我镇,有丰富的水资源,山青水秀,集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一体。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250个村民小组,26699人。有耕地24000亩,其中水田60OO亩,全镇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人多地少,自然条件较差,严重制约县河的发展。从2007年起,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将条件较好的红侠、县河村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照“二十字”标准,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县河村成为省级特色旅游村,生态观光旅游是县河村一大特色,现拥有农家乐80户,人均收入5800元。2009年将牛岭、红升两村,2011又将灯塔村、牛岭沟村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逐步向全镇扩展,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在我镇掀起了高潮,从而给我们带来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未曾有过的激动和憧憬。但是,对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时刻保持理情,才能取得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

一、建设新农村,必须进一步搞好科学规划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所以要把制定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去年,省政府开始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这为我镇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结合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编制好新型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发挥好规划的导向作用,是关系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五个方面的要求,分村分项精心制定好规划。制定规划时要把握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蓝图。二是要因地制宜抓好村容村貌和新社区发展规划,治理脏、乱、差、散,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使环境“美”起来。三是要扎实抓好农民培训规划,使农民掌握致富本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二、建设新农村,中心任务是要发展农村经济

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镇按照区委“一抓三建一统揽”的总体要求,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山上退耕建果园、河边开发建乐园、社区创建生态园、服务创新建家园”。从我们县河镇发展状况来看,关键是抓好生态旅游、经济林果、蚕桑、畜牧、食用菌、旅游、劳务输出六大支柱产业发展。一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科技种田,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保证全镇农民有饭吃。二是按照“一村一品”,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在黄洋河沿岸牛岭、红霞、县河、红升、毛坝等十个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办“农家乐”带动全镇种植养殖发展。三是在边远的村发展畜牧、食用菌和经济林果园,为旅游农家乐,提供天然的绿色食品。四是引导蚕桑大户进行土地流转、做大做强传统的蚕桑产业,将凡庙、关沟、枫树村打造成蚕桑专业村,年发种5000张,产值达400万元。五是组织剩余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定单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三、建设新农村,必须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制约问题。一是搞好公路硬化,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解决群众出行问题。我镇大多数村实现了通水泥路目标,通组路仅达60%,力争再用三年时间使通村路达到100%,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搞好安全饮水,力争全镇90%以上农民饮上安全的自来水。三是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力争两年内使全镇100%的农户用高质的电,彻底解决用电难问题,使农民“活”起来。

四、建设新农村,根本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新农村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下功夫解决“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便乱堆、柴草乱垛、禽畜乱跑和乱建、乱占等脏、乱、差”问题。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农民“跃”起来。

五、建设新村,重点是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健全和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社保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及时高效的为农民搞好服务。同时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使农民得到实惠,真正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建设新村,关键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篇5

二是开展刑事犯罪大打击行动。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全市将于6至12月开展为期半年的“严打”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严打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坚决做到除恶务尽,绝不姑息迁就,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是开展预防犯罪大防控行动。进一步推进科技防范,巩固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全面实施“天网”工程,增强社会面的防控能力,力争10月底前新增电子探头x个;继续加强专职治安巡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年内再增加x台半敞蓬式巡逻车,公安巡警要做到步巡、摩托车巡逻和敞蓬车巡逻相结合,尽最大努力实现城区内的“无缝覆盖”。目前,有52支专兼职队伍巡逻在大街小巷,对xx火车站、国道xxxx路段、汽车北站、客运中心等犯罪易发地段严格实行24小时巡逻制;对各类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和网吧扎实开展“净风”行动;在城区重点部位新建4-5个岗亭,实行警务前移,关口前置,有效整合刑警、巡警和交警力量;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大力推行“警校共育”。积极加强“三大警务”工作建设力度,全市将在7月底前建好“三大警务”室x个,其中包括乡村警务室x个,校园警务室x个,社区警务室x个,实现全市城镇中小学、农村、社区“三大警务”百分之百覆盖。

四是开展治安乱点大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对治安形势的分析和治安状况的调研,全市从6月份至年底开展为期半年的治安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对那些治安混乱和存在突出治安问题的地区,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督促落实层层建立台帐和数据库,积极探索推进排查信息化建设,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到边排查边整治,坚决扭转一些地方治安不好和一些治安问题突出的状况,继续推行各级挂牌督治。目前,我市火车站治安乱点整治行动已经全面启动,“车辆无序停放、摊点无序摆放、行人无序穿行、小贩沿街叫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继续跟踪调查事故多发、车匪路霸横行地段xxx,把xxx作为治安乱点再次进行清理整治,坚决铲除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不安定因素,保一方平安。

五是开展新型人群大管理行动。抓好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社会人”管理服务。坚持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全面推行旅店式管理和流出地、流入地双向管理,积极调研和推动出台流动人口管理规章,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留守学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开展摸排建档,同时要协调教育、公安、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研究提出各方面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的具体措施并狠抓落实。

西藏电力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 篇6

西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 幅员辽阔, 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 西藏在全国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经济起点低、基础差、总量小, 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经济社会运行成本较高。全面做好西藏的工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发展边疆经济, 巩固边防, 确保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3月10日, 西藏电力公司正式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控股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优势, 在人员、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加大了西藏电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从电源建设、电网发展、企业管理等方面加强了对西藏电力的管理力度。在国家电网公司对西藏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西藏电力工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西藏地理位置偏远, 信息技术传播相对滞后。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没有经历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信息网络、硬件设备建设不完善, 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内地网省公司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深化应用、信息服务的阶段, 相比内地网省公司, 西藏电力公司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保障体系建设、应用系统集约化建设、信息集成、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快推进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 是夯实西藏电力公司发展基础、增强发展能力、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 是提升西藏电力公司科技创新、优质服务的必由之路, 也是西藏电力公司发展迫切需要提供的坚强支撑, 是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信息化建设对于快速提高西藏电力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与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整体步伐同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 西藏电力公司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也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又好又快地推进公司发展上新台阶, 在2007年初的国家电网公司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07年工作会议上, 西藏电力公司向大会提交了《加大对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指导力度》提案。此提案受到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 被列为公司“两会”第19号提案。该提案主要请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指导西藏电力公司在“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发展。为落实第19号提案的工作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接到该提案后, 立即与西藏电力公司联系, 详细了解有关需求与总部发展部、财务部、人资部研究提案落实措施, 与总部有关部门就西藏电力公司业务应用建设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 细致制定了提案, 落实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2007年3月,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协同有关部门, 由原国电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湖北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公司系统有关单位, 成立《西藏电力公司“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编制专家组, 协助西藏电力公司起草《规划》, 开展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帮扶工作。2007年7月10日, 《规划》在西藏林芝通过了由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 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两会”第19号提案的落实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成果。

2007年11月16日, 国家电网公司发文对《规划》进行了批复。批复中指出: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虽处于起步阶段, 但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 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进度要符合SG186工程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 基本建成基于SG186工程架构的信息系统, 实现SG186工程的基本功能, 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接近西部地区网省公司信息化应用水平。《规划》的批复, 标志着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站在了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上。

蓝图已经绘就, 实干再谱新篇。在西藏电力公司的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和各业务部门及所属各地市公司的积极支持配合下, 《规划》编制顺利完成, 按计划完成了

电力信息化

年度信息化建设任务, 实现了西藏电力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的网络联通;完成了统计管理、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子公文传输等成功上线, 实现了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的初步纵向贯通;完成了信息广域网、局域网和网络基础服务设计方案的编制, 启动了西藏电力公司本部和各地市公司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系统建设开展了相关信息技术与管理的培训。

2007年, 西藏电力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支持帮扶下, 取得了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开端, 也为西藏电力公司2008年信息化建设及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推进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

2008年是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年。3月28日, 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了西藏电力公司2008年信息化建设暨帮扶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根据西藏电力公司“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落实了国家电网公司对西藏电力公司实施帮扶的整体安排, 明确了西藏电力公司2008年信息化建设任务。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西藏电力公司2008年信息化建设的计划安排, 2008年, 西藏电力信息化建设安排帮扶实施项目23项。“十一五”计划中2/3的投资要在2008年完成, 其中一体化平台6个项目, 5项计划年内上线试运行;八大应用13个项目, 11项年内上线试运行;六项保障体系及其他设施建设项目共4项, 3项年内上线试运行。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组织了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中国

电力信息化

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中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等单位的相关项目实施优势力量, 成立西藏电力2008年信息化建设帮扶实施工作组, 陆续开展帮扶工作,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1) 调研设计工作顺利完成。帮扶工作组全面开展了各帮扶项目的现场需求调研和相关设计工作。编制了《项目实施建议方案》模版, 并在调研的基础上, 编写完成了各帮扶项目实施建议方案, 内容包括需求调研情况、系统实施建议、所需系统平台资源 (包括与规划的差异情况) 等;4月底, 帮扶工作组、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工作部、有关业务部门共同讨论并确认各项目实施建议方案, 完成了2008年信息化建设业务应用项目系统平台的软硬件采购清单。调研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为后续的网络建设、机房建设、业务应用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信息网络及机房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西藏电力公司信息网络薄弱, 机房条件较差。信息网络及机房建设是帮扶项目的重点, 也是业务应用建设的基础。帮扶工作组与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工作部通力合作, 积极开展信息网络及机房建设工作。首先, 在网络及信息机房建设调研及建设方案设计基础上, 开展了网络设备招标的技术评审, 起草了西藏电力公司网络地址 (IP) 资源规划及分配计划, 对网络及信息机房建设单位在局域网、广域网及信息机房建设的重要环节的技术把关和督促落实;其次, 开展接地、机柜布局等机房建设相关工作, 绘制《西藏电力公司网络中心机房设备及管线分布图》, 编写《西藏电力公司本部信息网络机房建设建议》, 讨论推动公司本部机房接地、线槽、空调回水管以及UPS电源等相关工作实施, 对涉及局域网建设的有关二级单位提出了机房建设要求;最后, 通过召开加快网络建设协调会, 加快推进网络建设的有关网络布线、网络合同设备清单、安装调试方法等。针对11个新建局域网单位建设施工开展面广, 施工难度大, 地域分布分散, 各单位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等实际情况, 拓宽工作思路, 大胆创新, 筛选了拉萨本地5家网络布线公司, 实行划片分包, 工程齐头并进, 把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质监、协调事宜上来,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力地控制了工程整体推进的节奏。此次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共完成安装路由器37台、VPN6台、交换机114台, 公司全系统信息内网与外网实现了物理隔离, 完全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内外网隔离要求。经过各方努力, 7月23日, 随着昌都、阿里电力公司广域网、局域网建设宣告完成。至此, 西藏电力公司2008年信息化建设任务确定的11个单位的局域网建设、全区广域网及内外网隔离建设全面完成, 实现了西藏电力公司系统广域网历史性的全面联通, 标志着西藏电力公司信息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也标志着西藏电力公司2008年信息化建设暨帮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3) 培训教室全面建成。培训教室建设是开展信息化建设后续业务应用实施和培训的前提基础。培训教室建设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建设方案;明确装修方案;确定装修队伍并进场实施;多媒体设备的安装、学生用机及教师用机的安装等。共安装有学生机40台, 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 教师1台, 教学用服务器2台, 交换及其他网络设备2台, 可实现现场及远程培训授课的所有功能。7月14日, 西藏电力公司开展了对培训教室的功能性验收, 标志着培训教室建设顺利完成, 并为各项目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培训条件。

(4) 业务应用建设全面推进。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 西藏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工作要纳入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 通过与SG186工程建设的接轨, 按照企业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思路, 依托企业信息集成平台, 西藏电力公司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重点推广应用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目前, 已开展安监、审计、纪检监察、经济法律、人力资源共5个业务应用的实施工作。其中, 人力资源应用系统实施及培训工作已经完成。为做好培训工作, 研究制定了培训计划, 信息化工作部发放了《用户手册》, 编写了培训讲义, 并结合业务部门信息技术水平, 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为确保培训效果, 并进行了培训考核。

“求木之长, 必固其本;欲流之远, 必浚其源。”西藏电力公司2008年信息化建设及帮扶工作的全面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国家电网公司相关领导始终高度关注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 经常出席电视电话会议, 并作重要讲话, 对2008年信息化建设及帮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会同总部有关部门, 及时研究安排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帮扶项目, 统筹协调组织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等帮扶单位进藏开展工作;二是得益于西藏电力公司的高度重视。为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 确保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西藏电力公司成立了以公司前董事长王庆华为组长的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 全面领导和指导公司信息化各项工作。2008年4月, 为与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接轨, 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各项方针政策, 保证公司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部, 明确了部门职能, 充实了人员力量。大部分所属单位明确了信息化归口管理部门, 落实信息化工作管理和运行维护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 信息化工作体系进一步理顺。在帮扶工作期间, 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工作部精心组织安排, 各业务部门和各地市公司也给予了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三是得益于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及帮扶人员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信息化帮扶工作组是国家电网公司最早进藏开展工作的一支队伍, 也是最早取得重要成效的一支队伍, 帮扶工作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帮扶工作组全体人员的辛勤汗水。

三攻坚克难确保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

因受四川“5·12”汶川地震的影响, 西藏电力公司2008年信息化建设整体进度有所滞后, 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确保各帮扶项目顺利完成。信息化工作部重点抓了4方面的工作:

(1) 业务应用建设。加快安监、审计、纪检监察、经济法律系统的实施及人员培训进度, 确保培训效果;按照计划, 同业对标、计划统计、数据交换、协同办公、农电、项目管理系统已于2008年8月中旬后陆续开展实施, 面向西藏电力公司本部及各地市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实施上线, 对各项业务的管控能力将不断加强, 有效促进各级工作效率的提高,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迅速提升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

(2) 数据中心建设。待小型机等硬件设备到货后, 将按照《数据中心项目实施建议方案》, 实施部署到位, 并将临时部署的业务应用数据库迁移至数据中心, 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数据交换及管理平台。

(3) 企业门户建设。企业门户系统是SG186工程关于一体化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应用集成的基础, 是信息展现的窗口, 是信息汇聚的枢纽。建立门户框架, 实现基础功能、基本应用及单点登录后, 门户系统将成为西藏电力公司系统、各部室之间信息发布与交流的平台。

(4) 保障体系建设。完成信息中心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建设;完成病毒安全防护 (二期) 、全区安全改造系统 (二期) 工作;建立安全运行指标评价和考核体系, 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检查, 通过标准化建设、精益化管理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夯实信息安全基础;加强公司全员信息安全意识, 建立公司信息安全等级

电力信息化

保护制度, 进一步完善公司信息安全监控技术手段, 推动公司信息安全水平上新台阶;根据西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培训教室, 除业务系统应用培训外, 不定期举办计算机应用培训, 提高各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信息化专业队伍。

四情系高原, 谱写一曲奉献的赞歌

西藏地区平均海拔4 200m, 大气含氧量只及平地70%左右, 初抵者往往有或轻或重的高山反应。从帮扶工作开始, 帮扶工作组人员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克服高原反应, 克服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等各种困难, 积极开展工作。有的帮扶人员初到西藏, 高原反应严重, 当高原反应有所减弱时, 就立即投入工作;为抓紧完成帮扶项目, 大家经常早出晚归, 十分辛苦, 但大家都干劲十足、毫无怨言, 以行动践行着“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作风, 弘扬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精神, 谱写了一曲奉献的赞歌。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篇7

吴堡县的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是陕西通往华东、华北的桥头堡。该县拥有显著的资源优势,探明储有全国少有、陕西惟一的优质主焦煤达15亿吨,岩盐储量在200亿吨以上,煤层气贮量1000米以浅为160亿立方米。拥有黄河、石城、温泉、柳青故居等独特的旅游资源。

“十二五”期间,该县紧紧围绕建设“实力吴堡、幸福吴堡”两大目标,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交通区位和人口人文三大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项目带动、全民创业四大战略,强力推进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以城镇化为引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三大历史任务,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新吴堡打下坚实基础。

过去的一年,吴堡县在以推动资源开发取得更大突破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抓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实惠增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高点起步、良好开局,为全面建设“实力吴堡、幸福吴堡”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1.52亿元,同比增长19.5%;完成财政收入531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15万元,分别增长23.4%和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9亿元,同比增长2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75元,同比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82元,同比增长26.8%。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吴堡县实现重点突破、转型跨越的关键之年。把“新突破、新热潮”作为全县工作的主题,加大工业强县、旅游兴县、项目带动和全民创业战略实施力度,抓住新机遇,用好新政策,采取新举措,着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改善民生、社会管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努力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篇8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年按照局党委‚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及近年来公路系统作风建设方面发现的问题,谈谈如何以作风建设为切入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化发展,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来源和科学内涵、具体要求 ‚从严治党‛是在1985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委员会发出的《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里首次明确提出,该件提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从此处可以窥见,从严治党从提出的那刻起,就与作风建设有了不解之缘,成为医治作风问题的一剂良药。

在党的十三大后,‚从严治党‛开始在党的文献中大量使用。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同时中纪委向十三大作的报告多次使用‚从严治党‛的提法。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中共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从严治党‛写进了党章,这标志着我们党正式将 1 其作为管党治党的总遵循和根本原则。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中共十八大鉴于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2014年10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并对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八点要求‛,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追溯历史,由过去强调‚从严治党‛到现在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所谓‚全面‛,就是要各个方面,都要从严设计、从严推进、从严考核;所谓‚从严‛,就是用更严格、细致的标准管党治党,对党员的要求比对普通民众的要求更严格,对党的纪律比其他团体更严明,对党的规定要比一般法规更严2 格;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处理要比普通党员的处理更严厉。只有把‚全面‛和‚从严‛有机结合,才能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管出成效。

二、作风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

作风,是指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作风一般包含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又称党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

中央纪委宣传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提到,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作风的好坏成了评价一个党是否顺应民心的晴雨表。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执政党来说中最大优势和最大危险,都跟‚人民群众‛相关——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党就拥有了最大优势;而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党就会面对最大危险。

作风建设属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分支,作风问题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识别我党是否偏离为人民服务的风向标,作风建设就是从党员、干部的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考量执政党是否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思想作风改变是党员干部内因转变的基础,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是党性的外延,从转变党员思想到到工作上、生活上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是从执政党主体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3 的途径和手段。全面从严治党又在某称程度上约束着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

三、通过层层递进转变作风,促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 十八大以来,新的一届中央政府以清新脱俗的政风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改变,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代表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条规定、吐鲁番市十项规定都从更细的层面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规范,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2013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的主题是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违背党的性质、宗旨,一度成为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一度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本次活动通过抓重要节点、通报典型案例、发挥群众监督真抓真管,纠正不正之风,改善党风、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

2014年3月9日,总书记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推进作风建设。严字当头,实字出力,‚三严三实‛提出后,各级领导干部对照标准,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扎实整改,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处。

‚两学一做‛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它极大地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从上级机关向基层党组织深4 化。‚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通过形式多样的‚学‛和‚做‛,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

去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作风建设‚三项治理‛活动,开展‚‘四风’问题、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问题、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紧盯隐形四风、微腐败等问题,细化考核标准,下大力气整顿干部作风。2016年局纪委在明察暗访过程中,经对过往司乘人员随机问询,没有发现服务窗口乱收费、服务差的现象。

经统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网站监督曝光窗口,2016年新疆纪委通报群众身边“四风”及隐形“四风”问题11起,损害群众利益问题28起,机关干部不作为问题11起,非节假日期间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43起,关键节点(节假日期间)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41起。11起落实“两个责任”不力问题。

自治区公路管理局2016年共通报X起违纪案件。其中......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仍居于首位,在其他各类案件也能折射出作风不强是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一个开端,也是一切腐败分子最先被攻陷的城池。

相信大家都感觉到目前作风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在各方面对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甚至私人生活都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和威慑作用,一不小心某位所熟知的党员领导干部就被通报,大家要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今年从局纪委来说每月的 5 “三项治理”月报表转化为“学转促”专项活动月报表都要以数据来说话,以查处曝光为工作指标。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通报则是层层传导压力、进一步夯实责任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方法。今年市纪委采取查处作风问题排名制度,每月通报查处情况,对连续三个月排名靠后的区县“一把手”和“零查处”乡(镇、街道)进行约谈。局纪委今年对问题频发单位、查处作风建设走过场、查处问题不认真、责任处理不到位的单位,坚决实施“一案双查”,希望各单位及机关干部引以为戒,不要以身试“查”。

四、以“学转促”为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7年‚学、转、促”活动,是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落实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习总书记视察新疆时讲话精神、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是改进干部队伍作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具体实践,是执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工作部署、推动全局安全稳定、公路养护、收费管理、出行服务、党的建设、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的政治保证。

‚四风‛、‚四气‛是党群路线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陈全国书记提出的‚官油子‛之气、不作为之气、漂浮之气和‚两面人‛之气)

开展“学、转、促”活动,基础在“学”。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6 神与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相统一;把学习党章党规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相照应;把学习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与学习陈全国书记讲话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关键在“转”。牢固树立“‘三股势力’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作风不实是我们更大的敌人”理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纠治局属各级组织、各级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坚定坚决地向“四风”“四气”开刀,做到立知立行、立知立改。目的在“促”。要聚焦总目标,树立必胜信心,排除杂音和干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厅、局党委的工作安排,以铁的纪律和好的作风,为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吐鲁番公路科学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前阶段局纪委已安排各党组、党支部对照‚四风、四气‛和吐鲁番市‚15个地方病‛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差距,各单位要全面开展问题大排查。通过谈自己的问题,设立意见箱,上级点、领导点、群众点以及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帮助每名党员查找落实总目标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把问题找真、找准、找实。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在本单位内部分层次征求干部职工对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同时结合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访惠聚‛驻村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做到‚逐级自查、层层亮相‛。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帐。并认真抓好督促落实,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局属各单位作风 7 建设持续改善。抓好整改落实。坚持即知即行、立行立改,实施‚销号管理‛办法,明确整改要求、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间,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开展专项评估。坚持全面整改与‚回头看‛相结合,对问题整改落实进行专项评估,确保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我局将通过‚学转促‛专项活动实现党的各项工作提水平,领导干部提素质。党员干部提精神。职工群众提信心。

上一篇:留学澳洲申请办理的语言及资金要求详解下一篇:师德建设领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