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10-15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8篇)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1

抓住机遇,抓出实效,努力开创学前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1162

时间:2011-3-23

当前,正值各地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的关键阶段,教育部决定分南、北两片召开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目的是交流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同时研讨一些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若干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把编制行动计划工作抓紧抓好。

去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对学前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11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延东同志出席并做重要讲话。党中央和国务院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大举措,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使战线的同志们备受鼓舞,非常振奋。大家一致认为,“国十条”在理顺投入体制、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是学前教育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的重大突破,对推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最近一段时期,各地积极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和延东同志讲话精神,切实把学前教育摆上重要位置,正在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加大投入,积极扩大资源,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这两次座谈会上,各省(市、区)都介绍了本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思路和编制三年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发改委、财政部的同志也讲了非常重要的意见。特别是各地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天津市政府召开了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新建和改扩建120所公办幼儿园,改造14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500所村办标准化幼儿园,扶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今年安排财政投入4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陕西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省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省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经费2亿元,支持12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上海市从2011年起。将投入6个亿用于学前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使公共财政投入在学前教育生均成本的比例在原有的68%的基础上继续一定程度的提高。北京市未来五年计划投入50亿元,新建、改扩建600所幼儿园,使全市公办园比例达到70%以上,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从200元提高到1200元。山东省编制了《学前教育普及计划》,通过实施“四个工程”,加快学前教育普及进程。计划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公办幼儿园比例、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比例达到80%以上。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下发了《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逐项进行了任务分解,省政府办公厅下派目标任务书给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学前教育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项项有考核”。

从总体上看,近期各地的学前教育工作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工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推动力度很大。二是真抓实干,地方各级教育部门抓住机遇,正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前教育工作的满腔热情,会同有关方面在总结多年实践探索和经验的基础上,抓紧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三是加大了统筹协调,调动了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和配合,加大了支持力度,积极研究各项保障措施,落实项目和经费;四是全社会关注,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寄予厚望,为加快发展和普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明确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国务院的文件也明确规定了当前的任务,现在最重要的是推动落实,其中的重要抓手,就是编制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任务是解决入园难,一是要解决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要解决长期以来政府责任缺位的问题,三是要建立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四是针对各地发展不均衡、差异大的国情,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既要加大财政投入,又要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形势喜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有的地方贯彻落实工作还停留在教育部门内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还不够;各地工作进展参差不齐,差异较大,特别是极个别的地方还没有真正行动起来,宏观推动乏力,缺乏对区县一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等等。迫切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编制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有力抓手,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把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下面,我着重就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切实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当前,正值编制“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财政预算的关键时期。以县为单位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各地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做好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不仅关系到如何落实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具体“行动”和措施,还关系到今后十年学前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抓住当前的时机,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了,就有了一个好的起点,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事半功倍。而如果掉以轻心,抓得不紧,失去了这个机会,就会严重影响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学前教育的发展,就要负历史的责任。对于这一点,各地要有清醒的认识,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时间已过半,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这次会议以后,各地要认真总结一下会议上交流的好的经验,很好梳理一下本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向主要负责同志做一次专门汇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要专门召开一次会议,对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请省(区、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尽快召集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做好政策措施制定、项目资金落实、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要切实加强对县一级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的指导,通过会议和文件等形式,对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政策和投入的支持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做到上下衔接,相互支持配合。进展缓慢的地方要抓紧行动起来,指导力度不够的地方要尽快采取措施,做好安排和部署。

第二,扎扎实实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专门强调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明确要求:“行动计划要重在行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对于发展学前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要有解决之策,对于学前教育的体制机制改革要有明确路径,对于三年内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延东同志关于“重在行动”的指示精神,把三年行动计划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绘制好,重点做到三个落实。

一要落实目标任务。要准确把握当地学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研究确定关键性指标,针对供需缺口,区别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情况,明确提出本地学前教育资源增加的总量和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增加的总量,要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事业发展目标分解到各地,将三年有效缓解“入园难”的总体要求具体化,并落实到区县。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市,目前从省域范围整体统计已经实现了普及目标。但一定要看到一些地市、一些县的发展任务也还很重,要逐县落实任务,下力气支持发展落后的县市发展学前教育,努力促进县县基本普及的实现。

——占全国人口超过30%的大中城市,大部分地区按户籍人口计算已经实现了普及目标。但不少地方由于资源配置、人口流动等原因,“入园难”的问题还是很突出的。要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特别要解决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流入地政府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中西部70%左右的县镇及县镇以下的农村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有一定基础,但发展的任务很重,困难很多。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要求,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努力增加资源,加大力度发展。

——中西部30%左右的困难的老少边穷农村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基础最差,困难最多,任务最重。要给予重点的关注和支持。同时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学前教育。

二要落实政府责任。要明确承诺本届政府为发展学前教育做几件实事,将相关的项目纳入当地政府逐年实施的民生工程,将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要“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的要求落实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切实予以保障。浙江省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十条”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入园管理暂行办法》、《杭州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管理办法》等五份配套文件。特别是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四个经费筹措渠道,一是各区学前教育事业经费达到同级教育事业经费8%以上,县(市)达到5%以上;二是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按20%比例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三是市本级和各区(县、市)每年按土地出让收入0.5%计提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四是乡镇每年要安排足够的配套经费。同时,对落实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残疾儿童入园资助提出了具体标准。

三要落实政策措施。要紧密结合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和各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努力提高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成本中的分担比例,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第三,建立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编制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政府领导是关键,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领导和协调机制。按照国务院文件和延东同志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各地要完善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调动和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对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和实施过程的组织领导。天津市最近专门发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市长做总召集人,统筹领导和协调学前教育工作,这个做法很好。今天财政部、发改委的同志到会与大家共同讨论问题,本身也是沟通协调的一种形式。

二是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职能。要发挥主管和牵头的作用,一方面在教育部门内部要有效地整合资源,做好责任分工和协调配合。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与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比如落实“国十条”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的要求,涉及小区规划、幼儿园建设、验收、交付使用及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光靠教育行政部门一家不行,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发展合力,努力开创跨部门合作的工作新局面。

三是要健全管理机构和充实管理力量。学前教育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幼儿园量大、面广,遍布城乡,必须要有一批富有经验的专业管理干部和教研人员,承担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尤其是区县一级,承担着幼儿园的审批准入、教师培训、安全和保教质量监管、教育教学活动指导等工作,管理压力大,任务十分繁重。各级教育部门要抓住机遇,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配备充足的专职干部和教研人员,做到有机构办事,有人管事,这是教育部门履行主管责任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北片座谈会上了解到已有两个省正在筹备恢复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

第四,既要重视条件保障,又要注重内涵发展。

受教育机会与教育质量是保障儿童教育权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前教育对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奠基作用归根结底要依靠教育质量。各地要把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作为编制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快城乡幼儿园建设的同时,统筹考虑师资配备和内涵发展,要做到每建一所幼儿园,合格一所,切实保障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要防止只关注硬件建设,忽视内涵发展,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现象。一是要做好教师队伍的配备。各地要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把好准入关,切实解决好教师的编制、工资待遇等问题,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逐步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不要再出现代课教师的问题。今天大家提出了很多扩充幼儿教师队伍的好想法和好做法。教育部将积极支持各地探索3+2的培养模式。二是幼儿园建设要配备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数量充足的玩教具、儿童读物和室内外设备设施,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三是要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的规范和指导,研究探索不同年龄班活动区的设置与教育材料配备、一日生活和教育活动的规范等等,为广大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更加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四是要探索建立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引导各类幼儿园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五是要建立健全教研制度,立足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建立教研人员定期走访指导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第五,建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机制。

一是要建立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明确责任分工,落实部门责任,把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进展情况、实际效果等列入对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的考核内容。对进展缓慢、力度不够、政策措施不到位的地方,要加强问责。目前天津市和杭州市的各区县都与市政府签订了责任书。

二是要加大对行动计划编制和实施情况的督查力度。把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制定,项目和资金的落实以及各项工作的进展和实际效果等纳入督查范围,分阶段开展督查和专项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也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督导。按照国务院文件和延东同志讲话的要求,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通过建立报表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地行动计划目标、项目投入、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跟踪与监测。各省也要通过适当方式逐级加强对地市和区县一级编制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指导。

三是要加强经验交流与推广。各地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典型案例,多种形式地交流和推广经验。教育部将通过汇编简报、召开经验交流会议等方式,对各地的行动计划、经验和进展情况进行分享和交流。

同志们,当前,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切汇聚了我们基础教育战线同志们,特别是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们长期艰苦的努力,执着的奉献和追求。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文件的出台以及全社会的热切期待,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深知,很多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各地在实践中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去创造。让我们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发展机遇,以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开创学前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2

一、总结经验,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历史新时期。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 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做了重要讲话。今年2月21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 要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 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 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 支持实施“国培计划”。7月, 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 袁贵仁部长指出, 加强教师培训, 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要统筹规划, 创新模式, 完善机制, 确保质量, 精心实施,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2010年“国培计划”开局良好。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之强, 培训覆盖范围之广, 培训模式机制之新, 培训效果影响之好, 可谓前所未有。“国培计划”自启动实施以来, 各地、各校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精心实施, 培训成效显著, 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首先, 培训了一大批“种子”教师。2010年, “国培计划”共计培训115万名骨干教师。通过网络匿名评价统计, 参训学员对“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90%以上, 对“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5%以上。一大批“种子”教师必将在今后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其次, 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计划”的实施, 锻炼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专家队伍, 开发、生成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经过严格的遴选评审, 教育部已公布500人的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 一批“国培计划”生成加工的优秀课程资源将纳入“国培计划”资源库。第三, 探索和创新了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机制, 推动了全员培训的开展。“国培计划”在培训理念、内容、模式、方法、管理和考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创新探索。国培的“种子”播撒大江南北, 国培的模式机制融入各地教师培训工作, 国培的资源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下, 各地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 启动本省培训计划, 推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据初步统计, 2011年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近10亿元, 比2010年增加3.3个亿。其中, 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新疆、广西、湖北、贵州、陕西等省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增加超过1 000万元。其中, 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八省市经费增加超过2 000万元。

二是做到了雪中送炭。首先, 突出农村教师。2010年, “国培计划”重心下移, 以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为重点, 共计培训县及县以下农村教师100万名, 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5%以上。其中, “中西部项目”覆盖23个省份的8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 县以下农村教师超过70%。其次, 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国培计划”的实施为广大农村教师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接受更多高水平培训提供了机会,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

三是促进了教师教育改革。“国培计划”注重调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 有效整合了全国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优质资源, 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的紧密联系, 形成了一批教师培训重点基地, 加强了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 推动了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据统计, 2010年, 全国共计有165所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 数百所优质中小学参与了培训。参与专家数千人, 一大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专家如韦钰院士、史宁中教授、温儒敏教授等纷纷担任“国培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 促进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 研究基础教育,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0年, 各地各院校采取有力措施, 改革创新, 狠抓质量, 圆满完成了“国培计划”培训任务, 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概括起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统筹规划, 科学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基础。各地各校普遍重视了调查研究, 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参训教师的需求, 认真做好项目规划, 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如, 重庆市建立健全了“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片区重教研”的四级教师培训体系, 以成长规律为着眼点, 规划“三类”培训项目, 探寻“苗子—弟子—影子—种子—路子”的培训路径。安徽省遵循“面向农村、倾斜皖北、突出骨干、促进均衡”原则, 整体规划项目, 分类分层分项设计实施方案。

第二, 公开遴选, 竞争择优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关键。“国培计划”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采用招标或者邀标机制, 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面向全国, 遴选符合条件的高校、具有资质的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 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 确保培训质量。示范性项目从申报的68所院校和机构中遴选出3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中标率为56%。中西部项目各省按照两部招标指南和有关标准, 规范招标、邀标程序, 遴选培训院校和机构, 制定实施方案, 由两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实施方案进行严格答辩评审, 最终确定15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河南、新疆等省 (区) 承担培训的省域外院校和机构超过50%, 充分体现了国培“国”字号的要求。

第三, 创新模式, 改进方法是做好“国培计划”的核心。各地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 结合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置换脱产研修是国培计划的一项重大模式创新, 将农村教师与师范生实习支教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紧密结合, 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各地结合自身实际, 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 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成果。如, 河南、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等省 (自治区) 认真落实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模式, 安排被置换出来的教师在院校进行集中研修, 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跟岗研修工作。安徽、重庆等省 (直辖市) 细化“影子教师”跟班研修要求, 提出了“带课、带研、带学、带资”研修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效果。广西采取“先扶后放, 从模仿到创新”的四段式置换培训模式, 建立被置换教师和实习支教师范生的紧密联系, 相互促进提高。湖南采取“两次置换”模式, 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第一次置换, 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第二次置换, 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远程培训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培训教师的重要手段创新, 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各承担机构普遍注重采取混合学习的方式, 将培训者集中培训与大规模远程培训相结合, 将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 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的辐射作用, 让更多一线教师受益。短期集中培训承办院校进一步突出需求调研、互动参与、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观摩研讨等方式, 并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专家下校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支持, 强化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 加强管理, 强化考评是实施“国培计划”的保障。各省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 采取多种方式, 加强管理和考核。中西部项目省份均成立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 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项目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并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项目承办院校主管领导亲自负责, 充分调配和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国培计划”服务。四川、河南、吉林、山西、陕西、重庆、湖南、贵州等省 (直辖市) 建立了本省 (直辖市) 国培计划网页, 加强项目管理, 交流培训经验。宁夏建立了“三挂钩”考核机制, 即培训考核与年终考核挂钩, 学员参训与绩效工资挂钩, 学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与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培养挂钩。安徽将项目绩效评估和专项督导相结合, 开展对项目院校和机构考评的同时将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 纳入对市县教育局年度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新疆、山西、重庆、海南、河南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建立“中央、地方”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通过省级财政解决了实习支教、参训教师交通、表彰奖励、课题研究等必要的费用, 为“国培计划”有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之, 各地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明天研讨时还可以继续交流。我们要边实践边总结,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模式, 创新培训机制, 提高培训质量, 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二、明确任务, 大力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开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完善培训体系, 做好培训规划,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2011年1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在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培训体系、组织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 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 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一要统筹规划, 做好全员培训。要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 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 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同时, 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 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根据上述总体目标认真研究制定教师培训规划, 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 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 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 建立健全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培训体系,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要创新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质量是培训的生命, 培训质量和效果关键要看是否紧密结合教师的需求, 是否将培训落到实处。要积极大胆创新, 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 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采取混合学习模式, 力求“大规模、广覆盖、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要注重培训需求调研, 丰富优化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式方法, 注重教师参与, 要在培训课程、时间、途径、机构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选择性,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满足广大教师对更多培训需求、更多培训选择、更高培训质量的需求和愿望。

三要健全培训体系, 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支撑和载体, 直接关系着我们向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的水平。要按照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原则, 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要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 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等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 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形成上联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发挥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 教育部将继续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 并组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的专项研修。要大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和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

四要完善制度, 促进持续发展。要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制度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完善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 强化质量监管, 加强教师培训评估与考核, 将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督导, 促进教师培训持续发展, 确保培训质量。要将教师培训情况与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等相挂钩, 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五要落实经费, 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的要求, 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力度。要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教师培训经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规定, 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三、务求实效, 进一步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 是“国培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整体部署, 2011年,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继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 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 精心筹划, 为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提早做全面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国培计划”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 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培训项目实施具体协调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宗旨, 结合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 认真做好项目规划, 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培训子项目, 科学研制项目方案, 充分整合和调动省域内外资源, 相互协作, 密切配合, 形成一盘棋, 拧成一股绳, 齐心协力做好“国培计划”。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要将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教师培训发展, 满足教师对大规模高质量多样化培训需求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开放性, 充分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教育资源用于教师培训。要完善竞争择优机制, 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 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机制, 规范流程, 采取公开招标或邀标方式, 面向全国择优遴选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和主体作用。

要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方法。衡量和检验有效教师培训的唯一标准, 就是参训教师的满意度。好的培训要能够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总结有益经验, 结合本地本校实际, 不断创新和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培训模式。要加强前期调研, 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精心设计, 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课程, 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要努力改进培训教学组织方式, 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开展培训。要不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教师带着问题而来, 带着满意而归。

三要确保取得实效。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和政策保障, 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 培训效果落到实处。要针对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方案, 优化培训内容。要注重遴选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教学, 注重教师参与, 互动交流, 注重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加工利用。要充分利用并继续建设好“国培计划”专家库和资源库, 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要完善项目管理措施。管理出效益, 要根据有关规定, 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出台有效的管理措施, 明确不同单位的职责, 细化机构遴选、培训实施、考评考核、经费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做到有章可循, 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加强信息沟通, 规范优化项目管理,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3

(2006年06月28日下午)

同志们,朋友们: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图读湛江》下半年工作座谈会,其主题,是传达贯彻市委徐书记的批示精神,研究制定措施,集思广益,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做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推动《图读湛江》再上新台阶,为宣传推介湛江做出更大贡献。

在市委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发起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及广大通讯员多方支持,《图读湛江》创办两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今年以来,《图读湛江》发展势头看好,后劲十足,体现了网络图片新闻栏目的无穷魅力。今年5月17日《图读湛江》取得了浏览量突破1000万大关,在此之后的39天中,发展势头更猛。目前来稿充足,访问量持续上升,社会影响也更大了。据统计,与5月18日前相比,《图读湛江》的日浏览量大幅度上升,达32211人次,占碧海银沙首页的访问量也从原来的5%跃升为9%。

市委徐少华书记在我部上送的《宣传信息》中,对《图读湛江》作了重要批示。徐书记批示说:“《图读湛江》形式新颖,画面清新,图文并茂。对宣传湛江,反映民意,激励斗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期望再接再厉,扩大覆盖面,多出精品。”徐书记的批示,对《图读湛江》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办好栏目提出了殷切期望,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鞭策。指明了办好栏目的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吃深吃透徐书记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把《图

近”的原则,要提高新闻宣传艺术,让栏目办得让老百姓喜欢看,入心入脑,让网民在欣赏精美图片的同时,了解到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图片吸引眼球,网民关注,人气足了,才能取得好的宣传效应。今后,我们在加大正面宣传的同时,也必须在“反映民意”方面有所作为,探讨扩大网络传媒监督作用的路子。监督也是主旋律。

3、徐书记的批示,对发展壮大《图读湛江》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意见,指明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徐书记勉励我们“再接再厉,扩大覆盖面,多出精品”。这是推动《图读湛江》跃上新台阶,进一步做大做活做强的重要途径。扩大覆盖面,一方面是在报道内容上要更加丰富,要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读者(网民)地域上要更广,读者群要更广泛、更加多元化,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跨黄河,越长江,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图读湛江》的读者,大约70%是省内的,20%是国内的,国外的读者只占10%多一点,虽然近来在扩大。网络是没有国界的,扩大覆盖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囿于编辑力量所限,目前对来稿的编辑,也是粗线条的。图片稿件的数量是不断增多,但精品却不是很多。多出精品的意见,针对性非常强。

二、正确看待和分析《图读湛江》的现状,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图读湛江》创办两年又4个月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得到市委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上级主管部门也多次发简报推介。市委徐书记批示之前,原市委书记邓维龙亲笔题写栏目名称;市委副书记李康寿也做了具体的指示,要求加大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直接指导并题词勉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阮日生也题词勉励。市委常委徐志农相当重视发挥《图读湛江》的作用,他参加的许多

了。多少影响了通讯员发稿的积极性。一些有助于提高栏目声望的通联活动,也只好一再压缩。四是广告和赞助刚刚破题,尚要做大量的工作,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栏目的来稿多了,报道面广了,浏览量大了,社会影响也大了,广告收入也得跟上来,才能走上良好发展的轨道。此方面的工作尚待开拓,要多联系企业赞助栏目。

只有全面了解《图读湛江》的现状,特别是要详细掌握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扬长避短,推动栏目向前发展。

三、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推动《图读湛江》跃上新的台阶。

目前,《图读湛江》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我们要以徐书记的批示为契机,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主动做好各项工作,更好的发挥《图读湛江》在宣传推介湛江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紧密配合市的中心工作,开展采访报道活动。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活动,在通知传媒新闻单位采访的同时,也通知《图读湛江》派出摄影师采访报道,用图片新闻的灵活形式,服务中心工作。《图读湛江》编辑部要加强采编力量培训,逐步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采访骨干。要加强新闻策划,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和权威性,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是对《图读湛江》的地位和作用,要有新的定位。省委外宣办发的简报,把《图读湛江》定位为“网络图片新闻栏目”,这是上级主管部门的说法,很中肯。《图读湛江》是独创性的,图片稿件是原创性的,是我国著名网站碧海银沙的特色栏目,此点也很重要。在利用和发挥《图读湛江》时,要充分考虑到此两点。一要扩大报道面,参与社会生活。既要有正面的宣传报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这是第一位,首要的任务。同时,也要报道市民生活的方

就,有在座各位的一份功劳;《图读湛江》要发展壮大,更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我相信,有市委领导的大力重视,特别是有徐书记的亲切批示,有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有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图读湛江》一定会越办越好,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宣传推介湛江做出新的贡献。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县直工作组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党建的规范化建设,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在今年召开的全市组织部长暨老干部局长会议上,市委组织部确定把2011年作为“农村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年”,并明确提出要以“一强五有”为目标(也就是强班子、有场所、有制度、有报酬、有经费、有活动),规范农村社区干部管理,推进农村社区高效规范运行。刘刚部长在3月5日的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上,也对开展好“农村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开展“农村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县直驻村工作组如何更好地发挥有效作用,协助所驻社区抓好党建各项工作,把44个所驻社区建设成为党建工作的样板和示范,我想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组织设置,明确职责任务

加强农村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前提是强班子,切实发挥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作用。具体就是健全组织设置,发挥职能作用。农村社区组织主要包括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群团及其他组织。

(一)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级党员大会决议,讨论、决定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等工作。县直各工作组要指导协助所驻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召集全体成员参加,讨论、决定村级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讨论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二)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自觉维护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村级民主决策程序管理本社区事务。同时,村委会负责召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社区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方案和其他村级事务。

(三)群团及其他组织。县直各工作组要协助所驻社区的党组织、村委会,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事会、监事会等民主管理组织,搞好村级事务管理。县直工作组所驻的社区村级班子基础条件比较好,但也有部分社区群团及其他组织还不健全不完善,运行得还不够规范。下一步要在帮助社区搞好党组织、村委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健全群团及其他民主管理组织,促进社区规范化运行。

二、规范组织生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一)协助所驻社区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具体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召集和主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内容根据本社区实际确定,通知每名党组织成员参加,并安排专人做好会议记录。

(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县直各工作组要协助所驻社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三会一课”也就是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书记主持,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主持,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党小组会由党小组组长主持,每月召开一次;党课每半年安排一次,全体党员参加,集中组织党员听课。

(三)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协助所驻社区严格按程序发展党员。要严格落实“两推一公示”制度,“两推”就是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公示”就是党支部对确定的正式发展对象张榜公示,一般公示期为7天。对当确定的党员发展对象,要提前进行政治审查,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都要严格组织召开支部大会。

三、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

(一)目标管理制度。各工作组要协助所驻社区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支部书记要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社区党员干部以及无职党员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社区实际作出承诺,及时上墙公开,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二)议事决策制度。要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涉及社区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gzu521.com的重大事项,都要按照支委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的程序办理,决议和实施结果及时公开。

(三)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行社区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在社区中心村和各自然村显著位置设立公开栏,明确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要求,接受社区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考核评议制度。要协助乡镇党委根据目标制定农村考核办法,每年对社区“两委”班子进行考核,组织社区党员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根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

四、完善档案资料,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规范管理

去年,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全覆盖。下一步关键是规范管理并发挥作用。

(一)搞好设施建设。在活动场所悬挂党支部、村委会牌子,在活动场所附近、村庄显要位置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县直各工作组要充分发挥派出单位职能作用,帮助所驻社区配齐必要的办公桌椅和档案橱柜等。

(二)搞好环境建设。做好活动场所周围以及内部的硬化、绿化、美化工作,保持整体环境的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可协助所驻社区建设文化大院,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活动设施。

(三)搞好制度建设。帮助村庄制定党支部工作职责、村委会工作职责以及星级化管理、“双带双促一满意”和创先争优等各类制度,并悬挂上墙。

(四)规范档案资料。结合社区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基本信息库,各类账目、表格。各种会议活动记录,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要健全村情档案和“两簿六册”。村情档案,就是社区人口、土地、经济、主导产业、项目等基本情况;“两簿六册”,就是支部会议记录簿、学习记录簿和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流动党员花名册、致富能人花名册、农村实用人才花名册、困难党员花名册。要结合全县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协助所驻社区,对创先争优特别是点评工作的档案资料进行完善整理。同时,要在社区显要位置粉刷永久性地创先争优宣传标语,营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浓厚氛围。有关标语的具体内容可与组织科联系。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5

会上,由徐院长对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讲话进行了宣读。各位干部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并结合工商学院实际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及建议:

1.讨论认为: 高等职业教育更名为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是称谓变了,更是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变。人才培养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高级技工,还要培养工程师、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这样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冲击非常大,本科转型的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如果办不好,就会被淘汰。

建议: 我校一定要明确办学定位,加快内涵发展;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企业、立足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办学特色加;对照升本指标,实质启动升本工作。

2.讨论认为: 现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已经转变。高考将分为技能和学术两种类型分别进行。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一种就是现在的高考。也就是说,要把职业院校的水平提高,技能、技术人才也可以上大学了,甚至开始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培养。不仅仅培养一线工人,还要培养工程师、技能硕士、技能博士。举个例子,同样的汽车零件,德国原装进口的就要比国产的好。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工人技术跟不上。因此,方向已变,我校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也应该跟上变化。

建议: 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都认真学习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讲话要点,领会精神,使其理念更新,行为改变。

3.讨论认为: 我校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挑战与机遇中站稳脚跟,董事长和校领导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建议: 学校按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做好顶层设计,优化我校的管理制度,论证机构科学性,以便更好的适应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和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

4.讨论认为:《讲话》上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体系建设全过程”,特别强调老师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的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业做人力资源部的部长,我们的校长可以做校长,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CEO。那么,我们的学校和企业应互通,鼓励老师到企业中去。因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拿到几本职业资格证就OK了,算双师了。

建议: 我校应制定教师“业务提升计划”。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实质性地参与企业事务,教师挂职锻炼一定要和专业相挂钩。

工商管理学院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6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两年来,教育系统会同体育、共青团等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大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并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切实把体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建设,形成了多年来少有的全国上下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氛围。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涌现了大量新鲜经验,全社会达成了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共识,青少年学生体育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但是,我们的工作距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体育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仍然任重而道远。就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而言,虽然我们在大运会、中运会期间举办学校体育科报会,已经举办了五届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具有突破性高质量的学校体育科研成果还不多见,对开展学校体育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也不够,教师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学校体育科研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借此机会,我对学校体育科研工作提几点希望: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重视学校体育科研工作

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把加强学校体育摆在教育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要把学校体育科研作为一项硬任务,纳入教育科研规划之中,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科学性。要进一步理清学校体育科研发展思路,完善学校体育科研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各级教育科研、教研部门,要把体育科研工作列入重要日程。要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把开展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提高工作的科学含量。对在学校体育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建立必要的制度,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

希望学校体育研究会继续充分发挥学术引领的作用,围绕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深化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等重要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二、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开展学校体育科研

无论是从事学校体育的理论研究,还是从事学校体育的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都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来开展学校体育科研。中央7号文件提出的20条措施,既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重要的课题。我们要广泛发动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选题,广泛调研,深入研究,使学校体育科研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为开展工作提供经验,为指导实践提供依据。

在学校体育科研中,要把开发适应青少年时代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的研究作为重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这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需要,是实现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目标的需要,也是使学生达到国家体质健康基本要求的需要。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健康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和锻炼方法,指导学生科学锻炼,使体育科研在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三、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科学体系

从事学校体育科研要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出发,积极地有分析、有选择地吸取国外的有益经验。在学校体育科研工作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创建一个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科学新体系。在开展学校体育科研工作中,要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丰富研究方法,优化组织形式,完善评价方法。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研究成果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开展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研究成果在学术上要站得住脚,在实践中能用得上,能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说学校体育科研,应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要防止出现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倾向,努力提高学校体育科研的学术水平与应用价值。

四、坚持科学严谨的学风,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科学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非常艰辛的劳动。只有遵循科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出精品力作,推动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7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区人才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了解和掌握全区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近几年人才工作,交流人才工作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委对人才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措施,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才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开创我区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刚才,几个单位的领导同志做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区近五年来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3年12月,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这是全国第一次专门的人才工作会议,随后,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相继召开。要求我们尽快实现组织工作由传统的党建、干部工作“两个轮子一起转”向党建、干部、人才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转变。近几年,我区在人才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及时学习、贯彻和传达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下发了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区“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以及《关于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委组织部专门设立了人才科,建立了区党政人才库、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库、专业技术人才库、高技能人才库和农村实用人才库,为联系、掌握和使用各类人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组织体系新格局,整体推进的合力不断增强。总的来讲,“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在我区已初步形成。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人才工作认识不明、重视不够,人才工作有关政策任务不能很好落实;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对人才的培训、教育、管理还不是很科学,个别单位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困难,但也存在机遇。要开阔思维,在实现“创中国旅游名城、建西安经济强区”这一奋斗目标上,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如何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强区”战略推向深入;在新形势下,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在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怎样创新,如何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新贡献等,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的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充分认识人才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巨大力量和作用。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有生机、最具活力的要素。人才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党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了人才对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区一些企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其他一些重视自主创新、重视人才的地区和企业,抵抗住了这次金融危机的考验,充分发挥了人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实现进位争先,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二是要充分认识抓好“第一要务”必须抓住“第一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率先建设好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必须加强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有效盘活人才存量,结合我区实际,抓紧培养和引进一批紧缺人才,依靠人才增强竞争优势。我们不仅要注重引项目,引资金,更要注重招才引智,在引进资金项目的同时,注重相关技术和人才的引进。要在能力许可下,加大人才投入,提高人才资本贡献率,加快我区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三是要充分认识提升科学发展核心竞争力必须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近几年,我们对人才工作日益重视,有力推动了全区人才工作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吸

引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真正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把人才发展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统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把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体现到工作部署中、体现到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在制定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时,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使人才真正成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三、加大创新力度,扎实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 当前,全区经济出现好的发展势头,1366布局发展势头良好,渭北工业园区已正式立项,新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审批,被定为全省旅游示范区县,发展的总体思路日渐清晰,越来越近,这为我区各类人才破锥而出、竞相风流创造了广阔舞台。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抓住机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做好人才工作。这里,我重点讲一下创新。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对参加省、市培训班的人员要精心选拔,有针对性地安排经济部门、年轻干部;教育、卫生、农林、经贸、劳动等部门可以与高校联系,签定培养协议,定期举办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个层次的培训班。二是在人才的引进上不断创新,教育、卫生、新区等单位做了有益的尝试,要及时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加大引进力度。在人才引进中,要“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只要是我们紧缺、急需的,对发

展有利的,都可以积极引进。开发区、新区等单位,要抓紧探索出全员聘任制、工资年薪制的路子,打响品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不仅在全区,更要在全市全省范围内引来我们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引来,还要留住、用好,可以在住房、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中央“千人计划”已实施了两年,我市共有8名入选,中央和省市给予每人的经费为250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需要高投入,前期我们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为我们的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讲座,这也是一种引进。各单位可以结合各自实际,聘请一些专家来指导工作、短期工作或讲学,我们要采取“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只要他们能为我们带来新思路、好点子。三是在人才的使用上不断创新,处理好坚持《干部任用条例》和引进人才之间的关系,在一些与经济发展密切的职能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一些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做好选调生、新招公务员、事业干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好地发挥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到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开创我区人才工作新局面,必须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一要认真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各单位要健全人才工作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把人才工作纳入工作全局,摆上重要日程。把贯彻落实《区“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

抓紧抓好,按照《规划》的要求完成好各自任务。二要结合各单位实际,加大本单位、本系统现有人才的管理、培训、服务力度,从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留人”、“留心”,确保现有人才不再流失。三要进一步加强协作意识,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单位要互通有无,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努力在全区形成重视人才工作、宽容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按照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发展。四是各单位按照建立区人才信息库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起本单位、本系统的人才信息库。各街道、乡镇将农村实用人才“双培双带”工程的开展情况于11月底前上报组织部。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8

同志们:

经市委研究,今天召开全市组织工作座谈会。市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节后专题听取了全国组织部长会、全省组织工作座谈会精神汇报,研究了我市的贯彻意见。刚才,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和组织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重点就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会议精神,特别是学习、领会、落实杨松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坚定做好组织工作的信心 2009年是我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组织部门围绕科学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这个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为今后组织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进一步”上:

(一)始终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突出“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最根本的衡量标准,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1.1万个,市委常委会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满意率达到99.9%。紧紧围绕全市科学发展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在配班子上,统筹做好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的20余个班子的干部配备,研究出台非领导职务配备的98号文件,300多名任职时间较长的基层干部职级待遇问题得到解决;在建队伍上,大力实施

年轻干部培养“1020”和“531”工程,选派100多名市管后备干部到基层和重要岗位挂职。开展四中全会精神的集中培训和研讨,推进干部自主选学,干部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在聚人才上,深入推进东湖“人才特区”建设,1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获得首批3600万元资助,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各类人才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发挥。

(二)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着力规范干部任用推荐提名,探索非定向预备推荐提名,共产生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拟提名人选216人,已提拔使用70人,有关做法被中组部《组工通讯》推介。着力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总结推广青山试点经验,研究成果获得全国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一等奖,在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试行干部综合考评“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着力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质量,首次开展省市联合公选,引入“大评委制”、能力综合测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选拔27名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管企业领导人员。着力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建立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机制,大力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

(三)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研究制定《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深化“双基工程”的意见》,注重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重点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大力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全市2128个行政村实现对口帮扶“全动员、全纳入、全覆盖”,实施共建项目近2000个,投入资金1.2亿元。大力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市、区财政新增投入近3000万元,在全国率先推行村干部绩效目标考核。全面实行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对全市近万名村、社区和企业基层支部书记进行了轮训。

(四)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推动组织部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加强谈心谈话,集中开展千名市管干部访谈听意见活动,市委组织部部领导班子成员与1100多名在职市管干部谈心谈话,有关做法在全国“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视频会议上交流。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8个重点突破项目都取得了一定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其中7个项目建设经验得到中组部肯定。坚持“两个到位”,出台“双十条”规定,分三个阶段,开展组工干部集中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活动,组工干部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和能力素质不断增强。

一年来,组织部门调研宣传、党建研究、信息化建设、信访接待、机要保密、老干工作等,也都取得较好成绩。据统计,全年共有23项工作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市委、市政府表彰,其中,9项工作受到中组部表彰,17项工作在全国相关会议上交流和内刊推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党组)和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组工干部真抓实干、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组织部,向全市组工干部,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组织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比如,在领导班子配备上,考虑班子在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上还做得不够;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选人用人中的一些深层次难题仍未破解,进一步巩固提升满意度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在人才队伍建

设上,如何更多地集聚高层次人才,办法还不多;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够;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做好2010年组织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胜利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要认清形势,明确要求。一要认识到国际经济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切实为“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坚强保证,仍然是当前组织工作最重要、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二要认识到实施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大战略任务,既给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带来了极其重要的考验,如何为“三大战略”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必须把组织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放在全市工作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科学把握组织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不断适应全市科学发展大局的需要。三要认识到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本建设的重要地位,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工作重点上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何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如何遵循组织工作规律,使组织工作协调持续发展;如何统筹兼顾,形成合力,这对我们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都是新的课题。关键之年,要有特别之为。各级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决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期望。

2010年全市组织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等五项重点,进一步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加快“两型社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具体目标是提高“四力”:一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用人导向和示范导向,使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和防止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二是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力。就是要着眼基层、打牢基础,创新工作载体,积极培育创建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使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在全省作表率、在全国有地位;三是提高“人才特区”海内外吸引力。就是要在人才工作体制、制度和服务上再创新,力争年内引进国内外一流产业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成员15名左右,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200名左右,使东湖“人才特区”集聚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四是提高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亲和力。就是要带头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着力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使组织部门极具向心力,使组工干部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有明显提升。

关于今年的组织工作,会上印发了工作要点,请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着重强调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善始善终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将于近期告一段落,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打好最后的攻坚战,坚持“五个贯穿始终”,善始善终抓好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最后阶段的工作。要认真搞好整改落实,把第一批活动中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富民惠民

政策、体制机制成果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基层,把参加第二批活动单位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纳入第一批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和巩固扩大成果的内容。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围绕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着力抓好干部培养选拔“四个一批”工作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班子结构有了显著改善,干部能力素质有了一定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年龄结构、能力结构还不优化,工作经历还比较单一(资料1)。今年开始,要着眼于2011年的换届,以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531”工程为重点,统筹考虑市管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和调整使用,突出抓好“四个一批”工作。一是竞争选拔一批。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公开选拔100名左右领导干部,其中,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管企业领导人员10名左右,区管处级领导干部90名左右,重点补充一批40岁左右的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和35岁左右的处级领导干部;面向基层公开遴选100名左右处级以下干部到市、区直机关工作(资料2)。二是调整交流一批。两年内,调整补充20名左右、具有三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进入区党政领导班子,到2011年区领导班子换届后,使各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三年以上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领导工作经历的,达到1/2以上。对在同一职位任职时间10年以上的党政领导干部一般要轮岗交流;对在人、财、物和审批、执法等关键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的处级干部也要实行轮岗交流(资料3)。三是挂职锻炼一批。从今年开始,每年选派20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信访部门、市管企事业单位、街

道(乡镇)挂职锻炼。其中,市直机关市管领导干部20名左右、处级以下干部180名左右。通过三年努力,使市直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达到3/4;市直机关45岁以下处级干部中,具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的,达到3/4(资料4)。四是重点培训一批。围绕“两型”社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举办各类脱产培训班14期,调训处级以上干部490人左右,重点对2008年以来新任市管领导干部、局级后备干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履职和成长需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素质提升为取向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继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招投标办法,推进干部自主选学,探索干部个性化定制培训,构建菜单式专题讲座、模块化课程选学和网络在线学习“三位一体”新格局。今年除了要继续办好党校主体班次和国内高校培训班外,重点要办好香港、新加坡、德国、日本等境外专题研讨班。

这“四个一批”的实施,包含了很多改革措施,将对改善我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提高能力和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市委组织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统筹制订“四个一批”总体实施方案和每一批次的具体实施方案。各地各单位“一把手”和组织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尽早谋划,抓好落实。

(三)认真抓好《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既要统筹推进、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又要以《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探索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围绕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要求,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谁提名”的问题。提倡和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把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推荐、干部自荐等多种提名方式结合起来,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二是“如何提名”的问题。对提拔干部提名、主要领导岗位干部提名、交流提拔干部提名等程序提出具体规定,完善非定向推荐提名、全委会提名等多种提名方式。三是“提名责任谁来承担”的问题。各种提名主体,包括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在提名中的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加强对违反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

第二,切实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重点是三个问题:一是“哪些人参加推荐测评”。本着增强代表性、知情度和关联度的原则,让“管他的”、“他管的”和“他服务的”对象参加推荐测评。二是“如何看待票”。一方面,得票少、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不能作为考察对象;另一方面,要重点看知情人的票、看关联度大的票、看群众口碑。要把得票情况与平时掌握情况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综合分析比较。三是“违规如何处理”。对请客送礼、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处理。

第三,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考核干部是准确识人选人的基础。杨松书记在讲话中就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专门强调。在制订和实施我市干部综合考评“一个意见、两个办法”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考评什么”。就是要在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的同时,突出考察干部科学发展的实绩,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体系,防止考人与考事相脱节。二是“谁来考评”。要不断扩大考核中的民主,建

立健全让上级领导、服务对象、普通民众都来参与干部的考核评价多维评价模式,增强真实性和广泛性。三是“怎么考评”。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所有考核指标全部量化或转换为分值,对各环节得分以一定权重进行加总,按比例确定评定等次。四是“结果如何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在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统筹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大力度,务求取得实效。

(四)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组织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务,既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又要大力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国组织部长会上,李源潮同志通报了组织系统“四个满意度”的调查情况,组织工作满意度、组工干部形象满意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满意度四项指标,我市4项得分分别为75.0,74.96,72.92,71.0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资料5)。在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我市4项得分分别为79.159,76.618,75.809,75.159,连续两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料6)。综合分析这两年的结果,总的情况是,分值提高、增幅不大、排位下降。有5个区组织工作满意度比较稳定,保持在前列,有2个区连续两年排名靠后,有一个区出现较大下滑(资料7)。市直单位四项指标结果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资料8)。

分析表明,有些区之所以情况比较好和上升较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的压力有效向下传递,将整治

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是干部工作规范、程序到位、政策把握得好。同样,有些区和市直机关满意度评价之所以较低,主要存在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干部选拔任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等。

最近,省委组织部对市州排名后4位的书记和组织部长进行谈话,对省直单位排名后10位的党委(党组)书记和人事处长进行谈话。按照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的要求,近期,我也与有关区的组织部长进行了谈话,下一步,还要与在全省满意度民意调查中,连续两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关区以及下降幅度较大的区主要负责同志谈话。对市直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人事处长,我们也要进行重点谈话。

开展满意度测评,虽然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压力。但对我们改进工作将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对此,一要切实抓好整改提高。全市组织系统要在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和重视下,保持清醒头脑,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认真对照这两年满意度调查结果,逐项查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加以改进。二要以更大的力度开展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今年,对全市市管领导班子全面开展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和满意度民意调查,对测评情况进行分析排名,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对下降幅度较大且在平均分以下的要查找和分析原因,对满意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排名靠后的,要与书记和部长谈话。三要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工作。全面实施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建立信访、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在全市开展“深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为主题的集中整治行动,做到有案必查,下级不查上级查,查实一起通报一起。四要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研究制定对各级党政正职干部重点管理的

办法和措施,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重点监督。总之,全市组织系统要运用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努力形成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把民意调查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进改革和强化监督的强大动力。

(五)进一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特区”海内外吸引力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省委提出,将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胆量,制订一批突破性的政策和措施,把东湖高新区真正建设成为“人才特区”、真正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我们一定要抢抓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切实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一要强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要继续推进“3551人才计划”,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引才政策,营造引才环境,搭建多层次、高水平、创新强的引才载体平台,提升聚才功能。这次会后,我们准备组建专班,请省委组织部领导带队,到中关村、到沿海发达城市、到欧美发达国家学习考察,以更大的决心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等方面,再出台一些突破性的政策,在体制、制度和服务上再创新,努力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聚集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二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在政策创新和落地上下功夫,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人才服务和管理方式。比如,怎样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怎样把现有的引进、培育、服务人才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怎样充分发挥“人才特区”的引领辐射作用,从全市层面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怎样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等等。三要加强人才工作宏观谋划。抓紧完成全市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力求使《规划》能够更贴近武汉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特别要注意与武汉“十二五规划”、全市8个千亿元产业发展战略以及15个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城市发展规划和国家“千人计划”、我省“双百计划”相衔接。抓好规划纲要的任务分解和贯彻实施,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

(六)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影响力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历来是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重视和加强“五个基本”建设,纳入市委重点绩效目标考核,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前,要突出抓好“五项重点”:

一是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今年要重点在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上取得实效,在结对帮扶上要突出“四类村”(基层组织薄弱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湾环境脏乱村、革命老区贫困村),确保共建村“五个一”建设取得实效。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上,要有效整合城乡人才、教育、信息、阵地、经费等资源开展基层党建,着力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六大体系”:城乡基层党组织体系、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基层党组织共建体系、基层党组织活动体系、基层党建责任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化党的建设。前不久,我专门去汉正街就区域化党建问题进行了调研。结合我市实际,重点要在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在组织构架方面,积极探索以区委为领导,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区域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在运行体制方面,要处理好条与块、街道与社区、党务与行政、“小工委”与“大工委”之间 的关系;在工作职责方面,要明确“大工委”框架下各级组织的职责,设计好考评体系;在工作保障方面,要认真思考设计,保障人员、阵地、经费到位;在工作方式、方法方面,要创新方式,整合资源,规范建设一批区级党员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

三是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两个“全覆盖”关键是要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劳务中介等行业的新社会组织,要落实街道社区和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力争全部建立党组织。对规模小、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要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或指导员,指导帮助开展党的工作。要加强分类指导,创新设置方式,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

四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着眼于解决村级组织领导力量薄弱的问题,按照“一好双强”(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要求,采取市区乡下派和公开选拔等方式,选配100名左右的优秀党员“能人”担任薄弱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推广江夏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建立健全“培养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监督”四个机制,完善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要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关怀帮扶。

五是稳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通过扩大试点,有序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和团结统一。

三、着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不断提高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凝聚力

优秀组工干部队伍是出色完成组织工作任务的基础和保证。要围绕“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持之以恒地抓好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一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创先争优。组织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通过创建工作品牌,进一步增强公信力、吸引力、凝聚力和亲和力。要善于发现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精心培植,深入挖掘。对创新性强、影响力大、作用突出的典型,要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积极创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和我市特色的组织工作品牌。各区都要抓出一些有份量的过硬典型,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二要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方法和务实的作风,积极破解影响和制约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难题。要深化对组织工作规律的认识,优化配置,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增强合力,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布局。要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增强制度的严密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努力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体制机制。要改进完善项目建设办法,健全项目建设体系,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效能。

三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能力素质。按照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要求,深入开展读书讲学、业务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组工干部把握规律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要以王彦生同志为表率,树立组工干部知人善任、公道正派的形象,做组工战线的正派人、老实人。要将关心爱护干部与从严管理干部结合起来,落实到位,巩固提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成果,深入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把与干部谈心谈话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上一篇:保安队长工作职责范围下一篇:员工公积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