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通用7篇)
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篇1
2013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及2014年高考复习策略
高三生物备课组
谭伟亲
一、2013年四川省高考试卷回顾
必修一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化合物、细胞器、酶、ATP、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共计29分。必修一重点考查的是
3.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4.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产生活实际(1)理解能力的考查 考纲能力要求为: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考纲能力要求为: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考纲能力要求: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考纲能力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5)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 科学研究方法:
建立模型、数学方法、系统分析、假说演绎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彰显新课改理念(1)体现了对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2)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要求(3)体现了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的要求(4)体现了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总的来看,本套试题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过渡,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实验考查,坚持能力立意,重视知识内在联系,注重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考查,整套试卷设计科学、结构规范,优化设问梯度,兼顾不同层次考生,试题难度梯度的合理分布,使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既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又体现了“面向全体考生”的新课程理念。
三、2014年高考复习策略
1、一轮复习备考思路:
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加强系统复习,加强知识的综合性,适当加大难度,加深深度,拓展宽度。
2、重视教材,回归教材
3.紧扣教材,夯实双基,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小测试、基础导学等 课堂精讲精练、精讲多练 注视课堂教学,提倡课堂过手
3.系统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③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4. 研究教法、学法,提高复习效率 讲评课的模式:
明确考纲要求,学生错误重现,学生错因分析,解决策略,变式练习。
考纲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公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语句不连贯,前后不通顺解决策略:
①审题时,信息的提取要完整,特别要注意填空处后面的信息; ②做答后,带答案通读,检验是否通顺。
5、关注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新情景材料题的需要,实验材料情境题的需要
6.研究学情,落实分层教学,抓好培优补差工作专题形式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工作落到实处。
7.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生物单科7+4训练 7个选择题定时训练 4个大题定时训练 理科综合合卷训练
8.注重高考信息收集,进行分析与研究。
高考信息要把握准确,方向明确,针对性强,提高复习效率
(二)二轮复习策略(时间为一诊之后——三诊之前)
二轮复习备考思路:
注重知识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生物学术语、规范答题用语。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
(三)三轮复习策略(时间为三诊之后高考之前)
三轮复习备考思路:
加强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答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2008年高考生物教学总结 篇2
章丘五中 生物组
2008年高考结束了,现对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回顾。
进入高三之初,我们组内就达成共识,在这一届高三复习中改变以往的方式,探索新的复习方法。同时认识到,高三复习的工作重点还应当放在双基训练上,不应当一味的增加内容,而是应当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首先应立足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复习,即立足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内外全面系统地复习教材,只有全面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并对这些知识有了透彻的理解,才能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一方面要全面复习理清知识结构,捋清各知识点,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明晰基本知识点,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抓基础知识的复习也要突出重点,对重点知识和与实践联系密切、容易出能力考查题的知识点应多下功夫,以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育种原理、生态平衡原理等等,往往可以成为能力考查的素材,应作重点对待。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注意理解和综合、应用,要善于联想、迁移,从而有利于提高运用能力。学生复习的好坏应通过各种手段来检验,高三复习的最好检验方法是课堂知识点过关测试,考察上一节或本节的知识点,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有效的训练了双基。
精心编写复习学案。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利用自己可以累积到的一切资料进行重组分类,用优秀资料中的信息充实我们的教学,使别人的东西服务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达到“他山之石可攻玉”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重组练习,使学生从繁杂的复习资料中解放出来,避免学生在重复练习中时间的大量浪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作用。通过做题,形成和提高各种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因此高考复习在重视三基的同时,也要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知识的迁移,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我们的复习才
能与高考命题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重视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及推导实验结论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在实验复习中,一方面重视了对规定实验的掌握,理解基本的实验设计原则和原理,如:掌握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原则,单因素变量原则,对照的原则等。另一方面在明确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实验设计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进行答题技巧的指导。指导阅读,首先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态度,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我们不少学生在考试时,如遇到熟悉的情景时,还能得心应手,可是一旦遇到新的情景,便感到束手无策,为什么呢?从情景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这无疑是我们平时讲的太多造成的,我告诉学生:书上有很多概念、原理、规律等都是从有关的论述中推出来的,你顺着教材的线索去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一直读到自己能给自己出题目,你就能悟到很多新的东西,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相应地提高。这样做也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考试中出现的说理不通,表达不清的毛病,教会他们运用课本中某些段落的内容,去正确使用生物学术语,为什么我们有些学生实际分比估分要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方面吃了亏。在今后我们还应当正确处理教师讲读与学生自读,精读与泛读,课内读与课外读的关系。除了课本外,我们配套练习《世纪金榜》中的基础知识再现,规律、方法技巧,资料库等都是重要的阅读内容。另外,我们还应定期印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是有限的,集众家之长,改自身之短,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高三生物教学服务,为此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的成员每周有二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来研讨教学中的问题。在备课中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以整体协作、集团作战的方针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高三生物复习的计划与策略
章丘五中 生物组
新的一届高三工作即将开始,深感肩上的担子之重。在山东省实施高中规范化办学的形势下,如何搞好高三的教学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要想做好高三的教学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全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要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怎么做。
一 复习计划
先进行选修三的学习,用时五至六周,从十月下旬开始进入一轮复习,一轮复习最重要,复习中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安排的时间也应该最长,到明年2月底或3月初。然后用2个月左右进行第二轮复习,以提高能力为主要目标。高考前20天到1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三轮复习,以强化训练进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标。而这些安排不仅要做到老师心中有数,也应该告诉同学们,使大家共同努力。
二 复习策略与方法
高考生物复习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生物复习的目标。鉴于今年的复习时间与往年不同,我们一致认为,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准备采用学案教学,学案教案合二为一,把提高效率落到实处。
一、夯实基础,扫除基础知识盲点。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以熟悉教材、整理知识、巩固概念、规范表达、打牢基础为复习目标要求,不能求快求深。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2、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
当前的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老观念、老方法,应该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
3、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
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4、突出比较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选择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如,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有联系的前后知识加以比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法的学习。例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比较、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比较等,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尽量多的弥补课本是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只有学生亲自做了的实验,经过了思考、分析,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复习中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认为实验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习时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注重答题方法指导
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题、破题、解题方法的指导。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质疑思维不断深入,形成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并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
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篇3
1.考查组成细胞的物质及其进出细胞的方式和激素调节等知识。如具体考查到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脂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胞吐;胰高血糖素的具体作用等。
2.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如具体考查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方式: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细胞液泡的体积变化;判断实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丰富度以及演替等知识。
4.考查实验中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预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减少实验误差,而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5.考查减数分裂和变异等知识,并考查学生的析图能力。本题命题素材较新,两条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这是考生平时很少见过的特例,这既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也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还考查到观察染色体的时期:中期;后面两个选项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26.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知识,属于代谢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曲线分析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但本题考查内容较基础,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理解。
27.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并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8.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三对等位基因),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33.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将其结合起来考查,不同于以往的单独考查某一个专题。
总的来说,本套题有以下特点:
1.凸显生物实验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题和第4题、非选择题第26、27题均可视为实验题材
2.突出图表的考查,除第1题和第3题外,其余各题均有图或表。
3热点和重点:重点考点为细胞呼吸(第26题)、遗传两大定律(第28题)、生态系统(第3题)、减数分裂和变异(第5题)等。热点为胚胎工程、基因工程和实验等。
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篇4
备战高考!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细胞分裂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人类遗传病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物得分诀窍
问题一:做答时间不充分
如果按题目的顺序做答,生物科可能面临无充分时间做答的问题。在仅余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情况下,答对42分的生物大题的可能性及准确率均会大大下降。
建议:考生调整答题顺序,先做生物大题。因为高考中的生物大题较为简单,一般在20分钟以内可以完成。在确保生物大题得分的基础上,再去攻克一些难度较大的题,有利于缓解考生的心理压力。在模拟考试中,由于试题的难度较大,这种优势可能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也是如此。
问题二:几乎没有检查时间
据了解,在近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考生在答完全部测试题后,所余时间十分有限,大部分只余二十分钟左右,甚至部分考生根本答不完题。在模拟考试中所余时间更少。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可能会优先检查物理运算、化学推断题等,对于生物科几乎无检查时间。
建议:考生日常时就应有意识进行“一次性答题训练”。即每做一题都要一次性答完整,即便有不确定性,也要做出自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问题三:存疑问题处理不果断
生物科在做答时文字量较大,考生可能会在存疑问题上犹豫,难以取舍;或答完后又反复修正,致使答题空间缩小。
建议:考生日常训练就应有针对性地训练逻辑思维,并落实到文字,不能仅有个思路就觉得自己能答好;同时也不应因题目不知从何下手,就急于看参考答案,并将答案抄写下来。
问题四:卷面潦草,缺乏工整
由于文字量较大,加之时间不充分、答题空间有限等因素限制,考生有时书写过于潦草,字迹难以辨认;或出现字母、符号等书写不当,造成错误。
建议:答题字迹要清析,看清题目所规定使用的符号或数字,考生在日常时就要进行强化训练,加强答题规范意识。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介绍到这里了,想必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文化知识,同时也一定不要忘了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提前做好开学的准备!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汇总
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篇5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鹰的迁入会使黄雀数量减少,导致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使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流入生产者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化学能,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鹰的迁入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鹰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鹰的迁入不会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2.[2017·苏北四市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一定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B.分解者都是具有异养能力的微生物 C.动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D.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属于分解者 答案 C 解析 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A选项错误;蚯蚓为动物,属于分解者,B选项错误;动物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C选项正确;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属于消费者,D选项错误。
3.[2016·郑州模拟]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
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 答案 A 解析 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型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
4.[2016·惠州测试]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种群数量增加,则乙的食物增加,乙会增加,丁的天敌增加,所以丁要下降,丁数量减少,即丙的天敌减少,故丙会有所增加。
5.[2017·贵阳模拟]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识图辨析能力。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大型植物外,还有自养型鞭毛虫,A选项错误;该食物网有6条食物链,B选项错误;信息在食物链上可以双向传递,C选项正确;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三、四、五共4个营养级,D选项错误。
6.[2017·海南省联考]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答案 B 解析 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采集土壤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以防止外界因素的干扰。
7.[2016·山西大同质检]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答案 D
解析 图中A、C之间存在双箭头,并且所有箭头都指向C,则C代表无机环境,A代表生产者。B代表分解者,D、E表示消费者,A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B错误;B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网成分,C错误;图中食物链为A→D→E,求E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A的量时应按最大传递效率计算,即至少需要A 25 kg,D正确。
8.[2016·河北省三市联考]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性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种群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数量难以继续增大 C.草原上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保持稳定 D.水体重度污染导致鱼虾死亡,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程度 答案 D 解析 负反馈调节能使系统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A、B、C项描述都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描述属于正反馈调节。
9.[2016·合肥市质检一]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无机环境 B.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复,反复利用 C.生态系统都必须有能量输入,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 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反复利用,B错误;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
10.[2017·江西协作体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蜜蜂的舞蹈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一样是单向的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传递,属于识记理解层次。A、C、D项分别对应的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B选项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发生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但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选项错误。
11.[2017·贵州遵义月考]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且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变化较大,由此可见,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①正确;甲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但不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②错误;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增加,但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③错误;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的过程,④正确。
12.[2017·河北保定高三模拟]2016年冬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保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C.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出现反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D.从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 答案 C 5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选项正确,雾霾会遮挡阳光,在生态系统中可作为物理信息,能影响种群的繁衍,B选项正确;雾霾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系统造成干扰,并没有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13.[2016·桂林高三统一考试]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人
C.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D.分解者在该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无废弃物农业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作物,B错误;由图可知,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分解者能分解农作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遗体残骸等,其在生态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D正确。
14.[2017·云南昆明双基测试]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及能量金字塔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6
A.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着①所示渠道流动 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后,则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 D.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最多有20%流经②所示渠道 答案 C 解析 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①所示渠道流动,A错误;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B错误;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后,则该系统的食物网变得简单,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C正确;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D错误。
15.[2016·合肥质检]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D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16.[2016·秦州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乙、丙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答案 C 解析 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
17.[2017·宜春质检]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答案 C 解析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18.[2016·郑州模拟]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答案 B 解析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也呈负相关。
19.[2016·泰安模拟]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9
A.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干扰时,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 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 答案 B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即图示的T值就越小,反之,T值就越大,故A项正确;恢复力稳定性越大,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时间就越短,即图示中S的距离越小,故B项错误;由于TS值越大,就意味着T值和S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故C项正确;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T值要小于草原生态系统的T值,若有相同的T值,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所受的干扰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态系统,故D项正确。
20.[2016·泰安模拟]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 答案 D 解析 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21.[2017·陕西安康模拟]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组成相同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保护区生物数量增多,可丰富该生物的种群基因库,A选项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选项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环境选择的生物变异类型也存在差异,故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两个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选项错误。
22.[2016·北京东城期末]下图表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如果g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D.图中h/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图中的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c;图中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e表示蚕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如果g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f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h/d可以表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a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23.[201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
24.[2016·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 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项正确;人类消耗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过度消耗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25.[2016·江苏高考]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解析 复合菌剂中含多种微生物,施用后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提高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项正确;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能将农药降解,产生的物质能被农作物利用,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并未阻碍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中有毒物质减少,农田动物的种类会增加,降低了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分解农药需要的酶是基因控制合成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6·全国卷Ⅲ](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分)(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分)(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3分)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冻原生态系统中,因环境温度低,分解者的数量少且分解能力弱,导致土壤有机物质分解量少,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3)因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27.[2016·湖南省十校联考](8分)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________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锐减。
(3)从图乙中可知,__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答案(每空1分)(1)第三、四营养级 分解者 物理 信息传递(2)130 生物多样性
(3)2 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分析图甲,H在食物网中占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保证物质循环正常进行还需有分解者;物种A看到物种B减少,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部分个体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物种A从B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消耗B的量=(10×60%)÷20%+(10×40%)÷20%÷20%=130(kg)。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3)由图乙可知,2物种的种群实际大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应最为剧烈。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营养级越多,损耗的能量就越多,较高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就越少,一般情况下,得到能量少的营养级的环境容纳量就小,故环境对物种1、2、3的容纳量不同。
28.[2016·福建厦门质检](14分)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研究人员对以“作物—害虫—天敌”相互作用为中心的棉田(全年均不施农药)进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如表,单位是10kJ/(m·a)。
13
分析结果,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kJ/(m·a)。
(2)棉蚜靠吸取棉株的汁液生长,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棉蚜
是
棉
田的主
要
害
虫
之
一,依
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期间,研究人员每5天一次,采用________法调查棉田中蚜虫、瓢虫的种群数量,如图为研究人员对蚜虫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在图上画出以棉蚜为食的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322(4)由棉田害虫流入捕食性天敌体内的能量为________×10kJ/(m·a),其中
3________×10kJ/(m·a)储存在捕食性天敌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5)调查表明,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抑制作用大。与施用农药防治害虫相比,利用捕食性天敌(瓢虫等)防治害虫除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之外,还有利于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1)36.62(2)消费者(1分)棉蚜从棉株摄入的能量占害虫总摄入量的45.7%(或棉蚜摄入量占棉田害虫总摄入量的45.7%或棉蚜摄入量占棉田害虫总摄入量的比例大;若用同化量进行分析不得分)32 14
(3)样方(1分)如图所示:(评分点:①瓢虫种数数量的最高、最低值应低于棉蚜的数量;②曲线走势应表现出捕食关系)(4)0.12 0.04(5)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提高棉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提高棉田物种的多样性或物种丰富度等)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为36.62×10 kJ/(m·a)。
(2)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棉蚜以摄取生产者的营养生活,属于消费者。在所有害虫中,棉蚜的摄入量所占比例为1.38÷(1.38+1.64)×100%≈45.7%,所以说棉蚜是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
(3)蚜虫、瓢虫是活动能力较弱的昆虫,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棉蚜与瓢虫之间是捕食关系,两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4)由棉田害虫流入捕食性天敌体内的能量应为同化量0.12×10 kJ/(m·a),而储存在捕食性天敌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0.12-0.08)×10 kJ/(m·a)。施用农药杀死害虫的同时,也可能杀死瓢虫等捕食性天敌,生物种类减少,而利用捕食性天敌(瓢虫等)防治害虫除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外,还可以使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9.[2017·衡水调研](10分)我国最早建立的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关系网和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3232215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1中,该生态系统还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
(2)据图1可知,猫头鹰处于最高营养级,它与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当其被大量捕杀引起数量减少,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狐的能量可能会________。
(3)图2中X与Y两者属于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两者所需能量的来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中的食虫鸟对应图2中的________(用图2中字母或文字描述);食虫鸟的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如果在调查其种群密度过程中有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
(5)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1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生产者(2)竞争与捕食 增多
(3)太阳能或无机物氧化产生(的能量)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4)乙 增大
(5)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还应该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2)猫头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由于某一物种数量下降,竞争压力减小,可能会引起同营养级其他物种数量增多。
(3)X与Y两者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化能合成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无机物氧化产生的能量。
(4)食虫鸟属于消费者,对应图2中的乙。食虫鸟是活动能力强的生物,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如果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数据增大。
(5)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0.[2017·河北省三市联考](10分)图1为某人工生态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_______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乙所含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所含能量。(3)图2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丙为__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能量流动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2分)(2)小于
(3)分解者 ①②⑤⑥(2分)17(4)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为植物提供N、P等无机盐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2分)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的化学能。
(2)图2中甲、乙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所含的能量小于甲所含的能量。
(3)图2中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库。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故①②⑤⑥过程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
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篇6
101.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102.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103.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升高 104.C4植物
叶肉细胞仅进行二氧化碳→C4(正常)
仅光→活跃的化学能(NADP,ATP)
围管束鞘细胞 C4→CO2→三碳化合物(无类囊状结构薄膜)
ATP + NADP―→ 辅酶二+ ADP 供氢供能 105.关于基因组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有丝分裂可导致基因重组×
B、等位基因分离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C.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106.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107.生物可遗传变异一般认为有3种
(1)将转基因鲤鱼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三倍体鱼苗(染色体变异)(2)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病(基因突变)(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组)108.目的基因被误插到受体细胞的非编码区,受体细胞不能表达此性状,而不叫基因重组(插入编码区内叫基因重组)
109.判断(1)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例:上海动物园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种不是同一群落)(2)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3)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只需生殖隔离即可)
109.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 11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11.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112.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别组成、年龄组成 113.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连锁定律
114.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物由于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 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 115.乔木层↑
灌木层↑ 由上到下分布
草本层↑
而为了适应环境乔木耐受光照的能力最强,当光照强度渐强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不大
116.被捕食者一般营养级较低所含的能量较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总个体数一般较多 117.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118.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119.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靶细胞的能力
120.可以说在免疫过程中消灭了抗原而不能说杀死了抗原 121.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汗液等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例如:泪液)、白细胞(例如:伤口化脓)122.胞内酶(例如:呼吸酶)组织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 12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协同作用 124.肾上腺素是蛋白质
125.低血糖:40~60mg 正常:80~120mg\dL
高血糖:130mg\dL 尿糖160mgdL~180mgdL 126.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有3层作用
⑴使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
⑵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
⑶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127.酿脓链球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128.HIV潜伏期10年
129.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
130.C4植物
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ATP NADPH进入围管束鞘细胞中,叶肉细胞CO2固定形成C4,C4被运入维管束鞘细胞形成CO2生成C3后变成糖类物质
140.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141.高尔基体功能:加工分装蛋白质 142.植物的组织培养VS动物个体培养
143.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出现性状分离不出现性状分离比 144.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脂键
145.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146.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单链DNA→双链DNA 147.单克隆抗体是抗体(单一性强灵敏度高)148.厌氧型:链球菌 严格厌氧型:甲烷杆菌
兼性厌氧型:酵母菌
149.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150.植物培养时加入:蔗糖 生长素 有机添加物
动物培养时加入:葡萄糖 151灭活的病毒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152.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两次筛选,筛选杂交瘤细胞,筛选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153.细胞壁决定细菌的致病性 154.根瘤菌固氮的场所是细胞膜
155.放线菌产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产生于真核生物
156.利用选择培养基可筛选:
酵母菌、青霉菌——运用的试剂是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运用的试剂是高浓度氯化钠 大肠杆菌 ——运用的试剂是依红美兰 157.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用液体培养基
158.PH改变膜的稳定性(膜的带电情况)和酶的活性 159.发酵工程内容⑴选育
⑵培养基的配置:①目地要明确
②营养药协调 ③PH要适宜
⑶灭菌
⑷扩大培养
⑸接种
160.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⑴过滤和沉淀(菌体)
⑵蒸馏萃取离子交换(代谢产物)161.判断:
× ⑴固氮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既有原核生物又有真核生物(无真核生物)×⑵自生固氮微生物异化作用类型全为需氧型
(反例:梭菌为厌氧性)
√⑶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既有自养型,又有异样型(蓝藻,园褐固氮菌)× ⑷共生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全为异养性
(蓝藻+红萍、蓝藻+真菌成为地衣)
163.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力的突变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
164.胆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类 165.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166.人体内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说明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是有条件的,且转化程度有差异。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这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167.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特定抗体
168.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定向性化学递质需要穿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69.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70.中枢神经不包含神经中枢
17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综合应用 172.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运输方式⑴主动运输⑵自有扩散 173.动物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 174.染色体除了含有DNA外还含有少量的RNA 175.蛋白质和DNA在加热时都会变性而当温度恢复常温时DNA恢复活性而蛋白质不恢复活性
176.离体的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2014新课标生物试卷评析 篇7
2014年是陕西省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4年,高考考查一直采用的新课标I卷。试卷总分90分,其中选择题共6道,每题6分,共计36分,非选择题5道,4道必修共计39分,选修题2选1,共计15分。与往年相比,非选择题改变了以往每空1分或2分的传统,个别空分值增加至3分甚至是4分,这种变化有利于提高非选择命制的灵活性。
1.试题分析
1.1难度适中,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今年生物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且题目难易比例得当,过渡平稳。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减少了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对考生造成的干扰。而往年丢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考题,今年也十分平和,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与往年相比虽然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能力的考查丝毫没有降低。整个必修2内容今年就只考了两道遗传题,而这两道题有个共同特点——重思维轻计算。第5题打破了以往新课标不考遗传系谱图的传统,可以说是生物高考题型的回归。但这道题创新性创新性较强,考查学生由果推因的能力,一改以前由因得果的模式。学生只要结合选 1
项逆向思考即能选出正确选项。又如32题没有涉及半点计算,只要学生真正理解了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推理过程和前提条件就能轻松答题,而且第(2)问的文字表达都可以“依葫芦画瓢”,从而大大减轻了一般学生对遗传题的恐怖心理。选修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但是不是要求考生简单的回忆书本知识,需要考生读图,分析图表以及综合分析。
1.2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虽然绝大多数人认为会考的非选择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伴性遗传、9:3:3:1及其变式、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神经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几乎都没有考查。但是试卷依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而这些全部为中学生物主干教学内容。
1.3注重基础,立足教材
紧密结合教材是生物试题的突出特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内容,并对其加以改造和提升。
今年第2道选择题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产生的[H]可以用NADPH表示。这个信息来源于课本的旁栏思考题,所以不能算超纲。第29题取材于教材中的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最后一空要求考生回答细胞核的功能,答案直接来源于必修1课本的黑体字。而事实上很多人写的不到位,感觉二轮复习模拟题做的不少,最后基础的却没有抓住。第30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第2问要求回答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到达森林阶段所需时间短的原因,答案直接来源于课本。第3问预设“森林被灌丛取代”的演替类型情景,追问与该地区自然演替相比,人类过度开垦活动对该地区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影响。颠倒了“人教版必修三教材P81: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的固有思维。第32题直接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知识,涉及书本P31第2道选择题和P40思维拓展第2题。
1.4重视教材基础实验的考查
本套试卷考查了两个书本实验,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和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同时涉及到多种实验材料,比如第2题的绿藻、第4题的黑藻和紫色洋葱鳞片叶、第29题的大蒜根尖等。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
和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对实验技能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
2.2014年备考展望
2.1一轮复习应当立足课本,降低复习难度
当前市面上的复习资料具有大而全,而且具有很多难题偏题。被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既影响复习进度,而且打击相当一部分基础薄弱学生的积极性。而事实上新课标I卷高考题难度正在逐步降低,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关注绝大多数学生。
指导学生复习教材首先需要注意课本的黑体字以及正文。另外还需要关注的课本上的小字,例如必修3关于神经元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已经考查过多次。关注书后思考题、章末检测等。
2.2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想提高复课备考效率,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陕西省考试大纲,研究历年高考真题。认真选择有代表性的,难度适中的习题,加强课堂练习有效性,让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3指导学生加对生物笔记的整理和记忆
虽然生物学科注重理解,但没有基础知识的记忆,学生如何解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再借助二轮复习将一个个知识点串联成线,由线到面,逐步形成立体知识网络。
2.4加大对自主命题研究力度,加强团队合作,减少对外来模拟试题的依赖
【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推荐阅读:
2024年高考生物知识点答题解答07-10
2024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随笔09-03
18年高考分数线预测07-13
2024年高考风向标07-31
近三年高考语文课标卷11-22
202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08-30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难点突破解析10-04
202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与解析05-23
泉州市2011年高中语文第四模块统考试卷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