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职学生

2024-06-19

五年高职学生(共9篇)

五年高职学生 篇1

五年高职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组成部分, 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难度最大、问题最多的一部分群体。因此, 作为高职学生的辅导员,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相关政策, 在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基础工作, 更需要灵活运用辅导员的各类工作技巧。而在新的历史时期, 辅导员更应该具备学生管理工作艺术创新的能力, 现就辅导员工作艺术创新讨论如下:

一、分析管理工作对象的特点, 寻找科学的管理工作规律

五年高职在校学生, 一般多是独身子女, 他们大多娇生惯养、缺乏理想抱负, 很多学生生活在离异家庭, 学习成绩不好, 大部分人自制力很差, 没有学习动力。部分学生政治责任感不强, 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判断表现出某种模糊的政治意识;对社会不良现象口头抨击得多, 但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身体力行较差;不少学生只对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感兴趣, 对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课教学不感兴趣, 不愿参加政治性活动, 甚至对政治课产生厌倦和反感。他们大部分人轻集体、重个人。许多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格调不高, 价值目标层次较低, 没有建立起对共同理想的信仰, 缺少远大目标的激励力量, 思想趋于实际、实用和实惠。针对上述情况特点, 作为五年高职的辅导员, 要认真分析这些学生形成上述观点的成因, 辅导员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 找出学生管理的突破口, 也就是发现学生的各类规律, 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努力将学生工作落在实处。

二、做好学生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 为创新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管理的基础工作很重要, 是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的起点, 更是工作艺术创新的起点, 没有这些基础工作, 辅导员工作艺术就不可能创新。因此, 辅导员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 即了解班级学生, 掌握全班学生学习、思想及其各方面的相关信息。这些基础工作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政治、审美认知、情感、意志、信息、心里特征、个性特点和家庭状况等信息。从学生的上课情况、笔记、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而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可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收集。

如果辅导员要更加科学地掌握学生的动态和心理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观察分析法; (2) 资料分析法; (3) 个别谈话法; (4) 问题讨论法; (5) 调查访问法。通过上述基础工作, 在收集信息的同时, 为日后学生管理做铺垫, 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对象以后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为日后学生工作艺术创新打下基础。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为艺术管理创新营造科学的氛围

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新时期辅导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是辅导员进行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辅导员工作艺术创新的根本所在。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艺术的展现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设立班级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提出班集体奋斗目标要以学校总目标为依据, 班集体奋斗目标影响学校总目标。实现学校总目标要以班集体奋斗目标的实现为保证。

(2) 加强班级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能独立工作的班干队伍, 并使他们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因此, 建立好班级干部队伍, 是班级建设的核心, 是实现集体目标的重要步骤。

(3) 树立良好的班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 它是经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在全班师生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 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为班级的每个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 在那占优势的心理气氛中不断进步。

(4) 制定健全的班级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法规。它是集体按照一定程序办事的章程, 也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必须从班级的实际出发, 结合校规校纪,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执行。

另一方面辅导还必须结合所带班级的特点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对班级和学生的日常管理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班级文化建设有新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班级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等预先做出的设想和安排。这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 也有利于师生统一方向行动。

(2) 综合考核的评定。综合考核的评定是对一定时期学生在德智体方面情况进行的综合评定, 它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评定过程中, 辅导员还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其他一些问题。

(3) 班级工作总结。班级工作总结是对一定阶段班级各方面工作所做的整体回顾和分析评价。辅导员必须重视并掌握班级工作总结的技能, 以便充分发挥总结在班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 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文明规定的, 国家和社会以及学校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如何使遵守这些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是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就是辅导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5) 处理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班级工作中突然发生的预料之外的不良事件。辅导员应该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地及时请示汇报, 对待事件要公平民主、要教育引导。总之, 要尽快地将突发事件平息下去, 防止事态扩大。

四、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是班级建设好、坏的试金石, 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利武器。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它关系到班级的团结稳定, 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 辅导员要花更大的精力来对待此项工作, 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创新。在新时期五年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1.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强化“学生发展”意识

“以人为本”是思想教育的出发点,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并突出学生发展,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管理效能。做思想工作之前, 首先, 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用真诚之心去凝聚学生。其次, 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采取多种形式,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第三, 辅导员要提倡多样性,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 还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把对学生的管理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 培养健全的人格。第四, 辅导员要从招生、培养、就业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 努力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 要用服务的意识去实现管理的目的, 使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学生。

2.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创新理念, 强化“管理育人”意识

管理只是一种手段, 学生在其中自觉接受教育才是目的。而在实际工作中把教育寓于管理, 既把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管理之中, 同时在管理中体现教育的精神, 提高管理的人文素质, 赋予管理以更强的教育功能。因此, 在具体学生管理工作中, 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 增强“管理育人”的意识, 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管理之中, 把管理上升为教育, 达到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规范人的目的, 从而真正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3.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管理创新理念, 强化“民主法治”意识

首先, 学校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到学生也是不受任何怀疑的法律主体, 学校与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而且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更是一种主体与主体的法律关系。其次, 学校要建立和健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 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令相抵触, 要照章办事, 违规必究。同时, 学校在制定校纪校规中必须坚持民主思想, 开辟各种民主监督渠道,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不断创新各类学生活动的呆板模式

五年高制学生大部分是孩子、是未成年人, 在管理中要有新办法、新思路, 要不断用学生喜欢的模式来进行管理和教育。因此, 在管理中要多采用启发式教育、情景式教育, 以情动人、感人, 努力做孩子的朋友。具体方法可参考如下:

1. 召开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专门班会, 是在辅导员指导下由班委会组织领导, 针对班上的某一倾向性问题、主题而召开的班级会议。但在实际运作时往往会开得很枯燥, 因为不成功而起不到教育意义, 使学生感觉没意思。针对上述问题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开展各类不同的文体活动, 在活动中赋予思想教育的内涵, 在活动中启发教育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主题班会, 逐渐提高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此不断加强学生的团结和凝聚力。

2. 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年高职学生思想还没完全形成,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还在形成阶段。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主动的来安排学生的业余时间, 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三贴近”, 即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 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以科学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事物, 也就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学生的成长。辅导员应该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 在学生各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这样可以在娱乐中教育学生。也通过这样类似的团队活动, 提高班级凝聚力, 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积极性。因此, 辅导员根据班级学生特点, 积极支持和指导丰富多彩健康有意的活动。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等方面,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五年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艺术的创新需要全社会、学校、系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在一个大的和谐的氛围下, 才能对这一部分的学生的管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 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信通过辅导员教师的努力, 五年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艺术一定能够不断创新,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 五年制学生管理一直以来是困惑高职学生管理的突出问题, 如何在这类学生人群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找出新的管理思路, 是各院校努力探讨的课题, 随着科学发展观学习的深入, 五年制学生高职学生的管理艺术创新急需找到科学合理的办法, 本文通过对五年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艺术创新的探讨, 试图找到更加符合这一学生人群的管理办法, 以此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五年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艺术,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五年高职学生 篇2

一、加强政治理论修养,认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党章,了解中国确当代国情,思想汇报《2010年高职学生入党思想汇报》。了解党和国家最新政策,争做先进性党员。

二、所谓君子必先正己,在短暂的大学时间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不断加强修养和锻炼,践行“后做事,先做人”。

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有不懂的学习题目及时向教师发问。课后认真作业,在期末温习时,竭力协助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上有困难的同学,做到互相进步。

四、工作上勇挑重担,乐于奉献。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尽自己的全力完成任务;留意总结经验、摸索出更好的工作方法,进而进步工作效率;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工作经验,把自己的经验慷慨地传授给他人。作为班上的副班长,我会在本人的职责范畴内持着公平、公正、公然的原则开展工作,与班上其他干部共同努力,加强团队凝聚力的建设,为我们班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五、积极参与党组织的讨论,主动和党员、积极分子交换对时势、政策的想法,在班级主动和同学们沟通,做大家知心朋友。

六、从寝室清扫卫生、按时起床等小事做起,在寝室、教室等公共场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寝室、教室主动值日,履行一名***员的义务与职责,吃苦在前,享用在后,遵纪遵法,多做奉献。

七、争做优秀大学生,加强本人的理论能力的进步,我即将成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再过一年就要毕业,在这仅剩的半年里,我会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本人,为低年级同学做好榜样。

五年高职学生 篇3

关键词:责任责任意识践行

每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都对自身、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所谓责任,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思。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角色中。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甚至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在今天社会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楼房坍塌给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假劣食品导致性许多无辜百姓的伤害,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小小的操作失误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触目惊心的豆腐渣工程的曝光引发国人的沉重思考,……我們从这些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思考到了是什么?类似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祸根——责任的缺失!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认识责任,履行责任的态度,它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人们的行为必须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发生的行为后果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强烈的社会意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高职阶段,是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因此很有必要在此阶段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全人类的责任态度,在思想意识中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现在的高职生是将来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责任意识如何,关乎着祖国的未来.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高职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对其责任教育状况的认识,以便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我院五年高职10,11级学生发放了《高职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问卷》。此次问卷共发放396份,收回388份,问卷共19题涉及到了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责任教育状况的认识问题。

一、高职生责任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问卷共19道题目,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校园生活责任意识以及社会生活责任意识状况。二是责任教育状况的认识。

1.自我责任意识减弱

现在的高职学,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求别人对他的义务,不问他对别人的责任,从调查结果看,在自我责任方面,当问到你是否想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60.1%的同学表示想过但没有去实行,34.6%的学生选择了想过,只有5.3%的同学选择了已经正在规划。当问到你是否会闯红灯或横跨道路护栏这一问题,4.35%的同学表示经常会,从来没有的仅占总人数的7.45%,85.1%的同学选择没人监督时会。3.15 %的同学选择了会偶尔。当问到你是否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时98.1%的同学选择了知道。当问及你是否吸烟时86.7%的同学选择了吸。从这样的结果不难看出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现在将来缺乏一定的社会意识,对自己的生命不够珍爱,甚至是漠视的。

2.家庭责任意识中赡养父母意识较强

在对家庭的责任方面,当问到你认为赡养老人承担责任最重要的应该是谁时,有91.29%同学认为应当由子女来承担,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具备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对学生的影响较强。

3.他人的责任人意识比较淡漠

在对他人的责任方面,当问及公交车上遇到哪种情况,你会给小孩、老人、孕妇等让座时, 表示随时会让座的同学仅有11.57% ,17.91%的同学表示只有坐在老人专座上的时候才会让座,另有70.52%的同学表示当售票员提示性的才会让座;当看到有人在乞讨时,有54.39%的同学表示会看情况而定,有30.71%的同学认为乞讨是一种欺诈行为,不值得同情。从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同学家庭责任意识较强,部分同学对家庭以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情心较弱,甚至认为社会欺诈现象严重,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信任,很少一部分具有帮助他人的责任意识;反映了部分同学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冷漠。

4.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积极主动性

对社会的责任方面,当问及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保持一些节约资源的小细节,比如随手关灯,注意不把水龙头开太大、空调的温度总在26度以上? 32.94%的同学选择了总是,34.2%的同学选择了大多数时候。当回答若你的朋友要去做的事是你认为不对的,有违背社会公德,你是否会阻止?

20.4%的同学回答了会,只是说说而已 40.2%的同学回答了无所谓,只要自己不做就行结果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资源意识,但不是很主动,主人翁意识不强,并没把社会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紧密结合,部分同学对待的态度是消极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5.责任教育状况不到位

当问到你认为学校教育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时,仅有29.4%的同学回答了有利于26.5%的同学回答了学校教育起不到作用,54.1%的同学回答了感觉不到起作用,结果不难看出学校的责任意识教育在落到实处上还是有一定欠缺的

二、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及教育措施

学生责任意识的缺乏,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强化产生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

1.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影响

高职生年龄一般在18-9岁,他们生活成长的年代正好是中国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下,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各种思潮不断涌现, 各种文化相互冲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显露,人与人之间亲情淡漠,这就使学生误以为真实的社会就是每个人只关注自己利益,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这种功利意识对高职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们不会关心人,对人缺乏信任,对人冷漠。

2.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时代,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被一块砖头绊到,长辈会拿起砖头哄着孩子都是砖头给我们绊倒的,随即狠摔砖头给孩子出气,直到孩子不哭为止。这是长辈哄孩子的无意识行为,但就是这种无意识行为,久而久之,会在孩子责任意识形成的萌芽阶段,无形中告诉孩子责任全在别人,自己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家长会为你出气。他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学龄阶段是孩子责任意识形成初期,大多数家长又把学习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忽略了孩子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以后成长中,家长只是一味的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由于家长的过分呵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都应该父母包办,天塌下来有父母撑着,与我无关的不负责任的思想行为方式。他们只会享受别人的帮助关怀,不会想去帮助别人。

3.学校教育的体制的偏颇

高职学生的学生经历大致都是这样的,从小学,中学,高中,进入高职。在小学,中学阶段,升学是家长关注的目标,学校也把升学率放在了首位。思想品德道德类的课程没有受到重视,到了高职阶段,为了提升就业率,学校又把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应用技术放到了第一位,再加之这时学生的世界观基本形成,责任意识的培养似乎更是难上加难。纵观整个学生阶段,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教师的理论灌输较多,有效指导不够,课堂上理论教育强调较多,具体的教育实践环节比较欠缺。学生的理论知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做到知行统一,在这种教育下责任意识缺失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4.大众媒体的导向不可忽视

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社会大众传媒在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一些媒体在价值观、责任观等方面不辨是非、不负责任的态度, 过度商业化了的社会文化、金钱文化、很容易让这些缺乏辨别力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有关的责任问题产生迷茫,甚至

还会误导他们的正确选择,抵消他們多年来所受正面死刑教育的影响。

三、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

1 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知行统一的结果,强化这种结果的基本方法就是明人伦,察事理,进而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的标准去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思想深处,经常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内省,自我磨练,自我提高。

2 加强教育,践行,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

责任意识的理论教育,媒体舆论的导向,榜样事迹的大力宣扬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但若只停留在知的层面,而落实到行动上,那么教育必将成为空洞的说教,所以,提高责任意识重在践行,重在知行统一。在教育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把老师课堂灌输的理论要求与学生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紧结合起来,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合适的方式去影响教育他们。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实践活动。诸如各种社会的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和一些有意义的献爱心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反省,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加深社会体验,增的强责任意识。另外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学校社会为他们搭建参与实践活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凯旋,李纪岩.“8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师范大学“80后”大学生为例.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10.

[2]王继全,黄兆林.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01-10.

五年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探讨 篇4

一、词汇教学的现状

1.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词汇教学是先单词纠音然后解释词意,其次是词性及用法举例。这种讲授词汇是将词汇作为一个个孤立的单位教给学生的。表面看内容充实结果收效甚微。学生上课拼命记笔记,不能培养交际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是枯燥的、被动的、机械的,单词变成了孤立的、无联系的个体,记忆起来特别费劲。其次,有的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以语法讲解或语篇分析为主,词汇教学不重要,只领读几遍,讲基本用法,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背会即可,没有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没有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总能听到学生喊“记单词太难了,怎么也记不住”。许多英语学生把扩大英语词汇量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大部分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常感苦恼,叹无良策,陷入了背了忘,忘了再背,背了再忘的恶性循环。背单词成了英语学习中最耗费时间和精力、最让人头疼的一件苦差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学生在背单词时,只为背单词而背单词,忽视了单词出现的上下文。最后,有的学生词汇量很大,能读懂英语文章,却不能用于口语表达及写作中。

二、词汇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1. 词块理论与词汇教学

20世纪70年代由Michael Lews提出的词汇教学认为,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理解和产出词块的能力。在词汇和句法之间存在着同时兼有词汇和句法特征的半固定结构,这种半固定结构被称为词汇块(lexical chunks)。词块的存在加快了语言处理的速度,对语言习得和促进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地道性具有重大意义。词块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了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专家的广泛关注。然而,对词块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实证性研究比较少。

传统的无联系的单词个体的教学使存储在大脑中的语料处于零散状态,无法保证输出语言的准确性及流畅性。提高词块意识和词块运用能力应该是词汇教学的重点。对于五年高职的学生,应该先介绍词块理论,让学生意识到词块是语言的重要组成,从而能有意识地在学习单词时运用词块理论。教师在讲单词之前,将生词以词块的形式打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单词的词汇、语法、句法甚至语篇意义。通过全面的词块学习,学生避免了注意力不集中、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大量词块的输入使学生的英语表达更流利准确,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2. 概念隐喻理论与词汇教学

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隐喻起到的是修饰点缀的作用。与传统隐喻观相比较而言,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英语中大多数新词义或新事物都是在认知基本范畴事物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这一认知功能发展出来的,所以隐喻的认知理论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英语中几乎每个单词都具有多个含义。目前,很多教师在讲解词义时往往只解释单词相应的一个义项,认识单词一两个义项只是解决了词义的一小部分,因此,在讲单词时,可以从最基本的义项讲起,帮助学生认识到词汇多层含义的隐喻联系。例如,“cloud”这个词。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全面了解词义。对隐喻性词义进行深层加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有助于语义网络和语义的扩散性激活,进行深层的语义联想,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不断增加词汇的语义特征映射,激发想象力,强化记忆,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3. 语境理论与词汇教学

语言交际总是在现实环境中发生的,并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和支配,这种现实环境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基础。语言交际都是在特定的场合、就特定的范围、为特定的目的、同特定的对象进行的。这种“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范围、为特定的目的、同特定的对象”就是语言交际(说话或写作)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品中的上下文、说话的前言后语等,我们称之为语言环境,简称为语境。根据语言的特点,只有在适当的语境中学才能把词汇学得快、掌握得牢固。所以,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可以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语境理论在词汇教学中有助于确定词义。一词多义是英语的一大特点。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往往只关注课本上的某个意思,但是当该单词出现在其他语境中时,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出现失误。情境语境有助于学生有效扩充关于某个具体情境的词汇进而增加词汇量。例如:

Joe grows more flowers.(种植)

More flowers grow in his garden.(生长)

4. 交互理论与词汇教学

Long (1983)的交互假设(interaction hypothesis)认为当交谈中理解发生困难,交谈的双方必须依据对方的反馈,进行诸如重复、释义、改变语速等意义协商使得语言输入变得可以理解,从而促进习得。

交互理论给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教师在呈现单词时,可理解性输入对于词汇接受理解有很大的作用。其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词汇的产出能力给予充分的关注。一方面,中国的外语学习环境和课堂学习都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环境来使用词汇;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词汇的深度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创造机会和环境鼓励学生使用他们的接受性词汇。另外,给学生教授一些拼写规律,鼓励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以此来加强深度词汇知识的学习。

5. 语料库与词汇教学

语料库是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本库。从其本质上来说,语料库实际上是通过对自然语言运用的随机抽样,以一定大小的语言样本代表某一研究中所确定的语言运用总体(杨惠中)。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利用网络教学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语料库发展外语教学已成为可能。

利用语料库学习或讲解词汇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让高年级学生运用语料库查找单词,通过实践,学生较全面、客观地掌握词汇的词性、意义及常用的表达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

三、针对五年高职学生的词汇教学对策

1. 单词与新闻结合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将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理解和掌握,能否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词汇教学只有将语音、语义、语法、语境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词汇的交际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把词汇教学看成是孤立的、分割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单词时,不能只教单词的发音和意思,而且要重视它的应用。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单词出现的频度还要注意强度。一个高强度的单词一次可以记住,所以我们在讲词汇时要避免呆板的灌输,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所以,讲好词汇很重要。具体说来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第33课为例。首先问候学生———问学生自己难忘的一天,并讲述自己小时候写作文的题目经常是“难忘的一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且引出今天课文的主题)———领读单词确保多数学生能够流畅读出每个单词———将要解释的主要单词写在黑板上(本课是catastrophe, unforeseen, learn-er, series, panic, confusion, stray, devour, greedily, slide and prelude) ———用英语解释并给出例句,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英语环境———套用本课单词与最新新闻相结合汇编成一段英语讲给学生, 以此来从听说、语境上巩固所学单词。在这一课我采用的是当天有关玉树地震的新闻。以下是原文:The earthquake in Yusu county is such a catastrophe which was unforeseen by learners.A series of aftershocks have made locals in panic.Everything is in confusion now.We can see from many pictures over the Internet the pieces of broken crockery, windscreen, the collapsed houses, the people who are wound and dead and stray dogs, sheep and cattle.When I saw a picture in which a kid devoured a piece of bread greedily, tears slid down my cheeks.Our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Premier Wen Jiabao have been to Yusu.They sai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stay alongside Yusu people.Earthquakes happen so frequently.Is it a prelude to the year of2012?在讲这段新闻时, 大多数学生表现非常认真, 努力听出该短文意思。在讲到本文相关单词时, 我会用红色粉笔划圈以此来强化单词记忆。通过讲这段新闻, 学生将语音、语义、语法、语境融合在一起, 从而发挥了词汇的交际功能。

2. 采取多种手段呈现英语词汇

呈现(presentation)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步骤,或者说是一个阶段,是指介绍新的语言项目的阶段。英语词汇教学的呈现就是把要教学的目标词汇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介绍或展示给学习者的过程,包括词形、读音、意义、句法特征、搭配及其运用等内容。呈现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章柏成、韦汉(2004)认为在词汇教学中(尤其是呈现阶段),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相关情境或活动,帮助和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学习和掌握。举例是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举出贴近自己生活的真实例句,把目标词汇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好的例句生动的语言能够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权词汇。相反,如果讲解单词不讲究方法,词汇学习会枯燥乏味,学生因而没有了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要把单词讲解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幽默故事、歌曲、英美习语和词源等结合起来,将会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一次在讲year in year out(年复一年)这个词组时,结合着蔡琴的一首老歌《恰似你的温柔》。首先,给出英语解释———问学生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歌词“到如今年复一年,我不能停止怀念,怀念你,怀念从前”———学生对这首歌很熟悉,有同学在底下哼唱,我就邀请她来唱,所以调动了课堂气氛———然后问学生用英文怎么来解释———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与我一起说出了这句歌词的英文版:Year in year out I can’stop missing you and the days we used to spend together.贴近生活的单词解释会很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 通过联想和搭配教授词汇

在讲授词汇的时候,结合同义的其他词来教,以便学生注意到单词用法和概念上的区别。比如讲rubbish这个词时,waste, garbage, junk, refuse, trashy一起讲解,分别讲出每个单词的具体用法,效果会更好。词的搭配关系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组合关系,即什么词经常与什么词搭配使用。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是有规律的。在解释单词时,也可以把一个词同另外的词搭配起来教。例如,教动词时搭配名词或介词、教形容词时搭配名词、教副词时搭配动词或形容词。比如,我们在使用fold这个词时,可以分别解释不同搭配:She folded the pills in sometissue paper.She folded the child in her arms.

联想(association)原为心理学术语。在语言学中它是指词与词之间的联想。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有的从形式上或意义方面进行考察,提出关联词场(association)理论。根据这个理论,联想可分为词的形式联想和词的意义联想两种。有的词语由于形式上发生联想结合成词群,如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listening等,这组词叫做形式关联词。有的词语由于意义上发生联想结合成词群,如suit, dress, trousers, blouse, skirt, coat等,这组词叫做意义关联词。例如,在讲fantasy时,可以联想到imagination, a castle in the air, a pie in the sky, bubble, day dream等词。

当然,词汇的教学方法不只是上面这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动机、偏好和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拓展自己的词汇知识。教师需注重词汇策略上的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能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和方法,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3.

[2]张纪英.英语词汇学教学及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38-40.

[3]陆国强, 卢思源.英语联想和搭配词典.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223.

[4]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冶金工业出版, 2009:37-48.

[5]高登亮, 钟焜茂, 詹仁美.语境学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9.

[6]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5.

[7]吕道利.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外语研究, 2004, (2) .

[8]梁三云.语料库与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外语电化教学, 2005, (105) .

五年高职学生 篇5

关键词:五年高职 物流营销 行动导向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需要,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办了五年制物流专业,但作为新学兴科,物流专业教学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实践与探索的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高职院校如何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五年制高职物流人才,是很多学校探究的一个课题。在五年高职物流课程中《物流服务营销》作为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将市场营销学科应用于物流领域,并以研究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专业基础类应用学科,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成长起来,同时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基于此本文对于五年制高职课程中的《物流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五年高职物流专业目前现状

1、五年制学生现状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多为初中毕业生,虽然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但因基础知识大多比较薄弱,所以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由家长做主选择的专业,基本上入校前对所要学习的专业一无所知,更不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2)对于整体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学生以前的学习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强制性,因此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被动性。他们通常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机械性作业,但自己很少学习总结。

2、物流专业现状

物流专业的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在教学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机械地忠于教材,甚至照本宣科,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法比较乏味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前沿性不足,教师主要在教学上以教材的内容顺序来讲解,学生以固定思维模式来学习。

(3)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目标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 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進行学习的过程。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使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内容设计

成功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任务,任务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与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不仅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以课程中的物流市场调研内容为例:

(1)任务背景。某快递公司位于××路,其周围300米内的距离分布着三所学校,有在校生5000余人的某高中学、3000余人的某职业学校和万余人的某综合大学。为了充分利用好优势,快递公司决定与一个快消品公司联手打造校园快消品快递业务。但销售哪些种类可以取得更好效益,学生能接受的快递费用范围为多少呢?

(2)任务内容。为该快递公司制定合理的调研方案,内容包括调研的对象、时间、地点、目的;采用的有效调研方法;调研的内容等;根据调研结果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

(3)考核方式。与传统教学考试不同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倡形成性考核,各任务的完成情况、口头表达能力、平时表现等都列入考核的范围。对于任务成果展示与评价要提高透明度与参与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竞争的精神与自主意识。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市场调研任务耗费的时间较长,不能在上课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以,应在前一个任务结束的时候就将其公布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上只做成果展示和评价。小组分工时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各活动小组的每个成员,做到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实施任务前由各组制定工作的步骤和程序,便于管理和控制任务实施的进度。这是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转换为引导者,学生则为活动的主角。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相互间的讨论,指导其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相关信息,对学生分进行层次辅导,并且对相关知识点、技能点最后进行总结。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实施建议

1、选择合适的任务,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

3、尽可能的采取情境教学,并设有主题。

学生在行动导向应用的课程中不仅会主动参与、探索创新、自主协作, 同时还能够解决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这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 同时能面向社会实际需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也能获得必要的技能, 可以更快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兰. 浅议项目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J] .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2007, ( 14 ) .

[2]徐涵. 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 4 ).

[3]章振周, 唐成棉. 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建构[J]. 职教论坛, 2007(8)

五年高职学生 篇6

考虑到我校化工系 (5a高职) 学生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等课程, 物理化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奠定理论基础, 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的思想, 笔者尝试以大家都熟悉的合成氨的工艺为例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基于工作情境的重组和整合。

1 由原料气的制备和配比学习物质基础知识

合成氨是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氨气, 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工艺。

反应式如下:

其中N2气来源于空气, 工业上将空气压缩成液态, 再根据各个气体的沸点不同, 升温时蒸发次序不同而分离。氧气沸点小于氮气, 升到适当温度, 氧气先蒸发出来, 余下的就是较纯的液态氮气。由此可以将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真实气体的性质和液化等知识逐一讲解。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合成氨的原料气的最佳配比是1∶3, 由此可以拓展到物质组成的多种表示方法、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等等。

原料气H2来自水煤气变换, 变换气中的CO2的碱洗和净制脱硫都涉及相平衡一章中的气液平衡知识。

2 由反应可行性和反应热学习热力学三定律

热力学三大定律是物理化学课程中最难的内容, 也是整个物理化学课程中最精华的部分, 借助三大定律就可以体验“纸上谈兵”、“运筹帷幄”的神奇, 但是纯粹的理论讲解非常抽象而且枯燥, 可以利用身边的情境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学生都知道合成氨是由N2和H2反应而成, 但是能不能让N2和H2O反应生成NH3和O2?甚至还可以鼓励他们天马行空去设想其他反应途径, 从而引出热力学三大定律:

化学反应伴随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必然产生热量交换, 比如合成氨工艺中制水煤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氮氢化合是放热反应, 只有知道反应放出或者吸收多少热, 才能保证反应过程中要求温度基本恒定, 而反应热的计算, 就由第一定律来解决。

3 由平衡移动学习反应平衡

合成氨中制水煤气的反应是在高温常压下进行, 而氮氢化合则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是因为两个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前者是吸热增分子反应, 升温和减压对平衡右移有利, 而后者是放热减分子反应, 降温和加压对平衡右移有利。这些虽然在无机化学中勒沙特列原理中已经讲过, 但是, 无机和分析等等其实都只是应用了结果, 而物理化学会用可靠的计算来证明。

除了温度和压力, 其实还有一些因素比如“循环气”、“惰性气”也会影响到转化率或产率, 可以借助下面两道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总结规律。

例1:1 000K时, 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为在100k Pa时, 平衡转化率α=0.8。求 (1) 标准平衡常数Kθ; (2) 200k Pa时的转化率; (3) 若在温度为1 200K时的Kθ为38.0, 试计算1 000K~1 200K之间的平均标准摩尔反应焓△r Hmθ; (4) 温度在1 100K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5) 该反应为增分子还是减分子反应?比较不同压力下的转化率, 你有什么发现? (6) 该反应为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你得出什么结论?

例2:已知合成氨反应在773K时的Kθ=3.75×10-3, 设反应为理想气体反应, 反应物气体符合化学计量配比, 试估算下列情况下的平衡转化率α和氨的含量。

1) 773K时, 总压为100k Pa和30MPa下的反应;

2) 30MPa下, 1∶3的N2和H2的原料气中另外还含有10%的惰性气体CH4和Ar。

3) 由以上结果说明压强变化以及CH4和Ar的存在对转化率有什么影响。

4 由反应条件学习化学动力学

前面提到合成氨是放热减分子反应, 降温和加压对提高平衡转化率有利, 但是工业上却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 为什么?两个反应都采用了催化剂, 又是为什么?

原来生产上不仅要考虑转化率, 还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反应速率。虽然降温对提高合成氨的平衡转化率有利, 但是由阿雷尼乌斯温度定律可知, 温度低时反应速率低, 只有产率和速率都合适了, 企业的效益才能达到最高。

那么, 反应速率又怎么表示?又有哪些影响因素呢?怎样才能加快反应速率呢?最佳反应温度怎么确定?如果是复杂反应呢?最佳反应时间等?这样就引出了“化学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一切水到渠成、信手拈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先应用贴近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情境帮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再讲解相关理论, 可以让学生带着欲望去学习, 既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又便于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做到融会贯通, 达到了职业教育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五年高职学生 篇7

关键词:技工教育,五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 江苏省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五年技工教育和五年高职教育, 这两种教育形式各有优势和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满足企业、社会的生产、经营需求, 对技能型人才和技工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怎样将五年技工教育和五年高职教育结合, 使二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深入改革, 是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需要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进行深入思考, 提出二者结合的具体措施, 并加以实践, 不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一、五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五年技工教育的概念

1.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均应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部分。因非学历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 受外在的政策性影响相对较小, 所以问题的要害和争论的焦点就主要集中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部分。为此, 本文所讨论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念将限定在学历教育范围内。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类型, 培养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应用能力, 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个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该由研究生教育 (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构成。

2.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 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 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所指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1]。

3.五年制技工教育的概念。

五年制技工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 实行五年一贯制的中等职业教育, 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五年制技工教育是中专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 主要由技工院校来实施完成。

二、江苏省五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1.取得的成绩。

1999年江苏省首届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以来, 高职教育已为江苏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培养了一批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欢迎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实践表明, 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是一种正在走向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的重要办学模式。当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教规模的扩大, 五年制高职教育也呈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徐州共有五年高职高等职业院校9所, 2005-2008年入学人数每年以13%以上的速度递增, 2009年达到了4%的增长速度, 毕业生工资增长幅度较大, 五年内增长了23%[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共有4万名五年高职新生注册, 为3.6万名四年级学生办理教育部电子注册, 3.6万名学生毕业。以上数据表明, 江苏省五年高职教育发展迅猛, 毕业生的就业、待遇等前景良好, 这从一方面证明, 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 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说明, 五年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社会的需要, 真正做到服务生产、经营一线。

2.江苏省五年高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五年制高职的快速发展中, 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例如: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不清晰、教学和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办学模式的改变造成教学环节脱节、教育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据调查, 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在逐步下降, 主要因为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水平与企业要求相差较大、工资希望值太高等。同时毕业生一年内对口就业率略有下降, 由2005年的40.8%下降到2009年的38.8%[3]。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发挥, 制约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阻碍其健康发展。因此, 五年高职教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 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技工教育与五年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 到“十一五”末期, 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因此, 大力发展五年高职及五年中等职业教育高级工教育是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更是国家成为制造业强国的需要。

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企业生产技术操作从低端技术型生产向高端科技型生产发展, 科技部要求有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一旦申报成高新技术企业, 在税收、银行贷款、申报项目等方面享受丰厚的优惠政策, 因此, 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趋之若鹜。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之一要求企业员工大专以上学历30%以上, 因此, 很多企业在招进技术工人时, 增加了最低学历为大专的要求。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仅有中专学历, 达不到学历要求, 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技工院校开展五年高职教育很好地解决了毕业学生学历低的问题。近年来, 由于技工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 毕业后待遇高, 招生人数逐年上升, 入学学生素质较以往有较大提高, 但是技工院校的五年高职招生人数连续4年没有增加, 较大地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因此, 增加技工院校五年高职招生指标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五年高级工技工教育和五年制高职的优势和特色:一是学制一贯, 便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较好地解决了中高职的衔接问题;二是学制五年, 有效教学时间长, 有利于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学生入学年龄小, 可塑性强。学制一贯是五年高级工技工教育和五年制高职的共同优势所在, 在发展中要紧紧抓住这个优势, 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将中高职两个学习阶段有机衔接, 避免衔接中的学时损耗, 提高教育效益。质量是职业的生命线, 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职业意识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加强专业稳定性和归属感, 切实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特别是要在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方面下功夫, 努力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两种教育形式各有所长, 互补长短、互相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最佳良策。

四、高职教育与技工院校的比较

技工院校开展五年高职教育, 还存在一些差距, 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等因素。

表1显示, 技工院校在实习教学的软硬件上占优, 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上占优, 而实践课时比较更能说明这一点。在2011年,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院学生获得金牌36枚, 占全省金牌总数的80%, 比2010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在技能大赛中进步很快, 说明在技能教学方面, 高职院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现以徐州技师学院技工教育五年高级工与五年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 对实践课时进行比较, 如表2。

以上两种专业总课时均包含第五年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如将第五年的顶岗实习课时去除, 再进行比较, 如表3。

表3说明, 技工教育在实践教学的投入是比较大的。但并不表示技工院校的五年高级工毕业生优于高职院校的五年高职毕业生, 经过调查发现, 五年高职毕业生在素质及长远发展能力方面优于技工院校学生, 如表4。

五、技工院校与五年高职教育相结合, 提高江苏省职业教育水平

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办学方针, 还是培养目标、教学理论、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学习教材、传授方式等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以及西方先进国家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有很大的差距。五年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两种教育都应积极向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另外, 两种学校应互相学习, 博取所长, 打破“各自为政, 老死不相来”的局面, 共同为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1.技工院校需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长期以来, 技工院校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直较为薄弱, 存在学历低、专业水平低等问题。目前, 我国正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向科学技术型生产迈进, 现代化生产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人才, 高层次的技能人才需要更高的理论水平作支撑。因此, 技工教育应向五年高职院校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校园文化等内涵建设的形式和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提升内涵建设。

2.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技工院校的很多实习教师前身是企业的能工巧匠, 在多年实际教学中, 积累了丰富的技能教学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较为缺乏, 尽管从技术师范院校引进了大批的技能教师, 但实践教学经验仍较为欠缺。技工院校在技能教学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值得高职院校学习。

3.示范校建设的大环境下, 促进了相互学习。

2010年, 江苏省第一批示范校17所, 其中, 技工院校3所;2011年, 江苏省第二批示范校21所, 其中, 技工院校3所。在这种大环境下, 提供了两种教育互相学习的良好机会。无论技工教育还是高职教育, 都离不开校企合作, 都需要在校企合作上改革和创新。

4.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年制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应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把人才、知识和科技资源引导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去, 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职业岗位体系造成的变化, 围绕社会所需职业岗位能力充分考虑未来职业要求来设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紧密结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改进校内实验条件。教学内容应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为学生到企业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建立起五年制高职学院、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并形成良性互动使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能及时反馈到教学改革中。与企业合作办学, 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从而确定人才质量定位, 并且能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业务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调整专业设置模式。

长期以来, 我国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都是由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取向, 由于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 职业学校相应专业设置及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近期需求和动态变化的市场。而五年制职业学校及技工院校专业的发展就是面向市场, 不断认识市场、占领市场、开拓市场的过程, 因此, 专业设置应当有行业、企业和学生及家长参与, 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应当由多数办学主体共同决定。对专业设置的评价, 更多地要看多元办学主体的满意程度。有的学校提出, 在办学和专业设置中要做到社会、企业、学生和家长三满意, 这是充分面向市场、充分尊重办学主体的表现, 而不同办学主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专业设置也不应只是学校的个别行为, 即使是市场调节, 也会有不少盲区。为此, 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政府必须即时予以指导, 进行宏观调控, 以保证专业设置的正确方向和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R].2002.

[2]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意见[R].2008.

五年高职学生 篇8

一、五年高职物流专业目前现状

1、五年制学生现状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多为初中毕业生, 虽然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 但因基础知识大多比较薄弱, 所以存在以下问题:

(1) 对于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由家长做主选择的专业, 基本上入校前对所要学习的专业一无所知, 更不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2) 对于整体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学生以前的学习从形式到内容, 都具有强制性, 因此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被动性。他们通常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机械性作业, 但自己很少学习总结。

2、物流专业现状

物流专业的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 所以在教学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方法单一, 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 教师机械地忠于教材, 甚至照本宣科, 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方法比较乏味枯燥,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前沿性不足, 教师主要在教学上以教材的内容顺序来讲解, 学生以固定思维模式来学习。

(3) 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薄弱,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目标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 教学以行为为导向, 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 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是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内容设计

成功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任务, 任务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 结合生活实际与行业特点, 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 不仅要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要有可操作性, 以课程中的物流市场调研内容为例:

(1) 任务背景。某快递公司位于××路, 其周围300米内的距离分布着三所学校, 有在校生5000余人的某高中学、3000余人的某职业学校和万余人的某综合大学。为了充分利用好优势, 快递公司决定与一个快消品公司联手打造校园快消品快递业务。但销售哪些种类可以取得更好效益, 学生能接受的快递费用范围为多少呢?

(2) 任务内容。为该快递公司制定合理的调研方案, 内容包括调研的对象、时间、地点、目的;采用的有效调研方法;调研的内容等;根据调研结果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

(3) 考核方式。与传统教学考试不同的是, 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倡形成性考核, 各任务的完成情况、口头表达能力、平时表现等都列入考核的范围。对于任务成果展示与评价要提高透明度与参与度,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竞争的精神与自主意识。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 市场调研任务耗费的时间较长, 不能在上课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以, 应在前一个任务结束的时候就将其公布出来,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课上只做成果展示和评价。小组分工时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各活动小组的每个成员, 做到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实施任务前由各组制定工作的步骤和程序, 便于管理和控制任务实施的进度。这是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任务实施过程中, 教师转换为引导者, 学生则为活动的主角。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相互间的讨论, 指导其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相关信息, 对学生分进行层次辅导, 并且对相关知识点、技能点最后进行总结。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实施建议

1、选择合适的任务,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

3、尽可能的采取情境教学, 并设有主题。

学生在行动导向应用的课程中不仅会主动参与、探索创新、自主协作, 同时还能够解决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这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 同时能面向社会实际需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也能获得必要的技能, 可以更快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兰.浅议项目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 (理论版) , 2007, (14) .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 .

[3]章振周, 唐成棉.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建构[J].职教论坛, 2007 (8)

五年高职学生 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五年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当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为职业学校搞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

所谓专业教学团队是指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目标实现上具有共同需求的专业教师群体。专业教学团队的集合力要转化为专业教育教学的效能,不但依赖于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取决于专业教学团队集合力发挥的程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师资队伍建设,对团队中个体要求是具有“双师素质”,即“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又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一定的生产经营及科技推广组织能力”。

在专业教学团队结构上注重专兼结合,即“专业教学团队中需要包括学校的专职教师,同时还有从行业企业中聘用的专家、技术骨干等人员,其中兼职教师要占有一定比例”。专业教学团队的核心是专业带头人,他是团队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持人和策划者,专业骨干教师是专业教学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担负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设计和执行的主要任务,而企业兼职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又是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包括素质、职业和结构目标三方面。

1. 素质目标。

对于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应符合两点:一是具有本科以上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方面有较强的素质;二是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与素质。

2. 职业目标。

根据我国的社会发展的现状,高职教育是多数学生就业前的缓冲期。为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要考虑学生当前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未来适应岗位的变化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并且团队中教师的能力储备要具有前瞻性。

3. 结构目标。

专业教学团队在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要呈阶梯结构,注意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为应对专业人才市场的变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必须结合行业与企业实际需要,搞好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需要。

二、我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到2015年,全省职业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15%以上;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我校专业教师在学历、学位、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上都存在缺口。

2. 兼职教师比例不足。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20%左右,50%以上的兼职教师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我校的情况为本校专业教师完成绝大部分的教学工作,只有极少数课程由企业的技术人员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缺乏相对稳定性,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不能因材施教,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同时学校无法对兼职教师教学水平进行有效考核和评价。

3. 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

我校存在着本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挑大梁的现象,硕士学历毕业的专业教师工作年限较短(均在5年内),无博士学历教师,缺少真正的学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无法带动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高级职称教师偏少。

4. 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缺乏。

我校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新设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紧缺,例如学校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仅有一位高职毕业的本专业教师,其他均为文化课教师转行培训而成。专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较低,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弱。

5. 师生比例不合理。

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标体系中规定的师生比例为1∶16,我校主要专业均达到1∶20以上。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1. 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双师型”培养。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从新教师引进入手,在引进条件中增加“具备本专业工作经历优先录用”。对团队中无实践经历的中青年教师,安排其到企业进行半脱产实践,培养专业技能。

2. 以“青蓝工程”为平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

对新教师实行“师徒结对”制,安排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傅”。“师傅”应在学校教研处的统一安排下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进行教学理念与方法、授课技巧、实验实训准备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验实训技能水平,让新教师尽快成长。

3. 参与技能比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国家、省、市各级技能竞赛是检测职业教育质量的标杆。为提高团队的“双师”水平,形成素质优良、基础扎实、技能精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积极参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万事开头难,建设合格的五年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关键在学校的主动性,正确认识自身不足,积极采取合适的措施,才能在建设中脚踏实地,终将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教育部关手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6号.

[3]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4]李国政.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0 (5) .

上一篇:社会类下一篇:高校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