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精选12篇)
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篇1
1 移动学习及其特征
1.1 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延伸, 它是指学习者在其可能实现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讯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与他人进行交流协作, 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构建的过程。
1.2 移动学习的特征
移动学习应包涵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 形式上是移动的。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 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不是特定的, 学习资源和学习者都是可移动的。
(2) 实现方式上是数字的。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互联网技术, 利用移动设备及无线互联网进行数字化的学习, 这一点是有别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键。
(3) 内容上是互动的。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只有这种双向交流的模式, 才使得“移动”更有意义, 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移动学习的优越性。
2 对高职学生移动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方法及对象
为了解目前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 掌握高职学生常见的移动学习方式, 总结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展开研究。本次调查针对南京江宁大学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展开, 抽样年级涉及到大学一、二、三年级的专科生, 男女比例比较平衡, 文理专业样本分布基本均匀。
2.2 调查内容
本调查内容设计“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共分为5个方面:概念调查 (对移动学习的了解情况) 、移动设备调查 (高职学生拥有的设备、使用情况等) 、移动学习情况调查 (高职学生使用的移动学习方式、时间等) 、移动学习资源调查 (移动学习的资源使用情况、偏爱的资源形式等) 、移动学习效果调查 (学习效果自我评估、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等) 。我们还设计了六道学生访谈题, 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移动学习的需求、看法、建议等, 以便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及效果。
2.3 调查结果分析
2.3.1 对移动学习的看法
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听说过移动学习, 但对移动学习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于移动学习的看法,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移动学习的发展比较期待。31.46%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02%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会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趋势, 33.34%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能够智能的辅助学习, 只有少数的同学不看好移动学习的前景 (如表1) 。
2.3.2 移动设备持有及使用状况
高职学生移动设备的普及率比较高, 98.53%的高职学生拥有手机, 77.64%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 22.83%的学生拥有MP3/MP4/MP5, 17.65%的学生拥有平板电脑, 9.06%拥有电子书、电子词典等其他移动设备。相比之下,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普及率较高, 手机已成为当代高职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移动设备。从高职学生利用移动设备上网情况看, 浏览网页、聊天交流、看多媒体 (音乐、视频等) 位列前三 (如表2) 。
2.3.3 移动学习情况
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持设备专用学习软件以及使用手持设备学习机的人数不多, 大部分学生倾向于上网登陆相关学习网站在线学习以及下载教材和相关资料, 也有少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短信 (彩信) 获取学习资源。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内容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相关资格证考试资料、生活百科、外语学习及新闻、行业资讯等等。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经常会进行移动学习, 其中46.75%的同学每天会进行30分钟的学习时间, 而23.98%的同学学习时间在每天一小时以上,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很少或基本不进行移动学习。
2.3.4 移动学习资源使用情况
获取移动学习资源的途径有很多, 可以在手机或者笔记本上搜索引擎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学校的数据库查找需要的资料, 也可以在某些感兴趣的论坛上进行交流和学习等等。用于移动学习的资源形式也很多, 如文本素材、视频音频、图片格式的素材、游戏类素材以及综合类素材。调查结果显示:72.64%的高职学生习惯于搜索引擎, 54.32%的学生通过学习网站进行学习, 在学校数据库和论坛上获取学习资源的学生较少 (如表3) , 而类似于在线开放课程等视频、音频及综合类素材更受大多数高职学生的青睐 (如表4) 。
2.3.5 移动学习的效果
我们通过对高职学生自身对移动学习的满意程度来评价移动学习效果 (如表5)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满意度不高, 学习效果不佳。制约高职学生实施移动学习的因素调查中, 移动学习定位不明确、移动学习的资源针对性不强、移动学习的费用较高、学校及老师缺乏正确的引导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3 高职学生移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1 移动学习存在盲目性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 高职学生对于移动学习的认识不够, 而更多地是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等娱乐项目, 用于学习的时间比较少。他们没有把移动学习当成真正的一种学习方式, 大多是在课间、睡前、无聊的时间段利用移动设备查看新闻、查询学习有关的通知、资料等, 并没有出现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行为, 移动学习无计划、无策略、漫无目的, 随意性很强。
3.2 移动学习选择的资源较为单一
目前网络上提供的资源非常多, 但是学生认为现在的移动学习资源并不多, 能真正用于某一门课程并适合移动设备的学习资源就更少了, 他们主要是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源, 进行在线学习。虽然当前网络上已出现了网络课程, 大型网络公开课程, 进一步扩充了移动学习资源形式, 但是学生选择资源的形式依旧比较单一, 视频、音频这些类型受到的关注度比较高。
3.3 移动学习效率低且效果难以评定
调查显示, 大多数移动学习都发生在户外, 相对来说学习环境比较嘈杂, 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 他们在进行移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要低于传统学习方式。另外, 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移动设备自主学习, 缺乏老师的指导和评价, 对移动学习效果的评定主要来自于自身对学习过程的满意程度。
4 提高高职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对策
4.1 完善移动学习的硬件设施
目前, 移动学习的内容主要受限于移动设备的形态和技术上。在调查中, 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到移动学习中是因为有时网速太慢或资费太高。因此, 为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移动学习, 学校应进一步完善供学生使用的移动学习的硬件设施, 如为移动学习覆盖无线网络、降低上网的费用、增加网速等。
4.2 开发更有针对性的移动学习资源
高职院校可以先行开发一些低成本的群体短信系统、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等, 定期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 如英语等公共科目的学习资料, 求职信息, 考证信息等。同时教育部门还可以联合相关企业, 开发针对高职院校的优质课件和学习资源, 对在校学生的移动学习实施优惠政策。通过移动学习应用软件和移动学习网站的开发, 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移动学习平台。
4.3 提高学生移动学习的认识程度
目前高职学生移动设备的普及率很高, 移动学习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移动设备屏幕小、储存量少, 容易受外界干扰, 缺乏教师指导等因素, 都导致了学生移动学习的效率低下。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程度, 要看到移动学习在学习上的不足, 这需要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4.4 加强移动学习的教育引导
高职学生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自觉行为, 但是却普遍存在移动学习无计划无策略等问题,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和学校的引导。高职院校应对移动学习有利用价值的精华部分进行宣传和推广。在日常的课程教学环节中, 教师应逐渐渗透移动学习的相关管理策略和自主学习策略, 也可以将移动学习纳入到教学考核体系中, 从而提高移动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钮梅, 袁婷, 王学明.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银川大学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8) :29-31.
[2]孙赢, 张欣, 王勤宏.高职高专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分析[J].计算机教育, 2012 (21) :53-56.
[3]吴贝贝.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4]赵爱美, 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7) :76-79.
[5]马庆伟.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1) :246-247.
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篇2
符娟
(山东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250104)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高技能人才”的责任,高职学生必须在学校期间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高职人才,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的是,高职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心,虚度光阴的状况,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该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积极性缺乏;原因;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不相吻合的是,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丧失了价值感,进而失去进取心,在思想道德及其他综合素质方面也没有上进的动力,伴随而至的是各种问题频繁发生,最终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是高职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随着逐年的扩招,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精神状态懒惰松懈、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感受不到学习压力、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没有信心、毅力和能力去克服,而是选择放弃努力,甚至放弃学业,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无故缺课、旷考、考试作弊等现象。近期,对600名学生就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课后自主学习时间能达到课余时间三分之一的同学仅占24%,有67%的同学下课后偶尔主动的去学习,还有9%的同学从来不学习;调查中有56%的同学表示所学课程听不懂、学不会;对部分班级期末考试结果统计显示,很多班级不及格率在22%以上,有的班级不及格率达到30%以上,班里三分之一的同学有考试不及格现象,其中还有部分同学2、3门不及格,甚至全部不及格,总体来看,大多数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随波逐流型——被动学习,无任何学习计划、盲目的学习
这类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甚至来上学、所学的专业都是被安排的,他们尚能坚持听课,完成学校和老师规定的硬性学习任务,但是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没有自主学习的动 1
机和能力,需要像高中那样,时刻要老师引领学习,自己不会去总结、积累学习方法,一旦遇到学习方面的挫折,不坚持努力、克服困难,而是轻易便放弃,他们学习只是为了能通过考试,课余时间也不知道该怎样利用,对课外的学习和活动,很少主动参与,所学知识得不到拓展和巩固,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昏昏噩噩的度过大学生活,这类学生占大多数。
2.功利型——以能通过专业课考试、拿到毕业证为目标
这类学生来上学的目的很功利,就是想通过学校做翘板找个工作,因此,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用最少的付出去应付各门课程的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超过考试范围的、拓展能力的知识一概不学;对专业课重视、对基础课忽视;作业能抄就抄、能省则省,得过且过;不时地逃课,考驾照、亲朋结婚等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他们请假的理由;考试前搞突击,60分为目标,经常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补考、重修;他们以拿到毕业证为最终目的,不考虑毕业后的发展,学习只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考试。
3.放纵型——满足于暂时的快乐、轻松,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用放纵麻木自己
这类学生一般在高中时就不学习,以较低的分数进入高职院校,各项基础较差,没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不但专业课不学,其它课程也不学。夜晚上网酣战,白天逃课睡觉;有时间就谈情说爱,热衷于倒腾点小生意,赚点小钱;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课堂与书本之外,把学习以外的事当主业,把学业当副业,随便放弃考试,在这些学生中作弊现象频现,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负担,他们把学业完全抛到脑后,毕业时一无所获,连毕业证都拿不到,这类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是他们的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可小觑。
二、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造成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主观上的原因,也有专业、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原因,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基础差、缺乏学习的能力:很多学生高中时就没打好基础,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到高职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全部听不懂、学不会,这些学生原有的基础距离学习目标相差太远,“跳一跳也够不到果子”,他们长期体验不到成功的滋味,干脆就选择彻底放弃努力,不再学习,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业以外。
2.对专业没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有的学生所学专业是由家长做主选定,或者是到学校后专业经过了调剂,学习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又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对所学专业主动了解、适应,而是选择了排斥的态度,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也不主动解决,而是放任自流。
3.专业课难度大、缺乏学习的信心:由于入学后没能及时适应高职课程的学习,认为高职专业课难度大,并因此产生心理压力,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没有信心和毅力去克服,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而是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面对问题,久而久之,问题越积愈多,而问题的堆积使学生对学习更没有信心,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到最后学生就干脆放弃努力,“混完”三年高职生活了事。
4.学习方法和策略不当、缺乏学习的有效方法:很多学生从高中进入高职后,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还是习惯于老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学习没有从被动变为主动,不去总结学习方法,不能及时提高自学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差,课余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完全依赖课上45分钟时间来学习,课前无预习,课后无复习、巩固,往往是到了期末考试才醒悟过来,追悔莫及。
5.教师授课方式不当、授课质量差,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以完成教学进度为目的,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教学信息量大,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有的老师完全照本宣科,学生听不懂时,片面的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不从自身教学环节查找不足,使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太大,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最终放弃对课程的学习。
6.高职学生定位明确,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学生将来的发展定位清晰、明确,这种确定性,使高职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对自己的未来不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学得再好将来也是一线工人,不为自己的长远发展设定目标,失去了进取心,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在学业方面也就不再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仅仅完成课上的学习任务而已。
7.不良的学风、班风,磨灭了学生的斗志:班级的风气对班级成员的态度有着重要影响,若班集体学风不正,学习氛围不浓厚,消极、颓废的情绪蔓延,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就会使越来越多的同学在这样的环境里随波逐流,变得懒惰和懈怠。
8、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侵蚀了学生的价值观:社会不良风气通过媒体、家庭等各种渠道影响到学生,对学生的价值观不断侵蚀,已毕业的学长、学姐的错误思想对在校学生也产生着负面影响,如认为现在学习好坏与将来在职场上的发展不成正比,“学得好不如关系硬”,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得太少甚至用不着所学知识等等,这些不正确思想的传播使学生形成扭曲的价值观,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形成厌学情绪。
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及对策
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着力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固化等几方面做工作,要注重过程控制而非一时一事的做工作,针对高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工作方法:
1.加强专业教育:学生入学之初要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对自己的将来形成美好的预期,由此,产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进而激发起学习的内驱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要不断进行专业再认识的教育,通过专业讲座、技能竞赛等形式,使学生逐渐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并建立起专业自豪感,把对专业的热爱转化为学习的源动力。
2.加强价值观教育:“认识决定态度”,对学习的重要性如何认识,决定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因此,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组织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请企业专家做报告,介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明确个人发展应具备的各项素质;通过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培养起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使学生提高学习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学会学习,能够自主的克服学习困难,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把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
4.优化学习氛围: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以保持与大多数同学相一致,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对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予以约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采取各项奖励措施,对学生中优良的学习行为及时予以正强化,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正确的导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约束和引导,最终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使大多数学生主动学习,使少数学生迫于环境压力参与学习。
5.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育的略前性原则,使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采取差别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使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并由此产生自信;教师要善于发挥“期待效应”的作用,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并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6.建立联系家长制度: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学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家庭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随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异常情况;期中、期末定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反馈给家长,并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工作。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程中,家长、家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家长发挥的作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个人来说,造成专业功底不扎实、综合素质上不去的后果,严重影响了自身发展;对学校来讲,学生厌学,学风下降,必然导致教学质量滑坡,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从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没有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是不合格人才,不能给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也就不被企业和社会认可,因此,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学生基本素质薄弱、思想状
况复杂、学生在校时间短等高职教育特点带来的困难,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资料:【1】冯刚.最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2】吴少怡.大学生人格教育【M】.泰山出版社,2008.10
【3】张力.高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3):54-56
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 篇3
近几年随着各种移动设备的普及与4G网络的成熟,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悄然发生改变,移动学习也随之步入校园。移动学习是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学术界尚于定论。我国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给出如下定义:移动教育是指依托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教学活动。本文根据校园中实际使用情况,将移动设备在大部分情况下明确为智能手机。因此进而对移动学习定义为:利用智能手机(以下简称手机)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从而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学习方式。
那么这种新学习方式是否能够给高职学生带来明显的学习效果?高职学生能抵御手机娱乐诱惑而主动移动学习?高职学生是如何看待移动学习的未来发展?这一系列问题的明确对移动学习在高职学生中的推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过程
调查设计。本次调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首先在已有研究文献基础上编制问卷;其次作小范围样本的实验调查;然后根据实验结果修正问卷;接着正式发布问卷实施调查;最后回收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调查实施。本次问卷调查发布、学生填写、数据回收均在网络上实施。调查的学校主要是无锡地区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学生的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与审计、计算机财务、商务日语、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机电一体化、城市园林设计等10个专业。
数据回收与处理。本次问卷采用计算机网络发布,并且在问卷上设置了数据填写的有效要求,即不符要求填写则无法提交,从而确保回收的有效性。最后回收有效问卷共计546份。数据处理工具采用SPSS和EXCEL。对问卷其中22项封闭性问题进行信度与效度检测,其中CronbachsAlpha值為0.908,KMO值为0.927,Bartlett球形度检验中Sig值为0.000,说明问卷信度与效度较高,问卷有效。
调查结果分析
移动设备使用情况
高职学生使用手机熟练程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把操作手机技能分成:除电话短信外其他不太会、简单使用、普通、熟练、非常熟练五个等级,其结果依次为3.3%、4.03%、15.02%、26.74%、50.92%。由此可以看出77.6%的高职学生操作手机达到熟练程度。
高职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如下表1所示
高职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情况。本题为多选题,选项按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社交84.62%,网络娱乐80.4%,浏览信息69.78%,移动学习46.89%,网络购物45.6%,其他6.78%(该项学生自填内容)。
移动学习的现状
高职学生接受移动学习情况。把高职学生愿意接纳移动学习作为常用方式的程度分成以下五个等级:不接受、无所谓、可以试试、比较愿意、非常愿意。其结果依次为:21.98%、20.15%、39.93%、12.82%、5.13%。
高职学生采用移动学习的动机。促使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因素情况。选项主要有:时髦跟风、广告宣传、老师要求、同学推荐、自己主动。其结果依次分别为10.81%、5.13%、19.78%、17.4%、46.89%。
教师引导高职学生移动学习情况。该项调查高职学生的老师指导其移动学习情况。选项为:完全没有提到、提到过但没有指导过、简单地指导过、指导过、系统而科学指导过。结果依次为:29.67%、29.85%、24.91%、6.59%、8.97%。
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时长及情况调查
面对手机诸多诱惑,移动学习情况调查。选项有:手机各种有趣的内容太多了,没有时间分配给学习;手机上的诱惑很多,用手机学习没办法不分心,为了安心学习最好别用手机学习;很少会主动使用手机学习,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要求移动学习,才会用静下心来手机学习;能主动用手机学习,也能坚持学一段时间,但偶尔会控制不住自己中途用手机玩别的了;会按计划主动利用手机移动学习,在学习时间内不会做其他事。其结果依次分别为:10.44%、17.95%、29.12%、23.08%、19.41%。
移动学习网络环境调查
问题一:您学校无线网络的网速情况?选项为:网速很快、网速快、网速一般、网速慢、没有提供无线网络。结果依次为:4.4%、18.32%、17.58%、23.08%、36.63%。经过与学生口头调查发现,本次调查时学校都没有统一部署无线网络,而是局部办公室、实验室提供了一些WIFI。
问题二:网络信号稳定性是否会影响移动学习的积极性?选项为:非常影响、会影响、有点影响、无所谓、不影响。结果依次为:18.13%、27.84%、24.91%、15.02%、14.1%。
移动学习效果
高职学生移动学习效率情况。选项如下:没有提高效率反而拖慢了;不能帮助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不清楚;有时可以提高效率,例如写作业时帮助快速找到答案;移动学习能全面帮我快速理解学习内容。它们的调查结果依次分别是:4.4%、4.58%、19.41%、41.21%、30.4%。
移动学习注意力情况。根据高职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普遍情况,将选项描述成以下等级:用手机移动学习容易分散注意力;对学习注意力没有正面或负面影响;移动学习开始时会有新鲜感集中些,但过段时间就无所谓;对感兴趣的内容会保持注意力集中;完全集中并保持。调查结果依次分别是:18.86%、9.16%、23.08%、33.88%、15.02%。
移动学习愉悦感情况。选项主要有:没有愉悦感反而添加负担了;没有添加愉悦感;移动学习能提供新帮助,觉得学习不是那么可恶;移动学习的呈现方式降低了难度,开始对学习有信心了;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成就感,开始享受学习乐趣。调查结果依次分别是:4.95%、26.56%、29.67%、19.96%、18.86%。
对移动学习期望
高职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媒介形式期望。本项为多选,其选项为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其他(本项为学生自填内容)。选项人数结果依次为:32.26%、69.78%、49.27%、54.76%、76.74%、4.4%。
移动学习资源时长情况调查。本项针对某一碎片化知识点的时长调查,选项主要有:3分钟、5分钟、8分钟、10分钟、15分钟。结果依次为:10.99%、27.11%、15.38%、26.74%、19.78%。
影响高职学生移动学习活动推广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本项调查的选项主要有:移动设备配置低;网速限制;费用;学习资源的限制;没有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调查结果依次分别是:7.33%、16.85%、34.98%、18.13%、22.71%。
结论与对策
高职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意愿与实际行动落差明显。从表1可知47.62%的学生手机上网时间达4小时以上,表2中37.73%的人每天移动学习时间为0.5小时。从最高人数比中可知高职学生每天移动学习的时间很少。再进一步调查高职学生使用手机活动的前三项为:浏览信息、网络娱乐、网络社交。这几项活动的人数比例均超过50%,移动学习人数比例只有46.89%。这样的数据更进一步说明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把手机用于休闲娱乐。
而高职学生总体愿意接受移动学习比例高达82.06%,由此可以明确移动学习能被广大高职学生接纳,但仍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高职学生自发的移动学习需要系统引导。从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结果来看,自己主动的比例46.89%为最高,这符合学习理论。但从移动学习的稳定性和注意力情况来看,并非美好。能不受手机各种诱惑而坚定移动学习的人只占19.41%,同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人只有15.02%。有29.12%的人希望在课堂上有老师统一要求来保证移动学习持续下去,而23.08%的人自己只能持续学习一段时间。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对移动学习抱有美好愿望,但自制力等因素制约了学习持续性。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移动学习的调查中可见只有8.97%的学生受过教师系统指导。结合两方面的调查结果,如果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引导学生移动学习将有利于高职学生保持移动学习的稳定性。
高職学生移动学习受学校网络环境影响显著。从移动学习网络环境调查的环节可见,因网络信号影响移动学习积极性的总人数占70.88%。另外34.98%的人认为网络费用或资源费用是影响移动学习推广的首因。由此可见,加强学校的无线WIFI建设以及为学生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网络环境与资源是提高高职学生主动移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条件。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篇4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调查
(一) 调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涉外旅游、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计算机网络技术六个专业共100名“90后”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 该100名学生均为大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运用计算机Excel对调查问卷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90后”高职大二学生的学习动力现状。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现状。表1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36%的学生认为学历很重要, 是找工作的敲门砖, 38%的学生认为学历和能力一样重要, 在校期间应以学业和能力的提高为主要任务。但有44%的学生偶尔有过逃课的经历, 经常逃课的学生达到10%。36%的学生认为和大一时相比, 学习动力没什么变化, 26%的学生认为没有大一时学习努力。42%的学生不上自习, 只有8%的学生平均每天上自习的时间达到4小时以上, 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花费在上网、打游戏和看电影上, 而学习排在最后, 学生的课余时间被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活动所占据。
2.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下页表2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高职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于为未来担忧, 担心以后找不到工作。其次压力来自于考证, 目前“双证书”是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内容, 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至少一项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还有8%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奖学金还没有在高职学生中起到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
3.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表3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学校、社会和家庭四个因素。其中, 网络游戏、看电影,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 懒惰, 有目标但没有毅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内部因素;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外部因素;同时, 认为学校所学的知识无用, 就业前景不好, 对专业课不感兴趣,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表4的第1个问题可以看出,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感兴趣偏低, 只有22%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得知, 是否由自己选择所读专业, 对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状况有较大的影响。凡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 或在父母提出参考并指导下选择专业的学生, 进入大学后一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而由父母代替子女做决定, 或是经学校调剂的学生, 进校后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表4的第2个问题显示, 40%的学生通常生病或家里有事时缺课, 但36%的学生因早上睡懒觉起不来而缺课, 说明这部分学生的自制力较差。表4的第3个问题, 即在对期末考试成绩的要求上, 64%的学生希望尽量考得高一些, 24%的学生会尽最大能力, 高低无所谓, 但是也有10%的学生存在及格就行的错误观念。从表4的第4个问题可以看出, 56%的学生对未来有过短期规划, 能够对短期、长期的发展都有规划的学生达到30%, 但是通过访谈发现, 虽然能够制定未来规划, 但是由于缺乏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指导, 很多学生毕业后都未能完全实现其职业规划。
表5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 学校的主流校园文化、各项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学生认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富有吸引力的课堂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面对的重要任务。
表6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 52%的高职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不好, 使其有更加努力学习以便毕业后能找到工作的意识。对于当今社会的“啃老”和“拼爹”现象, 一半以上的学生持有不赞成的态度, 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独立和进取的精神。
下页表7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72%的学生认为要努力学习, 以后能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但有20%的学生认为家庭环境对其学习没有影响, 他们认为影响其学习动力的因素主要在于自己和学校, 与家庭无关。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 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高职学生自身的问题。目前“90后”高职学生还没有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 自制力差, 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大学该学什么、为了什么学、学完做什么都很迷茫, 缺乏人生规划、主动学习意识、竞争意识。
二是学校方面的原因。目前, 我国有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处于建设的起点阶段, 在办学理念、教学师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条件等软、硬件方面均处在构建、改革和提高的层面上。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学校考勤制度不严格, 考试过于轻松, 师资力量及水平不足, 缺少“双师型”教师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没有动力。
三是家庭教育匮乏。近年来,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长为子女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让许多高职生衣食无忧, 甚至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使学生缺乏危机感和责任感。有的学生由于家在外地, 父母又忙于工作, 与学校联系较少, 不能及时了解子女在校内的学习和思想动态;有的家庭认为子女上大学了, 应该放开不管了, 凡事由子女自己决定, 导致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不够。
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 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认可度不高, 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 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担忧, 同时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也没有用”的错误观念。
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
一是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提升学生内动力。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 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将来从事工作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各种实践活动, 如大一注重入学专业教育、大二注重考证指导、大三加强就业指导,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校和未来走向社会的方向, 转变就业观念, 激发学习动力, 制定学习目标,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提高职业认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二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德育工作,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校要严格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在学生出勤、遵守纪律等方面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通过美丽校园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加强行为养成教育, 加强自律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工作全面细致, 与学生勤沟通。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 要给予特别的关爱, 多鼓励, 少批评, 帮助学生排除厌学情绪, 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是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高职院校应全面调动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选修课、知识讲座、专业技能竞赛、科技文体节、技能展示月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 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内外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提高综合素质。
四是提高教师职业修养和专业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任课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方面应注重教师师德建设, 激励教师钻研业务, 提升教师的项目研发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依托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 鼓励教师深入课程改革, 改进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 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对学生因材施教,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 激励工作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获取家长的全力配合。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如用校讯通、电话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 同时鼓励家长主动向班主任反映子女情况, 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动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共同找出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摘要: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100名大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进行调查, 分析学习动力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提出应对策略即需要学生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现状
参考文献
[1]符建利.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调查及教育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2) .
[2]王长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
高职新生商务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篇5
高职新生商务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新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试对象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最希望掌握的.商务英语技能和商务英语学习的难点和受试对象所喜欢的学习方式等.基于学习动机和合作学习理论,分析研究了问卷结果,并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 者:罗秀 LUO Xiu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平原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YUAN UNIVERSITY年,卷(期):25(3)分类号:H319.3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新生 商务英语学习现状 调查研究 商务英语教学
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篇6
1 高职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1.1 调查内容及方法
这次调查的内容有: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目的和方法、实践教学环节及效果、专题讲座、教育教学管理及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
调查的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教师和学生会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召开调查会议,现场调查机械工程学院28个班,每班10名学生,共调查280余人。(2)通过学生会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调查80余人。(3)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调查,共收到包括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在内的186份问卷。(4)设置调查问卷箱,收到问卷69份。(5)利用心理咨询室进行调查,统计问卷80余份。
1.2 调查结果分析
1.2.1 学生学习方面
(1)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能充分利用自习时间,认真完成作业,并能合理分配学习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时间;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及格即可。学习目标明确的占56.7%,认为学习及格即可的占34.9%,其他的占9.4%。(2)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效果较好,占调查学生的78.9%;少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是跟着老师走,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占调查的21.1%。根据了解,大部分学生没有查阅其他相关专业书的学习习惯,占被调查学生的69.3%。
1.2.2 教学方面
据调查,学院大部分教师教学认真,讲课方式灵活。学生提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占全部教师的83.3%,认为他们讲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讲授内容重点突出,思路清晰;(2)对课堂纪律能认真负责;(3)讲授灵活、风趣、互动效果好,课堂气氛活跃;(4)讲授语速适中,学生听课能跟上思路;(5)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耐心回答;(6)对学生既能严格要求,又能让学生感到亲切,等等。
1.2.3 关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被调查学生的满意率高达98.3%。学生普遍认为以下几点效果较好:(1)校企结合,拓宽了实践实习渠道;(2)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力度;(3)改革了专业教学计划,将理论课与专业实习课的比例调整为1:1;(4)将实践考核成绩纳入综合评定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实践实习教学。比如金工实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今后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基础。但在个别专业的个别学科中,还存在着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比例较少的现象。
1.2.4 教学管理方面
(1)学生普遍反映学院教学管理严谨,教学氛围秩序井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占调查学生的94.5%。学院严格的教学管理,是为社会、家长负责,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家长的赞同。特别是晚自习的管理,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2)赞同校园环境优美的学生占被调查的99%以上,认为在学院学习,不知不觉中净化了心灵,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社会、自然素养。
2 高职机械工程专业强化学生学习的对策
2.1 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双育”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远不及普通高校的学生,自治力也相对较差,但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上进心较强。高职的学科教学应注重“双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作用:(1)加强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加强思想、纪律、行为、学习兴趣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2)结合专业课教学,强化学习意识品质教育,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开发非智力因素;(3)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与专业关系密切的科研成果、科技事件、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4)教师本身要积极适应现代高职教学的要求,努力转换角色,由教师的主导传授转移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提高上来。
2.2 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创新多维的育人环境
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等赋予高职教学以新内涵。高职教学应努力更新教学手段,积极引进CAI教学系统,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创设多维的育人环境:(1)充分利用讨论法、研究法、实验法、辨析法、对比法等先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2)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大胆引进CAI教学系统,将多媒体、网络引进教室,通过先进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3)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实验室到生产一线从事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实际操作、先进的生产工艺、科学的管理模式教育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丰富学习内涵;(4)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小组,调动学生多维的学习空间,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调查表明,学生对实践教育教学的认可度较高,评价很好,充分说明实践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应大力提倡实践教学,多做实验,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实验实训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既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努力做好,做大,做强。实验实训教学要做到应开全的课程全部开全,应做的实验一定做好,应该到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操作的程序一个也不能少,该完成的毕业设计报告绝不能流于形式。
2.4 加强就业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通过心理咨询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就业担心较多:(1)毕业后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2)到了单位能否适应生产需要;(3)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是否符合就业单位的要求。笔者认为学生有这些想法是很正常的,是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学生的就业教育不应该是某一单位或就业招生办的事情,而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流通服务的,因此高职教育就应该将学生的就业教育纳入学科教学之中。在努力做好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的同时,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通过积极参加社团等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2.5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严格组织管理
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教学督查力度,全面、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常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特别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定期开展教学创新活动,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专业专题讲座,在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拓展教育教学视野,主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学生对科技讲座比较认可,充分说明了学生有学习的愿望,有求上进的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共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篇7
一、移动学习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移动学习主要是采用移动设备和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传输进行数字化学习, 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相比, 移动学习具有便捷性、教学个性化、学习开放性等特点。只要有移动设备, 就能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 学习者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学习自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社会要求实现终身教育, 传统课堂外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对于已经离开大学校园的学习者来说, 他们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 甚至有些人工作场所也不固定。而对于仍然在校的学生来说, 传统的学校教学则无法全方位地给予学生社会所需的知识与学习资源, 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国外, 近几年移动教学的发展则更为迅速, 在美国的一些学校里, 移动教学已经作为了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高职学生一般年龄大多在18-22岁, 正是思维活跃、乐于挑战并且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 移动设备在他们中得到了大量的普及, 这也给移动学习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移动学习的快速发展, 也使得针对高职学生移动学习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高职院校移动学习现状的调查
调查主要是从高职学生移动设备拥有的情况、对移动学习的态度、对移动学习了解的程度、移动学习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入手, 进行详细的研究, 期望能够对当前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能有全面的了解。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7个二级学院的学生。为了有效地调查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学习的现状, 对被调查的学生的年级比例、专业性质比例、男女比例都适当选取。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91份, 有效率为95.5%。其中男同学132人, 女同学59人。大一70人, 大二63人, 大三58人。同时, 也对高职学生的移动学习状况进行访谈, 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你目前使用的移动设备情况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持有的移动学习设备主要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主。98.4%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且均具备上网功能。
2. 对手机利用功能的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中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高职学生手机主要还是用于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 但是也有55.5%的学生用于查资料、学习, 可见利用移动设备学习已经越来越被学生所接纳。随着4G网络的普及, 手机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很多学生的手机上都安装了office等功能, 这也给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 高职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
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中应用的较少。调查中发现, 32%的学生听说过移动学习的概念, 并认为移动学习对自己很有帮助;21%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只能作为辅助的学习手段, 是可有可无的;47%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移动学习的概念, 但是通过访谈能发现, 这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进行移动学习, 只是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四) 移动学习的优势和弊端
对于移动设备学习的优势, 34%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方便快捷, 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8%的学生认为通过移动设备的学习可以促进平时学习效果的吸收;38%的学生认为通过移动设备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习更加自主。
而对于移动设备学习的弊端, 43%的学生认为由于缺乏老师的监管, 会使注意力难以集中, 学习效率不高;31%的学生认为通过手机等设备学习, 容易造成眼部疲劳, 难以长时间进行。
三、影响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因素分析
(一) 高职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概念认识不够
访谈中发现, 高职学生都拥有手机、平板电脑、电子词典等移动学习设备, 很多同学同时拥有2-3台设备, 这些设备的功能完全能满足当前移动学习的需求, 学生对移动设备的功能也能熟练操作, 可以说高职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移动设备学习的条件。调查中我们也能发现, 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移动设备进行下载资料等学习, 然而很多学生根本没有移动学习的概念, 并没有把移动学习当作一种学习行为, 这就会导致学习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而无意识的学习也更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干扰, 精力不容易集中, 学习效率较低。这样的学习无法使学生自主地去挖掘移动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的区别, 也不能充分认识到移动学习的优势, 从而合理地加以利用, 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高职学生群体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但是他们不会盲目的追逐, 而是会对事物客观衡量和评价, 来做出正确的判断。移动学习作为新鲜的事物, 如果要被高职学生所接收, 必须得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移动学习的意义, 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 了解移动学习和传统学习模式相对比的优势, 建立对移动学习的兴趣。
(二) 适合移动设备使用的学习资料比较匮乏
通过调查表明, 当前的移动学习资源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 学生对现有的移动学习资源的认可度较低。当前可供高职学生学习的移动学习资源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专门设计的教学网站中提供的教学课件、学习资料等, 另一类是非专门设计的、但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如新闻网站、订阅信息等。在调查利用移动设备学习时, 高职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式, 72%的学生选择利用百度、谷歌等特定的搜索网站来搜索自己所需问题的答案, 19%的学生选择讲文本资料、视频等下载后学习, 有70%的学生认为现有的移动学习资源较少且比较难找, 46%的学生认为通过手机观看视频, 网速较慢, 费用较高, 一般情况下不会考虑, 除非在有无线网络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事实上, 目前网络上并非所有资料都适合移动设备下载和使用, 且大多学习资料, 其内容和形式并没有考虑移动设备的特殊性, 缺乏教学设计, 难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50%的学生认为, 如果有针对某些课程的移动学习教程, 还是很愿意选择学习的。因此, 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研究队伍, 针对高职学生的需求, 研究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程, 增加移动学习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学习的主动性, 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发投身移动学习中去。
(三) 移动学习效率较低, 学习效果难以评价和跟踪
从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时段来看, 很多学生选择在“等车、等人、无聊的时候消磨时间”而进行移动学习, 这种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 是一种无目的的学习, 这种学习带着很强的随机性, 没有计划, 学习效率较低。传统的学校教育中, 教师能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区别, 并根据学习者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实行差异化教学。而在网络等数字化的学习过程中, 就很难实现这一点。移动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 高职学生学习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学习的内容, 学习随意性较大, 通常也是个体单独学习, 难以实现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效率大打折扣。
移动学习跟传统学习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别, 就是学习时没有外在的监督, 这就对高职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下, 很多高职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 认为移动学习就是随便学学就行, 学习效果难以评价和跟踪。
(四) 学习者缺乏适合的学习策略
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形式, 移动学习方式还是受到一些质疑的。因为有些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并不能合理地使用移动设备, 有些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有的学生对移动设备产生了相当程度的依赖性, 有时当课堂上教师提问问题或者课后布置作业时, 有些学生会依赖移动设备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就会影响到学生自身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中也能明显发现, 高职学生对于移动学习的目标设置、学习过程反馈、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学习策略并不了解, 也不知道该如何高效合理的运用。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策略的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移动设备, 并实现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真正融通,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前, 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 目前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但是相信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 移动学习步走向成熟, 逐步满足学生自主学生的需求, 并为学生将来的再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钰梅, 袁婷, 王学明.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银川大学学生为例[D].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2]郝春吉.移动学习模式分析及其实施问题[J].信息通信, 2013 (2) .
论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改进对策 篇8
一、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1、高职生的生源基础
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分数从310—450多分不等, 尽管不能单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水平与能力, 但文化基础水平差距过大, 导致教师难以施教。
2、高职学生的素质水平偏低
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智力素质等, 其中文化素质底子薄弱的表现尤其突出。有些学生对于自己学的文化课不关注, 对于自己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兴趣, 甚至有些学生所学专业是其父母定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 有这样一位学生, 自新生报到这一天, 她带了几十双袜子到校, 据同寝室学生介绍, 她不会洗自己的袜子, 穿一双就扔一双, 自己穿的衣服也是在周末带回家让父母洗, 从小生活的环境导致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行为习惯, 到了学校之后, 离开了父母, 感觉什么都不顺心, 于是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不同的心理问题 (1) 学习动力缺乏
学习动力缺乏, 是指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 无学习兴趣, 无知识需求, 不想学习。主要表现为:一是目标不明确。这部分学生通过高中阶段忙碌的学习后, 在高职的每学期甚至整个高职求学阶段, 都不能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甚至有部分学生是过一天算一天, 得过且过。二是厌倦学习, 逃避学习。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 上课无精打采, 不做作业, 对老师的讲课无反应, 不说好, 也不说不好, 而宁愿花大量精力、财力在网上聊天、打游戏。三是没有求知欲和上进心。表现为在平时的学习中无紧迫感, 甚至有部分学生连毕业时拿取毕业证所必须通过的两门等级考试 (大学英语三级和计算机一级) 的事都不关注。
(2) 注意存在障碍
学生的注意障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意转移困难。即对某一对象过分注意, 该转移时不能转移。如上网之后, 长时间不能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总是沉浸在网游回忆中。二是注意涣散。即注意力离开了学习任务, 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这可能一方面是教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对学习不注重而易受到环境的干扰。
(3) 过度要求他人, 而放松自我约束
很大部分高职学生特别是现在的学生, 由于在家中独享父母宠爱, 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 一旦遇到问题, 他不是首先寻找自身原因, 而是一味的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甚至指责别人, 没有一点自我批评的意识, 凡事爱走极端。
4、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
由于上述各方面的原因, 导致学生在走上社会时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心中的就业定位与现实有一定差距。例如,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 所有的就业意向就是希望能从事设计工作, 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在利用人才时, 都会考虑他的经验和社会阅历, 而高职学生刚踏入社会时, 经验不足, 社会阅历不够, 导致在竞争上优势不足。
二、对策
针对以上状况,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 应努力改善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同时激发和培养外部动机, 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培养出心理成熟、技能过硬、经验较丰富、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就着重从介绍专业现状、发展前景、人才需求、专业特色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因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 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其次,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要通过活动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等, 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学习动力
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是在高中阶段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的学生, 进入高职以后, 首先从心理上就有些自卑。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信, 可以先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 进而通过强化其优点来逐步建立自信, 如一个不善言辞的学生其文字功底特别不错, 就可以通过征文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其信心, 信心有了, 动力自然就来了。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责任意识非常淡薄, 出现问题, 只会一味的强调批评而忽略自我批评。对于这样的学生, 可以先让其进行一些劳其筋骨的实践活动, 当其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时再晓之以理, 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
学生在校期间, 主要从事的是理论和技能学习, 而对社会经验等一概不知。可以借假期或课余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入社会,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 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工作中, 并在工作中学会积累工作经验、学会与人相处的能力, 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其实高职学生也是一名普通学生, 只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高职学生, 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去鼓励学生发展, 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R.赖丁, S.雷纳.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的风格差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潘菽.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徐金寿.职业院校学生厌学的成因研究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02) .
[5]孟现志.民办高校要成为实用人才的培养培养地[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3, (31) .
[6]陈丹辉.试论职成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J].北京成人教育, 2001, (7) .
[7]欧阳育良, 戴春桃.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4, (1) .
[8]海正林.论职业教育中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J].固原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3) .
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篇9
伴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制度的改革, 中高职一体化的教育模式的逐渐推广, 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招生生源渠道多的机遇和生源质量下降的挑战.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中一半是普高生, 一半是“三职”生, 而且随着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政策的推广实行, “三职”生的来源数量会逐渐增加. 由于职业中专、职业中技、职业高中招收的是中考普通高中落榜的学生, 这三类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根据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 高职的学生通常是在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大学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这部分学生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 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 尤其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较低, 经过历次的升学考试, 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 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 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出现了种种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高职的学生在初等数学教育中, 只是时间上达到了要求, 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 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本文将着重从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入手, 经过分析, 对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掌握,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高等数学教学的办法和对策.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调查对象是根据学号随机抽取笔者所在高职院校2012级和2013级10个专业, 每个专业30人, 共300人, 其中普通高中生158人, “三职”学生142人, 共发放调查问卷300张, 收回有效问卷286张.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 12个单项选择和8个多项选择, 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专业课的作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学习方式方法、对学习数学课程的期望、对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三、统计结果分析
课程基础差学习兴趣低51% 的学生从高中 ( 中职) 开始就把数学学习当作是一件苦差事. 他们觉得数学学习是构建空中楼阁, 可望而不可即, 这使得他们形成一种较重的数学恐惧感. 70% 的学生听不懂数学课, 认为数学知识难度大, 56% 的学生认为不喜欢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是考试成绩不好, 在数学学习上几乎没有过成功的喜悦, 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 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 当然这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有关.
学习数学的认识有误区认为学习数学对专业课学习影响大的占49% , 影响小的占35% ; 对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态度, 有渴望态度的占37% , 有恐惧感的占53% ; 认为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很大的占56% , 觉得作用不大的占40% .
存在功利化的学习期望95% 的学生认为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受老师表扬, 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40% 的学生认为数学素养就是会解题和记住数学公式; 72% 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升入更好的高一级学校; 而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提高素质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只占23% ; 42% 的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
四、应对措施
加强课程教育, 消除恐惧心理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大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只重视校史、校情和专业教育,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课程教育, 特别是高等数学课程的课程教育不仅仅是开课前几分钟的引言讲解, 而应该是结合学生的学情和专业, 进行的课程教育, 内容应涉及微积分简史、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数学和专业课的关系、数学和个人的关系、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学习要点、学习方法、思维特点、考核评价办法、未来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等方面, 使其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心理准备, 减轻心理负担, 消除恐惧心理.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但是工具, 更重要的是文化, 认识到数学不但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 更是对自我素质的提高. 通过典型案例, 让学生明白从简单的基础的初等数学思维转换到高度抽象的复杂的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去, 的确有较大的难度. 由于数学本身的发展, 数学知识日益丰富, 一些过去被认为是高等数学的内容, 被下放到中学 ( 中职) , 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多了, 时间并没有增加, 数学方法又灵活多变, 学了许多定理公式却往往做不出那千变万化的题目, 难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自然难于产生好的兴趣, 反而产生了较严重的恐惧心理, 这都是正常现象. 比如介绍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两张图即微分与积分, 两行算数即泰勒公式, 一些实数即微分方程, 用直观易懂的白话表达将严谨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 消除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恐惧感. 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习兴趣, 把抽象的概念放在学生熟悉的环境和语言中, 比如: 可以引入人口普查问题, 用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得到结果, 若要挨家挨户实查则需要近两年的时间. 通过理论和实例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到微分学的重要性, 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进入高等数学课堂.
查漏补缺必备知识, 夯实学习基础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渠道多, 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就数学课程而言, 高中 ( 中职) 教育, 只是时间上达到了要求,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 不论是基础知识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通过授课前的调查, 摸清楚学生的数学知识现状, 恰当进行必备知识的查漏补缺,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减轻学习压力, 轻装上阵, 使学生认识到,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 与学生层次无关, 这项工作可以通过集中和分散进行. 比如三角函数问题, 集中在新授课前进行, 极坐标问题穿插在课程进程中.学生学习新知识遇到的困难, 往往是基础知识被遗忘造成的. 比如对概念的理解仅满足于字面, 稍作变化则不知其然; 对公式说不清来龙去脉, 只能照搬硬套, 很难达到灵活应用, 稍作变化则不知其然. 这些都需要在课程进行中适当地补充讲解和复习, 从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成就感也就有了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效率, 就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 创建有效课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0% 的学生听不懂数学课, 几乎成了数学课堂的隐性逃逸者, 这就大大降低了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 对提高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 如何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认同感, 让教师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学习, 使得高等数学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这是高等数学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怎么教”和“怎么学”,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者, 因此数学教师不但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内容结构, 更重要的是改革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设立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去描述, 构建由易到难的知识体系, 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通过改变数学教师来改变数学课堂, 实现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
目前有部分数学教师处于数学教学的低层次, 教学内容只有单一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 课堂教学气氛呆板. 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 不但要充实数学专业知识, 而且要扩展相关专业领域知识, 引导学生从简单、基础的初等数学思维转换到高度抽象、复杂的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去, 充分做好教学内容的过渡和教学手段的衔接工作. 比如: 讲到什么是微分时, 可以利用函数图像, 若曲线处处光滑, 在不同点处都存在切线, 则在每点处分割的小段曲线近似地可以被该点处的小段切线代替, 此小段切线的长度就是微分, 这就是“以直代曲”构造了微分的概念; 而定积分则是研究全段求高, 曲线全段都用分段切线代替, 则全段的高就是分段的微分的和来代替. 用“以直代曲, 以不变带变, 以有限代无限, 以均匀代不均匀”来讲述定积分的概念, 这样既讲清楚了微分和积分的关系, 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微积分直观的思想原理,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改变了高等数学既难教又难学的局面, 达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真正实现提高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结语总之,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学生的一门十分必要的文化基础课, 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课程教学困难重重,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但是教师仍然要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心理、知识和思维等多方面的教育和疏导, 从而使大部分学生认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 而且能够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完成对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初步认识, 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应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等.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2]张景中.从数学难学谈起[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4 (4) , NO.2.
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篇10
1 高职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现状分析
1.1 调研的对象
2014年12月 , 对几所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理工类22个专业 , 40多个班级开展问卷调查及交流访谈。为获得学生真实的信息 , 问卷采取不署名的方式, 发出问卷1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约1000份。
1.2 问卷的设置及访谈内容
问卷共有2个填空项, 8个选择项。填空项一是了解学生的专业, 二是了解学生的生源类别, 是高中毕业生还是中职毕业生。选择项主要想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 以及课堂学习掌握情况、课后完成作业情况。访谈内容包括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情况, 知识能力掌握情况, 个人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情况等。
1.3 问卷与调研的结果
收回问卷后, 对近100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结果如下:
通过调查及交流发现, 学生升入到高职后, 虽然大部分理科学生喜欢数学, 知道数学课程的学习是有用的, 也有把数学课程学好的意愿, 但由于数学基础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觉数学学习枯燥无味, 有畏难情绪与抵触情绪, 学习主动性较差, 加之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无变化, 在课堂上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不懂也不愿意去问, 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的占大多数。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足, 积极性不高, 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
2 高职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情况, 如何让绝大多数学生接受数学, 喜欢数学,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是多年来数学教师想着力解决的难题, 基于目前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 以下从四个方面提出数学课程学习的对策研究。
2.1 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 虽然从小学到中学, 上了多年的数学课, 但大多数学生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能应付考试, 不清楚数学在自己所学专业及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不知道数学理性思维的对人思维能力培养重要作用, 也不理解数学文化与诸多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数学的思想、精髓了解很少, 数学素养较差。
因此, 将数学文化融进高职学生的数学课堂, 引入数学典故、数学问题、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思想等进行教学。例如, 历史上三次数学危机的典故、有限与无限的问题、类比的方法、抽象的观点、数学审美的思想等, 将教学内容组织得比较丰富, 涉及的数学知识又深浅适当, 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 数学学习就会更加容易, 数学文化逐渐融进学生的脑海,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升。
2.2 采用多样教学方法与手段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 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 “学生练习”为辅 , 教学手段由以前的黑板加粉笔 , 逐渐引入多媒体教学。但纵观目前数学的课堂教学, 还是教师占绝对的主体, 以教师教为主, 学生学为辅, 改革的力度不大。然而, 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教授了多少知识, 而是看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学习到了多少知识,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一堂优秀的课, 内容要适切, 组织过程要科学, 学习形式应多样, 学习环境应宽松。所以, 在高职生现有的基础水平上, 应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大胆探索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如演示法、发现法、练习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通过不同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 也要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 用实物、音响、影像等媒介做辅助, 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加大信息交流力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积极思考和探索, 提出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通过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结合这一目标,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还应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教会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及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高职数学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即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事先设计好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 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 开展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比如在讲数列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时, 可引入有趣的斐波那契数列和“兔子问题”;在讲定积分的微元法里, 可引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图形的重心等问题;在讲概率计算里, 可引入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抛硬币猜正反面可能性等问题。通过这些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都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4 创建精品共享资源库 , 提供学习拓展空间
在当今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学习的时间空间不再仅限于学校和教室, “地球有多大, 教室就有多大”。共享资源库的建设, 可为各类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和实训场地, 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了更大的拓展。
随着精品共享资源库建设的深入发展, 各高职院校都在加强自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同时还应努力打破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严格界限, 实行校际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学科优势互补、合作办学等。尤其对于高等数学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程 , 几乎是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开设, 更应该提倡精品资源库共享, 教学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供各学校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之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 还可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 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 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总之,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 一定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灵活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具有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性思维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将实际问题量化与简化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使他们成为新时代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创新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高职理工类、经济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 担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计算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 又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必要基础, 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为了解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 通过设置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了解, 并对调研情况作出深入的剖析, 并提出课程改革的方向、教学对策及实施办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顾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3) .
[2]韩晓峰, 张序萍.大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19) .
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篇11
一、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目的
该问卷调查采取问卷式调查,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以及财经学院的2012级新生中随机抽取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从学生对高等数学的看法、学习兴趣、能力、习惯与态度、动机及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解。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一般性特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回收并逐项统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87份(无效问卷主要是答卷随意,如全选同一个选项)下面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一般
武城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阶段,学生刚经历高考,但普遍入学分数低、基础不牢、数学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尤其文科入学学生更是将数学视为高中课程中的最大难关,有很多学生反映从小就对数学怀有恐惧感。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数学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表示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中,他们也反映学习高等数学并不轻松,原因有三:一是薄弱基础,纵使凭借兴趣的支撑,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中时常因为基础差而影响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而惧怕数学的情感因素持续恶化。学生也会感觉数学学习越来越难。二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习惯地依赖老师的引导与演示,习惯于老师逼着学。在回答课下怎么学习数学这一问题时,68%的学生选择了不学习。这说明高职学生还没有从根本上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三是很多学生不十分清楚学数学的作用。在回答高等数学学习的作用这一问题时只有14%的人选择了培养文化素养这一答案;而有21%选择的是为了完成任务。
(二)学生在数学的作用方面认识不足
高等教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所有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理论课,作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审美观、创造意识和应用意识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学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数字化倾向,或多或少都运用到一定的数学手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7%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与学习专业课程没有关系;36%的学生表示高等数学与学习专业课程有一点关系但关系不大。而在回答数学的学习对以后的生活是否有帮助时,有16%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帮助,有53%的人认为只有一点点帮助。在数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这一问题中,有63%的人认为学到的是公式、定理或解题方法,只有37%人认为学到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因为学生除因考试需要而学外,并未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学高等数学,于是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受到数学潜移默化的影响,未能将学到的数学方法和思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没能从主观上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生活当中的数学,尚未踏入社会的他们未能意识到数学对于他们的将来会有多大的帮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任課教师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更多、更有效地让学生体会数学在高职教育阶段的作用。
(三)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及数学素养不足。
从高职学校生源来看,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而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即在解决问题上,学生普遍采取回忆方法、辨认模式的思维方式,直接地记忆、模仿甚至套用方法和技巧,并没有进行思考的意识和掌握思考的方法,对知识不求甚解。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自学能力较差,对老师存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没有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更不具备归纳、总结知识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习惯。这种习惯都是平时不注意数学修养的表现,这种生活习惯也会大大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加强数学素养刻不容缓。
三、教学反思
虽然调查现状表明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存在诸多不良情形,但是,仍有数据显示:73%的学生希望自己在学习高等数学中收获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培养数学文化素养”。对此,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的教师,该做如何的感想和反思呢?数学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做事条理、思维严谨、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工作生活态度,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应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需求,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着实研究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理解掌握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能够主动地适应学生学习中的不同差异。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不断的穿插数学文化的内容,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在高职数学课程开设上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数学要求高的理工类、财经类专业开设高等数学。但应把难度降低,多讲思想方法与应用少讲或者不讲理论推导与证明。同时在全校,包括对数学要求不高的文科类专业,开设数学文化课,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数学的思维方法等,让课程转变成学生喜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学以致用,最终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看法。
该调查问卷的分析汇总该调查问卷的分析汇总让我们初步认识到了高职数学课程的现状,首先,应该深刻剖析高职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数学课程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其次要分析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真正培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科素质、应用能力以及情感素养;最后,不能完全将责任推给学生,应该时刻关注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时刻审视我们的教学研究方向,勇于探究,敢于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创建高等数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和谐氛围。
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篇12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内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下, 高职英语教学也突出了对学生语言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高职英语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足, 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此,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对学习动机展开的研究较多, 但是大量的研究对象仅限于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学生, 而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学生的研究、了解甚少。因此, 笔者拟重点调查和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 为下一阶段有效激发学生自决学习动机, 促使其自主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理论背景
在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研究中, 动机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的个体因素。而在对动机的研究中, 国内外研究者主要关注动机的类型, 动机的内在结构、动机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动机类型的研究中, 一对经典的概念是由主流动机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分类, 前者是指学习者从语言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满足, 而后者是将语言学习作为一种达到某一目的的途径。这对概念提出以后, 得到了越来越多语言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推崇, 他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论证、补充和完善, 尤以Deci和Ryan等人所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为代表。
Deci和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在传统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二分法基础上, 将动机根据活动主体自决程度的差异进行了细化、分类, 从而体现了动机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的连续性和动态变化。其对动机所做的分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引发人们不同行为的内在动力, 较好地反映了当前中国英语学习环境下存在于学生当中的动机类型。在自我决定理论中, 内在动机被看作是基于内在的需要, 是完全由自我决定的。Vallerand等人根据人们的活动目的差异又将内在动机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内在动机—知识, 内在动机—成就, 内在动机—刺激。而外在动机也可以根据自我决定程度的差异, 从强到弱分成:认同调节动机, 指学习者选择学习是因为他认识到选定的科目对他的发展很重要, 进而对选定科目的学习也产生兴趣, 从而自愿投入时间与精力;投射调节动机, 来自个人内在压力, 但非个人的选择, 指学习者认为应该顺从某种内化的规则, 例如学生会认为不会说一门外语是一件羞耻的事, 因而学习外语;外在调节动机, 是指来自外在的压力, 诸如奖励、威胁等。因为认同调节动机已趋向内在化, 可以说与内在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差异不大, 所以Vellerand等人提出在实际研究中, 将认同调节动机与内在动机一起构成自决学习动机组合, 该组合在实际的研究中也多次得到了运用。
研究设计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了解当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状况, 为下一阶段有效激发学生的自决学习动机, 促使其自主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浙江省6所高职院校的450名 (非英语专业) 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涉及文理科共10个专业。在发放的450份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427份, 有效回收率为94.89% (剔除漏填问卷以及所有选项同一问卷) 。在427份有效问卷中, 普高生源 (5个班) 共有186名学生, 占43.56%, 三校生源 (6个班) 有241名学生, 占56.44%。
研究工具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状况的问卷设计是基于Noels等人于2000年编写的量表, 该量表已经多次运用在对二语、外语学习环境的研究中, 包括中国外语学习环境。实验研究发现, 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相当高, 而且其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证实。所以,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只对原量表个别措辞稍加修改, 例如把“外语”改为了“英语”, 等, 以便适合当前研究。整份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调查受试者信息, 第二部分调查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总共由21个项目组成, 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其中, 自决动机包括内在动机—知识, 内在动机—成就, 内在动机—刺激和认同调节动机) 。该问卷全部问题都采用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五个等级来进行测量。在问卷调查结束后不久, 研究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以及问卷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对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 以获取通过问卷调查无法获得的信息。
研究结果和讨论
量表信度数据分析显示:用于问卷调查的量表, 其内部一致性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 Alpha系数为0.8190, 所以本次研究中使用问卷所收集的数据具有可靠性。
英语学习动机状况分析为了获得本次调查对象英语学习动机的具体状况, 研究者用单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将数字3设为指定检验值代表平均水平, 看各类学习动机数值与3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 (1) 高职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了各类英语学习动机, 各类动机平均分都高于3, 与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自决动机强度 (作为一个整体, 包括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动机) 高于非自决动机 (包括投射调节动机和外来调节动机) , 说明相对于由外部压力而导致的学习行为而言, 学生英语学习更多地是基于自身需要的自愿选择, 在更大程度上是由自我决定的, 例如“学习英语是为了学到新知识、获得成就感、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或者认识到学习英语对自身很重要, 从而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3) 在自决动机中, 学生表现最强的是认同调节动机和内在动机—成就, 其次是内在动机—刺激和内在动机—知识。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在学习英语的若干种内在原因中, 最为突出的是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对自身的重要, 说明英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共识;其次是英语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 (上面两种原因平均分都高于4)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 尤其是学生的自决动机强度高于非自决动机, 可以从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人类自身有无穷尽的探索新知识和获得成就的欲望, 在这种欲望的背后正是人们挑战自我, 展现、提升能力的需要, 当他们一旦意识到某一活动对自身会产生有益的结果,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充分展现自身能力, 体验获得成就、学得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非自决性动机中, 外在调节动机在学生中也较强, 说明有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受外在动力驱使的, 例如找一份好工作、日后拿更高的薪水等, 但是一旦这种外在因素消失, 学生的学习行为就缺少动力了。无动机的平均分为2.2670, 与3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大部分高职学生还是有着较强的英语学习动机的。
结语
本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自决动机相对于非自决性动机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 这一发现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存在于英语教师中的错误认识。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 英语学习是出于外在原因或目的的, 如过级、挣钱、找工作等, 很少有教师认识到自决动机实际上在大部分学生当中存在。另一方面, 这一发现为搞好英语教学、实现学生毕业后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心支持。因为只有在自决动机驱使下人们才会有持久的学习行为, 而在外部压力、奖惩机制驱使下的学习行为是短暂性的, 一旦外在压力、奖惩机制消失, 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停止。所以, 为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提升学生的自决学习动机至关重要。一旦学生有了自决学习动机, 再加上有利的外部环境支持, 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就能得以实现。
同时, 调查分析结果使得我们也要思考以下问题: (1) 既然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决学习动机, 为什么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却不明显呢?这一问题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得到了解释:“我知道英语很重要, 也想学好英语, 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学”, “我知道英语很重要, 但我基础很差, 很多单词不认识, 学起来很困难”, “我知道学生要自主学习, 我也试了, 但学习效果好像不是很好”, 等等。综合对学生的访谈结果来看, 尽管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决学习动机, 但是其自主学习行为还是受到了其他很多因素的限制, 尤其是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作为学生外部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以及课堂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英语教师,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显得极其重要和迫切, 尤其是如何加强对学生提供学习策略和技巧的指导和帮助, 而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2) 作为英语教师, 如何有效地将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成为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 并且从中获得愉悦与乐趣呢?从理论上讲, 如果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 对其进行有效的自主性支持, 例如给予学生在学习内容选择上一定的自由度, 对学生予以积极、正面的评价, 积极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 等等, 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决学习动机。而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当然, 本次问卷调查和访谈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 而且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者研究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所反映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和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 研究者还是希望本调查结果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高一虹, 等.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 2003, (1) :29-38.
[2]秦晓晴, 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51-58.
[3]Dornyei Z.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 1998, (31) :117-135.
[4]Tremblay P, R Gardner.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5, (79) :505-520.
[5]Vallerand R J.Toward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C].M P Zanna.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San Diego, CA:Academic Press, 1997.
[6]Edward L Deci, Richard M Ryan.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 York:Plenum, 1985.
[7]Edward L Deci, Richard M Ryan.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0, (11) :227-268.
[8]Vallerand R J.Toward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C].M P Zanna.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San Diego, CA:Academic Press, 1997.
[9]Noels K A et al.Why are you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Language Learning, 2000, (50) :57-85.
[10]Vansteenkiste M, Lens W, De Witte S, De Witte H, Deci E L.The‘why’and‘why not’of job search behavior:Their relation to searching, unemployment experience, and well-being[J].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4, (34) :345-363.
[11]Xinyi Wu.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young language learners:the impact of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J].System, 2003, (31) :501-517.
【高职学生学习现状】推荐阅读:
高职学生现状11-14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现状08-10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2-26
高职学生的学习07-14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06-29
高职学生学习问题07-02
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01-02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研究05-22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09-13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论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