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

2024-08-16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精选8篇)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 篇1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2.文学作品的阅读

1.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

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总结性的较理性的词语,如思想、意识、现实主义、浪漫气息、奥秘、象征等。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

3.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不要被有些题目的“意思”“作用”“好处”所迷惑。谈“作用”“好处”“意义”,也要依托内容去淡,不可简单地说“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效果,十分生动形象”等词语,就应付了事。

4.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多答要注意两点:(1)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答3个小点即可。(2)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有哪些

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按照课本单元的编排顺序进行复习(一般称横的复习),一单元一检测。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使课本知识系统化。

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

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

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性还表现在它的可控性和针对性上。制定的计划要有长计划和短计划;既要有单元计划,又要有课时计划;既要有专题训练计划,又要有综合训练计划;既要有一个月的计划,又要有一周的计划。

制定的计划要便于操作,便于落实,防止落实失控。制定计划要有针对性,要搞调查研究,搞好民意测验,要了解学生实际,听取学生要求,有的放矢。制定的计划一定要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变被动为主动。

这样总复习才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有纲可循,有章可依。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 篇2

高考后, 许多考生在谈对2012年语文试题的感受时说:“不难, 就是别扭, 做时没准, 做完没底。”老师们则总结说“一看不难、一做不对、一改必错”。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围城》中的一句话:“看学生作文就像洗脏衣服, 过几天来一批, 该哪儿脏还哪儿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这和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贴近生活有关。因为2012年是河北省使用新课标卷的第二年, 试题题型和去年保持一致, 学生们经过一年的训练, 题型稳定让他们感觉不难, 再加上2012年试题从文本阅读到语言文字运用, 所选语料没有生僻词语, 都是常用字词、语句, 涉及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 病句也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 题型大多也是学生经常练的, 所以一看题目感觉不难。但是, 由于考题选择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进行考察, 陷阱比较多, 模糊性强。如果考生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 不做生活的有心人, 对身边发生的事件熟视无睹, 对常见的语言现象不求甚解, 知识掌握欠精确, 那么, 对第13、14题这类的试题, 就感到似曾相识, 但又无从着手, 再加上高考的环境特殊, 使得不少考生受不良心理因素影响, 出错几率就比较大。我认为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考的就是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 这正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最高要求。学生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才能适应高考,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这对高中语文总复习教学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利用好语文教材, 在有限的时间内, 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高中最后一年, 以什么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复习效率?我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直面现实, 分析现状, 找出症结

2012年高考后, 曾听一位同事无限感慨地说:“高考这样考, 叫我们语文老师怎么讲啊?越讲, 学生越不会, 唉, 不会讲了!”这句话让我深思了好几天, 我觉得一个“讲”字暴露出了我们语文教学存在的致命弊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以讲 (教师讲解文本) 代读 (学生的阅读实践) 、以听 (学生听讲和记笔记) 代读现象严重。在阅读教学中, 即使注意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 也只是在知识层面“诱导”学生与老师达成共识。既没有教给学生解读文本 (从语言材料中提取信息) 的方法, 也没有指导学生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课堂上老师用得最多的是嘴巴, 学生用得最多的是耳朵, 师生都很少用眼睛。老师们为了赶进度, 完成教学任务, 只顾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倒”给他们, 片面地认为只要我“讲”完了就完成任务了, 而很少关注学生掌握的情况, 更舍不得把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 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 不如自己给他们“讲讲”省劲。还有个别老师觉得学生活动, 半天说不到点上, 也没有足够的耐心给予指导, 从而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扼杀在了萌芽中, 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另外, 学生要复习的科目多、任务重, 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有些同学戏称“语文不学也会, 越学越不会, ”不像其他学科那样, 学习效果立杆见影, 急功近利的学生也就舍不得把宝贵时间应用到文本阅读上了, 更不要说课外阅读了。这样学生语文能力差就不足为奇了。

这使我想起了1978年吕叔湘老先生的尖锐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 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 大家都知道, 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 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 语文是2794课时, 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 二千七百多课时, 用来学本国语文, 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岂非咄咄怪事!”“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时隔三十多年, 虽有无数优秀语文老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但是语文教学的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而在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 现代文阅读教学可谓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个。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 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 最终却很少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使得历届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失分最多, 现代文阅读成了语文学习的“老大难”, 老师平时讲的方法技巧, 一到考试时就扔到了爪哇国, 还是跟着感觉走, 令师生都感到头疼。对此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 不能不令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语文教师的深思。

为什么那么多语文老师费力不讨好, 劳而无功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我们作为普通老师, 不便品评其他, 只想就我们本身略作分析。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教师缺乏理论学习, 教学观念陈旧。老师们平时教学任务繁重, 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 无暇及时进行理论充电, 高屋建瓴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不能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教法“散装零售”, 机械重复, 使学生难以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这种教与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显然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为迁移而教的有效教学原则, 不能实现能力迁移, 提高不了语文学习能力。三是学习方式陈旧。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 未能及时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主动、合作、体验转变,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没有兴趣, 仅为功利的目的, 依靠意志品质强迫自己学习, 品尝不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效率低下。

二、更新理念, 实现“教育场”的转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 决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也不是题海战术练出来的, 仅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和课堂40多分钟的分析也是远远不够的。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 教师要加强学习,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同时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通过学习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势, 明确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认识自己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影响, 以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为己任,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锐意改革, 大胆创新, 勇敢地向传统教育观念挑战, 自觉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探索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的全新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决非易事, 因为作为老师, 尤其是中老年老师,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已根深蒂固, 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和习惯风格, 积习难移。尽管如此, 时代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我们别无选择, 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 千方百计改变自己, 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 我们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都必须通过他们得以实现, 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做以下几项工作:1.分析形势, 提高认识。给学生们分析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江泽民语)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许多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共同选择。而作为学校教育, 我们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打牢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促进学生学会生存。否则, 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而被历史淘汰, 借此让学生们认识到改变学习方式对他们成长的重大意义。2.运用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名言:“自能读书, 不待教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教师改”教育学生, 让他们认识到, “不复需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以激发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内驱力。3.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必须尊重其主体地位;学习者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 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重视情感、动机、价值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让学生理解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要求, 符合现代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好胜心和自我表现需要的心理特征。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学习成功者的范例, 用他们的成功经验, 启发、激励学生。以上措施, 使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自主、主动、合作、体验转变, 对自身成长的重大意义, 从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配合老师, 实现“教育场”由“讲授场”向“学习场”的转变。

为了实现“教育场”的根本转变, 营造良好高中语文的“学习场”, 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先导后学, 运用范例, 使学生认识各类文体的一般特点, 努力把握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 会学语文, 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才不至于无从着手。这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们以前所学过的所有文章, 了解他们以前的知识体系, 使我们的指导有的放矢, 游刃有余。指导学生及时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各类文体一般知识, 实现知识互动, 能力迁移。同时组织学生及时归纳整理, 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2.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特点, 按照叶圣陶老先生“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 主动练习, 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 即为改进教学之道”的指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坚持“学生能说的, 老师绝对不说, 坚决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 老师绝对不做, 坚决让学生做”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老师则充分发挥其“疏导”作用, 组织、指导、督促学生自行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 决不越俎代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 而老师只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督促者。

三、丰富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心理学家测定:人在平静状态下脑中表象数目不足情感状态时的百分之十。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高中总复习时, 不仅要注意利用各种渠道, 从各个角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要像悉心照顾婴儿一样, 注意呵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多鼓励、多指点、多挖掘,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 不让任何一个思想火花熄灭。在组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利用合作、探究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始终让学生处于情感状态下, 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深信这种做法能够创造奇迹。经过前两年的有意训练, 现在我的课堂上99%的同学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民主化。绝大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有提高, 养成了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探究习惯, 基本上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已经由过去的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学习, 实现了“教育场”的根本转变。

高中语文总复习知识容量大, 练习量也大, 有些老师认为就没法课改了, 其实不然。高中语文总复习教学中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我们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如文言文知识竞赛、疑难杂症诊所、小小百家讲坛、作文论坛等来丰富课堂, 注入活力;专题复习要以“先导后学、以学定教、链接高考”的基本模式, 根据学情定教法, 以“预习反馈———对群学———展示———质疑、解惑———小结———检测”为课堂的基本流程, 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动起来, 课堂才能高效。深信坚持课改, 会有好的效果。

四、日积月累, 滴水穿石, 实现“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

在众多的语文教育思想中, 张孝纯老先生的大语文思想, 始终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我坚信要想加厚学生们的文化底蕴,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必须营造大语文课堂, 走“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的道路。

为此, 我采取以下教学措施:开展“一日三词”、“一周两文”、“一周一诗”活动, 以求滴水穿石, 铁杵成针。所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 具体做法是:1.利用值日生进行“一日三词”活动, 当天的值日生负责积累三个熟语, 介绍给大家, 并于第二天负责检查同学们的识记情况。2.利用学习小组开展“一周两文”活动, 每周由一个小组负责寻找两篇美文,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朗诵给全班同学, 轮流进行, 最后进行评比, 奖优罚劣。3.把开展“一周一诗”积累活动也承包给每个学习小组, 举办“小小百家讲坛”活动, 由小组长负责, 每周由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首古典诗词, 于周六组织大家背诵。所有这些都纳入课堂评估体系,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这些活动, 既不会占用学生多长时间而增加他们的额外负担, 又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还能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受到学生们欢迎, 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对于构建高中语文总复习高效课堂进行的一些思考, 虽肤浅鄙陋, 但我深信只要用心去做并持之以恒, 就一定能够加厚学生们的文化底蕴,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 我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更新教学理念, 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 走出一条有自己风格的语文教改之路, 为语文教改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对于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许多学生反映不难, 就是别扭, 做时没准, 做完没底。这是学生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不足的表现, 也反映了目前高中语文总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深入领悟新课标理念, 改变总复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

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 篇3

从目前获得的信息看,2014年高考语文学科与上年相比应仍以“稳定”为主,试卷的结构、试题形式、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以及试题赋分等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个别试题的微调,应该说是常态。需要提请老师们关注的是:

其一,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问题。

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多年来均为“社科文”,但也有一些变化。譬如,201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江西卷考查了有关病毒的阅读,北京卷考查了有关昆虫的阅读,两者均为自然科学小论文,只是文字不是那么艰深难懂而已。建议今年大家复习备考时,要适当兼顾自然科学类短文的阅读与训练。

其二,关于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的命题材料问题。

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新课标卷多年来一直为“小小说”与“人物传记”对举进行选择考查。因为高考命题者既要考虑对举的阅读文本的体裁的区分度,还要考虑对举阅读文本本身阅读的难易度,同时还要着重考虑如何平衡对举文本命题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及考查形式的难易程度。2014年是否有新的变化?譬如,是否会出现散文与新闻、调查抑或时事报道对举,散文与人物传记对举,小小说与时事报道抑或新闻、调查对举?这些都有可能。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对于散文的阅读,应予以高度重视,对新闻、调查、时事报道等相关内容的阅读,也应该有所涉及。要从培养与训练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实际出发,全面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素养。

其三,关于文言文的阅读。

文言文的阅读,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命题材料近几年来均为传记文,考查形式与内容也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2014年高考,从“稳定”的角度来说,也应该不会有明显变化。需要提请大家关注的是文言虚词与文言断句的考查。文言虚词应该是文言文高考的选考点,如2013年,广东卷、安徽卷、山东卷、湖南卷等8种试卷对此均有所呈现。文言断句也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2013年高考,广东卷、江西卷、湖南卷、湖北卷、江苏卷等8种试卷均有呈现。这些相关内容,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四,关于语言知识的运用部分。

该部分的必考点2014年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选考点与2013年高考相比,会有所变化。譬如,2013年考卷第16题补写恰当的句子,考查考生语意连贯表达的能力。第17题,给出一幅“中国环境标志”图画,要求写出其构图要素及寓意,主要考查其理解认知与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能力。2013年全国大纲卷考查了“指出并改正”读者来信中不当的用词;江西卷考查了按照要求为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实际是一篇说明短文;山东卷要求对一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主要考查筛选与整合的能力;广东卷考查了按要求续写寓言;湖北卷考查了对一段文字中所涉及的现象按要求进行点评等。

今年对于选考点内容的复习备考,我们仍应该根据高考要求的实际,既要“全面撒网”不遗漏知识点,又要有所侧重。

其五,关于作文。

高考作文的考查命题,从目前获取的相关信息分析,2014年高考应该仍为新材料作文,且近几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

二、对语文复习备考的几点思考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认真而科学地研究与计划,审慎而周密地实施与强化。从我们近些年来听课调研获取的信息来看,老师在实际教学与复习备考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严重影响和制约备考效率的问题。如,指导思想上的“简单顺应高考”与教学目标上的急功近利;教学形式上的统一化与模式化;教学内容上的平面化与低层次;教学方法上的机械化与单一化等。为此,我们在高考语文科复习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这要求我们在研究考纲的基础上,在复习备考中以课本为“本”,针对考纲中的考点全面拉网,不能遗漏。同时,以常考点为重点,兼顾选考点,合理地分配复习备考的时间与精力。此外,要认真研做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

(二)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研究的广度与层次,向研究要质量、要效率

要提高语文教学以及复习备考的效率,“教学研究”必不可少。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教材、教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寻教学中的相关规律。对于高三指导教师来说,掌握相关规律、规范指导尤为重要。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探寻、总结规律。其中包括语文阅读的规律,高考试题命制的特点与规律,以及不同测试点、不同要求试题答题的程序与规律等。譬如,阅读试题的答题规律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全面扫描筛选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综合分析鉴赏评价。

(三)立足于课堂教学,科学而规范地指导,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

课堂是学生高考复习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指导的主战场。怎样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规范而科学的指导?应结合学生和教材,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认真设计理想的教学内容与程序,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是结合教材的内容、高考的要求,制定出客观而切实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文言文为例,2013年高考试题的文言文阅读与2012年相比,难度相当,仍然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复习时,首先要以纲扣本,重知识能力的迁移。掌握课本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及常用的虚词,对文言文中含义丰富且具有不同句型特点的语句能够理解,并会翻译,要掌握最为基本的翻译要求。课本要反复阅读、熟读,典型的句子、精美的片段最好会背。

二是课堂教学要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代文阅读,是高考阅读的重头戏,是最易得分或失分的考查内容,同时也是考生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试题。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备考中,恰当地把握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关键。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研究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设计的选考题,从中探求命题规律,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掌握题型设题的角度、切入点及答题时的规范操作模式。要关注对阅读文本的整体感知理解,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以及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技巧的能力,尤其是把握全局的能力上。

三是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诗词教学为例,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以及复习备考,不应该是老师怎么讲述的问题,更不是简单地对对答案的问题,而应该是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真而自觉地反复“阅读—吟诵—思考—感悟”的问题。只有认真地阅读与思考,方能读懂诗歌的意思,进而体味和领悟诗歌表达的意境,揣摩出诗句的“画外音”,从而准确理解和感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四是课堂教学要设计恰当而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譬如,试卷讲评课要锁定教学目标,重视学生需要, 把备课的重点由“备试题”转向“备学生”。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对广而杂的知识点进行认真分析,要让试卷“为我所用”,恰当地分清主次,锁定适当的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方法。不同层次的答案呈现,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并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正确的答题规律和思维方法。

五是课堂教学要注意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不同的学生对每类题的理解与表达会有所不同,答题得分也会有多少高下之别。课堂教学指导时,教师既要统观全局,处理解决一些共性问题,也要因人而异,分类分层地帮助解决一些个性的问题。比如,对于散文阅读中的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科技文阅读中的重要信息的筛选与相关内容的推断等,对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答题的表述,可用文本中的语言表述,也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等。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题情况,也会有不同的误区。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悉心指导每一层次的学生。

(四)要兼顾课外,强化阅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体验,开阔视野,增加积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大量阅读与积累,需要丰富的社会生活积累与人生体验。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有利于开发智力,有利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从复习备考的角度来说,强化阅读、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体验、增加积累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课标卷作文特别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2011年~2013年的高考作文就是例证。我们在备考时除大量的阅读外,还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和自然,仍将是近年作文命题的重要内容。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写好高考作文,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各方面的素材,如有关“爱国爱乡” “勤奋惜时” “勤俭节约”“保护环境” “构建和谐” “豁达乐观”“理想抱负” “执着追求” “创新超越”等方面的素材。同时,对于积累的素材要学会“一材多用”。比如,“爱迪生经历了1000多次实验后才成功”这个例子,既可以用来证明“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个观点,也可用来证明“要有恒心” “要有执着精神” “要永不言败” “不要轻言放弃”等观点。如果能这样做,就大大提高了所积累素材的应用范围。

0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讲1 篇4

第二篇

作文夺标六招

前言

每年60分的作文,(福建省2005年高考作文升至70分)是高考语文成败得失的关键,作文教学和作文备考,也是体现语文教师实力和水平的重要砝码。但学生觉得作文不同于基础知识,复习吃不准,看不透,抓不住,采取顺其自然或听天由命的态度。不少老师也深感作文教学和作文备考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作文备考,成为语文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今年的《考纲》依然将作文的评定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发展等级由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是1,深刻;2,丰富;3,有文采;4有创新。我认为,这四个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创新”。只有在创新上做文章,才能使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才能使读者耳目一新、拍案叫好。我感到,在高三最后冲刺的这段时间里,指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寻求作文的突破,一定会有所作为。下面,谈六个方面的体会。

一,紧跟时代步伐,寻求新认识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写作者的认识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做到开拓创新,写出让人醒目提神、赏心悦目的佳作。

1,“人多就力量大吗?”

2,“开卷”就一定“有益”吗?

3,“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吗?

4,“诗圣的话只对了一半”

5,“知识就等于力量”吗?

6,“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

7,“固执己见”新解

8,《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读后感

9,《触龙说赵太后》的启发

10,关于《愚公移山》

①“要想富,先修路”科学发展观;

②“聚室而谋”的和谐政治与民主决策;

③率先垂范的实干精神;

④不怕讽刺挖苦的良好心理素质。

11,对襄阳阳春门公园的游历感悟和游览长城的联想

12,对教师的“一桶水”、“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的时代认识

13,对“教学”(教会学生学)、“学生”(学会生存——靠知识和能力)等词语的新认识。14,“大学”新解

15,北京2004年高考作文

16,对传统教材的读后感赋予时代的新意

二,依据哲理分析,树立新观念

先以襄樊四中两位高考省状元为例:

1,1991年全国卷:“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

2,湖北省2005年高考作文题 :“入内”与“出外”

3,回顾20多年来高考作文,学生学好哲学,用好哲理,确实是高考作文制胜的一大法宝。4,2005年的山东卷“双赢的智能”,也充满了优劣相生、取长补短的哲理。

5,2005年全国卷(1):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2):位置与价值、全国卷(3):铭记与忘记,都是关系到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辩证哲理,如果不用辩证法去指导写作,很难产生有创新立意的高品位作文。

6,林海燕同学的《钥匙丢了之后》

7,自己的下水作文:《从泰山带回的遗憾》

三,解析汉字结构,开掘新领悟

1,学习

2,自信

3,自理

4,自强

5,《给竹子吹一股新风》

6,湖北2004年考卷的“镜子”中的“镜”

7,2005年湖北卷作文是关于“入内与出外”的话题

8,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以“说‘安’”为题材

9,2005年湖南高考卷作文题:跑的体验

四,巧借教材例子,提炼新元素

1,《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的对比理解(“成”与“败”、“悔”与“叹”)

2,《伤仲永》中的“才”与“财”

3,《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人才政策”

4,《为学一首示子侄》、《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内因与外因问题

5,蒋干中计与毛遂自荐,正确认识自我6,湖北省2004年高考卷,以镜子为话题的作文

7,湖北省2005年高考卷

8,2005年全国卷(3)关于“铭记与忘记”

9,2005年全国卷(2)关于“位置与价值”的话题作文

10,列举从教材中提炼写作新元素的若干例子

五,展开联想思维,实现新飞跃

1,1993年台湾高考作文题目《桥》的新立意

①说明文《桥》

②从桥梁发展想到我国对世界桥梁科学的贡献

③从村前桥的变化看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说明,改革开放是由贫穷通向富裕、由落后通向发达的金桥。

④国家公务员与群众之间的桥梁

⑤从四川綦江桥的垮塌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多么需要一座心灵的桥梁

⑥从村前“桥”的回忆,想到要在海峡两岸尽快建设起互相沟通的桥梁

2,关于“路”的话题,关于“书”的话题,关于“水”的话题,关于“灯”的话题,关于“风”的话题,关于“树”的话题,关于“草”的话题,关于“花”的话题(2005年辽宁《花胜去年红》)等等。

3,一则促销某种润滑剂的商业广告

4,2005年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

5,2005年江西省的作文题目《脸》

六,发挥修辞作用,创拟新题目

下面,对近期新闻媒体出现的一些好文题作简要评点:

1,回环

2,谐音:

3,比喻

4,反语

5,拟人

6,引用„„

参考文题:

记叙类

议论类

抒情类

说明类

下面,是我本人给2005年16个高考作文题目试拟的文题,仅供参考:

1,广东:纪念的话题

①《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②《老师送我一支笔》(如何书写人生)

③《老师送我一双鞋》(如何走人生之路)

④《难忘老师那句话》

⑤《留在照片上的回忆》„„

⑥《永远的某某某》

2,北京:说“安”(本身是命题作文)但我们可以从“安居才能乐业”、“心安必先理得”等角度下笔。

3,江苏: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

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②《万事开头难》

③《精彩的开头=一半的成功》

④《行百里者半九十》

4,浙江: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

①《一枝一叶总关情》

②《“事”与“情”的联想——从一件小的细节反映出人的精神世界》

5,上海:谈谈武侠小说、流行歌曲、韩剧等流行文化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①《开卷未必有益》

②《多一点拿来主义》

③《吃点精神杂粮,好!》

6,辽宁:花胜去年红(命题作文)

7,重庆:以“自嘲”为话题

①《“横眉”与“俯首”》

②《自嘲而不自欺》

8,天津:留给明天(命题作文)

9,江西:关于“脸”的话题

①《人活一张脸》(俗语)

②《洗脸的启示》

③《红脸·白脸·黑脸·花脸》(家庭、社会角色)

④《脸与心》(鲁迅:“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尽管心中波涛汹涌,脸色照样谦和、平稳)10,山东:双赢的智慧

①《和则两利》

②《负荆请罪的启示》(需要智慧,但这种智慧来自胆识和胸怀——进了一层次)

③《赤壁之战告诉我们》(孙刘联合抗曹,以弱胜强)

11,福建:考生根据图形和说明文字自由发挥,写下感想(作文分数从60分提高到70分)①《不拘一格育人材》(翻造龚自珍的诗句)

②《稳中求变,继往开来》

12,湖南:“跑的体验”为话题

①《欲速则不达》

②《行百里者半九十》

③《刘翔跨栏的启示——起跑、节奏、冲刺、与高手较量》

④《让快乐伴随我们奔跑》

⑤《不怕慢,只怕站》(克林顿访问中国曾经引用这句俗话)

13,湖北:“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请根据对这则文字的感悟作文。

①《超凡脱俗与鞭辟入里》

②《〈石钟山记〉告诉我们》

③《内与外的辩证法》

④《入内诚可贵,出外价更高》

14,全国卷

①《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②《好一个“出”字了得!》

③《原来如此》

15,全国卷II:位置与价值

①《“天生我才”与“天用我才”》

②《把金子放到闪光的地方》

③《毛遂自荐与蒋干中计》——两个典故

16,全国卷III:铭记与忘记

①岳母刺字的启示(铭记靖康耻,臣子恨,忘记自己的身家性命)

② 从卧薪尝胆说起(铭记国耻,忘记自己的君王身份,与人民同甘苦)

③任长霞的工作日记向我们诉说„„

④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学生普遍比较缺乏文题知识,高考作文中,很难看到让人醒目提神的文题,因

此,学生在这个方面具备很大的提高空间,在高三语文复习备考中,抓好文题的训练,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

以上六种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包容、互相促进的。

比如全国卷(1):位置与价值

1,从字源结构的角度看

2,从时代特点的角度看

3,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

4,从教材例子的角度看

又比如:

全国卷(3)作文题:铭记与忘记

1,从“记”的字形特点看

2,从辩正思维的角度看

3,从题目的创新角度看

还比如,2005年全国卷(1)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从字源结构看

2,从哲理上分析

3,从时代特点上看

结束语:

总之,只要我们在最后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以创新的意识指导学生的作文,就一定能增强学生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作文复习备考的实效性,在作文评分的发展等级上,取得夺标的资本。记得在刘三姐的山歌里有一句唱词是“绒毛鸭子初下河”,我坚信:我们广西广大的高三语文同仁,一定能凭着勤奋的汗水和智慧的灵光,在高考作文这块园地里,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来,让“绒毛鸭子”变成展翅高飞、搏击风云的雄鹰。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 篇5

2013年三月现代诗歌积累版

(五)跨越自己

作者:汪国真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2013年高考作文最热点素材

穿越剧的盛行与利弊

2011年,文学界,影视圈都不约而同地掀起一股穿越风潮。《宫》、《步步惊心》等电视剧的播映,刮起了一阵强烈的穿越之风。2011年11月20日,经过近两个月的激烈角逐,第二届新浪微小说大赛目前落幕。此次大赛的主题就是“穿越”,大赛共收到150万份网友作品。网络写手金一宁凭借作品《遗憾》成为最大赢家。为了体验这种流行风,还有一些人大玩穿越恶搞,穿越配音《何书桓爱上容嬷嬷》更是让人捧腹大笑。

面对千万“穿越迷”的热情,旁观者有包容,更有质疑。然而,不管怎么说,穿越小说的创作在未来两年内仍将是一个亮点。

由于现代人无法真正实现时空穿越,所以他们爱上了虚拟穿越。一是,在穿越类的影视剧中寻找快感,仿佛当下的生活有无数遗憾,都想重新来过。二是,在现实中玩角色扮演,假装穿越成功,变成救世英雄。

穿越是一种另类幻想成功学。因为现世生活不能给出足够的幸福感。紧张的生活节奏、更激烈的社会竞争、升学难、就业难、买房难、看病难……生活的各种难使得容易产生挫败感,而穿越却能让人们成为人生赢家。

【上榜最理由】借穿越来剖析内心的情感,在恶搞中表达生活的滋味,这种方式,带给我们的,有欣喜和快意,也有无奈与困惑。高考资源网 【热用速递】

热用一:充满乐趣的时代(广东卷)

如果说我也有资格谈论一下时代的话,不免显得我也太高傲自夸了,一个时代是多么耀眼的字眼啊!我大概只能细数我自己的美妙幻想,却不愿也不能被大家所认可和肯定。

我更愿生活在现在或者未来的时代,那些充满活力、理想和干劲90后们,用最感性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世界,用最丰富的方式体验着这个时代。他们的生活充满着乐趣,也将生活点缀得缤纷多彩。神奇的网络让他们眼花缭乱,点一下鼠标,就会将整个世界展现在眼前:一部部穿越剧、穿越小说,更是让这些年轻的心躁动不安,从眼前回到古代,在明智事情过程的前提下演绎精彩,这不得不让人开怀。高考资源网

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代,如果,能够在一个时代里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那么,人生就会增加无限的精彩。

【点评】巧妙衬托,轻松自如。文章以一种对时代的理解表现生活的“乐趣”,生动展示出一种对人生的理解,表现出年轻人特有的品质。热用二:放下顾虑(全国大纲卷)

生活,是交织着苦与乐的酒。人生旅途中,我们会不断地去迎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这时,不要担心,更不能有所顾虑,要保持一种轻松的心境,从容地迎接每一次心灵的冲动。

一位位放下了顾虑的作者,用最奇特的思维,为我们编织了一个个精彩的穿越故事。《宫》里面的晴川,连缀了后宫女人心事心计;《步步惊心》中的若曦,由一名繁华都市的白领,卷入九子夺嫡的争斗之中。每一个故事,都吸引着无数好奇的眼球,在那个时光错位的空间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对

历史的全新理解。还有那些完全放开了身心的网络天才,他们用最放肆的言行,让一句句恶搞台词在穿越中诞生,每一句台词,都顽皮地撩拨着孤独寂寞的心灵。于是,整个社会再也耐不住性子了,于是,无数人选择用穿越来释放压力。还有什么顾虑呢?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这样快的生活节奏,谁愿意被排除在外?那样的话,我们将会失去很多。高考资源网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 篇6

【审题点拨】“工具”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锯、刨、犁。②比喻用以达到目的事物,如,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写作此题,可实写某种器具,也可引申开来写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与凭借。如果写某种具体的器具,我们可以写说明文,围绕这一器具(说明对象),抓住其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也可以写成记叙文,以这一工具为线索写人叙事,写何时何地何因某人与某工具结下不解之缘,表现主旨;还可以写成散文,或借抒怀、托物言志,或描摹物态、喻理于物。当然,写议论文时如果从其比喻义立意,则可写的方面很多,观点可以提炼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用“工具”,物尽其用;“工具”之力不可小觑;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人才有工具,有了工具才促进人的发展等。

可以作如下的辩证思维: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工具。工具发挥什么作用,取决于人对它的操作,是人使工具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菜刀可切菜、可杀人。如因特网,有人用它发了财,学了知识;有人用它看黄片子,玩游戏,浪费了时间,搭进了钱财,甚至有人连命都搭进去了。

诸如此类,只要打开思路,命题式话题就会干脆利落地给你宽广的写作空间。

【参考拟题】1.把口才这个工具打造好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猎人·猎犬4.四大发明的选美之旅5只要一双勤劳的手5.由敲门砖所想到的6.辅助线7.要正确使用工具8.从漫画《敲门砖》说开去9.莫把文凭看成敲门砖10.带着合适的工具上路1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2.爸爸的坐骑13.锦书·烽火·电话·手机14.砍树·磨斧 【写作素材】 【名人名言】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魏灵公》)

2.一目之箩,不可以得鱼;无饵之钩,不可以得鱼;无猎枪之猎人,不可以得兽。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我如果要花八小时砍倒一棵树,那么我就会花六小时把自己的斧子磨锋利。(林肯)

5.谈“敲门砖”:前清的八股文,原是“进学”做官的工具,只要能做“起承转合”,借以进了“举人秀才”。便可以丢掉了八股文,一生当中再也用不到它了,所以叫“敲门砖”,犹之用一块砖敲门,门一敲开,砖就可以丢开了,不必再将它带在身边。——鲁迅 【典型事例】

鼠与猫从前有一窝大老鼠生了一窝小老鼠,这些小老鼠长大了以后要出去自己寻找食物。临行前一只小老鼠找到一只年长的老鼠,向他请教有关猫的问题。小老鼠说:“老鼠大叔,我准备出去找东西吃,你能告诉我怎么才能不碰见猫?怎么才能不被猫抓住?”老鼠大叔意味深长地说:“小老鼠,告诉你一个绝招,当你听见狗叫的时候就可以出去了。”小老鼠不明白,又问道:“为什么听见狗叫的时候我就可以出去了?”老鼠大叔回答道:“因为狗叫的时候猫就跑了,那时候你出去就绝对安全了。”小老鼠一听,不由得赞叹道:“哟,还是年纪大的有经验。”它很庆幸自己学会了如何躲避猫的方法,于是日日躲在洞口倾听。

这一天它终于听见了“汪汪汪”的狗叫声,小老鼠一边暗自想着“时机终于到了”,一边迫不及待地快速走出了鼠洞。结果刚一出洞,就被一只老猫抓住了,老猫对小老鼠说:“这回看你往哪里跑!”小老鼠特别不服气,它对老猫说:“不对吧,刚才狗叫了,为什么你不跑呀?”老猫嘻嘻一笑,慢悠悠地说:“这年头不会两门外语,能出来混日子吗?”小老鼠顿时无话可说了。【例文一】四大发明的选美之旅

周六早晨,《晨报》的头版新闻驱散了人们的睡意:四大发明各自公开了要参加首届“工具选美”比赛活动的消息。一时间,这成了人们茶前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大家都在猜测最终的桂冠将由谁摘得。一周后,市民们从电视中开始收看这场万众瞩目的比赛的现场直播。主持人宣读了比赛规则并再次重申这次选美的要求:要评出的是有史以来最有益于人类、而无任何负面作用的工具。随即比赛开始。各色选手逐一登台亮相,逐渐把比赛带入了精彩激烈之中,而最后出场的四位被誉为最具夺冠潜力的四大发明,更是把整个比赛推向了高潮。

火药,首先风风火火地站在了舞台上:“俺就不消再费口舌介绍自己是什么了。俺只说俺的意义:有了俺,人们才有了五彩的烟火,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把山炸开。俺觉得俺为人类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谢谢!”台下的评委发问:“近现代战争正因为火药的发明变得越来越残酷,伤亡也越来越大,请问您对此有何解释?”火药把脸都憋红了,最后悻悻离去。接下来造纸术和印刷术联盟组队上场。

“大家好,敝发明很荣幸地站在这里。我们自诞生之日就一直在为人类服务。有我们才有了书籍,所以我们是文明之火代代相传时的那根火炬;有我们才有了报刊,所以我们是文化交流中最宽广坚韧的纽带。据此我们认为我们最有资格赢得比赛。

这次未等评委开口,就听见指南针在台下高声大喊:“那诸如《我的奋斗》《转******》这些文化垃圾是怎样做出来的?那些充斥着色情、暴力、反动的非法出版物又是什么?”

几句话让“印——纸”组合脸上一块青一块紫。见达到这效果,指南针立刻登上舞台侃侃而谈:“有了我的导航,才有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才有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我给迷失方向的探险家指明新的方向,是我给浩浩荡荡的商队找到家的所在。这最终的获胜者还会有第二人选吗?”

评委不紧不慢地说:“也正是有了您,在战争中人们才更容易将一个个生命准确地抹去。也正是有了您,那臭名昭著的黑三角贸易才能够产生。不是吗?”

指南针显然没料到这些话,立刻成了哑巴。不一会儿,比赛结束,结果预计将于三天后由观众的短信支持率得出。

然而,四大发明却在比赛结束第二天联名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爆炸性”声明:“本四大发明经此次比赛都看到了自己的“弊”,认为已无资格参赛。另外本四大发明私人观点认为:这场比赛将永远没有胜者,因为工具的作用取决于人们对它的使用。再好的工具如果人们用错了地方也将成为罪恶之手。故本四大发明在此郑重呼吁人类:请正确使用工具,真正发挥工具有利于人类的特性,而不要使工具为害于人。【点评】这是一篇颇有特点的小说。写得波澜起伏,富有生活气息。开头写“四大发明各自公开了要参加首届‘工具选美’比赛活动的消息”,无疑一场争夺“工具选美”的“桂冠”的战斗将上演。谁料,“四大发明”经过紧张角逐都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在比赛结束第二天联名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爆炸性”声明:认为已无资格参赛。故事虽短,却一波三折,生动曲折。

同时,也表现了“工具发挥什么作用,取决于人对它的操作。再好的工具如果人们用错了地方也将成为罪恶之手。”“请正确使用工具”的主旨。

要说小说最精彩的,还得说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把一个个有备而来又志在必得的参赛者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评委、观众也个性鲜明。(高星云)【例文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书法,使用“文房四宝”——笔、纸、墨、砚是有讲究的。

毛笔是书法最重要的工具。好的新笔应尖、圆、齐、健。“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尖就是锋,没有尖就是秃笔,写不出细笔道。圆,是指副毫在笔锋的周围围绕得很均匀、很圆实。这样的笔写起来自如、顺畅。齐,是说笔锋铺开时笔毛齐平,写出的笔画能够圆润。健,是指笔锋有一定的弹性,书写时笔毛挺健,不易卧而不起,写出的笔画也有力度。

笔的种类很多,但无外乎按软硬、长短、大小进行区分。软毫是用羊毛、兔毛制成的,硬毫是由狼毫、鼠须制成的。软毫笔画丰腴、气韵内含,但易按难提,易圆难方,把握不好会笔画柔弱。于是,用之又利于练习腕力。硬毫笔画劲健挺拔、精神外露;然易提难按,使用不当显得单薄乏韵。兼毫笔有“白云”、“七紫三羊”等,兼有软硬毫性能,适于初学使用。长锋笔含墨多,控制得当,可在一笔数字起承转合、提按顿挫的节奏中,充分施展功夫、抒发情感。但其难于控制,初学者不宜使用。至于大小笔,自然是随所写字的大小决定;有一点须记:宁以大笔写小字,勿用小笔写大字。另外,笔用毕要洗净,能延长笔的寿命。宣纸是书画专用的纸张,基本上分为生熟两大类:生宣质地较软,吸水性强,能使墨色变化生动,由檀皮与稻草比例不同而制成的净皮、棉料、单宣(薄)、夹宣(厚)纸等均是,适于写大字,尤适作行草书。熟宣纸质地较硬,不甚吸水,如云母笺、蝉衣笺等,适于写小楷。各种生宣纸吸水性能不一,在使用中须多加体会。宣纸价贵,初学练字可用元书纸、毛边纸,报纸也可以。

书法最终要靠墨色来形成艺术品。练字可用普通墨汁,若装裱就必须使用书画墨汁(“中华”、“一得阁”、“曹素功”、“李廷圭”等)。若追求作品质量还要用墨锭研磨。研出的墨光泽好、变化多,作品保存的时间长。用墨汁要注意先除去墨渣并适量加清水调匀,最好再用墨锭研一研。砚台以质地细腻润泽、容易发墨为佳。

现在因为一般都用墨汁,且不研墨;加之,许多砚台都是工艺品,砚池既小又浅,不太实用,所以人们常不用砚台,更无须追求质量。根据前述用墨所需,用砚台还是很必要的。名砚固然好,但价格昂贵。一般的商品砚,只要容量够用就可以了。砚台用毕最好洗净,因为宿墨弊病甚多,特别是墨渣,创作时一定要清洗掉。

【点评】此文优点如下:

切题紧。从“学书法,使用‘文房四宝’——笔、纸、墨、砚是有讲究的。”角度来结构文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入题,作者无疑是聪明的!

条理清。作者一改“笔、墨、纸、砚”的顺序为“笔、纸、墨、砚”更适合当紧现实情况。全文有总到分,主体并列开来,思路清晰。

说明语言准确,说明方法多样。(高星云)【例文三】带着合适的工具上路

考场上一支合适的笔能助你行文流畅;农田里,一把锋利的锄头能助你铲除野草,保护庄稼;公司里,一位称职的员工能助老板顺利开展公司业务„„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合适的工具能助我们在踏往成功的路途上前进得更顺利。

身边有合适的工具,能使我们信心倍增,底气十足。就像身边多了位得力助手般,当我们有了合适的“工具”,它既可指物,也可指人,那份紧张、怯场的心情就可以稍稍放松,我们随时都能这样安慰自己:“怕什么,有它呢!”而好的心态,便是成功的一小半,当我们胸有成竹地带着“助手”上场,那份气势便首先压倒了对手,还怕什么艰难困境呢?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挑选好了合适的助手再上路,不先为明智之举。

身边有合适的工具,能使我们避开不必要的干扰,专心致志于重要方面的工作。有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这题目便很好地阐释了细节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不妨把细节认为是工具。当考试时发现笔没有墨水了,当粗心的员工遗失了大笔订单,当锄头钝得没法顺利锄草„„当这一切发生时,你是否会懊恼:“我考试前功课准备得很好,可是„„”或“我公司业务量大、信誉好,可是„„”或者是“我是种田好手,可是„„”

是的,没错,咱们的大方向、重要环节都很好、没出岔子,可就是细节,或更具体地说是工具和助手出了问题,导致整体功能发挥不佳。虽然上述情形都是假想的,但也可见工具的重要性。合适的工具能使你避免这些小细节的干扰,顺利做出重要决策。

身边有合适的工具,是前进路途上的顺风车,成功反应里的催化剂。好的工具,并能被恰到好处地使用,能使你前进的步伐更稳健,就好比在车轱辘里滴上了润滑油,在体操运动员手上抹上防滑剂,它不仅仅是避免失败的发生,更能促进成功的达成。

所以说,当你踏上向往成功的道路之前,何不挑个合适的工具呢?那么,无论多么坎坷,道路多么布满荆棘,在暴风骤雨中,你也能坚定沉着地使用着你的工具,挺起胸膛前进。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 篇7

一、 (12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 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岑寂 辞藻 大杂烩 乐不可知

B.跻身 攀缘 仪仗队 荣膺桂冠

C.恫吓 偶而 一溜烟 令人扼腕

D.粗糙 岿然 发详地 召之即来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湖面上传来一阵阵歌声, 歌声____高____低。

②周杰伦改变了华语乐坛, 没人可以否认他____了一个新时代。

③最近几个月, 他变得沉默寡言, 不肯主动跟人交谈。

A.忽而 忽而 开创 一直

B.忽而 忽而 开拓 一向

C.忽然 忽然 开创 一向

D.忽然 忽然 开拓 一直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那点微薄的工资, 对于全家庞大的开销简直是!

B.通常, 阻碍行人前行的不是的高山, 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C.隆冬时节, 百花凋谢, 水仙却迎着严寒, 十分惹人喜爱。亭亭獉獉玉立獉獉

D.这些根雕, 件件巧夺天工, 充分显示了作者的精湛技艺。

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篇科幻小说描写了未来科技发展后, 机器人给孩子上课, 纸质的书本成为历史, 教学进度程序化, 孩子们过着索然无味的生活。

B.一家总部设在纽约的旅游公司负责人说, 7到10年内, 如果我们能把握良机, 中国游客将成为美国入境游的最大市场。

C.在昨天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 有些知名学者发出倡议, 希望将孔子的诞辰, 也即9月28日设定为“尊师日”。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没有中国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

二、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5~7题。

尽管在有细胞的时候, 病毒就可能存在了, 但直到约100年前我们才发现了它们。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的生物, 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的活动——进食, 产生能量, 生长, 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 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 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 灾难就来了。

病毒感染基本上有两种形式, 急性的和潜伏性的。在急性的病毒感染中, 病毒会猛烈地侵害身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病毒快速地复制自己, 免疫系统也快速地作出反应。如果事情进行得顺利, 病毒会被彻底消灭, 病也会痊愈;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将会有严重的症状并可能致死。当病毒感染是急性的, 就会爆发免疫系统和病毒之间的一场大战。基本的痊愈意味着将病毒彻底地消灭了。实际上, 我们发现并非总是这样的。如果不是大部分的话, 很多病毒能躲开免疫系统并在战争中撤退, 以这种方式, 它们能在体内徘徊多年。它们被称为潜伏病毒, 可产生潜伏性的感染。潜伏的准确性质还没完全弄明白, 有这种性质的病毒很难对付, 并能引发各种严重的疾病。

人类的免疫系统是相当有效的, 但它们并不完美。有的时候, 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出诸如肿瘤细胞这样的敌人, 还可能错误地攻击健康细胞。与此同时, 很多病原体已经进化出躲避免疫袭击的巧妙方式, 或者它们可以用快速复制来简单地战胜还没有准备好的机体防御系统。

病毒引起疾病的方式既是独特的又是恐怖的, 它们甚至能使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付自己, 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在很多情况下, 自免疫是感染后的一种自然的反应。在穿透细胞、自我复制的过程中, 病毒会把一些它们自己埋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中, 警惕的白细胞会把这种细胞当成异物而将其消灭。这种对感染细胞的摧毁有时能将病毒消灭, 有时却产生比病毒本身更大的损害。

病毒与我们已经一起生活了几十亿年, 要了解病毒就要了解生命的产生和进化, 在所有人类细胞的DNA中, 只有1%为蛋白质提供密码, 另外的99%可能是为病毒寄生后的遗留废物——很久以前或近期的病毒感染留下的基因物质。

不管你喜不喜欢, 病毒就在这里。我们应该提一下, 它们有修复4000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 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在很多方面, 我们现在对病毒的了解和几十年前我们对细菌的了解很像, 仍有很多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

(节选自《在岩石上漂浮》)

5.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的一项是

A.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 也没有细胞那样的生命活动。

B.病毒只有进入细胞后才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C.病毒已经进化出了躲避免疫系统袭击的巧妙方式。

D.病毒能通过人体免疫系统来使人体自身产生疾病。

6.下列表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人体感染急性病毒时, 疾病能否痊愈取决于病毒有无被免疫系统杀死。

B.一些没有被免疫系统杀死的病毒, 能潜伏在人体内, 成为潜伏性病毒。

C.人体的免疫系统既能杀死病毒, 也有可能会错误地攻击健康的细胞。

D.在所有人类细胞的DNA中, 绝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后留下的基因物质。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 以下推断的一项是

A.病毒在100年前被人类发现, 之前它们对人类并不产生危害。

B.病毒感染有急性病毒和潜伏性病毒两种, 前者的危害要比后者大得多。

C.病毒已与人类一起生活了几十亿年, 并有可能将伴随人类继续生存下去。

D.病毒有修复人类混乱基因和癌细胞DNA的特殊能力, 这说明它们的存在对于人类还是利大于弊。

三、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8~10题。

陆陇其传

, 初名, 字, 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 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 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 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 泣而谕之, 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 察导讼者杖之, 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 校①于衢, 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 发吏捕治之, 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 有宗族争者以族长, 有乡里争者以里老;又或使两造②相要俱至, 谓之自追。

十七年, 举博学鸿儒, 未及试, 丁父忧归。十八年, 左都御史应诏举清廉官, 疏荐洁己爱民, 去官日, 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 民爱之比于父母, 命服阕③以知县用。二十二年, 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 役繁而俗薄。陇其请于上官, 与邻县更迭应役, 俾得番代。行乡约, 察保甲, 多为文告, 反覆晓譬, 务去斗很轻生之习。二十三年, 直隶巡抚以与兗州知府同举清廉官。二十九年, 诏九卿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 复被荐, 得旨行取。在灵寿七年, 去官日, 民遮道号泣。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偏沅巡抚有父丧, 总督请在任守制。言天下承平, 湖广非用兵地, 宜以孝教, 解任。寻命巡视北城。试俸满, 部议调外, 因假归。

三十一年, 卒。雍正二年, 世宗临雍, 议增从祀④诸儒, 陇其与焉。乾隆元年, 特谥清献, 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县崇实政, 嘉定民颂陇其, 迄清季未已。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 民陆氏世守焉, 自号子孙。

(选自《清史稿》卷二六五)

【注】①校:古代木制囚具。②造:原告与被告各为一造。③服阕:三年丧满除服。④从祀:配享, 附祭。封建时代多将儒者配享周公、孔丘之庙。 (文中加“”线的都是人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的一项是

A.恶少以其为暴 徒:徒弟

B.豪节为善人 折节:改变志向和行为

C.得番代 俾:使

D.陇其言天下承 平:太平

9.以下四组句子中, 分别陆陇其“洁己”和“爱民”的一组是

A.①陇其守约持俭/②去官日, 民遮道号泣

B.①行乡约, 察保甲, 多为文告/②嘉定民颂陇其, 迄清季未已

C.①去官日, 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②灵寿土瘠民贫……俾得番代

D.①议增从祀诸儒, 陇其与焉/②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的一项是

A.陆陇其担任嘉定县知县的时候, 致力于用道德感化百姓, 针对不同的诉讼案件采用不同的措施,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B.朝廷以博学鸿儒选拔人才, 陆陇其因为担心父亲的身体健康而没有参加考试, 第二年左都御史推荐他为朝廷的清廉官。

C.陆陇其在灵寿七年的任职期间, 做了不少减轻百姓负担、教育百姓改变陋习的工作, 后调任京官, 百姓哭泣着为他送行。

D.陆陇其去世后, 被朝廷增加为配享周公、孔丘之庙的儒者, 后被赠与“清献”的谥号, 阜平县还为他修建了坟墓。

第Ⅱ卷 (共120分)

四、 (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或父讼子, 泣而谕之, 子掖父归而善事焉。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覆晓譬, 务去斗很轻生之习。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县崇实政, 嘉定民颂陇其, 迄清季未已。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按要求答题。 (8分)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 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 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 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 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作者闲居江西上饶时, 曾多次游览博山, 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清平乐》即是其中一首。

(1) 近代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续编》中说:“词有淡远取神, 只描取景物, 而神致自在言外, 此为高手。”试结合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该诗“只描取景物, 而神致自在言外”的特点。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请简要回答。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 则按第一小题计分) (5分)

(1) 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平正道直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 (司马迁《屈原列传》)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

(2)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

不抚壮而弃秽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吾导夫先路。 (屈原《离骚》)

五、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17题。

丰子恺

(1)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 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 特别是词客, 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 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 自然地随喜附和, 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 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 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 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 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 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 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2) 梅花带雪开了, 说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 实际上雨雪霏霏, 北风烈烈, 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 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 战栗地站在屋檐下, 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3) 再迟个把月罢, 就像现在:惊蛰已过, 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 足有画图一般美丽, 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像因为我偎傍着春, 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 并没有感到快乐, 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 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 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 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 偶一出门, 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 单调得很, 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 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 只教我们天天愁寒, 愁暖, 愁风, 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 更一分风雨”!

(4) 春的景象, 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 但都隐约模糊, 要仔细探寻, 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 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 有的说“春在梨花”, 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 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 春所带来的美, 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 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 春寒、春困、春愁、春怨, 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 就是再过个把月, 到了清明时节, 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 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 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 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 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 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 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 但变化多端, 始终是乍寒乍暖, 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 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 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温和”上, 正是气候最温和的时节。就景色上说, 春色不须寻找, 有广大的绿野青山, 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 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 而惹人注目。我觉得自然景色中, 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 对于春红、秋艳, 都只是略蘸些胭脂、硃磦, 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 他就毫不吝惜颜料, 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 使屋屋皆白, 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 又好像是塞尚风景画的“色的块”, 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 连天遍野, 尤为和平可亲, 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 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草则到处自生自长, 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 其实春工不在花枝, 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 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 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 满目憔悴之色, 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 枯草尽去, 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 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 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 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选自丰子恺《佛无灵》, 有删节)

1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分)

①倘又是落雨, 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 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 (4) 段“实际, 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 是从暮春开始的”, 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内容, 概括“春”的特点。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15分)

18.提取下列有效信息, 给“数字海洋”下定义。 (6分)

数字海洋是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 二是信息网格集成, 三是知识综合运用。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是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给下面的新闻拟一则标题。 (不超过16字) (5分)

在2010年11月26日发布的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 “阅兵、世博、抗旱、哥本哈根、日全食、水价、献礼”等词语被收入年度新词语。

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第五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新词语分析, 我们可以如实地看到过去一年我们的社会生活。”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

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指出:新词语凸显了社会生活中“动”的一面。例如, 2009年, 以“楼××”、“×门”、“×执法”等词语群就集中反映了一些被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而“被××”这类词语群的出现既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也是社会政治氛围比较宽松、百姓语言创造力得以充分施展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从下列8句话中抽出4句, 组成2副合乎要求的春联。 (只填序号) (4分)

①红梅含苞傲冬雪②春归大地人间暖③风调雨顺颂华年④文明国度遍高风⑤柳浪莺歌锦绣春⑥山明水秀风光丽⑦绿柳吐絮迎新春⑧壮丽山河多异彩

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60分)

21.先秦时期, 我国在思想和文化上出现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 也出现了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请以“我心目中的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从以上名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上面的横线, 使题目完整, 然后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立意自定, 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B (A乐不可知—乐不可支;C偶而—偶尔;D发详地—发祥地, 召之即来—招之即来)

2.A (“忽而”和“忽然”的意思差不多, 但“忽而”大多同时用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形容词等前面。开创:指开始建立, 创建;开拓:指开辟, 扩展。“时代”应和“开创”搭配。“一向”和“一直”都表示行为的一惯性, 但“一向”着眼在行为、习惯的从来如此, 而“一直”着眼在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包括某一时段内的动作、行为)

3.A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此处应用“杯水车薪”)

4.C (A成分残缺, “描写”缺宾语, 可在句末加上“的情景”。B“中国游客将成为……最大市场”属主宾搭配不当, 可把“游客”删去。D助词“的”省略不当造成句子结构混乱, 应在“参加”后加上“的”)

5.C (偷换概念。原文中“已经进化出躲避免疫袭击的巧妙方式”的是“很多病原体”)

6.D (把可能当成事实。原文表述是“可能是……病毒感染留下的基因物质”)

7.C (A“并不产生危害”的推断缺乏依据。B“前者的危害要比后者大得多”的推断和原文“潜伏的准确性质……并能引发各种严重的疾病”等相关信息不符。D“利大于弊”的推断不合理)

8.A (徒:同伙)

9.C (A (1) 表现陆陇其倡导简朴节俭的生活。 (2) 表现陆陇其离任时百姓的留恋, 间接表现他的“爱民”。B (1) 写陆陇其治政的具体措施。 (2) 也是间接表现陆陇其的“爱民”。D (1) 写陆陇其被增加为从祀的儒者。 (2) 写阜平百姓为陇其修建坟墓, 也非直接表现其“爱民”)

10.B (“担心父亲的身体健康”说法有误, “丁父忧”意为“遭父亲丧事”)

11.⑴有时遇到父亲告儿子, 陆陇其便含着泪对他们进行劝说, 最后儿子搀扶着父亲回去并能很好地侍奉。⑵ (陆陇其) 反复教育百姓, 让他们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视生命的习俗。⑶陆陇其做县官时崇尚实政, 嘉定县百姓颂扬陆陇其 (的德政) , 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

12. (1) 总观此词, 全篇都是写景, 无一句抒情, 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 寄意言外。如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 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 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2) 淡雅含蓄、朴实自然 (或“清新自然”) 。

13. (1)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

14. (1) 巧妙地借用古诗中的“断魂”, 来说明清明时节的绵绵阴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快。 (2) 运用拟人手法, 形象地说明经过修剪的花木有时只能得到富贵人家的欣赏, 以此来对比突出自生自长的草不择贵贱高下, 并能普遍受到大众的欣赏。

15.主要写人们对“春”的赞美和喜爱。为下文作者表达对“春”的不同感受作铺垫。

16.过渡作用 (或“提示下文”) 。由前面写暮春前作者所感受到的不愉快的生活, 过渡到下文写暮春以后春天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享受。

17.暮春之前:乍寒乍暖, 忽晴忽雨, 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愉快。暮春之后:气候温和, 有广大的绿野青山, 景色宜人, 是一年中最令人愉快的时节。

18.数字海洋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虚拟海洋世界。

19.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09年度新词。

20. (1) (1) (7) ; (2) (8) (4)

21.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陆陇其, 起初名“龙其”, 字稼书, 是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中进士, 十四年, 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 赋税征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陆陇其简朴节俭, 努力以德教化百姓。有时遇到父亲告儿子, 陆陇其便含着泪对他们进行劝说, 最后儿子搀扶着父亲回去并能很好地侍奉。遇到弟弟告哥哥, 便调查出挑唆者施以杖刑, 以至于兄弟二人都很感动悔恨。一些品行恶劣的青少年勾结行恶, 便给他们戴上枷在路口示众, 看到他们悔过了才释放他们。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夺走了砍柴人的妻子, 陆陇其派差役将他逮捕治罪, 使富豪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成为善人。遇到官司, 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 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 便使其族长去治办, 属于乡里争讼的, 便靠里老去治办。有时也让原告、被告双方都到县衙来进行调解, 称为“自追”。

十七年, 以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 陆陇其没有来得及参加考试, 便因父丧而归乡。十八年, 左都御史魏象枢遵照皇上的命令推举清廉的官员, 上疏举荐陆陇其廉洁对己而爱民, 离任的时候, 只有几卷图书和他妻子用的一部织机, 百姓像对待父母一样热爱他。皇上命令他守丧期满后可用为知县。二十二年, 授陆陇其为直隶灵寿县知县。灵寿土地贫瘠, 百姓贫困, 劳役繁多而民俗轻薄。陆陇其向上司请求, 与邻近的县更换服役, 使他们可以轮流代替。陆陇其实行乡约, 视察保甲, 多发文告, 反复教育百姓, 让他们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视生命的习俗。二十三年, 直隶巡抚格尔古德将陆陇其和兖州知府张鹏翮一起作为清廉官举荐。二十九年, 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 陆陇其再次被推荐, 得到圣旨, 可以调任为京官。陆陇其在灵寿七年, 离任的时候, 道路上站满了百姓, 哭泣着为他送行。陆陇其调京后被授为四川道监察御史。偏沅巡抚于养志的父亲去世, 总督请皇上让他在任为父守丧, 陆陇其说天下太平, 湖广又不是用兵的地方, 应该让他尽孝道, 于是于养志解任回乡。不久, 命陆陇其巡视北城。任用期满, 吏部讨论将他外调, 因而陆陇其告假还乡尽孝。

三十一年, 陆陇其去世。雍正二年, 世宗亲临学宫, 讨论增加随从祭祀的儒者, 陆陇其在其中。乾隆元年, 特赠予清献的谥号, 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陆陇其做县官时崇尚实政, 嘉定县百姓颂扬陆陇其 (的德政) , 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灵寿的邻县阜平县为他修了坟墓, 县民陆氏世世代代守在那里, 自称为陆陇其的子孙。

2003年高考语文改写题简析 篇8

附原题及参考答案:

25.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参考答案:

(1)安静是尊重他人的前提,稳重是尊重自己的表现。

(2)报刊不出门,罚单不送入。

第25题属于仿写、变换句式范畴。这类题型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用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题型。以往这类试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句法、辞格、感情色彩等方面,如2001高考试题第26题: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2002年高考试题第25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以上试题都属于较为传统稳定的类型,有章可循。

再来看今年高考第25题: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生动而不失原意。仅从题干要求,我们就能审视出它在命题形式和立意上的新颖独特来。与以往不同的是,它的注意力不再仅仅集中于句法、辞格上,而是要求考生将那些看起来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警示语诸如“禁止如何”、“不准如何”等转换为温和、亲切的提示语。考查的重点明显转移,很有现实意义。的确,长期以来,一些公共场所的提示语多少让人生出“心惊肉跳”之感、除了竖立在显眼位置的“禁止”、“不许”之外,甚至出现了“违者罚款”的提示,而事实上,这些“语”出惊人的文字,并未达到应有的警示效果,反倒疏远了人们的距离,加深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那么,由怀疑、粗野到尊重、友善,不仅能为我们营造一个更为舒适、和谐的环境,而且其本身就是对人文情愫的呼唤,会给人的心灵以温馨的抚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用“天亮了,我要休息”代替“随手关灯”、用“嘘,我喜欢安静”代替“不许打闹”,这些亲切温和、富有品位的提示语会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益,这样的影响相信每个考生在接触之时就已经产生了。

上一篇:安全质量部门工作计划下一篇:新城区路网建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