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复习计划

2024-09-19

高考文综复习计划(精选12篇)

高考文综复习计划 篇1

理性舍弃

研究考纲和新课标,二轮要针对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理性的舍弃一些考点,因为高考虽然说考那么多本书,但文综就是那么几道题,每科10多道选择加上五六道简答。所以要“舍得”。

着力提升做题能力:不可否认,“高考就是做题”,所以二轮应是以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构建实用性答题模式,通过训练,用答题模式激活知识体系,提高完善答题技能,牢牢把握分数。做题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

知识上的积累

知识上积累不是要求你死记硬背,我就不允许班上学生整天背书,宁愿抽时间来思考,也不要机械性的背书,因为学以致用,你背的东西不会用,甚至不理解,那么在考试的时候,遇到具体的问题,还是有可能答非所问,或者头脑一片空白。参加过自主招生的同学应该有同感,自招试卷你背书曾经背的东西用到了多少?高考一样如此,在复习中把一些知识点用得熟练了,你自然就会记得。这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学会通过专题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普遍联系,这样就能学以致用了。

高考文综复习计划 篇2

一、2012年大纲卷与新课标卷结构的比较

1. 相同点。

两套综合卷均通过地理、历史、政治三科按照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合成卷, 且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地理选择题题量为11道, 赋分44分, 非选择题赋分56分, 满分皆为100分。

2. 不同点。

大纲卷文科综合题采用政、史、地各一道单科题 (地理为36题) 加一道三科综合题组题, 而新课标卷地理综合题则采用两道“必做”题 (36、37题) 加三道“选做”题 (42–44题) 的学科内综合题组题, 并没有三科综合题。从赋分上来看, 大纲卷地理单科题36题为36分, 三科综合题39题为20分, 而新课标卷两道“必做”地理题为46分, 三道“选做”地理题 (三选一) 各占10分。

二、近三年来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1. 图表丰富, 体现了“无图不地理”的学科特色。

地理图表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又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高考地理试题情景创设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利用地理图表。

从图表数量来看, 具有稳中有升的趋势, 从图表类型来看, 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出现频率高, 三年来都进行了专门考查, 特别是区域图, 每套试卷中则有多幅出现。这些图表集中地体现了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 反映了地理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值得一提的是, 近两年的新课标卷中, 采用了以图组形式呈现主题信息的方式。如, 2011年新课标卷36题中的图表就以世界区域图 (新加坡) 、气温曲线降水柱状统计图和景观图 (水坝) 的组合形式呈现。又如, 2012年新课标卷4—5题、6—7题则为两组各两幅图的组图题。这种图表组合形式更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与本质, 强调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与交互性, 也对考生的地理素养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需要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2. 知识为基, 能力立意。

近三年来新课标卷地理试题中涵盖的主要考点有:天气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等值线的判读、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区位因素 (农业、工业、城市) 与产业活动、人口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际联系等。从考查内容来看, 试题多选取地理学科知识结构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 即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试题设计既不回避教学重点内容, 又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 不再追求自然与人文、中国与世界地理板块内容间的平衡。值得一提的是, 新课标卷试题中连续三年没有对难度较大且较为抽象的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考查, 但在全国其他一些地区的高考文综试卷中, 这一考点出现频率仍然较高, 只是考查难度有所降低。

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大都以能力考核为主, 回归学科本质, 减少了知识陈旧与机械记忆的内容, 更注重“理”的考查。如, 2012年新课标卷10、11题, 即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高差。其需要考生快速审清题干指向, 准确解读和提取有关图表信息, 积极调用储备知识后, 方可作答。通常情况下, 观察等高线及其标高可以判断出地形地势、河流流向等。本组题则独辟蹊径, 构图留白, 图文结合, 要求考生灵活运用相关地理知识, 根据河谷的位置逆向判断出河谷两侧的地形特点, 进而判定相应的等高线数值。这突破了传统等高线判读试题的设计思路, 彰显了能力立意的原则。

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设计还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选择性, 为考生作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答案更注重要点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如, 2010年卷37题第 (3) 小题: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 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答案有赞成和不赞成两种观点, 考生只要分析有据, 论证充分均可给分。又如, 2012年卷37题第 (3) 小题: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请说明理由。该题设计与2010年卷37题第 (3) 小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 2011年卷36题第 (3) 小题:除建水坝外, 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 并说明理由。这类开放性试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与创新性等, 符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3. 选做题突出主题, 风格近似。

2010年新课标卷选做题由“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两个模块的内容构成, 2010年后则增加了“环境保护”模块的内容, 试题的设问数量也发生了变化。在2010年、2011年只有一问, 2012年则变为两问。

选做题的基本原则是“超量命题, 限量做题”, 体现了选择性和多样化, 考生可以在三道选做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这符合地理选修课程设置的目的与初衷。从考查内容来看, 在同一试卷中, 各选做题的设计都围绕模块主题, 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选做题的设计在“描述阐释”型问题的基础上, 逐步增加了“论证探究”型问题。如, 2012年各选做题的第二问都增加了“应采取的措施”的设问。这样的试题设计更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学习潜质, 对今后的地理选修课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从试题结构来看, 在同一试卷中, 各选做题的素材阅读量相当, 图文信息的呈现方式与设计风格相似, 答题量相近, 赋分相同;从考核目标来看, 在同一试卷中, 对各选做题的难度、区分度均进行了合理的掌控, 设问的难度相当, 区分度相近。这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4. 联系生活, 关注热点。

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多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与热点为背景,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中地理元素的挖掘, 通过考查与之相关的地理核心知识、原理和思维方法, 体现出地理学极强的应用价值,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 2011年卷42题以近年来大量出现的自驾车旅游为题材, 考查了相关的旅游地理知识。又如, 2012年卷44题以上海市饮用水源地的变化为题材, 考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这类试题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生活气息浓郁, 考查了“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很好地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对中学地理教学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从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方式来看, 有隐性考查和显性考查两种方式。 (1) 隐性考查:通过题目内涵折射、反映热点, 不着痕迹。如, 2010年卷4-5题涉及了人口增长、劳动力人口负担与职业构成的关系;6-8题则介绍了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2011年卷3-5题涉及到了我国大豆生产的进出口;2012年卷8-9题则涉及劳动力数量、价格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等。 (2) 显性考查:直面热点或关注热点背景及其发生区域。如, 2010年卷1-3题涉及了2010年5月初新疆地区发生的洪灾;2011年卷1-2题提及了东日本大地震对汽车生产的影响;2012年卷1-3题关注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导致的耕地被占与粮食增长问题, 36题则涉及了凭祥家具生产等。这些热点试题的共性是:引导考生用地理的视角看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以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热点问题, 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价值与功能。

三、2013年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分析

1. 仍然以主干知识作为命题的重点。

通过对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这一考查点没有变, 对主要内容进行反复考查的命题思路没有变, 主干知识始终是命题的重点。一些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如, 时间计算, 天气与气候, 区位分析,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特征及国土整治等, 仍会是考查的重点。对于这些主干知识, 教师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 必须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加工与整合, 并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 从而加深他们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 注重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必然会在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予以体现, 特别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试题则更为注重对考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考查。

3. 以图表作为载体, 强化对考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图表是高考地理命题的重要载体, 其能够灵活地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对地理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高三地理复习中, 教师应让学生结合地理图表进行知识应用训练, 如, 可进行绘图基本功的训练, 以及读图能力和图像变化分析的训练等, 不断地提高他们读图、析图和用图的能力。

4. 以区域性作为考查考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重点。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征, 也是高考地理命题的主要依据。很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中才能加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为此,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区域图进行全面复习, 使其明确重要的区域及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掌握不同区域的特征;进行不同区域的对比, 使学生深入认识区域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或区域要素特征的描述, 并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特定区域及时事热点发生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复习, 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而且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与此同时, 其对高考地理试题的考查重点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1.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把握高考方向。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教师应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 以及近几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把握高考方向和命题变化趋势, 为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做好铺垫。

2. 夯实基础, 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每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都是通过“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来重点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为此,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 教师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而是要引导学生集中精力, 立足于基础与主干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地图等, 弄清基本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 由线成网”, 逐步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3. 强化读图训练,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是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的信息呈现方式。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对考生利用图表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 而很多考生因无法理解图表中各要素的含义, 难以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导致严重失分。在复习备考中,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方面多下工夫。强化读图训练, 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读图、填图与绘图, 引导他们总结各类地理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 结合图表去理解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 使其学会准确、全面地从图表中提取显性与隐性的信息并加以科学的表述,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4. 关注生活, 关注热点。

高考文综地理复习冲刺方略 篇3

经过了“一模”、“二模”后,高考复习又到了冲刺阶段。一些在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产生了焦虑情绪,认为文科综合试卷中地理试题是最难的,是文科综合得分的“瓶颈”。那么怎样才能突破瓶颈、提高成绩呢?下面结合考纲和往年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同学们谈谈地理复习冲刺阶段应当抓好的关键问题。

1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模考中一些同学会出现概念不清、记忆模糊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是对教材不够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考试中的地理问题其实都是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要用地理基础知识来解答。因此,在地理冲刺复习中一定要回归课本。为避免单纯看书的盲目性,可采用对照考纲梳理知识,利用纲要法或顺口溜强化记忆知识、或以做专题填空题的形式复习基础知识,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从容面对高考,这是备考的最基本策略。

2适当做题,总结规律

模拟考试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明白自己存在有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读图能力弱、语言组织能力差等问题,但又难以克服,因此感到焦虑、烦躁。有这些问题的同学应当精选资料,做一些典型试题,但不要搞题海战术,各类题型要透彻地分析一、两道,在解题中了解命题的原则及思路,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形成基本的答题模式。现举一些常见的地理规律描述及简述题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

(1)地形描述:海拔、地表起伏(相对高度)、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2)河流水文特征描述: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长短、凌汛、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流速、水能。

(3)年太阳辐射量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和云量的多少、地势高低,影响太阳强度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

(4)自然带:①纬度地带性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东西延伸、南北更替;②经度地带性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最明显;③垂直地带性规律:海拔变化,规律更替;④非地带性规律: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5)森林的环境作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注意不同地区作用不同。

(6)湖泊的作用:调节气候(温差变小、云雨量增加),调蓄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净化空气、发展渔业、旅游等。

(7)等高线地形图:①水库大坝宜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利于筑坝;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②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③引水工程选择在地势较高处,河水可顺势自流。

(8)水土流失问题:①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②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9)荒漠化问题:①典型地区:西北地区。②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不当。

(10)干旱缺水问题:①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

(11)土壤次生盐碱化:①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②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12)赤潮:①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②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丁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地污染了养殖水域。

(13)工农业、交通及城市建设区位分析:①农业: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资金、管理等。②工业: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政府等。③城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④交通线:地形、地势、地质。社会经济因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科技保证。

以上答题模式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同类型的答题模式还需同学们不断总结,掌握其答题思路。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在分析地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时,要从“天、地、人”三方面人手;分析一地农业或工业区位条件时要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去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3加强读图,提升能力

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图表的分量在不断加重。同学们要着重训练自己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领悟命题意图、准确审题、准确定位,灵活重组和迁移平时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和运用地理语言科学表达的能力。每天要坚持读图10分钟,对一些典型区域的轮廓形状(如大陆、岛屿和半岛、海域和海峡、主要地形区、国家和省区、河流和湖泊等)可采用联想法加以记忆,如澳大利亚像只螃蟹、云南像开屏的孔雀等;对一些特殊的经纬线与地理区域的位置关系可结合读图采用口诀法加以记忆。

例右图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填名称)。我国从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等所示国进口铁矿石。

(2)b和(1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_____,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_____。

(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

解析:这道题解题的关键首先是定位:读出图示国家。对于a、c图,南回归线穿过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南美安第斯山、拉普拉塔平原、巴拉那河,并且西经60。从南美穿过,东经150度从澳大利亚东部穿过,所以a图国家是巴西,c图国家是澳大利亚。同理根据重要经纬线可以读出b是埃及,d是印度。判断出四个国家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1)澳大利亚a c d(2)棉花夏季光热充足;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3)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

4学纲研题,把握技巧

最后复习阶段一定要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查漏补缺,要研究文综地理题型及命题思路,减少复习的盲目性,提高复习实效。文综地理试题一般1—11题为单项选择题,分值是44分。做题时可采用排除法选取正确选项。第36题是一道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一定的区域作为载体,综合考查自然、人文等地理学科内的知识,具有时代性和应用性。做这类题目的步骤一般为:①审题:要三“审”而后行。一审题型,二审关键词,三审有效信息。通过三审从题干、地图中找出关键词,解读提取出有效信息。②准确定位:利用经纬度或特殊的地理事物定位。③结合材料及储备知识,综合分析回答问题。④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规范书写答案。在回答问题时注意把握好设问的关键词,对于用“列举、说出、概括”等来设问的,回答时只答要点,不用分析解释;对于用“分析、简述、说明、阐述”等来设问的,回答时既要简明扼要、要点全面,又要有适当分析;对于用“描述”来设问的,要准确把握图形信息,将图形含义转化成文字叙述,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对于用“比较、对比”来设问的,要找出两个地理事物主要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比较;对于用“评价”来设问的,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

5关注焦点,了解热点

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的学科,本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往往选取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作为背景素材,来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后期复习中,对近年来发生的涉及地理学科的重大事件应给予关注,着重思考热点问题发生的地理背景及其与所学知识的关系,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沙尘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中东问题、台湾问题、北京奥运、全球金融危机等。

6调整心态,改进学法

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在最后复习阶段千万不要急躁,不能自暴自弃,要调整好心态和方法,树立自信,相信只要计划合理,正确执行,高考中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段时间对于实力较强的同学,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外,要特别重视答题技巧的训练,保持良好的备考状态;对于中等实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考试中不求做难题,力求把基础题做好做对;对于实力弱点的考生和艺术考生,更应注重基础,懂得放弃。另外要备一个错题本,针对错题要及时分析,及时纠正。

高考复习方法之文综 篇4

一:把握准导向,高效记忆

这一阶段的复习需要“回归”课本,形成清晰的系统知识架构,消除遗漏的知识“死角”,实现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灵活迁移和应用知识去解答问题。比如,《地理》的记忆可以分为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国土整治四大板块,板块内容用“知识网”去记忆和梳理。记忆时采用默记的方式,即根据“纲目”去回顾整体内容,如果回顾不起来再阅读书本内容。

二:分配好时间,换脑复习

文科综合的考前复习重点是熟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得分题型,避免把时间浪费在偏、难、怪、异题型的训练上。另外,在时间利用上遵循“分段分科,交叉换脑”的方法。文科综合的背诵时间可以安排在晚饭后和睡前各一小时的黄金时段,晚饭后时段尽可能大声背诵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睡前时段采用默记的方式去梳理知识网络和体系,晚上自习时段则以书写练习为主。在学科平衡上,兼顾弱势科目,巩固和提高中等优势科目,加强优势科目,也就是说利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加强模拟训练,提高答题质量

文科综合考试不仅试卷长度较长,书写量大,而且应试过程中还要不断转化学科思维,在考试中往往会感觉时间紧迫,造成思考不到位,卷面书写不整洁、不规范。因此,一定要加强模拟训练。

四:调整好状态,发挥最佳水平

建议这段时间里,学生要保持平常心态,每天按照平时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做好该做的事情。不要突击熬夜学习,同时注意饮食平衡,保持充足的睡眠,坚持每天锻炼一会,放松心情。

二.地理学习方法

一轮复习

上课认真听讲,将老师下发的每单元学案仔细填写,越细越好,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提问或者拿笔勾画下来下课提问,总之一定要学懂,因为第一轮复习是最系统、最全面、最具体的,它能够帮助我把高一高二学过的知识不会的重新讲明白,会的再巩固。

此外,老师下发的配套练习也一定要好好做,学到哪回家就做到哪,上课做错的回家总结到错题本上(那些有价值的题)。每天晚上要在睡觉前抽出时间看一会儿地图(中国、世界),比如第一天晚上看中国东北,第二天看西北,第三天南方……将地形区、行政区、气候区……叠加到一起综合整个区域看。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作图:老师每次下发画图作业要一丝不苟地做,做的同时把微小的细节记下来,比如:季风区到底包括宁夏的哪一部分。学地理,心中有图就不慌。

二轮复习

二轮复习没有那么细致,但是却有着帮我整理框架的重大作用。一轮复习后,虽然知识积累已经比较细致,但是却很杂很乱,之间也看不出明显联系,二轮复习中,我把每单元的母知识,子知识用大括号列出来,这样知识一层层地被列出来就清楚多了,比如工业。把知识组织起来有助于做题时快速定位提取已知信息,节省时间,做到准确。

考试前:

在一模考试一直到高考前我一直在做这样一件事:把做过的历年高考题、各区模拟题再好好研究一番,设问提法(不同题的相同提法)、答题怎么组织(不同设问的不同答法)、针对同一区域的不同设问……然后把有参考价值的题专门找一个小本子记下来可以随时看看。此外,我又把16套(包括选修灾害)学案利用每晚30分钟从新扫荡了一遍,将一些易混、难记、常考的知识点整理下来同样写到了小本子上,到高考结束,我手中有16套学案,大改错本,小知识本,一些画的地图,一些大考的试卷,它们都是我复习时的参考。

考试时:

选择题一定要细致:看全设问和选项,给的资料,看看有没有明显的错误,利用已知知识找出小陷阱,可以利用排除法、反例法解决选择题。

大题一般都是结合一个区域背景来考察。先仔细看看给出的资料(图、文字),再看设问(注意知识限定、答题限定)然后用穷尽法利用资料(尤其注意看图例、文字)把能答的答上,然后调动学过的知识来补充,切勿直接答上眼熟题的答案。看到一道题实在没思路就找准设问中的大限定,这时关于这部分的知识的大框架就派上用场了,一点点缩小包围圈,最后找到最适合的知识答上去。

高考状元文综复习法 篇5

“真正的天才总是少数。我能成功,在于勤奋与方法。”

“高考复习时间很紧张,但利用好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到了高三下学期,对文科生而言,文综是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科目。”

高考战场,一分之差,结果就可能失之千里。在接下去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文科考生该着眼于哪一步?本期让我们一同分享2007年泉州高考文科状元曾蔚萍同学的文综复习心得。

本期主讲:曾蔚萍,泉州五中2007届毕业生,当年泉州高考文科状元、福建省高考文科第10名;现为北大经济学院大一学生。

【方法综合】

背书记要点,看书看全面

有人觉得文综需要背诵的东西很多,要考出好成绩来一定要下大工夫去背。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文综三科的内容确实多,单单地理一科,初中和高中的课本加起来就有9本。这么多内容,不背是不行的;但要靠背诵过关的话,早该从高一开始而不是等到高三。

我的方法是记要点。做过高考练习的同学都知道,高考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

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掌握要点之后,还要学会诠释,用自己掌握的学科的语言去展开。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

在复习文综三科时,我花在看书的时间远多于背书。说句玩笑话,当别的同学背得天昏地暗时,我倒是像看小说一样将课本看得津津有味,连注释、图说这些边边角角都不放过。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别人辛苦背完半本书时,我可能已经轻松看完整本书了。看完了,合上书本,花上十几分钟在脑子里过一下自己刚才看到的内容,然后再去做题,把看到的知识结合题目作答,大脑中的印象会更深刻。

另外,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

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每周一练

保持“手感”

高考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

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

我记得从总复习开始,我们每周六下午都要进行一次文综考试,成绩还是其次的,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到高考结束时,一位老师就和我开玩笑:“做了几套文综卷,有没有100套?”后来想一想,即使没做满100套,也相差无几了。

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比如线索是农业,那就调出史、地、政三科有关农业的知识再做题。

再如做题顺序、做题时间,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琢磨出来的。去年考文综时,就有同学说做到最后,一看没时间了,看到大综合题就乱了阵脚。如果平时就找到适

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自己定出做选择题、单科大题、最后一题等各用多少时间的话,高考时就可以保证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做题:总结3∶1

掌握方法与技巧

归纳总结,这是学好所有科目的“通行证”,对文综史、地、政三科来讲,也不例外。从高三起,我就在这方面下工夫,把平时练习、考试中遇到的自己不会做的错题,老师讲评时提到的重要题目、典型题目、类型题、小专题等,都记在专门的“摘录本”上。这个“工作”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前后共记了两大本。

题目不一定要做非常多,但做完题后一定要总结、归纳,在时间安排上,做题、总结按3∶1比例安排,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方法。而且做完总结后,你会发现各个科目的脉络、题型变得一目了然。

比如历史,经常出现的题型有原因类、意义类等。原因类的题目,你需要分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线等。意义类的题目,则需要全面考虑,比如对当时的生产力、社会经济、政治、外交、教育以及国内外各阶级有何意义。归纳全了,考试时思路清晰,也不用担心漏了要点。

套一句俗语“浓缩就是精华”,做摘录本相当于把高三以来的一大叠卷子浓缩在一个小本子里。平时做好摘录,到最后复习阶段就很轻松了,不用翻卷子、课本,只要翻翻摘录本就可轻松地找到各类专题、典型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说白了,做摘录虽然麻烦点,但这个过程是你整理知识系统的过程,在做摘录的同时你也在复习中;而且自己整理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有助于记忆。

【科目学习】

历史:用时间串联知识

【关键词】

重点事件、重点时间

历史给我的感觉就是跨度大、知识点多,答题时有些点常常不容易找到,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另外,历史对语文水平也有较高要求,尤其是中国古代史,许多材料都是大段大段的文言文,一旦不理解其中某个文言文关键词的意思,可能整道题就答非所问了。我自己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一次考宋代王安石变法,因为没

摸透材料的意思,整道题败得很惨。所以,我个人认为历史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

我的对策就是看书,尤其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必须要抓课本,在考前老师一般都会提醒大家回去把课本看一看。但课本怎么看也是很有文章的。从课本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可能看完了还是觉得没条理、很乱;我的办法是先通读一遍课本,合上书在脑中按照不同专题把课本知识归类,再按时间发展顺序把各个知识点串成一个一个链条,这样记忆就比较清晰。

重点历史事件的时间,是一定要看,而且一定要有意识背诵、记牢。最好能熟悉得像条件反射般,一看到就知道这个时间点中外各发生什么事情,通过时间把各个事件串起来,然后再延伸回忆各个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意义等。

这点在答题时尤其有帮助。答历史题常常需要全盘考虑中国及外国的国情、阶级情况等,明确这个时间点中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影响等,考虑就比较全面,答题起来就不怕漏掉。

地理:从地图入手,一“网”打尽

【关键词】

以图定位、经纬定位

地理学科,据我的同学反映,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说是“文科中的理科”。但我觉得这其实也不难,只要平时下点工夫,熟悉地图,掌握一些解题的原理或者思路,地理还是比较好学的。

地理考试中,地图占了很大比例,有以地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等自然人文知识,也有直接考查图中重要地点的;再加上地图是比较直观的东西,不像背书那样可以按照文字背下来,所以地理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熟悉地图,以图定位。

我的“笨”方法就是在卧室里挂两张大地图,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每天没事就“泡”地图。先熟悉基本的,比如一些重要的海峡、国家的地理位置、地理形状等;再慢慢将所有知识填充到地图中,比如这个国家的气候、人口、资源、交通等;最终一看到图就联想到相关知识,看到考点脑海中也能浮现出一张图。

掌握图位定位后,最好还要掌握“经纬定位”,运用经纬网串联起所有知识,知道经纬度,一确定了地点,马上想到地图、相关区域知识;想到气候、自然带,想到大气环流、洋流;想到典型产品、能源等。尤其一些特别的经纬线及经纬线的交会地点,比如180度经线经过哪些地方,北纬30度、东经30度在哪交会等。

另外,地理很多知识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比如高

一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有不少内容与高三的区位地理内容密切相关,复习时可以有意识地把这些关联点串起来。比如,复习西南交通时,可以和人文地理里的交通与商业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好记,而且思路也更开阔。

政治:用政治观点看生活

【关键词】

时事联系、细心解答

政治,感觉是文综里比较枯燥的一科。按我同学的说法就是,不念最好,但又不得不念。不得不念就得找方法,归纳起来也无非是时事联系与解题技巧。

文综三科和时事的挂钩都很密切,但联系最紧的就是政治科,它的考查范围都与时政密切相关。我们除了课本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关注一些时事热点,平时可以多看一些新闻、报纸,像凤凰卫视的时事热点栏目,订阅《参考消息》、《半月谈》等。

高考的题目是给你一个时事背景,要你用一些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的原理来分析它,平时做练习、看新闻时就要自觉地按考试模式来操练:这个问题用政治学原理怎么分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又该如何分析。久练成兵,到看到考试题目时,就可以非常快速地反应出该用什么知识点来解答它。

当然,这是建立在你对课本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

所以,该背的原理、方法论一定不能偷懒。到最后阶段,最好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头脑里有个明朗的知识网络,明白不同的原理、知识的网络方位,知道遇到原因类、判断类、意义类各种类型题该从哪个角度入手。

高考文综提分复习方法 篇6

高中政治应该是经济常识最难学,这部分的知识点是比较零碎的,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很多的知识点是没有掌握清楚的,有很多的内容也没有联系起来,文科的学习是很多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去答题的,所以政治的成绩自然就不好了,我们在学习政治的时候,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多做一些主观性的题,这样我们的政治成绩才有可能会提高。

历史

其实学习历史兴趣是很重要的,有很多的同学的历史成绩好,是因为他喜欢历史,如果你是真的喜欢历史,你会发现历史是非常的有趣的,它是很多个历史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学好高中历史,教材也是很重要的,历史教材我们一定要细读,千万不要落下任何的知识点,有很可能书中的图片都是出题点,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可以把每个故事串联一下,这样我们的历史成绩才有可能会提高。

地理

高考文综复习计划 篇7

一、应该关注什么样的时政热点

1.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与政史地三科均有联系的社会热点。

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应具备如下特点: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时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既能从社会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历史、地理和相关知识的时政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时政的新提法和新理论。据此,以下时事值得关注:“民族问题”,“改革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公平”,“低碳经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化产业”,等等。

2.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

热点取材的时间周期要长些。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指出,一年热点不是热点,多年的热点才是热点。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一年内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要关注那些长效的,且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绿色GDP、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而且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在一年中的具体体现。

3.重点关注国内热点。

不管是文综卷政治试题,还是政治单科卷试题,都有一个原则:“以我为主”,也就是着眼于我国的实际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我国内一些持续性的特点,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表明,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的相关度。一些与我国根本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的,本身又相当稳定、清晰的国际热点也应关注。

二、转变时政专题复习课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时政专题复习课模式:热点背景、知识连接、命题角度、试题演练四段式热点复习。这基本上符合专题复习尤其是热点专题复习的一般思路。但是如果简单化处理,将这四段制成学案发给学生,在课上学生看看、练练,教师讲讲就过了,复习效果不明显。现在的复习,学生做的试题比较多,考试相对频繁,相关热点学生接触比较早,慢慢就变得熟视无睹了,于是相当一部分老师也觉得热点专题的复习似乎可有可无,就是多做一些题也能够达到复习的目的。这种状况提醒我们,要提高专题复习课的效率,必须转变指导思想,拓展复习思路,充分认识到不同阶段复习的一致性。实际上在复习中三个阶段的专题本身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一轮复习结束后的知识专题复习实际上是复习重点,二轮热点专题复习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轮题型专题从设问的角度看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评价四个类型,而我们掌握知识也是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可见,三个阶段的专题复习,往往就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考虑问题的方法不同,或者说复习的角度不同。老师在安排第二阶段复习时,重点考虑的是通过复习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问题。所以第二阶段复习热点专题复习不宜太多,要多角度重复,达到熟能生巧。

三、复习备考策略

1. 重视让学生来整理与专题相关的知识、掌握专题的思路和答题的规律等。

要通过一个一个专题的复习,让学生逐步学习和习惯自己动手、动脑,分析问题、整理问题,总结记忆的方法、答题规律、一般方法等。这方面和试卷讲评一样,要舍得花时间。只要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许多专题问题知识下发学案就可以了,不一定都要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2. 控制专题的数量,提高专题的质量。

要注意方便学生记忆,专题数量不要太多,知识专题、热点专题、题型专题都是如此。答题规律如果总结得太多,就没有实际用处了。提高质量主要是寻找共性、探索规律、训练速度、查找漏洞、形成能力。

3. 高考大纲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变化,说明高考考核的内容和基本思路不变,重点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

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对高考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要反复强调,多次分析,让学生理解这几种能力在考试过程中是怎样出现的。

4. 课堂操作的模式。

建议根据专题内容对每个专题的练习做一个统一安排,各个试题的设问(实际上是命题角度)、涉及基础知识和答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作整理并重新出新的安排。课堂按照这样的顺序操作:试题演练—分析探究—整理总结—反馈提高。

试题演练:课堂导入之后就是试题演练,出示试题一,学生练习,然后教师让学生演示解题过程。

分析探究:分析试题一的解答过程,探究可以做出怎样的变化。让学生从试题材料和设问、运用的基本知识等方面思考怎样变化,带出试题二、三等。

整理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整理和总结本专题的命题思路、基本知识。

反馈提高:再次进行试题反馈训练,以检查复习效果,并总结答题过程和以后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及其运用.

[2]国家教委.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考文综复习计划 篇8

区域地理的复习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区域地理的真正意义没有被深刻认识,其作用被过分夸大,以致于教师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上耗费过多精力。区域地理的高考意义体现在:区域地理是高考命题的载体;区域地理事物及其时空演变是命题的对象;区域地理是系统地理的实践平台。

二、区域地理试题的特点

从呈现方式上看,它多以区域图为背景的组图形式呈现。

从考查内容上看,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地球、地图基础知识和原理;利用经纬网地图确定地理位置;根据图例、比例尺获取图中信息。

②从区域差异入手,分析区域自然、人文要素的差异。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区域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分析,是区域地理考查的重要主题。

③依据区域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统计资料,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特征,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工业、交通区位等特征。

④从区域特征入手,分析特定的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目的是指导人类合理地利用和改造环境。人类的主观要求必须与环境的客观规律相适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的重要地理思想。所以,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了解区域特征,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从能力考查上看,它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能力要求:

三、区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方面:缺少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直面高考的、适合师生所用的教科书。

学生方面:缺乏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面对地图,无从下手,遭遇学习“瓶颈”。

教师方面: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呆板。

四、高中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的实施策略

基于福建高考文综地理命题特点来看,区域地理的概论是考查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区域地理复习时应以“依据区域定位—把握区域特征—谋求区域发展”为主线,加强区域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复习。

1.强化定位意识,形成心理地图。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记重要经纬线,使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网格状的心理地图,然后让学生在已经形成的心理地图上叠加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板块分布图、洋流分布图等,最后再设计一些空白地图,使学生建立区域空间联系。

区域定位关注的是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相对位置所体现的地理意义。例如,纬度位置决定了该地区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温度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海陆位置则会影响到该区域的降水状况;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共同影响该区域的气候特征。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也是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关键。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某个区域的每个要素特征都进行分析,可以采用化整为零、逐个突破的方法,对要素进行分析。对某个区域地形特征进行描述时,教师可以结合等高线或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概括这个区域的地形特征。例如,教师可结合亚洲地形图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并概括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①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②平均海拔较高;③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④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间,平原多分布四周;⑤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⑥东侧、东南侧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描述地区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如下图)。

3.关注区域环境问题,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归宿。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素材,考查学生关注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近年福建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热点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对南美洲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以及开发热带雨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保护热带雨林的有效措施。

4.精选精讲例题,提升解题能力。

高考文综复习计划 篇9

2014年高考文综复习将要进入第二轮,考生要根据复习进度,适当制定高三文综二轮复习计划,高考冲刺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名师分享的2014年高考文综二轮复习必备的方法,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针对文综学科的特点,西安市第三十中学任艳萍老师给学生们提出了高考文综二轮复习建议。

1、做好两个阶段复习的衔接。

依据考纲要求,对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状况进行一个回忆,深化现有的知识结构,对掌握不全面、识记不牢固、理解不深入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将一轮复习中的遗留问题予以解决。

2、实现深入复习阶段的提升。

一要明确第二阶段复习任务,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重视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二要积极认真对待专题专项训练、定时限时检测,将其作为查找知识和能力不足的途径,客观分析卷面信息,进行总结反思;

三要重视不同学科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积累,在不断训练过程中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要根据专题内容,将近三年高考真题作为典型题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举一反三,探究高考命题的方式和角度,同时注意考纲中“删”与不“删”的内容及关系,准确把握考纲内容和要求,明确考查方向;

高考文综复习计划 篇10

一、回归课本,重视基础

绝大多数文科生觉得文综是副科,现阶段备考最重要的是要重视语数英主科,所以对于文综的复习不会把课本上的内容烂熟于心。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高考文综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都来自课本,同学们想要稳拿高考文综的高分,备考就要紧扣课本,重视基础的复习,扎实基础是提高答题能力的关键。

二、规范答题,灵活运用模板

高考文综的主观题占据文综总分的一半,然而主观题也是很多学生的弱项,所以同学们在备考期间务必重视主观题的复习,根据最新的评分标准,规范自己的答题。高考文综的主观题是按点给分的,学生写出这一点就有这一点的分,多写不扣分,所以同学们尽可能把自己想到的点都写下来,注意简洁明了,凸显关键词即可,不要长篇大论。

三、学会整理归纳知识点

让人“纠结”的文综复习 篇11

全国卷越来越重视能力考查,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考查,更灵活和开放,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纠结” 文综复习 全国卷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5-02

2016年山东省文综第一年由山东卷改全国卷,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有些纠结有些忧。

纠结一,还需要答题模板吗?

考了多年的山东卷,老师们已摸索出经验套路,甚至总结出模板,高考答案也是简洁明了,中规中矩;而全国卷的难度比山东卷要大,高考答案组织逻辑性特别强,必是有果必要有因才可以;简单的套话,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根本没有得分点,“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那我们的模板还有用吗?当然还是有用的,要适当建模,答题时借助模板引领思维方向,又要据具体情境“破模”,要从图文材料获取有用提示信息,有效利用模板,灵活应对,别把模板当模具,死搬硬套,落入思维陷阱,模板思路方向一致,而模具千篇一律,不能体现活学活用,地理注重考查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纠结二 在有限的时间内,做题是到底该追求质还是量?

在高三的复习中与高一高二明显不同的是,做题特别多,每次为了进度,或和同事进度比较,有时总有些赶的感觉,显得有些匆忙。每次测试完之后,又感觉题并非是做的越多越好,有些题做完了讲完了,还是错,反思之后认为,保质保量最好,可质不能保证的量有啥用呢?应该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做过一道题,会了这一类,应该给予更多的消化时间,不仅仅只是掰开了,揉碎了而已,更应该让他们从每个做过题中提炼出有“用的铁矿石”(答题思路),题海无边,回头是岸!

纠结三 遇到图文材料和我们平时所学“相矛盾”怎么办?

例如我们期末刚考过的试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圣诞岛(下图)位于印度洋东部,为火山岛,属于澳大利亚的海外领地。磷酸盐工业是圣诞岛的经济支柱,澳大利亚政府曾因为其对雨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宣布关闭磷酸盐矿。1990年起允许私营公司在热带雨林资源不受破坏的条件下恢复开采。

(1)分析圣诞岛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成因。(6分)

材料一中提到热带雨林,图中信息南纬10度穿过中部,可是材料二表格数据体现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与热带雨林似乎相矛盾,虽然看似“矛盾”,但是根据其地理位置及表格信息可确定圣诞岛为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降水多;当地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地势较低,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当图表材料和我们平时所学有“矛盾”时,应以材料图表为准。世界那么大,我们知道会考哪儿,我们是用掌握的规律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背知识来套用。

纠结四 全国卷注重考查能力,那我们地理的复习还需要背么?

全国卷虽注重考查能力,但是做好知识储备,是做题的关键,平时要注重积累思维链条,提高答案质量。如: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重力作用显著,流水下切侵蚀强烈,河流变深,形成“v”型谷……类似的例子很多,思维链条确实需要去背,但不是死背,要理解的背,就像数学的计算公式那样,背也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实质也是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来解决地理问题,有些思维链条我们必须真正明白且能熟练应用才会提高我们答案的质量,得分才高,适当的背确实是必须的。

全国文综卷对于2016年的考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全国卷越来越重视能力考查,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考查,更灵活和开放,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保证大家能够学好、学精、学透,尤其是面对明年即将到来的高考,这给老师们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复习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才会防患于未然。

高考文综复习计划 篇12

①跟着老师走,课本为重中之重。回顾

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老师布置的任务

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计划背诵。将随身携带笔记本 1个笔记本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将平时所高中所有课本的文言文、诗歌、词赋的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全

第一轮

2013年7月

~2014年2月 丰富知识储备 篇名整理成目录,每日坚持背诵,包括部收录,然后利用早读大声朗读加以强记;1文中的重点词汇等。文言文可摘取重点专门收录一些俗语或者从报刊中摘录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文段或重点篇章来背诵,背诵完成后可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在目录后做标识。坚持在第一轮复习中

完成背诵。

②保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推荐报刊:

《青年文摘》《散文》《科学画报》等。来粘贴到本子上,晚上睡觉时可以翻看。枕头书 在枕边长期放一本成语词典,每天睡觉前可以看3 ~5条成语,长期坚持,也就是一个很好的积累。

①坚持整理一轮复习中的笔记本。

②结合语文复习资料的分类板块来逐一

复习,每周攻破一项。

③丰富阅读基础 针对高考语文阅读

“重名家不中名篇”的特点,可分别整

理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一些名家的生活

第二轮 背景、写作特色、精神气质等。如,考

2014年3月~4月逐一突破 生需要将鲁迅的各种特点整理出来,实文言文字典 翻看文言文字典,掌握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经常翻看《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以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将《考试大纲》要求的100个文言文实词、18个虚词,分别分散到每天的学习中去。名人名家录 将课本中涉及的名人,包括诗人、词人的基本资料整理在笔记本中,如果自己把握不准,可以让老师帮忙。分类练习专项突破需要一定量的习题练习,此外一定要将错现从对人的理解进而到对文章的理解。题整理出来。④重点攻破文言文 在第一轮背诵的基大语文 广摄取,活应用。主要是针对“星光灿烂”的语言应础上,分别整理各篇文章中的实词、虚用题。多注意电视、广告牌上的广告词,报纸的标题等,甚词、特殊句式。至是门口的对联都不放过,有随时随地积累的意识。⑤每周一卷 此时可以每周利用整块的时间来完成一份语文试卷。

关注考试范围、新

增内容、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能满分作文精读 精选一些往年的满分作文来背诵,尤其注意其让考生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首段和末段。此外,整理往年高分作文的标题也是一个提高

第三轮

2014年5月至高

考 最后冲刺 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考生本高作文成绩的好方法。将历年来你觉得很好的作文标题整理出考的命题走向。来,参透其模式,模仿其模式。②重温重要考点 字音和字形,常见实试卷错题集 不同于之前的错题本,改错题本主要是整理试卷

词、虚词,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等。中的错题,此时的错题已经是进一步地筛选过后的错题,非

③重点准备作文。

④每三天一卷。常具有针对性。

2014年高考总复习方案(数学篇)轮次 任务 复习方式习题量 一轮复习:1.按章节进行单元按章节进行单元复习,主要目标是巩固章节基本概2013年7月

2月底 复习.关 念、定义、定理、公式、方法、技巧、题型,注重讲1.同步课时练;知识. 初至2014年2.每周一次同步过练结合,以单元训练为主,突出重点难点,夯实基础2.单元过关训练

主要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强化重点

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对重点专题要重点训练.将专题可分为:

(1)函数与导数、不等式;

(2)数列、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二轮复习:

2014年3月

初至2014年

4月底(3)向量与三角函数; 1.以专题为主线进行复习. 2.专项配套训练(4)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5)直线、圆与圆锥曲线;(6)直线、平面与简单几何体;

(7)概率与统计;

(8)数学思想方法:函数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运动变

化思想、客观题解法研究等.

(9)热点问题: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创新型

问题. .2.每周滚动综合训练

1.精做历年高考真题.历年的高考真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考生可以购买历年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进行

1.前半段以综合训强化训练.

练、模拟训练为主,2.整理错题本.整理错题,建立错题库.一般的错

三轮复习:

2014年5月

初至高考 以提高综合解题能误类型有:①粗心导致错误,②思维与方法性错误,力. ③知识性错误等. 2.后半段进行查缺3.精选各地的最新模拟试题,进行模拟实战训练.之补漏,回归课本,进所以选择各地试题,其一是为了熟悉各类题型,其二

行实战演练和心理是历年高考都有各地考点“轮回考”的特点.此外,调节. 最后还是以本省市的模拟题为主.

4.回归教材.再次对教材的例、习题、复习参考题

重做一遍,要知道,教材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2014年高考总复习方案(英语篇)轮次 任务 独门技巧习题量

①准备一本权威的英汉词典,背诵课本单词时参考词

①以涵盖单元考

同步过关。

第一轮 ②注重背诵课文

(80天)位。

③同步课本复习

语法。形变化都是连在一起的,考生可通过比较来背诵。②每晚临睡前花上5分钟的时间把白天背诵的单词在脑中过一遍,然后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再迅速回顾这些单词,这样背诵的单词更不容易忘。③记单词还要掌握一个技巧,就是借助英文解释来记忆。比如join/attend/take part in,如果你知道它们的join—become a member of;attend——have a share in/help)遇到辨析题也不怕。读与写作练习。

比较法。侧重语法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可采用比较

and some of them are businessmen.与friends, some of whom are businessmen.第一句中有并列连词and,为并列句。后半句使用人称

第二轮 专项训练1:语法whom

②每2~3天进行一替代friends。(30天)分类训练 项语法的专题训掌握语法的本质:一个句子有且只有一个谓语。根据

练。可能是并列句子,如“The secretary worked far into

上一篇:申请教师资格证时间下一篇:临床药学室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