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建议

2024-08-13

高考复习建议(精选11篇)

高考复习建议 篇1

1、记笔记

有部分同学上课听老师讲的都会,有什么不懂的也问了。可课后做题时,总是漏洞百出。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当你认为已经听懂了的时候,也可能只是暂时记住了这道题的步骤,但是只会做这样一道题,而想距离透彻这类题还是远远不够的。

下课后可以重新复习这道题,如果学习时间充裕,最好不要在课堂上记笔记,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理清思路,重新写下解题步骤。这相当于自己重新复习一遍,加深了对这道题的理解。

2、做题不是越多越好

不知道同学们每天做题需要多长时间呢?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呢?无论复习的方法是什么,都要注意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每做完一道题以后,一定要确保对这道题有所领悟,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根据作业量和对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可以自己决定做题时间,但是在不想做的时候,也是效率低的时候,最好不要逼自己继续做题。

这里建议大家使用改错本,虽然会占用到一些复习时间,但考前如果将改错本上的题都看一遍的话,可以使自己比较容易进入做题状态,减少失误,提高考试成绩。

3、注重劳逸结合

不知道同学们平常都有什么爱好呢?怎么协调学习和玩的时间和精力呢?晚上有没有熬夜学习呢?周末休息时都做些什么呢?

一个人有自己的爱好是很正常的事,有人喜欢听歌,有人喜欢运动。学累了就玩,玩得差不多就继续学。只有劳逸结合,才能综合学习效率。

复习得时候不用家长陪,学到几点全由作业量来定,最好能写完大部分。周末就是学习和爱好之间轮换!

高考复习建议 篇2

一、时间安排要严密

在篮球比赛中, 越临近结束, 叫停次数会越来越频繁。因为时间越来越少, 机会越来越近, 必须保证每次的成功而不容有误。正同此理, 冲刺复习时间的安排更要精细化、科学化, 落到实处、细微处。要对每个学科占有多少时间、每段时间干什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要有明确细致的安排, 并要持之以恒的遵守安排, 千万不能有太大的随意性。经验告诉我们,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谋定才能后动。因为严密的时间安排首先可以保证复习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进行;其次可以保证复习到点到位, 没有疏漏;再可以检测复习任务的达成情况, 以便自己修正复习的航向。

建议将复习内容与复习时间列表管理。时间的安排切忌各学科平均分摊, 而应当按照学习任务的多少、难度、自己的掌握程度等来安排。当然在时间的安排上应留一定的余地, 以备不时之需或作调整之用。

二、回归工作要到位

1. 回归书本

一轮或者二轮复习是以书为“基地”, 走出书外, 在“资料库、题海”里大展拳脚。大家的感觉是书越读越厚, 知识越读越多, 问题越来越难, 方法越来越混, 压力越来越大。冲刺阶段则要将自己唤回书本,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将书越读越薄, 实现由繁到简的升华。回归书本若做得好, 你一定会产生一种“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而豁然开朗的感觉。回归书本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阅读好书本上的次要内容, 力争不留复习死角。

2. 回归问题

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 重复犯错, 是练习与考试中普遍存在的、反复出现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审题不细致, 思维不缜密, 方法不适用, 解题不规范等。而在初次改错时, 也仅止于改了, 并没有进行深入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 以致于这次出了的错误, 在下次还可能再犯。因此要对自己以前存在的问题、疑点、模糊点等进行清点、补正, 防止死灰复燃。较可行的方法是对已有的错误进行分类、反思, 甚至重新做一遍。只有真正找到了发生错误的根源, 才可能使自己不至于“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

3. 回归经典

经典名著要反复阅读, 才可能了解它的精髓。同样, 复习中对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要重新温习。一是因为它可能帮助我们最好的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明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启迪思维, 堵塞漏洞, 拓展发散等。二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重温它还能帮助你提升复习的效率, 减轻复习的强度与难度。

4. 回归资料

温故才能知新。在冲刺复习阶段, 要将使用过的资料分学科整理成册, 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浏览、反思、去粗取精。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是可以帮助你重温复习的历程, 进一步巩固知识、方法与技能, 三也可以使你重新审视过去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三、舍弃策略要精当

田忌的赛马策略表明, 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 必要时要作一些战略性的舍弃。由于人的精力、能力所限, 在有限的时间里, 不可能去掌握所有的东西, 也没有必要去掌握所有的东西, 只要能抓住重点的、大的、关键的、不能失去的东西即可。因此在复习的后阶段, 要作战略性的选择, 适当舍弃一些东西, 防止面面俱到而不到。舍弃不但可以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发挥你的优势, 弥补你的缺陷,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舍弃的原则应该是抓大放小, 抓熟放生, 抓易放难、抓热放冷, 实现突出重点、热点的目的。

舍弃什么具体内容呢?舍弃自己屡犯错误的内容, 舍弃自己难于弄懂的内容, 舍弃自己不擅长的内容, 舍弃一些枝节内容, 舍弃一些费时多但考试比重小的内容。

四、考试训练要高效

冲刺复习一般以考试训练为主, 如何实现训练的有效、高效呢?大家不妨按照下述要求试一试。

1. 要及时

及时就是在复习完某一内容或发现问题时, 要及时训练, 及时考试, 及时反思。老师则应该及时批阅, 及时反馈, 及时帮助学生整改。

2. 要限时

限时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训练与考试任务, 养成不拖沓、争分夺秒、干净利索的作风。

3. 要规范

规范就是作答时要书写清晰, 要写在规定位置, 要按答题要求作答 (如作文字数与文体要求;理科所要写明的基本算式、必要说明等) 。

4. 要适宜

适宜就是选择的考试与训练内容要适合学生 (自己) 的实际情况, 如适合学生 (自己) 的学习能力, 适合进行拾遗补缺的目的等。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不加选择的用一些所谓名校的冲刺卷、模拟卷来进行训练。因为这些东西并不一定适合于学生 (自己) , 而适合学生 (自己) 的才是最好的。

五、调适措施要合理

调适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处于一种最佳的应试状态。所谓最佳的外在表现就是放松, 吃得下, 睡得着。心里则应该是不急燥、不焦虑, 身心不疲惫, 没有包袱。如何最大限度的达成这种状态呢?

1. 定位要准确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参加考试应获得的成绩有一定的期盼。这种期盼既是动力, 也是压力。如果没有了平常心, 定位就会不准确, 期盼就会拔高, 就会膨胀, 心理就会“发烧”。如果达不到期盼, 就会失落、失望, 甚至散失信心, 熄灭动力。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对自己的期盼抱着就低不就高的态度, 这样压力才会降到最低, 包袱才会卸得最轻, 你才可能走得更快、更远。如果你时常想到“上帝”对你关上了这扇窗, 他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话, 你一定会心态平和, 从容应对。即使没有达成最低的期盼, 人生的旅程也一定会像上了“立交桥”, 四通八达, 决不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暗不已。

2. 维持固有节奏与习惯

要维持自己学习、休息、锻炼的固有节奏, 尽量使生物节律不发生改变。如果对环境、饮食等已经习惯, 也就没有刻意改变的必要, 因为改变可能会适得其反。

3. 锻炼与休闲必不可少

体育锻炼一定要有, 但要防止意外, 适可而止。听音乐、看新闻必不可少。因为它既可以放松心情, 缓解焦虑, 也可以了解时政, 抑或还可能学会某种方法或补充一些资源。

六、交流减压要充分

交流可以分散注意力, 缓解压力, 利于休养生息, 也可以了解信息, 探讨问题, 学会方法, 获得灵感, 因此很有必要加大交流的力度。交流的对象可以是同学、老师、父母, 也可以是邻里、朋友, 也可以是报纸、杂志等。交流的内容因人而异, 可以是学习的心得体会、问题与困惑、新闻与传说、笑话与轶事等。只要有利于放松心情, 娱乐自己, 不影响或干扰他人, 无伤大雅, 就是家长里短的谈资也无不可。

新课程高考复习建议 篇3

一、深化基础知识,挖掘教材潜力

教材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知识载体。纵观近几年来的新课程高考试题,多数试题来源于教材,即使是综合题也是教材例题、习题的结合和拓展,充分表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教材中许多例题、习题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复习中要注意总结、提炼并灵活运用,要深挖和广拓教材习题的潜在功能,通过类比、延深、拓展衍生出一些新的命题并加以解决,能有效的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把各个局部知识安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成整体,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和网络化的有机体系,把重点放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力争对课程内容融会贯通,方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少胜多,事半功倍。

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新知识的应用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之中。对它的灵活运用,是数学能力的集中的体现。复习过程中,应该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基本方法进行梳理、总结,逐个认识它们的本质特征、思维程序或操作程序,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而新增添的数学知识更加丰富和完善了中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拓宽了知识的应用空间。如:通过对《向量》知识的学习,可有效的掲示空间或者是平面图形的位置或数量上的关系,同时由定性研究变为定量计算,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化和提高;通过对《导数》一章的研究,可简捷地解决曲线的切线问题、物理上的瞬时速度、加速度等等问题;《概率统计》为人人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信息,分析、把握随机事件,评价、决策现实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不仅仅是高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例:甲、已二人参加智能知识竞赛,一共有10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甲、乙二人依次各抽取一道题:

(Ⅰ)甲抽到选择题,已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

(Ⅱ)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察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计算,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当于课本中的题目的水平。

解:(略)

三、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应用创新意识

近几年来,高考题目比较注重新增课程与传统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考查,将新增知识与就知识有机结合,并灵活的运用,也是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体现。解答应用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是对考生“综合实力”真实考察,能充分的展示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考察考生能力与素质的良好题型。新教材强调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现实性与大众性。重视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兼容性,新增知识在社会现实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所以复习中要关注生活背景、社会现实、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等各个方面,并从中提炼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应用背景,特别是可运用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要不断地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勇于索,善于新旧知识的迁移,提高应用创新能力。

四、强化思维能力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高考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整体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应用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因此,复习中应重视知识的有效迁移,要把握住“教学活动是一项思维活动的特征,通过多种推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并通过对推理过程的合理表述,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切实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试卷中每年都有几道能力型或应用型试题,其中从深处次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它的一项主要功能。

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高考数学的考试宗旨是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复习中要熟练掌握三基,充分体现基础数学的通行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把向量、微积分、概率统计、随机变量等思想方法融合到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去,逐步做到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中。高考始终注意的是通行通法的考查,”避开过死、过繁、过偏的知识考查“。因此,要力求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要深化理解,熟练掌握通性通法,舍偏、难、怪的习题,,淡化特殊技巧,优化解题过程。

高考数学的复习建议 篇4

注重教材、注重基础,忌盲目做题

要把书本中的常规题型做好,所谓做好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把题目做对。部分同学在第一轮复习时对基础题不予以足够的重视,认为题目看上去会做就可以不加训练,结果常在一些“不该错的地方错了”,最终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为粗心,从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基本结论和公式的记忆及基本计算的训练和常规方法的积累,造成了实际成绩与心理感觉的偏差。

可见,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不妨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函数部分为例,就必须掌握函数的概念,建立函数关系式,掌握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学会利用图像即数形结合。

高考语文的冲刺复习建议 篇5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这场硬仗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各考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

同时,还要对照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一个习题就是一个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2、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有的同学到了复习后期还在盲目做题,结果是题目虽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对照自己的错题反思,更不对错题归档整理。

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所以,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3、注重识记积累,基础分分必争

高考试题中的中低档题,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我们要特别注重落实这项工作。例如,对所需背诵默写的64篇文章的复习,就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考生必须要记牢、记准,动动手,把平时的易错字常写写,逐篇过关。

对于成语题、病句题,要注意反复放到语境里面去理解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文言文的翻译练习要坚持,最后阶段要做到字字落实,宁少勿错。

4、回顾典型作文题,作文素材每日积累

要把已经训练过的作文材料结合自己当时的典型问题再看一看,吃透提示语,并划出要点;要注意选引材料不要照抄,尤其要注意是否点题、扣题。

同时,拟题避免拟怪题,要一目了然;开头不必标新立异,实际入题;结构不能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号;字数不能少于800字,也不要超太多;不会写的字换个字塞进去,不留空格,更不要在卷面上涂改。此外,尽管高考日益临近,但仍要坚持作文素材的每日积累。

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与建议 篇6

高考物理试题应该同时具备稳定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对物理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实现新旧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方案的平衡过渡。

基础分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在复习中努力追求中低档题不失分是非常必要的。结合18年高考的命题趋势,复习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

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对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题多来源于课本(教材)的原始材料;二是考题内容多选取学科概念和规律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首先是对于基础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比如力学中对于重力、弹力、摩擦力、动能、势能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又比如动力学的3个基本规律:牛顿定律、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等的理解;等等。

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包括对物理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从整个高中物理学科、甚至物理学层次上理解物质、运动、相互作用和能量等概念,不仅要深入理解、灵活应用,而且要能够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近非常重视对牛顿定律的深入考查,在25题压轴题中连续出现;平抛或类平抛运动每年一题,6分左右。地位稳定,题型灵活,可选择可计算;动量及其守恒定律原来在选考模块中占10分,调为必考后,占6分,后续考查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分值在6到10分之间。

可见,对于基础概念和规律的要求提高了,由理解、应用,晋升到论证,形成了三个层次。

2.科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高考物理试题注重对科学方法的考查,借助科学方法的运用考查学生能力,题目在知识、方法、思想等方面尽可能达到平衡。

新课标提倡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一直有所体现,在后两年的高考中会更加明确。与之对应,在科学方法上,“在实际情境中抽象物理模型”首当其冲,此外,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类比与迁移、近似与极限等,也是近些年考查的重点。

3.运算能力的提升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一直是物理高考必考内容,包括列式、推导、求解、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物理结论等,还包括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近几年的试题中,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包括字母运算和数字运算两个侧面,比重在在选择、实验和计算题目中均有增加。

4.论证类问题的适应

18年考纲唯一的变化是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对“探究能力”的要求增加了“并加以论证解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其他省市(如北京)的高考中,物理卷近几年已经连续出现了论证类的题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的能力。

论证类题目可以在实验题和计算题中出现,复习中可以借鉴北京卷对论证能力的考查方式。

5.关注科技和社会热点

高考物理试题注重时代性和生活化,建议学生关注国家的科技进步,注重物理学习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注意社会热点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从物理知识社会化来说,比如动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学,但贯穿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动量守恒定律在宏观、宇观、微观世界都成立,与实际问题和科学前沿联系密切。从科技发展动态来说,近些年世界和我国物理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成果,如引力波、航天科技、人工智能、量子纠缠、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等,都需要适当了解。

作者:姜连国

高考复习建议 篇7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高中英语复习的内容是非常庞杂的, 高中英语知识点较为零碎, 并且要求高中生掌握较多的语法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否则会事倍功半, 达不到预期的复习目的。接下来, 笔者将围绕如何优化复习策略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用优质资料来指导复习

为了优化高考英语复习策略, 使学生在高考中获胜, 教师应该根据高考要求来精选、精编学材, 最好能够从2011年—2012年全国各个地区的模拟题和近3年全国高考试题中选题, 保证题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绝对不能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与此同时, 对于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 教师必须做到“有做必查, 有发必收, 有收必批, 有批必评, 有评必补”, 保证能够让高中生做一套题就能够得到一套题的收获, 切实大幅度提升高中生的英语能力。

三、注重及时查漏补缺, 加强纠错意识

为了更好地复习高中英语, 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纠错意识, 及时进行指导。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要求所有的高中生都配备一个错题本, 详细记录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习题, 尤其是错题和难题。通过这种方式, 高中生就能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易错环节, 对于高考英语的重难点有所掌握, 能够随时翻看自己的错题本, 及时回顾知识。尤其是在高考复习的第三个阶段, 高中生可以将这些错题再次找出来, 再重新做一遍, 将他们仍然没有深刻理解的易错题目重新进行分类整理, 并且再次将出错的题目集中整理到纠错本上, 从而能够将高考英语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逐个击破。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 教师也应该要求高中生及时查阅并且记忆纠错本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 高中生也可以再次翻阅精心整理出来的纠错本, 为高考的取胜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帮助和保证高中生将厚厚的英语教材读“薄”, 深入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从容应对高考。

四、分类复习, 逐个击破高考英语的题型

众所周知, 高考英语的考查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复习起来也较为繁重。这就要求作为高考英语教师的我们能够认真引导高中生进行分类复习, 逐个击破高考英语中的各种题型。具体来说, 教师应该熟练掌握高考试题各个构成板块复习策略与应试技巧, 明确任务, 突出重点, 优化方法, 提高高三英语中的各种题型的复习效益。尤其是书面表达这一部分, 它是普遍令高中生感觉非常难的一个部分。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 让高中生必须留心观察身边的情况, 养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 并且鼓励他们运用各种各样的英语句型, 熟练应用长难句, 让他们能够写出更加精彩的英语文章。同时, 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或优美的句子, 这样不仅熟悉了单词和知识点, 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高度重视高中生的心态, 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高考英语复习策略的优化效果的好坏是直接通过高中生的成绩来体现的。为此, 作为高考英语教师的我们, 必须在落实“分层指导, 整体提高”的高中生工作方针下, 对于有效高分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提高。首先,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高中生的思想工作, 保证高中生能够具备足够的内趋力。其次, 教师必须引导高中生学会积极思考, 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点。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在随同教师复习的前提下形成自身的复习计划, 并且将教师讲的技巧与复习资料上的技巧内化为自己的技巧。最后, 教师必须加强对高中生的督导和鼓励力度。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作业评语、降低要求、情感交流等多种多样的途径来鼓励高中生认真学习, 让高中生时时刻刻感觉到他们是非常有希望在高考过程中取胜的, 让他们始终坚定信心进行学习。在整个高考英语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真正时时刻刻关心、督促高中生进行学习。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高考英语复习中,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 形成良好的高考英语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攻破薄弱环节, 巩固基础, 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 保证高中生在高考这个重要的战役之中能够争取到较好的成绩。

摘要:高考作为高中学生生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一直以来都备受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个人的重视, 而英语作为高考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 更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这就要求作为高考英语教师的我们帮助学生优化复习策略, 在高考中获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进行高考英语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 对英语复习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考,英语复习,优化,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四阶段英语复习法[J].黑河教育, 2000 (1) .

[2]刘卫红.英语复习“三坚持”[J].湖南教育, 2001 (8) .

[3]罗凤英.如何选用高三英语复习资料[J].广西教育, 2001 (2) .

[4]荆晋慧.英语复习之我见[J].山西教育, 2002 (18) .

[5]田振东.如何提高高三英语复习效益[J].山西教育, 1996 (2) .

高考字音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8

纵观近几年字音考题来看,重点考察同学们把握不准造成误读的几类字音:(1)形声字,(2)形近字,(3)同(近)音字,(4)多音字。中国汉字繁多,单凭一个“记”字无法调动学生复习备考的积极性。如能在以上几类字音寻求突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一、形声字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大部分合体字都属于形声字。据统计,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但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不能用声旁来类推形声字的读音,切莫出现“秀才认字识半边”的笑话。以下三种情况提请注意:

一是声旁的声母变化了,例如:“炽热”中的“炽”读chi,不读zhi,“跻身”中的“跻”读ji,不读qi:

另一种是声旁的韵母变化了。例如“稗官野史”的“稗”读bai,不读bei:“踱步”中的“踱”读duo,不读du。

再有一种是声旁的声母、韵母全变了。例如:“山岚”中的“岚”读1an,不读feng;“掣肘”中的“掣”读che,不读zhi。

二、形近字

形近字读音的误差,大都因考生在答题时一瞥而过。没有看清它们的细微差别。要避免出错。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细心,看清细微差别。分清两种情况:

一是形近音同字。如“俏…峭”“诮”都读qiao。

另一种是形近音异字。如“粟”读su,“栗”读li。

三、同音字(音近字)

汉语同音字很多,大多形体不同。本不易搞混。但如果将一组同音字放在一起。中间混入一个声旁与之同音的非同音字,在辨别时容易受其干扰而造成错误,这也是近年高考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如

2008年浙江高考卷第1题A项:删除膻味

籼米

潸然泪下,其中“籼”字声旁是“山”,考生易受其他三字读音的影响而将其误读。正确读音为“xia n”。

对于同音的形声字,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旁来判定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比如“躯”“驱”“岖”都读qu,但依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可推知它们不同的含义。其次,对于常用的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它们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如“部署”“布置”“刻苦”“克服”。

记忆形异音同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工具书是按音序排列的,同一读音的字排列在一起,声音相同的字是“近邻”。只要翻开工具书,把平时常见、易见、易误读的音近字整理在一起,再遇到这类题时就不会犯难。

四、多音字

多音字错读原因

1、词性不同而误读。如“畜”,做名词时读chu,“畜生”,做动词时读xu,“蓄养”。

2、词义不同而误读。如“看见”读四声,“看守”,读一声;“差距”,读一声,“差劲”读四声,“差(chai)使”韵母变了,“参差(ci)”,声母韵母都变了。

3、书面、口语不同而误读。如“血”,在书面语“血汗”中读xue,在口语“血淋淋”中读xie。

4、因通假或古音流传而误读

成语中某些带有通假现象的文字的读音。如“博闻强识”中的“识”通“志”,读zhi而不读shi。

多音字是语音备考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如能将常见多音多义字组成意思连贯的句子来复习,能有很大收效。如:

沓:他把纷至沓(ta)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a)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巷:矿下的巷(hang)道和北京四合院外的小巷(xiang)有些不同。

除此以外,还有几种小窍门可以作为复习语音的参考。

一、声旁类推法

我们知道,声旁表音是形声字的一大特点。尽管由于古今读音的差异,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已不能作为推断读音的依据,但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声旁仍具有表音功能。抓住这一特点,对我们识记字音中的疑难或易混字音将很有帮助。如对前后鼻韵母的区分就可用此方法,我们知道“民”读min,“名”“冥”都读ming,据此可推出以“民”作声旁的字多读前鼻音。以“名”“冥”作声旁的字均读后鼻音。此法同样可区别平、翘舌音,如“子”“此”“司”的声母均为平舌音,那么,以这三个字为声旁的字基本上都是平舌音(声母不一定相同)。“直”“士”“尺”的声母均为翘舌音,以这四个字为声旁的字也基本上都是翘舌音。当然,用以上方法推测字音也会出现例外情况。由于汉字简化而造成部分汉字声旁的字形发生了变化,学生如不了解,有可能误读。如:“滨”“傧”“缤”“槟”(均读bin。“槟”只在“槟榔”一词中读bing)等字的声旁是“宾”即“寅”(读bin,“寅”是“宾”的繁体字,也是以上汉字简化前的声旁),而不是“兵”(读bing),因此以上汉字的读音只能根据“宾”来推断。这些往往是试卷命题者容易设簧干扰的地方。

二、记少不记多法

不少地区的学生都存在鼻音声母n与边音声母1不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声母不分和前后鼻韵母不分的情况,对此我们可试用“记少不记多法”。

以nu与1u两个音节为例。属于这两个音节的汉字有七十多个,通过查阅工具书我们发现nu音节的字很少,只有十个,排除两个冷僻字,nu音节的字就只剩八个了。而这几个字又有一个共同的声旁“奴”,我们再利用“声旁类推法”,只要记住一个“奴”的读音便可以解决七十多个汉字读音的区别问题了。此法对区别前后鼻韵母也很有帮助。如在研究nin与ning两个音节的汉字时,我们发现nin音节的字只有“您”“恁”两个,而ning音节的字却有十几个,相比之下,我们当然舍多求少,只记“您”“恁”(“恁”又读nen)两个字了。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虽有相同的声旁,但读音却不相同。运用声旁类推法显然难以准确推断它们的读音,对此我们也不妨采用“记少不记多法”。例如以“令”作声旁的字有二十多个,但韵母为前鼻音的只有两个。即“拎”和“邻”。其余的均为后鼻音韵母,因此我们只要记住“拎”和“邻”两个字的读音,其他以“令”作声旁的字就不必考虑它们的韵母问题了。

此法也适用于识记和辨析多音字,如“劲”有jin和jing两个读音,涉及四个义项。但读jing时只涉及一个义项即“坚强有力”,能组合的词语也只是有限的几个,如“道劲”“强劲”“劲旅”“劲敌”“疾风劲草”等。必须要强调的是多音字中这部分组词能力不太强的读音恰恰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而命题者最容易出题的部分,备考时应多加注意。

三、特殊规律记忆法

汉字语音识记中,前后鼻韵母的辨析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en-eng与in-ing两组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汉字数以千计,语音辨析的难度也因此增加。仅以d、t两个声母与这两组韵母组合的汉字为例,《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相关汉字就有近八十个,靠死记硬背显然费时又费力。但稍加研究就能够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en-eng与in-lng两组韵母与d、t两个声母组成的音节中,几乎没有前鼻音字,仅有的一个“掩”(读den)又是个冷僻字。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认定,d、t两个声母与en-eng和in—ing两纽韵母相拼时,只读后鼻音。如果我们深入一点研究还会发现许多类似的规律:声母中没有Jen音节汉字,知道了这一点。leng音节中的“冷”“棱”“楞”“塄”“愣”“陵”等汉字的读音,我们就不必考虑它们的前后鼻韵母问题了。

以r声母字为声旁的汉字,它们的声母除了读r外,大多读作n。我们不妨看以下几组例子:若一偌、箬(读ruo)诺、锘、喏读(nue):弱一翁(读rue,“箬”的异体字)、搦(读nuo)、溺(读ni);柔一揉、糅、蹂(读rau)、猱(读nao);任一荏(读ren)、恁(读nen或nin)。抓住了这一规律,对我们区别l与n音节的了音将很有帮助。

高考物理备考复习指导建议 篇9

2.在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的同时,注重二级(有用)推理的积累,从推理过程去理解其中的物理含义。

3.注重审题能力的提高,考试中遇到你认为简单或熟悉的题目,一定要细心,将关键的文字圈起来,防止审题有误区,导致因会而失分。

4.刻意训练自己的规范解题过程,从必要的文字叙述、字母的书写、角码的书写、所列的方程式上下功夫。规范解题会消除你审题带来的一些误区,也是关键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

5.加强限时限量的训练(特别是8个选择题、实验题、选修部分试题),通过练习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为编织的知识网补好漏洞。

用心去研讨至少近5年全国理综卷的物理试题,自己真正体会体会高考物理考什么?咋考的?

6.注重考试经验的积累,每次模考后,除订正错题外,还要从考试时间分配、做题顺序、会而失分等方面吸取经验教训,下次考试时要刻意去改变不好的做法,最好在2020年理综考试前总结出自己答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7.注重心态的调整

(1)学习中的心态:二三轮复习过程中会遇到同一事情重复去做,可能你做的还不好,这时你千万不要烦躁。因为重复做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坚持下去,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大道至简,悟者天成。

高考复习建议 篇10

王伟杰季振林袁恒国赵秀华

如果说高考一轮复习主要进行知识梳理、构建考点系统的话,那么高考二轮复习则要在分析考纲及期末试题的基础上,对复习内容进行适时调整,从全面的基础性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强化。有人形象地把高考二轮复习比喻战争的相持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同学们学习水平的分水岭,成绩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渐拉开差距。因此,能否在高考二轮复习中抓住时机,使复习效益最大化,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在这个重要的复习节点,我指出了二轮复习的备考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时间进度的安排

第二次模拟考试后我们安排做综合练习,我们安排就做前一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这也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最后一个月,从四月底到五月中有2到3周的时间,这段时间很关键,我们安排解答题的专门练习,针对高考要考的6道解答题我们分6个单元做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应用,③立体几何,④解析几何,⑤数列不等式,⑥导数及其应用。该部分的习题的都是自己组卷,这样针对性较强,难度适当,学生反映也较好。

二.复习计划的执行

对自己所教的班级作一下了解,分析班级的情况,认真做一复习计划。备战高考就象打一场战役,要想获胜,就应该在复习之前了解情况,做一计划。对于奥运班,复习进度应稍快,题目设计的应该多一些,多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对于平行班,进度应稍微放慢,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感受,毕竟他们曾经落下过;应以增强学生信心为目的,多鼓励他们。

制订好的复习计划后,一定严格按照复习计划进行。计划的制订要按照该学期的总课时,各章在教学大纲中安排的课时比率与该章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以及学生对该章内容掌握程度来定。举例来说集合与函数这部分复习时间一般不应该超过6周,这部分虽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但是现在高考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单独考查,解答题中虽然要应用函数知识,函数思想来解题,如导数的解答题,数列的解答题,但是在这单元一般不单独用解答题的形式考查,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在第一轮复习时,这部分我们少做解答题,多注意概念,注重选择填空题,不把战线拖得过长,对大多数班级与学生避免做综合性太强与难度过大的习题。第一轮复习不要要求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按顺序概率与导数是最后复习的内容,它们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

三.把握好高考的方向

高考考什么,有考试大纲。而具体的命题的脉搏是每个高三教师最想知道的,其实是不难把握的。高考试卷是社会瞩目的焦点,只能出好,不能有错,每年国家的考试中心还要对各省的试卷进行评估。面对社会与国家主管部门的双重压力与他们自己的努力,我省的命题水平逐年提升,质量逐年提高。而他们命题的样板就是前一年考试中心的试卷,他们也在努力学习考试中心的命题思想,所以只要充分研读前一二年考试中心的试卷就能摸准当年高考命题的脉搏。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各题的得分比例都与去年的考试中心的命题试卷雷同。各章考查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比率与6个解答题的考查方向,都与去年考试中心的试卷的相似。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高考复习。也就是说以去年的考试中心的6道解答题主要考查方向是我们复习的主攻方向。另外我们通过从外部得到的信息更主要通过自己的分析认为三角,概率,立体几何高考解答题的难度不会很大;近两年我省没有重点考查数列内容,这是不容忽视的缺陷,所以数列内容一定会以解答题的形式考,而且难度不会低,这与我们从考前得到的信息也是一 1

致的;解析几何与导数的综合题是区分度较大重点考查的试题;从高考实际看这方面我们把握的是相当准确的。通过对去年考试中心试卷的分析,与我省命题的特点我们分析选择填空题会相对容易,解答题为保证区分度与高校选拔的要求不会容易,总体试卷难度应于去年相当。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也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的安排与实际操作都是注意考试重点,四.重点内容的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时,函数部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集合与简易逻辑,向量部分,统计部分都不是重点,不必做过多过难的题。在第二年的5月份,也就是高考的最后阶段,这时的时间最宝贵,我们针对高考的6个解答题安排了6个专题复习。现在看这样的安排是完全正确的。在具体复习中教师要对习题试题进行指导性的选择,我们的体会是高考复习不能跟着教辅书运转,要以自我为主。

五.重视解答题

我们在复习中提出重视解答题,不要过分重视选择填空题,一定要求学生努力做解答题。因为从历年的高考看,学生成绩的好坏最终取决于解答题,平时做太多太难的解答题没有多大的意义。较难的选择填空题在考试中很难碰上。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侧重解答题的教学,用较多的时间分析讲解解答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解答题,如复习立体几何或解析几何时减少习题数量,每天就要求学生就作3-4道解答题,对学生区别要求,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再少做一些,鼓励学生一定要努力做解答题。

六.填空题的复习策略

高考一定要考基础,考试的知识点覆盖率应该尽量大,这些设计目标由填空题来完成。以它的目的来看,选择填空题的难度不应该大,一张卷有1-2道难度大的题就足够了。所以复习时不应用过大的精力去抓填空题,实际上,实践告诉我们,难的选择填空题是押不上的,遇到时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平时的练习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除了在平时的训练,还作了填空题的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七.作业量要适当

讲课要少而精,但对高三复习备考,作业更要少而精。虽然数学的提高几乎全部依赖做题,但绝不代表做的越多分数越理想。真正获取数学能力的过程还需要自己认真体会。高三的复习时间是宝贵的,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教师对教学的安排,作业的安排是要十分慎重。作业的安排一定要针对性、目的性。作业留的多一方面是没有必要,耗费学生的精力于时间,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使一些学生根本不能完成,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而放弃学数学。我们的体会是作业能不留的尽量不留。作业要重质,不要重量。

八.全面复习,注重策略

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是深刻的理解概念。这可以通过做题和总结逐渐完成。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是不拘泥于题目的根本能力。只有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才能促使我们得到数学简洁、直接、精确的思维特性,表现为举一反三的能力和独辟蹊径的实力。具体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即在做题过程中注意去认识题设的目的、特点,和所用思维的形式。比如高中最复杂的函数,考察的方式和设问往往大相径庭,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形式化表达变量关系的过程。我们不可以被高考名目繁多的函数考题吓倒。解决时,不必拘泥于题设的表达和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新函数、变形、换元、数形结合等方法直达目的地,只要能抓住主要矛盾,分清已知性质,根据对函数的理解,这种问题并不可怕。第二步是熟练运用各个常用方法。首先要保证方法的全面,课堂的方法绝对不能遗漏。建立在成熟认识上的套路的解题既可以保证正确性

对地理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11

一、 突出主干,清理知识

2010年地理考试大纲与2009年相比,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方面均没有发生变化。很多考生在考前不关注考纲(需要老师引导),到了冲刺阶段,还是抱着大堆的教辅书不放;有些考生甚至完全沉迷于题海中,这样做显然偏离了方向。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运用双基和主干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高考试题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比例基本维持在7∶2∶1,所以在考前一定不要片面追求高难题,应以主干知识为主,对照《考试大纲》清理基础知识。

冲刺复习阶段特别提醒要关注的主干知识有:

(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节气和季节的判断、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分析等);

(2) 天气系统(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等温线和等压线判读)的分析;

(3) 气候类型的形成、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水循环原理和水资源问题;

(5)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6)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7) 人类在自然资源(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 人类空间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聚落等)的区位分析;

(9)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0) 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

高考也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有很多知识点的再现频率非常高,如时间计算、天气与气候、区位分析与评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要特别重视。

二、 回归教材,重视图表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但所有的能力都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通过一轮、二轮总复习,广大考生的纵横知识网络已编织完毕,到了最后阶段则需要将知识“内化”,回归教材;而查漏补缺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升华、能力升级。这一阶段重新阅读过去做过的各种练习题和考试卷是查漏补缺的最佳途径,总结自己的错题,分析错误类型(知识类、能力类、答题类、心理类、方法类等),探究错误原因,从而充分而明确地了解自己,设法予以纠正、减少失误,才能获得高分。

历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对考生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的考查。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有两大特点:一是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考查区域范围缩小(局部);二是局部区域交界地区地图增多,这往往是各类专题地图示意的盲区,又恰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另外对地理图表的设计新颖,变化多端。

考生对地图,对地理图表的复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冲刺阶段应该回归教材,把各种比例尺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重新温习一遍。同时要在强化区域定位上做文章,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线与纬线(如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40°、南北极圈;经线:20°W、160°E、0°、75°E、105°E、120°E、180°、75°W等),再依据其他事物与这些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其中特别是《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和热点区域图要反复温习。

三、 限时训练,学会答题

冲刺阶段复习时间很紧张,大剂量的训练不可取,但做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解题技巧是必要的。尤其要强化限时、定量训练,有些学校在考前从制卷、监考、阅卷等方面搞高考实战演习训练,以发现考生存在的问题就很有价值,考生应该慎重对待,要对暴露的问题及时解决。最后高考要取得高分最终还是落实在会答题上,即怎样把平时训练的成果在试卷上展现出来。

1. 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答题“公式”和“套路”,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

例如回答洪涝灾害(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可以归纳为:

(1) 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

(2)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夏季风强弱的变化;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人为原因——中上游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下游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3)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河道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加固大堤(荆江);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淮河);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2. 训练答题步骤。

现以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浙江卷第36题为例,谈怎样解答地理综合题。

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2) 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地形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 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解答地理综合题一般采取五个步骤:

(1) 审题

先读题干——后读图名——再读图例——读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一要细审题干,包括文字、数字、图例、比例尺、注记、图形等。如,上题图名表明为某区域示意图——由图例略观此图,有众多河流流入波的尼亚湾,铁路线、公路线多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城市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由经纬度,可初步判断该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北部。

二要细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如上题设问中有“图中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表明其地处中高纬地带,为考生进一步确认其为波罗的海沿岸部分地区提供了佐证。图中其左侧河流的一边流向,为确认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及其大致南北走向,也提供了有力证据:基本处于同样的纬度条件(北纬60多度,北极圈以南),其西临大西洋,应深受西风影响,但其所处的沿海位置及山脉东西走向的不同,甲处于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且明显受到沿海暖流的影响,而乙处于西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大陆性明显增强;当然,从提供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也可找到突破口,如本图西侧沿海,峡湾深入内陆,系冰川侵蚀形成,东侧半岛多冰碛湖泊。另外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综合性强,要求考生通过认真比较后从材料的层次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比较陌生,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就可以题意为中心,辐射出所对应的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对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如上题,读图可分析出,经济活动多在沿海湾地区,城市、主要交通线都在沿海湾地区,也需考虑地形、河流等要素。

(2) 信息获取及解读

①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②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借助主要的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地图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③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要畅通、敏捷。

(3) 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重新组合、迁移转化。如,上题的探究思路一般概括为:区域定位→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与人文要素间的开放性互动,进而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渠道。

(4) 草拟答案

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型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载体的题目要注意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对问题的认识上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题目的要求以及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思路,进而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只需简略阐述。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的分析)、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 书写答案

书写答案要突破文字表达关,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很多考生因文字表达能力欠缺而在综合题上丢分十分可惜。高考答案评分标准对综合试题答案的文字表达要求较高,文字表达除了准确性(即运用地理学科语言)之外,还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层次要分明,即分点叙述,序号化,简洁明了。如自然地理特征应以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几方面加以表述;二是逻辑性要强,即能体现出连贯性和因果关系。如在描述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时,只叙述“雨热同期”,就显得无逻辑不准确,若表述为“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就显得完整流畅。

【参考答案】 (1) 66.5°N及其以北地区;原因: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2) 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年较差较大;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3) 冰川作用、流水作用;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中上游;(4) 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

四、 关注社会,聚焦热点

回顾历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而且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聚焦热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热点。热点问题是指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即常说的热门话题;二是指本高考年度发生的重大时政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主要包括长效热点、短效热点等。

其次要善于筛选热点。地理热点问题一般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重大工程、宇航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经济圈、农业问题等方面。筛选热点即把重大热点与考纲、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如,将部分重大工程建设“热点”和“宇宙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命题方向概括整理如下表:

预测2010年高考可能涉及的热点有:

重大经济决策和工程建设方面——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掀起新一轮海南开发热、中国探寻“低碳经济之路”等;

自然灾害方面——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海两岸、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受暴风雪袭击、海地和智利发生令全世界颤栗的大地震等;

重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与低碳经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等值得关注;

热点区域——我国西南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南岛及南海区域、东南亚、中亚等;

最热考点:“探寻中国低碳之路”是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共同的关注点。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可能会结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设置问题。

第三,复习热点的方法要恰当。关注地理热点问题要特别注意学科特色原则,不要单纯追逐热点,要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善于把社会热点、焦点与区域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建议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可以设计热点试题进行适当训练。

例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土库曼纳巴特2009年12月14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出席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中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元首致辞后,共同打开管道启动阀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成功实现通气。中亚天然气在霍尔果斯进入我国境内。

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主干线西起霍尔果斯,东到上海,南到广州,分东、西两段,其中西段是龙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四省区(如下图)。

(1)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地形区?

(2)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有很多支线管道,其作用是()

A. 都是为了便于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

B. 都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

C. 西段支线是为了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东段支线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

D. 除了支线管道①便于补充气源外,其他支线管道都以拓宽管道的供应范围为目的

(3)简述二线主干管道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思路解析】 能源问题一直是高考热点(长效热点),该题涉及我国的大地形单元分布、地域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输气管道布局区位、国际能源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等问题,考查多方面的地理学科主干问题,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思维能力具多样性和开放性。

【参考答案】 (1) 主要地形区有:天山—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平原等。(2) C(3)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跨过长江以后主要经过了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地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克服困难:铺设管道要克服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障碍。(4)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一方面为四国经济发展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不仅符合四国人民利益和福祉,而且有利于地区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国际能源合作、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等。

五、 调整心态,提高效率

上一篇:教育信息通讯员职责下一篇:幼儿园督导评估自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