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教学改革思考

2024-07-11

对学校教学改革思考(精选8篇)

对学校教学改革思考 篇1

对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对于任何一个领域而言始终是永衡的主题。就中职教育来说,改革的节奏始终都要比普高来得快,力度要比普高大,弹性也比普高灵活得多。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要围着人才需求市场转、围着学生转。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向如何?文化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文化课教师如何改革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做些什么转变?才能使那些文化基础薄弱的职校生喜欢上文化课,本文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文化课;观念;教学改革;职教特色

本人工作阅历简单,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站在职教战线。由于工作岗位职责的关系,对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常常有一些思考和想法。本学年我校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正在开展之中,今年的教学技能比赛和以往相比,导向上有所调整,总体目的是想借教学技能比赛这个平台,既为新教师、年轻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更要从学科教学校本研究的角度作一些延伸性的探讨。此次比赛,讲课顺序由选手抽签,也很巧,文化课教师全都抽到了前一轮,在第一轮快要结束之际,对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同事们一起交流。

一、热爱职教,培养对职教的情感

身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交流时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科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满好奇,只有学生喜欢上老师,才会喜欢你所上的课程”。换个角度,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道理其实也是相通的。中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实中,职业教育被人们淡化、忽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许多政府官员还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职业教育办得还不那么好。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才走向职校,对职教没有感情。从经济待遇上来看,我校所处省区,普通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早已经兑现,而中职教师加薪没有任何动静,一些从普通中学调入职校的老师便有一种失落感,当然也不排除教学成绩方面的成就感。种种原因均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带来消极因素。尽管如此,在教师们没有更好的选择时,无论出于就业压力还是学校发展的需要,要在学校呆下去,培养对职业教育独特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身在这个行业就要热爱职教,只有热爱职教,才善于从中发现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才会寻找到成就感,才能使自己快乐。学会快乐工作就是善自己,就是工作的力量源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明确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所有一切政策性导向信息折射出:中国职教发展形势只会越来越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将逐步凸显。

二、转变观念,让文化课教学为提升质量服务

在中职学校,许多文化课教师可能会感觉受到冷落或者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方面是学生因基础差而不喜欢上文化课,另一方面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中课时分配专业课占主导。因而,老师中会产生一种文化课在职业学校是处于“副科”待遇的感受。其实不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我们没有升学压力,但却有就业压力,就业压力不仅仅是就业率,从当前职教发展形势来看,更主要的还是就业质量的压力。就业质量靠什么作保障,当然是靠培养出高素质的产品——学生;学校的发展只有招生、教育教学质量、就业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可持续发展。要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责任谁轻谁重?我认为是同等重要。

如何发挥文化课在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问题上,文化课教学需要突出职教特色,文化课教师必须注重吸收职教新理念,让职教理念伴随文化课教学的始终。因为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文化课教师要具备了解社会的能力,了解一些行业企业的信息,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个体,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取舍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轻重,允许用具一定弹性标准评价体制度评价学生。教学开展紧紧围绕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这条主线,这是就业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需要。

树立宽容的理念。宽容学生薄弱的文化基础,宽容他们身上非实质性的缺点和毛病。任何一个问题学生,在他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长处或是可贵品质,文化课教师一定要用足用尽鼓励与表扬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倡导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改变观念,调整心态,不断地改革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师生的友好合作,工作才会开心,才会见成效。

文化课教师多角度认识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出发,从家长望子成才的角度出发,从经济社会、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全面认识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文化课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化课教师本身不能走入认识上误期,否则就会容易带着报怨情绪工作,然后这种情绪又潜移默化地传递并感染着学生,最终只会导致学生越来越怕学,老师教学更加艰难的境地。

三、积极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显职教特色

文化课教学改革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半边天,每一所中职学校都在探索,探索开发适合国情、适合校情的文化课教学计划、大纲及校本教材等;探索适合本地区、本校教学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考评办法、评价方法。

文化课的课程与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许多学生中考失败后报着特别的期望走入职校,他们也希望有个新的开始,但由于文化课的差距导致自信心低下,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文化课差距主要集中在数学与英语的学习上,对大多数职高生而言,他们主要出路是就业,而高深的数学内容和繁杂的英语语法学习对提高就业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在文化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上尝试抛弃不适应需求的国家标准,进行大胆的尝试,调整了课程设置,缩减文化课的课时,增加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的课时设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

德育课的开设,四个学期分别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为主体课程,三生教育、心理健康课程贯穿于一、二年级全过程开设。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德育为首,学校管理以学生管理为重。而学生管理的难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人生观、价值观,因而德育课在职校是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德育课教师的责任极为重大。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整个德育课体系惯穿于教学之中,注重典型案例的收集,特别是身边的案例,以案例剖析道德、人生哲理、法律意识,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以案例剖析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探索编制校本案例教材,开发德育专题精品课件及教案。

语文学科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培养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培养学生常规应用文体的熟练写作,培养能够大胆自信开口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外能够有选择性地阅览一些有价值的书籍,提升学生一定的文学修养。

英语学科要摒弃繁难的语法教学,教研组组织探索编制常用英语口语教材,探索编制日常生活、旅游作场景对话交流教材,探索编制与专业结合的工作场景对话交流教材,利用中西节日文化结合中的一些特殊节日组织口语比赛等,让学生学一些实用英语。

数学学科,虽然国家规划教材经过几次改版,删减了部分高中阶段的内容,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但对于现行的生源来说仍然存在很大的教学难度。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中一直在作调整,有些专业不要求开设或少开设数学课;必须开设数学课专业,降低教学要求,删减繁难内容,数学组要探索编制校本的数学教材,以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经验,与生产、生活更紧密的联系。

体育课要紧紧围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计划开展。传统的体育课就是进行跑、跳、掷、球、操等项目开展练习,仍有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提不起兴趣,吃不了苦,而体育课在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中担负着培养学生强身健体、吃苦耐劳精神,体育特长优势等任务,体育组要尝试进行大胆改革,编制校本体育教材,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加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增设通用技能课程。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根据实际需要,在压缩文化课课时的同时,所有专业在一年级开设了一些通用技能课程,如:三生教育、心理健康、书法、音乐、计算机应用等,还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在二年级增设几二至三门专业拓展课程,如:汽修专业开设汽车装饰与美容、汽车营销、汽车工业发展史等课程。并且在开设这些课程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等级测试,如把是否拿到普通话等级证书与能否毕业相挂钩。

四、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文化课课程评价观念要转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在职业学校不适用,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基础本来就很差,用学习成绩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是必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学校及教师的评价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家庭的评价。在学校学习好、表现好,并不能表明学生将来发展就好,相反,有些学生在学校总是小毛病不断,但走向社会适应性强。因此,学校要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机制,目的是突出职业学校特征,张扬学生个性,有利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等考查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机吸纳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双重评价评价体系,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在学校,可采取评选班级之星的方式,取代以往以学习为主的方式,在班级中评选:学习之星、技能之星、进步之星、体育之星、管理之星、文明之星、文娱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勤工俭学之星等,然后在班级之星的基础上评选学校之星,通过班级、学校之星的评选,体现学生的多元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同时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建立由社会,家庭、就业单位共同评价的机制,体现对学生相对客观、发展性评价。

2011年月8月

对学校教学改革思考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

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过程就是教学。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是看毕业生能否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 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般来说, 教学质量受到教和学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仅就教方面谈谈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师乐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前提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劳动科学文化水平, 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不光通过培养人才作用于经济制度, 而且对于社会风尚、道德面貌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并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师只有知晓教育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建设的作用, 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 才能树立职业自豪感, 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自觉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而伟大的责任, 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职业活动中去。

2 教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达成共识是思想保证

要转变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 提倡积极探索、勇于试验。既继承优良传统, 又勇于突破陈规, 从实际出发, 借鉴别人的经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转化成集约型经营, 这就要求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最根本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 是将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为此, 学校教育在市场经济的竟争中, 要找准自己的立足点、结合点和发展点,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盘活教育资源, 使学校教育由消耗型转变为效益型。

我校一九九六年自主招收脱产三年制的餐旅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 他们象企业的产品一样, 顺序地经过招生 (采购) 、培训 (生产) 、就业 (销售) 三个阶段。要占领人才市场, 寻求最佳效益, 必须以质量取胜。这里的质量包括招生质量, 培训质量和就业质量, 三者必须协调配合好, 其中培训质量起决定作用, 而培训质量的提高主要靠教学改革。在机遇和挑战面前, 教师必须解放思想, 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 从实际出发, 寻求对策、形成共识, 团结成巨大的拳口语、计算机应用、应用文写作、硬笔书法、形象气质诸多方面的培养上, 并作为具体的目标落实到责任教师, 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为此, 在该专业中力争学生毕业前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餐厅宴会服务师证书和客房宾馆服务师证书等。学校应树立名牌战略的意识。学校有名牌专业, 各专业科也有名牌专业。学校力争办好餐旅服务与管理专业, 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以期占领餐饮服务行业的人才市场, 争创效益。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 全体教师首先应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有较好的思想保证。

3 尊重教师首创精神, 教师切身利益也不可忽视

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创造能力。为了强化普通话, 责任教师采取了有效的举措: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等媒介进行宣传、渲染气氛、促进普通话环境的形成;任课教师在学区必须带头使用普通话;有目的地组织和监督学生早读, 且形成制度;科学地利用语音室教学, 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学手段;组织各种形式的普通话比赛, 互学互长、比学赶帮;学生必须在校区使用普通话, 并与操行成绩挂钩, 实行教师、学生、班委共同监督的机制等。目前学生的普通话表达有明显的进步, 这与教师的创造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及时总结教师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 尊重教师意愿, 把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在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 要重视教师切身利益, 使改革赢得广泛而深厚的教师基础。教师的切身利益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应有效地调用利益杠杆 (奖金、住房、职称、评先) 来调控教师, 形成自觉的激励机制, 使教师的首创精神得到稳定、持续地发展, 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工资、住房等福利上给教师大的倾斜, 确确实实是一种战略性的举措。职称评定的严格把关, 有利于教师自觉地研究教改, 写出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实践证明, 灵活多样地利用利益杠杆对调动教师教改的首创精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4 狠抓教学改革是根本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 自主办学要提高教学质量, 讲求综合效益, 必须争取学校外部的优惠条件, 加大投入, 更重要的是内部靠教学改

我们对餐旅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了优化, 使其更具有适应性。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之比达到了5.3:4.7。加大了计算机应用课时。将普通话、餐旅英语口语列成专业课。且坚持每期开展长期锻炼的原则。考虑了与劳动部和内贸部的政策要求相衔接等。根据优化后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编写了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编写既要以实施性教学计划为准绳, 又要体现教改的思路、有可操作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在教材的采购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教材的成本关和质量关, 条件成熟还可以组织编写更好的教材 (讲义)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它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餐旅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对象与在职成人学员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就应根据课程教学总目的及其细分教学目的 (每章每节的教学目的) , 明确重难点, 加工整理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调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注重启发式, 反对注入式或满堂灌, 精讲多练, 不拘一格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教师应多搞些直观性教学, 让学生真正地动动手, 坚决反对一只粉笔一本书的做法。要研究成绩考核方法的改革。考教分离就是一种成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当前试题库没有建立健全, 操作起来有很多弊端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学生总成绩中平时成绩比重应加大, 改变期末一次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 (现行考试课为7:3, 考查课为6:4) , 以使成绩的权数趋于均衡些, 总成绩更能体现学生学业成绩的真实性。学生成绩应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构成, 且有各课程相应的构成比, 这样便于检查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 教学改革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只有全方位地真抓实干, 覆盖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 才能有质量, 才能见效益, 才能创名牌专业, 才能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搞好餐旅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关键。

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篇3

一、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文化教育发展史上,主要是以古代儒学为主线,贯穿于不同发展时期的各个文化教育领域。古代儒学经过不同历史时期各个统治阶级的改造和利用,在教育上总体表现为“重文轻武”,学校教育中排斥了体育。因此,学校体育在我国教育的历史上没有能够形成地位,也没有形成理论和体系,古代的一些体育形式也没有在学校体育中得到延续和发展,没有出现比较严肃的学校体育教育实践过程。因此可以说,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的我国学校体育也只有上下50年的历史。以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志,开启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先河,奠定了我国学校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基本模式。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早期的军操、美国的体育项目;新中国初期的苏联模式体育;文化大革命以劳动、军事代替体育;现在以健康、休闲、娱乐为主的现代体育教学内容。从来源上看,体育进入我国学校教育课程,经过“土洋体育之争”之后,学校体育是在全盘引入、模仿西方体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我国学校体育不是本民族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的产物,是西方体育的舶来品。从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上看,一直是以尚武强国、保家卫国、增强体质等为目的的军国主义体育思想为指导,这一思想长期占据着我国学校体育的思想领域,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学校体育始终强调强身健体。从开展途径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教会学堂,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这样一个逐步扩大的道路。体育首先是从体育课程开始实施,对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然后才进入到课外体育活动领域,并逐步向社会扩展。从开展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上看,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发展的物质制约性因素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开展学校体育的必要条件得不到保证。

我国学校体育在100年的发展中,初步建立起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框架。表现在:学校体育课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指导思想逐步明确;教学目标体系更加完善;体育课程的改革走在了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前列;体育教师队伍壮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建立起一条龙的业余训练体系,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活跃。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是世界上对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体育运动教育贡献最大的学校体育。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现代学校体育出现较大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受到学校大教育目标多元化的影响;向具有中国特色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向追求长远效益考虑,出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体育思想;体育课程向趣味性和科学性方向发展,竞技体育教材化;体育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向适应主体方向发展。体育教学是有极限的,存在着学习内容的极限性,对学生教学效果也存在着滞后性,教学之后很长时间才能反映出来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的效果只能很长时期后才能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因此,现代体育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学生主体的适应情况成为教学组织中一个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我国学校体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问题

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关系问题的讨论,在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中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较混乱,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科学公认的界定。其区别主要集中在分类方法上。体育教学是从课程类型上进行分类,突出学科的体系,而学校体育是从教育的对象上进行分类的,是从社会整体组成上进行的。比如与之同类的有社会体育、农村体育等。事实上,体育教学存在于各种类型的体育之中,我们不能说工厂企业体育就不存在体育教学问题。因此,对于体育教学的理解要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认识。

2.体育的功能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问题

当前,学校体育存在有两个方面突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学生对体育课不欢迎,但很喜欢体育活动,学校的体育课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二是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与社会健康发展水平形成很大的反差。我们与日本学校学生的体质发展情况进行类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学生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我们的学校体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在哪里?这是学校体育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3.体育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的问题

体育教学概念的表述各不相同。所研究的对象、教学的本质、过程、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等,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体系。体育教学收起来很小,放出去很大。因此,体育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在理论和实际上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体育教学论研究影响体育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变化的相互关系问题,其研究的范围广泛而又复杂。这些因素可以大致归纳为大教学观的七个问题: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因此,体育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也是在不断变化着,它是一个开放和广泛发展的体系。

我们从以上学校体育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学校体育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且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

四、学校体育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校的教学改革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人和社会的发展之间的中介是教育,我们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社会发展的起点是人,只要人发展了,社会才能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因此,学校教学改革必须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是教学改革必须依托的基础。

中国教育首先面临着体制和思想上的问题。体制上表现为滞后或影响社会发展。思想上落后,往往运用行政手段来推行学术活动的发展,产生严重后果。整体的学校教学改革要实现五个转变:从以继承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创新为主;单一学科转变为整体知识;智力转变为与非智力协调发展;以做事转变为做人做事做道德之人;由数量到质量。我们的学校体育改革也必须要置身于学校教学的大改革之中。

我们在讨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克服中国传统文化中轻视体育的影响,加强体育人文思想的宣传。

(2)克服体育概念和理论上的混乱与认识问题上的偏差带来的影响,努力着眼于体育教学实践。

(3)体育理论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体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影响体育改革深入发展,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4)体育师资素质普遍低。

(5)中国学校体育国际化程度低。

以上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正确清楚的估计,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正确引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对学校教学改革思考 篇4

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但我们常常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用人单位高薪聘请技工人才聘不到,一边是技工学校招生不来,安置不成。产生这种怪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不乏体制的影响因素,但从我们技工学校自身来说,根本原因出在教学质量上。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或者说,“以质取胜”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意味着这所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用人单位提供满意的技术工人呢?在这里我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确定正确的培养方向

只有确定正确的培养方向,才能以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与就业有效接轨,否则无异于黑暗中出行,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技工学校培养的技工人才既有别于偏重理论的技术人才,也有别于未经任何培训或简单培训的人员,从校门走出的合格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实习经历,更重要的要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技工学校的教育目的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体系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更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缩短教育与就业的距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现在技工学校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习无用论”,认为当工人不需要什么文化,会干活就行,在学校学不学都一样,到单位现学也不迟。另一种是面对枯燥难懂的专业理论课程头疼,学不会就不学。

对于第一种情况解决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才观、就业观,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要舍得资金奖励在各方面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拉开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奖励档次;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求教师在日常管理教学工作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观;最后在就业环节优先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使优秀学生优先分配,不合格学生不得安置。

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对现行的课程、教材、教法进行改革,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基础,而不是以知识或学术体系为教学基础。在当前环境下,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普遍来说基础较差,要让学生学好高深的专业知识,甚至产生浓厚兴趣,很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针对青少年爱动手的特点,在教学上更侧重实习操作,侧重现场培训。要根据就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若干个实习培训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学习单元的教材不同于传统的教材。要学用结合,以学生自学为主,现场指导为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的现场操作培训从另一个方面又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此学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圈,厌学情绪自然解决。同时,为解决生产实习场地的问题,还应与用人单位联系到厂实习,要指派指导老师入厂和工厂师傅共同指导。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与教学质量联系最直接的就是教师。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学校师资队伍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的角色应尽快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成效的,所以学校的管理者不能急功近利,可以从近期和长远两个角度考虑问题。从近期角度看,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或引进人才补充一定的不足,但这只能暂时解决问题,而且成本较高;从长远考虑,不断提高学校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应为第一选择。“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现在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相对应的是学校的教师再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就造成了教师知识体系陈旧,教学内容与就业实际脱节。因此学校要鼓励和组织教师提高自我,尽可能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培训。再教育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教学理论,二是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培训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长期,也可短期,可校内请进来,也可校外走出去。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某些基础知识没有讲到,或者一带而过,造成专业课进行困难的局面,如此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了空谈。要加强教研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尤其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方面,要加强沟通,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另外,针对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学校要加强培训。可以利用“以老带新”这种形式,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工作最后的质检关。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助于监控、评价和改进教学工作。它是促进教学工作有序运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和有效措施。科学、相对公平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

一个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日常检查、学生评教、教学专家小组听课(下转第67页)(上接第35页)点评以及教师之间互评等。要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奖惩政策,力求公开、公正、公平。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从管理层面提高教学质量,万不可舍本逐末,变成单纯的奖罚依据。

五、提高教学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教学投入。要积极联系校外培训基地,与各级厂矿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助关系。厂方可提供实习培训基地,校方提供适合厂方的学员及一定的技术帮助。要加大实习操作投入,建立与实际相匹配的实习车间,美化实习教学环境。要保证常规教学设备的质量,不断引入新型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六、其他方面

我校教师与学生比例远低于劳动部要求,学校只有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保证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正常有效进行,否则教师疲于上课,一切只能是空谈。学生管理部门要突显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不能成为一个小“后勤”,小“保卫”,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不能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到位,互相推委扯皮。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学对学校的重要作用,从各方面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把教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制,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职工的管理上,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使整个教职工队伍团结向上。

对学校后勤工作的思考 篇5

——邯郸市峰峰春晖中学苗金洪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必要条件之一。如何搞好后勤工作?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是:“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强化三项建设,抓好四个环节”。

“突出一个中心”,即学校后勤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首先要摆正位置,理顺关系。学校管理的内容很多,各种机构各负其责,其中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后勤工作尽管是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必须落脚到教学这个中心上来。围绕和服从教学需要,保证和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理顺这个关系,才能明确后勤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后勤部门的轻重缓急,其次,要保证重点,特别是在财力和物力的安排使用上,要确保教学这个中心,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对经费的使用方针应有保有压,有增有减,尽可能增加教学科研经费,对其它可办可不办的事要压缩或削减。

搞好两个服务,这是一句老话,但真正做好是不容易的。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我们感到后勤工作必须要有“四性”;一是要注意超前性,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要先行一步,超前准备。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转换以及时令季节的变化,提前安排后勤工作,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做到服务工作主动及时。二是要增强预见性,常规性的后勤工作可以超前准备,而对一些非常规性的工作,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注意观察,未雨绸缪,尽可能多一点“先见之明”。三是要考虑周密性。后勤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做到周密细致。四是要注意教育性。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一切工作人员都是教育者,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后勤部门一切工作都必须用育人这把标尺来衡量,因此,我们在总务工作中十分强调服务育人,一方面要求后勤人员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穿戴必须处处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后勤人员在各自的工作中注意配合有关处室、年级部等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学生劳动管理中,除传授劳动技能外,还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食堂管理中,注意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文明就餐,节约水电;在校园管理中,教育学生讲究卫生,爱护花木;在公物管理中,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勤俭办学等。把后勤各项工作都贯穿到育人这个系统工程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服务的目的,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三项建设,即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思想建设方面,首先要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使他们增强服务观念,明确服务宗旨,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有的后勤人员认为后勤工作是伺候人,低人一等,有自卑思想,我为教师服务,谁为我服务?有攀比思想,我们通过组织学习,开展个别谈心,对话交流等形式,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光荣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我们也要认真解决和关心后勤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上的一些实际问题。由于后勤部门直接管钱管物,我们在思想建设上要特别重视对后勤人员的廉政教育,要求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廉洁奉公。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对后勤人员实行优化组合,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后勤人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对照岗位和职责要求,申报工作岗位,然后通过群众考评,领导考核,合格者由后勤工作处聘任上岗。任期三年,不合格者试聘或待聘安排临时工作。实践证明,聘任制打破了大锅饭,端走了铁饭碗,给后勤工作带来了活力,使后勤职工人人有压力内在有活力。在制度建设上,我们从人、财、物、事四方面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管人方面,我们结合实行聘任制,对总务各类人员从主任、会计、基建管理员、采购员、保管员、炊事员、水电工、木工、花工等都制定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奖惩制度,在管财方面,我们制定了《财务管理规定》等,在管物方面,我们针对学校范围大,物资容易消耗,散失的情况,制定了《房产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等,在管事方面我们制定了《校园管理规定》,《绿化管理规定》,《基建管理制度》,《食堂管理规定》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有章法,从而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率。

抓住四个环节,即财务物资、基建维修、生活服务、校容校貌四个管理环节。这也是后勤工作的基本内容。抓住这四个基本环节,就能促进学校后勤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在财务物资管理上,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合理使用资金,节约使用物资-对各部门、各年级实行经费定额包干,对各班级签订校产使用奖惩合同。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在基建维修管理上,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无论是大工程还是一个门窗桌椅的维修,都要对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制,注意严格把好质量关。在生活管理上,坚持方便师生,满足需要的方针,努力办好食堂,改善师生住宿条件。在校容校貌管理上,坚持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四化方针,发动师生自己动手,建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做到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

后勤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搞好后勤工作是我们后勤人员的职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学校后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做后勤工作低人一等,是伺侯人,于是学校在人员的选拔任用、工作业绩的考核评比、职称评定、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就会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再比如,由于多种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往往被推向后勤部门,造成后勤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差,参与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达不到师生的满意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

通信地址:056201邯郸市峰峰春晖中学

对学校角色的几点思考 篇6

中心组学习了,须完成一篇关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论文,作为我个人的知识层面,如果说要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实属很难。下面所谈,最多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也是对我所讲最大的鼓励。

对学校行政、教师角色等方面的思考

对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老板。中层干部,学校教师的老板是校长,校长的老板是乡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的老板是教委主任。老板最希望的是什么?效益的最大化!老板需要什么样的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人!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作为学校工作的每一个人,就有了一个角色定位的问题。

一、关于中层干部的角色

什么是学校的中层干部?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思考力+执行力,引领者+服务者的一个综合体。这里面也有了关于学校行政的素质和角色问题了。

1、思考力+执行力

作为学校行政,最必须的是什么?忠诚!此忠诚非彼忠诚,此忠诚是对事的忠诚而不是对人的忠诚。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对教育文件的忠诚,是对决议的忠诚!如果说中层干部这点做不到,谈何来思考问题的解决和具体事务、考核的执行?正因为有了忠诚所以才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力和执行力的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教育文件或者说一个决定,作为中层干部,首先得思考,思考如何去做而不是说这个文件或者决定的是与否。然后才去执行,是贯彻执行,而不是“偷工减料”地执行。个人认为,对于事的落实的第一个层次是照要求去做--原本性执行,第二个层次是思考后做--创造性执行。这对学校行政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2、引领者+服务者

经常说观念决定出路,我认为观念的改变才能通往胜利的彼岸,观念改变的根本是教师观念的改变,中层干部应该说是改变教师观念的人,是解开束缚教师缆绳的人。准确的说是教师通向成功彼岸的引领者和服务者,教师教育教学成功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已经提高了。有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很受启发,相信对每一个中层干部会有启发的。

话说有三个渔民一直生活在一个贫穷的渔村,一天,他们听说海的另一边有一个叫成功岛的地方,那里的人过着非常富足的生活,只要到了那里,他们的生活从此得到改变。于是三人约定在晚上划船偷渡过海。晚上,三人一齐上船奋力地向前划,一小时过去了,他们汗流浃背,他们不放弃,二小时过去了,他们气喘吁吁,他们不放弃,奋力向前划……到了黎明的时候,他们看看周围的环境,怎么这么熟悉呢?原来他们还在上船的地方,缆绳没有解开!作为中层干部,你想到了什么?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有通往成功的条件,有永不放弃的信念,然而没有获得成功。所以,中层领导首先自己应该解开缆绳,还要帮教师解开缆绳,做教师通向成功的引路者和服务者。

关于学校行政角色的个人看法就谈到这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关于教师的角色

作为教师同样有一个忠诚的问题,教师应该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做一个忠诚于“老板”的“员工”,心中时时有老板,<莲山~课件 >为学校带来最大的效益。这不是我谈的重点,我想说一个关于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成长问题。

1、教师的自我认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我简单地说一下,有一袋米,在农民看来,他可能只值几元钱,在厨师看来,做成可口的米饭,可能值10元,在酿酒师看来,做成米酒,可能值50元。教师最初人人都是一袋米,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力就有一个差异,这是为什么呢?不是教师不行,而是缺少发现你价值的眼睛,缺少你成长的引导者而已。还好,教师不是“米”,要别人来发现,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可以自我发现。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是“米酒”而不是一袋米。作为教师本身,今天你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明天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今天你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明天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要认清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

2、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师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和学会教书生涯的规划,使自己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师。人因为成长而幸福,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成长的环境。不要被迫学习,被迫发展,不要奢望学校能把你很好地培养,一是学校的人力财力有限,二是学校培训内容少也不成体系,三是组织者考虑的是面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点上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地培养。最了解自己的人其实是自己,认清自己的不足而有目的的学习,所以我说的是一个自助式自主培训(这是一个自我需要--自主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学习的内容不简单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当然这个应该是主要的),而应该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学习培养,教师也是人,是一个社会人,社会的需要决定了教育需要,教育的要求决定了教师自我学习要多元化。简单一句话,知识要全面。教师自我发展了,学校还能不发展吗?我曾经看过一本成功心理学方面的书,里面关于珍惜时间和生涯规划方面的论述很让人值得思考,建议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去看看。

3、老师们,你们才是学校团队的主体

对中职学校乐理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篇7

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学科, 乐理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从一般的学习过程来看, 我们面对一项新鲜事物, 需要对其进行由外到内, 由浅入深的了解, 了解到它们原理、构造、作用等等。乐理在音乐艺术中, 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乐理有音的性质、音乐的基本要素, 音与音之间的组成关系和基本规律等等, 是其它音乐学习, 如和声、配器、作曲等课程的基础, 倘若没有扎实的乐理知识, 更深一层次的音乐学习, 也就相当于空中楼阁, 是难以顺利进行的。作为中职学校的音乐专业来说, 一方面, 学生们今后从事的音乐工作, 都是较浅层次的音乐表演或音乐教学, 本身就是最基础的音乐教育和表演, 所以尤其需要学生本身具有扎实的乐理知识。另一方面, 很多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 今后要面对更深一层次的学习, 也需要有扎实的乐理知识作为基础。因此, 作为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来说, 如何加强乐理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当前中职学校乐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对于乐理教学不够重视

在教学中, 很多学生都偏重于对声乐、钢琴或其他器乐技能的练习, 对于乐理的学习, 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一状况的产生,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都是专业艺术院校或音乐院校毕业的高材生, 他们个人都有着较为扎实和突出的业务能力, 但是也正是因为个人音乐业务能力的突出, 所以作为教师自身来说, 不自觉的就忽视了乐理这门最基础的课程。或者说, 学成之后的教师, 他们对于乐理的认识, 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于, 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水平, 是处于两个层面的。特别是作为中职学校的来说, 很多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较差, 甚至有的之前从来没有过音乐学习的经历, 她们尤其需要对乐理进行扎实的学习, 但是教师的态度, 让她们误以为乐理的学习不是那么重要, 导致了认识的偏差。特别是当她们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 或者观看到音乐家精湛的表演之后, 没有意识到这种成功, 来自于最初的、扎实的乐理学习, 没有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基本乐理, 才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高一层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单一化

乐理因为自身的基础性质, 所以在学习起来, 难免让学习者感到枯燥和乏味, 如果教师不能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台上讲, 学生台下听”旧模式, 不但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情趣, 还会招致她们对于乐理学习的厌烦。中职学校的学生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 活泼和好动是她们这个年龄阶段最鲜明的特点, 一味的向她们强加关于一些枯燥和乏味的理论, 必然会导致她们对于这门课的认识偏差, 自然也就产生了一种厌烦情绪。

三、提高中职学校乐理教学质量的建议措施

1. 帮助学生们树立对乐理的正确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要想学习好乐理, 首先要帮助学生们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教师要讲明乐理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们认识到的这门课程的学习, 是今后学习音乐的基础, 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 后面的学习必然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明确了这种认识之后, 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 结合一些优秀的作品, 对乐理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当学生们看到实例之后, 就会相信教师们对自己要求的正确性。其次是教师的以身作则。很多教师本身, 在乐理学习上也有很多问题, 不够扎实和全面, 有的问题似是而非, 所以建议教师要重新梳理自己的乐理知识体系, 为扎实和全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 教师还可以结合着自己的音乐创作和表演, 多从乐理角度入手, 得到感悟, 并主动和学生们分享, 久而久之, 自然会引起学生们对乐理的正确认识和重视。

2.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新时期下,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学生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和手段, 激发起他们学习型和主动性, 特别是作为乐理教学来说, 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枯燥和乏味, 更需要教师变革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首先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运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 都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 应当主动的对其进行总结, 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 巧妙的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们。比如:对于升记号七个大调的学习, 学生们一个个去背, 自然感到的枯燥, 而且毫无头绪, 而如果让学生记住升高的顺序, 再看最后一个升记号, 向上找一个小二度, 就是这个调的调号。这些学习的小经验和小窍门, 来自于教师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广泛的学习, 直接促使了教学过程额简单化和明朗化。其次是教师对于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广泛运用。青春期的孩子们, 对于各种新鲜事物充满着兴趣, 比如多媒体教学, 一改以往粉笔和黑板的组合, 采用了试听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 自然就引起了学生们学习兴趣。而且当前各种音乐理论的学习, 都有相应的软件和工具支持, 如果能够利用好, 则能够大大的提升教学效果。

3.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基本乐理并不是纯理论学科, 它是作曲技术基础理论的“实践”课程, 因而在教学中要避免重理性轻感性, 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笔者认为要想真正的学好乐理, 第一, 必须紧密结合听觉来学习。将声音听觉融入到乐理知识当中, 使抽象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这样的确优于缺乏感性认识的纯理论性教学。例如:在“记谱法”一章节中, 对于种类繁多的记号学生经常混淆不清。这时, 教师可在钢琴曲以及声乐曲中, 选择一些含有不同记号的典型曲例让学生弹和唱, 并要求她们自己去寻找含有各种演奏法记号的谱例, 有的放矢地学与练, 这样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如, “节奏与节拍”这一章只讲述概念, 学生很难真正明白和区分各种拍子。如果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结合一些不同类型拍子的精髓,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分清和记住概念了。可以想象, 尽管一个学生能用语言来说明调式的种类, 但是如果不能从听觉上分析调式调性, 那么他还是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第二、在乐理教学中还应借助键盘。键盘的运用有利于将理论性的书面知识应用到实践上, 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键盘实践能力, 同样能使学生听到了丰富的音响。理论与键盘能力的结合对钢琴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 乐理无疑是音乐学习中的基础学科, 就像是盖楼一样, 乐理就是这座楼房的地基, 只有地基坚固, 地基之上的建筑物才能够牢固。本文结合着教学实践, 就当前中职学校乐理教学中多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重在表明乐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于学生们今后学习和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从事基本乐理授课的教师要提高认识、转换观念, 这样才能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刘伊萌 (河南省郑州市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由于流行音乐越来越被大家所喜爱和熟知, 再加上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通过唱歌的晋级形式来选拔自己的未来之星, 使得很大的青年都在做着一个梦, 那就是靠唱歌走上一条明星路。但是由于这种状况太过于突出, 很多人在走向成功之路的时候, 忘记了如何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从而使得音乐行业里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素质教育的建设。

关键字:音乐;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的影响

音乐是什么?有人是这样理解的, 音乐是一种感觉;又有人说音乐是一种声波与耳膜震动的反应;还有人这么理解音乐是人本身的一种感觉, 是情绪和情感的一种体验。

冼海星曾经说:音乐,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 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带给了我们精神上的享受, 在柔软的音乐旋律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细腻的情感。在激情的音乐旋律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激昂的情绪。在纷杂的社会中, 音乐带给了我们无穷的欢乐, 在我们的情感受到创伤时, 它是一剂良药, 是一种宣泄, 是一种释放。

掌握音乐的几项基本特征也是学习音乐和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项。首先,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 不是用一种语言可以表达出的情感。音乐的教育首先在于对学生音乐理解上的教育, 让学生在真正地音乐理解中去认识和抒发音乐的感情。其次, 音乐的创造性是任何一种艺术行为无法比拟的, 也正是音乐有着这种很广泛的创新性才会让我们欣赏到各式各样的音乐类型。它的非同一性, 非重复性, 都是我们喜欢喝热爱音乐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再次, 音乐是我们传递感情的最佳办法之一, 我们可以用音乐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越来越多的原创型歌手的出现, 更让我们理解和体会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和残酷的一面, 很多人都在不停地奋斗, 为理想, 为自己, 为家人不停地奋斗, 释放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绪, 也正是这样的歌曲更能长处很多人的心声。最后, 音乐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它的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延伸, 我们随时可以品味过去, 畅想未来的产物,

音乐对于大家所带来的影响和喜爱不是一时的, 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 它是以艺术为媒介, 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音乐教育的范围在于外人看来是唱歌或者是跳舞等才艺型表现。从从事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说, 音乐教育的培训目标是培养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和表演、教学基本技能及艺术实践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音乐教育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 这是一项基本的文化知识, 其中的核心课程有乐理、声乐、乐器和声基础等课程, 对于文学类的知识像中外音乐史和音乐欣赏以及音乐教育导论等都是作为学生应该知道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具备基本理论知识的时候加强对于专业技能的训练是作为一名学生成为一名真正音乐人的必修之课。

要想学好音乐教育或者是做好音乐教育的工作, 首先要了解音乐教育的特点, 针对其特点去找方法、去教育、去学习, 就像我们抓药一样, 是对症下药。对于音乐教育来说, 首先要通过情感的方式进行沟通, 所谓的情感方式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对音乐进行阐述和理解,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把所体会的东西很客融合各类知识信息和教学手法, 去展开先进、科学的教学, 使得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在入门伊始, 就能够在基本乐理的课堂上接受到完整而宽泛的良好教育, 从而打下坚实、全面的音乐文化基础。也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 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一课题的充分重视, 推动中职院校的乐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观的讲给学生, 过于的感情理解, 会让学生有比较错误的理解, 或过于喜, 或过于悲, 客观的阐述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每个教育者所必备的素质。其次是把握住其作品的中心思想。再次就是要用很积极的心态去对应学生的不积极的态度, 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其实是个很辛苦的职业, 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课, 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都很了解如果没有生动的课程, 学生是很难喜欢上这个专业的, 除非是自己的好强不然这个专业是学不好的。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育者对于音乐教育这门专业都应该有着慎重且严肃的态度。

现在我们说很多的音乐人不管是新人还是乐坛的老将都会出现一些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绯闻事件, 我们不得不说有的就是完全的子虚乌有, 有的却是炒作行为, 是为了让自己更多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有的比较低级的一些事件, 让我开始怀疑作为一名公众人物, 他们基本的素质教育在哪里, 我们很担心今后的学生会复制错误的道路前进, 因此素质的教育显得格外的重要。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更注重的是思想道德上的教育, 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要想全面的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对于教师来言, 要努力让每个学生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 这是教育的基本, 也是教育的宗旨所在。人的性格千差万别, 我们不能说要所有的学生都有一样的素质或者是一样的价值观和生活观, 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有正确的观念。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见解, 自始至终都没有统一的答案, 但是从教多年的经历来说, 素质教育不管是在教育的哪个阶段都是教育的重点所在, 对于将来要面临更多挑战的音乐类学生来说, 素质教育的培养与发展是其始终在自己的行业里要坚持的东西。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讲,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 强调的是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将每个学生都作为一名受教育的对象, 学校就是教育的基地, 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学生的学习轨迹, 因此我们不仅要学生拥有高素质, 教师的队伍一定有很强的素质教育功底。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是我们不用阐述的特点, 从走进学校的第一步开始素质教育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每一个学生由于性格的爱好的区分, 使得他们有了对于课程的喜爱和厌恶之情, 如何才能将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心理纠正是每个教师所要关心的。我们说不仅是学习上需要投入我们的热情, 心理上的关心对于发育期的学生更是需要关心。音乐是美好的事物, 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曲解音乐可以说是对音乐的一种侮辱, 对这个行业的一种侮辱, 对每个学习音乐的学生的侮辱, 那如何去修改这样的一个局面呢, 对于行业本身的性质我们不说, 但对于我们将来要走向音乐行业的学生来说, 必备的就是良好素质教育。

好的素质教育是做好一切的前提, 也是我们成功者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音乐教育, 不是培养音乐家, 首先是培养人。那么培养人培养的就是人的素质, 一个好的心灵会让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同时怀有高尚的信念和细腻的情感。我们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就像音乐, 就像心灵。

摘要: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内容, 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来说, 通过对于乐理的学习, 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正确和直观的认识, 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为她们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 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教学中, 中职学校的乐理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需要予以认真的分析和处理, 以推进这门教学朝着科学和规范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中职学校,乐理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通八.实践中选择实践中创新——中国新乐理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启示[J].中国音乐2003年03期

[2]杨殿斛.基本乐理:亟待加强建设的课程——关于基本乐理课程建设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的思考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问题;建议

一、引言

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时期,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纷纷采取一些措施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需求。同时也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为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往往是学生感觉什么都没有学会,没有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

二、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现状

(一)电子商务专业的四个特点

(1)交叉性与复合性。电子商务是一个集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法律等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复合性的学科。

(2)新技术密集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涉及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而且涉及安全加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等繁多的新兴技术。

(3)发展时间短。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至今不过短短十余年,作为中职学校的一个专业出现不过六年时间。

(4)实践性强。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与能动水平,满足国家和企业对现代化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是所有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所面临的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技术标准不统一。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培养电子商务技术体系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就电子商务的概念,各种版本的课本说法都不能统一,到底电子商务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呢?

(2)师资力量不专业。现有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大多数是从计算机、营销专业等转型过来的,他们的知识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知识的系统有机结合。

(3)实训平台不完善。当前电子商务实验平台虽不少,但这类软件目前还很不够完善,也不够全面,实训很多环节脱离了实际商业环境,更缺乏与企业合作的电子商务实习基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中职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广而杂、多而浅。像计算机、会计、财务、金融、商务、礼仪、营销、物流、贸易、管理……可谓面面俱到,但到底又有多深呢?有时还太虚了,抓不到实质。

(5)就业方向不清晰。许多学校和家长都不能清楚说出电子商务专业究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从事什么工作,学生对于所从事的专业更加模糊。学校在就业方面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可行性论证和认真的分析,这样导致专业目标空泛,就业岗位前景缺乏明确的导向,专业化方面不够细化并且与现实岗位脱节。

三、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的建议

(1)明确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电子商务专业要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与之配套的体系,完善课程体系。举办能展示实力的相关技能比赛。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不能大而全,应该专而精。

(2)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发展迅速,目前各中职学校在陆续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但是,师资条件却严重不匹配。学校应鼓励教师通过承担课题或加入到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管理、运营中,以便快速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选送一些工作责任心强、有钻研精神的教师到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进行观摩、学习,甚至是进入企业进行培训、实习,为教师的教学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专业教师平时也应多钻研电子商务的业务知识,多参与相关的学术研讨,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

(3)实训课应该引进先进企业的电子商务软件系统。电子商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商务管理方面的理解和体验,进一步完成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

当前电子商务实训平台有很多种类,中职学校在选购实训平台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平台的稳定性要好。主要表现为数据库性能稳定和网页访问时的支持性好。一般要能支持四五十人同时访问而不影响速度,上课因为速度太慢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心情。

(2)实验模拟过程要尽可能真实。实验的过程尽量和真实的电子商务平台一致,最好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不是简单固定死板的操作流程。

(3)实验软件要能及时更新升级。目前,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实验室平台还很不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中职学校在引进该类教学软件的同时,更应在这方面投入科研力量,加快它的发展步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市场需求这个生命线,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中职电子商务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在中职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曹扬.电子商务教学的探索与展望.上海高教研究,2003(4).

上一篇:小学生审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下一篇:小金库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