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思考

2024-09-18

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思考(精选12篇)

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思考 篇1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声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 是以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民族声乐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众所周知,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理论理解能力不强, 学习兴趣不浓, 再加上学生对声乐方面没有基础, 对声乐学习的认识不足, 久而久之, 学生逐渐由不重视声乐学习到不愿意学习, 导致学生厌学, 教师厌教。因此, 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也就是要创新中职声乐的教学模式, 更新声乐教学观念、通过拓宽音乐专业知识途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 促使音乐课程多元化, 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中职学校声乐教学体系, 让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得到正常发展。

一、注重学生个性特点, 构建多元化的中职学校声乐授课体系

多元化学生教学体系是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反映在学生学习音乐时要求的多元化。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 中职声乐教育不仅要注重发声技艺与技巧的训练, 更应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 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 尤其是文化素养。中职类声乐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性”特色, 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和实际情况, 通过构建中职学校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体系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我们不能继续沿袭专职音乐学校的教学模式, 要结合本校声乐课程的专业定位和开设形式, 把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 做到多头并进, 从而探索相应的、合理的改革措施。

二、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

随着中职声乐教学的改革发展, 这对我们声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也给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提高学生的声乐意识很重要。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只有在声乐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提高自身素养, 勇于实践探索, 尝试从多方面进行声乐教学, 才能够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学生声乐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声乐教师要立足长远, 围绕声乐文化传承这个根, 加强对声乐教材的理解、研究、应用和开发, 特别要从深厚的声乐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材知识, 并时刻准备着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 传承中职声乐教材的开发。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多读音乐书籍、改革声乐教学方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内容, 激发音乐课堂活力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 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在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以音乐学科的音乐性、审美性、综合性、民族性、多样性、灵活性等属性特征为原则, 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 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 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 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 以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 丰富音乐教学资源, 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 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 教师应结合民间艺人演唱进行模仿教学, 注重追求风格的原汁原味, 与学生一起找出声乐的民间风格与技巧运用上的契合点, 搞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互动。再就是教师还要把民族声乐教学理论补充在教学内容中, 要求学生阅读声乐典籍文献资料。如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明代魏良辅的《曲律》, 吸取和积累古今曲艺表演艺术家的演唱经验, 对民族戏曲的演唱传统进行了解等, 这样才有可能拓宽民族声乐教育理论的学术视野, 才能构建和形成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四、注重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声乐学习的实践中提高自己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为手段来表现音乐内容, 表达人们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表演艺术, 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音乐学科。声乐教师要坚持声乐教学和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相贯通, 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声乐教师加强声乐的技术能力, 因材施教, 迅速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基本功, 达到声乐学习的扎实性、专业性。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增加声乐的理性认识, 做好声乐学习的铺垫作用, 提高声乐学习的艺术修养。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是对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及声乐教学效果的综合检阅。所以, 交流演唱会是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歌唱的心理素养。只有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 才能使学生通过声乐演唱认识声乐的性质特征、活动规律和社会意义。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声乐实践活动, 特别是做得成功的活动, 对于声乐学习兴趣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校园内的艺术实践活动外, 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艺术演出活动, 这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的舞台演唱经验使其终身受用, 对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更加有利, 能够使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

我们有五千年丰富的文明史, 我们的音乐艺术应该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 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走“寻根”与“开放”相结合之路。中职音乐专业声乐课是一门融中西方声乐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其教学应从纵、横两方面展开, 博中求精, 在整理文化的熏陶中求得技术的发展, 应深入学习和有效继承我国民族声乐的精华, 理解并掌握我们民族声乐所独有的审美观, 同时探究与西方美声唱法的相同之处, 寻其规律, 究其个性与共性, 在共性中发展个性, 从而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 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摘要:声乐教学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 中等艺术学校的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较为单调,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声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刻板, 一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有所忽视, 没能坚持因材施教, 对我国民族音乐表现方式和审美特质重视不够等问题, 这些都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 中职声乐教学模式要改革、要创新, 要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 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声乐课,教学思考,改革探究

参考文献

[1]祝红卫.谈声乐教学中中国唱法的训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1 (2) .

[2]李晓贰.关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多样化的管见[J].人民音乐, 2001 (5) .

[3]冯效刚.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 (2) .

[4]潘春荣.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 (2) .

[5]孙辉.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J].中州大学学报, 2010 (5) .

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思考 篇2

我国的声乐教学是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开始的,上海成为了我国的声乐教育的启蒙地。发展至今,我国早已经完善了大致的声乐体系,各地不同规模的艺术院校、专业的音乐学院、普通的中高等声乐职业学校等已经遍地开花。在很多地方声乐学校作为一项艺考的最终地,受到了非常多人的向往和追求。不但如此,我国在声乐方面的最高端艺术殿堂也是才人辈出,一批批的歌唱家、艺术家,诸如宋祖英、阎维文等,在世界的舞台上完美的展示并演绎了我国的艺术风采。如今的很多电视台声乐节目诸如《星光大道》等对于新人的声乐培养也是下足了功夫。我国的声乐事业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这对于我国的整体声乐发展是一个正面的促进作用。

一、合理科学的声乐教学的过程

事实上我国声乐的表面繁荣还是难掩实质上的不足。历经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沧桑之后,我国的声乐教育还是停步不前,虽然经过了一些所谓的改革措施,但只是“治标不治本”,均是传承前人的经验进行适当改变,缺乏根本性的创新。大部分的声乐学校都是在进行经验式的教学,教材单一单调,缺乏自主创新和个性,甚至有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混乱,导致所教授的学生也根本无法自清。他们往往忽视了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作为前缀。我国现有的声乐教学体系想要实现真的革新,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就需要彻底在整个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大力的进行创新,革除陈旧的思想理念,增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递积极向上的思维理念。如果没有这种想法和理念,就无法实现根本上的声乐体系的变革,甚至还会在行为意识上造成混乱和盲目性。树立明确的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变革理念是成功的前提。作为一门感知方面的艺术,声乐教学需要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同于其他理论性为主的学科,声乐教学有着一套严格的体系,并遵循着所有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我国的声乐教师要以这个为出发点, 着重的体现出教学中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理论化等。

二、声乐教学教案部分的撰写

声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的不同, 特别是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会拘束在理论课本和理论知识上,要更加注重实践练习。例如:教师会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进行对口训练和教学。教师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对于教学的方法则有待商榷。因为在如今的声乐教学中所构建的传统教学体系和理念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往往局限在了这个框架之中而欠缺应有的自主思考,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声乐课没有其他学科那么严肃, 教师也没有其他理论课教师那么多的要求,有的教师课程很多,要负担很多的学生,所以难免会力不从心。对于教师而言,往往疲于奔命,而导致忽视了重要的课前备课环节, 变相的加剧了声乐课程的随意性。其实声乐课程与其他的课程一样,教师的备课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想一堂声乐课拥有其真正的价值,并让学生真的能够把知识点融会贯通, 提升自身的声乐水平,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十足的准备。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进行仔细的分析思考,因人施教,对于不同类型的声乐课程进行不同的备课。当在练习声乐基础技能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的练习,如哼鸣练习、吹唇练习、顿音练习、连音练习等。声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重视。要科学、合理的构建有着自身特性的声乐模式体系,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

在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之下,声乐教学也要首当其冲。各个高校的声乐专业要逐步的系统规范化自身的教学方式,为声乐的体系变革做出贡献。例如在一所音乐职业学校中, 学校可以安排每一名声乐方面的教师都填写一份教案, 让教师在学期的开始阶段就要明确自身在这一个学期中所要进行的课程分类、名称、性质等相关信息,明确自身的目标。与此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辅助教学手段,针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因材施教,以及要借助什么多媒体技术来教等等。教师在详细的填写完教案后, 学校便会对教案进行整体的整理,并印发后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对于自己教师的教学计划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于不足和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以进行及时反馈, 提出建议与意见让教师虚心接受意见,做出正确的调整,以便达到最终的全面提升。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一个利好, 更是对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全新的认知和提高。如今有很多声乐学校都采取了此种办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例如:有的教师会在教案中写到自己着重加强呼吸和力度控制练习。那么就会有很多学生提出质疑,声称自己的气度已经很足了,自己的体质很好,从小锻炼体育等,肺活量很大,不需要再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于是教师便会采纳学生的意见,认真的修改教案。这既节省了时间,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又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减少师生间的隔阂。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的时候对学生的发声练习和歌曲练声等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可能会比较大,但出于一颗心灵工程师的义务和责任,这也是值得的。毕竟只要能提升学生的自身音乐素养,就是可以试行的。

教师需要归纳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就要从制定的教案上入手,总结平时的点点滴滴,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阅历,增加自己的教学体会和能力。教案的书写和设计一定要走心,不能流于形式,这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对于一名教师是否具有师德和责任感的一种宏观的体现。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而言, 他们还处在一个需要引导和进步的阶段,教师在总结一般性规律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细致教案,针对每一个人的差异性来相应的设计不同的方案。这无论是对于学生、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长远大计而言, 都是非常具有促进作用的。

三、声乐教学的合理科学的教材选择

声乐教学科目区别于其他理论专业性学科,它具有的教材是以练声曲目、感观训练、相关歌曲作品为基础进行编写的。教师想要让学生的综合声乐素养有一个质的飞跃,则需要从原来的量变到质变,转换成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过程。

对于现阶段的教材选择,教师要着重的注意学生的基础部分的训练。打好根基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授。考虑到教材的不用风格、类型以及内容上进行多样化的选择。

练声曲作为声乐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是对于学生的声乐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最为基础的训练诸如连音、音程、跳音等的练习;另外在完成了基础的训练后,就可以针对技巧性练习进行训练,不再单一的清唱,而是加以简单的伴奏,同时添加歌词进行针对性的演唱。在声乐课中《斯皮格高级练声曲》就是一个常见的训练曲目。

基本功的练习永远是一个主题性的话题。在如今的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体系下, 对于练声这一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一些地域性所造成的方言严重的学生而言,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发声练习。例如《歌唱咬字练声曲》《晨声一声字结合练声曲》等,就可以让口语不准的学生先进行咬字的训练,加强字准的调整。而对具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 就可以进行更加高难度和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在对作品有一定的自己的认识,在原有的作品上添加自我的发挥,演绎出自我的风格。

四、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演唱能力评估

如今的声乐考试方式都是由学生自报曲目, 其实在声乐变革的过程中, 对于考试评估的方式也可以有一个适当的改变。例如把学生的自报自选曲目的环节更改为教师随机出题,进行抽样检查。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综合考察。教师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有一个正确及时的认识, 并相应的制定不同的策略和计划进行弥补和提升。例如有的学生擅长古典低声音乐,但却随机选到了现代曲目著名的《我心永恒》。在表演的过程中必定会捉襟见肘,教师就可以在对其进行评估的过程中, 对于他的不足之处和发音不准的地方进行纠正,让学生的综合声乐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思考 篇3

【摘 要】本文对在网络环境下将网络与声乐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网络;声乐;教学模式;信息素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走向的思考这三个维度对网络环境下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探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師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为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新领地。当下,网络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实时、高效采集和加工处理以及播放图、文、声、像信息,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将网络与声乐课堂教学结合,体现网络的准确、客观、迅速、高效等优势和多途径性、可控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且这些特点都完善了人及音乐方式之所不及。

1.立足于民族性和多元性,将网络教学和音乐教学相结合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音乐。完善声乐教学教育性与艺术性统一,力求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欣赏和学习人类音乐艺术精品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熏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中千姿百态的音乐,使他们认识人类创造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进而实现以多元音乐塑造学生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即现代文化人类学和音乐文化价值观,唤起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紧迫性认识,树立起接续传统、面向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网络教学和音乐教学的结合,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力。人的素质虽含有知识与能力,但知识与能力并不等同于素质。从知识教育理念到能力教育理念,再到素质教育理念,这反映了教育理念的重大进步与发展。它把教育对象视作为能动主体,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因此,要真正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熟悉和重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而且常常要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运用网络指导学生歌曲演唱和创作实践。首先体现在指导学生歌曲演唱方面。演唱声乐作品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根据创作背景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为使学生尽快熟悉音乐风格,教师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等文字资料,欣赏民族多声部无伴奏山歌。其次,体现在指导学生的歌曲创作方面。面对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专家们已经注意到,信息社会的教学,已不再只是教学生学习的问题了,而且还要教学生寻找信息,使这些信息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以批判精神对待这些信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生活的社会信息化进程更为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正悄悄地改变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方式。

教师设计题目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感受曲子的优美,感受曲子的变化,让学生欣赏音乐时完全进入角色。这种题目形式和语气,便于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有利于引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师生平等互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任意的发挥。突出“趣味性”,激发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音乐活动打破课堂的局限,通过网络上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而突出“趣味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精心选择音乐作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适当的组织课外音乐活动,课外音乐活动特具“开放性”,不受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而又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柳树下、美丽的花坛边,让学生在潺潺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中去听音乐、赏音乐、学音乐。充实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空间,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应采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手段,由于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认知能力、表现特征等的差异,学生对不同的内容当然也就有不同的兴趣。采取了个别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帮助和引导,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实物、音像等资料进行问题研究。例如:有同学对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非常感兴趣,通过网络操作,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和老约翰·施特劳斯(1840-1849)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历史,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代表作和在约翰·施特劳斯家族中的地位等。在这个师生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师生对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对信息进行获取、整理、加工、创新。 [科]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思考 篇4

一、当前幼儿师范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 艺术基础薄弱

伴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大, 很多优秀的学生初中毕业后选择进入高中深造, 相对而言, 到中等师范学校学习的学生不但文化基础差而且艺术底子也很薄弱, 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多数没有音乐基础。

(二) 教学指向偏离

很多幼师学校的声乐教师来自各大音乐院校, 学的是专业的声乐技能, 没有或很少接触与幼儿歌曲相关的系统知识, 又缺乏与幼儿园的交流, 因此把声乐教学作为单纯的歌唱技能的学习, 教学指向性和针对性严重偏离。事实上, 幼儿歌曲与成人歌曲相比, 具备独有的特点、艺术风格和演唱方法, 仅凭通常的歌唱技能来从事幼儿歌唱教学是不够的。

(三) 深入幼儿园机会少

很多幼师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习和见习平台较少, 使得大多数学生缺乏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由于不能实地观摩、研究幼儿园声乐教学环节, 许多毕业生真正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后, 往往会发现所学声乐知识在幼儿园教学实际中没有用武之地。

(四) 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 幼师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评价机制仍是单一的考试手段, 仅用期中和期末的声乐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而没有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努力程度和自学能力等素质的综合考量, 因此不能科学全面地对声乐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 也不能及时找出症结并加以改进。

二、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创新发展方向

(一) 树立为幼教服务的原则

幼儿师范的职业教育培养方向应明确定位于幼儿园教师。因此, 幼师学校必须明确为幼儿教育服务的原则, 在课程设计和安排上应突出幼儿歌曲的唱法和教法, 为学生深入系统地钻研幼儿声乐教育创作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能够多接触、多实践幼儿声乐教学的专业知识。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 编写特色声乐教材。

以往出版的《幼儿师范学校 (唱歌) 教材》等教程, 从内容看仅能适用于专科教学需要, 不能适应幼儿教师高学历化的培养需求, 必须丰富内容、提升层次, 编制出系统性和科学实用性的本科层次甚至更高水准的幼师教材。

2. 调整现行课程结构。

应根据幼教实际, 以加强学生声乐修养和能力为目的, 在课程中增加幼儿歌曲表演、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幼儿歌曲欣赏等内容, 并加大辅导课在整个声乐课程结构中的比例, 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

3. 以儿歌教法为重点。

根据儿歌教学的特点, 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第一学年, 应着眼于夯实学生的基本声乐基础, 通过简单直观的练习和讲解, 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呼吸和歌唱方法;第二学年, 应以幼儿歌曲为主进行实验性教学, 选择不同支点和唱法的发声练习, 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儿歌演唱技巧;第三学年, 应开设幼儿歌曲表演课程, 以歌舞结合的形式, 加强学生的音乐驾驭能力、肢体表现能力和艺术综合能力。同时, 还应开设模拟情境教学实践课, 拓展学生儿歌教学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 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

幼师学校应重视教师的职后教育, 为教师创造深入幼儿园接触幼教实际、到先进地区进行交流学习等平台, 使教师不断开阔视野, 吸收声乐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 提高教学实践效果。

(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创造幼儿园实践平台。

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学生毕业前的总实习扩大到多层面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中, 使学生能够较早接触幼儿园的真实教学环境, 并通过实地观摩、综合比对, 切实了解和掌握幼儿园的声乐教学要领。

2. 提供多种艺术实践机会。

应为学生多创造艺术实践平台, 如鼓励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比赛, 组织校内艺术节、才艺展示、声乐技能比赛、卡拉ok比赛等活动, 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舞台实践经验, 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M].新时代出版社, 2008.

[2]陈跃辉.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的误区及对策[J].文科资料, 2008.

[3]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艺术职业学院声乐教学分析论文 篇5

【摘要】目前,许多的艺术职业院校并没有对自身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定位,因此,在选择教学方式上是也缺乏主见,无法做到真正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课题将研究重点放在艺术类职业学院转变教学理念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对策上,希望可以为服务于未来艺术职业学院的长远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职业学院与普通的学校存在着教学本质上的差距,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主要指的是,培养一些直接面向未来就业岗位的学生,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职率,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是以一些专业技能与知识的讲授为课堂重点,力求帮助学生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掌握一门真正有用的技术,为面向就业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学校应该更好的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殊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与方针政策,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艺术职业院校的特殊性针对学生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帮助学生在能够快速的适应教学节奏的同时掌握真正的声乐技巧,最终让学生成功走向就业岗位。

一、艺术职业学院声乐教学理念转变的重要性

针对艺术类院校所进行的声乐教学领域来说,存在着许多需要注意的环节与问题,要想能够制定出最恰当合适的教学模式,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一个正确的教学理念,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在一些艺术类职业院校中,声乐教学是一门针对性以及专业性都非常强的专业领域,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一定要具有足够的资质与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声乐知识,一般来说,学校都会聘请一些履历丰富并且具有专业声乐资格证的人作为声乐教师,这些人为学校组成了一直精锐的声乐师资团队,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技术支持与基础,尽管如此,由于大部分的职业类院校都还保留着传统的治学理念,在各个方面的管理上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样来看再好的教师团队力量都显得过于单薄,无法帮助学生真正学习到专业的声乐技能。由于学校止血理念的落后,导致学生无法按照正确的方式开展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懈怠心里,对将来的求职之路感到十分渺茫,最终失去斗志,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这些都是现阶段艺术职业学院的现状以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如今的`艺术职业学院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带领整个学校团队都能够紧密配合,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具体来说,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大胆的创新教学方式,制定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针对性教学与训练。对于学校来说,要对每一位教师在入职前进行严格的技能培训测试以及职业素养测试,以确保师资质量,同时开展一系列特色的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声乐专业的兴趣,在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贯彻职业化理念,不断的优化校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专业技能。

二、艺术职业学院声乐教学的对策

1.培养目标的定位。作为教育机构以及教育者来说,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培养学生进行优秀的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为了什么,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最终的任务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毕业以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理,对于声乐专业来说,也是将学习声乐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方向定位在了“声乐”二字上,在学校期间交给学生与声乐有关的知识技能就是希望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得以灵活运用。通过对比能够发现,艺术职业类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声乐课程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普通艺术类高等学院开展声乐课程是希望学生将来能够到一些专业的声乐机构去做专业的声乐演员,而一些艺术职业院校的声乐学生在毕业以后通常都是去到一些私人性质的艺术区担任声乐演员或者是参与到一些声乐课程的辅导团队中担任辅导教师,仔细来分析能够看出职业类艺术院校将来的就业范围更广也更细。只有先确定好艺术职业学院学习声乐的学生在校培养的目标与定位,才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帮助学生确定就业方向,让学生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2.在课堂上注重培养良好的情感,来推动声乐教学。正所谓,课堂上的教学才是真正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因此在课堂上进行声乐教学要求教师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对于声乐这一专业领域来说,离不开情绪的把握与控制,只有情绪能够符合曲目的风格时,学生唱出的旋律才能够更加深刻的打动人心。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在讲述声乐演唱技巧的时候,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产生的疑问与想法,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调动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紧紧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学习的综合效率。在对歌曲的鉴赏与演绎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情绪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曲中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提高鉴赏水平。举例来说,在欣赏《歌剧魅影》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闭上双眼,用心聆听旋律的变化并且充分在脑海中描绘音乐所讲述的故事画面。随着音乐的缓缓进行,学生逐渐感受到了的曲中丰富的音乐旋律设计以及人物之间的情节转化,仿佛在听一个故事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了情绪能够被音乐所带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声乐教学不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优美旋律的演唱技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徜徉在动听旋律的海洋中,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兴趣,让学生提高对声乐的认知与敏感性。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肢体动作与示范性的演唱传达出所学习的曲目表达出来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去接触这种饱满的情绪带给乐曲的独特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不同领悟的能力的学生基于针对性的训练与指点,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逐渐的,学生会接受并且适应这种通过培养情绪的方式来掌握声乐相关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绪与领悟能力,在声乐领域的学习上能够不断进步。

三、以舞台表演实践为指导,来进行声乐课堂教学

对于任何一个专业在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方式,只有恰当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这门专业的综合领域与应用能力。对于声乐课程来说,可以开展组织一些声乐类舞台表演,让学生能够将平常学到的声乐知识真正运用到表演过程中,锻炼综合的应用与应变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将一些舞台上进行表演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教给学生,让学生从接触声乐的一开始就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这样一来,走上舞台也能够沉着应对。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参加舞台表演的积极性,在平时上课时就组织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到前面进行小曲目的演唱与表演,逐渐让学生适应舞台表演的状态。比如,在讲解有关《铁蹄下的歌女》这个曲目的时候,教师先是对其创作背景以及想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做了讲述,然后让学生熟悉旋律与曲调,接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用声乐表现手法将这首曲子中歌女面对黑暗势力的压迫时不得不忍耐的悲痛情绪演绎出来,并且随后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打分与总结。通过这种日常训练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舞台节奏,提高演唱技能水平,以此同时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表演中来,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寻找正确的人生定位。

参考文献:

[1]王知音.对高职院校声乐教学问题及改革策略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蒲海星.高职院校声乐的学习策略初探为[D].福建师范大学,.

声乐分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篇6

【关键词】声乐 分级教学 有效性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知识和创新也成为各国竞争的软实力。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声乐分级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声乐分级学习,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促进声乐教学发展。这就希望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也希望在声乐分级教学上,教师能够利用创新性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声乐分级学习的兴趣。声乐作为陶冶情操的兴趣课程,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生活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然而,现在的很多学生不重视对声乐的学习,这使我国的声乐分级教学领域一直停留在现有阶段而无法进一步的发展。现在的声乐分级教学要求培养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也要让学生对声乐学以致用,能够把声乐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开展了对声乐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对声乐的研究目的就是能够使教师对声乐分级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兴趣,这样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声乐。在声乐课程学习中,经常会因为学生学习声乐水平不同给教师教学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进行声乐分级教学,可以让同一水平的学生在同一等级上学习,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的完善。当然,这也启示学生把在课本上学到的声乐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此来提高声乐分级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本文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声乐分级教学的有效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声乐分级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一)端正声乐学习的态度

声乐分级教学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声乐分级教学中,能够端正自己的声乐学习的态度,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声乐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声乐分级教学教材也倡导学生能够从声乐中了解到其中的乐趣,利用自己对声乐的理解和情感去感化他人,利用自己在声乐分级中学到的声乐知识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声乐的乐趣和其中的奥妙,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修养的提高。所以,声乐分级教学要求生能够端正声乐学习态度,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声乐分级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声乐分级教学教材都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声乐分级教学教材中明确标注,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利用声乐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每个学生学习声乐分级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项基本技能,还是为了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自身的修养,给更多的人带来喜悦。如果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这就是教学的严重失败,就会使课堂教学失去有效性。声乐分级教学的课程應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习声乐知识,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加强对声乐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够使声乐更加具有灵魂和情感,从而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声乐能力。

三、 概述教学中对声乐的处理——以《沁园春·雪》为例

音乐和语言有着极其深刻的血缘关系,音乐的产生与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声乐作品歌词与旋律的关系,也就等同于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一部声乐作品,是由歌词和旋律组成。歌词使旋律框格化,对旋律有制约作用;旋律使歌词定型化,对歌词有解释作用,二者互化,共同交织于一起,构成的声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所以,声乐分级教学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声乐处理。

在声乐的处理上,声乐分级教学中也注意了创作手法的兼容并蓄,传统作曲技法运用,板式交替变化,曲式结构不规整。我国声乐作品是以汉语演唱,讲究四声、注重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在歌曲艺术处理上,歌者应当始终以最大限度的细腻的发自内心的用音乐来勾画出一幅幅音乐画面,诠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有创作背景,这种背景对其演唱方式和技巧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沁园春·雪》的声乐发展源自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同名诗词,它是毛泽东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此篇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前期,根据相关史料,毛泽东在经历长征顺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之后,曾经在一场大雪后攀登高山,面对眼前白雪皑皑的磅礴景象,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沁园春·雪》,亦写下了他抗日奋斗的决心。全首词中,贯穿着雪的吟诵对象,整首词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给人一种豪气万丈、荡气回肠的感觉。在声乐分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声乐处理的教学研究。

四、促进声乐分级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声乐分级教学兴趣

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声乐学习的兴趣是声乐分级教学缺乏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播放声乐视频、有奖问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声乐学习的兴趣。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这对学生日后对声乐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具备了学习声乐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声乐,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声乐分级教学课程中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从而来提高声乐分级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声乐分级教学模式

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浅见 篇7

在声乐教学中, 一些声乐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死板地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的成功经验, 不加区分地用在学生身上, 结果对某些学生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声乐教学不同于理论课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条件,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教学。声乐也不同于舞蹈、钢琴、器乐学科, 能抓得住看得到。声乐是一门抽象感悟的艺术, 看不见摸不着, 要完全靠感悟、聆听教师的范唱、讲解、启发、引导去完成学习。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学习声乐专业的每一个学生, 可以说都想通过声乐教师的教学指导, 学到科学的发声知识和技巧, 掌握真正的歌唱技能。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学生都在随着教师的范唱、讲解, 思考、领悟着每一个发声要点。因此在发声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法和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师在声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声乐教师, 他的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灵活多样的, 但是, 也有一些声乐教师会无意识地用同一种教学手法把歌唱技巧传授给不同条件的声乐学生。作为一个声乐教师, 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种教学手法, 应该用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现象启发学生。以让学生打开喉咙和体会吸气的方法为例来说, 方法是多种的。如打开喉咙可以用想笑没笑出来 (不出声地笑) 、呕吐状、天冷了用口里的热气哈手取暖等, 都能体会打开喉咙的状态。这也能拓宽学生体会打开喉咙的思路。对于不同学生使用的方法也要不同, 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中体会较深, 取得的效果也较好。歌唱的吸气, 也有很多种教学方法, 如深闻各种气味、深叹气、平躺床上深呼吸等状态, 都能体会到深吸气的感觉。这样练习会使气息直入下胸与腹部, 横膈收缩下沉, 腰围有明显的扩张感, 进气集中有力, 使学生很快体会到歌唱的气息状态;对性格不同的同学还可以采用向远处喊朋友、靠墙吸气、爽朗大笑等练习方法。这些都能使气息顺畅地深吸进去。总之, 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 声乐教师对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条件的学生, 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就要不同,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师与学生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加强师生之间感情的融合和思维的融合。那么, 怎样加强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呢?首先, 教师要有好的教学态度和方法,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希望和热情。不好的教学态度, 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 甚至使学生丢掉专业。其次, 教师要有责任心。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认真的还是敷衍的, 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有一位教师把声乐教学看做是他的生命, 教学兢兢业业, 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敬业精神达到了如痴的境界, 每次上课他都热情地对待学生, 一点都不敷衍, 学生与教师配合得很默契, 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 教学效果很好。另一位教师, 每次上课则很敷衍, 随便让学生练几遍声, 一节课只上二十几分钟, 糊弄过去, 学生唱不好时向学生发脾气, 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抵触情绪, 丝毫体现不出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关系, 矛盾越来越大。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说:“师生是合作关系, 学生成功了, 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 教师就失败了,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与教师之间要达成一种默契, 达成一种共识, 一旦学生产生了消极思想, 那么, 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会产生隔阂, 很难合作配合, 就会给声乐教学带来消极影响。因此, 声乐教师要多注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 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声乐教学过程中充满了矛盾。例如, 学生进校时水平不一, 天赋和悟性也是参差不齐, 有些声乐教师就把学生唱不好的原因归于学生身上。当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教师的意图以致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时, 教师就会出现急躁心理, 有的甚至对学生发火或者讽刺、挖苦, 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和教师产生逆反心理。这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所以, 当矛盾出现时, 教师要及时变换一些能使学生接受的指导方法, 使教学能够取得有效进展。声乐教育家石惟正教授说:“师生关系建立后, 也有一路顺风的, 但更大量的是会有很多矛盾处理,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声乐教学的个别授课形式更决定了教学要靠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成立, 才能进展。有了矛盾不能及时调整解决, 那就和婚姻一样, 不是破裂就是死亡的婚姻。师生关系形式维持, 但名存实亡。”

三结束语

总之, 歌唱教学因学科特点与其他学科教学明显不同, 而声乐教学教师要与学生心灵沟通、情感交融,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 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才能为学生搭起走向成功的桥梁。

摘要:旧的歌唱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声乐教学这种特色学科 (一对一或一对二、一对三) , 如果按照旧的教学模式, 会限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也不利于师生沟通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声乐教学只有从旧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 从实际出发, 因人而异,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师生相互合作, 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声乐教学,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相互合作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思考 篇8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容易跟随感觉出发,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声乐也应该具备自己的基本教学模式与体系,使教学更具师范性、人才培养更加理论化与体系化。

在与其他学科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声乐教学具备特殊性:“教学形式上的特殊性,如一对一或一对几,教师说学生唱、教师唱学生学等方式。而声乐教学的理论研究和科学体系的建构大多数声乐老师思考得不多。”[1]老师们常常对教学提纲的列举、教学目的的明确、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备案的撰写上不够详尽,备课不够重视、课程随意性过大, 都影响了声乐人才的培养。

对于声乐学习者,每次的学习中都出现新的问题其实不太可能,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某一错误在多个人中反复出现。 对于这些顽疾,教师在备课中对症下药、加强训练,便能规避。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出现的问题不同, 教师详细地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日后的备课、讲授大有裨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发现,在每学期教案中明确课程性质、记录教材使用情况、教学辅导情况、学生常见问题答疑、教学情况分析与思考、教学进展情况等,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教学来说却受益良多。首先,每位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记录便于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做出科学设计与参考;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这些较为详细的问题、进程记录中作出反思,不断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为日后的教学科研积累素材。

二、注重理论基础与全方位的训练

学生唱歌时发挥自如、能将一首曲目完整熟练地唱出来,但却是依葫芦画瓢、歌唱素质较差,这是招收学生时时常碰到的问题。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细节关注过少,只在意结果,教学水平不高,这对于培养基础扎实、能在乐坛做出一番事业的学生来说尤为不利。“一味地追求高音、音量等声音因素,而忽视声乐生理学、声乐心理学、声乐美学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使学生成天在高音、音量等不能理解的声音之中,不能获得声乐的美感和乐趣。”[2]

对于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来说,教师虽不必也很难达到声乐大师的嗓音条件与音乐水准,却应当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做到有范本可依、有基础知识答疑、有方法教授,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声乐基础,调教出具有准确音色、敏感节奏、能够协调配合运用各个发声部位的学生。其次,笔者认为教师更应当掌握具有代表性的、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曲目,熟悉现存的优秀文化遗产。学生的声乐学习只是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在声乐上花费的时间越是有限,就越要求老师能够全面系统地整合大量且不同风格的曲目,并对它们进行讲解与展示。只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歌曲,学生们才能慢慢感悟到如何独自处理歌曲,才能在演唱时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重视教材选择

教材选取也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在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进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与个人意愿,教学曲目很难完全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安排,教学方案也难以按照对应教材实施,对于学生来说,其实也是不利的。

其次,声乐学习的教学材料应当兼顾多样性,多种地方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形式(如创作背景、曲目解析、表现方式与特征在内的文字材料与歌剧、声乐演唱、音乐会在内的音像素材等)的声乐资料都可作为教材参与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中得到感悟和提升。

此外,教材选取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进程与适应范围不同,在逐步塑造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选择更加适合他们的教材,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达到合理训练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以经验和感觉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重视结果却不深究理论细节培养,教材单一模糊不成体系,种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使得目前声乐教学影响了我们民族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今天的声乐学习者,谁说不会是在日后声乐事业中创造辉煌甚至于轰动乐坛的一个呢?作为他们的培育者,教师应当客观地审视教学中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之时逐步建立起能效性更强的教育模式。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声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深入。声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逐步走向教学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如何使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与适应能力得到提升便成为了声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

声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9

一、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

近几年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考入大学音乐教育方面的学生专业程度不太一样, 学生声乐素质参差不齐, 甚至有的学生几乎就是一张白纸, 毫无声乐基础, 仅仅是在高考前夕进行过短期的声乐速成练习。只能勉强模仿演唱一、二首歌曲。怎么让这些学生尽快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一些力所能及的声乐作品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是学生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所谓正确的声音观念, 其基本要素应包括呼吸、发声、共鸣、语言四个部分。

1. 呼吸与发声。

很多初学声乐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 就是总觉得唱歌的气息不够用, 一遇到长音就唱不够拍子, “肚子”里没气。不可否认有的学生确实身体虚弱或天生肺扩量较小, 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气方法不恰当所致。歌唱呼吸训练是学生建立正确歌唱方法的基础。针对初进大学的声乐学生, 进行专门的歌唱呼吸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要教给学生歌唱呼吸的技术要领, 强调呼吸的规范性, 体会腰腹部对抗的感觉, 把握气息的支持点。当然, 也可以结合叹气的生理动作, 体会深呼吸、快吸和慢吸的感觉。同时, 还要注意把抽象化的教学转化为形象化和启发式的教学, 如让学生用“闻花香”“搬重物”等动作来体验深呼吸感觉。通过对生活中能够感觉到的事物进行想象, 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训练目的。然后, 教师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呼吸基础上, 循序渐进地开始发声练习。我相信, 只有坚持科学的歌唱呼吸训练, 才能使声乐教学事半功倍, 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会呼吸目的在于发出美妙的声音。在初学声乐的学生中, 特别应该进行稳定喉头的训练, 这是学习声乐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正确的喉头位置, 能使歌唱变得容易, 发声轻松而流畅。然而, 喉头正确放下的动作是与呼吸密切相关的, 如果有很舒服的呼吸, 喉头也就会自然放下, 同时也就会发出轻松的声音来。否则, 就会出现声音发白、摇晃喊叫甚至破声。

2. 歌唱共鸣与语言。

共鸣的应用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声带发出的声音要靠共鸣把它扩大和美化, 通过共鸣腔作用才能成为真正歌唱的声音。在歌唱发声过程中, 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起作用。根据人声发音的高低不同, 可分成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三种类型。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应用, 我们称之为“混合共鸣”。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应用比例, 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 从而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 是练习发声练习的目的。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多用一些;唱中音时, 口腔共鸣应多用一些;唱低音时, 胸腔共鸣应用的多一些。应提醒的是, 在唱中低声区也不应丢掉唱高声区的感觉, 这样在换声区往高声区走时真假转换的痕迹就不会那么明显或不自然。这就是我们常常称之为“真假声的混合”运用。总之, 在歌唱发声中, 只有正确地及时地调节好各共鸣腔体才能使声音通畅, 音色优美, 色彩丰富。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 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咬字和吐字, 是声乐表现的极其重要的手段。作为一个民族声乐学习者, 必须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汉语字音分成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三者都是区别不同汉字字意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 有所谓“五音” (即唇、舌、齿、牙、喉) ;“四呼” (即开、齐、撮、合) ;还有“四声”“归韵”“收声”等等, 因此, 我们在声乐教学中, 更要注意汉语特有的发音吐字规律, 独等的声调、节奏与韵味, 把吐字、咬字同我们的歌唱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只有通过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 才能充分体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绪。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1. 理解声乐作品内涵。

所谓内涵, 主要是指声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 是演唱的基础。对声乐作品理解越深, 在歌唱时就越容易把握歌曲要的情感, 越能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人心。蒙古族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 被人们称为“草原上的夜莺”。从她圆润柔美, 热情奔放的歌声中, 我们可以领略到内蒙古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蓝天和白云。而这种对草原歌曲准确深刻的表达, 正是来源于德德玛对草原的热爱, 对草原声乐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由此可见, 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能更好地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在含义, 将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饱满的展现在听众面前, 谁就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一个歌唱者文学修养的功底如何, 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习声乐演唱的人, 往往只是单纯从声乐技巧上来表现, 不重视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如果平时的接触面比较窄, 视野不够开阔, 知识不够丰富, 靠简单的模仿是唱不出真情实感的。只有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准确地演唱出作品真正的内涵。

三、提高学生把握和处理好声乐作品的能力

1. 重视歌词的理解。

拿到一首声乐作品, 先不要急于唱谱, 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 以便从中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 作品反应出的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一首声乐作品的歌词或长或短, 但每字每句都凝聚着词作家的强烈感情, 蕴藏着词作家的深情厚意, 这就需要歌唱者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对歌词的理解越深, 感受越深, 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

2. 分析声乐作品。

在理解了歌词的后, 还应从演唱作品的曲式、曲调、旋律和节奏等方面把握歌曲的音乐美, 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中领悟其艺术魅力。帮助学生把握好作品的艺术风格特点, 才能更好地表现好作品的深刻内涵。

3. 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经过几年的声乐学习, 学生要能把真挚美好的情感与娴熟的声乐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演唱技巧而没有内在情感表现, 只能机械地进行人工合成来代替真正的情感。例如演唱《黄河怨》, 演唱者就要认真理解它所表现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 文化背景是当时延安解放区的革命文化。在演唱时, 可以联想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历史, 还可以用一种扩大了的民族意识去演唱它, 这可以说是一种更高的理解。往往也能使它产生新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正确发声观念, 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以致较好地把握和演唱好声乐作品, 就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 使学生不断产生歌唱的兴趣和欲望, 在反复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歌唱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7.

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的思考 篇10

一、立足民族性与多元性, 结合网络教学与音乐教学

对任何国家来说, 音乐教学始终立足于本国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教育作用与艺术作用的相互统一, 促使时代性与经典性保持统一, 世界性与民族性相互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 应当挖掘网络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音乐作品。唯有如此, 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 学习音乐艺术的时候, 感染情感, 熏陶情感[1]。当然, 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认识到, 将网络环境作为教学平台, 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中了解不同的音乐形态, 促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在学生对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后, 才会形成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音乐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其实就是要将现代化人类学与音乐文化价值观结合起来, 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喜爱, 并认识到保护多元文化的紧迫性, 链接传统, 认识到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形式, 继承人类文化, 对发展和保护文化的重要性。

二、结合网路教学与音乐教学, 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与能力

对学生而言, 综合能力的获得对其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能力来说,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 人的素质包括了知识与能力, 但是知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就教育理念发展历程而言, 从过去的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 直至现今的素质教育, 其实就已经在说明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研究分析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就可以发现, 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主观能动性的主体, 同时重视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特长,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充分展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因此, 在这样一种教育背景下, 素质教育的开展高度重视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就应当借助网络环境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启发学生随音乐展开想象,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问题。如, 教师播放一首音乐曲子之后, 就可以询问学生音乐意境?音乐的风格是什么?音色、力度以及速度是怎样在演唱中进行变化的?教师借助网络技术来指导学生歌唱技巧, 并加强学生创作实践。指导学生歌曲演唱, 教师应当明白声乐作品演唱其实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但是任何一项创作活动都离不开创作背景, 离不开生活。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时候, 为促使其能够尽快熟悉音乐风格, 就可以运用网络辅助教学,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音乐形态, 音乐文化等文字性的资料。另外, 在指导学生歌曲创作的时候, 针对信息化时代, 教师就应当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不应当局限于学生学习, 还应让学生自己学会寻找信息, 促使学生寻找到的信息联系。教师在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中, 均可借助网络技术来促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当然,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题目,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优美, 感受曲子在此过程中变化, 从而让学生完全进入到音乐的角色中。

三、网络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 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思维的开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 借助网络环境, 还应当突出“趣味性”, 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便课堂教学实践有限,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这样就可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 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教学重视趣味性,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形式, 展现声乐教学的开放性, 这样就可以解放学生身心, 提高学生的音乐才能。实际上,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 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感受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意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网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认识到网络技术具备的价值。并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越性,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 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声乐作为教学构成部分, 在教育教学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 网络环境对其已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展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声乐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谭竺雯, 洪翠笙.基于网络环境的声乐教学探讨——以地方工科院校声乐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6) :233-234.

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思考 篇11

关键词:声乐课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思考

声乐主要教授发声的基础知识、咬字吐字、通道建立、腔体共鸣、歌唱技能技巧等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训练及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及舞台表演能力、强化声乐艺术节目组织编排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其就业的主要岗位是: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以及琴行、文化馆站等岗位。同时音乐管理人员、创作人员、制作人员、唱片公司、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大众媒体的音乐编辑和策划人员为本专业的发展岗位。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声乐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与演出情景高度一致的情景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我们总结经验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声乐课程教学目标

声乐课程组教师注重探讨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逐步确定了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解决了区别于本科教育的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因此我们明确了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即面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摸索出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声乐课程坚持基于工作过程,为了工作而学习, 通过工作而学习,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整合到学习任务中,即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教、学、做一体,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摸索,确定了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交替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2、项目导向推进知识构建

3、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加强工作经验

4、个别授课与集体授课相结合提高创新精神

5、声乐教学连续几年采取师生互选的方式分配学生。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

(一)、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贯彻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标准以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据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文艺团体表演、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及企业、社区、农村文艺活动等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首先从优秀声乐教材中,选取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难易程度的中外典范性歌曲,作为声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注重体现课程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歌、戏曲唱段等列为声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三,充分考虑学生今天的“学唱”与明天的“教唱”,今天的训练与明天的舞台表演的关系,从中小学音乐教材和群众喜欢的歌曲以及当地科尔沁民歌中选取部分曲目,作为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补充。

(二)、坚持适用、实用原则,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坚持适用、实用的原则,针对课程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整体设计全程教学安排,科学编制各阶段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优化。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视声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突出声乐课程的实践性,通过稳定性和梯度性相结合的歌唱训练,突破声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尊重学生个体条件差异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的一般要求确定必修内容,依据学生个体优势和发展需要确定选修内容。

这样,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变化中获取新的职业能力。

四、开发了多套独具高职特色的教材

高职教材的编写应以应用为目的,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质上要做到科学。通过多年演出和教学工作的经验的积累,我们全体课程组的成员在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完成了《科尔沁民歌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利用》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18篇,著书3本。这一系列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教、演、编、排能力、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体现了高职特色。

五、课程建设上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

在巩固和发展以往课程建设成绩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声乐课程体系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声乐演唱、教学实际应用能力,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注重职业素质教育,认识声乐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声乐课程改革中主要突出了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大体由两个模块构成:声乐基础训练和声乐教学(歌曲、语言、表演等)

声乐课程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音乐教育与表演工作第一线需要,具有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以教授、辅导为主,表演为辅,同时具备编创、评论和鉴赏、组织和策划等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重构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

六、更新了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教学手段开始进入数字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时代,声乐教学在学校和学院支持下,不断更新硬件设施。

七、建构长期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

我們始终把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的现代教师队伍。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师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师资培养采取了如下措施:

1.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通过各种资源获得职教理论培训。我们通过学习对国外的教育理念具有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对声乐教学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提供教师出国进修或国内培训、学习交流机会。比如参加学校、国家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项目结题与成果发表专题研讨会,参加全国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3、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鼓励参加职业认证考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做教师,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并尽量在此期间获得一门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积极参加高职高专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提高显著。近年来多次获得院系举办的教学比赛一等奖。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活动。

总之,通过声乐课的设计和建设,我们更新了理念、锻炼了队伍、增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对声乐课程有了整体的认识。今后还需加强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不断丰富网络内容。使我们的声乐课程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更加适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参考文献:

声乐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篇12

声乐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 最大的区别就是, 声乐教学是一对一的教学, 所以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 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歌唱作为一门艺术, 它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训练, 形成一种自觉掌握歌唱规律的能力, 才能满足专业歌唱从表达思想感情出发自如地运用所需要的种种声音技巧。而这种能力, 不经过由浅入深, 日积月累、持续不断、系统反复地磨炼, 是不可能得到的, 它决非一日之功, 更无任何捷径可走。

一、呼吸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是学习声乐艺术的基础, 发声过程实际上是与发声有关的肌体所起动的复杂而又十分自然的运动过程。这种运动过程还要随着音高、音量、音色的变化而调整、平衡, 这一切都要在刹那间配合得当。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我感到学生应该最先了解和学习的就是呼吸。因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歌唱的源泉, 呼吸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 不正确的呼吸会给歌唱者带来障碍, 德裔美籍女高音歌唱家伊莉莎白·舒曼说:“一名教师, 如果在第一堂课不先教学生怎样呼吸, 那他就是个跑江湖的。”

呼吸, 在平时, 是吸和呼有规律, 有节奏地交替循环的两种运动。如果我们试图以某种不自然、强制的方法去加强或调节这种机能运动, 那是极其有害的。因为这会违反或强迫发声器官和控制它们的肌肉群的正常活动。由于吸气时, 肋骨、胸部向外, 胸廓底部, 两侧和上端随之扩张, 因而人们就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呼吸方法, 例如胸式呼吸, 胸腹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等等。大多数人主张最后一种方法, 我也认为这种方法较好, 能够给歌唱必须具备的深呼吸支持提供可靠的基础。因为歌唱的吸气要比平时深, 肺下部的容量比上部大;同时横膈膜还可以向下移动。

歌唱要获得良好的呼吸控制, 首先站立姿态要端正、稳定。身体直立, 保持自然放松, 头部保持眼睛平视稍高的位置, 胸部自然挺起, 两肩略向后一点, 小腹收缩, 全身保持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下颏微收。两脚可一前一后, 前脚着力, 颈部肌肉不能用力, 肩部不能抬高, 下颌不能用力, 呈放松状态。

开始上课的时候, 学生都会有怎么吸气?吸到什么地方?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 结合这些问题, 我先告诉他们呼吸的方法:切忌张大口猛吸, 而要用鼻孔和上下齿间的缝隙同时呼气。吸气时, 要注意吸得快、吸得深、吸得柔而轻, 动作敏捷自然, 使人听不出半点声息。气息要吸到腰腹部, 感觉到腰带周围有个“气环”, 可以用双手在腰间体会, 身体的重心要保持在腰腹的部位上, 因为我们平时的呼吸是自然的胸式呼吸, 所以这样讲, 学生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做, 可用打比方说:“吸气如闻花, 呼气如吹灰。”闻花时吸气是又深情、又松畅、细心体会, 用这种感觉吸气, 后腰和后背都有充满气的感觉, 呼气如吹灰, 可以启发学生, 要想吹掉灰, 气就会由丹田发起, 腰带周围充满很大张力, 并使气流集中地吹出, 而且腰腹也相应地有一扩张一扩张的感觉。此外, 可以采取弯腰屏住呼吸数数、蚕吐丝般呼气, 打嘟来练习气息, 经过循序渐近的练习, 学生就会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弗朗契斯科·兰培尔蒂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教学上的代表人物。在他长期的教学中, 就非常强调呼吸基础, 并主张采用横膈膜——腹式呼吸法。他认为一个歌者如不能正确地运用呼吸, 不但声音没有把握, 而且还会给声音带来各种毛病。他的结论是:“歌唱的学问, 就是呼吸的学问。”

二、中声区的训练

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 在学生开口学唱之初, 我认为首先应该建立一个悦耳的中声区, 一般来讲, 女声由于受天生条件的影响, 中低声区一般很虚弱, 音量很小, 缺乏唱中低音的能力, 也就是发真声的能力很弱, 声带的重机能状态被扼制了, 有的教师在教授学生时, 一味让学生发高音, 结果造成学生声音沙哑, 长此以往, 声带充血, 还可以形成水肿以及小结息肉等。中声区还不稳定时就超过限度地去追求扩大音域, 这对嗓音是有害的。因此, 打好中声区的基础, 再扩展音域, 使声区逐渐过渡, 达到声区连接、统一, 这是训练方法上的重要步骤。兰培尔蒂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是, 例如女高音, 他要求先把小字二组的m i音唱好, 即在不改变呼吸支持的情况下把m i固定在头腔, 这样反复练习, 对于向高声区扩展音域就容易得多。

在教学中, 女高音从下向上过渡到小字组m i音时, 常常出现破裂音, 主要原因是没有把这个关键的过渡音带入头腔, 也就是说用头声唱过渡音是连接声区和消失破裂音的有效方法。有的学生在初学声乐阶段, 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声音尚未得到足够的发展, 就急着发高音, 唱一些力所不及的曲目, 结果, 造成嗓音嘶哑, 声带充血, 很长时间得不到恢复, 声区的统一, 必须通过训练。训练的方法可以采用音阶型的练习, 可以用“A h”母音唱, 上行到声区的最后两个音时, 要把“Ah”固定在头腔, 要唱的比前面的音收拢一些、集中一些、窄一些, 下行时则可放开唱。上下行整个练习都要保持呼吸支持。胸声区到中声区;或中声区到头声区都可这样练。经过相当时间, 是可以把声区统一好并达到扩展音域的目标。

三、打开喉咙

意大利有句话说:“你把气吸好了, 打开喉咙就唱。这句话很简单, 但要真正把喉咙打开, 把声音解放出来, 做到声音松驰, 不是件容易的事。

1、打哈欠:

反复让学生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着半打哈欠状。当学生处于打哈欠时, 喉咙是处于打开状态, 歌唱时就应该保持打哈欠的状态, 这样声音比较松弛, 容易和气息结合起来。

2、u音的练习:

因为u母音强迫内部力量来打开喉咙, 对于学生放松喉头有很好的作用, 我们在用普通话说u时要用呼吸支持, 喉头就会自然向下, 喉咙打开, 这个喉头向下, 打开喉咙说u的动作就是发声歌唱的基本动作。唱u时到C 2时, 嘴a喉u在头脑中仿佛听到+o+u的声音, 在唱u母音时, 我要求学生要追求“通”, 象火车的鸣笛声, 不要追求“亮”。

以上两种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认为能锻炼, 喉头肌肉, 对于打开喉咙有较好的作用。

四、高声区的训练

对于声乐学生高声区的训练, 我有以下体会:

1、唱高音时要保持大打“哈欠”

的感觉, 即颌关节上、下充分打开, 放松并回缩下马, 软腭尽力抬高 (拉紧腭咽肌) 咽壁挺拔坚固, 喉头向后靠拢, 底变空, 咽壁扩大得很大;音愈高, 喉底愈向前下方张开 (大舌根向前向下) 。此外歌者还必须有意识地将上口盖向前向上抬起 (好似啃苹果状) , 笑肌也随之向上托。气息也必须吸得深而饱满。比方说:“人的身体像把伞, 小腹下端的丹田部位好比是伞下也边的按纽, 按纽的压力愈大, 反弹力就愈强。”

2、意大利有个说法, 你能哼到哪

里, 就能唱到哪里, 在高音训练时, 我多采用哼唱练习。哼唱练习, 可以打开鼻腔, 声音获得“高位安放”;在哼唱时要注意保持喉头稳定, 不要使劲压挤, 保持深吸气的状态, 将喉头放于最低位置。哼唱时, 感觉声音是集中在鼻腔顶端, 眉眼前上方, 但后方也要打开, 感受口腔上方似有个“方盒子”, 不论高低变化如何大小, 一定要保持把整个“方盒子”用声音灌满。在哼唱时, 鼻齿唇应有振动或麻木的感觉, 气息向下运动向下叹气, 可采取开口哼唱和闭口哼唱, 大声哼唱和小声哼唱的方法交替进行练习。

声乐教学是一门内容丰富、技艺性极强的课程。它应该是全面地、有系统地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就像房屋建筑一样, 必须先打地基, 然后砌墙、架梁、盖顶, 再内外加以修饰和装点, 才能成为雄伟的高楼, 壮丽的大厦或精美的殿堂,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几点浅显的体会, 也借鉴了一些声乐教授的方法和观点, 有不妥之处, 肯请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喻宜萱声乐艺术》

上一篇:青年人员下一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