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热爱生命的真实故事

2024-10-10

有关热爱生命的真实故事(共12篇)

有关热爱生命的真实故事 篇1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去年暑假,我到海边去玩,一阵海风吹来,一颗椰子树摇摇晃晃地在风中摆动,弯下了腰,可是海风过后,它依然挺拔地立着,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椰子树还能结出大大的椰子,椰子肉又白又嫩,椰子水清凉可口。椰子树那顽强的生命力,令我敬佩!

天阴沉沉的,马上要下雨了,道路上都是小蚂蚁,正成群结队地向一个可以避风挡雨的地方前行。它们抬着食物,奔向可以挡雨的“新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蹲在地上,用手挡住蚂蚁们的去路,蚂蚁们立刻绕道而行,继续走向“新家”。我发现还没有一粒米大小的蚂蚁,竟然如此聪明,如此团结。

西区大草原上满是小草一片碧绿。孩子们在绿地上嬉戏,年轻人在绿地上休息,一棵棵小草整天不停地被人们踩踏着,但小草们从不低头,从不怕疼,过了两天,小草们又开始茁壮生长了。暑假的一个月中,园丁们开始修剪草坪,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小草变得郁郁葱葱,大草原变得更加美丽,我不禁感叹小草不屈不饶的生命力!

生命是神奇的,生命可以让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参天大树。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地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浪费,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有关热爱生命的真实故事 篇2

一、内容要“真”

学生天天都在学习、玩耍;天天都与家人、学校、社会接触。每天都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 为何到了作文时就无话可说了呢?究其原因, 不外乎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小脑袋受教材、作文选中的范文影响太深, 以至于刻意地寻求统一内容, 统一模式;其次是不善于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不会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 不能从身边的小事中挖掘作文的素材。“巧妇难为, 无米之炊”。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范文的作用, 促使学生解放思想;在生活中, 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从而使学生有“材”选, 会选“材”, 选“真材实料”。

二、感情要“真”

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但不少学生还是在杜撰自己的想法, 有意无意地拔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创造说话、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敢发表、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这不仅是在教学生作文, 更是教学生做人, 教学生做“真人”。下面是两个《清明祭扫》的片段描写:

片段一:

今天, 天阴沉沉的,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去“四零烈士墓”祭扫。一路上, 同学们完全没了往日的欢快, 大家不声不响地走着, 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祭扫活动开始了, 凝望着四零烈士纪念碑,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冲去, 受伤了, 顾不上, 跌倒了, 又爬起来……想着想着, 我不由得热泪盈眶。烈士们的精神多么伟大, 多么令人敬佩, 今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 以实际行动回报英烈。

片段二:

今天, 阳光灿烂, 可惜风稍微大了点,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四零烈士墓祭扫。尽管老师一再强调不允许讲话, 可一路上同学们依然窃窃私语, 一会儿为空中飞过的小鸟惊呼, 一会儿为路边盛开的油菜花赞叹。难得有机会放松, 大家心情好不舒畅。祭扫活动开始了, 校长先介绍四零年曹甸战役的经过。年年如此, 同样的话, 我们已听过好多遍了, 哪有心思再听?我人站在那儿, 思绪已飞出了很远:今天妈妈会烧什么菜?回去后老师会不会又让写作文?……显然, 片段一的作者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 也表达了一定的思想, 可却给人一种“假”的感觉。而片段二却写出了真情实感, 让人读后不得不打心眼里赞同。真实就是美, 它使文章魅力十足。

三、语言要“真”

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辞藻在第一个诗人的手中是显得自然与清新的, 因为是出于真情的流露。后来的诗人明明没有了那种真情, 专想锦上添花, 于是辞藻失去了最初的自然与清新。学生作文虽不同于诗人写诗, 但同样提倡用自己的话说想说的事。强调语言的“真”, 并不否定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实际上也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不过, 目前学生作文语言普遍存在滥用词句, 千篇一律的现象。如写柳条, 总是像小姑娘的辫子;写圆月总是像个大玉盘;写湖水, 总是清晨见底……还喜欢堆砌辞藻。诚然, 整齐华丽的词句,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真切、朴实的语言更耐人寻味, 更具有生命力。

三个与拐卖有关的真实故事 篇3

A跟我家房子连房子,村里堂姑那一辈,她长得应该是最标致的,有点林黛玉那种弱不禁风的感觉,别人给介绍的对象她都看不上。在农村,姑娘过了20岁还没嫁人,父母是很犯愁的。

老家是县城上游最大的码头,来来往往的人比较多。从码头上下来的一个女人,很快便解除了A父母的愁怨。

女人说从城里来,到乡下招工。那时,乡镇企业刚萌芽,隔壁有家人1984年就搬到县里其他镇子上,办筷子厂、瓶盖厂等作坊式小企业,并从村里带走了3家人,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逼生活。对大龄女青年来说,招工也是个不错的出路,说不定能嫁个城里人。堂姑A也就信了,并且决定和B结伴而行,互相有个照应。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有天放学后,奶奶压低声音跟我说,A和B被那女人给卖了,卖到了安徽农村。我当时心里一惊,第一次知道人也是可以买卖的。

堂姑A的大哥在镇上有正式工作,她的堂姐(也是我堂姑)大学毕业不久分配在县法院,报案后,县公安局的人很快便到了隔壁家,连夜商讨解救方案。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A被救回来了,但好像再也没人上门提亲了。

后来,村里来了个说话大家都听不大懂的小裁缝,瘦瘦的,娘娘腔,自称老家是江苏的。A就嫁给了这个南方小裁缝,后来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并有了一个女儿。大概过了两三年的样子,江苏男人病逝。A带着女儿改嫁给一个单身汉——镇屠宰厂的屠夫。

我很惊讶A能接受这样一个男人,倒是奶奶当时说了一句,她和娃子都得生活啊。尽管被解救回来了,但一次拐卖,毁了一个女人的名节,也毁了她的一生。

二十七八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B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瘸子爷绝望的骂声,他住我家屋后,也算隔壁。

在商讨解救方案那个夜晚,这个50多岁的残疾男人因为无力承担相关经费,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被放弃。他站在村口,带着哭腔的怒骂声,只有村里一阵阵狗叫在回应。奶奶当时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造孽(可怜的意思)的人啊,瘸子和老余(他妻子)都是多老实的人啊,没得钱也没人帮他们”。

为了让自己的回忆显得靠谱,我特地查了一下,历史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确实是拐卖妇女的高发期,很多南方妇女被卖到了北方农村。像瘸子爷这样造孽的人,应该不少。

A被解救回家那天,余奶奶坐在家门口呜呜地抹着眼泪压抑地哭,瘸子爷则对着门口的山头一通长骂,第二天又像往常一样耕忙劳作。

过了一年多以后,他忽然收到了一封信,是三女儿B从安徽寄来的,里面附着一张双胞胎儿子的照片。在信里,瘸子爷得知,女儿还算幸运,被卖给了一位乡村代课老师。生下一对儿子后,男人同意B给家里写信。至此,父女建立了联系。

在B生下女儿后,瘸子爷第一次去了安徽农村。回来后,老爷子似乎还挺高兴,说女儿被卖到的是平原地区,至少干农活不像我们老家的丘陵地带这样费劲这样累,女婿人也还不错。

2000年春节,我刚上大学后回家过年,发现瘸子爷的四女儿大着肚子坐在我家门口跟我妈聊天。才知道,她带着丈夫回老家陪老人过年了,她嫁到了B被卖到的那个村,男人是姐姐给她介绍的。

今年春节,我妈回村里查看老房子时,碰到了B。B和四妹妹都带着老公孩子一起从安徽回来过年了,一家人热热闹闹的。B还拿出手机给我妈看她孙辈的照片,说自己不到50岁就当奶奶了,一脸幸福。

C是大我七八岁的堂姐,她能被拐卖,确实比较出人意料。

一则村里出过类似的事情,二则她也属于胆大心细之人。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我快要上高中的那个暑假,对面山上一直有个20多岁留着杀马特还染黄了的发型的男子,在那里哭哭啼啼,前前后后20天左右不肯离去。

一问才知道,男子是从江苏追过来的,他花钱买下了C,但让C跑回来了。可能是买下C之后,对C还不错,他每次到C家时,C和家人也没有指责他,还给他吃喝,然后C会大声跟他说,你赶紧回江苏去吧,我是不会跟你回去的。声音很大,似乎可以让村里人都能听见。纠缠多日眼见覆水难收后,男子哭着离去了。

C在被拐卖之前,有人给她介绍了河对岸的男子。双方已经互相上门打探过情况了,男方也准备上门提亲了。出了这一档子事之后,亲事自然黄了,自然也不可能在方圆几十里的农村里寻找婆家了。

好在当时农村人进城打工已蔚然成风,C到了市里,学了一手做面的手艺,其间认识了同样学手艺的老公,两人婚后在市里开了一家小面馆。这些年下来,有了孩子,也攒钱在市里买了房子,据说过着还算安稳幸福的小日子。

不管怎样,被拐卖带给人生的都只能是悲剧。对拐卖妇女的人,必须严惩。

看到网上各种争吵,各种较真和矫情,我讲这3个有关拐卖的真实故事,只是想让大家感受到情况有时候跟我们想的不同,也祝福历经过磨难的堂姑堂姐们能够幸福。

有关读书的真实故事:读书,真好 篇4

旁边的桌子上坐着一对母子,母亲抱着一本《格林童话》,阿姨的眼里充满慈爱,幽幽长发披在肩上,那小男孩吮吸着手指,咧开小嘴,无比的快乐,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插图,痴痴地笑着。

阿姨抱着男孩,一字一句清楚地而缓慢地读给他听,像涓涓细流静静流淌。有时几个好句子还要反复读上几遍,当听到精彩时刻,小男孩就迫不及待地问:“还有呢,还有呢!”阿姨总是耐心地摸着小男孩的头,依旧用深情的声音读着,时而还用手指指着读,小男孩也读得入了迷,跟妈妈一起小声地读了起来。在读到开心得情节时,他总是嘴角上扬哈哈大笑,这或许是对白马王子的夸赞;在读到伤心情节时,他总会露出苦瓜脸,抱着妈妈,这或许是对小人鱼的叹息;在读到精彩之处时,他会总会拍着小手,发出欢呼。这或许是对渔夫的臭骂,对比目鱼重获自由的欢呼。阿姨也在那儿时笑时愤,眉眼弯弯。

读书者是宁静的,他可以抛开世俗凡物,甚至可以抛弃自己,沉浸在书中,去追求心灵的宁静。

岁月静好,光影蹁跹,幸福如此简单。

作者|五(2)班匡郭妍

有关热爱生命的真实故事 篇5

机会在哪里?它藏匿在平常的日子里,与我们同在。只可惜,我们都太喜欢眺望远方,结果总是痛失当下。请看3个机遇的故事。――

我常常碰到一些需要“机会”的青年朋友。他们中,有的,是刚刚毕业;有的工作了不短的时间,但仍然觉得发展不理想;而有的,则是卡在了某个瓶颈口上,正在煎熬和挣扎。偶尔,他们会找我聊聊天,聊聊未来。我总是鼓励他们。其中,也会有人直白地问:“老李,到底我们的机会在哪里?”我便无言以对了。说实话,这类话题,很难回答。今天,我整理出来了三个与机会有关的故事,供各位同样也需要机会的朋友们阅读。因为他们都曾经是我的同事,所以,真实性绝对可靠。

第一个机遇的故事

第一个同事,是我刚打工不久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他高考失利,南下打工。而我呢,书读的不好,没脸再读,高三辍学,跑出来打工。他加入我们部门的时候,我已经上班九个多月了。因为他跟我同宿舍,同床--他上铺我下铺,所以我俩接触多,谈得多。

他很聪明,机灵,嘴巴乖巧,很讨同组人喜欢,也颇得上司好感。不到三个月,他便转正,升级,加薪,并且时不时代理小组长了。刚开始,他回宿舍跟我谈的话题是,谁懂得多,谁懂得少,跟谁可以套到技术之类的。不久,他回宿舍跟我谈的话题开始转换,变成了臧否各位同事,哪个行,哪个就差点,哪个笨得像猪,以后给自己提鞋都不要。再后来,他的话题便就变成了这个月工资多少,可以请哪个主管搓一通,以后能帮到自己的忙;哪个主管最近不得老板赏识,改天参他一本,过年他回家时,自己就有机会代理他的职务了。其时,我尚在废品分析统计组干着最苦的分类工作,每天忙得天昏地暗,心无旁骛,回去累的要死,他的话,我大多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又不久,一天晚上,他忽然对我说:“嗨,甘肃仔,我明天走了。”我惊讶:“去哪里?”他答:“去某某厂当领班。”某某厂我知道,是我们羡慕的好工厂,待遇好,工资高,但很难进去。我于是祝福他。说实话,心中还是颇有点羡慕嫉妒恨的。

时光匆匆,不觉五年。其时,我已慢慢从员工成长到了品质经理的位置上。因为公司发展的不错,需要外协产品派我出去考察和审核外协工厂。很巧,我们的外协方,就是五年前我那位同事跳槽去的那家工厂。我心中忽然有点小小的期待,希望能看见五年前的这位老同事,想来一定做得很不错了吧?!可以叙叙旧,谈谈离别后,各自的故事和历程。因为自五年前一别,我们就再也没有联络过了,不知道他过的怎样?犹如初恋难忘一样,我打工时第一个天天跟我唠嗑的家伙,也难忘。

审核过程中,我数次走神,也没有看到他。结束时,我还是忍不住问起了他。采购经理很惊讶?“你认识他?他在我们的测试组当维修副组长,我马上叫他过来。”不一会儿,一个人打开门缝,将脑袋伸了进来,瞄了一眼,看见采购经理,于是赶紧蹿进来,点头哈腰到:“经理好!经理好!”采购经理示意他坐,他有点手足无措,扭扭捏捏坐了上去。这是他吗?怎么变成了这副模样?我仔细看,样子是他,但神情却完全不是他,已完全没有了五年前的那种意气风发,聪明机灵。我心中忽然一酸,跟采购经历说:“不好意思,认错了,不麻烦您了。”匆匆离开。回程中,我一直坐在车上,没在说话,可心中翻江倒海。那一刻,才明白,岁月,其实很容易改变一个人。

第二个机遇的故事

第二个同事,是在我当部门经理后认识的。其时,他在工程部做设计工程师,我们交集的时候并不多,大部分时候,不过是点头之交。因为他是我老上司的同学,所以,我们吃饭时,他也偶尔在坐。每次他话虽不多,但往往语锋犀利,颇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我对他的印象渐深。

他加盟我们公司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小孩五六岁了。据说,之前,他和他妻子都在学校教书,已经在家乡工作了好多年了,而且是双职工。在大多数人,包括我的眼里,觉得他们原来的条件非常不错。但他们竟然双双停薪留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一起出来打工了。

他本来是学中文的,现在却干着一份与专业完全不搭界的工作。所以,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如果是个刚毕业的小青年,我觉得完全能理解。但对于工作已经十年的他,我非常难以理解。每次经过他们办公室,看他费劲查英文词典,吭吭巴巴,琐琐碎碎,现查现学专业术语,而后再艰难地写着那些设计资料,莫名心酸,又觉鼓舞。

后来,我离开原公司,去了新公司。因交往甚浅,从此,彼此没再联系过。我后来颠沛流离,从广州,漂泊到蛇口后,一天,在街口,忽然碰到了他。两人驻足,聊了会。我告诉他,我在一家马来西亚背景的公司工作。他说,他刚刚离开公司,自己与同事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他急着赶路,坐船去珠海。我们互留电话。我指了指沃尔玛后面的公寓,说:“我就住这里,有空来坐坐。”

一天下午,忽然有电话进来。我接,是他打的。我很意外。他说:我就在你楼下。我说,我在,上来坐。于是他就上来了,还带了一个人,是他的搭档。于是,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他说,忙了几个月,第一个单还没有做成功。我知道做生意的辛苦,于是给他鼓劲。他们俩似乎也不是很忙,聊了三四个小时,才走。

从此,他们有空,就会坐坐,聊聊。我们的交情渐渐深起来。他们每次都是坐公交车来,公交车走,一点也不像是个做生意的样子。但出于礼貌,我也没有深问过。而他们,大多时候,也不谈生意上的事。大家天南海北,神侃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而后一起吃饭,散掉。

这样经历了前后大约一年的时间。后来,我在蛇口做得不是太如意,于是去珠海了。我搬家的时候,他们似乎正忙着,匆匆通了个电话,我便走了。因为距离上远一点,我工作又紧张,此后,很少再聚。他只是在我结婚的时候来过一次。

又两年后,我去而复返,第三次进深圳。安顿好住处,我便打电话通知深圳的好友,我又回来了。于是那些见面少了,有点点疏淡的朋友,又开始热络起来。其中,就包括他。

但这次他来,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开着新买的雅阁八代。见面,也不再是凑在我家喝茶,非要拉我们出去吃大餐。席间,谈起这几年情况,我才知,原来,三年前,我们在蛇口偶遇时,正是他们最艰苦,快弹尽粮绝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刚开贸易公司几个月,却没做成一单,所以苦闷着。幸好,还有我那里可去,聊聊天,排解排解。日子就是那样,在闲聊和宽慰中,一点点挺下来了。直到一年后,生意才渐有起色。现如今,他一年的营业额有五六千万了,赚了些钱,于是跟搭档每个人买了几栋房子,买了辆车。

谈起往事,他说:“最苦的时候,我们的账上只有几百块钱。好几次,我想,等着几百块钱用完了,如果还没有新的生意,我就放弃,再回工厂打工去。但每次快到这种绝境的时候,我都多少会有点单进来。最惨的一次,付完房租后,我身上就只剩下几块钱了,我都已经在收拾办公室的东西,准备打包滚蛋了,一笔大单忽然来了。”

“其实,在离开老公司前,我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还在做工程设计的时候,有个德国客户很刁,很难缠。市场部人员不愿跟,于是我就接过来,主动跟。这个客户虽然很刁,但资料很规范,每次下单,都预付款,而且很及时。所以,我觉得这个客户很有潜力。于是,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心血。后来,这个客户只习惯我一个人跟他们沟通,换其他人,不习惯,不接受。指定一定要我对他们。几个月后,这个客户就下单了,量越来越大。由此开始,我接触到了市场,慢慢积攒了很多资源。直到有一天,我觉得,我自己其实也可以开个贸易公司了。

”不料,开贸易公司,还是比我想象的难。有些你自以为可以用的资源,未必用得上。而有些资源即使给了你,你也无法用。比如,我跟过的那家德国公司,我离开后,写邮件给他们,希望他们继续跟我合作。他们答应,但条件很苛刻,明确要求只直接向厂家下单,不对贸易公司。我想破了脑袋,都无法符合他的`条件。后来,灵机一动,我先在香港注册了家公司,说是大陆工厂的接单处。于是,我们顺利拿到了德国公司的样品订单。但拿到样品订单后,我又犯愁了:我虽然有了样品可做,但却无法找到符合他们要求的供应商。主要是他们的质量要求太严了。在此前,他们在全中国,选过三十多家工厂,才只选到了一家合格供应商。就是我原来上班的老公司。我不可能下回给他们做。最后,只好自己做资料,自己去工厂,辅导他们,并亲自跟产品。我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跟他们做样品,才通过德国客户的认真。我上面所说的第一笔大单,就是他们下的。“

”单接到了,更大的困难也跟着来了。我虽然接到了他们30%的预付款,但我的供应商却要求预付60%。毕竟,我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贸易公司,做了一年样品,也没有给他们下过几单。怎么办?50万一笔款,我找谁去弄?朋友肯定是不敢借给我这个穷酸的。我也不可能因为缺50万而放弃我为之花了一年心血的订单。最后,我想到了借高利贷。放高利贷的人倒简单,只复印了我的身份证,让我写了一份借条,就给了我50万。我问:你们手续这么简单,万一借款的人跑了怎么办?他们答:我们既然敢放,就有办法收。他跑到天涯海角,我们都追得回来。我提着50万离开。我哪是提着钱,简直是提着自己的脑袋。“

有关真实的生活作文 篇6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实的生活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真实的生活作文 篇1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抬头望向窗外,在漆黑漆黑的夜里,您最喜爱的黄百合总在静静的诉说着那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那已逝的时光里,灯光就像在黑暗中独自飞翔的萤火虫,它一开始努力的朝自己的目标飞去,渐渐的它迷失了方向,然后它毫无方向的穿梭在黑暗里,最后它就一直待在了那儿,任别人怎样鼓舞它,它就是无动于衷。那亮光从原来的明亮渐渐地忽明忽暗,最后就连那仅剩的一点微光,也被黑暗吞噬了。大地已经沉睡,黑暗早已蔓延。不知那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是它自己?还是别人?也不知它是向谁诉说,是我?还是没有想让谁听,只是自己茫然的在讲?看着那早已凋落的黄百合,我总会想一个问题——人,到底应该怎样去生活?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活着的人,一种是生活的人。有许多的人是活着的人,他们有哭有笑,有喜有忧,可没有生活的目标;有劳作,有呼吸,可没有人生的追求。

他们只是有了物质的形体,却没有精神的`内涵,他们的生命是没有质量的。而生活的人却不同,他们有思想,有理念,有奋斗,有拼搏,他们肯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肯为和平和幸福而流血,肯为人类的进步而贡献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美丽的!

爸爸,其实您就属于前者,是活着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并不反对您的生活方式,我只是觉得做一个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爸爸,我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我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我有自己的答案:我要做一个生活的人!

祝您身体健康!

真实的生活作文 篇2

理想中的生活处处流光溢彩,现实中的生活往往并非如此,而我从爸爸妈妈的生活中嗅到了一股醉人的醇香。

爸爸胃不好,在妈妈生我的时候,他由于操劳过度住了院。出院后他却丝毫不顾身体,依然馋那口小酒。妈妈也总是在唠叨,少喝点酒,药吃了没?一次爸爸心情不好,妈妈又开始数落他时爆发了一场口角,最后在我的劝说下,爸爸承认妈妈是为他好而当我面给妈妈道歉。

真实的生活平平淡淡,但那偶尔泛起的涟漪却值得回味。

妈妈有时对我说:“你爸年轻的时候就是一头牛,自己认定的事不撞栏杆不回头。”爸爸这时就会说:“你妈那会儿可臭美了,什么潮流都想赶,还差点成了文学青年。”从昔日的照片依稀可以看出他们当年各自的风采。岁月的磨练教会了他们如何过平淡的生活,如今老爸学会了“跟你商量一下”,老妈也偶尔和我探讨林黛玉等人物形象。

或许梦想会破灭,但真实的生活总少不了那不曾遗失的美好。

爸爸是刀子嘴,豆腐心,春节时我和妈妈去一个阿姨家玩,十点多还没有回家,爸爸打来了电话,开口就埋怨:“你们还回不回来?看看现在几点了?不会来就住在别人家!”我们来不及分辨,他就挂了电话。才过一会儿又打来电话:“我来接你们,你们先等会儿。”

真实的生活时有缺憾,却又不乏阵阵感动与惊喜。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说大了还要跟他们一起住,爸爸听了连忙说,我才不受你的气,我和你妈回乡下住,种点菜,你想回来就回来。“三八”妇女节到了,我知道爸爸木讷而不会表达什么,于是就自己掏腰包替他买了一支玫瑰,鼓励他送给妈妈,他犹豫再三还是同意了。睡觉前我偷偷趴在他们门口,爸爸若无其事地将花递给妈妈时说:“姑娘给你买的。”我捕捉到了妈妈脸上的红晕以及爸爸嘴角的窃喜。

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真实的生活绝不会不缺少浪漫的氛围。

真实的生活平平淡淡,缺少波澜,但真情却从未枯竭。淡如水、香如酒,历久弥新。

真实的生活作文 篇3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都是虚构的,没有所谓的真实;大部分都是自编的,没有所谓的真实;大部分都是抄录的,也没有所谓的真实。

我渴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就像贝多芬那样,拥有顽强的精神,拥有非凡的毅力,更拥有人们不可超越的艺术细胞。他顽强的与病魔作斗争,与自己也做着斗争,留下的最终是结实的臂膀与心灵的安慰。

什么都阻止不了人心的志向,人心的志向是远大的,正如你读了一本好书,领会的了其中的内涵,发现了重要的问题或答案一样,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在生活中帮助你理解,放松,过好每一个细节所发生的种种。

我渴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在这个世界里就像虚构的一样,没有真诚,真心,和真实。现在的人一味地想到的只有自己,相隔才多少年,人们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当我走在深巷中时心灵感到从未有过的伤感,一些穷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却没有人去资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更贫困,只能在深巷中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直至死亡。一些富人都可以拿钱来堆山了,却一分钱都舍不得拿出一点去资助他们,这还叫社会吗?这还能和谐吗?这还能一心的了吗?

在我看来,21实际应该是一个和谐,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走现代化道路,创建和谐社会,赢得别国的赞赏,成为世界瞩目的强国之一,为实现我国现代化道路而努力奋斗,努力吧!

我渴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留一个真实的自己走向现实,脱掉自己被包裹的虚伪和沉沦在虚拟世界的自己,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我们为世界做一点贡献,帮助受困人民脱离险境,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和谐,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如食物链一样,缺少了一种生物,动物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危害,保护世界上每一种生物,都是在保护我们人力自己。

我渴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让我感受到你的存在,嗅到你的气息,尝到你的味道,生活中因有你而精彩,因有你而灿烂,因有你而光明,正所谓“风雨后,才能见彩虹。”

真实的生活作文 篇4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

——题记

一阵旋风卷起遍地的落叶,一片,两片……落在我的身上、地上。我随手捞起几片叶子,青的,黄的,青黄的,枯黄的……每一片上,都记载着岁月悠悠。青的叶子是出师未捷先死,黄的是功成名退,青黄的是半路夭折,枯黄的是以入土为安。把这些叶子平铺手上,很轻,很轻,轻的几乎没什么分量,再仔细瞧上面曲折的茎干,像一张网,编索着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生。

也许春雨曾滋润过它们,也许夏日曾烘烤过它们,也许秋风曾次虐过它们,也许冬风曾劈碾过它们,也许……小小的叶子经历过生命的艰辛曲折,成长的苦难和磨练,岁月的百味沧桑。一时间,我竟有点抬不起手来的感觉,生命的意义毕竟没有他的外表来得轻呵!在风中,我扬起手,任那满手的叶子随风飘落,看着它们落在地上,一层又一层,上面的压着下面,后来的压着先到的,我感到岁月的匆匆和流逝。

花开花落,春来秋去,我们的一生也在其中度过。匆匆,太匆匆,脚步匆匆,生命匆匆,是谁曾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那么他肯定是真实的体会过生活。十几年后,也许只有几年后,我们就会像落叶一样找到自己该落脚的地方了。是青的亦或黄的?青黄的还是枯黄的?我迷茫而无头绪。

让真实成为作文的生命 篇7

一、作文失真产生原因

(一) 在追求高分中失真

我们的写作教学, 其目的只有一句话:在中考拿高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教师的案头堆满了作文技巧之类的书, 学生的抽屉里塞满了最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选。厚积方能薄发, 组织学生大量阅读, 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 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 这不失为作文教学的一条成功途径。但如果为了作文的急功近利, 将名目繁多的满分作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学习的榜样, 那么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必定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二) 在传统教学中失真

很多老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 习惯于采用先讲后写的教学模式。首先是教师讲审题、选材、立意等等, 接着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交流作文的内容, 然后才是学生动笔习作。

这一教学过程有其优点, 它让很多找不到思路的学生一下子觉得思路开阔、有话可写了。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向师性和模仿性, 教师的作前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内容, 也可能使他们“先入为主”, 束缚了思维, 从而造成了文章内容和表达上的雷同, 削弱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力度, 造成了“千人一面, 众口一词”的现象。

除此之外, 造成初中生作文失真现象的原因还有不少。比如:作文评价体系制约、学生生活体验的缺乏、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学生怕说真话;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忽视与学生的真情交流, 等等。总之, 在这种种原因之下, 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愈演愈烈, 初中生习作在失真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实话实说、真情真发呢?

二、避免作文失真的对策

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着力培养写作兴趣, 多阅读、多练笔;并注意提醒学生要做个有心人, 多观察生活, 善于发现生活的动人之处。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提倡写真事、抒真情, 我着重开展了作文写真活动。写真活动的形式多样, 平时应多渠道开掘、多形式训练。但要注意“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写“真”。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 日记型训练

日记要求学生把一天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最有价值的人、事、物、情写下来。它没有文体的束缚, 没有文题的限制, 没有字数的要求, 不需要顾忌中心是否明确, 也无需担心作文成绩的优劣, 任由学生舒展个性写“我心”、表“我意”、抒“我情”。要引导学生明白:日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是为个人服务的, 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才是回归了日记的本真。

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日记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呢?

1.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反映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老师十分熟悉和了解的, 所以十分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去真实地反映, 特别是对发生的一些事能真实地反映, 真实地畅想。

2.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反映家庭亲情

学生的生活环境除了学校那就是家庭。家庭亲情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充满了温馨的亲情或深长的韵味, 要求真实地把它记在日记里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做到。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把它真实地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反映社会现象

学生是社会的人, 最终要走向社会。关心社会,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借助各种社会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学会分析社会现象, 解决社会问题, 在社会活动中提高作文能力。

(二) 读书笔记型训练

在每周二、四下午的语文阅读课上, 我总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 在下课前10分钟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感想。这样, 既保证了学生阅读的质量, 也能让学生做到及时诉真情。另外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 要求内容真实, 文体不限, 长短不限。然后我选择个别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上交流。这样, 既保证了文章的真实, 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在不同年级段, 应该进行不同指导:初一年级:以摘抄式笔记为主, 加上一、两句自己的点评。初二年级:以提纲式、提要式笔记为主, 每篇最好有自己100-200字的评论、感悟。

初三年级:以读书心得体会为主, 着重要写自己的观点、感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 也历来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那些发自肺腑的文章, 历经岁月的风尘, 仍然那样脍炙人口, 令人喜欢;而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 总会被历史湮没。真正的作文教学就应该从“真实”起步。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 写作将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 而是他们真实心灵的释放, 真挚感情的倾诉。

摘要: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作文教学可着重进行日记型训练,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真实反映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现象;进行读书笔记型训练, 从而让学生写真事, 诉真情。

关键词:真实,生命,失真,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勰:赵仲邑译注《文心雕龙·章句》[M]。漓江出版社1985年。

[2]张天宝: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 第3期。

写作:言说真实的生命 篇8

写作本是一种生命活动,是把想要说的话转化成书面的语言文字,应是言为心声的生命活动。可是一直以来,写作却为广大师生所苦恼。学生一到作文便无话可说,教师无论怎样教也无法让学生写出满意的作文。写作没有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没有成为学生言说生命的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反倒成了学生害怕的东西,成了学生生命中的一块绊脚石。当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的时候,往往是“他人话语”,而非“自我话语”。“他人话语也称集体话语,是在他人语言上建筑起来的他人个性言语。他人言语是指社会语言,包括统一的民族语言的各个内部层次,有社会方言、团体话语方式、职业行话、题材性语言、昙花一现的时髦语言、以及甚至以小时计算的社会政治语言。”① “他人话语”具有“他性”,“个人话语”具有“我性”。“个人话语”是生命个体作为“这一个”区别“他者”的标志。可是在作文中千篇一律,“假、大、空”现象却大量存在,这是因为学生在用“他人话语”进行写作,作文可以吹得天花乱坠,但言说的唯独不是自己,丧失了自我也就没有个性而言。这样的写作毋宁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不如说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写作言说的应是自我生命,是一种用“个人话语”完成的生命活动。写作应关切生命本体的内在需求,关切人的心灵、精神遭际和处境,关切人的言语潜能、欲求、个性、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正如作家史铁生所说:“写作肯定不是为了重现记忆中的往事,而是为了发现生命根本的处境,发现生命的种种状态,发现历史所不曾显现的奇异或者神秘的关联,从而,去看一个亘古不变的题目:我们心灵的前途和我们生命的价值,终归是什么?”②也许我们不必像史铁生一样,写作是为探讨需要生命哲学才能亦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但写作对于我们生命本身绝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言说,是生命本身言说欲求的确证。“写作是人的生存性选择,更是人的存在性选择,作为生命存在的确证。”③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人存在与表现的言说,这种言说是真实生命的表白,是生命个性的直接流露。对于写作教学,就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言说意愿和爱好,要尊重他们自己做出的判断和选择。

写作作为一种生命的言说活动在语文教材中得到了关注,这不仅是语文教材的一大变化,也是作文教学的一次革命。语文教材把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专门作为一个专题,每一个“写作”专题都有不同的要求。但无论“写作”的要求怎样不同,都有一个最根本的中心,那就是“言为心声”。也就是说,“写作”专题的出发点在于言说学生真实的生命,要求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汲取材料,对生活进行真实的言说,因为人首先是在生活着的,人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之中。同时,“写作”要求学生“有感而发”,说真话,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是“写作”追求的核心。当我们反思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我们立刻就会明白之所以“假”是因为不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由于没有生活奠基,言说自然是假的,大话空话连篇,唯独没有自己真实想说的话,字里行间也就体现不出真情。写作回归生命真实的言说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也许是一种理想,但在今天的语文新教材中,这种理想已变成真实的写作训练方略。“写作”对真实的关注,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关注无疑会对学生作文产生巨大影响。作为指导性的作文教学,“写作”告诉学生的是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实、自我的真实与生命的真实。语文新教材“写作”对学生真实生命言说的关注,从根本上说是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把写作真正作为生命言说的内在欲求,作为生命存在与表现的确证。对于这个方面,我们将举例说明。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的写作专题为“有感而发”,它首先阐明了“感”从何而来的问题,即“感”来自生活,引导学生用眼睛关注生活,敞开胸怀拥抱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接着便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写作,如:“同学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学习生活也有了许多变化,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对新的生活也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写一篇文章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这样的话题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话题,而是他们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面对刚刚迎接的新生活,学生们内心一定会有想说话的冲动,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求,这种真实的体验会让他们自由地言说,很容易表达出真实的感受。这样的“写作”难道不是对学生真实生命的关注吗?同样“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爸爸妈妈生日的那天,你想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这也是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很多学生都会记住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并且为他们做一些事,与其说用这样的话题写作文,不如说是真实记录学生自己做的事和感受。如此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怎么会无话可说?可以想象,不同的学生一定会做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写作难道不是学生生命个性的流露吗?第三单元写作专题“从生活中找‘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的养料,仍然关注学生对真实生活的体验。而第二单元写作专题“说真话,抒真情”则从标题就提醒学生,写作要说真话,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接着用简明的文字告诉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关键在于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其次是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为学生指明了这个专题写作的重心,而且为学生学习这个专题的写作提供了方法指导。最后以半命题的作文方式指导学生在这一专题的作文,如:“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让我们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真后悔;‘那一次,我真尴尬……这里的‘笑‘哭‘后悔‘尴尬,正是表达了某一次的真实情感或心理活动。以‘那一次,我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尽管这种写作限定了文体,也部分限制了命题,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仍然很大,因为情感和心理感受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必不相同。这样的写作正是出于学生真实的自我,需要他们言说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体验及情感,是他们情感生命最真实最自然的流露。

言说学生真实的生命,要求语文教材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上关注学生言说的真实性。这里的真实包括内容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因为只有在真实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感到个体生命的真实存在,到了写作中也才会言说真实的生命,表现出生命的个性。写作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内在生命,写作应引导学生为了生命的表现与存在而言说,而不是留于为了作文而作文的空洞形式。写作要引导学生“言为心声”,把言说真实的生命作为根本,让学生喜欢写作,使他们在言说中体验到生命的快乐。也许这就是写作的真谛,也许这就是写作教学的最大使命。

注释:

①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4页。

②史铁生:《史铁生作品集》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329页。

③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页。

有关真实初一作文 篇9

佛教认为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是成佛最佳处的原因就是它充满着缺憾,所谓“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缺憾、烦恼、不能如愿以偿正是人生最真实的美丽。

屈原“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一心想着“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渴望报效君王。可惜他“朝搴陛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遇到的偏偏是严重鼻塞、愚蠢昏聩的楚怀王、顷襄王父子。他们使楚国“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他们“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齑怒”。屈子行吟泽畔,是那么的憔悴凋零!然而他从未真正想过背弃祖国,放弃理想。他所遭受到的一切的挫折、烦恼、打击让他神情恍惚,让他痛苦悲戚。他所遭受到的一切的挫折、烦恼、打击也成就了由他铸就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秦军攻陷了郢都,他终于绝望了,怀石投江。然而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香气袭人,那样的雍容华贵。

近来,有关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捐款甚至诈捐的负面新闻被吵的沸沸扬扬。我也看过不少关于他的负面报导,言之凿凿让人几乎无法不相信。但是我并没有改变他在我心目中“道德”的形象。因着他的首倡“裸捐”,因着他的家人依然过着简单艰难的日子,也因着我看不到一个有资格跳出来指斥他的富人。他当然谈不上完美,我也相信有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但我依然要把它们当成是玫瑰花上的尖刺。我依然感佩着他的“敢为天下先”,称颂着他那切实可见的善举。善良的馨香无法掩饰,善良的美丽也不容置疑。我也深信经历了怀疑和非议后的陈光标会在慈善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的从容稳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正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着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九十年的历程中虽然也有歧途和失误,然而,我们怎能不由衷的赞美它,感念它,因着我们今天的扬眉吐气和幸福生活。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中,我们看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从伟大走向伟大。

我们每个人身上既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恶丑的一面。看着战国时代世事汹汹的孟子的救市良方是“求放心”,就是通过学习,将迷失了的自己的固有的善心重新找回来。这对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自身客观存在的不足和缺憾,不必妄自菲薄,而要用自身的拼搏,将不尽如人意的人生演绎得充实精彩。这样才叫瑕不掩瑜,这样才叫胜过完美的苍蝇的有缺点的战士。

有关真实作文五年级 篇10

贾老师介绍了规则,首先拿红领巾折几下,然后蒙在体验者的眼睛上,原地转3圈。盲人要绕过同学们设置的障碍物,从后门出去才算胜利。我听到这里,本来想参加的心情,不免庆幸起来,还好没有选到我,不然等会可能很丢人呢!选出来的三名体验者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游戏开始了,第一个出征的是黄震宇。只见他,连摸带撞,也算是顺利过关了。

张沄熙是第二个出场。刚开始,她小心翼翼,走到书包柜边,发现那里是死路,她找了半天,花了很多时间,才从另一个地方找到了出口。走着走着,眼看就要到达终点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一百八十度转身,向反方向走去,险些撞到墙上,幸好地上有一个大箱子。贾老师事后总结道:“要不是地上有箱子,你可能都撞墙上了。”当她摸到了书柜时,知道方向错了,就准备原路返回。有同学实在忍不住了,提醒了张沄熙,“方向,认清方向”。我们都为她着急。最终,她还是找对了方向,到达了终点。

轮到杨若瀚了,他可能是方向感特强的一位!他刚开始的时候东碰西撞的,摸到是讲台时,就像刚学会爬的婴儿的一样,爬了起来,逗得我们大家都哈哈大笑。他走过了我们的通道,推开了各种各样的障碍物,很快就到达了终点。

给高考作文注入真实的生命 篇11

【关键词】 “套版”现象 真情实感 个性表达

高考作文,“套版”现象严重,套话空话盛行,考生套用陈旧的历史材料,现成结构,表述浅显生硬,为文虚情假意。有的考生将一篇成品作文改头换面,稍改标题、开头和结尾,使之与高考作文题目接近即可。有的围绕一个中心,将有关的材料简单粗糙地堆砌,拼凑成文,写一个与中心有关的题记、开头和结尾。这些文章是考生用考前備好的构件构造出来的,带有明显的拼、套的痕迹,不是一气呵成的佳作,也就谈不上情感真实了。这类作文的特点是:

1、选材陈旧:考生作文离不开屈原、陶渊明、苏轼、庄子、项羽、司马迁、

李白、杜甫、等历史名人,这些材料陈旧、无新意,远离变革时代,脱离学生生活。

2、偏离主题:陈旧的材料本身就存在角度和层面的多重解读性,如司马迁

忍辱著《史记》,可以从“执著”、“坚定心中的信念(理想)”、“生命的韧性”等层面解读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如果从“爱国”、“坚持节操”、“环境保护”、“亲情友谊”等角度来解读就很难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考生很难在短时间里将那些陈旧的素材巧妙的运用到一个与考题相切合的主题上去。

3、结构单调:“三段式”结构普遍,用三段左右的历史名人的事迹或英雄的壮举作为文章的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结构单一生硬,陈旧死板,既不能体现文章的构思创意,更谈不上作者的匠心独运,无法体现写作者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和智慧。

4、思维浅显:“套版”的文章,引用的事例和人物基本上都有来自中学课本,远离自己的生活,材料的解读和评价套用书本上的陈旧说法,自己没有附加新的解读意义,写作者的写作思维变成了单纯的拼凑,不再是说理抒情。写作者缺少了对作文题目的分析和思考,放弃了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广泛拓展,没有了由此及彼逐层深入的辩证分析,更忽视了自己的鲜活生活和真实情感,整个行文过程演变成了刻意“排文”,而不再是用心“为文”。

5、虚情假意:以情动人是文章生命的根本,真情实感是高考作文夺分的法宝。而“套版”的文章只是将别人的事例当作“填充物”,既没有自己的生活体验,也没有对事例的独特思考和情感处置,只是在开头或者结尾时装腔作势,空喊口号,既苍白无力,又干瘪虚假。

“套版”是应试教育心理催生出来的怪胎,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滋长是出现“套版作文”的症结。在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下,不少老师和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惰性,他们已经不习惯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写作了,只希望套用现成的东西,致使高考作文缺乏真实的生命。应试教育心理,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滋长,导致高考作文失去了本真和自我,主要表现在:

①创作主体沦丧。作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唯考是图”,“唯分是瞻”,老师注重条条框框,大谈应试技巧,告诉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遗词造句等等。学生则被条条框框约束,动弹不得,严守教师的规定,投师所好,丧失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找不到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更谈不上创新,于是只能凑材料,抄范文,套格式。

②写作空间狭窄。由于主体思维和情感沦失,学生写作时无法调动自己的生活,无法将情感的触须伸入自己的生活,他们总是将写作的空间锁定在自己的阅读视野,锁定在经典素材上,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只能呈现那些老掉牙的名人事迹。

③训练方式简单。写作是“思与悟”的过程,而教师在教学中剥夺了学生“思和悟”的权利和时间,让学生思维的翅膀在许可的空间里扑腾。特别是高三,大部分作文训练是在模拟考试中进行的,考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按照题目的规定,在教师评价习惯的约束中完成自己的写作,这样,充分思考和感悟的权利和时间就不多了,他们为了一个好看的分数而放弃自己的见解、情感和创新。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特的一个,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也是不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摒弃纯章法、纯技巧的训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的主体思维,引导学生追问生活,拓展自己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形成稳健的语言风格。只有把学生的“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把写作的“内容”与“形式”关联起来,把教学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发展”互摄起来,才能给作文注入活水,注入真实的生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特色的作文。

(1)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现代写作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人”是写作的核心,写作是“人”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体验后的文字呈现,它强调写作者与自然之境、生活世界以及自我内心世界这三征生态的圆融与互摄。在写作教学中自觉主动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让学生情动于中,文发于外,才能写出美丽动人的文字。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写作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以及心理年龄特点,坚决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兴趣出发选择写作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让学生在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关注生活,以生活为原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生活,是写作的原动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作文能够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条件。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让笔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我曾经以“生活”为系列,让学生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后来,又以“像……一样生活”为题,让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学生们打开了自己的生活世界,激活了自己的生活情感,萌生了生活的理想。有个学生写了题为《像树一样生活》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说他希望自己像树根一样扎进自己的土壤,默默地生活,希望自己像树杆那样茁壮成长,为路人撑起浓浓的一片绿荫,希望自己像树叶那样生长的时候姿意的生长,飘落的时候静静地飘落。这样,学生将自己的生活追求与树进行比较,从内心深处流露出自己的情感,真切而感人。

(3)关注个性,练就个性表达。

个性表达,就是要用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定得有自己的角度和层面,得有创作者个性的见解和语言。怎么样引导学生围绕题目主旨选材,围绕选材进行加工改造,练就个性表达呢?可以引导学生就一个题目进行分步训练,又可以引导学生就同一题目进行不同文体组合训练;既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素材来表达同一个主题,也可引导学生用同一个素材来表达不同的主题。例如:在训练作文的开头时,我就用同一篇文题的不同的开头呈现给学生,用丰富的满含个性的言语来激活学生的言语,点燃他们个性表达的激情,引导他们去培育自己的言语个性。我曾引导学生以“精彩的生命”为题进行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写一篇议论文。下面是同一学生的两篇文章:

精彩的生命

午夜,一个人独坐在写字台前,构思着眼前这篇题目为“精彩的生命”的作文。已经坐了很久了,也许是对生命的不了解,致使我始终无法下笔,甚至感觉眼前的灯光照得我有点恍惚。门外,传来妈妈关切的声音,催促我上床睡觉。我闭着眼睛只敷衍了几句。

时光静静地流逝,一只小飞蛾突然从窗外忽悠忽悠地飞了进来,在台灯下飞来飞去,直晃得我头晕,我手一伸,一把抓住了它。小小飞蛾是多么脆弱,只要我一用力,它便会死去。也许大自然中的生命都是如此渺小脆弱的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终结。它不停地挣扎着,挣扎着,努力鼓动着双翅,想逃出我的手心。它应该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生命的终结,却还是拼命的挣扎,这样,有用吗?我在思考……这应该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对活下去的渴望,我甚至可以明显感觉到手心中不断的碰撞,挣扎,这是生命在跃动,在猛烈地跃动!突然间,一丝灵动充斥我脑门,难道我们不应该让这种生命的跃动释放出来吗?自然界中的物种千千万万,有哪一个不想把最美的留下,把最精彩的展现出来。生命在于精彩,而不在于长短;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昙花一现,在寂静午夜绽放出它一生的光彩与辉煌。尽管时间不长,却最精彩。这是一种高尚,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生命的精彩与成功。

那么既然如此,现在正值青春的我们,不是更应该让人生成功,让生命精彩,把我们青春的活力释放出来。人生苦短,光阴几十年,如果碌碌终生,那又有何意义。对,应该要让生命精彩,让生命演绎出最动人的乐章。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不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吗?

手心传来的躁动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慢慢张开手,飞蛾飞走了。谢谢你,飞蛾,让我对生命有了如此多的感悟。

精彩的生命

只要心情是晴朗的,人生便没有雨天。给生命一个笑脸,迎接属于你的生命。

——题记

没有嫣然绽开的花蕾,便没有四季宜人的温馨;没有潺潺流过心田的微笑,便没有人生的洒脱。我们虽然哭着来到世上,但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给生命一个坚强、勇敢、自信的笑脸,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生命,因微笑而精彩。給生命一个坚强的笑脸,沉着冷静地去面对,去迎对,去解决暂时的障碍,去迎接雨过天晴的那一天;给生命一个勇敢的微笑,敢为人之不敢为,去化解心中的那团迷雾,为自己,为他人开拓一条平坦宽阔的新路;给生命一个自信的微笑,超越自我,超越极限。

生命,因追求而精彩。生命如风,来去匆匆,但追求却从不停下脚步。阳光明媚的春天,追寻那灼灼其华的桃花;赤日炎炎的夏天,追寻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硕果累累的秋天,追寻那犹傲霜枝的金菊;寒风凛冽的冬天,追寻那独傲霜雪,犹有暗香的雪梅。也许,生命本来就是一场追寻。

生命因希望而精彩。希望就是力量,只要心存信念,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里用一片不落的叶子告诉我们:只要希望的绿叶不落,精彩的生命不断。

生命,因感动而精彩。感动,是一种情愫,是对生活的感恩,是灵魂里的触动,是一颗敏锐的心最温暖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感动也是如此。

生命中太多精彩的内容营造了精彩的生活。微笑、追求、希望、感动……都有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生命的价值,让生命更加精彩,更加充实。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有内容的生命自然是精彩的。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悟生命的精彩,让生命在微笑中满含希望,在永不停息地追求中收获感动和幸福。这样的生命就是精彩的。

第一篇文章用质朴的言语写自己在一个独特的时间里的思考,真切自然;第二篇文章用排比的手法、并列式的结构和精练的文字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深刻有力。

张中行先生告诫我们:作文不仅是一门课,不仅是我们的一种表达工具、技能,它更是个体生命的生存、生活方式。天有云更蓝、山有水更美、叶有根更茂,写作要有个性、有真实的生命才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① 赵明著《我这样教写作》(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科研成果)

② 陈玉驹著《生态课堂是作文有效教学的必然诉求——对当前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4期)

有关热爱生命的真实故事 篇12

关键词:客观性,真实性,公信力

客观的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生命与灵魂,这本是新闻媒体早已取得的共识,是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大家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者说是新近发生变动事实的传播。这就确定了新闻必须把事实放在第一位,新闻是对事实的客观反映,没有事实就不会有新闻。

新闻传播决不允许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成已经发生了,把正在做的事情是说成已经完成了;也不允许把不同人、不同机构、不同时间的某件事情,集中到同一个人,同一个机构,同一时间上;当然更不允许虚构、凭空想象捏造等。新闻传播的实践证明,只要新闻工作坚持了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讲究实事求是,新闻传播才能对社会、人类生活的进步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反之,则会造成危害。

1 新闻传播工作必须严守真实性的原则

然而近些年来,违反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新闻事件屡屡发生。如2006年轰动全国的《纸做的包子》假新闻事件,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纸包子”事件主角自食其果,一审被判一年刑期,并处罚金1000元。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镇坪县发现野生华南虎”,并公布了周正龙拍摄的两张华南虎照片。照片引起了公众的质疑,成为社会与舆论的热门话题。最后陕西省林业厅于2008年2月4日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承认“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反映出我厅存在工作作风漂浮,工作纪律涣散等问题”。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批评通报,指出林业厅的做法很不严肃,极其轻率,违反了《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但虎照是否造假欺诈,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2008年初,陕西省“周老虎”事件余波未平,湖南省又掀起了“华南虎”风波。湖南平江县传出消息:当地电视台记者吴华在石牛寨山上拍风景时,无意中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的新闻又一次惊动了整个中国,据湖南省林业厅调查显示,这一新闻事件是不良商人伙同湖南平江电视台有关人员人为制造的假象,湖南省平江县政府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处分。从这一事件得到的启示,人们认为,政府惟有摆正小集团利益,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位置,树立维护政府公信力至上的理念,政府公信力才可能得到应有的彰显与弘扬。

因“华南虎”事件的影响,《大庆晚报》编委会在2008年2月18日通过互联网发表了公开道歉声明。道歉声明中说:“本报记者刘为强于2006年发表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稿,在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并获得中央电视台《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本人确认,该新闻图片为PS合成图片,不是真实场景,违背了新闻记者的操守和职业道德,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大庆晚报》在声明中表示,为了吸取教训,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决定全面整顿新闻队伍,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刘为强退回在中央电视台获得的奖杯和证书;对摄影部副主任刘为强给予解聘处理,并取消其所获荣誉称号。(江南都市报2008年2月19日A13版)

第16届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金奖作品《为什么不回家》的作者,杭州某媒体记者王一主动致电评委会,承认这组作品第7号照片的天空是经过加工拼接的,并表示歉意。评委们说“如果作者不坦白,确实发现不了图片有问题。”无暇顾及甄别照片的真实性,当即取消该组图片的获奖资格。(2008年2月27日信息日报第10版)但作品作者这种主动承认错误的态度还是好的,值得同行们引以为鉴。

2 应在新闻传播工作中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首先,从思想认识上,牢固地树立起真实是新闻生命的观点,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当作自己进行新闻采访活动的第一准则。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这个问题,才能在行动上注意遵循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也才能在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中注意不搞任意拔高,不搞夸张和编造。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充分掌握第一手的精确材料,弄清事实真相,做到心明眼亮,区别真伪,准确报道。第三,在新闻传播的每个环节上,要注意层层把关,在各个主要环节与步骤上毫不马虎、含糊,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对于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一定要注意核实,有充分的人证、物证。在最后送审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差错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动机不纯,故意编造假新闻,这种情况虽然是极其个别的,但危害最大,在根本上背离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给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4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省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此次论坛的关键亮点之一,是国民党2008年台湾参选领导人马英九的副手萧万长先生率团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会议。胡锦涛主席在会议期间会见了萧万长先生,并给予了高规格礼遇。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到机场迎接等等,90人的台湾媒体大军里,蓝绿媒体有着各自的观点看法。如台湾“自由时报”的记者发布消息说:萧万长先生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受到高规格礼遇是因为交了25万美元的会费原故,是“刻意矮化台湾”等等。博鳌亚洲论坛会议秘书长龙永图先生气愤的说:台湾“自由时报”媒体记者简直是不顾及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这哪是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

3某些西方媒体不遵守新闻传播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

3 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

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网点和政府机关,使当地的秩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近2.5亿元。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西藏自治区党委、公安及武警,对在拉萨街头十分猖狂地进行打砸抢烧的不法分子依法打击,迅速平息了事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维护了国家法制,维护了西藏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是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这是一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斗争。

部分西方媒体炮制了不少不实的西藏报道真相。BBC、CNN、法新社等境外媒体,各种各样的错误报道,让人瞠目结舌,他们的报道当中,什么“军事镇压”、“武力管制”、“藏人被杀数百人”等内容全然不顾事件的骚乱本质和事实真相。CNN网站图中,把“暴徒向车辆投掷石块”的图片切去右边图片的暴徒,变成“没有暴徒向车辆投掷石块”的图片刊登出来。BBC在图片说明上竟写道:“在拉萨有很多军队”,似乎完全没有看到救护车上大大的“急救”二字。德国NIV电视台也在报道中将尼泊尔警察抓捕藏人抗议者说成是“发生在西藏的新事件”。还有《柏林晨报》网站将一张西藏公安武警解救被袭汉族人的照片“硬说成是在抓捕藏人”。不惜“张冠李戴”,有意制造假新闻。

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转播北京奥运火炬在旧金山传递时,主持人卡弗蒂发表攻击中国的言论,妄称“中国产品是垃圾”,“在过去50年里中国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帮暴民和匪徒”。一家主流的电视台,成天将客观、公允当作招牌,却肆意对一个国家的人民进行肆意侮辱,显然是到了泼妇骂街和歇斯底里的地步。暴露了西方媒体对华毫不掩饰的歧视和仇视的双重心理。跳出来充当西方权力架构的耳目喉舌,说出了西方国家权力机构想说而不能说的话。他们利用西藏问题搅局奥运,摸黑中国。可以说是新一轮反华潮流的一部分。

失实信息具有某种欺骗性和误导性,它蒙着真实的面纱,使受众判断失误,信以为真,进而作出错误的决定。西方某些新闻媒介就是有目的地传播“反间信息”和“假事件”,或者传谣,造谣,公开干涉别国内政。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他们不公开谴责达赖集团搞分裂的叛国暴力行为,反而把矛头指向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西方这些媒体的倒行逆施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和谴责,激起了广大中国海内外华人的愤怒和强烈不满。我们严正要求CNN和卡弗蒂本人收回其恶劣的言论,向全体中国人民道歉。

江西上饶青年邱国新写歌抗议反击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而创作的《中国的复兴不可阻挡》蹿红网络。歌词是:谁在说谎,把中国绘成妖魔之邦,把暴行说成是和平,把文明和忍让说成是野蛮,谁在狂妄,对中国内政信口雌黄,惟恐不乱挑事端,把阳光抹黑说成阴暗,中国的复兴不可阻挡,我们的前途不可限量,挑拨让我们更团结,伪善让眼睛更亮,中国的复兴不可阻挡,我们的未来必定灿烂,逆境让我们更自强,冬雪让梅花更香。成为反CNN网站的主题歌,唱出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江南都市报2008年4月22日第一版)

前段时期西方媒体比较集中地对北京奥运会加以指责,少数人包括少数的所谓的NGO(非政府组织),急于利用奥运会对北京施加压力,以图达到他们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现在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有分量的国家,虽然不能影响大局,但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予以澄清和反击让大家了解真相。这些西方媒体的背后,肯定有一些反华势力在操弄,既然是反华势力的喉舌,他就不可能跟中国的立场观点一样,就必然会误读、曲解和歪曲事实的真相,这不能不令广大中国人民和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失望。某些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成为广大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极好的反面教材。如CNN等不实报道带来3个意想不到的结果:(1)中国民众空前的团结;(2)让我们认识到了西方民主的虚伪;(3)愚蠢的表现手法导致了其公信力的丧失。卡弗蒂这个名字在中国过去不是很知道,现在是变得差不多是家喻户晓了,因为他在中国已臭名昭著。像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通过以上的国内、国外媒体的实际事例,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新闻媒体要在一定范围内取得应有的公信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进行新闻传播时,一定要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也只有坚持确保新闻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原则才能使新闻媒体的传播工作做好,才能完成历史所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邱沛篁,张惠仁,徐怀钰,余杰.实用新闻学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2]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论传统礼仪的现代意义下一篇:安全带的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