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1、图形的拼组:
特别是立体图形的拼组,有些同学没有空间想象力,就会比较难。我建议一开始,最好有个魔方或者是积木,自己动手拼组出各种图形,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
2、理解减法和加法的互逆关系:
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这部分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来说,可能你用这些术语就很难理解。建议用数组来体会,比如:3,5,8.先画圈圈表示出3+5=8,然后体会,8-5=3,8-3=5.接着随便给出3个可以变成加法的数字,比如:5+6=11,让孩子变出两个减法出来。
等熟练之后,再让他理解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尽量不要一开始就说这些术语,可能有些学生会蒙圈。3、100以内的心算
这一点,需要一个训练过程,包含了记忆数字,分离出十位和个位,分别加减之后得出结果。
建议寒假就做一些心算训练,从简单的开始,记得先理解竖式的运算。
4、人民币是难点!
据我的经验,很多同学理解人民币都会遇到困难。那么,这个寒假,记得给孩子红包的时候,顺便让孩子体会一下人民币吧。找出足够多 1 的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100元,跟孩子玩兑换游戏,相信很快就能掌握了。
5、规律题
这一个内容,其实不是很难,涉及到一些加减规律,学好那几种规律,一般来说都没有太大问题。当然,有些比较偏的,可能不一定能想出来,但是常规题,对于同学们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做出来的。
最后提醒,平时多用实物或者是实际的场景来互动,比较容易形成一个好的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2
一、老师难教
一年级数学一入门就开始学习位置方面的知识, 按理说这些知识并不算难, 因为它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得比较紧, 可是在教的过程中才发现简直是举步维艰。起先让学生们认识方位的时候还是可以的, 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强, 大都能正确地将相关的知识表达出来。可是学习知识不能只口头表达, 更重要的是用书面文字进行叙述, 可刚入学的孩子还认不了几个字, 而与这方面知识相关的题目大都需要文字进行描述。学生们看不懂题目, 老师必须得给他们一题题地读。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已经让学生不知所措了, 所以读题得耐心, 读一题让孩子们做一题, 估摸这一题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解答完毕, 接着进行下一题。可是仍然有这样的问题:有些基础的或是较机灵的学生, 老师刚读完题目他们也解答完了, 就开始一个劲儿地叫:“老师, 做完了, 老师, 做完了!”可是有很多的同学他们还不善于听题, 答题的时间到了他们的卷子还是一片空白。有着急的同学干脆默默地抹起了泪水, 只好想办法先把他们稳住, 再给他们逐个地将题目再读一遍, 边读边引导, 如此这般反复直到他们都完成为止。这期间的艰辛绝不是一个“累”字了得, 于是我从心里头发出感慨:数学真是太难教了。第一单元的内容终于上完了, 我从心里底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唉!
我常常请教其他的老师希望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一些方法, 可是他们竟也是一脸的无奈。大多的老师建议把题目读给学生听, 他们不认得字, 读到哪儿, 他们都不懂得。最好是将题目抄在黑板上, 然后指着读给他们听, 这样会好一些, 还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多认一些字。我也都是这样做的, 可是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 只有靠老师来将这些题目抄下来, 还得画题中的那些画, 累得够呛不说, 还特浪费时间。
于是我再一次地感受到一年级的数学老师真难啊!同时深深地体会到那种“秀才遇到兵, 有理讲不清”、“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的感觉。
二、学生难学
这些还都只是问题中的一部分, 就学生解答这样的题目也是显得束手无策。
我常常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
请你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把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问:文具盒在语文书的 () 面, 文具盒在铅笔的 () 面, 铅笔的下面有 () 和 () 。
教师首先得把题目给学生读了一遍, 再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把书、文具盒、铅笔都摆放好了。孩子们开始答题了, 麻烦也就来了。因为题目的前面两个空格所填的“上, 下”两个字虽然简单, 但学生都还没有开始识字, 他们虽然知道要填什么, 但是字还不会写啊, 他们就只能像画画似的将字临摹下来, 那笔画笔顺基本上是错的, 而且是出头的、长尾的大有人在。后面的那两个空格, 是绝对不能要求他们填字了, 只能让他们把要填的东西画下来。有的学生马上就说:老师, 我不会画书。有的说:老师, 我不会画文具盒。我想这么简单的东西怎么会不会画呢?应该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大胆地画才行。于是我告诉他们画得不太像也没关系, 有一点像老师看得懂就行。后来我才发现自己要求得太模棱两可了, 学生们画的结果也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 问他:“这里怎么填文具盒呢。”“老师, 那不是文具盒, 那是书。”又问:“这空怎么又填文具盒呢?”“老师, 我画的那是铅笔。”嗨!看来改题的应该将答题的带在身边才行啊!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无法判断答案的正误。
太让人难为了, 还有的题目是:
小丽站在小红的左边, 小军站在小丽的左边, 请你想一想小丽站在小军的 () 边, 小红站在小丽的 () 边。
帮助学生把题目弄懂后, 我让几个同学根据题目的情景站好, 几个人的方位终于是弄明白了。可是他们不会写“左, 右”这两个字, 于是该出头的没出头, 不该出头偏出头。“右”字下面的口字, 更是写得五花八门, 有画圈的, 有倒着写的等等。有什么办法?他们还没有学习写字呢!学生们也说:“数学真是太难学了。”有人说:“让他们写拼音啊!”这是外行话, 因为这时候语文的声母和韵母还没学完呢!学生哪里就会写音节呢!
三、家长难
学生学习起这些知识显得特别吃力, 他们做题目就离不开老师和家长, 一旦没有家长或老师为他们读题目, 他们就无从下手。家长们反映:明明是挺聪明的孩子, 为什么在学习上会显得这么笨拙、这么吃力呢?”有的说:“这孩子是不是外表聪明骨子里笨呢?读书这么黏大人?”“这孩子作业不会做光知道哭, 真糟糕。”
四、学生的知识水平尚低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上来, 他们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认识不了几个文字。而有关位置的知识基本上都需要用文字进行表述。这些文字, 学生是一个字都看不懂, 更别说去填了。这时候他们的语文才开始学习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 让他们面对这些一无所识的文字的确是勉为其难。有的题目倒是标注了拼音, 但是这些拼音其实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因为这时候学生们的拼读能力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就是他们已经掌握拼读的能力, 一整行一整行的文字让他们单靠拼音去连着读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最基本的识字能力之前就让他们学习这样的知识、做这样的题目的确拔苗助长了。数学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与语文相辅相成, 像这种完全由文字描述的题目安排在学生一入门就开始学习, 明显与语文的教学内容相脱节, 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相符。这些内容的学习应该往后放一放, 放在语文识字学习之后。语文在学习拼音的时候我们数学可以先学习整十的认识, 这些内容所需的文字描述少, 更适合还不会识字的学生, 对他们也更有吸引力。
五、部分内容重复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是11~20各数的认识时, 其中第三个例题是让同学们学习20以内数的组成, 认识计数单位“一 (个) ”、“十”。而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时又开始学习两位数的组成以及它们的计数单位, 同样是两位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的组成, 在同一个学年何必分为两次进行学习呢?第二阶段再次学习同样的内容给人复习课的感觉。而且这方面的内容文字叙述比较多, 不适合刚入学的学生学习。如果将这两个阶段的内容合并到第二阶段来教学, 一来可以学得集中些, 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因为第一个学期的学生毕竟幼稚, 学习起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困难, 所以合并到第二学期一起学习会合理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教材做起, 减负也应该从教材做起。我们天天喊着要减负, 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不能留课外作业, 其实很多的学生并不是害怕做作业, 适量的作业他们还是喜欢做的, 只是得让他们能看懂题目, 知道如何下手。他们会做了, 就很喜欢做的, 你不布置作业, 他们还跟你要的。
虽然我们的教材图文并茂, 但是有的内容与孩子的年龄及知识水平并不相符, 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一入学就感到数学难, 害怕数学, 以后再想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实在太难为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3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4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课文2 《姓氏歌》(4页)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单姓)
周,吴、郑、王,诸葛、东方,(复姓)
上官、欧阳„„
课文3《小青蛙》(6页)
河 水 清 清 天 气 晴,小 小 青 蛙 大 眼 睛。保 护 禾 苗 吃 害 虫,做 了 不 少 好 事 情。请 你 爱 护 小 青 蛙,好 让 禾 苗 不 生 病。
语文园地一
(读一读记一记)(11页)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音序查字法口诀(40页)
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大写字母找。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
日积月累(13页)
(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27页)
《春 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40页)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课文8(43页)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52页)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课文6《古对今》(56页)
古对今,圆对方。
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晨对幕,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课文8《人之初》(60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语文园地五 日积月累(歇后语)(64页)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竹篮打水—— 一场空 芝麻开花—— 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
课文12《古诗两首》(67页)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课文13 《荷叶圆圆》(70页)
①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②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③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④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⑤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79页)
(气象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99页)
(读书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 读书万卷,行万里路。——董其昌
语文园地八 日积月累(114页)
《画鸡》
(明)唐寅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2、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6
教学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与条件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解决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
师:看来春天真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的季节!二年级的小朋友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在足球场踢足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可能的答案:
(1)6个同学在踢球,3个同学在加油
(2)有1个女同学,有8个男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师:
(1)这一题中,已知条件(数学信息)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小结:知道总数一共是16人,其中一部分已经来了9人,要求另一部分还有几人没来,用减法。
(3)师:能根据已知条件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与人数无关,所以是多余信息)根据生的回答板书:16-9=7(人)(4)师:“16-9”怎样算?
A、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7=16,所以16-9=7
B、10-9=1 1+6=7
请个别生说算理后板书得数“7”及单位名称(人),并强调应用题得数后面都要写上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5)强调应用题要答。师板书“答:还有7人没来”
全班口答一遍。
师:刚刚有小朋友还提到这两个信息,我们一起读一读。全班齐读: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1)师:前面我们说过在应用题中,这些已经告诉我们的信息都叫做什么?(生:已知条件),你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吗?
(2)小组讨论后进行回报
(3)我们能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根据学生依次将三个问题的算式、得数和单位名称板书于对应的问题下,并进行集体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母鸡有几只”?要用哪两个有关系的信息?
(3)让学生完成后,再说一说算式什么意思?
2、练习五的第二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共有16人。
还有几人没来?
已经来了9人。
有一队踢进了4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卷 篇7
1、由7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一个一个的数,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7元=( )角 36角=( )元( )角 9角-4角=( )角 3角+5元6角=( )元( )
3. 百位 十位 个位 这个数写作( ),读作( ),比它小3的数是( )。
4.一个数是24,另一个数是50,和是( );减数是8,被减数是68,差是( )。
二、开心选择:a在正确答案的 里画“√”
1、下面的数中,和80最近的数是:
56 79 83
2.100比( )大的多。
95 26 90
3.小花买橡皮用去6角,她付给营业员1元,应该找多少钱?
6角 1元6角 4角
4.妈妈买了3盒巧克力,每盒8块一共多少块( )。
11 24 18
三、轻松计算。
60+5 39-9 48-6 56-8 63+7 100-90 74-60 8+54 60+( )=87 ( )+7=61 ( )-20=16 69-( )=9 90-70+38 43-(3+7) 88-( )=40 ( )+26=38
四、我会解读。
1.有24颗珠子,5颗穿一串,能穿几串?还剩几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8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图形形状以及特征。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说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说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
3、三角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的特点。结论:
4、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说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结论:
5、圆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圆形,说说圆形的特点。
结论: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仔细观察,用哪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4、玩拼一拼游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9
(二)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10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11
1.7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70里面有( )个十。
2.一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卜是8,这个数是( )。
3.( )个长方形 ( )个三角形
4.七十一写作( ),十七写作( ),八十五写作( )。
5.写出与2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6.61和59中间的一个数是( )。
7.3元5角=( )角 76角=( )元( )角
8.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29 40 52 30 67 38 90
二、我会算。(共10分)
9+8= 75-5= 14-8= 17-8-3=
83-3= 90+8= 13-6= 11-6+7=
16-9= 15-6= 7+9= 5+4+6=
15-7= 14-5= 70+8= 9+4-6=
80+6= 7+7= 67-7= 9-7+8=
三、我会比。(共12分)
在○里填上“>”“<”或“=”。
48○45・ 69○69 13-4○4 30○30+7
80○90 89○98 10+2○8 5○14-9
9+7○19 11-3○12 20-0○0 18-9○18
四、我会想。(第1题12分,第2题4分,第3、4题每题8分,共32分)
1.在○里填上“+”或“-”。
14○9=8○3 8○9=9○8 9○3=14○8
13○7=14○8 5○6=4○7 18○9=8○1
2.要买的东西付出的钱应找回的钱
3.被减数是56,减数是6,差是多少?
4.一个加数是40,另一个加数是8,和是多少?
五、遵守交通规则,我是文明的小公民。(共6分)
1.(仔细观察下面的红绿灯)绿灯在黄灯的( )面,红灯在黄灯的( )面。
2.上下楼梯、马路上行走都要靠( )侧走。
六、解决问题。(第1~4题每题4分,第5题8分,共24分)
1.红红和方方拍皮球,红红拍了30下,方方拍了8下,两人一共拍了多少下?
2.小明送给同学9张邮票后,还有30张,他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3.机场上先飞走9架飞机,又飞走了7架。一共飞走了多少架?
4.妈妈买来15个苹果,吃了一些后,还剩5个,吃了多少个?
5.商店里的塑料玩具动物标价如下:
(1)买一只大象和一只小猴,一共要用多少钱?
(2)一只小熊比一只梅花鹿便宜多少钱?
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12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分类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数学乐园
1、《数学迷宫》一是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二是为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对口令》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
3、《送信游戏》让学生理解基数、序数的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19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2-2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08-0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11-02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11-14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07-1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本01-02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