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优秀作文经典

2024-08-11

初中优秀作文经典(精选8篇)

初中优秀作文经典 篇1

我也说不清老家的小村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她包围着古寂的小镇,而她的背后是大片的土地。青色的天空,不那么清澈但干净的河。地里种着稻,天上飞着鸟,河里游着鱼。她不是城镇,又不全是农村。

像边城。

村子很小。小到路过的每一个老爷老太都可能是三亲六戚。又可以说很大。在一个村里可以找到自己的整个家族。逢新年除夕,只要两三家牵头坐庄,就可以大摆宴席。花销不多,吃的都是各家带来的食材,找个屋大的厨房,热热闹闹地炒大锅菜。院儿大的主人家,掏空家里的桌子椅子,参差不齐地摆一长条,这儿缺角那儿短腿都没大事,找块砖就支着。饭一盆盆地添,菜一锅锅地上。三五家一个院儿,院跟院儿都敞着,端着碗到处窜,这院儿勺一碗豆腐汤,那院儿叼一个剁椒鱼头。狗啊猫啊在桌子底下乱钻,捡人落下的骨头吃,吃着开心就嗷嗷喵喵乱叫唤一通。一顿饭从晌午吃到黄昏。

到天色全暗,饭菜全撤,只留空荡荡的长桌。可是人们还热闹着,没一个走。重头戏晚上才来呢。阿公阿婆、老爷老太端一个个老大的盘子,有脸盆那么大,都是漂亮的白瓷。盘里是咱老家的好东西。出门在外,别人问起哪里人,我报上去,一个个的都说,哦我知道,你们那儿的酱板鸭特好吃。

酱板鸭,有辣有不辣。一个大白瓷碟盛下三两只切碎的鸭,鸭脖子一截截儿的,鸭架子一块块儿的,鸭掌、鸭腿、鸭翅膀一嘟噜一嘟噜的。深棕色的鸭在光光的白瓷碟上,不讲究白的好看否,只求辣的够劲儿,不辣的够味儿。男人喝扎啤白酒,啃着鸭脖子,小孩子喝可乐雪碧,抢肉多的鸭腿。鸭肉腌得入味,肉丝丝缕缕的,都是酱料的颜色。咬下去汁儿不多不少,咸咸的,还有花椒的味儿,不冲,吃起来很舒服。院儿里从屋里接出电灯泡,风扇往边儿一架,一边吹风,一边就着风辨认鸭杂碎。大人和小孩里吃辣的都比不吃辣的多多了去,一个个辣得红鼻子红耳朵,喝口可乐或啤酒,冲着大风扇鼓动两下衣服就接着吃,生怕给人抢没了。一大盘一大盘的鸭,到最后就只剩下残骨,有些意犹未尽的还抓起来吮几下,尝尝那种辣到心里的味儿。

到晚上八九点人才散。红包什么的下午就收完了,小孩儿都溜烟儿地跑回家,从口袋里掏捂了一下午的红包钱,笑嘻嘻地数,这个一百那个两百,欢天喜地得觉得自己是土豪了。大人在院儿里收东西打招呼,过好一会儿才清净。除夕夜家家守岁,剩下的多做的酱板鸭就是宵夜,就着饮料也吃得欢。站在村口遥望去,像一座静溢的边城。

在城市里这么些年,除夕年夜饭也一定大家子人一起吃。一定得专门回趟老家,就为买两箱酱板鸭,地道的、老家的酱板鸭。

没有酱板鸭的年,哪还叫年呢。

酱板鸭装在光光的白瓷碟里端上来。所有人都叫唤着哄抢。咬下去丝丝缕缕的肉绽开时一家子人都很安静,漂亮入味的筋络里流淌出家乡的样子,就是那个地里种着稻,天上飞着鸟,河里游着鱼的边城。

老师点评:

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质朴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幅独立于世而又诗情画意的乡景乡情图。青葱的山,干净的河,自在的飞鸟,欢快的游鱼,金色的稻子,不沾染半点俗世纤尘,令人痴迷神往;那老老少少一家亲,三五家一院子,热热闹闹的吃新年除夕大宴席,啃酱板鸭,喝扎啤白酒,年夜守岁,是浸入骨髓的乡情,特令人沉醉。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小作者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跳动的是小作者一颗永恒不变的赤子之心。这些都值得同学们用心学习和借鉴。

——指导老师:翟嗣国

初中优秀作文经典 篇2

一、品味经典,获取精神力量

当代世界,汉文化在全球各地倍受欢迎。以儒学为主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诗经》里先民的低声吟唱,到《楚辞》中三闾大夫的哀切悲歌;从李白杜甫站在唐朝文化之巅高声吟诵,到宋代词人们小园香径的幽然徘徊。人性的美好,生命的伟大,祖国的美丽,生活的绚烂,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细细地品味这些经典文学,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情。

1. 把握主旨,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学的内在灵魂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正的将所思所感,以一种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这些文学作品都是有灵魂的,是活的,是饱含感情的。如果把这种暗含在字句中的情感解读出来,再去理解字句的含义就非常简单。所以在教学当中,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大意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杜甫的《春望》,如果了解作者在写诗时怀着一份忧国忧民,离乱伤感的悲伤之情,那么就能很容易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拟人的手法。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只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那种离开母校时的依依不舍的伤感和对母校景物的深深眷恋,就一定能被那种淡淡的忧愁所感动。

2. 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在理解了文学作品内在的灵魂之后,就要去探究它的表现手法。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文字,流传使用千百年,每个字都意义深邃,只要用得巧妙,都可以画龙点睛,言近旨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文章到底好在哪里,每个字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做学问的快乐,也能感受到汉字的美感。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中的“绿”字,堪称画龙点睛之笔。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如果把“绿”字换成别的字,比如,换成“过”、“吹”等,诗的意境就大为失色,只有“绿”字才能给春天披上动人的色彩,表达春风过处的一片生机盎然。

3. 拓宽思路,让学生跳出教材感受现实意义

任何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符号。读经典,就无法越过历史的长河。因此,将一篇文学作品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思考,就能体会诗人的内在感受,从而发掘出作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和书本的字句。更要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让经典文学真正地灵动起来,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指导学生发现生活真善美的契机。比如,学习了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隆中对》《前出师表》,就要让学生真切感受诸葛亮的大才大智和一片忠心,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学生要像诸葛亮那样,为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这才是经典文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开拓视野,拓宽教学思路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到知识,完善人生观、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态度。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是不同的,而经典文学,更不像数学、物理那样,有固定的模式和公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开拓教学视野,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某一特定程度。同时,放宽教学的思路,让教学手段多元化,让文学教育真正被学生所接受。让经典的传统文化,真正地流传下去。

1. 注重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说白了就是语言教育,一定要注重师生的交流和学生的表达。这其中包括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交流。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相互学习、竞争的精神。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能真正让语文课堂流动起真诚、民主的氛围。同时文学经典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但主要应该通过做学生的学习伙伴来体现。

2. 启迪思想,让学生真正有所领悟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思想的渐渐成熟中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念。在文学经典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想就显得格外重要。

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深刻的思想,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这主要取决于语文教育。在经典文学与学生的亲密对话与碰撞中,学生会逐渐细化丰富情感世界。

照亮初中生经典阅读路 篇3

经典足以渗透人类的灵魂,它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营养品。而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初中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堪忧,大多学生呈现出“不读”、“少读”和“乱读”的阅读状态,让教师们不禁为之忧虑和叹惋。

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等多重原因:

首先,学校是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虽然教育界已经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制约尚未解除。在升学压力之下,众多学校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在学生的课业学习上,广大教师、学生为成绩、名次忙得人仰马翻。相当一部分学校缺少或者空置“图书阅览室”,也鲜少举办课外阅读的引导活动。为了升学竞争,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面对考试和分数的重压,学生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外补习,所以无暇、也无力去拓展视野,阅读经典。

其次,社会是诱导因素。当代社会的阅读材料丰富,接收信息方式广泛。相比文学色彩浓厚、需要反复咀嚼的经典名著,一些通俗的动漫作品和科幻、言情类小说等更受学生欢迎。这些书籍往往质量堪忧,有的文字错漏百出,有的语言粗俗,有的甚至充斥了黄色与暴力主题,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但是,因为中学生辨别能力不高,这些书从内容上去迎合学生的兴趣,而使学生为之沉溺。同时,由于学生可从网络、电子书等多途径接触、传播,以至教师、家长难以限制这类阅读。这对初中生的经典阅读造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

再次,有些家庭感染了功利、浮躁的社会氛围,家长对中学生的经典阅读不能予以充分的重视,这也给了学生以不良导向。有的家长没有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有家长“唯成绩论”,只要求孩子一门心思钻研课本,认为其他的都是杂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故而反对课外阅读。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沉静下来阅读经典。

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在阅读经典时没有得到科学的指导,所以即使阅读经典也往往是囫囵吞枣,不辨其意,并不能吸取其中的精髓;更有甚者,把书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奉为真知。例如:有学生在阅读《水浒传》时,并没有领悟到“忠义”,而是对其中的暴力色彩大加推崇与向往,这就使经典的阅读效果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这就更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对学生予以引导和帮助,使学生爱读经典、会读经典,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底蕴来提升自我的文学素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从学业上给学生减压,为学生阅读经典“留空”。课业学习固然重要,但阅读经典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它关系到学生个体素质、文学修养的形成,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课下家庭作业的数量,避免学生做机械的抄写练习,把节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名著。此外,利用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这个学习版块,拉近经典阅读和语文课的距离,有效的保障学生实现基本的阅读量。

在教室设立一个小小的“阅读角”也是鼓励、引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的书籍把把关,多推荐一些经典作品;学生之间也可以分享图书资源,交流阅读心得,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加强家校联系,突显经典阅读的重要地位。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告知经典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强调这个问题。这样就可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督促学生远离不良书籍,也可避免一些家长不明就里的阻拦学生阅读一切课外书。

第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我们不宜通过强迫的方式来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让学生心甘情愿的阅读,他们才能从中汲取到知识的精华。所以,我会从课上抽取一些时间开展经典阅读的相关活动,如:针对名著中的某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或情节,举办一次辩论赛,让同学们更深入的钻研文本;再如:选取同学们普遍阅读过的经典名著来布置作文或举办演讲活动,使学生可以畅谈读后感言,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活动剧了,学生可以在所阅读的名著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自由创作表演。

最后,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极为重要。当学生积极投入到经典阅读中而不得其法的时候,会浪费大量时间,还可能会起到不良效果。所以,我着重从经典的内容与思想性、语言文字、人物形象塑造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阅读,以避免出现把经典只当故事书看以自娱的情况。

有人说,读书如登山,书读得越多,视野越开阔。经典阅读对于成长中的学生尤为重要!面对当前校园内初中生经典阅读普遍缺失的现状,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务必要加以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争取成为学生经典阅读路上的指路明灯!

初中作文远方经典 篇4

——题记

人越走越远,梦也越来越深刻,各种各样的人生亦有各种各样的精彩。

不负前尘不负卿

且说温言二人,他们两人间的姻缘早已被上帝抛弃,却又被二人重新拾回。一个人生的四分之三总要给一个千娇百媚的陌路人,露水姻缘,风干不化,却难堪莫过,伴了一生的四分之一益老益丑。他们二人的人生已挣脱了束缚,已没有了枷锁,他们的梦已经让他们的脚步前行来代寻前方,他们的梦仅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哪怕人生多不济,哪怕流言多痛,守住了自己,守住了对方在自己心里的位置,相聚的梦总会实现。

他们二人的梦已经深深烙在我的心上,人生已经是自己的舞台。

大千舞台一个梦

再看我们自己的人生,婴儿时,我们不需任何原因都会笑;孩童时,我们只要一颗糖就会笑;再长大些,考个一百分就会笑;到后来。只要和暗恋男生见上一面就会笑。慢慢??????我们要有好身材,要男朋友帅,要有房有车出人头地。我们欲望膨胀时,快乐由一种本能变成奢侈品。于是经过百般思想斗争,我们又恨贪官,却拼命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尖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又忙找关系。我们愤恨的已不是不公,而是自己处在不公位置,我们想消灭这种不公,而在自己处在有利位置,这是骨子里的自私!

这样的人生亦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内心的梦万不可经不住诱惑,人生仅这一次演出!

人生得意须尽欢

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八十多年时间,共写163首诗,但就是这163首让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说”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他就像文学圈里的姜太公,等着诗意上钩,而能被他钓到的,其力度用语言无法比拟。我们的人生正需这种真实而又执着的梦,或大或小,或远或近,只要你真的钟情于它,无功无名平平凡凡安乐一生又如何?他的人生早已不是繁华舞台明亮灯光下的耀眼。

诗人的人生永远不朽,这样的生活总会绚烂。何其幸,我们为心而生。

或是十年相执相伴了爱情一生的温言,或是得为心灵再次洗染的我们,或是为心而生尽言一生的诗人,各有各的精彩。

初中满分作文经典 篇5

春,悄悄的来了,不让你察觉。脱去了厚重的冬装,走出家门,去寻找春的足迹。

桃花开了,开的那么甜。飘出一丝香气。闻了,仿佛是迷魂药,让你流连忘返,一整天都想在这香气中浸着。不只是桃花,所有的花都在努力散发则她的魅力。粉的。

风也来了,她不像夏风那样热烘烘的,也不像秋风那样凄美,更不像东风那样刺骨、凛冽,她是我最喜欢的,那样柔和,那样温暖。也正是她促使我脱去了冬装。透明的。

小草也偷偷的从土地里探出头来,用他的嫩绿为这个春天添增了生机。柳姑娘特散开了她那翠绿的头发,梳妆起来。绿的。

河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醒了过来。他也提了温,为驱赶严寒做出了一份贡献。青的。

同样,春天也在你的头上拉开了帷幕。

天空,蓝,蓝的让人感到惊异。时不时就几只小鸟在天虹转悠几圈,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蓝的。

几朵云也飘了过来,直害怕人们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把他忘了,他在天空中变幻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引起人们的注意,也为春天增添了一道风景。白的。

有了云,雨自然是不能少的了。在我的印象中,春雨是君子雨,他不像夏天的暴雨那样无情,也不像秋雨那样寒冷,自然也不像冬雪。春雨密密地,细细的,在天空中斜织着。正是他滋润了大地,让大地重新生机勃勃。他给人留下了温和,柔情的君子形象。无色的。

在我的主观意识里,春天是五彩缤纷的,是多姿多彩的,她不是人们给她特定的粉色或绿色:粉的花;透明的风;绿的草;青的水;蓝的天;白的云;无色的雨。

大海初中作文经典 篇6

这时无边无际的海面突然冒出了一丝丝金色的线,哦!太阳要出来了,它像一个小姑娘羞羞答答的,只敢露出半边脸,不过它好像似听见了大海的鼓励,便大大方方的穿上了红黄相间的裙子,登上了蓝色的舞台,用自已金色的歌声逐去了海的幽静,又给海穿上了一件金黄的裙子,好似在感谢大海对自己的鼓励。我在海滩上跑来跑去,原来,我正在寻找美丽的贝壳呢!不一会,我口袋就装满了,我和爸爸满意地离去了……..

吃完午饭,我们以来到了大海,这时的我穿着游泳衣向大海奔去,嗵的一声,我跳进了大海里,钻进了大海的怀抱,手划水,脚打水,像一条快乐的小鱼游来游去,不一会以陆续来了一些小朋友和大人。海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一阵海浪打了过来,小小的水滴顽皮地跳进了我的嘴里,哦!海水的味道原来是苦苦的涩涩的。我低头一看,天啊,这时的海水竟然是透明的,比长江的水还要清澈一倍呢!

傍晚,大海穿上了深蓝色的睡衣,我和爸爸坐在瀿海滩上一手拿着椰子汁,一手按在海滩上,把脚放进海水里,吹着海风,听着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真惬意。不一会,沙滩上以跑来了一些人,原来他们正在抓螃蟹呢!而我呢,自然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忽然,一只大螃蟹进入了我的视线,手一按,一提,一丢,搞定!

初中优秀作文经典 篇7

关键词:经典阅读课程,语文教学,农村初中

经典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对7~9 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12 点要求, 内容涉及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范围等诸多方面, 其中提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仅靠综合课程穿插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 开展有效的经典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农村初中语文经典阅读课程的现状出发, 探讨农村初中语文经典阅读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初中语文经典阅读的现状 (以笔者执教的中学为例)

笔者执教的中学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初级中学。为了解阅读教学情况, 笔者在全校范围内发放了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 笔者发现如下不良倾向: (1) 忽视经典阅读, 71%的学生对经典阅读缺乏兴趣, 甚至有22%的学生认为阅读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2) 读物选择不当。不少学生以猎奇的眼光选择读物, 一味追求“奇”“巧”, 侦探故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才是他们的最爱。虽然30%的学生购买了《西游记》《论语》等名著, 但大多是老师或家长要求购买的, 买来后被学生束之高阁, 表示自己曾经阅读过经典名著的学生仅有10%。在这些学生眼中, 阅读是和上网、看电视一样的消遣娱乐方式, 而非学习方式。 (3) 阅读广泛, 但没有计划性, 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只有16%的学生表示会制订阅读计划, 并持之以恒地按照阅读计划阅读书籍, 并做好读书笔记, 在阅读中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针对学生的阅读现状, 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经典阅读教学呢?

二农村初中开展经典阅读的途径

1.端正学生对经典阅读的态度,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语文的理论性和工具性都很强。语文学习的内容虽然纷繁复杂, 但是浓缩起来就是“听说读写”。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 说的就是语文和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存在互通性, 阅读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利器。所谓经典阅读, 指的是所有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积淀的精神文明成果。因此, 经典阅读不必局限于文学名著, 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的经典名著也可以选取趣味性较强、文笔流畅的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 笔者曾向学生推荐《史记》《山海经》《徐霞客游记》《君主论》等古今中外各学科的经典作品。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 就是与古今名人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 就是体悟人事变迁的过程, 就是人格健全、心灵成长的过程。一堂成功的经典阅读课, 不仅是阅读技巧的训练课, 而且是学生阅读体验的精神洗礼。虽然语文教材选取了不少经典名著中的名篇, 但是我们应明白一个道理: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取得质的飞跃, 就必须在阅读量上先做文章。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适当选取经典名著中的优秀篇章进行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在课外自觉阅读。许多优秀的学界前辈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案例, 如魏书生老师不拘泥于课文内容, 大胆压缩课内阅读, 将经典名著大胆引入课堂。在他的课堂上, 中外教育学动态、国内外科技最新消息、各科经典名篇纷纷登场, 学生突然发现没有了现成的“参考答案”, 但从阅读中学会了独立思考。

笔者曾经在课堂上精心选取《世说新语》中的篇目进行阅读教学, 虽然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尚显吃力, 但是《陆绩怀橘》《王戎钻李》《王蓝田性急》等故事通过笔者的展示, 使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人的生活场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帮助学生克服了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课后, 学生们纷纷向笔者询问是否可以代买《世说新语》和《古代汉语词典》。更为可喜的是,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提高, 其功效也逐渐反映在作文训练中。不少学生在此后的作文训练中也开始引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进行议论说理, 文笔变得生动自然。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

作为教师, 我们都深知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在经典阅读教学中, 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哪些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值得我们推广, 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笔者认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全面介绍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并提供具体的经典名篇让学生进行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 让学生熟能生巧, 真正让学生的经典阅读在质和量上都获得巨大的提升。

笔者尝试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笔者以《朝花夕拾》中的名篇《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让学生分别操练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指导他们利用略读、默读的方法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指导他们在略读的基础上对一些精彩片段进行仔细阅读, 综合运用批注、摘抄、札记、读书卡片等方式, 力求深度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 加深对经典阅读书目的理解。例如, 为了让学生操练略读, 笔者设置了以下环环相扣的阅读问题: (1) 阿长为何得名?她与鲁迅是何种关系? (2) 文章围绕阿长记录了几件事?在少年鲁迅的心中, 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几次变化? (3) 如何理解阿长的“神力”? (4) 从本文中, 你获得了哪些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得到答案, 有些问题却无法直接解答。那些需要探寻得到的答案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未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则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他们继续阅读文本以找寻答案, 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3.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经典名著, 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在经典阅读课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阶段来推荐适当的经典名著, 并帮助他们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阅读计划。学生的阅读计划至少应包括阅读目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目及章节等内容, 要注意循序渐进, 应摒弃“填鸭式”教学, 阅读书目要少而精, 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在七年级的教学中, 笔者只推荐《世说新语》《尝试集》《朝花夕拾》三本书。此外, 购买经典阅读书籍需花费一定金钱, 阅读经典书籍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最好能够提供多种获取渠道, 为学生及学生家长减轻负担。

以近代学者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为例。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胡适先生在引入现代诗方面、在倡导文学革命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相对于鲁迅作品的琳琅满目, 中学语文课本对胡适的作品却少有选入。《尝试集》的现代诗通俗易懂, 七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接受。因此, 笔者选取了《尝试集》中的《蝴蝶》《十二月五夜月》《病中得冬秀书》《生查子》等篇目。当笔者在七年级的课堂上展示《蝴蝶》原文时, 学生哄堂大笑, 诗文如下: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有学生直言不讳地指出, 这种打油诗他也能写。笔者一方面指出该生忽视了《蝴蝶》一诗的时代背景, 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勇敢写诗, 告诉他们其实大师并不神秘和遥不可及。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后看《尝试集》, 笔者提供了以下几类获取渠道: (1) 向学校图书馆或老师借阅; (2) 班级统一到书店购买; (3) 个人网购。笔者向他们提供了网上书城的链接。 (4) 《尝试集》的电子版本。笔者让语文课代表通过班级QQ群发给全体学生, 让他们可以用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

4.开展经典名著阅读竞赛, 做到以赛促读

由于课时的限制, 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阅读。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检查与督促, 学生很容易偏离阅读目标。因此, 教师应运用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来激励学生, 让他们在竞赛中获得成就感, 提高他们的阅读自主性。

第一, 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札记等内容, 表彰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 通过批评或者私下提醒的方式督促学生认真阅读。

第二, 成立班级书报角, 组织读书报告会、读书节、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经典阅读课上, 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组织成立阅读小组, 大家一起读好书, 学会分享好书、分享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将阅读和会话、写作连接起来。

第三, 经典阅读故事演讲、朗诵比赛。在阅读经典书籍的过程中, 学生记诵了大量的经典故事、名篇名段。作为教师, 我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些故事, 做到既有输入, 也有输出, 通过阅读促进会话、作文的训练。比如, 笔者曾以《史记》为例, 组织学生开展《史记》故事演讲比赛。在学生的口中, 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转化为平实生动的白话文, 鸿门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斩白蛇起义、指鹿为马、纸上谈兵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纷纷出炉, 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 由于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条件较落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等, 学生往往对阅读存在畏难情绪, 往往出现忽视经典阅读、读物选择不当、阅读无计划性等问题。我们应立足现有条件, 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下功夫。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式, 端正学生对经典阅读的态度,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经典名著, 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开展经典名著阅读竞赛, 做到以赛促读等途径, 让学生自觉、愉悦地进行经典阅读, 营造爱读、会读、巧读的学风,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8

[3]戴艳梅.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尝试[J].语文教学之友, 2013 (7)

[4]薛文杰.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经典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微[J].读与写, 2015 (13)

[5]唐丹阳.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3 (20)

初中优秀作文经典 篇8

关键词 经典美文;语文;知识积累;读背结合;作文水平

当神州大地掀起经典诵读的热潮时,我也深深地被那些文质兼美、博大精深的经典所陶醉。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教学和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应该把它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经典美文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于经典美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方面的认识的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通过经典美文的诵读和知识积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诵读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知识积累,语文素养都有所提升。生活中同学们在交流中也不时会吟出几句经典诗文,同学们经常是出口唐诗,闭口宋词,或描述事物,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虽不一定贴切,却着实令人欣慰。例如有位同学在自己的考试总结中说:虽然我这次的成绩不错,但我不能骄傲,一旦骄傲了,就会被其他同学追上。因为《孝经》上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禁度,满而不溢。”卫生委员边朗诵着“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边示意大家把自己周围的垃圾收拾干净。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更是时常出现经典的语句。语文学习代表在写完作业之后还在继续看书呢,嘴里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通过经典诵读,他对文学充满了兴趣,他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见到、听到有用的格言、俗语、警句或对联,有意思的语句都记下来,坚持一年后,现在他的作文能力突出,思路清晰,表述流畅,每篇作文都得“优”。初二的一名同学还利用寒假期间,将《中华传统美德读本》中的文章倒背如流,并在不断的领悟其中的含义,甚至有些章节都能默写下来。

二、读背结合, 提高其阅读经典诗文的水平和素养

经典美文的读既要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要注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做到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让文学作品中传诵百世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背诵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望而生畏的难题,特别是对貌似艰涩难懂的经典诗文更是如此。因此,在经典诵读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乐背”、“善背”。为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确经典诗文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学习它,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使自己成长为具有独特性格的中国人。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情感的培养。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吐露芬芳,绽放光 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长期的诵读薰习,还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在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中畅游,必可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实践证明,读背结合能从客观上扫除学生背诵经典诗文的障碍,进而通过狠抓背诵,让学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又能熟读成诵,从而提高其阅读经典诗文的水平和素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读背结合是经典诵读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经典美文的诵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我校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

本学期,通过经典美文的学习和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同学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课外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同学们的至爱。以我班为例,我觉得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同学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对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习作方面,以前一到作文课,同学们就害怕,现在,全班学生没有怕写作文的,每周都是盼着写作文,有的还不时提醒老师这周还没写作文呢?当然,这里面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有时候我会被遍地开花的真情习作感动不已。特别是《三字经》、《千字文》、《老子》等经典美文,很多同学不但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活用于各种习作之中,用得恰当处,真是妙不可言,我感到自己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来激活低效的语文教学的愿望实现了。一次家访时,一位同学的妈妈告诉我,孩子现在特别爱读经典文学作品,并立下志愿,长大要当一名历史学家。

上一篇:经典光棍节表白短信祝福语下一篇:环卫工人作文52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