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优秀作文欣赏

2024-08-02

初中优秀作文欣赏(通用14篇)

初中优秀作文欣赏 篇1

愿做一泓纯朴的清泉

纯朴的清泉悄悄地流着,她不知道自己就是大江之源。她不管下游的喧嚣,只管在浮躁中保持自己纯朴的本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乱世中保持自己纯朴的本性,如一泓清泉,在喧嚣的浮躁之世缓缓流过而不受沾染,静心躬耕于南阳之地。各名士都祈求在君主面前显现自己的才能,他却能保持纯朴的本性,“不求闻达于诸侯”。此时的他又怎知自己日后会贵为蜀相?他只求在纯朴中寻得自己,做一泓纯朴的泉水,涤荡乱世的浮躁不安。

做一泓纯朴的泉水,宠辱不惊,便能在创作中再上新高度。

名作家莫言,以他那至纯至朴的形象和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仍安静如始,就如那泓泉水,他不管自己是否已经成名,他只管写作,用他那纯朴的文字感化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在浮躁,“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代,依旧执著地保持着纯朴的本性。正是因为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能不失本性,不为一朝成名而飘飘然以致忘乎所以,最终创作出了更多至纯至朴的文章,为世人所称赞。他如那清泉,在浮躁之世流过,却不受玷染,让浮躁之世也得些许宁静。

做一泓纯朴的清泉,求得至真,便得在商场上取得成功。

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曾经是临危受命,在极易破产的情况下,支起了华为,并为之鞠躬尽瘁,带领华为走出困境,爬上巅峰。在华为取得成功,跻身世界百强时,任正非并没有像有的成功人士一样,从此致力于炫耀自己的成就,而是仍然保持自己纯朴的本心,做事低调,从不张扬,出行不让人接送,如那纯朴的泉水静静、悄悄地流着。试想,有这样能始终保持纯朴之心的董事长,华为公司,又怎可能不辉煌?

反观当今的一些明星、富豪,他们的确有丰厚的资产,但资产再丰厚,又怎能赶得上任正非?却整日正事不干,到处张扬、炫富,在这原本就浮躁的尘世中如跳梁小丑般上蹿下跳,吸引人们的关注,然而,这又有何意义?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保持纯朴的本性,才会如一潭死水,最终被尘世的浮躁之火灼干而已。

愿做一泓纯朴的清泉,在浮躁之世保持安静、纯朴的本性,不随世而动,安静做人,不求如海涛般汹涌壮观,只愿纯朴至极,便得甘来。

初中优秀作文欣赏 篇2

一、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推行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趋势,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其价值和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备受社会广泛的关注。而音乐欣赏更是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欣赏课程不应该只是一种“走过场”形式,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音乐鉴赏的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此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或者是历史发展状况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的创新, 从而更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影响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水平整体不高, 原因主要是:教学理念不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比如认为初中生学习音乐欣赏就是“走过场”, 随便给学生放几首歌曲就算完成了;过分强调音乐作品的教化功能, 忽视了音乐本身。比如过多的安排对音乐分析的教学内容, 过多的讲解音乐的旋律, 使用的歌唱技巧和需要的背景等内容, 却将音乐的歌词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等忽略了。

三、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1.选择欣赏内容, 激发兴趣。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音乐欣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聆听音乐、分析音乐和创作音乐等活动能够使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意境和内涵。其实感知音乐的过程也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启迪智慧的过程。在上课之前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合欣赏音乐的环境与气氛中, 然后引入设计的主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慢慢的从形象的具体思维过渡到了抽象的思维,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 形成自己对音乐的一种新的感受与体验。为此教师在选择欣赏的内容时尽量选择经典的和有代表性的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2.把握欣赏方法, 培养美感。音乐属于一门需要聆听的艺术, 学生要养成聆听的习惯, 才能在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学会音乐知识和技能, 才能在音乐欣赏中表现出更高的鉴赏能力。目前的音乐基础教育首先培养的就是学习者的聆听技能, 不管以后是否以音乐为职业, 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很重要。一个人能否认真的、安安静静的聆听完一首音乐, 其实能够代表一个人拥有较好的品味和较高的素质。

学会聆听声音作品和器乐作品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听得次数多了, 熟悉了, 学生才会有喜欢的情感。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可供学生欣赏的作品有很多,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首先将“听”放在突出的位置, 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锻炼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为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要结合作品的结构和学生的感受, 选择出适合学生听的音乐, 从而提高锻炼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性。

3.关注欣赏心理, 展现个性。音乐欣赏的心理活动首先由音响感知开始, 这是开始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关注学生的听觉活动, 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了解到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想象和联想, 这些也是直接构成学生音乐欣赏心理的重要材料。通过想象联想, 再加上学生的语言文字那么就形成了对音乐欣赏的深刻表达。

4.通过多媒体等工具使音乐欣赏能够与时代同步。在课堂中学生应该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一些列活动。初中生正好处于感知外部世界和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 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受新生事物。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校园广播, 分时间段的在校园内播放一些经典的或者是励志类型的音乐, 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结合当代社会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相关的影视剧情, 让学生聆听其中的音乐, 既让学生感知到了音乐的美感, 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时代感和使命感。

音乐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技能, 而且更重要的是音乐本身能够引导真善美, 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感悟音乐的情感中技能和道德都会得到提高和完善。为此教育者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提高音乐欣赏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 无论是国家还是公民对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定水平等逐渐的重视起来。音乐教育其实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其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而音乐欣赏更是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 本身欣赏音乐就是一项能够愉悦心情的事情, 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感受音乐, 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和比较。文章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着手, 探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策略

参考文献

[1]巫丽萍.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17 (12) :67~68

[2]张建峰.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谈[J].新课程导学, 2012, 17 (34) :56~57

初中音乐欣赏之探析 篇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必要途径。任何脱离听觉感知或忽视听觉感知的音乐欣赏都是不符合音乐特征的,音乐是必须要通过听来感知的。仅凭语言描述都是空洞的、虚幻的。通过对音乐的倾听。先感知、再想象、到情感再到对音乐的理解,而且各阶段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有助于提高欣赏者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与表演的最后的归宿。听觉感知是音乐欣赏的根本。“音乐的美是内在于音乐之中并能够为审美主体所知觉的美的品位。要体会音乐的美,只有通过聆听音乐。”

美国一位音乐家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什么也替代不了倾听音乐。”在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也许一开始听是模糊的、混乱的,但不能放弃,接着再听第二遍、第三遍,便觉得似乎有了轮廓,对音乐有了初步的印象,再深奥的音乐,都会一步步地被慢慢理解,所以倾听音乐才能从中产生共鸣。

二、音乐欣赏过程中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同的欣赏者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等各种心理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不仅要注重它的音响形式,纯形式的倾听音乐欣赏方式并不是惟一正确的欣赏方式,在倾听的基础上尝试形象化、情感化、观念化的欣赏方式,整体感受音乐作品。这需要进一步培养欣赏音乐时的审美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进入音乐审美的范畴,这是更高层次的音乐欣赏。如果说倾听是有了审美耳朵的话,那么,必须还要有审美的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需要审美主体有捕捉审美对象的所蕴涵的审美信息的能力,只有当人的听觉器官从纯生理器官上升到审美器官的高度。才真正成为—个能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的人。”

首先要有审美的心境,“一个人心境的好坏不仅能强化或钝化他的五官感受能力,而且还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感受。”的确,同样欣赏一个音乐作品,心境的不同也会产生对审美客体的不同看法,或在不同时期的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的偏离也时有存在,故要培养良好的审美心境;其次培养审美的情趣,提高审美的品位。例如,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这部作品中,有“命运的敲门声”。有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有痛苦的哀愁与悲伤的呻吟,有沉静而理智的思索。有踌躇,更有不可遏制的力量,还有胜利后的热烈和辉煌。当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的这个乐曲时,从中获得的正是一种崇高与壮烈的情感,以及作曲家面对困境。对不幸、对命运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听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时,我们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苍劲有力的歌声使人感觉十分振奋;而《太湖美》又使多少人感到江南音乐的优美、委婉、悠扬啊!这些不仅能使人获得音乐的美感,也让作品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文明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判断力。

三、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要完成渗入心灵深处这段旅程,最重要的途径便是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情感体验是一种最普遍、最激烈的心理活动。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欣赏音乐时,如果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就不是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

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体会音乐情绪,领悟乐曲意境。音乐都是由情而动,由感而发的。英国的一位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是快乐的、悲哀的,还是慷慨激昂的,自然就会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体验。

我们聆听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首先产生直接的感性体验,一支旋律、一组和声或一串节奏,这些音乐进入我们的听觉。就会使我们在无暇思索的情况下立刻产生情绪上的反映。但这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感性体验,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基本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涵。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理解音乐,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在对乐曲感情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例如,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它们时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或者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这样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理解,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的还是感受性的,关键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理解认识融注于感性的体验,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初中优秀作文欣赏:春天 篇4

“不行不行!回去重新修改,这些思路在我们初中根本不适合!”班主任语文老师把那篇红笔几乎占了一整面的教案挑剔地用手指划过,“照你这样,同学们只能留在浅层思考,而达不到更深入体会了。”

“哦,知道了。”我发出仿若蚊呐的声音垂头丧气地离开办公室,百无聊赖地踢着路旁的小石子,心里愤愤地想:要不是难得有这么个活动,我看着新鲜才当什么“语文小先生”。哪知道费时费力费心神后还白白收获到了一份批评……唉!

路边的青草经过昨日暴雨的洗礼就像被刷上了一层颜料,变得桔黄萎靡——春寒料峭,果真是比冬日更胜三分。

我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翻开满是笔记的语文书,趴在桌子上回想老师上课时的流程,反复琢磨却推敲不出什么,索性四周观望,发起呆来。

正对门前的花圃上颜色特别怪异,我定睛一看,发现就在之前还枯黄的草丛下面一株株绿油油的芽苗铺上了浅浅一层……

灵光一闪,短短一瞬间我就想到了很多:能吸引人们的固然先是枯草然后再是新叶,那么按老套路来如何能突出新意呢?思索间,我动笔将黑字一个个写于纸上,就此一场冒险的游戏之旅贯穿全文慢慢展开。

一个下午的脑细胞新陈代谢,终于完成了一篇我自认为很满意的成果,交予老师前心里却仍旧忐忑;“若是这一次还没有通过,我就把上课的机会让给望眼欲穿的老班长吧。”只见语文老师的笔敲着桌沿,仿佛是一阵令人心绪不停的钟声。“嗯,”她终于开口了,“非常不错,就是这样!”

心原本还忽上忽下的我也忽然释然了,感到了如明媚春光般绚烂的喜悦,一次次的被批评,比冬天还难熬,终于通过了,我如何能不由衷的开心?

深呼吸,放松……

面对同学们一张张满是期待的笑脸,语文课也正式拉开序幕。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您好!”“请坐,让我们一起来一场升级版大冒险环球之旅……”

初中欣赏作文 篇5

家乡多山,可都是些小山。因为山小,自然不可能有大气的名字,所以随随便便拿些动物或植物来命名。燕形山,远远望去,真的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最传神的还是它的头,微微扬起,似乎在呼唤前方的小燕子。老牛山,不是形状像牛——传说有一头老牛耕了一辈子地,最后累死在田里,主人不忍吃肉,把它埋在此山,后来人们就把此山称作老牛山。狗头山,其头像狗,却连着一个威猛的身躯,很容易使人想起那句“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的成语。黄土山,当然是因山上的黄土得名。竹子山,山上并不都是竹子,也有杉树、杂木,梅、菊这些和竹子有“亲戚关系”的自然也会在山上“安家落户”。还有些山,干脆就拿村民的姓氏来做山的名字。比如,周公山、毛家老山、李家岭、赵家峰……等等,不一而足。如果站在高处看这些山,有一个很不错的比喻——就像大海里的波浪,望不到尽头。只是这些“波浪”是静止的,颜色也不单一。山与山之间是水田,常见乡民耕种,时闻稻麦飘香。一条条小溪环绕在山脚,溪水清澈,鱼虾成群;溪上有小桥,桥头绿柳成荫。山脚下,是农舍、楼房,这些房屋依着山,像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孩子。

从小就喜欢家乡的山,不是因为它低矮、奇特的外表,而是它“丰富的内涵”。

山上有树,大部分是松树,也有杂树,最多的却是灌木和杂草。灌木杂草丛中,有时会冒出一棵不知名的果树,上面挂满红红的果子,像正月十五的灯笼。山上也有花,有叫得出名字的,有叫不出名字的;有黄色的,有紫色的,有红色的。这些花赶趟儿似的,一批接着一批,这批谢了那批又红,一年四季山花烂漫。树林里有蘑菇,像一把把小伞,煞是可爱。野蘑菇味道鲜美,人人爱吃,如果晒干收藏,等几个月拿出来,又是一道美味。竹笋则分春笋和冬笋,不管是哪种笋,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菜。竹笋也像野蘑菇一样,可以制成干笋。掏鸟窝,对于我们这些调皮鬼来说,比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容易得多。家乡的山中,不要爬树,在杂草丛中就能掏鸟窝。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羽毛艳丽的野鸡,白色或灰色的野兔。野鸡很笨,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还以为人没有发现它。等到人渐渐靠近,它才惊慌地跃起,但为时已晚。兔子非常胆小,一见人,就拼命跑。有些聪明的,往坡上跑,眨眼功夫,就消失在草丛里;也有笨的,一个劲往坡下跑,没跑多远,一路筋斗往下翻,自然就成了人们手里的猎物。

山上最多的是小鸟,黄色的、白色的、黑色的、带花纹的,什么颜色的鸟都有。这些鸟警惕性很高,只在树上飞来跃去,偶然飞到草丛中寻虫子,稍有风吹草动,就箭一般地飞向树梢。斑鸠个头大,胆子也大,常常“拖儿带女”在地上寻食,像闲庭漫步。所以斑鸠往往成为村民饭桌上的山珍。马蜂窝却是最不想碰到的。这山里的马蜂也随意惯了,不只在树上筑巢,有些也在草丛里安窝,一不小心碰着了,头上往往会被蛰几个包,痛得哭爹喊娘。

这些只是山的一半“风景”,山的另一半“风景”又有不同。

如果说,山的一半“风景”是大自然赠予,那么山的另一半“风景”则是人创造的。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我们这里人多地少,家乡的这些山,就成了我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山上,几乎毫不例外都是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并存。一层层梯田,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腰。梯田里种水稻,也种小麦,有时,还能看到雪白的棉花。在我的记忆中,梯田里的水稻总是稀稀拉拉,有村民戏说:收的稻谷要比种子多一半。小麦长势倒是不错,只是产量也不理想,收割后,大部分送到了粮站,小部分磨成了面粉。棉花则可算稀罕之物,因为家乡少粮,地里种棉花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我曾经读过一篇叫《江南雪》的散文,作者把棉花和雪联系到了一起,后来又把棉花、雪扯到了家乡和摘棉花的奶奶身上,没想到作者笔下的棉花那么美,蕴含了那么深的感情。可我家乡梯田里这些棉花,却简单得多,常常变成我们脚上的鞋子,或身上的棉衣。犁园、桔园、茶园、桃园,散布在不同的山坡。春夏桃李争艳,秋季金桔飘香。桃园、梨园、桔园,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最爱,瞅空溜进园里偷几个水果,那也不算大事,被守园人抓住了,最多在家里吃一顿“笋子炒肉”。茶园一般是不进去玩的,没有好吃的果子,谁能有兴趣?就算追蝴蝶,还担心踩着菜花蛇。有一次,一个小伙伴在茶园里追蝴蝶,结果踩到了一条菜花蛇,吓得摔到在地,碰掉了一颗门牙。

除了那些园和梯田,山上和山脚大部分是村民的自留地。

自留地里以种蔬菜为主。辣椒、茄子、豆角、南瓜、萝卜、白菜……这些蔬菜应有尽有。村里人一年四季吃着蔬菜,吃不完还能制成干菜、腌菜。虽然蔬菜比不上大鱼大肉,但能填饱肚子,延续生命,让我们身上长肉,脑子里长智慧。小时候,母亲总是把蔬菜做成不同的口味。比如茄子,她有时煎,有时炒,有时还做成茄子泥。同一种蔬菜,做出不同的口味,虽然油少了一点,却也能让我们胃口大开,吃得津津有味。

自留地里也种一些杂粮,比如红薯、高粱、大豆。红薯,有段时期是乡下的主粮。那时父母嘴里常常挂着一句话:红薯半年粮。这话一点也不假,小时候,我们几乎就是吃着红薯长大的。说实话,红薯、高粱饼吃多了,实在不好吃,可父母总是板着脸逼我们吃。看着父母每天起早摸黑在自留地里劳作,累得皮包骨头。我总是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辛辛苦苦种这些并不好吃的东西呢?

其实我不知的还有很多。我曾天真地问一位爷爷辈的长者:“山上这些地是怎么来的?这些地有什么用?”那长辈说:“这些地有什么用?你这是忘本!这些地是怎么来的?你以为这些地是天上掉下来的?告诉你,这些地有些是祖上留下来的,大部分是村里人用锄头一锄一锄挖出来的。那些年,粮食少,又有自然灾害,经常闹饥荒,饿死了不少人。为了吃饱肚子,为了活命,只有向山讨吃,所以,村里人就在山上开荒。为了这些山坡地,村里人的手、脚、和肩膀都磨掉了几层皮。有人在开荒时累病了,有人在开荒时摔断了手脚,还有人死在了开荒中。有个叫太安的,按辈份,你应该叫他爷爷,他生了六个子女,上面还有老娘,为了养活一家人,他是想尽了办法。后来,他领着大伙开荒,可开荒的活儿刚干了一半,他就累死了。我们这里自从有了这些山坡地,村里就很少饿死人。唉,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们不知道这些山的好啊!我听我父亲说,以前碰到灾年荒月,这些山上的树皮和野草帮着渡过了难关;还有,你去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山,没有这些山坡地,有多少人会被饿死?你们会顺利地长大?说起来,这些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长辈的话如醍醐灌顶,这些简单的事实和道理不是我不知,是我的眼里只有高山,只有远方,我的心灵从来没有触及家乡这些毫不起眼的小山。

是的,家乡的这些小山,给过我们快乐,给过我们四时鲜果,给过我们粮食,给过我们衣服和鞋帽,陪伴我们长大;家乡的这些小山,使不少人在饥荒的年代保住了性命,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下人;家乡的这些小山,山上的园、梯田、自留地,后来被承包,改种,又使不少人走上了富裕之路。

默默无闻,倾其所有,毫无所求。这就是家乡的山!

如今,人们衣食无忧,山已经被人遗忘。家乡的山也变了模样,山坡上的园、梯田、自留地早已荒芜,杂草丛生。有的山被撕裂,有的山被截断,有的山被推倒。山脚下的房屋,瓦楞间长了杂草,墙上爬满了青苔,房子的主人像那些翅膀硬了的燕子,或飞向了远方,或随着季节的变换南来北往。

可家乡的山依然守着岁月,守着风雨,绿成一道绚丽的风景。

每当看到家乡的这些山,我就会想起那个为了后代能吃饱累死了的太安、那些朴实的村民、还有生我养我的父母。

弯路-初中作文欣赏 篇6

弯路

路是人们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是激情与汗水的见证者,也是人们生活的铁轨!路有的是看不见的,有的就在你的眼前!可正是这个看不见的道路才能成就更好的未来。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句话在历史可上我们都能听到!这是中国在近代史上一直所行走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赔上了无数同胞的性命和汗水,才换回今天的的成就!

正是中国的这段历史,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道路!那是在我的一次阶段侧中,我本以为我可以维护我以前一贯优秀的成绩,那是的我在班上连续好几次站在班级的顶峰!我也没又想到会有人可以把我打下,可就是在那一次阶段侧中,我在定峰滑了脚!掉了下来!当时的我没把它当回事继续我一贯的学习生活!

到了第二次阶段测得时候!我又被甩了下来,才慢慢的发掘我真的应该好好的去反省自己,可是当时的我总觉得我已经慢了不少!看到他们不懈奋斗的.努力,和没日没夜的付出!有的甚至忍着病痛再回到学校!当时心中产生了恐惧,整个人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在课余的时候我潜入到他们的学习当中,想从中得到些什么!也算是试探军情了吧!可惜最后还是没有什么收获!只发现我们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勤”和“懒”,这两个是水火不容的家伙!也是这样我才看清我们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我弃懒从勤!

到了最后一次测试,也是我的期末测试!这一次我玩完全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失去了我追随梦想的信心。也是去了身边人的信心,当时自己陷入到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候!没有一丝的光明,可最后还是因为班长的一句鼓励让我重整旗鼓再次回到我这条破破烂烂的道路上。

优化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三策略” 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感受,调动,拓宽,欣赏策略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 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来塑造的视觉形象, 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 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感情。开设美术欣赏课, 就是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 带领学生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情感, 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 感受美、欣赏美。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审美观。为提高美术欣赏课的实效性, 我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多视角欣赏, 感受美术之美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 具有丰富的内涵, 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感受。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我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

1. 依靠感官直接欣赏, 感受艺术作品的视觉印象。如人教版美术第15册波提切利的作品《春》, 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的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 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画;法国画家马蒂斯的作品《舞》强烈的色彩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使我们激动与兴奋。

2. 从作品的风格欣赏, 体会不同艺术家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方面的不同, 在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上的差异。如人教版美术第15册, 笔墨情趣《兰竹册》使用的水墨技巧, 笔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 寥寥几笔, 便将兰的亭亭玉立、兰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凡高的作品《星空》, 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 暗绿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 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 在夜空中放射绚丽的色彩。通过对这种不同风格的欣赏, 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眼, 提高嘘声的欣赏水平。

3. 从作品相关背景去欣赏艺术作品, 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喜好、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等, 以增加对作品的了解。例如, 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 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 反映出唐代开明的社会政治。只有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贴近生活实际的艺术作品才能流传开来,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宗教人物画向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转折时期。

二、多感官调动, 欣赏作品的丰富内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美术欣赏课提供了多种选择, 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声音、图像、动画、文字、影响和交互功能, 对学生进行强烈的感官冲击, 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 使美术欣赏课变得生动活泼, 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认知活动, 有利于增强课堂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如, 我在上《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内容时, 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以下尝试。现代主义绘画流派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 对这些艺术流派对于一般的成人也是很难理解和区分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 我采用了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 我进行了创新, 把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现代音乐与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结合起来, 把现代音乐嫁接到现代主义绘画流派上。为了让学生能感受野兽主义画家马蒂斯《舞蹈》的狂野、表现主义画家蒙克《呐喊》的抑郁、未来派画家杜桑《下楼梯的女人》的动感、抽象派画家蒙德里安《红、黄、蓝》的安然和谐, 我在课前选择了四首现代音乐, 蓝调梦幻曲、西班牙舞曲、钢琴曲《寂寞的悲哀》、《平静的等待》。上课过程中, 我先出示四副画的图像, 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然后播放四首音乐, 听觉感受四首音乐的不同风格;接着, 学生分组活动, 进行音乐与绘画的匹配, 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最后, 学生发言,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从对艺术作品的感性认识开始, 升华到理性认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拓宽艺术欣赏的空间

有人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 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是富有想象的年龄, 美术作品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和谐与完美, 更能给我们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美术作品有利于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 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的品质。我在上美术欣赏课时, 不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本身的美, 还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体会艺术作品带来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上欣赏古埃及文化一课时, 为了丰富课堂, 调动课堂的活力, 我在课前收集了几段古埃及木乃伊、金字塔的视频。在上课过程中, 首先播放视频, 并给学生出示问题:古埃及的艺术作品有哪些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在看完视频后, 纷纷发言。然后学生活动,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发挥想象力, 把对古埃及的印象通过绘画创作表现出来。学生积极性很高, 学生交上来的作品也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 美术欣赏课决不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美术的欣赏也不能只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老师要以美术作品为载体,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进行主动的创造, 才能把课上活上生动, 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的积累, 更能得到能力的培养。

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 由于创造者所处的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 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不同的, 自然作品展现的美也是不一样的。我在上课前, 经常会要求学生结合上课的内容, 收集相关的资料,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上《柏树和星空》时, 我让班级里的“梵高迷”对上课的内容进行补充, 该学生的热情很高, 从对作品的分析, 到梵高的生活讲得头头是道, 比我了解的多多了, 他的发言也使班级里掀起了梵高热。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 不仅拓展了艺术作品的空间, 丰富了艺术欣赏课的内容, 而且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初中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建议 篇8

一、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从小学就阅读和学习散文,在初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散文单元,甚至学生自己也创作过散文。可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学生能清晰地表述出散文的内涵、特点、分类等。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形式,很多孩子只是简单的接触过,更没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所以把散文知识系统地梳理一遍,把电视散文知识,特别是散文文章如何能和影像结合一起创造出艺术美感,介绍讲解给学生就十分有必要。

(一)散文知识的梳理

散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中指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所以早期的散文定义较广,它可以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我国“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约公元976至984年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的概念由广义逐渐转变为狭义。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狭义的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作者记述自己经历见闻以及其中的真情实感,是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现代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取材广泛、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意境深邃等。我们根据散文的主要内容可将它大致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在教学生阅读或创作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特别是赏读过程中更要做到,品味散文的语言,注意识别其中的“文眼”;抓住散文的神韵,领会出作品的内涵;展开合理的联想,创设出感人的情境。

(二)电视散文知识的讲授

老师必须要先明确电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才能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门艺术形式的特征。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它作为电视文学样式,主要运用多媒体制作手段,将散文的文字形式和多媒体影音手段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散文似的意境。可见电视散文和散文文章的精髓相同,只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复杂。好的散文如何制作成优秀的电视散文呢?首先要遵循创作的基本规律:立意新颖,联想丰富,文才飞扬,即“营造诗的意境、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蕴涵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意境美、情思真、哲理深、形式多等特点加以分析。

二、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单纯地教授给学生散文或电视散文的知识,不免有些枯燥,不如多选择名家优秀的散文文章和好的电视散文作品让学生去感受,去思考。他们体验后得出的结论更真实可信,自然也就学得牢靠。结合学生课堂上学过的散文,选择相应的电视散文来欣赏,作为一种课堂的教学辅助手段,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都有拍摄精良的电视散文作品。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也获得了画面的美感和朗读的范例。课外也可选择其他优秀的电视散文作品,每年各大电视台都会制作电视散文作品,很多作品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教师则可以将电视散文欣赏作为一门初中校本课程在本校开展。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发现当今的初中生有较强的个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较高的多媒体运用和信息处理能力,除了具备品鉴电视散文优劣的能力,也有制作简单的电视散文视频的可能性。让他们欣赏好的电视散文作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的视频拍摄录音设备简单,一个手机就能完成,电脑也是人手必备,音频视频处理软件极易操作,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将自己喜欢的散文制作成视频,但不能保证都是高水准。老师可以选择更多样更多层次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选材、朗读、配乐、画面、整体制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还可以将小组制作电视散文成品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点分工合作,老师及时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并将所有成果在班级分享,评选出奖项。学生在高年级时可以拍摄班级的电视散文作品——班级纪念手册,将班级的点点滴滴汇成文字、声音、画面。

我们的学生除了会欣赏文字的美,也要能创造出美的文字,朗读出美的语音语调,拍摄出美的画面。所以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在初中十分必要,可以帮助学生由欣赏到模仿再到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欣赏初中作文 篇9

欣赏是一缕阳光,照亮阴暗的山谷,我曾经有一段日子十分颓废,阳光不再灿烂,河水不再清澈,花儿不再夺目,在我眼里,世界宛如阴暗的山谷,没有光明,只有黑暗。一天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下起倾盆大雨,我撑着伞走在路上,发现有一团黑影正缓缓移动,原来是一排蚂蚁正艰难前进。有的蚂蚁中途就被冲散了,但他们依旧不离不弃,努力前行。我想蚂蚁都如此坚强,自己何尝不能?达个想法,宛如一缕阳光,照亮我的内心。

欣赏也可以是一句平淡无奇的鼓励。有一次我考试情况很不理想,我父亲一向很苛刻,但这一次他一遍遍耐心地讲着题目,以前充满怒火的眼睛透露出的却是温和,还不时鼓励我:“这次考试不算什么,下次加油就是。”这宛如一场甘雨洒下,让我斗志昂扬。

欣赏是一种美德,我一直有一个竞争对手,她叫毛瑞,做题目时我常常比她快,比她先懂,但偏偏成绩不如她,但有一件事情,让我真正明白了。课上老师出一道题,大家都做出来了,唯独她还在算,老师为她还特意讲了一次。下课时,我拉她去玩,她却告诉我,那道题她还没有完全听懂,接着她向老师的座位反反复复跑了几回,终于搞懂了。我也明白了,她这种精神我是没有的,遇到不会的题目我是随手一扔,而她却要刨根究底,这是我和她的差距,我欣赏她这种精神,我也会为之而努力。

懂得欣赏初中作文 篇10

欣赏让你懂得人生真谛的方式有很多。不必说欣赏美画,也不必说欣赏名诗,单是欣赏丑树就足以在你意志最薄弱的时候支撑人生。

小学时,爸爸在前院栽了一棵沙果树,小树浑身上下光秃秃的,顶端也给人砍了一截,就像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为什么不种樱桃树?樱桃花开也美,果子还甜。这树也太丑了。”我失望地说。“如果你会欣赏就懂了。”年少的我毕竟注重外表,那里容得下这棵丑树呢?渐渐地它在我的心中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忽略了。

升入初中,一天我正伏案为一道物理题苦闷,爸爸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不会,你为什么不去问问小洋?”我烦躁得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老师说过作业应独立完成。”“你现在没有思路,不如跟我到前院走走吧。”爸爸说。来到前院,一片绿意闯入眼帘,是丑树。“丑树活过来了?”我将信将疑,“看来树的生命力确实很顽强。”爸爸微微点点头,双眸中闪过一丝我看不懂的光芒。他让我再仔细瞧瞧丑树。

我好奇地绕着丑树转了两圈,惊讶于丑树有三根枝干,其中一根一片叶子也没有,旁边的两根枝繁叶茂,爸爸看着瞪大眼睛的我,会意地笑了,说道:“它第一年并未生长,因为它尝试向上延伸,可它发现顶部的组织细胞已经死了,便为了谋生又长出两个枝干,你看它多聪明,一条路走不通时,便不再走,放弃它,走另外两条。”

啊,欣赏是一种沟通,一种理解。丑树让我知道了:原来人生有几条路可走,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外一条,为什么不多尝试呢?也许成功就在另一条路等你。难道我真的要输给物理吗?于是,我回到书房,拿起书本,欣喜地向小洋家跑去。。要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一定会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的。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三策略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93-01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水平。

一、多元刺激,激发欣赏兴趣

人们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获得听觉感受,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然而,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单单是靠“听”来欣赏音乐,容易引起听觉疲劳,甚至会逐渐丧失欣赏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刺激,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例如,欣赏歌曲《太湖美》,为了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使其更容易进入歌曲所表现的情境之中,笔者在播放歌曲的同时,用视频展示了太湖的美丽景色:一叶扁舟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行进。又如,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除使用视频辅助外,笔者还请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在这样的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就集中了起来,其欣赏音乐的兴趣大增。笔者认为,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上,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刺激上,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刺激,也可以组织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情感交流,诱发欣赏想象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人们依据听觉感受,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艺术形象,能够实现与创作者的情感交流,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音乐作品、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促使学生通过由音乐情景产生联想,形成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美,享受音乐带来的精神畅快。笔者还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一谈通过音乐能“看”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了百花盛开的春天,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快活地学习、游戏。”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美丽的蝴蝶,在花丛间自由地嬉戏,不再受世俗的束缚。”这样的欣赏音乐方式,使学生的大脑中出现了各种生动的场景,学生在想象力的带引下,不断获得主观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了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对话,体悟到了音乐作品的内涵,这样的音乐欣赏是到位的、高效的。

三、鼓励创新,提高欣赏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表自己在音乐欣赏中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例如,欣赏歌曲《黄河谣》。笔者先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歌曲,以形成整体感受。接着,笔者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黄河风光,两岸人民过着安宁的生活。然而,日寇的入侵破坏了黄河两岸的安详。”“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一派苍凉的景象。”……然后,笔者让学生在已有感受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把《黄河谣》用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小组用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有的小组用话剧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大胆创新,发挥了特长,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还使音乐欣赏课堂既充满活力,又富有创造力。

总之,初中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音乐欣赏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音乐欣赏课堂。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浅析 篇12

审美的过程就是人的精神运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要完成对美的观察, 并对美的事物进行体验与感受。初中美术教师要引导和完善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这是美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指导学生擦亮眼睛, 发现初中美术课的优异之处,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去发现美, 并完成对于美的审视, 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 提高自己的品味, 让自己对美的认识不断升华。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对美的审视, 让学生获得发现美的眼睛

从其本质上来说, 美术这种艺术形式是以视觉为主的, 它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是通过视觉的方式被欣赏者所感受, 再经由欣赏者的视觉引发心理感受, 二者共同作用, 以一种独特的欣赏途径来完成对作品的掌握。 因此, 学生都需要多加锻炼, 养成一双慧眼, 对美术作品进行审视, 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美感。

美的表现形式和内涵都是多种多样的。《思想者 》中, 我们能看到雕塑用手臂支撑着头部, 它紧张的肌肉以及咬着手指、皱着眉头的动作与神态都能表现出他当时的心绪的波动以及由思考为他带来的精神层面的痛苦。这一雕塑极富生命力, 能够让人透过固定的物体看到强劲的肌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 这是一种形态上的美。 汉代的《伏虎》石雕, 它是从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墓葬中发现的, 人为的加工较少, 大多是通过石料的自然形态来表现石雕那种雄壮的气势, 这是一种自然的美, 是材料本身所存在的美。 在凡·高的经典作品《星月夜》与《向日葵》中, 我们可以通过画家的笔触感受到他奔放的性格, 那绚烂的色彩将作家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超脱凡俗的表现形式融入了画家狂热的情感, 令欣赏者望之动容, 久久不能走出画家的意境, 带来无穷无尽的回味。 这就是色彩的美, 画家利用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使色彩浮动起来, 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变化, 犹如节奏和韵律一般散发着自身的美。

由此可见, 在欣赏课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审视美的能力, 为学生实现创造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美

初中生有着很强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想象和比较, 分析创作者所赋予作品的思想情感与内涵, 让他们在不断的分析和比较中学会欣赏, 学会去品味作品之美。以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作品 《寒江独钓图》为例, 看到这幅作品, 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了柳宗元先生的《江雪》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在这幅作品中, 我们只能看到一叶扁舟和淡淡的水波, 一位老人在茫茫的江心独坐, 抛下鱼线, 静静等待鱼儿上钩。 图画中有很多的空白之处, 画家为什么要特意留白呢? 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欣赏者会将空白看做什么呢?有人会将其看做江水, 有人看做天空, 也有人看做是天水相接、天水一色的壮阔景象。 通过画家的渲染, 这大片的空白使整幅作品的氛围变得萧条起来, 让“寒”与“独”得到了更好的彰显, 突出了当时的意境。 学生只要由此展开想象, 就能够体会到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再如, 亨利摩尔所创作的雕塑《斜卧像》,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高贵典雅的女性形象。但是雕塑与真人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首先, 她的头部是高昂的, 眼睛的糟心看似简单, 但也是经过了精心雕琢而成。眼睛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感, 也为整个石雕奠定了精神基调。

看到雕像就让人联想到了大自然中高耸的山川与深深的峡谷, 它不仅是母性形象的象征, 也是自然的象征, 透过雕像我们能够看到创作者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最为神奇的是, 当人们看到她, 无论会产生怎样的想象, 都能从这种与真人不太相同的体形中感受到快乐。这种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它所能为人带来的艺术品位与思想韵味也是悠长而深远的。 此外, 她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能使学生加深对美的认知程度。

三、引导学生创造美, 使学生对美的感受得到升华

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 也存在于你、我、他的身边, 美术渗透到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我们要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 让学生学以致用, 来创造美。我们可以通过《卧室一角》《别墅内景》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水平。 同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校园环境设计有什么特点, 并提出新的设计想法和思路。 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布置卧室或书房, 并将其拍下来等下节课与全班学生一起品味、探讨。 创造是学习的升华, 有了创造才会有质的飞跃。 以《现代服饰艺术》的学习为例,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服饰的基本知识和服饰艺术美的主要原则, 注重对材料、色彩的运用。 同时, 我们也可以由学生推荐班里着装比较大方、得体、雅观的学生上台展示, 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这种审美教育境界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开发潜能, 提高创造能力。

初中欣赏作文 篇13

那天,我正放学回家,看到一个十字路口发生了交通事故。一辆小轿车撞上了一辆电瓶车,电瓶车被撞烂了,车主则被压在了电瓶车下,而小轿车车主却开着车逃逸了,路边站了些看客。

见此情况,我陷入了思考中,为什么有很多人看见了,却不去帮她一下呢?都是中国人,都是同胞,为什么就不能对受伤的电瓶车主伸出缓手呢?我想应该是因为,如果去帮了他,警察来了就脱不了干系,还有一堆的手续问题要麻烦,谁都没那么多的时间。二是因为,万一是帮了她,她又反过来说是你撞了她要你赔钱,那就更麻烦了。难道这世间就没有真情吗?

助人为乐乃做人之本,怎么能不去帮忙。她躺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中间,发生二次车祸怎么办?看看没人出手,我就没想那么多,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了上去。周围的人群和车辆看到我的举动,纷纷停了下来,拿出手机把我的“英雄事迹”拍了下来,同时也有人一起过来帮忙,把电瓶车移开。所幸的是,电瓶车主没有大碍,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大家都鼓掌表扬我,那个时候我有种荣誉感,成就感。我笑了,笑的是那么的天真、含蓄。这是我第一次得到别人的欣赏。

第二件事是,我和爸爸妈妈去沙滩边玩,我为一个小女孩点了个大赞。

那天,我们在沙滩边游玩,沙滩上的浪很大,打上来的浪水随时都能没过我的腰。我前面有个小女孩,比我矮多了,浪水都能没过他的肩了,紧跟着她的妈妈。突然,一个措不及防的浪打过来,大家都尖叫起来往沙滩跑。海浪使她翻了个大跟斗,她大口的呛着海水,拼命往沙滩爬。海浪退后,她狼狈地站了起来,她妈妈立刻过去抱她、安慰她。可她却并没有哭,笑着望着大海。

过了一会儿,又一个海浪汹涌而来,只见她奋力往沙滩上面奔跑,这下子浪花只打到她的小腿,她欢呼着跳起了舞。看到这里,我伸出两个大拇指,送两个大大的赞给她。这是我第一次欣赏别人。

初中优秀作文欣赏:考试之后 篇14

我一次次地对考试抱有极大的希望,可我却一次次地收到沉重的打击。多少回告诉自己:这是不该错的,只是粗心而已。却在不经意间,把同样的错误犯了好多遍。这不,又考砸了。

期中考试结束了,数学老师很快就公布了成绩,我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希望自己能考得好一点。终于,我听到了自己的分数——76分。我顿时懵了,只感觉很多人影在我眼前晃动,试卷怎么到了我手上,我全然不知。紧接着语文试卷也发下来了,自认为语文成绩很好的我竟然只考了80几分,我捧着两张试卷,两眼发直。我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我的眼前旋转,我的大脑是一片空白,泪水像潮水般涌了出来。所有的人似乎都在嘲笑我,此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用手掐了掐大腿,这才勉强清醒一些,我发现我还处在热闹的教室之中,身旁还有同学来往,而我的双手却异常冰凉,我已经无法找出任何理由来安慰自己,浑浑噩噩地呆坐在位子上。下课了,在同学们的叫喊声中我才走出教室。

星期五下了校车,我垂头丧气地朝家走去。到了家门口,我悄悄地掏出钥匙,轻轻地打开门,生怕被爸妈逮住。还好,爸妈都不在家,我赶紧溜进自己的房间写作业。不一会儿,又听到了钥匙开门的声音,我大气都不敢出,知道是爸妈回来了。往常爸妈从外面回来都会先到我房间里看一看,可今天他们根本没有来到我的房间,难道他们已经知道了我的成绩?我的心又悬了起来,再也无心做作业,只好躲在房间里装模作样地看书。不一会儿,我就听到了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声音。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鼓足勇气,踏出了房门,小声地喊了爸爸妈妈。爸妈见我出来了,忙对我说:“饿了吧,你先吃点你喜欢的菜咯。”直到吃完晚饭,爸妈只字不提考试的事,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借口作业较多,就趁机走进我的房间,爸妈也没说什么。走进房间,我更是坐卧不安。几次想走出房门,可就是抬不起脚。不知什么时候,房门轻轻地推开了,妈妈对我说:“逦莎,出来看看电视吧!”我终于忍不住了,扑到妈妈怀里,边哭边说:“妈妈……对不起……我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我的话还没有说完,爸爸就把我搂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孩子,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努力永远不言迟。”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舒服了很多,我记住了爸爸的“努力永远不言迟”。

上一篇:“感恩与生命健康”主题班会下一篇:银行面试时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