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2024-10-21

企业事故隐患申报制度(通用12篇)

企业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篇1

企业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为有效遏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大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的整治力度,针对本公司现状,特制订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1、组织公司全体员工在各自工作岗位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并及时将在排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报公司安全科备案。安全科对历次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应当整理建档,并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汇报排查出的隐患情况。

2、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公司所有员工可以直接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报告。

3、接到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后,主要负责人要立即向镇安办及安监部门报告,同时组织本单位有关科室制订隐患整改方案,报相关部门备案,尽快落实隐患整改措施。

4、对于在隐患排查工作中及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员工,公司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于不认真排查事故隐患或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公司将给予严肃处理。

企业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篇2

关键词:企业事故,隐患治理,对策分析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企业生产环节,企业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已经沦落到了不被察觉的地步,所以,企业事故发生的根源源于隐患是广泛认同的理念共识。企业隐患排查问题的治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和基本途径,也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有效措施,因此,总结分析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对策是减少企业事故,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促进企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1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问题的状况:

由于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的一再提高,企业事故隐患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自2007年开始,国家分批次的对我国企业事故隐患排查问题颁布了明文规定。要求全国各地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响应,开展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企业事故隐患排查问题治理的专项活动,进一步的规范了企业安全生产隐患问题的治理,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机制,有效的遏制了企业事故隐患的发生,促进了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我国企业事故隐患排查问题的治理工作的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我国经济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主要表现为个别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利益,轻安全生产意识,使隐患问题的排查工作的效率低下,导致企业隐患的持续存在。

3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问题的原因:

3.1 企业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片面,走马观花:

由于企业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排查问题,片面的重经济,轻安全生产最终将导致企业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对规范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

3.2 企业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的制度不健全:

在有关部门的监督引导下,我国企业积极地响应,制定了一系列企业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但制度中没有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不闭环,等致命的薄弱环节。又有不少的企业员工们的素质和能力不足为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工作承担责任,导致安全管理人员只能阶段性、选择性的排查。

4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政府监管和惩戒力度

地方政府对隐患监管存在力量上的不足,可以通过聘请外部专家和安全服务机构对企业实行二不两直的检查,不通知,不开会,直接深入现场,直接询问基层人员。通过这样的概率检查,给企业形成监管压力,促使企业日常重视隐患,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追踪系统,促使企业重视隐患治理工作。

4.2 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企业在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时,要明确的分工到个人,明确其责任主体。国家《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其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并明确提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在安全生产领域,企业的员工们不仅是安全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更是承受事故隐患的第一当事人,所以,企业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人人有责,从而更好的为企业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4.3 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近几年,由于我国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也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优化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取长补短。在企业新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的特点,将企业隐患排查工作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确立长期有效的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建立隐患排查追踪制度,建立隐患整改绩效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障隐患排查治理能全面、科学、及时,能够为更好的开展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打下夯实的根基。

4.4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企业生产中的从业人员是出于生产作业活动的第一线,是企业事故的第一当事者,为了事故发生时降低生命财产的损失,我国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法规的标准要求,针对自身特点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员工培训教育,掌握安全生产的技术和方法,具备员工岗位的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员工对企业隐患排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发现“隐患等于发现财富,治理隐患等于创造财富”的思想,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

4.5 企业主要负责人确保隐患排查治理资金投入

安全生产法有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确保安全投入,加强对企业安全投入的监督和管理,并报相关部门备案,隐患排查治理的费用从安全生产投入中列支,对于没有安全投入的企业,加大检查和督促,确保隐患整改资金的落实和到位。

5 结语

在这个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新时代下,随着对生产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事故隐患会不断地存在企业生产中。通过建立健全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提高员工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确保隐患排查资金的有效保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隐患发现和治理的能力,为人民和社会做出贡献。希望通过本文对企业事故隐患的认识和分析及提出相应对策,能够为未来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对我国企业事故隐患的治理起到很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雷来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学之友,2011,19:103-105.

[2]王雷.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2015,12:46-47.

企业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篇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强化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除了继续强调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和竣工验收安全专项评价之外,还强调对某些专用设备、装置和生产系统进行安全专项评价,同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煤矿和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和建筑施工企业等进行安全生产条件现状评价即风险评价和评估。这对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和在生产过程中整改事故隐患起了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参与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检测评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各类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和评估,对在评价中发现的许多事故隐患进行归类和分析,供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参考。

2、若干常见的事故隐患

2.1 供配电方面:目前各种供配电电网遍布各地,用电单位日益增多,但在用电方面也存在许多事故隐患,列举几例如下:

2.1.1 在供配电系统中,按规定要求对于一级用电负荷,即如果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火灾,造成人身伤亡或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用电单位应设置双电源,对特别重要的一级负荷,还应增设应急电源。对于二级用电负荷,即如果中断供电将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影响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用电单位应设置双回路供电系统。在实际检测评价中发现约有30%该配置双电源的一级负荷用电单位,被改为双回路供电;有的二级负荷用电单位只设置单回路供电。

2.1.2 有些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生产厂房的电气系统未实现整体防爆。存在电缆沟无盖板或盖板不是非燃材料以及电缆穿墙处防火封堵不规范等现象,配电室配置不规范如配电屏屏前屏后维护通道宽度不足和配电室门向内开等现象比较普遍。

2.1.3 小型施工队,非煤矿山,个体户养殖场所等未按规范要求架设临时输电线,接线不规范,缺少控制开关,接地不规范,横跨电线离交通路面安全距离不足,电线老化裸露,未设避雷装置等问题也留下很多隐患。

2.2 生产装置、设备方面:厂矿机械设备和系统装置种类多、数量大,是生产的必要设施,但也是许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设备是靠人对其控制进行生产的,但全靠人工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往往会失误造成事故。因此要求机械设备和系统装置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性能;比如要求许多有可能突然泄漏毒性物质或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的工业场所配置连续监测和自动控制装置,当监测到场所内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温度、压力、液位、流速等超过了规定值,监测装置就自动驱动控制装置或是切断电源,停止加料或停机,或是驱动排风机进行通风,降低有害物浓度。有的生产流水线要求配置各种联锁、故障保险和警报装置等等。同时国家规定对涉及安全的机械设备应定期报废更新。

2.2.1 实际上,目前约有50%老厂设备比较老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加上未定期检修或调整不当等原因,系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比较高。有些老化工厂至今还在使用60年代生产的反应釜等产品,其控制手段和安全可靠性都存在问题;有些储存易燃易爆固体、气体、液体的仓库、储存罐未按规定配置连续监测自动控制装置;部分老厂中的仓库、储存罐与外围民房、学校、交通道路等的间距不足,并且设备老化、超量贮存;有的储油罐未设阻火器、呼吸阀;有些生产辅助设施的防火、防爆、防毒措施不到位;有些生产流水线,如使用有毒含苯胶的制鞋厂,未按规定安装配置连续监测自控装置;约有30%中小制鞋厂未定期检测车间内的气体质量,排气通风装置未能有效工作;有的烟花爆竹民营厂厂址选择和厂房布局不当,生产设备简陋,操作方法原始,生产场所储存药量超标,多数烟火药配方未经鉴定;有些中小民营、私企向废铁回收公司购用报废设备包括工程和各种矿用车辆,安全性能很差。

2.2.2 按规定生产单位所用的起重设备、各种车辆以及带有压力容器的各种机械,都应制定修理计划,包括:定期性的精度检查与调整;预防性试验如电气绝缘、耐压、继电整定保护等;二级保养和小修,项修,大修等,以保证其有安全可靠的工作性能。但目前许多承包经营单位,常规的维修几乎都取消了。在使用中发现"抛锚"、"卡壳"出故障了,才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移动式起重机械在起吊作业期间因液压系统突然固障重物砸落事故,带小压力容器的装载机在操作中爆炸事故已发生多起。特别是有些个体户舍不得花钱及时检修、更换机动车的制动系统元器件和轮胎,在山区公路,甚至在高速公路上也发生了不少因制动不灵、爆胎等引发的车祸。

2.3 交通运输方面:从统计的数字看,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75%左右。发生车祸事故主要与驾驶员、路况、车况、车速、环境和气候有关。

2.3.1 查阅车祸事故资料,约有1/2的翻车、坠崖、撞车等恶性事故是发生在道路狭窄、路面破损有坑沟或者一侧是陡壁,一侧是悬崖,或者坡度大又长,转弯急又缺乏安全设施的路段,还有农村的乡间小道以及道路的警示标志不全,路标标识不清的路段。这说明路况的本质安全仍是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之一。

2.3.2 车辆的本质安全也存在问题,如车辆的制动系统不灵,转向系统松动,轮胎磨损过度,动力传动系统和油路电路故障,灯光故障等也是重要隐患。

2.3.3 各种违章普遍存在,车辆违章加长,加高;不该载人、拖车的机动车如手扶拖拉机用于载人、拖车;四轮农用车、柴三机等低等级的车辆用于人货混装交通运输;各种车辆超载、超高、超长运输,驾驶员酒后开车,长途长时间连续疲劳开车,明知车有故障坚持冒险出车等现象十分普遍。

2. 4 消防方面:对于甲级防火范围的建筑物、厂房按规范要求应设置烟雾、温度等感应报警器和自动灭火喷淋装置,但检查发现存在其自动灭火喷淋装置被省掉的现象;有的单位消防设施不全、消防器材配置不足或选型不当;个别老企业的建筑物防火间距未能满足标准要求,还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或水压不足,消防通道被占用或被锁死,消防水池未按标准要求建造等现象。个别厂家配置的灭火器选型不当,在可能发生A类火灾(含碳固体)的场所配置只能扑救B、C类火灾(液体、气体)的灭火器;有的在同一场所混合配置了灭火剂性质不相容的灭火器;有的在使用会淹没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未配置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2.5 矿山方面:福建多数中小煤矿的采煤工作面未按规范要求配置用以检测瓦斯浓度的甲烷传感器;大多数矿井未设置供风设备与工作面供电的联锁装置;个别煤和非煤矿井未按规定配置机械通风系统;煤矿所有斜井提升机均无防跑车保护装置;部分矿井未按规范配置双水泵、双排水管双回路供电的排水系统。有些非煤矿山开采要素不符合要求,如开采高度偏大,未留设安全平台或留设不规范,大部分未形成阶梯式开采,边坡角偏大;机械设备防护不到位,特种设备未定期检验,矿用各种车辆有相当部分超年限使用,车况极差并严重超载。许多非煤矿山还存在打干钻现象。

2.6 在建筑业方面,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在安全检查评价中发现,对于野外工程项目如铁路、公路、电站、码头等施工场所,有20-30%临时安全设施不到位,安全网、作业平台、爬梯、栏杆、脚手架、电源控制室等配置不当。有的钢结构强度、刚度低,摇摇欲坠,安全性差,因临时作业平台倒塌出事故的案例不少;施工工地内的道路大多是狭窄,坡度大,转弯急,路面差,有的呈S型盘升,经常诱发事故;多层立体交叉作业是许多工地和露天矿山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施工单位未给职工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帽,绝缘鞋,防护面罩等。

2.7 企业主和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素质偏低。相当部分企业主和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于本单位的经营生产中。许多员工特别是从农村来的新员工对相关工序、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不甚了解。这是操作者产生不安全行为的根源。

3、存在隐患的原因分析

3.1 历史遗留问题。对于本质安全化不到位产生的事故隐患,占50%以上是历史欠账留下的。以前对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缺乏严格把关。

3.2 安全法律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政府,各行业各企业都有许多事情要做,而资金有限,为了用最少的钱建更多的项目,在缺乏法律制约之下,决策者安全意识不强,就把许多安全设施给省掉了。目前虽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已实施,但仍有企业主未贯彻执行。

3.3 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困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生产企业面临转轨,各种矛盾突出,资金收而难支。所以该有的安全设施,设备检修,隐患整改都被忽略了。建筑施工企业竞争激烈,往往是最低价中标,有时还要垫资施工,资金困难也是安全投入不足的原因。

3.4 多数民营、私营企业主唯利是图。即使经济效益不错也还是在安全方面克扣。未按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未按要求配置劳动防护设施和用品,未能按时维修机械设备,违章作业,冒险作业,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获取金钱。5吨的车辆也敢装运20吨的货,甚至敢在居民居住区中生产烟花爆竹……

3.5 相当部分新就业者饥不择食。特别是大批从山区、农村到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素质偏低,但为了生存,明知有险却义无反顾。下矿井,进隧洞,登高处……这种状况也是安全事故多的重要原因。

3.6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足,素质不高,"三级"安全教育未真正做好。对危险性大的工序、设备,未对操作者进行事故预防、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4、事故隐患整改对策

4.1 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应本着对社会稳定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以及必要的安全经费投入。

4.2各地、各行业、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结合项目技改,按规范要求逐项整改;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严格进行安全预评价和竣工验收安全专项评价,不要留下新的隐患。

4.3 建立单位行政一把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企业主安全政策水平,避免使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采用冒险行为或以牺牲职工安全和健康为代价来获取本单位的利益。

4.4 贯彻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培育和整合安全科技力量,培养一大批懂技术,懂管理,懂生产的综合性安全技术专业人才。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安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安全管理方法创新的研究,鼓励各单位开展安全技术革新活动,着力提高各行业,各企业生产设施的本质安全化水平。

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篇4

1、目的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加强事故隐患整治工作,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和保障能力,增强抵御重大恶性事故的能力,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部门的事故隐患整治的管理。

3、引用的法规、标准

《安全生产法》、《黑龙江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4、事故隐患包括以下内容:

4.1 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

4.2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险扩大的设计、工艺、设备缺陷; 4.3 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伤害;

4.4 停产、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 4.5 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 4.6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

5、事故隐患管理、整改责任 5.1 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整改”的原则,由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部门组织管理、整改。

5.2 事故隐患实行报告制度,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对集团或本单位、部门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均应及时报告公司或本单位、部门负责人。

5.3 各单位、部门应按照集团《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划分,定期对本单位、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具体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排除。因各种不可抗拒的原因、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成立由事故隐患所在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的隐患治理小组,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监控措施。

6、事故隐患的评估

6.1 事故隐患的评估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对集团安全检查、安全评估、员工合理化建议或生产中新出现的隐患进行自评。自评后的隐患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并报公司安全部。

其内容应包括:

(1)评估报告;(2)评审意见;(3)评估结论;(4)隐患治理方案;(5)整改计划和责任人;(6)资金概预算;

6.2 各单位、部门对基层或员工上报的事故隐患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进行落实。对可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应立即采取安全可靠的应急措施,防止险情的扩大和发展,并应立即上报集团安全部。同时,按急事急办的原则,优先安排整改治理投入。对需要列入技术改造项目和大修更新改造计划进行整改的隐患项目,组织编制评估报告、项目建议书或整改方案后,报集团相关部门安排落实。

6.3 经自评或请专家评估后属于重特大事故隐患的,隐患所在单位、部门应立即上报公司分管领导。

7、整改要求

7.1 整改责任单位、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亲自抓整改,确保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7.2 整改责任单位、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审批后的整改计划、措施和要求,对事故隐患认真整改,并与规定的时限内,向集团分管领导报告整改进展情况。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实施专人监控,明确责任,坚决杜绝该隐患演变为事故。

8、隐患整改的费用从安全专项资金中列支。

9、事故隐患的档案管理

隐患整改责任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档案和台账,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及时准确、长期保存。

10、考核和奖惩

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篇5

1、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本单位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较大事故隐患是指整改难度较大,整改周期较长一般在一周左右。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重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本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控和报告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职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报告责任制。

4、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发现一般事故隐患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措施排除、整改,全体职工在发现事故隐患有权利和义务后立即报告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接到报告后及时做好记录,并组织人员采取措施排除、整改。

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停工停产、撤出人员,按规定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当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6、鼓励、发动广大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对于事故隐患瞒报,拒报者酌情于以处理。

7、安监站对检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应及时通知本矿分管领导,并督促立即按照“三定”意见整改,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有权立即停工、停产、撤出人员,并上报主管部门。

8、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立即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它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并上报有关部门,做好记录。

9、对因事故隐患造成伤亡事故的,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并按国家有关事故报告程序、时限及时上报矿、集团公司及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迟报、瞒报、谎报人员及事故相关责任人,追究相关的法责任。

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事故隐患制度 篇6

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登封市嵩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第一章 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第一条:事故隐患排查活动,由矿级、科室和班组三级组织进行。

第二条:班组准确掌握本岗位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环节、部位、工艺及危害程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规范现场管理。

第三条:科室要经常进行岗位安全知识培训,强化从业人员识别事故隐患的责任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监控事故隐患的能力,每天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第四条:矿级要制定实施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第五条:职能科室按各自承担的安全职责,在事故隐患排查中,要不间断巡回组织排查,并进行自排。

第六条:各科室按各自承担的安全职责,重点排查重大事故隐患,对所管辖区域或岗位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定期抽查。

第七条:各科室按各自承担的安全职责,在事故隐患排查中,要经常进行排查,并督查进行整改;对全矿所有存在二级及以上重大事故隐患的区域和班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进行定期抽查。第八条:负有安全生产职责的科室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向事故隐患单位下达事故隐患整改通 知书。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内容:

(一)事故隐患基本情况;

(二)可能影响的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三)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

(四)整改督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第九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集中检查每周一次。

第十条:不定时对各系统进行检查,分管人员要深入头、面,要严格按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检查前要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检查的方法、地点、分工情况,检查后要及时汇总,并报矿领导。

第十二条: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凡能当场处理的应立即予以处理。当时不能处理的,要按照定时间、定资金、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人的“五定”原则发出整改通知书,并按时进行复查。凡未按规定整改的,轻则批评教育,重则重处,造成事故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检查中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切忌走马观花,走过场。

第十四条:检查中相关领导和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不得推诿、扯皮,或无故缺席。

第二章

隐患治理制度

第一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依据国家、省、市和煤炭 局办公室下发的指导意见、通知和相关行业标准执行。

第二条: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做好应急预案。

第三条:事故隐患治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制定处臵程序。重大事故隐患按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

(一)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隐患;

(二)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

(三)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隐患。一般事故隐患在科长和安全检查工的指导下立即排除。三级重大事故隐患和科长无能力排除的一般事故隐患在矿级管理和技安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如需停产的,根据需要先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的决定,再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治理。

二级及以上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负责组织,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需要做出停产或停止使用的决定,加强警戒,制定措施,进行治理。

第四条:各科室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能立即排除的,要立即排除。

因生产技术、工艺设计等原因难以立即排除的,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安全生产保障条件进行评估,对事故隐患类别、等级、影响范围和程度、经济损失 等做出评估结论。按评估结论制定整改措施,进行彻底治理。经评估确认无法治理的,要自行停止施工。

第五条:事故隐患的整改由负有安全生产职责的科室负责督办,职责科室应制定督办方案,明确责任人员,督促有关单位尽快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对存在事故隐患而无法保证安全的作业地点,负有安全生产职责的科室依法责令其停产进行整改。

第六条: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地点,完成整改后,应向负有安全生产职责的科室申请验收。职责科室应组织相关科室和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安全督查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安全科予以销号。安全科要及时将验收和销号情况隐患存档备案。

第七条:在事故隐患排除前已被责令停止作业的,整改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可以恢复作业。经整顿仍不合格的,由安全督查科按照规定予以重罚,拒不执行的开除离矿。

第三章 建档监控制度

第一条:矿安全科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台账,对隐患排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要长期保存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使用、项目负责人和采取具体措施记录。

第二条:对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要在负责监管职责的行业科室备案。治理情况由安全科负责跟踪监督;管理档案要妥善保存,三级重大事故隐患要保存三年以上,二级及以上重大事 故隐患要保存五年以上。

第四章 事故隐患报告责任制度

矿长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从矿长到每个从业人员按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对矿井的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和报告,其重点内容有:

(1)矿井通风情况。矿井通风系统必须合理;通风设施必须完善可靠;采区要实现分区通风;矿井总风量和各作业点实际风量要达到规定要求,重点查无风、微风作业现象;杜绝不合理串联通风;掘进工作面按照规定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要建立综合防尘系统且运行正常。

(2)瓦斯治理情况。要按照规定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探头安设位臵、质量和标校要符合规定;按规定配备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

(3)采掘布臵情况。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生产布局科学合理;采掘接替正常;杜绝系统不完善的“剃头下山开采”;要有规范真实、填制及时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

(4)机电管理情况。要按规定实现双回路供电,配备应急电源能按时启动;井下机电设备保持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立井提升运输设备保护装臵和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

(5)顶板管理情况。采掘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放顶,悬顶距离不得 超过规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和时间节点淘汰单体柱放顶煤开采,加快综采综掘的推进度。

(6)水害防治情况。落实矿井水文地质,特别是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矿井老空(窑)积水防治措施,承压水开采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地表水监控防范措施;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

(7)火工品管理情况。严禁购买非法火工品,地面火工品发放点存放量要符合有关规定;建立并严格执行火工品储存、发放、领用制度;爆破作业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禁止明火放炮。

(8)防止“三超”情况。根据生产能力组织生产,严防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严格执行每个作业地点内每班作业人数的规定。

(9)自然灾害防治情况。矿井周围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以及洪灾导致溃坝、溃堤、淤积危险河道等自然灾害威胁,要落实防范治理措施;落实暴风、暴雨、雷电、暴雪、冰冻、地震等可能造成煤矿停电、停风、淹井事故的防范措施;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工作要制定周密措施。

第五章 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职工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向班组长报告,班组长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向当班带班矿长报告,带班矿长要及时向值班矿长报告,如是重大事故隐患,值班矿长要将事故隐患报告矿长,矿 长将事故隐患报告集团公司和登封市煤炭管理局。

第六章 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生产安全社会监督,鼓励和奖励举报生产安全事故和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和重特大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及时发现并排除重特大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煤业公司区域内事故和重特大事故隐患的举报、受理、核查和奖励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举报人)对事故和重特大事故隐患有举报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条:事故和重特大事故隐患举报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受理和首问负责制原则。

第五条:煤业公司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和重特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有功人员按照本制度的规定予以奖励。

第六条:在本公司区域内,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的,举报人可直接或采用电话、书面和电子信箱等方式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举报。

第七条:重特大事故隐患举报实行实名制,提供联系方式。举报内容包括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地点、存在时间、性质、可能存在的危害程度等。举报人应对提供材料真实性负责,对借 举报之名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室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科室应当建立举报受理制度,设立举报箱,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公布办公地点为矿长办公室、公开举报电话***。第九条:重特大事故隐患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科室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受理,并建立接报信息的登记、拟办、批办、转办、办结、建档等制度。

第十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科室对举报的重特大事故隐患要限期组织核查,对已查实的事故要依法处理;对已查实的重特大事故隐患要迅速采取措施,并督促相关责任科室或个人限期消除;对未及时查处并造成事故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受理科室应当对举报人的有关情况保密,不得向被举报单位、个人泄露举报人的情况;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违法行为,公安派出所依法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举报受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对举报人或举报情况敷衍了事,没有认真核实查处的;

(三)向被举报人或单位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四)因工作失职造成泄密的。

第十三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科室,按职能分工分别成立重特大事故隐患评估机构。确认、评估机构人员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室、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科室和有关科室有关人员组成,必要时聘请专家参加。

第十四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科室应建立举报核查处理和报告制度。核查确认工作原则上不应超过3个工作日,在核查确认前,各级举报受理单位应当互相沟通,避免重复核查和重复奖励。

对群众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处理结果,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在受理举报办结后1天内予以答复。

对应当给予举报奖励的,应于每月30日前向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报送《举报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奖励审批表》。

第十五条:重特大事故隐患根据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和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程度四个要素构成。

第十六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室负责重特大事故隐患级别及奖励标准核准工作并备案。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设立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基金,奖励资金筹集与使用办法由财务科会同安全生产科室制定。第十八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科室负责举报奖励基金发放工作。

第十九条:举报人获得本办法规定的奖励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实名举报;

(二)有明确、具体的举报对象;

(三)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事先未被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室或负有安全生产科室成员掌握,或者虽然掌握但未按“五定”原则处理的;

(四)举报事项被确认属实。

第二十条 重特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每月评审一次,每月最后一天颁发奖金。

第二十一条 按照“谁受理、谁负责”原则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奖励标准分为二类:

(一)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标准为500元—2000元;

(二)特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标准为2000元—4000元。

十个等级:举报奖励金依次分为50元、100元、15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50元、800元、1000元十个等级。同一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两个以上人员举报的,对第一时间举报的人元给予物质奖励,对其他人元给予表扬。

第二十二条:各项具体实施奖励的标准由负有安全生产职责的科室会同公司安委会依据下列情况制定:

(一)举报内容或线索真实、详尽程度;

(二)挽回经济损失;

(三)事故隐患整改的紧迫程度;

(四)违法行为涉及金额;

(五)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六)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七)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

第二十三条:同一事故或重特大事故隐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只对第一举报人予以奖励,对其他举报人予以表扬。

多人联名举报同一事项,奖金可平均分配,由第一署名人或第一署名人书面委托的其他署名人领取。

第二十四条:举报人接到奖励通知后,应当在6日内凭举报人有效证件到矿长办公室领取奖金,逾期未领取的,该款项返回奖励基金帐户,不予保留。

第二十五条:举报人的奖励不适用各级负有安全生产职责科室的工作人员。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本公司矿委会会负责解释。

登封市嵩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篇7

一、本矿安全生产检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不论大小都要作登记管理。

二、经矿安全办和有关人员(矿长、安全员、班、组长)确认为现场整改的就立即改正。如现场不能整改的就请示矿领导,由矿办制定整改方案,矿领导负责指定整改负责人和资金的落实到位,确定整改完成时间,并对整改还必须况进行跟踪复查。

三、重特大事故隐患要及时上报政府及主管部门,待专业人员确定整改方案后才可实施,整改前要采取临时可行的安全措施和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等。

四、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整改的安全事故隐患(工作量大或资金投入不足等)要先采取撤离、设警示隔离线(带)等措施。报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最后落实解决负责人、整改时间。

五、对能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且积极报告的有功人员,本矿给予奖励。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篇8

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二、定期排查,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定期不定期对本单位、区域,重点部位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排查。

三、认真登记。建立重大隐患登记制度,对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况,可能造成的后果,整改措施要详细登记,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四、及时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重大隐患要逐级上报。

五、限期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安全办要向责任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任单位要指定专人,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认真落实,并向安全办报告整改结果。

六、制定预案,动态管理,对于重要环节要采取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态蔓延的安全措施,制定重大事故或重大险情应急救援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安全生产。

七、责任追究

1、对于不及时确定事故隐患排查人员,建立事故排查整改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篇9

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綦石发(2011)17号

一、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尽其职,各员其责,认真履行资金应员的责任。

二、逐级落实产要负责人,个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级负责人、岗位工人的责任。

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企业与承包,承租单位。

三、签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的管理职责,对承包,承租单位员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四、各级人员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产要负责人的责任

1、产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明确本单位各级人员的责任。对隐患排查工作按照职责分工逐级员责。

3、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相关制度。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保证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的有效实施。

5、督促、检查本单位和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6、按时、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二)、分管负责人的职责

1、协助产要负责人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做好产要负责人安排的所分管的具体工作。

3、及时沟通各生产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产要负责人汇报。

4、对重大事故隐患立即报告协助主要负责人,会同安全管理机构,生产系统负责人制定治理方案。

(三)、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1、做好分管负责人安排的工作。

2、对生产系统全面检查,所查出的隐患做好记录。

3、现场检查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指令作业人员撤出现场。

4、向分管负责人汇报工作情况。

5、推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经验。

(四)、生产系统负责人的职责

1、对本生产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责任。

2、生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同时计划、部署、检查、总结、批评。

3、对检查妯的事故隐患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逐级上报。

4、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反馈工作情况信息。

5、调动生产系统管理人员和工人的积极性,钱方位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班(长的职责)

1、负责对本班(组日常的隐患排查治理)。

2、在生产系统安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带领工人共同做好工作。

3、倒作业场所后首先排查事故隐患,问题解决后方才可作业。在作业中经常检查安全情况,油新出现的事故隐患。

4、现场遇有危机人身的隐患,撤出作业人员,处理后再作业。

5、本班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继续作业保证对安全时停止作业,报告有关领导处理。

6、本班组的隐患治理工作及时向生产系统负责人汇报。

六、工人的安全职责

1、在班组长直接领导下,袭击参与与隐患隐患虎治理,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

2、作业时遵章守纪,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部被别人伤害,不形成的事故隐患。

3、检查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环境失否存在危险状态。

4、检查出事故隐患后,在班组长的具体安排下解决。

5、发现危机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萨及时,产动撤出危险区域,排除后再作业。

事故隐患登记、督办、销号制度 篇10

下政办发[2009]03号

关于印发下洼镇重大事故隐患登记、督办、销号制度的通知

各管区,镇直有关部门,各企业:

现将《下洼镇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报告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指令督办制度》、《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销号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三月十七日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报告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在自检自查过程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向镇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书面报告,及时填写重大事故隐患登记表,并于重大事故隐患发现之日起20日内将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备案。镇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企业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认定,经过认定如属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县政府安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登记备案,县政府安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经过认真核查后,及时上报市安委会办公室登记备案。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指令督办制度

《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指令书整改指令》所指的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县级有关部门、县政府安委会提出的由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下达给我镇和各有关部门,并督促整改落实的《整改指令》。镇政府和有关部门接到《整改指令》后,分别由主要领导和“一岗双责”涉及的分管领导签收。签收后要立即按照《整改指令》的要求进行落实整改。属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解决,分管领导同志要靠上去抓整改落实。属于直接管理、行业管理或属地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要依法督促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并负责跟踪督查,确保在《整改指令》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并确保整改期间的生产安全。收到《整改指令》后,对于直接监管的企业,要立即责成有关职责部门下达执法整改文书,督促存在安全隐患单位限期整改;并将安全生产督查、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督促整改的情况,作出书面记录,采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留下详实证据。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销号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篇11

二、本制度适用于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举报的奖励工作。

三、重大事故隐患举报的方式。主要包

括举报人直接到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电话举报、信件举报、网上举报等。举报人直接举报、电话举报,接受举报的监管部门人员应作书面记录。

四、重大事故隐患举报事项的核实。监管部门接受的`各类事故隐患举报,均应安排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认定事故隐患类别、等级。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填写《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发现)认定报告表》。不属本监管部门管辖的举报事项应及时移交其他监管部门处理。

五、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的条件。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

(二)单位自行排查或安全监督检查中未发现或他人未曾举报的;

(三)举报人留有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的。

六、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的标准。经认定属三级重大事故 1

隐患的奖励100元/项;属二级重大事故隐患的奖励200元/项;属一级重大事故隐患的奖励300元/项。对有特别贡献的举报人员,可给予重奖。

七、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资金的颁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地监管部门颁发。

八、重大事故隐患奖励资金的来源。原则上由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用于安全生产奖励的资金中支付。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篇12

为加强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把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转移到事故发生之前,通过对隐患的排查治理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尽早发现隐患,尽早治理整改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公司事故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全面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一、隐患排查的责任分工任务

1、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厂长为组长,车间主任为组员,领导小组对安全隐患排查负全责。

2、安全检查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督促整改,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3、安全检查应贯彻领导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检查包括职工自查、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夜间抽查和日常检查。

4、安全检查必须有具体计划、明确目的、要求内容,制定《安全检查表》。做到边检查、边整改,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二、隐患排查形式内容

1、日常检查分岗位工作自查和管理人员巡回检查,生产工人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检查。

2、专业检查分由专业部门的主管领导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二次,内容是危险化学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安全装置、特种防护用品、运输车辆及消防设施、防火、防爆、防毒等工作。

3、季节性检查: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跑漏为重点;夏季安全大检查,以装置降温,防汛为重点,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冻保暖为重点,冬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防煤气中毒为重点。

4、综合检查分为厂、车间、班组三组,分别由主管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组织有关科室、车间以及班组人员进行以查思想、查领导、查纪律、查制度、查隐患为中心内容的检查。厂级检查每年不少于四次,车间级每月不少于一次,班组级每周一次。

5、各种检查均应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按检查表的内容逐项检查。

三、隐患排查治理

1、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对查出的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按“四定”(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三不推”(凡班组能整改的不推给工段,凡工段能整改的不推给车间,凡车间能整改的不推给厂部)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2、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项目,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其内容为:隐患内容、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由主管安全的厂长签署后发出,隐患所在的部门负责人签收后按期实施整改。

3、对现场查出的事故隐患项目,在限期内完不成整改项目的人员和查处的安全违纪人员和分管领导,扣罚工资5%,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其责任。

4、对因物质和技术原因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隐患,必须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5、各级检查人员都应将检查出的隐患和整改情况分别建立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台帐,对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报安全技术部门汇总存档。

上一篇:基于MATLAB的数字水印技术研究下一篇:拒绝三无食品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