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评估(精选12篇)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 篇1
重大事故隐患专家评估制度
一、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一、二、三级)。
二、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较大,需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很大,需全部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后果特别严重,需全部停产停业整治,且整改难度很大的事故隐患。
三、在每月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事故隐患的等级,论证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并制定事故隐患整改的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由中介机构和公司安全、生产、设备、技术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技术措施和应急方案后,所属部门、车间须认真遵照执行,加强监控措施,防止发生各种突发性事故。
江苏双多化工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五月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 篇2
1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
因为化工企业本身特点原因, 在化工企业中有很多的重大危险源, 化工企业中的易燃、易爆、有毒、强酸性等物质都是重大危险源, 这些化学物品的保存、运输、使用出现不当都会变成重大事故隐患, 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理将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化工企业中要想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降低重大事故隐患的出现, 就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监控, 避免重大危险源变为重大事故隐患, 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化工企业发生的重大事故分析可以发现, 重大事故的发生都会存在一个危险源, 如果可以对这个危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也将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 而在事故发生前, 危险源将会首先转变为事故隐患。对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
2 预防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措施
数据显示, 虽然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 而且伴随着一定的偶然性, 不过如果对重大事故发生的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还是可以发现一定的规律。在化学物品产生过程中多数都是因为多个细微的事故组合到一起而构成了重大事故。由此可以看出, 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对重大安全事故避免就要从小事入手, 细节对于安全生产有着重大作用[1]。在化学物品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小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管理, 将生产中的细小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联系密切, 因此为了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重大危险进行有效的监控。总之, 在化工企业中危险物品随处可见, 化工企业必须提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化工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 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控, 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损失[2]。
(1) 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强, 复杂性高的工作, 需要对重大危险源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 对于存在危险性高的部分要进行重点分析, 从而寻找出需要重点预防的部分, 同时应当采取定量风险评价法对危险源的等级进行划分[3]。
(2) 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必须要重视的,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别后, 需要针对性的进行监控, 应当制定出合理的监控流程, 利用科学的技术措施 (设计、运输、检查及化学用品的选择) 和组织措施对生产现场进行全范围的监控。企业需要在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对企业内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
(3) 监控与管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在对自身的危险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估后, 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国家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指派专门人员进行检查。以GPS、GIS基础建立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控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当建立实时报警系统, 这样一旦有危险发生, 监视系统将会在第一时间报警, 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或者在事故还没有造成较大的危害时就将其控制。以GPS和GIS为基础的监控网络对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都有着重要作用。
(4) 应急方案企业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方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场应急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定期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 应急方案经常会因为环境的变化, 人员的变化发生改变, 因此应当依据检验结果对现场应急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 确保现场应急方案的有效可行。场外的应急方案应当由政府依据企业提供有关的资料进行场外应急方案制定, 场外应急方案制定的目标是对突发事件的破坏范围进行抑制, 对突发事件的破坏程度进行控制, 最大程度降低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场外应急方案应当尽量适用、明了、详尽。政府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场外应急措施, 确保措施的有效可行, 同时更加要将措施发送给可能遭受事故影响的公众的手中, 同时要指派专门的人员对公众进行培训, 确保公众对场外应急措施的了解, 能够在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应用场外应急措施降低损失。
3 结语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是治理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必要条件。为了减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将事故发生后的损失降到最低, 就要在预防事故的措施上进行不断改进, 在事故发生的治理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使化工企业生产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林青.重大危险源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10 (25) :11-13.
[2]刘迎冬.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隐患治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9 (15) :12-14.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 篇3
职工举报事故隐患在7日至10日内经查核属实的,对重大事故隐患举报者奖励300元至500元;对特大事故隐患举报者奖励500元至1500元;对特别重大事故隐患举报者奖励1500元至3000元。
据介绍,由山西省三部门联合制定的《山西省职工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奖励办法》,要求各级工会为举报人提供便利条件,设立举报电话,并将办公地点和举报电话号码向社会公布。举报人可以直接向工会举报,也可以通过电话、书面材料进行举报。举报实行实名举报,接受举报部门有义务为举报单位和个人保守秘密;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举报人情况,否则追究责任。但举报人假报事故隐患的也将受到严肃查处。《办法》还规定,重大事故隐患将由县总工会受理,特大事故隐患由市级工会受理,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将由省总工会受理。
有关负责人称,在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前常常有先兆和迹象表明存在重大隐患,少数企业主尤其是一些煤矿主利欲熏心或抱有侥幸心理,无视隐患,酿发大祸;而知情职工也存在“有险不愿报、敢怒不敢言”的心理。新制定的这一做法将改变这一现状,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多一条群众信息渠道,形成安全隐患人人严防的局面。
江西:建立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风、大气湍流、温度层结、降水等气象条件,对很多事故的发生、应急防护和救援措施的采取都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各种不利的气象因素,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救援工作的难度。为充分发挥气象保障服务在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江西省气象局与江西省安监局决定共同建立信息互动、现场应急和事故预警等制度。
根据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接到受气象条件影响的事故报告后,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的同时,将事故发生地点和事故类别及时通告当地气象部门;气象部门根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实时气象资料,并抄送安全监管部门。一旦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门或安全监管部门指令需要开展现场气象保障服务,气象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赴事故现场进行气象援助。
另外,江西各级气象部门负责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特殊天气情况及时通告当地安监部门和各有关生产单位,各级安监部门负责督促生产企业根据突发气象灾害的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双方还将共同做好事故预警、救援处置气象保障的总结、评估工作,并据此不断完善事故预警、处置的工作预案。
青岛: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
位于山东省胶南市的青岛加华化工有限公司近日来了一名新员工,他不坐办公室,也不参与车间的具体工作,只是在各个车间之间观看,偶尔就工作中的一些环节向工人们询问一些问题。时间长了,工人们弄清了他的身份,原来他是由胶南市政府统一组织,安排到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一名安全生产监察员。这是当地响应青岛市安监局号召,搞好安全生产的又一有力举措。
青岛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很多外地、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尤其是随着石化产业被列为青岛四大产业基地之一后,大量的石化企业纷纷建立,安全生产问题在青岛显得愈发严峻。
生产安全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青岛市政府认为,搞好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更是当地政府的责任。作为安全管理者,必须主动出击,消灭安全生产中的隐患。搞好安全生产,是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之举。
对于可能产生问题的安全隐患,青岛市加大整改措施力度和落实速度。今年以来已连续公布了两批需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共49项,他们还把关口前移,组成重大危险源评估专家组,对2100个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240个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摸底调查,共查明有712个加油站、78个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单位、250个液化气充装站、103台大型锅炉等构成重大危险源,进而确定了有效监控措施。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篇4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1、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
2、企业负责人按要求参加安全培训和相关考核,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3、起重按要求参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公司安全部负责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和检查台帐;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讨论;由总经理签署发布令后在全公司通告并施行。
2、与安监局联系,随时准备参加组织的培训班。
3、与区安监局或技术监督部门联系,随时准备参加组织的培训班。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1、建立检查制度和台帐不需要费用。
2、企业负责人培训取证费用,由公司安环部写申请,经生产副总审批后报财务部,从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中提取。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费用,由公司安环部写申请,经生产副总审批后报财务部,从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中提取。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1、公司安全部负责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其他部门配合。
2、企业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由公司安全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财务部配合。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1、公司安环部在一周内完成安全检查台账和检查制度初稿,三日内组织各部门讨论定稿,定稿后三日内找总经理签发并在全公司通告并施行。要求所制定的制度和台帐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要求,并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企业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因取决于安监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时间无法确定,但能够确保参加最近的一期培训班。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1、企业人在取证之前,先自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内容,了解自身的法律责任和国家相关要求。
无证起重工停止从事起重作业:
2、抓紧与相关部门联系,落实培训取证工作。
3、临时聘用外部有证人员暂时从事起重作业,直至本单位人员培训结束,考试合格,执证上岗。
山东xxxx科技有限公司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方案(化工) 篇5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宁夏冀源化学有限公司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方案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的安全管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排查公司是否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特制订本方案。
二、成立排查小组 组长:左吉树
成员:苑松松
曹艳军
三、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法》、《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为重点,以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和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为目标。
四、排查形式和范围
由排查小组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编制检查表对公司所有范围进行排查,重点对设备设施、作业方式进行排查
五、排查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三、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五、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六、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八、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九、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十一、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十三、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十五、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十八、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十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二十、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
六、控制措施
1、在排查中当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按照规定,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并进行“双报告”制度,2、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应当及时向安监局报告,并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3、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5、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6、在检查中发现我公司无重大事故隐患时,我公司更应该加强管理,确保以后的生产工作中也无重大事故隐患。
宁夏冀源化学有限公司
重大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 篇6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制定本重大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一、公司成立重大隐患及其防范措施编制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李均峰
成员:田荣庭 朱松林 张怀玉 张京 李海涛
职责:识别重点部位及关健装置重大隐患,制定防范措施,负责各自
部门岗位隐患排查整改纠正;教育培训演练。
二、重大隐患释义,是指存在于各生产活动中的,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三、排查、控制及整改
1各部门按照各自的管理责任,在策划与实施阶段,均应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性分析,排查、确定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重大隐患,制定防范措施。直接组织实施各部门对重大隐患排查,频次每周应不少于一次。
2、各部门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重大隐患辨识方法,确认重大隐患。并要开展重大隐患安全评价,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档案。重大隐患安全评价,应形成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类别,隐患等级,影响范围及严重强度,隐患整改措施及效果等。
3、重大隐患排查纳入定期安全检查范畴,由各部门组织实施。重大隐患整改要做到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
4、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部门组织进行重大隐患排查与整改,公司进行监督、检查。
四、奖励与处罚
1、对于在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中成绩突出,避免重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事故隐患排查不力、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监控、整改不认真,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对公司信誉造成重大影响的责任人,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偃师市信应化工有限公司
26、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篇7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的通知
【失效日期】
【颁布单位】 劳动部
【颁布日期】1995.08.22
【时效性】有效
【实施日期】1995.10.01
【正文】
通 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安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我部制定了《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现予以颁发。请你们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的经验和问题及时报我部。
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公共场所(以下统称单位)。
第二章评估和报告
第四条重大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的具体分级标准和评估方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五条特别重大事故隐患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评估。重大事故隐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评估。
第六条重大事故隐患评估费用由被评估单位支付。
第七条单位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并申请对事故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
第八条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对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确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初步评估结果报送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并申请对重大事故隐患组织评估。
第九条经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估,并确认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编写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报送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并应同时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报送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并应同时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
第十条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类别;
(二)事故隐患等级;
(三)影响范围;
(四)影响程度;
(五)整改措施;
(六)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
(七)整改目标。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成立隐患管理小组。小组由法定代表人负责。第十二条隐患管理小组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掌握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管理;
(二)制定应急计划,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三)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必要时组织救援设施、设备调配和人员疏散演习;
(四)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
(五)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第十三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和组织整改。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监督和检查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第十五条各级工会组织督促并协助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和整改。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应负责处理、协调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和整改中的重大问题,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签发《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
第四章整改
第十七条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难以立即整改的单位,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
第十八条对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可按有关法律规定查处;也可以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指令单位停产、停业进行整改。
第十九条接到《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的单位,应立即停产、停业进行整改。第二十条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单位,应及时报告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申请审查验收。
第二十一条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资金由单位筹集,必要时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给予支持。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对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积极整改并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三条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的单位,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上报。
第二十四条对重大事故隐患未进行整改或未采取防范、监控措施的单位,由劳动行政部门责
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给予经济处罚或提请主管部门给予单位法定代表人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对接到《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而未立即停产、停业进行整改的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可给予经济处罚或提请主管部门给予单位法定代表人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对重大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对矿山事故隐患的查处按《矿山安全法》第七章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约谈制度 篇8
《南京市建筑业企业法人(负责人)安全生产问责制实施办法(试行)》(宁建工字[2005]30号)自05年4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确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导则》和省建设厅、省建管局《江苏省建筑施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约谈告诫工作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对进一步完善南京市建筑施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责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本意见所称的建筑施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责制,是指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建筑施工活动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赋予安全生产职责,存在严重安全生产隐患、存在严重违反建设法律行为、致使本单位发生较大安全事故或造成不良影响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它与建筑施工有关的责任单位(以下简称有关责任单位)所进行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被问责的各有关单位应对有关问题作出解释,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各有关责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问责:
(一)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未按时整改的;
(二)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在监督执法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或违法行为未及时依法进行整改或纠正,产生较大影响的;
(三)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对同一个工程发出一次停工通知或两次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后,仍不及时整改,继续施工的;
(四)在建筑施工活动工程中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
(五)发生死亡事故或一次发生重伤2人以上安全事故的;
(六)发生引起市民高度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重大事件的;
(七)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开展不力的;
(八)应当问责的其它情形。
三、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市、区两级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隐患问责制度。江
南八城区内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问责工作由市建工局问责小组负责实施;三区两县建工(设)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问责工作。
四、问责活动一般以召开谈话会的形式进行,由各级问责小组组织召开。市建工局问责小组由分管局长、质量安全处、政策法规处、市安监站、市建管处负责人组成,分管局长任组长。局质量安全处承担问责日常事务。各区县具体问责人员组成由各区县建工(设)局确定,并报市建工局备案。问责谈话会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媒体、专家列席。
五、问责活动应当在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或停工整改期满后10日内进行。问责前,问责单位应当向被问责单位下发问责通知书(见附件一),提出相关要求。
六、被问责单位应按照问责通知书的要求准备书面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现状、重大事故发生(或停工整改下达)后采取的应对措施和下一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思路等。
七、在问责前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应将被问责单位现场相关调查材料报送负责问责的建筑行政主管部门。
八、问责谈话会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被问责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对存在问题或发生事故的情况作说明。内容包括:1.原因及处理经过;2.责任划分;3.应吸取的教训及应采取的防范和管理措施等。
(二)问责小组成员就有关情况提出询问,被问责人答复。
(三)问责小组成员讨论处理建议。
九、问责谈话会应形成书面记录(见附件二)并存档。
十、处理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依法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进行行政处罚和记录不良行为。
(五)按照有关程序向有关部门提出对被问责单位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责任人的从业资
格进行处理。
以上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并形成书面处理建议(见附件三)问责小组讨论处理建议时,被问责人应回避。
十一、被问责的单位应当在问责后5日内向问责的建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的安全生产工作整改报告。
十二、有关问责内容,可视具体情况向社会公示。
十三、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对无故不接受问责或问责后不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依据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十四、三区两县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市建工局将依据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层级监督制度要求,与事故发生地的区县建工(设)局约见谈话。主要是分析事故原因和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工作措施。
附件一:南京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责通知书 附件二:南京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责记录 附件三:南京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责处理建议书
南京市建筑工程局
二○○六年三月三十日
附件一:
南京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责通知书
附件二:
南京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责记录
记录人:年月日
附件三: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 篇9
一、重大事故隐患可通过直接判定法、综合判定法、专家论证法和专项评估法等进行判定。
二、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的工厂、仓库和车站、码头,未按规定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2、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与住宅、宿舍、人员密集场所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
3、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储罐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
4、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储罐、容器、管道等泄露;
5、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未按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或虽设置有关系统,但不能正常使用;
6、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面积超过规定50%;
7、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或数量不符合规定;
8、容易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的生产车间、经营场所、仓库与宿舍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
9、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用房所在楼层位置不符合规定;
10、同一企业有两类以上特种设备、设施未按规定检测、检验,或有两种以上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三、具备下列三种以上情形(含本数),可综合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或被占用;
2、疏散通道上放置物品,影响人员疏散;
3、禁令、警示标志数量不足或损坏;
4、消防器材数量不足或选型不正确或过期、损坏;
5、特种设备、设施或机械冲压设备未按规定检测、检验;
6、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7、有职业危害防治要求的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防尘、换气设施、或位按规定配备、穿戴防护用品;
8、在可燃材料或可燃构件上直接敷设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
9、在有防爆要求的场所,未按规定设置相应防爆开关和设备;
10、在有防雷、防静电要求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检测、检验;
11、在公共场所,违反规定使用可燃材料装修,或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
12、建筑工地的脚手架,防护栏搭设不符合安全要求或各类孔洞、井道口防护措施不严密;
13、高危行业的重点岗位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违规上岗;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 篇10
第一条 为了准确认定、及时消除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判定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判定各类煤矿重大事故隐患。
第三条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包括以下15个方面:
(一)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
(二)瓦斯超限作业;
(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
(四)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不能正常运行;
(五)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
(六)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
(七)超层越界开采;
(八)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
(九)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
(十)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
(十一)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
(十二)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
(十三)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及时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而从事生产,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以及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
(十四)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十五)其他重大事故隐患。
第四条 “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矿井全年原煤产量超过矿井核定(设计)生产能力110%的,或者矿井月产量超过矿井核定(设计)生产能力10%的;
(二)矿井开拓、准备、回采煤量可采期小于有关标准规定的最短时间组织生产、造成接续紧张的,或者采用“剃头下山”开采的;
(三)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不达标组织生产的;
(四)煤矿未制定或者未严格执行井下劳动定员制度的。
第五条 “瓦斯超限作业”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瓦斯检查存在漏检、假检的;
(二)井下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的。
第六条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未建立防治突出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人员的;
(二)未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或者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三)未进行区域或者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的;
(四)未按规定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的;
(五)未进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或者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不达标仍然组织生产建设的;
(六)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
(七)使用架线式电机车的。
第七条 “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不能正常运行”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应当建立而未建立瓦斯抽采系统的;
(二)未按规定安设、调校甲烷传感器,人为造成甲烷传感器失效的,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或者断电范围不符合规定的;
(三)安全监控系统出现故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恢复的,或者对系统记录的瓦斯超限数据进行修改、删除、屏蔽的。
第八条 “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矿井总风量不足的;
(二)没有备用主要通风机或者两台主要通风机工作能力不匹配的;
(三)违反规定串联通风的;
(四)没有按设计形成通风系统的,或者生产水平和采区未实现分区通风的;
(五)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任一采区,开采容易自燃煤层、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未设置专用回风巷的,或者突出煤层工作面没有独立的回风系统的;
(六)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地点风量不足的;
(七)采区进(回)风巷未贯穿整个采区,或者虽贯穿整个采区但一段进风、一段回风的;
(八)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的掘进工作面未装备甲烷电、风电闭锁装置或者不能正常使用的;
(九)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建设矿井局部通风不能实现双风机、双电源且自动切换的;
(十)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建设矿井进入二期工程前,其他建设矿井进入三期工程前,没有形成地面主要通风机供风的全风压通风系统的。
第九条 “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建设的;
(二)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和配备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的;
(三)在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
(四)未按规定留设或者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的;
(五)有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
(六)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未实施停产撤人的;
(七)建设矿井进入三期工程前,没有按设计建成永久排水系统的。
第十条 “超层越界开采”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超出采矿许可证规定开采煤层层位或者标高而进行开采的;
(二)超出采矿许可证载明的坐标控制范围而开采的;
(三)擅自开采保安煤柱的。
第十一条 “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首次发生过冲击地压动力现象,半年内没有完成冲击地压危险性鉴定的;
(二)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未配备专业人员并编制专门设计的;
(三)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或者采取的防治措施没有消除冲击地压危险仍组织生产建设的。
第十二条 “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未编制防止自然发火设计或者未按设计组织生产建设的;
(二)高瓦斯矿井采用放顶煤采煤法不能有效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
(三)有自然发火征兆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继续生产建设的。
第十三条 “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使用被列入国家应予淘汰的煤矿机电设备和工艺目录的产品或者工艺的;
(二)井下电气设备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或者防爆等级与矿井瓦斯等级不符的;
(三)未按矿井瓦斯等级选用相应的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未使用专用发爆器的,或者裸露放炮的;
(四)采煤工作面不能保证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的;
(五)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薄煤层除外)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的。
第十四条 “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单回路供电的;
(二)有两个回路但取自一个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的;
(三)进入二期工程的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及水害严重的建设矿井,进入三期工程的其他建设矿井,没有形成双回路供电的。
第十五条 “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批准,或者批准后做出重大变更后未经再次审批擅自组织施工的;
(二)改扩建矿井在改扩建区域生产的;
(三)改扩建矿井在非改扩建区域超出设计规定范围和规模生产的。
第十六条 “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及时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的,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以及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生产经营单位将煤矿承包或者托管给没有合法有效煤矿生产建设证照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二)煤矿实行承包(托管)但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双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合同而进行生产的;
(三)承包方(承托方)未按规定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的;
(四)承包方(承托方)再次将煤矿承包(托管)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
(五)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或者井巷维修作业作为独立工程承包(托管)给其他企业或者个人的。
第十七条 “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而进行生产建设的;
(二)改制期间,未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生产建设的;
(三)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而进行生产建设的。
第十八条 “其他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没有分别配备矿长、总工程师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矿长,以及负责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质测量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
(二)未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
(三)出现瓦斯动力现象,或者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了突出,或者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非突出矿井,未立即按照突出煤层管理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的(直接认定为突出矿井的除外);
(四)图纸作假、隐瞒采掘工作面的。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 篇11
(代拟稿)
第一条为有效整改治理重大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省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失察失治责任追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分相结合、处分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的危险状态,作业环境和条件存在的危险因素,人的非法、违法、违章、违规行为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缺陷等各种危险性因素。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一)未按规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
(二)未按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情况的;
(三)矿井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的;
(四)道路运输、水上运输、民航运输等交通运输工具存在超速、超载、起限运输行为的;
(五)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超药量、超定员、超范围和改变工房用途生产的;
(六)特种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冒险蛮干或者强令作业人员冒险作业的;
(七)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期间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经营和建设的;
(八)使用国家明夸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九)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未按规定经设计审查或者未经验收台格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十)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输油和燃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和尾矿库与居民区(楼)、学校、幼儿固、集贸市场及其他公众聚集的建筑物未保持国家规定的安全距离的;
(十一)重大危险源未按规定完善监靶、监控、联锁、报警等装置,不能买现实时有效监剥监控的;
(十二)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或者关闭取缔后仍非法生产的;
(十三)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种类、浓度和强度超过规定范围而没有及时按规定报告,也未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的;
(十四)井采金属和非金属矿山未采用机械遣风或者未按规定使用铠装电缆的;
(十五)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氧化或者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未按规定安装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联锁、报警、紧急停车等系统或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未按规定安装安全联锁,报警和紧急停车等系统的;
(十六)采用欺骗手段致使监测、监控、联锁、报警、保险等装置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的;
(十七)生产经营单位将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十八)拒不执行相关执法部门下达的安全监察指令的;
(十九)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以上事故的防范和整改措施逾期仍没有落实的;
(二十)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等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者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停产停业整顿,研究制定治理方案和整改措施,按期及时治理整改。并将重大事故隐患情况和有关治理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进展情况等按要求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报告重大事故隐患及其治理整改情况、研究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全面负责。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及时协调解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和涉及安全生产重大公共隐患的整改治理。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和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同级安全监察执法机构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执法监察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责令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建设,并督促整改事故隐患。
第九条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停止建设期间,各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配合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执法机构落实相关用水、用电,用气和火工用品等的停供措施。
第十条对重大事故隐患限期整改而逾期没有完成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或者经营(销售)许可证,并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处以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负责人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记过处分;对主管负责人给予记大过处分。
第十一条
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总经责令限期整改而逾期仍没有整改或者拒不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由相关部门依法吊销其各类许可证照,由所在省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关闭。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负责人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负有责任的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负责人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撤消其有关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相关负责人的行政处罚,由负有审查批准或者监督监察职责的有关部门或者执法机构做出。对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和其他单位相关负责人的党纪处分、行政处分或者组织处理,由负有审查批准和监督监察职责的有关部门或者执法机构提请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批准实施。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和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或者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和执法监察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责任人员行政记过至降级处分或停职、免职处理:
(一)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而没有依法责令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治理整改的;
(二)接到举报和反映的重大事故除患问题没有及时进行依法查处的;
(三)对重大事故隐患经限期整政而逾期仍没有完成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未依法暂扣相关许可证照的;
(四)对重大事故隐患经限期整改而逾期仍没有整改或者拒不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未依法吊销相关许可证照和撤消有关责任人员资格证书的;
(五)对应当配合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和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或者执法机构落实用水、用电、用气,火工用品等停供措施而没有落实的。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并在媒体上公告奖励办法,公布举报电话。
第十五条
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为中共党员的,如追究党纪责任,依照《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第十六条
重大事故隐患难以认定或者对重大事故隐患认定有异议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评价或者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估论证确定。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 篇12
第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7〕98号
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1)安全出口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要求。(2)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3)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
(4)没有及时填绘图,现状图与实际严重不符。
(5)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与井下形成贯通,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6)地表水系穿过矿区,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7)排水系统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排水能力降低。
(8)井口标高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9)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探放水作业队伍或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
(10)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山关键巷道防水门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11)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采取防火措施。
(12)在突水威胁区域或可疑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进行探放水。(13)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不实施停产撤人。
(14)相邻矿山开采错动线重叠,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15)开采错动线以内存在居民村庄,或存在重要设备设施时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16)擅自开采各种保安矿柱或其形式及参数劣于设计值。(17)未按照设计要求对生产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处理。(18)具有严重地压条件,未采取预防地压灾害措施。(19)巷道或者采场顶板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支护措施。
(20)矿井未按照设计要求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或风速、风量、风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21)未配齐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22)提升系统的防坠器、阻车器等安全保护装置或信号闭锁措施失效;未定期试验或检测检验。
(23)一级负荷没有采用双回路或双电源供电,或单一电源不能满足全部一级负荷需要。
(24)地面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或井下使用的普通变压器采用中性接地。
2、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1)地下转露天开采,未探明采空区或未对采空区实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2)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3)未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或分层的方式进行开采。
(4)工作帮坡角大于设计工作帮坡角,或台阶(分层)高度超过设计高度。(5)擅自开采或破坏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和挂帮矿体。(6)未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采场边坡、排土场稳定性进行评估。(7)高度200米及以上的边坡或排土场未进行在线监测。(8)边坡存在滑移现象。
(9)上山道路坡度大于设计坡度10%以上。
(10)封闭圈深度30米及以上的凹陷露天矿山,未按照设计要求建设防洪、排洪设施。
(11)雷雨天气实施爆破作业。(12)危险级排土场。
3、尾矿库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1)库区和尾矿坝上存在未按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开采、挖掘、爆破等活动。
(2)坝体出现贯穿性横向裂缝,且出现较大范围管涌、流土变形,坝体出现深层滑动迹象。
(3)坝外坡坡比陡于设计坡比。
(4)坝体超过设计坝高,或超设计库容储存尾矿。
(5)尾矿堆积坝上升速率大于设计堆积上升速率。
(6)未按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坝体稳定性进行评估。(7)浸润线埋深小于控制浸润线埋深。(8)安全超高和干滩长度小于设计规定。
(9)排洪系统构筑物严重堵塞或坍塌,导致排水能力急剧下降。(10)设计以外的尾矿、废料或者废水进库。
(11)多种矿石性质不同的尾砂混合排放时,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排放。(12)冬季未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冰下放矿作业。第二、《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
(一)新建矿山不核准、不发采矿许可证
1.低于国家或者本省规定的最低生产规模的;
2.开采年限小于三年的;
3.相邻露天矿山开采范围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三百米的; 4.未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 5.未按规定装备采掘设备的;
6.三等以上尾矿库未安装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
7.在运行尾矿库周边从事采掘作业对尾矿库坝体稳定性造成影响的;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的。
(二)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立即停产,限期消除隐患
1.未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和未制定安全技术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 ⒉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生产强度或者生产定员组织生产的;
⒊相邻矿山开采错动线重叠,开采移动线与周边村庄、重要设备设施安全距离不符合相关要求,以及与相邻矿山开采相互严重影响安全的;
⒋有严重水患或者自然发火倾向,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 ⒌未按规定使用矿用设备设施的;
⒍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未按规定经有资质的安全检测检验机构检测,以及经检测检验不合格的;
⒎民用爆破物品库不符合规程规范要求以及违规、超量和混存的; ⒏危险级排土场(废石场)未治理,以及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
⒐露天矿山未采用自上而下水平分层、分台阶开采或者台阶参数和设备能力严重不匹配,以及开采周边安全距离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
⒑露天矿山企业未对高陡边坡采取监测监控措施,以及对较大滑坡体未治理的;
⒒地下矿山每个矿井、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和分层无两个安全出口的; ⒓地下矿山未按规定建立机械通风系统,以及通风能力不足,风速、风量、风质不符合要求的;
⒔地下矿山未按相关规定建立排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能力严重不足的; ⒕未按设计要求对采空区进行治理,以及对地表塌陷未采取有效监测监控措施的;
⒖地下矿山一级负荷未采用双回路、双电源供电的;
⒗地下矿山开采与煤共(伴)生矿产资源,未采取防治瓦斯、煤尘爆炸等措施的;
⒘尾矿库坝体超过设计坝高、超设计库容储存尾矿、未按设计排放尾矿以及尾矿库排洪设施不符合设计要求的;
⒙尾矿库未按规定进行闭库,以及危库、险库未停止生产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的;
⒚石油企业未采取防井喷、防爆炸、防硫化氢中毒、防气象灾害措施的; ⒛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
(三)予以取缔
⒈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证照,擅自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
⒉关闭后擅自恢复生产的;
⒊存在持勘查许可证采矿、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且拒不整改的; 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逾期未完善相关手续的;
⒌限期停产整改后仍达不到有关规定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⒍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
第三、《甘肃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1.未按规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或者未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
2.未按规定如实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
3.矿井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生产强度或者生产定员组织生产的; 4.交通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存在超速、超载、超限运输或者违法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行为的;
5.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现场管理人员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冒险蛮干或者强令作业人员冒险作业的;
6.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落实教育培训计划或者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能力考核不合格,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7.停工停产停业整顿和技改期间擅自组织生产经营或者建设施工的; 8.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和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工艺、设备、原材料或者生产经营国家明令淘汰、禁止生产的产品的;
9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规定经设计审查,擅自建设或者未经验收合格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10.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油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和尾矿库与居民区(楼)、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以及其他公众聚集的建筑物未保持国家规定的安全距离的;
11.重大危险源未按规定安装泄漏报警、监控预警、安全联锁等装置或者系统,不能实现实时有效监测监控的;
12.采用不正当手段致使监测、监控、联锁、报警、保险等装置或者系统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的;
13.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采矿产资源或者关闭取缔后仍非法生产或者非法从事其他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
14.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种类、浓度和强度超过规定范围而没有及时按规定报告,也未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的;
15.井工开采的非煤矿矿山未按规定采用机械通风或者通风状况不能满足井下作业需要或者未按规定使用铠装电缆的;
16.井工开采的矿山未按规定使用取得矿山安全标志的设备、设施或者使用的危险性较大设备、设施未按规定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的;
17.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个人的;
18.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未轮流现场带班,煤矿、非煤矿矿山领导未执行带班制度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的;
19.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执行不力,致使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者拒不执行相关执法部门下达的安全监察指令的;
20.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以上事故的防范和整改措施逾期未落实的; 21.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和安全生产保障需要落实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挤占或者挪用安全生产经费的;
22.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形。
第四、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安监总管一〔2013〕101号)
新建、改建、扩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一律禁止使用下列设备及工艺,现有生产地下矿山在用的下列设备及工艺,按照规定时限予以强制淘汰。
1.非定型竖井罐笼(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
2.Φ1.2米以下(不含Φ1.2米)用于升降人员的提升绞车(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
3.KJ型矿井提升机(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4.JKA型矿井提升机(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5.XKT型矿井提升机(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
6.JTK型矿用提升绞车(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半后禁止用于主提升)7.带式制动矿用提升绞车(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用于主提升)8.单电机驱动、司机室周边敞开式的3吨及以下直流架线矿用电机车(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
9.油断路器(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
10.非阻燃电缆(含强、弱电)(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11.非阻燃风筒(自发布之日起半年后禁止使用)12.非阻燃输送带(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13.非矿用局部通风机(自发布之日起半年后禁止使用)
14.主要井巷木支护(新掘、维修井巷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15.火雷管、导火索(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
16. ZH15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17.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自发布之日起半年后禁止使用)
18.空场法采矿(无底柱采矿法)采场内人工装运作业(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
19.横撑支柱采矿法(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
第五、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安监总管一〔2015〕13号)
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从本目录发布之日起,一律禁止使用下列设备及工艺。现有生产矿山在用下列设备及工艺的,按照本目录规定的时限予以强制淘汰。
1.扩壶爆破(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 2.掏底崩落、掏挖开采、不分层的“一面墙”开采(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
3.使用爆破方式对大块矿岩进行二次破碎(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
4.无稳压装置的中深孔凿岩设备(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
5.集中铲装作业时人工装卸矿岩(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地下矿山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半后禁止使用);
6.未安装捕尘装置的干式凿岩作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禁止使用,露天矿山自发布之日起半年后禁止使用);
7.主要无轨运输巷道及露天采场采用人力或畜力运输矿岩(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及露天矿山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
8.专门用于运输人员、炸药、油料的无轨胶轮车使用的干式制动器(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后禁止使用);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推荐阅读: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方案(化工)08-20
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06-17
安监总局五项原则严防安全事故: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05-16
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06-30
4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322号,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08-23
事故模拟预防重大事故10-03
特别重大事故11-08
重大污染环境事故论文11-05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