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2024-12-01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共3篇)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以下简称《刑法》) 第137条对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规定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 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 对直接责任人员,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追溯至79《刑法》并没有此种罪名, 一直依靠玩忽职守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来对建设工程内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的。一直到97《刑法》增设了“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罪名, 对于惩治因降低工程质量标准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的犯罪行为, 依法惩处此类事故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①

依据《刑法》第137条规定的字面意思看来, 该罪为特殊主体, 仅仅限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 但是根据该罪的条文规定来看, 处罚对象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 并非四种单位主体, 理论上涉及到单位犯罪到底是一个犯罪主体, 还是两个犯罪主体的问题。

认为自然人应该为犯罪主体的学者, 理由多是认为条文中既然规定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罪状, 就应该同时规定相应的刑事责任, 但是条款中并未规定相应的刑事责任, 只是规定单位内直接责任人员应负的刑事责任, 所以单位犯罪难以断定。笔者认为本罪应该是单位犯罪, 理由如下: (1) 如果刑法条文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都属于犯罪主体的范畴, 则本罪既属于单位犯罪又属于自然人犯罪, 事实上就承认了本罪在一个罪过形式的情况下, 既需要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又需要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但是本罪罪状中只是追究了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并未对单位进行处罚, 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 (2) 如果认为本罪罪状中只规定了对自然人的处罚恰恰证明了只存在自然人主体的话, 那就是对罪状的误读, 本罪属于典型的“刑事禁令+罪状+法定刑”结构, 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 先叙述刑事禁令, 再描述犯罪构成特征, 最后规定法定刑的情况②。本罪中即表现为“违反国家禁令”属于刑事禁令, 罪状为“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法定刑为“对直接责任人员, 处……。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因此, 关于“直接责任人员”的规定属于如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法定刑部分。 (3) 从文本解释角度来看, “对直接责任人员处……”属于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 在刑法理论上存在单罚制与双罚制之分, 此处规定即为单罚制, 单罚制的规则是在单位犯罪中只处罚单位中的个人或者只处罚单位本身, 本罪即是属于在单位与个人之间选择只处罚个人的情况。因此“对直接责任人员处……”属于刑罚范畴, 本罪为单位犯罪。 (4) 从历史解释角度来看,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文件的刑法 (修订草案) 对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罪状的描述分为3个部分, 每一部分都明确提出了该罪为单位犯罪, 最后经过征求多方意见, 形成了1997年刑法典第137条如今的规定③, 从我国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立法演变草案中可以看出, 本罪的立法过程中, 单位犯罪始终被立法者所肯定, 用历史解释的方法可以得出本罪是纯正的单位犯罪, 是符合其立法原意的。综上所述, 本罪是单位犯罪, 主体只能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往往将勘察单位和上述四个主体相并列追究相关责任, 是否应该将勘察单位列入本罪的主体呢?笔者认为不应该将勘察单位列入本罪主体。理由是 (1) 勘察单位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释义, 是指“已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 从事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和岩土工程等工作的单位”, 而且在众多建筑规范当中是明显区分于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 如果将其作为主体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2) 勘察单位可以同时是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 这种重合的身份法律没有禁止, 而且在现实操作中也很常见。重合的身份是否可以使“勘察单位”成为本罪犯罪主体的理由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本罪法律惩治的是四种特殊主体, 勘察单位如果同时作为工程监理单位, 法律以本罪对其进行惩处时, 是依据其作为工程监理单位的主体身份而进行规制的, 如果仅仅是勘察单位, 即使符合本罪除主体要件之外的其他三个犯罪构成要件, 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但是可以视其情况, 对其勘察单位中的勘察人员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综上所述, 本罪是单位犯罪, 主体只能是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

参考文献

[1]马长生, 田兴洪等著.责任事故犯罪热点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高铭暄, 赵秉志编.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精选[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篇2

上传时间:2011-12-29

一、概念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即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对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保护。我国政府历来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重视生产安全和安全生产。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提出后,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本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要件:

(1)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存在事故隐患。所谓劳动安全设施,是指为了防止和消除在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用以保障劳动者安全的技术设备、设施和各种用品。劳动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即符合国家立法机关、生产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一系列保障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规定的标准。事故隐患是指由于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而潜藏着的发生事故的苗头、祸患,仅限于劳动安全设施方面的事故隐患。

(2)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这里的有关部门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对劳动安全具有行政管理责任的其他部门。本罪的构成必须以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为条件。如果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没有提出事故隐患,行为人因而没有采取措施的,不成立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3)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了其他严重后果。所谓重大伤亡事故,根据司法解释,是指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其他严重后果,是指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了重大政治影响;或者引起单位职工强烈不满,导致罢工、停产的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单位中对排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负有职责义务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这里的单位,根据《劳动法》第2条的规定,其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一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也包括其他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的,可以直接依照本法的规定,以他罪追究处罚,所以,本罪的主体

中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有关直接责任人员在主观心态上只能表现为过失。所谓过失,是指有关直接责任人员在主观意志上并不希望发生事故。对于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有关直接责任人则是明知或者应该知道的,有的甚至是经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多次责令改正而未改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肯在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方面进行投入;有的是工作不负责任,疏忽怠惰;有的是心存侥幸心理;无论属于哪各种情况,都不影响构成本罪,但在具体量刑时可以作为酌定情节予以考虑。

三、罪与非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

两罪都有重大事故的发生,并且行为人对重大事故的发生都是一种过失的心理态度,但两者有明显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主管与直接管理劳动安全设施的人员,一般不包括普通职工;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较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范围要厂,包括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一般职工和在生产、作业中直接从事领导、指挥的人员。(2)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对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提出的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是一种不作为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生产作业的领导、指挥人员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是作为形式的犯罪。

(二)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都是由于行为人未尽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而构成的犯罪。两者主要有以下共同之处:(1)在主观上均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2)犯罪主体均为特殊主体,都要求具备法定身份;(3)犯罪客观方面都可以以不作为方式构成犯罪;(4)两罪的构成都要求法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是,两者的区别非常明显:(1)侵犯的客体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侵犯的客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即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玩忽职守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属于渎职犯罪。(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具体表现为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玩忽职守罪则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3)犯罪主体不同。尽管两者都是特殊主体,但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厂矿等企业、事业单位中负责劳动安全设施的直接责任人员;工作人员。(4)犯罪发生的场合不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玩忽职守罪发生在国家机关工作管理职能的职务活动中。

四、刑事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实践中,情节特别恶劣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造成了特别严重后果的。主要是指:(1)致多人死亡;(2)玫多人重伤;(3)直接经济损失特别巨大;

(4)造成了特别恶劣的政治影响。

2、行为人的犯罪行为特别恶劣的,如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提出多次意见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以致发生重大事故的;已发生过事故仍不重视劳动安全设施,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等。

重大责任事故罪立案标准 篇3

2010年03月10日 来源:四川刑事律师网 浏览次数:687 【字体:↑大 ↓小】 背景色:

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引起了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虽然有违章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必要时可予以适当的行政处罚。从造成的结果看,本条规定了“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两个标准,具备其一便构成犯罪。1989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取案件标准的规定》,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这两个标准作了量化规定。重大伤亡,是指致人死亡一人以上,或者致人重伤三人以上的;严重后果,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万元以上的,以及经济损失虽不足规定数,但情节严重,使生产、工作受到重大损害的。

所谓情节特别恶劣,是指经常违反规章制度,屡教不改,明知没有安全保证,不听劝阻,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发生过事故不引以为戒,仍继续蛮干;事故发生后,不组织抢救,使危害后果蔓延扩大;为逃避责任,伪造现场、嫁祸于人;造成伤亡人数特别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特别大等。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刑法条文

第一百三十四条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第一条 将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修改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文件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押犯能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的批复/article_6008.htm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查处玩忽职守和重大责任事故案件的情况通报/article_14823.htm

3: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重大责任事故和玩忽职守案件造成经济损失需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标准应否做出规定问题的电话答复/article_14826.htm

相关阅读: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经典案例

上一篇:超外差式收音机下一篇:生活中处处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