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包

2024-11-03

重大工程包(精选8篇)

重大工程包 篇1

【本刊讯】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 切实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编制印发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及轨道交通装备等6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日前发布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 组织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

通知指出, 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创新组织方式, 加大支持力度, 强化政策引导, 力争用较短时间率先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 (电动) 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重点领域, 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建立一批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产业联盟,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打造一批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 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 使这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 并带动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和制造业整体素质提升。并将推动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 重大机械装备、控制系统等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 研发试验、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及标准制定等工作列为主要任务。

国家重大教育工程知多少 篇2

1.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出台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已经选择清华等20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物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而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政策机制。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院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

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抓住我国政治和经济实力迅速提高的历史机遇,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总体目标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 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校遴选范围为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中央部属高校。

列入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高校有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近60所高校。

3.九校联盟

九校联盟(C9),中国首个名校联盟,北大、清华等九所名校结盟。类似于美国常春藤盟校、澳大利亚“G8”高校联盟,2009年10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国内名校结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这使我国诞生了首个名校联盟——“C9”。从2010年开始,各校互派交换生,互认本科课程学分。

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核心就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不少于1年。目前,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共有194所院校,同学们可在百度上搜索相关学校和专业,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5.2110工程

根据军委的决策,“九五”期间,我军在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一批院校、学科和实验室,构建起“我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航空母舰”和“科技强军的高科技平台”的整体框架。“十五”期间,在全军院校进行了“2110工程”一期建设,对全军院校178个学科专业领域点和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两所学校的整体条件进行重点倾斜。“十一五”期间,在全军院校展开了“2110工程”二期建设,对全军22所院校和190多个重点学科专业领域点进行重点投入。

6.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是一个成立于1996年的东亚地区跨国研究组织。成立初期有9所大学,现在有17所大学是其成员。该协会的宗旨是促进成员大学之间的交流,为几个东亚的主要研究型大学建立研究成果共享平台。它是目前国际上最活跃的区域性大学组织之一,每年都组织10次左右的学术研讨会和大学生夏令营,并召开年会和理事会等活动。协会设理事会、理事会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两年。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中国成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

7.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立于1997年,由42所地处太平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组成。目前,其组织委员会和秘书处均设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主要活动包括治理论坛、战略提议、网络合作和国际项目等。联盟设立目的是为太平洋地区的综合研究型大学的校长们建立一个相互交流思路以协同发展的平台,大力推动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体在科学、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合作。联盟对于其成员大学的要求包括:学术优异、重视研究、全球视野和创新动力。联盟成员必须为本国居于领先地位的大学,教育质量优异,以发展研究为学校宗旨,具有强烈的国际化和创新的取向。目前联盟成员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等。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成员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

如果同学们的实力足够,应该尽量选择“985”和“211”的大学。上述7个国家重大教育项目有很多是与“985”和“211”相重合的。我们在选择院校时。就要尽量选择那些“头衔”多的院校。这样,未来无论我们是在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上都会更有优势!

重大工程包 篇3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为做好制造业稳预期、稳信心、稳投资、稳增长工作,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考虑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显著增强了综合国力。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迫切需要组织实施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

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国制造2025》,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创新组织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着力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重大工程包实施周期为3年(2016-2018年)。

二、重大工程实施安排

(一)主要任务

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包,力争通过3年努力,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明显提升,先进产能比重、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和企业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二)实施方式

进一步创新项目组织和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项目特点,分别依托产业联盟、企业联合体、行业骨干企业组织实施。对具有较强外部性、公益性的项目,采用直接投资或投资补助等政策性方式支持;对具有营利性、竞争性的项目,利用专项建设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注资等市场化方式支持。

(三)重大工程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组织实施10大重点工程。

1. 智能化改造工程

(1)数字化车间建设工程。基于安全可控关键技术装备,集成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规划等仿真技术,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MES),提升研发制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水平。

(2)智能工厂示范工程。利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建立制造资源协同管理平台,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3)验证体验中心建设工程。依托系统设计集成企业,联合制造、软件、互联网等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围绕设计制造全过程建立智能制造技术验证体验中心,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验证体验环境,促进智能化系统的推广与普及。建设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推进基础共性标准、关键共性技术及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

(4)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智能化升级工程。重点发展流程工业用温度、压力、流量、物位以及成分分析等高端传感器、变送器、智能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离散工业用磁、光、电以及多参数复合传感器和质量检测系统。加快开发生产经营与制造资源数字化管控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着力突破科学仪器的微型化、稳定性、可靠性瓶颈,提升科学仪器质量和水平。

2. 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1)重点领域升级工程。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点装备与重大工程需求,着力突破国防和社会经济安全的瓶颈制约,遴选一批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作为升级突破点。

(2)重点产品示范应用工程。根据整机、主机升级改造需求,制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研发生产计划,形成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开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提高整机、主机自主化率。

(3)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建设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依托现有技术基础服务机构,培育和建设一批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检验与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平台。

(4)“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实施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及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重点扶持一批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专精特优企业,培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隐形冠军”。

(5)军民融合发展工程。调动军民各方面资源,开展联合攻关,破解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制约瓶颈。建设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

3. 绿色制造推广工程

(1)生产过程清洁化工程。发展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开展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升级改造,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氨氮等污染物。推动有色金属、化工、制浆造纸、皮革、铅酸蓄电池、发酵、印染、电镀等行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工艺技术改造,削减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等非常规污染物。

(2)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工程。实施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提升工业锅炉(窑炉)、电机(水泵、风机、空压机)系统、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运行能效。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等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制冷、供热及循环利用。

(3)水资源利用高效化工程。采用水系统平衡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等节水技术,对化工、钢铁、造纸、印染、食品、医药等行业实施改造。采用电吸附、膜处理、海水淡化等技术,利用好城市中水、矿井水、高浓度盐水、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

(4)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工程。加快应用清洁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发展,降低能耗,节约原辅材料,减少废弃物排放。重点开发生物转化、高产低耗菌种、高效提取纯化等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发酵类大宗原料药污染防治。采用基因工程、手性合成、酶促合成、生物转化等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原料药传统生产工艺。

(5)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强化低品位难处理矿产资源、冶炼渣及尘泥、化工废渣、尾矿、煤电固废等综合利用。加快再生资源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提高废旧材料、废旧机电产品等资源利用率。

(6)产业绿色协同发展工程。加强煤电、冶金、化工、建材等流程工业间的横向耦合生态链接,促进行业融合;推进工业余热用于城镇供暖制冷、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污泥和飞灰等,促进产城融合;利用工业余热发展设施农业、生态旅游业,推进工业适用生物质能示范项目,促进产业融合。

4. 高端装备发展工程

(1)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工程。重点开展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海洋调查船、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等主力装备的系列化设计研发,着力攻克关键技术,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开发立柱式平台、张力腿平台等装备,逐步提升研发设计建造能力。着力推进绿色智能运输船舶、高技术船舶、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应用,提升骨干船厂智能制造水平。重点发展船用动力、通讯导航以及钻井、动力定位、单点系泊、自动化控制、水下生产等系统,提升重大产品研发及试验检测能力。

(2)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重点开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整车技术平台和检验验证能力建设。推动轨道交通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牵引传动系统、施工专业装备等关键部件研制及工程化应用。

(3)机器人提升工程。利用感知识别、环境建模、人工智能、人机协作等技术对机器人整机产品进行集成改造,提升机器人任务重构、偏差自适应调整的能力,满足柔性制造、生活服务等非结构化环境应用需求。

(4)高性能医疗器械工程。推动高端彩色超声、数字化X射线机(DR)、核医学影像设备PET-CT及PET-MRI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高通量基因检测仪、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等体外诊断仪器与设备,以及新型药物冠脉支架、介入心脏瓣膜、新型骨科植入物等植介入产品产业化。建设高性能医疗器械应用示范中心,以及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培育高端自主品牌。

(5)高档数控机床工程。重点发展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的高档数控机床,突破高档数控装置、高性能功能部件瓶颈制约,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6)现代农机装备工程。重点发展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粮食作物装备,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播种、收获和田间管理机械,突破先进农用发动机、驱动桥、变速箱等关键部件瓶颈制约,提升农机行业和骨干企业研发试验检测能力。

(7)先进化工成套装备工程。支持芳烃联合生产装置,加压、连续热解和煤焦油分离技术装备,水煤浆气化、固定床加压气化和熔渣气化等技术装备,大型低温甲醇洗、低压甲醇合成、甲烷化反应器等技术装备,密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废水制浆等技术装备生产应用。

(8)新材料专用装备自主化工程。组织新材料装备生产企业与材料生产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发展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人工晶体及器件等四大类材料加工制备,提升核心装备配套保障能力。

(9)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发动机、高效动力传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高性能纯电驱动系统,推动新能源汽车车身和结构轻量化、先进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等。

(10)轻纺高端装备制造工程。重点发展大型高效制浆造纸机械、智能化塑料加工机械、智能化缝制机械、液态食品高速灌装设备、绿色高效洗涤装备、多工位高精度笔头加工装备、生物基纤维生产装备、高效智能型纺织装备、高速智能型非织造布装备制造等。

5. 关键新材料发展工程

(1)先进金属材料发展工程。钢铁材料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超超临界火电用钢,高端装备制造用模具钢,高性能船舶和海洋工程用钢,第三代核电关键装备用钢,高铁用大型高速齿轮钢、车辆轮对用钢,超高强大规格不锈钢棒材,高端取向硅钢等产品。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发展大规格7000系铝合金加工材,大卷重钛带与高品质卷焊管,大规格高耐蚀钛合金管材,飞机发动机涡轮盘材料、飞机刹车系统模锻件,高性能高温合金棒材,高性能耐蚀铜管,超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产品。

(2)先进有机材料发展工程。重点推动聚碳酸酯、己二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烯-1等高性能树脂,异戊橡胶及单体、丙烯酸酯橡胶、聚酯型热塑性弹性体等特种橡胶,光学级聚酯膜等功能性膜材料,高纯试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表面活性剂,生物基材料等产业化。

(3)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工程。重点发展结构功能一体化绿色建材,矿物功能材料,耐烧蚀绝热保温材料,精细陶瓷粉体及高性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玻璃基板、石英玻璃、光纤预制棒等玻璃材料。

(4)先进复合材料发展工程。重点发展自修复、快速修补水泥基材料,海水伴养混凝土材料和极端环境用水泥基材料,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碳化硅纤维、芳纶、T800级碳纤维及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无石棉复合密封摩擦材料,产业用纺织材料、纸基新材料等。

(5)前沿材料发展工程。围绕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等融合趋势,重点发展3D打印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等前沿材料,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与典型应用。

(6)新材料支撑能力建设工程。建设国家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中心、材料基因技术研究平台等,加快建立产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

6. 航天航空能力建设工程

(1)重大支线飞机关键能力提升工程。以提升ARJ-21和“新舟”系列重大国产支线飞机研制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围绕试验验证和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开展智能部装/总装生产线、批生产条件建设、铁鸟试验台架、综合航电模拟试验平台、驾驶舱模拟平台、全球客户服务体系、飞行模拟机、维修设施等设施建设和更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2)先进通用飞机能力建设工程。瞄准市场需求旺盛产品的升级换代,重点推动运-12、AG600、AG300、小鹰500、直-15、AC313等一批通用飞机重点型号及发动机和综合航电、机电系统研制、试验验证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协同设计、航空螺旋桨研发、航电/铁鸟试验室、水上飞机试飞、传动系统地面联合试验等设施平台,加强批生产条件和全球客服及培训网络建设等。

(3)民用飞机产业化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围绕航空企业国际合作的提质增效,重点开展A350、A330、B737、B747-8、C系列及民用发动机和机载系统、生产线合作、大部件、结构件和分系统转包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复合材料、机载系统等研发平台;建立和完善制造创新中心,加强有关产品预生产工艺制造和验证设备配置,优化产品工艺验证体系等,提高自主发展和配套水平。

(4)导航基准站升级改造工程。开展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升级改造,推动政府涉及精密定位应用的基准站逐步过渡到北斗或北斗兼容系统,采用基于国产核心芯片的接收机和国产软件系统,并针对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数据存储、信息传输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实施安全防护改造,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5)商业航天产品发展工程。重点发展商业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及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线,大幅提高商业航天的生产制造能力,促进航天产业的市场化。重点推动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地面系统的生产研制,突破大型遥感接收天线、移动通信地面天线和国产数据处理软件的制造瓶颈,促进航天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6)卫星应用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空间基础设施卫星数据资源,构建卫星综合应用体系和卫星数据产品生产线,形成支撑多层次应用的空间信息服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应用服务中心网络体系。基于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以及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典型行业、典型区域及国际化综合应用示范,加强跨领域资源共享与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

7. 电子信息升级工程

(1)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工程。重点发展12英寸先进制造代工生产线和12英寸存储芯片生产线,大幅提升制造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制造工艺和化合物半导体器件,重点支持12英寸、8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以及6英寸、8英寸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生产线。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和水平,增加有效供给;配套发展封测业、关键装备和材料,完善产业链和生态链。

(2)新型平板显示工程。重点发展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AMOLED)等新一代显示量产技术,建设高世代生产线;发展玻璃基板、增亮膜、光刻胶、OLED蒸镀工艺单元设备部件、蒸镀设备自动化移载系统等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增强自主配套能力;推动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布局量子点、柔性显示等前瞻技术领域。

(3)智能硬件工程。推动面向医疗健康、生产制造、汽车驾驶、信息消费等多种需求的新型智能硬件产品产业化,发展智能家居、数字电视、虚拟现实、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汽车等产品。

(4)信息与网络设备工程。推进核心信息网络设备的产业化,发展高性能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端服务器、海量信息存储、SDN设备、云计算数据中心设备以及关键配套部件等。加快互联网(含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产品发展。

(5)电子基础产品工程。推动光纤预制棒、超低损耗光纤、高压直流继电器、宽带网络核心光电子芯片与器件等产品产业化;发展超小型片式元件、柔性印制电路板等产品,提高核心元器件保障能力;突破CMOS和MEMS传感器、智能光电传感器等瓶颈制约,提升智能化复合型高端传感器技术水平;加快新型汽车电子、电力电子等产品产业化进程;配套发展关键材料、电子装备、测试仪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6)软件及信息服务创新工程(含物联网、云计算)。推动工业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研发设计软件、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及行业解决方案的产业化及应用;开展公共云计算服务基础平台和重点行业云应用服务能力建设,以及云计算关键产品产业化;发展物联网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技术集成应用服务,建设物联网试点区域的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项目,面向重点行业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

(7)信息领域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围绕通信与网络、数字家电、新一代移动通信、高端服务器等重点领域,组织10家骨干企业自主选择未来3-5年内重点发展的方向(项目),瞄准关键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攻关力度,加强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提升内生增长动力,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8. 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

(1)消费品品种丰富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要。加快家电、家具、制鞋、五金、纺织、食品等领域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依托有实力的企业,针对工业消费品市场热点,加快研发、设计和制造,及时推出一批新产品。

(2)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开展战略性新材料与药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示范,提高新材料和药品质量,增强自给保障能力。开展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试验和制造,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加快推动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设,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瞄准国际标杆企业,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尽快推出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的精品。

(3)品牌创建基础建设工程。推进产品设计创新中心建设,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制约瓶颈,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加强品牌企业智能仓储系统建设,提高仓储物流配送系统效率,满足市场及品牌发展需求。完善重点企业大数据平台,增强品牌创建支撑能力。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品牌企业营销网络建设,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企业影响力。

9. 服务型制造转型工程

(1)工业云服务提升工程。深化众包设计、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模式在企业的应用,聚焦设计环节,加强创新设计,推广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建立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信息和制造资源共享的工业云服务平台,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

(2)网络化协同制造工程。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企业间研发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系统的横向集成,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设计、制造、商务和资源协同,实现产品开发的深度协同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3)制造业服务化增值工程。推动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在线服务平台,开展远程终端设备数据信息实时回传、监控中心大数据智能分析,提升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服务功能。建立面向客户的全天候实时在线智能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动态升级和实时信息互动。

1 0. 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1)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上海漕泾、广东惠州、宁波镇海(舟山)、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福建古雷等石化产业基地,推动炼化一体化、乙烯、芳烃(对二甲苯)项目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端化工新材料供给能力,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2)化工园区(基地)建设工程。加快省级及以上化工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基地)产业承接能力,推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加快蒙西、蒙东、准东、伊犁、榆林、宁东、晋北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前期工作,有序建设煤制烯烃、芳烃(对二甲苯)、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

(3)钢铁基地建设工程。结合城市钢厂环保搬迁,进一步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在减量置换前提下,加快推进沿海重大精品钢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所需的高端钢材产品。

(4)船舶基地提升工程。结合城市船厂搬迁改造,调整提升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地区三大造船基地,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

(5)产业转移承接工程。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建材、家电、纺织等行业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转移,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提升转移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快园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三、工作要求

根据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建设需要,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建立促进制造业升级改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实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树立“政府买国货”的理念,通过政府首购、订购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国内创新产品。切实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保险补偿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

(二)强化技术标准引领

完善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工业产品安全、能效、环保和可靠性达标等改造行动,健全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激励机制。尽快修订建筑标准,扩大优质钢材、铝材消费。发挥强制性能效标准作用,加快推广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研发系统。

(三)优化政府投资方式

加大国家资金支持力度,扩大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规模,转变资金使用方式,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针对不同领域、采取不同模式,统筹采用补助、贴息、奖励、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地方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四)创新金融支持政策

健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排污权质押、信用放款等创新产品,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募集资金。

(五)完善投资项目管理

围绕制造业升级改造的要求,加强导向指引,利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建立项目储备和滚动计划,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资源等要素的投向。统筹协调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事项,简化前期手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研究推广对不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实行承诺备案管理制度。

重大防水工程案例征稿启事 篇4

征稿范围:近3年来国内外重大工程的防水设计与施工案例,包括:各类屋面工程、幕墙工程、地下工程、地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水利防渗堵漏工程、垃圾填埋场等特殊构筑物工程等。工程案例文章内容框架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屋面或防水设计方案及选材介绍、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工程经验或体会总结等几个方面。

征稿日期:即日起至2013年8月1日。

投稿邮箱:E-mail:cbw@cbw.com.cn或admin@jzfsonline.com。投稿请注明“重大防水工程案例征稿”。

其他说明:1.质量优秀的重大防水工程征稿文章,实行优稿优酬,稿酬在原来基础上上浮50%。

2.质量优秀的重大防水工程征稿文章,将择优推荐进入《中国建筑防水》杂志“优秀论文”评选;满足条件的作者,优先进入“优秀中青年作者”评选。

3.将选择文章质量特别优异的征稿,安排刊登在《中国建筑防水》2013年第16期“展会特刊”上。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浅析 篇5

依据《刑法》第137条规定的字面意思看来, 该罪为特殊主体, 仅仅限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 但是根据该罪的条文规定来看, 处罚对象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 并非四种单位主体, 理论上涉及到单位犯罪到底是一个犯罪主体, 还是两个犯罪主体的问题。

认为自然人应该为犯罪主体的学者, 理由多是认为条文中既然规定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罪状, 就应该同时规定相应的刑事责任, 但是条款中并未规定相应的刑事责任, 只是规定单位内直接责任人员应负的刑事责任, 所以单位犯罪难以断定。笔者认为本罪应该是单位犯罪, 理由如下: (1) 如果刑法条文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都属于犯罪主体的范畴, 则本罪既属于单位犯罪又属于自然人犯罪, 事实上就承认了本罪在一个罪过形式的情况下, 既需要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又需要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但是本罪罪状中只是追究了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并未对单位进行处罚, 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 (2) 如果认为本罪罪状中只规定了对自然人的处罚恰恰证明了只存在自然人主体的话, 那就是对罪状的误读, 本罪属于典型的“刑事禁令+罪状+法定刑”结构, 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 先叙述刑事禁令, 再描述犯罪构成特征, 最后规定法定刑的情况②。本罪中即表现为“违反国家禁令”属于刑事禁令, 罪状为“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法定刑为“对直接责任人员, 处……。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因此, 关于“直接责任人员”的规定属于如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法定刑部分。 (3) 从文本解释角度来看, “对直接责任人员处……”属于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 在刑法理论上存在单罚制与双罚制之分, 此处规定即为单罚制, 单罚制的规则是在单位犯罪中只处罚单位中的个人或者只处罚单位本身, 本罪即是属于在单位与个人之间选择只处罚个人的情况。因此“对直接责任人员处……”属于刑罚范畴, 本罪为单位犯罪。 (4) 从历史解释角度来看,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文件的刑法 (修订草案) 对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罪状的描述分为3个部分, 每一部分都明确提出了该罪为单位犯罪, 最后经过征求多方意见, 形成了1997年刑法典第137条如今的规定③, 从我国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立法演变草案中可以看出, 本罪的立法过程中, 单位犯罪始终被立法者所肯定, 用历史解释的方法可以得出本罪是纯正的单位犯罪, 是符合其立法原意的。综上所述, 本罪是单位犯罪, 主体只能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往往将勘察单位和上述四个主体相并列追究相关责任, 是否应该将勘察单位列入本罪的主体呢?笔者认为不应该将勘察单位列入本罪主体。理由是 (1) 勘察单位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释义, 是指“已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 从事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和岩土工程等工作的单位”, 而且在众多建筑规范当中是明显区分于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 如果将其作为主体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2) 勘察单位可以同时是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 这种重合的身份法律没有禁止, 而且在现实操作中也很常见。重合的身份是否可以使“勘察单位”成为本罪犯罪主体的理由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本罪法律惩治的是四种特殊主体, 勘察单位如果同时作为工程监理单位, 法律以本罪对其进行惩处时, 是依据其作为工程监理单位的主体身份而进行规制的, 如果仅仅是勘察单位, 即使符合本罪除主体要件之外的其他三个犯罪构成要件, 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但是可以视其情况, 对其勘察单位中的勘察人员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综上所述, 本罪是单位犯罪, 主体只能是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

参考文献

[1]马长生, 田兴洪等著.责任事故犯罪热点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启动 篇6

纪正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暨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 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成, 具有自主创新的属性,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 彰显了标准化工作对于重大工程建设的支撑作用。国家标准委批准1 000千伏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成为我国首个“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 这是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的又一次机制创新, 对于探索标准化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创新模式、推动标准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有着重要意义。

纪正昆强调,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自主创新成果的标准化、产业化, 必须继续做好示范的组织、实施和宣传工作, 进一步完善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体系,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国家标准委为探索标准化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新模式, 推动标准与自主创新技术相结合, 2006年10月, 批准成立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技术工作委员会。2009年11月30日,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1000千伏交流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等15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国家标准将于2010年5月正式实施。2009年12月1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1000千伏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 示范的内容为“工程实践与标准化的有效结合, 科研、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的同步发展”, 示范期限为3年。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继开展农业、高新技术、循环经济、服务业等标准化示范工作后的又一个机制创新, 对于探索标准化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模式创新、推动标准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有着重要意义。

重大工程包 篇7

1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及组织管理模式概述

1.1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界定及特点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是指由政府主导, 多部门单位参与, 技术先进且门类众多, 规模较大, 周期较长,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工程项目。由于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特殊地位, 而且投资规模大、利益主体关系复杂、项目周期长以及风险较大等特点, 决定了重大科技工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3]。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规模较大, 前期勘察、设计、实施以及所需的信息、人力、物力等资源较多, 并且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 因此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的特点。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参与主体较多且关系复杂。参与主体一般包括: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各企业单位等。工程项目由政府领导或指导以及专项小组等进行顶层设计, 工程的实施方包括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监理方等, 参与主体十分众多并且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工程项目规模较大, 而且较复杂, 因此项目的建设周期几年甚至十几年, 由于项目周期较长, 工程项目的参与者以及内外部环境不断的动态性变化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会逐渐增多, 导致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风险较大。

1.2 组织管理模式内涵

组织管理模式是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 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进行管理, 这种规则一般是组织认可的依靠职权链接关系或者契约链接关系进行管理的规则。它决定着组织的信息流和物流, 也决定着组织的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以及灵活性与开放程度等, 最终影响到组织的管理效率以及效益。

组织管理模式是一种管理工具, 作为组织体的骨架, 一般用职权链接或契约链接关系来规范组织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从具体分析和研究的角度来看, 本文将从组织管理模式各类型的内涵、适用范围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管理模式确立了各组织之间的职权链接关系以及契约链接关系, 因此它对权利和责任进行分配, 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基于前述分析, 本文认为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是指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主体基于职权链接关系以及契约链接关系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框架, 它反映了工程项目参与主体 (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 在该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4]。如果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不健全或设置不合理, 各项目参与方的工作沟通方式不明确, 组织就会出现沟通协调不畅以及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 导致重大科技工程实施进度较慢, 进而影响工程总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是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性问题。

2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组织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自建国以来, 我国实施了许多重大科技工程项目, 之所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工程项目管理者采用了适应形势的组织管理模式。影响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选择特定管理模式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主要对工程目标、科技实力和经济资源等因素来进行分析, 探讨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5]。

2.1 工程目标因素

工程目标是指工程组织所期望实现的成果, 工程目标是组织实施工程的内在动力, 能够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该目标而不断努力, 因此对于重大科技工程作用巨大。建国初期, 我国组织实施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的工程目标, 主要是稳固政权以及国家安全, 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免受外来国家的入侵。在这一利益目标下, 国家主要采取基于职权链接的组织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完全由政府领导并组织实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权已经较为稳固, 而且国防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此时的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工程目标, 不仅仅为了国家民族利益, 社会经济利益也被纳入其中。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实施过程中, 就要相应的吸收一些私人企业参与其中, 进行合作, 因此契约关系同时也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 国家在提高国防能力的同时, 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提倡军民共用, 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因此, 这一阶段的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采取基于职权链接与契约链接并存的组织管理模式, 更具体的说应该是基于职权链接主导、契约链接辅助的管理模式。但是在未来,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 工程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契约链接主导、职权链接引导的管理模式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2.2 科技实力因素

科技实力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一些战略性目标, 利用各种科学技术资源在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利用信息、研发投资方面所具有的能力的总称。复杂重大科技工程涉及多学科、多单位、多项技术的交叉, 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研究支撑、核心技术攻关以及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等作保障, 因此国家社会的科技实力的强弱对于工程的实施进度以及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新中国刚成立时期, 经济技术水平较为薄弱, 教育水平低下, 人才较为稀少, 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国家重要的科研院所单位, 科技实力明显较弱, 而且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都被国家领导下的重要科研院所的优秀专家人才所掌握, 因此, 这一时期,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采取的是基于职权链接的组织管理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引进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与人才, 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 人才越来越丰富并且不再集中, 而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国有企业、私有企业等中, 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利用新技术等能力都大幅度提升, 整个国家社会的科技实力明显增强, 因此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施工不仅仅可以依靠政府, 更可以依靠社会中的大型企业等, 因此基于契约链接关系与职权链接关系并存的管理模式逐渐受到工程项目负责人的青睐, 而且发挥着巨大作用。

2.3 经济资源因素

经济资源是在经济活动中能够产生物质或非物质利益的自然、社会资源, 包括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等等。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在实施过程中, 要完成相应的工程阶段任务, 所需要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经济资源必须要有保障, 否则整个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将无法保证。因此经济资源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及进度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然而国家的经济资源丰富与否要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等。

在建国初期, 我国正处于稳固政权阶段,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此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环境较差, 综合国力较低, 工程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源不能够很好的得到保证, 因此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达到完成工程任务的目的, 这一时期实行完全基于职权链接的组织管理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家具有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市场中的各种资源越来越丰富, 工程任务所需的经济资源可以依靠契约链接关系, 而不仅仅依靠职权链接关系也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因此基于职权链接和契约链接关系的组织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并不断完善。

3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管理模式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复杂重大科技工程, 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处在动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 其内部的要素关系错综复杂, 组成的因素众多, 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复杂巨系统[6], 管理难度非常大。而且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参与方在工程的各阶段的整合协调不利, 在权利、责任与义务上的分配不合理;工程各类信息的交流不畅;工程项目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等,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复杂性管理思维进行分析, 选择合适的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纵观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实施重大科技工程采取的管理模式, 可概括为基于职权链接管理模式, 基于职权链接+契约链接并存的管理模式即基于职权链接主导、契约链接辅助的管理模式和基于契约链接主导、职权链接引导的管理模式。

3.1 基于职权链接的管理模式

3.1.1 基于职权链接管理模式的内涵

基于职权链接的管理模式是指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职权链接关系规则进行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该管理模式中,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设计、决策实施等都依靠政府的行政指令进行, 实施的单位组织之间形成了典型的基于职权的链接关系。

基于职权链接的管理模式具有等级制、排他性、强制性等特点, 等级制就是在复杂重大科技工程中, 有顶层的领导者, 中层的管理者和较低级的管理人员, 是具有层级划分的。排他性就是为了避免多头领导, 符合统一指挥的原则, 低一级的管理者只能听从一个上一级管理者的指挥与命令。强制性就是上一级管理者的命令下达后, 不管命令正确与否, 下一级管理者都要执行, 基于职权链接的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特点。

3.1.2 基于职权链接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

基于职权链接管理模式是国家领导下的“两总”系统并行的运作机制[7], 如图1所示, “两总”系统包括行政总系统和技术总系统, 行政总系统主要由行政总指挥、各单位领导、部门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组成;技术总系统主要由技术总指挥、分系统设计师、子系统设计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两总”系统的各单位成员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各司其职, 通力合作, 为完成中央领导下达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程项目总目标而大力协同, 并行前进。该模式对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起了重大作用, 具有宝贵的经验意义。

以“两弹一星”工程为例, 该重大工程系统主要由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系统组成, 每个分系统都具有独立的行政与技术并行指挥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领导下, 首先任命一个政治与行政上的总指挥即周恩来总理、除了总指挥, 行政系统还包括各组织单位领导、部门主管领导以及相关工人员;其次是任命技术上的总指挥即系统总设计师, 以及各分系统的设计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 两大并行指挥系统相互配合, 协同并进, 保证工程项目高效、有序的运转[8]。

3.2 基于职权链接与契约链接并存的管理模式

基于职权链接与契约链接并存的管理模式是指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按照职权链接和契约链接关系规则进行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改革开放后, 我国虽然仍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开始出现, 直到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市场主体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 为防止合作双方违背承诺, 就会订立大量的契约来限制并保护合作双方, 因此契约链接应运而生, 基于契约链接的管理方式开始在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中出现, 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组织管理模式中所起的作用越发重要。

3.2.1 基于职权链接主导、契约链接辅助的管理模式

1) 基于职权链接主导、契约链接辅助的管理模式内涵。基于职权链接主导、契约链接辅助的管理模式实质是基于职权链接管理模式向基于契约链接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的过渡性的管理模式, 该种管理模式中, 职权链接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契约链接关系起辅助作用。这种组织管理模式继承了“两弹一星”重大工程时期的国家领导下的技术与行政“两总”系统的并行管理方式, 管理者并创造性的引进了契约链接辅助职权链接的新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对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化分工, 由党中央国务院进行统筹规划, 各部委专项负责。工程项目领导者开始积极吸收国有大中型企业甚至一些实力较强的私人企业参与其中, 拓宽融资渠道, 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

2) 基于职权链接主导、契约链接辅助的管理模式运作机制 (以嫦娥二号为例) 。基于职权链接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实行部委牵头负责制, 在“两总”系统并行运行下, 设立专项领导小组进行监督指导。该种管理模式总体上是依靠职权链接关系指导实施的运行机制, 但是在局部, 一些部门单位的下属单位有的是依靠契约链接关系而实施运行。

在“嫦娥二号”任务的实施过程中, 在国家的正确领导下, 任命“两总”系统总指挥并负责组建该系统, 并由国家国防科工委牵头负责,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重大专项领导小组[9]。“两总”系统中的行政总指挥对工程的组织负责, 总揽整个工程, 对人、财、物各方面进行协调;技术总指挥对工程的技术负全责, 负责技术方案设计、技术路线规划、技术攻关, 以及可行性验证等, 确保整个工程技术可行。专项领导小组和“两总”系统大力协同, 密切配合, 坚持在工程组织体系建设、工程方案确定、重大问题协调、重大阶段转变等方面科学筹划、集体决策, 保证项目的正常高效运转。

总体上, “嫦娥二号”以职权链接为主进行实施。但是在局部, 部分单位如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等不同类别系统单位之间是基于职权链接和基于契约链接并存或仅基于契约链接而实施。其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

3.2.2 基于契约链接主导、职权链接引导的管理模式

1) 基于契约链接主导、职权链接引导的管理模式内涵。基于契约链接主导、职权链接引导的管理模式是指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按照契约链接关系为主导、职权链接关系为辅助的规则进行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手段的作用, 利用各种契约方式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在市场自发性特点作用下, 市场竞争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他们之间将会更多地体现契约关系, 因此,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在基于职权链接的引导下, 将会越来越多的利用基于契约链接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

基于契约链接的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特点如:实行专项分权与契约化管理, 有利于顶层设计单位专心致力于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总体设计和战略规划;各层级组织进行独立经营与全面负责制, 从而有利于调动各层级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契约链接管理方式能够明确各层级组织的责权利关系, 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 并能够激励与约束, 从而提高各层级组织效率。因此基于契约链接主导的组织管理模式将是未来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2) 基于契约链接主导、职权链接引导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以载人航天为例) 。载人航天系统总体上是基于职权链接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但是有些下层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 是以基于契约链接为主导而进行工程管理的。例如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下属的一些研制单位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等不同类别系统的一些单位之间是基于契约链接为主导的组织管理模式。在载人航天工程系统中, 由总装备部总体负责, 在确立工程总目标和总任务后, 921工程办公室通过契约方式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牵头组织实施三大系统, 让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实施一个大系统。各系统分解后的多层目标和任务体系由各牵头实施组织通过招投标方式让其它类别组织承担[10]。由此形成了载人航天工程不同系统的部分单位之间基于契约链接的组织管理模式。其运行机制如图3所示:

3.3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三种组织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基于职权链接的组织管理模式对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组织管理完全依靠政府的行政行为与手段, 该模式的领导主体是政府, 参与主体是科研院所、国防科工企业等, 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来源于政府, 主要适用于以稳固政权以及国防能力的提高为目标, 具有重大战略意图的工程。

基于职权链接主导、契约链接辅助的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与基于职权链接的组织管理模式不同, 该管理模式是在政府的领导下, 在市场机制环境下, 工程建设需要的资源等来源于政府以及社会企业, 领导主体主要是政府, 参与主体是科研院所、国防科工企业以及大中型企业等。该模式比较适合于国防关键性技术, 在民品市场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以及经济效益较高的军民两用技术。

基于契约链接主导、职权链接引导的组织管理模式与上两种管理模式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该管理模式是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 以市场机制为主导, 具有契约关系的各科研单位和企业相互合作, 对资源优化配置, 工程项目的必需的经济资源来源于各企业单位以及政府, 领导主体是企业, 参与主体是政府、科研院所、国防科工企业以及大中型企业等。该模式适用于非国防关键性技术, 而且对于开发民品具有巨大潜力的军民两用技术。

通过对三种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11], 可以看出, 这三种管理模式在适用体制、领导主体、参与主体、适用范围、资源来源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由表1可见。

4 结论

我国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施了多项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项目, 并取得了显著地成就, 成绩的取得与采用合理的组织管理模式密不可分, 因此组织管理模式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炼出影响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核心因素有工程目标、经济资源、科技实力等;深入剖析了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基于职权链接的管理模式和基于职权链接主导、契约链接辅助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基于契约链接主导、职权链接引导的组织管理模式;并对这三种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总结出各管理模式的适用机制、领导主体、参与主体、适用范围以及资源来源等, 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摘要: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富国强军, 其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内涵与特点, 界定其组织管理模式;继而提炼出影响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核心要素:工程目标、科技实力、经济资源;在此基础上, 根据链接方式将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分为:基于职权链接和基于职权链接+契约链接两种基本模式;最后, 对各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为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影响因素,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贺新闻.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组织协同网络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2011.

[2]李同玉, 孔德成, 侯光明.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组织管理模式演进路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12) :1-4.

[3]王学旺.代建制企业大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8.

[4]冯身洪, 刘瑞同.重大科技计划组织管理模式分析及对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 2011 (11) :82-91.

[5]钱颜文, 孙林岩.论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演进[J].管理工程学报, 2005 (2) :12-17.

[6]王德禄, 孟祥林, 刘戟锋.中国大科学的特征[J].民主与科学, 1991 (2) :36-37.

[7]谭跃进, 戴绍利, 韩亚欣.并行工程:一种新的系统工程的组织管理模式[J].系统工程, 1997, 15 (1) :4-8.

[8]刘艳琼.“两弹一星”工程中管理层面的成功经验 (下) [J].管理与实践, 2002 (7) :24-26.

[9]杨越.丰富的实践成功的模式——“嫦娥二号”任务组织管理创新纪实[J].关注, 2010 (11) :16-19.

[10]黄春平, 侯光明.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研制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99-102.

[11]招富刚, 关皓元.重大科技专项的三种组织管理模式[J].广东科技, 2009 (5) :49-52.

重大工程包 篇8

对于组织界面协同, 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 如官建成等[1]认为界面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交互作用的管理, 其目的是使界面各要素之间保持和谐, 采用的方法是进行协调;Smulders等[2]认为不同的研发项目界面有差异, 需要建立不同的组织协调机制;基于Hickson等[3]、Pfeffer等[4]、Walton和Dutton[5]、Walton[6]等的研究, Adler[7]建立了科技研发项目不同阶段组织界面的12种协调机制, 主要考虑项目流程和产品功能两参数;林镝等[8]将影响界面的因素归结为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与流程、企业文化、信息沟通和相互信任;赵玉林[9]认为影响界面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化、信息粘滞、目标差异和文化冲突;王辉[10]认为组织界面协同管理受科技研发合作主体的影响, 研发合作者的核心能力、主观意愿、利益取向、动机或受激励程度等都对组织界面管理的质量与研发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

在管理学领域, 界面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 在任务模块之间、组织之间、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或各有关成员之间形成的信息、物资、财务等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11,12]。界面的概念在组织理论中包含了组织间接触点的含义, 是相关单元之间接触方式和机制的总和, 具体可以理解为系统内单元之间或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介质、通道或载体。

重大科技工程的参与方众多, 由于各自的任务、责任和权利不同, 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程序等也会有所差异, 在信息、物资、知识等传递和沟通过程中产生交互作用, 形成相应组织界面。我们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定义为:为完成重大科技工程任务目标, 各参与组织 (主要有政府部门、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制造单位、配件供应单位、检查验收单位) 在信息、物资、人才、技术等工程要素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接触方式和交互关系。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参与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组织界面, 第二层为工程各参与组织之间的组织界面, 第三层为工程各参与组织内部的组织界面。如图1所示。同时,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具有两种性质[10]: (1) 纵向关系组织界面, 即在层级组织体系中, 按照权力的上下级关系或者技术关联中上下游关系形成的组织间的交互关系, 如立项-实施-评估系统之间、总成系统与功能系统之间等, 以权力与合同制约完成目标分解与协同、信息沟通与共享、资源匹配与传递、利益分配等。 (2) 横向关系组织界面, 指处于同等地位的组织各关联成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领域, 来源于并行的职能和流程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 在横向界面上彼此控制信息内容、时间、方式的权力平等, 根据各自内部规则、程序以及所处的环境单独决策, 但在工程任务中, 为完成共有目标, 组织之间互相紧密关联, 发生信息等的交互作用。

1.2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管理

重大科技工程的参与组织众多, 形成了许多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组织界面, 这迫切需要有效的界面协同管理, 处理好工程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 解决界面双方在专业分工与协作需要之间的矛盾, 实现控制、协作与沟通, 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 从而使项目顺利实施, 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

根据集成的界面协同原理[13], 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管理定义为:在重大科技工程全寿命周期内, 通过组织之间的界面设计、界面障碍识别、应对等管理措施, 实现组织界面双方 (或多方) 之间在工作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交互作用遵循共同规则, 划定各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的内容和方向, 使组织界面越来越宽泛、淡化, 使各个组织彼此之间形成流动顺畅的整体, 以保证各组织相互依存、相互配合、优势互补, 从而实现工程管理绩效最大化, 实现工程目标的管理过程。

2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重大科技工程参与组织间交互作用的协同管理远比单个企业困难, 其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复杂系统为视角, 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工程外部环境因素、工程内部环境因素、工程参与组织因素以及工程项目因素4个方面, 如图2所示。

2.1 工程外部环境因素

重大科技工程的协同运作是在一个大环境中进行的, 工程建设离不开外部宏观环境, 界面管理需要环境支撑因素, 包括政府主导、制度保障、信息技术等方面。像傅家骥[14]分析说明了政府在促进跨组织界面合作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 主要有资源支持、政策支持、平台支持、孵化环境、目标引导等。而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的制度环境主要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利益交换、资源共享、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宏观环境, 它是保障组织界面协同的基本条件;信息技术环境是项目所依赖的信息支持技术,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 组织间协同时沟通速度加快、沟通成本下降, 并且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使交互的各种信息, 如技术信息、管理信息、过程信息等按一定的规则在组织界面内有序流动。

2.2 工程内部环境因素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管理是在一个稳定的架构下进行的, 要保持界面的关系, 就要有使重大科技工程系统稳定运行的内部环境。工程内部环境主要指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内所包含的工程文化、责权利分配、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以及沟通管理。工程文化指对跨组织界面协同价值的认同以及对跨界面合作的技术性、组织性、制度性手段的理解和掌握, 它能更好地消除工程内部的认识障碍, 促进工程内部协同管理。组织界面协同的另一个重点是责权利在组织间的配置, 在工程组织设计和运行中, 由谁来充当组织界面的管理者和协调者、决策权和控制权的结构如何设计, 这将影响到组织界面协同的有效性。而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在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中是通过制度协同利益分配, 减少组织间冲突, 减少界面障碍。沟通管理指对技术、信息等重要且复杂的因素进行交流沟通的管理, 包括管理组织间信息不对称、信息隐蔽、信息粘滞、信息失真、信息冗余、技术集成等问题, 克服由于沟通不畅而引起的组织界面障碍, 促进技术、知识和信息的顺畅流通。

2.3 工程参与组织因素

参与组织的核心能力、主观意愿、利益取向、动机或受激励程度等都对组织界面协同管理的质量与工程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当参与组织合作的意愿强烈, 同时其学习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时, 双方的空间距离就会缩短, 利于互补知识资源的最优组合实现合作价值, 从而使组织界面协同更加有效。核心能力指组织以内部资源为基础的技术能力, 具有价值性、异质性、难以替代性和难以模仿性, 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根本, 核心能力的差异是组织间交互的根本差异。吸收能力则更加关注参与组织间的合作关系与合作情景[15], 强调一种包容外部知识、利用外部知识, 是一种边缘性能力和情景嵌入性能力, 是存在于合作关系中的跨组织能力。

2.4 工程项目因素

不同的重大科技项目, 其特性是不同的, 对组织界面的形成与稳定的影响较大。重大科技工程的特性包括项目的复杂性、关联性和迫切性, 这都影响组织界面协同的效果。重大科技工程往往分为系统级、子系统级、模块级和零部件级, 每一级的数量越多, 项目组织结构越复杂、联系越密切、任务越迫切, 管理文件、程序和准则的数量就越多、重叠程度越高, 组织界面就越复杂、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就越高, 沟通和协调就越困难。

3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影响因素的ISM模型

3.1 ISM与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影响因素研究之间的嵌入机理

ISM方法由美国Warfield教授于1973年开发并用于复杂社会经济系统问题研究, 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它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 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 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 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 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 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它是现代系统工程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目的在于解释系统内部结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所提及的重大科技工程正是一个由大量节点组织组成的外部结构、系统内部构成及相互关系纷繁的复杂系统, 同时这种关系亦存在层次性, 因此, 本文认为ISM与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契合性。

3.2 模型构建

根据ISM模型构建步骤, 构建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的影响因素”模型:

(1) 在进行文献整理和对专家征询后, 根据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影响因素分析, 从工程外部环境、工程内部环境、参与组织以及工程项目4方面提出14个影响因素, 并成立专家组 (包括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办相关负责人、高校参加过重大科技工程活动研究的专家以及从事界面管理、组织管理研究的教授) 进行了影响关系判断, 对于有相互影响的因素, 取影响大的一方为影响关系, 如表1所示。

(2) 根据关系评判建立相邻矩阵A。如表2所示, 即元素aij取值为0或1, 分别表示元素i对元素j无直接影响关系和有直接影响关系。对相邻矩阵通过matlab程序求解可达矩阵M, 经过5次循环计算, 当 (A+I) 5= (A+I) 6时, 得到可达矩阵M= (A+I) 5, 如表3所示。

(3) 根据可达矩阵可得各元素的可达集R (SI) 、先行集Q (SI) 及共同集A (SI) =R (SI) ∩Q (SI) , 见表4所示, 据此进行级间分解。

根据R (SI) =A (SI) 的条件进行层级抽取, 在表4中, 存在R (S8) =A (S8) , 即第一层要素为A8。去除已有层级的因素后, 依旧根据R (SI) =A (SI) 的条件再进行层级抽取, 得到结构层次关系模型, 如图3所示。

根据结构解释模型建立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的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如图4所示。

3.3 模型分析

根据解释结构模型梳理可知,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影响因素是一个6级递阶结构, 这个递阶结构从总体上反映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和内部机制。

从层次上, 影响因素被分为根源因素、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根源因素是从根源上影响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的重要因素, 对协同管理起决定性作用, 包括政府主导、制度保障、协同文化、协同平台、信息技术, 其中重大科技工程的国家属性与政府主导的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政府主导程度对组织界面协同管理的根源性影响。间接因素指由根源因素决定, 将根源性原因传递为直接因素的中介, 如绩效考核与激励、组织吸收能力;同时间接因素还包括起调节作用的工程业务间的关联性和任务的紧迫性, 强关联性和紧迫性都从客观上要求高水平协同。直接原因即权责利分配、组织核心能力、组织间距离与工程复杂性这些直接影响协同意愿继而影响组织界面协同的因素。由此分析可知, 在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管理中应该重视根源性因素, 尤其是政府主导的作用。

从影响路径上,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协同影响因素的影响过程始于政府主导, 止于组织协同意愿, 可以分为3种路径关系:工程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组织协同意愿;工程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参与组织———组织协同意愿;工程项目———组织协同意愿。如图5所示。其中, 工程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组织协同意愿路径解释的是政府主导通过制度起根源性影响, 继而影响工程内部的公平, 通过考核和激励保持权责利的平衡, 为组织界面协同提供保障;工程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参与组织———组织协同意愿路径中, 政府指导主导整个系统的协同文化建设, 连同外部环境中的信息技术, 两方面合力影响工程内部协同平台建设, 继而影响组织的吸收能力与组织间距离 (科学的协同平台建设有利于参与组织吸收能力的提高和组织间距离的减少) , 进一步影响各参与组织的核心能力以及组织间的核心能力差距, 为组织界面协同提供基本的组织协同基础;工程项目———组织协同意愿路径指出工程项目特点直接影响组织协同意愿, 面对越是复杂的工程, 参与组织的协同意识越强, 从而更需要组织界面协同。根据影响路径分析可知:工程项目———组织协同意愿路径说明了当今日益复杂的重大科技工程需要协同管理的必要性;工程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组织协同意愿路径和工程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参与组织———组织协同意愿路径说明了根源性因素, 特别是政府主导是通过提供公平的环境和协同的文化氛围起影响作用的。

从总体来看,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直接由参与组织的协同意愿影响;工程的外部环境影响工程内部环境特性, 同时与工程内部环境一起对工程参与组织也产生影响, 而进一步参与组织的协同意愿;在此过程中, 工程项目特点也对组织协同意愿起重要的协调作用。从宏观层面上, 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影响因素逻辑关系如图6所示。

4 结论与建议

重大科技工程涉及多学科、多专业, 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这一特点导致了工程全生命周期内多个、多类组织界面的形成。减少界面障碍、实现组织界面有序发展需要组织界面的协同管理。本文在界面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的概念;从复杂系统的视角, 从工程外部环境、工程内部环境、参与组织、工程项目4个方面分析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因素, 提出了14个影响因素:政府主导、制度保障、信息技术、协同文化、责权利分配、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协同平台、协同意愿、核心能力、组织间距离、吸收能力、技术复杂性、业务关联性、任务迫切性;根据解释结构模型理论, 构建了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界面协同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分为3层并分别说明了3层因素在影响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指出政府主导的关键性作用;分析出3种影响路径, 得出政府主导是通过提供公平的环境和协同的文化氛围起影响作用的结论, 同时说明了重大科技工程需要协同管理的必要性。

上一篇:损耗优化下一篇:作业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