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2024-09-03

重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共8篇)

重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篇1

重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1、成立以企业一把手为总指挥,主管安全企业领导为副指挥,各相关部门和各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重大伤亡事故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全部门。

2、安全部门:负责事故的抢救与外界联络,事故调查处理。电话(8610)

3、医护室,负责组织现场急救,医护和伤病员的转治治疗工作,保护药品和医疗器材的供应,电话(8620)。可联系就近医院或120。

4、保卫部门:负责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电话(8622)

6、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善后处理事宜。电话(8618)

7、重大伤亡事故由安全部门负责组织培训,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单位的安全员、救护员、电工等必须参加。培训结束后各单位要组织本单位的全员培训并认真做好培训记录。通过培训使其熟悉掌握紧急处置、人员蔬散、设备抢救、保护现场的现场医疗急救措施。

8、一旦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并报告,车间负责人除组织本单位人员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千方百计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电话报告应急救援办公室,通知医院救护。或120。

9、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报告,应报告企业领导人,企业领导人应紧急召集有关人员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并报告上级机关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10、发生单位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为抢救人员和财产而挪动的重要物品要做为标识。待保卫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负责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11、医院救护车里有备用担架,专用现场抢救止血、消炎、止痛等药品器戒,包扎绷带、沙布等有一定量的储备。保卫处在为各单位配备齐灭火器的同时,要求有一定的储备。

12、触电事故

.a)、如单位发生触电事故,发现人员立即发出警号。用木棒或绝缘物体把电线挑开,或切断电源,首先使患者脱离电源,在医务人员未到前,单位组织人员

必须在现场或附近就地抢救触电者。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b)、现场抢救时先要做好:1)迅速判断脱离电源的触电人员是否有心跳和呼吸。方法是解开衣扣,松裤带。用耳贴在触电人员胸部,留心听有没有心音,如果没有,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2)检查并清除触电人员口腔内的食物或呕吐物。取出假牙。检查触电人员呼吸道和喉头有无分泌物,如有,操作人员用口吸出痰。3)用头发或薄纸放在触电人员鼻孔处,如果验证没有气吹出,立刻进行口

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呼吸都停止,要同时进行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c)、维护好现场秩序。

d)、人工呼吸的要领和方法:

(1)、胸外心脏挤压法:

a)、使触电人仰卧在硬板上或地面上。

b)、压胸的位置是一只手掌叠于其上。抢救者跪在病人腰旁,操作过度疲劳时可以交换位置和交换两手的上下位置。

c)、挤压时,双手伸直,以身体重量往下压,使胸骨下陷3-4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但掌根不离开胸壁。挤压和放松大约是每分钟80次。

d)、挤压时摸大动脉是否有脉搏,如果摸不到,应加强挤压量,减少挤压速度。

(2)、人工呼吸:

a)、触电人仰卧,使头部尽量后仰。操作者一手抬高病人下颌,使其口张开。用一只手捏住触电人的鼻子(保证吹气时不漏气)。

b)、操作者中等度深呼吸,把口紧贴病人的口缓慢而均匀地吹气,使触电人胸部扩张。胸部起伏过大,容易把肺泡吹破,胸壁起伏过小,则效果不佳。

c)、触电人胸部扩张,操作者头部稍转侧,放松捏住鼻孔的手,让触电人呼气。d)、吹气速度,成人吹气2秒,停3秒,每分钟12-16次。

e)、触电人嘴不能掰开时,可口对鼻吹气。方法如上。只是用一只手封住嘴。

13、外伤现场救护常识

1)、外伤止血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为损伤止血的首选。即能达到对中小动静脉止血的效

果,而且还具有同时包扎伤口,组织损伤轻的优点。方法:现场相对清洁(当时所能获得的最干净的)质地柔软的布,纱类材料敷盖伤口,并给予局部一定的压力以保护伤口并达到止血目的。

(2)、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住经过骨骼表面的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的方法。因效果有限且不能持久,仅为应急措施。如果压迫位置不正确或力度不够,不仅压迫了静脉,反而会加重出血。常用的压迫部位:

(3)、头顶部出血:按压颌浅动脉,该动脉位于耳屏前偏上方。

(4)、面部出血:按压面动脉。该动脉位于下颌用前方凹陷处。

(5)、前臂出血:按压胸动脉,部位,上臂内侧胸二头肌后缘处。

(6)、下肢出血:按压股动脉。部位:大腿根部(前面),腹股沟韧带中点。

2)、止血带止血:仅用于四肢。止血带应扎在肢体伤口近侧,压力要适当,以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严格记录上止血时间,每隔1小时应放松1-2分钟(以伤口出血渗血为度)。如为上肢,止血带应避免扎在上臂中1/3处,以免压迫挠神经。如无止血带,也可用帆布带或其它结实布带加以绞棒绞紧作为止血带,勿用绳索或电线等缚扎,欲断肢再植者勿用止血带法。

3)、加垫屈肢止血:多用于肘、膝关节以下部位的出血。方法是:在肘、膝关节屈曲肢体,再将肢体缚紧固定于屈曲位。但已有或疑有骨关节损伤者忌用。

4)、肢体离断的现场处理:

(1)、抢救生命第一:肢体近端出血勿用止血带止血。首先注意病人全身情况和残肢口止血包扎,然后再处理断肢。注意,有可能行断肢再植。

(2)、妥善保存断肢:切忌轻易废弃,宜用消毒或清洁布包裹,随伤员立即送往医院;若估计不能在短时间内送达者,应将包裹的肢体放入不透水的塑料袋内,隔以厚敷料,外加冰块保存。断肢不可用生理盐水或其它消毒液浸泡或与冰块接触。

(3)、断肢必须有一定的完整性,严重压砸性,捻挫性,撕脱性断离的肢体,再植很难成功。

5)、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或烧烫伤的现场急救:

立即冷敷或冷水冲洗浸泡至疼痛减轻为止,烧烫伤者不要强行撕脱伤部衣物,以免将烫伤皮肤撕脱而加重损伤。

6)、颅脑损伤,耳、鼻流清水或血水(脑脊液漏)的现场处理,颅脑损伤后如果发现伤者由鼻孔或耳道流出清水或淡血水,说明颅底有骨折。脑脊液外漏,应令病人取45度头高卧位头偏向病侧任水流淌,切勿冲洗和填塞,严禁滴药液或擤鼻涕,避免咳嗽打喷嚏,以免耳、鼻腔内积液返流颅腔,引起颅内致命的感染。

7)、胸壁有开放性伤口,病人呼吸对伤口处发出响声或有气泡产生,说明损伤造成了开放性气胸(胸腔与外界相通)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处理办法:立即用相对洁净的织物(毛巾、棉垫、衣服)堵塞,封闭伤口。有效堵塞的标志是不再听到伤口有随呼吸而发生的声响。然后尽快送医院救治。.8)、脊柱损伤的注意事项:

从高处坠落或水平外力冲撞均可造成脊柱损伤。在事故现场如怀疑伤员有脊柱骨折时一定要注意的是:搬运时必须由3人以上平托或将其成一整体流动至木板上。若怀疑脊椎损伤,要有专人托扶头部,沿纵轴稍加牵引,使头颈随着躯干同步移动,或由伤员自己用双手托扶头部缓慢移至硬板上,并置沙袋于颈侧固定,切忌一人端抱,或一人抬肩部另一人抬下肢或利用靠椅等搬运。总而言之;避免脊柱扭屈,以免造成截瘫乃至危及生命。

重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篇2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会因重大事故而遭受严重损失,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经研究发现,企业和地方风险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低下是造成突发事件损失后果严重、事态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重大事故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当前的一大工作重点,通过提高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安全保障。本文在论述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又着重分析了应急处置重大事故过程中所需遵守的原则及突发事故发生时所需采取的应急程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1 对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基本认识

1.1 突发重大事故具有不确定性、破坏严重、高度紧迫性得特点

突发事故是在毫无预见的情况下发生的,无法用常规性规律对事故的发生进行判断预防,事故的发生非常偶然。事故的发生非常迅速而且瞬息万变,事故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出现变异、衍生、次生、耦合和扩大、蔓延等多种变化,事故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在此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失控现象进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重大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对公共行为准则及社会基本价值造成某种程度的威胁。

1.2 假设事故肯定发生

恰当科学的安全防范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应急响应是对那些无法预见但已经发生而且已呈现状态失控、预防失效事故的一种应对措施,应急响应是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假定肯定发生的事故作为应急管理的对象,是制定事故预防方案的最重要前提。

1.3 控制是应急处置的核心

突发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后,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无法预估的,尤其是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出现应急周期过长等现象时,群众很容易产生焦躁、恐慌等不安心理,即使事故得到了解决也会在社会上诱发流言,进而引发不正常的社会冲动 ;大量的物资、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都会因事故的蔓延、扩散而造成严重损失,加大了恢复、重建的困难 ;应急队伍在事故作战中会出现损失、伤亡等惨痛损失,其士气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控制事故的蔓延、扩散非常重要,应急队伍要尽量在事故的早期就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的事态蔓延,将事故的影响范围和控制规模降至最小、控制效率提至最高、控制所用时间最短。

1.4 应急响应是非常规行政管理行为

发生突发事故后,为有效控制事故的蔓延、扩散,防止危机扩大,应急管理部门在资源有限、信息欠缺、时间紧迫时间紧迫的危机关头允许应急管理人员做出非程序化决策,在政府授权下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征用民用物资、限制人身自由、动员公众力量、实行新闻管制等,以此来确保事故可以得到迅速、有效控制、将形式尽快恢复到正常、有序的状态。在局势严重、紧迫的情况下,允许现场的应急管理人员实行临机决断,在事故解决后补办授权的程序即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应急管理部门即使在应急状态下所采取的非常规行政管理行为也不得违法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事。

2 应急处置重大事故过程中所需遵守的原则

2.1 将早期预警工作落实到位,做到有备无患

将早期预警工作落实到位,使其发挥其应有功能 :(1)在事故没有爆发或即将形成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件发生,并由预警期进入到应急响应期 ;(2)在事故蔓延、扩大前,通过预警期的活动,将警备级别提高到一定的状态,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动员准备力量,将事故控制在应急预案所划定的范围内,杜绝事故演化成为集,使其尽快进入到恢复期。一旦在

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出现危险迹象或异常情况,应急管理部门就要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2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应急理念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最需要强调的就是保证人的安全,任何情况下都要将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绝不能拿生命冒险,坚持以人为本。在应急施救过程中,应急队伍首先要注意的是保护自身安全,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救护他人,应急指挥员在指挥过程中要将救援队伍的安全问题考虑周全。

2.3 应急响应要及时、快速

在应急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要遵循第一响应的基本原则,应急响应速度的快慢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有着密切关联,越早救助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小,如果事故在敏感期之前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肯可能造成扩大和激变。为杜绝事故的蔓延、扩大,应急管理部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及时的应急反应,在事态严重前采取有效的急救、防护、疏散等应急措施。而第一响应就是要求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在事故苗头刚刚出现时,就对其进行快速应对,尽量将事故控制在最初始的阶段。

2.4 实行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在应急救助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原则。应急救援活动单位的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应急救助过程中这些单位都必须严格服从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步调一致,由应急指挥部统筹调派,使各参与单位间相互配合、发挥企业自身的应有职能,使应急整体效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5 控制事故局面、将危害降至最低 I

突发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后,其后果的严重性是无法预估的,应急处置稍有不慎或略有延误,就可能使事故处于失控状态,最后甚至可能演变为危机,整个社会的基本准则、基本价值观、社会秩序都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在解决问题时需要面对更复杂多变的局面和更多的时间压力,应急恢复重建工作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在应急救助过程中,应该将防止危机发生作为整个应急响应工作的主要战略目标,要求应急救援队伍要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迅速展开救助行动,指挥部门各项处理措施要坚决果断,与此同时应急管理部门还应该做好公众的工作,坚持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借助媒体等媒介协助政府稳定民心。

3 应急处置重大事故过程中所需采取的基本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该程序是按时间序列排列的,将应急响应程序划分成以下几部分内容 :接警、报警、响应级别判断、救援行动展开、应急启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应急响应的第一个程序是报警和接警,在应急管理系统内部组成一个报警网络,将专业值勤人员、社会公众、重点目标现场实时监测监控进行有机组合,使报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将漏报和误报率降至最低。该报警网络的运用可以确保指挥中心能够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接受报警信息,并将该信息立即传送到各区域指挥中心。对各类报警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之后,相关人员要将那些可能造成性质严重重大事故灾难的警讯及时上报给上级应急指挥机关,在确认报警基本信息后,在规定范围内按规定程序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在发出报警信号之前,应急管理部门应该先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风险级别做一个初步的判断,警报信息依据预见的危险性被分成了以下四个级别 :(1)D1 :事故已经发生,但事故所造成的影响不大,其风险程度还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D2 :事故已经发生,并且该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影响的可能性,但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只需做好充足的防范准备 ;(3)D3 :事故已经发生,而且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破坏,应急管理部门因立即组织救援,采取必要的应急响应 ;(4)D4 :重大事故已经发生或是随时有可能发生,应急管理部门必须即刻采取应急预案等紧急行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联系事故现场的企业或地方应急机构,仔细研究企业或地方应急机构呈报的事故报告,根据研究结果对警情做出恰当的判断,由现场指挥人员或应急中心负责人初步确定响应的响应级别。然后依据应急响应的基本程序流程采取相应的措施。

摘要:重大事故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提高保卫部门对重大事故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在论述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又着重分析了应急处置重大事故过程中所需遵守的原则及突发事故发生时所需采取的应急程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篇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三、《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

工作原则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工作。

一、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各自的职责。

三、科学决策、依法应急

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民主决策,依法规范程序,确保事故处置的科学、有效。

四、加强监测、群防群控

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检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五、及时反应、快速行动

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

事故分级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分级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相应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

(一)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二)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三)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

(一)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地)级行政区域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四)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30—9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组织体系

一、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要求和工作需要,启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职责:在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1.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3.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4.根据需要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5.审议批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二)总指挥: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

(三)成员单位: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主要有: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机构图见附件一)。

相关部门职责如下:

1.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对外口径,组织、协调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汇总和报送等工作。

2.市场信息处:负责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该办公室各项职责;拟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等工作。

3.发展计划处:负责协调相关处室编制事故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的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发改委追加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

4.财务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及管理。

5.科技教育处:负责应急处置教育培训的归口管理,将应急处置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培训的内容加以落实。

6.农业处:负责组织与种植业领域农药残留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7.农机处:负责组织涉及农业机械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业机械造成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8.农垦处:负责组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9.乡镇企业处:负责组织与加工食品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0.监察室:负责对政府公务员和政府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督查督办,并依法依纪提出处理建议或作出处分决定。

二、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立即启动。

(一)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地区、委各处(室)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治蔓延擴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省政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主任与副主任

1.主任: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担任;

2.副主任: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主管处长(主任),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负责人担任(见附件二)。

(三)联络员、联系人

1.各成员单位设联系员(见附件二)。

2.各市(州)农业主管部门设联络员、联系人,联络员由主管负责人担任,联系人由主管科室负责人担任。

3.吉林省受理举报电话:0431-88906017。

4.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邮编 130051;

電话(传真):0431-88906017 82711364。

三、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给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事故调查组

1.组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节,明确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企处等部门负责或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监察室视情况参与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同时,根据需要成立专家咨询组,协助调查事故(专家库见附件三)。

2.职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监督相应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专家咨询组负责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及造成的危害,为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

(二)事故处理组

1.组成: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为主负责。

2.职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农产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三)综合组

1.组成:由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事故的类别等情况确定具体成员。

2.职责:迅速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发布。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及时组织对外发布,并视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向我驻外有关使领馆、港澳台地区通报情况。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指导。

运行体系

一、监测、预警、报告、举报、通报

(一)监测与预警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省农委市场信息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归口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相关处室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告制度,及时发布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各有关处室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农产品种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管。

(二)报告

吉林省建立健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包括信息报告和通报,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等。

1.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

(1)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

(3)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5)消费者;

(6)其他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慌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报告程序

遵循从下至上逐级报告原则,允许越级上报。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对口处室报告。

(1)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2)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农委报告。

(4)省农委各处室在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程序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通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必要时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事故处理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省农委举报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省农委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举报事项的调查处理工作。

(四)通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之间应当及时通报。

1.通报范围和方式

(1)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风险信息报送省农委。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险情,省农委应当及时通报有关市(地)级人民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必要时上报省人民政府。同时,视情况向社会及时通报,避免风险和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

(2)省农委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及时与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沟通情况;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相关地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同时,应当立即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

2.特殊通报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经省人民政府或省应急指挥部批准,由省农委及时通报省港澳办、台办或省外办,有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实施。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分四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Ⅰ级)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Ⅱ级)、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级)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

(1)响应的升级:当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2)響应的降级: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撤消预警。

(二)指挥协调

1.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按照省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启动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处置行动。

2.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协调省农委有关处室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出应急处置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对受威胁的周边环境的监控工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三)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跨省(区、市)、跨领域、影响严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紧急处置方案,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

(四)响应的终结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终结,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三、后期处理

(一)善后处理

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处置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陪工作。

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提出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省农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对整改和善后处理进行监督。

(三)总结报告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应当及时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报送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省农委各相关处室。省农委根据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提交的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

四、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省农委建立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由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

(二)技术保障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者其他单位的委托,承担任务的检测机构应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定性提供依据。

(三)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处置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四)演习演练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处置演习演练。

(五)宣教培训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篇4

一、时间要求

每年依据实际情况,至少进行一次预案演练活动。演练一般于每年5—10月份之间进行。

二、地点安排

地点按演练内容选择适当地点,场地宽敞、平整、安全,道路畅通,并符合演练的各项要求。

三、演练人员要求

每次演练要求所有预案中应急人员必须参加,并根据演练内容安排1—2个抢险队参加。

四、演练内容安排

(一)、根据工程特点,分别安排火灾、触电、溺水、机械伤害、基坑(槽)坍塌、中毒及重大流行性疾病的应急演练。

(二)、在演练中,注重灭火器具、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注重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技能的培训。

五、演练活动的总结

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篇5

为了最大限度的控制事故危害,减少职工伤害和企业经济损失制定本预案.(一)、遇事报告:现场负责人和责任当事人或目击者在重大事故发

生后,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必要时通知社会应急部门。

(二)、主动抢救:重大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都有积极抢救伤员和

公司财产的责任和义务。

(三)、生命第一:重大事故发生后,要把营救伤员确保人员安全放

在第一位,及时疏散处于危险中的人员。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重大事故发生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源,控制事故蔓延。

(五)、保护重要设施安全:如事故危及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及其他

重要场所安全,要采取一切措施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六)、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在重大事故抢救过程中,应尽量对事

故现场进行保护,搜集有关证据,为查找事故根源提供依据。应急救助联络:

总指挥:陈铸明电话:***

副总指挥:郭志江 贾宝良 孙树良电话:2990799 成员:郭昧银 杨永亮 李斌 夏君 丁国强

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篇6

一、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学校重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镇中心校成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系统应对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形成处置重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

2、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发生重大事故后,各学校要在当地村支部和村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中心校。

3、预防为本,及时控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5、结合实际,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要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要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各类预案的应急响应办法,果断处置,正确应对,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中心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成 员:中心校全体教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指导各地和学校建立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测预警机制;对各中心校和县直学校防范和处理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工作进行督察、指导;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教育系统内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协调、协助相应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县教育体育局请示报告。

1、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并将指挥中心领导的决策及时传达;

2、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援;

3、向镇党委、镇政府、县教育体育局报告突发事故及应急处理的信息;

4、对突发的灾难事件,视其性质和严重程度,研究决定是否在一定范围内停课;

5、提出应对突发事件专项资金筹措方案,协调应急资金的落实;

6、与应急处置工作的相关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应急处置时各有关部门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支持与配合;

7、负责事故的新闻发布,按事实通报情况,接待记者,对宣传报道进行把关,防止失实报道造成的不良影响。

8、对学校(园)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1、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村委会和中心校报告,不得延报。中心校应在事件发生后立即报告县教育局,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在向中心校报告的同时,应向派出所、卫生院等单位报告。

2、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3)事发学校、当地村委会和中心校及有关单位已采取的措施;

(4)校内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

(5)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6)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

(二)信息发布

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发布信息。要区分不同情况,把握信息发布和舆论的主动权。信息发布要全面、客观、准确、及时。

(三)预防预警行动

1、在中心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狠抓落实,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加强应急机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指挥能力和实践能力。

3、做好应对学校重大安全事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预防、控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经费。

四、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中心校和学校要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

(二)人员保障

各学校应组建突发事件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应急预备队按照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和指挥部门要求及时调整成员组成。

(三)培训演练保障

各学校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队伍的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五、应急处置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1、学校突发火灾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时,要在第一时间内向中心校、派出所报警。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救人和灭火工作。

2、采取诸如切断煤气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

3、抢救伤病员,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4、解决好学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5、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要措施,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

(二)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学校发生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一线,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立即向中心校、镇党委、镇政府报告;

2、迅速采取诸如切断煤气等有效措施,并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消除继发性危险;

3、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及时组织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病员。

(三)溺水事故应急处置

1、学校发生溺水事故,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的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应急抢救处置;

2、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报告求援;

(四)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处置

1、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及时排查拥挤踩踏事故隐患,坚决避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2、学校楼梯间发生拥挤踩踏事故,事发学校要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报告求援,向中心校报告。

3、学校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控制局势,制止拥挤,做好人员疏导疏散工作;组织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将伤病员送往医院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必要时请求当地村委会支援帮助;

4、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

(五)校园爆炸事故应急处置

1、学校发生爆炸事故后,学校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在向中心校报告的同时,立即向派出所报告;

2、学校要在爆炸现场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疏散人员,控制好现场的治安事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检查并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切实保护好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3、如果发现肇事者或直接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迅速报告派出所;

4、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搜寻物证、排除险情,防止继发性爆炸等工作。

(六)突发危险品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1、学校应根据各类危险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学校因意外因素引起危险物品泄露,或因违反有关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灾难的,应及时向中心校报告,同时设置污染隔离区;

3、中心校接报后,应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协同政府有关专业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携带必要的采样分析仪器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检验,迅速查明危险品类型,确定主要污染物质以及产生的危害程度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4、初步查明情况后,要迅速制定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并立即组织人员实施;必要时应疏散或组织师生撤离;

5、危险或危害排除后,学校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召集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

(七)校园恶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

1、学校校园发生恶性交通事故,遇有学生、教工死亡、受伤等情况,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救,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求助,向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证人;

3、学校有关部门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及时查明事故情况;涉及外籍师生的,要尽快按规定报告各级外事部门。

(八)大型群体活动的公共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型文体活动,必须按有关规定做好专项安全保卫方案,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遇有学生、教工死亡、受伤等情况,立即求助医院进行伤病员抢救工作;

3、活动组织者和安全工作负责人要维护现场秩序,根据室内、室外不同情况组织师生有序疏散逃生,担负起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尽力避免继发性灾害;

4、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组织疏导、抢救伤病员,要在第一时间向、镇政府和政府其它有关单位报告,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援帮助,并向中心校报告。

(九)外出组织实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工具和设施;

2、完善通讯体系,做好定期通讯联络工作,定期清点人员,及时沟通信息;

3、事件发生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积极开展必要的救助和自救工作;

4、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首先判断事件的性质,权衡事件的轻重,统一认识,统一指挥,协调好学校和事故一线两部分工作,积极开展救助;

5、积极争取事故发生地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援帮助。

(十)突发后勤安全保障事件的应急处置

1、学校后勤各部门要做好食堂、幼儿园等重点场所以及供水、供电、供暖和通讯保障部门的突发事件防范工作,对重点场所和关键部位要加强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种服务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发生跑水、断电、燃气泄露等重大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人员迅速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抢修和抢救,控制事态,必要时请求当地有关专业部门支持帮助,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3、食堂、餐厅等饮食供应部门以及蓄水池、供水塔等二次供水部位必须有完备的安全保护设施,一旦发生污染事件要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现场保护,并联系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疫、化验和排污处理。

(十一)校园周边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积极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演化和扩大;

2、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有关情况,引导师生情绪,稳定校园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十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1、学校发生公共突发事件(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中心校、镇政府。

2、若事件已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中心校要及时深入事发学校,化解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对在群体性事件中别有用心、蓄意破坏、危及公共安全的极个别人,要报请公安部门,严格控制和监视。各校要严格门卫管理,防止学生串联和外出集会、游行,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校领导、班主任耍深入学生班级、宿舍,面对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疏导工作。

(十三)学校突发事故处理中的其他有关注意事项

1、发生灾难事故,学校要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有关情况,引导师生员工情绪,稳定校园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2、本着外事无小事的原则,凡是在事故灾难中涉及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的,应及时向各级有关外事部门报告;

3、凡是发生人员伤亡的,学校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积极抢救伤病员,减少人员伤亡;

4、所有灾难事故发生后,学校都要考虑可能引发继发性伤害问题,都要妥善处置,不要激化矛盾,防止事态扩大和演化;

5、凡是需要对建筑物等采取断水、断电等应急处理措施的,要认真权衡利弊,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受灾受困人员照明、饮水需要和因为跑水漏电可能引发继发性灾害的矛盾。

七、善后与恢复

(一)一旦直接的应急任务和生命救护活动结束,工作重点也应马上从应急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及时开展补救工作,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学校和中心校要做到:

1、做好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对在事故中死亡人员进行人道主义抚恤和补偿或赔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对有各种保险的伤亡人员要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赔付。

2、及时查明事故原因,严格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稳定校园秩序,疏导师生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3、全面检查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查安全管理漏洞,对安全隐患及时补救、防范,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4、总结经验教训。要引以为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因玩忽职守、渎职等原因而导致事故发生,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配合公安消防部门,作好事故案件侦破调查工作。

(二)事件结束后,学校应加强有关预防措施。要加强校内安全保卫和各项设施的安全检查,杜绝安全隐患;中心校对学校危房及其改造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关注校园周边安全状况,及时向党委和政府反映存在的隐患,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并协助当地政府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治;加强学生日常防灾、避灾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八、附 则

(一)本预案是全镇教育系统处置重大安全事故的工作文件,各学校应遵照执行,并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学校的应急预案。

(二)在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对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鼓励和表彰;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法规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预案启动实施由领导小组组长决定。各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要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严格执行和遵守信息保密制度,遵守工作纪律,并保证联系方式畅通、便捷。

重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篇7

重大危险源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重点,一旦失控容易将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社会影响。如2013年“11. 1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燃爆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7. 5亿元,应急不力是这起事故暴露的突出问题之一。

由于目前的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应急预案缺乏有效的衔接与过渡,重大危险源事故时对事故风险研判错误,不能及时封路警戒,也不能及时通知疏散周边的群众,可能会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开展城市重大危险源企业与属地政府”一对一”应急预案( 以下简称”一对一”预案) 的编制研究,规范政府重大危险源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程序,明确有关部门职责,掌握相关社会应急资源,增强应对和防范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1重大危险源企业应急预案现状与政府应急中存在的问题

重大危险源企业及属地政府已经编制了各自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但政府与企业预案目前仍缺乏有效衔接与过渡。火灾、爆炸、泄漏等重特大工业事故,极易对周边产生严重影响,而企业的应急工作基本上只能局限在自己的企业内部,上级政府能开展针对企业周边的应急工作但缺乏对企业周边环境具体的动态掌握,基层属地政府可以在人员疏散和社会面控制等关键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但缺乏真正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方案和措施。故而城市重大危险源企业与属地政府”一对一”应急预案的编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2预案编制思路

“一对一”预案作为地方政府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的专项预案,属于政府突发事故总体预案的一部分,向下与企业应急预案相衔接,同时纵向与街乡镇的总体应急预案、人员疏散方案相衔接。

企业应急预案主要侧重于事故现场具体的、局部的处置,事故发生后企业在启动企业预案的同时将事故上报给地方政府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地方政府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及相应委办局按照“一对一”预案掌握和调配相关社会应急资源,增强应对重大危险源企业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一对一”应急预案主要侧重于重大危险源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进行救援时政府与事故企业的应急联动,特别是发挥属地街乡镇等基层政府在人员疏散、社会面控制等方面的作用,方便政府掌握企业周边环境情况及周边各应急资源调配,通过各委办局的应急联合响应强化政府的应急工作。编制时首先应通过定量风险计算确定企业事故风险,完成应急资源调查和应急能力评估,结合政府各级相关预案以及各企业的应急预案设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完成疏散责任片区划分,优选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并编制人员疏散、社会面控制等具体实施方案。

3预案基本框架与重点

“一对一”预案作为地方政府专项应急预案,其结构应符合政府应急预案的普遍要求,同时由于其特别针对重大危险源,因此与一般的政府预案相比, 需要满足特定的要求。参考政府专项应急预案的一般结构,结合重大危险源企业应急救援的一般要求和关键内容,确定预案的总体框架结构如图1,包括总则( 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 、重大危险源企业概况、重大危险源企业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和职责,应急救援队伍编成与职责,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扩大应急,应急结束,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预案管理,名词解释,附件等内容。其中,重点是各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应急疏散、社会面控制、应急资源登记。

1) 危险性分析是通过前期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定量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范围。应用相关模型对重大危险源的泄漏扩散、中毒、爆炸、火灾等典型事故进行模拟,并使用QRA方法评估重大危险源周边潜在的个人风险,综合确定需要进行人员紧急疏散的范围。

2) 应急疏散是指确定应急疏散小组组织结构、 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应急疏散程序,结合企业周边环境分析,预先规定切实可行的最优应急疏散路线、 疏散人员避难场所及安置场所。

3) 社会面控制重点是明确社会面控制力量及职责,避免事故周边可能发生的民事、刑事犯罪行为,消除事故次生、衍生灾害可能给周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保障事故发生地交通顺畅、受灾群众情绪稳定、重点目标和重要设施安全。

4) 应急资源登记是指对属地内处置重大危险源事故须备有的应急储备物资、应急救援队伍、医疗卫生资源等进行调查并进行归类登记。同时与相邻区县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系,掌握相邻属地政府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医疗物资情况并备案。

5) 针对每个重大危险源各类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的职责、程序、内容、衔接与配合及注意事项等;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上报与跟踪、专家咨询与决策、应急队伍和装备的准备与调动、现场救援与督导等。

4某厂液氨重大危险源概况及事故风险分析

本节应用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 ( QRA) 针对某厂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模拟,重点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距离,评估个人风险,确定需要进行人员紧急疏散的范围。

4.1某厂重大危险源及周边概况

本研究选取某厂作为研究对象,该厂两车车间共有1000kg液氯钢瓶72个,两个氨库共存液氨钢瓶30个,构成重大危险源。液氯钢瓶压力约为0. 7MPa,液氨钢瓶压力约为0. 5MPa,都属于第三类压力容器,可能发生物理及化学性爆炸,因腐蚀、设备失效、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原因可能发生泄漏扩散中毒等事故,氨属易燃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导致次生衍生事故。

根据现场调查,整个厂区北侧为绿地和高速路, 外有地铁站; 东侧原为绿地,现为在建小区房屋; 西侧为高速公路; 南侧为街道,街对面是小区。厂区周围400m范围内包含7个住宅小区,6家生产经营单位,周围环境比较复杂,若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4.2模拟情景设定

1液氨、液氯钢瓶整体破裂,泄漏全风向扩散, 分别设定泄 漏场景为 风速为1. 2m/s、2. 2m/s, 4. 9m / s,静风,以及大气稳定度为C类、D类、E类。

2液氨、液氯钢瓶钢瓶物理爆炸。

4.3事故后果分析

事故后果分析能够定量地描述某事故情景所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本文采用液体泄漏速率模型、气体泄漏模型[3,4,5,6]、物理爆炸等事故后果模型,基于事故伤害模型和伤害准则,得出超压或毒物浓度等随距离变化的规律,从而预测事故的影响范围。静风时液氯泄漏中毒扩散影响见图2。部分具体危害距离参见表1。

说明: 图中绿色圈内为轻伤区,蓝色圈内为重伤区,红色圈内 。 模拟软件中加载的地图的比例尺为 100 : 1。

由模拟计算结果可知影响范围最大的是液氯整体泄漏。发生氯气泄漏,值班人员,管理人员,附近岗位工作人员,均有生命危险。厂区内的500名员工及厂区北侧道路、南侧小区、东侧单位及地铁站乘客可能受到不同程度伤害,需要安排疏散撤离。另外,如果液氨泄漏点不及时控制,氨遇火源还会导致爆炸,引起人员伤亡,造成机房建筑物、设备设施的破坏。由于氨罐顺序近距放置,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还可能导致相邻钢瓶爆炸,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4. 3个人风险分析

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某重大 危险源进 行安全评 估,确定个人 风险值[7,8,9,10,11]。在事故情景概率分析、事故情景后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拟合计算,得到个人风险计算结果, 并生成个人风险等值线如图3所示。

根据个人风险计算结果,可以判断,该厂南侧部分居民楼超过居住类高密度场所的可容许风险标准要求,需要进行紧急疏散,减缓和降低风险。

4. 3人员疏散范围分析

综合考虑最严重的事故后果及个人风险计算结果,液氨、液氨发生泄漏后的约368m范围内的厂区员工、北侧地铁站及道路行人、东侧在建小区及南侧部分居民楼居民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伤害,事故初始需要将这些区域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撤离,按照其周边环境情况,当地街道办事处共划分6个疏散工作片区。如果现场有其他意外事件或还发生更严重的次生、衍生灾害,则疏散范围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4.5临时避难场所的选择

临时避难场所及安置场所按照可能撤离人数的两倍的原则来选择,并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的大型室内公共设施。设置优先应急备用场所,针对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重大危险源,在不同方向上分别设置安置场所互为备用,根据事故发生的现场气象条件,选择处于危险有毒泄漏点上风处临时避难安置场所。

4.6避灾路线的选择

疏散路线的选择,遵守如下原则: 不得顺风向撤离,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 禁止进入污染区,以免引起污染; 受到污染的人员要经过洗消后才能离开; 不得在低洼处滞留; 疏散时要考虑南北风向问题,因此避难路线为两定一备三条路线,公安和交警负责维持秩序并建立交通管制点。以B小区居民为例,小区居民可以沿着,小区西门→1号路( 向西) ,小区东门→2号路( 向南) ,→3号路( 向东) ,3条不同的路线进入临时避难场所,即某公园。

5结论与展望

重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篇8

关键词:秀宁隧道 危险源 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U4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20-02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了极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因此安全事故应急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国家到地方各单位甚至每个工程项目都高度重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在安全事故突然发生时如何正确快速地实施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我们所追求的目的。

隧道施工一直都伴随着诸多风险,围岩坍塌,火灾,涌水涌泥等等。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便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减少施工施工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秀宁隧道施工方结合公司相关规定及秀宁隧道的工程特性制定一个高效有序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效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本文对秀宁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并结合隧道安全施工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对现有应急预案编制中的应急措施进行了研究。

1 工程概况

秀宁隧道(原名安禄隧道)为改建铁路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最长的双线隧道,设计时速为200 km/h,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长的高速铁路单洞双线隧道。隧道位于禄丰南车站与双湄村车站之间,全长13187 m,最大埋深565 m,进口里程为DK993+173,出口里程为DK1006+360。线路坡度设计为:进口端11727 m为11‰的上坡、出口端1460 m为9‰的上坡。隧道横穿象山及孝母山脊梁,经下箐、上箐、大麦地、大龙潭、中村等村落后,于吴家村附近出洞,其间穿越数条横向沟谷。出口段位于半径为5000 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位于直线上。其中,直线地段隧道轨上有效净空面积为81.37 m2,按国际隧道协会(ITA)定义的断面数值划分标准,此隧道属于大断面隧道(50~100 m2)。

2 隧道危险源

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危险辨识工作,主要应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进行,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行业或地方发布的法规、规范、标准、规定推出危险源。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勘察认为秀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危险源:(1)隧道塌方、涌水突泥及其引起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地表沉陷(2)深基坑和支护结构坍塌、坑壁坡顶开裂、边坡失稳、基础桩壁坍塌(3)山体滑坡、泥石流、洪灾等自然灾害(4)施工引起既有线设施损坏或影响列车安全运行(5)起重吊装等机械安全控制设备失灵或损坏、作业中突然停电、设备倾覆等(6)电气设备故障、严重漏电(7)锅炉事故(8)火灾、爆炸(9)急性中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中暑、淹溺、机械伤害等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害。

3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秀宁隧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通过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查堵各种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项目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建立好项目部、作业点、作业班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体系,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行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大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

4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应急预案由领导小组制定,当出现安全事故时,领导小组首先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向有关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对施工现场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制定抢险救援方案;及时通报上级和有关部门并听取相关的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现场要及时确定现场指挥最高负责人;发布应急救援命令、信号;掌握汇总有关情报信息,及时做出处理决断;调动有关力量进行抢险救护工作。事故现场处置结束后组织做好善后工作,配合上级开展事故调查。

领导小组下设分管小组,分别负责不同方面任务,相互协调配合,更好地处置突发事件。各分管小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1)现场处理组:负责深入现场掌握情况,报告事故处理和进展情况;传达领导批示,协调有关单位的救援工作。(2)专业抢险组:迅速抢救伤员,采取控制事故险情蔓延扩大的有效措施;抢救被围困人员,及时撤离伤亡人员;负责对事故人员进行现场救治。(3)警戒维护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4)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护,开设现场急救所,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及时联系就近或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5)交通运输组:负责现场抢险设备、人员、药品等急需物资的运送,疏散现场人员。(6)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协助医疗救护组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安排指挥人员和抢救人员的食宿和伤员的转移;组织安全保卫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维护事故发生区域治安、交通秩序;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和事故危险区;负责阻止未经批准的现场拍摄、采访等。(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难、伤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8)机动预备组:弥补救援力量的不足,由总指挥临时决定调动和投入。(9)事故调查小组: 对事故责任人,目击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询问取证;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事故的性质、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 应急响应程序

结合秀宁隧道的施工特点,并参考相似工程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的制定。把响应程序等级分为两类:一般响应程序和重大事故响应程序。对于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当事人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现场负责人组织应急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并在半小时内向指挥部领导报告。而对于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在重大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立即组织应急小组人员对事故按应急程序进行处理,并立即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指挥事故处理工作。

6 结语

近年来,在铁路隧道建设中,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在总结沉痛的教训之后,各施工单位都意识到了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一个完善、周全的应急预案可以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损失。只有根据现场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应急预案;只有在分析各种危险源的特点,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状态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在事故发生时,应急反应行动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该文介绍了秀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的内容,从危险源分析到应急组织机构的布置再到应急响应程序的制定。可以看出秀宁隧道对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视,此预案的研究对相近工程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于预案中不足之处还需在工程进一步开展过程中进行响应的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陈赤坤,郑长青,曹磊.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7(S1).

[3]昆明铁路局广通铁路建设指挥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昆明:2009.

[4]何俊翘.跨越地铁既有线的隧道施工应急预案[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9):45-46.

[5]叶英.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应急预案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2):60-64.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秋天的景物作文下一篇:企业银行承兑汇票转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