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2024-10-25

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共11篇)

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篇1

发生工程重大质量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报告制度

1、事故报告有关单位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上报工程重大质量安全险情或 重大事故情况。

2、报告程序

发生工程重大质量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后,施工单位应立刻向各监理和业主同时报 告事故情况(时间不得超过 1 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8小时内将书面材料报告监理。监理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业主报告(时间不超过 2 小时)。

3、报告内容 工程重大质量险情或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内容包括:

(1)建设工程事故中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资质登记情 况,施工单位负责人、工程项目部经理、监理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及执业资格等情况。

(2)险情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

(3)、险情或事故基本情况,事故简要经过,紧急抢险救援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

(4)原因的初步分析。

(5)采取的措施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及报告时间。

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篇2

2016年4月13日5时38分许, 位于东莞市麻涌镇大盛村的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东莞东江口预制构件厂一台通用门式起重机发生倾覆, 压塌轨道终端附近的部分住人集装箱组合房, 造成18人死亡、33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1861万元。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通过对事故现场全面细致勘查、测量, 对事发附近区域实地勘查和无人机空中航拍, 查阅相关技术资料、查看现场录像及询问有关人员等进行分析, 利用流体力学 (CFD, phoenix) 模型对事发厂区区域进行风场模拟, 还原事发时现场气象情况, 并根据有关起重机设计标准计算验证, 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 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 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总结了事故教训, 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 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为呼吁相关企业吸取教训、加强管理, 现将调查报告摘要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起重机概况

事故门式起重机规格型号SMJ30 (50t) /24m-25m (11m) , 额定起重量30t, 跨度24m, 起升高度25m, 大车速度0~15m/min, 自重54.5t;秦皇岛北戴河通联路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 出厂编号23121;2003年5月出厂并在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安装使用 (事故起重机位于生产区3号线的钢筋绑扎区) 。2016年3月16日经定期检验合格, 主要从事钢筋转运工作。事故起重机每侧各有前后2个台车, 每个台车下有2个车轮, 共8个车轮, 其中2个为驱动轮, 驱动车轮由带制动器的驱动电机驱动, 并经过传动比为59的摆线针轮减速机和一对传动比为2的开式圆柱齿轮传动, 两侧的驱动车轮都位于事故起重机移动方向的后方, 左右驱动车轮成直线布置。

1.2 登记备案情况

四航局一公司于2003年8月向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事故起重机的安装报备手续和使用登记许可,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事故起重机颁发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2015年5月12日变更为停用。2015年8月17日, 东江口预制构件厂以生产需要重新启用为由向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变更登记, 变更为启用。事故起重机实质是由东江口预制构件厂提供给新侨公司使用的。

1.3 定期检测情况

事故起重机2010年1月以前均由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定期检测 (按规定每2年检测1次) , 2010年以后均由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东莞检测院定期检测, 检测结论均为合格。

1.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情况

事故起重机最后使用人是新侨公司劳务工冯小松。经调查, 冯小松未经国家规定的安全培训、未取得质监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持伪造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

调查发现, 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内长期存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起重机停止作业后未放下夹轨器并夹紧轨道等习惯性违章和无证或持伪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等不具备操作资格上岗作业等问题。

1.5 天气情况

根据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无人机航拍、现场监控录像和风场模拟结果等数据、资料, 结合现场调查取证, 还原了事发现场的气象情况, 认定事故所在地风向为西南风 (216°) , 风速至少为26m/s, 事故起重机沿轨道正吹风速为24.2m/s。

2 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救援情况

4月11日20~22时, 冯小松操作事故起重机进行钢筋吊运作业, 工作完成后将事故起重机停放在3号生产线离轨道事故端116m处, 停机后没有将夹轨器放下并夹紧轨道。至事故发生前, 事故起重机没有作业。

4月13日2时起, 广东省出现了8~10级、阵风11级以上强对流天气。5时38分许大风突袭事发地, 风力迅速增大, 阵风达到10~11级。在风力作用下, 起重机沿轨道向生活区集装箱组合房方向移动并逐渐加速, 速度超过可倾覆的临界速度, 到达轨道终端时, 撞击止挡出轨遇到阻碍, 整机向前倾覆。倾覆后的起重机压塌部分集装箱组合房, 造成居住在集装箱组合房内的人员重大伤亡。经全力搜救, 现场共搜救出51人 (18人遇难, 33受伤) 。

3 事故原因和性质

3.1 直接原因

经现场勘验, 事故发生前, 事故起重机的4个夹轨器齐全、有效且均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但均处于非工作的收起状态。经抗倾覆稳定性计算验证, 事故起重机滑动至轨道终端时的速度已超过造成倾覆的临界速度, 倾覆是必然的结果。调查认定, 若夹轨器处于工作状态, 事故起重机不会沿轨道滑动至终端并倾覆。

通过反复的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模拟计算、专家论证、综合分析, 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下。

1) 起重机遭遇到特定方向的强对流天气突袭。

2) 起重机夹轨器处于非工作状态。

3) 起重机受风力作用, 移动速度逐渐加大, 最后由于速度快、惯性大, 撞击止挡出轨遇阻碍倾覆。

4) 住人集装箱组合房处于起重机倾覆影响范围内。

3.2 间接原因

1) 新侨公司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不到位。新侨公司作为事故起重机实际使用单位,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严重不到位。未建立且未落实特种设备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以及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日常检查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未发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长期存在的违章作业行为。特种设备现场管理混乱, 未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指挥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未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真伪进行严格核实, 导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不具备操作资格上岗作业的问题严重;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三级培训, 未有效开展特种设备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相关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未督促执行操作规程,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操作。对灾害性天气防范工作认识不足, 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未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 未发现事故起重机夹轨器处于非工作状态, 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

2) 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东江口预制构件厂违法组织建设集装箱组合房, 选址未进行安全评估, 未保持安全距离, 未进行有效隔离或采取其它有效防范措施, 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该厂作为事故起重机登记使用单位,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缺失, 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不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吊装作业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 使用、管理混乱失范。作为项目发包方, 以包代管, 对承包单位监督检查不到位, 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未发现长期存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和不具备操作资格上岗作业等问题, 发现吊装作业无专门人员现场指挥等现场管理问题未督促整改, 未对事故起重机进行技术交底, 未按照规定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三级培训, 未有效开展特种设备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未督促执行操作规程, 导致有关作业人员长期习惯性违章操作。对灾害性天气防范工作认识不足, 面对恶劣天气, 未组织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未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 未发现事故起重机夹轨器未处于工作状态, 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

3) 四航局一公司对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安全生产工作疏于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未能发现下属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严重缺失、发包项目安全生产“以包代管”等未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问题, 对下属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件审查不严, 导致下属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不具备操作资格的问题严重;未按照规定组织对一线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灾害性天气防范工作认识不足, 面对恶劣天气, 未组织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未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 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4) 中交四航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对下属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作督促指导不力, 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到位、不细致, 气象灾害信息收集及响应等制度存在缺失。

5) 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事故发生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不力, 对其长期存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和不具备操作资格上岗作业等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单位的特种设备违法行为查处不力;对该市特种设备兼职安全监察员队伍指导不到位。

6) 东莞市麻涌镇经济科技信息局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站) 自2015年以来从未对事故发生单位进行检查, 未能发现事故发生单位存在的未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岗位责任等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缺失以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和不具备操作资格上岗作业等问题。对大盛村特种设备兼职安全监察员巡查“走过场”问题失察;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巡查人员业务能力;未能有效协助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辖区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7) 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麻涌分局未按照上级检查规范执行监督检查, 对辖区企业内部监督检查履职不到位, 未将事故发生单位纳入日常监督检查范围, 未发现事故发生单位存在违法建设集装箱组合房的问题, 存在监管真空地带, 在履行职责方面存在缺失。

3.3 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 东莞东江口预制构件厂“4·13”起重机倾覆重大事故是一起因强对流天气突袭而引发的重大责任事故。

4 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司法机关已采取措施人员4人, 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20人。

鉴于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及其主要负责人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新侨公司及法定代表人何定卓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 建议省安全监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及其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 对新侨公司及新侨公司法定代表人何定卓实施行政处罚。

5 事故主要教训

1) 安全风险意识淡薄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和新侨公司对灾害性天气防范工作认识不足, 措施不落实, 没有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进行安全检查。

2) 特种设备管理混乱事故起重机登记使用单位东江口预制构件厂没有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 实际使用单位新侨公司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不落实, 未建立特种设备岗位责任等安全管理制度, 长期存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和不具备操作资格上岗作业等问题, 企业组织的安全检查流于形式。

3) 未对临建宿舍选址进行安全评估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将住人集装箱组合房设置在起重机倾覆影响范围内, 未与作业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未进行有效隔离或采取其它有效防范措施, 加重了事故的损害后果。

4) 安全生产“以包代管”问题突出东江口预制构件厂对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不落实, 对外包队伍的安全生产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

5) 上级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中交四航局及四航局一公司对其下属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检查督促不到位, 对事故企业东江口预制构件厂长期存在的安全管理混乱问题失察、失管。

6) 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缺位质监部门未能发现事故发生单位长期存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和不具备操作资格上岗作业等问题, 城市综合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发现事故发生单位厂区内存在的违法建设集装箱组合房行为, 致使东江口预制构件厂成为政府部门日常安全检查巡查的真空地带。

6 防范措施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 深刻总结并吸取事故教训, 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 切实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起重机安全管理起重机使用单位要严格落实起重机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完善安全操作规程, 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定期进行安全性能检验, 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要严格落实起重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核实并确保起重机作业人员资格证真实、有效;要认真做好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的隐患排查工作, 清理起重机作业影响范围内人员密集场所, 确保起重机夹轨器等抗风防滑装置齐全、有效并处于工作状态, 严格执行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牵头组织开展特种设备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重点打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和不具备操作资格上岗作业等问题, 部署落实灾害性天气下的安全防范措施, 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2) 规范施工现场临时建设行为各类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集装箱组合房、装配式活动房等临建房屋 (宿舍、办公用房、食堂、厕所等) 的安全管理, 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要求, 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 并保持安全距离;要建立并落实施工现场集装箱组合房、装配式活动房等临建房屋的安全风险评估及专项安全检查制度, 确保安全使用。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施工临建房屋要坚决落实搬迁、拆除、撤人等强制措施, 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牵头制定加强我省建筑施工现场临建房屋的安全管理规定, 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临时建设行为。

3) 加强灾害性天气安全防范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落实《气象法》、《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规定,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防雷减灾、气象应急保障、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要强化并落实灾害性天气可能诱发事故的风险评估和预警, 加大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 提高公众尤其是重点企业的防灾减灾意识。要督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企业完善应对灾害性天气的应急预案, 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 强化值班值守, 密切关注并接收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及时转移、撤离现场作业人员, 尽力减少事故灾害损失。

4) 加强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发包单位要加强外包工程及外包队伍的安全管理, 强化过程管控, 将分包商和协作队伍纳入企业管理体系, 杜绝以包代管、以罚代管和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现象;要督促外包队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切实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要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要在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关键岗位推行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

5) 加强中央驻粤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交四航局要铭记教训、警钟长鸣, 用事故教训警示所属各级企业, 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督促所属各级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现场、班组和岗位;要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管控和自查、自改、自报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努力做到风险辨识及时到位、风险监控实时精准、风险预案科学有效, 力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要依法及时向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定期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主动接受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发挥中央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带头作用。

网友评论 (摘自网络)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需要警钟长鸣!在一些地方, 起重机械从开始到日常运行, 从重视到熟视, 从对问题重视到麻木熟视无睹的过程, 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一旦各种条件都具备, 就会结出恶果。

事故频发根源的关键是一些使用单位把关不严, 不按照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规范去严格管理操作!

有些设备是先天不足, 质量不过关, 用户贪便宜买进来。但更多的是使用过程一些使用单位把关不严, 管理松懈, 不按照操作规范使用!

无知会造成不重视或瞎折腾, 工作落不到点上。还有一些流动司机一知半解, 要钱不要命。

关键还是钱的问题, 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忽视安全投入。

是啊!经济利益是根源!目前在很多地方一味地追求低价中标, 即使出了若干问题的设备生产厂家还会继续中标, 因为便宜啊!小的租赁企业太多, 无管理能力的也弄几台设备来搞租赁, 以为租赁钱好赚, 却不顾安全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危害!

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政府、企业、社会等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都重视不够, 设备管理设置上人员大部分是人浮于事, 一切都是为了经济利益, 何谈主动、尽职、专业、精细呀!

特种设备使用关键在日常管理和事前预防管理。但国家层面更多注重事后处理, 事先管理有哪个部门真正重视呢!住建部有专门施工机械管理这个部门吗?请指教!

市场无序只能在总包单位的管控或出租行业的规范上加以改进。

今年去了六个省市参加安全大检查, 感觉问题太多了, 感觉现在大家对起重机械管理很麻木。大国企管理一般没问题, 关键是小单位管理差。

管好了就不出问题, 但如何管好?职、权、利, 普遍重视不够!安全处为何不叫机械处, 安全处是安全管理不一定是技术管理呀!目前行业的现状, 安全方面的设备安装只是应付过检的一种手段。

如何做到保证实际使用, 日常使用, 这个需要国家需要出台政策, 个人觉得可以参考消防系统的管控方法, 建立云平台, 每天企业要进行检查, 可在网络实时查看安全状态。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 篇3

一、主要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此制度。

二、主要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对重大隐患事故的报告工作。

三、主要依据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07第16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12月9日

四、主要职责

1.公司安全生产部门负责本公司重大隐患上报工作; 2.生产部负责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建档和监控; 3.各岗位人员根据自己的职责,在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进行整改,自己不能整改的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五、主要内容

1.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统称为事故隐患)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中央的意义。

2.事故隐患按照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两个级别: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双报告”制度是指定期将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情况报告给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公司职代会。4.公司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完善,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备案。

5.公司各部门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后,要第一时间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并公示,如依靠公司力量暂时不能处理的安全隐患要立即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重大隐患的名称、时间、内容、现状、管控措施、形成原因、排查人员、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造成的伤亡情况、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按照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的要求制定的整改方案等内容。

6.由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每季度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经企业负责人签字上报。7.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应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复查验收等情况,及时销号,实现“闭环”管理。

8.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定期向本单位职代会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修订和执行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安全生产现状、职业危害程度及其整改治理进度,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实施情况及安全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以及公司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因素进行告知及辨识预防相关知识和其他应报告的相关事项,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9.公司各级部门相关负责人要将重大安全隐患“双报告”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重点,发现及时汇报并跟踪整改销号,对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部门或个人,以及因工作失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或经济损失较大的,根据影响后果采取经济处理、撤职等处分,严重失职者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篇4

1、为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监督管理,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发生一次3人(含3人)以上死亡事故,或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3、重大事故隐患危害程度: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隐患为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隐患为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为特别重大事故隐患。

4、矿建施工事故隐患按性质分为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灾及其他8类,井下机电安装比照矿建施工。

5、地面生产、经营事故隐患分为火灾、爆炸、泄露、触电、坠落、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及其他8类。

6、项目部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一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经相应的组织形式评估确认后,于下月5日前汇总报送处安监处。重大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月上报,直至整改完成。属于长期监控管理的重大事故隐患,要逐月检查上报。

7、重大事故隐患内容包括: ①事故隐患类别 ②事故隐患等级

③事故隐患可能影响的范围及程度分析 ④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⑤整改资金来源和保证措施 ⑥整改目标 ⑦事故应急预案

⑧整改责任部门及负责人

8、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贯彻“严格责任、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为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副职和技术负责人要具体负责,做到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

9、一时难以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无措施,一律停止施工生产或经营。

10、项目部安监站负责对重大事故隐患综合管理、统计上报工作,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档案。负责检查指导各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监督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篇5

一、我院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暂设在医务科,由兼职人员组成,负责本院医疗纠纷投诉受理等工作。

二、发生或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有关医务人员有责任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三、科室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科内调查,并向医务科报告。同时,科室负责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止损坏后果的扩大。

四、医务科应立即启动本院医疗事故处理预案进行调查、核实,有关科室要积极给予协助配合,医务科必须对报告内容、调查核实情况做好书面记录,并向分管院长汇报。

五、医务科与事发科室负责人和当事人一起,向患方作好解释工作,必要时分管院长亲自参加。

六、导致患者死亡、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以及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医疗事故,医务科除向本院领导报告外,应在1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七、如果发生扰乱医院工作秩序、殴打医务人员、损害公物或有其可能者;事发科室应立即报告保卫科协助处理,必要时保卫科报告公安机关。

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篇6

报告制度的规定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防范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规范地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件》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等法规规定,现结合我院实际,对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作以下规定,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设立统一受理纠纷投诉办公室(监审科)

二、发生单位或个人,发现过失行为,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争议时,相关医务人员立即 1

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立即上报医务科、保卫科。医务科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基本确认其行为过错,同时上报主管领导,待处理结果后报市卫生局,相关人员及科室负责人未上报的由科室及当事人负责,未报告者,按医院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科室负责人向医务科报告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未向医务科报告,由科主任负全责。

四、医务科立即启动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负责人报告,医务科必须对报告内部以及调查、核实的情况作详细的书面记录。

五、医务科负责人应向患者通报,解释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已经采取的补救措施,对患者可能造成影响以及初步处理意见。

六、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务科应当在12日内按照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要求,向市卫生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必要时立即报告,其内容为:

(一)导致3名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报告内容如下:

1、医疗机构名称;

2、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2简要就医经过,目前状况;

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5、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

6、患方的要求。

(二)导致10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

1、医疗机构名称;

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就医经过,目前状况;

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三)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或经医调委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内容包括:

1、双方当事人鉴定的协议书,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到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

2、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3、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4、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5、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四)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和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协商(调解)解决后7日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2、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或行政调解书,载明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3、双方当事人签定的或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执行计划或执行情况;

4、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5、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6、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五)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

1、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判决书;

2、人民法院调解书或判决书执行计划或者执行情况;

3、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情况;

4、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5、对当事医疗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六)发生聚众闹事、群众上访、殴打医务人员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医疗工作秩序等情况,还应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七、每年按要求将医疗事故的有关情况汇总、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内容为:

(一)按医疗事故等级统计的医疗事故数量;

(二)按医疗事故等级和解决途径统计的医疗事故数量;

(三)按医疗事故等级和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统计的

4医疗事故数量;

(四)按医疗事故等级和首次鉴定、再次鉴定,中华医学会组织鉴定统计的医疗事故数量;

(五)按医疗事故等级和医疗机构类别统计的医疗事故数量;

(六)按医疗事故等级统计的医疗事故赔偿总金额,个案最高赔偿金额,最低赔偿金额;

(七)按医疗事故等级和行政处理方式统计的对医疗机构行政处理情况;

(八)按医疗事故等级和行政处理方式统计的对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情况。

八、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规定》,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处理。

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篇7

一、质量事故的范围。

凡在施工(调整试运前)过程中,由于现场存储、装卸运输、施工操作、完工保管等原因造成施工质量与设计规定不符或其偏差超出标准允许范围,需要返工且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者;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永久性缺陷者。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于10万元的称为质量问题;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称为工程质量事故。

二、质量事故的分类。

1、重大质量事故。

(1)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倒塌。

(2)超过规范规定的基础不均匀下沉、建(构)筑物倾斜、结构开裂或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

(3)影响结构安全和建(构)筑物使用年限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缺陷。

(4)严重影响设备及其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5)一次返工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2、普通(一般)质量事故。一次返工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10万元。

三、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1、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立即停止进行质量缺陷部位和与其有关连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施工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现场。同时迅速按类别和等级向相应的主管部门上报,并在24小时之内写出书面报告。

普通(一般)质量事故发生后,班组长应立即向项目部报告,项目部应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于5日内写出质量事故报告报公司领导及质量部。

重大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随即向司领导及质量部报告。形制特别严重的事故,公司及其项目部应在24小时内同时报告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重大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应采取措施维护补救,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分析后5日内有质量管理部门写出《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和《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

质量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的单位名称,工程名称、部位、时间、地点。(2)事故概况和初步估计的直接损失。(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5)相关各种资料(有条件时)

2、接到报告后,公司领导组织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前往事故发生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3、事故调查组展开工作后,施工单位应积极协助,客观地提供相应证据,参与事故调查,配合调查组工作。质量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事故的严重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2)查明事故的性质,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3)组织技术鉴定。

(4)明确事故主要责任单位和次要单位,承担经济损失的划分原则。(5)提出技术处理意见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措施。(6)提出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建议。(7)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事故调查组提出技术处理意见后,由监理单位组织相关单位研究,并责成相关单位完成技术处理方案,并予以审核签认。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方案,一般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由其它单位提供的技术处理方案,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签认。技术处理方案的制定,应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

5、技术处理方案核签后,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核后进行实施。实施时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施工质量进行监理,并会同设计、建设等有关单位共同检查认可。

6、施工单位完工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提出报验申请,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各方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应进行处理结果鉴定。公司质量部整理编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并经审核签认,组织将有关技术资料归档。

7、经监理同意后,恢复正常施工。

8、发生质量事故后不得擅自隐瞒不报或虚报,应认真填写《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并按程序上报《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

四、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审批和实施

1、普通及重大质量事故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报公司质量管理部。

2、普通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由本公司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工程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后,由事故责任单位实施。

3、重大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由公司总工程师主持,公司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工程部)和质量管理部门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共同审定,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事故责任单位实施。

4、需设计单位验算或变更设计的施工项目,由公司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工程部)提请建设单位交设计单位协助进行。

相关记录: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内蒙古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

固阳500 kV变电站工程项目部

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制度7 篇8

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制度

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制度

施工中出现质量事故时,按质量事故的类别及时向项目指挥部、监理工程师和业主进行申报,并按处理意见抓紧处理,确保施工质量。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达不到本工程所采用的质量标准,一般需作返工、加固处理的均构成工程质量事故。

㈠工程质量事故分类

工程质量事故按其严重程度不同分为重大质量事故和一般质量事故两类。

㈡工程质量事故的报告与处理

1、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项目部应于三日内先用电话或电报报局质量管理部门,一个月内书面专题逐级上报。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损失情况;

(3)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4)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处理方案及工程计划;

(6)事故报告单位。

一般事故由队处理,报项目部备案。重大事故由项目部领导牵头,队领导、项目部及队技术、质检部门参加处理。

2、事故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按照“四不放

1中铁十七局集团巴准项目

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制度

过”的原则进行。要查明事故的经过、性质、原因、责任者和采取的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3、在处理质量事故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凡影响下一道工序的项目或发生在主要部位的重大质量事故,在未处理前,必须暂停施工。

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篇9

(一)质量信息

项目部及时传递可靠的工程质量信息到公司工程质量信息网。

(二)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达不到本工程所采用的质量标准,一般需作返工、加固处理的均构成工程质量事故。

(三)根据铁道部《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铁建设〔2003〕48号)的规定,向莆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以上;

(2)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

(3)直接导致试运营线路或运营线路发生行车安全特别重大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重大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

(2)死亡3人及以上,10人以下;

(3)直接导致运营线路发生行车安全重大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和安全产生很大影响。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大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及以上,300万元以下;

(2)死亡1人及以上,3人以下;

(3)直接导致运营线路发生行车安全大事故、险性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和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工程质量一般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下;

(2)直接导致运营线路发生一般事故,或对运输生产和安全产生影响。

(四)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采取逐级上报的制度。必须在2小时内向项目部安质部报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及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安质部必须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集团公司、建设单位、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通知设计、监理单位驻现场有关人员。一般质量事故三天上报公司,提出书面报告。事故应在三天内出具事故快报,填写《工程质量及事故报告表》逐级报告上述有关单位和部门。工程质量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

1、工程项目、时间、地点及建设相关单位;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4、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处理方案及工作计划;

6、事故报告单位。

(五)项目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尽快成立工程质量事故调查组,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工作:

(1)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和原因;

(2)组织技术鉴定;

(3)查明事故性质、责任单位、责任人;

(4)提出工程处理方案;

(5)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要求;

(6)对事故责任部门、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

(7)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六)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

1、发生重伤以上事故,必须首先抢救人员脱离险境,其次是保护现场,待事故查明原因后方可复工;

2、发生事故后,轻伤24小时内,架子队必须报项目部,由项目经理部派人一起分析事故;重伤必须24小时内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派专人来项目,并报县以上法院,由法院派人、集团公司派人与指挥部一起分析事故,查明并处理事故,责任事故要追查和处罚;

3、事故苗头和事故分析必须遵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找不出原因、查不出教训、落实不了责任、提不出处理意见”不放过),并认真、严肃做好记录。

4、事故一旦确定为工伤,必须填写《事故报告》表,项目部和公司都要存档,为今后受伤者及其家属享受劳保待遇提供原始资料。

(七)质量报表

项目部填报《工程质量及事故情况》、《质量评定项目明细表》,统计季年质量报表,由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分别于季末当月20日报公司安全质量部。

项目部对每季及年质量报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对策,制定预防措施。

(八)质量总结

项目部在上半年和年终对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于当年6月15日和12月15日前报集团公司安质部。

(九)质量专报

项目部及时将重大质量信息,包括质量问题、质量动态、工程获奖情况、工程项目验收评定结果等,形成质量专报,上报公司安质部。

(十)工程质量快报制度。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指挥部、公司和建设单位、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通知设计、监理单位驻现场有关人员。一般质量事故三天上报公司。

事故应在三天内出具事故快报,填写《工程质量及事故报告表》逐级报告上述有关单位和部门。

(十一)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

(十二)因工程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时,除按第三条规定办理外,还应按国家和相关行业劳动安全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事故处理要按“四不放过”原则,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报上级批复。

(十三)发生情节严重的质量事故,尤其是发生危及铁路行车安全及社会影响较大的质量事故,主管领导在事故发生一日内将事故原因及危害程度详细报公司主管领导和安质部。

(十四)对事故的分析,要首先从事故的源头抓起,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落实到责任人,根据事故造成的后果提出处理意见。

(十五)确定事故的原因后,认真吸取教训并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

(十六)把事故分析及处理的全过程打印成文,做好记录。(十七)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隐瞒事故论处。

1、发生质量事故后,不按规定时间上报,谎报或隐瞒不报而擅自处理者。

2、事故发生后提供伪证使用掩饰手段未如实上报者。

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篇10

1、企业员工要正确树立为用户服务,维护用户利益的观念,文明经商,做好用户访问工作,重视用户对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评价及意见。

2、负责用户访问工作的主要部门为:质管部和业务部。

3、访问对象,与本企业有直接业务关系的客户。

4、访问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和用户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研。

5、各有关部门要将用户访问工作列入工作计划,落实负责人员,确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定期检查工作进度,保证有效实施。

6、各经营部门还应定期同客户交流质量信息,及时了解客户对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评价。

7、做好访问记录,及时将被访客户反映的意见、问题或要求传递有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答复被访问客户。

8、各部门要认真做好用户访问和累积资料的工作,建立完善的用户访问档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9、服务质量查询和投诉的管理部门为人力资源部,商品质量的查询和投诉的管理部门为质量管理部,责任部门是各部门。

10、对消费者的质量查询和投诉意见要调查、研究、落实措施,能立即给予答复的不要拖到第二天。消费者反映商品质量问题的意见必须认真处理,查明原因,一般情况下,一周内必须给予答复。

11、各部门应备有顾客意见簿或意见箱,注意收集顾客对服务、商品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12、质量查询和投诉时收集的意见,涉及到的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处理记录,研究改进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篇11

1、事故种类分析

就事故种类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仪器设备事故、设计事故、施工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五大类。

仪器设备事故。此类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为的仪器、设备损坏,或不按技术要领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另一种是非人为因素的仪器、设备自然事故。

设计事故。这类事故主要表现为人为的主观责任事故。主要的表现形式有: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设计上粗心大意,以至酿成设计质量事故;设计人员对一些常规设计,习以为常,掉以轻心,以至酿成不应有的失误;设计人员不重视对设计标准的学习,只求一知半解,不愿作全面系统的钻研,以至在设计上考虑不周,留下隐患。

施工质量事故。主要表现为人为的主观责任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偷工减料造成质量事故;二是不按工艺流程施工造成责任事故;三是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差异造成的施工质量责任事故;四是因材料以劣充优造成的责任事故。

安全事故。分人为和非人为两各形式:一是不按操作程序操作仪器、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或是不遵守安全制度、违章作业造成的安全事故;二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安全事故。

交通事故可分为两种情况,即主观责任事故和客观责任事故。

2、事故处理程序

事故报告。事故一旦发生,有关责任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技术质量负责人或工程部负责人汇报情况。

现场调查。技术、质量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现场解决问题并做好记录。

定性分析。工程部负责人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召开事故分析会,听取现场调查人员的汇报,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3、事故处理

非人为因素或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要认真查找原因,尽量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故,如非人为原因造成的仪器、设备事故,或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安全、交通事故。

如因不按操作技术要领、不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工作粗心大意造成的人为主观责任事故,要从重处罚。

上一篇:学会感恩的学生作文500字下一篇: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