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精选5篇)
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篇1
贵州****矿业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分级管理办法 编制目的
为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杜绝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编制依据
2.1《煤矿安全规程》。2.2《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2.3国家及煤炭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规定。
3适用范围
3.1贵州****矿业有限公司。管理办法细则 4.1总则
4.1.1 为了排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有效促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煤
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4.1.2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一般隐患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负责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的隐患,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审核签字备案。
重大隐患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整改的内容、资金、期限、下井人数、整改作业范围,并组织实施。整改项目结束后,由总经理按照重大隐患的整改验收标准组织自检。
— 4 —
矿井重大隐患自检合格后,按分级监控要求及时向上级公司安全监察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以及当地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进行报告。申请报告应包括整改方案中的内容、项目和自检结果,并有公司主要负责人签署的验收意见。
4.1.3公司各部门、各队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发现存在重大隐患,要立即停止生产,并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报告。
4.1.4有重大事故隐患的,必须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4.1.5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排查治理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宁严勿宽,责任到人,加大追究的原则。
4.2 隐患治理责任制
4.2.1 公司各部门、各区队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整改)的责任制,组织职工发现和排除隐患。
4.2.1.1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工作负全面责任。应当每月组织一次由相关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事故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要登记建档。要定期听取有关人员及部门对事故隐患排查的汇报,督促和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组织制定岗位责任制,主持召集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办公会及工作会议,及时作出决策和下达指
—5 —
令。
4.2.1.2公司总工程师对本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确定岗位责任、开展科研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组织安技措资金计划,参加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对查出的隐患,要组织公司有关领导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评审,通过评审对排查出的隐患按A、B、C三级进行分级。
4.2.1.3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协助总经理开展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组织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计划,监督检查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组织实施整改隐患的各项措施,参加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
4.2.1.4公司各部门、各队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负技术责任。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制定、审批和落实整改隐患的安全技术措施,参加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
4.2.1.5公司安全部门主任对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监察责任;公司安全部门分管副主任,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有安全监察直接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本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业务保安责— 6 —
任制的履行情况,参加事故隐患的排查,跟踪落实隐患的现场整改情况,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实行闭合管理,并建立和保管好事故隐患整改台账。
4.2.1.6公司各业务部门,是事故隐患排查和实施整改的责任部门,对隐患排查、整改负生产技术管理责任。具体负责事故隐患排查、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指导整改方案的实施以及现场整改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4.2.1.7基层区队区队长、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责任。每天组织一次对本区队(本项目、下同)事故隐患的排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及时整改,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登记建档,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情况。
4.2.1.8基层区队、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对本区队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技术管理直接责任。负责编制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现场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
4.2.1.9基层区队、含施工单位的班组长(跟班副队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负直接责任。作业前,必须认真排查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提出在工作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对依靠本班组
—7 —
力量无法进行整改,或一时不能彻底整改的事故隐患,必须及时向区队、公司调度室以及公司安全部汇报。
4.2.1.10、基层区队、施工单位的现场作业人员,对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必须每班排查本岗位事故隐患,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如不能整改的,必须及时向班组长和区队带班干部进行汇报,同时,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必须无条件接受各级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交办的事故隐患整改任务,并按要求完成隐患整改工作。
4.3 隐患分级管理和监控
4.3.1 对事故隐患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监控。定期组织对事故隐患进行一次彻底排查,对所排查出来的各类隐患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分类和定级,对事故隐患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按事故隐患类别分为十类,分别是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灾和其它。
4.3.2 按事故隐患危害程度、治理难度分为三级,分别是A级、B级、C级。A级属矿井自身一时难以处理,需要(集团)公司或省、市有关部门组织、帮助或协调处理的;B级为矿井自身能处理的;C级为区、部、队能及时或现场处理的。
4.3.3 A级隐患是指危害严重,可能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或者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治理难度大,需由能发公司或省、市有关部门组织、帮助或协调处理的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为A级— 8 —
隐患。
4.3.3.1超能力、超强度或超定员组织生产。4.3.3.2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
4.3.3.3揭煤前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或抽放系统、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4.3.3.4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进入煤巷施工前未建立全负压通风系统的;井下存在无风、微风、循环风、老塘风和串联通风;掘进工作面局扇一机供两头;主扇带病运转、备用主扇不完好、擅自停开主扇、局扇和瓦斯抽放泵;矿井总风量不足。
4.3.3.5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处理。4.3.3.6超层越界开采。
4.3.3.7井下存在未熄灭火区,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处理。4.3.3.8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材料、工艺,矿井有以掘代采、以探代采行为,通风、排水、提升、压风设备安全检验检测不合格。
4.3.3.9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4.3.3.10无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4.3.3.11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以及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
4.3.3.12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9 —
4.3.4 B级隐患是指危害比较严重,可能造成伤亡事故或者经济损失,或者治理难度比较大,需有一定的工程量,需由公司限期解决的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为B级隐患。
4.3.4.1瓦斯超限作业、瓦斯经常超限、炮后瓦斯超过3%、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定未采取措施解决处理或未处理到位。
4.3.4.2排放瓦斯无措施或措施不落实。4.3.4.3井下电气设备失爆。
4.3.4.4存在水患未按规定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在存在水患情况下作业未编制针对性安全措施。
4.3.4.5启封火区、火区下开采、火区邻近区域开采无安全措施。
4.3.4.6掘进工作面不按规定设双风机、双电源或双风机不能自动切换。
4.3.4.7斜井人车保护装置失效、提人绞车不使用动力制动、专用信号失灵。
4.3.4.8井田范围内或井田周边废弃矿井水文地质资料不清。
4.3.4.9无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
4.3.4.10无作业规程作业,未执行“一工程一措施”。4.3.4.11未严格遵守巷道贯通程序,巷道贯通无措施或措施— 10 —
不落实,贯通后不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4.3.4.12未严格遵守巷道揭煤程序。4.3.4.13井下风门不联锁或联锁失效。4.3.4.14其他
4.3.5 C级隐患是指危害比较轻,或者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需由基层区(队)、基层业务部门解决的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为C级隐患。
4.3.5.1主副提升绞车、主提升皮带、压风机、主扇、主排水泵等设备保护不全、不可靠,钢丝绳磨损断丝超限不及时更换,不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验检测和检查;
4.3.5.2回采工作面悬顶面积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不采取措施或不执行人工强制放顶;
4.3.5.3采掘工作面不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或积尘超标; 4.3.5.4报废采区、报废采煤工作面、废旧巷道、独头盲巷未按规定及时封闭;
4.3.5.5采掘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旧巷、采空区时无针对性安全措施或措施不落实;
4.3.5.6采煤工作面上下两口不畅通,两巷失修严重,巷道断面小于原设计20%;
4.3.5.7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调校不及时、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和声光报警;
—11 —
4.3.5.8采煤工作面缺失或失效支柱达5%以上; 4.3.5.9不按月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或图纸弄虚作假; 4.3.5.10其他安全生产隐患。
4.3.6采煤、掘进、机电、运输提升、通防、巷修、火工品、水文地质及其它相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每周要与安监部门一起召开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分析会;区队每天要分析一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每次会议都要有原始记录。
4.3.7 公司安全部要建立隐患整改档案,对各类隐患实行“谁排查、谁签字,谁整改、谁签字,谁验收、谁签字”的闭合管理。
煤矿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汇总表,要及时报送相关领导和部门,并及时下发到基层相关单位。
4.3.8 公司安全部、工程部负责协调、跟踪、督查B级隐患整改治理情况、解决B级隐患整改情况。
4.4 隐患的建档和上报
4.4.1 公司业务部门、安全部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或安全监察意见书,并跟踪落实隐患整改的情况;对未按期完成隐患处理或因安全隐患处理不当而造成事故的,要依照责任追究等相关文件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 12 —
4.4.2 公司安全部要加强对所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的跟踪落实,及时进行统计汇总,实行档案化闭合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档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安全隐患的名称和级别、危害程度、产生的原因和现状、所采取的整改方案及安全措施、整改的单位和整改责任人、组织和参加整改验收的人员、整改结果等内容。
4.4.3 基层各区队应当于每月25日前将本月安全隐患的落实整改情况,以及所排查出来的当月的安全隐患,向公司安全生产部提交书面报告。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要将上季度重大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本季度所排查出来的重大安全隐患,向公司安全部提交书面报告,公司安全部进行汇总,编制成册,向能发公司、当地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交书面报告。上述报告均要经总经理(矿长)签字。报告的主要内容要包括:产生重大隐患的原因、现状、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措施和整改结果等内容。重要情况应当随时报告。
4.5 责任追究
4.5.1 公司定期、不定期的对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行检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危及工人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仍继续生产作业的部门、区队,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并根据公司下发的相关处罚条例进行处罚。公司安全部设立举报电话(0857
—13 —
-7445036),对群众举报的事故隐患等安全生产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4.5.2 公司每季度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一次考核。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料管理规范的单位,给予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奖励;对事故隐患举报有功人员给予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奖励。
对事故隐患排查不细、治理不力、履行监督职责不到位、资料管理混乱的单位(部门、队),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给予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5其它
5.1 本办法由安全部负责编制、修订和解释。5.2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 14 —
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篇2
1 火灾隐患的定义
GA 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中将火灾隐患定义为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GA 653-2006中, 将重大火灾隐患定义为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者火灾危害增大, 并由此可能造成特大火灾事故后果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根据安全科学理论, 隐患客观表现为一种状态, 如果把安全状态看作一种正常状态的话, 隐患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导致系统由正常状态演变成危险状态的事物或者因素。因此, 从广义角度上讲, 任何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使火灾危害后果增大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包括人的认知局限、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可称为火灾隐患, 因为这些不安全因素均能推动场所由正常状态向不安全状态转变。具体到消防部门日常监督执法实践活动中, 火灾隐患在客观上表现为因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可能导致建筑物发生火灾或火灾后果增大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2 基于事故发展过程的火灾隐患分类
根据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 隐患推动着事故的发生发展, 事故发生发展过程遵循着正常态→临界状态→事故的规律, 这里的临界状态指事故发生的瞬间 (即能量意外释放的瞬间) , 即着火的瞬间。对于火灾事故同样如此, 如图1所示。根据火灾发生发展全过程, 一般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正常态到着火, 第二阶段是从着火到火灾蔓延扩大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根据火灾隐患发生作用的时间, 可以将其分为2类:第1类火灾隐患起作用于着火前, 即从正常态到着火阶段, 其作用是导致火灾的发生;第2类火灾隐患起作用于着火后, 即从着火到蔓延成灾阶段, 其作用是导致火灾的扩大蔓延。在火灾事故的进程中, 火灾隐患发挥了两种作用, 一是促使火灾发生或发展, 二是控制 (阻碍) 火灾发生或发展, 它们共同决定了火灾规模及后果严重程度。
2.1 第1类火灾隐患导致火灾发生的过程
第1类火灾隐患导致火灾发生的过程, 如图2所示。
(1) 第1类火灾隐患产生并发挥作用是建筑物从正常态到着火这个过程的起点。
(2) 根据燃烧三角形理论, 燃烧反应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 控制或消除一个或多个要素, 燃烧就不能发生。因此, 对于火灾事故, 单个隐患产生后并不能够导致起火, 从正常态到着火这个过程往往是多个火灾隐患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在第1类火灾隐患导致着火这个节点出现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其他隐患的影响。
(3) 建筑中制定的各种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它们有助于及时发现或消除火灾隐患。当这些措施失效时, 会导致建筑从正常态向着火方向发展。
(4) 着火则可看成在第1类火灾隐患的作用下, 建筑或场所内某个部分或者部位经过偶然事件触发 (如电线短路等) 导致能量意外释放而发生燃烧。
2.2 第2类火灾隐患促进火灾发展蔓延的过程
第2类火灾隐患促进火灾发展蔓延的过程, 如图3所示。
(1) 第2类火灾隐患作用于建筑着火后, 所以着火是从着火到火灾蔓延扩大导致火灾结果这个过程的起点, 第2类火灾隐患的作用是导致火灾后果或者火灾规模的扩大。
(2) 根据燃烧四面体理论, 燃烧反应的持续需要四个要素:可燃物、氧化剂、热量和化学链式反应, 控制或消除一个或多个要素, 燃烧就不能持续下去。因此, 火灾事故的持续依赖于多个隐患共同作用, 在第2类火灾隐患导致火灾事故蔓延扩大的过程中, 同样需考虑其他隐患的作用。
(3) 第2类火灾隐患的排查或者纠正措施作用于着火后, 这类措施包括火灾发生后的场所内的应急处理与火灾控制措施如应急预案、在建筑内设置固定消防设施或配置灭火器材等。由于消防设施设备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有效控制火灾蔓延扩大,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中对于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等可归类于针对第2类火灾隐患的纠正措施。
(4) 导致火灾损失加重扩大的火灾事故后果与着火建筑内的人员、财产数量及人员应急逃生能力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3 基于火灾事故发展过程的火灾隐患分级
火灾风险水平一般用概率和后果两个参数衡量, 但是火灾隐患的后果难以预估。由于火灾隐患影响着火灾发生与发展过程, 因而可利用火灾后果来近似表示火灾隐患的后果。基于火灾发展进程的隐患风险, 称为隐患致因火灾风险。隐患致因火灾风险的基本表达式为Ra=Pa×Ca, 其中Ra为隐患致因火灾风险, Pa为隐患致因火灾概率, Ca为隐患致因火灾后果。为计算Pa、Ca, 依据两类火灾隐患在促进火灾事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选取对应的评价指标, 构建如图4所示的评价体系。
3.1 隐患致因火灾概率评价指标
隐患致因火灾概率可用第1类火灾隐患出现概率、第2类火灾隐患出现概率和隐患纠正系数3个参数表示, 其关系如式 (1) 所示。
式中:P1e为第1类火灾隐患导致着火的概率;P2e为第2类火灾隐患导致火灾蔓延的概率;Pc为隐患纠正系数。
由于着火是个偶然事件, 故P1e可用同类或相似建筑内相同隐患出现的几率来确定, P2e可采用同样方法确定, 也可用事件树分析法确定。对于火灾事故, 只有建筑内隐患纠正措施失效才能够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并造成事故后果扩大, 在火灾的事故发展进程中, 火灾隐患纠正措施是控制火灾蔓延扩大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运用火灾隐患纠正系数来表示该措施对火灾发展状况的控制能力, 其分值选取见表1。
3.2 隐患致因火灾后果评价指标
对于隐患致因火灾后果的计算, 可采用下述方法:根据建筑用途或场所类别选取初始分值, 再根据建筑内实际情况对该分值进行调整修正, 其计算如式 (2) 所示。
式中:Ci为火灾事故后果初始分值;Ce为人员数量修正系数, 主要表示着火建筑内人员数量, 与火灾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密切相关;Cl为财产损失修正系数, 表示着火建筑内的财产分布情况, 即火灾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情况, 人员数量修正系数和财产损失系数在计算时取较大值;Cm为应急处理与火灾控制修正系数, 表示建筑自身应急处理与火灾控制的能力, 包含了应急预案、人员逃生自救及处置火灾能力、消防设施设备等几方面内容, 在有些建筑或者场所内, 由于其并未制定灭火应急预案, 未配置消防设施, 可不计算。
火灾后果初始分值的选取依赖于建筑内人员数量及物资价值, 表示该建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的平均值。例如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的火灾事故造成的后果一般比普通居民住宅严重得多, 火灾后果初始分值的推荐选取值如表2所示。
火灾后果初始分值表示了不同建筑的平均火灾事故后果, 由于它是一个平均值, 所以需要结合建筑内实际情况对火灾后果初始分值进行修正, 才能更为准确和客观地表达火灾后果的危害程度。火灾事故后果修正系数的选取, 如表3所示。
3.3 火灾隐患最终风险计算
对于某一场所内的火灾隐患, 其导致的火灾事故后果可能不止一种, 即与其关联的火灾发展进程不止一种, 当该隐患起作用时, 基于不同危害后果的火灾风险是并存的。也就是说, 一栋建筑内的火灾隐患与多个隐患致因火灾风险相关联, 假设该隐患与火灾发展进程1、火灾发展进程2、…、火灾发展进程N都有关联, 那么该建筑 (场所) 内的火灾隐患的最终风险值应该是基于火灾进程1~N中的火灾后果最严重 (人员伤亡最多或财产损失最大) 的火灾进程风险值, 即Rf=max{R1, R2, …, RN}。
得出Rf的值后, 根据火灾风险容忍度来确定Rf能否被接受。表4给出了火灾中人员伤亡风险容忍度, 表5给出了基于公共聚集场所营业中断 (如商场、宾馆停业) 的火灾风险容忍度。若不能被接受, 则Rf即为该建筑内的火灾隐患的最终风险值, 若能被接受, 则选择基于剩余火灾发展进程中后果最严重的火灾进程风险值继续进行比较, 直到该风险不能被接受为止。
根据Rf的计算结果, 可确定火灾隐患的风险等级。在确定建筑内火灾隐患等级后, 即可找出对Rf影响较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来降低建筑内火灾风险。就火灾事故发展过程而言, 第1类火灾隐患是火灾发生的前提条件, 要从根本上预防火灾的发生, 必须控制并减少第1类火灾隐患的出现。由于第1类火灾隐患作用于着火这个节点, 因此, 任何可能导致着火的因素都应在控制范围内。一般情况下, 第1类火灾隐患包括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两个方面。人因主要指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习惯, 可通过制定相应措施强化行为安全管理, 控制并减少建筑内人的不安全行为, 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物因方面则主要考虑减少可燃物与火源、火点 (能量以外释放点) 接触几率, 即将可燃物布置在距火源、火点一定距离以外。此外, 还可采取相关技术措施识别建筑内可能存在的能量以外释放点 (如高层建筑内设置的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等) 。但实际情况下, 第1类火灾隐患往往是客观存在的, 不可能完全消除, 因而减少并消除第2类火灾隐患也是控制火灾蔓延、减小火灾损失的重要途径, 即通过控制并减少导致火灾蔓延扩大的因素, 从而控制火灾规模、降低火灾损失, 一般情况下包括增强建筑内人员处置初起火灾能力、减小建筑火灾荷载 (如采用不燃难燃材料装修) 、增设消防设施并做好维护保养等方面。
4 实例分析
4.1 建筑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隐患
某商业综合体共5层, 总建筑面积2万m2, 集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 使用功能齐全, 人流量大, 内部结构较为复杂, 且包含一中庭, 由于功能齐全,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经调查, 该商业综合体内存在较多的火灾隐患。其中, 第1类火灾隐患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建筑内商铺违规用电现象普遍, 部分商铺在营业期间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建筑内商铺照明灯具与货物距离过近;管理方防火巡查不到位, 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不安全行为。第2类火灾隐患表现在以下方面:中庭内摆放大量货物, 增大建筑内火灾荷载;部分感烟探测器因经常误报被人为屏蔽, 失去探测火灾的作用;部分室内消火栓被商铺圈占;建筑周围消防车道被占据, 导致在火灾情况下消防车难以靠近建筑进行扑救。
4.2 该建筑隐患致因火灾风险
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火灾防控措施具有一定效果, 故隐患纠正系数取0.5, 结合商业建筑火灾概率为4.12×10-6m2/a, 建筑内最大防火分区面积为4 000m2, 故Pa=0.016 5。
火灾事故后果初始分值Ci为4, 对于该建筑, 基于火灾将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形进行计算, 建筑内人数大于100, 应急处理与火灾控制修正系数Cm取值0.8, 经计算, Ca的值为3.2。
故导致人员伤亡火灾风险值为0.052 7。
在以上计算中, 火灾风险是基于危害后果最为严重的情况 (人员伤亡) 进行的, 该建筑隐患致因是火灾风险, 对火灾事故人员风险容忍度, 如表4所示为中等风险。
5 结论
根据安全科学理论定义了广义的火灾隐患概念, 按照火灾事故发展过程将火灾隐患分为两类, 并初步建立了基于火灾发展过程的隐患分级方法, 为合理划分火灾隐患的等级提供了参考, 并结合第1类火灾隐患与第2类火灾隐患的定义, 简要探讨了如何整改火灾隐患。但评价体系中隐患出现概率以及火灾发展进程的作用依赖于大量统计数据, 这需要进一步完善隐患分级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2009年中国消防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0.
[2]公安部消防局.2010年中国消防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1.
[3]隋鹏程, 陈宝智, 随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4]张新梅, 潘游, 陈国华, 等.重大工业事故隐患辨识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 (5) :111-116.
[5]张晓光.公共建筑火灾隐患分级判定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 2009.
[6]范维澄, 孙金华, 陆守香.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7]吴丹, 阚强, 王伟, 等.如何科学确定建筑物的重大火灾隐患[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S1) :124-126.
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篇3
第二条 重大事故隐患的查处和挂牌督办,按事故隐患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承担挂牌督办事项的综合工作。
(一)四级重大事故隐患由县(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在媒体上公示,挂牌督办;
(二)三级重大事故隐患由市(州)、直管市、林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在媒体上公示,挂牌督办;
(三)二级以上重大事故隐患由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在媒体上公示,挂牌督办;
第三条 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依照事故隐患等级,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挂牌督办,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挂牌督办的二级以上重大事故隐患,由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挂牌督办事项、期限要求、责任单位的建议,报省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同意后,以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名义向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企业所在的市(州)政府下达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通知书。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办落实情况的指导、协调、核查、综合及上报工作。
(二)市(州)、直管市、林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按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通知书提出的督办事项,提出落实建议,报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同意后,以同级政府名义下达落实挂牌督办通知书的具体意见,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办落实情况的指导、协调、核查、综合及上报工作。
(三)市(州)、直管市、林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挂牌督办的三级重大事故隐患,由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挂牌督办事项、期限要求、责任单位的建议,报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同意后,以市(州)、直管市、林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名义向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企业所在的政府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
(四)存在三级重大事故隐患企业所在的县(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按上级安委会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提出的督办事项,提出落实建议,报政府领导同意后,以县(市)政府名义下达落实挂牌督办通知书的具体意见,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办落实情况的指导、协调、核查、综合及上报工作。
(五)县(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挂牌督办的四级重大事故隐患,由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挂牌督办事项、期限要求、责任单位的建议,报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同意后,以县(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名义向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企业的监管部门和所在地政府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
(六)存在四级重大事故隐患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按上级安委会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提出的督办事项,以地方政府名义下达落实挂牌督办通知书的具体意见,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办落实情况的指导、协调、核查、综合及上报工作。
第四条 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在当地主流媒体和政府网站、安全监管局网站上公布挂牌督办信息。
第五条 挂牌督办通知书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隐患的名称及责任单位;
(二)督办事项;
(三)整改期限;
(四)督办解除方式、程序。
第六条 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应当做到“五到位”,即整改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期限到位、责任人到位、应急预案到位。
第七条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责任;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八条 在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期间,被督办的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加强与上一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沟通,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第九条 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责令停产停业整改的企业,应提请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十条 对重大隐患到达整改限期或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之日起10日内,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的部门应会同地方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或者根据省级指定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出具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报告组织现场验收,确认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后,作出重大隐患核销和同意恢复生产经营的批复。并将整改结果在媒体上公告。在限期内没有整改到位的,应暂扣生产许可证或安全生产许可证,直至隐患排除。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对重大隐患治理效果好的地方给予奖励。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对重大隐患不能如期整改、可能超事故控制指标的县级政府由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进行约谈。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重大隐患治理与企业用地审批、信用评级、品牌创建挂钩,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和经济及行政制裁。对拒不执行监管指令的企业,要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投入,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靠企业自身能力无法完全排除的,且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危害后果严重、社会影响很大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治理。
第十四条 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各地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明确具体职责,协调解决治理重大事故隐患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五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直至按要求完成整改。对经停产、停业整顿治理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第十六条 承担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事项的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督办事项无故拖延、敷衍塞责,或者在解除挂牌督办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办法 篇4
一、目的
进一步落实安全隐患治理以“自主管理为主、检查督促为辅”的宗旨,不断提升班组自主管理能力,树立“隐患就是事故,隐患零容忍”的理念,营造全员参与治理隐患的氛围,不断提升全员自主发现、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不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
1、生产线、辅助班长及以上管理干部为责任主体;
2、安全办负责检查监督。
三、管理办法
1、根据特箱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南通中集特箱生产部现场隐患排查指引”中的隐患类别,分三个层面进行管控:
①一级:发现违反特箱“三个核心”安全管理制度、违反重要危险源管控措施、违反消防安全制度、违反安全用电制度、违反特种设备持证上岗制度、以及其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作业,由调度以上干部主持召开现场分析会;
②二级:发现违反特箱“三大重点”安全管理制度、违反指名作业管理制度、违反危险作业审批制度,以及其他可能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违章作业,由工段长主持召开现场分析会;
③三级:发现违反预防手持手置伤害管理制度、违反物料堆放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其他可能造成一般性伤害的违章作业,由班长主持召开现场分析会。
2、各班组将“南通中集特箱生产部现场隐患排查指引”张贴于班组安全管理板,进行目视化,并组织员工培训,让员工清楚地了解身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发现隐患及时上报落实整改,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失,预防事故发生。
3、提倡“我能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员”、“隐患治理、消除违章”是每位员工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发现隐患及时按“三定”、“五到位”要求落实整改,并及时报班组。要求每位员工每月至少必须查找2项安全隐患,隐患治理率100%;
4、各班组将相关安全隐患治理管理要求张贴于班组安全管理板,进行目视化,让员工清楚地了解自身在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以及每位员工排查治理隐患的指标,让员工有目标地排查治理隐患。
5、各班组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后能自己处理的应自己及时处理,及时消除隐患,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上报,各级干部接到员工的报告后应按照“四不推”原则逐级上报,在逐级上报过程中,所有干部都能知道所存在的隐患,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6、各班组应将每月员工排查治理隐患的情况张榜公布于班组安全管理板,进行目视化,让员工们互相了解各自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成情况,并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帮互助,真正达到“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目标。
7、每月安全办对查找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对难以治理、治理有困难的隐患提交生产部,由生产部召集设备、工装部门研究讨论攻关课题;
8、班长以上干部每月须查处2起违章,点检隐患10处,并自查自改;
9、每月由安全办对违章进行统计分析,列出重点,纳入下月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计划;
10、对重大隐患、三违作业中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安全办从“人、物、管理”三方面分析总结,并进行横展。
11、对不能自改的隐患由安全办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
12、对干部查处的违章情况由统计室统计汇总后报安全办,由安全办负责统计分析违章类别及频次,对于频次高的违章类别,作为下阶段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进行管控;
13、对违章作业人员,每周五下班后在三楼会议室进行视频安全培训;严重违章作业人员由安全办负责组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一般违章作业人员由工段、班组负责组织培训。
四、“三违”的定义
1、违章指挥
是指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安排或指挥生产的行为。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中,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约占60~70%。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者之中,违章指挥危害最大,造成的影响和损害的程度也最为严重,它具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重特性,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可抗拒性,特别是隐性违章指挥不易发现,但对安全的威胁更大。
2、违章作业
主要是指操作人员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冒着危险进行作业的行为。
3、违反劳动纪律
主要是指员工违反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即违反单位为维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劳动合同得以履行,以及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可能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
五、“三违”产生的根源
1、“三违”现象有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如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低下以及不健康的安全心理;休息不足、劳动强度大导致意识疲劳;不良情绪和异常心理的影响;逆反、偷懒、走捷径和省事心理作怪;观察不细致,思想不集中,反应不敏捷,操作不熟练;自控能力差,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差;教育培训未到位或无证上岗;现场缺乏安全检查和监护,现场管理人员责权不清,安全责任意识树立不牢;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不执行或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力,安排工作、指挥生产时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等。
2、实际经验表明,反“三违”要控制23种人:一是善于冒险、不考虑后果的“大胆人”,二是冒失莽撞的“勇敢人”,三是吊儿郎当的“马虎人”,四是满不在乎的“粗心人”,五是心存侥幸的“麻痹人”,六是投机取巧的“大能人”,七是固执己见的“怪癖人”,八是牢骚满腹的“情绪人”,九是难事缠身、心事重重的“忧愁人”,十是急于求成的“草率人”,十一是心神不定的“心烦人”,十二是习惯违章的“固执人”,十三是凑凑合合的“懒惰人”,十四是带病工作的“坚强人”,十五是休息不好、身体欠佳的“疲惫人”,十六是变化工种岗位的“改行人”,十七是酒后开工的“不醉人”,十八是力不从心的“老工人”,十九是初来乍到的“新工人”,二十是受了委屈的“气愤人”,二十一是不求上进的“抛锚人”,二十二是单纯追求任务指标的“效益人”,二十三是盲目听从指挥的“糊涂人”。这23种人不仅存在于现场操作人员中,也存在于管理人员之中。
六、杜绝“三违”的对策
1、通过认真分析发现,“三违”是引发事故的最根本和直接原因,“三违”不除,事故难免。“三违”行为和现象不仅存在于作业人员之中,而且在许多现场管理人员之中也大量存在,例如为了赶任务或急于完工而支持工人投机取巧、不按安全技术措施或有关安全规定作业;劳动组织混乱,组织职工疲劳作业;不履行岗位安全职责或落实安全责任不到位;制定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不符合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规范和标准,审批把关不严;安全检查走过场;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够等等。
2、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岗位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不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是违章,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排工作、指挥生产是严重的违章指挥行为。所以,管理人员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岗位安全责任意识:不违章指挥,不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对“三违”行为坚决制止;只要管理人员作风过硬,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爱岗、敬业、勤勉,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切实履行安全职责,监督检查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到位,措施得力,“三违”现象就无藏身之地,安全生产事故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七、隐患的定义
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篇5
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考核
奖惩制度
苏州群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六月
1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确保“两个体系”工作考核与奖励、惩罚有效实施,促进建设工作推进顺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机构和人员的“两个体系”工作考核与奖励、惩罚。
3考核奖惩标准
按照公司实施方案、制度和指导书的要求,所有机构和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为考核奖惩标准,对照要求依次进行落实。
4实施细则
4.1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奖惩
4.1.1对危险点排查不细致、不全面,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极,未按要求建立清单,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
4.1.2危险源辨识分析未逐个进行,辨识分析不具体、不全面,岗位人员不熟知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情况,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极,未按要求建立清单,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
4.1.3风险评价未结合部门实际,评价不合理、评价级别不准确,未掌握重大风险内容、不熟知风险评价规则,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极,未按要求建立清单,按三违处理
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
4.1.4控制措施与实际不符、可操作性差、未得到有效落实或遗漏,岗位人员未参与控制措施制定、未掌握自身岗位相关控制措施,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极,未按要求建立清单,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
4.1.5风险分级管控层级提交时不符,未将本部门需管控的层级依次确定责任人、未落实管控责任,不熟悉管控内容,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极,未按要求建立清单,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
4.1.6安全管理部门不定期对各部门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各项清单进行督查,不符合通则、细则和公司指导书要求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
4.1.7安全管理部门不定期对各部门的风险告知、警示标示进行督查,未按要求进行风险告知的,未按要求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
4.1.8新增风险未及时进行分级管控,未纳入管理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
4.2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 奖励
4.2.1对在隐患排查中积极排除事故隐患,避免了事故
发生的部门或个人,对安全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采纳,收到显著效果的部门或个人,经公司研究,给予部门或个人50—500元的奖励或考核等级为A。
4.2.2对因排查隐患期间为抢救员工、公司财产和处理事故中表现突出的部门或个人,根据贡献大小,给予100—2000元的奖励或考核等级为A。
4.2.3在隐患排查中表现突出,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给予一次性奖励并考核等级为A。
处罚
4.2.4严格执行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指导书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如违反和未履行有关职责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
4.2.5严格执行公司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隐患排查期间对于一般性违章行为,以部门为考核单位,发现违章现象按三违监察制度处罚。
4.2.6在隐患排查期间发现有严重违章行为,其后果严重的,按三违监察制度加重处罚。
4.2.7对于在隐患排查中,未认真排查事故隐患而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根据经济损失大小按控股事故上报及调查处理规定进行考核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交公司或司法机关处理,事故的其他责任者和责任部门,根据公司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
4.2.8安全管理部门查出的隐患,对所在部门下发《事
故隐患整改通知单》,隐患所属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后,要立即组织人员整改落实。对当时无法整改的隐患,所属单位负责人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相应预案,并将整改方案以书面形式报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对能整改而不整改、无故拖延整改时间和不按规定期限整改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500元或考核等级为C。因此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将追究隐患所属部门负责人责任。
4.2.9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资料提交时不符合通则、细则和公司指导书要求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附则
【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事故隐患验收制度11-10
事故隐患排查奖惩制度09-04
安全事故隐患制度记录10-20
企业事故隐患申报制度10-21
控制事故隐患管理创新06-07
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06-26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05-25
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06-17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