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精选8篇)
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 篇1
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内容十分丰富,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涉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谈话对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深刻阐发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谈话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主要是发展经济,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谈话还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作了全面阐发。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此外,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精辟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重要论断,它关系着对社会主义的定性定位问题。“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角度来说的,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的首要观点,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创新性的观点。以往的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没有对社会主义本质下过不少的考察和
论述,并形成了一些传统的观念,比较一致地认为对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二是按劳分配,三是计划经济,四是无产阶级专政等,把这几条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或主要特征。
针对人们思想理论上出现的有关姓“社”姓“资”问题的争论和有关“计划”还是“市场”的争论,南方谈话明确地指出市场经济是一种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里,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严格区分开来,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得到有效的统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南方谈话是在我们经受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宣言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全面深入掌握邓小平南方谈话所阐发的思想内容,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谈话内容十分丰富,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涉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宝库,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 篇2
1992年的初春, 乍暖还寒的时候, 88岁高龄的邓小平毅然决定巡视南方
在1992年的初春, 邓小平巡视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有着深刻的国内外历史背景。
从国际形势来看,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经过两年多的剧烈动荡, 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从国内形势来看, 存在着“右”倾和“左”倾两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于1979年、1982年、1987年、1989年进行了四次较量, 斗争一次比一次激烈尖锐, 规模一次比一次扩大。
“左”倾错误思想蔓延发展, 十分活跃, 突出表现在10个方面:一是否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二是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得出错误的结论, 提出两个中心论, 认为“反和平演变”也是中心, 否定党的基本路线;三是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四是认为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五是认为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六是认为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鼓吹“单干”;七是认为国营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削弱了党的领导;八是认为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基本上是反社会主义的, 我们是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九是认为经济特区不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而是复辟资本主义的桥头堡;十是认为对外开放, 引进外国资本是扼杀民族工业, 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复辟资本主义的因素。
1989年以后, 邓小平连续三年在上海过春节。中共上海市委曾以“皇甫平”的名义, 将邓小平与上海市委领导人几次谈话的观点以文章的形式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这几篇文章的题目是《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的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一些》、《改革开放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等等。然而, 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一石击起千层浪。引起了某些人的强烈不满, 有关部门还要追查这几篇文章的来头、后台老板, 有的报刊还组织了文章要进行大批判。
正是在这样一种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形势下, 特别是在“左”倾错误思想来势凶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毅然决定以巡视南方, 发表重要谈话这一重大举措, 来扭转被动局面, 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大潮。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集大成之作, 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明确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是代表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形成体系的集大成之作。它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和深化了党的基本路线理论
邓小平阐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加速发展对于中国的必要性。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个问题要搞清楚, 如果分析不当, 造成误解, 就会变成谨小慎微, 不敢解放思想, 不敢放开手脚, 结果是丧失时机, 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他强调说:“经济发展得快一些, 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还环顾国际形势, 尤其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 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充分认识加速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指出:“现在, 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 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 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他也分析了在中国加速发展的可能性, 认为沿海地区完全有可能把经济速度搞的快一点, 以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 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 比如江苏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 就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又比如上海, 目前完全有条件搞的更快一点”。“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 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是能够办得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邓小平提出了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当生产关系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桎梏时,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就会起来革命, 而革命的目的就是用暴力手段把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以后, 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 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改革, 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 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 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他还提出加快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针。一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试验, 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 就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二是“不搞争论, 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 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 把时间都争掉了, 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 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邓小平明确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 人民才会相信你, 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老百姓不答应, 谁就会被打倒。”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是因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 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需要我们几代人, 十几代人, 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决不能掉以轻心”。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要特别注意避免“左”和右的错误。他强调说:“现在, 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 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 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 拿大帽子吓唬人的, 不是右, 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 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 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 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 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 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邓小平认为必须将社会主义本质与有些具体手段严格区分开来。长期以来, 人们把本不属于本质内容的东西当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例如:指令性计划体制被奉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条根本原则, 成为区别于资本主义重要标志之一。邓小平经过十几年的思考, 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具体手段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以改革家的气魄和胆识, 一语惊天地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 解放生产力仍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因为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 还会有一些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不利于生产力发展, 必须进行改革。所以,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本质。他进一步认为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本质是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不允许两极分化现象产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重要标志, 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含糊。邓小平还将社会主义本质同初级阶段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提出达到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 他说:“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 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 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
邓小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中长期困扰着人们思想的姓“社”姓“资”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他一针见血地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 不敢闯, 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走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明确提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他说:“证券、股市, 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 有没有危险, 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 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 搞一两年对了, 放开;错了, 纠正, 关了就是了。”“总之,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思想, 冲破了传统的“左”倾思想的严重束缚, 将长期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前最大的思想观念障碍破除了, 为建立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是在国内国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 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 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邓小平南方谈话带来了新一轮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大潮;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东方风来满眼春”, 当时, 全国几乎所有的报刊都转发了以此为标题, 详细记述邓小平在深圳特区视察情况的长篇通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犹如黄钟大吕一样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回响。新的一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如滚滚春潮势不可挡, 在整个中国奔腾涌动。
1992年3月9日至10日, 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与会者认真学习讨论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一致认为邓小平的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建设, 对开好“中共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会议就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问题做出部署。会议强调必须牢牢把握“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勇于创新,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
从3月到5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召开会议, 在深入领会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基础上, 讨论研究落实谈话的方案。5月, 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加快改革, 扩大开放, 力争经济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的意见》。《意见》在加快改革方面提出:要转换经营机制,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加快物资、商业体制改革, 深化经营体制改革, 积极扩大市场,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加快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的要求。《意见》在扩大开放方面提出, 要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 进一步开发长江沿江口岸城市, 逐步推进东北、西北、西南边境口岸城市的开放, 形成周边对外开放的格局后还要继续办好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 加快内陆对外开放步伐, 省会城市实行沿海开放政策, 在有条件的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 扩大开放领域, 拓宽外贸形式。
全国各地形成了学习、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热气腾腾的景象, 掀起了经济建设的新高潮。5月21日, 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 股市交易完全由市场引导。6月, 国家科委、体改委决定在北京、沈阳等5个开发区进行综合改革试点, 以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人才分流等为重点, 大胆进行试验。中央财政部决定在9个城市率先进行分税制改革, 以取得经验, 再行推广。8月, 深圳股票交易所股票被大量抢购。9月, 国家计委宣布, 从1993年起, 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将减少一半, 国家计委直接管理的工农业出口计划指标将减少1/3以上。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大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态势。
全国不同地区, 不同省份, 南方和北方, 东部、中部和西部, 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互动效应, 上下左右, 四面八方, 一起喷射涌动。广东提出20年要赶上亚洲“四小龙”。上海则提出要赶超广东, 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改革开放的新战略目标, 以浦东开放为龙头, 推动长江三角洲、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把上海建成远东地区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山东则提出“80年代看广东, 90年代看浦东, 2000年看山东”的鼓舞人心的豪迈的口号。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湖南、宁夏、青海、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四川等地, 也纷纷提出新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整个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浪潮迭起、奔腾汹涌的生动局面。
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 篇3
据介绍,《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是人民出版社在今年春天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之际推出,与读者见面的。该书一经面世即在中国图书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韩国汎友社早在该书印刷阶段就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很快与人民出版社签订了韩文版出版协议。
首发式由人民出版社、韩国沉友社和大韩出版文化协会联合主办。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韩国汎友社社长尹炯斗、《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一书作者吴松营、韩文翻译者金胜一出席首发式并讲话。首发式后中韩出版交流研讨会热烈展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韩文翻译家黄黉及两位韩方出版研究学者分别就中韩出版交流历史、韩国图书在中国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
凸凹新作《故乡永在》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记者李彦锐)9月1日,中国书籍出版社在京举办了凸凹的散文集《故乡永在》出版研讨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北京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曹燕杰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对《故乡永在》的出版意义和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守仁、付小悦、刘晓川、红孩、邱华栋、祝勇、韩春旭、解玺章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出席了座谈会,并就该书的文学特性和价值、散文写作模式的发展和突破等进行了讨论。
研讨会由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主持。《故乡永在》一书作者凸凹在研讨会上畅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理性追求,称这部作品的写作,是个在时间深处、缓慢积累的过程,前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本书最宝贵之处,是从文学思想上对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突破,即不仅写对故乡的回忆与怀念,更是努力发掘大地深处的道德意蕴,呈现乡村给人们带来的最根本、最宝贵的财富。阅读(《故乡永在》,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更能从中得到许多对人生的领悟。
中韩青年,有90%相同的痛苦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8月30日,一场由一本畅销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带出的主题沙龙对谈,在韩国年度畅销之王、主题书的作者首尔大学教授金兰都,中国著名作家毕淑敏与天才少女蒋方舟之间展开。
尽管两国经济水平不同。但韩国青年与中国青年很相似,比如都要面对激烈的高考,热衷于考公务员、留学,很着急赚钱、存钱、买房子。竞争的压力,造成了年轻人极大的痛苦。三位嘉宾从各自的青春经历谈起,讨论了两国年轻人面临的共同社会话题,并给出了各自完美的诠释。毕淑敏认为:中国社会高速的变化,使得新一代的独生子女心理压力骤增,他们进入社会后,很难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巨大压力,产生了种种不适应和苦闷,心理排解和指导显得十分重要。蒋方舟表示,90后年轻人面临的社会环境与父母很不一样,他们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人生的道路多去尝试、经历痛苦,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会上,主办方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还与金兰都进行了第二本新书的签约仪式。
“中国军队”第一辑图书首发
本刊讯8月31日,中国第一套面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军队各军兵种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的大型军事丛书“中国军队系列”第一辑图书——(《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行新书发布会。该丛书一问世就在国际出版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委内瑞拉德尔加多传媒出版公司已与丛书出品方——五洲传播出版社签订了西班牙语版本在委内瑞拉地区的版权转让协议。
“中国军队系列”丛书除了第一辑,还将会推出第二辑三本,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降兵》。每本字数从五万至十万字不等,配有上百幅珍贵图片。丛书试图沿着中国军队的成长脉络,关注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故事以及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从多个视角生动、真实地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整体面貌。“中国军队系列”丛书语种含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六种联合国常用工作语言,介质多样,有图书、电子书、音像制品。整个项目于20l1年3月开始启动,计划在2014年全部完成。该丛书不但得到了国防部新闻事务局的权威指导,还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二五”国家出版重点规划精品、国家出版“走出去”工程重点项目。(崔宋)
邓小平南方谈话读后感 篇4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其意义如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能否汲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避免来自“左”与“右”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讲话。谈话的主要精神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百度百科,“南方谈话”词条)
首先,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发展经济需要“两个基本点”的保证。
第二,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有创造性。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第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认为,当时中国具备高速发展的潜力和条件。让我们看看我们的经济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这充分的说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那么为什么要“两手抓”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国外好的东西进来了,但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我们。实行“两手抓”,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丑恶现象发生。另一方面,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也要把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建设好,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
第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这就是说不要搞争论,不要浪费时间,要真抓实干。不搞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来工作。一争论就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最后什么也干不成。因此,少说话多做事,开短会,干实事,才能见实效。
邓小平92年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篇5
国际背景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2.社会主义混动陷入低潮。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阐述了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第三,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判断各项事业是非得失的标准; 第四,对反对错误倾向做出了新概括;
第五,对台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做出了新概括。
读《南方谈话》有感 篇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顷刻间不战自溃。世界的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邓小平南巡讲话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992年,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内容主要有6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0年前,当他刚刚诞生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时,根本不了解南方谈话的真正意义。20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温这段历史,对南方谈话的伟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南方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座里程碑。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可以说,南巡讲话,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其中的理论精髓,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我突然想起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是不可战胜的。”回顾中国共产党86年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党为这句话付出过多么巨大的代价,也因这句话而取得了多么辉煌的胜利。
都说小平是总设计师,不错。但我觉得他更像一艘大船上的舵手,把一艘刚经历过劫难,又遭受着海上恶劣天气快迷路的船,搬回了它原有的轨道,并驶出了重重迷雾,见到了能带来光明和指引的太阳。伟人已逝,精神永存。1992年之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干扰,正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消除了杂音、把整了方向,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果。我们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年前,邓小平说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全中国人民。伟人已逝,斯言长存。
面对着改革大潮的冲击,面对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在困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辜负上一代对我们的期望,历史的重担自然的落到了我们肩上,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社会的重任,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旗下,抓住机遇,积极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上,使我国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我们的特长,把社会主义经济搞上去。
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 篇7
关键词:南方谈话,改善民生,社会主义本质
1992年春, 邓小平南下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城市视察, 沿途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这次关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富有战略意义的谈话蕴含着邓小平的民生思想, 也直接体现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改革开放的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等内容之中, 为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及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思想资源。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民生思想的总体框架
邓小平历来高度关注民生, 他在对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论述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 南方谈话一开始就尖锐提出:“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 (1) 整篇南方谈话就以这些内容为主线展开的, 并从理论高度上构建了改善民生的总体框架。
1. 社会主义本质是改善民生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依据
他在南方谈话中,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这一概括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位。其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并突出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 邓小平始终把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 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认为离开共同富裕就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了。
2. 改革开放是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 促进了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3) 讲话对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改革开放是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作了充分肯定。既大力推进改革发展, 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
3. 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直接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就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4) 经济发展是富民之本、强国之基。在南方谈话中, 邓小平指出: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邓小平认为, “低速度就等于停步, 甚至等于后退”“但也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 要扎扎实实, 讲求效益, 稳步协调地发展”。 (5) 一是防止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只重视积累和投资, 忽视提高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应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目的出发去谋求科学发展。二是防止不顾经济能力和发展水平, 片面提高居民收入, 提出不切实际的收入和福利标准。 (6)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
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民生思想, 挖掘“南方谈话”深刻现实意义, 不仅是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而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讲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是指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 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既要抓好党风建设, 又要抓好社会风气建设, 等等。这其中社会风气建设也包括了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 这些论述表明我们党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涵方面的认识越来越完善, 越来越丰富。
2. 必须认识民生问题是当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着力点、结合点和交汇点, 既体现党立党为公的宗旨, 又是党执政为民能力的检验尺度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 人民才会相信你, 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老百姓不答应, 谁就被打倒。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好处, 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8) 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9) 这些执政思路的提出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3. 必须深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认为, 改善民生从根本上来说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 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 邓小平的民生思想, 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而且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民生思想引发的新思考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民生思想为指引, 以十八大报告中民生思想为依托, 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借鉴以往改善民生的举措和经验,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举措:
1. 新增就业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
从就业方面来看, 我国人口基数大, 需要就业的人口多。近年来, 毕业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大军是两大直接面临就业的群体, 这个群体一年又一年地在增长。与此同时, 就业岗位却没有得到大的增长, 就业难也就随之而来。现阶段需强化促进就业的责任,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建设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 不断新增就业渠道和就业援助, 以落实十八大报告中规划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目标。
2. 形成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社保制度是民生之依
从社会保障方面来看,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我国几乎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 由于意识到将来各种问题的出现, 国家政府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病有所医, 形成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等等。确保完成十八大报告中部署的“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战略任务。
3. 加强全方位的民政工作, 民政工作是民生之盾
民政工作是我党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它一头连着“民”, 一头连着“政”, 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民政工作内容多, 范围广, 进一步落实民政工作任务, 包括具体量化五保供养标准、基本覆盖高龄老人津贴和生活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 基本形成社会福利事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等等。基本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的局面。
4. 确保建成各类住房保障工程
住房工程是民生之急, 住房是人民迫切的需要, 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 解决好住房问题成为我们党的重要工作之一, 应该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 尤其是要继续实施限贷, 限购这两大核心政策。建立健全保基本、分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加快廉租住房建设, 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 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努力让人民过上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的更好的生活。
今天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民生思想, 研读十八大报告中的民生思想, 就是要坚信我国民生的改善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而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随着民生问题的不断解决而不断地提高。这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最好纪念, 也是对十八大报告精神最好的诠释。
注释
1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93:370, 373, 371, 116, 375, 375.
2王金水.邓小平民生思想探析[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9 (1) :17.
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 篇8
关键词:“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012-02
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这次谈话奠定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规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原则,规划了构建社会主义的战略措施,是对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极大丰富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人民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平等社会关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生产力是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面貌和性质,并且推动一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经济根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也是一样的。如何判断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好与坏,这就要看它对生产力的作用,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邓小平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衡量一个政党政策好坏的标准的观点,提出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他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并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1]64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这里。
那么如何消灭贫穷,完成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呢?邓小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中国必须进行“第二次革命”——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的步子要加快”,“形势迫使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等等。到“南方谈话”时,邓小的改革观已经达到了毋庸置疑的高度,他批评当时那种“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的畏难思想,我们的改革开放一定要胆子大,不能畏首畏尾的。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了,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我们才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果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基础上,必然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但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制度之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邓小平始终把公有制看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早在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一条。他认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也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落脚点。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要到什么时候,在怎样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给出的时间表是“在本世界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1]374现在的中国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在生产总量上有了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和途径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不是同时同等程度的富裕而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也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要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体制是统得过死,管得过严,缺乏动力,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长久以来就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等同,把商品生产、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等都看成是“资产阶级法权”而加以破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但在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上一直纠缠不清。为了停止争论,整合资源进行经济建设,邓小平凭借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
为了说明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邓小平从工具理性的角度解读了市场和计划的社会属性,我们只要一提到市场就一定会想到资本主义,这其实是错误的,无论计划还是市场都只是方法而已,并没有性质上的定义,只要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它。这个石破天惊的理论突破为后来解决姓“资”姓“社”问题破除了坚冰。姓“资”姓“社”问题的解决,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大跨步的改革,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的统一关系,市场经济具有公平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客观上必然要求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益经济,客观上要求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因此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成熟的民主法制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既是邓小平政治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的论述为当下中国民主法制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模式参考。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削弱都不行。”[2]189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突显出邓小平对于民主法制的重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界定:“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的权利。”[2]322他认为民主分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他多次提出要把过去民主的传统“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并把民主看做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表达了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他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实现民主的方式,“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作某一项决定,可以立即实施。”[1]257他还提出了创造民主的条件,“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2]144他还要求正确处理好“大民主”和“小民主”的关系,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问题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关于民主和法制的关系,邓小平指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的”[2]249。“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两方面是统一的。”[2]276基于民主和法制的内在统一关系,他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邓小平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关于党和法的关系,他反对“以党治国”,主张依法治国,党的活动必须限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党大于法”会削弱法律的权威性,党员犯了法也要依法处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立法执法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围绕着民主和法制来进行的。
邓小平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治本之策,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开辟一条依靠制度建设而不是依靠“人治”和“搞运动”的形式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才能提高我国民主的生命力和作用力。
邓小平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完善的需要角度出发,呼吁政治体制改的展开。“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1]164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做铺垫,经济体制改革将寸步难行。邓小平给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此外,邓小平还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对象、任务、原则、性质、途径等作了论述,丰富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宝库。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内涵与形式。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显著提高。行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各种政治关系得到调整,社会和谐稳定。成就是辉煌的,但也要看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依旧不可小觑,比如说政府执政的有效性问题,权力制约问题,党政关系规范化问题等等。这必然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最大限度地代表民意、整合利益、引领社会,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读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推荐阅读:
邓小平南方谈话感想12-19
邓小平南方谈话06-01
邓小平南方谈话文本06-08
陈开枝邓小平南巡与南方谈话05-13
邓小平92年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06-18
南方谈话论文09-19
回顾南方谈话的意义07-22
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感想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