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南方谈话的意义

2024-07-22

回顾南方谈话的意义(精选8篇)

回顾南方谈话的意义 篇1

回顾南方谈话的意义

——《硬道理》南方谈话回眸

摘要: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宏伟气魄视察南方,发表了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南方谈话。它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提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已经并将继续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同志,在上海、深圳等地一系列行动讲话的精要,他前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中,首先对思想的解放,是改革开放打开大局面的先导,是今天我们所认识南方一系列讲话的思想火花。回顾历史,让我们重新学习南方谈话发表的过程和思想内涵,对照今天,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四个自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坚强的后盾。关键字:南方谈话,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之前,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中国将建立一种怎样的经济体制,是采取计划经济取向还是市场经济取向,中国学术理论界的思想并不一致,争议颇多。尤其是1989年至1990年间,中国理论界围绕着计划与市场的经济和属性问题展开了一次大讨论,关于市场与计划的争论,实际上牵涉到经济体质改革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模式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认识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这对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极大的思想束缚。

一、先言黄甫平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前一年,周瑞金主持解放日报社工作,于1991年2月-4月期间组织撰写和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传达了邓小平同志最新指示精神。这4篇评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但遭到了国内“左”的政治家和理论家们长达一年的大批判。这为改革开放做出了思想的铺垫,也成为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历史背景。

在1991年就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展开的交锋中,有一句话在北京流行着:“京都老翁,坐看风起云涌。”这表明邓小平同志当时非常冷静地、不动声色地观察和思考了1991年发生在我国的这场思想交锋。进入1992年,中央就要开始酝酿十四大的主题、酝酿十四大领导班子的组成。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关键的时刻,邓小平同志选择这个时候,不顾88岁高龄,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胆略,亲自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选择适当时机,充分展现了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政治家的风采。

邓小平同志南下,是走一路讲一路,从武汉一直讲到广东、上海,这就是一趟重启改革、回暖人心的阳光之旅,是“大音稀声扫阴霾”之旅!应当说,重拾改革势头,是党心民心军心之所向。与此同时,在这一历史时刻也充分展现出伟人邓小平同志对历史走向的推动作用。南方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建设,同时对开好党的十四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推动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完全可以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冲破“姓社姓资”思想牢笼,大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军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所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35年遵义会议一样,起到了挽救党,挽救国家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也展现出伟大人物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历史事件中都具有的卓越远见和伟大智慧。

二、南方谈话的影响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一再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他强调无论经济建设还是改革开放都需要有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工作中心不放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只有实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发展,从而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这也是要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和紧抓教育的总体思想。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同志来到深圳,对于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的深圳他尤为关心,舟车劳顿的邓小平同志刚到深圳,就想出去转转,他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正确的,是姓“社”而不是姓“资”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凝聚着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尤其是邓小平同志无数心血的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硕果之一,是大勇气、大魄力、大智慧的结果。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光靠马克思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代代赤诚之心,忠诚于党,实事求是,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之,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既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也阐明了社会主义将沿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思想观点。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对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科学、正确的巨大指导推动作用,他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未来的前进方向。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三、今天学习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对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大多数人更多地强调邓小平同志关于市场与计划的属性的划分,解决了姓“社”姓“资”的问题,并强调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其实,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有两大特点被人们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忽视或弱化了。一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全面地论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现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涉及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与属性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问题,等等,这些思想是一个整体,是邓小平同志理论的精华,应全面理解。二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深化,是邓小平同志理论形成过程中的总结阶段,与在此之前的思想具有紧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其中,既有坚持又有创新。

我们是出生在南方谈话改革春风之后时期里,我们每一年的成长都在见证着这个国家的变化,她在更富有,更公平,更强大,每一天的成长都在给予我们身为中国人更有力的勇气。二十多岁的我们,亲身体验了由曾经对西方国家的羡慕变为今天的国家自豪。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大智慧,更离不开他当年在动荡岁月中果断坚决的态度和毫不退缩的勇气。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大多数人仰望的存在,他身上闪耀的光辉也许仍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学到的优秀品质,但是他那颗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心是我们可以去靠近,去贴近,去不断学习的。

作为21世纪武警学院的一名学子,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个国家曾经的过去,有必要记住这个国家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与辉煌,有必要学习曾经那些伟大的人物,例如邓小平同志。这个国家越发强大,西方资本主义集团想用军事手段毁灭我们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强大国防都是必要也是必须的,这是一切话语权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苏东剧变,不能忘记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直到此时此刻,我们周边都在进行意识渗透,都在进行矛盾激化,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信心,相信我们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用我们的躯体和社会主义理论武器强化国家后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硬道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参阅《人民日报》1989年6月10日; [5]参阅《人民日报》1992年5月2日。

政工五队 姚城

201560540034

回顾南方谈话的意义 篇2

关键词:南方谈话,内容,意义

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发表的。

1、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东欧诸国相继易帜剧变,苏联迅速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时陷入低潮。世界两级格局彻底瓦解,“冷战”结束,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加之西方国家的不断渗透,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该走向何方,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2、国内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受到了政治风波的严重冲击,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混乱,在国内同时出现了“左”和右两种错误思潮。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党内则一度出现了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认为改革开放会走向“资本主义”,而强调要抓“阶级斗争”和反“和平演变”。这两种思潮本质上都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否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十分担忧,已经退休的他决定要站出来,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南方谈话”。

二、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基本内容

1、基本路线不动摇,要管一百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因为基本路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小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2、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当时,很多人反对改革开放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于是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他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搞市场经济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我们都没搞清楚,小平同志在这次谈话中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且提出要搞市场经济。小平同志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小平同志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出现问题也容易纠正和改正。”

5、要发展科技教育

小平同志强调:“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6、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很多人都丧失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为了重新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里也强调了信仰问题。小平同志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三、“南方谈话”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

1、对于抵制当前极“左”思潮有很大的作用

目前,改革开放到了攻坚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民生问题十分突出,道德开始出现滑坡,社会矛盾趋于激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极左的人利用这些问题和矛盾攻击改革开放,企图重新走“左”的道路。“南方谈话”给这些思潮以当头一棒,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只有坚定不移的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改革如逆水行舟,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走回去”都是没有出路的。

2、“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当前的改革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要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人是反对继续改革的,用“改革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来攻击改革开放。然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有力地回击了这些论调。对于外资比重越来越大,民营企业越来越壮大,很多人很不舒服,认为这些都是搞资本主义了,但是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些都不背离社会主义,反而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非公有制发展了就有了与公有制进行竞争的能力,这反而会促进公有制的发展,以前公有制发展不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竞争对手。外资和民营资本的确都要赚一些钱,也存在一些剥削,但是他们也要交税,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权在人民手里,这就可以保证社会主义的大方向。

3、对于解决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有指导意义

小平同志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道路彻底否定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思想。现在很多人都主张用“吃大锅饭”的方式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鼓励农民进城,结果使城市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交通、医疗、教育的压力很大,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都是“大锅饭”的思想,不可取。小平同志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例如让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不是不顾现实条件让所有农民进城,而是先富的地区帮助贫困的地区发展,让农民留在原来的地方,这样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城市问题,农村的问题也解决了。

4、对于我们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有指导意义

小平同志一直很重视科技教育,还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有些人过分强调劳动力和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忽略了科技教育的作用。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必须依靠教育和科技,否则经济就会出现停滞的现象。

5、对当前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重大意义

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他们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共产主义信念已经淡薄,在糖衣炮弹面前屈服了,走向了不归之路。经济越发达,共产主义信念就越要坚定,否则就会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抛之脑后,走到人民的对立面。

参考文献

回顾南方谈话的意义 篇3

关键字:南方谈话;改革开放;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19-01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和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使我国的社会发展更加快速科学,使中国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阶段我国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突发期,重新回味南方谈话的内容,尤其感到创新精神的可贵。我们学习南方谈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其勇于创新精神和坚定改革的政治勇气。

一、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

南方谈话的面临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式。从整个世界来看,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很大挑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新的科技革命到来,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新的高科技,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当时我国的国情是国民经济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国家贫困人口依然占很大比重。关于发展问题,依然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这种认识下,人民群众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始终没有跨越式的大发展。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动力。

二、南方谈话体现的创新精神

(一)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相统一的创新精神。

邓小平面临国内的新形式,深刻感受到了,思想禁锢就会迈不开步子,无法前进。而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国家的发展问题。他敏锐的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国家和人民重新恢复生机活力。

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能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國家走向繁荣富强。实行计划经济,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国家就会落后。抓不住新的发展机遇,对国家和人民都是极大的损失。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可以去尝试。邓小平的观点打破了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实现了新的科学认识。

(二)实践探索与理论指导与相统一的创新精神。

理论的指导是旗帜作用。理论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实践,只有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明确发展的方向。但任何一种改革和创新,也都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

南方讲话中实践探索要与理论指导相结合,主要表现在,第一,要有探索精神,不要固步自封。时代的发展总是具有自身新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国内外形势,不断进行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邓小平讲到,胆子要打,认准了,就要去试。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做的不对,就纠正。要把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实践是为了完善理论,二者是相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大胆的去探索,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为目标。朝着这个大方向去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绩。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不经历曲折的道路,只要认准了方向,就不会犯大错。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新事业,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在实践去去探索。只有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道路。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相统一的创新精神。

南方谈话所体现的创新精神,还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相统一的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的指导根基和出发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要结合国家的实际国情,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务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全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当代价值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吸取南方谈话中的精神,抓住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

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坚定改革的信心。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改革的勇气。只用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优越性,勇于尝试,吸取全人类发展的科学经验,才能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二是要不断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深化改革,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提高老百姓的民生福祉,只用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现如今,改革作为人民的最大红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只有深化改革,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准则,才能最大的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三,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丰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积极吸取其他国家社会建设的有益成果,有利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以本国国情为出发点,事实求是,大胆创新。增强对社会建设规律的把握,丰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体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指明了道路。在“南方谈话”精神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我们要吸取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伟大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高潮,坚持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国家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王东.邓小平理论与跨世纪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238-239。

作者简介:

1.梁灏,性别:女,籍贯: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1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在读硕士研究生

南方谈话 篇4

今天,我第一次读“南方谈话”这篇马克思主义文献,深受的感到他对社会发展认识的深刻、透彻和对改革进程把握的精准。在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一位时年88岁的老人,在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共六个部分近万字,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谈话的灵魂。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南方谈话读后感 篇5

——读《南方谈话》有感

在伟人平易近人的谈话中,感受着那来自深邃思想和智慧的激荡与熏陶,我看到那闪闪发光的精神与永不褪色的精彩。透过那精炼而有力的讲话,我们拨开了国际国内形势的雾霭,吸收了历史沉淀的经验与教训,看清了那些束缚在我们奔跑的脚步上的铁链和枷锁,找到了带领我们走出困境的金钥匙。那些精简的文字如滴水藏海般映射了深厚的思考,打开了一个创造了神奇的理论的新境界。

我无法去透彻的感悟那些语言中深藏的思考,但那些文字中轻描淡写的一笔,也能让我掩卷深思良久,从中受益颇多。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我们从父辈的口耳相传和书本的记忆中知道那些革命的故事,知道那些前辈用热血写就的革命故事是怎样的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从成长的印记和环境的变迁中了解那些改革的措施,看到那一步步的变革是怎样像蝴蝶抖动的翅膀一样创造了我们的生活。时隔数年,我依然从那充满哲思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种思想的冲击,或许,革命的目的是给我们可以开垦的森林,而改革,正如那些能够将我们的斧子磨得更加锐利的工具和手段,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带到更加强大的生产力水平上去,让我们越来越近的走向现代化,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新纪元。而事实正是如这位慈祥的老人所言,今天的我们,正是通过改革的道路,走在了更加光明的康庄大道上。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把准发展的脉搏,顺应时势的变化,我们的视野更广了,我们的思想更远

了,我们的社会也更繁荣了。这便是改革的力量。

少争论,多试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说,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们说,解放思想也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认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们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们并不是从来都能真正的认识到这些,当我们保守的思想与改革和发展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如何选择?没有试验和实践,就没有结论和经验。正如改革开放也曾受到质疑和反对,但今天我们却看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可喜改变。如果不曾有经济特区的成功建立和实践,我们如何看到改革、开放的神奇力量,如何能看到今天的繁荣局面?所以,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用实践去检验我们的思想和方法,竭尽全力,不惧失败。而这个基本思想的意义不仅仅于此,它更是告诉我们要积极的去面对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要勇敢的创造,克服思维瓶颈,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的创造和革新,成功了,让它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失败了,让它为我们未来的选择奠基,只要慎之又慎,我们就能克服困难,走向复兴。这给予我们的是勇气与创新,让我们更加迅速的走向了成长和发展。

打不到,不是因为大本子多,是因为真理扑不破

既然我们认定,只有用实践炼就的金石,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指得出真理的所在,那么我们便应该知道,真正永存的,并不是那些具体而微的条条框框,而是那些理论告诉我们的精神和理念,是那求索的精神和它所揭示的人类发展的规律。今天的我们,也不应该仅仅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表面规律,更应该去理解、感悟它们之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思想,我们应该从中看到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从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思考中看到人民的力量,看到变革的力量,看到实践的作用,看到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与今天的努力与未来的发展,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用我们自己的基础和思考,创造我们明天的收获与财富。从这段为了改革开放的谈话中,我看到更深远的意义,体悟到更博大精深的思想。

着眼未来,立足现在,“小”可安身立命

着眼未来,我看到在出于实践的理论的指导下那更加昌盛繁荣等的祖国;立足现在,我却更应该思考如何能以更有力的血脉汇入祖国澎湃的血脉。我想,这位老人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政治和国家的宏观思考,也能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启示和思考。我们并不能因为高考的“革命”成功,有了更好的环境,就放弃或懈怠大学的“改革”,要时时警惕,保持向上和积极,努力的通过改革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们担起的祖国的明天就会更加的生机勃勃。当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积极面对,敢于尝试和创新,用我们的勤奋和智慧去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这不仅仅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育和经验,也是我们的使命使然,我们生来,就应该是为祖国和人类更加繁荣灿烂的明天。

我们都知道,那段讲话对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具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但是站在历史的前端,回望那时的灿烂,我们得到的不应该仅仅是那些在书页和课本中就能找到的评说与赞美,更应该是那

邓小平92年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篇6

国际背景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2.社会主义混动陷入低潮。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阐述了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第三,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判断各项事业是非得失的标准; 第四,对反对错误倾向做出了新概括;

第五,对台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做出了新概括。

回顾南方谈话的意义 篇7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两项任务: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二十几年,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被教条化,马克思主义需要恢复它的科学面目;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显现出来,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作出回答,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出创造性的回答。“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1)所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课题。邓小平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怎样才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怎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等问题,发扬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准备。

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加以发展,“过去我们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一点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里是没有的。现在我们还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里有继承的部分,有发展的部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是真正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2)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资本主义的繁荣和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国家的重大失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严峻的挑战。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需要回答的问题。江泽民强调:“死守着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一些个别论断,不发展,不前进,不仅没有前途,而且只能是死路一条。”(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法宝。

二、沉着应对各种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现实动力。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邓小平始终坚持的原则。这决定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其原动力在于实际。邓小平指出面向世界的关键是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所以,回答当代课题和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都落在了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上。

通过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解放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不能违背的,但是要与实际结合起来,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的本本上没有,在列宁的本本上也没有。所以,我们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五大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对邓小平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动力的揭示。

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制度保证。

当今世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挑战,同样也是社会主义面对的挑战。资本主义国家处在新科技革命的潮头,使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再次拉大。尤其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国家遭遇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就成为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动力。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面对的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沿的局面,如何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就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邓小平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4)社会主义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的解决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很多国家相继失去了社会主义政权,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对我国亦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能否顶住压力继续坚持下去呢?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同时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带动了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之后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邓小平通过全面总结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解决了社会主义面对的许多问题,以新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于是邓小平带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面对的困境中开辟了一条新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指明了方向。

四、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最高标准。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共同富裕的思想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个理念继往开来,启示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为实现以人为本准备了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进程。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2000年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5)中国共产党所遵循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观点: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同时根源于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马克思主义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模式探微

符永懿

(增城市新塘镇仙村中学,广东增城

摘要:人物形象赏析是小说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人物形象体现了某一类型的人物特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主题,折射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形态。作者在结合学生的现时小说鉴赏水平、遵循阅读认知规律、秉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三重思考下,着重用借助描写技巧析人物、联系社会背景懂人物、个性化探究评人物这“三块砖”帮学生搭建起人物鉴赏之桥,引领学生得以信步闲赏书中人。

关键词:小说鉴赏人物形象赏析鉴赏模式

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学生现时的小说鉴赏状态写照。

不热衷课外阅读,语文素养不高是我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相对而言,小说是学生平时课外阅读中最感兴趣的文体,但是他们在阅读中往往会流于对情节的肤浅感受和对人物的简单评点,常无法用更科学的鉴赏技巧去深入理解人物把握主题从而吸取精神养分。

粤教版高中语文小说单元中选入曹雪芹的《宝玉挨打》、选入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节选)》,莫泊桑的《项链》,卡夫卡的《变形记(节选)》等中外小说名篇。对于这些经典篇目,以人物形象为小说鉴赏切入口会是学生阅读时的第一反应。但如何真正读透这些经典的小说形象?不少学生哀叹:“此山太高!”

政党一直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作为自身一切理论和工作的评价标准。把这个评价标准贯彻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要求我们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评价标准,且作为评价理论、评价党员的标准,实现评价理论的标准与评价实践的标准在人民利益基础上的统一。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党提出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胡锦涛郑重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6)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理论特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和方法,对人民群众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力求把外在的理论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之一。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民大众来说并不费解,而是朴素实在的、有极大的亲切感的理论。理论阐释的目的是把问题说得通俗易懂,而不是越讲越烦琐、深沉,让人不得要领。“学马列

通常,学生会流连于山脚,简单评价祥林嫂是个遭人嫌弃、命运多舛的农村妇女,值得同情;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遭命运玩笑也是活该;宝玉挨打,贾府里的众人只是忙成一片,慌成一片,大可不必;阿Q是个可怜又可笑的自大家伙;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让人害怕……

但对于形象背后的“为什么”的探究,可能会让一片学生陷入迷茫。

于是乎,如何把握祥林嫂在反复絮叨的神经质下可悲又可叹的形象本质,玛蒂尔德用尽十年偿还一件假项链的性格内涵,宝玉挨打贾府各色人等表现不一的社会根源,阿Q精神胜利法后的社会本质,格里高尔被异化为甲虫的夸张表象所体现出来的资本社会的冷漠带予人心的悸动和冲突等这些对人物形象的深入探究,会是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鉴赏中止步仰望的高山:“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在曲曲折折的人心后,在青泥盘盘的社会背景中,绕过萦回的鉴赏歧途,引领学生克服人物鉴赏的畏难情绪,让其在浅显的初步感知下通过相关技巧逐步攀登,最终到达人物的本质内涵的高峰尽览小说深刻主题,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旨。接下来用《项链》的第2课时的关于“玛蒂尔德人物形象鉴赏”的一节公开课的前后设计两个方案对比修改的过程,去探讨一套可行的小说人物鉴赏模式,让学生可以准确到位地赏析人物形象,又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探究阅读能力。

要精,要管用的。”邓小平提出的这个原则完全适用于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理论的精神实质,越是抓住实质,讲述道理就能越简练、明确,古人说“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就是这个道理。阐述理论要准确,既要防止庸俗化又要反对概念化。概念是对大量事物进行概括产生的,用事实说明理论概念是大众化的要求。改革开放中许多事实是群众非常熟悉的,结合事实阐述理论概念,是理论大众化的有效方法。如果脱离实际,单纯用概念说明概念,就会导致更多的问题,理论阐述就变成了概念的堆积。要善于把文本语言转化为平易朴实、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向群众讲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等都体现出这种理论特色。

注释: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291,191.

(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82-58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2002:370.

参考文献

①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291,191.

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82-583.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2002:370.

⑤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ianghua/43378.htm.

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ch-sgdb/.

[1]著名学者回首百年邓小平[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回顾南方谈话的意义 篇8

关键词: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发展道路;经济体制改革;计划与市场经济;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 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67-2

1 “南方谈话”的背景

1989-1992年,中国当时正处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一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处在危险的边缘,全世界都在注视中国;另一方面,“八九风波”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企图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而国内方面,“八九风波”使很多人对改革开放开始怀疑,有些人开始用“左”的思维看待改革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阶级斗争的苗头开始凸显,妄图用暴力手段干扰改革的进程。在这种形式下,邓小平审时度势,力排众难,开始他的南巡之旅,最终南方讲话终结了争论。江泽民再次强调,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在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在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它把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推入到一个新阶段,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应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取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1]

2 “南方谈话”研究的主要问题

2.1 改革、发展与稳定是中国发展的基础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主题和问题在于解决中国的发展。谈话指出,社会的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首先,经济是基础,一个国家没有稳定的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切都要以发展经济作为中心。其次,现在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我们要快,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停滞不前,人民对会增加党的反感、不信任,最终会阻碍社会主义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不要也不能停止发展,有条件的地方更要加快速度求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动力问题是中国发展道路之一。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这个基本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改革开放是手段、现代化是目的,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是没有前途的。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重申“压倒一切是稳定”的论点,它解决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保证问题。邓小平多次强调“压倒一切的是稳定”,邓小平强调“稳定是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需要。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都没有,都不会成功,所有的成功都会失掉。尽管邓小平“南方谈话”更多关于社会的稳定性,原则和政策,但他明确表示,“坚定不移地遵循基本路线一百年。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们就会相信你,支持你。谁改变路线、方针和政策,都会被打倒,老百姓都不会答应。他说:“如果中国的动荡,影响的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这将是世界的灾难。所以,中国不能搞砸自己,这个,当然,是中国自己的负责,是对全人类负责。”[3]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也是一个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的动力,即中国目前及以后的发展道路。“南方谈话”中,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束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从而才能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旧体制,才能有新体制的出现,邓小平指出,过去的做法只想到发展生产力,一味地追求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在社会主义现有的条件下去发展生产力,思想没有变通,没有想到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我们说,生产力的提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手段为目的,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不成功的社会发展。

2.2 中国道路创造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搞改革开放,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老祖宗的宗旨不能丢啊!”[4]但是,马克思主义信念不可能一成不变,必定随着时期、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在中国,又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中国发展道路的时候明确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前提是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也只能是,在当代中国,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着眼于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当代中国实践和发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实践,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提出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做出新概括,就能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达到一个新高度。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时代精神的新体现,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思想意识。

2.2.1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

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会有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要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里讲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指的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也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针对一些地方改革开放迈不开脚步,邓小平指出,害怕改革开放,实际上还是不敢开放,怕被误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害怕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害怕资本主义,关键就在于改革是姓“资”或“社”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什么形式的生产关系最好,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只要是很容易地和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我们就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人们愿意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应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不管是黄猫还是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5]

2.2.2 中国的发展要敢冲,敢于尝试。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的重点是要有改革开放的勇气,敢尝试,大胆尝试,大胆地说,没有敢闯的精神和胆量不能走出去,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如果一味停滞不前,改革的步伐就会受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办法顺利进行。改革开放是手段,现代化是目的;不搞改革开放,现代化就是空想。当然在实践中,需要敢闯、敢尝试还需要注意分寸和原则,要以实例作为判断实践真理的标准。改革是不可逆的,是进步的,明确的,坚定的,创新的,灵活的,长期的,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去深入改革,推进改革。

2.2.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标准讨论的问题争论,这确实是个政治问题,是个思想路线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及命运,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命题”。但是实践这个标准最硬,它不会做假。回答理论是非靠实践,回答实践中的对错也必须靠实践。邓小平在上海考察时说:“实践这个标准最硬,它不会做假。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有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6]

邓小平同志关于实践这个标准,是我们检验改革得失与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正确的必须坚持,不正确的必须坚决改革,改革就是去掉错误的,留下正确的。

2.3 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完善党的建设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管是革命和建设,都需要一支作风优良的执政党来领导,在进入历史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党的领导和建设的问题,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主义实践的复杂背景下,不可否认,我们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党内也出现了一些忘记党的宗旨,以权谋私、奢靡腐败之风,部分党员干部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打倒,党的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党的十五大提出,“党要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政治上、组织上,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 深化改革是对“南方谈话”最好的延续

邓小平带领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之门,又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改革开放一切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维护和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要想中国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就是要回到邓小平的改革模式,就是要继续深化改革, 形成改革意识和共识,需要更新我们的勇气,智慧,和历史责任感。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亮点,人们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社会弊端,寄予厚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大精神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部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并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的信念,充分体现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夺取新胜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极大的勇气。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纪念“南方谈话”,就是要重拾改革开放的信念,高举改革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更大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去探索深化改革的模式,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迎接最美好的祖国的新时代,共同谱写中国梦的伟大篇章。

参 考 文 献

[1]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7.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6.

[3] 倪德刚.学习时报[N].2014.6.23(A3).

[4] 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457.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3.

上一篇:二年级假期作文下一篇:生活中的数学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