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事故隐患管理创新

2024-06-07

控制事故隐患管理创新(共4篇)

控制事故隐患管理创新 篇1

安全生产, 是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告诉我们, 除了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外, 任何生产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是必须将工作的立足点纳入“预防为主”的轨道。所谓“安全生产”, 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1造成事故隐患的分类

利用“人、机、环境”系统观点分析, 造成事故隐患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类, 即“人”的隐患、“机”的隐患及“环境”的隐患。事故隐患的发展正是随着这三种隐患的发展而发展。只要“人、机、环境”中的其中之一出了问题, 就会形成事故隐患。“人”指直接作业人员, 及其管理人员及周围的其他人员等。“机”指机器设备、信息系统、施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其它产品。“环境”指施工生产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正确认识事故隐患并准确地分析, 查找其形成的原因, 有利于及早发现隐患, 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杜绝事故的发生。

2控制“人”的隐患

事故起源于人, 人是施工生产过程的控制者。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即使“机”、“环境”的条件都很好, 但若是人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就会直接形成事故隐患,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为还会直接造成“机”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为另一些具有不安全行为的人提供了酿成事故的先决条件——隐患。当另一些人的不安全行为与这些已经先期存在的“机”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交叉时, 事故便由此产生了。所以, “人”是事故隐患产生的主要方面。

针对“人”的多种不安全行为, 为了有效控制事故隐患的发生, 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采取有效方法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须严格执行班前讲话和安全检查表制度。在班前班中应注意观察职工的思想情绪变化, 以防止作业人员因家庭问题或其它原因导致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从而形成事故隐患。这需要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及早发现作业人员存在的不良情绪, 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坚持做到“三不伤害”, 即自己不伤害自己, 自己不伤害他人, 自己不被他人伤害。如果每一位职工都能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也就能有效控制事故隐患的发生了;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把安全责任与各类经济指标挂钩。强化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努力实现干部职工逐渐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从而减少乃至杜绝“人”的隐患。

3控制“机”的隐患

“机”的隐患是指设备、设施方面的不安全性能的本质性隐患。一般“机”的隐患存在的原因有先天性工程设计缺陷、职工在识别、判断和习惯性动作等方面产生误操作。任何一个生产和操作场所, “机”始终是人的劳动工具, 服从于人, 执行人的意志。“人”与“机”的关系是否协调, 要看“机”本身是否具备适应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而定。针对“机”的隐患存在的原因, 要控制“机”的隐患, 就必须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性安全, 而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性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设备、设施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体可采取措施, 采用隐患评估的方法, 对照隐患评估项目, 找出设备、设施的本质性隐患, 从而想方设法予以整改消除;定期对设备、设施、作业工具等方面进行常规性检修保养, 从而使其始终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新购设备,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安全对策, 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加设安全装置和安全警告牌予以提示;要让职工掌握设备特征, 不致发生误操作, 防止对“机”进行人为性破坏, 保持“机”的安全状态。

4控制“环境”的隐患

“环境”是指生产环境, 它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约束, 对于同一生产流程而言, 由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所形成的生产环境也就不同。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环境”适宜时, 一般不会出现错误的作业行为;相反, 当“环境”较差时, 人就处于比较烦躁的状态, 头脑会反应迟钝, 工作则会顾此失彼, 极易发生差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部分精密器械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引起环境隐患的一些因素。

5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 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运用有效的资源, 发挥人们的智慧, 通过人们的努力, 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 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 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 运用“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 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诸多安全生产管理手段,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 及时查出隐患, 认真进行整改, 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 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最终实现事故控制和减少损失的安全目标。

控制事故隐患管理创新 篇2

根据本企业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危害因素识别,对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的投入做如下总结:

据现场生产特点具体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做如下分类:

1、人工挖孔桩作业安全;

2、深度超过1.5米的沟槽和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土方开挖施工作业;

3、现场作业消防安全;

4、现场作业用电安全;

对以上危险性较大作业工程制定措施:

一、人工挖孔桩安全作业控制措施

为加强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安全管理,特规定以下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一)施工的前期准备

1、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接 工程时,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仔细地研究工程地质、水文状况和设计要求,探讨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应慎重对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2、根据人工挖孔桩的作业物点、施工方法、劳动组织、环境水文地质、地下管网、气候条件和设计要求等情况,及时编制有针对性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才能施工。

3、施工现场的专职安全员和班组的若干名作业人员必须懂得现场

简易急救知识。

4、参加挖孔的工人,必须接受身体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严禁未成年人和患有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肝病、风湿病、癫痫病、精神分裂症及经医疗鉴定不适于挖孔作业的人员挖孔。

5、针对人工挖孔桩的作业特点、工艺、安全技术要求,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6、班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未经安全员同意,任何人不得入孔作业。

7、现场必须配备防毒防尘器具、有害气体检测设备、鼓风机、低压用电设备、触漏电保护器、潜水泵、安全带、绝缘胶鞋、工作手套等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用具。

8、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

9、用电设备必须严格接地或接零保护,且安装漏电保护器,每个桩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

10、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米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套用护套等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

11、孔内照明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二)施工作业安全要求及注意事项

1、每次下孔前,必须对桩孔内气体进行抽烟检测(可用快速检测管),发现有害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时,应将有害气体清除至化学毒物最高允许浓度的卫生标准(CO<15mg/m3,SO2<15mg/m3,H2S<15mg/m3等),并采取足够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方可下孔作业,以防止急性

中毒事故的发生。

2、挖孔至4米以下或停孔时间较长的桩孔,除必须按上条执行外,还应不断对桩孔进行通风换气,通风量不少于25L/S。

3、开挖桩孔,原则上要设护壁,根据地质状况确不需设护壁,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施工。

4、扩底桩孔:(1)当孔底扩头可能会引起孔壁失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施工;(2)已扩底的桩孔,要及时浇灌桩身混凝土或封底,不能尽快浇灌混凝土的桩应暂时不扩底,以防扩大头塌方。

5、人工挖孔桩开挖应采用间隔挖孔方法,以减少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防止在冲抓紧成孔过程中因邻桩混凝土未初凝而发生串孔现象。单桩挖孔应先中间后周边,并按设计桩径加2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

6、当距离10米以内的邻桩正在浇灌混凝土或桩孔积水很深时,要考虑对正在挖孔桩的危险影响,一般应暂停施工,人不准下孔。

7、分段检查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发现偏差,应随时纠正,支护模板前作好记录。

8、随时加强土壁涌水情况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采用潜水泵抽水时,应在挖孔作业人员上地面以后再进行。

9、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离桩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米内,孔口混凝土护圈上不许放置操作工具和站人。

10、孔内一般不宜放炮,以防震塌土壁或震裂护壁造成事故,根

据地质状况需爆破的,严格执行有关爆破规程。

11、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孔洞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防坠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上、下必须有可靠的联络设备和明确的联络信号,电葫芦宜使用按扭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起吊能力。

12、参加孔内作业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手戴工作手套、脚穿绝缘胶鞋,挖掘坚硬岩石时,还应戴上护耳塞、风镜或防尘面具等。

13、禁止使用金属制吊桶,提升吊桶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落物伤人。

14、做好井孔保护工作。

①孔内作业时,孔口上面必须要有2人以上监护,不得擅自离岗。②孔口应有护筒,通常用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护筒顶应加宽至500毫米左右,并必须高于地面200毫米以上形成保护圈,防止地面石子或杂物掉入孔内和雨季施工时雨水渗入。③孔口应设警示标志,夜间要有红灯指示。

④现场配备安全巡视人员,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安全造成影响。

⑤挖孔作业人员休息和暂停施工时,孔口必须盖好,安全可靠,或孔口顶四周设800毫米以上高的护栏。

15、孔内作业人员应勤轮换,连续作业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16、上班前、施工中应注意检查开挖井孔的垂直运输设施(辘轳

轴、支腿、绳、挂钩、保险装置、吊桶等)的完好程度和孔壁、护壁的情况。

17、人工挖孔作业一旦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等事故,必须在现场按应急措施规范要求实施抢救,根据情况转送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18、发生化学性毒物急性中毒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卫生、工会等部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19、施工时发现文物、古化石、爆炸物、电缆等应暂停施工,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二、深基础土方工程控制措施

深基础土方工程是指挖掘深度超过1.5m的沟槽和深度超过5m(含)的土方工程。

(一)悬臂式支护结构过大,内倾变位。可采用坡顶卸载,桩后适当挖土或人工降水、坑内桩前堆筑砂石袋或增设撑、锚结构等方法处理。为了减少桩后的地面荷载,基坑周边应严禁搭设施工临时用房,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和土方,不得停放大型施工机具和车辆。施工机具不得反向挖土,不得向基坑周边倾倒生活及生产用水。

(二)有内撑或锚杆支护的桩墙发生较大的内凸变位。要在坡顶或桩墙后卸载,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内撑或锚杆,桩前堆筑砂石袋,严防锚杆失效或拔出。

(三)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应在有可能条件下降低土中水位和进行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区段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

故继续扩大。

(四)未设止水幕墙或止水墙漏水、流土,坑内降水开挖造成坑周边地面或路面下陷和周边建筑物倾斜、地下管线断裂等。应立刻停止坑内降水和施工开挖,迅速用堵漏材料处理止水墙的渗漏,坑外新设置若干口回灌井,高水位回灌,抢救断裂或渗漏管线,或重新设置止水墙,对已倾斜建筑物进行纠倾扶正和加固,防止其继续恶化。同时要加强对坑周地面和建筑物的观测,以便继续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坑外也可设回灌井、观察井,保护相邻建筑物。

(五)桩间距过大,发生流砂、流土,坑周地面开裂塌陷。立即停止挖土,采取补桩、桩间加挡土板,利用桩后土体已形成的拱状断面,用水泥砂浆抹面(或挂铁丝网),有条件时可配合桩顶卸载、降水等措施。

(六)设计安全储备不足,桩入土深度不够,发生桩墙内倾或踢脚失稳。应停止基坑开挖,在已开挖而尚未发生踢脚失稳段,在坑底桩前堆筑砂石袋或土料反压,同时对桩顶适当卸载,再根据失稳原因进行被动区土体加固(采用注浆、旋喷桩等),也可在原挡土桩内侧补打短桩。

(七)基坑内外水位差较大,桩墙未进入不透水层或嵌固深度不足,坑内降水引起土体失稳。停止基坑开挖、降水,必要时进行灌水反压或堆料反压。管涌、流砂停止后,应通过桩后压浆、补桩、堵漏、被动区土体加固等措施加固处理。

(八)基坑开挖后超固结土层反弹,或地下水浮力作用使基础底

板上凸、开裂,甚至使整个箱基础上浮,工程桩随底板上拔而断裂以及柱子标高发生错位。在基坑内或周边进行深层降水时,由于土体失水固结,桩周产生负摩擦下拉力,迫使桩下沉,同时降低底板下的水浮力,并将抽出的地下水回灌箱基内,对箱基底反压使其回落,首层地面以上主体结构要继续施工加载,待建筑物全部稳定后再从箱基内抽水,处理开裂的底板后方可停止基坑降水。

(九)在有较高地下水的场地,采用喷锚、土钉墙等护坡加固措施不力,基坑开挖后加固边坡大量滑塌破坏。停止基坑开挖,有条件时应进行坑外降水。无条件坑外降水时,应重新设计、施工支护结构(包括止水墙),然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十)因基坑土方超挖引起支护结构破坏。应暂时停止施工,回填土或在桩前堆载,保持支护结构稳定,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三、现场作业消防安全

现场成立应急响应指挥部,现场作业发生火灾时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抢救被困人员或自救,同时尽可能减少火势蔓延,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特制的一下应急措施:

(一)立即报警,及时通知上级抢险领导小组,以便了解形势,指挥人员进行扑救。

(二)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及时报警后,领导小组立即组织现场义务消防人员及员工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原则。

(三)及时切断现场施工用电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要物资,充分利用现场消防设备。

(四)当专业消防人员到达现场时,应及时报告现场情况,并全力协助消防人员进行扑救。

(五)现场火灾扑救完毕后,应组织人员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等待事故原因调查。并做好善后工作,及时清理现场,降低环境污染。

(六)火灾发生后,应进行事故调查处置,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执行。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针对原因落实整改,防范措施。

四、现场作业用电安全

(一)现场用电管理负责人,负责各种电机设备,用电许可证的发放,对电气施工人员进行用电操作交底,并检查工地用电安全。按照相关规范执行交接班记录工作。

(二)编制施工临时用电方案,应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进行编制。

施工现场的各种电气线路及设备都必须规范,包括架空线安全距离,设置“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要求设置电箱,使用合格电气设备,采用三级漏电保护及“一机一闸一触保”等措施。

(三)电缆架空敷设,且顺直。进出电箱必须做到下进下出,各用电设备必须装设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的开关,其高度与装设点应便于操作,单机单闸,不允许一闸多机使用,配电箱及闸刀开关在室外装

配或安装在潮湿场所时,应有防雨、降潮措施,严防漏电、短路等触电事故的发生。

(四)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有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1、凡是触及或接近带电体的地方,均应采取绝缘,并防护以及保持安全距离等措施;

2、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的造型必须按国家标准限定安全截流量;

3、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必须具备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

4、所有的临时电源和移动电具必须设置有效的漏电保护开关;

5、在十分潮湿的场所或金属构架等导体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宜使用安全电压(12V);

6、有醒目的电气安全标志

(五)施工现场必须健全电气安全管理和责任制度,各级动力设备部门负责电气安全管理,公司和工程队均设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电气安全,各级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各类电工在动力设备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电气安全。

(六)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电气专业人员和职工进行电气安全技术教育和电气常识教育,新工人的三级入企教育中,必须有一课时以上的电气安全教育,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懂得触电急救知识,未经培训

考核取得合格证书的电工和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及其它人员,不得从事电气安装,修理和电气设备的操作工程。

控制事故隐患管理创新 篇3

1 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隐患类别

事故隐患通常是指能够诱发企业事故发生的行为隐患和物质隐患, 例如企业的设备、厂房等硬件设施, 也包括工作场所等因素能够造成伤亡事故的各种潜在隐患因素, 以及管理上的各种安全隐患, 也可以认为是安全生产各种问题和矛盾的集中表现。如图1所示,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潜在可能引发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人为隐患、物的隐患与管理上的隐患。

这类作业场所、生产设备的使用、人为隐患和管理隐患等事故隐患往往共同存在, 构成发生相关事故的主观或客观条件, 形成了企业生产事故频发的直接诱因。安全管理者应该从企业个体出发, 依据其事故发生诱因, 多角度分析, 并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和管理办法, 分析识别各种隐患, 及时采取合理地改进方案和措施, 以保护企业财产和员工人身的安全, 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顺利开展,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有学者研究表明企业安全管理上的隐患主要与相关企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的缺失, 组织沟通方面的匮乏, 安全制度不完善, 安全培训不到位, 企业在安全方面投入不足, 以及管理上的漏洞, 监督失责, 管理环节的失控等多方面原因有关[2,4]。

另一方面, 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彼此相关, 层层联系与制约。如果在前一个环节出现事故隐患的管理的缺失, 必然导致整个生产周期正常运行受到不利影响。在生产管理过程中, 化工企业所面对的管理对象相对繁杂, 监控目标涉及到各个部门, 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管理漏洞, 造成了安全管理隐患的复杂性。因此, 其在事故隐患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更为重要, 必须要求企业的安全责任人和相关管理者能够全面地针对整个生产体系进行监控, 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同时, 企业的安全管理者, 应该提高自身的安全专业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能够针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工况因素做出相应的合理的管理决策, 动态灵活的处理安全隐患问题。

2 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隐患的判识

安全管理是通过合理进行生产环节各类人、财、物等相关资源配置, 最终使目标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运营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安全生产管理隐患不仅包括企业在相关人、物等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管理失误、管理不善、监管不到位等现象, 也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违章指挥、安全培训教育不足、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因此, 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有必要针对目标企业所存在的各类隐患内容进行检查与分析, 并针对化工企业在管理上所存在的自身特点进行管理隐患的识别, 以及隐患因素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加以判断, 提出切实有效、合理得当的改进措施。表1为安全工作人员在判识企业安全隐患的一些定性诊断方法。

除了上述定性判断的方法以外, 还可以针对部分企业需求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例如, 统计分析法, 价值工程法、层次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图像描述法等手段给予企业相对系统的诊断和分析给出结论;安全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SWOT模型、PEST模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等手段进一步构建企业安全隐患评价体系。图2为化工企业和安全管理人员在管理隐患判识体系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针对企业所存在的各类隐患问题, 结合企业提供的数据 (如问卷调查、抽查等) , 利用定性、定量的方法, 确定企业个体内部潜在的管理隐患及其严重程度, 提交相关报告和改进措施。

3 化工企业的管理隐患的解决途径

化工企业相关安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 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 对企业员工的相关生产活动实行监督、评价, 保证企业的生产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 从而使企业的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因此, 安全工作人员如何针对企业个体内部潜在的隐患进行分析、检测, 确定治理和反馈的管理体系, 找到适合目标企业的隐患消减的解决途径十分重要。例如, 在企业内部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 不定期组织安全隐患的监控、排查和整改;制定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实现安全管理方面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制度, 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定期考核和奖罚;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评价流程, 加强安全管理隐患的辨识水平, 对潜在隐患早发现, 早解决。

摘要:本文从化工企业目前存在的安全管理隐患入手, 阐述了其企业自身可能引发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人为隐患、物的隐患与管理上的隐患等, 并给出了化工企业潜在安全管理隐患的定性与定量判识方法;并针对化工企业的行业特殊性, 提出了排查、治理安全管理环节所存在的各种隐患的解决措施和相应的安全对策。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隐患,化工企业

参考文献

[1]孙连捷, 谷玉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J].安全, 2008, 21 (10) :31-33.

[2]陈宝智, 吴敏.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01) :43-46.

[3]张德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05.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篇4

(劳部发[1995]322号)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评估和报告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四章 整 改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公共场所(以下统称单位)。

返 回

第二章 评估和报告

第四条 重大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的具体分级标准和评估方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条 重大事故隐患评估费用由被评估单位支付。

第七条 单位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并申请对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

第九条 经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估,并确认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编写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报送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并应同时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报送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并应同时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行政部门。

第十条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类别;

(二)事故隐患等级;

(三)影响范围;

(四)影响程度;

(五)整改措施;

(六)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

(七)整改目标。

返 回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成立隐患管理小组。小组由法定代表负责。

第十二条 隐患管理小组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掌握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管理;

(二)制定应急计划,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劳动部门备案;

(三)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必要时组织救援设施、设备调配和人员疏散演习;

(四)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

(五)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第十五条 各级工会组织督促并协助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和整改。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应负责处理、协调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和整改中的重大问题,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签发《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

返 回

第四章 整 改

第十七条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难以立即整改的单位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

第十九条 按到《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通知书》的单位,应立即停产、停业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 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单位,应及时报告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申请审查验收。

第二十一条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资金由单位筹集,必要时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给予支持。

返 回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积极整改并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三条 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的单位,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上报。

第二十四条 对重大事故隐患未进行整改或未来采取防范、监控措施的单位,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给予经济处罚或提请主管部门给予单位法定代表人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对接到《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而未立即停产、停业进行整改的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可给予经济处罚或提请主管部门给予单位法定代表人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对重大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上一篇:建造合同汇率下一篇:财务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