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煤安全控制与事故处理

2024-07-20

烟煤安全控制与事故处理(通用8篇)

烟煤安全控制与事故处理 篇1

高炉喷吹烟煤安全控制与事故处理

摘要:高炉喷吹烟煤煤一个重要的限制环节是安全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喷吹烟煤似的安全控制问题,包括系统参数的控制,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高炉喷吹烟煤是高炉喷煤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从高炉冶炼工艺角度看,烟煤更适合喷吹,因为它含挥发物质高,所以燃烧率高,带入高炉的氢气也多。而氢气既有利于高炉的还原过程,又有利于提高煤气热值。实践证明喷烟煤有利于提高置换比和增加喷吹量。此外,烟煤一般比无烟煤质软、好磨,可以降低磨煤电耗。各厂可就近喷吹。但由于防火防爆问题,喷吹烟煤时对系统的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系统安全控制与事故的处理。

喷煤系统安全控制

合理控制参数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关键。只要控制好其中的重要参数,安全生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1.系统氧含量和温度的控制

根据煤粉爆炸必要条件,煤粉燃烧、爆炸的必要条件包括以下几项(1)可燃粉尘浓度处于爆炸下限与上限之间的爆炸区;(2)有足够氧化剂支持燃烧;(3)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点燃粉尘;(4)粉尘处于分散悬浮状态,即粉尘云状态。

在制备、输送煤粉的过程中,悬浮浓度很难控制,所以控制系统内部气氛中氧含量和火源是防止煤粉爆炸的关键。根据相关文献记载的实验也表明:在空气中的悬浮煤粉浓度为0.02-2 kg/m3时为煤粉爆炸区间。当气相中氧浓度降至14 % 以下时,煤粉浓度虽在上述范围,即使煤粉达到煤的燃点以上也无爆炸发生。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要求制粉系统含氧浓度小于12 %,以保证整个系统氧含量远离煤粉燃烧爆炸的氧浓度的临界值。

喷煤系统控制氧含量的办法是利用高炉热风炉废气,由于热风炉废气氧含量比较低,一般低于4%,同时含有一定热量,可以做为喷煤制粉系统的干燥剂和惰化剂。安钢高炉喷煤系统所用的干燥气为混合干燥气。它由90~95 %的热风炉烟气和5~10 %的燃烧炉烟气组成。经过在磨机入口处实测其氧含量浓度在6 %以下,收尘器出口氧含量浓度在12 %以下,能够满足制粉系统的安全需要。系统温度的控制受煤种、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等因素影响。烟煤的着火点在一般在300℃~400℃之间,所以磨机入口温度要低于此值,现在一般最高控制在260℃~290℃。出口温度:夏季控制在90±5℃;冬季由于环境温度低,加之原煤水分含量较高,一般控制在95±5℃。另外,煤粉仓是煤粉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如果储存的煤粉温度较高,煤粉氧化速度较快,易在粉仓中发生煤粉自燃现象。所以粉仓温度应控制在70℃以下。当发现粉仓温度高于70℃并继续上升时,要尽快将仓中煤粉喷出并用氮气进行吹扫。待温度下降到正常范围后,再接受新煤粉。

2.一氧化碳监测系统

根据煤粉自燃时首先释放出CO的原理,通过对CO浓度监测,可及时发现煤粉的自燃,和温度相比CO浓度监测更加灵敏。通过对粉仓、布袋箱CO浓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煤粉自燃的现象,生产过程中,当CO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可自动报警并联锁打开粉仓、布袋箱的充氮系统以确保安全。

3.开车时安全控制与防止煤粉自燃

开机时应先降低系统氧含量。具体如下:在磨机开启之前,首先把热风炉废气引过来,降低系统氧含量到12 %以下,然后再开烟气炉升温,当磨机出口到95 ℃左右时再开启球磨机,进入正常生产状态。这样在系统生产之前,驱除了制粉系统内的空气,降低系统氧含量,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生产。

4.停车时系统安全控制

在喷煤系统中制粉系统生产能力一般均大于喷吹系统能力,以保证稳定喷吹,所以每天制粉系统都有或长或短的停车时间,停车时系统参数和开车时会有较大变化,首先表现在系统氧含量会有所提高。由于停车时,烟气炉一般都要停止烧炉,打开放散进入保温状态,这时,外部冷风会由于其内部热风造成的负压进入系统,造成系统内氧含量升高。根据经验,如果没有特殊措施,半个小时后,系统氧含量可达18 %左右。其次系统内煤粉停止流动,进入静止状态,布带箱、磨机、部分水平管内会残存一些煤粉,同时停车后系统本身还具备一定的温度。如果条件合适,系统内残存煤粉易发生氧化自燃。

煤粉氧化自燃可分为四个阶段

— 缓慢氧化期。在此阶段,其温度不超过100 ℃。在缓慢氧化期,由于温度较低,化学反应速度慢,所以对煤粉喷吹来说是安全期。— 水分蒸发期。在此阶段,煤粉温度值随含水量不同而不同,但仍是煤粉喷吹的安全期。

— 氧化加速期。在此阶段,煤粉的温度为120~140 ℃。

— 剧烈氧化自燃期。进入此阶段,煤粉温度上升极快,有可能很快发生自燃,乃至爆炸。氧化加速期和剧烈氧化自燃期对煤粉喷吹至为危险,如进入这两个阶段,应马上采取措施。

根据以上情况,这时危险主要是高温环境下存留的煤粉。图1 为某种烟煤在环境温度为50 ℃氧含量为21 %的环境条件下储存时间与表面温度的关系。

450400350300温度(℃)250200***8121620242832时间(小时)

1烟煤储存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影响煤粉氧化自燃的主要因素是煤粉的挥发含量。挥发份含量高,煤粉在升温氧化过程逸出的易燃挥发份越多,而挥发份与煤粉存贮空间空气的化学反应速度与挥发份浓度成正比,因而导致煤粉易于氧化自燃。

煤粉温度是促使其自燃的外在原因。煤粉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如果贮煤仓的散热条件不好,并且煤仓内具备一定的氧的条件,就容易发生自燃或爆炸。

煤粉的存贮状态及气氛是决定煤粉是否能自燃的决定因素。相关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挥发分高的褐煤还是中等挥发分的烟煤,不管煤粉温度是否已达到着火点,如果氧浓度不达到某一值,自燃不会发生。

根据以上性质,为保证安全,如果煤粉挥发份高,存放时间长,这时应尽量利用放散风机引入热风炉废气控制系统氧含量,或降低存煤环境温度与时间,以保证系统安全。

有时由于检修等原因系统需长时间停车或需人员进入系统,这时系统内氧含量将不可避免地达到空气氧含量浓度。这时控制安全的主要措施是利用各种方法清除系统内积粉,消除安全隐患。清除煤粉的办法为停车前使系统空负荷运转一段时间,同时对布袋除尘器加强反吹,必要时人员进入系统内部检查,确保清除积粉。

喷吹系统短时间停车时可用充氮气的方法保证安全。如长时间停车,应把喷吹罐及管道内煤粉喷吹干净。

5.喷煤系统明火的预防

明火是导致爆炸的一个原因。明火有各种各样的来源:如原煤中的铁器物质进入磨机与衬板相碰撞产生火花;系统中某处积粉因氧化自燃而产生明火;检修后没有及时清除炙热的焊渣等等。针对以上火种来源,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严格监控原煤质量,及时发现和清理原煤中的杂质,并在输送原煤的两条皮带机头上方安装了大功率除铁器,避免或尽量减少原煤中的铁器进入球磨机。并规定每次上煤前必须先清理除铁器上吸附的铁器物件。

(2)提高操作工操作水平,控制好球磨机的正常生产,摸索出在不同煤况和送温条件下,球磨机下煤量的变化规律,严防球磨机长时间空转。

(3)检修前后注意清理现场,防止电焊切割时点燃煤粉。

高温煤粉长期存放是煤粉氧化自燃的重要原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氧含量条件又合适,将不可避免发生煤粉自燃事故。虽然在系统设计时已注意到了这点,尽量避免煤粉有积存现象,但由于设备质量、生产节奏或其它一些原因,仍会有积粉氧化自燃的危险。所以在日常生产中要经常性的检查系统各处积粉情况,改造不适合生产实际的机械设备。6.设备检修安全控制

从安全方面看,喷煤系统检修,尤其煤粉区域设备检修与其他设备检修要求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检修时要充分考虑煤粉的燃烧性爆炸性,根据煤粉燃烧性质,电焊或切割时产生的焊渣足以引燃堆积的煤粉,如果煤粉浓度与氧含量合适,电焊或切割的火花很可能引起煤粉爆炸。所以检修前对于煤粉区域要清扫干净或利用蒸汽或水把煤粉打湿。例如检修球磨机衬板,在检修前先使其负荷运转一段时间,尽量使其煤粉抽干净,停车后打开入孔,进行通风,保证内部氧含量及温度以利于人员检修,由于这时衬板的间隙内仍然存留很多煤粉,需用水把煤粉打湿,然后可以进行焊接和氧气切割。对于其他部位的抢修也一样,一定要把内部或周围的煤粉清除干净后进行切割、焊接,以确保安全。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代替电焊切割,这样更有利于安全。

7.设备选型与安全控制

对于喷煤系统尤其对于烟煤喷吹系统,在煤粉区域,选设备时应要求不产生火花。同时要求运转可靠,对于收尘器还应考滤到系统及设备的防静电措施。与煤粉接触的设备要有防粉尘功能。如布袋与旋风下广泛采用的卸灰装置YCD~16型卸灰阀,这种阀门一般用摆线形减速机,这种减速机结构紧凑,减速比大,但对润滑系统要求特别高,而其工作区域条件又经常造成煤粉进入减速机影响其润滑。这时造成磨损加大,不能适应在煤粉区域长时间开车要求。同时该阀损坏后,如不及时发现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好多煤粉着火事故都是由于损坏后没有及时发现,造成煤粉长时间堆积而引起煤粉自燃。由于其可靠性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于是把其改成了斜板式锁气器,这种锁气器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性高,运行过程中不需专门控制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当开车时其利用坠秤与系统负压自动关闭,当布袋内煤粉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在煤粉重力作用下自动卸灰,这样不但满作了系统工艺要求。而且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8.喷煤系统事故处理

由于喷煤系统事故处理没有严格的理论,仅以某厂发生的二次事故为例分析一下。1996年7 月白班,发现布袋箱温度升高,局部煤粉已达到200 ℃左右,经检查发现布袋箱下卸灰阀故障,没有及时发现,造成集灰斗内积粉长达20 h以上,为了处理内部煤粉,一方面向布袋箱内充氮,同时打开布袋箱人孔,准备把布袋箱内煤粉倾倒外边处理,打开人孔后,发现煤粉温度特别高,但并没着火,但没过多长时间内部煤粉开始燃烧,同时清到布袋箱外的煤粉也着了起来,造成布袋箱内部分布袋烧毁,当时由于煤粉挥发分不是太高为无烟煤,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另一次是1999年8月,当时发生事故的原因及过程基本一致,但根据上次事故处理经验处理方法有所不同,这一次考虑到布袋箱内温度并没有达到煤粉的着火点,煤粉可能仅仅为煤粉在高温环境下发生氧化引起温度升高,并没有着火。如果打开布袋箱人孔,很可能会造成象上次一样,空气进入布袋箱造成内部高温煤粉着火。所以这一次是利用充氮系统向布袋箱、粉仓、喷吹罐内充氮,把系统氧含量控制到最底点,同时用最快的速度把上述积粉通过粉仓、喷吹罐喷吹到高炉内,喷吹完后温度恢复正常。

分析以上两次事故,可以发现,煤粉着火点随环境温度、环境氧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图1所示,如果布袋箱温度高,氧含量高,即使系统没有达到常温下煤粉着火点。过一段时间后煤粉也会发生自燃。如果发现及时,在煤粉氧化升温阶段采取合理措施,如控制系统氧含量或降低煤粉温度,就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另外处理事故方法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往布袋箱内粉仓内通蒸汽,这样一方面能驱赶系统内空气,另一方面还可以给高温煤粉降温,同时增加煤粉的水分,控制煤粉的燃烧,煤粉中水分与爆炸性质关系如图,但是处理后需重新烘干系统。

(2)利用消防系统,往系统内充水,这种方法简单,但应注意由于煤粉一般漂在水面上,所以处理彻底需水量较大。另外需把布袋箱内布袋都打湿,因为布袋上存有煤粉,且着火不易被发现。同时处理后布袋箱需烘干。

总之,煤粉发生氧化自燃后应尽量避免空气进入,以免产生剧烈的燃烧。这时可以控制系统内氧含量,并利用各种措施降温,并把煤粉尽快喷到高炉内,保证系统安全。

9.总结

针对同设备引起的事故,预防措施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  关键设备的可靠性要有保障,如布袋箱下卸灰阀。 加强布袋箱积灰设备点检防止因设备故障产生长时间积粉。

 集灰斗、粉仓内测温元件应能与煤粉直接接触,这样能灵敏的反应煤粉温度。 系统内应有充氮或充蒸气、充水口,最好与安全监测系统联锁能及时发现处理事故。

 加强对维修工作中切割焊接的管理,工作前后应清理现场。

烟煤安全控制与事故处理 篇2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 操作流程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采取安全事故预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顾名思义, 安全事故预测就是对一些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操作环节或者是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 从而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资料。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 事故预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定性和定量预测。安全事故中的定性预测方法就是, 通过预测者收集的信息,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通过紧密的逻辑判断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定量预测主要是, 根据以前记录下的数据, 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安全事故的方法, 定量预测又分为时序关系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下面重点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量预测方法的特点:

(一)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属于定量预测方法中较为简单的一种, 主要的时间范围是短期与中期, 一元线性回归适用的基本条件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一元线性关系, 这种安全事故的预测方法对于计算机硬件的要求很低, 只要具备基本的计算器功能即可, 主要是做好两个变量的以往数据的收集工作, 所需时间比较长。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与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相似, 只是涉及到的变量个数较多, 同时也延长了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时间。非线性回归预测法, 则是适用于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的情况, 需要将收集的数据, 通过非线性模式的实验进行预测。

(二) 贝叶斯网络预测法。

贝叶斯网络预测法的适用时间范围是短期, 因为在建筑的操作施工过程中, 设备会由于不确定因素而出现一些关联故障,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使用到贝叶斯网络预测法, 这种方法能够清晰地表示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 从而得到该概率性事件的最终结果。由于该方法涉及多个方面, 而且需要专家根据自身经验进行预测计算, 因此, 所需要的计算机必须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

(三) 自适应过滤法。

自适应过滤法与贝叶斯网络预测法一样, 主要适用的时间范围是短期, 这种预测方法是时序关系预测法的一种, 主要是预测设备的趋势和形态随着时间关系的变化, 但是不考虑季节因素, 可以进行反复预测。同样, 这种预测方法对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要求高, 必须采用具备较高运算能力的计算机, 同时还要建立复杂的模型, 并且要反复检查模型的规格等。

二、建筑安全事故的控制

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是众多安全事故中最为紧迫的一项, 一直以来备受政府和建筑企业的关注。由于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比较高, 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控制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由于控制安全事故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必须从操作、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全方位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 实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能够使得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 充分认识到操作的危险性, 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对于一些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操作或者场所有所防范, 并且懂得一些基本的逃生或者急救方法, 是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重要策略。为了进一步实行安全教育,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 在学员培训或者学习过程中, 时刻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要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 防止施工人员的大意和松懈情绪的产生;第二, 设置一些安全警示标语和警示牌, 在一些容易出现危险或者存在危险的地方安插醒目的警告性的标语, 用来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 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 提高施工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现有的施工技术对建筑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 主要包括危险辨别技术、安全预测技术、远距离监测技术, 通过一系列的施工技术的改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 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了提高施工技术, 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消除潜在的施工隐患, 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设备或者施工材料本身的特点, 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潜在的危险, 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选择危险系数较小或者无危险的建筑材料进行代替;第二, 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在建筑行业施工危险区域, 经常会配备一些安全防护工具, 例如安全帽、安全服等, 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 提高这些防护设备的防护能力, 延长与危险事物的距离等等, 这些都是防止施工人员受伤的重要措施。

(三) 加强安全管理。

在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中, 虽然有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造成的, 但是不可否认, 也有一部分安全事故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必须加强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 因此,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操作守则等, 用来规范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 减少由于人为原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 通过对人的行为和自由进行约束, 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主要是通过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不安全场所, 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所等, 也可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 建筑行业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 制定多套安全事故应急方案, 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或者周围应该具备基本的救护能力, 施工人员和工作人员懂得基本的急救常识等等。第四, 通过一系列规范操作的演习和示范, 使得操作人员亲身体会到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四) 保险和事故的控制。

在建筑行业中, 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方法有很多种, 除了一些直接的预防措施之外, 还有一些间接预防措施和事故控制方案, 也能够切实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 或者在安全事故发生时, 将损失降到最低。为了充分发挥各项防护和控制措施的效用,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 通过落实一系列措施, 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待遇, 使得他们能够吃饱穿暖, 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在工作时能够集中注意力;第二, 保险机制, 通过为建筑施工人员购买保险, 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使得他们既可以维持基本生活, 又能够进行休养生息, 是防止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 在购买保险时, 可以根据不同人员的需要购买不同种类的保险, 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第三, 在安全事故发生时, 要做好安全事故的控制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和疏散工作, 并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求教, 将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降到最低。

三、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建筑安全事故的预测方法, 以及各个方法的特点, 从而引出怎样做好建筑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的讨论, 得到结论是, 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预防措施涉及到施工技术、管理技术和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 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必须通过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由于本文论述的内容有限, 讨论的范围也仅仅局限在建筑行业的某个领域内, 内容有待充实和完善。相信随着人们对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重视, 对这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多, 也会有更多的、更好的研究成果出现, 从而为我国的建筑行业作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宏毅.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工作[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8

[2].陆宁, 廖向晖, 王巍, 冯娟, 肖燕.建设项目安全成本率分析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陈宏毅.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工作[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8

烟煤安全控制与事故处理 篇3

关键词:冶金;安全;预防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论是建筑行业还是交通运输业或者是其他行业,对建材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冶金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这种发展相不适应的是我们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居高不下,轻者出现伤残,重者出现死亡。2010年1月4日11时45分,河北省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煤气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煤气泄漏,致使在2号转炉砌炉的多名工人中毒,这次煤气泄漏事故共造成21人死亡。2010年1月4日16时45分左右,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电渣车间组织人员在电渣炉地坑内维修电机时,8名工人先后晕倒,紧急送往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全部死亡①。2011年10月5日11时40分左右,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股份)炼铁厂5号高炉在停炉准备过程中发生铁水外流事故,造成12人死亡、1人烫伤。2012年8月15日13时40分左右,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丰钢铁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像是这样的安全事故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悲痛,更应该认真寻找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并加以预防,这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希望本文的分析能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些参考,更能引起所有从业者的沉思。

1.唐山钢铁集团简介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唐钢集团)地处中国河北北部,总部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依燕山,临渤海,接京津,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2005年以唐钢为核心,联合宣钢、承钢整合组建而成。2005年末,资产总额581亿元,在册职工总数93569人,产钢1607万吨,位居中国第二位。在中企协近日公布的企业排行榜上,排名2006全国企业500强第43位,全国制造业500强第16位,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企业第4位。

唐钢集团下属的三个企业都是中国建厂较早的大型骨干钢铁企业。唐钢始建于1943年,被誉为“转炉的故乡”,也是国内最早将连铸工艺成功应用于大工业生产的企业之一。唐钢集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低成本和品种开发战略,深化挖潜增效,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保持了生产经营的稳定。

唐钢集团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朝着"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迈进,"十一五"末,形成年产3000万吨配套生产能力,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钒钛制品基地、华北地区最大的优质板材基地和优质结构钢生产基地,在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

2.安全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2.1现场作业人员的受控情况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构建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所有处于工作区的员工应该对安全规程烂熟于心,而要做到这一点,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实现人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要通过不断的安全教育,让员工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发生改变,从被动的安全转向主动的安全,从被动的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到主动的学习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这是一项很大的工作。企业应该从单位管理层直到各个科室,从公司到家庭不断的宣传和强化安全意识,才能树立起员工的安全理念。尤其是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特殊人员等,更要实现固定化和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要做到因人施教,不但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也要学会现场的应急事故紧急处理流程和操作方式,从而构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2)强化安全监督检查,杜绝作业违章

唐山钢铁集团员工众多,所以很难保证所有的员工都是高素质,在对安全的认识上也千差万别,有的员工会非常的自觉,也有的员工即使当面指正也不接受,所以必须要对现有的安全监督检查予以强化。首先是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每个职工的作业进行检查和监督;其次是职工之间建立联保互保,相互之间监督,发现违章要及时纠正和制止。为了更好地检查和监督员工的作业行为,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每名职工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状态,发现异常要采取措施,以防意外发生。此外,如果发现有违章作业的情况,必要要严令禁止,而且对于违章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多方面进行教育,使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确保同类情况不再发生,这也是一种利用强制方法来增强员工安全责任感的方式。

2.2区域安全作业标准执行情况

标准一旦制定了就需要认真执行。因为事关员工的生命安全,所以任何人都不应该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经过多年的的生产,唐山钢铁集团根据生产作业情况以及危险源的辨识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炉区安全作业标准,顾名思义,按此标准作业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事故,有的区域作业人员平均年龄很小,年轻人的冒进思想严重,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区域买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归根到底时执行力的问题,执行力差,区域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到实处,岗位人员不按安全标准化作业,现场安全必然会失控。因此,工作重点将转移到抓执行、抓落实。发现一起落实一起,绝不姑息,建立一个人人自觉遵章守纪的氛围,将危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加强应急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全无大小,即便是预防措施做得再到位,人员素质再高,也难免会有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各地安监部门要督促企业不断提高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要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17号令)和有关标准的要求,制订完善企业各项事故应急预案,并对职工进行预案的培训、教育,同时组织开展煤气中毒事故应急抢险等有针对性的事故预案演练,防止由于施救不当而引起事故扩大的情况发生。(作者单位:唐山钢铁集团新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全科)

参考文献

[1]陈春梅.系统安全理论在生产事故预防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8)

[2]孔令红.冶金企业安全事故的预防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

[3]王力强,王俊清.企业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9)

[4]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之窗- 钢铁百科- 钢之家 - 钢铁行业百科全书网络.2010-05-07(http://baike.steelhome.cn/doc-view-186.html)

注解

烟煤安全控制与事故处理 篇4

安全管理绩效及事故、事件控制情况

(质量安全环保部)

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化工厂 2012年 7 月 9 日

安全管理绩效及事故、事件管理情况

腈纶化工厂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的同时,始终重视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贯彻落实两级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队伍,进一步落实责任,全方位提高各级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配备了较齐全的健康、安全保护设施,加大隐患治理力度,使得事故、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今年以来,我厂紧紧围绕实现“六个杜绝、八个百分之百、两个不低于”的奋斗目标,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落实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原则”和“抚顺石化安全生产七不准”,有效运行QHSE管理体系,强化过程监督管理,狠反“三违”行为,不断夯实基础工作,努力实现本质安全。上半年杜绝了重大及以上事故,全员重伤、一般人身伤害事故、一般火灾爆炸、一般交通事故均为零,实现了安全稳定生产。主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年初以来为深刻汲取“1.19”事故教训,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以“筑牢安全防线、共建平安家园”为主题的“安全生产警示月活动”活动。

(1)、全厂12个生产、辅助单位以“1.19”事故为重点,结合本单位曾经发生的事故、事件,开展了一次典型事故大讨论活动,并针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管理中的不足和改进意见。同时,全厂共有784人撰写事故反思心得,其中有100%的员工认为目前我厂应以可靠的设备、完善的工艺、认真负责的态度、可执行的制度体系为抓手,维护作业落实承包商与属地管理人员的双方责任人,做到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监管与指导,同时两级单位强化了检维修质量的考核,对于重复维修的机泵,由于检维修质量原因造成重复维修的,必须按照检维修质量管理制度严肃考核。三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检维修操作卡。由机动工程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指导生产车间和检修维护单位按照维修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设备维修作业规程,每项作业都有相应的作业卡指导维修作业。落实了“操作与作业要受控”的指导思想,做到步步有确认。四是进一步完善了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管理。对设备运行状态加强巡检、监护,采取了测振仪、测温仪定期对机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机泵与电机的轴承温度测温,对机泵和电机的轴承表面测振,检查机泵冷却水、润滑、密封运行状况。重要机泵没有备用泵、维修后的机泵和工况不好的机泵必须加大巡检的频次,保证了机泵运行状态受控。

3、不断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⑴ 针对抚顺石化公司新出台制定的“安全生产七不准”,相继开展了“七不准”的宣贯与讲解和组织检查工作,并安排部署了“七不准”再学习、再培训、再宣贯工作。在全厂范围内抽考达6次,抽查岗位员工累计达526人次,期间迎接抚顺石化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七不准”检查3次,并得到了公司领导认可,并涌现出象质检站员工金艳玲这样的公司级安全季度明星。同时厂适时制定了《腈纶化工厂可执行的制度体系监督检查表》,将“安全生产七不准”、“反违章禁令”、“二十四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条款细化与检查责任的界定,并结合各专业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观察与沟通”工作,使我厂岗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得到

(2)2012年公司批复的安保金项目治理进展情况。公司批复安保金项目3项;第一项为增设氨报警仪;第二项为购臵测爆用报警仪;第三项为丙烯球罐增加脱水系统。

这3个项目在2012年底已全部整改完成。

2013年公司批复的安保金项目治理进展情况。公司批复安保金项目3项;第一项为氰化钠车间和仓储仓车间更换空气呼吸器;第二项为完善丙烯腈、氰化钠、仓储、聚合等车间部分安全设施器材;第三项为完善丙烯腈、氰化钠、仓储、聚合等车间气防设施。

以上三项安保金隐患治理项目整改具体情况如下:

①氰化钠车间和仓储仓车间更换空气呼吸器;本月10台空气呼吸器、1台车式空气呼吸器、18个空气瓶已到货,已出票准备领到相关车间(由于计划上报早,到货时间比计划早了两个月)。

②完善丙烯腈、氰化钠、仓储、聚合等车间部分安全设施器材;5月15日上报传感器购臵ERP计划,5月16日纸版计划审批完成,已交电子商务;

③完善丙烯腈、氰化钠、仓储、聚合等车间气防设施;5月15日上报气防柜ERP计划,5月16日纸版计划审批完成,已交电子商务。

5、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1)、组织开展了丙烯腈装臵突发停电事故应急知识及演练、聚合车间回收装臵泄漏着火、人员伤害和三级防控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截至目前全厂各单位共计组织各类突发事件演练26次,参演人员312人次。同时针对我厂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工作。

全无烟煤煅烧的生产实践与体会 篇5

1 不同煤种的混烧实践

2013年10~11月曾尝试烟煤+无烟煤煅烧, 生产熟料95 000t, 2014年5~8月曾尝试无烟煤+褐煤煅烧, 生产熟料240 000t。各种煤的工业分析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无烟煤热值与烟煤相近, 但挥发分低, 起燃温度高, 难磨;褐煤热值低, 水分和挥发分都很高, 起燃温度低, 粉磨时存在安全隐患。该线生产实践表明, 不同煤种搭配共同粉磨, 无论比例如何, 都不可能存在一个理想的细度指标值, 需要磨细的无烟煤会太粗, 细度可以放宽的烟煤 (和褐煤) 则太细, 混合后会在窑内出现分段燃烧, 火焰长且难以调整, 改变了高温火焰区的位置以及传热-火焰的辐射, 不利于熟料的煅烧。

使用不同混合煤燃烧时的生产情况见表2。虽然混烧的比例不高, 但窑内工况极不稳定, 表现为热力不集中, 窑内易结圈, 需要经常进退燃烧器“烧圈”, 窑尾烟室和缩口处易结皮, 每班需要清理2~3次, 各项生产指标也都比单烧烟煤时差。煤的地质年代差异越大, 对生产的影响就越大, 与烟煤+无烟煤混烧相比, 褐煤+无烟煤混烧对生产的影响更大。

2 全无烟煤煅烧的生产实践

2.1 窑头燃烧器的更换

高效节能的窑头燃烧器要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要有足够的表征二次风吸卷率的动量 (推力) , 但一次风要小;二是火焰短、细且强劲有力, 形状规整, 并易于操作调整;三是低NOx。

该线窑头一直采用天津博纳公司生产的TJB-KP-7型四通道燃烧器, 煅烧烟煤的效果很好。在尝试两种混烧方案失败后, 认为单独煅烧无烟煤更有利于控制入窑煤粉的细度和燃烧。所以尝试采用无烟煤煅烧, 一方面降低入窑煤粉细度, 另一方面, 为强化无烟煤与空气的混合, 将旋流器 (内风螺旋体) 从烧烟煤时的23°调整为28°。改后从火焰端部明显看出火焰旋流强度得到提高, 黑火头有所缩短, 印证了强旋转射流具有较强的卷吸二次风能力, 还能使高温烟气回流至火焰根部, 保证顺利地着火和稳定燃烧。虽然火焰变化明显, 但出现了窑烧成带与过渡带交接处窑皮过厚、结后圈等现象, 与不同煤种混烧相类似的窑况还是存在。排除硫碱比不当的影响, 尝试加大内风、提高二次风温等多种操作优化, 都没有解决问题。这就说明无烟煤在有效的煅烧范围内没有完全燃烧, 分析后认为可能是旋流角度还不够大的缘故。

为适应无烟煤的燃烧并达到节能效果, 我公司邀请了Fives Pillard公司 (NOVAFLAM) 、KHD公司 (Pyro-jet) 、FLSmidth公司 (Duoflex) 和国内一些燃烧器厂家到公司进行现场考察, 通过技术分析, 最终选定Fives Pillard公司生产的最新NOVAFLAM型燃烧器。

选择的理由有:

1) 该燃烧器内风采用渐开线设计, 30°~60°可调, 强的旋流风使煤粉颗粒更容易分散, 从而提高其燃烧速率和燃尽率。

2) 外风采用双孔小股射流, 吸卷二次风的能力更强。对于外风道轴流喷头的设计, Fives Pillard公司从环形改为小喷嘴以增加喷射效应, 而博纳公司却从小喷嘴改为带拢焰罩的环形, 这一点值得商榷。根据英国CINAR公司利用计算流体力学 (CFD) 软件对环形间隙 (Pillard的Rotaflam、FLS、Unithem) 和单孔均布 (Lafarge、KHD、GRECO) 燃烧器进行的试验测量数据, 环形和小喷嘴形式离喷嘴2m处二次风的吸卷率和温度分别为8%、400℃和21%、520℃, 而该燃烧器则高达25%、600℃[1]。

3) 该燃烧器只能调节旋流角度, 径向和轴向通道不设阀门, 通风面积固定不变, 可以通过加减净风风机的频率来控制一次风量。这样, 调整时就不容易出现差错, 适合缺乏窑前看火经验的操作员。而且, 阀门的减少降低了阻力, 提高了动量。

4) Fives Pillard公司针对我公司的燃煤参数量身订做燃烧器。正如“傻瓜式相机”照不出好相片一样, 不存在适应不同煤种的“万能燃烧器”, 只有针对不同煤种特性设计的燃烧器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比如, 挥发份低, 一次风量就要低。我们分别订做了烧烟煤和烧无烟煤两套窑头燃烧器, 根据两种煤的市场价格变化, 随时更换。两套煤管的内风角度及旋流槽大小、外风双孔大小与间距均明显不同 (见图1) 。

2.2 分解炉结构分析

我公司RSP炉为成都院设计的最新优化后的形式, 其相关尺寸及使用的燃烧器见表3。

使用低挥发分、高着火点的无烟煤关键在于选用容积较大的分解炉, 以空间换取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时间。从表3看出, 我公司RSP炉各室容积较大, 完全等同于NST-Ⅰ炉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一个燃烧室。但是, SB室并未起到预燃烧作用, 因为伸入炉内3.5m的燃烧器端口已到达SC室, 几乎与切线进入SC室的三次风道中心线平齐。即便如此, 也只需要通过烟室斜坡出口处的煤粉燃尽率达到60%, 生料分解率达到40%即可, 余下的燃烧和分解则交由MC室和附属鹅形管道来承担。

RSP炉内具有合理的三维流场。一路三次风切向进入SB室, 另两路三次风切向进入SC室, C4下料在此两路风入口上部经撒料棒分散后随风进入SC室。切线方式进风形成的涡旋作用使生料旋向SC室的边缘, 吸收热量, 部分分解, 为煤粉有焰燃烧营造了一个富氧的纯净空间, 煤粉迅速起火燃烧, 进入MC室后则主要靠与窑尾废气流的“喷腾”和“返混”来实现“三传一反”。从我公司RSP炉的结构和特性来看, 煅烧无烟煤是完全可行的。

3 烧无烟煤的体会

1) 必须偏低控制煤粉细度

为表达方便, 仍然参照挥发分的含量来决定研磨细度, 入窑煤粉细度指标200μm筛余0%, 90μm筛余<50%Vad, 拉法基技术中心提出的规则:90μm筛余≤60%Vad。笔者按照上述规则在不同企业进行生产实践, 都认为细度偏粗, 火力明显不集中, 黑火头偏长, 窑尾温度高, 甚至于预热分解系统有温度倒挂现象, 无论是管磨还是立磨, 烟煤还是无烟煤, 或是采用任何一种形式的燃烧器, 都是如此。笔者总结认为, 入窑煤粉细度80μm筛余≤ (1/3~1/4) Vad较为适合。对于挥发分越低、着火温度越高的无烟煤, 则越偏向控制至下限值。我公司无烟煤Vad在6%~8%, 入窑煤粉指标最终选择80μm筛余控制范围为 (1.5±1.0) %, 实践证明, 效果很好。

2) 正确使用燃烧器

燃烧器必须准确安装于窑的轴心线上。如果火焰“舔”料, 煤灰就会沉积于物料中, 产生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同时形成长厚窑皮, 同时还会在此料坡处产生还原气氛, 加大硫酸盐的挥发, 破坏窑内工况。较厚的窑皮看似降低了窑筒体表面散热损失, 保护了窑砖, 实则缩小了烧成带直径, 降低了窑产量, 遇上生料率值波动大或间歇转窑时, 厚重的窑皮垮落会剥落窑砖。

该燃烧器设计的轴流风速较高 (>250m/s) , 推力6~7N/MW, 旋流风速、风量约为轴流风的一半, 用户说明书给出的一次风用量为9%~10%。我公司窑头净风机风量90.6m3/min、升压39.2k Pa, 煤风机风量54.4m3/min、升压58.8k Pa (煤磨布置在窑头) , 即便是考虑了高海拔空气稀薄的因素, 风机能力配置都太高。正常生产运行状况下, 多次用皮托管测试, 结果显示窑头一次风总用风量都达到15%, 这与10%的设计初衷不吻合。因此, 为充分发挥燃烧器的节能效果, 调节时内外风的净压头不宜太高。值得一提的是, 在调整该燃烧器旋流风时, 即便是旋流角度调整至极限 (60°) , 即旋流头完全伸出, 筒体也并未出现温度超高点, 这种强劲有力, 细而集中的火焰, 与其独特的渐开线式设计的螺旋体所形成的良好旋转射流有关。

3) 分解炉出口温度不宜太高

因为分解炉位置较高, 真正到达分解炉的三次风温不足800℃, 而且风管调节阀门常年失修, 弯头和水平段积灰形成“瓶颈”, 但是, RSP炉优良的三维动力场和温度场, 较大的炉容设计弥补了这些不足, 使煤得以充分的燃烧。在刚开始组织试烧无烟煤时, 发现SC室下的烟道斜坡与MC室交汇区域温度比原来烧烟煤时高出20~50℃, 担心炉底会烧穿, 偶尔遇上生料难烧、产量下降时, C5出口温度比分解炉出口温度高 (温度倒挂) 。后来经过修复燃烧器煤粉通道 (严重破孔窜风) , 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之后发现, 煅烧无烟煤时似乎更适应高饱和比配料, KH=0.96、n=2.7时仍可轻松控制f Ca O在1.5%以下。由此, 确定了分解炉出口温度850℃为最佳值, 此时入窑生料分解率稳定在90%~92%, C1出口温度在320℃以下, 收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这一温度的偏低控制, 亦符合高海拔地区虽然氧含量低, 但二氧化碳分压也低, 更有利于碳酸钙分解的特点。

4 使用无烟煤煅烧的效果

燃煤的选择一般会考虑以下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位热值的价格、煅烧设备的适应性、对煅烧的干扰 (台时产量与能耗) 和对熟料质量的影响。不同煤种混烧造成的负面影响涉及产质量、煤耗和电耗各个方面, 所以很难定量地对生产指标结果进行综合计算, 有时单位热值的燃煤相对价格看似有利可图, 实则事与愿违, 综合效益达不到降本增效的预期结果。然而, 单独的无烟煤煅烧却能与烟煤相比较。

1) 台时产量相差不大。对于同样热值的无烟煤与烟煤比较而言,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对物料输送、气固分离、煅烧系统的影响并不大。同样的条件下, 烧烟煤时平均产量2 630t/d, 烧无烟煤时平均产量2 650t/d, 两者均有提升的空间。

2) 熟料强度有所提高。烧无烟煤时, 出窑熟料28d抗压强度比烧烟煤时高2.0MPa, 说明窑内热力强度比烧烟煤时高, 烧成带的长度更加合理。

3) 能耗略有下降。对于占生产成本60%的煤耗而言, 这是衡量采用无烟煤煅烧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同样进厂低位发热量的烟煤与无烟煤, 同样的操作参数, 却发现燃烧速度和燃尽率都较低的无烟煤通过燃烧器改造后煤耗还有所下降。规避管理上的因素, 分别选择正常连续生产的三天平均实物煤耗数据:烟煤146.1kg/t, 无烟煤144.9kg/t。究其原因, 除了无烟煤在储存、烘干和粉磨过程的热量损失比烟煤小外, 说明窑内热力强度更高, 火焰更短更集中, 温度梯度更高, 更能实现窑全速下的“爆炒” (但非“短焰急烧”) , 而熟料强度的增加恰恰佐证了这一事实。采用无烟煤后只有煤粉磨工序电耗有所增加。

4) NOx排放量下降。窑内产生热力型NOx的多少与火焰温度、O2含量和燃烧反应时间有关。博纳和Fives Pillard两家公司的燃烧器都有能降低NOx30%~50%的介绍, 其技术要点都是通过设法避免火焰温度1 500K以上出现峰值温度来降低NOx的生成速率, 称为“低氮型燃烧器”。这与其各自的燃烧器参数调节 (一次风比例、煤粉浓度、拢焰罩、旋流数及燃烧器在窑内的定位) 有关。煅烧无烟煤时窑内的热负荷虽然有所增加, 但反应时间缩短, 因此, 所产生的NOx量与煅烧烟煤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而分解炉产生的燃料型NOx的量, 从燃煤种类而言, 挥发分和含氮量高的烟煤所产生的NOx明显更多。我公司在SNCR脱硝系统停运时NOx浓度:烧烟煤为1 350ppm, 烧无烟煤为1 180ppm。

5 结束语

生产实践结果表明, 采用无烟煤煅烧, 窑头燃烧器和分解炉的结构和性能是关键, 合理的技术措施和操作是成功的保证。即使是烟煤与无烟煤的单位热值价格相等, 仍可优先考虑采用无烟煤煅烧。

参考文献

[1]fivespillard公司.预分解窑燃烧器 (用户资料) , 2014.

烟煤安全控制与事故处理 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危险源;事故分析;事故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6-011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483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也随之扩建,但是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人身伤害和安全事故却频频发生。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能在事先控制事故发展苗头、预防事故发生的完整的有效的事故防范体系,在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基本属于“经验控制型”,在安全事故预防方面基本属于“过程控制型”。事实上,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基于一定的原因,这些原因包含管理缺陷、不安全的人为活动、物的不安全状态等等危险源,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导火索,所以危险源才是现代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重点是加强对事故的管理,实则就是对事后的管理。本文分析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提出了对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和控制原则。

2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 内部原因

依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特征,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是环境、人员、材料、工具、设备等等。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安全事件、一定的作业活动、不安全因素所组成的体系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生产施工活动是安全事故发生的载体,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是不安全事件与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所以有效控制、分析、识别导致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危险源,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预案、计划,采取有效的调整、检查、改正等手段和措施,及时对施工中导致不安全因素产生的活动载体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控制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2 外部原因

(1)公路施工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部分施工主体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安全培训教育组织不到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基础非常薄弱;安全防护未按标准执行。(2)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安全施工认识的不到位,主要是对于事故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事故防范措施采取的不到位,主要是针对公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安全监管执行力度不到位,可能存在盲点,未能合理利用和发挥各种管理资源、管理环节、管理层次的整体效能。(3)保障安全生产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现为:施工企业间存在着无资质单位挂靠、低价中标、以包代管、违法分包、恶性竞争、非法转包等严重问题;加强对公路施工行业的科技投入,促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

3 对危险源控制和管理措施

对危险源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是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

3.1 建立健全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系统

(1)要对危险源有充分的识别、辨识,明确各种危险源。(2)在建立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系统时,要以公路工程工艺流程和施工过程为主线,依照不同的施工标段绘制系统图,在系统图中明确表明危险等级、危险源所处施工环节、危险源管理所属部门单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危险源散、杂、广而难于预防管理的缺陷,可以更加系统地对危险源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促进危险源检查控制管理工作更加有轻有重、有条不紊,可以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和决策水平。

3.2 制定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具有特殊性,有动态危险源和静态危险源,所以要根据公路工程点指定与之相适应的危险源管理办法,根据危险源等级不同建立各级危险源控制管理办法,根据直接管理者各种责任要求建立管理档案。主要表现为:(1)要对全标段危险源建立控制管理档案,有利于及时调整并控制危险源系统的变化,使得安全管理更有抓手。在档案中应明确四方面内容:一是各级危险源状况;二是危险源升降级情况;三是危险源控制措施;四是日常管理办法。(2)要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条件、施工状况、应急措施、控制措施等相关情况制定危险源安全检查表,并且根据该表分别按照施工作业班组、业主、项目部、监理的安全检查要求进行核查,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3)对动态危险源进行实时的跟踪管理控制。动态危险源具有情况复杂、变化速度快、难于掌控等特点,对此应进行实时的跟踪管理。对一般情况的动态危险源,要由项目经理部安排人员跟蹤检查,相关安全部门要不定时监督检查。对于一些危险指数特别高、情况异常复杂的危险源,要由监理指定人员采取定点跟踪的办法,并有权在现场停工观察和采取应急预案及措施。(4)制定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要明确规定对危险源分级控制、危险源分级依据、危险源变化呈报、危险源审批制度、危险源管理责任人、建档要求与制度、检查情况汇报制度等实施全面系统的考核,奖罚分明。

3.3 细化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危险源:一种危险源是因客观存在而产生的;一种危险源是因特殊气候特殊环境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危险源是因机械设备缺陷而产生的;一种危险源是因施工过程中而产生的。在对施工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一定要明确怎样避让危险、如何加强防护、采取何等措施控制危险源的发生。

4 结语

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安全施工是公路建设和发展永恒的主题,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管理是保障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有效控制危险源是预防安全事故发展的有力措施。只有以安全第一作为指导思想,认真抓安全,加强严预防,才能更好地促进公路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建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与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建筑安全,2011,(9).

[2] 商红标,孟建丹.浅谈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J].湖南交通科技,2010,(1).

[3] 李作恒.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管理控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作者简介:刘衍平(1980-),山东省东营市公路管理局公路工程处项目副经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工程施工。

浅谈电梯安全与事故 篇7

【关键词】电梯;安全;事故

1.电梯是安全的

电梯是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长期地频繁的载人或者货物在空间上上下下的运行,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性。为了确保在运行中的安全,它即有一套机械安全保护装置,还有一套精准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两者结合,共同组成了完善的电梯安全保护系统,充分保障了电梯的安全;同时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有一系列的国家安全标准和安全规范,为电梯的安全运行又多了一份法律途径的保护。

1.1电梯是一种高安全系数的机电设备

为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垂直电梯设计有一套主要由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门联锁装置、门安全保护装置、停电应急装置、称重装置、报警装置、等组成的安全保护系统。(1)限速器:能反映电梯实际运行速度,当电梯速度超过允许值时,能发出电信号及产生机械动作,切断安全回路或迫使安全钳动作,安装在机房中;(2)安全钳:能与限速器产生连动,以机械动作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安装在轿厢或对重的两侧;(3)缓冲器:当轿厢或对重撞击底坑时吸收能量,保证轿厢安全制停,有弹簧式及油压式之分;(4)端站保护装置:一组防止电梯超越上、下端站的开关或强迫换速装置,能在轿厢或对重碰到缓冲器前,切断控制回路或总电源,使电梯安全制停;(5)门联锁装置:当电梯的安全窗、安全门、层门或轿门未关闭,以及层门或者轿门关门不到位的状态下,门联锁装置动作,曳引机不启动,电梯不能运行;(6)门安全保护装置:当轿厢出入口有乘客或货物时,停止关门并反向開启,避免夹人及其人身伤害,目前常用的有光幕和安全触板;(7)停电应急装置:停电时使轿厢慢速移动,就近平层,开门放人;(8)称重装置:电梯超载时,发出报警信号,电梯开门,停止运行;(9)报警装置:电梯应故障停止运行,电梯司机与乘客能有效的向外界求援;电梯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安全保护的技术也日臻完美,目前的电梯都设有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以防止任何不安全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对电梯的安全应该是抱有十足的信心的。

1.2电梯安全运行的法律保障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为防止发生使用人员、电梯维护或紧急操作相关的事故的危险,从保护人员和货物的观点,我国制定有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安全规范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该规范也为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设计准则,为后期电梯的安全运行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对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提出的严格的设计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另外在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2.2节要求电梯悬挂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得低于12,这样的安全系数要求远高于普通机械设备的安全系数2-3要求,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电梯本身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电梯本质上的安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于2009年发布的EN81-1:1998/A3:2009,增加了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的要求。即要求:电梯应具有一种装置以阻止轿厢在层门不在锁紧位置和轿门门锁不再关闭位置情况下,由于轿厢安全运行所依赖的驱动主机或驱动控制系统的任何单一元件失效引起轿厢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电梯应具有防止该移动的装置。 从2012年1月起,投放欧盟市场的所有电梯必须配备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这将进一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国内已经对GB7588标准进行了修订,即将颁布实施。另外,我国颁布的还有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GB/T 10060-2011《电梯安装验收规范》、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等法律规范以保证电梯安装及运行的安全。

2.电梯事故分析和预防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尽管国家出台有各种安全规范标准,从设计制造到安装,严把电梯质量关,预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维保单位对设备的维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事故频频发生,甚至呈现上升趋势。

2.1电梯事故的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电梯300.93万台, 共发生电梯事故70起。按照事故发生形态分,人员坠落46起,人员挤压、剪切19起,碰撞5起。按照发生环节分,使用环节48起,安装改造环节13起,修理环节9起。事故原因中,安全附件或保护装置失灵事故35起;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事故25起;管理不善事故10起。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发生也最为频繁。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门系统事故之所以发生率最高,是由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的。因为电梯的每一运行过程都要经过开门动作过程两次,关门动作过程两次,使门锁工作频繁,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装置动作不可靠。若维修更换不及时,电梯带隐患运行,则很容易发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一般是由于电梯的制动器发生故障所致,制动器是电梯十分重要的部件,如果制动器失效或带有隐患,那么电梯将处于失控状态,无安全保障,后果将不堪设想。要有效地防范冲顶事故的发生,除加强标准的完善外,必须加强制动器的检查、保养和维修。

2.2电梯事故的预防

电梯事故的发生有时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电梯事故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坠落事故,许多事故类型、发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层门可以开启或已经开启的状态下,轿厢又不在该层时,误入井道造成坠落事故,如能吸取教训,改进设备使其保持安全状态,可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预防电梯事故的根本是要做好教育、技术和管理3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工作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实施的电梯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教育也是培训内容之一。

(2)技术工作是指对电梯设备、操作方法等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的过程中,从安全角度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执行国家专业标准,满足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提高安装质量,坚持验收、试验标准和检验标准;安装维保人员有完好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部件或电路,及时予以技术改造,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3)管理工作是指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都必须予以认真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执行标准;制定安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对电梯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结束语

面对不容乐观的电梯安全形势,必须加大公众的电梯安全教育,提高电梯安全使用意识,将事故率降到最低。 [科]

【参考文献】

[1]吴国政.电梯原理·使用·维修.电子工业出版社.

烟煤安全控制与事故处理 篇8

1 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概述

1.1 指标体系建立的背景

2004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制订全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 充分认识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进一步健全完善落实年度控制指标体系, 实现安全生产情况的量化考核。同年, 国务院安委会依据我国安全生产现状, 制定了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并逐级下达安全事故控制目标;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单位围绕实现控制目标, 层层签订责任状,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此,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踏上以控制事故死亡人数为重点的新征途。

1.2 指标体系的构成

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由事故控制指标的设定、分解下达、考核等环节构成。在最初指标设定中, 国务院安委会确立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等11项项目指标如图1所示, 同时将建筑业、煤矿企业、危险化学品等6类死亡人数归类到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中。

1.3 指标的分类

为了体现事故控制指标体系的时效性, 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通常按照反映的安全生产是属于总体还是行业领域分为综合指标和专项指标, 按反映事故状况的方式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2 建筑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指标体系的构成分类可知, 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被归属为“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指标。2004年以来, 安全生产事故指标体系对建筑安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 建筑安全事故指标体系在指标设定、指标分解、指标考核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以“绝对指标”作为建筑安全事故主要控制指标

近年来, 建筑安全主要以“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等绝对指标作为事故主要控制指标, 并对这些控制指标纳入考核。这些控制指标往往根据事故总体指标进行分解确定, 仅反映事故的绝对数值, 未直接与经济发展水平、工程建设规模等相关联。建筑安全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建设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工程施工工艺的难易程度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 事故控制指标只有与上述因素相关联, 指标才是客观的、科学的。“相对指标”由两个指标之比构成, 能有效结合上述因素, 因此, 建筑安全事故主要控制指标应以“相对指标”为主, 以“绝对指标”为辅。

2.2 指标设定下降幅度与建设工程规模增长幅度不匹配

据统计, 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中, 全国事故绝对控制指标下降值分别设定为10%和12.5%以上, 其中, 建筑安全事故绝对控制指标下降10%。然而, 回顾我国近10年建设工程规模情况,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11653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44725亿元, 增幅达283.8%;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99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450亿元, 增幅达到346.3%。一方面是事故死亡数量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是基本建设规模大幅上升, 除因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而降低的安全生产事故外, 在基本建设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 盲目追求事故下降幅度只会导致事故瞒报、谎报。

2.3 指标层层分解脱离客观实际

国务院安委会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各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的运行情况, 统筹制定下一年全国各行业事故量化指标, 并进行层层分解下达, 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措施, 完成事故指标。如:某年全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指标为800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这一指标下达给某省控制指标为60人, 此省根据60人下调某个百分数后进行测算, 下达给某市控制指标为15人, 该市测算后下达给各县区的控制指标在几人甚至0人, 显然该项指标与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工程建设规模不符合, 脱离客观实际, 致使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在很多责难中发展。

2.4 重政府指标考核轻企业事故处理

各级政府为完成事故指标, 在采取各种安全措施的同时, 通过行政手段, 指标考核被列为政府重大考核事项之一, 如把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对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 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然而, 每起事故发生后, 责任主体不充分吸取事故教训, 认为事故发生有偶然性、突发性, 不从自身查找事故原因, 往往找各种理由逃避处罚;各级政府部门也往往同情、理解企业, 对企业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最终导致企业不充分吸取事故教训, 不加强自身安全管理, 不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致使事故恶性循环。

3 完善建筑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体系的建议

3.1 以“相对指标”作为事故控制的主要考核指标

建筑安全事故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建设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工程施工工艺的难易息息相关, 仅以事故发生的数量很难客观评价安全工作的好坏。经济越发达, 建设规模越大, 从业人员越多, 事故数量就越多, 反之, 事故数量就少。因此在确定主要考核指标时, 应将相对指标与上述因素相结合, 可以将“百亿元产值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相对指标作为建筑安全的主要考核指标, 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绝对指标作为辅助指标。

3.2 合理确定事故下降幅度

事故的发生、下降有其客观规律, 事故的下降是个缓慢的过程, 因为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物质危害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等。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措施, 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效果, 而不是人为的不考虑工程规模增长等客观因素, 想当然、拍脑袋来确定事故下降比例。这样不结合基本建设规模、盲目制定的事故控制目标, 事故统计与控制指标的矛盾将会更突出, 最终只能导致各级政府不惜代价控制所谓的“死亡人数”, 造成事故数量不真实、不准确, 弄虚作假。

3.3 加大事故单位的责任追究力度

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 应对一切生产经营过程安全负责。政府应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 通过监督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 通过宣传培训树立安全氛围, 而不是对企业的所有生产过程出现的事故负责, 因此, 对事故责任追究应主要落实到企业而不是各政府主管部门。对事故单位的责任追究力度越大, 表明政府抓安全生产的决心越大,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也会越重视, 在安全投入上也会越多, 隐患治理也会更彻底, 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摘要:自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以来, 有效引导、督促了各级政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促进安全发展;但是, 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也存在着较多争议, 建筑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不能真实反映建筑安全现状。为此, 通过分析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4〕2号) [Z].

[2]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下达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通知 (安委字〔2004〕1号) [Z].

[3]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关于下达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通知 (安委字〔2005〕1号) [Z].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06〕53号) [Z].

[5]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作要点》的通知 (安委办〔2007〕17号) [Z].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11〕47号) [Z].

[7]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

[8]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9]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10]关于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分解落实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06〕28号) [Z].

上一篇:八月底入团申请书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