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的提纯 实验报告单

2024-11-07

粗盐的提纯 实验报告单(精选4篇)

粗盐的提纯 实验报告单 篇1

《粗盐的提纯》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注意事项):

1、本实验共用到三次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搅拌、引流、搅拌的作用;

2、过滤时要注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1.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粗盐,水

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火柴。

四、实验步骤: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用量筒量取10毫升左右的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

2.过滤

将滤纸折叠成圆锥状,置于漏斗中,应用少量水将滤纸按平,并将气泡挤出,接着用玻璃棒引导溶液顺棒流下,待过滤完毕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重新实验。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滤渣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

五、实验总结:

有何遗漏:有何补充:

一贴:

粗盐的提纯 实验报告单 篇2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基本技能。②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③体会过滤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和试剂:粗盐水、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等。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火柴、纸片。

三、实验原理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粗盐是指NaCl中含杂质,可溶性杂质多为氯化镁、氯化钙和可溶性硫酸盐等,不溶性的有泥沙等。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过滤,目的是使不溶性固体杂质与NaCl分离;二是结晶,目的是使NaCl与溶解度为陡峭形的可溶性杂质分离。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溶解。①用托盘天平称取4.0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2毫升水倒入烧杯里,再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粗盐溶解,但溶解速率较慢。②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搅拌可加快粗盐的溶解),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粗盐溶解速率加快。③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现象:溶液逐渐变浑浊。

(2)过滤———除去泥沙。①组装过滤器:选取漏斗和滤纸,将选好的滤纸对这两次,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②过滤:将盛有待过滤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边缘处,漏斗的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注意:过滤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1)“一贴”是指用水润湿的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壁上。2)“二低”一是指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漏斗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3)“三靠”一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要紧靠玻璃棒的一端,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末端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3)除去可溶性的杂质。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BaCl2+Na2SO4==BaSO4↓+2NaCl。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M gCl2+2NaOH==M g(OH)2↓+2NaCl。③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及BaCl2中的钡离子)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④过滤:除去BaSO4,M g(OH)2、CaCO3、BaCO3。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HCl(除去过量NaOH,Na2CO3,可选择用pH试纸控制加入的量,或是直接蒸发)

(4)蒸发。将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滤液,待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误差分析:明显偏低: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B.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偏高: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

五、实验结论

溶解:粗盐固体为灰色,加入水中所得液体呈浑浊状。过滤:滤液是无色透明液体,滤纸上的残留物呈黑色。

蒸发:随着加热,蒸发皿中液体的量减少;当蒸发到一定程度时,蒸发皿底部有固体析出,蒸发得到的固体为白色。

典型案例1:用足量的含不溶性固体杂质的粗盐,经提纯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有: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干燥。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⑤、②、③、⑥、④、①、⑤。

典型案例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④、①、③。

综上所述,整个高中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材中几乎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中都配有演示实验。有些演示实验的直观性较模糊,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太突出,尤其对于贫困地区班额较大的班级,演示时离学生距离较远,实验效果就更为不好。演示实验的结果就是学生只看不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操作能力都无法提高。

粗盐的提纯 实验报告单 篇3

关键词:基础实验;粗盐的初步提纯;过滤;蒸发;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5-082-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标中将8个基础实验略作了改动,其中,粗盐的初步提纯仍是比重较大的一个学生实验。说它比重大,一是由于该实验中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种类多,难度大;二是由于该实验是初中学生基础实验中唯一一个将实验和简单计算相融合的实验;三是由于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多种物质的分离方法,在除杂的学习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这个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地位尤其重要。

下面,针对基础实验“粗盐的初步提纯”,以沪教版2012年新版教材为基础,结合我自己多次实验经历和对学生实验的观察,做出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

课本中对本实验的目的描述非常明确:1. 学习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实验过程。2. 掌握溶解、过滤、搅拌、蒸发等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体验实验过程中的相互合作与探究。

二、实验用品

粗盐(含难溶性杂质)、蒸馏水;

托盘天平、纸片、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石棉网、火柴、剪刀等。

以上是课本中原文,经过仔细比对,发现仪器中缺少了“漏斗”。

三、实验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此处不一一列举了,此处结合实际实验操作对教材中的步骤提出几个疑问。

1. 教材中要求取粗盐5g,量水10mL,充分溶解后过滤。此处我百思不得其解:按食盐的溶解度计算,水量一般应该是约为食盐质量的3倍左右比较合适。而此处用10mL水去充分溶解5g食盐,能办到吗?实际实验结果显示不可能。在实验室中我们所用的粗盐一般含盐率在85%左右,当然购买渠道不同,粗盐成份也就不同,但此处为了充分溶解后能准确计算精盐制得率,应当以最大量5g来进行计算。在经过反复思考后,我认为,如果用10mL水进行溶解,那么应该再用5mL水进行反复洗涤和再溶解。这样才能确保粗盐中的氯化钠全部溶解,同时使精盐制得率更加精确。但如果教材是这样的设计初衷,那么在实验步骤中应该写清楚才能避免我们的疑惑。

2. 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是否需要研磨?对于这个问题,我参照了2011年度苏州市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的考签,发现考签中对研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教材中并未给出步骤,在实验用品中也未给出研钵。对此,我反复进行了多次对比实验,即用研细的粗盐和未经研磨的粗盐进行相同的定量实验,并测反应后的精盐制得率。多次实验对比结果显示,未经研磨的粗盐实验时间长,精盐制得率普遍偏低,而溶解时发现在实验课堂时间内,较大颗粒的粗盐晶体很难完全溶解。当让学生对粗盐进行研磨时,发现学生并不明白研磨的操作要领。而研钵却是在教材附录中明确给出的一种实验仪器,个人认为,应该让学生在基础实验操作中有机会去学会使用它。

3. 关于过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多次强调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却往往忽视了这些操作规范的本质原因,也忽视了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在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这样几个问题:

(1)同样量的水溶解后,有些组过滤得快,有些组过滤得慢;

(2)在实验过程中有些组搭建的过滤装置在用玻璃棒抵住三层滤纸那面进行引流时角度很顺手,而有些组搭建的却别扭得很,甚至对引流操作造成了干扰;

(3)最后要将食盐固体蒸干时,有些组尽管使用了间歇加热的方法,但盐粒飞溅现象仍然严重;有些组不能把握什么样子是蒸干了,因此精盐的含水量不等导致精盐制得率有较大的差别。

针对以上问题我经过多次实践后得出以下分析和处理方法:

(1)过滤时应先将上层清液倒入过滤器中,待过滤接近完成时再用玻璃棒将下层浊液和剩余固体转移入过滤器中,以防滤纸的细孔被细小固体堵塞造成过滤不畅;

(2)在搭建过滤装置时,应注意三层滤纸那一面与漏斗下端的尖端成反方向,这样在玻璃棒引流时就会巧妙地利用玻璃棒的作用力使漏斗尖端与烧杯内壁呈现更完美的贴合;

(3)在蒸发时,不要去纠结什么时候会有大量晶体析出,而是当发现有盐粒(或盐液)开始要往外溅时,就撤去酒精灯,并改为间歇加热。此外,间歇加热也一样是用蒸发皿的余热进行蒸发,即用酒精灯将蒸发皿烘热即撤离,用蒸发皿的热量去蒸发残余的水份,待蒸发皿热量不够,上方水雾不足时再重复烘热等操作,直至蒸发皿上方无水雾现象即食盐也烘干。这样既避免了盐粒的飞溅,又彻底烘干了精盐,同时还能提高实验效率。

四、个人实验体会

按课标要求应该在本实验中让学生加强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基础仪器的使用的熟练程度,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具体要求有: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简单装置的组装;能进行称量、加热、过滤、蒸发等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的操作时机、操作的程度控制进行实践,并能安全操作;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师操作时由于对基本操作掌握熟练,因此在基本操作及仪器使用等方面基本不存在大的问题,但是有时在过滤操作中常会自行加入多次洗涤滤渣、多次过滤、在无数据给出的情况下缺少根据食盐溶解度对水的用量的计算等原因造成水量过多,从而导致实验时间过长,虽然对精盐制得率会更准确,但缺少了对学生实验的学时把握。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 篇4

课题:粗盐提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用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会过滤、蒸发等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来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3、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学习粗盐提纯实验田,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并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食盐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难点:

过滤的操作方法和蒸发操作 教学准备:

天平、铁架台、酒精灯、小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蒸发皿、坩埚钳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提问: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那么什么是盐?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经常接触到的盐有哪些?它们在生活中都有什么作用?

2、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做菜用的食盐与我们所说的盐是否等同?为什么?

3、观看一些常见盐的图片,从中体会到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氯化钠(NaCl)

1、布置阅读:氯化钠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及分布情况,并展示相关图片共同归纳小结氯化钠的组成、用途及分布。

2、过渡提问:食盐从粗盐中提取,但粗盐中含有绞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等)和不溶性的杂质(泥沙等),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食盐呢?

3、活动探究:(粗盐提纯)

观看视频:(1)实验中用到哪些实验仪器;

(2)注意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壁上

二低: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要紧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3)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同步练习:(投影)

四、实验后反思:您制得的精盐 “白”吗?精盐不白的可能原因:(投影)

五、反思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感想„„)

六、作业布置:

1、填写实验报告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说课稿下一篇:电气国家标准安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