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置换不良贷款清收难问题应引起重视

2024-06-16

农村信用社置换不良贷款清收难问题应引起重视(共1篇)

农村信用社置换不良贷款清收难问题应引起重视 篇1

农村信用社央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

清收难问题应引起重视

人民银行发行专项票据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后,置换不良贷款的清收、不良贷款比例下降的考核是央行专项票据兑付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为保证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顺利兑付,我们对农村信用社置换不良贷款清收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信用社置换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进展缓慢,以仙嬴市农村信用社为例,截止到2006年6月末,清收置换不良贷款628万元,仅占置换不良贷款的3.12%,虽然达到现金清收率3%以上的基本要求,但清收工作日趋艰难,主要原因是:

一是机制原因制约了清收盘活工作。在农村信用社陈欠不良贷款中,政府及职能部门、乡镇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等贷款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多为十几年前的贷款,这部分贷款主要是政府官员在任期内为了个人政绩和利益脱离实际盲目上项目或形象工程、农村经济组织和村办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形成不良。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支入不敷出,政府部门无力还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忽视了集体经济的经营,加之管理不善,集体积累不增反降,亏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国家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等原因,政府官员和企业、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更迭频繁,一旦当事人离任,继任者往往不承认前任的债务,即使承认也不承担还债责任。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盘

活。

二是客观存在与金融政策的矛盾阻碍了清收盘活工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农村经济组织等不是企业法人,这些部门和组织不具备借款人主体资格,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是不能也不允许发生贷款业务,但是政府及职能部门、农村经济组织的贷款,却是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如果这些不良贷款完全按现行信贷政策去盘活清收难度很大,这也直接阻碍了不良贷款的盘活和清收。

三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和法制观念淡薄加大了清收盘活的难度。一方面,凡政府及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村经济组织能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的,可以说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往往就是这些人当中的部分人员,依仗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网、手中的职权等,长期阻挠、拒绝、拖延归还农村信用社贷款,在整个社会信用环境不高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自身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也成为盘活清收不良贷款难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法律措施不完善,尤其是涉及到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托管停产倒闭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等贷款,法律诉讼时,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得不到有效统一,无法形成合力,农村信用社孤掌难鸣,甚至拖欠贷款的企业或组织没有可变卖转让的资产,依法收贷步履维艰,甚至是打赢官司收不回钱。

为此建议:

一是针对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贷款遇到的难题,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或办法,以尽快解决这些部门和组织的不良贷款清收盘活问题。

二是大力开展诚实守信宣传教育,从提高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信用观念入手,全方位整治社会信用意识不高、信用环境不佳的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信用质量,促进清收盘活工作。

三是政府、公检法部门、金融机构和舆论宣传部门等应通力合作,采取行政考核、法律诉讼、舆论曝光等办法和措施,督促相关部门和组织主动配合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提高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

上一篇:解难题补短板促发展下一篇:企业管理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