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共10篇)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篇1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第一节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第二节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
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节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快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加强互联网管理,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第十三章基本能力点 篇2
#了解台湾社会保障改革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为适应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台湾决定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其中重点是建立一套国民年金制度,对1/3尚未纳入现有社会保险体系的人口提供老年经济安全保障,同时也涉及全民健康保险改革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一)国民年金保险制度。台湾经历了长期的快速经济成长过程,具有高储蓄、低失业率及物价稳定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极具动机性、韧性。且台湾老龄人口的贫困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老年人口逐渐依靠自己,而较少依赖儿女奉养及退休金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基于上述背景,台湾自1993年就开始规划“国民年金制度”。规划工作最初由内政部社会司负责,之后由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接办,在两个阶段的规划研究之后,终于在1998年6月底完成。
(二)全民健康保险民营化改革。针对全民健康保险自1999年以来出现的巨大财务亏损,2002年行政院核定以调高费率及调涨就医部分负担两大财务应对策略。台湾官方委托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现行全民健康保险的主要缺点是:1,民间参与决策不够,不利于全民健康保险社会基础的建立;2,保险费率难以反映真实成本,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与不当配置;3,决策机制不够灵活,无法适应全民健康保险未来可能之变革;4,未能厘清付费者与保险人之财务责任,亦无法有效监督保险人之经营效率;5,行政管理缺乏弹性与专业性,阻碍经营效率之提升。针对这些缺点,他们提出全民健康保险民营化的构想:即将现有“中央健康保险局”之职权一分为二,分由两个不同的单位来负责。在承保与财务方面仍维持现行的一元化,以一民营基金会来运作,以期去除公营制度之下财务难以自给自足、缺乏效率等特点。
(三)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台湾就业保障体系在20世纪50-90年代偏重于就业服务、职业培训,以此提高民众的就业能力。随着岛内经济转轨不十分成功,失业率大幅攀升,才被迫于1999年正式实施失业保险制度。
#把握香港社会保障发展情景#香港社会保障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由雇主责任保险、强积金制度组成的社会保险。近几年来,香港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中呈现下列趋势:1,财政拨款和各项援助金额不断增长;2,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3,民办公助福利机构将酌量收费,以减轻政府的负担;4,医疗保障社会化、医疗融资制度改革呼声日高;5,进一步推广强积金制度。#了解澳门社会保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澳门的社会保障事业始于1930年以前的慈善团体,成立于1871年的镜湖医院慈善会以及土生葡人组成的仁慈堂承担着全澳居民的医疗、安老院、盲人重建中心、廉租房屋等服务以及施粥济贫、免费医疗、免费小学教育及收费低廉的托儿教育等。1930年,澳门政府颁布第140号立法条例,发行了慈善印花税,开始对慈善社团及机构在财政上给予支持,这是澳门当局干预社会慈善事务并推动其向社会保障发展的起始标志。1947年澳门政府成立公共救济总会,其目的在于加强慈善救济的效力,把所有慈善机构的力量集中起来,并加以调整。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许多内地居民流入澳门,澳门当局为此成立了教区社会福利秘书处,并凭借玛窦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开始提供各种福利服务,如安老院、伤残疗养院、托儿院所等各种类型的服务,收容了许多无人照顾的老人、弱智者、伤残者及精神病患者。1967年,澳门政府的公共救济会改名为救济会;1968年更名为社会福利处;1979年定名为澳门社会工作处,负责全澳社会事务的管理。到20世纪80年代,澳门的社会保障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1989年颁布的《社会保险基金法》,使全澳社会保障事业的实施和发展有了根本的法律依据。至此,澳门社会保障的格局基本形成,开始步入法制化、社会化的成熟阶段。
#掌握港澳台社会保险制度#一,香港社会保险。香港社会保险主要是指雇主责任保险和强积金制度。
(一)雇主责任保险。香港劳工的雇佣保障主要依据是1968年香港政府制定的《雇佣条例》,根据该条例,雇主必须为其雇员提供疾病津贴、工伤赔偿等保障。
(二)强基金制度。即集成信托计划、雇主营办计划及行业计划。其中集成信托计划可让超过1名雇主的有关雇员、自雇人员及将累算权益由另一计划转移过来的人士参加,它的特点是把小型雇主单位的供款集合起来管理和投资,以得到大规模运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雇主营办计划只供受雇于同一名雇主及该雇主的相关公司的有关雇员加入,因此可满足雇主及其雇员的特殊需要。行业计划则是一种特殊的强积金计划,它专为雇员流动性高的行业而设。二,澳门社会保险。澳门社会保险主要由社会保障基金和劳工强制保险制度构成。
(一)社会保障基金。这是根据1989年12月18日第84/89/M号法令建立的,其执行机构是成立于1990年3月23日的“澳门社会保障基金会”。该制度的财政来源共有三个方面,即政府、雇主及雇员的供款。1993年底前澳门社会保障基金所派发的津贴主要有:养老金、残疾津贴、疾病津贴、失业救济金及患肺尘埃沉着病之付款等。
(二)劳工强制保险。澳门政府在1985年8月10日颁布《劳工强制保险法例》,其主要针对的风险内容有两大部分,及劳工意外引致的和职业病三,台湾社会保险。台湾省的社会保险是社会安全制度的核心,自1950年3月开办以来,主要建立了劳工保险、公务人员(公立学校的教职员)保险和军人保险,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又建立了农民保险和集劳工保险、公务人员保险和农民保险三者之大成的全民健康保险。
(一)劳工保险。台湾当局从1950年3月起,在台湾省开办了劳工保险,劳工保险建立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劳工生活、促进社会安全。
(二)公务人员保险。公务人员保险,是为保障公务人员生活、增进公务人员福利、提高工作效率而开办的带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团体人寿保险。“保险人”是“政府”,“被保险人”是对“政府”有特别权利义务身伯公务人员。
(三)军人保险。1953年11月,台湾当局曾分布了《陆海空军人保险条例》(1956年12月、1970年1月曾先后两次进行过修改),以实施军人保险,“增进官兵福利”,保障官兵及其眷属的生活。军人保险,按照有关规定,其主管机关为“国防部”,业务由“中央信托局”代办办理。
(四)农民保险。为了维护农民健康,增进农民福利,台湾当局参照开办劳工保险前例,自1985年10月起,试办农民健康保险,先选定组织健全、财务结构良好、人员配置适当,且辖区内医疗资源充足的基层农民会为投保单位,被保险人以农会会员为限。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单元备课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弹力,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知道什么是重力,知道重力的三要素,会进行重力的有关计算。
3、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4、认识杠杆,能找出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的力臂,会判断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及其特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会判断省力和费距离的情况。简单了解轮轴和斜面。
教学重点: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杠杆力臂作图、类型判断、相关计算。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省力和费距离的判断,滑轮组的组装。
教学难点:
1、重力的相关计算,摩擦力的判断。
2、杠杆力臂作图、类型判断和相关计算。
3、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省力和费距离的判断。
教材分析:
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由实例引入弹力及其产生原因。通过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理解其工作原理,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第二节重力,通过万有引力引入重力的概念,进而了解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第三节摩擦力,通过实例给出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然后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四节杠杆,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杠杆,知道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生活中杠杆的三种类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通过漫画认识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学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和费距离情况。了解轮轴和斜面是省力机械。
课时安排:
本章共有五节,安排10课时。
第十三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篇4
教学目的: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容,了解社会救助的基本程序与特征,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教学重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社会救助的基本概念、内容、程序与功能,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作内容。自学内容:特定领域与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政策。课外作业:
1.什么是社会救助的含义与特点?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念与特点。
3、社会救助的基本程序?
4、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5、试述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救助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组织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社会救助体系一般包括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内容。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指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
(1)基本生活救助
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目前基本生活救助主要有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两个救助项目。城乡低保是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主要针对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2)专项社会救助
①教育救助
政府通过现金或者实物救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救助对象包括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救助分现金救助(如给学生减免学杂费,发放特别奖学金、助学金等)和实物救助(如发给学生学习用品、校服,或提供免费午餐等)两类。
②医疗救助是政府和社会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机制。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最低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分两种形式: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或减免。③住房救助
指政府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实物配租廉租住房的方式为城市低收人家庭提供住房方面的帮助,通过现金补助的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改造危旧住房。住房救助目前采用的形式主要有租金减免、租金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危旧房改造补助等。
(3)灾害救助
指国家和社会对遇到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等特点。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采取建立救助站的办法,由救助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以及返乡车票等服务。
二、社会救助基本程序
1.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一般情况下,制定社会救助标准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必需消费支出等。2.救助申请的受理
城乡困难家庭希望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专项社会救助的,都需要首先向所在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有些地方的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将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3.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
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收到社会救助申请后,将组织人员对社会救助申请人 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符合某项社会救助所规定的条件。该过程一般被称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4.救助审批
县级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收到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送交的申请材料及初审意见后,应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要在社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予以审批。5.救助款物发放
救助申请批准后,当地社会救助部门就会按规定将各类救助款物及时和充足地发放到城乡困难群众手中,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目前现金救助一般都采取社会化形式发放,即通过金融机构发放。6.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根据救助对象家庭收入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救助应该是动态管理的。这里的动态包括两层含义:①救助对象有出有进;②救助资金有高有低。7.申诉
社会救助对象在获得救助的过程中如果感到自身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或者发现有漏保、骗保现象时,都可以按规定向当地民政部门、纪检检查部门反映和申诉。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查处、纠正,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保证救助制度的公平实施。
三、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包括:
(一)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
(二)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三)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五)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 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结合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社会救助的特殊性,其特点包括:
(一)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二)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三)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四)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有:
(一)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二)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三)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四)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六、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反贫困是社会救助的主旨。贫困理论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因此,贫困救助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如下。
(一)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认为,每位服务对象都拥有自己的权力,但是可能自身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行使的机会。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服务对象的意识,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
(二)优势视角
能力是优势视角的一个重要概念,存在于个人、家庭和群体以及社区的各个层面。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增进自身能力。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基本生活救助的主要制度和工作目标是救助城乡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和缓解贫困状况,使之维持基本生活。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社会工作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维护弱势群体的法定权利。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者熟悉服务对象的生活状况,了解政策对于贫困家庭的影响,清楚贫困群体的需求,是社会政策与救助对象之间的连接纽带。2.政策实施与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是将救助理念和救助规定转化为具体救助行为的过程。除了现金给付之外,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协调各类救助资源,综合使用政府救助、慈善捐赠、企业减免等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满足救助对象的实际生活需要。
(2)评估是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合理性和政策实施的公平性的检验,是促进社会政策更加科学、更加完备的重要手段。(二)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提供物资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援等;
(2)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 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的主体包括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将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具体包括:建立邻里支持网络;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群体遇到的基本生存之外的专门困难,比如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
(一)教育救助包括:
1.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3.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 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二)医疗救助
1.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2.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三)住房救助包括:
1.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2.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和充满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生活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最紧迫的生活问题,为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奠定基础。(一)灾害紧急救援
1.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2.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二)灾后社区重建
我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民政系统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能源、交通、建设等部门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的恢复建设。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
2003年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设定了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同时民政部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开展救助的理念、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了具体规范。社会工作者在具体执行这两个文件过程中,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参与当地具体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为改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政策提供建议。(二)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救助机构是指分布在城市各处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或救助中心等专门的机构和设施。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引入专业方法,在救助管理机构和设施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优化布局,改进服务,提高救助效能。(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2.机构救助
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生活的合理安排。(四)流浪儿童
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人困境的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包括: 1.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包括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安置与跟踪服务。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救助可运用的主要专业工作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方法具有两个特点:①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标准;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的选择性使用。
一、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根据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接案——接触服务对象,了解问题和需求
在接案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①要准备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②要准备并善于与服务对象会谈。
2、预估——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
面对服务对象的求助,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工作者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团队或者机构是否有合适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或是没有专业人员,就需要考虑是否接受服务对象的求助。
(2)自己的团队和机构是否能够解决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该问题是不是在自己的机构原则和服务范围内可以解决,是否拥有解决服务对象问题所需要的资源。
(3)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是不是期望太高,与自身的现实条件是否相符,是不是超过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范围。
3、规划——考虑工作方法,制订工作方案
在清楚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后,社会工作者应和服务对象一起商讨下一步可以开展的工作,并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1)在选择介入角度时,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最容易接触、最容易改变、最容易产生影响”的原则选取。
(2)确定了服务对象后,就要选取适当的工作方法。
(3)制订并实施规划。在决定工作模式的时候,应遵循便利性、重要性、效率和效果、可行性等原则。
4、评估——分析工作过程和效果
评估发生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和潜在服务对象之间,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研究、评价工作过程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以决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法和方向。
5、结案——总结并结束工作
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情绪与反应的处理;(2)巩固工作成果。
(二)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原则包括:(1)个别化原则;(2)接纳原则;(3)鼓励合作原则;(4)参与解决问题原则;(5)适时评估原则。
2.小组工作的过程
(1)小组初期
社会工作者要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思考是否采用小组的方法以及小组的形式,小组的目标、规模、性质以及举行的时间、次数、场地等具体的问题。
(2)小组聚集期
社会工作者要帮助组员逐渐澄清对于小组的期望,明确小组的目的。及时纠正少数组员的抗拒、疏离、过度依赖等心理。该阶段社会工作者要掌握的技巧是在小组内部建立成员间共同遵守的规范。
(3)小组形成期
社会工作者要善于把小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焦点变成问题,因为组员在活动 中会将很多关于生活困难的想法,有许多情绪上的不满,可能提出不少问题。社会工作者要鼓励小组成员正视问题,讨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冲突期
在这个时期,小组成员之间会有竞争,他们也会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产生抵触,并且出现试探或挑战等行为。在冲突之后,成员可能选择再次整合。
(5)小组维持期经过冲突、协商、整合之后,小组进入维持期。
维持期是相对平稳的时期,因为组员之间彼此了解,对于小组形成的规范比较认同,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在增强。
(6)小组结束期
小组成员之间沟通良好,组员可以自己处理一些问题。经过社会工作者的评估后,就可以结束小组活动。
3.小组活动计划的设计小组活动计划是社会工作者设计的具体工作程序,是开展工作的依据。
(三)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者开展面向社区、提升社区反贫困能力的工作,包括:为整个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争取居民集体权益,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改善社区社会和经济条件,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创造适合居民生活成长的社区环境。
1.在社区开展反贫困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1)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2)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3)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2.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区工作的模式有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等。在开展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时,一般采用多种模式综合运用的方法。
3.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加强社区能力建设。
二、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开展专项社会救助中的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时,要根据各个专项救助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以教育救助为例)
1、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提供救助
3、心理咨询和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三、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协助政府妥善安排灾民生活,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帮助灾民缓解压力,干预并疏导心理问题,重建社会关系。
(一)灾害预防
灾害救助分灾前预防、灾害中的紧急救助和灾害后的恢复重建等几个环节,分别针对个人或者家庭、群体或社区等不同层次展开。在灾害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方法有:
1、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
2、灾害风险分析。
(二)灾害救助
1.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包括:
灾害发生后,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介入,准确评估受灾群众紧急转移需求,确定需紧急转移的受灾对象人数,预测救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
根据应急预案,制订具体的紧急转移工作方案;
针对转移安置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和难点,恰当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手段,对受灾对象开展说服教育,促使其接受有组织地转移的安排;
组织人员转移受灾对象,搭建临时避难所。2.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包括:
评估灾民的应急生活物资需求;参与制订相关管理措施,组织治安保卫人员,帮助稳定社会秩序。3.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包括:
通过陪伴倾听、心理疏导、活动减压等方式,对遭遇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受灾对象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渡过难关;
灾害可能会把受灾群众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网络破坏殆尽,受灾群众会感觉无助和绝望,社会工作者要综合运用个案和小组的工作方法,鼓励受灾群众认识新邻居,重建社会交往圈。
(三)灾后重建灾后重建的方法如下。
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
包括:评估社区房屋、公共设施、生命线工程的重建需求;
组织受灾群众参与恢复重建活动,征集受灾群众意见,向地方政府提出社区重建规划建议;
协助地方政府监督管理重建工程建设进展。
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协助组织重建社区管理组织系统,以及社区的医疗、教学、文化娱乐、基本生活物资供给等社会服务系统;
组织策划专题活动,重建邻里关系。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安排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帮助受灾企业开展恢复重建,恢复生产和经营活动,组织策划专题活动; 引导社会投资,通过职业培训,促进居民就业。社会工作者根据受灾群众的需求,设计职业培训,开放社区岗位,引入外地援助项目,帮助居民解决生活难题。
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一)外展服务
外展社会工作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紧密接触,透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发现流浪儿童的技巧包括: 一看,观察儿童的衣着、表情、行为特点;
二听,通过和儿童交流,发现其语言表达的特点和内容;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A.三个世界战略B、两个中间地带战略
C、战争是当今世界的主题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哪位领导人在80年代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上真正大的、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胡耀邦
3、邓小平强调,应当把什么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A、“反恐”B、战争C、环境D、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50年内世界格局是()
A、美国独霸B、苏联独霸C、两极格局D、多级格局、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哪一个因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A、文化因素B、经济技术C、政治因素D、军事因素
6、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A、经济的快速增长B、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C、政治力量的平衡D、各国军事力量的竞争
7、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B、相互尊重主权的领土完整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8、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判断时代主题的基本依据是()
A、世界大战在很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D、和平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A、总体稳定、局部动荡B、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C、总体缓和、局部紧张D、总体发展、局部贫穷
3、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
A、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B、全球经济失衡加剧
C、南北差距拉大D、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4、经济全球化()
A、使各国互惠互利
B、增加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C、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D、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的增长
5、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B、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C、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D、是中国现在实力弱小的必然选择
6、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形象的主要表现有()
A、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C、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D、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
三、判断题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民族复兴、雄踞世界之路。()
2、历史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不利于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
3、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
4、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地位决定应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 界和平。()
四、问答题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包含哪些基本原则?
2、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五、材料分析题
进人新世纪,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既面临着必须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1、B2、B3、D4、c
5、B6、B7、A8、C
二、多项选择题
1、BC2、ABC3、ABCD4、BCD5、ABC6、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问答题: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包含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3、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要点: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各国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家园。
五、材料分析题: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篇6
一、名词解释
1、 黄疸
2、 未结合胆红素
3、 结合胆红素
4、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5、 核黄疸
二、 选泽题
a型题
1、 正常时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
a、 肝细胞微粒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
b、 肌红蛋白
c、 衰老的红细胞
d、 过氧化物酶
e、 过氧化氢酶
2、 胆红素在血液中运输主要与下列哪种成分结合
a、 y蛋白
b、 z蛋白
c、 球蛋白
d、 白蛋白
e、 纤维蛋白
3、 胆红素的酯化在哪一种肝细胞中进行
a、 粗面内质网
b、 滑面内质网
c、 线粒体
d、 微粒体
e、 溶酶体
4、 下述哪种物质易与胆红素结合引起黄疸
a、 弹性蛋白
b、 白蛋白
c、 肌红蛋白
d、 角蛋白
e、 球蛋白
5、 最容易使组织黄染的物质是
a、 尿胆源
b、 尿胆素
c、 胆绿素
d、 未结合胆红素
e、 结合胆红素
6、 溶血性黄疸患者在临床上最常出现下述哪种变化
a、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阳性
b、尿中胆红素升高
c、粪中尿胆原减少
d粪中尿胆素减少
e尿中尿胆原减少
7、 下列检查哪一项结果不符合溶血性黄疸的特点
a、 胆红素定性试验间接反应阳性
b、 尿中尿胆原增多
c、 粪中尿胆原增多
d、 尿中无胆红素
e、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
8、 下述哪种疾病不是引起溶血性黄疸的原因
a、 异型输血
b、 蚕豆病
c、 地中海贫血综合症
d、 胆道结石
e、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9、 肝细胞性黄疸患者临床上可出现下述哪种变化
a、 尿中无胆红素
b、 肠道内尿胆原增多
c、 胆红素定性试验呈双项反应阳性
d、 粪中尿胆原增多
e、 尿中尿胆原减少
10长期肝外胆道梗阻后,患者可出现下述哪种变化
a、 胆红素定性试验呈双项反应阳性
b、 尿中无胆红素
c、 粪中粪胆原增多
d、 粪中粪胆素增多
e、 尿中尿胆原增多
11、酯型胆红素性黄疸的共同发病机制是
a胆红素生成过多
b胆对胆红素摄取障碍
c肝对胆红素的结合障碍
d酯型胆红素的排泄减少返流入血
e胆红素在血液中运输障碍
12、核黄疸是指
a、 脑细胞核黄染变性
b、 细胞核黄染变性
c、 大脑胶质细胞核黄染变性
d、 大脑基底核黄染变性
组织行为学第十三章学习心得 篇7
学习心得——臧岩兵
领导是战备和性格的混合体。如果非要舍弃一个,那么就舍弃战略。
——H.诺曼.史瓦兹柯夫
一、主要知识点归纳
二、理解展开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学习理解:
(一)对诚信领导:道德和信任是领导基础的理解
通过本节学习,结合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4.1条款领导和八项基本原则的领导作用,对于道德和诚信的要求,是高层领导作用的评价要求,是高层领导的基本素质低限,作为领导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诚信,是保证有效领导的关键,才能给下属和同事最基本的可信赖性。从三种信任类型中,基于了解的信任和基于认同的信任这两个类型应值得重视,在公司目前高管队伍中,有创业者、有十年以上从基层晋升、有外部引进的1-3年的职业经理人,从基于了解上看,在公司十年以上的高层,从尽管时间很长,但在了解上并不能说完全了解,对于刚入公司的外部职业经理人来说,更需要一定时间的了解和磨合。一般都要经历“相识、相知、志同道合”。相识和相知就是基于了解的信任;志同道合就是基于认同的信任。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为领导首先是“君子”品德,能做到“就事论事”不能“借题发挥”,不能有“刻板印象”,社会在变化,人的观念和知识水平及技能也在变化,要有理性思考的角度,科学而专业对分析问题,不能感情用事,在就具体事上允许别人持有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反对的意见。
以上公司“诚信正直”的核心价值观中和文化亲和力考评中已专门体现,但在文化亲和力中对“诚信正直”的评价标准要适时修订。
(二)当代领导者角色的理解
作为团队领导角色,领导首先要有信念,要有为团队发展和团队利益服务的信念,应体现在为团队“指明方向、创造环境、激励员工、实现目标”
指明方向——就是舵手,应把握“愿景和使命”要时常测量方向准确
性,要及时矫正。
创造环境——领导要创造员工积极参与的环境,同时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领导者要有“法治”的思想,“制度第一、总裁第二”,环境
在体现在政策和制度上,不仅要关心员工利益,更需要关注员工的期
待利益,因此要关注对涉及到员工利益(包括精神利益)上和评价上
特别注意。
激励员工——可以通过正负激励实现,但不能激励过度,要适度,分
析员工需求可以是物质激励,也可以精神激励。
实现目标——实现目标并与员工分享。
三、建议措施
主要建议:
目前董事长提出的季度高层交心会和公司绩效面谈都是解决当代领导问题的主要措施,建议交心会会议策划上进一步完善,增强高层团队人员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第十三章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篇8
第十三章 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
1、平面点集
一 邻域、点列的极限
定义1 在平面上固定一点M0x0,y0,凡是与M0的距离小于的那些点M组成的平面点集,叫做M0的邻域,记为OM0,。
定义2 设Mnxn,yn,M0x0,y0。如果对M0的任何一个邻域OM0,,总存在正整数N,当nN时,有MnOM0,。就称点列Mn收敛,并且收敛于
M0,记为limMnnM0或xn,ynx0,y0n。
性质:(1)xn,ynx0,y0xnx0,yny0。(2)若Mn收敛,则它只有一个极限,即极限是唯一的。二 开集、闭集、区域
设E是一个平面点集。
1. 内点:设M0E,如果存在M0的一个邻域OM0,,使得OM0,E,就称M0是E的内点。2. 外点:设M1E,如果存在M1的一个邻域OM1,,使得OM1,E,就称M1是E的外点。
3. 边界点:设M*是平面上的一点,它可以属于E,也可以不属于E,如果对M*的任何邻域OM*,,其中既有E的点,又有非E中的点,就称M*是E的边界点。E的边界点全体叫做E的边界。4. 开集:如果E的点都是E的内点,就称E是开集。
5. 聚点:设M*是平面上的一点,它可以属于E,也可以不属于E,如果对M*的任何邻域OM*,,至少含有E中一个(不等于M*的)点,就称M*是E的聚点。性质:设M0是E的聚点,则在E中存在一个点列Mn以M0为极限。6. 闭集:设E的所有聚点都在E内,就称E是闭集。
7. 区域:设E是一个开集,并且E中任何两点M1和M2之间都可以用有限条直线段所组成的折线连接起来,而这条折线全部含在E中,就称E是区域。一个区域加上它的边界就是一个闭区域。三平面点集的几个基本定理
1.矩形套定理:设anxbn,cnydn是矩形序列,其中每一个矩形都含在前一个矩形中,并且
13-1
《数学分析(1,2,3)》教案
bnan0,dncn0,那么存在唯一的点属于所有的矩形。
2.致密性定理:如果序列Mnxn,yn有界,那么从其中必能选取收敛的子列。
3.有限覆盖定理:若一开矩形集合x,y覆盖一有界闭区域。那么从里,必可选出有限个开矩形,他们也能覆盖这个区域。
N4.收敛原理:平面点列Mn有极限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给定的0,总存在正整数N,当n,m时,有rMn,Mm。
§2 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
一 多元函数的概念
不论在数学的理论问题中还是在实际问题中,许多量的变化,不只由一个因素决定,而是由多个因素决定。例如平行四边行的面积A由它的相邻两边的长x和宽y以及夹角所确定,即Axysin;圆柱体体积V由底半径r和高h所决定,即Vrh。这些都是多元函数的例子。
2一般地,有下面定义:
定义1 设E是R的一个子集,R是实数集,f是一个规律,如果对E中的每一点(x,y),通过规律f,在R中有唯一的一个u与此对应,则称f是定义在E上的一个二元函数,它在点(x,y)的函数值是u,并记此值为f(x,y),即uf(x,y)。
有时,二元函数可以用空间的一块曲面表示出来,这为研究问题提供了直观想象。例如,二元函数xR22x2y2就是一个上半球面,球心在原点,半径为R,此函数定义域为满足关系式xyR222222的x,y全体,即D{(x,y)|xyR}。又如,Zxy是马鞍面。二 多元函数的极限
2定义2
设E是R的一个开集,A是一个常数,二元函数fMf(x,y)在点M0x0,y0E附近有定义.如果0,0,当0rM,M0时,有f(M)A,就称A是二元函数在M0点的极限。记为limfMA或fMAMM0。
MM02定义的等价叙述1 设E是R的一个开集,A是一个常数,二元函数fMf(x,y)在点M0x0,y0E附近有定义.如果0,0,当0xx0yy0时,有f(x,y)A,就称A是13-2
《数学分析(1,2,3)》教案
二元函数在M0点的极限。记为limfMA或fMAMM0。
MM02定义的等价叙述2 设E是R的一个开集,A是一个常数,二元函数fMf(x,y)在点M0x0,y0E附近有定义.如果0,0,当0xx0,0yy0且x,yx0,y0时,有
f0f(x,y)A,就称A是二元函数在M0点的极限。记为limMMMA或fMAMM0 。注:(1)和一元函数的情形一样,如果limf(M)A,则当M以任何点列及任何方式趋于M0时,f(M)MM0的极限是A;反之,M以任何方式及任何点列趋于M0时,f(M)的极限是A。但若M在某一点列或沿某一曲线M0时,f(M)的极限为A,还不能肯定f(M)在M0的极限是A。所以说,这里的“”或“”要比一元函数的情形复杂得多,下面举例说明。例:设二元函数f(x,y)xyx2y22,讨论在点(0,0)的的二重极限。
例:设二元函数f(x,y)2xyx2y或2,讨论在点(0,0)的二重极限是否存在。
0,例:f(x,y)1,xy其它y0,讨论该函数的二重极限是否存在。
二元函数的极限较之一元函数的极限而言,要复杂得多,特别是自变量的变化趋势,较之一元函数要复杂。例:limxyxyx2xyysinxyx2。
例:① limx0y0② lim(xy)ln(xy)③ lim(xy)ex0y0xy2222222(xy)
例:求f(x,y)xy3223xy在(0,0)点的极限,若用极坐标替换则为limrr0coscos32sin23sin0?(注意:cos3sin在374时为0,此时无界)。
xyx22例:(极坐标法再举例):设二元函数f(x,y)y2,讨论在点(0,0)的二重极限.
证明二元极限不存在的方法.
基本思想:根据重极限定义,若重极限存在,则它沿任何路径的极限都应存在且相等,故若1)某个特殊路径的极限不存在;或2)某两个特殊路径的极限不等;3)或用极坐标法,说明极限与辐角有关. 例:f(x,y)xyx2y2在(0,0)的二重极限不存在.
13-3
《数学分析(1,2,3)》教案
三
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定义3
设fM在M0点有定义,如果limf(M)f(M0),则称fM在M0点连续.
MM0“语言”描述:0,0,当0
四 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有界性定理
若fx,y再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则它在D上有界。一致连续性定理
若fx,y再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则它在D上一致连续。
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若fx,y再有界闭区域D上连续,则它在D上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nP0和P1是D内任意两点,f是D内的连续函数,零点存在定理
设D是R中的一个区域,如果f(P0)0,f(P1)0,则在D内任何一条连结P0,P1的折线上,至少存在一点Ps,使f(Ps)0。
五
二重极限和二次极限
在极限limf(x,y)中,两个自变量同时以任何方式趋于x0,y0,这种极限也叫做重极限(二重极限).此xx0yy0外,我们还要讨论当x,y先后相继地趋于x0与y0时f(x,y)的极限.这种极限称为累次极限(二次极限),其定义如下:
若对任一固定的y,当xx0时,f(x,y)的极限存在:limf(x,y)(y),而(y)在yy0时的xx0极限也存在并等于A,亦即lim(y)A,那么称A为f(x,y)先对x,再对y的二次极限,记为yy0limlimf(x,y)A.
yy0xx0同样可定义先y后x的二次极限:limlimf(x,y).
xx0yy0上述两类极限统称为累次极限。
注意:二次极限(累次极限)与二重极限(重极限)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例:(二重极限存在,但两个二次极限不存在).设
11xsinysinyxf(x,y)0x0,y0x0ory0
由f(x,y)xy 得limf(x,y)0(两边夹);由limsinx0y0y01y不存在知f(x,y)的累次极限不存在。
例:(两个二次极限存在且相等,但二重极限不存在)。设
13-4
《数学分析(1,2,3)》教案
f(x,y)xyx2y2,(x,y)(0,0)
由limlimf(x,y)limlimf(x,y)0知两个二次极限存在且相等。但由前面知limf(x,y)不存在。
x0y0y0x0x0y0例:(两个二次极限存在,但不相等)。设
f(x,y)xx22yy22,(x,y)(0,0)
则 limlimf(x,y)1,limlimf(x,y)1;limlimf(x,y)limlimf(x,y)(不可交换)
x0y0y0x0x0y0y0x0上面诸例说明:二次极限存在与否和二重极限存在与否,二者之间没有一定的关系。但在某些条件下,它们之间会有一些联系。
定理1 设(1)二重极限limf(x,y)A;(2)y,yy0,limf(x,y)(y)。则
xx0yy0xx0yy0lim(y)limlimf(x,y)A。
yy0xx0(定理1说明:在重极限与一个累次极限都存在时,它们必相等。但并不意味着另一累次极限存在)。推论1
设(1)limf(x,y)A;(2)y,yy0,limf(x,y)存在;(3)x,xx0,limf(x,y)xx0yy0xx0yy0存在;则limlimf(x,y),limlimf(x,y)都存在,并且等于二重极限limf(x,y)。
yy0xx0xx0yy0xx0yy0推论2 若累次极限limlimf(x,y)与limlimf(x,y)存在但不相等,则重极限limf(x,y)必不存在(可xx0yy0yy0xx0xx0yy0用于否定重极限的存在性)。例:求函数fx,yxy22222xyxy在0,0的二次极限和二重极限。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篇9
食品的功能性与功能食品(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功能/保健食品:在已有的营养作用外,凡对人体还具有康复、保健和降低某种疾病发生的作用,并通过科技手段证实了其功效的食品。即既具有营养和感官功能,又具有调节生理机能、防病保健功能的食品。
2、亚健康:当健康状况透支,身体处于有不适的感觉,却又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况时。
二、论述
(一)试论述功能食品的生物活性及功能作用。
1、生物活性物质:功能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的物质,也称为功能食品基料。
生物活性成分:有的可以天然食物中直接分离提取而获得,有的则需将天然成分进行加工方可获得。化学合成品不属于此范畴。
2、目前已被确认的生物活性物质由下列11类:
①活性多样类:膳食纤维、番茹多糖;
②功能性甜味料/剂类: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及多元醇;
③功能性油脂类:n-3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及其它复合脂质;
④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牛磺酸、谷胱甘肽、金属硫蛋白及免疫球蛋白;
⑤维生素类:各种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
⑥矿物元素:各种常量和微量元素; ⑦微生态调节剂:乳酸菌类,尤其是双歧杆菌;
⑧自由基清除剂: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非酶类(VA、VC、VE); ⑨醇、酮、醛与酸类:黄酮类化合物、廿八醇、谷维素、茶多酚、L-肉碱;
⑩低能量或无能量物质:油脂替代品与强力甜味剂;
⑩其它生理活性物质:退黑素、皂苷、叶绿素。
3、功能作用
①延缓衰老:银耳多糖-SOD酶,磷脂-胆碱,金属硫蛋白,VA,VE;
②提高机体免疫力:香茹多糖、裂褶多糖、SOD;
③抗疲劳:乙酰肉碱、硫辛酸;
④抗辐射:银耳多糖、SOD;
⑤抗肿瘤:香茹多糖;
⑥耐缺氧:1,6-二磷酸果糖;
⑦降低胆固醇:壳聚糖、n-3脂肪酸、大豆蛋白;
⑧调节血压:CL-; ⑨调节血脂:磷脂;
⑩调节血糖:果糖;
⑩改善贫血症状:银耳多糖、磷脂。
(二)试论述天然食品中的某些功能性成分(植物化学物)。
1、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大蒜素(氧化型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主要存在于大蒜中的功能性成分,基本物质是蒜苷,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形成蒜素。具有抑制结肠癌、肺癌和皮肤癌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可制成调味品。进入人体迅速被肝脏摄取,部分代谢为烯丙基硫醇,其它随呼气排出。
2、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绿茶含有的多酚化合物
没食子儿茶素EGC:热水提取可获得抗消化道和乳腺癌、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冠心病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3、染料木苷元和染料木苷
①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有两种异黄酮类物质,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称为植物雌激素的杂环酚—染料木苷元(金雀异黄素);另一种是大豆苷元。
②作用:抗癌、降低血浆胆固醇、降低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提高HDL。③大豆在发酵过程中染料木苷可转化为染料木苷元。
4、檞皮素:最常见的类黄酮,属多酚。以苹果和洋葱含量最为丰富,具有抑制黑色素瘤及其它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5、异硫氰酸盐:芥子油苷,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细胞壁损伤后可产生黑芥子硫苷酶,引起葡糖异硫氰酸盐化合物水解,生成有实际活性的异硫氰酸盐。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制成抗菌素用于呼吸道和尿路感染。
6、柠檬烯:属单萜类。存在于以柑橘类水果为主的多种水果、蔬菜及香料中,是全柠檬精油的主要成分。可溶解胆固醇结石,预防乳腺癌、肝癌、胃癌、肺癌。公认的安全性调味剂,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口香糖中。
7、低聚果糖:主要食物来源是小麦、洋葱、香蕉。改变肠道菌群、促进双歧杆菌增殖,预防便秘,降低甘油三酯、降低血总胆固醇等作用。在胃肠道几乎不被吸收,大部分由肠道细菌水解成短链羧酸(醋酸、丙酸、L-乳酸和丁酸),通过肠壁吸收。公认的安全性食物组分,广泛用于乳制品、焙烤食品、涂抹(酱类)食品、冰淇淋和控制饮食用。
8、植物固醇:主要由β-谷固醇、菜子/油固醇、豆固醇。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清VLDL和LDL,升高HDL,可作为人造黄油的原料。
9、番茄红素:番茄中的功能成扥,西瓜和番石榴中丰富,属类胡萝卜素,在植物质体中合成,在成熟水果中以长型和针状的晶体形式存在。抗癌、预防冠心病、消除老年视网膜黄斑变性等。用作红/黄色素。
10、角黄素/斑蝥黄素:存在于海鱼、贝类和藻类以及食用菌类,属类胡萝卜素,是β-胡萝卜素代谢的中间产物。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预防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治疗光照性皮肤病,使皮肤变古铜色(不接触阳光使皮肤着色),直接或间接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红色色素)。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篇10
1.描述胃活动的形式与功能。
2.复述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3.描述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
4.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洗胃方式和洗胃溶液。
5.描述灌肠的种类、目的、常用溶液、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
6.讲解各种洗胃法、灌肠法、膀胱冲洗术及男、女病人导尿术的正确过程及注意事项。
7.描述经各种途径采集尿标本的注意事项。
8.识别影响正常排便及排尿功能的因素。
9.列举协助病人维持正常排便及排尿功能的护理活动。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荐阅读:
第十三章税收法律制度08-25
公司信贷考点习题:第十三章 不良贷款管理-中大网校05-31
中国现阶段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读毛概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体会11-14
文化概论十三章12-04
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09-11
福州艺术生文化培训全封闭特训2014届高考数学第十三章 算法初步、推理与证明、复数13.3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06-30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