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第十三册语文教案

2024-10-21

培智第十三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培智第十三册语文教案 篇1

1、师生情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指导学生认真看图,图文结合,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3、能把第五自然段分成两部分,并说出每部分的意思。

4、学会用“首先„„然后„„最后”写句子。

二、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言。

2、板书课题:师生情

二、引导看图,感知图意。

1、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看图时,你还注意到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时,一要有序(可以按照先人后物的观察次序),二要有重点(着眼于人)。(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1)分辨清楚课文哪些是图上画的内容,哪些是写作者观察图画后联想到的内容。

(2)通过自读,你明白了什么?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自由读,自主选读。教师应鼓励不敢表现自己的或读书不够好的学生朗读。

二、图文对照,读懂内容。

1、自由练读,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2、对照插图,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说说原因,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小组探究,怎样读好第四自然段。

4、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通过文字想象画面。

5、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把第五自然段分成两部分,并说出每部分的意思。

2、思考以下问题,学生任选一题讨论交流:

(1)文中的“心意”指什么?

(2)“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说说她们在祝愿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一起讨论。

三、全文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用“首先„„然后„„最后”写一句话。

第4课时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在学校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词语的搭配。

2、理解课文内容,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言。

2、板书课题:在学校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读生字词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课文,找出这首诗里的几个比喻句,弄清句意。看把什么比作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2、说说每节主要讲什么?(1)课堂内的求知活动。(2)操场上的锻炼情况。(3)少先队的活动。

三、课堂小结。

第3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训练。

1、让学生想想这首诗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2、介绍这首诗的韵脚。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1)范读,一些长的句子,要注意中间的停顿。(2)生练读。(3)指名读。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3、列宁怎样作文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叠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列宁作文的好方法,学习列宁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

3、能把第五自然段分成两部分,并说出每部分的意思。

4、学会用“先„„接着„„最后”写一段话。

二、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言。

2、板书课题:列宁怎样作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自由读,自主选读。教师应鼓励不敢表现自己的或读书不够好的学生朗读。

二、细读课文,读懂内容。

1、自由练读,说说课文中列宁作文有几步?在课本上画出来。

2、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说说原因,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体会叠词的妙处,学会用叠词。

4、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第3课时

一、复习导入。

叠词运用

二、讲解课文,概括出列宁作文的好方法,学习列宁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

1、自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概括出列宁作文的好方法。

3、体会“先„„接着„„最后”的用法。

4、体会列宁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课文总结。

四、布置作业。

用用“先„„接着„„最后”写一段话。

4、骆驼和羊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3、继续学习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学习“什么和什么怎么样”句式。

4、会用“可以、怎么”造句。

二、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简单看图,说出图上都有谁。(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

2、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他们俩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识图意 要求学生回答:

1、一共有几幅图?

2、简单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1)分清课文图文对应,(2)通过自读,你明白了什么?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图文对照,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骆驼和羊为什么事争论起来?

2、自己读一读,找一找,他们俩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思考:为什么骆驼说高好,羊说矮好。

4、读第二次对话,说说第二次对话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看图说说他们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书上是怎么讲的。问题:(1)“他们俩”指谁?“俩”是什么意思?(2)他们俩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上的句子。看图理解“围墙”“茂盛”两个词语。

3、指导看图:骆驼和羊在干什么?从图上看高好还是矮好?

4、自己再读第二自然段,把写骆驼和羊吃树叶情况的句子用“——”画出来。

(1)请两位同学分别读画出的句子。(2)(演示骆驼吃树叶的动态图片)提问:骆驼一抬头就吃到树叶,说明什么?(简单、容易)

(3)找出写羊动作的词语,并用黑点标出来。

(4)用图片演示羊吃树叶的几个动作。提问:从羊一连串的动作中看出什么?(费劲、困难)

通过学生评议,指导读出羊费力的样子,并教给学生把动词读重音的朗读方法。

(4)指名读骆驼和羊吃树叶的句子,注意语气的不同。

5、看图、思考:骆驼看到羊这么费劲,心里怎么样?(高兴)为什么?(已经证明高比矮好)

(1)提问骆驼的话应该怎么读?(2)男女生比赛读出骆驼得意洋洋的语气。

6、看图、想一想,听了骆驼的话,羊会怎么想?(联系第一段内容)

7、朗读全段,看板书回答:骆驼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题:骆驼已经证明高好了,羊会怎么办呢?

1、出示第二幅图,看图说说,他们俩又看到了什么,怎样做的。从图上看高好还是矮好。

2、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段,边读边想:他们又看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

3、学生自己读第三段,要求:朗读写骆驼和羊进矮门的重点句子,评议读得怎么样。再通过学生演示“大模大样”,图片演示“低下头,跪下前腿”等方法,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加深理解后再朗读。

4、朗读全段,思考并回答:羊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回答:他们找到了谁?

2、导语:让我们都来听听老牛的意见吧!读第四自然段。

3、指名读老牛的话。(1)(出示投影片)看投影再读老牛的话。(2)提问:“长处”是什么?骆驼有什么长处?羊有什么长处?(3)提问:“短处”是什么?骆驼和羊各有什么短处?

4、自己轻声读老牛的话,思考:骆驼和羊哪儿不对呢?联系课文具体说一说。

5、指导读出老牛诚恳的语气。

第4课时

一、回忆第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说说:听了老牛的话,骆驼和羊会想什么?

2、齐读老牛的话。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4、自己读一读,试着背诵。

5、检查背诵情况,做课堂练习。

三、总结课文

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小结:看自己或别人要全面,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学习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5、孔雀、八哥和母鸡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特长、踏实”等词语意思。

2、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听写表达的中心句。

3、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做人要做勤劳实干的人,不能只顾炫耀自己,说空话。

4、会用“欢迎”造句。

二、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言。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自由读,自主选读。教师应鼓励不敢表现自己的或读书不够好的学生朗读。

二、细读课文,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

1、孔雀、八哥和母鸡,它们三个想干什么了吗?

2、故事中的孔雀、八哥和母鸡都说了些什么呀?

3、农夫选择谁呀?为什么?(生自由交流)

4、你知道这故事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了吗?

三、总结: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布置作业 用“欢迎”造句。

6、买鞋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尺码、集市”等词语意思。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人们应当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思考和处理问题。

3、会用“匆匆忙忙”造句。

二、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言。

2、板书课题:列宁怎样作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记号。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谁想干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2、活动:让学生量自己的尺码,展台出示。生再读第一段。

3、买鞋人量了个尺码又干嘛去了?(师读第二段)

4、联系实际解释 “匆匆忙忙”,重点指导句子“哎呀!我忘记带尺码了”读法。

5让学生观察图片上买鞋人尺码没带,买不到鞋时的表情。令他们体会心情。

6、买鞋人转身回去了,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师领学生读第二段内容。

7、买鞋人的做法可笑吗?你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吗?(出示第三段)师领读第三段,让学生注意问号和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引导学生带上动作,表情读。

8、“宁愿相信”可理解为“只相信”,要读出买鞋人理直气壮的样子。

9、默读课文,生找出文中具体体现买鞋经过结果的语句。

10、师领读全文。

三、细品寓意,领悟拓展

1、能说说买鞋人是个怎样的人吗?

2、师生举例。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用“匆匆忙忙”造句。

6、买鞋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尺码、集市”等词语意思。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人们应当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思考和处理问题。

3、会用“匆匆忙忙”造句。

二、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言。

2、板书课题:列宁怎样作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记号。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谁想干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2、活动:让学生量自己的尺码,展台出示。生再读第一段。

3、买鞋人量了个尺码又干嘛去了?(师读第二段)

4、联系实际解释 “匆匆忙忙”,重点指导句子“哎呀!我忘记带尺码了”读法。

5让学生观察图片上买鞋人尺码没带,买不到鞋时的表情。令他们体会心情。

6、买鞋人转身回去了,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师领学生读第二段内容。

7、买鞋人的做法可笑吗?你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吗?(出示第三段)师领读第三段,让学生注意问号和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引导学生带上动作,表情读。

8、“宁愿相信”可理解为“只相信”,要读出买鞋人理直气壮的样子。

9、默读课文,生找出文中具体体现买鞋经过结果的语句。

10、师领读全文。

三、细品寓意,领悟拓展

1、能说说买鞋人是个怎样的人吗?

2、师生举例。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用“匆匆忙忙”造句。

8、我们也要当红军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红军、恳切”等词语意思。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红军是过去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

3、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言。

2、板书课题.二、引导看图,感知图意。

1、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看图时,你还注意到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时,一要有序(可以按照先人后物的观察次序),二要有重点(着眼于人)。(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1)分辨清楚课文哪些是图上画的内容,哪些是写作者观察图画后联想到的内容。

(2)通过自读,你明白了什么?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让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第一自然段。(2)讲解句意。(3)归纳段意: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齐读第二自然段。(2)讲解句意。(3)归纳段意: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2)图文对照学习句子意思。

(3)提问:两个孩子是什么样的?毛主席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了吗? 指导学生给第三自然段分层。(1句—2、3、4句—5句)(4)归纳段意: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齐读第四自然段。(2)讲解句意。(3)归纳段意:

三巩固练习。

1、指名读课文。

2、回答问题:毛主席是怎么知道两个孩子是贫苦农民的孩子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全部内容,课后同学们要多读课文。

五、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3课时

一、复习检查。指名说说段意。

二、完成课后习题。

1、完成第1题。(1)出示习题:

读课文,回答问题。

毛主席怎么知道两个孩子是贫苦农民的孩子的?

从哪些语句子看出两个孩子想当红军的心情?他们当上红军了吗?(2)读题,讲解题意。(3)指名回答问题。(4)结合学生情况评讲。(5)让学生写出答案。

2、完成课后第2题。(1)出示习题。

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这一段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2)读题,讲解题意。(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4)指名回答问题,教师指导。(5)让学生写出答案。

3、完成第3题。(1)出示习题。

读读、讲讲、写写。

雨过天晴 满头大汗 身材高大 清脆的喊声 泥泞的路 破烂的衣服(2)指名读词语。(3)指名讲讲词义。(4)让学生写写词语。

三、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做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

完成课后1、2、3、题。

9、秘密学习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窜、拨”等词语的意思,会用“秘密、继续”各说一句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小学生是怎样坚持学习的。教育学生学习先辈热爱祖国、不怕困难、机智勇敢的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及动作的先后顺序。

二、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言。

2、板书课题:秘密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 课时

一、复习导入。读生字词 二、二、新授。

1、让学生自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第一自然段。(2)讲解句意。(3)归纳段意: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齐读第二自然段。(2)讲解句意。(3)归纳段意: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4)归纳段意: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齐读第四自然段。(2)讲解句意。(3)归纳段意: 三巩固练习。指名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第3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小学生是怎样坚持学习的?

2、画出藏书过程所用的动词。

3、这些动词词先后顺序能调换吗?

4、对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现在的学习条件,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文总结。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10、跳高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说说课文是是怎样把跳高的动作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的准确用词。

2、学习课文的写法,分几步把一项体育活动的过程写具体、通顺。

二、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言。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自由读,自主选读。教师应鼓励不敢表现自己的或读书不够好的学生朗读。

二、细读课文,读懂内容。

1、自由练读,说说课文是是怎样把跳高的动作写具体的?

2、指导学生用词的准确。

3、作者分几个步骤写跳高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怎样把一项体育活动的过程介绍清楚?

第3、4课时

一、揭示作文题。

1、回忆课文中作者上分几个步骤写跳高的过程?

2、跳远为例,说说它步骤。

三、列口述提纲,进行句子训练。

四、连贯复述。

五、连成短文,写下来。

11、锯是怎样发明的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了解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照样子扩写句子。

二、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实物(锯)。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实物“锯”,问:这是什么?是由谁发明的叫锯,鲁班)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分学习小组自学。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字连词,想想意思。(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指名自由分节读课文,评议。(2)开火车读字连词。(3)交流新词词义。

4说说课文哪儿节介绍了锯的发明?

三、学习生字,巩固字形。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

第2课时

一、回顾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写了锯是怎样发明的。这节课我们重点读懂这两小节,争取把它背出来。

2、同学们,你们在读第三、第四节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启发鲁班发明了锯?(出示小草)

二、学习第三、第四小节。

1、这是棵怎样的小草?课文的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出示,读句)

2、体会“仔细一看、发现”。

3、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可真厉害!课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请你读读课文把它们划出来。

(1)分学习小组讨论。(2)交流,(3)这几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显出小草的锋利? 互相评议,指导读。

4、这时鲁班又怎么想?

5、鲁班的设想成功了吗?读第四节的最后一句。

6、小结:

三、明白道理,积累运用。

1、你知道了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创设情景:当时与鲁班一起干活的人也十分佩服他。有的还十分好奇,追问鲁班是怎么发明出锯的。你猜,鲁班会怎么说?

12、古诗二首

一、教学要求: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二、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蚕妇》

二、学习新课

(一)投影列出学习步骤,学生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蚕妇昨归泪遍满者养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

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与“作”区分。

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草字头)

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

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蚕妇:养蚕的妇女。

归:回来。

满:全,整个。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

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泪:左窄右宽,左右高低基本一样。

满:左窄右宽,左右高低一样。

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

归:左窄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

“蚕、妇、昨、遍、养”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抄写下面词语。

蚕妇养蚕昨日归来遍身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

14、大海的歌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而自豪的感情。

3、培养观察能力,学习作者具体描写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引言。

2、板书课题:列宁怎样作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习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大海是怎么样的?大海不但辽阔,而且还会唱歌呢!大海在唱什么歌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三、细读课文,层递悟“歌”

好,现在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海边,听一听大海的歌声。首先,我们来到哪儿?(码头)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码头?

1、学第一自然段。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我在码头看到了什么?

(出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这句话美么?美在哪里?

是的,码头早晨的景象确实非常美,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这一切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你能读出它的色彩之美吗?

感受“展现”的壮丽美。

看到这么美的海上日出,你的心情怎样?请你带高兴愉快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2、学第二自然段

看,码头边一艘浅蓝色的海轮正等着我们呢!咱们赶紧做上海轮去看看海港吧。

自由读二自然段,在海港,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这就是吊车,你觉得吊车怎么样?

书上是怎么来描写它的?

出示:只见海港两岸„„上下户挥动。

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吊车怎么样?(板书:高大多忙)

随机读句子

吊车是高大的,繁忙的,那么海轮呢?

找描写海轮的句子,像一想,海轮有什么特点?出示句子。

交流:多密密麻麻

整齐犹如卫队

飘着各国旗帜说明了什么?(来和我国做生意的国家多,有来我们国家买东西的,也有来我们国家卖东西的。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频繁,经济发达了。)

看到这么多的装卸吊车,这么多的海轮在海港里忙碌着,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读这句话。

四、感受欢乐的歌

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我们的海轮出发了,迎着猛烈的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出示: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你们想,浪花在唱什么呢?

是呀,浪花在唱歌,其实也正是我们的心里在唱欢乐的歌呢!在读这句话,读出你们的欢乐。

培智第十三册语文教案 篇2

十四节课,十四场精彩;十四位老师,十四种风格。各有各的独特,各有各的专长,令人倾羡,令人折服。

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的章婧老师,她一上台,一说话,一笑,一语,瞬间便把学生们引入了“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中。那些天然的、活泼的、富有野趣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们深深陶醉,连台下听课的老师们也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有着浓浓的语文味,有着浓浓的文学色彩,也有着浓浓的儿童意韵,这应该就是小学语文特有的味道!

于冬梅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诗中的标点,读出古诗的节奏,打着节拍,“平”声长,“仄”声短。于非群老师在“小小即兴演讲会”上,让学生面向不同的“听众”:“一年级小学生”“同班同学”“台下听课老师”。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心理,引导学生学会用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将事情讲具体。即便是同一篇课内阅读文章,老师们的设计视角也是全然不同的,那些出其不意的细节,竟然可以演绎出无尽的精彩!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

同样,刘广祥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牢牢地“栓”住了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感受姥姥剪纸的神奇力量,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心神竟都随之而前往。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极其认真地板书着,一笔一画,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可观,学生们看着看着便都抬起手指跟着一起描摹,让我感到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我知道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而且老师们身上所蕴藏的深厚底蕴,这些灵动而富有情趣的课堂表现,哪里是仅仅预设就可以生成的呢?

三、 为有源头活水来

怀着对执教老师崇敬的心情,在课后,我走上前去,向他们问出心中所感。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徐州市公园巷小学的于冬梅老师。她说:“我的朗诵和书写都是市教研员和我们的校长‘逼’出来的,就是关在房间里一直练,直到练好为止,特别严,不是天生就好的!”她还给我讲了怎么练习发音,怎样共鸣。

幸运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便是一位资深的课堂教学研究者,他详细地给我分析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他说,看课,就看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清晰,教师的技能和机智。从谈话中得知,这位老师特别欣赏的便是泰州姜堰市实验小学王芳老师教学的《螳螂捕蟬》、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以及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王娟老师的阅读推介课《与花婆婆相识》。通过他细致的指点,我无比深刻地领悟到,一节好课的生成,既要有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教师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而情趣盎然的课堂。

时间匆匆,感受多多。同样是青年教师,看着台上的精彩,思量自身的不足,这本身便是无穷的动力。再结合课后专家们的精彩点评,收获便也是满满当当的了!专家们指出:

1. 语文课要有“浓厚的语文意识”。不能等同于“思品课”“科学课”,要实现语文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很强的文本意识”,关注文本的表达,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要有“很强的语用意识”,学语言,用语言,关注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要体现语文的“情”,要有深情而真诚的爱。在《观书有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针对古体诗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出语调,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因此,我们要不断地领会新“课标”精神,练就言语的灵敏力,明确语文的意识,站稳儿童的立场,找到教学的定位,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让语文课堂教学再语文一些。

2. 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鲜明的儿童立场”。要体现儿童的自主学习,要“教得简约、学得丰富”。现在的课堂上,老师的“教”已经很到位了,但是,学生的“学”却有待加强,老师的“牵”要再少一些!要努力让我们成为“巨大的推手”,成为“隐形的翅膀”,将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远方。

3. 让预设下的生成再精彩一些。语文教学应处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 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就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 让语文教师的素养再丰厚一些。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要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能诱发、引导学生丰富其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最大潜能。因此,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我们要努力建立语文课应有的尊严,要让教与不教不一样,学与不学不一样。

培智语文第十六册基础训练4 篇3

教学重点:复习拼音,注意前后鼻音 教学难点:正确读前后鼻音 课前准备:小黑板、拼音卡片

教学目的:A、B类:复习拼音,正确读前、后鼻音;能读准多音字,会用多音字组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应用;

C类:能跟读前后鼻音,会跟读多音字及组词。教学过程:

一、读读下面的字,注意区别前后鼻音 an

案 ang 裳

en

份 eng 登

in

近ing 星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区别前后鼻音

2、指名读

3、齐读

4、教师把前后鼻音的字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说说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

5、用以上的字各组一个词

6、组好后再齐读

二、读下面的多音字,再组词。

cháng()

lěi

()长

zhǎng

()

lâi

()

zhǒng()

()种

zhòng()

()

1、读多音字

2、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

3、读多音字,并组成词语

三、作业

A、B:抄写P53 一、二 C:读词语

基础训练4(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复习学过的词,并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学习冒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目的:A类:教学基础训练4的第三、四、五题,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B类:学习基础训练4的第三、四、五题,能正确搭配词语;

C类:能跟做基础训练4的部分练习教学过程:

一、划出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再把正确的填在括号里。(1)战斗的岁月经常艰苦。(2)我们去农村参加养鸡场。(3)我班的张明学习很勤劳。

1、分析并找出不恰当的词语。

第一句中的“经常”用得不恰当,应改成“非常”; 第二句中的“参加”应改成“参观”; 第三句中“勤劳”应改成“勤奋”。

2、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改?

“经常”指常常、时常。

非常: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参观:实地观察。

勤劳: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勤奋:不懈地努力(工作或学习)。

3、再次读句子,加以复习巩固。

二、用线把下面的词语正确搭配起来。

悠扬的 面容

熟练地 观察 艰苦的 笛声

仔细地

望着 慈祥的 岁月

出神地

骑车

1、审题

2、学生自己连线后读读,看看是否正确。

3、齐读正确搭配好的词语。

三、读句子,加标点。

(1)我说

张伯伯

进屋歇会儿吧(2)松鼠大叫

小马

别过河

1、指名读句子,试着加标点,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要用冒号和引号。

2、老师讲解标点的用法

3、指导朗读,注意读好说话者的语调

四、作业

基础训练4(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短文内容,知道记叙的顺序,不能任意颠倒。教学目的:A类:在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学习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B类: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标点的正确使用。读短文,回答问题。

C类:能跟读短文,懂得大概意思。教学过程: 接上节课

1、读句子

2、讨论冒号、引号的用法

3、练习正确使用标点:

①我向着对面山上喊了一声

太阳出来了

②雷锋同志说

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

有利于国家的人 ③小伙伴们低着头

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

秦淮河上出事了

4、评讲、小结

二、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1、出示短文(小黑板)

2、跟老师读两遍

3、分析每一节写的主要内容

4、思考:

①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短文的两段话能交换次序吗?为什么?

5、小结、归纳

6、集体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综合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jìng

yōu

yáng

wēi

jiān

kǔ()

()

()

()zhān

mǎn

hãǎi

yóu dì

yuán

shú

liàn()

()

()

(2、区别前后鼻音的字

3、多音字组词。

lěi

()

zhǒng()累

lèi

()

zhòng()

zhǎng()

mó()长

cháng()

mò()

4、找出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并改正。(1)战斗的岁月非常艰巨。(2)同学们学习非常勤劳。)

第十三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篇4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 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 生回答后,师概括:

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了的奶牛的奶。C教皇拿着同样的桶挤更瘦的奶牛的奶。D教皇拿着桶,但奶牛已经骨瘦如柴的倒在了地上。)

3、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二、宗教改革概况

(一)路德宗教改革

简单介绍路德:夏季,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闪电火球落在他脚前,他看死期临到,扑到在地,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了。为了守誓言,进入修道院当修士。潜心修道,当他亲临心目中“神圣的罗马城”后,看到教皇及教廷大员们的腐败,大失所望。决定改革宗教。当时德国资本主义一定发展,四分五裂使教皇对德国剥削相当沉重,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而且极大恶化人民生活,矛盾逐渐集中在教会问题上,像火药桶一样一触即发,那是什么引发了这场改革呢?

1、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2、路德观点:⑴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得救。(核心)

⑵《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功效微不足道

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下面问题: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尊崇上帝,忠实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罪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 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废除。

甲: 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下,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乙: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问:他们各代表谁的观点?他们观点的分歧点在哪?路德观点哪里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

生答: ⑴观点:甲是罗马教皇;乙是马丁.路德

⑵分歧: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

罗马教会“因行称义”:教徒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间接对话得救。路德“因信称义”:教徒与上帝直接对话即可得救。(师解释:义人:灵魂得救的人。信:是与生俱来的,深深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行:善功,圣事)

⑶人文精神:“因信称义”把人的灵魂从神职人员转到信徒手中,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圣事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下面问题:

第二十二条 教皇事实上并没有赦免炼狱中灵魂的任何处罚,因为按照教会法的规定,人应在生前接受这些处罚。第二十八条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至于教会代表的功效,仅由神主宰。第三十七条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或生或死,就是没有赎罪券,也能分享神和教会的赐福和恩典。第八十六条教皇是当今的富中之富,他的钱比古时最大的富豪克里沙士还多,那他为什么要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而不掏自己的腰包来建造圣彼得教堂呢?

问:⑴路德对教皇的权利是什么态度?否定教皇权威

⑵路德如何认识赎罪券的功效?认为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

2、路德“因信称义”的意义:

⑴否定教皇权威

⑵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结果:

⑴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⑵新教路德教产生

⑶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路德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阅读材料:

德国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以牧师代替神父,一切仪式从简,礼拜仪式使用德义,神职人员允许结婚,是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的 2

“廉价教会”。

问: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答:⑴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 ⑵加强资本积累 ⑶昔时如金

过渡: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在这场运动中,加尔文的新 教活动富有时代特色他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扩展

阅读课本及下面材料思考加尔文是如何继承发展路德的思想的?

材料:对于每个人如何确知自己是否是选民的问题,在他心底只有一个答案:只要我们知 道上帝已经选定了,那么我们就应该满足了,但不能仅限于此。即不能像路德那样只靠信 仰而得救。下一步就是要走出修道院,将修道院的大门“砰”的关上,大步跨入生活的集 市,把自己的规矩条理渗透到尘世生活之中,并且以不懈努力、艰苦劳作的创业精神和厉 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去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以完成 上帝的意愿,光大上帝的荣耀!这种把世俗生活神圣化,把赚钱发财看作是人生必须追求 的目的,在资产阶级看来,就是自己实实在在得到了上帝的祝福和庇护,就是成为上帝的 选民标志了。生回答师总结

加尔文思想:⑴继承:①信仰得救 ②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③否定教皇权威

⑵发展:先定论(核心)①成败贫富上帝先定 ②现世成功即可得救—致富者是选民 假如你是当时一位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你会更倾向路德和加尔文谁的主张,为什么? 答:加尔文,因他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问:加尔文思想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答: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三、宗教改革实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资产阶级反罗马神权和封建思想的思想、政治运动

问:为什么要“在宗教外衣掩饰下”?

答: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还没有力量直接反罗马神权和封建思想。

四、意义:

①经济上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上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量。

③思想上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问:从刚才讲的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来归纳一下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答: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小结: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下西欧进行了宗教改革,路德的“因信称义”,加尔文的“先定论”,把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路德和加尔文改革后形成的新教,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作业:比较路德教和加尔文教?

培智第十三册语文教案 篇5

Coping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历史上,无数突发的灾害和事故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引起了社会的动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突发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如何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减少损害,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案例】

“怪病”突袭四川省某市。2005年6月24日傍晚,一名急症病人被送到四川省某市第三人民医院,还没等医生展开救治,病人就已经死亡。死者为当地52岁的农民,当天早晨9时才发病。病人死因不明,死时面部、胸部有淤斑,全身发青,尤其上臂明显。这一病例并没有引起医生和医院的太多的注意。

6月26日上午9时,此院又收治了一名男性急症患者。发病表现为高热、皮下出血等,送到医院门诊部后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医院立即组织力量对病人实施抗休克治疗,但效果很差,当晚20时左右,病人死亡。

7月5日、7月9日、7月12日,该院又连续收治了3名病例,其中有2例死亡,以上5例病人的发病症状都非常相似。病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多为突起高热,肢体远端部位出现瘀点、瘀斑,早期多伴有胃肠道症状、休克,病情进展快,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衰等,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医院对此“怪病”进行调查和分析后,认为是一起不明原因的突发事件,迅速上报到本市的疾病控制中心。

7月15日当地的卫生部门得到疫情报告后,迅速组织各专业的专家组深入到疫点,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理。并向四川省卫生厅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进行汇报。四川省卫生厅专家组进行调查和分析后,明确将此次事件定性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将上报国家卫生部。7月16日起,发病明显增多,22日达到高峰,19~25日发病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此事件是2003“非典”后又一件突发事件,7月上旬传出某市等地出现死人的“怪病”后,群众出现较大的恐慌。更为严重的是,此次发病的患者都有接触病、死猪的经历,人们对猪退避三舍,很多人不敢吃猪肉,猪肉价格看跌,四川省的猪肉出口受阻,一时间此事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川省紧急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在国家及省专家组的指导与协助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组织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对疾病三间分布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主动监测和救治病人,采集病人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收集的资料初步提出控制措施;在实施控制措施的同时,积极寻找此次疾病的病因。

7月20日,卫生部和四川省卫生厅专家经过会诊讨论,将此病例暂命名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7月25日,卫生部、农业部联合发出通报,初步认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在明确此次可能是由于接触病死猪导致的人-猪链球菌感染综合症的爆发。各级政府迅速制定下发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核实程序》和《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实施。

7月28日发病开始下降,8月1日后,病例明显下降,8月4日以后,无新病例发生。截至8月4日12时,累计发生病例204例,死亡38例,已治愈出院146例,住院病例20例,病情稳定。此次事件共涉及到四川省12个市和37个县及临近的几个省份。【问题的提出】

一、什么样的事件称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什么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在某一短促时间内突然发生,造成众多伤亡或对人群的生命和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从而产生巨大的公共卫生影响,需要卫生机构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紧急采取救援行动和处理这些由各种自然或人为引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 1.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的,人们较难预测,有的甚至不可预测,由于人们对其病因、病原、传播途径、治疗方法、预防方法等一系列防治问题没有一个深刻地认识,常常使人措手不及,难以防范。

2.复杂性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时间紧迫,缺乏充分有效的信息,其现场抢救、控制和救治,原因的调查和善后处理涉及到多系统多部分,十分复杂。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在政府领导下综合协调处理。

3.公共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非仅仅影响少数人的健康,而是牵涉到广泛的社会群体。4.严重的社会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影响严重,涉及范围广,常导致大量伤亡和妨碍居民的身心健康,主要表现为发病人数较多,并且死亡率较高,并且在较长时间内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应如何应急与应对?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政府已意识到加快建设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制的重要作用,建立了一系列的应急和应对原则。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根据不同类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升级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及时撤销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三、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病因未明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如何去探索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的原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产生的危害严重,可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暂时和长远的影响。因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尽快查明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迅速建立应急反应体系和制定援救措施。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侦察和核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初可能来自基层单位流行病学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和紧急报告,或来源于实验室、药房等。卫生部门接到信息后,必须进行仔细的核查。如果经确认,信息不真实,应立即向公众澄清事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一旦认定属实,需要立即组织人员和调动设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和应对。

此案例中某市CDC接到基层某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息后,各部门迅速组织各专业的专家到达现场,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从6月24日到7月21日该省某市几所医院陆续收治了20例不明原因疾病病人,病人发病初期均出现高热、乏力,伴恶心、呕吐;后出现皮下淤血、休克等症状。调查还发现,该地及周边地区在此之前已有多例类似病例发生,均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据群众反映,该地区有大量的病猪死亡。这些病例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都表现为多器官损害,确认突发事件的存在。

2.现场调查 在现场对病人的血、尿、粪便和咽拭子等标本进行了采集。并对所有发生的病例均按统一标准进行个案调查,主要内容有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情况,治疗情况,预后情况,近日饮食情况,饮水情况,与病死牲畜接触史,病家周围环境,病家周围类似病人发生情况,病家周围猪等动物的病、死情况等。紧接着对疾病的三间分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3资料分析(1)实验室诊断 对病人血、尿、粪便和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排除了炭疽、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疟疾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描述性流行病学资料信息,经专家会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2)三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 ①发病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四川资阳、内江等地,见图10-1-1。②疫情呈点状散发:调查表明,所有疫情均发生在农村、地处偏远、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动物疫情也只发生在散养户,且大都为养殖场地卫生条件差、圈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卫生条件相对较好的养殖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场未见疫情报告。③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疫点之间无直接相关性。据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感染病例均因私自宰杀、加工病死猪而得。大部分动物疫点所处区域相对独立,只有少数疫点靠近交通主干道,各疫点间相隔较远,彼此之间无直接流行病学相关性,说明疫点间相互传播的可能性不大。时间分布特征 调查表明,6~8月份疫情区域的气候属湿热多雨季节。其中疫情最严重的资阳、内江温度较去年同期高近2℃,湿度高约2~5个百分点。

人群间分布特征 病例均为男性农民,年龄在30~70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病人间无直接联系,无可疑饮食饮水史和外出史,但均有病死猪接触史,有明显的皮肤破损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人发病,没有发现人传染人的现象。

图13-1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中心疫区图

(3)主要临床特征 多数病例发病初期均出现高热,全身不适,眩晕。临床上起病急,多为突起高热,肢体远端部位出现瘀点、瘀斑,早期多伴有胃肠道症状、休克,病情进展快,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衰等,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脑膜炎型病例与“感染性中毒休克综合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一致,均有病死猪接触史,伴明显的皮肤破损。

四、面对流行病学现场收集来的大量数据,我们如何建立病因假设?

根据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结果,利用求同法、共变法、排除法等病因推理法则,得出病因假设--“来源于病死猪的能产生较强毒素的细菌感染”,其感染途径为直接接触。与病死猪密切接触的人群可能是该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有伤口或皮肤破损者更易感。

五、在积极寻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根据初步病因假设,在边调查病因的同时,边提出以严禁宰杀病死猪为主的综合性控制措施。1.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如村民发现病猪要及时向兽医报告;一旦猪患病死亡,要立即报告畜牧兽医部门;村民要做到不私自宰杀、贩运、销售、购买、食用病猪和死猪。宰杀、贩运、加工人员应穿长袖工作衣服,戴手套,穿高靴,加强个人防护,皮肤有伤者暂不要从事此工作。

2.主动进行传染源监测 疾病控制机构主动与当地畜牧兽医站联系,建立疫情通报机制;通过各种途径,随时随机收集猪病信息。3.主动病人监测报告 医院密切注视疑似就诊病人,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卫生局和CDC。在实施控制措施的同时,各专业专家积极寻找此次疾病的病因。在疫情初期,由于缺乏病原学结果,其诊断标准主要围绕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来制定。但随着实验室检测不断深入,病原学结果的线索逐步清晰。在排除了炭疽、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疟疾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的高度可疑菌——链球菌,从猪标本中分离培养到链球菌和巴斯德杆菌。病例的临床表现与国外90年代后报道的STSS相似。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1976~1982年间,四川省内江地区(现资阳市和内江市)、自贡、成都、绵阳等地生猪曾发生猪链球菌病,发病率为0.1%~0.4%。本次疫情严重的8个地市均为历史疫源地,病死猪占全部病死猪的98.3%。四川历史上未发生过疫情的地市此次均未发生疫情。6~8月份疫情区域的气候属湿热多雨季节。其中疫情最严重的资阳、内江温度较去年同期高近2℃,湿度高约2~5个百分点。本次疫情始于6月24日,集中发生在7月份,与1976年四川原内江地区疫情发生时间一致,与1998年江苏南通地区疫情发生的时间与气候特征也相似。

六、明确病因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在明确此次可能是由于接触病死猪导致的人-猪链球菌感染综合症的爆发。各级政府迅速制定下发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核实程序》和《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实施。1.建立应急工作体系 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建立完善、高效的应急工作体系。制定好应急预案;准备好追踪、调查、消毒、处理、采样、化验的物资;成立应急组织:包括疫情搜集分析传递小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小组、现场消毒处理小组、采样化验小组和综合调配材料小组。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提高疫情预警预报和早期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制定和修订各种技术方案,指导防治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如制定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调方案、病例报告程序、疫情核实诊断流程和《猪链球菌Ⅱ型感染疫情调查与监测方案》,规范了监测及临床判定标准;二是动员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开展拉网式疫情普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人间和动物疫情。

2.疾病监测与生猪检疫 主动病人监测报告:疾病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要启动本机构应急预案;发现病人后立即开展追踪调查,并疫情分析,控制疫情的扩散。流行病学调查的重点是病人一周内的情况。

建立、健全生猪疫情报告制度,对病、死猪取其病灶部位、脓灶、血液、淋巴结和各组织脏器等进行压片镜检以及病原分离与鉴定。实行生猪集中屠宰制度,统一检疫,严禁屠宰病、死猪;同时加强上市猪肉的检疫与管理,禁售病、死猪肉。

3.临床病例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CDC1993年制订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STSS)诊断标准,并结合本起疾病的特点修正制订诊断标准。

4.疫点和疫源地处理 疾病控制机构对于追踪调查出的传染源存在的猪场,进行终末消毒。病死猪集中消毒后,在远离饮用水源50米以上的地方深埋(2米)。

对于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家庭,进行终末消毒。对发生链球菌病死猪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天,主要观察指标为:发热、皮疹、头痛、呕吐等其他生命指征。死亡病人的尸体要消毒后进行火化。5.落实综合措施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卫生、公安、工商等各级部门全面落实防治措施。

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由于养猪场地卫生条件差,圈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导致生猪感染了猪链球菌,人因私自宰杀,加工病死猪而感染发病。整个事件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寻找原因,启动应急机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

【扩展的知识】

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的背景

2003年春天,人们谁也没想到中国会出现一种叫做SARS的传染病,更没想到一个生气勃勃的中国被这种看上去仅仅像是咳嗽、发热的疾病搞得人心惶惶,甚至迅速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SARS 的出现和迅速传播,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建设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不健全;缺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援助。SARS疫情暴发后,建立国家级重大疾病、疫情和中毒等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2003年4月1日,吴仪副总理在视察中国CDC时,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建立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迫切性。此举被国外舆论评价为“公共卫生事业上的转折点”,是SARS肆虐的背景下,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被火速提到议事日程。国务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针对前一阶段“非典”的防治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适时制定了信息通畅,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分明、实用高效的中国第一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于2003年5月12日通过新华社全文播发。

尽管条例的出台与解决SARS密切相关,但其并非针对某一特殊的病例,而是适用于所有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条例为解决未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搭起了完整的法律框架,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条例的实施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有效应对当前或今后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都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史上的里程碑。

二、疾病的的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什么时间发病多、发病少,在什么地区发病多、发病少及在哪些人群中发病多或发病少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人群现象,即疾病的分布。它可通过了解疾病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特征来探索疾病的病因及预防疾病。疾病的分布是一个经常变化的动态过程,它可受到病因、环境及人群特征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每种疾病都有其各自特异的有一定规律的分布特征。

三、病因推断 1.病因的概念 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风险(risk)升高的因素,也意味着病因(暴露条件)与疾病呈相关。

2.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主要是归纳推理方法,它包括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消除归纳法),以及概率性推广的归纳统计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它的结论是把前提里的道理缩小范围再讲一次,因而前提真则结论必真。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它的结论是把前提里的道理扩大范围再讲一次,因而前提真则结论只是可能真。3.因果推断的标准

关联的时间顺序 如果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或防治效应)Y(X→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这就是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

关联的强度 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同弱关联相比,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将更强,因此这种混杂是容易被识别的。另一方面,弱的关联更可能是未识别的偏倚所致。

关联的可重复性 指关联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重复观察到,除非有明确的理由来解释不同的结果。

联的合理性 对于关联的解释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矛盾,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这相当于客观评价。研究者或评价者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支持因果假设的把握度,这相当于主观评价。

一个因果关系必须要具备到关联的时间顺序和关联的强度,关联的合理性和可重复性是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符合可使因果关联的可信度下降。

【后记】

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根据血清学反应,分为20个血清群。不同血清群对不同的动物宿主有不同的致病性。近年来国外报道了数起R群的猪链球菌II型感染人的事件,但每起报告病例数不多,一般为1-2例。人感染Ⅱ型猪链球菌通常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伴有耳聋、运动功能紊乱,严重的病例发生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导致多脏器衰竭及死亡。猪链球菌病多发生在屠夫、养殖厂工人、生肉加工和销售人员中,也有盗猎野猪者发病的报道。病人发病前均有猪和猪肉的密切接触史,因此,国外有学者认为人感染猪链球菌是人类的动物源性职业病。

一、传播途径

1.主要经过破损皮肤传播:屠宰、加工、饲养、贩运感染/病/死猪过程中,通过破损皮肤接触,感染猪2型链球菌。炎夏、潮湿、皮肤多有裸露,时有搔挠,造成皮肤抓痕,接触病猪后感染。

2.消化道辅助:食入没有煮烂熟透的病死猪肉感染尽管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但猪作为主要传染源,象其他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样,在缺乏有效干预下,疫情会不断扩散蔓延,病猪流向哪里,那里的人群就有可能暴露于猪链球菌中,在屠宰、加工、贩运、饲养等过程中,遇有皮肤破损或食入,即可发病因在感染过程中,猪带菌量大,细菌毒力强,感染人后发病凶险。

二、临床表现 1.猪发病的临床表现:

猪发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高达到42℃,四肢呈游泳状爬动,眼结膜充血,颈下、耳根、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斑,全身发抖,口吐白沫,并于1~2天内死亡。2.人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

从皮肤破损接触或食入病肉起到发病,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平均2-3天。(1)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STSS)

STSS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突起高热(占100%),最高体温达42℃;伴有头痛(占56.25%),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占68.75%);随后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占81.25%),瘀点主要分布于四肢与头面部,不高出皮肤,无溃疡等;迅速出现少尿、肾衰(占81.25%)及肝功能损伤等多种器官受损的表现,最终休克(占100%)而死亡(占81.25%)。

病例的潜伏期均在2日以内,STSS的潜伏期,最短者从接触病死猪到发病只有3个多小时。(2)脑膜炎型综合症

链球菌性脑膜炎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占100%),高热(占55.56%),均表现为脑膜刺激症状(占100%),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占71.43 %)和布氏征阳性(占42.86 %)等。但未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未见瘀点、瘀斑、休克、少尿等症状或体征。

上一篇:年会议程安排下一篇:垃圾桶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