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教学(精选12篇)
培智语文教学 篇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迫切需要我们教师关注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培智学生因为在感知、识记、想象、思维等方面的缺陷,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受阻,因此获得知识信息比较狭隘,在语文学习上困难重重。作为特校的语文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身障碍,最大限度地学好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呢?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从而使培智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如何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个人从教十几年来积累的一些做法。
一、化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语言、图片和易于准备的实物进行教学。书中插图画面小,景物模糊不清且静止不动,缺乏生动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智障孩子对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不够透彻。此时如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第十三册《骆驼和羊》这篇课文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现骆驼和羊争辩髙好还是矮好的问题。此时通过观看动画,学生对课文的情节描述有了生动地感知,适时出现幻灯片,展示骆驼和羊高矮对比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你觉得髙好还是矮好?这样老牛的评理“各有各的好处”就不难理解了。当动画、声音、色彩同时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时,把羊的“举、扒、伸”,骆驼的“跪、低、钻”等动作表现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使学生学习兴趣横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激活了语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科学证明: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取决于大脑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和信息传播的强弱。反复地说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多媒体的运用,能将无声的文字和视频结合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渠道,把难点化难为易,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第十六册《小马过河》时,小马遇到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而松鼠却说水很深。看完动画,让学生讨论老牛和松鼠说得对不对?为什么?教师适时地画面展示老牛和松鼠同时站在河里的对比画面,从而得出结论:因为老牛身材高大,所以说水很浅;因为松鼠身材矮小,所以说水很深。再显示小马站在河里画面,理解妈妈的话: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是不行的。教学中,图文同步,声形一体,把抽象枯燥的文字以直观形象及动态的方式呈现,充分发挥了智障学生的视听功能,课文难点迎刃而解,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智障学生因为自身语文素养的局限性,到了中高年级对于课文情感地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教师在课堂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辅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春姑娘的日记》时,我用幻灯片展示柳树发芽、鲜花盛开、嫩绿的小草、明媚的阳光——课前带领学生感受了春天的景象,此时结合课文体会春天就像一位美丽的小姑娘。她用彩色的笔,在湖边、草原、树林——写下了许多篇日记。同时让学生聆听《春天在哪里》的儿歌,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色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加热爱大自然。多媒体的运用帮助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感知,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四、高效利用课堂,节省时间
多媒体方便于教师组织和讲授教学内容,操作简单,免除了教师大篇幅板演的时间,节省出更多课堂时间,向学生传递更多有效的信息,利于学习效率地提高。例如:在学《桂林山水》时,我先制作好课件,图片与文本相结合,课上提问: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边默读边划出相应地句子。然后请学生上讲台,用电脑上的荧光笔在大课文上划出答案,诸如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句子。山“奇、秀、险”特点的句子,方便全班同学对照自己的答案对错与否。同时,在做课堂巩固练习时,多媒体的高效性也可见一斑。传统的模式是老师问学生答,或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答案。而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轻击电脑鼠标即可显示答案。在同样的课时里,学生接受了比以往更多、更易消化理解的知识,增加了学生操练的时间,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实践证明,多媒体是辅助培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先进手段之一。作为特校的老师,我们要适度、有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让它为我们提供丰富、生动、多彩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成效,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从而激活培智的语文课堂!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特点能将学生带进一个直观、生动、丰富的知识世界。在教学中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表现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化静态为动态、突破难点、创设情境、节省时间、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培智语文教学,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闰翠芹.坚持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南京特师学报,1995(2).
[2]潘雅萍.弱智儿童语文课的直观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1995(3).
[3]邝瑞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培智语文教学效果[J].现代特殊教育,2012(3).
[4]姚里英.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现代特殊教育,2012(5).
培智语文教学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学生,以补偿智残学生缺陷为本,实施生活语文教育,力求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符,做到学有所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9名,男生5名,女生4名。学生智力水平不同。大体可以分为A、B、C三组。
A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较好,有丰富的语言和一定得记忆能力,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B组学生属于中等智力残疾,他们能简单的模仿,语言水平也较好,但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记忆能力也较差。
C组学生智力损失程度较重,个别学生影响到言语的发展,对于教师的话能简单理解,但不容易接受。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努力体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在内容的选编上从五年级智力受损的学生的智能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本册教材充分考虑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该年龄段学生的认识规律。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教材选编的内容,力求贴近生活,体裁多样,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有利于智力受损的学生缺陷的矫正和补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目的要求
(1)能够学会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并能够通过观察说话。
(2)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训练学生理解所听到的内容,能够通过所听到的指令进行说话。
(3)学习写日记。
(4)根据学生程度认、读、写本册所涉及的生字词。
(5)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6)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学生倾听理解话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说话;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写日记。
六、教学措施
1采用游戏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多运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3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4充分发挥学生语言天赋,让学生多说。
培智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学生
智障学生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算的知识学习,他们先天的生理缺陷将直接影响日后在社会上的生活。为此,培智学校的成立和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智障学生在日后能够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教师尽力施教使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尽早有能力自食其力,成为社会上的一员。培智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是针对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开设的。怎样提高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是我们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尤其是针对一群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仅具有爱和耐心,更要有针对智障学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将特殊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的实际联系起来,与智障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培智学校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都还沿用历史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和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简单的传授以及学生的康复训练。如今,要求教师对重度智障的学生的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创新教学,开发校本教材,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目前的教材都是针对轻度智障学生而设置的,对于中重度智障学生不适合,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校本教材资源,制订适合中重度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一些语言运用技能。
三、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学习效果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语文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针对班级中不同智障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问题,让他们都能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内容,不要一刀切,这样才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的知识、提高技能、不断进步。
智障学生的教学没有成绩检测的忧虑,因此教学负担相对较轻。但是这不能成为教师怠慢工作的理由,相反,要更加提高责任心,为每一名学生及他们身后的家长减轻负担。要知道智障学生的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将心比心,教师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培智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篇4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尤其是针对一群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仅具有爱和耐心,更要有针对智障学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将特殊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的实际联系起来,与智障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培智学校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都还沿用历史的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和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简单的传授以及学生的康复训练。如今,要求教师对重度智障的学生的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创新教学,开发校本教材,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目前的教材都是针对轻度智障学生而设置的,对于中重度智障学生不适合,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校本教材资源,制订适合中重度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一些语言运用技能。
三、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学习效果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语文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针对班级中不同智障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问题,让他们都能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内容,不要一刀切,这样才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的知识、提高技能、不断进步。
智障学生的教学没有成绩检测的忧虑,因此教学负担相对较轻。但是这不能成为教师怠慢工作的理由,相反,要更加提高责任心,为每一名学生及他们身后的家长减轻负担。要知道智障学生的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将心比心,教师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培智学校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智障学生在日后能够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尽力施教使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尽早有能力自食其力,成为社会上的一员。
培智教学反思 篇5
篇一:培智>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培智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二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学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激励交往热情。根据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教学《牙刷牙膏》一课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培养交往技能。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请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三、提供交往机会。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交往中识字。实用语文要求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读生字。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生字卡片提供让学生在课堂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同学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同学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篇二:培智教学反思
对于我们培智教育工作者,怎样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学习,通过>音乐教学促其健全心理品格形成呢?在教《大公鸡》这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猜谜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用一个谜语“喔喔,喔喔,真神气;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长羽毛;人人见了人人爱”导入,引出大公鸡的形象。以前普遍认为在智障教学中不能用猜谜的形式,这一次打破了这种认识,我也意识到,“猜谜”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启发、引导孩子的思维和想像力,对智障孩子是很好的“思维起搏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运用。
2、打乱的拼图
接下来,用一幅打乱了的拼图,让孩子们用还原拼图的方式,复习、巩固了公鸡身体部位的认知,认识公鸡身体部位是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当孩子们还原好拼图后,我将拼图贴在黑板上,就组成了一幅完整的公鸡图案。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拼图背后的胶带粘性不好,粘上去之后又纷纷从黑板上掉下来了,在当时的情景下,我没有多想,自己就直接拿起拼图往黑板上贴好,这个动作在后来被认为是大大的失误。有老师指出,在出现拼图掉下来的情况时,可以马上将其转换为课堂资源,让学生再一次还原拼图,而不是老师去还原。如果出现了错误,老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纠正一下,好吗?”这样,既可以巧妙化解意外又可以再一次巩固认知教学。对于这个失误,我后来反复思考过。确实,本来拼图的设计意图是很好的,在意外出现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更好的发挥利用,但是我当时没有处理到位,说明自己对教学资源这一块的认识不够,对于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也较差,也就是说缺乏“急中生智”的能力,造成课堂生成资源的白白错失,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吸取教训的。
3、分层教学
针对培智孩子的分层教学,在这一堂课里,体现的不太明显。有11个学生的培智四班有三个层次,全班大部分学生集中在中层即B层,有6个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是很突出,但能够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课后专家和老师的点评,认为在律动环节上速度稍快了点,我自己也考虑了这个环节中做的不好的地方。综合点评意见,我反思认为如果这样处理会更好一些。
意见
一、B层学生居多,教师应以关注B层学生为主。在编排律动动作时,以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为主而不是层次好的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老师可让B层的学生多上台练习;
意见
二、对层次的处理可由易到难。在律动教学层次的递进中,让A层的学生带着B层的学生跳跳,再让A层的学生带着C层的学生跳跳。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可充分练习律动动作;
4、律动教学
这堂课中,同学们和老师最后一起载歌载舞完成了《大公鸡》的唱游律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音乐带来的快乐洋溢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在课后反思里,我对自己在律动动作创编环节的表现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动作创编以老师的思路为准,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没有太多的即兴动作,虽然他们是智障孩子,但我还是希望他们以后能更多完成自我创作。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识到:在律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孩子感受音乐,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形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鼓励孩子将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表现在动作中,用身体来表现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多给孩子去探索、想像、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孩子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
篇三:培智教学反思
智障生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记忆力低下、想象力差、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显得较弱),致使他们在学习中不能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及时的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这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智障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必然违反他们的认知规律,阻碍智障生的学习发展。在培智学校中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智障儿童除了认知上的缺陷,部分的智障儿童小肌肉群的发展较弱,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碰到一些需要精细动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显得相对困难了些。而本课《洗上衣》里浸泡、搓洗、晾晒这样的社会行为的锻炼不但让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培智语文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篇6
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意义
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之下,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为语文教学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智障学生来说,受其身体与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较弱,尤其对于抽象的事物,学生感知起来的难度更大,随之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增大。那么,信息技术则能为教师教学提供载体,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
促进语文教学中习题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次、因人而异的习题内容设计,可以快捷地检验语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语文习题设计中,可以根据投影仪上的画面内容,让学生判断其描写的是课文中的什么内容,并进行简短的概括;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情境剧,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模拟表演,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与表现力等。这些多样化的语文习题形式都要通过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其学习的强大动力所在。针对培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培智语文教学如何在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进而巧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人通过视觉感受能力来学习要比用其他方式效果更好,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在《雷雨》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情境多媒体音像课件显现课文情境中的生动画面:从天空乌云密布到轰隆隆的雷雨、再到雨后天晴的彩虹、青蛙鸣叫等,这一幕幕的画面情景展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其视觉、听觉的感知,促进其形象思维的提升,进而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展现丰富的画面场景,加强内容学生的吸引力。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智障学生的能力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其想象力与说写能力相对弱化,要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除了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外,还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声画结合教学形式,搜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从而在正确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与知识量,借助多媒体对教学资料进行适当的处理或制成动画,在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智障学生在简单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一定的想象力。另外,在培养智障学生的说写能力方面,教师也可通过动画式的教学资料展示以及说写情景的设置,在说和写中架起桥梁。学生根据动画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的内容书写,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并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动物界中蜻蜓的生活属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蜻蜓捕捉害虫的动画,并追问学生捕捉蜻蜓会带来的后果。在学生讲述后,继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蚊子叮咬人、害虫祸害庄稼的片段,通过片段展示,让学生从中感知蜻蜓的有益性并发挥想象,进行练习写话。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锻炼了口语表达和写话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解决好重难点,才能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语言叙述、板书讲解及习题练习等方法来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然而,这些方法却不能适应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动画辅助重难点教学。教师通过这一多媒体动画技术对课程内容加以阐释,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学生能通过视听效果直观的吸收和理解知识难点,这对于语文重难点教学非常有效。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掉水缸后的焦急与无措,再通过动画中人物的砸缸举动,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做法与态度,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与沉着。这种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为智障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表象,有助于帮助其化解学习中的重难点。
学前培智儿童的音乐教学 篇7
一、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是学前培智儿童教学的必要形式, 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内容, 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唱唱、玩玩、跳跳、动动、演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从而建立正确的节奏感、韵律感、美感, 丰富了培智儿童的情感, 完善了培智儿童的个性,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1) 关注学生的手指游戏。绝大多数的培智学生肢体不协调, 手指更是不灵活。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手指谣教起, 比如《五指树》, 通过拔拔拇指树、拉拉食指树、揉揉中指树、捏捏无名树等活动手指。如歌曲《我有小手》, 跟着节奏拍拍手掌、搓搓手掌、轮捏手指、收放手指等, 增强手指灵活性。
(2) 重视学生的发音训练。一些培智儿童本身有较严重的语言障碍, 言语模糊不清, 只能说单个的词语, 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发音。因此, 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前提。在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中,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老师唱“我爱我的小猫, 小猫怎样叫?”学生接唱“喵喵喵, 喵喵喵, 喵喵喵喵喵”, 达到训练发音的效果。
二、开拓教学途径, 感受音乐魅力
(1) 用图谱加深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一般的简谱和五线谱很难让培智儿童接受, 而图谱是用最简单明白的图画符号来表现音乐。图谱法参与音乐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不断地练习中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1) 有一些歌曲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 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 所以比较难理解, 图谱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孩子们提供很多帮助。如在歌曲《大雨和小雨》中, 我们设计了用大雨点和小雨点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为让孩子唱出小雨的轻快, 我们不但形象地画出小雨雨点小的样子, 还画出了拍子**佐**佐*-佐。孩子们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 很快理解了歌词并掌握了歌词, 也很好地掌握了整首歌的节奏。 (2) 声音的强弱变化, 也是培智孩子很难掌握的。了解这种感受的变化, 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辩能力和音乐素质。如在《大猫和小猫》中, 我运用粗粗的波浪线表示大猫很响很粗的声音, 用细细的波浪线表示小猫细细软软的声音, 形象的声音曲线, 将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 表演得很有艺术的味道。同样, 在创编《大狗和小狗》中, 孩子们都能够演绎得很好。 (3) 有的音乐没有歌词, 通过倾听音乐发挥想象诠释音乐。我们所用的图谱直接影响到孩子对音乐的认识。如:《胖厨师和小老鼠》, 我除了设计整个厨房背景图, 还根据曲子的内容设计了更为形象的图谱, 如:为了表现厨师做菜, 我画了形象的水龙头、菜刀、锅铲表现洗菜、切菜、炒菜。这些图案对孩子理解和再现乐曲的节奏与内容, 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
(2) 用游戏寓于音乐教学之中。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 是培智儿童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学前的音乐教学。游戏活动要从孩子的感受入手, 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先感受再学, 边感受边学,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例如在学习歌曲《理发店》时, 我带来了玩具理发工具, 小小的推子和剪刀使他们兴趣极浓, 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小顾客理发,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整个音乐活动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3) 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只有把音乐真正融入到培智儿童的生活, 使他们的音乐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才能真正在幼儿、音乐、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1) 表演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运用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 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如在奥尔夫音乐《洗衣机》中, 教师通过扮演洗衣服的小姑娘来创设情境, 达到教学效果。 (2) 语气渲染情境。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声调、语气来教学, 就吸引不了培智儿童的兴趣。需要采用儿童化的语言, 提高教师的语言表现力, 这显得尤为重要。如《猫和老鼠》中, 用不同的语气表现猫的可怕和老鼠的机灵。
三、尊重个性差异, 挖掘音乐潜能
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同, 培智儿童对音乐的领悟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培智儿童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就会离开座位不住地跳跃或者是拍手点头, 我们应该允许他的个性化动作。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让培智儿童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培智英语词汇分层教学的浅尝 篇8
关键词:目标,分层策略,意义
一、词汇教学目标分层
在智障学生的英语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了单词后会很快遗忘。李阳说过:“成功就是把简单的东西重复到无人可以超越!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多种教学方式,让智障学生能在快乐中习得英语词汇。因此,根据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高低,将词汇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分成以下三层:(1)使A组学生(能力较强)能够掌握词汇的听、说、读、写能力。(2)使B组学生(能力中等)能够掌握词汇的听、读、仿写能力。(3)使C组学生(能力较弱)能够掌握词汇的仿读、会描能力。
二、词汇分层教学策略
(一)在“歌曲”中分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教师在新授课前讲述的一段简单扼要的话。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思维浪花,它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上课伊始,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因此我们就应该在短时间内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教师的课前导入很重要,可以通过歌曲辅助词汇教学。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多留心一些有趣的英文歌曲,做到自然导入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apple这个单词后,我教学生学习了一首apple tree的歌曲,让学生观看了形象、生动的视频,这样适时、适当地利用歌曲活跃一下气氛,寓教于乐,对记忆单词是有很大好处的。根据智障孩子的能力不同,在我的教学中尝试着分层:(1)使A组学生能够跟着英文歌曲仿唱。(2)使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唱。(3)使C组学生能在助教的协助下安静就座于课堂,观看视频,跟着音乐打节拍,偶尔也能哼一下。实践证明:英语歌曲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中,从而从无意注意学习词汇到有意注意地去学习词汇。
(二)在“学具”上分层
七年级的智障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远远胜过用千言万语去解释它。我们知道,词汇教学是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整节课教学单词,往往使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根据智障孩子能力的不同,我在教学中给予他们不同的学具。例如:给A组学生圆珠笔和练习纸;给B组学生单词卡片等;给C组学生实物。实践证明: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的不同给予适合的学具,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巩固词汇学习。
(三)在“游戏”中分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七年级的孩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渠道,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上做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掌握的词汇。根据笔者对所教七年级40名智障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95%的学生喜欢上课时多做游戏,通过游戏来学习词汇。例如,在学习了身体部位名称后,可做Touch your body游戏。先练习已学过的单词head,eyes,ears,nose,arm,leg,foot等。教师先引导A组学生(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这个游戏,再让A组学生做得最好的同学到全班同学面前表演,看谁是最棒的。让B组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边说边做,让C组学生听老师的口令跟着助教一起做动作。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后,再让学生小组做这个游戏。词汇学得越多,这个游戏就越精彩。例如,Nod your head.(点点头)Shake your head.(摇摇头)Clap your hands.(拍拍手)Stamp your foot.(跺跺脚)。学生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一星期下来,学生基本掌握了所有补充的新单词,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回忆以前学过的词汇并提供新的词汇,补充到游戏中。过一段时间后再重复此游戏,以巩固所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我把他们分为以下三组:(1)让A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游戏。(2)使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配合游戏。(3)使C组学生能在助教的协助下一起做游戏。实践证明: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即使他或她所扮演的角色只是配角,他们也都会玩得特别开心,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会词汇。
(四)在“练习”中分层
尽管进行了简单的口头练习,但没有笔头练习很难巩固。所以,在我的教学中进行分层练习:(1)让A组学生能够看图选一选,并把单词写下来。(2)使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看图描一描单词。(3)使C组学生能在助教的协助下看图贴一贴单词。实践证明:按照孩子的能力差异设计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词汇。
三、词汇分层教学的意义
通过词汇分层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培智教育中,更要对学生进行适合的培养,就必须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淑珍.青年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易入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杨阳.词汇教学方法新探(三)[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
培智语文课堂分层走班初探 篇9
一、培智语文课堂分层走班产生的背景
(一)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对培智七、八、九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摸底发现,寄宿制学校班级的B、C生,几乎是语文课堂的陪读生。究其原因,在于老师对B、C生学习指导时间十分有限,加上缺乏课后一对一指导,导致学业进步缓慢。
(二)班级学生差异过于悬殊
同一班级智障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下图二年级两个教学班为例,学生差距显而易见。
(三)分层走班具备的条件
笔者学校每个年级有两个教学班,均近20名学生。以图示班级为例,学生课时目标达成率40%以上的有11人,目标达成率20%以下有人9人,符合分层走班要求。其次,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四)分层走班的心理需求
任课老师有既要满足A类学生,兼顾B类生,又不抛弃C类生的迫切心理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对学生重组,改变学生吃不饱、吃不了或没得吃的现状,使每位学生每天都有所发展和提高。
二、培智语文课堂分层走班的策略
1.培智学生的合理分班。分班前,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作综合评估,将具备基础识字能力和基本表达能力的组成A班;识字、语言表达、注意、记忆明显偏弱,或存在严重缺陷的学生组成B班。然后班主任出面与家长沟通协调,征得同意。
2.走班课堂的教师安排。走班语文课由原来两位语文老师担任。在班级授课时,教师以教学单元为单位交叉轮流还是固定班级教学,由任课老师自行商量决定。
3.教学内容选择与目标制定。分班后,两班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了较大变化。开学前教师要共同协商选定教学内容,制定好每个学生一学期的长期教学目标。短期教学计划则由任课老师根据具体所教对象制定。
4.学生的分层走班管理。
(1)教室安排:极重度智障需同学或老师帮助送达教室的学生,可优先考虑其所在班级为B班教室。为方便学生走班,建议学校将两个班教室相邻安排。
(2)座次安排:根据学生缺陷互补原则,对A班学生一静一动或一优一弱或一专注一走神同桌互搭安排座位,尽量避免无关刺激对他们的吸引。B班学生根据学生残疾程度分成几组:简单识字组,简单认知组, 康复组……
(3)学生管理:低段智障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随时可能有意外发生,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同时做到课前点名查出勤,课间学生回班交接无缝隙。
三、培智语文课堂分层走班的效果
(一)分层走班,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实践证明,A班学生课堂表现活跃,竞争意识增强,团队观念建立。 B班学生,他们曾冷落的心时时被鼓励,开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分层走班,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分层走班教学,便于师生根据学生接受水平合理布局,开展双边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A班教师通过分组竞赛、上台展示、你问我答等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分层走班,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语文水平在原有基础得到较大的提高。分层走班,受益最大的是原教学班中的中下层学生。他们不管分在哪个班,
学习效果都是最为显著。下面是两个班级各有两位不同层次学生的识字数量效果对比图。
(四)分层走班,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
通过分层走班的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的教育观发生了转变,树立了“学生个个都可爱,语文人人都能学”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培智语文教学 篇10
“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而形成的一套兼表音和表形的文字系统”。因此, 识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字型的辨析与掌握。在教学操作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我们使用的识字法大致可分为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然而, 不管是哪种识字法, 在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中, 都会出现以下现象:时间一长会感到乏味, 单调, 厌烦;音相同、形相似的字容易混淆, 造成写错别字。所以, 识字教学中要挖掘更多的有趣的记忆线, 充分利用汉字形、音、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来丰富识字法的教学, 协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掌握所学生字。
一、说童谣, 记字形
教育心理学认为, 保持和再现,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根据智力落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特点, 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童谣中, 把抽象的字形生动形象化,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记忆汉字。例如认“一, 人, 大, 天, 夫, 夹, 来” (一人大, 二人天, 天字出头大丈夫, 夫字两点夹夹牢, 夹字站好来来来) 帮助学生在有趣的猜字游戏中发现这些字的联系和不同, 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区分认识。认:中 (一个口字有点扁, 一根利箭中间穿。利箭一下射中靶, 箭法真是不简单。) 认:禾 (一撇写在木字头, 变成禾苗栽地头。禾苗长得肥又壮, 田野一片绿油油。) 认:目 (口字里面有两横, 好像双目小瞳仁。看书上网做作业, 注意保护大眼睛。) 认:犬 (大字肩上点一点, 成了一只小黄犬。城市养犬不卫生, 乱跑咬人不安全。) 认:向 (脑袋扬, 身子胖, 中间小嘴轻轻张。你姓啥?我姓向, 朵朵葵花向太阳。) 认:白 (是谁把头扬?是个大太阳。太阳出来了, 白天亮堂堂。) 认:认:父 (八字腿交叉, 父亲是爸爸。爸爸很辛苦, 我要孝敬他。) 认:娃 (女孩站在左边数, 右边上下两块土。女孩真是乖娃娃, 娃娃从小爱读书。) 认:京 (一点一横长, 口字在中央。小孩到北京, 北京真漂亮。) 认:和 (左边禾, 右边口, 大家都是好朋友。和和气气来玩耍, 好像蝌蚪和蝌蚪。) 认:心 (一点一卧钩, 两点跟在后。走路要小心, 莫要摔跟斗。) 认:明 (左边一个小太阳, 右边一个大月亮。太阳遇见大月亮, 天地之间更明亮。) 认:丛 (两人肩并肩, 站在地平线。地上草丛深, 中花儿艳。) 认:众 (两个小人, 抬个大人。万众一心, 打败敌人。) 太 (大字写好了, 一点放在下。写得太好啦。妈妈把我夸。)
二、说童谣, 辨差异
汉字内涵丰富, 每一个汉字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音、形、义色彩, 多一点、少一点或是多一撇、少一捺, 都将会改变汉字的“命运”。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水平、辨析能力都存在明显不足, 所以认清字形尤为重要, 这是书写和认读的基础。课堂上, 童谣再一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小朋友们表现好, 山羊开口咩咩叫。熊猫拍手直叫好, 吃着竹子满地跑。学会生字不骄傲, 易错地方要记牢。木禾相差只一撇, 千万不要弄混淆。兔子长着短尾巴, 竖弯钩上一点趴。小鸟不能没眼睛, 头上一点要看清。这首儿歌不仅帮助孩子们区分了“木和禾”的不同, 还弄清了“兔和鸟”中“点”的位置, 为正确书写做了伏笔。再如辨析浇、烧、晓、侥、挠、饶、绕、铙、娆和尧的字形与字音:水儿jiāo (浇) , 火儿shāo (烧) , 日出东方正拂xiǎo (晓) 。靠人jiǎo (侥) 幸, náo用手 (挠) , 丰衣足食才富ráo (饶) , 左边绞丝弯弯rào (绕) , 金字偏旁念成náo (铙) , 美女娇艳多妖ráo (娆) , yáo (尧) 字带点就错了。辨析湍、惴、喘、端、踹、揣、瑞的字形字音:水流tuān (湍) 急浪滔天, 心中zhuì (惴惴) 不安然。张口chuǎn (喘) 气不停止, 身体不壮需锻炼。坐立duān (端) 正多神气, 以足chuài (踹) 门太难看。双手chuāi (揣) 兜好神气, 如玉ruì (瑞) 雪兆丰年。这些读音字义完全不同的形近字就在这反反复复的吟唱中, 慢慢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三、说童谣, 解字义
如何补偿智力落后儿童的理解能力缺陷, 启发他们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想象力理解字词含义呢?借助童谣, 不仅可以丰富学习识字方法与检测识字效果, 而且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猜字童谣 (山青青, 水清清, 心里有事情, 看东西, 用眼睛, 出太阳, 天气晴, 说话嘴边常带请。) 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产生求知兴趣, 理解字义并锻炼思维能力。
四、说童谣, 学写字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脑部发育迟缓, 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协调, 灵活性差, 而书写对孩子对的注意力, 手眼协调能力、手指力量、手控制笔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训练, 从执笔方式到坐姿、笔画规律等都需要引导和纠正。如果在进行写字指导的时候引入童谣, 就会帮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掌握技巧。长久吟唱, 就慢慢形成好的写字习惯。比如:练字时, 心要静。身坐正, 脚放平。仔细看, 认真临。横要平, 竖要直。重心稳, 点画匀。有节奏, 有呼应。日日练, 心手灵。每次在练习写字前, 都带领学生吟唱写字童谣, 使写字成为学生们兴趣盎然的事情。
构建开放式培智语文课堂 篇11
关键词:培智儿童;开放式语文;以人为本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更应该自主化、开放化,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传统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一、开放式语文课堂的内涵
何谓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并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开放式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理解、自我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
二、开放式培智语文课堂提出的重要意义
实施培智学校语文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每个弱智儿童的发展,开放式语文教学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并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更多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开放式培智语文教学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性、方法的开放性、结果的开放性上,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放式培智语文教学沟通课堂内外,联系各门学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三、开放式语文课堂的构建
为了有利于智障儿童主动参与,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合作性,让智障儿童体验到成功,从而开发他们的潜能,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智障儿童学习不同的语文,人人学习有价值的语文,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进行开放式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
(一)精心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
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开放式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选择与智障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培智语文的教学内容摆脱课本的束缚,成为生活化的内容,更好地为智障学生学习知识、学会生活服务。如,在学习《家电用品》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把生活搬进课堂,删除了老教材上一些过时的电器,增加了一些紧跟时代学生常见的电器,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家电用品的用途、用法,把书本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并在今后生活中学以致用,使老师和学生一同走进生活。
(二)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入境”“体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精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我首先根据教材设疑“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它们什么都没带,怎么能栽好树呢?”,再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小动物怎样利用自身的特点来解决种树没有工具”这一问题,让他们自由选择各自喜爱的动物角色,戴上头饰,演一演小动物的动作。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在相互合作交流中形成和谐协作的氛围,人人都充满兴趣,互相取长补短,每个人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科学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之间都是相互开放的,我们要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课文《学做家务》时,我的第一课时就是在厨房里上的。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想、说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各种厨房用具,指导大家一起做家务:扫地、收拾桌子、清洗锅勺碗筷,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他们不仅认识了厨房用具,学会了许多表述的词,还学习了做家务。
(四)重视实施开放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对智障儿童的评价只重视对结果的评价,不重视对他们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且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利于智障儿童发散思维的发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评价系统,既要注重语文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应当侧重两方面问题:(1)以激励为主。评价要关注到每个智障儿童的个性差异,应当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发挥激励作用。(2)多元评价。评价的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要多样化,可以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还可以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帮助智障儿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从而激发智障儿童内在的学习动力。
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培智学校开放式语文课堂的构建,以智障儿童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智障儿童通过多种渠道去实践、体验、创造,主动获取知识,并学会学习。培智学校老师面对教材老化的实际情况,要大胆创新,整合教材,走进生活,在教学内容上开放,教学方法上创新,建立适合智障学生的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现代特殊教育,2007(4).
[2]张汉昌,赵菡.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3]赵庭,董现义.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05(3).
浅谈多媒体与培智教学 篇12
关键词:智障生,多媒体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但智障生除了对吃感兴趣外,恐怕再没有比音乐、动画片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了。因此,笔者在多年的培智教学实践中,坚持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智障生来说,往往是上课铃响了,人虽然坐在了位子上,但根本没有上课的意识。如果刚上课时不把其注意力吸引过来,将很难进入新授内容。相反,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开头,让他们在上课伊始,就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并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无疑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从事智障教学的教师一定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头。比如:在进行《快慢》的教学时,采取的是故事引入新课。笔者把《龟兔赛跑》的故事制成动画片,播放前,要求学生要仔细看,认真听,最后做一个小裁判员。布置完了“任务”后,马上播放课件,孩子们的眼前就出现了清新、艳丽的画面:远山、近水、绿树、红花,一片幽幽的绿地,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这时,教师配音:一个晴朗的早晨,小兔出来散步,非常开心,这时一只小乌龟走了过来,向小兔打着招呼:“小兔哥哥,你好!我们来比赛,好吗?”,这下,小兔心里可乐开了花,连忙说道:“好啊好啊,那咱们就让学生们做个裁判吧!”接下来,小兔和乌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等待着发令员的发号令;只听发令员发出了“各就各位,预备—跑”,这时,它们俩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小兔奋力地跑在了前面,提前到达了终点,脸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小乌龟尽管很努力,但由于速度太慢,还是落在了后面。这样反复播放2~3次,学生注意力集中,看得津津有味,此时,再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知道谁跑在了前面吗?”这样,孩子们回答教师的问题非常顺利,为完成后边的新授课教学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二、变静止的图画为动画的课件,使学生易于理解
众所周知,智障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常常借助于直观。多媒体进入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激发思维,提高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手段,以形象的画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趣味化,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化,激发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进入《快慢》的新授内容时,笔者把“静止的汽车”与“一个人骑车”的图片制成一组动画,同时把“骑车与人步行”制成又一组动画,让它们以两两竞赛的形式出现在屏幕。教师强调:两个或多个人竞赛,必须是同时从同地出发,最后,谁先到达终点谁跑得就快,谁最后到达终点,谁跑得就慢。这样,学生在既观看动画片又当小裁判的愉悦中学完了此课,理解了快慢,非常成功。在由静态到动态化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非常容易地掌握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思维。同时,利用控制按钮,播放课件的某段,进行语言训练,如:播放汽车与自行车比赛,根据不同层次,训练学生说“快”“汽车快”“汽车比自行车快”;“慢”“自行车慢”“自行车比汽车慢”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三、利用声音、图片,让学生感受成功
每当新授完一部分知识时,对所涉及的练习,只要在大屏幕中打出,笔者都会在习题后,或加上鼓掌的声音,或加上灿烂的笑脸,学生做对题后,听到掌声或看到可爱的笑脸,脸上会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样,让这些智障生觉得“我也行!”,适时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还会对兴趣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培智语文教学】推荐阅读:
培智生活语文试卷09-01
培智语文的识字教学07-03
培智语文的教学反思08-03
培智语文教案设计08-20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大纲08-21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育05-12
培智实用语文第五册05-31
培智生活语文课教案07-18
培智语文课堂的生活化10-27
培智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