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美术教学

2024-10-25

培智美术教学(共12篇)

培智美术教学 篇1

我们开设特殊教育是为残疾人提供人道主义帮助, 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笔者在培智教育工作中体会到, 必须注重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 培养智障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生活技巧, 进而使他们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社会, 让智障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文化, 增强生活能力。

一、根据学生智力特点, 设立学生档案

每位智障生都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情况, 逐一摸查并建立学生档案, 能及时记录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情况, 也便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唯有如此, 才可以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如, 在教学《秋天》一文时, 针对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 笔者让他们在熟练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默写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自己所喜欢的秋天;而多数理解层次中等的学生, 则要求他们在熟练阅读的基础上背诵经典内容;针对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笔者要求他们能阅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喜欢的秋天。这样分层教学, 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然后在他们完成预定学习任务以后再酌情拔高能力。

二、开展教学活动, 牵引学生注意力

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大家都喜欢的游戏活动来牵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互动中, 学生是游戏的主体, 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笔者在教学“练习7”板块中的内容时, 就在每人的课桌上摆开了一副象棋, 然后诱导学生学习象棋的游戏规则:马走日, 相飞田, 炮用车拉走直线, 士走斜, 兵往前, 大帅坐在宫里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对阵, 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游戏规则。如果只是照着书本让大家念顺口溜, 必然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 关爱学生

培智教育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要想让学生认真地学, 首先要给他们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和快乐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自己顺着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认知经验来学习知识, 这样才能克服厌学的不良心理。如, 笔者在教学《番茄太阳》内容时, 就将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拿上课堂,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再让学生闭上眼睛, 用手来触摸和认识各种蔬菜。这样的情境教学,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盲人的生活状态, 认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活存在障碍的人, 让学生受到启发, 乐观面对生活。

四、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老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实际上,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智障生也不例外, 他们也希望教师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要尽量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 学习《三顾茅庐》时, 笔者就引导学生讲解自己在电视中看到的三国演义的片段, 针对学生们的讲解, 笔者及时肯定他们观察认真, 鼓励他们以后就应该这样通过多渠道学习文化知识, 学生们热情比较高涨, 后来还真从电视中学了不少知识。

五、设置趣味生活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设计作业时, 要努力让作业形式和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情, 而且精彩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才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和学习。另外, 还要注意设计生活作业时尽可能形象具体, 要注意根据智力落后学生抽象概括水平低的思维特点, 从实际出发, 使智力落后学生在具体形象的作业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以上是笔者在培智教育中的几点心得。总之, 面向智障学生实施快乐教学, 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智障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 还要积极配合家长, 以保障及时跟进学生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以期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习和进步。

培智美术教学 篇2

湖南省桃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莫菊英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 培智教育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之后,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不同的评价手段,提高全体学生能力、素质,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多年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模式,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缺陷的不同,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一、了解学生,科学评价,面向全体。

分层教学模式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帮助每个智障儿童参加学习,而不是以“分层”为理由,将任何一部分学生从集体教学中分化出去,冷落一旁。因此,合理恰当地评估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而调查、检测、摸清学生的“底子”,又是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每学期伊始,我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如报读本校时的入学资料、测验、平时观察、进行家访等,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然后和学生进行交谈,观察了解他们。最后我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A(轻度智力落后儿童)、B(中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或者心理、行为障碍儿童)、C(重度度智力落后儿童)三个不同层次。这样使程度较高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会受到程度较低学生的影响,而程度较低的学生也不会因为问题或作业过深而失去学习兴趣。A层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经常帮助B、C层学生。

为防止分层教学模式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同时向家长讲清分层教学是一种手段:它只是为了让B、C层学生有更多的受指导机会,A层学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发展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层次划分,同时做好配合工作。

二、研究教材,制定目标,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师制定并掌握了教学目标,才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智障学生明确了学习、训练目标,才能有意识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A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种训练方式,着重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B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训练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C层学生要降低学习要求,强化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训练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同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学得好的内容适当加快进度;学得稍差的内容就适当放慢进度。如:A层学生如能提前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就可以提前学习下学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适当加深教学内容;B层学生不作提高要求;C层学生要尽量放慢进度,让他们学有所知,身心缺陷与矫正有所改观。

三、精心设计,逐步推进,落实课堂。

课堂上的分层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每个层次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其原则是: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全员参与,各得其所。总的来说,由于智障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的缺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A层学生一般来说,基础知识较扎实,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对A层学生的指导重在以下两个方面:让他们多做练习题,特别是一些有思维难度的题目,分析题目的解答过程,同时还可以为他们开展数学竞赛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B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要他们向A层学生靠拢。C层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智力较落后,对他们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听、说、想、写的一切机会进行辅导。对他们要特别关爱,手把手教他们写字,经常实施物质奖励等。此外,还可以利用A、B层学生帮助他们,这样使A、B层学生的知识能进一步得到巩固,C层学生就会有所进步。

四、加强辅导,注重个训,巩固训练。

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课堂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A层学生在完成相应的练习后,再布置一些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练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B层学生要按要求独立完成,不做更高的要求。C层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以扶为主,让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学习,这样,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完成老师给的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课余,针对其不足,和家长配合联系,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他们多练习,使他们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让他们各有所得。

五、革新评价,照顾个体,落实目标。

现阶段提倡进行发展性评价,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智障学生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A层学生要采用竞争性的评价,对他们应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让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不断超越自我;对B层学生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是既可能向上发展又可能往后退步的一部分学生,在教学中,要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又要指出让他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使他们有可能向A层学生靠拢;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性的评价,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当其能完成学科中一些普通的问题时,应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上进,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这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培智语文教学重在习惯养成 篇3

智障儿童教学的基本内涵

了解智障儿童教学的基本内涵将是帮助智障儿童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从智障儿童自身看:由于智障儿童天生的缺陷,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一般较弱,遇到问题时不能较好地看待,存在着易冲动、固执的性格特点,容易受人挑唆和诱骗,自理能力较差。这些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对智障儿童求知与进步带来了影响。

培智语文教学对智障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是要矫正智障儿童的情绪、个性以及行为,用良好的习惯约束智障儿童的行为,解除智障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心理障碍。对教师而言,面对智障儿童肯定是有一定的教学难度的,尤其是有些智障儿童入学后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也给智障儿童控制行为习惯增加了困难。良好的习惯,不仅能规范他们的行为,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研究培智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对智障儿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培智语文的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培养智障儿童良好习惯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是培智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智障儿童和一般的学生不同。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习惯,就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用游戏法和体验法,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的目的。游戏法是指在指导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以玩游戏的形式弱化语文教学的严肃性,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语文知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语文课程的内容。而体验法,则是带着学生一起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使学生感知语文知识无处不在。智障学生往往好动,抽象能力较差,给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将相关语文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比如,在学习《冬天》这篇课文时,带领学生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使学生在玩雪的过程中感受冬天的气息,体会课文里描述的“玩得真快活”意境。又如,在学习《学校》这一课时,可以将学生领到操场上观察一下学校的特点,介绍一下学校的布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教学楼,什么是班级,哪里是操场,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名词变为具体的事物,学生也就深刻地记在脑海中了。

培养学生开口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一点对于智障儿童也适用。因此,培养学生开口读书的习惯,也将有利于提高智障儿童的语文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开口读书的习惯,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多听多说。采取听读结合的方式,以听促读,以读辅听,将听和读联系起来,使智障儿童养成开口朗诵课文的习惯。二是灵活多样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培养智障学生的读书习惯时,应不拘一格地采用朗读方法。分角色朗读、表演式朗读和竞赛式朗读等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具体说来,分角色朗读,就是在朗读语文课程的时候,通过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如教学《对不起》这一课时,由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讲文明。依据课文内容,请两位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青和小华,演示内容如下:

小青不小心踩了小华的脚,他红着脸说:“小华,对不起。”

小华笑着说:“没关系。”

小青和小华还是好朋友。

这样,通过分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加了语文的趣味性,学生在开口说的过程中也领会到了文明的意义。

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培养智障儿童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应该根据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来规定学生的作业。有些智障不严重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难一点的作业。而对智障问题很严重的学生,则要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尽量安排简单的语文作业,达成基本的语文知识目标。布置作业是考察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智障学生意志薄弱,行动、反应迟钝,语文教师在给智障儿童布置作业时,不能强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在时间上可适当放宽要求,作业量和内容力求少而精,根据智障儿童的自身特点来布置。与此同时,作业的讲评也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在批改智障儿童的作业后,应该及时给予点评: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应该适当引导他们进行修正和改进,提高学生改正作业的信心;对于作业完成得比较好的学生,要适时表示认可和肯定。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有利于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利于培智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前培智儿童的音乐教学 篇4

一、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是学前培智儿童教学的必要形式, 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内容, 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唱唱、玩玩、跳跳、动动、演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从而建立正确的节奏感、韵律感、美感, 丰富了培智儿童的情感, 完善了培智儿童的个性,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1) 关注学生的手指游戏。绝大多数的培智学生肢体不协调, 手指更是不灵活。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手指谣教起, 比如《五指树》, 通过拔拔拇指树、拉拉食指树、揉揉中指树、捏捏无名树等活动手指。如歌曲《我有小手》, 跟着节奏拍拍手掌、搓搓手掌、轮捏手指、收放手指等, 增强手指灵活性。

(2) 重视学生的发音训练。一些培智儿童本身有较严重的语言障碍, 言语模糊不清, 只能说单个的词语, 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发音。因此, 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前提。在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中,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老师唱“我爱我的小猫, 小猫怎样叫?”学生接唱“喵喵喵, 喵喵喵, 喵喵喵喵喵”, 达到训练发音的效果。

二、开拓教学途径, 感受音乐魅力

(1) 用图谱加深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一般的简谱和五线谱很难让培智儿童接受, 而图谱是用最简单明白的图画符号来表现音乐。图谱法参与音乐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不断地练习中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1) 有一些歌曲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 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 所以比较难理解, 图谱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孩子们提供很多帮助。如在歌曲《大雨和小雨》中, 我们设计了用大雨点和小雨点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为让孩子唱出小雨的轻快, 我们不但形象地画出小雨雨点小的样子, 还画出了拍子**佐**佐*-佐。孩子们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 很快理解了歌词并掌握了歌词, 也很好地掌握了整首歌的节奏。 (2) 声音的强弱变化, 也是培智孩子很难掌握的。了解这种感受的变化, 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辩能力和音乐素质。如在《大猫和小猫》中, 我运用粗粗的波浪线表示大猫很响很粗的声音, 用细细的波浪线表示小猫细细软软的声音, 形象的声音曲线, 将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 表演得很有艺术的味道。同样, 在创编《大狗和小狗》中, 孩子们都能够演绎得很好。 (3) 有的音乐没有歌词, 通过倾听音乐发挥想象诠释音乐。我们所用的图谱直接影响到孩子对音乐的认识。如:《胖厨师和小老鼠》, 我除了设计整个厨房背景图, 还根据曲子的内容设计了更为形象的图谱, 如:为了表现厨师做菜, 我画了形象的水龙头、菜刀、锅铲表现洗菜、切菜、炒菜。这些图案对孩子理解和再现乐曲的节奏与内容, 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

(2) 用游戏寓于音乐教学之中。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 是培智儿童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学前的音乐教学。游戏活动要从孩子的感受入手, 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先感受再学, 边感受边学,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例如在学习歌曲《理发店》时, 我带来了玩具理发工具, 小小的推子和剪刀使他们兴趣极浓, 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小顾客理发,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整个音乐活动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3) 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只有把音乐真正融入到培智儿童的生活, 使他们的音乐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才能真正在幼儿、音乐、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1) 表演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运用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 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如在奥尔夫音乐《洗衣机》中, 教师通过扮演洗衣服的小姑娘来创设情境, 达到教学效果。 (2) 语气渲染情境。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声调、语气来教学, 就吸引不了培智儿童的兴趣。需要采用儿童化的语言, 提高教师的语言表现力, 这显得尤为重要。如《猫和老鼠》中, 用不同的语气表现猫的可怕和老鼠的机灵。

三、尊重个性差异, 挖掘音乐潜能

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同, 培智儿童对音乐的领悟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培智儿童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就会离开座位不住地跳跃或者是拍手点头, 我们应该允许他的个性化动作。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让培智儿童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培智数学教学计划 篇5

培智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我班有学生12人。男生5人,女生7人。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一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篇三:培智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123 培智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王超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2007年初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全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培智学生生活中最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培智学生能学会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为编写原则制定本教材。

二、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3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 人。聂俊辉、史德健等属于轻中度智力障碍,能完成一些学习任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其他同学均属于中重度智力障碍,如:张峻豪、孙南、支向阳、王雯雯、邢龙龙、谢诗玥和陈颜妤脑瘫,行动不便,写字较困难,上课期间相对遵守纪律;何政廷、黄秀伦、张天慧、高亦茹等有多动症,仅黄秀伦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孙南、张洁、支向东自闭不容易与人交往,完全没有学习能力,时而还有攻击性、破坏性、自残;王心怡、张钧瑶、谢铜伦、汪陈路虽然有一些学习能力,但经常缺课,且一缺就是半学期,甚至更长;卢明喜、李思杨、张子涵等同学没有数的概念,不(转载于:培智数学教学计划)能进行任何数学形式的计算。针对这些情况,我决定有的放矢,通过多种渠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或多或少的进步。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突出生活化,提倡以需定教,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有可选择性,以方便个别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特点有三个特点:第一,三个合一。教本与学本合一、评估与教材合一、家长指导手册与教材合一。第二,内容开放。设置校本内容空间,方便选择添加,体现个别化理念。第三,多种课程形式融合。生活性、适应性、功能性、环境生态性有机统一。

四、教学总目标

知识目标:

1、匹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物品数量对应;

2、学习正确地用10以内的加法、减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达成目标的方法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生动、有趣的物像,结合多媒体和各种教具,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快乐的数学世界。

六、教学进度安排: 篇四:培智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2007年初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全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培智学生生活中最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培智学生能学会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为编写原则制定本教材。

二、学情分析

培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较差。其中张佳敏、杨继桃程度好,学习知识的速度快。李明明智力水平也较好,但程度较差,尤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常双龙和常小龙基本上不能进行知识的学习,重点在于课堂习惯的养成。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突出生活化,提倡以需定教,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有可选择性,以方便个别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特点有3:第一,三个合一。教本与学本合一、评估与教材合一、家长指导手册与教材合一。第二,内容开放。设置校本内容空间,方便选择添加,体现个别化理念。第三,多种课程形式融合。生活性、适应性、功能性、环境生态性有机统一。

四、教学总目标 知识目标:

1、匹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物品数量对应;

2、学习数字0及6~10,为学生感悟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打下基础;

3、认识椭圆形、梯形、扇形、星形,为掌握生活中物品的形状打下基础。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达成目标的方法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说一说、指一指、运笔、画圈、连一连、圈一圈、画点、画一画、涂一涂、贴一贴十种学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生动、有趣的物像,结合多媒体和各种教具,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快乐的数学世界。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现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篇五:培智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0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好学上进,不足之处是本班学生不善于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依赖心比较重。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第一 认数对数 7、8、9、10、0 的认识。第二 对图形的认识,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的认识。第三 是对10以内的加法的数得数为2、3、4、5的加法的计算。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学会对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得数为2、3、4、5的加法。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2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学会1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且1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而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只是对数的初步认识,即对数7、8、9、10、0的认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认识了解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数7、8、9、10、0,初步理解这几个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1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数的形象记法,掌握10以内

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也就是会计算10以内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来描述物体的相对形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正确认识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长方形,知道其图形的特点。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只是简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7.会做得数是2、3、4、5的加法,根据具体的数据演示计算过程,用数字卡片做形象的图形解释,并且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同学回答。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探析培智教学中音乐康复课的应用 篇6

【关键词】培智教学 音乐康复课 应用

前言

培智教学属于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对智障儿童,通过医疗和教学相互结合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特殊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特教学校也在不断增加。考虑智障儿童的特点,在培智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音乐康复课的重要作用

在培智教学中,培智学生由于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碍,与普通学生相比,注意力很难集中,且保持时间短,感知速度缓慢,识记能力差,而且情绪不稳定,存在交往障碍。要想使得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帮助其进行智力培训,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音乐康复课是利用音乐培养学生智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利用音乐“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触动情感,震撼心灵,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提升。因此,音乐康复课在培智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音乐康复课在培智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康复课在培智教学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奏训练

在音乐康复课中,通过节奏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康复。相关音乐教师应该针对培智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故事等形式,结合相应的音乐节奏,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例如,大象的体型庞大,行动相对缓慢,因此其节奏是又慢又重的,而松鼠体型较小,灵巧轻盈,其节奏是轻快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于学习的兴趣。在取得一定成效后,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联系的难度,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配合音乐的节奏,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节奏变化的过程,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舞蹈训练

在音乐康复课中,舞蹈训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舞蹈的技巧或者学会一段完整的舞蹈,而是通过训练,锻炼学生的肢体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培养其注意力、观察力和专注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因此,在舞蹈训练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示范后,向学生提问动作的要领以及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应该要求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幅度、节奏等进行合理把握,逐步提升学生对于肢体的控制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对于培智学生而言,也许一个十分简单的动作,要想完全掌握并熟练完成都是十分困难的,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此,教师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对学生进行辅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即使学生最终仍然无法确保动作的连贯和协调,也难以拥有优美的舞姿,但是其注意力确实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歌唱训练

在唱歌训练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情况,将歌词与肢体动作相互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与歌词内容相适应的动作,掌握歌曲的要领,通过边唱边跳边玩的形式,使得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得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巧,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培智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保持时间较短,如果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得学生出现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在一节音乐课中,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以保证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课前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门口排好队,伴随着节奏较为明快的音乐,由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教室,并围绕教室转圈,当转到自己的座位时,学生入座,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智学生由于存在智力缺陷,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培智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利用音乐课程,通过节奏训练、舞蹈训练、唱歌训练等方式,逐步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判断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陆丽丽. 音乐康复课在培智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3(29):195.

[2] 金相莉. 从音乐对特殊教育的意义浅谈我省特殊音乐教育现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0):170-171.

[3] 彭丹丹.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探寻——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例[J]. 科教文汇,2009(8).

培智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篇7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尤其是针对一群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仅具有爱和耐心,更要有针对智障学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将特殊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的实际联系起来,与智障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培智学校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都还沿用历史的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和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简单的传授以及学生的康复训练。如今,要求教师对重度智障的学生的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创新教学,开发校本教材,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目前的教材都是针对轻度智障学生而设置的,对于中重度智障学生不适合,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校本教材资源,制订适合中重度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一些语言运用技能。

三、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学习效果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语文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针对班级中不同智障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问题,让他们都能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内容,不要一刀切,这样才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的知识、提高技能、不断进步。

智障学生的教学没有成绩检测的忧虑,因此教学负担相对较轻。但是这不能成为教师怠慢工作的理由,相反,要更加提高责任心,为每一名学生及他们身后的家长减轻负担。要知道智障学生的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将心比心,教师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培智学校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智障学生在日后能够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尽力施教使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尽早有能力自食其力,成为社会上的一员。

培智英语词汇分层教学的浅尝 篇8

关键词:目标,分层策略,意义

一、词汇教学目标分层

在智障学生的英语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了单词后会很快遗忘。李阳说过:“成功就是把简单的东西重复到无人可以超越!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多种教学方式,让智障学生能在快乐中习得英语词汇。因此,根据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高低,将词汇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分成以下三层:(1)使A组学生(能力较强)能够掌握词汇的听、说、读、写能力。(2)使B组学生(能力中等)能够掌握词汇的听、读、仿写能力。(3)使C组学生(能力较弱)能够掌握词汇的仿读、会描能力。

二、词汇分层教学策略

(一)在“歌曲”中分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教师在新授课前讲述的一段简单扼要的话。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思维浪花,它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上课伊始,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因此我们就应该在短时间内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教师的课前导入很重要,可以通过歌曲辅助词汇教学。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多留心一些有趣的英文歌曲,做到自然导入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apple这个单词后,我教学生学习了一首apple tree的歌曲,让学生观看了形象、生动的视频,这样适时、适当地利用歌曲活跃一下气氛,寓教于乐,对记忆单词是有很大好处的。根据智障孩子的能力不同,在我的教学中尝试着分层:(1)使A组学生能够跟着英文歌曲仿唱。(2)使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唱。(3)使C组学生能在助教的协助下安静就座于课堂,观看视频,跟着音乐打节拍,偶尔也能哼一下。实践证明:英语歌曲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中,从而从无意注意学习词汇到有意注意地去学习词汇。

(二)在“学具”上分层

七年级的智障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远远胜过用千言万语去解释它。我们知道,词汇教学是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整节课教学单词,往往使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根据智障孩子能力的不同,我在教学中给予他们不同的学具。例如:给A组学生圆珠笔和练习纸;给B组学生单词卡片等;给C组学生实物。实践证明: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的不同给予适合的学具,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巩固词汇学习。

(三)在“游戏”中分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七年级的孩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渠道,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上做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掌握的词汇。根据笔者对所教七年级40名智障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95%的学生喜欢上课时多做游戏,通过游戏来学习词汇。例如,在学习了身体部位名称后,可做Touch your body游戏。先练习已学过的单词head,eyes,ears,nose,arm,leg,foot等。教师先引导A组学生(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这个游戏,再让A组学生做得最好的同学到全班同学面前表演,看谁是最棒的。让B组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边说边做,让C组学生听老师的口令跟着助教一起做动作。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后,再让学生小组做这个游戏。词汇学得越多,这个游戏就越精彩。例如,Nod your head.(点点头)Shake your head.(摇摇头)Clap your hands.(拍拍手)Stamp your foot.(跺跺脚)。学生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一星期下来,学生基本掌握了所有补充的新单词,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回忆以前学过的词汇并提供新的词汇,补充到游戏中。过一段时间后再重复此游戏,以巩固所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我把他们分为以下三组:(1)让A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游戏。(2)使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配合游戏。(3)使C组学生能在助教的协助下一起做游戏。实践证明: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即使他或她所扮演的角色只是配角,他们也都会玩得特别开心,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会词汇。

(四)在“练习”中分层

尽管进行了简单的口头练习,但没有笔头练习很难巩固。所以,在我的教学中进行分层练习:(1)让A组学生能够看图选一选,并把单词写下来。(2)使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看图描一描单词。(3)使C组学生能在助教的协助下看图贴一贴单词。实践证明:按照孩子的能力差异设计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词汇。

三、词汇分层教学的意义

通过词汇分层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培智教育中,更要对学生进行适合的培养,就必须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淑珍.青年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易入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杨阳.词汇教学方法新探(三)[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

浅谈多媒体与培智教学 篇9

关键词:智障生,多媒体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但智障生除了对吃感兴趣外,恐怕再没有比音乐、动画片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了。因此,笔者在多年的培智教学实践中,坚持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智障生来说,往往是上课铃响了,人虽然坐在了位子上,但根本没有上课的意识。如果刚上课时不把其注意力吸引过来,将很难进入新授内容。相反,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开头,让他们在上课伊始,就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并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无疑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从事智障教学的教师一定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头。比如:在进行《快慢》的教学时,采取的是故事引入新课。笔者把《龟兔赛跑》的故事制成动画片,播放前,要求学生要仔细看,认真听,最后做一个小裁判员。布置完了“任务”后,马上播放课件,孩子们的眼前就出现了清新、艳丽的画面:远山、近水、绿树、红花,一片幽幽的绿地,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这时,教师配音:一个晴朗的早晨,小兔出来散步,非常开心,这时一只小乌龟走了过来,向小兔打着招呼:“小兔哥哥,你好!我们来比赛,好吗?”,这下,小兔心里可乐开了花,连忙说道:“好啊好啊,那咱们就让学生们做个裁判吧!”接下来,小兔和乌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等待着发令员的发号令;只听发令员发出了“各就各位,预备—跑”,这时,它们俩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小兔奋力地跑在了前面,提前到达了终点,脸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小乌龟尽管很努力,但由于速度太慢,还是落在了后面。这样反复播放2~3次,学生注意力集中,看得津津有味,此时,再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知道谁跑在了前面吗?”这样,孩子们回答教师的问题非常顺利,为完成后边的新授课教学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二、变静止的图画为动画的课件,使学生易于理解

众所周知,智障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常常借助于直观。多媒体进入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激发思维,提高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手段,以形象的画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趣味化,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化,激发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进入《快慢》的新授内容时,笔者把“静止的汽车”与“一个人骑车”的图片制成一组动画,同时把“骑车与人步行”制成又一组动画,让它们以两两竞赛的形式出现在屏幕。教师强调:两个或多个人竞赛,必须是同时从同地出发,最后,谁先到达终点谁跑得就快,谁最后到达终点,谁跑得就慢。这样,学生在既观看动画片又当小裁判的愉悦中学完了此课,理解了快慢,非常成功。在由静态到动态化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非常容易地掌握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思维。同时,利用控制按钮,播放课件的某段,进行语言训练,如:播放汽车与自行车比赛,根据不同层次,训练学生说“快”“汽车快”“汽车比自行车快”;“慢”“自行车慢”“自行车比汽车慢”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三、利用声音、图片,让学生感受成功

每当新授完一部分知识时,对所涉及的练习,只要在大屏幕中打出,笔者都会在习题后,或加上鼓掌的声音,或加上灿烂的笑脸,学生做对题后,听到掌声或看到可爱的笑脸,脸上会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样,让这些智障生觉得“我也行!”,适时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还会对兴趣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培智美术教学 篇10

一、以情优教,加强情感熏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割,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或同步、或交叉协同的过程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培智学校每个班的学生都不多,在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不能因为教室里空荡荡的而产生一种失落感。培智学生也有自己的情感,教师也能用自己的激情把培智学生带入兴奋状态。当教师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融为一体时,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就会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提高培智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改进评价方式,体现“以学论教”

我们之所以进行“教学是否有效”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是为了让培智学生能更好地成长及康复、为了让教师的教学专业更进步。在这些目标中,“为了培智学生能更好地成长及康复”应该是一条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根本的目标,因此,“以学论教”构成了我们有效教学的评价根基。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应遵循培智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培智学生的智力上的差异很大,所以是不能以学生学到了多少生字、学会了几首儿歌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以培智学生是否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是否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是否与其他同学和老师有交流来进行评价。

三、鼓励学生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培智学生在玩喜欢的游戏或是看到喜欢看的事物的时候,就是在他玩得十分累时,也还会充满激情地继续下去,不会停下来去休息,就算是父母让他们停下来,他们会十分不乐意甚至还会哭闹。假如能让培智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时,那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就会成为他们一次愉快的游戏。在教学《公园》一课时,我在下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各个角落里去转一圈,让学生各自采一点自己认为是草的植物。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所摘到的草分别陈列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辩认一下“这是不是草?”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了进来,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很快自己总结出草的特征。如果让培智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和心灵的对话,那学习过程就像和一个老朋友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游戏,是到儿童乐园进行了一次玩耍。

培智语文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篇11

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意义

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之下,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为语文教学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智障学生来说,受其身体与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较弱,尤其对于抽象的事物,学生感知起来的难度更大,随之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增大。那么,信息技术则能为教师教学提供载体,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

促进语文教学中习题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次、因人而异的习题内容设计,可以快捷地检验语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语文习题设计中,可以根据投影仪上的画面内容,让学生判断其描写的是课文中的什么内容,并进行简短的概括;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情境剧,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模拟表演,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与表现力等。这些多样化的语文习题形式都要通过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其学习的强大动力所在。针对培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培智语文教学如何在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进而巧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人通过视觉感受能力来学习要比用其他方式效果更好,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在《雷雨》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情境多媒体音像课件显现课文情境中的生动画面:从天空乌云密布到轰隆隆的雷雨、再到雨后天晴的彩虹、青蛙鸣叫等,这一幕幕的画面情景展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其视觉、听觉的感知,促进其形象思维的提升,进而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展现丰富的画面场景,加强内容学生的吸引力。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智障学生的能力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其想象力与说写能力相对弱化,要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除了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外,还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声画结合教学形式,搜集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从而在正确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与知识量,借助多媒体对教学资料进行适当的处理或制成动画,在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智障学生在简单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一定的想象力。另外,在培养智障学生的说写能力方面,教师也可通过动画式的教学资料展示以及说写情景的设置,在说和写中架起桥梁。学生根据动画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的内容书写,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并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动物界中蜻蜓的生活属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蜻蜓捕捉害虫的动画,并追问学生捕捉蜻蜓会带来的后果。在学生讲述后,继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蚊子叮咬人、害虫祸害庄稼的片段,通过片段展示,让学生从中感知蜻蜓的有益性并发挥想象,进行练习写话。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锻炼了口语表达和写话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解决好重难点,才能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语言叙述、板书讲解及习题练习等方法来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然而,这些方法却不能适应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动画辅助重难点教学。教师通过这一多媒体动画技术对课程内容加以阐释,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学生能通过视听效果直观的吸收和理解知识难点,这对于语文重难点教学非常有效。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掉水缸后的焦急与无措,再通过动画中人物的砸缸举动,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做法与态度,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与沉着。这种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为智障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表象,有助于帮助其化解学习中的重难点。

培智美术教学 篇12

一、发挥写字优势, 激发观察兴趣

写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 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写字本身的优势, 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就会发现汉字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它们的结构特点, 就蕴含着激发儿童观察兴趣的有利因子, 我们要做的是善于发掘这些有利因子的积极作用。小学生对美的向往更是单纯的、迫切的。如果能多给他们欣赏一些古今书法佳作, 必然会让他们审美的同时产生一种写出“美丽”的汉字的欲望。

二、根据儿童特点, 培养观察习惯

小学生一般观察力较弱。有时候无论老师再怎么讲, 他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写出来的字还是离要求甚远。这时就需要老师去进行引导, 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

(一)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真正知道自己的字错在哪里, 才能把字写好。如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呢?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 因为有比较才能有所鉴别。如果把学生写得不好的字和范字放在一起, 让他们观察比较。这时再问他们:哪个字好看?哪个字不好看?他们就很容易得出结论。然后, 再引导他们说说写得不好的字毛病出在哪儿?应该如何修改?最后各人再对照自己写的字, 看看是否存在同样的毛病。

(二) 要积极鼓励学生观察

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 是写不出一笔好字的。所以对于学生的每次写字作业, 教师都必须花时间认真批改。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写上几句赞赏的评语, 在那些后进的但是进步比较快的学生写的字旁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 这些都能让其增强进一步写好字的信心。拿到这样评语的孩子, 相信他们在下一次写字时一定会比前次更为留心、细致。

(三) 要帮助孩子耐心地观察

“察之者尚精, 拟之者贵似”。在写字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孩子们细心临帖, 这就需要孩子们养成耐心观察的习惯。如对于合体字来说, 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等等) ;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字, 可以抓住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对于容易混淆的字, 先学会比较, 在具体比较时, 再学会先找出相同的地方。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要个别示范, 面对面地提出学生书写中的问题, 手把手地纠正错误。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消化所教内容。

三、结合教学过程, 培养观察能力

写字需要一个较长的、严格训练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漫长的, 甚至是枯燥和乏味的。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的观察, 让观察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变被动的枯燥练习为主动的享受学习。

(一) 观察与动口结合

为了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写字教学中应注意把引导学生用眼看与动口说结合起来, 以说促看。比如老师可以故意在黑板上写一些“错”字, 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评价和纠正。也可以出示同一个字的若干个不同的形态, 让学生辨析哪种形态更为好看。

(二) 观察与动脑结合

注意引导学生“一边看, 一边想”, “一边想, 一边看”。对于那些字形复杂的一些字和相互之间容易混淆的字, 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比较异同, 从而认清它们的字形。就以汉字的基本笔画“竖”为例:“中”字的竖和“木”字的竖, 很多人以为是相同的;但仔细观察、比较, 它们的样子并不相同, 写得方法也有区别。“中”的竖叫“悬针”, 在写的时候, 至收笔处轻轻提笔出锋;“木”的竖叫“垂露”, 写的时候, 起笔、行笔与“悬针”相同, 但下半部分不要减力, 至收笔处稍顿, 再回锋收笔。为了引起儿童观察的兴趣, 我么也可以通过实物启发学生观察、比较。所有的这些细微的区别, 老师如果不能做到耐心、具体的指导, 孩子就很难做到细心、耐心地观察。

(三) 观察与动手结合以动手促动眼

观察字形时, 同时用手画一画。特别是观察一个字马上动手写一写;写好了再与范字比一比, 如此“识写结合”能收到奇效。书写一个字, 在观察和指导之后, 可以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摆好关键部件的位置, 然后再进行描字和仿影。接着, 每多写一遍就巩固一遍字的结构方法和笔画的基本写法, 带领学生从领会“美”发展到实践“美”,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字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 观察字形与指点观察方法结合

可以结合范字具体指导。如对一个独体字来说: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写字的基本要求是要把字写的正确、整齐、熟练。正确, 是指笔画分明、笔顺正确、笔形对头、偏旁无误。整齐, 是指字的大小要相称, 间架结构要合理。单一结构的字, 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距离;合体字, 要照顾到内部结构的均衡。熟练, 是指写得快。这是在正确、整齐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如果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孩子耐心地找出这些规律, 那么写字就不难做到运笔自如、姿态灵活, 书写迅速而不潦草的熟练的程度了。

上一篇:网购模式下一篇:环境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