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体育

2024-08-24

培智学校体育(精选8篇)

培智学校体育 篇1

学校体育论文:

浅谈学校体育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放眼未来,转变观念,剖析自己,认真的学习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真正意义,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这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共同追求的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一)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

1.1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1.1独特的见解。一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从而引起该生的深入思考。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真实的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游戏走进体育课堂:游戏是学生十分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可利用学生好奇、好新、好胜的心,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轻轻松松完成教学任务。

1.3让学生尽情表现: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如体育教材中的基本体操、跑、跳、投、游戏等重要教学内容,在运动中始终情绪高涨,他们不但注意动作的节奏,还会十分形象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扬。

1.4争走入体育课堂: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于体育教育中。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规整醒目的线,美化的教具都具有艺术性,就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

(二)快乐体育的产生是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变革,基本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而把学生放在一个需要受教育的地位,这样会使学生丧失上课的积极性,学生没有兴趣上课,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上好一节好的体育课。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自己努力上好课,积极配合老师,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在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学生占主体地位上的,上好每一节课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时常交流,相互之间进行彼此之间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2.3体育教学活动本身是快乐的富有吸引力的:体育教学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孩子们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2.4在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

总之快乐体育,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爱生的情感,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出发,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趣味性素材,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技术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渴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

培智学校体育 篇2

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活动又包括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两个主要的方面。

2 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延续与发展, 在一个良好的终身体育环境中, 在终身体育的“耳濡目染”下, 自然学校体育也会做得更好。

3 制约终身体育发展的因素

终身体育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 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要, 但是各人在遗传、营养、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不相同制约了终身体育的发展, 导致了终身体育的手段、意识等各不相同:

3.1 体育健康知识的薄弱, 缺乏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

制约这一因素的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意识, 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是体育锻炼的指导, 而在现如今的体育教育模式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质、学生的技能, 恰恰忽略的就是体育健康知识, 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笔者发现在许多学校基本上就没有体育健康知识的专门性教学, 最多就是利用雨雪天气在室内进行简单知识的简单讲解, 而这一点对于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

3.2 缺乏锻炼身体的习惯, 对运动锻炼不感兴趣

什么事情兴趣都是最重要的, 兴趣的持之以恒就成了习惯。缺少了这种习惯, 就导致终身体育意识的缺失。许多学生在学校中除了参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其他的体育活动就不怎么参与;在毕业之后少了体育课, 就更少参加体育锻炼了。那就更加不具备在各种环境下自我锻炼的能力。经过调查, 有明显体育兴趣爱好, 有锻炼习惯的人, 在中老年期间也坚持着体育锻炼, 保持着终身体育的意识。

3.3 部分地区运动场地和设施的欠缺

各地经济、文化的差异也是制约终身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学校体育阶段到社会实践, 各地区的运动场地和设施都有较大的区别。东部发达地区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还是比较充足的, 能够满足人群锻炼身体的需要。但是在一些其他地区, 运动场地、设施、器材都严重不足, 大大制约了人群的终身体育的发展。

3.4 部分地区师资力量的缺失

在很多地区, 缺少专职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都是有其他的一些教师担任, 对于体育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练习都是一种遗憾, 因此, 师资力量也是制约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

4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衔接

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要有效结合, 主要是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服务。学校体育不光要解决学习体育技能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主要从体育课堂和体育课外活动这两大方面入手:

4.1 体育课堂方面

4.1.1 教材体系要“序”

在小学阶段, 要进行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 重在让学生参与各项体育练习, 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加工, 帮助小学生熟悉运动, 知道各项运动的名称、以及简单地参与到各项练习, 要广泛参与、重点学习, 帮助小学生建立动作模型, 打好运动技能的基础。在中学阶段, 教材体系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进一步提高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多种项目的选修课,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去练习、去提高、去深化。在高校阶段, 高校的教材体系更多的是可以根据学校的已有条件, 去开发一些运动项目, 提高参与性, 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长的健身手段, 内容要体现终身性、娱乐性, 为终身体育做铺垫。

4.1.2 教学内容要“乐”

教材内容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 让学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学在其中。有很多学校采用了选项课这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 来选择自己要学的项目, 这样一种手段对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可以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4.1.3 教学手段要“变”

现阶段, 体育课中很流行的是探究式教学, 相对于授受式教学, 是以学生为本, 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 这种过程包括自己探究、相互探究和老师一起探究等。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 老师更多的是用引导、疏通等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 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的使用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又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体验。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是复杂的, 用语言来描述是抽象不具体的, 如果采用电教的形式展现出来, 有的动作甚至是可以用慢镜头进行展现, 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电教手段也要在学校体育中普及使用。

4.1.4 体育检测方法要“新”

为了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应该要建立新的检测体系, 建立考核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有利于养成锻炼体习惯的评估指标, 例如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兴趣和态度, 学生在课后自觉锻炼的时间、内容等等。应该对众身多的项目进行检测, 以检测促健身, 以检测促兴趣的终身性。体育检测的手段要由单独的老师测评转而化为老师评测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与家长之间评议三种手段相互结合使用, 才能得到学生更多的关于体育的情意评价。

4.1.5 体育课堂氛围要“活”

体育课堂氛围要生动活泼, 学生的练习情绪高涨, 对于保证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学生的“朋友”, “引路人”。体育课上教师的情绪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情绪饱满, 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 氛围会变得轻松活跃, 相反如果教师课堂情绪不好, 会给学生造成压抑的感觉, 使课堂气氛沉闷, 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

4.2 课外体育活动方面

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 还必须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体外课等活动,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这些活动的时间里, 许多传统和时尚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参与进来, 传统的项目譬如说抖空竹、太极武术等, 现代时尚的项目包括打陀螺、轮滑等等。这些运动项目的加入使课外体育活动增色, 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在操场上挥洒自己的汗水,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摘要:本文从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内涵着手, 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问卷调查法、资料法和访谈法了解调查制约终身体育的因素, 从而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二者之间的衔接, 从学校体育的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两方面加以改进, 以期学校体育能更好为终身体育服务。

培智学校体育 篇3

关键词:创建 体育特色学校 学校体育品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己成为国内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潮流,很多学校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为载体,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仅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味,。不仅贯彻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而且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特别重视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例如,美国通过在中学创建篮球特色俱乐部,培养了一大批“NBA”名星,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民族的繁荣昌盛起到了重要作用。巴西通过创建足球特色学校,为巴西足球的崛起,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的兴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日本的中小学校,经常进行有特色的远足和野外生存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生存能力。

一、我对体育特色学校的几点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体育特色学校不等于拥有一批体育特长学生。建立几个运动队和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就称为“体育特色学校”,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体育特色学校必然会拥有一批特长学生,但是拥有一批体育特长学生并非就是“特色”。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过程中,应该是大多数学生参与,甚至是全体学生参与,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那种只有少数学生介入的体育特色项目,层次虽然高,但只能是“拥有”体育特长学生。因为这种少数学生参与的行为,不可能对学校体育整体工作形成有力的推动。

其次,优势体育项目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独特性和优质性,逐渐向学校体育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扩散,经常不断深化和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会形成独特的学校体育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至此,学校进入了体育特色学校的境界。到达这个境界,学校体育并非功成名就,还要以容纳和开放的办学理念,继续保持强势发展,以期进入名牌学校的行列。即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名牌学校”之路。

在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学校体育文化特征逐渐显著。学校体育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时间越长,体育文化积淀就越丰富、越深厚、越有底蕴。“优势体育项目——体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体育”的过程,不是关起门来独善其身的过程,学校体育文化在积淀的同时还需要传播,由此对周边学校体育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发挥出名牌学校体育效应。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往往是双向互动的,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反馈,而信息反馈促进了特色学校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是一个长期进取和积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要体现学校体育教育创新的思想,要做到与时俱进。

1.规范与特色的关系。学校体育是在规范办学基础上发展体育特色,体育特色是在规范办学中,就体育教育要素的拓展与丰富,是在规范基础上的个性优化,以此推动学校体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不能以牺牲学校整体中的部分要素为代价,去突出某些教育要素,例如把学校办成了专门的体育学校。不执行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计划,一味地强化某一优势体育项目,以期办出体育特色来,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是要避免的。

2.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一个持久追求学校体育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有些成就显著的体育特色学校,往往历经几任校长持续性的打造。那些换一任校长就更换一个特色,甚至一任校长就更换几个特色项目,以显示不断创新的学校,是目光短浅的。特色需要历时,需要固化,需要稳定。当然,稳定是相对的,创新才是绝对的,有“新”才有“特”,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特色创新是要提倡的。

3.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为体育特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管理新形势下,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新的源泉。特色学校要不断吸收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不断创出时代新高。

二、怎样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

1、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运用教育策划打造优势体育项目,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突破口。

首先要精心策划。教育策划应当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策划理论,就如何创建特色学校作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论证,以形成一个预想性方案,动态控制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全过程。

优势体育项目的策划要遵循“三个出发”。一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认识本校学校体育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体育项目,构筑学校体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选择优势体育项目不能东施效颦,也不能好高鹜远。优势体育项目的确认,不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专长和愿望,需要考虑各种客观条件,诸如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那种不从实际出发,冲动而盲目确定的优势体育项目,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结果必是昙花一现,缺乏生命力。二是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出发。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方向。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对教育投入巨资,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我们应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选择体育特色项目。三是从公众需求出发。随着各地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民办学校的兴起,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各校纷纷直面并应对眼前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体育特色就是创优的过程,创造体育特色就是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服务,提供其所需要的新内容和新水平的服务。

其次要运用资源。打造体育特色项目,需要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形成体育优势项目。一是校本资源,每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教育资源。资源散布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当中,关键是学校决策层要善于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资源。二是社会资源,学校不是封闭的,总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学校体育特色往往是所在地域体育总体特色的体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对本地区体育总体特色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学校体育特色建设藉此就有稳固的基础,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关键。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关键在体育教师。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素质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才能有持久的力量保持学校体育特色,在此过程中,学校体育文化特征会逐渐显著。从而对周边学校体育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树立起地域性的品牌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情来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并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把教师的政治思想提高到现代化水平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体育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的体育观念。目前,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已成为时尚。为此,应主动建立起“以人为本”新的体育教育观念,改进过去那种偏重于一个技术如何教、一个动作怎样教、一个身体部位怎么练的“物化”思想,树立起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及兴趣与爱好。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强身育人”、“健身育人”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体育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

体育教师要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方法及策略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认识、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参与预习、提高、观察、演示、讨论、质疑、练习、总结、评论等,使课堂教学变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享有发挥自己的才能、思想感情和判断想象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设计,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说,从而激发起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智慧的火花。

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体育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科学,所以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不断总结教学训练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等能力。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掌握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不同科学发展的交叉点去发掘新知识,使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使自己的体育课有一定特色。同时,通过有特色的体育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

随着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革,要有超前意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运动技术,开拓创新的新观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能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作出突出的贡献。

3、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际上决策着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在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学校体育品牌工作中,学校和上级领导必须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学校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以及制定配套的学校规章制度保证体育特色学校向深入发展,从而树立起地域性的品牌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品牌就会保证经久不衰。

参考资料:

1、《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6年第11期《走体卫特色办学之路,打造素质教育精品》陈玉金。

2、《体育教学》杂志2006年第6期《是荣誉更是责任》本刊记者。

3、《中国教育》杂志2006年第9期《研究型教师几其发展研究》温勇、宋广文。

4、《中国教育》杂志2006年第9期《创新教育研究的饿奠基之作》朱小曼。

5、《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2006年第11期《教师文化初探》车丽娜。

培智学校体育 篇4

简阳市草池镇中心小学

草池镇中心小学是1991年单设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长期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体育传统项目,以传篮球、田径项目为突破口,打造学校品牌,形成学校特色,树立了“聚合内力、全面育人、特色兴校、争创一流” 的办学目标,确立了“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校训,形成了“崇健尚美”的校风,并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育工作原则,逐步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以体育人,以体强校”的发展理念,推进学校体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突出传统,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

1、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工作,实施主动发展。体育传统特色工作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并根据学校实际制订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动发展项目,还制订了《让体育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体育传统特色工作等方案,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如《草池镇中心小学体育工作管理条例》、《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草池镇中心小学田径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草池镇中心小学篮球运动队训练管理制度》、《体育标兵评选制度》等,并做到及时总结、调整,以不断完善。把体育工作开展情况及各项比赛成绩,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班主任工作考核、文明班级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学生评比的条件和依据。制度上保证,行动上落实,使学校体育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优先发展。

2、抓好传统项目,形成良好氛围

学校成立了篮球队和田径队。篮球队、田径队坚持长年训练,教练员每天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在训练的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文化课程的辅导。学校除了配备3名教练外,还配备一名文化课程辅导老师,每天进行1小时左右的文化辅导或心理疏导,促使学生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及健康的心理,赢得了社会认可和广大家长的赞赏。形成了“我运动、我健康”的良好氛围

3、抓好传统项目特长训练,打造体育特色品牌

草池镇是“全国体育篮球之乡”,我校是“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学校结合实际,以篮球、田径项目为突破口,推动体育特色工作开展。学校坚持每天的早晨、下午进行45分钟的篮球、田径特长训练,由辅导教师分组进行训练。在每天的大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课上,篮球和田径传统体育项目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整个校园学生洋溢着喜悦的笑脸。同时学校每年上期和下期分别开展 “篮球周”系列活动和“冬季田径运动会”来检测传统体育项目训练情况,在“篮球周”系列活动中,整个运动场上都是欢乐的“篮球海洋”。学校对教练员实行考勤制度,各教练员全面负责学生训练,制定训练计划,定期召开特长生学月训练总结会。学校对训练教师工作进行督查、考评,对训练教师学校给予补助,而且对参加上级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进行加倍奖励。

4、抓好传统项目梯度训练,促进传统项目发展

为了形成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对体育传统项目人才进行了梯度训练,为高年级输送后备人才。1—6年级分为体育传统项目(篮球、田径)训练三个阶段:即1-2年级为体育传统项目(篮球、田径)训练低段;3-4年级为体育传统项目(篮球、田径)训练中段;5-6年级体育传统项目(篮球、田径)训练高段。辅导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辅导,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收获的氛围,培养了他们健康的身体,开朗、自信的心理,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下一个阶段的训练,提供了后备人才。

5、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学校在抓好竞技性体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竞赛促提升。学校每年开展“健康童年”体育节,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并把学生的参与率折合成分数后计入总分。赶小猪、投篮、跳长绳、穿越障碍等趣味活动项目让学生感受到了活动的趣味性、精彩性和刺激性。在活动中,大批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一在批学生显露出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了良好的兴趣爱好。这些活动不仅强健了身体,还磨练了坚强、进取、不屈不挠的性格,培养了同伴协作、遵守规则、正当竞争、集体荣誉等良好品质。

二、立足常规,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

1、抓实课堂教学。学校立足抓好教学常规,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针对教、学、练中的优势与不足,难点和疑惑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每节课内容充实,教法得当,学法有效,使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所获。教师人人做教学的有心人,在日常教学中发掘和培养体育苗子,充实到校篮球、田径运动队中,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特色发展的好时机。

2、抓好教学研究。体育教师将特色建设列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每学期都开展公开课、研讨课活动。他们还不断学习,及时总结,撰写的论文《认知新课程,更新新观念》、《德育在小学体育游戏中的渗透》、《浅析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情感教学让体育魅力四射》等十多篇论文获市、区的一、二、三等奖。

3、注重学科渗透。学校还把体育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描写体育运动,报道体育运动;数学学科通过量、画球场,设计等接触体育运动;思品与社会通过学习体育明星故事,宣传体育精神;音乐课歌唱体育歌曲;美术课通过绘画表现运动形象等等。

4、学校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每天安排有不低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组织有序,活动内容必须涉及篮球和田径项目,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制定出《大课间活动方案》、《大课间活动评分标准》等活动管理制度。全校老师人人自觉参于活动,个个主动参于管理;全体学生人人热情高涨,个个争先活动。

5、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丰富多样的学校体育活动已初具规模,校体育活动的模式初步构建起来。如每学期召开一次运动会,每学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育小竞赛、篮球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等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每年坚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重视活动的组织动员和宣传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6、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宗旨,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使100%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要求每位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切实得到提高。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记入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建立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

三、努力创新,促进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创新,才能进一步丰富学校体育特色内涵,促进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紧紧围绕体育特色,走创新之路。

1、改革评分体系,发挥导向作用。为促使学生在比赛中发扬体育精神,不但要名次好,还要运动成绩好,学校在比赛中,除了计名次分外,还编制了成绩计分标准,每位运动员的成绩包括了名次分和成绩分,这个保证跑最后一名的运动员也能得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学校田径队的主要项目是中长跑,为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学校在田径比赛中,中长跑采用双倍计分法。

2、改革选拔机制,发现优秀人才。为加快人才培养,形成运动员梯队,教练组一方面在校内积极寻找优秀运动员,另一方面还到周边学校选拔优秀运动员,选中的运动员将享受一系列优惠待遇。如一对一的学习辅导、获得成绩后的奖励等。

3、改革竞赛形式,发挥学生特长。在体育节上,除了规定的比赛项目,学校还设立了学生体育特长表演项目。在学生特长展示过程中,学生们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轮滑表演、篮球表演、武术、穿跳、空手翻精彩纷呈。

4、改革单一训练,加强心理辅导。单一的训练是十分枯燥的,这会让运动员产生烦燥的情绪,影响训练。为此,教练员在训练的同时,时刻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心理障碍。引导学生积极写反思,反思自己的训练过程,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从而使训练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形成文化,彰显学校体育特色

1、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完成校本课程《草池小学体育游戏》、《草池小学课外活动课》的开发与编制工作,如今,这些校本课程已在全校实施。在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学校树立了“培养健与美的学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校训,形成了“崇健尚美”的校风。

2、提炼草池小学体育精神。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的“挑战极限,超越梦想”的体育工作理念,并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永不放弃,永不服输、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等体育精神基本形成,“敢向冠军叫板”、“克服困难,永不言败”的体育竞争意识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精神财富。

3、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人才培养。为宣传在体育中表现突击的运动员,学校在校园里利用板报、墙报、“校园之声”广播站宣传他们的克服困难、永不言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广大师生了解他们的事迹,激发向他们学习的愿景。

体育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我们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依照“依法治校,人本立校,科研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思路,伴随着我校篮球、田径等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规范运作,认真总结在体育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教训,以创新的思路,更扎实的工作,谋求体育教育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使我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更具生机和活力,向着“聚合内力、全面育人、特色兴校、争创一流”办学目标更加努力奋斗!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专题 篇5

佘平德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究,体育教学日趋成熟,但受诸多因素制约,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障碍;由于现代体育的冲击,很多具有浓重本土气息和健身娱乐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日渐衰落;由于体育教学开展项目过于单一或不符合学生需求,本该气氛活跃的体育课常出现学生厌学的尴尬。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使以上问题得以解决。

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浓厚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更重要的是非常贴近形式生活。因此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及其潜藏优势,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行之道。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景谷一中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得出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为景谷一中体育教学寻求新突破提供基础和依据,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与传承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1.景谷县较流行几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景谷县是祖国西南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以傣族、彝族自治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景谷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莫过于打陀螺、象脚鼓舞、三垛脚、踩高跷、舞龙、弹玻璃球、荡秋千、打磨秋等项目。

象脚鼓舞和舞龙是景谷县大型节庆表演不可或缺的传统节目,特别是象脚鼓舞在景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傣族男子的主要传统体育活动;荡秋千、打磨秋、弹玻璃球、踩高跷是景谷大多数农村孩子幼时的娱乐项目,深受各族不同年龄的孩子喜欢;三跺脚在景谷是男女老少各个人群都喜欢的活动,在广场或空旷地放上音乐,大家手拉手尽情舞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使心理达到放松;打陀螺是景谷的一大特色,作为竞技性的打陀螺运动在景谷有着不亚于篮球等现代体育的地位,深受男子特别是中老年男子喜爱,值得一提的是打陀螺在景谷不仅是群众喜欢的体育项目,也是景谷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景谷多次举办过国内大型陀螺比赛。

2.可行性分析 2.1开发价值分析

整体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并传承下来的,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和生活,具有极强的文化传承价值;能流传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活动形式是较有益与身心健康的,具有健身娱乐的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大多简单易学,开展方便,适应性强,经济实用。

对学校而言,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无疑为解决场地器材匮乏、体育教学内容有限、学生厌学、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等诸多矛盾提供了新思路。

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都具备极强的健身娱乐、文化传承、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价值,下面仅着重对景谷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发价值作简要分析。

2.1.1三跺脚

三跺脚在场地上仅需一平整空地即可,可以放音乐也可合唱伴奏,所以投入极少;男女老少皆可参加,人数可多可少,具有广泛适应性;动作简单易学,可根据节奏改编,极易开展。三跺脚一般是在音乐下尽情释放,对心理上的放松很有效果,长时间跳动对腿部力量的发展效果明显,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保健作用明显,尤其它具有很好的减肥效果。三跺脚多是以集体活动为主,便以交流和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在景谷,三跺脚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娱乐形式,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每逢年头节日或婚嫁等重大活动,村子里都会组织跳三跺脚,展示喜庆的气氛。村民们不论男女老少,围起圈子,手牵手在弦匠的伴奏下逆时针而动,整齐的步伐跺出响亮的声音,气氛尤为热烈。三跺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广场或公园里随处可见中老年伴着音乐尽情起舞,旁边还有大群的儿童在欢快跟随的热闹场景。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常摆上烟酒食物,围成一圈吹着乐器一起舞动,一起欢呼,在此场景下青少年也常喜欢凑凑热闹。2.1.2打陀螺

打陀螺是景谷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之一。民间流传着“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的说法,打陀螺是一项常年开展的民族体育运动。从县城到乡(镇)、村寨,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打陀螺。景谷县体育局根据民族民间多年的比赛方法,一九八二年制定了新的陀螺比赛规则,后来规则逐步得到完善。现在,在景谷县打陀螺已不分时间,不分城乡,不分民族,不分老少,不分男女,蔚然成为一项朴实健康的体育运动。

打陀螺活动使人体的肢、腰眼、脑、心等得到全面的锻炼,具有静心养神、明目醒脑、活络关节、舒筋活血、调理肠胃、改善睡眠,降脂减肥等保健功能,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保健作用[10]。在景谷县城镇,中老年人已把陀螺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日常休闲锻炼活动,不乏有因长期坚持而驱除顽疾的奇迹发生。在广大农村,每逢春节、元宵节和二月八等传统节日,都要把打陀螺比赛作为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村内赛、村与村赛,赛后由输家请客,双方饮酒共餐,欢歌跳舞,热闹非凡,成了调节人际关系,充实精神文化的桥梁。2.1.3象脚鼓舞

傣族的舞蹈丰富多彩,其中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象脚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物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因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故名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不仅是健身娱乐的体育项目,同时也是节庆表演的文艺节目,更是人们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宣泄法式。

在景谷,象脚鼓舞是县庆等喜庆节日里重要的表演项目,同时也是对外宣传展现景谷风貌的一面旗帜。景谷相关部门及单位对象脚鼓舞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性的编排,使其更具艺术性、观赏性和表演性,取得了极大成功。2.2学生情况调查

2.2.1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通过调查,在景谷一中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报以可有可无的态度,尤其是女生更是占所有人数的。虽然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也有不少学生讨厌体育课。讨厌体育课的学生基本是因为体育课怕累、怕脏、不喜欢上课内容等,女生尤为突出;喜欢体育可的学生大多数是认为体育课能锻炼身体又能起到放松的作用,但也有少数男生是因为不用待在教室里而喜欢上体育课;而对体育课无所谓的学生基本上就是认为同样是上课,上什么课都一样,听教师安排就行。综合来看,很少有人提出对体育课非常有兴趣而喜欢去上,说明即使学生认为体育课有意义,但上体育的乏味使得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2.2.2.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 通过调查,认识和喜欢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认为它们对自己很有帮助的学生很多,但大部分学生都不懂它们的动作技术。基本上所有学生都有自己所喜欢的民族体育活动,而在问及这些体育活动对自己身体健康、学习、社会适应、情绪释放等方面的影响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或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几乎没有学生认为是没有帮助的。2.2.3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兴趣

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不想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和抱无所谓态度的只有少数人,大分学生都对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很有兴趣。如果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比现在更喜欢上体育课。2.3教师认知调查

2.3.1教师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情况

大多数教师基本上没有尝试过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原因是场地器材制约和课时有限等条件限制。个别教师尝试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所起到的效果也有好有坏,主要因引入情境和时机而异。2.3.2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看法

教师都对打陀螺、三跺脚、踩高跷、打磨秋等民族体育活动较为熟悉,且有把握开展教学或应用于教学,而对于象脚鼓舞、舞龙等活动由于器材缺乏、技术复杂,教师没有太大把握。

2.3.3.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效果及融入方式

教师们为,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对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最好的融入形式是课前活动、课后放松和素质练习,必要时也可以专门开展教学。2.3.4阻碍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因素

教师们认为,现阶段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景谷一中体育教学的主要障碍是经费和场地器材的制约和不了解有关部门领导的意见。2.3.5景谷一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及教师建议

教师们认为,景谷一中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学有三大优势:其一,景谷多民族聚居使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广泛交流和渗透,学生有较好基础;其二,景谷民族体育丰富多彩,开展广泛,学生较感兴趣;其三,因为开展广泛,学生能学有所用,通过去应用又能促进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们建议,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态度及兴趣,在征得相关部门领导支持后,选择几项教师有把握学生乐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融入体育教学,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发展的。2..4主管部门领导意见调查

通过调查,主管主要领导基本都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并且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身心有诸多裨益,应该传承和发扬,而学校就是重要的载体。他们认为,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学在景谷一中是可行的,只是一直以来都缺乏调查和论证,不具备实际操作的基础。他们指出只要操作得当,这是一个开展特色教学,提高教学创新性和针对性的重要途径。

他们认为景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一中的体育教师具备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而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任务不是太繁重,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教学,正好契合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传授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景谷一中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元素是切实可行的。他表示,只要体育教师敢于大胆尝试,程序得当,学校会在一定范围内大力支持,帮助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3.存在的问题

3.1 教材化的障碍

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克服缺乏场地器材的实际困难,还起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参与,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等作用,但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化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3.2师资力量薄弱

景谷一中现在任教师都懂点民族传统体育,那是因为曾经参加或看见过它们的活动,但没有教师专门从事或参加过相关培训,对于有些项目基本上教师们都不太懂,无法将它们在教学中引用。3.3场地器材及经费不足

景谷一中现有标准篮球场6块,200米田径场一块,另外在学校旁边有4块公共专业陀螺场可以借用,在场地可以满足民族传统体育的引入教学,但是景谷一中目前缺乏开展打陀螺、象脚鼓舞、踩高跷、舞龙等民族传统体育所需的器材。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4.1.1在景谷较普遍的几种民族传统体育很受人们的欢迎,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都具有较强健身娱乐、文化传承、社会交往等多重作用和价值,有必要把它们引入学校,想促进学生即可和发展的同时使它们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4.1.2经过调查分析,景谷一中学生明显存在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状况,而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较大兴趣,且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所以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教学是有必要的,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融入体育课他们会更加喜欢上体育课。学生对景谷特有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较好基础,乐于接受在体育课中出现民族传统体育元素,所以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教学又是可行的。所以,从学生角度看,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中体育教学是切实可行而有必要的。4.1.3经过调查,景谷一中教师普遍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上还是在完成教学目标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且对景谷开展较普遍的几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教师们都很有把握。所以,教师是乐意也有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

4.1.4经过走访主管领导,了解到他认为在教学中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科学的,在景谷一中是鼓励教师去尝试的,相关阻碍是可以克服的,在这方面景谷一中是有优势的。4.2建议

4.2.1为摆脱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为保护现代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为学生的发展与健康,为体育教学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大力鼓励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鼓励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融入一些民族体育元素。对于像景谷一中县这种有条件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学校,相关领导要鼓励教师去尝试,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早日形成特色化、地方体育教育。

4.2.2体育教师在完善和提高自身时应多去了解和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中以多种形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相互补充,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学校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走进课堂为学生服务,有必要对教师组织相关培训,引进专业人才。

4.2.3教师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它的包容性,发挥想象,采用和创造替代器材以降低成本。如踩高跷可以用带节的竹竿进行,陀螺可以采用原始的自治陀螺,舞龙可以用粗麻绳代替真龙,三跺脚教学可自唱及合唱来伴奏等。

4.2.4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来保障教师的培训和场地器材的配置,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2011年7月1日

姓名:佘平德

学校体育 篇6

一、选择填空题

1.1904 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标志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2.体能包括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和与 运动技能 相关的体能。

3.体育课程内容是根据 课程目标 确定的。4.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与健康课、课余体育训练 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余竞赛。

5.体育课程包括 体育实践课程 和体育基本理论课程。6.体育课结构的依据是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7.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8.体育与健康课程 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9.课外体育活动是面向 全体学生。

10.体育课程资源根据来源可分为 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和校内体育课程资源。

11.甲午战争后,我国是由___严复 ___在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先倡导体、智、德是国家民族富强的基础。

12.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___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___。

13.一个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是___课时计划___。

14.在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该注意整体性、启发性和___.灵活性___。15.体育习惯的特点有后天性、稳固性、指向性与___不可变性___。16.选择与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是___体育教学目标___。

17.人的认识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___思维___是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18.在体育教学中属于非语言指导形式的是__语调____。19.体育学习策略的结构核心是__元认知____。

20.终身教育的思想是以1965年___法国___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论》一书出版为标志。

21.20世纪奥地利学者高尔霍夫尔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主要探讨有 体育课程设计以儿童发育成长规律为依据。

22.美国“新体育”学派把体育教育分为 智力教育。23.二战后,苏联模式在学校体育中的突出表现为 以教师为中心。24.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把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概括、熟练、测验和巩固 等六个阶段。25.小学和初中学生在呼吸系统方面表现的特征有 呼吸频率较快。26.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有 个性发展 等方面。27.下列属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有 合作学习法。28.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包括 多样性。29.当前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有 校本培训。

二、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3.体育课程

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教育课程,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称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4.体育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形成技能,培养品德,发展个性的过程。

5.课外体育活动

课前、课间、课后

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以健身活动为内容

为满足身心需要,促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发展的体育活动

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利用业余时间 对部分有运动特长的学生 全面发展体能和身心素质 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7、体育教学目标

8、课余体育竞赛

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三、简答题

1.组织新授课时应注意什么?

1)使学生对新授教学内容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

2)根据动作技术性质和学生特点,安排教学,以便诱导学生逐步的掌握动作,减少学习过程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

3)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克服难点。着重解决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学生较快的掌握动作 4)要有适当的重复次数与运动负荷。

2.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过程中,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的因素有哪些?

修改内容 降低难度 简化技战术 改造场地器材

3.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的内容一般包括哪些?

答:按其性质和任务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4.体育健康课程领域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5.组织复习课时应注意什么?

1)教师应注意已掌握动作技术的情况,对复习动作提出明确和具体的技术掌握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教法手段来实现这一要求。

2)由于以往掌握动作技术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不同,因此,复习课中,应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加强个别指导,并提出不同要求。

3)教师在组织这种类型的课时,特别要注意精讲多练,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增加练习次数和练习密度,尤其是对发展身体素质实效大的练习,要反复进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增强体质。

6.组织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1)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学习顺序。2)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应根据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性质与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性练习或转移性练习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3)合理地安排好密度与运动负荷,注意动作练习与休息合理地相互交替。4)可根据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条件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全班的、分组的或以个人的形式进行练习。

7.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体育与健康课 课外体育活动 其他体育健身活动

8、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技艺性”特点――身体练习

“情意性”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自然性”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人文性”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1.组织考核课时应注意什么?

1)使学生明确考核的目的,端正态度。2)除了安排考核项目外,适当的安排一些以后需要考核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巩固技术。

3)考核时,运动强度一般较大,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安全措施。4)做好培养助手和场地、器材、登记表格等准备工作。

9.体育课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包括那些? 1)课堂常规,队列、体操队形的运用。2)编班分组方式和分组教学。

3)场地器材的布置,活动组织方式选择与应用。4)体育骨干的培养和使用。

10.简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不同点?

业余性 基础性 广泛性

11.请例举6种体育教学方法。

语言法

直观法

完整与分解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游戏与竞赛法 自主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 发现式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领会教学法

四、应用题

1、假设已测的体育课各项活动的时间为:

教师指导时间:8分01秒

学生练习时间 :20分10秒

组织措施时间:6分18 秒

观察、保护时间:3分16 秒

学生休息时间:5分40秒

不合理运用时间:2分35秒

一节按45分计算,请计算下列各题 1)课的综合密度是多少?

2)课中各项活动的密度是多少?

3)课中不合理运用时间的比率是多少?

2、假设一节体育课测得的脉搏次数如下所示

课前安静时平均脉搏为:13/10秒

顺序

测定联系内容

课的时间(分)

次/10秒

次/分

队列练习完

03

慢跑结束

05

114

徒手操完

07

126

传接球游戏完

132

双手胸前传球前

120

双手胸前传球后

132

反弹传球完

132

原地运球第一次完

126

原地云求后下蹲起

138

调动队伍完

132

讲解行进间运球完

114

行进间运球完

138

高抬腿练习前

126

原地高抬腿第二次完

144

30米高抬腿第二次完

156

30米后蹬腿第二次完

162

30米加速跑第二次完

162

30迎面接力跑前

150

30米迎面接力跑一次完

168

30米迎面接力跑2次完

168

放松整理活动结束

138

小结后

请计算下列各题:

1)全课的平均脉搏是多少?(用点算法和面积计算方法)2)各部分的平均脉搏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

3.根据游戏的特点,谈谈游戏的创编?

因游戏法具有一定的情节、思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因此,在创编游戏时,应考虑如下几点要求:

1)游戏内容有一定的情节,要按教学意图和计划去组织创编游戏。2)要制定好游戏的名称、方法、规则和罚则。3)创编游戏要具有教育意义。

4)要通过游戏内容、规则、时间、器材、场地等其他见解途径控制调节运动负荷

五、论述题

1.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哪些?

一般能力: 教育能力 教学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专业能力:

组织课外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 精力充沛 体魄健壮

2.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布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水平的基本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基本要求。

试述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意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3、试述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哪些?

1)教学设计技能 2)课堂组织与管理 3)正确运用口令的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5)动作示范的能力

6)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7)组织竞赛 8)裁判能力

9)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 10)科学研究能力

4、试论述如何分析和评价一节体育课? 1)课的教案,场地,器材准备的如何。

2)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正确性、可接受性和实效性。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篇7

一、养成锻炼习惯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

体育的基本特点就是亲身参加实践———体育锻炼,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作为基本手段的, 它具有三个特征:1.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长期进行体育锻炼, 必然会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射。2.选用了身体练习的人必然亲身参加实践。3.从事身体练习, 人的有机体会承担相应的运动负荷。由此可见, 只有亲身参加体育锻炼, 才能达到目的。否则, 即使是很懂得体育锻炼科学道理和具有很强体育能力的体育专家, 也不可能使其强身健体。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工作很多, 但养成锻炼习惯却是关键, 它在体育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历来把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列为学校体育基本任务之一。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方法很多, 而坚持养成教育则是中心环节。养成教育的目标比较明确具体,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思想教育, 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 而且还需要安排锻炼时间, 场地器材, 以及对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进行检查与考核。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教学中笔者常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游戏激趣、歌诀激趣、情境激趣等途径, 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以教师之“情”导学生之“趣”。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家庭体育及节假日体育锻炼的督促、指导, 使学生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必要条件。笔者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技术教学之外,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在体育教学中还要特别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 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方面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主动积极地锻炼, 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不知不觉得到发展。学生掌握了体育与健身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学会了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 就能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 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兴趣是构建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因素

“快乐体育”、“兴趣体育”是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联结的重要途径, 如果学生在学校阶段总是被动地、毫无生气地接受那些没有兴趣、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25页) 没有快乐情趣的体育, 就难以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 学生也难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和养成自觉主动地从事体育活动的习惯。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细微安排。如高年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 相比之下, 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的教学法, 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运动情境中完成有情节的任务, 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相互评价, 促进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课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那么不管现在学生是否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 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 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逐渐把教师培养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浅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培育途径

随着国家《全民健身》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以及人民群众物质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终身体育的概念已经深入千家万户,人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工作效率。学校体育百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环节,将对学生终身体育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作用,转变观念,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一、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概述

1 学校体育概述

(1)学校体育的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诸多方面,体育是其它诸多方面的基础。

(2)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

学校体育观念向重视健康教育、终身体育转变。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一方面,着眼于学校体育,使学生在校其间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且重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最终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使学生使其终身受益。

2 终身体育概述

终身体育是人们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的目的是要保持人的终身体质强壮,身心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通过终身体育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因此,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应该是任何一个环节的主要任务,这一任务不仅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需要,而且还为学生完成繁重学习任务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人才提供重要保证。

二、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1 学校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每个人从进入学校开始,学校体育就伴随他度过学生生涯。因此,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使其在终身体育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2、学校体育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所能产生的作用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在校学习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以良好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正常发展,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既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使之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也可以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学习、工作和从事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其次,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 终身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1)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我国国情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

(2)随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学校体育目标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在学校体育总目标中,应特别强调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学校体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终身体育习惯与能力作为根本目标。

三、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途径

1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的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2 体育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人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常更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体育具有和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同的乐趣,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豫,刘鹏启.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 97-98.

[2]高文豹,梅哲金,周学军. 论终身体育[J].襄樊学院学报2003(2).

[3]肖锋,蔡冬梅. 论高校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 53-54.

[4]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A]. 体育科学,2004(1):42.

[5]赖天德.试论学校体育的本质与目标[J].中国学校体育,1993(2):61.

上一篇:小学生观察日记下一篇:关于《爸爸的爱》绘本群文阅读四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