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培智数学教学

2024-06-26

特殊儿童培智数学教学(精选9篇)

特殊儿童培智数学教学 篇1

浅谈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

摘要: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明显的缺陷,使他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比较困难,还缺乏学习兴趣,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内容比较广泛,抽象的学科。智障儿童更表现出学习兴趣的不足,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将游戏设计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改善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游戏

数学 弱智 课堂教学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明显的缺陷,使他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比较困难,还缺乏学习兴趣,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内容比较广泛,抽象的学科。智障儿童更表现出学习兴趣的不足,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将游戏设计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改善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的功能

在希腊语中,游戏和教育这两个词的词根是一样的,都指称儿童的活动,这预示着对两者的关系的研究从来没有被教育研究者漠视过。[1]柏拉图是第一个研究两者关系问题的人,指出包括游戏成分,以游戏帮助教育。数学游戏,它寓数学问题与游戏中,让人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2]西奥妮·帕帕斯说“数学三剑客为-------逻辑、娱乐和游戏。”可见数学游戏在数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教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明确了数学游戏必须既是数学问题又是游戏,同时兼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3]并且夸美纽斯、福禄贝尔、杜威等教育家早已对游戏的教育价值认可。马丁·加德纳曾经对数学游戏的的教育价值做了如下相当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老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

徐朝辉在《对智障儿童数学教学过程的“游戏的”导引》中写到“多年以,在特殊教育领域特别是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上,老师往往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即使是最简单的知识,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也很难习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不足。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之一,是儿童的本能,智障孩子也一样喜爱戏活动。游戏能有效地协调手、口、脑和现实生活活动,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教学教学过程游戏化也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欢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的设计是多麽重要。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数学教学引入数学游戏更是重要。针对培智学生的心理特点:反应迟钝,不配合、惰性强、自控能力差,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驾驭效果,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训练,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游戏设计的价值这里引用是什么意思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设计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是数学和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坚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智学生能力程度不仅低下而且差异很大,所以通过数学游戏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缺陷补偿,潜力开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坏境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数学游戏对于善我们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的特点,因此通过数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为数学和探索数学提供了动力。

(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自主性

数学游戏可以打破数学课程分割条块局面,是数学知识各方面、数学与其他课程、数学与社会生活知识相互融合。教师可以更具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轻松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五)改变教学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

数学游戏使教师的作用和角色、学生学习环境有了变化,老师和学生一起游戏,使老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的坏境,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最容易成为独角表演,学生注意力涣散,反应迟缓,若在课堂中设计游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使学习和教学活动轻松进行。

(六)使数学真正生活化

数学游戏是数学从课本上走出来,生动活泼的走向现实,走向生活。让培智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让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对于培智学生的教学一方面发展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让他们适应现实生活。数学游戏就可以轻松的实现教学和生活目标,是数学知识和其他相互融合起来。[4]

三、数学游戏的特点(以下是游戏的特点还是数学游戏的特点)

(一)趣味性

游戏新奇有趣,是学生乐于接受,游戏本身的“魅力”或“魔力”就是能激发学生是玩的积极性。

(二)简易性

即游戏的要求简单易记,要求的表述明白易懂。设计游戏从总体上考虑培智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同时游戏不受场合、人数、年龄的过分限制,大家可以一起玩,一起乐。

(三)开放性

即游戏不指向一种结果,而像魔方那样,有很多的答案,这样差异不同的学生均能获得各自成功的心理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处于课余学习的状态。

(四)拓展性

即游戏能晋级拔高,具有发展的余地,可以引出新的游戏或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思考和探究,从而不断想学生的智力潜能发起天战,不同年龄的学生可获得某一阶段成功后,攀相信的高度,并探究不已。

(五)生活性

即游戏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他们在试玩中体会到:游戏会给自己家人和朋友带来生活的兴趣。

四、游戏策略[5]从这开始,以下应该谈谈游戏设计(一)、做好知识铺垫

由于培智学生识记慢,遗忘快,保持不牢固,在现不准确的问题。而游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知识经验,还可以引起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过程。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游戏就是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良药。例如:

(三)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游戏能把枯燥的数学游戏知识通过一个个具体形象的事例或生活情节表现出来,它能是纯数字符号变成形象具体的事物,是数学具体化为生动感的游戏。[6]起到直观形象,引人入胜的作用。

(四)、联系生活情景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情景中学到数学知识。

(五)鼓励自我探索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六)促进思维发展 学生通过活动,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思维的概括准备了条件。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象征思维得到锻炼,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6]

(七)、拓展深化知识

在每节课的后半段开展一些有去的游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嗨可以适当对知识惊醒拓展深化。

六、游戏设计的要点

(一)、游戏题材要适合,不已有繁难的计算或证明。

(二)、游戏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游戏规则、今明的游戏程序公正的评比结果评比方法,并有趣味性、生动性、竞争性。

(三)、游戏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愉快的投入活动。

(四)、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原理或方法。

(五)、兼顾每一位学生。

(六)、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营造气氛,及时引导和控制游戏的进展。

(七)、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游戏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智障儿童数学课堂需要含有数学内容的游戏,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教学,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作为数学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的,更好的,健康的,含有数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来充实我们的数学课堂,为智障儿童提供一个欢乐的学习氛围。[8]

[1]王幼军: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数学的影响.自然通讯法,2002,25(10)2—5 [2]游安军:数学游戏与数学教学观.湖南教育2001(9)26-48 [3]肖斌:初中数学游戏课的教学设计与模式研究2005(5)[4] 肖斌:初中数学游戏课的教学设计与模式研究2005(5)[5] 王小波: 数学课堂中的游戏策略

[6] 张艳梅 让数学游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7] 戴碎英 叶爱娟 胡乐“游戏法”在弱智儿童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8]徐朝辉在《对智障儿童数学教学过程的“游戏的”导引》

特殊儿童培智数学教学 篇2

由于智力和心理等问题造成培智学生不能够像普通学生一样拥有协调的手脚、认识图像、感知色彩, 对于培智学生来说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剪纸、填色、绘图等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会存在听不懂、不服从指挥等问题, 对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所以在特殊教育中培智美术教学时需要研究出适合培智学生的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选择合适的培智美术学科教材

( 一) 简化教材

培智学生通常具有较差的教材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的练习才可以达到正常的学生水平, 所以在特殊教育中的培智美术教学时, 需要教师尽量选择较为简单化的美术教材, 并以小单元的形式组合一些容易被学生接受、简单的美术知识进行教学, 然后根据教学的进度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例如在一幅图画中, 让学生找出其中哪些图案的颜色相同; 设置相似的美术作业, 对同一幅图画里的动物种类、图画颜色、画面动物数量等进行改动, 引导学生对色彩更清晰的感受和认识; 或者在教学生画小鸡的过程中, 从基础的教学开始, 教会学生画直线、画圆, 使其对圆和直线进行正确的认识之后, 在进步的开展教学,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组成一个小鸡图画。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小鸡进行涂色。借助简单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小鸡的形象, 对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进行掌握, 从而达到培智美术教学的目的[1]。

( 二) 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在培智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主题、话题,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 绘制出与主题或话题一致的图画, 在画纸上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到的景象等修改、添加图画的内容, 并尽可能的设计一些具有丰富化、多样化的图画。使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活跃、想像力的锻炼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等。另外教师在学生自由创作图画之后,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 并在其原有的图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绘制, 使用不同的颜色、简单的直线和圆等图形对画面内容进行丰富,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图形运用能力。

二、科学使用培智美术教学手段

( 一) 构建美术教学情境

对于培智学生来说,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 且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 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美术教学情境, 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 并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教学情境, 使学生产生置身画中的感受,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避免学生出现 “溜号”的问题。例如在学习 《小鸭子》时, 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关于小鸭子的趣事、小故事等, 使学生产生一种仿佛小鸭子就在他们身边的感觉, 在讲述之后再引导学生根据理解画出关于小鸭子的图画,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2]。

( 二) 结合生活常见资源开展教学

在培智美术教学课堂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的美术资源结合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使用废纸、吸管、塑料瓶等, 设计相关动手操作教学活动, 利用这些常见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积极的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绘画装饰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彩纸、浇水、塑料瓶等绘画工具, 并示范如何正确的操作这些绘画工具。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在学生实践的时候及时的对学生做出指导, 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还应当及时的给予表扬,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3]。

( 三) 在教学中引入儿歌

儿歌通常能够使用形象生动的歌词传递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 相比较于难懂的理论知识, 儿歌更易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培智学生, 儿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所以在培智美术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儿歌教学方法。可以在导学阶段引进儿歌教学, 将儿歌和图画相关知识结合, 使图画的意境、图画内容等知识通过儿歌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例如对学生进行画手指内容的教学时, 可以先让学生们听 《手指操》 这首儿歌, 让学生不仅可以画出手指的形状, 还能够通过学习了解手指的名称。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儿歌教学, 在教学生画某个具体的图像时, 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儿歌的形式, 介绍具体图像的特点、形象特征等信息。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图画内容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4]。

三、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特殊教育中培智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分析, 从中可以了解到在特殊教育中, 只用采用科学合理的培智美术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 促进培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增强其美术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唐仕元.培智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指标构建及成长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3.

[2]唐海.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D].湖北大学, 2013.

[3]王春利, 王景志.培智学校教育教学新模式浅析[J].好家长, 2014, 48:199.

特殊儿童培智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智力障碍;特殊体育教育;教学原则

一、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

1.智障儿童、学生的身体特征

(1)智障儿童的身体形态特征

智障儿童的身高、体重与一般儿童之间存在着差别,虽不如心理差异那样明显,但就一般情况看,智障儿童身高、体重、骨骼形成较差,发展速度较慢,成熟也较晚,相差程度随着缺陷深度而扩展。但经过特殊训练,多数可以接近正常儿童,甚至有些可以超过一般儿童。

(2)智障儿童的身体机能特征

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智障儿童的身体素质劣于一般儿童,并且智力落后越严重,素质越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身体器官的损伤导致其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的下降;二是客观环境对智障儿童没有足够的重视,给他们造成一种环境剥夺状态,使他们失去了锻炼发展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其身体素质的下降;三是由于智障儿童平时接受的鼓励与一般儿童相比较少,因此动机水平不高,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研究结果还发现,智障儿童在动作的控制方面不如一般人。从把握自由运动的速度和肌肉联合动作的测验看,弱智儿童的成绩都次于一般儿童,智障儿童联合动作的发展较迟。

2.智障儿童的运动行为特征

苏联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鲁利亚(Luria.A.P.)通过研究发现,智障儿童高级神经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大脑皮层接通机能减弱;二是保护性抑制占优势;三是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作用障碍。由于大脑皮层接通机能弱,使智障儿童形成条件反射的时间慢于一般儿童,这种条件联系形成的缓慢性正是智障儿童技能学习缓慢的原因。由于保护性抑制占优势,导致智障儿童的工作能力降低,“极易疲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结果导致技能学习能力下降。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作用障碍,导致他们更多地注意第一信号系统而忽视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更多地依赖直觉,习惯用直观思维。

3.智障儿童的认知特征

在感知方面,智障儿童的感知缓慢、范围狭窄;视知觉不够分化,认知时很难区分相似的物体。另外,智障儿童在肌肉、肌腱、关节等方面的感觉常不如一般儿童,而且中度智障儿童还常缺乏痛觉的体验,但他们没有疼痛感和饥饿感。所有这些特点贯穿着一个特点,即缺乏感知的主动性。这些落后特征主要是由其大脑相应系统的第一、二级机能区受损或功能有障碍造成的,补偿的方法除加强感知训练外,还要丰富其直观经验,增加获得运动表象的机会。智障儿童在记忆方面还存在遗忘规律先快后慢、识记材料的重现量与智商成正比、有识记不正确现象等特点。

4.智障儿童的个性特征

智障儿童的意志品质常表现出主动性缺乏、动机不足、求知欲差、意志软弱、易冲动、缺乏自制力、固执等特征。智障儿童情绪特征的突出表现是情感分化慢、易受情景影响、高级情感体验少。

二、智障儿童体育教学原则

由于智障的残疾种类和程度不同,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就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智障儿童进行体育教学时,除遵循一般体育教学原则外,还必须遵循一些特殊原则。

1.个别化原则

在体育教学时要注意采用个别化原则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针对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实际生活经验为中心,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不同的教育,为最终完成三个适应(个人适应、职业适应、社会适应)的根本改变服务。

2.循序渐进原则

从简单易行的动作做起,不追求复杂的动作技能,多给予其获得成功和完成动作的机会。要克服急躁情绪,一次课不能教授很多内容,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掌握基本动作。

3.全面发展原则

培养其能够适应社会以及顺利参加各种休闲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和技能;促进其形成适应社会的自理能力及获得社会经验的机会;通过参加团体的社会休闲体育活动,提高其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能够积极的参与社会的服务活动;注意改善其身体基本姿势、身体结构,培养节奏感及自身运动调节能力;对有平衡障碍的智障儿童要多进行平衡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张茂聪.弱智儿童生活与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三年发展规划 篇4

三年发展规划(2016.03---2019.03)

一、培智部情况分析:

2015年7月份原临河区培智学校与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合并,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正式成立,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培智部的规模日益壮大。培智部现有在职教师24名(16名在编教师,8名代课教师),在校学生78人,学生年龄跨度大,残疾类型多。

二、培智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管理松散,常规工作重视不够。

2.一部分教师学习意识、进取心不强,进修、读书以及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不高,缺乏相应的班主任、教师激励竞争机制。

3.课程设置不完善,实用性课程没有与学生实际和地域实际相结合,亟需开发校本教材。

4.现行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质量低。

5.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意识不强,教师素养参差不齐。

三、培智部发展目标:

1.提高培智部教学质量,研发系列校本教材,“走班制”教学形成系统的模式,有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2.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研水平,进一步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3.提高部门管理水平。

4.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让特教教师在工作中有幸福感。

四、具体措施: 1.培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每月带学生去菜市场、银行、超市等地方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智力障碍学生正常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编订一系列“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校本教材”,涉及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美术手工以及心理健康等各个学科,每个科目至少研发1--2册校本教材。

3.“走班制”教学模式从实用语数逐步推广到劳技、计算机和手工等领域,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

4.编订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论文集”“随笔集”“个案集”,培智部教师每人至少参与一篇。

5.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培智部教师承担自治区级集体科研项目1--2个,个人承接课题不少于3人。

6.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和计算机,拓展职业教育,培智生增设园艺管理、烹饪及宾馆服务等专业。

7.开放家长学校,定期请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给家长进行讲座;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班听课。

8.自我规划,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自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学校通过多种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读书、反思、进步。9.通过成立学校合唱团、钢琴兴趣组以及书法班等方式,丰富教师的日常生活,让教师在紧张忙绿的工作中拥有幸福感。

10.教学管理常态化、精细化。通过推门听课,定期检查等方法及时发现教学问题。11.“请进来、走出去”,加大对外交流渠道,派遣教师外出学习,请专家进来讲课,与各地优秀的特校建立交流机制。

12.对口培养,搭建舞台。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努力为青年教师创设各种崭露头角的机会。

13.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扩大阅读量,定期购阅有价值的理论书籍,每季度编写“培智部科研文摘”。

特殊儿童培智数学教学 篇5

摘要 智力障碍儿童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发展水平低,且个体间差异大。目前特殊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不能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本文从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出发,提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 语文阅读教学

1问题的提出

1.1智力障碍

根据美国《残疾人教育法》定义,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简称MR)儿童是一个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平均水平,并同时存在社会适应性行为缺陷的群体。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损害,从而给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统计,智力障碍儿童中具有语言缺陷的在70%左右。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语言发展的水平也越低。徐方在北京6所培智学校564名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占32.9%,其中口吃占5.5%,吐字不清者占6.7%,嗓音失调者占4.1%,语言理解表达困难者占4.9%,多重言语障碍者占11.7%。

1.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中的主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比重最大,用时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语文教学要求能否全面完成。

2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第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有的智力障碍儿童两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五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的家住哪儿也说不清楚。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要少得多。正常儿童入学时,一般掌握了2500~3000的词汇量,而同龄的轻度的智力障碍儿童只能掌握几百个词汇,并且大多数是名词、动词、代词等,连词、副词、形容词等基本不会使用。另外,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不全面。在使用某些词汇时,往往不分场合,盲目使用。

第二,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和思维的不灵活,智力障碍儿童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也不会说成分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一般只能说简单的陈述句。在言语行为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往往不能使用有意义的的话语传达信息,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或重复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重复某些个别的音。

3智力障碍儿童阅读能力现状

3.1阅读习惯

(1)读书时读着读着不知读到何处

(2)读书时情绪不安

(3)读书时用手指指着读

(4)不喜欢读书

(5)读书时头部歪斜或书本歪斜

3.2读书声音

(1)读书声音过高过低

(2)读书音色单调

(3)不能清晰地发音

3.3阅读理解能力

(1)词汇量少,大部分是动词、名词

(2)句子理解困难,理解一些简单句

(3)机械地模仿

4智力障碍儿童阅读能力训练的方法

4.1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的朗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障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朗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教学来说,更要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读的情境,给足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作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授课教师,应该为智力障碍儿童创造条件,正确引导,积极朗读,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鼓励他们克服阅读障碍,提高言语表达水平。言语功能的发展需要经验,与普通学生相比,智力障碍儿童需要更多的言语经验来发展言语能力。

4.2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教师丰富表情语态手势。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备课时注意仔细选择讲课的姿势、表情和手势,在上课时力求自己和讲课内容融合成为一体,通过学生的知觉和视觉,在他们头脑里形成活生生的语言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培智语文第五册语言训练六《小山羊》一课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讲故事的同时配以音乐和手指木偶表演,在讲到“小鸡请小山羊吃虫子,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虫子。’”时辅以生动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将故事立体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对礼貌用语“请、谢谢”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学生们便会学得有趣,学得开心,同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培智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四课《美丽的公鸡》一文的第一段时,戴着公鸡的头饰学着公鸡大摇大摆的样子得意洋洋地高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 直观形象地把公鸡骄傲得意的神态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

4.3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法

教师利用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临时性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儿童在该临时情境中扮演角色一体会学习的内容,如角色朗读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加强智力障碍儿童对特定场所特定氛围、语言的理解由于学习,对儿童理解生活、规范语言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还能活跃教育活动气氛。情境教学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直观性、功能性、补偿性等教学原则。例如:学校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教育需要,在校内设置一些专用教室——模拟“家庭”“超市”等特定教学场所。教师根据特定教学场所,通过让智力障碍儿童在模拟情景中执行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4.4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情境,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如录音、录像、幻灯、多媒体大屏幕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智商低,阅读能力较差,学生缺乏有关的感性经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课件,播放动画视频,并配上录像和录音,简介故事情节,这就把学生带到了故事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这样,运用电教手段,体现故事情景,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合理的背景的音乐,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能力训练,不但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习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整个心理的发展和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华国栋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5

2刘春玲 马红英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5 3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徐方 弱智学生言语障碍问题的调查报告 教育研究 1991.5

特殊儿童个案记录 篇6

幼儿情况:

重度自闭症儿童,表现为行为刻板,吃饭挑食,只吃荤菜不吃素菜,喜欢吃饼干。记录一(2010.10.8):

现象:

阿福第一天来园,我们跟她问早,她看都不看我们,只顾自己周围看,在教室里东窜窜西窜窜,不时发出“啊呀呀呀”、“叽叽叽叽”的难听的声音。在阿福爸爸的多次提醒下,说出来一个“早”字。上厕所的时候,老师带他到厕所里,站在小便池前,我帮他脱掉裤子,让他对准小便池小便,小好便还帮他好裤子。洗手的时候我帮着他洗手,还一边跟他说:“水冲冲,挤一点洗手液,搓一搓,冲掉,来擦一擦手,把毛巾放到筒里。”吃点心的时候,老师让他做在固定的位子。他坐在位子上,看着墙壁,用手弹墙壁,发出各种“噪声”。分析:

今天是阿福第一天来园,他对这个新环境是充满好奇的,不停地用手、眼睛来观察这个新的环境。自闭症儿童由于语言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和沟通,所以一直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记录二(2010.10.15——2010.10.29):

现象:

一周过去后,我发现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不过我要带她去小便池前,跟他说:“阿福小便,自己脱裤子。”但是小好便后跟阿福说:“把裤子拉上来。”他会有意识的拉裤子,但是拉的不好,我就帮他拉裤子。洗手的时候,阿福会自己用手打开水龙头,手放到水里冲,但是不知道挤洗手液和擦手。吃午饭的时候,阿福会自己用勺子吃东西,但是他很挑食,蔬菜白饭基本不吃,但是吃面食和馄饨的时候会稍微吃多一点。我喂他吃东西,他会用手来阻拦我喂他吃东西。

分析和调整:

阿福吃饭很挑食,自闭症儿童基本都有这个特点。为了改善他的挑食的毛病,我会哄他吃东西,但是失败了,因为他会用手推开我喂他吃饭的手。他因为喜欢吃荤菜,所以盛饭的时候,我会稍微多盛一点荤菜给他吃。阿福白饭吃的少,所以我在饭里给他绊一点汤汁在里面,这样,比起白饭,阿福会多吃一点饭。阿福洗手的时候,由于还不知道挤洗手液和擦手,所以我会帮他做,边做边提醒他,“阿福,来挤一点洗手液,来手擦一擦。”拉住他的手,帮他把毛巾放进筒里。

记录三(2010.11.1——2010.11.15):

现象:

将近一个月过去了,阿福开始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我用手拉他去小便,跟他说:“阿福,小便了。”他会自己跟着我到厕所去。我让他站在小便池前,说:“阿福,脱裤子。”说了几遍后,阿福会把裤子自己脱下来,扶着他,让他对准小便池小便,还跟他说:“阿福,把裤子拉上来,拉上来。”他自己把裤子拉上来,我会帮他缩好裤子。洗手的时候,现在阿福我提醒他把毛巾放到筒里面,他会按照我说的要求,把毛巾放到筒里。饮食方面,阿福有的时候连荤菜也不吃,他把荤菜放在嘴里嚼几下就吐出来了。吐出来后,他会连其他菜都不碰。分析和调整:

阿福有可能家里吃的食物做的很精致,使得阿福的咀嚼能力不是很强。有时候肉有点大或者老的时候,阿福就会咀嚼几下就吐出来。所以,我会在盛饭的时候把肉撕成小块让他吃。

记录四(2010.11.18——2010.11.30):

现象:

现在,阿福在上厕所的时候,能够跟着我说的做,我让他把裤子脱下来,他会自己脱裤子,让他把裤子拉上来,他会自己把裤子拉上来,然后我再帮他缩裤子。最近,阿福很喜欢到厕所转圈子,转悠。特别会对小便池很感兴趣,所以,小便的时候,阿福会对小便池仔细研究,盯着他看,发出各种难听的声音。吃饭的时候,有时饭不合他的胃口,就会用上弹一会儿墙壁,然后又到空的地方,转圈玩,不管转了几圈,头也不晕。

分析和调整:

对于阿福对小便池、水龙头以及饭厅的“观察研究热”。所以,我会打断他的刻板行为,让他按照我说的做事情。有时候多次提醒也没用,就拉住他的手跟我做,在旁边还一直跟他说该怎么做。

记录五(2010.12.1——2010..12.15):

现象:

阿福来园有2个月了,在如厕、洗手方面都有所进步了。他能按照我说的做简单的事情了,不像刚来园时,我要一步一步带着他,告诉他该怎么做。但是,来园以来,阿福喝水一直是一个问题。我叫阿福来喝水,帮他把杯子里的水倒好,让他拿着杯子自己喝,他不要拿,我喂他喝,他会用手阻挡我,表示不要喝。在他很口渴的时候,我喂他喝水,他会把我倒给他的水分几口喝光。

分析和调整:

自闭症的儿童或许做事情一定有他的规则,这也是他刻板特点的表现。尤其是在我喂他吃饭喝水时,他肯定会用手阻止我喂他。除非他很渴或者很饿的情况下,他会乖乖地食物吃掉,但是水只喝两三口。于是,对于阿福喝水的习惯,我让他自己做,边跟他说该怎么做,边提醒或者帮助他该怎么做。比如拿杯子时,我把茶水门打开,指着那个杯子让阿福来拿。阿福就会拿这个杯子。我让阿福自己倒水,跟他说:“阿福,自己倒水,过来自己倒。”但是他不会用茶水龙头,于是我会帮他打开龙头。

记录六(2010..12.18——2010.12.31):

现象:

阿福已经变得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他有时会抓着我的手,凑过来对我撒娇。现在天冷了,他开始穿起羽绒服。因为颜色浅,我就给他套上了一个袖套。一开始阿福他很不习惯,刚刚前脚把袖套套上去,阿福就会把袖套拿下来,扔在地上,于是我就跟他说:“衣服要脏的,不拿。”然后重新帮他套好。

分析和调整: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体育教学研究 篇7

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身心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障碍,发展水平低于正常 的儿童 ,广义上还包括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 儿童”“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1. 特殊儿童有一定的身心缺陷

大部分特殊儿童会由于身体的缺陷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成长,如果对特殊儿童不及时引导和关怀, 随着他们的成长会形成第二性缺陷———心理障碍。

例如,盲童的视觉器官有缺陷,他们不得不利用听觉、触觉来感知外界事物。由于失去了接收外界信息的视觉通道,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聋童由于听觉器官的缺陷,对其语言学习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而语言发展的局限性又会妨碍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肢体残疾儿童在动作技能的发展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生活难以自理。智障儿童的智力有缺陷,他们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就比普通儿童晚,且起点低、速度慢,所能达到的水平也有限。

2. 特殊儿童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较大

特殊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个体间差异既包括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 又包括同一类型的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

例如, 超常儿童与智障儿童分别代表了智力水平较高和较低两类儿童,这两类儿童之间有极大差异。又如,盲童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童及其他儿童。即使属于同一类型的特殊儿童,因造成其心理发展异常的原因不同,每个儿童的个体特征也不同。正是由于特殊儿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应该进行归类和具体分析。个体内差异, 通常是指个体内部各种能力之间的差异。特殊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差异特别大。例如,有些自闭症儿童的记忆力非常好,而语言理解力、人际交往能力又特别差。又如,有些聋童虽然听不见声音,但手眼协调能力非常好。因此,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其个体特点来进行。

3. 特殊儿童学习和生活能力较差

特殊儿童往往难以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方面也面临着较多困难, 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特别辅导。

例如,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对超常儿童可能过于简单,而对智障儿童则会太难。对大多数聋童和盲童而言, 他们可能无法适应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学校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独特的教育需要设计课程和教材,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特殊儿童才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又如, 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由于其成长的“特殊”环境,学习和生活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往往会造成适应不良。因此, 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需要考虑特殊的方式、方法。

二、特殊儿童体育教学策略

1. 教师要充分尊重特殊儿童

体育教师对待特殊儿童,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在锻炼标准上区别对待,多加表扬和鼓励,或通过启发、暗示,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和缺点,以增强信心;对自尊心较强或自高自大的学生,不能总是夸奖,但批评又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既要保持他们的上进心, 又要设法使他们在锻炼中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求虚心。多激励、多表扬,对于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在体育课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传递出他是否喜欢学生的信息。因此,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当学生完成的练习动作姿势准确、协调、连贯、精彩时,教师不妨多用几句赞美的语句“你真棒! ”“你真勇敢! ”“有进步! ”或对学生竖起大拇指。其次,老师要多关心、呵护学生,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要多耐心、少浮躁,多跟他们交流想法,让他们充分信任老师,与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2. 培养特殊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点关注特殊儿童,以他们的兴趣为基础,通过四肢的运动、音乐的刺激来设计动作造型,选编一些音乐和舞蹈,把体育锻炼和艺术熏陶充分融合在一起,展现“体育———艺术”活动在特殊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比如: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体育模仿操, 让学生通过对田径、篮球、游泳、滑冰等体育动作的模仿,使他们在不断模仿练习中了解并掌握运动动作、体验运动乐趣; 让学生随着钢琴曲优美、缓慢的旋律进行头、颈、腰、四肢的放松,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并感受着韵律美, 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或者编排一些活泼的舞蹈动作,刺激学生大脑和四肢的反应和身心的协调,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同时感受热情欢快的气氛;还可以在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的伴奏下,师生随着音乐变换队形,表现出一种集体和团队精神,使特殊儿童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团队力量。总之,要鼓励学生主动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参与和表演欲望,促进特殊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3. 培养特殊儿童的自我展示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体育教师在对特殊儿童的教学中,要端正教育理念,以“一切为了特殊孩子”为教育理念,以“培养特殊孩子自信、自尊、自强、自立”为教育目标,根据特殊孩子的特点不断去创新发展,把特殊儿童潜在的才能充分挖掘出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成才。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艺术的渗透,以学生特长展示、特长全面提升、集体参与为教学目标。积极开展互动性、融合性、团队性的以学生“生活技能、学习习惯、艺术修养、职业技能”为内容的展示活动,弘扬校园艺术特色文化,使特殊儿童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自我,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不断发展自我,提高艺术素质,培养他们的学习、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互动游戏的设计,应以师生互动游戏为主,使特殊儿童在游戏中得到乐趣,促进特殊儿童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全体互动游戏,能培养特殊儿童的团体合作精神。此外,一些技能展示,比如比赛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包饺子、美术作品展示等,给了孩子们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音乐教学、舞蹈教学和美术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综合艺术修养,还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渠道,成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纽带,使特殊儿童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收获,充分挖掘了他们在生活、学习、艺术修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潜能,培养了他们自我展示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 特殊儿童智力与非智力潜能的开发

特殊儿童在某一方面能力不足, 很有可能在另一方面有天赋。例如, 曾在2011年雅典特奥会上获得了50米蛙泳银牌的黄英倍,他的智力测验是50多分,一般人正常是70多分,但他却有着极强的运动天赋。因为智力程度不高, 他掌握动作比较慢,而且又容易忘记前面教的动作。但黄英倍很勤奋,在高强度的训练面前从来不怕辛苦,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挖掘特殊儿童的潜力,对他们有充分的信心,重视他们智力与非智力潜能的开发。

特殊儿童音乐教学改革的设想 篇8

课程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中间的必要环节。我国于1993年颁发了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试行),把特殊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范畴。课程计划的颁布,使得特殊教育的学制、性质、任务都更加规范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特殊教育的对象也有了较大变化,而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一直停留在七年前制定的试行方案上,若仍沿用课程计划已明显无法跟上现代特殊教育的步伐,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尊重个性发展和社会对智障儿童的人文关怀。培智学校需要更加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方案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一、我国特殊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严重

受传统中小学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特殊音乐教育的教材是教师根据已有教学经验的反映,教学方法是教师已有知识的传授,课程设置则是已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而在学习方法上,孤独症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通常是“老师教什么歌曲,我就学唱什么”,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外,特殊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的决定权被教育行政机构高度集中起来,形成了数十年来特殊音乐教育采用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目标,统一评价等模式,难以做到把孤独症学生与其他学生分开教学,区别对待。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会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进程造成影响。

2、知识更新较慢且陈旧

近年来,普通中小学音乐课程一直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改革,并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与基础教育相比较,特殊音乐教育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具体表现为,特殊音乐教育仍在沿用七年前的试行课程设置方案,使用的教材,教参过于陈旧;培智学校对文化课过于重视,忽视了孤独症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劳动、生活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及身心素质的培养。因此,我国特殊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滞后于普通教育,滞后于时代社会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的要求,难以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3、片面重视教材,忽视培养目标

不可否认,音乐教材的编制是一个重要环节,但特殊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存在认知缺陷的特殊人群,过多的强调课本学科知识,要求孤独症学生掌握认谱、试唱、打节拍等技能,并不有利于孤独症学生获得实践性的劳动技能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教材内容和培养目标产生了矛盾,在教法和学法上也容易出现偏差,从特殊教育和特殊儿童的关系来看,过分注重音乐教材知识灌输是不切实际的要求。

由此可见,我国特殊音乐教育存在着教育思想千篇一律,教育方法教条化的倾向,导致特殊音乐教育活力不足,缺乏创造性和实用性,这些因素制约着特殊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程设置改革的设想

课程改革是特殊音乐教育多年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事物本身发展所需要的,也是孤独症学生的教育要求使然。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结合笔者在两所培智学校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心得,现对培智学校音乐课程设置改革及发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设想。

1、培养目标的制定

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之前,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特殊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有正确的培养目标指导,才有利于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培智学校在音乐教学中遇到的现实情况,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公民目标:培养孤独症学生具有公民应有的情感道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劳动职业目标:培养孤独症学生学会正确的日常行为,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劳动技能,努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个人修养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以及富有逻辑的思维方式,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方案为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2、教学方法的创新

特教音乐教师需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不是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面对孤独症学生接受、认知能力较差等问题,尤其在特殊教育个别化的倡导下,教师不该让所有的学生上着相同的课,读着相同的教材,获得相同的知识,这是不合理的。

在音乐课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做出多元化的教学选择,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让每一个孤独症儿童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譬如笔者在本文中提到的学前教育过渡教学法,个别化教学法,整体互动教学法,体态语言教学法,即兴音乐体验法等教学方法,都是笔者经过亲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而成,希望能为特教音乐教学方法改革尽到绵薄之力。

特教音乐教师要努力研究适宜孤独症学生接受的教学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生活场景,不断寻找最佳的授课方法,开创出一条适合当今孤独症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帮助其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

3、课程建设的改革

特殊音乐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课程内容注重突出康复训练、生活习惯、和审美修养的特点,以体现特殊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1)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的整合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通过课程内容的整个可以实现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目标。孤独症学生对于记住完整的歌词,唱准音高,准确认谱,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特殊音乐教育不应过于强调学科系统知识的掌握,而是把培养学生的感知认知,社会适应能力等放在首位。

课程实施时要适时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并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音乐这个中心点,向其他学科延伸发展,横向联系,创造学科知识综合化。

特殊儿童学习指导 篇9

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是指在一个或更多方面不寻常的儿童,这些不寻常的特征对确认、教育或评估产生了特殊的需要。换言之,特殊儿童就是指——不管是天才的还是有缺陷的,因在教育上或者有时候是法律上的缘由,需要被确认和给予特殊教育的儿童①。

特殊教育指的是为满足特殊学生的独特需求而设计的教学指导。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美国国会在1975年通过公共法案94-142,保障了全美所有有障碍的学生可以享受免费的公共教育。这项法案被重新命名为障碍个体教育法案(IDEA),要求特殊教育工作者按原则进行教育工作:提供免费和恰当的公共教育(FAPE);在最小受限制环境中教育儿童(LRE);发对测验中的歧视;让家长参与进来,发展出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程序;为每个学生开发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教育程序(IEP)②。

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根据各类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将特殊儿童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缺陷儿童;第二类是问题儿童,以及非典型的特殊儿童——天才学生。根据缺陷的部位不同,残疾儿童又可以划分为感官残疾、肢体残疾、语言残疾、病残和智力残疾儿童五大类。而其中感觉缺陷和智力残疾(弱智)是我国当前特殊儿童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在残疾儿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问题。问题儿童是指一些有严重的行为障碍、情绪极不稳定的儿童,问题儿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中最新的一个领域,它包括学习障碍儿童、注意力缺损儿童以及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三类③。

感觉缺陷,指在利用感觉系统接受信息时有困难。主要是听觉和视觉的损伤。视觉缺陷(visual disability)是指严重的阻碍学习的不可矫正或不可修复的视觉损伤。教师在对视觉缺陷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时可采取以下建议:将学生的座位安排得靠近黑板和幻灯、在板书的同时用语言描述信息以及确保复印材料的清晰度(Heward,2003);提供给他们大纸张的书籍和增加帮助以促进教学;鼓励同伴辅导也能在解释和完成任务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对于视障学生经过训练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不给予过度帮助,以免他们对其他人有不健康的依赖感并造成低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负面影响(Hallahan&Kauffman,2003);④在对视障儿童进行生活技能培训时,内容要尽量多元化,形式要多样化,活动范围要尽量扩大化;由于视障儿童在认识及驾驭空间上存在困难,教师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其触觉、听觉和嗅觉等多感官的线索刺激;根据视障儿童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有重点的进行学业知识教授和生活技能培训的交叉结合⑤。

听力缺陷可分为两种.部分听力损伤(Partial hearing impairment)是指通过使用助听器以及听觉通道的教学就能得已修复的损伤。耳聋学生的听力是不可修复的,只能通过其他感觉通道(通常是视觉)来进行交流。谈话和语言熟练程度不够是听力缺陷可能导致的学习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依赖于读、写和听的学习,但这些言语不足问题与智力是没有关系的,只要给其提供恰当的帮助,他们也能取得成功。教师在对听障学习进行学业指导时,对他们的教学程序常常是将普通课堂教学与额外支持如唇读法、手语结合在一起。但同时教师应调整对听障学生的教学,可包括:在视觉信息和手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补充听觉获得的信息;讲话清晰并且面朝学生,使他们能看到你的脸;周围无关噪音最小化;经常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让听力正常的同伴充当听障学生的辅导员,在合作小组中一起学习⑥;使用有意义的面部表情和姿势传达口语信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听障儿童兴趣、爱好的知识教授给他们;课堂教学中开展控制性和运动性的活动使教育更积极⑦。

智力残疾又称智力落后、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指的是一般智力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美国智力落后协会(AAMR)将智力落后定义为在智力当前的功能上的明显障碍。这个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适应能力较差;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⑥。

由于智力程度的高低不同,智障儿童本身有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之分,对不同程度的弱智儿童应有不同的教育和训练的要求。教师在对智障儿童的课堂教学宜采用以个别教育为主,以集体教育为辅的方法,针对弱智儿童的心理缺陷进行补偿教育。在学习指导中可采纳以下几点:一是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注意兴趣的个别差异;二是要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直观教学的原理,发展弱智儿童的观察能力;二是要通过小步子和多重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弱智儿童的记忆能力;三是要创造条件,提供情景,发展弱智儿童的语言能力;四是通过具体运演来发展弱智儿童初级的逻辑思维能力;五是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弱智儿童的活动技能,使他们能从事简单的劳动⑧;六是向智障儿童教授有关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协助他们制定简单策略表并提醒他们使用;七是帮助智障学生学会自我调整、监督学习过程,鼓励其尽可能地去制定计划;八是帮助智障学生提高自尊使他们能够胜任和控制他们的学习及表现⑨。

交流障碍(communication disorders)是指阻碍学生接受并理解从别人那里传递来的信息,以及阻碍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的特殊情况。交流障碍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言语障碍(speech disorders)也叫表达障碍,它包括构成和排列语音的困难。语言障碍(language disorders)也被称作感受障碍,它包括理解语言以及运用语言来表达观点的困难。教师在对交流障碍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首要的任务是鉴别、接受他们。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清晰发音的范例,鼓励学生正确发音,在与学生互动中教师要有耐心并避免纠正他们的谈话,因为这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自身问题。同样地,提倡合作和小组活动可以给交流障碍学生提供一个非正式的、没有威胁的环境来练习语言技巧⑩。而针对中、重度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或语言符号未掌握的儿童及表达困难的儿童可将手势语作为表达训练的导入方式,逐步过渡到用幼儿语、口语进行表达。

病残即健康障碍,其包括生理疾病,如药物滥用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缺损症状(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还有一些相关的其他主要健康障碍:癫痫症(epilepsy)、脑瘫(cerebral palsy)、糖尿病、脊柱裂、肌肉萎缩、囊肿性纤维化以及由于父母对化学物质的成瘾行为而带来的损伤(如胎儿酒精综合征)等。对于有健康障碍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对他们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从家长和学校医务人员处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应知道如何应付一些紧急情况;其次教师可参加一些医护或健康护理的详细培训活动;最后,专家型的教师可根据病残学生情况将注意力放在这些学生的能力上,以给他们一些挑战,让他们发挥出最高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些容易被误解的生理症状如癫痫和脑瘫等。癫痫没有发作时,这类儿童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也可通过药物适当控制。但癫痫抽风发作时通常有些可怕,尤其对于年幼的儿童,他们会排斥癫痫症儿童。所以当班级有这类患儿存在时,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对其他学生进行关于癫痫症的介绍,也可以与他们讨论为什么癫痫抽风会让他们害怕,让学生设计一些办法来勇敢并有爱心地来面对癫痫症的儿童。癫痫症的儿童通常智力水平是正常的,教师在学业指导时勿需采取特殊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方法,只是要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状况。脑瘫是由于大脑受到损伤所导致的运动障碍。脑瘫儿童通常在身体部位使用和协调方面会有困难,并可能伴随有言语和听力问题。而这种大脑的损伤还有可能会导致智力落后,但有些脑瘫儿童其智力水平是正常甚至以上的,教师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引导,他们的智慧是可以显现出来的。不同脑瘫程度的儿童其所需的支持辅助程度也不一样。大量的辅助工具和计算机技术能帮助到有严重运动和交流问题的脑瘫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使用的辅助工具的使用有所了解。脑瘫学生一般难以控制自我肢体的动作,教师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安排等需运用肢体来完成的任务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予以减少。如果学生还伴有言语、听力问题等,教师可根据前文提供的建议进行教学。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指的是在获得和运用读、写、推理、听或数学的能力上存在困难(National Jiont Committee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4)。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有时会伴有轻度的脑功能障碍或其他轻度的伤残,但其主要特点是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大多数学习困难儿童是由于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紊乱所致。要对学障儿童进行学业指导,必须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与训练方法。这种特殊教育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变教育形式,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做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二是改变教学方法,针对学障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心理过程的训练;三是教授学习策略,鼓励学障学生进行自我计划和监督;四是对学障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排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五是提高学障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增强自尊,帮助他们发现学习上的优势,利用优势弥补弱项;六是提高学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不相称的,以注意涣散、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为主要特点的行为障碍。患有多动症的儿童行为特点多表现为多动;大意、不能专心、不能及时完成任务;冲动;健忘和过度需要监督。尽管一般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都是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不良行为症状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多动症儿童的学业成就并导致一部分多动儿童的学习困难。一些多动症儿童甚至还伴有言语障碍、肢体不自主抽动、违抗攻击性的品行问题等。教师在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教学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以下的建议可提供一些帮助:

1.仔细安排教室布局。让多动症儿童坐在远离门、窗等能带来干扰的地方;为其安排个成绩好的同桌提供榜样作用;对教室的物品或地方进行布局,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组织系统。2.采取结构化的活动。如形成某种惯例,让多动症学生知道下面要做什么,教师明确规则并适当贴出提醒的记号;对于一些容易对惯例感到疲乏的学生,教师可提供一些违反常规的活动(如果站着能帮助学生更好集中注意力,那么教师可允许学生找到教室后面去)。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保证不会干扰到其他学生。

3.选用合适的策略。教师可以采取行为干预策略、运用强化和惩罚的原则来增加多动症学生的期望行为以及减少如任务中断等行为。但教师应尽可能表扬并肯定学生的良好行为,尽量避免使用惩罚。

4.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设计一些个人暗号来帮助多动症学生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比如,经过学生座位时轻拍他的肩膀,开始说话之前拍手或竖起食指等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但拍手不要经常性使用,否则会失去效果。

5.建立学生清晰的自我行为意识。步骤列表、目标行为图谱、清晰的反馈都能帮助到学生更加明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情境的要求。

6.提供剩余能量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针对多动症学生特长的活动环节让其不再整天坐着不动地接受知识。例如,在自然课上设置“探索中心”,在语文课上进行一些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有障碍者教育条例》(IDEA)或者《公法》第101-476号对情绪和行为障碍(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的定义是即行为表现与情境不适合或者是持久的消极情绪,以至于影响到了儿童的学习,并且这些现象不能够用智力、感觉或健康因素来解释。情绪和行为障碍又称情绪紊乱(emotional disturbance)或社会性失调(social maladjustment)。目前一般更常用行为障碍(behavior disorders)这一说法,因为它关注的是可以作为目标并能有所改变的行为问题。行为障碍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型:内向型(internalizing)和外向型(externalizing)。

内向型行为障碍表现为社交退缩、焦虑,或者抑郁。有内向型行为障碍的学生通常很害羞、胆小、兴趣淡漠、感到沮丧,或者过度自我关注和过度自我批评。除非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学习成绩,否则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很难被教师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敏感和觉察对于鉴别出这些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已经了解到班级里有内向型行为障碍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孤独感;二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三要组织集体活动,利用同伴文化来发展他们的情感和社会认知在课堂上,如让他们参与到自然的、没有威胁的小组活动中;四要为他们开展一些关于社会技巧的课程,因为他们的胆怯和焦虑可能会阻碍他们主动加入到一个团体中。

外向型行为障碍学生的特征是多动、挑衅、敌意甚至残忍。这类学生很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带来干扰,不遵守纪律,甚至公开与教师对抗。外向型行为障碍中有一种类型是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指的是“明显地影响到他人利益的反社会行为模式”。有品行障碍的学生经常有攻击性,甚至出现自残和非法行为。大多数的教师都会碰到有行为障碍的学生。教师如果怀疑自己的学生有行为障碍,应该寻求学校心理学家或专业人员的帮助以做出诊断。在对外向型行为障碍学生提供提供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花时间来管理班级以避免此类学生的干扰行为。但同时教师要这类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能通过宣泄来减轻感情的强度和侵犯的倾向,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机、需要与欲望,启发学生用一种前进的力量去抵抗倒退的倾向,保持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造比较宽松、和谐的学习教育环境,采用一些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其次要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增加教育的感染力。再者教师要采取行为管理策略来加强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消退其消极行为,但最好以奖励为主的正强化方式来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行为控制力,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导向,支持正确的,抵制错误的。

自闭症是行为障碍的一种特殊形式。自闭症(autistic disorder)又叫做卡纳综合征(Kanner’s Syndrome),是一种终生的发育障碍,是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症。与同龄的正常孩子相比较,自闭症儿童在生理发育方面基本上正常,而心理发展却明显落后。其主要身心特点有:感知觉异常;认知发展异常;语言发展迟缓;动作行为异常;兴趣范围狭窄;人际交往障碍。此外,自闭症儿童对事物缺乏想象力,情绪起伏不定,无故大哭大笑,自言自语,惊怕等等。在教育训练的策略与方法方面,国外对自闭症儿童大多在普通学校中进行个别化教育,以集体教学、个别化辅导、资源教室相结合为主,在特殊班学习训练。针对自闭症儿童视觉性学习往往优于听觉性学习的特点,由Schopler和Reichler等人提出并推广使用的结构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结构化教学的具体操作包括:为儿童创设有明确界限的学习空间,在评量后编制教学进度表,熟悉环境、建立常规,为儿童制定个人工作系统(具体任务的名称、数量、起始和完成时间、每一任务结束后下一步可操作的任务序列等),训练儿童理解进度表及个人工作系统,安排教师和布置环境……总之,尽可能提供视觉提示清晰、有序的环境及相应的教学任务,充分协调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注意儿童日常交往技能的培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教学”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及交往能力的发展、问题行为的干预十分有益。Bernardopitz等人的研究发现,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接受计算机指令反馈后,其发音比接受教师的教学明显增多。

由pepperberg和Sherman提出的“双训练者教学模式”,是用两个训练者(一个成人、一个儿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儿童式的沟通技能、游戏技能的训练。设计轻松的游戏,使自闭症儿童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教师有目的的教育和训练。采用这种方法对儿童的言语及交往技能的培养特别有效。但注意挑选儿童的训练者。

人的大脑接受信息,都是通过运动的感觉器官去接触探索周围事物而获得的。手指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直接的联系。实验表明:通过加强训练自闭症儿童的大运动能力,其理解和接受能力有相应的改善,认知、语言能力也迅速提高。因此,教师可从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运动能力入手,开发他们的智力。要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不能跳跃。同时教师应注意对儿童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肯定,给予强化。

天才学生并不是公认的典型的特殊学生,但他们通常在普通班级里不能发挥其全部潜能。天才学生(students who are gifted talented)是指那些处在能力连续体的顶端,因而需要超过普通班级的教学支持来实现他们全部潜能的学生。天才学生的一般特征包括:能比同龄人更快更独立地学习;比同龄人更成熟的语言、阅读和词汇技巧;有更高级的学习和元认知策略;对于挑战性任务有更高的动机,对于简单的任务则动机较弱;个人成就标准高。为了满足天才学生的教育需求,教师应尽早发觉鉴别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通常对天才学生的教学策略有:加速制(acceleration),即学习同样的课程,但是允许学生用更短的时间去念完:充实制(enrichment),即提供更深和更广的课程内容。目前使用算最广泛以及最著名的是“拉出去程序”(pull-out program),按照这个程序,天才学生被放在常规班级里,在固定的时间被抽出去接受特殊教育,提供特殊教育的教师通常也接受过特殊培训,但这种程序为天才学生提供的特殊教育非常有限,而且还会使他们错过在常规班级接受教育的时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天才学生的需求,以下原则可提供指导:经常性地评估以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内容的领域;提供可以替换的活动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挑战性的任务。

随着国家教育发展以及全纳教育的推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普通学校、普通班一起接受教育,因此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尽可能有效地进行调整。那到底该如何调整教学呢,以下的几点原则可以指导教师的工作:

1.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2.提供额外的教学支持。

3.设计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来匹配特殊学生的需求。4.调整和补充阅读材料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5.积极主动地教学生学习策略。

6.执行能促进特殊学生的社会整合和成长的计划。

上一篇:我的8岁生日作文下一篇:班班通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