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特殊儿童

2024-10-25

关注特殊儿童(精选9篇)

关注特殊儿童 篇1

特殊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 导致身心发展与正常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认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等一系列功能发展不足。这些差异给特殊儿童带来生活学习上的不便, 并进一步妨碍他们融入社会, 影响他们自信心的建立。缺乏自信阻碍了特殊儿童学习和发展新的功能, 给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帮助特殊儿童建立自信心, 使他们自尊、自强、自立, 是特殊儿童康复中的重要环节,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导致特殊儿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1. 发展水平的限制

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是建立自信的基础。很多特殊儿童从小就意识到“我和别人长的不同”“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我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 这容易使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被孤立, 从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造成行为退缩。随着特殊儿童年龄的增长、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 心理的日趋成熟, 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我是不一样的”, 而对特殊儿童而言, “不一样”或许就意味着“不正常”“愚蠢”。自我评价低成了他们缺乏自信最主要的原因。

2. 缺乏真正的成功体验

个体主要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 因此体验成功对于建立自信非常重要。经常获得成功经验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显得十分自信, 而反复失败则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活动中显得被动、退缩, 不愿去尝试完成新的任务。特殊儿童由于受限于各种功能障碍, 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都十分有限, 尤其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 更缺乏尝试完成新任务的机会, 因而很少有成功的体验, 这造成了特殊儿童缺乏自信, 不敢尝试新事物, 不敢接触社会。

3. 家庭因素

相当一部分特殊儿童家长对孩子心存内疚, 试图用各种方式进行补偿, 凡事包办, 过度溺爱。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任何实践锻炼的机会, 没有能够发展出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 也没有和社会接触的经验, 他们一旦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交往, 就会陷入劣势, 导致自我评价过低, 难以建立自信。还有一些家长始终不能接受孩子异于常人的现实, 不愿意配合学校开展特殊教育, 常常否定、批评孩子, 或干脆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的环境, 不利于特殊儿童接受自己, 接受现实, 难以建立自信。

4. 社会因素

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从社会活动范围来看, 由于不能和正常儿童一样充分接触社会, 特殊儿童普遍缺乏与家庭成员以外人群的交往机会。对于特殊儿童来说, 常接触的社会环境仅限于学校、医院和社区, 有限的活动范围使他们无法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阻碍了自信心的提高。

二、如何培养特殊儿童的自信心

1. 帮助特殊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自信心是有能力和被爱的感受的结合, 对于儿童来说, “能力”更多的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即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 是一个人所具备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技能, 具备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儿童建立自信的必要条件。特殊儿童由于认知水平、运动功能以及其他功能的缺陷, 生活自理能力往往较差, 再加上家长的补偿心理, 对孩子过度满足, 容易造成特殊儿童依赖性强的特点。这使特殊儿童惧怕独立, 不利于融入社会。因此对于特殊儿童来说, 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即独立性的提高对于建立自信心至关重要。

在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要注意针对各类型特殊儿童的特点, 如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要注意其认知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脑瘫儿童应注意配合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要侧重提高沟通能力, 多动症儿童要注意其专注力的培等。

2. 提供给特殊儿童有挑战的任务

儿童是通过完成困难的任务来获得自信的, 当他们能够解决棘手的问题, 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 而不是重复的完成某项简单任务并获得表扬时, 就能获得自信。但是特殊儿童的家长和教育者往往出于保护的目的, 仅仅要求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以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老师们会说“做的很好”, 并且给他们满分, 但是事实上很多特殊儿童知道他们在做简单的事情。也许他们会获得短暂的满足, 但是不会产生真正的自信, 这对他们拥有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没有多少帮助, 当他们遇到真正的生活挑战时, 会立刻跌入谷底。因此, 要仔细评估提供给特殊儿童的作业或任务的难易程度, 让孩子接受有挑战的任务, 而不是给一个没有难度的任务, 并在孩子轻松完成之后随意的表扬。当他们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 挑战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才能真正增强自信。

在提供给特殊儿童恰当的任务同时, 也要进行客观的表扬。老师和家长要细致观察孩子的行为, 对正确的、恰当的行为给予表扬, 做到客观、具体, 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获得表扬, 他取得了什么进步。

3. 无条件的接受孩子

感受被爱是儿童建立自信至关重要的前提, 对于特殊儿童尤其如此。相对于其他人而言, 父母的态度是孩子最为敏感和在意的。特殊儿童的父母在得知孩子存在某种缺陷时往往难以接受, 之后又容易产生补偿或拒绝的心态。这些微妙的变化一旦被特殊儿童察觉, 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特殊儿童的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 并且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接受能够使特殊儿童感受到被爱, 能够帮助父母给予孩子客观的评价及合理的预期, 使父母及特殊儿童双方都能客观的面对现实。这对特殊儿童产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良好的自信都是大有裨益的。

老师是除了父母以外最容易对儿童产生影响的人。作为特殊儿童的老师, 在教授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知识 的同时, 还应注重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 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 在赏识的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 承认差异, 使特殊儿童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

4. 让特殊儿童面对真实的社会

既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社会环境, 让所有人都用恰当的态度对待特殊儿童, 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把社会本来的面貌告诉孩子。大部分家长和教师会向特殊儿童描绘一个安全、幸福、没有危险、没有竞争的童话世界, 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保护独自面对社会, 容易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不知道如何面对周遭异样的眼光, 不知道怎么处理社会中正常存在的竞争, 更不会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 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 影响自信的发展。还有一些成人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特殊儿童面前夸大社会的阴暗面, 强调他们今后有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当特殊儿童还没有对自身以及社会产生正常的认知时, 这样的描述无疑会打击他们适应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于自信的建立。过度美化或丑化都不能让特殊儿童认识真实的社会, 让孩子面对真相意味着既不要把社会描绘的无限美好没有危险, 也不要夸张的渲染丑恶的一面, 只有客观具体的展现社会中的人和事, 才能帮助特殊儿童确立自己的位置, 找到自信。

三、结语

自信是推动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的动力, 即便是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我们在关心特殊儿童各项生理功能发展的同时, 也要关注他们心理发展的问题。帮助特殊儿童减少自卑、发展自信, 更好的融入社会。

摘要:讨论了导致特殊儿童缺乏自信的原因, 并提出了针对这些原因的处理方法。由于种种原因, 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发展受到了阻碍, 影响了他们其他能力的发展和融入社会的进程。

关键词:特殊儿童,自信心培养,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翠.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150.

[2]乌兰图雅.关于儿童自信心培养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7, (6) :80-81.

关注特殊儿童 篇2

关注特殊儿童方案(活动方案写作范例,仅供学习)

来山

课 件 w w 5 K J.o m 5

政治与行政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暨06级政教一支部    Best  Of  Best 爱心之旅系列活动之——爱心·童心

一、活动主题: 爱心之旅——爱心·童心

二、活动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加之第二十九届残奥会闭幕不久,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关注残障人士之风。我们大学生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发挥我们自身的价值,服务﹑回馈社会。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干事与会员都富有爱心及服务精神,因此我们策划了此项及奉献爱心与锻炼自我于一体的活动。

三、活动目的: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增进对特殊儿童的了解:通过本次爱心活动,志愿者们更好地了解了特殊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情况,营造尊重、关爱特殊儿童的和谐环境。

2、发挥服务精神,营造和谐社会:大学生们走进社区、走入社会,开展助残帮扶活动,在弱能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服务,让特殊儿童与健全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增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3、播撒爱心,收获美丽:在与特殊儿童交往的过程中撒播爱心和同情心,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与人文涵养;发挥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收获一片爱的美丽。

四、活动意义:

举办“爱心·童心”的活动,既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服务能力,同时在与残疾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爱心和同情心,学会理解关爱和帮助别人,提升自身的个人修养与人文涵养;发挥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活动虽小但含义深远,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特殊儿童带去一份温暖的心愿,有润物细无声的活动效果。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五、参与活动人员:政行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暨 06级政教一支部

六、活动对象:广州市荔湾区弱能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广州市展爱儿童康复培训中心;广州市白云区小太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七、活动时间:2008年10月28日早上10:00~11:00

2008年10月30日下午5:00~5:30

八、活动流程:

第一站:广州市荔湾区弱能儿童康复训练中心

1、活动前期

(1)商讨活动主题,初定活动方案

(2)联系荔湾区弱能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并得到贵单位的支持和同意。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3)分配人员,由15人组成一个爱心队,并由其中一人担任组长。

(3)小组人员熟悉活动,作好充分准备(包括相关的道具和小礼物)

(4)由青协队员给同学说明一些注意事项。

2、活动期间

(1)活动当天早上9:00在女生宿舍楼下集中,由组长带队乘车过去目的地。

(2)9:30达到荔湾区弱能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并布场。

(3)10:00~11:00,同学与智障人士开展互动活动。

(4)11:00~11:15,收拾场地,合照留念。

(6)11:15,组长带队乘车回校。

3、活动后期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发动同学在班上博客发表活动后的感受,并整合成感想集。

(2)制作我们活动的电子相册、视频。

(3)组织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三名的“公益之星”。

4、活动内容:

(1)知识问答。问一些他们平时上课有涉及的内容,答对者有礼物,答错的可以进行补答,但答错的也有鼓励小礼品。

(2)才艺表演。由对方出一个表演节目(事先与对方联系好)。

(3)我们一起来唱歌。同学先演唱一遍,再教他们熟唱这首歌,最后来大合唱。

(4)反口令:活动规则:小朋友做出与主持人口令相反的动作。(例如:主持人说向右转,小朋友应向左转)

活动步骤:

1、主持人教导小朋友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和方位词语(前,后,左,右)。并让他们认识左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与右,前与后这对反义词。

2、由同学们一对一引导小朋友玩反口令的游戏。

3、让小朋友独立进行反口令游戏。

第二站:广州市展爱儿童康复培训中心

1、活动前期

(1)商讨活动主题,初定活动方案

(2)联系展爱儿童康复培训中心,并得到贵单位的支持和同意。

(3)分配人员,由15人组成一个爱心队,并由其中一人担任组长。

(3)小组人员熟悉游戏规则,作好充分准备(包括相关的道具和小礼物)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4)由青协队员给同学说明一些注意事项。

2、活动期间

(1)活动当天下午4:00在女生宿舍楼下集中,由组长带队乘车过去目的地。

(2)4:30达到展爱儿童康复培训中心,并布场。

(3)5:00~5:30,同学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与交流,进一步相互认识。

(4)5:30~6:00,同学与孩子们和家长玩游戏,互动,共同享受游戏的乐趣。

(5)6:00~6:15,收拾场地,合照留念。

(6)6:15,组长带队乘车回校。

3、活动后期

(1)发动同学在班上博客发表活动后的感受,并整合成感想集。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制作我们活动的电子相册、视频。

(3)组织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三名的“公益之星”。

4、活动内容:

①相互了解

通过轻松愉快的聊天增进我们与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相互了解与认识,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②共获游戏的乐趣

由于时间有限及活动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制定了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游戏一:折纸飞机

活动准备:大量的纸张

活动:由同学一对一教小朋友折纸飞机,完成后同学与小朋友一起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放纸飞机,一起游玩。

游戏二:火车穿山洞

活动准备:轻快的音乐

活动:同学用手搭起“山洞”,儿童搭着肩膀,组成一支长队,穿过各个“山洞”。

第三站:广州市白云区小太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1、活动前期

(1)商讨活动主题,初定活动方案

(2)联系小太阳儿童康复中心,并得到贵单位的支持和同意。

(3)分配人员,由15人组成一个爱心队,并由其中一人担任组长。

(3)小组人员熟悉游戏规则,作好充分准备(包括相关的道具和小礼物)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4)由青协队员给同学说明一些注意事项。

2、活动期间

(1)活动当天下午4:00在女生宿舍楼下集中,由组长带队乘车过去目的地。

(2)4:30到达小太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并布场。

(3)5:00~5:30,同学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与交流,进一步相互认识。

(4)5:30~6:00,同学与孩子们和家长玩游戏,互动,共同享受游戏的乐趣。

(5)6:00~6:15,收拾场地,合照留念。

(6)6:15,组长带队乘车回校。

3、活动后期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发动同学在班上博客发表活动后的感受,并整合成感想集。

(2)制作我们活动的电子相册、视频。

(3)组织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三名的“公益之星”。

4、活动内容:

①、相互了解

通过轻松愉快的聊天增进我们与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相互了解与认识,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②、共获游戏的乐趣

由于时间有限及活动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制定了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游戏一:接球游戏

活动准备:乒乓球(小皮球)箩筐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活动:小朋友手持乒乓球站在起点,家长手持箩筐站在终点。家长用箩筐接住小朋友扔出的乒乓球即可。本次游戏分小组进行,每次6个小组共同进行,每小组有10个小球。接到的乒乓球最多者为胜。

游戏二:齐齐跳舞

活动:由同学带领儿童跳舞蹈:《小白兔》和《两只老虎》。

九、可行性分析:

1,社会环境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加之第二十九届残奥会闭幕不久,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关注残障人士之风。我们支部组织策划此次团日活动,正是适应时代要求、顺应社会需要的体现。因此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较强的带动作用。

2,活动参与人员方面:参与的成员为本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干事及会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另外06级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上有思想理论上的优势、特长,能够较好地洞察特殊儿童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也容易把握儿童的心里。以上这些将有利于整个活动的策划、开展、总结。

3,活动单位方面:我们分别于2008年9月23日,9月25日,1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9月26日联系到了广州市荔湾区弱能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广州市展爱儿童康复培训中心,广州市白云区小太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等三个单位,并与之确定了活动开展的相关事宜,得到了三个单位的同意和支持。

4,活动对象方面:此次活动的对象是广州市特殊需要儿童(含智障儿童),通过踩点与部分特殊儿童的接触,能够感受到大部分的特殊儿童非常希望与外界人群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接触,一起玩耍,一起欢乐。此次活动是大朋友与小朋友的一次友好、轻松结合,必将产生积极地效果。

5,活动内容方面:此次团日活动以小游戏为主,形式简单又多样,适合特殊儿童、家长、大学生一起参与。既保证了活动的效果也使的整个过程安全、愉快、和谐。

总之,此次活动是本学院青协与06政教1支部经过了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次活动,同时活动得到了活动单位、学院团委、领导的大力支持,这一切都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必将有利于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实行。

十、活动预期效果: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通过精心的组织策划,取得与相关单位的联系,获得学院团委的支持,本次活动前期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支部策划成员正在继续跟进工作,积极组织同学参与其中,设计活动开展的各项细节,努力使此次爱心服务活动圆满成功。

十一、经费预算:

1,车费:45×10=450元

2,奖品:80元

3,游戏道具:20元

总计:550元

&1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nbsp;政治与行政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来山

《关注特殊需要儿童入园》大家谈 篇3

平等 快乐 发展

河南濮阳县第二机关幼儿园 李爱红

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的关心,他们的内心需要老师爱的滋养,特别是一些特殊需要儿童,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在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如今提倡无差别教育,人们希望他们与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应该了解特殊需要儿童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使特殊需要儿童接受适宜的教育,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我主张在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接纳特殊需要儿童,使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教育选择权在于家长,尽管在现实层面,幼儿园似乎比家长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这只是目前因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而造成的暂时现象。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这种情况也会随之改善。长远来看,融合教育为特殊需要儿童将来工作、生活、融入社会积累最初的经验,定将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在开展融合教育、全纳教育的幼儿园中,一些教师和家长会有这样的担心:特殊需要儿童可能会分散教师的精力,影响普通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这种认识可以理解,但也是比较片面的。对于能力弱的特殊需要儿童,幼儿园应安排一位助理教师,负责协助特殊需要儿童的入园适应工作以及其他课程的参与,等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助教老师可慢慢放手。其实,在帮助特殊需要儿童的过程中,普通孩子能获得有益的经验,其社会性的发展也能得到促进。

让更多人一起行动

河南郑州市颍河路幼儿园 文 静

我曾经有个朋友的亲戚,家里的孩子是多动症患者。孩子去过很多幼儿园,都被拒收了。我知道后,向家长表示,我们园愿意接收孩子。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最终那位家长也没有来我们园报名。

特殊需要儿童确实很需要大家的帮助。但是现在回想起自己当年的举动,觉得似乎又有一些冲动。因为教育特殊需要儿童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教育经验,而当时的我以及我们园,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孩子真的入园了,我们是否能够教育好呢?别的家长会不会反对呢?

当我看到《河南教育》(幼教)杂志刊登的奇色花幼儿园的报道后,觉得很欣慰,原来有一群人在为特殊需要儿童做着自己的努力。只可惜这样的幼儿园太少了,大多数的幼儿园都不太具备这样的能力,不敢接收特殊需要儿童入园。希望全社会都关注特殊需要儿童这个群体,幼教同人们都去关注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问题并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至少在面对那些程度较轻的孩子时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使一部分特殊需要儿童可以到普通的幼儿园中,和普通的孩子进行融合,早日康复。

新加坡的做法

新加坡花拉公园小学 杨宜颖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是否能够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融合教育和全纳教育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每个特殊需要儿童的情况都是不同的,笔者认为,我们要从怎样能够让特殊需要儿童发展得更好的角度来考量。

特殊需要儿童从医学的角度可以分为能够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与无法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两种。在新加坡,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自闭等倾向,就需要带孩子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完成检查后,医生会出具报告,告诉家长孩子的疾病进程以及是否能够纳入普通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虽然有特殊需要,但是仍然有能力适应普通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自行选择进入普通幼儿园或者进入特殊需要幼儿园。

对于那些经过医生诊断情况比较严重的特殊需要儿童,医生会推荐其进入特殊需要幼儿园。这里的老师受过相关的培训,他们会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各种帮助,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笔者认为,如果孩子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家长可选择进入条件较好的普通幼儿园,与普通的孩子在一起能够感染到更多健康的气息。0~6岁是孩子身体和智力飞速成长的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即使孩子进入了特殊需要幼儿园,家长还是要密切监控孩子的情况,并定期带孩子进行复诊。一旦情况有所好转,就应该考虑让孩子进入普通的幼儿园,接受主流教育。在新加坡的小学里,不乏特殊需要儿童在主流学校情况好转的例子。在主流学校里除了普通教师,还会配备经过特殊培训的老师。他们每周会与特殊需要儿童谈话一次,同时密切监测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如果他们有什么异常举动,会马上对其进行辅导,帮他们解决问题、适应普通学校的生活。

点亮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灵

河南三门峡市实验幼儿园 李 萍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我认为融合教育无疑是当前一种比较合适的教育模式,而且学前阶段也是最佳的融合时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十分赞成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也乐意接收特殊需要儿童进入自己所在的班级生活。但必须承认,真正做到融合教育并不容易,但我们要有信心、有勇气去尝试。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我会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适宜的对象,按照恰当的比例编班

先从接纳轻、中度且无严重行为问题的幼儿入手,而且一个班建议不超过3名特殊需要儿童。一方面教师能照顾到全体又能兼顾到特殊需要儿童,另一方面特殊需要儿童也不会对其他儿童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两者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2.创设有针对性的硬件设施与环境

包括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器械、专业的老师、适合儿童的教具材料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因为对于特殊需要儿童而言,除了参与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还要在特定的时间里接受专门的康复训练,因此必须采用“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要有特殊技能的保教人员或能提供指导的专家资源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态度、能力是实施融合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一方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特殊专业技能,掌握处理特殊需要儿童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实现特殊需要儿童的融合教育。

4.要有支持、理解、参与的家长团队

开展融合教育,首先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和接受融合教育,征得家长支持、理解,共同营造一个爱的环境,平等接纳这些孩子。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班级其他儿童的责任心、同情心,让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去关爱和照顾特殊需要儿童。

爱就在身边

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培训中心第二幼儿园

李翠珍 裴立云

我们班的小益发育迟缓:虽然已经五岁了,可是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要小很多;语言发展有障碍,只会几个简单的单音;行动相对缓慢。

她刚到我们班时,我就明白这个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我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帮助和关心她。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都非常懂事。她不会穿衣服、鞋子,孩子们都主动去帮她;吃饭时,孩子们会主动把饭送到她跟前;上厕所时孩子们会牵着她的手,有时候还帮她提裤子……

我原本以为她什么都不懂,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次大扫除,我和我们班的生活老师擦玻璃、擦灯管,爬上爬下的,干完活儿我就坐在凳子上休息。小益看到了,走到我跟前举起小拳头给我捶起腿来,眯着眼睛看着我笑。她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心底的温暖和感动,我没想到她这么懂事,这么乖巧。

后来,我渐渐地发现,很多事情她心里都明白,就是表达不出来,所以只能借助动作来表达。比如想吃东西时,她会用手指指她的小嘴巴;想上厕所时,她会指着卫生纸让我拿给她;想看动画片时,她就去拿遥控器;想听故事时她会把书放到我手里……

现在的小益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很喜欢上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有一次玩玩具的时候,她的同桌小蕾缺一个小轱辘,小益正好有,她主动把自己的小轱辘递到小蕾的手中。我看到后表扬了小益,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开心。

直到今天,虽然她还不会用“甜言蜜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一下课就会主动走到我的身边,伸出小手摸摸我的手臂或拉拉我的衣角,对我甜甜地微笑。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虽然小益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只要你走进她的心灵深处,让她感受到爱与温暖,她就会用同样的爱和温暖回报你。在这种爱的传递中,我也同样觉得特别满足、幸福。

散落凡间的精灵

自闭症康复师 幽 月

我开始关注自闭症缘于一部公益微电影——《我眼中的大福》,那是我在北京公交车上看到的一段视频,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电影中有些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年轻女教师讲课时,大福突然冲出教室,这时老师也立刻追了出去,直到两个人一起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回来才继续上课;有次老师点名点到大福,他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盯着教室的天花板,老师无奈之下只能继续点名……

关注特殊物流 篇4

中国的经济领域, 对于“轻”“重”的表述,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有一句话叫做“重生产、轻流通”。脱离了计划经济之后, 流通逐渐受到重视, 并且有了大的发展, 但是,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 对于流通的认识仍然有所偏颇, 认为流通就是做生意, 把流通等同于商业流通, “商流”涵盖了整个流通, 没有把物流放在重要地位。经济界和企业界认识和接受物流这个“第三个利润源”也就是近三十年的事情。简单的历史进程是这样的:

物流概念最初形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军队开始运用, 并在战后“军转民”过程中逐渐进入到社会和经济领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美英等发达国家出现了相应的物流学术组织, 开始了理性化和组织化的发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物流在日本社会和经济领域全面启动, 逐渐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支柱, 这个时期, 物流通过国际贸易和各种国际物流会议与国际物流展览会向发展中国家拓展;我们这一代人记忆深刻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那一年, 1978年“物流”概念正式进入到我国。可以说, 物流是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而来的。

这三十多年发展, 物流的主体在我国已经逐渐现代化, 已经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的要求, 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短板”,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 我们还必须重视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物流在发展的纵深方面, 世界性的物流网络体系应当是我们今后的一个目标;二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的满足方面, 尤其是面向和满足高端需求, 应当是另一个目标。在世界范围内, 我国的物流水平虽然早已超过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某些发达国家, 但是仍有差距, 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有许多工作要做。

现在, 我们对于物流的认识和物流的发展运作, 应当进一步深化和细分, 这就是本文针对特殊物流的原因。

特殊物流是一个大的领域, 有很多特殊性, 当前在遍及全国一般物流的基础之上, 已经形成了特殊物流的体系, 这个体系由许多有特点的物流构成。总的来讲是适应物流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特殊领域需要, 总的作用是面向未来的需求, 填补空白和解决短板, 提高物流水平。

由于在已经发布的物流相关的文件、材料之中没有对特殊物流做一个定义性的解释, 本文尝试性对特殊物流做一个笼统表述:特殊物流是一般物流运行规律之外的物流。再具体一些就是: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 特殊机械装备的有特点物流, 皆属于特殊物流范围。特殊物流的研究和构筑, 可以使每个独特领域里的物流水平大大提高, 有实际经济意义。列举如下:

绿色物流。物流是环境污染的一个大的来源, 绿色物流作为特殊物流特殊表现在是低污染、少污染甚至不污染的物流, 这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理论和理想目标。

低碳物流。特殊之处在于减少油气消耗及碳的排放, 从资源和环境角度表现它的特殊物流属性。

智能物流。让物流带上智慧的色彩, 这已经不再是虚幻, 多年来已具有了多方面的应用:物流自动规划路线, 自动导航、寻址等等不一列举, 发展前景广阔。

应急物流。物流的本来作用之一就是应急, 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物流是强调他的快速反应, 是能够比一般物流反应更快、速度更快的特殊形态。

污染物、危险品物流。通常物流服务的主体对象是各种一般物品, 有一些特殊要求的所有物品发生的物流, 都可以纳入特殊物流范畴, 污染物危险品尤其是。本文开始提到的事故, 就是对于危险品物流处置不当引发的。

第一至第四方物流。第一方物流特殊之处是甲方运作, 第二方物流特殊之处是乙方运作, 第三方物流特殊之处是第三方服务。

关注特殊儿童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出发点也就是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通过导师的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二是从导“生”走向导“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使教师自身从注重专业技能提高转变为注重综合素养的自我提升。通过推行“学生成长导生制”并提高其实效性,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形态、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建立在教师与学生自愿结对、共同遵守并践行承诺的基础上,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学生成长,导师本人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导师制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地学习,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主要观点: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中,“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教师坚韧不拔的信念之中,关注个性化需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现,《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效性研究》正是适应这一时代的需要,试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借鉴国内外导师制实践的经验和成果,以构建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的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素养、学业指导与道德、生活、身体、心理指导同步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所做的有益探索。

1、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制定工作的策略。

2、以情感交流为手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使导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分层推进,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在学校推行成长导师制,达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做学生可信赖的良师、生活上的长辈、成长的益友。

2、通过在学校推行成长导师制,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通过教师的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二是从导“生”走向导“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使教师自身从注重专业技能提高转变为注重综合素养的自我提升。

3、通过推行学生成长导生制,提高其实效性,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形态、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4、通过在学校推行成长导师制, 形成一种思想上的创新认识:成长导师的指导对象不仅是特殊生、困难生,还包括对指导对象有效学习方法的探索、对已具优势的巩固

与扩展、对认识问题角度再推敲的指导。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1、“学生成长导师制”与教师文化建设研究

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做学生可信赖的良师、生活上的长辈、成长的益友,重建教师文化,拓展教师职能,提升教育功能,实现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和给予优质的服务条件。

2、“学生成长导师制”与教师行为建设研究

(1)担任学生成长导师的资格认定研究。与学生家长、其它科任教师进行良好沟通,协调家长和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的研究。

(2)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经常开展教育性活动和与学生的交流的研究。

(3)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引领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的研究。

(4)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辅导学生心理的研究。

(5)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的研究。

3、“学生成长导师制”与校本教研研究。

(1)、以情入手,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寻找、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潜能的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沟通,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给学生以温暖、关爱和帮助,为确立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2)、通过“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构建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的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素养、学业指导与成长指导同步的、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的潜力,使教师成为理想信念引导者、学习方法指导者、兴趣特长挖掘者、生活困难扶助者、习惯养成督导者、自尊自信鼓励者、恒心毅力培养者、耐挫抗压激励者、紧张焦虑调适者、人际交往协调者,真正做到“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

四、课题的研究计划

(一)研究思路:

1、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任副组长,学校、家长、教师代表组成的成长导师队伍。

2、导师要对结对辅导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科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为导师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奠定基础。通过个别谈话、家访、学业指导、《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生活指导等多种措施的实施,形成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找准“导”的突破口,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成长导师提供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反思,指导学生的对话,并形成《教育对话》,整理完善《学生成长导生制工作手册》、成长袋等基本文本,交流探讨成长导师制的工作规律。

4、按照统一的规格,整理学生成长记录袋,整理《学生成长工作手册》,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重新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形成较为系统、科学、规范的指导内容、方法、程序。适时召开经验交流推广工作会,推广学校的群体经验、个体经验和突出学生发展典型,引领全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五、制度保障

1、建立结对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对每位结对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全面记录

结对学生的成长状况,追踪结对学生的成长轨迹。

2、建立谈心辅导制度。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每次谈心辅导内容全部记录下来,有计划、有目的了解结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定期家访,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六、实施效果

1、学校策划了《教育对话》(家长、学生、导师),叙事式研究,反思。完善案例库,修订《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

2、学校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效性研究终期报告,成员撰写论文、案例并编辑成册,编撰《教育对话》,组织课题成果的鉴定会。

3、课题组成员王锡富编写的论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自我提升的研究》、《寻找、发现和培养学生潜能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自我提升的研究》获国家级学术论文一等奖。王希花老师长期在一线教学并从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工作,多篇论文、教案在国家、省级分获一、二等奖。赵炳善老师撰写的论文《关注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研究》、《与学校、社会 家庭良好沟通研究》等多篇论文分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

关注特殊儿童 篇6

“黑色星期五”

月月和强子是青梅竹马,五年恋爱冲破重重阻力,有情人终成眷属。小两口恩恩爱爱,甜甜蜜蜜,让左邻右舍羡慕得直咂舌,谁不夸他们是天上的一对,地上的一双。可结婚的蜜月刚过没多久,强子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她平日里阳光灿烂温柔可人,咋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阴雨连绵呢?一次因为晚上看电视,月月看《情深深雨蒙蒙》,看得比主人公哭得还悲痛,强子在一旁看着好笑,多嘴戏言一句:“哭个啥?那都是假的!是瞎编出来的!”没想到月月哭咧咧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冲着老公骂:“男人没一人好东西!”那声音哪有半丝往日的温柔?吓得强子赶紧把嘴闭上。还有一次,月月新买了件衣服,对着镜子试穿,“老公,你看漂亮不?”“快30的人了,还愣装纯情少女,穿这花里花哨的给谁看啊!”强子提了点反对意见,月月一下子把脸拉长了,“忆苦思甜”、“批判会”立马开始,直批得强子低头认罪……

经过一段磨合,强子终于摸出规律,还偷偷地在台历上把那几天划上黑色,命名为:“黑色星期五”,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到这几天,任凭月月怎么挑剔,强子心里有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笑脸相迎。

专家点评:

通常,育龄期女性在月经来潮期间,或多或少都伴有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月经期间的女性激素分泌水平有关。医学上把女性经前2~4天内发生的情绪变化称之为“经前紧张”,在这个阶段,情绪上常表现为忧郁、焦虑不安、敏感多疑、易怒和疲劳,行为上常表现为冲动暴躁、不接受劝告、富有攻击性等。但并非所有女性在这段时间都要“受苦受难”,个性开朗、乐观、自信的女性,往往不常出现上述症状。相反,一些本身比较固执、偏激、心胸狭窄的女性,最易受不良心理暗示的影响,每当耳闻目睹别人痛经时的痛苦和烦躁,她们都会特别紧张,这类女性发生经前紧张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女性经期应注意以下的心理卫生保健:

了解经前紧张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的身心疾病,作为丈夫应体会妻子此时的反常行为,不要用过激的语言刺激对方。

女性自己应客观地认识这种病症。把握发生的规律,找出调节的措施,如在周期情绪变化时,不要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使自己忙碌起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等,以调整自己的情绪。

求助于心理医生,用心理疗法如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使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必要时可用些防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

爱情经受“冲击波”

脱下婚纱不到半年,平平怀孕了。平平本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娇,老公宠,哪受过这怀孕之苦?平平妊娠反应特别重,吃一口吐一口,最后吐绿水,把肚子里的苦胆都吐出来了,红润的小脸成了灰青色,丰满的腰枝也顿时抽了条。平平的爱人小刚却不以为然,听老年人说,哪个女人怀孕生孩子不遭点罪呀,小刚一想到自己要当父亲抱儿子就兴奋得不行,买来大包小包的食品逼着平平往肚子里咽,可平平米水不进,小刚生气了,怨了一句:“你不吃,我的儿子咋能健康成长呢?”没想到,一句话,弄得平平大哭大闹了起来:“我为谁呀?要不是你做那坏事,我能这般受罪吗?这孩子我不要了,明天就去医院打胎!”吓得小刚双膝下蹲,连赔不是。

平平怀孕后,性格也完全变了,特别爱生气发火,眼泪也特别多,对夫妻房事兴趣索然。28岁的小刚,正是性欲旺盛时期,一到晚上,搂着娇妻那软软的身子,便难以克制,情不自禁,总想歪歪念头,每次都是在关键时刻,遇到妻的杏眼圆睁,才得以扑灭他的满身欲火。平平拒绝房事,不是无声抗议就是连哭带闹、连撕带咬,这哪像夫妻生活?吓得小刚赶紧求饶。他逢人就说,这女人怀孕真像一只母老虎,太可怕了。为了保持家庭和睦、宝宝健康,妻还对他下了一道圣旨: “夫妻分床。”

几个月下来,小刚人足足瘦下了一圈,每夜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大厅的单人床上辗转难眠,一天天计算着妻生产的日期,4个月、5个月、6个月,“能不能让儿子早点出来啊?”夜深时,小刚在企盼着。听人说有7个月就可以生产的婴儿也一样健康成活,妻会不会也7个月生产呢?想到这,小刚在黑暗中抽了自己一个嘴巴,真讨厌!真自私!怎么能咒自己的骨肉?怎么能这么设想呢!

分床后的一个周末的晚上,办公室的几个同事在下班的路上把他拉到了“伊甸园娱乐城”。在灯红酒绿的诱惑下,小刚的血涌入头顶,周身便有了反映,这时他才省悟到是几个月的性饥渴所致,体内的荷尔蒙在挥发着作用。

和同事在娱乐城听着靡靡之音,看舞台上比一丝不挂强不了多少的女人扭动着屁股,勾起小刚想起妻子的一句话:“呸!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男人都是下流坯子!”他一边联想,另一边在对自己进行批判。

酒过了三巡,大家都有些醉意,人也活跃了起来,于是纷纷跳进舞池,各人搂上了一个女孩脸贴着脸,胸靠着胸跳起舞来。

小刚怀里的女孩好漂亮,一双柳叶眉下一双可以勾人魂魄的眼睛,那身段比身怀六甲的老婆不知苗条多少?小刚伸一只手轻搂女孩的细腰,另一只手紧握女孩的小手,不经意低头中女孩的一对丰乳清晰可见,小刚心跳进一步加快了。这一夜,小刚没有回家。

天亮的时候,小刚蹑手蹑脚地溜进家门,妻还在卧室熟睡,小刚长吁一口气。

第二周末,小刚又开始焦躁不安,这次不用同事怂恿,小刚主动参战,因为大家都心照不宣。

平平一如既往,每天快乐地进行着胎儿饮食、胎儿教育,眼睛依然明亮,语气依然温柔,儿子在妻的腹中一天天长大,而小刚好像不那么在乎妻的存在了,那个叫花儿的女孩才是他心中的圣女,小刚整个心都在花儿的身上了。花儿是酒店的女招待,年轻、漂亮、迷人,小刚和他有相见恨晚之情,一刻也不想离开她,为了与花儿长相守,小刚在外另租了一间房,把花儿从酒店带到那包养起来。

春去秋来,下雪了,冬夜的寒冷罩在平平的心里,小刚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住了,这几天正是平平的预产期,平平心里好怕,随着腹中时断时续的阵痛,平平好像明白了眼前即将发生的一切。她给小刚打手机,可是手机关掉了,平平只好在黑暗中,穿好衣服,拖着沉重的身子,向楼下一步一步的挪去,豆大的汗珠从平平的脸上伴着泪水滚落下来,刚挪到楼下,还没等叫上出租车,她就昏倒在路灯旁……

好心人把平平送到妇婴医院不到半个小时,儿子出生了。

当小刚得知儿子出世的消息的时候,是第二天的下午。小刚赶到平平和儿子的那家医院,看到空空的病床上只留下一张纸条,是妻的离婚协议书,上面有妻的签名。专家点评:

由于“十月怀胎”,孕妇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都

有非同寻常的变化。在怀孕头3个月,最常见的症状即妊娠反应,个别孕妇恶心、呕吐十分严重,往往使身体疲劳,情绪不稳定,易出现抑郁,在怀孕的4~6个月,孕妇的情绪最为稳定;而最后3个月,孕妇往往因为开始关注分娩过程,孩子的健康问题,从而感到一定的压力。有时还会烦躁不安。

研究表明:孕妇的性格对其心理变化有极大影响。对于那些娇生惯养的女性来说,常常难以忍受怀孕后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痛苦,从而会加重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抑郁可能使她性欲减低,而烦躁可能使她不想再扮演孕妇的角色。这些症状对孕妇都极为不利。在怀孕早期出现的上述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特别应加强孕妇的心理保健,以免影响胎儿智力发育或造成流产。

多数孕妇的不稳定情绪,来自妊娠初期的早孕反应,此时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孕妇食欲,以保证孕妇及胎儿的营养供给,同时,可以用药物治疗或心理暗示来减轻症状。

对孕妇及时进行有关怀孕及预产期知识教育。发现孕妇有对分娩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进行各种心理治疗,如自我松弛疗法使情绪平稳,精神放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小宝宝的降临。

在孕期头3个月及后3月,应禁止性生活,但夫妻之间应注重情感交流和肌肤之亲。在4~6个月虽不禁止,但也应节制,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体位,以让女性更舒适且腹部不受挤压。

婚姻遭遇“蠕虫病毒”

刘敏和张军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可不知道咋搞的,自从刘敏生了孩子以后,夫妻感情发生了危机,张军越来越读不懂刘敏了,原来那个让张军爱的发狂的女人一夜之间好像从地球上蒸发了。刘敏的性格全变了,变得让人不可理解。刘敏原本是一个外向兴趣广泛的女人,唱歌、作诗、体育样样玩得精,也特别喜欢交际,朋友也特别多,一到周末,朋友聚会呀,串门呀,爬山旅游忙得不亦乐乎。可做了母亲的刘敏,断绝了一切朋友间的来往,每天下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飞奔回家看儿子。刘敏的说话语气也全变了,除了儿子的事,其他一切免聊。伟大的母爱把刘敏从一个外向的女孩,变成一个专心致志的妈妈。

“周末我们一起去看足球比赛吧!”丈夫试探着问妻。“哪有那闲情逸致啊,咱儿子比那足球比赛好看多了,要去你自己去吧!”妻一脸的幸福,张军没法子,只好在家陪着老婆孩子。

刘敏虽然是正常分娩,但由于胎儿太大,分娩时侧切,伤口一直愈合不好,一过性生活就疼痛难忍,因此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刘敏每次都以这个理由拒绝与丈夫房事,后来干脆和丈夫分床而睡,把张军安排到原来给儿子准备的单人床上了,怕张军夜里打扰,刘敏还把卧室的房门反锁了起来。有一次,张军半夜使劲在外用脚踹门,吓得儿子哇哇大哭,刘敏猛推门对老公厉声喝道:“孩子都给你养下来了,你还要我干什么?我做女人的任务早完成了!”

张军心中好个苦闷,这儿子养了出来,就把老婆的使命也完成了?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一打听,老婆得了病,叫什么“性冷淡”,这病还挺难治的,张军觉得妻是不爱他了,婚姻正在遭受“蠕虫病毒”的侵袭,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专家点评:

一些初为人母的女性,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虽然孩子的到来,会给家庭增添乐趣,但也有不少夫妻在生育第一胎后会使婚姻产生危机。比如,有了孩子之后,一些母亲会把全部精力和情感投入到孩子身上,生活中心常常围绕孩子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打转,而对丈夫的感情越来越淡薄。甚至有些女性会认为:“女人三部曲”我已完成,其他的事情已经不再重要。于是,她们对周围事物的关注越来越少,有的还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爱好。另一方面,在孕妇一产妇一母亲的转变过程中,经历了身体及心理的巨大变化,分娩时阴道组织的受损,会阴侧切口等原因,都会引起性交时的不适;另外,哺乳婴儿会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照顾孩子会引起体力消耗,势必影响夫妻性生活,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夫妻感情。所以,女性在分娩后应该特别注意心理卫生保健。

孩子生下来后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抚养,在分工上有主有辅,不要只推给孩子的母亲。这样可以减轻产妇的身心疲劳。

不要有了孩子忘了自我。年轻夫妇多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不能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忽略了个人发展。

夫妻之间应相互沟通,在关爱孩子的同时。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应通过沟通保持一致,不要父严母纵或相反,使孩子无所适从。

分娩后引起的女性外生殖器的损伤,会阴疼痛影响性生活,应进行积极治疗。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把个人的感受告诉对方,取得对方的理解,生硬地拒绝会造成男性心因性的性功能障碍。丈夫应体贴妻子。了解妻子的难处,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关注民生,关注儿童生活 篇7

关键词:民生,儿童,生活,自然,文化

民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民生不止是成人的民生,也包含儿童的民生。很多人容易忽视儿童的民生,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透过民生问题,启发人们应该关注儿童的民生。从关注儿童的民生到关注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渗透对儿童的教育。

1 民生的概念

1.1 民生概念简述

“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指的是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国传统政治中一直比较重视民生问题,孟子就曾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主张。在孙中山那里,民生主义这一概念一直是被当作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来使用的。《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把“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如今谈的民生,几乎涵盖了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所有问题。

1.2 本文探讨的民生含义

各种词典对生活的词源学基本相同。《大词典》的解释如下:(1)生存,活着;(2)生涯、生计;(3)人类的各种活动,如文化生活、政治生活;(4)泛指日常的饮食起居;(5)工作、手艺。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民生不止和成人有关,而且和儿童有关。生活不单单是成人的生存、发展,还包含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关注民生,更要关注儿童的生活。

2 儿童的概念

2.1 儿童是自然与自由的和谐存在

人首先作为自然的存在物,有着自然的属性。儿童作为人生长发展的一个阶段,儿童也有着自然的属性。儿童的自然的属性体现了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汉语中的“自然”除了指自然界之自然外,还有“自由发展”的内涵。儿童的自由性蕴含其自然性之中,儿童的自然性是其自由性的基础。儿童是自然与自由的和谐存在。

2.2 儿童是文化的存在

在社会环境中,社会中的每个成分不是由某个人单独拥有,它是这个社会中所有人共同的。儿童,这一类社会群体的特定人群,社会也是他们共同的。这部分社会中存在的由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存在物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就是广泛民族学定义的文化。

在漫长的儿童时期,给儿童极大影响的就是社会文化,儿童所能作出的行为是学习这些社会文化并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学习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儿童对“社会遗产”的继承,对“社会遗产”带来的文化感应都是儿童是文化的存在的表现。

3 儿童的应然生活

3.1 儿童应当过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生活

由于儿童是自然与自由的和谐存在,那么儿童的生活就应该体现儿童的生命力,体现儿童的自然力,体现儿童的自由。儿童首先是有生命的,有生命代表着儿童有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尊重儿童的生命,尊重儿童的权利,儿童的价值,儿童的需要。做到以上内容,我们才可能说我们是尊重儿童的生活的。

儿童是自然的,这个是强调儿童的生长发展是个过程: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有其特殊发展期的过程。既然儿童的生长发展遵循这样的规律,那么儿童也应该过相应的生活。在儿童不同的成长阶段,儿童应该过适应其生长发展的生活。而当今社会存在的“神童”观,甚至在其基础上的“神童”教育都值得人们思考。对本不属于儿童的特征,成人没有感到担忧,而是欣喜,甚至要加速儿童的这种不正常的生长发展过程。于是,本该是玩耍游戏的儿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背负沉重的书包奔走于各个学习班,远离了阳光,绿色,鸟鸣等大自然的儿童。看到此,成人很有成就感地看着儿童在自己的调教下“出人头地,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快速发展”,成人认为这就是成功,这就是对儿童的关爱。

儿童是自由的。儿童的自由不仅是指儿童作为活着的生命有吃饭,行走等自由,更多的是强调儿童有思想的自由,有作为权利主体的自由。成人是迫不及待的,迫不及待的将成人的世界送给儿童。成人很少考虑儿童是否愿意接受,儿童是否有能力接受。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很得意将他们搭建的积木房子给孩子看,房子是很好看:漂亮的颜色,对称的结构,规矩的样式。可是儿童看了就不高兴了,在儿童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束缚:颜色要均衡,结构要对称,形式要合理等。儿童不满意爸爸妈妈的“作品”,一把将积木房子推倒,然后自己搭建了自己理想中的房子:颜色“乱七八糟”,结构不对称甚至倾斜,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在这里,孩子的一推一搭让人感到欣慰,至少这个儿童目前还是自由的,他的自由中孕育着创造。

3.2 成人应帮助儿童过上其想要的生活

儿童一出生入世,首先就会受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成人作为这个文化的开创者、发展者和继承者,也在使用一定的养育方式影响着儿童的言语、行为和思维方式。而儿童在刚开始构建自己的“生活世界”的时候,由于受成熟程度的影响,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他们也确实需要依赖成人,尤其是依赖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

在生活中,儿童的第一位帮助者是母亲。母亲作为儿童在出生以后很长时间与之相处的人,对儿童的生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咿呀学语到使用各种工具,掌握各种生活的本领,母亲的作用不容忽视。儿童在进行自己的活动时,母亲就要作为旁观者,注意儿童的行为,留心儿童的需要。儿童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是充满疑问的,母亲如何解决儿童的困惑,如何指导儿童积极思考,这些都是每个成人应该考虑的,特别是母亲。

学校是儿童长久生活的第二大重要场所,老师自然而然是儿童生活中频繁接触的对象。老师如何教育儿童,如何帮助儿童健康成长,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儿童生长发展的历程中,老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在当代,老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如何让儿童获得应有的发展,如何有助于儿童更好的生活是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是所有成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生活世界对人生而言,是一个整体。正如哈贝马斯所划分的那样,作为整体的“生活世界”可区分为三个部分:“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它们对应于三种不同领域的事务:“客观世界”对应于自然现象;“社会世界”对应于社会道德、法律和艺术;“主观世界”对应于人格的自我建构。可见,人在生活世界中的任务不仅仅是认识自然事物,还包括体验和理解社会的道德、法律与艺术,同时在自我和他人的沟通中建构和完善人格。儿童在构建儿童自己的人格过程中,需要与他人交往,需要参与到社会中,需要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那相应的,社会也应该针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满足儿童的生活需要,完成好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

综上所述,民生不止和成人有关,而且和儿童有关。生活不单单是成人的生存、发展,还包含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关注民生,更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儿童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成人应该尊重儿童的生活,努力为儿童建造适合儿童生活的环境。成人既要保护儿童的自然性和自由性,也要为儿童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侯莉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王文超.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3]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浅析特殊儿童音乐教育 篇8

关键词: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近年来,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所谓特殊需要儿童, 狭义的理解乃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 又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广义的特殊需要儿童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 其中也包括超常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1中所要谈到的特殊需要儿童局限于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语言言语障碍以及智力障碍这几类儿童。对于这部分儿童来说, 正常的教学手段首先是通过语言交流, 而一般的语言交流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正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因此就产生了上述的障碍。而正常儿童在婴儿4个月时就开始对声音有反应, 学习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在这方面与其他正常儿童无异, 当他们无法有效地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来理解社会和表达自我的时候, 那么借助音乐的抽象性与不确定性, 正好符合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特点。

1 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

1.1 生理特征

从己有的研究来看, 特殊需要儿童的身体形态, 主要指身高、体重、坐高等, 与常态儿童基本一致, 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他们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与普通儿童比较时, 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距。也有的研究比较明确的表明他们的身体素质明显不如常态儿童, 其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智力落后影响了他们的活动, 进而身体素质较差, 小肌肉群欠发达;二是测量时, 他们可能没有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智力障碍形成原因不同, 其行为表现也有所不同。如身体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缺乏节奏感、空间定向能力差等。

1.2 心理特征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 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 知觉范围狭窄, 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整个知觉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 且易疾劳, 注意力易分散。第二, 记忆方面:记忆的速度慢, 记忆的内容不准确且不牢固。第三, 言语方面:言语出现迟, 发展缓慢;词汇量小, 缺乏连贯性;词义含糊, 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词不达意。第四, 思维方面:判断力差, 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 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 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 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数的概念掌握困难, 简单的计算亦难完成, 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易集中, 注意范围狭窄, 稳定性差, 难于分配注意力。第五, 个性方面:情绪紧张、压抑, 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 情绪反应降低, 对挫折的耐受力低。

综上所述, 若想使特殊儿童在语言和认知活动中像正常人一样的发展, 那么我国特殊教育机构就应加强培养具有特殊技能的音乐教育者,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2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2.1 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是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利用音乐故事, 启发学习兴趣借助音乐游戏, 激发学习兴趣开展音乐竞赛活动, 增强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气氛, 诱导学习兴趣。如,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把教学内容编成有趣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将单调的教学过程形象化, 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学的自主、轻松, 还能够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特殊需要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 也有好胜心和荣誉感, 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 在特殊需要儿童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巧妙设计符合特殊需要儿童心理特征、容易被特殊需要儿童接受的音乐竞赛活动,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2.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法, 也是一种对待音乐的态度, 它的教育原理用一句话概括, 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自然的、基础的, 它不是单独的、纯粹的音乐, 是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是一种人人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教育行为方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 使用特殊需要儿童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最简单的音乐技术, 激发特殊需要儿童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 使他们的视觉、听觉、情绪、认知等能力得到启发, 从而矫治其身心障碍,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2.2.1将语言和动作赋予音乐的节奏, 矫正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障碍。节奏本身能够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 也可以将语言、音乐和动作三者连在一起。虽然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存在一定的障碍, 但是节奏与特殊需要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说妈妈下班回家上楼的节奏、切菜时的节奏、说话时的节奏等, 所以, 节奏是比较容易被弱智儿童理解和感受的。2.2.2通过即兴活动, 培养特殊需要儿童的创造能力。即兴是情感表现的最直接形式, 创造性是人的本能, 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情感的本能需要。即兴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其内容贯穿在特殊需要儿童音乐教育的歌唱、音乐游戏、舞蹈和语言中。奥尔夫在他的教育中提倡让学生没有约束的、亲自设计自己的音乐活动, 培养儿童的即兴创造能力。2.2.3进行器乐教学。在教学中, 采用音调丰富, 音色纯美, 演奏技法简单易学的作品。也可采用打击乐器, 如沙锤、碰铃等。播放节奏整齐的音乐, 带领学生随音乐的节奏打击乐器, 以此来加强特殊需要儿童的身体协调性与配合能力。

3 特殊需要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 音乐可以给特殊儿童带来快乐。我们知道很多特殊需要儿童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缺陷, 他们可能受到家长的冷落、同伴的歧视, 以及生活上常遇到的一些困难, 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长期压抑, 而并不快乐。而音乐的娱乐功能是残疾儿童最能感受和体会到的。

其次, 音乐对特殊需要儿童有治疗和康复的作用。目前国内外, 也有专门的音乐治疗, 就是通过音乐对一些病人包括残疾儿童进行一些康复和治疗。众所周知,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通过人们的感官器官对音响的接受, 以及心理上的共鸣而获得对音乐的感知。再次, 音乐可以帮助特殊需要儿童提高交往能力。特殊需要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并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还可以增强特殊儿童的群体意识。因此, 我国应加大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力度, 并在在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再加入心理辅导、医学治疗等方面加特殊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具有特殊技能的音乐教育者,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完善特殊儿童教育机构;促使我国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尽早迈入国际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吴跃跃, 李平平, 喻秋兰.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及教育价值[J].中国音乐教育, 2008 (11) .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 1.

[3] (美) William L, Heward.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 肖非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4]张鸿懿, 周为民.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 (1) .

关注特殊儿童 篇9

首先,教师应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育。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班会中,教师利用灾难片开展教育的初衷是好的,也自认为是合理的,可学生非但没有接受,反而产生了恐惧心理,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存在特殊性。教师为了主题班会教育而教育,完全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于直观的视觉刺激比较敏感,显然地震中血腥悲惨的场景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心理承受上限,因而导致有的学生晚上出现失眠、害怕等现象。因此在班会教育中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设计的班会才更容易贴近学生实际,也更容易被学生认可,而盲目地根据自身经验实施教育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其次,教育材料的选择要合理,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在案例中,教师采用地震灾难片来辅助德育教学,如果是面对初中生或者高中生,这种教育方式也许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效果,但同样的方式用在小学生的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班会后家长们电话交流中反映最多的学生失眠、恐惧等现象已经很好地佐证了这一事实。因此,教育题材的选取应适合所教育的对象。例如,我们进行感恩教育时可以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辅助教学,相信故事性的教育远比灾难片的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再者,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多渗透健康向上的学习内容,只有阳光快乐的主题才不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阴暗面,学生只有接受正能量的教育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直强调少儿动画片中禁止出现色情、暴力、不文明语言的原因。所以,教师或家长对小学生教育材料的选取应格外慎重才是。

另外,对小学生而言,实践教育比说理教育更重要。在案例中,教师采用灾难片视频、语言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坦率地讲,这种教育对小学生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懵懂期,对感情的理解还不到位,因此与其对学生进行说教,不如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小游戏,让学生亲身去感受生活中的情感。正如聋哑作家海伦·凯勒认识“水”一样,文字再具体再形象的描述,也不如让海伦·凯勒亲自去摸一摸水的效果更好,不是吗?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正确地开展主题班会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应慎重对待,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殊性。

上一篇:课堂因你而精彩下一篇:光催化水制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