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2024-05-31

特殊儿童工作总结(共12篇)

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篇1

郑家镇中心小学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特殊学生”,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本学期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县教育局下发的关爱特殊儿童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完成各项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现将本学期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认识,把握重点,增强做好“特殊学生”关爱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一)明确对象。特殊学生是指三类残疾(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学生、孤儿、单亲子女。

(二)高度重视。我校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教育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服务,这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体现。

二、强化管理,完善措施,努力构建“特殊学生”关爱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加强对三类(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和鉴定,鉴定结论不予公开,对筛查出来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要建立专门档案,建立学生转化记录。

建立和健全学生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类别、基本情况、家长(监护人)姓名、家庭状况、地址、联系电话等。加强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二)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设立心理保健咨询室,心理辅导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辅导技巧,找出学生心理问题诱因,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倾诉信箱、心灵有约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相关处室、班主任、学科教师密切关注他们思想动向,加强情感沟通交流,及时疏导心理问题。

(三)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认真挑选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老师与他们进行结对帮扶,建立台帐资料。结对双方长期联系,帮扶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与学生交朋友,与家长勤沟通,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关爱和扶助。

(四)精心组织关爱活动。

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温暖、体验成功、愉悦身心。班级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呵护学生情感和自尊。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增进家校育人合力。

(五)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立德树人。开展法制宣传,增强法制意识,预防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开展珍爱生命的教育,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和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加强安全教育和演练,增强学生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障学生 人身安全。

(六)课外坚持个别化辅导,做到三个落实:落实助学伙伴,落实个别辅导的时间,落实个别辅导的内容。

(七)定期进行家访。

做好入户家访宣传活动,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注重家长培训,家校联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班主任做到每学期家访,每月电访,有事必访。每个就读生的教育目标必须告知家长,并且经常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校合作,使随班就读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三、细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确保“特殊儿童”关爱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职责。吕校长亲自抓,保证该项工作落到实处。认真核实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完善档案及相关资料。建立领导分年级负责、班主任负责班级、教师负责特殊学生的层层责任制。

(二)认真落实。家校联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学校与残疾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残疾学生家长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其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基本的教育训练和辅助工具的选配,使用,保养常识,对其子女做好家庭教育,训练工作。

学校把“特殊儿童”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对班主任、教师的督导考核范围,对工作效果明显的班级予以表彰,对工作迟缓、落实不到位的班级进行通报批评。

郑家镇中心小学

2017年12月

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篇2

1. 采取措施, 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全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国家、省、州的有关规定, 强化特殊教育的常规管理, 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 开展了对残疾儿童少年, 特别是农牧村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 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

2. 多方筹资, 大力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

全州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 广泛动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2008年, 为233名残疾儿童争取到“国家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 每人每年资助150元~600元, 共资助3年, 投入资助金达13.23万元。对在外地特教学校、州内外大中专院校上学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从州级保障金中予以资助, 三年共资助残疾学生91名, 投入经费17.47万元。认真贯彻甘南州《关于切实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 切实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减免费用、“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和有关救助政策。

3. 积极争取, 筹建特殊教育学校。

2008年省上将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纳入到新增国债项目中, 安排了380万元建设费用, 其中土建资金300万元, 设备购置费80万元。经过协调和争取, 2009年9月甘南州和合作市政府专门为特殊教育学校征地18亩, 解决了建校用地。

4. 因地制宜, 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全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 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教学认真进行研究, 加大教研力度, 注重实效, 在强化教学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体育和美育工作, 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全面发展。

二、特殊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特殊教育学校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全州还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也没有特殊教育的专职教师, 更谈不上特殊教育需要的其他教学设施。

2.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低。

全州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远远低于正常儿童少年入学率。个别家长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文盲, 花很大的代价将孩子送到外地特教学校学习。

3. 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目前, 全州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采取随班就读的方式, 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只有一部分肢体残疾、低视力残疾、轻度听力残疾和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随班就读的方式接受义务教育, 而视力残疾人中的失明者, 听力残疾人中的失聪者, 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得不到保障。

4.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

由于无特殊教育的教学设施和专职教师, 无法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需求, 致使教育教学质量低。因而只能保证残疾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 不能保证“学得好”和“留得住”的根本性问题。

5. 各级财政的特殊教育经费几乎为零。

全州各市县均未将特殊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无特殊教育专款, 多年来, 全州特殊教育经费几乎为零, 特殊教育得不到发展。

6. 特殊教育滞后导致就业压力大。

全州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情况不乐观, 致使残疾人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就业难度大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促进特殊教育工作的对策

1. 全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

2010年, 全州城镇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80%以上, 农牧村达到70%以上。把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规划, 积极争取扶持政策, 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

2. 加快进度, 按计划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修建工作。

今年完成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工程, 力争明年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后, 全州不适宜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将得到有力保障。

3. 进一步加大教研力度, 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

认真分析近年来随班就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指导, 总结推广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经验, 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推动随班就读工作快速发展。

4. 协调配合, 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进一步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残联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及时发现和研究特殊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5. 进一步搞好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继续落实针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各项优惠政策, 并扩大受益面。并争取在两三年内使全州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推动全州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快速持续发展。

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 学前儿童 教育理念    个别化教育  家庭教育

特殊学前儿童一般指身心有缺陷的、需要特殊对待的3~6岁儿童,他们不同于普通儿童,其身体方面有一定残缺,心理也不健全,表现为不合群、内向,缺乏自信心等。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不同于普通学前儿童的教育方式。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很多特殊学前儿童和普通学前儿童接受的教育完全相同。这样的教育教学不能兼顾特殊学前儿童的特殊需求,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那么,如何做好特殊学校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呢?对此,笔者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几点策略与方法,旨在让特殊学前儿童在最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下更好地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一、重视学前特殊教育,树立学前教育新理念

每一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特殊学前儿童也不例外,他们虽在身心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但并不代表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相反,更需要社会的关注、教师的关爱。这一思想已经普遍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特殊学前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展的比较晚,能够有机会到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幼儿一起接受教育的特殊学前儿童屈指可数。如此之多的学龄前特殊幼儿需要如何安置,才能使他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呢?这就离不开学前特殊教育。为此,我们应重视学前特殊教育,树立学前教育新理念。具体来说,教师要树立以特殊学前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特殊学前儿童虽然身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并不相同,如有的听力有问题,表现为内向、不合群,有的肢体方面有问题,表现为退缩,缺乏自信心,教师需要掌握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认识到特殊学前儿童的特殊性,了解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促进特殊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育三方面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特殊学前儿童与普通学前儿童相比,他们的身体存在一定残缺,心理方面有些缺陷,对他们进行教育难度更大,更为复杂、艰巨。这就给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可以说,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特殊教育的质量。具体而言,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一是知识要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石。除了掌握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外,特殊教育教师还要掌握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熟悉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基本理论,为特殊学前儿童争取更多的权利和福利。二是能力要素。特殊学前儿童主要指有智障、视障、听障、肢体障碍及语言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等类型的幼儿,对他们进行教育,特殊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外,也要具有相关的康复训练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特殊学前儿童选择不同的教育康复训练模式,以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学前儿童的康复需求。三是人格要素。特殊教育教师除了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之外,还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将对特殊学前儿童的关爱细化到实际行动来中,真正做到理解、尊重他们,把师德落到实处。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们一定要加强上述三方面素质的培养,不断学习、培训,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满足特殊学前儿童的不同需求。

三、遵循三项原则,实施个别化教育

特殊学前儿童具有特殊性,他们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障碍类型、程度、伴随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情况等不同,要想确保对他们的教育有效,我们有必要实施个别化教育。为了保障个别教育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制定的全过程应当具有科学性。如在分析、鉴定视觉、听觉有障碍的儿童的基本情况时,我们应借助一定的量表,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以准确掌握他们的视觉、听觉障碍的程度。二是发展性原则。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目的是满足特殊学前儿童的特殊需要,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不能消极地拘泥于儿童现有的障碍,单纯地考虑减少教育内容、降低难度、放慢进度,而应当参照健全儿童发展序列,对特殊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包括最终水平、先后次序、发展的各个领域,以尽可能地促使他们发挥最大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三是可行性原则。在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时,我们应明确其可行性,考虑教育工作的时间、精力、能力的实际情况,且方案内容应符合特殊学前儿童的水平,以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和实施。

四、积极探索,做好特殊学前儿童家长的引导与教育工作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特殊学前儿童的各种康复训练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生活环境无疑对他们的影响巨大,这就给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家长对此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专业知识,以至于影响了特殊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好特殊学前儿童家长的引导与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让他们不仅在思想上认可、接受幼儿的特殊情况,而且在行动上积极支持、配合,参与教育计划。具体来说,可通过特殊幼儿亲子个别训练、亲子小组训练、亲子融合集体活动等既可独立训练又能相互衔接的亲子活动方式,帮助家长掌握与特殊幼儿沟通的科学教育方式。

总之,特殊学校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上下求索,为特殊学前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享受平等、尊重的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果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3(18).

[2]周兢,程晓樵.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1995(3).

[3]谈秀菁.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10(4).

[4]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22).

[5]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1(7).

五年级特殊儿童帮扶工作计划 篇4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贫困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这些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特殊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二、主要措施

1、成立学生帮扶小组

班级成立由班长、班级委员和学员组成的关爱特殊儿童小组。

2、教师要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特殊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特殊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开展帮扶活动

班级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有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帮助;积极开展“特殊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特殊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4、注重心理辅导

走进特殊儿童学校 篇5

人间之可爱,就在于它的有情、有爱、有牵绊.那天,对我们每一位走进泉山特殊教育学校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个非常特别和难忘的日子。那天阳光明媚,怀着特别的期待和特别的牵挂,我们走进了这个特别的地方。.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第一次来到这里,却都带着同样的真诚和热情。从未接触过聋哑人的我们,在踏进这所学校的大门之前,甚是好奇。而在见到这些孩子之后,大家心中满满的,全是感动。

走进学校后,热情美丽的老师为我们一一介绍学校的设备,还有各个层次孩子所接受训练的方案。整个上午的时间,我们坐在一个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认认真真的听他们上课。老师教授的是《春夏秋冬》。虽然孩子们身体某种程度上存在缺陷,但是他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的争先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么的可爱,让人欣慰。老师以语言上的鼓励还有奖励小红花的方法来增强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像普通孩子一样懂得认真思考,在互相比赛中进步。

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在分组后,我们部的9个成员每三人一组,协助那儿的老师给孩子们进行特殊训练。这些孩子有的属于智障,有的是身体上的缺陷,还有的是自闭症等等。

我们部有一个学心理的,她说音乐会对有的孩子起到促进作用。于是我们播放手机里的音乐,果然他们都很兴奋。一个叫郭成的小男孩,他平日里很少笑,很少说话。记得那天,他对着我们笑的是那么开心。有好多孩子如他一样,充满热情的和我们一起玩一起

训练。

有这么几项各方面的评估及训练活动:

模仿部分:有的孩子模仿别人行为的意识特别差,所以要从最基本的动作技能及使用物件方面入手,来训练他学习模仿别人的行为。训练活动

一.动作模仿

1)拿放物件,如:看这老师拿积木放入桶里面,然后辅助孩子照着做。从老师手把手辅助完成这个动作过度到他独立完成这个动作。

2)常见动作的模仿,如:搓手,亲一亲。

2.使用物件模仿

1)模仿使用敲击,并且能在两个物件之间转换敲击,或敲击统一物件的不同位置。例如:敲击鼓转换到杯子。要注意鼓与杯子的距离要由近到远。在如敲桌子,随老师敲击桌子面——桌子边缘——桌子腿。

2)模仿常见的生活自理活动。例如:用梳子——梳头发;用牙刷——刷牙;用毛巾——擦脸。

二、感觉部分

有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反映非常迟钝,例如,给他抓痒时,他的身体和表情都没有任何反应,眼睛不能追视物件,听觉方面,只对感兴趣的声音有反应。

训练活动

1.触觉:全身触摸,从用手——软毛巾——各种粗布——硬毛刷子,来擦或刷全身。

2.身体各关节积压,从肩——肘——手腕——髋——膝盖——脚踝。

3.口腔按摩。

4.视觉追踪。例如:拿小孩喜欢的物件在她面前慢慢移来移去,过渡到追视被扔出去的物件,并把它捡回来。

5.听觉、留意声音。拿各种发声玩具来刺激她,以促进她听觉的发展。

三、运动部分

训练活动

1.放松性运动,如爬、倒滚翻,滚大花球,荡秋千,被动或协调步。

2.弹跳训练,如跳床,后地跳,从高处往下跳。

手部肌肉的训练,如弯腰取物,运送重的物件,拉滑板车。

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1.反复训练;2.合理使用强化;3.掌握好各环节之间的过渡。

还有很多训练的方法。老师们采用多表扬多鼓励的态度,让孩子们一点点进步。

下午,我们与孩子们联谊,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联欢会。让我们为之惊讶的是这些孩子虽然身体上有缺憾,却十分的热爱生活,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才艺。舞蹈,唱歌,而且都是时下很流行的歌舞。跳的有模有样,唱得也悦耳动听。空气中洋溢着快乐的气氛。我们也表演了特意准备一周的节目。一个是诗朗诵【相信未来】,我们想通过这首小诗让他们对自己对未来有信心,好好的生活。还有一个节目是手语【感恩的心】,这个节目是与孩子们一起表演的。“感恩的心,感

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首歌曲很好的诠释了我们想表达的。未来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表演结束后,我们为可爱的孩子送上我们的礼物。文具盒,削笔刀,铅笔,水彩笔,橡皮,鲜贝,礼物不大,不多,却是我们最真挚的情谊和最衷心的祝福。最后,我们合影留念,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孩子们,离开了这个特殊的地方。

这一天孩子们的异常的的兴奋和热情让我们觉得格外亲近,他们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的笑脸深深地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和这些孩子交谈,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喜悦,从一开始的生涩,到渐渐熟识后的“健谈”,我们都能感觉到他们的友善,想借用曾经看到过的一个网友写的句子:上帝的天使,伤了翅膀``````

在我们走进孩子们教室时;

在我们在阳光下与他们一起做操时;

在为孩子们分发捐赠文具时;

在和他们一起表演节目时;

在和他们一起打球时;

我们无处不感到这些身处社会特殊环境下孩子们求知的渴望,他们无法拥有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的生存、生活条件,却坚持着比很多正常人更积极的心态和信念.虽然,我们能做的并不多,但我们却在深深感受孩子们的感激和喜悦,或许是一句问候,或许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个拥抱……我们一点点的关怀却可能给他们

做中学在特殊儿童 篇6

2014年05月30日 14时48分

2014年5月22日,“做中学”中心在存心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做中学”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观摩课。

存心特殊教育学校是年龄在7—16周岁的孤儿和智力障碍儿童组成的一所智障儿童学校。医学院“做中学”中心把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深入到基层一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已有3年时间。项目正是践行了“做中学”的 “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 教育原则。特教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主要是致力于智障儿童今后生活技能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这次存心学校的卓巧珠老师上了一堂“榨西瓜汁”的“做中学”探究式课程,教师通过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工具榨西瓜汁的过程,探究榨西瓜汁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记录表达,参与合作精神,分享探究成果,养成科学卫生的好习惯。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汕头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志愿者郑锦鸿教授和傅玉才教授;汕头市教育局教科所林楚江副所长,汕头市金平区教育局蔡少文副局长;汕头大学高教所和医学院儿科系的7位同学;潮汕地区实验园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做中学”中心赖小林教授、毛春红老师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汕头存心学校的黄益勤校长、高晶副校长分别介绍了存心学校的现状和参加“做中学”的心得体会;汕头大学医学院“做中学”中心项目负责人赖小林教授,医学院傅玉才教授、郑锦鸿教授,教科所林副所长,金平区蔡副局长分别作了精彩点评和讲话,他们充分肯定了“做中学”课程在特教学校中开展的有效性,以及更好地培养了孩子的生活技能、与人沟通、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篇7

一、开展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的意义

孤残儿童是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失去了父母,而且还患有残疾缺陷以及各种疾病,他们不仅认知能力有限,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低于正常儿童,因此,他们内心极其脆弱、敏感,易出现过激反应,会给周围人造成困扰。而实施特殊教育则可以通过对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进行特别设计,针对孤残儿童需求实施特殊教育,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对孤残儿童认知、情感和意志进行干预,使其向社会方向发展,促进其健全人格[2]。所以,特殊教育可以使孤残儿童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使孤残儿童的悲惨命运得到转变,不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提供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

二、开展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通过完善教育设施优化教育环境

儿童福利机构需要完善服务功能,为孤残儿童提供教育、医疗、 康复、教育等服务。儿童福利机构可以建立音乐教室、舞蹈教室、 绘画教室和多媒体、多功能厅及大龄儿童培训技能室,为孤残儿童建立一系列教育设施,营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特殊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好地提高孤残儿童的智力,使孤单儿童潜能得到激发,保障孤残儿童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3]。

(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水平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儿童福利机构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将传统的仅仅保障孤残儿童吃饱穿暖的现状,进而将特殊教育作为工作重点,这样突破传统观念,将特殊教育列入日常管理工作当中。首先,争取教育部门的指导,使教育信息不断扩展;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扩招优秀的教育人员,还要将儿童福利机构的教育工作人员外派出去进修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使特殊教育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2.实施阶段性教育

开展特殊教育针对的是孤残儿童,因此,需要针对孤残儿童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引导,这样他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前进。例如,对0 ~ 3岁的孤残儿童开展特殊教育时,应该将健康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对这类儿童进行评估,了解和掌握教育存在的问题,尽早进行干预,可以通过婴儿操、 抚摸训练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他们进行聊天、玩乐,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3-6岁的孤残儿童开展特殊教育时,可以进行分班教学,每班儿童控制在20人左右,在进行特殊教育时,教师要对儿童进行认真观察, 这样才能够了解最真实的他们,并对其建立教育档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计划,在教育和生活中对其信息进行收集,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教育目标。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主性, 可以通过营造开放、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孤残儿童尽快的融入到教育环境当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使孩子快乐的成长。 对适龄儿童可以让他们进入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是他们融入社会最为重要的一步。儿童保育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学校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让孤残儿童可以和正常儿童一样进入校园接受社会教育, 虽然,在进入校园初期孤残儿童会出自卑、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但是,只要儿童保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及时对其进行调整,给予正确引导,使其树立信心,他们将会尽快地融入校园生活,为他们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结语

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融合教育 特殊儿童 普通儿童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92

所谓融合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纳入一般的教育系统中,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一般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目前,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遍采取无差别化教育,即让特殊孩子与正常的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过于特殊对儿童造成的二次伤害。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一般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来使特殊学生融入学校教育体系。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小学阶段,即在普通班里让特殊儿童与同龄儿童一起学习和活动,教师根据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实施个别化的教育训练,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同伴一起成长。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融合到普通学生中呢?

一、走进孩子,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任何学生来说,在一个宽松、安全、愉快的环境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思维才能被激活。这对特殊儿童尤其重要,因此,作为教师,要为特殊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安全、愉快的环境,提供给他们一块适合学习的土壤,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安全而愉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

这对普通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还要具有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心,关心每个孩子,尤其是特殊的孩子。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具有平等的观念,把特殊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看待,真正从内心接纳、赏识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还要教育普通的孩子,让他们学会尊重、关爱班里面每一个孩子,特别是特殊的孩子,要和他们做朋友,彼此互相关心帮助。另外,老师还要一颗细腻的心,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抓住时机展开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在某些方面能有所突破,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统筹兼顾,面向全体学生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才能收到效益的最大化,对融合班级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都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根据融合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特别是备好学生,确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这样使他们在学习中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不同的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样,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同时,由于融合班教学的特殊性,在展开教学时我更兼顾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座位的安排上,让特殊孩子坐在教室中心的位置,并安排乐于助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他同桌或同组,让他们学习能互相帮助。在课堂上,专门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给他们思考回答,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则启发他们思考,认真倾听,并能重复其他学生的回答。这样,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习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逐渐跟上班上的其他学生。

三、多种形式,加强训练

在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中,必须始终坚持个别化教育的原则,根据孩子能力和需要,针对特殊孩子的个性特点,安排不同的个训时间,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供不同难度的个训活动材料,加强个别训练,以便使特殊孩子能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水平的教育,真正从中获利。

四、家园携手,形成合力

要使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取得成效,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和家长一起互相沟通、了解,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家庭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为特殊儿童父母提供一些有关的专家论文,以减轻特殊儿童家长的不安和焦虑,逐步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其次,教师随时敞开教室的大门,教育目标和教育措施,同时,吸收特殊儿童家长为家委会代表,让他们参与班级的教育,在和其他家长的交流中,获得有效的科学育儿经验,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有希望的,只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教师积极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特殊儿童一定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融合教育体现了一体化的特教新理念,能为特殊孩子创设一个最少限制环境。使特殊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和个性、情感、交往等社会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经过实践探索,我觉得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首先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其次,还要掌握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别训练,营造一个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使他们和同龄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特殊儿童管理制度 文档 篇9

特殊儿童,是一些因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障碍所造成的适应困难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特殊需要的幼儿包括:体弱儿童、残疾儿童,幼儿园体弱儿管理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做好体弱儿管理工作,我园注重长期性、坚持性、持久性、反复性和动态化的研究过程。今年,继续针对不同种类的体弱儿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以下是计划与方案:

一、制定对体弱儿的管理计划。

二、建立体弱儿个案登记表。

三、与家长取得联系,查找原因,共同配合,促进幼儿尽快恢复健康。四、一年进行汇总结案。

五、具体每天的方法按下面的方法执行。

1.通过对体弱儿患病情况的了解,重点加强对体弱儿的生活护理及特别照顾,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体弱儿童包括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呼唤道、肠道感染)等,对全部体弱儿进行登记。

3.对每个营养不良的幼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三个月测身高、体重—次,并把情况通知家长。要配合医院冶疗,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到完全纠正为止。

4.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托儿应加强护理,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睡眠时应让幼儿避开窗户,避免受凉、加强体格锻炼,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及时做好预防投药。发生呼吸道感染时督促按时服药并配合治疗。观察一年恢复后,立即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5.反复消化道感染的幼儿,每三个月测体重 一次,观察体重变化,以史上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就餐时不催饭,掌握进食量。发生消化道感染时督促按时服药。半年内未发生消化道感染就可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6.进餐时让体弱儿先洗手先吃;睡觉时让体弱儿先睡后起;户外游戏时注意为体弱儿增减衣服,适当调整活动量。

7、争取家长的配合,对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肥胖,大多是由于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引起的,如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而幼儿在园的时间只有在家时间的一半,所以,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配合幼儿园的各项矫正措施在体弱儿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重视孩子家庭生活行为习惯的科学性,每一例体弱儿都向家长下发了科学育儿宣传单和调查表,还进行了体弱儿家长约谈,争取家长的配合。

8、饮食结构调整有针对性,通过家庭调查问卷和平时的观察记录,根据不同病因,对体弱儿进行科学的饮食结构调整。贫血儿每日加餐,以红枣、豆浆、动物肝等食品增加铁和优质蛋白的摄取,辅以新鲜蔬菜增加吸收;而营养不良的孩子,先改变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每日增加烂面、豆浆等容易消化吸收又能提供优质蛋白和热量的食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肥胖儿的饮食既保留了原有的粗粮替代主食法,还推出餐前水煮蔬菜(汤),既保证了营养,又减少了热量摄入,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9、体格锻炼其实是提高与防治体弱儿最简单的方式方法,由生活老师和保健老师共同管理,以体育游戏为主,指导孩子进行科学运动,每天坚持做30分钟运动。

10、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每个班每个幼儿一定做好户外活动,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尤其是体弱儿儿童必须坚持每日有锻炼。

(一)、对体弱儿儿童的护理及家长指导

体弱儿童应加强户外活动的管理,对经常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先天性心脏的儿童应让他们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对于运动量过度的幼儿要减轻他们的活动量,使体能消耗适当减少,并同时做好活动前后穿脱衣 服等工作,而肥胖儿要多参加有效而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饭后散步等,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使食欲激增。园内保健医生和家长一起合理安排好肥胖儿饮食、休息、运动、体格锻炼、游戏等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使患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儿体重,促进其健康成长。班上老师及家长应鼓励肥胖儿自觉坚持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锻炼,多参加集体活动,克服自卑、怕羞心理。对体弱儿童进一步加强午睡的管理,午睡床位安排在教师人员容易观察照顾的地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天冷时,午睡应及时给他们穿脱衣服,减少受凉机会。垫被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更换,午睡室做好通风工作,避免因环境因素而发病。在一日活动中保教人员注意调整一日生活日程,对体弱儿童进行精心照顾,如:冬季注意饭菜保暖,尿裤时及时更换裤子。平时细心观察他们的精神、饮食、大小便、以及用药和治疗后的反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保教人员坚持做好体弱儿童观察记录表。

(二)、肥胖儿童的护理及家长指导

针对肥胖儿童的护理,我们的措施是根据幼儿园里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制定的。从早上来园户外活动中,我会让肥胖的孩子适当的加强一些运动,比如让他们跳跳绳或者围着操场跑跑步,另外在午餐前适当的给孩子增加一些粗粮(例如:粗粮馒头、玉米、紫薯等),因为粗粮既可以增加饱腹感,又不会引起发胖,同时控制主食的量,多添加蔬菜。

1、行为矫正

纠正肥胖儿不良的饮食行为(进餐速度过快、爱吃甜食、爱喝饮料、爱吃零食等);不良的运动行为(不喜欢运动,不愿参加体重的项目);不良的心理行为(自卑感,交往胆怯等)。

2、饮食疗法 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早餐能量35%,午餐45%,晚餐20%,原料上选择绿色食品,多用清蒸、凉拌,少用煎、炸的方法煮食,不吃零食,不吃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进餐时要细嚼慢咽,可以建议家长饭钱先让幼儿喝碗汤,要避免吃饭速度太快。

3、运动治疗

运动要求强度达到个人最大氧消耗50--60%,或者最大心率的50--60%。一般运动时脉搏打到每分钟150次左右比较合适,这种强度不会使孩子过于疲劳,能有效地消耗身体脂肪还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三)加强膳食管理,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因此不仅营养量要充足,而且营养的质要全面,各种营养素都要具备,如果营养不良、能量不足,会影响到儿童生长发育。为了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儿童自身抵抗力,我园加强了膳食管理,增加优质蛋白质和含铁丰富的食品,如蛋黄、猪肝、肉、并 适当补充水果及维生素B.C,以促进铁的吸收,预防贫血。制定每周的食谱中,多安排一些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鱼等。这是因为维生素缺乏,人体免疫力会下降。另外注意科学烹调,尽可保存食物中的营养素,防止维生素损坏,饭菜色香味形结合一体,注重多种形式的配菜和花样多变的面点。幼儿园根据不同病因,对体弱儿童进行科学的饮食结构调整。贫血儿每日加餐,以红枣、豆浆、动物肝等食品增加铁和优质蛋白的摄取,辅以新鲜蔬菜增加吸收;而营养不良的孩子,先改变孩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每日增加面食、豆浆等容易消化吸收又能提供优质蛋白和热量的食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肥胖儿的饮食既保留了原有的粗粮替代主食法,还推出餐前水煮蔬菜(汤),既保证了营养,又减少了热量摄入,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同时创设安静、愉快、和谐的进餐环境,适当放一些优美动听的轻音乐,使孩子情绪轻松愉快,那么支配消化腺分泌的神经兴奋占优势,消化液分泌就会增多,促进食物的消化,有利于提高儿童的食欲。并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对于食欲不佳的体弱儿童我们耐心对待,针对实际,正面教育,保证他们吃饱、吃好。这样体弱儿童不仅能得到足够的营养促使其生长发育,而且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四)、做好防病消毒工作,避免相互传染

儿童在园一日时间长,而且儿童比较集中,容易相互传染,因此要认真做好防病消毒工作。午睡室和活动室要经常保持空气流通,每周用紫外线消毒二次,餐具、杯子、桌面、每天消毒,教玩具定期消毒。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用具、餐具等生熟分开,洗刷干净,食具一餐一消毒,抹布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年防疫站来我园对空气、桌面、厨具等等进行抽样检查,从结果来看,我园的卫生消毒工作做的很好,没有出现超标准的现象。由于加强了消毒工作的管理,减少了相互传染,也就减少了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五)、加强体弱儿的家园联系

对于体弱儿我们利用家长接送的空隙时间,通过家园联系栏、宣传橱窗加强宣传,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如:在家园联系栏刊登:贫血的预防与治疗,儿童为何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增强家长营养、保健、护理等知识。为了保证儿童在家早晚两餐和节假日的三餐膳食得到平衡,我们向家长通过提供合理搭配的早晚餐食谱,具体由园内营养员根据体弱儿具体症状及饮食喜好制定个体膳食营养计划,同时要求保证孩子晚上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有些体弱儿的家长怕孩子风吹雨打,出意外事故等,常把孩子关在家里,特别是冬季,这就使孩子缺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患病。因此,我们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要求家 长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锻炼,使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减少发病率。与此同时,保健教师每月为体弱儿童进行一次体重测量,每季度作一次体格检查,掌握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情况,并及时和家长联系,保健教师平时做好体弱儿的个案记录,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并按病种做小结。

我园从各方面对体弱儿童进行重点的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因此减少儿童的发病率或缩短病程,使儿童健康成长。

机关幼儿园保健室

关爱特殊儿童倡议书 篇10

县特殊学校位于县茅坡,学校创建于20xx年。该校现有教职员工24人、学生46人,主要是智障,自闭,聋哑三类学生。

学校自创立以来,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对特殊学校的走访期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些聋哑孩子需要帮助和尊重的渴望。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需要广大爱心人士共同努力,为更多无助的聋哑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特殊儿童任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需要社会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关爱之情。为此我们倡议: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多一些关爱,少一分歧视,多一些关心,少一分冷漠,关爱残疾学生。本着心意不在大小尽力就行,能力不在强弱尽心就可,用实际行动切实的关爱帮助残疾人,走进残障儿童,关注他们的心声,用心去解决最困难、最现实的生活、学习、康复等方面的问题。 你和他们每一次牵手,每一个笑容,和他们每一次游戏,零距离接触,这就会让他们感到温暖 。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我们相信,你的爱心就是力量,你的爱心就希望,爱心终会创造奇迹。因为有了你,孩子们多了许多希望;因为有你,冬天不再寒冷;因为有你,世界将充满爱和温暖!

经了解,目前聋哑孩子急需的用品包括:乒乓球桌、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写字本、画图本、铅笔、彩笔、橡皮擦、文具盒,羽毛球拍,篮球,足球,跳绳,等)。

为了统一行动,爱心捐赠的截止日期定于6 月 18 日,之后我们将对财物集中分类,定于6月中旬开展“走进特殊学校”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他们最需要的关爱。我们将由专人负责财务登记,也希望大家在此献计献策,把此次活动办得更有意义。

倡议人:

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个案研究 篇11

关键词:特殊儿童;社会;不良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行为。心理健康是道德健康在心理层面的具体表现,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对特殊儿童进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心理教育训练,一般来讲,都会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有关行为举止进行专门训练,通过不断地模仿、重复、纠正错误行为,使学生形成一种规范化、自动化、习惯化的行为。

一、个案研究

1.学生基本情况

华x,男,1995年出生,2003年9月进入本校就读一年级,家住城区。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独子,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听力损失程度属中重度,沟通理解能力较好,主要依靠手语交流,周一至周五住校。智力水平较高,劳动能力较强,但比较懒。

2.不良道德行为的主要内容

华x在学校里,上语文、数学课时会随意说话,走动,做小动作,注意力很不集中。上体育、律动、美术课时更是不听老师的指挥,独自一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平时爱欺负小同学,与同学相处时常常会发生矛盾,会随手拿别人的东西。

3.不良道德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

由于听力残疾,华x的父母对他非常溺爱、袒护、一味迁就、放任和纵容。在班级里他经常会支配学生帮自己干事情,同学们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先给华x“享用”。华x主要用眼睛去观察他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环境,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种种消极诱因的影响,也导致了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不良行为矫正过程

1.认知训练

利用直观教育的方法,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幻灯、录像、行为演示等方式,把活生生的动态形象展示给华x,让他领会到其中的含义。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华x把自己的行为与其他学生的行为进行比较,有利于让他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用评议的方法,让华x针对某一件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且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既能反映出评议者的道德认识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出一种教育的氛围。

2.实践训练

在这一阶段,教师尽可能地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体验活动,同时通过家校合作,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以及道德行为水平,让学生真正达到知行统一。如:“手拉手”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了帮助、关心他人。同时,老师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如:华x和班级同学的关系不好,老师就组织了“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每个同学找一个小岗位,每天为同学服务。刚开始,华x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于是老师利用他年龄、力气比较大的优势,让他每天负责为班级同学领牛奶,渐渐地,他开始变得有责任心、友善、会关心人了。

3.巩固训练

华x犯了错误,经教育后用心改正,却因为缺乏意志力而又出现不良行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为他创设新环境,锻炼、强化他的意志力,培养他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能力,使他在强化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训练结果

通过认知训练、实践训练、巩固训练,华x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矫正,上课时随意说话、做小动作、擅自离开座位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平时也不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课间休息时能和同学一起做游戏、活动,同伴关系变得融洽了。

四、讨论

1.在对华x不良行为矫正的过程中,家校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向家长传递一定的教育方法,告知训练内容,并及时交流训练成果。另外,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的心灵和行为沿着我们的德育指向顺畅发展。在看到训练成果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可能出现行为上的反复,应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行为再次发生。

2.目前训练的不足之处

道德教育不等于道德灌输,道德素质不是教出来的,不应该把“灌输”“禁止”“防堵”作为工作的立足点,而应是学生在參与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中,道德教育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发展来的。

3.将来训练的改变及其思考

在开展各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活动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真正把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内容分解渗透到每一个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对训练过程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训练及教育方法,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矫正。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5.

[3]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篇12

一、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

特殊儿童群体中的孩子除了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 还有许多孩子在言行举止、情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异常, 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就会演变成心理疾病, 比如多动症、自闭症、强迫症等。特殊儿童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疾病如下。

1. 存在睡眠问题及躯体化症状。

通常情况下, 睡眠问题在儿童群体中很少出现, 但是特殊儿童往往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有时会出现失眠、梦魇等睡眠问题。另外, 有些特殊儿童因为焦躁、不安等情绪会表现出一些躯体化症状, 比如消化不良、头疼、腹痛等。

2. 情绪暴躁, 对他人有严重的敌对情绪。

由于特殊儿童生理或心理上的某些缺陷, 他们经常感到压抑和自卑, 可能会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或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而表现出敏感、焦虑、易怒, 甚至情绪失控、大发脾气、破坏东西等。比如多动症儿童, 虽然他们在生理和智力上没有缺陷, 但是因为表现多动, 可能容易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打骂, 受到学生的嘲笑或歧视, 使得他们对别人没有信任感, 存在严重的敌对情绪, 攻击性很强。

3. 存在严重自卑自闭症状。

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一般人的不同, 非常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也逃避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 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尤其是盲童、聋哑等本身有交流障碍的孩子, 他们总是因为自己交流上的缺陷而逃避和别人相处, 长期以往他们就难以融入社会, 很难和别人交流沟通, 然后就表现出一些自闭症的症状。

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

在当今社会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人员培养非常重要。重点是对师资队伍进行心理健康和教育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特殊教育教学能力, 打造出有爱心、有耐心并且有教学能力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用爱感化学生, 用寓教于乐、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

2. 引导特殊儿童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特殊儿童的大部分心理问题都是由自身认知能力和调适能力不足造成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增强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比如“特殊儿童怎样正视自身缺陷”这个问题, 有些融合学校的教师鼓励普通学生不要嘲笑和歧视特殊儿童, 不要用“聋子”、“瞎子”、“白痴”等字眼来称呼他们, 这固然对特殊儿童是一种保护方式, 但是也应该引导鼓励特殊儿童正确地认知自己在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勇敢地使用助残仪器、配合教师、医生等的训练, 才能勇敢地去接触社会。正如周婷婷在“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中”所说:“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健听人世界里, 这20年来, 从意识到自己是聋人, 到忘记自己是聋人, 再到面对自己是聋人, 最后到忽略自己是聋人、同时也正视自己是聋人, 经历了一番颇为矛盾、痛苦的心理历程”。

3. 要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对待特殊儿童。

(1) 用爱心抚慰特殊儿童受伤的心灵。对待特殊儿童的爱心要时时刻刻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 爱护关心学生并不需要说多少大道理, 有时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 就能表达对特殊学生的关怀、肯定、鼓励, 使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实际特殊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该清楚班内每个特殊儿童的性格、思想, 并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差异和每个孩子本身的缺陷, 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 综合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充分挖掘每个特殊学生身上的长处, 不吝于给他们的任何细小进步以肯定和鼓励, 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 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进步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 (2) 用爱心感受特殊儿童敏感的心灵。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特殊孩子的心灵都比较敏感, 任何人、事、物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反应。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 需要能够时刻洞察到特殊学生的每一个内心的变化, 用爱心来体会他们的内心情感。并利用现实中的具体实例、教学中的言传身教, 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 引导他们学会怎样正确判断和应对各种事件。 (3) 用爱心理解并感化特殊儿童叛逆的心灵。特殊儿童由于自卑而敏感的心灵, 容易有叛逆的倾向。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并经常以鼓励、表扬的话语, 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就感。还要充分理解他们身体或心理事实, 不因他们本身的缺陷阻碍学习而责怪他们。比如有些在听力上存在障碍的儿童, 他们听课主要依靠视觉等感官, 使得他们眼睛等器官压力较大, 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进度比较慢, 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教师只有认识并理解了这些, 才能从他们实际情况入手, 为他们针对性地设置学习内容, 有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 使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 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特殊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外, 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设计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设体验、合作和自我反思的活动平台,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能力教育融入到科学的文化知识教学中。促使学生尽可能直观地感受和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为特殊儿童创造出轻松、愉悦、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对帮助减少特殊儿童的自卑、厌学、敌对等情绪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5. 注意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 所有的特殊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让特殊儿童更好地生活和适应社会, 所以需要注意将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不但设置各种教学活动来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还要在学生住宿或家庭中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为只有这样, 特殊儿童才能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主动自发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实际情况。

三、结束语

最近几年来, 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关注, 使得教育质量和教学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进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 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更要用爱心、耐心给予特殊儿童心理上的关怀、理解, 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充满爱的、积极向上的环境, 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同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飞.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 .

[2]雷江华.科营开展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 2009, (11) .

上一篇:营销总监周工作计划下一篇:以冷为题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