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平台研究

2024-07-25

企业服务平台研究(精选8篇)

企业服务平台研究 篇1

摘要:随着互联网全球化的快速普及和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将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时代变革,基于网络平台创新的销售渠道是对产品全方位发展的支持和推动。欧美许多国家的保险公司已成功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解决了实际业务问题,为代理人、用户、潜在客户、合作伙伴提供各种服务,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公司整体效益。我国中小公司的服务创新特别是如何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服务平台创新研究是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研究,提出基于网络平台创新发展中小企业服务并推进其发展的建议,从实际情况出发,使企业在网络发展中找到突破口,从而灵活应对整个保险市场的挑战并从中获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创新研究

1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进行网络建设的背景

1.1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2012年4月,国务院制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意见》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施网络建设、构建服务体系工程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201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2〕197号),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创业、培训、融资等公共服务,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进行认定。

1.2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

2016年9月2日,众贤服务集团与石家庄智通创业孵化基地在智通孵化基地四楼会议室举办签约仪,经过5年筹建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完成并正式上线运营。河北省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是一个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导向,结合科学的管理理念,拥有12个子系统软件和128个管理功能模块,面向全省小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企业管理系统软件服务的,能帮助小企业进行内外资源的在线管理的公共平台。

1.3秦皇岛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国人*健康股份有限

公司秦皇岛中心支公司平台建设为例中国人*健康公司与我国众多非寿险业公司比较,其在承保、理赔与再保险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能源、远洋船舶、政府采购和农村保险等重要领域业务都具有极大优势。中国人*网建设在2007年完成线上开通,可以让保险人投保和被保在网络服务平台得到广泛保险、金融和产业资讯。2010年11月中国人*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与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进行联合,近5.3万家医院紧急救援服务网络在179个国家完成搭建工作,境外200多名医生聘为专家,被邀请专门对第二诊室服务网络服务。公司网络语音通讯系统2011年4月正式上线,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公司内部电话链接零成本,年均节省经济成本150余万元。

2中小企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2.1服务理念落后

众多中小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部门“以业务为主”和员工“以业绩为主”的服务理念,公司高层领导者掌握最高决策权,直接下发任务,下属授权稀缺,员工重点关注自身业绩和奖励的配比,从而忽略产品本身质量,过度追求销售数量,对产品的介绍存在隐藏内容和对客户购买行为进行误导等现象。

2.2组织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人员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多采用传统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权利相对集中在最高领导者范畴。这种组织结构存在管理幅度小和管理层次多的弊端,因此中小企业职员在服务过程中对于一些工作任务会出现多头领导的苦恼,信息传递往往出现失真状况,部门与部门之间欠缺沟通协作情况,员工存在业绩与客户需求不符等现象。

2.3服务营销手段单一

以中国人*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支公司为例,自成立十年来,始终采用产品直销制的服务营销手段。随着产品市场的快速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爆发,中小企业仍然采取只是依赖自身从业人员与其内部其他分支机构的职员进行直销制服务营销是不存在发展空间的。据调查统计,借助网络平台渠道做保险产品销售的公司,近3年以来其保费收入大多都按照100%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10年以后借助网络平台渠道进行保险产品销售的公司占有额将快速提升至50%,目前我国已统计近40家保险企业涉足网络保险服务平台业务,市场总额被其划出60%。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服务手段创新需尽快列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3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的网络建设

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是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了满足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创新服务需求。网络平台是以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为载体,由人、设备(如计算机网络等)、程序和活动规则的能够相互作用,最终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基于网络创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是通过分类、规整和优化各类服务资源,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广泛的共享资源设备、设施以及各类综合服务,是一种通过网络建立的具备技术、资源、管理、运营和售后服务的平台。

3.1基于网络创新线上服务平台建设

以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在线服务、窗口服务、电话服务三大模块为服务基础,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平台、社会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广泛服务资源进行汇集,为河北省窗口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崭新的资源共享渠道和运行基础,为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提供有效辅助的网络解决平台方案,达到加强信息共享、成本缩减、提高资源利用的目的。

3.2基于网络创新线下服务平台建设

通过引领各类中小企业各类社会资源,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性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网络平台,尽可能拓宽中小企业与大众服务过程中各类需求的服务渠道。与此同时,对于中小企业多样性的个性化产品服务模式问题,线下网络平台要按照“政府性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配合中小企业网络平台产品营销服务渠道,为线下产品市场化服务。

4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的宣传与推进

4.1政府宣传的覆盖面通过服务平台得到扩大

河北省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批准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项目,是落实、落小、落细国务院要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调整振兴国家重点产业规划的重要举措,对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和专业化程度分工的协作,共性关键技术转移与应用的推动,构建社会、市场、专业水平的服务体系和形成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靠网络平台技术,政策信息网络间的互通互联、信息资源共享得以实现。

4.2服务平台弥补了政府宣传服务空白

在线服务是以网络服务、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在线和税制改革对会计人的要求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巩义市供电公司柳振江摘要:税制改革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税制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政府会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制改革会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对会计工作人员产生影响。

4.3窗口服务平台打破了政策宣传的限制

网络平台是由全河北省服务资源的枢纽服务平台与若干个“窗口”服务平台组建,通过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手段,建立中小企业网络服务体系骨干架构。河北省网络服务平台是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枢纽,承担着资源统筹共享的核心作用。通过在线服务和呼叫服务系统、络运营管理系统网和共享数据资源中心三渠道,实现服务平台网络各联通窗口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支撑协同服务平台网络的运行。

综合窗口平台是建立在各设区市,依据区域中小企业需求,组织带动资源提供信息等直接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德国,蔡晶晶.基于助推理论的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一个研究框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05).[2]杨婕.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网友世界,2014(18).[3]陈建勋,凌媛媛.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7).

企业服务平台研究 篇2

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取代了人工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应用系统的增加,各业务系统存储的数据信息也越来越多,系统建设相互独立,投入资金较高越来越多,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四点,第一,各系统数据信息独立,在企业内部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造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第二,信息系统在建设中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造成系统建设资金高,但后期集成和维护困难,无法进行统一管理;第三,各应用系统独自部署在一个服务器上,服务器利用率低,浪费资源;第四,每个系统都一组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企业用户在使用系统时需要记住各系统对应的用户名密码,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各大企业在信息建设中积极的探索,随着云平台的出现,其展现出的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二、云计算基础结构

云是一种服务的集合,是通过服务的方式把IT计算资源交付给需要的用户的一种新的方式,以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云平台与以往的任何服务模式有所不同,参与的对象包括消费者、云服务提供者和相应的开发商三部分,三者相互作用促进来云平台的发展。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在云平台中能够使用自身需要的云服务,并只需要支付所使用资源的费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虚拟化技术独占云平台资源,使用结束后释放资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大大为消费者节约了成本。

对于云服务提供者来说,他们站在消费者对立的角度,是云平台的管理者,为管理消费者使用云服务的方式,包括Iaa S、Paa S和Saa S三部分,其中,Iaa S为软件即服务,是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Paa S为平台即服务,是将软件开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Iaa S为基础设施即服务,是将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另一方面完成对云平台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等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分配和管理。

三、企业云平台体系架构

通过对云平台的研究,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企业云平台,架构图如图1所示。

3.1软件即服务

软件即服务是一种基于Saa S的软件提供模式,它处在云平台的最顶层,为企业提供软件服务,主要包括门户、应用服务、系统管理和数据中心。

(1)企业门户

门户是企业信息网站的主界面,主要分布着企业新闻、公告、通告和企业动态等内容,同时企业内部各应用系统的入口也分布在门户网站中,门户处在应用系统之上,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窗口,另一方面,它也是企业信息收集和发布的主要通道,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我们能够将企业门户分为统一身份入口、界面集成、公共服务、终端设备、企业动态、合作伙伴和企业用户等。

(2)统一身份认证

统一身份认证是进入企业应用系统时的身份认证服务,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繁多,统一身份认证能够现实系统单点登录,用户只需要一组用户名和密码就能够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所有应用系统。

在企业应用服务中建设统一身份认证,能够体现出企业应用服务的先进性了安全性,企业用户在整个应用服务体系中有需要一组用户名和密码,经过一次身份认证就能够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所有应用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建设一个独立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存储中企业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用户名和密码等,用户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录入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录,系统将用户录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的信息核对,如果数据库中不存在该用户名和密码,则登录失败,反之登录成功,进入主页面,该页面为接口页面,包括各大应用系统的接口,用户单击链接就能够访问系统。

(3)企业应用系统

企业应用系统是涉及到企业各种业务的应用系统,这些业务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人事、生产和后勤等等,各大系统与企业各业务保持一致。应用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尽量采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应用系统之间既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又要具备一定的耦合性。企业应用系统繁多,需要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各应用系统能够分阶段进行开发部署,在开发中需要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和系统集成标准进行。

企业应用系统采用了B/S结构开发,各大系统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只需要一台连网的计算机就可以使用。各系统除了实现企业功能需求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等,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尽量采用当今流行的B/S四层结构进行开发,分别包括数据实体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用户表示层。

(5)企业数据中心

企业数据中心实现企业数据的管理,同时为企业提供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中心中集中存储着企业各业务模块的数据信息,并进行统一的管理,能够实现企业数据共享,同时也具有较的安全性。

数据中心建设中,我们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将数据中心存储设备按照需求划分为多个存储空间,并把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分配到各个独立的空间中,各个系统的数据库是相对独立的,同时通过系统互动能够实现信息交互,同时保证数据安全。

数据中心中建设一个公共数据库,存放着企业公共信息和各大应用系统的交互信息,该部分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例如,员工绩效系统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就需要用到人事管理系统中企业员人的基本信息。内部公共数据库是作为数据共享而存在的,系统中需要共享的数据能够被同步到该数据库中,这样能够避开数据点到点的关联方式,形成了一个星状的关联方式,这样能够提高数据共享效率。

3.2软件平台

软件平台是实现企业应用服务的开发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平台,它位于云平台三层结构的中间层,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平台和数据库等。

(1)操作系统位置软件平台的最底层,它是各种软件的基础支撑,包括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Server2003、Win7、Win10和LINUX操作系统等。

(2)软件开发平台位于操作系统之上,是一种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平台,企业云平台中的应用系统尽量采用统一的开发平台,便于系统的统一维护和系统集成。

(3)数据库位于操作系统之上,用于存储企业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信息,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应用系统交互方便,企业常用的数据库包括SQL Server2008和Oracle等。

3.3基础设施即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位于云平台的最底层,为企业提供硬件支持,包括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虚拟化技术等。

(1)服务器虚拟化部署

服务器是企业云平台中部署应用系统的硬件,在云平台中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高负载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中部署的服务占用的CPU资源较多,因此,需要将这些服务部署在独立的服务器上,另一类是虚拟化服务器,这些服务器首先经过虚拟技术,将服务器虚拟化为多个服务器,这些虚拟的服务器也可以称为虚拟机,我们将占用资源较少的应用系统部署在虚拟机上,这些应用系统就像部署独立的服务器上一样,虚拟机按照应用系统所需资源的多少进行划分,并进行统一管理。

(2)企业云虚拟化平台

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我们设计出了企业云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企业云平台架构主要分为三块内容,分别为虚拟化平台、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和DMZ缓冲区。虚拟化平台是是整个云

平台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位于企业的中心机房,由企业聘用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或者企业委托给其他专公司进行管理,该部分部署着企业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服务器、各大应用系统服务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等,应用系统部署在虚拟化的服务器上;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建设和虚拟化平台的建设完全一样,服务器也是虚拟化的,备份中心尽量建设在离企业中心机房较远的地方,当中心机房发生天灾人祸时,备份中心能够及时接管中心机房的工作,保证云平台的正常运行;DMZ缓冲区位于内网和外网间,该部分部署的服务器也是经过虚拟化的,各个虚拟机上部署着对外可见的服务信息,例如企业新闻以及招聘等信息,外部用户可通过网络查看这些信息,但无法查看内网信息,只有内网用户才能查看内网信息。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云平台的分析,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出了企业云平台架构,并对企业云平台中软件设计、数据管理和硬件虚拟化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由于论文篇幅有限,无法对企业云平台中所有模块及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云平台建设是一项不进则退的工程,我们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不断的进行创新完善,保证企业云平台走在时代前端。

参考文献

[1]冯建平,吴丽华.“云计算”技术和“云计算”服务模式——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未来[J].信息系统工程.2009(11)

[2]王舰,杨振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

[3]张建文,汪鑫.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探讨[J].华南金融电脑.2009(06)

[4]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9)

[5]窦蒙.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建设和商务智能领域的应用[J].程序员.2009(05)

[6]马立林,李红.基于Saa 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2)

[7]David S Linthicum.Cloud Computing and SOA Convergence in Your Enterprise.2009

[8]David E.Y Sarna.Implementing and Developing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s.2010

企业移动办公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篇3

【关键词】移动办公平台;应用系统;技术架构:安全体系: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P3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90-02

1 业务背景

当今,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效率的信息技术架构,为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普及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传统的“依赖固定办公场所和固定办公配套设备”的固定模式的办公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手使用办公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的需求,如何才能打破这些时空上的信息束缚,跳出固化的信息化建设窠臼,建立一套可以随时、随地、随手使用的信息系统,使得企业人员无论置身何地,都可以和企业内部系统相互关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随着移动技术和无线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通过嵌入手机或其他移动便携终端的移动信息化软件,企业可以建立手机或其他移动便携终端与电脑互联互通的“移动办公”应用系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进行随身化的公司管理和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推动企业效益的提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移动办公是当今高速发展的通信业与IT业交融的产物,它将通信业在沟通上的便捷、在用户上的规模,与IT业在软件应用上的成熟、在业务内容上的丰富,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使之成为了继电脑无纸化办公、互联网远程化办公之后的新一代办公模式。这种新潮的办公模式,通过在手机上安装智能信息化软件,使得手机也具备了和电脑一样的办公功能,而且它还摆脱了必须在固定场所固定设备上进行办公的限制,为企业管理者和商务人士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它借助手机通信的便利性,使得使用者无论身处何种情况下,都能高效迅捷地开展工作,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应急性事件的部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移动办公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很好地和发达的通讯技术结合在一部小小的手机上,帮助人们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随意地处理工作,提高效率、增强协作。

2 企业移动办公平台建设内容

2.1功能概述

企业移动办公平台建设方案的核心是以手机终端为载体,使用无线互联网技术与服务器系统进行连接,建立起一套可移动的企业办公系统。通过将企业内部办公系统扩展应用到移动终端的方式,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关联到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得信息化办公可以从此如影随形,顺心自如,将企业业务处理实现高效移动化。

2.2功能分析

根据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分析,将企业移动办公平台概括为以下个模块,各部分功能如下:

2.2.1企业门户网站。

企业门户网站是企业展示各类信息的窗口,也是企业内部各类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门户网站主要展示了企业的最新动态,包括企业新闻、通知、会议主题等,也是查看企业通讯录、登录企业内部邮箱以及企业其他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

2.2.2电子信息发布。

在信息发布平台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和发布企业内部的各类通知、新闻和主题等,浏览企业内部的各类公告信息,随时随地了解企业发生的各类重要事件。

2.2.3企业邮箱

企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收发邮件、浏览附件,并能够在附件中查看word、excel、PowerPoint、pdf、jpg等多种常用格式的文件。当有新邮件时,服务器会将该邮件直接推送到手机上来,用户使用起来就像使用短信一样方便。而且,在收取邮件的过程中,用户还可以操作其他功能,而不必一直等邮件收取结束才能操作。

2.2.4企业通讯录

用户使用移动办公平台中的企业通讯录能够方便快捷地查找、选取企业内部的通讯录,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找到员工的联系方式,并可以便捷地收发邮件,拨打电话。

2.2.5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主要包括公司的收发文管理、呈批呈阅件管理、以及电子公文交换等,移动办公平台能够将OA系统中待办事宜中的文件发送至移动终端,实现公文的实时处理,如公文的起草、流转、审批、查阅等。移动办公平台支持在公文处理的过程中支持多种附件格式的查看,无论是常用的办公文件word、Excel、PPT、PDF、TIFF等,或者是图片GIF、JPG、BMP、PNG等,甚至是压缩文件都可以直接查看。公文流转中,采用APS方式来推送公文,使新的公文能够在第一时间送达至待办人手中,加速事项的审批过程。

2.2.6其他应用系统。

移动办公平台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以连接客户现有的各类业务系统,如合同管理系统、CRM系统、HR系统等,实现了对企业移动信息化需求的全覆盖,为企业从管理层到业务层乃至作业层提供了全面的移动信息化建设方案。

3 企业移动办公平台建设方案

3.1架构设计

企业移动办公平台以移动终端为载体,使用无线网络与服务器系统进行连接,将企业内部的OA系统、邮件系统以及其他应用系统扩展到手机终端的方式。移动办公平台功能强大、结构清晰,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用如下结构层次来描述:

1、终端用户层:为企业用户提供移动终端的企业应用系统展示,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访问企业的应用系统服务器,并进行各种操作和使用。

2、移动服务层: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业务服务层,支持无线网络环境及相关的各类网元,如短信网关、彩信网关、USSD网关、WAP网关、GGSN等。

3、移动应用层:移动应用系统的核心架构与组成,包括各种优化服务组件、管理控制组件、安全架构、功能模块、系统接口等,支持移动终端与外部应用系统间数据请求与访问的业务逻辑、内容解析与UI展示。

4、企业应用系统:企业移动办公系统与企业内部连接的各类应用系统。

5、网络层、硬件和操作系统层:移动办公平台服务器端的基础架构。

3.2设计原则

1、简单易用、方便维护:移动办公平台应当遵循操作简便、设计实用、人机交互性能好的原则,设计和选择成熟的、便于操作和管理的系统,才可以加快系统的部署和使用,降低投资规模,减少投资风险,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2、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Simple File Protocol(SFP)协议的网络优化服务,保证在数据在传输、压缩、解析、加密、校稳过程中传输的高度安全,高效的数据包压缩机制,突破无线网络速度慢、稳定性差、网络资源消耗大等限制。

3、开放性和标准化:坚持开放和标准的原则,选择开放性好、符合国际标准的平台。系统具有开放性,保证了与企业应用系统之间可以互连互通,符合标准的系统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只有具有了开放性和标准性,系统的可扩展性才可以得到保障。

3.3安全保障

为了保障企业移动办公平台的应用安全,需要为其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选择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认证的安全技术和产品,保障信息安全。企业移动办公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1.接入与传输安全。移动办公平台的服务器既需要与移动网络连接,又需要与公司的内网应用系统连接,因而需要通过边界防火墙限制移动网络侧只能访问移动办公服务器的相应端口,避免一定的威胁。在终端接入方面,采用SSL通道加密技术,通过数字证书的安全性来保证系统的整体安全,采用企业指定的信任证书认证中心(CA)提供的数字证书,部署到手机端和服务器端,使得两端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传输通道。只有当公司的证书得到授信和当服务器的证书得到用户终端根证书认可后,才能进一步进行数据加密传输,带来妥善保障。

2.存储安全。在缓存数据方面,仅缓存数据的最小集合;对于会话期的缓存数据,如文档解析所产生的临时缓存文件,采用会话结束,立即清空缓存的策略;对于邮件存储等带有一定时间段的缓存,则参考持久数据存储安全的相关策略。对于需要持久的存储在移动办公服务器上的重要数据,移动办公系统采取加密安全存储,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数据存储安全。

3.机制安全。对于系统登录密码采取有效的保护机制,只允许用户每次登录尝试五次密码,如果还不对,将自动中止与用户的连线。防止密码穷举攻击。当用户因为手机丢失或其他原因需要暂停业务时,系统会锁定用户所有的数据,并阻止用户登录。保证用户的机密信息不会泄漏。系统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警,保证用户和管理员可以查看以往的操作日志。同时也可以对日志分析,查看系统是否曾遭到攻击。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移动办公平台将在企业发展中凸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移动办公的建设依靠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来推动,同时移动办公的发展也会促使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深入研究,相信随着对于移动办公平台建设方案的深入研究,必将促进企业移动办公平台业务的快速发展,进而使移动办公平台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陆剑江,通用模式的移动办公平台设计方案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4:695-697

[2]

李伟,余川云,张素伟,无线安全的研究及其在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8):161-163

[3]李英,移动办公的新安全革命,计算机与网络,2006(23):8-8

[4]

张勇,移动办公系统实现的方案及实践,湖北电力,2007.02

[5]

袁满,杨恒涛等,移动增值服务平台架构及相关技术,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10

[6]

企业服务平台研究 篇4

内容摘要

本课题主要研究上海共青团组织如何通过资源整合,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与共享为目标、以信息化为基础、多种接入方式并存、后台资源统一调配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实现活动、建设与服务的三位一体。建设上海共青团公共服务平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是实现资源统筹与有效配置的科学体系,是实现共青团组织活动、建设、服务三位一体的联系纽带,是构建上海“数字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通过对共青团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目标、功能、架构和流程的重点研究,以及对相关试点单位的试点成果归纳,探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模式,同时指导各级团组织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积极参与,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共青团 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凝聚

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年作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其对党的执政理想的追随和认同程度,将直接影响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王兆国同志指出,“必须特别重视群众团体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群众团体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在联系群众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在巩固国家政权方面的社会支柱作用。”

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关键在于通过提高团工作的有效性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周强同志在团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切实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我们认为,共青团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发挥在党的青年工作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关键在于以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从实践来看,共青团的凝聚力主要来源于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三个方面,而服务凝聚的关键是对青年提供有效帮助。

长期以来,共青团组织通过一系列具有组织特色的品牌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种先进评选活动,聚焦了优势和先进青年群体;爱心助学、青少年社工、青少年维权岗等,把团组织的目光也投向了弱势青年群体。但总体上,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中间群体的青少年有影响的活动和服务相对还比较少。

当前,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资源配置尚不是很均衡。究其实质,就是资源在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没有得到有效的统筹。从时间序列上看,我们把较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阶段性活动的开展上,而在长效性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的建立方面较为缺乏,从而使得共青团组织的许多工作和活动很难长期地发挥应有的、持续的效应和作用。从空间序列上看,上级团组织拥有较多资源,如各类团属青年社团、各类活动阵地、各类青少年网站等,以及来自党政和社会方面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多是相对独立没有关联的,并没有形成一种有机高效的整合,也没有在更大的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越往基层,团组织往往在资源的获取上难度越大,从而制约了团组织为青年提供有效的活动和服务。因此,共青团要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努力改变团内资源“横向分隔、纵向衰减”的现状,建设面向青少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

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要求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和长效性。开展活动是共青团组织的一个传统优势,也是共青团组织的强项,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理念在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和体现。但一般来说活动存在着时间延续性短、受影响面有限、效用持续性差等客观情况,能对青年提供的服务相对有限。青年呼唤长期的、有效的、符合个性需求的、全方位的服务,这是对团组织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

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要求共青团组织实现青年工作的网络化,并在组织网络、工作网络和阵地网络的基础上,形成把这些网络贯穿起来的新手段。信息化手段提供了这样一种解决途径。通过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共青团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更大范围地整合党的执政资源、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和团内资源,为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提供统一的、庞大的后台资源支撑,把服务的主动权、选择权交给青年,使青年得到长期、有效、个性化的服务。

建设上海共青团公共服务平台,充分体现了上海共青团组织“活动、建设、服务”三位一体综合推进团的事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公共服务平台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个以信息化为基础,功能强大、受众面广、影响力强的综合平台,这将使上海共青团组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自身建设的创新,树立上海共青团组织的全新“品牌”。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协调、整合各方资源,为最广大的青少年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构建一个服务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长效体系,实现共青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共青团组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2、提升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共青团组织要实现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核心目标,关键是要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使广大青少年切实体验到来自共青团组织的有效服务,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与关爱,会自然而然地凝聚到团组织的周围,从而有效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

3、实现资源统筹与有效配置的科学体系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在时序结构中提升非一次性资源、非耗散性资源的比例,并将网上和网下的资源、团内和团外的资源、局部和整体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及在时空范畴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各级共青团组织在资源的利用上更好地消除不关联性和不对称性,并更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为团的工作提供服务。

4、实现共青团组织活动、建设、服务三位一体的联系纽带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建设和服务三者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活动,展示团组织的活力;建设,夯实团组织的根基;服务,体现团组织的价值。围绕服务开展的活动,将使服务更为生动,更广为人知;通过服务凝聚的人心,将使组织建设更有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成为三位一体的联系纽带。

5、构建上海“数字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青团要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关键在于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而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必须实现共青团的现代化。信息化是共青团组织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共青团公共服务平台,是构建上海“数字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和工作流程的再造,是实现组织变革的基础。

三、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要求,通过建设共青团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共青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从而实现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核心目标。

(二)建设目标

要打破团内资源掌控权的壁垒,充分整合党政资源、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青少年服务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与共享为目标、以信息化为基础、多种接入方式并存、后台资源统一调配的上海共青团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

(三)基本原则

1、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设计制定平台建设的发展规划,并纳入上海共青团事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

2、资源整合与充分共享相结合服务平台建设中,一方面要整合,解决资源从哪里来;另一方面要共享,解决资源如何利用。所有的团组织既是平台的建设者,需要向平台共享自己的资源,同时又是平台的受益者,可以从平台上获取更多的资源去服务青少年、开展工作。

3、试点先行与经验推广相结合既要在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方式照搬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试点,在摸索中总结经验和规律,归纳服务模式和流程,形成一定经验后,逐步推广经验、扩大服务资源的整合面。

四、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特征和实现功能

公共服务平台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需求为导向,二是以整合与共享为目标,三是以信息化为基础。

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按服务性质、服务形式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按服务性质分类

①提供发展型服务。在教育、就业、参与、健康、闲暇活动、维权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六个促进上海青少年发展的优先领域提供针对性服务。

②提供指导型服务。依托专家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政策、法律、维权、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③提供资源型服务。为共青团各级组织开展工作、活动提供资源,如讲座、报告等教育资源,活动场馆、会场等阵地资源,联系、交流等平台资源,等等。

2、按服务形式分类

①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围绕青少年发展的六大优先领域,为青少年提供政策、法规、知识、行情等各类信息。

②提供投诉举报服务。结合维权服务,为青少年提供涉及权益保护的网上投诉、举报。

③提供互动咨询服务。通过论坛、视频、留言板等形式,依托专家力量,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健康、发展导航等方面的实时在线咨询服务。

④提供个性诉求服务。对青少年个性化的诉求,上述服务形式无法满足的,通过相关团组织整合团内、行业内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在允许范围之内的个案服务。

3、按服务对象分类

①提供面向基层团组织的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使任何一级团组织通过一定的权限,使用平台上的稀缺服务资源,为本系统、本单位的团员青年提供服务。另外,可以通过平台的建立,为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提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②提供直接面向青少年的服务。通过菜单式的服务项目,把更多的服务选择权交给广大青少年,使他们能够通过服务平台自主地、直接地获得服务,所有的服务流程将通过平台自主运转,而不需要通过团组织。

③提供面向管理、研究、决策者的服务。通过服务平台的建立,使团市委和其他有关青少年问题研究机构、政策决策机构等,可以直接面对青少年在竞争加剧趋势下日益膨胀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中所产生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对第一时间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的智能化分析,提供相适应的服务。平台还将为团市委在信息预警、动态研究、对象调研、广泛联系、扩大覆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架构

(一)逻辑架构

公共服务平台由三大部分组成:前台接入层(Access)、中枢平台层(platform)和后台资源层(Resourse)。

1、前台接入层

前台接入层是接受广大青少年提交服务诉求的窗口,由五个“A”构成:Anyone、Anywhere、Anytime、Anywise、Anything。

Anyone:任何青少年都是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学生、职业青年、社区青少年等;

图1 公共服务平台逻辑架构

Anywhere:青少年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服务平台提交诉求,如家里、学校、社区信息苑,青年中心,团属阵地甚至网吧里;

Anytime:平台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诉求提交不会受服务机构的工作时间限制;

Anywise:青少年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提交服务诉求,如电话、传真、电子邮件、BBS、传统书信,以及到专门的服务受理点上门寻求帮助等;

Anything是指青少年的任何合理需求都能够通过平台得到来自后台服务资源的可能的有效帮助。

服务平台将通过具有“5A”理念的前台接入层,提高为青少年服务的广泛性,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

2、中枢平台层

中枢平台层是公共服务平台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集中应用环节。其主要功能,一是将所有前台接受到的青少年诉求信息标准化和电子化,通过系统自动汇总、归类,再将有关任务派送到后台与之相关的支撑资源;二是将后台有关的处理情况按照设定方式反馈提出诉求的青少年;三是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归档,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跟踪服务和有效查询、分析、研判等奠定基础。

从逻辑架构来说,中枢平台层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是硬件基础平台层。硬件基础平台层是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位于中枢平台层的最底层,包括了共青团组织的团属网站,电子邮局、手机短信、网络论坛、视频会议、网络电话等共青团工作基础平台,等等。

二是数据库层。数据库层位于硬件基础平台层之上,主要包括:

用户数据库——记录用户个人信息和行为轨迹的数据库。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注册用户。普通用户可以浏览一般信息,无需登陆。注册用户采用“通行证”,只需一次登陆,就可以访问相应权限的信息。系统只记录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但对所有用户在网站上的动作轨迹均予以记录,以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

专家信息库——提供服务的专家资料库。如心理咨询专家库、法律援助专家库、医疗服务专家库等。各库由相应的服务提供单位负责建设和维护,确保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专家队伍,为青少年的各种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

服务信息库——记录服务的基本信息,如服务类别、注册信息、基本介绍、服务设置、报审和监督、服务评价等。

知识资源库——各种知识类信息的数据库,如政策法规信息、服务案例信息、知识介绍信息等。

流程规则库——每种服务所套用的模式、流程和规则库,如针对不同类别的服务流程,以及服务过程中采用的实现方式(信息发布形式、信息单向传递形式、在线互动交流形式、网上留言形式)等。规则库建立后,每一项服务均可以套用其中的一种模式进行。

审核监督库——针对每一项服务,建立审核和监督机制。服务由三级团组织(团市委为一级,区(县)、局(公司)、高校和市属单位团组织为二级,其直接下属团组织为三级)负责审核,并接受用户投诉,对其实施监督。

三是应用层。应用层位于硬件基础平台层和数据库层之上,包括了各种应用系统,可以对任何一个通过平台处理的服务事件进行科学分类、跟踪督办和信息传递,并可进一步提供诸如查询、统计、分析、预警等功能。如:

信息查询系统——对平台内信息进行关键字模糊查询,以方便青少年快速搜索到相应的服务内容。

在线交流系统——通过BBS、聊天室、视频等形式,与青少年直接“面对面”地开展诸如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

后台管理系统——构建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对数据库、网页等进行管理与更新。系统管理员应拥有足够的权限对所有的后台进行管理;每一家提供服务的单位均有相应的权限维护与其相关的服务内容。

统计分析系统——对平台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如页面访问量、访问者地域分布情况、各栏目点击量分布情况等,便于决策者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与形式。

调查评估系统——通过网上调查、网上投票、网上评估、网上公示等形式,提高团员青年的参与度和评估的可靠性,推动共青团组织民主建设与评价体系建设。

网络动员系统——通过电子邮局、手机短信、视频会议等形式,建立共青团组织全新的快速动员和响应机制,使服务信息、活动信息、组织信息可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大范围地传递到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中。

3、后台资源层

后台资源层是整个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各种服务的落脚点和支撑点,主要负责完成通过中枢平台层分类派送过来的服务任务。后台的支撑资源是否庞大和丰富,将直接影响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后台资源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加载新的服务资源。

①团内资源

协会资源——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杰出青年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文学联合会等。

称号资源——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文化新人、IT青年十大新锐、青年经济人物、青年岗位能手、三好学生、新长征突击队、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共青团号)等。

奖项资源——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挑战杯等。

阵地资源——青年文化活动中心、青年中心等。

媒体资源——青年卡、青年报、学生导报、生活周刊、青年社交、团的生活、上海青年电子社区、城市青年网等。

活动资源——十八岁成人仪式、雏鹰争章、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动等。

教育资源——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团校)、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基地、青少年野营基地等。

②党政资源

青年局——承担政府青年事务。

行业资源——房地、工商、公安、民政、劳保等。

政策资源——推优入党、再就业免费培训等。

③社会资源

专家资源——百名心理专家、百名法律专家、医务专家等。

企业资源——电信、汽车等。

4、纵向贯穿流

在逻辑架构的三个层次中,还纵向贯穿着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

信息流——服务诉求提交和处理情况反馈的来回信息传递构成信息流。

资金流——服务过程中涉及资金往来和结算构成资金流。资金流包括支付平台、银行结算、账务处理等环节。

物流——部分服务项目还涉及物品的传递,构成物流。高效的物流系统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对服务的满意度。物流包括仓储、配送、调度等环节。

工作流——为服务的有效性设定的工作流程形成工作流。工作流由一组规则构成,如受理、输入、处理、反馈、评估、投诉等各环节的工作要求与衔接程度。

若再考虑人力资源配置因素、技术扩展因素、第三方评价因素等,还将形成更多的贯穿内容。这些纵向贯穿的内容与横向各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了服务平台的三维逻辑架构。

(二)技术框架

图2 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框架

1、服务平台网站

建立一个服务平台的主网站,青少年通过访问网站获取最直接的信息服务,并可实现诉求的提交。青少年直接看到的网页是前台接入的一种方式,隐藏在其背后的程序、数据库等才是最核心的中枢处理系统。因此,网站只是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服务平台的全部。

2、信息化基础平台

完善电子邮局、手机短信、视频会议、BBS和网络电话的各项功能,作为平台服务手段的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化基础平台是相对独立的技术运用,可以嵌入在任何一项服务中,丰富服务手段。

3、服务热线

以12355热线电话作为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并根据服务量扩充呼叫中心的席位和硬件、人员配置。热线是前台的重要组成之一,工作人员通过信息输入系统,将电话求助的服务内容录入,实现信息的标准化,由中枢处理系统进行统一调度,完成服务。

4、受理点

以青年文化活动中心、青年中心为青少年服务诉求受理点,开辟受理专区,配置计算机设备并接入互联网。配备专门的服务接待人员,把青少年提出的需求通过计算机录入服务平台,寻求解决办法。受理点可为无法上网的青少年提供一种服务接入方式。

5、数据库系统

建立用户库、专家库、服务信息库、审核监督库、资料库等各类数据库。各数据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应用程序在执行时按需调用相应的数据库。

6、处理系统

由标准化系统、任务分发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后台管理系统等模块构成的中枢处理系统。标准化系统可以对来自前台任何接入方式产生的信息设置统一的格式,并按关键字不同,通过任务分发系统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来执行。任何一个操作以及数据的流向都会被记录,由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分类统计。服务提供者和系统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的友好界面来对服务和系统进行管理。

六、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工作流程

1、加入流程

图3 加入流程

流程说明: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每一项服务都应建立审核机制。服务由其上级团组织负责审核并对其实施监督。审核权限最低到三级团组织。

2、服务流程

服务窗口型流程——适用于具有服务窗口单位提供的服务,如服务性行业的共青团号(青年文明号)等。这类服务一般由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完成,类似于电子商务模式。

图4 服务窗口型流程

行业服务型流程——适用于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行业类服务,如房地、工商等。这类服务以提供政策法规和行业信息为主,服务提供者通常信息化基础水平较好,内部行政流程比较完善,服务流程一般通过前台接入后纳入其内部流程完成。

举报投诉型流程——适用于在线投诉、举报的服务,如110信箱、消费投诉等。这类服务提供者通常都有内部的处理流程,但不会提供分析统计,需在纳入其内部流程前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以便于统计和监督。

图5 行业服务型流程

图6 举报投诉型流程

阵地服务型流程——适用于提供活动、教育阵地的服务,如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类服务都有实际的阵地依托,通过平台提供基本的介绍、接受预约等,除浏览信息外需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完成。

图7 举报投诉型流程

线下服务型流程——适用于仅在网上提供基本信息,服务由线下完成。这类服务提供者一般没有或很少有上网条件,仅需在网上发布服务信息,不提供预约或在线功能。

图8 线下服务型流程

3、监督流程

图8 监督流程

企业服务平台研究 篇5

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简介

(一)、项目承担单位情况概况

1、项目单位的基本

本项目单位为XX市XXX区民政局。XXX区民政局承担着区域内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区划地名、殡葬管理、婚姻和社团登记等社会职能。区民政局与区老龄办合暑办公,全区的老龄事业工作列入区民政职能工作范围。

2、项目单位近年工作情况

XXX区曾于1994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市、区、旗 ”荣誉称号,进入新世纪以来,除努力做好以上各项职能工作外,在社区工作方面,把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大力扶持和发展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社区信息化建设等作为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2年,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3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同年,为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编制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具有严肃性和计划性;2007年,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区民政局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的应有贡献。

3、项目单位的经费状况

XXX区民政局属财政预算拨款单位,资金构成分为上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拨款和区本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预算两大类。经费支付科目包括城乡低保金、救灾救济金、困难救助金、优抚金、义务兵优待金、退伍兵安置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基金、民政事业费等各项专项资金。2008年,上级财政拨款总计3262.93万元,区级财政预算拨付1028.58万元,上级下拨福利彩票公益金167万元,全年累计拨款4458.51万元。从2007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今明两年,该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我区社区服务体系。另外,区财政每年下拔50万元社区特需费,每个社区1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的临时困难救助。

(二)、新建项目的基本设想

1、基本构想

在XXX区现有的8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三方个面:家政服务、养老托老服务、社区信息服务。由这三方面服务内容和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2、项目规模

每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房屋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并有约3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区民政局统一规划安排,统一招标建设。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选址和组织实施。要求基本满足家政服务、养老托老服务、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功能需要。全区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总面积按照4900平方米规划建设。

3、项目投资总额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700万元。分项概算如下:

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投资:按照全区房地产建设市场均价,包括房屋主体建筑、内部装修等,按每平方米2000元综合价概算,投资为980万元;

各社区服务中心室外活动场地投资:主要包括场地硬化、绿化、美化、安全等内容。按照每平方米500元综合价概算,8个中心平均每个中心300平方米,共2400平方米,投资为120万元;

(3)内部硬件投资: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均投资55万元购置硬件,概算总投资440万元。包括电脑、打印机、网络敷设、桌椅用具、中心呼叫系统、家政培训、餐厨设施、娱乐健身、康复保健、书画阅览室、养老日托等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4)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完成后,仍然需要约两年的运行、健全、完善的维护期,其费用按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每年10万元概算,每年需要投入80万元,合计160万元。

(三)、项目建设总目标和分目标

1、总目标

按照以上建设构想,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全区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在2011年开年,使全区每个街道办事处都拥有至少一个功能比较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和谐XXX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2009年目标

实现现有试点的XX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完善提高,总结经验;各街道办事处落实好本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选址、建设思路、向区民政局提出建设报告等工作;区民政局完成对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3、2010年目标

完成全区各街道至少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总结现有XX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使我区居家养老在具有服务平台为依托的条件下全面开展。

二、项目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1、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当前,老年人口迅速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已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性问题,这在发达国家尤其明显。

2009年8月27日,《长江商报》刊载了新华社记者26日在长春召开全国18个城市老年大学第10次工作研讨会上获得的最新资料: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2、我国的家庭结构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不得不长期执行一项十分严肃的“只生一孩”的计划生育国策,从而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四个老人的所谓“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模式。

当年,首批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公民目前已进入老年,日后也将会有一大批人陆续进入老龄行列,从而导致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速和社会养老问题突出。因此,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特殊的“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使得空巢老年人不断增多和依靠子女、亲属照顾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遇到困难,给养老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

3、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发展到年均增长800万人。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

由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下同)的比例已经达到49.7%。研究预测,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寿”相比,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前提下“未富先老”,时代的发展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和经济条件。“老龄化社会”的来势迅猛令我们措手不及。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所谓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从有关机构对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已经上升到56.1%,其中独居老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必然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呈现“空巢化”。

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 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 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XXX区的基本情况

1、社会历史概况

XXX区原为县级XX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XX市设立XXX区,现为XX市辖中心城区。XXX区历为XX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区总面积595平方千米,城区面积43平方千米,全区辖8镇8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约54万,其中城市人口约31万。

XXX区是一座拥有众多荣誉的中心城区,曾先后荣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酒文化名城”、“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全国两基达标县(市)”和“国家级科技先进区”等光荣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人民秉承长征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200万人口城市的需要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总体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国民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中心城区,XXX区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事业相对发达,具有比较全面的科研体系、教育体系、医疗卫生防疫体系、文化广电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提出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2、XXX区人口状况(老龄化趋势)联合国规定: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到30%以下,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老少比超过3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目前,XXX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以上,标志着该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该区老龄人口呈以下特点:一是10年来,全区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比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高16个百分点,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二是老龄化人口城乡分布不均匀,居住在城市的60岁以上人口近5万,居住在乡村的约为3万,城市老龄人口比重远高于乡村;三是呈现“四多四少”的特点,即女性多、男性少,且随着年龄的升高,女性人口的比重还在逐步升高;丧偶的多、身边子女少;经济来源依靠子女的多、获得社会保障支持的少;闲暇时间多、精神文化生活少。全区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深刻,思想准备不足,尚未意识到占总人口14%以上的老年人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且是一项综合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涉及到全区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二是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各种关系不顺,传统养老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养老保障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老年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老年福利设施发展滞后,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福利设施不仅数量缺口大,质量也急需提高,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多元化的老年事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四是老龄工作法制管理不完善,对已颁布的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普及力度不够,特别是老年法律法规执行主体的部分中青年人,对有关内容知之甚少和落实不力,成为老年群体法制管理的薄弱环节。

当前,XXX区家庭养老仍是养老的主要方式。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小型化、“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模式。一方面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其供养的子女后代人数减少,由两个劳动力赡养4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导致家庭赡养老人的能力相对较低,负担太重。

3、涉老机构及老龄人口情况(有关表格)A、XXX区为老服务机构(设施)情况统计表

统计名称 统计数量 序号 合计 区办 街、镇、办 社会办 老年大学 数量 1 1 1 ? ? 学员人数 2 485 485 ? ? 老年学校 数量 3 16 ? 16 ? 学员人数 4 2145 ? 2145 ? 老年教学点 数量 5 8 ? 8 ? 学员人数 6 1820 ? 1820 ? 老年活动中心 城市 7 34 1 33 ? 农村 8 8 ? 8 ? 老年医院 数量 9 1 ? 1 ? 床位数 10 177 ? 177 ? 老年 护理 院 独立老年

护理院 数量 11 1 ? 1 ? 建筑面积 12 ? ? ? ? 床位数 13 70 ? 70 ? 其中临终关怀床位 14 ? ? ? ? 非独立老 年护理院 数量 15 ? ? ? ? 床位数 16 ? ? ? ? 养老 服务

机构 福利公益

性养老院 数量 17 ? ? ? ? 床位数 18 ? ? ? ? 敬老院 数量 19 8 ? 8 ? 床位数 20 177 ? 177 ? 托老所 数量 21 2 ? ? 2 床位数 22 205 ? ? 205 老年公寓 数量 23 1 1 ? ? 床位数 24 180 180 ? ? 居家 养老 服务 日间

照料服务机构 数量 27 1 ? 1 ? 日托老年人数 28 20 2 20 ? 社区助老服务社 29 5 ? ? 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人数 30 67 ? 67 ? 涉老法律援助机构 含涉老律师事务所 31 28 2 26 ? ? B、老龄组织情况统计表

统 计 项 目 序号 区、镇、街 老龄 办 基 本 情

? 人员编制 行政编制专职 1 ? 事业编制专职 2 ? 聘用人员数 3 5 合 计 4 5 年 龄

构 成 30岁以下 5 ? 31岁至40岁 6 ? 41至50岁 7 2 51岁至60岁 8 3 60岁以下 9 ?平均年龄 10 ? 文化程度 构成

(人)高中及以下 11 ? 大学专科 12 4 大学本科 13 1 经费

(万元)研究生及以上 14 ? 人员经费 15 34 公用经费 16 4 项目经费 17 ? 其他经费 18 9 合 计 19 47 老龄办 直属事

业单位 老年报 刊 社/发行量 万份 20 ? 老龄科研机构数量及编制人数 21 ? 其它事业单位及编制人数 22 ? 老龄政府网站 23 ? 老龄办 所属其

它单位 基金会 24 ? 老年大学协会 25 ? 老年学学会 26 ? 企 业 27 ? 其

它 28 ? 基层老年社会

团 体 老龄产业协会 29 ? 老龄协会 社 区 30 48 农 村 31 67 合

计 32 115 其它涉老社团组织 33 3 备注:有副处级老龄工作者一名,无地、市级以上机构 34 ? ? ? ? ? ? ? C、城区老年人基本情况统计表 年龄段 序号 人数 女 残疾 人数 五保 人数 ? 领取低 保人数 ? 养老保 险人数 医疗保 险岁

? ? 60-64 1 10718 5147 157 11 242 5950 7540 ? 65-69岁岁岁岁上

10817 4801 164 2 741 2787 5245 ? 70-74 3 6490 3442 107 16 190 3144 4296 ? 75-79 4 5193 2334 74 15 145 2361 3109 ? 80-89 5 3554 1726 123 10 122 1548 2438 ? 100

6 ? ? ? ? ? ?

以总计 7 36783 17456 625 54 1440 15790 22828 ? ?

(三)、我国老龄人口传统养老方式及文化心态

民政部公布数据,我国目前只有大约1%的老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其他99%的人选择居家养老。这种养老心态是与我国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文化熏染分不开的。他们大多故土难离,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的都是没有后代的孤寡老人;或者怕被人们议论是自己的儿女不孝才把他(她)送进社会养老机构的。因此大多不愿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而更乐意居家养老。因为居家养老让老年人不脱离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脱离熟悉的社区环境,这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传统文化心态。

但是,随着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家庭成员照顾老人势必力不从心,于是社区服务进入养老领域。养老的现代化进程并不会削弱家庭的老年照顾功能,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国家,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为了适应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和家庭变化情况,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相应地建立了一些服务机构来分担原来由家庭承担的一些养老工作,这就是社区照顾。它为有各种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这样,老年人便不用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社区,使居家养老可以借助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来帮助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中国具有“孝亲”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老人养老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的家庭照顾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使家庭养老进入社会化网络。可以预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方向。

(四)、国家对老龄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的正式出台,对落实、巩固家庭养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号召全党全社会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大力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风气。

《决定》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老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题,明确提出了“老有所养”是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而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老年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合理配置养老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社会服务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当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2006年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2008年1月2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 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委又联合下发了《民政部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意见》对居家养老做了科学阐述,指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意见》提出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意见》指出,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

《意见》还提出了八项发展居家养老的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列入政府工作议程,抓紧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

2009年2月21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第三次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情况,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

与此同时,各地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政策文件,截止2009年8月31日止的8个月间,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相应文件33份,可见各地对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见附件一。

(五)、当前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反映在社会养老机构上的问题

中国目前主要有三种养老方式,即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以个人储蓄为主的自身养老,也就是独自生活。

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养老功能逐步被弱化,“机构养老”随之成为社会养老的主体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通过养老院“集体”养老。然而,一方面,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普遍认为,公共养老设施资源短缺,选择余地少;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特别是商业性的养老机构收费过于高昂;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养老机构床位约占老人总数的1.5%,虽然数量很少,但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还不到1%,养老机构依然存在大量空置床位。

八十年代,一些西方国家一度想大力发展养老机构,但很多老人感觉并不好,甚至有老人觉得住在养老院更像住在集中营。而在中国,这类养老机构留给公众的印象一度等同于“孤老院”和“老年医院”。

福利养老是政府维护社会公正的底线。政府应全面承担起老年特困群体和因政策造成的低经济收入群体的福利养老责任,同时应当认真考虑有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老年群体的差异性需求,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公益性、福利性原则及社会在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具有的责任。

2、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急需建立健全

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例。目前,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尽健全,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够信任,或者顾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接受社保,商业医疗保险无法报销,为此不得不投奔大医院。

有这样一个例子:王老太老两口因发烧于上午10点赶到某大医院看门诊。因为候诊病人太多,挂号、就诊、付费排队就花了两个多小时。中午12点多,王老太才基本走完这一流程等待配药。此时,折腾了一上午的王老太体温又有所上升,身体更加不适,决定重新挂号急诊并要求输液。于是,又按新一轮排队流程配点滴,直到下午6点多才开始输液,待3瓶点滴输完,已经是晚上11点了。就这样,两位老人花了15个小时看了个感冒发烧。试想,如果社区有一家老百姓放心信任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王老太愿意花十几个小时去大医院看小病吗?

调查发现:老年人群居家不出发生率约为17.59%。导致老年人居家不出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经济收入、住房层次、自我健康评价、视听力障碍、脑病、糖尿病、生活能力、饮酒、爱好、孤独、抑郁、有无亲密朋友、参加社会活动、与邻居交往情况、亲属往来等。分析表明,日常生活需要照顾、高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不锻炼身体、不参加社会活动、无亲密朋友、抑郁自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是居家不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空巢老人、居家不出的老年群体急需社区服务平台提供一系列相应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应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实现居家养老。以上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在红花岗区同样十分突出。

(六)、当前的国际养老模式

援引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致力于老年人精神方面研究的田芳副教授的话说。“现在西方国家已经让老人回归家庭,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田芳认为,老人群体长期聚居会加剧老人的孤独感,老人会更加抑郁、自闭。她主张学习西方国家发展社区服务,从制度上保证老人生活在社区和生活在养老机构一样能获得相同的服务,并通过对有老人的家庭进行福利政策倾斜等确保老年人可以在家庭中获得舒适健康的生活。

以西方的美国为例。美国在社区开辟了各种老人服务项目,包括送饭、送医、送车上门,定期探望、紧急救助等。出远门时,只要给市政府相关部门打个电话,专车会按时开到家门口,办完事会把人送回家,许多服务是免费的。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机构养老最多只能达到老人总数的8%,美国、英国等则有高达95%的老人在家实现养老。

以东方的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共有人口42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更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向人民灌输儒家的孝道思想,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农历新年,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住房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就近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新加坡针对无暇在家照顾老年人和孩子的情况,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国的一些日间托老所。让一些年轻夫妇每天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所不同的是这个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老、少集中管理,既顺应了社会的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减少了“代沟”的出现。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服务和收费标准。

与此同时,新加坡等国的养老政策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一是吸收新加坡在购买房屋上兼顾养老的优惠政策;二是学习新加坡的“倒按揭”(以房养老)模式。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个机构处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

欧美发达国家在照顾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方面想出了很多妙招。如:德国安排大学生和“空巢老人”合住,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日本东京通过技术手段监控居家养老“空巢老人”的日用水量,每天向其子女的手机发送老人的用水信息,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父亲或母亲的生活状况;美国使用传感器记录居家养老“空巢老人”在浴室、厨房和卧室的活动,其子女通过个人电脑就可及时发现家中是否有异常情况。为了体现儿女亲情,日本提出“一碗汤距离”孝心理念,告知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凉为标准等等。我们既要兼顾国情地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

三、居家养老模式的产生和社会意义

(一)、居家养老模式的产生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最新完成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老年人增多,高龄比例加大,意味着需要别人来照顾的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不仅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事关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当然,这项工作主要应靠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但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同样不可或缺,这不仅因为可以提高老人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因为老人除需要物质赡养外还需要精神赡养。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

岁月如流沙,苍海变桑田,人类无法与自然规律抗衡,谁都会老。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件事是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的,衰老就是其中之一。就我国国情来看,养老的社会化必须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而不是借社区养老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向社会。

探索最佳养老方式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家庭养老院的产生最初是政府为了应对社区弱势群体的两大需求而采用的政策选择。上年纪的孤寡老人生活在没有上下水、没有煤气、没有暖气的大杂院内,空巢老人,身边没有子女,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得不到照护。于是产生了“家庭养老院”的养老模式。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深受广大老年人欢迎。正因如此,居家养老一直是中外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渠道。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都超过90%,日本则高达96.9%。而在我国,构建“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已成为各地政府的普遍共识。

居家养老服务相当于一个以社区为单位的家庭养老院,这种养老模式的孕育产生、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促使我们去深入探讨在社区统筹市场需求、政府公益、老年福利,以及低保、慈善、企业等资源,发展市场性和福利性相结合的社区老年服务产业的具体路径、意义、效果和未来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城镇近80%以上的老人将依赖或部分依赖这种社区性综合老年服务体系来满足日常养护需求。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城镇化和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养老产业的社区福利运作模式——家庭养老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和国际经验看出,现在中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成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居家养老模式的社会意义

应该承认,“空巢”现象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种社会进步,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当中产生的一种客观必然现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空巢老人达49.7%,国外有的已高达80%,甚至更高。从趋势上讲,这是必然。像过去那种多子女家庭来共同照顾老人是不可能的。因此随着老人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需要人照顾而身边无人照顾,这时就体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所在。身边无子女或子女照顾不过来,从这个角度,社区对老人、对家庭成员的支援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居家养老是对这一现象所作出的一个正确选择,是对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居家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相比,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从而对稳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区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因此,我们认为,居家养老模式也是红花岗区社区养老工作首选的模式。

红花岗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是一种资源配套使用、多方受益的新型社会化产业养老方式。这种为老年服务的生产方式不仅显著提高了需要社区福利照顾的老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推动下岗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社区融合都具有积极意义。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居家养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居家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和最富生命力的养老方式。在目前条件下,中国的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在社区建设中,如何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成为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就XXX区而言,到目前为止,有户籍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14%以上,加上随子女或退离休后从各县市移居本区居住的无户籍的60岁以上人口,老年人口的比例更大。

为了摸清区老龄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对XX路街道当前的老龄人口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XX路街道办事处辖区有6个社区居委会,129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9238户,25083人。60岁以上老年人4291人,占总人口的17.11%,其中:60—69岁2416人,70—79岁1474人,80岁以上401人;贫困老人724人,空巢老人129人,“三无”、孤寡老人12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面积1810㎡,有医生29名,护士37名,床位55个;服务内容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以及计生指导、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服务等;有社区家政服务点10个,老年康复中心1个,医疗护理队11个,能容345人就医康复;有老年人活动室8个,老年人文娱团体8个。通过此项调查,我们至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7.11%,不容忽视;二是社区医疗护理康复条件较好,相对乐观。

从以上调查可见,高龄老人、贫困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家庭、社区、社会各界都要关注老人的生活质量,切实解决好对他们的照料问题,妥善安排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构筑起养老保障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使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具体而言,老年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环节组合起来的: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

第一,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社会各界应尊重、提倡和鼓励老年人的自立自助,充分发挥老年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全社会都应当转变观念,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和偏见,建立一种新型的老年价值观和养老文化。

第二,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家庭支助是指家庭成员 包括亲属网络 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支持,以及帮助老年人实现其他合理需求并维护其合法权益。以家庭支助为基础就是要以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作为解决生活照顾和养老问题的基本途径。家庭网络的支持系统是老年人可能利用的最直接、最便利、最可靠的社会资源。

第三,以社区照顾服务为依托。社区照顾的服务模式应是一种混合经济的模式,可以整合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和私人经营机构的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有差异的、不同模式的服务,让老人有一个自我选择的余地,以便更有效地满足老人和护老者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来说,社区才是真正的家,周到的社区服务可以赋予老年人以强烈的心理归属感。

第四,以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在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临,高龄、贫困老人和空巢家庭逐渐增多的今天,国家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深化老年人福利事业改革,做好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工作,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老人的社会帮助和社会保护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

(二)、居家养老服务既是社会福利,又是新兴产业

1、居家养老服务首先应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

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机制;通过上门、日托等服务形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素质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居家养老服务从本质上应该属于公共服务或者说是福利性服务的范畴。养老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具体问题与深层次的制度整合和政策创新有关。从老年政策出发,有规划问题、融资问题、老年福利服务政策的社区定位问题、福利服务产业化问题、老年福利服务组织的建设问题、养护员素质和待遇问题;从再就业政策出发,有公益岗位购买的方式问题;从低保政策出发,有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走出低保的地位提升问题,低保与再就业政策的接轨和转换问题;从政府政策创新角度看,推动居家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需要新的政策创新与整合,包括建立政府居家养老资金预算制度,社区资源整合政策及推动建立实体化运行体制等。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养老事业的社区福利运作模式,将可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和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因为养老事业首先应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它必须与政府的社会福利支付政策紧密相连,为老年人购买社区和各项家政服务,所需资金应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当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具体方法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居家养老服务将向新兴的经济产业发展 服务是要付出劳动的,劳动是要支付成本的。无论是政府、家庭、子女、老年人自己或者是社会捐赠购买养老服务,核心的内容是总会有人拿钱买单。如果单靠政府来赡养所有的老人,将会产生一个庞大的财政支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级政府都无法承受的巨大负担。因此,必须从政府补贴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向居家养老市场化运作转型,最终还是要建立起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监督管理规范化的成熟市场,才会使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在一个稳固的经济基础之上。

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主要是依托家政服务网络来实现。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应该是有偿的,然即使是有偿的,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一些老人的收入或家庭子女给他的赡养费用不足以支付他应该享受的服务费用的话,政府应给与相应的补贴。对贫困老人而言,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展居家养老的过程当中有明确的补贴办法和标准。如老人需要居家服务,根据对该老人身体情况,收入情况等做出评估,确定其需要哪些服务,所需要的服务价格是多少,老人自己能够支付多少,如果支付不了全部,政府补贴多少。像北京、上海、南京、大连等地都有这样的补贴办法和标准,只是各地标准不尽一致。国家相关部门也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贴办法。

但是,政府的这种补贴,必须采用政府支付劳动价值的方法进行,而不是靠减免费用的办法,只有支付才会促成经济流通,有支付才不影响居家养老服务的正常运作;只要有经济流通,就会形成市场。因此,一个新兴的居家养老服务业市场和经济产业将从这里诞生,剩下的则是需要解决市场培育的问题。

(三)、XXX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

1、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实现网络化

居家养老服务一开始要从最急需、最基本的做起。对养老服务而言,吃、养、医是最突出的。这方面做好了,再不断扩大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内容,新建一些专业化的服务设施等等。

居家养老服务必须逐步实现网络全覆盖。服务是由几级构成的,比如说城市在区的一级要有一个综合性的包括直接进行服务、指导、示范和管理的服务中心;在街道一级要有一个为居家养老提供直接服务的中心;在社区要有一个分散的、涵盖内容广泛、有针对性提供必需服务的站点;针对需要特殊服务的个体,还要有一条互通的联系线路,即通常所说的“一键通”电话。同时,相互间还要有交错,比如有的社区医疗康复的服务能力强,临近社区文化娱乐的服务搞得好,相互有一个互补。从这个角度纵横就成了一个网络。

社区服务设施不应是孤立的,而应纳入社区网络,形成多层次和多方位结合,各社区服务资源相互补充,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要,丰富精神生活需要,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多样化、系列化、专业化、层次化。每个社区要逐步覆盖各种设施,包括集中居住设施(老年公寓、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医疗护理设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老人护理院、老年医院)、文体活动设施(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俱乐部、老年大学、老年健身中心)等,满足老人医疗、保健、娱乐、交流、生活照料等各方面的需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使各社区都具有功能完善的老年服务设施,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化经营,使其由初级阶段的零散型、个体型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创造品牌效应,从而使社区养老服务更具专业化特色。在构建服务网络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做到“雪中送炭”,防止供需脱节,避免摆花架子和形式主义。同时,应教育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开展“人性化”服务,防止“模式化”倾向。形成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2、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组织管理

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采用社区化管理模式,社区养老服务的机制应该是政企分离的。政府不直接操作和承担具体服务事项,而应从管理的角度,规划、计划和制定标准、方针政策的角度来加强检查监督。建议由行政、社区居民、社区中介服务组织的人员组成一个监督委员会或小组,定期定时地按标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或亮黄牌,有问题需解决的一起协商,从而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有秩序、规范化进行。

政府制定政策、规划,提出要求,加强监督,该支付的资金要支付,该划出的资源要划出。但是在管理上,政府不要从办到管都一手操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补贴服务,尤其是在红花岗区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尚在起步的初期阶段,通过支援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初期建设经费等方式来介入,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

社区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逐步建立健全“社会投资、社区监管、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证”的管理运作模式,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应该加大对社会事业工作者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XXX区,应该加强对老年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加强各层次社区工作人员的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合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培训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队伍,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将有培养前途的老年服务工作者选送到拥有社区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或进修,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二是由社区工作管理机构聘请社区工作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传授社区养老服务的知识、方法与技巧。要努力做到参与社区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达到职业岗位要求,才能就业上岗。随着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支持有志于长期从事老年服务的工作者获得老年服务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使他们在从事社区服务工作时更加科学、规范。

3、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为:

由区政府牵头,分别在8个街道办事处选择具备条件的社区建设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此为试点,在未来2至3年中,实现每个社区都有至少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区政府要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把具体目标化为本地实实在在的行动,使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有一个量的扩充和质的飞跃。

五、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成功范例

日前,本报告写作成员在XX路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陪同下来到XX路洗花井社区蔺家坡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看到几位老人正在笑眯眯地等待就餐。食堂里,已经做好的两、三个菜摆上了餐桌,有的菜盛装在盆子里,装进了小推车,等待服务人员除为社区需要服务的老人送饭上门外,还要到社区作为快餐销售。小冉介绍说,老年定点餐桌食谱上规定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主食是米饭,定价是每人每餐应收5元,但年内属于试点阶段每人每餐暂收4元。

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开设的一日两餐老年定点餐桌,凡社区内60岁以上,经过评估确定补贴的老人都可以去吃“低价午、晚餐”。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老伴儿因病做了手术不能出门,要用饭盒装回家去吃。服务员热情地帮他把饭菜盛好。老人说,这里每天的菜谱都换新的,要是没有这个老年定点餐桌,我两口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居家养老服务站专门为老年人服务,做一些适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每天供应社区老人两个正餐,虽然收费低、不赚钱,但对社会有好处,每顿都有十多位老人前来就餐。据介绍,服务站的服务员都经过培训,见到老人要有尊敬的称呼,让老人们倍感亲切。下一步,还要成立老人伙食监督委员会,每周制订菜谱,请一位退休营养师负责调配审核食谱的营养成分。工作人员还说,办老年饭桌,因费用高,物价贵,容易亏损,很难坚持长久。因此,我们每天都多做一些饭菜在社区销售。同等质量的饭菜比在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给老人食用的定价加价1元,售价为6元,以薄利收入来辅助向老人收取5元可能出现的亏损。

在这个居家养老服务站里,还配有文化娱乐室、书画室、医疗康复保健室、日间照料室、老年健身中心、残疾人康复室、老年餐厅、老年厨房、接待室、办公室、紧急呼叫中心、男女卫生间、洗浴间、室外健身场等。

在阅览兼书画室里,配有大量各类图书和文房四宝。一位老人高兴地铺开宣纸,正待挥毫弄笔,一展墨宝。

工作人员说:按照上级有关工作要求,结合XX路街道办事处实际,在2009年底前,除巩固完善洗花井社区蔺家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外,还要在迎红桥社区试点运行,力争2010年5月前,实现XX街道办辖区的全面覆盖。

六、项目建设的选址、规模及管理

XXX区政府在2008年就开始规划布置在各街道所属辖区分别建设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要求2008年底完成调查摸底和实施方案制作,2009年开始工程建设,期限一年。至2009年8月底,整体工作进展相对顺利,有的已经建设起来并开始运行(如XX路街道),有的因为选址、经费等原因稍有滞后。X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XX路街道办事处现有试点运行的洗花井社区蔺家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示范参照(见附件二、三)。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暂各设一个点作为该街道的试验示范点,共建设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规划选址和建设面积结合各街道的实际情况略有区别,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

(一)、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模

1、XX街道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南门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2、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环城路社区,房屋面积800平方米;

3、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松桃路社区,房屋面积600平方米;

4、XX路街道居家养老中心设在龙井沟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5、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桃源洞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6、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洗花井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7、XXX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兰家堡社区,房屋面积1000平方米;

8、XXX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在镇隆社区,房屋面积500平方米;

由以上共8个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XXX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平台,总建筑面积为4900平方米。

(二)、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选址原则

XXX区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原则上要求建设在居民相对集中,道路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服务机构和水电供应等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较近的地方,尽量选择无污染,环境幽静舒适,青山绿水,森林植被良好,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的区域,以方便老人休闲、垂钓,健身,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益于老人健康,适宜老人安居颐养。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方法

由于各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筑体量不大,而且全部位于中心城区,有的街区可能是建设在有待寻出路的现成建筑内。因此,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是新建,也可以是购买现房来实施,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由各街道办事处因地制宜确定,报区民政局审查批准。

七、项目建设的内容

(一)、主体建筑

按照区政府在各街道所属辖区分别建设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统一要求,按照上述各街道办事处因地制宜所确定的建设面积和房屋来源,参照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设计图纸(见附件四),由各街道办事处提出方案,区民政局遵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规定组织建设。由于本项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不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8个服务中心分布在8个街道的相应社区,最大的面积约1000平方米;二是它不一定是新建建筑,也可能是购买的现房;三是这几组建筑全部分布在社区内,只能因地制宜规划设计,无法强求一律。因此,本报告略去对各主体建筑的设计、施工等相关内容。

(二)、基本功能配置

参照XX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相关功能建设并以之为基本功能配置要求。见附件一,第六、项目建设规模之 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总体布局。

(三)、项目的建设管理

1、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 为保证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监察、民政、财政、发改、审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指导和监管,对项目工程的预决算、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审批程序、审计验收等进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确保项目按要求落实到位。

2、项目建设招标

项目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三条:“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按照省市有关规定,首先要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地制作出《XX市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的框架下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实施项目建设。《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建筑施工招标。因为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是由8个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成,而且有的街道是新建建筑,有的街道是购买或租用现房,因此,应该将新建建筑的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捆绑成组,形成类似工程建设的一个或几个标段来实施招标。二是建筑装修招标。新建建筑建成后和购买或租用现房的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行室内外装修,可将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或组合招标后组织实施。三是文档管理。与中标单位签订相应合同后,严格遵照合同的约定认真组织施工,对各街道标段都要派专人负责管理、服务和建档、存档。

3、材料和设施设备的竞价招标

相关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的采购需要向市场公开竞价招标。内容涉及:装饰砖、墙面砖、地面砖、电子电器设备、建身器材、办公用具、娱乐设施、卫生洁具等等,要根据项目施工进度需要,对以上内容进行公开竞价招标。

对投标报价人的资质要求:必须是按省财政厅《关于征集政府采购供应商的通知》,在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登记合格的供应商;有效的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省政府采购供应商登记证明(上述复印件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原件)等。如果是生产企业参与竞价,应该具有生产许可证;质量和环保体系认证;产品品牌认证等。若经销商参与竞价,注册资金则要求在50万元以上;近3年在省内做过3个及以上供货总价在30万元以上的公建项目(需提供合同复印件,原件备查);在XX市区设有售后服务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在以往的投标中无不良行为记录;报价人需出具厂方对本次竞价的授权函等等。

(四)、软件平台建设

1、强化平台建设,夯实基础工作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以社会公益性事业为主,虽然财政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但是对于维持整个服务中心的运作来讲还是捉襟见肘。为了巩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一工作平台,要充发挖掘和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一方面,社区与服务中心积极想办法,向外界宣传和推广服务中心,提高服务中心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挖掘市场信息,为服务中心引进服务项目,使服务中心不断获得经济收益,改善其运行现状。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开通为老服务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社区老人随时随地拨打电话就能轻松享受到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这里,XXX区拟采用一种居家养老新模式——“虚拟养老院”来开展这项工作。所谓“虚拟养老院”,就是说它不是真的实体养老院,而是模仿养老院管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院里所能提供的服务,给老年人全方位的照顾,使老人们不用去养老院就能在家享受到如养老院同样周到的服务,故称为“虚拟养老院”。具体做法是通过社区需要居家养老的老人报名参与,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把居家养老的老人当作生活在养老院,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快速编制服务计划,及时提供上门服务。当居家养老的老人需要服务时,只需拨打一个固定电话,足不出户就能免费或低费用享受到由政府或社会提供的全方位服务;按陪护程度、空巢与否等将老人分类编入会员名册;政府为他们组建电话虚拟网,会员家庭间及会员家庭与服务中心间按老人类别实行计费或免费通话,每位会员的姓名、年龄、住址以及所需服务的内容、次数、满意度等信息适时记录在系统中。“虚拟养老院”名为“虚拟”,但服务却是实实在在的,它是一种以家庭养老社会化为目的、以社区呼叫服务中心为纽带、以居家照料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因此,“虚拟养老院”这种与信息化时代合拍共振的全新养老模式,被称赞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种运作方法,为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瓶颈”提供了新鲜思路,也为XXX区即将建设的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了新的借鉴。

2、服务者来源

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专职服务人员,主要由退休老年人、下岗中年人和待业青年人构成;二类是兼职服务人员,主要是居委会干部;三类是志愿者服务人员,主要是由具有道义精神、奉献精神的社区居民、在读学生组成。

就我国当前的就业政策和XXX区的区情实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从业人员主要考虑从以下渠道获得。一是优先招聘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农村转移就业登记劳动力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

二是收录社区内“40、50”下岗职工以家庭养护员的身份实现再就业,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各自需要相结合,实现双赢。

以上两类人群是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最佳主流人选。对这部分人进行专业培训后,聘用上岗,挖掘他们的潜力,既解决了社区专业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问题,又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出路。目前从事助老工作的大多是下岗失业的40岁到50岁的人员,让他们给老人做饭、洗衣、搞家务没有一点问题。在涉及特殊老人的护理、老年人心理干预等服务时,建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即“以老帮老”。何为“以老帮老”?就是让60来岁的低龄健康老人给比他更老的老人当“保姆”。实践证明,受助老人纷纷表示欢迎。以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去照顾高龄老人是一种养老模式的新尝试。不少老人退休后在家觉得很无聊,请他们陪高龄的老大哥下下棋、聊聊天,散散步,吃吃饭,看看书,读读报,还付给他们适当的报酬,有许多60来岁的老人还是乐意接受的。对于高龄老人而言,60来岁的老人就如同他们的“小姊妹”和“小弟弟”,如果说与年轻人之间可能会有“代沟”,那么与“同龄人”就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说,也能获得更多共鸣。这种精神慰藉往往比生活照料更适合他们,是他们更迫切需要的。

专家指出,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预计到2025年,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阶段性最高位。到那时,大约每100人中有30个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10个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采取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方法,无疑是又开发出一片难得的人力资源。让60多岁的“小弟弟”照顾80来岁的“老哥哥”与年轻志愿者相比,更能让老人“说得上话",双方也更亲近。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发动社区、单位、学校利用自己的技能知识,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给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居家养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仅依靠志愿者是很不现实,很不科学的。因为他们是一支很不稳定的队伍,不可能满足社区长期的不间断需求。

3、按个体情况差异区别服务对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收养高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和“三无”老人。可将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分为ABC三类:A类为低保户家庭老人、困难家庭老人、三无老人、特困空巢老人,享受政府全额购买服务;B类为低保边缘、重点优抚对象、伤残军人等较为困难的老人,政府部门将提供低偿服务;C类老人则是一些离退休干部等有经济能力且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为社区老人就近提供养老托老、日间照料、老年康复、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等服务。本着“合理收费、适当补助、维持运转”的原则,酌情向有支付能力,不能享受政策补贴的老人收取一部分费用,其余由政府给予补助。

根据XXX区区情,将“重点服务对象”定位为:百岁老人、曾获得特殊奖励的荣誉老人、各类孤老、享受“低保”的老人、独居或空巢的高龄老人,遭遇突发变故陷入困境的老年家庭,以及90岁以上高龄和不能自理的低收入老人。建议对“重点服务对象”实行政府全买单服务。

4、服务标准

上世纪90年代末,民政部和劳动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提出了所有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化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资格才能上岗。该标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级四等。但该标准的准入门槛较低,加之服务人员对照顾老人的观念还很滞后等原因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当代老年人的需求品位在不断提升,如果还停留在最简单的劳动性服务上,那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在国家新的行业标准尚未出台前,XXX区将严格贯彻执行这一标准。

在稳定、规范现有为老人服务队伍的基础上,要加大岗位培训力度,提高为老人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加强为老人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推行持证上岗。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实行六统一,即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承诺统一、上岗协议统一、培训考试统一、佩戴胸卡统一、工作着装统一。

待8个街道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区劳动保障部门应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对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逐步构建XXX区养老护理员培训网络体系,从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上进一步推动和壮大养老护理员专业培训事业。

今后,要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认真总结居家养老工作经验,拓宽服务网点和服务项目,完善居家养服务网点考评工作机制。社区要在每月末或季末评选“明星服务网点”和“服务明星”。“服务明星”的评选采取由服务对象评选的方式进行。社区对评选出的“服务明星”授予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的各类服务项目能够到位,服务中心成立督导检查组,定期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家中跟踪回访,详细了解助老服务员的服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当事人整改,以确保服务质量。

总之,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老年朋友营造一座居家养老的温馨家园。

5、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定位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如果针对服务对象,可以这样说:凡是老年人的需求都应成为服务内容。在目前情况下,养和医是老人的两个最基本需求。具体可分三类:首先是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如衣食住行用;第二是精神文化需求,如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第三是心理慰藉方面的需求,比如说心灵沟通。

定位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如果针对服务性质来说,可分为“公益性服务”和“有偿及市场化服务”两大类。公益性服务以老年日常生活关照、精神慰藉、维权和法律咨询服务、扶弱济困、求助咨询、文化体育活动等为基本内容,包括街道、社区组织的便民助老服务,老年协会组织的自助互助服务,辖区单位参与的共驻共建服务等;有偿及市场化服务包括日托照料、互助托养、护理陪伴、入户保姆、代购代买、清整卫生、计时服务、特殊服务等劳务性有偿服务。

定位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如果针对服务事项来说,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如起居、助浴、助洁、助餐、助急、助医、助行等生活常见问题的服务以及做家务、协助处理水电、电器维修、物业维护等家政服务。精神生活方面的服务。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健康咨询、联谊活动、谈心交友、陪护陪玩等,尽量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如了解和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他救;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疑难危重病人的转诊,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为老年人联系和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特殊事项的服务。主要是针对重点服务对象与特殊服务项目:如医院陪护、家中输液、健康护理、健康咨询、定期巡诊等助医保健类服务。

定位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如果针对服务方式来说: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日间照料主要是指家人将无人照料的老年人送到托老所,时间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一般为两周左右,这期间老年人由专职的工作人员照顾;上门服务也称居家服务,主要包括养护员上门送饭、做饭、洗衣、打扫居室卫生、洗澡、理发、购物、陪同就医等服务。精神生活慰藉服务。主要是通过与老人的情感交流,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促进心智健康而提供的服务。如陪老人聊天,文化交流、旅游、提供社交,举办书法、棋牌、歌咏等文化活动竞赛、老人聚会、文艺活动等;医疗保健服务。主要是为居家养老老人特别是给一些急需医疗服务的老人和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及时预防和治疗,发放医疗卡、保健卡,根据需要设立家庭病床,完善老年家庭医疗与救助服务系统,将一些基本护理操作推向家庭,同时积极拓宽心理护理、临终护理等工作,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维护权益服务。主要是借助社区法律咨询的力量,帮助老年人处理侵权纠纷,维护老年人的收入权、财产权、赡养权等合法权益。此外,还要听取老人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需要的是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更宽领域的多方面服务。如开办社区老年人理财培训班,社区盆景花卉指导站等,增加老年人投资理财知识和通过养花种草,宽其心境,陶其情操。

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要办理姓名、年龄、住址、收入以及所需服务的内容、次数、是否享受政策优惠等情况登记,经评估确定后,即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之后,老人只需一部电话或呼叫器,就能在家24小时享受标准化、专业化服务。老人拨打求助电话后,社区服务网及时通知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

在具体实践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按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将社区养老文化娱乐服务、卫生医疗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项目综合起来,同时将负责组织、管理社区养老产业的专职人员以及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专项服务的人员纳入服务网络,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实现连锁化、规模化。

建立健全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库和求助呼叫等公共服务系统,随时掌握居家老人的服务救助需求。为贫困老年人免费安装“爱心一键通”电话,并与辖区内的医疗、保洁公司、派出所、医院等单位联网共享资源,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低价、高效、温馨的服务。

此外,针对独居老人,开展“守望工程”,通过一封给独居老人的告知信,一张填有独居老人二位联系人的表格,一张印有应急求助的爱心卡,一个随时可点击的独居老人数据库,以及全区与独居老人结成对子的志愿者,为独居老人编织起一张无微不至的关爱网。“守望工程”可以成功解决特殊老人的燃眉之急。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年对老年人基本情况台帐进行了一次更新,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内容,对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网点都明确规定提供服务的各项条款。我国已于2009年2月颁布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城市所有社区都要力争在2010年前努力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本项目的规划建设,正是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的具体行动。

八、项目建设的经费来源

(一)、概算投入的总体分配

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来源,总体来说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三是社会捐助,四是市场化运作收入。具体来说,在总概算的1700万元中,申请国家投资510万元,占总投资的30%;地方政府自筹1190万元,占总投资的70%。

(二)、地方的投入渠道

1、区级地方财政投入

从2007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今明两年,将该项资金的65%用于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可为本项目筹集650万元。

3、街道财政投入

8个街道办事处将为本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需房产的建设投资承担40%的投入,此项投入总量为392万元。

3、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

本项目的主旨就是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其中绝大部分属于社会福利事业开支的性质和内容,福利彩票公益金理所当然地应该用来投入本项目建设。因此,从每年市民政局发行分成的约150万元左右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列支40%来用于本项目建设,两年可为本项目筹集约120万元。

4、其他渠道投入

地方政府的1190万元分别从以上科目筹集1162万元,其余的28万元缺口从残疾人“五个一”捐款,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经营收入以及吸收适量社会捐赠来填平补齐。

(三)、提出总体投入分配方案的理由

从以上对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来源进行的总体分配来看,国家财政投入是本项目投入的主体。这是因为:一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的资金投入是社区养老服务必不可少的资金来源;二是,从新中国建国60年来的历史情况看,目前已步入老年的亿万社会成员虽毕生贡献社会,但由于当时国家困难,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低消费的社会福利政策,这部分老人在青壮年时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大量贡献,他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大都凝聚在国有资产上,到退休时基本没有积累,领取的退休金也仅够维持基本生活。从家庭结构方面分析,因国情和计划生育政策引致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使这批老人失去了“养儿防老”的依靠,无法享受传统多孩家庭带来的养老福利。尤其是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与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城市空巢家庭大量增加,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

我国老龄人口大都是“未富先老”,这还与当年的“文革”运动,“只生一孩”的计划生育国策和计划经济的施行有关。在此种历史背景下,国家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社会养老这一重任。如果他们的养老需求完全交给市场解决,政府不给予援手,可以肯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将会因无法承受现有的养老费用而被排除在社会养老行列之外。因此,政府在确保国家供养的“三无、五保”老人等特困群体的养老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服务,这既是回应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政府职责使然。政府应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支持,成为养老服务中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当然,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短期内政府不可能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大量的投资。而且,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物质条件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到来的,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扩张和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因此,单靠政府的力量来发展养老福利事业是不现实的。必须积极想办法努力克服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短缺这一难题,探索如何克服社区养老资金短缺的出路。

因此,本项目在以上的概算中考虑了四个方面的投入组合,即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和市场化运作收入。其中,在财政投入这一块,包含了申请国家对本项目总投入的30%资金投入。

九、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旨在为红花岗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平台,总体来说,是一个社会福利性项目。至少在今后数年间,它不可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济效益。即使在实施经营实践中会产生少量的经济收益,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希望通过政府为社会福利事业买单来促进这一产业的起步和健康发展,但在当前,计算该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还为时过早。因此,暂不考虑本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

十、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分析

如果要对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绩效评价,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XXX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是老年福利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将在增进福利、推动再就业、减贫脱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对人的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具有深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一)、显著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1、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006年初,民政部就推出了“社区居家养老”计划。这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已在北京、上海、大连、江苏、广东、湖南等省市相继展开。这些为老人量身定做的服务方式,让老人们如沐春风、安享晚年。

中国人常说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中得以充分体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将经常举办卫生保健讲座、集体舞蹈、晨练、书法、旅游知识讲座、生日茶会、退休者座谈会等,条件好的社区还可以开办有诸如武术馆、健身室、练声房、烹饪室、音乐室、绘画室等等,使每个来社区活动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在这里找到知音。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为年轻人传授某种知识,青年人或做义工服务,或接受知识教益。各类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让老年人在这里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又使之生活充满朝气和乐趣。让老年人感到:生命过了60岁,生活依然璀璨。

2、可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精神赡养的问题

对老年人的赡养包括物质和精神赡养,在精神赡养方面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生活,娱乐活动,体育活动,营养保健等;另一类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情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自己的子女对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等情感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无视甚至诽谤老年人对情感的需求,有时还要自觉不自觉的给他们人为的设置种种限制和障碍。其实,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缺一不可。有的年轻夫妇为了自己的需要,与年迈的父母分居,根本不考虑父母感情的需求,孰不知爱情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老夫妻几十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有着共同的回忆和经历,这些是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也是他们情感交流的源泉,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因此,社区通过宣传《老年法》,宣传孝敬父母的中华美德和维护老年人权益等新的道德观,支持并提供各种帮助,使老年人晚年享受应有的正常生活。

(二)减贫脱困,推动再就业工作顺利发展

1、有利于城市低收入人群的脱贫致富

目前,XXX区的大龄失业人员压力很大,区劳动部门已计划从“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中分别安排20至30名公益性岗位共约200余人在8个街道办事处专职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于部分身体条件较好、自愿参加居家养老服务的低保人员也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再就业,既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护理员问题,又效缓解全区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压力。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为城市低收入人群找到了一条岗位需求量大、长期稳定、适合社区灵活就业的上岗方式。通过为老服务重新上岗,增加家庭收入,将帮助城市低收入人群走出贫困,有效减缓城市失业压力。

政府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也就推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养护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异于居家养老服务养护员在一边工作,一边进行智力和技术投资。经济学告诉我们,投资具有乘数效应。在此,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服务津贴不仅成为老人的福利消费项目,而且还成为养老服务的投资性支出,这种双向的投资能够通过乘数效应扩散到养护员家庭群体,对减弱城市贫困、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将事半功倍,并从根本上减低贫困。

2、是一项一举四赢的好事

“零就业”家庭人员和社会低收入群体是社区最具竞争力的服务队伍。选择他们作为护理员,较低的补贴就可吸引护理员上岗,这等于借用了政府低保政策给予的基础补贴,使政府只需支付较低的成本就可以买到他们为社区老人的服务,因为在为社区养老服务中,有很大的份额是由政府来买单的福利性养老,就此来说,政府是赢家。社会低收入群体如“零就业”家庭人员,“40、50”人员原本就有一份收入,再加上作为护理员获得的服务绩效奖励,从而使得护理员领到的实际收入具有在享受原保障政策之上的叠加效应,两项加起来,就收入不菲,甚至还可以就此脱贫,就此来说,这部分人是赢家。“零就业”家庭人员和“40、50”人员作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他们原本的低保补贴和收入是不记入其中的,因此,相对于付费享受服务的老年人来说,就大大降低了购买服务的成本,支付较低成本享受较高质量的服务,接受服务的老人是赢家。低成本是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生命力所在,选择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充实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将使这个行业获得更大的获利空间,有助于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养老服务行业也是赢家。因此,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一项一举四赢的好事。此外,政府低补贴的结果不仅直接降低了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成本,而且形成了居家老人公共服务市场的基础价格,从而对整体居家老人服务消费起到了政策引导作用。再者,低保对象多生活在老人所在社区,护理员直接服务成本(不发生交通等直接费用)为零或很低,社区管理难度也不高,更为重要的是,护理员和老人原本就熟悉,容易亲近、亲密,便于情感交流。

(三)、通过优质的养老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利益的驱动,原有和谐的邻里关系不同程度地遭到削弱。“互相关照”的比例逐步缩小,“关系一般”或“互不往来”的比例趋于扩大;表面上看多数居民邻里关系相处不错,实际上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加之居住环境的改善,邻里交往越来越少,传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正在消失。为此,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优质服务,改善老年人交往的环境和条件,为老人们创造良好的养老、交谊和服务环境,使老年人身心获得愉悦,从而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了可能。

针对家庭核心化、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应供养的老人不断增加,而赡养他们的子女后代却日益减少;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持和照顾相应减少,老年人的活动圈子缩小,交流范围狭窄,精神孤独日趋严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建立公共空间已经成为社区建设的核心,期望以此弥补单元套房和封闭小区结构对社区关系割裂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老人是家庭中最需要照顾的成员,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不可抗拒的自然衰老,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能力也会日渐衰退,因而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不得不处于一种必须仰仗其它人来满足自己各方面需要的地位。他们在生活上或者在经济上处于依附地位,加上生活观念的差别,使得他们与儿女间难以沟通。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儿女们各自为事业忙碌也很少考虑到老人的困难,老人疼爱子女,又不愿麻烦子女,于是孤独和寂寞成了老年人的共同问题,影响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由于需要服务的老人们多数行动不便,如果没有社区照应,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仍然被社会割裂在一边,成为不能享受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资源的边缘群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些老人和大龄下岗女工之间搭起了桥梁,使这些边缘老人在养护员的协助下,重新走入社区,享用公共资源。显然,这对减弱社会排斥、消除人群关系断裂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优质服务和组织青年夫妻、中年夫妻等开展孝心评比活动,文明家庭标兵活动,孝敬父母演讲会活动等来推动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和培养人们的“孝心”,还可以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对模范家庭进行各种形式的表彰,宣传他们尊老、敬老、养老的事迹。同时,对社区中发生的虐待老人的不文明行为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调解和制约,谴责虐待老人的各类行为,起到对社区内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形成一个扬善抑恶的社区道德环境,减少老人的孤独和寂寞感,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该项目良好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将唤起社会各界对老人和弱势群体的普遍关心,得到社区各单位的支持。无论是社区养护员的正常工作,社会各界的捐赠资助行为,还是提供服务的义工,都表现出公民、企业和社会各部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共同维护社区发展的良好期望。特别是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已经和养护员及相关社区工作者之间结成了良性的人际相依关系,有的老人与养护员结成了干亲关系(义父母与义女)并且得到了亲子女的支持和认同。这种关系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是养护员和老人个性匹配、情感交流和行为磨合形成的结果,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血亲和姻亲连接,成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所应该积极倡导的新型契约性人际关系,对促进社区融合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四)、寓优质的养老服务于对人的教育之中

注重人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伦理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家庭孝敬”尤其是对老人、对父母的尊敬。没有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养育,人类的繁衍、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止。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人类社会所崇尚的美德。“养亲必敬”,不单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偿,也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传统的孝道精神从根本上说是表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表现出人类文明进步程度。孝心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熏陶、培养的过程。家庭“孝道”是家庭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

家庭“孝”文明的建设成为衡量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应该承认,我国当前社会中孝道缺失现象严重已经影响到老人获得必要的福利。在我国,子女拒绝赡养老人的现象累见不鲜,有的把老人当负担,让老人在这家住几天、到那家住几天,成了居无定所的“游击队员”;有的过分强调自身困难,互相推诿,拒绝为父母提供赡养费;有的自己住在新房或楼房里,让老人住到简陋破屋甚至猪圈里……可见,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一些年轻人中已经越来越淡薄了。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从客观上分析,既有来自20世纪初开始到70年代历次反封建运动和政治运动对孝道的冲击,也有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盛行的重利轻义的社会风气,还有近些年来对西方亲情关系淡漠的盲目“接轨”。从主观上看,有些是因为自身无收入或收入太少,确实无力赡养,有些则纯属孝道缺失,拒绝赡养老人。我们正处在变革的时代,传统“孝”的观念受到冲击是必然的,但是一些人片面强调个性独立,主张个性自由,认为年迈的父母是自己发展的绊脚石和包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强,直接影响了子女对父母行孝。现在大部分城市的老年人都有退休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他们最渴望的是子女在精神上的慰藉。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用朴实的语言告诉年轻人:平日的电话问候,节假日的探望,看病住院的关怀,生日的温馨祝福,都会给父母带来安慰和温情。让老年人在有生之年享受真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孝道。

我们要大力倡导对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赡养孝心,使两代人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平等沟通的新型代际关系,使尊老爱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孝”的示范性教育,从而养成尊老敬老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把尊老敬老作为评定“文明家庭”的重要尺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帮、互助,在子女不能和老年人居住、不便及时照顾老年人的情况下,邻居、同事、朋友都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身边老年人适当关心和有效帮助,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为家庭养老奠定起坚实的思想基础。

十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风险分析

企业服务平台研究 篇6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总论 1.1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基本情况 1.1.1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名称 1.1.2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选址 1.1.3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承担单位 1.1.4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期限 1.1.8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提出理由 2.2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4.1.2我国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定位分析 4.4.1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整体目标 4.4.2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服务群体 4.4.3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辐射商圈 4.5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SWOT分析 4.5.1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优势-S 4.4.2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劣势-W 4.4.3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机会-O 4.4.4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威胁-T

第五章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发展思路 5.2.2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结论 14.2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申请报告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资金申请报告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节能评估报告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市场研究报告 跨境电子商务E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的研究 篇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开放性、分享和协作性、创新性成为当代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特征。移动位置服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基本属性, 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位置服务具有很强的融合渗透性, 能够作为基本能力融合到到娱乐、社区、商务等服务中, 并且能不断衍生出新的交叉型业务。目前, 移动位置服务正在与社交网络、搜索、支付、广告、游戏等领域融合, 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全新的业务体验, 是与SNS、IM、浏览器同等重量级的新载体。基于位置的媒体应用和物联网应用日益流行, 位置服务能力社会化开放将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种趋势。打造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接口开放的位置服务开放平台, 实现位置服务能力的高效管理、合作共赢, 才能支撑位置服务业务的快速发展。

本文在研究相关国际标准和深入了解中国电信位置服务网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位置服务开放平台架构。该平台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 通过开放API, 强化能力开放管理, 完善现有的位置服务能力管理功能, 实现位置服务能力应用价值的提升。

2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需求分析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应满足的需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应用开发者角度,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应能覆盖GPS、基站, WIFI、宽带等网络定位能力;支持PC, 手机等智能终端都能使用定位服务能力;定位服务是准确可用的;提供易于使用的软件开发包;支持快速接入。

从运营管理者角度,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应能满足用户和应用认证、计费管理、流量控制、能力管理、定位准确、快速, 服务可用、隐私管理。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的总体建设要求是:

(1) 提升能力价值:提供标准通用的、简化的开放接口和SDK, 降低位置服务应用开发/集成的复杂度, 降低开发门槛和开发成本, 缩短位置服务应用开发周期;吸引众多的互联网业、IT业的软件开发商参与到电信业务的价值链中进行业务创新, 为企业创造价值。

(2) 加强能力管理:实现位置服务能力的统一管理, 提供统一的安全认证和控制机制, 提供能力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提供流量控制机制和定位QoS保障机制, 避免大量无效的请求占用能力平台资源, 提高定位成功率。

3 位置服务网及平台总体架构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在位置服务网中通过封装定位、GIS、POI、位置应用等能力, 以API、SDK等形式面向第三方应用实现开放, 促进产生更多的定位应用。另外依托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实现对第三方应用的鉴权和有效管理, 进行应用行为统计与分析, 以实现位置服务能力的合法应用和位置服务能力开放的安全可控, 并为位置服务的业务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在位置服务网中的位置如图1: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与周边系统/平台的接口关系如图2所示。面向应用开发者,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提供Ls接口;位置服务开放平台与终端SDK之间, 即图中的Ltp参考点, 通过一系列消息交互实现定位流程, 对于第三方定位,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通过下发短信到终端, 触发定位流程;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和定位引擎之间, 是Lp参考点, 通过消息交互传递定位测量信息和定位结果。

4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组成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的功能包括:位置服务能力接入与开放域、位置服务能力管理域、终端SDK三大部分。如图3:

4.1 位置服务能力接入与开放域

能力接入与开放域将位置服务网中的能力进行封装, 对合作伙伴提供一套简单、统一的访问中国电信位置服务能力的应用开发接口。具体功能包括:接口封装、流量控制、终端能力分析、策略控制、位置信息管理、协议适配等功能。

(1) 接口封装:对位置服务网中的能力进行封装, 对CP/SP提供一套简单、统一的访问中国电信位置服务能力的应用开发接口;

(2) 流量控制: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对所有的流量进行总量控制, 如果定位请求超过允许的数量,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对新进入的定位请求予以丢弃直至系统负荷下降至允许水平;

(3) 终端能力分析:根据终端能力库信息和当前终端上报的信息, 分析当前请求定位的终端所具备的定位能力。

(4) 策略控制:基于多个独立的定位系统、通过定位选择算法和策略, 为应用提供合适的精度、时延;同时最大限度提供定位可用性的技术;

(5) 位置信息管理: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缓存用户上一次定位结果信息和定位请求时间等信息, 在接收到新的定位请求后,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计算被定位用户当前被定位请求时间与上次被定位时间的差值, 如果该时间差值小于所配置的时间值时, 并且上次被定位精度满足本次请求的QoP要求时, 则直接将用户的上次定位结果返回, 否则按照正常的定位流程获取被定位用户位置信息, 并在最后获得用户位置信息后更新缓冲中保存的该用户的上一次被定位时间和定位结果信息。

4.2 位置服务能力管理域

位置服务能力管理域为位置服务能力开放、业务运营提供高效、全面的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具体功能包括:能力生命周期管理、能力订购、能力计费、服务保障、认证、鉴权、隐私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1) 能力生命周期管理:位置服务能力生命周期包含两个过程:一个是就绪范畴的能力生命周期:包括业务能力的部署、发布、运行、升级、卸载、注销;另外一个是能力运行范畴, 合作伙伴的应用使用位置服务能力的生命周期:包括位置服务能力的订购/签约、使用、修改、注销;

(2) 能力订购:实现面向应用开发者的能力订购, 保存合作伙伴信息, 生成应用认证鉴权信息, 并返回给应用开发者;

(3) 能力计费: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在每次定位处理结束后生成原始统计记录, 定位成功后生成计费话单 (CDR) ;

(4) 隐私管理: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包含用户隐私数据, 有能力在CP/SP对用户进行位置请求的时候, 检查被定位用户是否设置对CP/SP或应用的隐私保护;

(5) 认证鉴权:实现位置服务能力的统一认证鉴权。

4.3 终端SDK

终端SDK为应用开发者提供面向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的位置服务开发接口和工具包, 提供定位、地理编码、POI查询功能。

5 位置服务开放平台接口体系

在能力开放中, 面向开发者的接口类型主要有:定位能力、信息能力、搜索/推荐能力、组合能力。

(3) 终端区域位置通知:当终端跨越某个地理区域的边界时, 发出通知;

(4) 终端距离通知:当终端距离某一位置大于或小于设定距离的时候, 发出通知。

6 平台应用流程

6.1 定位策略控制

策略控制涉及的参数和数据主要有:

(1) QoP:最低水平精度 (高、中、低) 、最大响应时间 (长、中、短) 、最大终端位置信息的最大有效时间、最低垂直精度

(2) 策略配置库:

(1) 指定一种定位方式

(2) 精度优先策略 (缺省)

AGPS>Wifi>多基站>基站〉IP (可根据每月的运营数据动态调整)

(3) 响应时间优先策略

IP>基站>Wifi>多基站>AGPS (可根据每月的运营数据动态调整)

(3) 终端能力库:保存用户终端定位能力。

策略控制总体流程如图4所示。

6.2 定位流程

位置服务能力使用流程可以分为自主定位流程和第三方定位流程, 这里以基于wifi、基站定位技术的自主定位流程为例, 具体应用流程如图

5。

7 结束语

本文从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 给出了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业界的位置服务开放平台典型代表国外有Google, 国内有驴博士, 但从运营商角度出发建立的完善的位置服务开放平台还比较少, 本文提出的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的总体架构对运营商位置服务业务的发展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基于位置的媒体应用和物联网应用日益流行, 位置服务能力社会化开放将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种趋势。文章从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 给出了位置服务开放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 分别从平台组成、开放接口体系和应用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位置服务开放平台,能力开放,能力管理

参考文献

[1] OMA.User plane location protocol.Version 3.0, 2011.5

[2] OMA.SUPL client provisioning.Version 1.0

[3] OMA.management object for SUPL.Version 2.0

[4]中国电信.位置服务开放管理平台技术要求.2011

[5]张昊, 廖建新, 武家春.综合定位平台系统结构和关键问题研究.计算机工程, 2006, 32 (20) :108~110

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流程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服务流程;分解;优势分析;案例分析

一、服务流程的分解

服务流程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内部互动部分、可视部分与互动部分。其中内部互动部分主要是专业技术和服务上的支持行为,可视部分是服务与终端客户进行交流的部分,互动部分是有形展示或是售后相关的针对顾客开展的行为。

服务的过程是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服务活动,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以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来定义服务流程。

二、服务流程的优势分析

(一)诊断分析的概述

基于服务流程的诊断分析是指综合考虑企业的各方面内部与外部资源,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行业政策等,再通过顾客合作法、顾客接触法、技术核分离法,对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整改政策的过程。

(二)服务流程优势的诊断分析

进行诊断分析与评价能够全面深入地对客户面对的问题与要求达到的目的进行分析,并且识别引起与影响这些相关因素及要点,同时,为了选取相应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再准备出必要的数据信息,使得报告具备可行性,故而诊断阶段还需要明确客户进行解决问题时的潜力。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流程案例分析

(一)支付宝平台服务流程的特点

支付宝平台的服务流程共分为四步。第一步,是登陆支付宝页面填写用户相关信息,然后收到电子邮件并进行“确认”,账户注册成功;第二步是让客户了解支付宝,针对支付宝的概念、特点、服务范围、应用领域等向客户做一一介绍;第三步是激活支付宝账户,并且绑定个人手机、银行卡、信用卡等;第四步是通过提交个人信息、身份证实名验证、银行账户核实来进行支付宝个人实名验证。这样,便可随时随地地使用支付宝平台了。

(二)支付宝平台服务流程的诊断分析

1.优势分析

首先,支付宝采用了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账户的可信度和交易的安全性。其次,支付宝连同各银行,推出快捷支付,这也为交易付款节约了时间,增加了会员使用的便利性。

2.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支付宝平台是基于网络PC平台上进行使用的,那么其虚拟账户可能会因为资金的滞留而带来风险。因为支付宝平台通过其第三方进行弥补买卖双方在信用缺失方面的问题,那么买方在把资金汇给支付宝后,只有得到买方收到货后确认付款的命令才能够再把资金汇给卖方。其次,支付宝通常会有一个指定的结算周期,比如七天,那么这种巨大交付金额就需要在这段时期存放于支付宝的虚拟账户里面,这就降低了其支付效率,同时也会引发一定信用风险。

(三)支付宝平台服务流程的改进策略

在支付宝平台的服务流程里面,虚拟账户的滞留资金是其付款风险里面重要根源之一,它的高效性与安全性都会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范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1.从政策、合约角度来看

支付宝有必要建全当前的滞留资金方面监管制度,以便对滞留资金所产生的相应利息与存放管理的位置进行明确规定,并且颁布相应的处置措施。另外,支付宝平台还要设置一个合理固定的结算周期上限,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全部支付体系的正常运行效率。

2.从支付宝软件本身来看

首先在注册环节,“支付宝”可以考虑和目前各大平台合作或者与大型SNS(社交)网站合作。例如,利用腾讯QQ、新浪微博、校内网账号进行用户绑定或直接登录,以免去繁琐的注册环节,提高用户使用效率。其次在支付环节,要提高对客户信息的保密性,如何匿名支付双方的真实信息成了保障用户安全的关键突破口。最后,在反馈环节,支付宝是否可以一改往常的每月账单提醒,而取而代之的是每周一提醒。同时,支付宝是否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置每月或每周支付上限,每当客户使用超过这一上限的时候,支付宝会以邮件形式告知,以提醒客户合理分配资金,提倡客户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童卓超.C2C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魏捷.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模式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支付宝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2(5):102-110.

[3]段文奇,赵良杰,陈忠.网络平台管理研究进展[J].行业预测,2009,28(6):1-6.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经贸学校)

上一篇:家长学校的教案下一篇:重庆省施工员考试岗位:钢筋混凝土数据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