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产学研技术合作

2024-09-20

院校产学研技术合作(通用8篇)

院校产学研技术合作 篇1

高职院校产学研深入合作方式探析与实践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方式,但因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机制、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合作成果不甚显著。文章提出的“辅助型”、“应急型”、“优势型”、“互惠型”校企合作方式都是从中、小、微型企业的迫切需求和切身利益作为合作的切入点,吸引企业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校企产学研合作引向深入,合作效果明显。对工科类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校企合作方式

衡量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的优劣,主要看专业设置,毕业生与企业、行业需求、岗位的对接程度。高职学生要掌握为企业认可的职业能力,校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走工学结合的培养之路是唯一的途径。然而,高职院校一直积极开展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因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步履艰难。本文提出的辅助型校企合作方式、应急型校企合作方式、优势型校企合作方式、互惠型校企合作方式都是将中、小、微型企业的迫切需求和切身利益作为合作的切入点,吸引企业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校企产学研合作引向深入,合作效果明显,对工科类高职业院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辅助型校企合作方式

1.辅助型校企合作方式的背景

辅助型校企合作方式指小、微型企业完成某一产品首批订单任务后,高职院校师生介入企业,协助对方完成产品零部件及工装的测绘图纸,并整理、归类、保存技术资料等技术服务工作。

近些年,新成长了一批仿制型的小、微型企业,这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几乎没有正规的生产图纸。企业生产全依赖几位工艺水平较高的、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傅。他们拿到一个新产品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样件仿制,工装制造,实施批量生产。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多,无规范图纸生产的企业因缺乏技术标准常常出现数量、质量失控的状态,致使拖延正常交货时间。特别是充当权威的老师傅一旦流动或跳槽,无序生产现象会更加严重。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妨碍企业的发展。对此企业经营者很希望有企业自己的技术员和正规的产品图纸。但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人、材成本明显上升,利润空间不断下降,企业主只选择穷于应付繁杂工作,而不轻易增岗增员。这就是目前小、微型企业普遍的矛盾现状,也正是这些小、微型企业起步发展艰难的实情。调查显示,有间断性技术服务机构或兼职技术人员来协助企业完成产品图纸是这类企业目前急迫的需要。

2.辅助型校企合作方式是企业期待的一类技术服务,又是工科类学生训练绘图技能的契机

高职院校的服务领域是当地地方。快速经济催生的一大批新发展的小、微型企业正是需要技术服务的对象。高职院校依托一批引进的企业高级工程师这一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他们“双师型素质”的技术专长,师生共同参予到辅助型校企合作中,为企业提供产品零部件与工装等技术图纸测绘,得到企业积极支持与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过与数十家小、微型合作企业开展此项服务工作,有力地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促进企业发展。辅助型校企合作在支持企业生产的同时,也为自身完成更高质量的实训教学创造了条件。各高职院校为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绘图能力,都开设了《机械零件测绘》实训,测绘对象普遍为小型减速箱。因实训内容千篇 一律,测绘图纸抄袭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测绘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而且还无法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辅助型校企合作很好地解决了实训内容类同的问题,而且对做好实训教学有全面指导意义:一是测绘素材来自企业真实的产品零件,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测量零件,从源头上解决测绘图纸抄袭的.可能性,可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测绘成果。二是在安排任务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安排不同难度的测量零件,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公差测量实训室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结构零件测量中全面学会测量器具的选用和使用,既提高绘图水平又增强测量技能。同时,对专业教师的技术管理水平与技术审图能力也是一次大检阅。

辅助型校企合作是企业期待的一类技术服务,也是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此类合作重在服务,是真正从企业的迫切需要出发,主动承担企业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技术图纸工作,从而拉近了校企双方之间的距离,增进企业与师生之间的感情。一些发展较快的、规模变大的企业反过来回馈校方,他们接纳学生进企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助学校完成实践教学。辅助型校企合作是企业,学校、学生都获益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方式,是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础。

二、应急型校企合作方式

1.应急型校企合作方式的背景

应急型校企合作方式是指企业在某个特定时段急于完成新增的研发工作,而暂时又缺少人员时,高职院校教师与毕业班学生加入企业研发团队,承担或协助完成急需的研发任务。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体现在各行各业中。在对产品需求不断朝人性化、个性化发展且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稳定,并持续发展,一直关注、寻找、研究开发用户需求的产品。各级政府也主动出谋划策,为企业与大专院校搭建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弥补企业开发能力的不足;除此之外,还为企业与国外客商搭建产品交易平台,每年的广交会是规幕最大的全国性的产品展示与定货会,云集世界各地的客商。他们不仅带来大量的订单,同时还有众多新样品和产品设计新思路等待开发。国内企业为争夺客商,在接洽中都满口答应对方的种种要求,其中最难满足的要求是在短时间内为客户完成制样与送样。当今制造业的主体是私企,内部人员配备都非常紧凑。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增的研发任务,对大多数研发人员不足的中小企业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想马上招聘到合适的研发人员也非易事。所以,广交会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相当多的企业面临相同的一个难题:如何做到按客商的要求完成试样与制样?

2.应急型校企合作方式既能给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又能给毕业班学生完成毕业综合实践创造良机

企业的成功之道是诚信。当外向型企业向客商兑现接洽时的承诺面临困难时,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更应突显服务的职能,急企业之所急,主动为企业分担新产品研发的任务。具体实施时,以熟悉相关门类产品的专业教师为核心,毕业班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承接某一产品的研发任务。或者以企业设计师为项目经理,参与的教师与学生作为项目组成员,服从统一指挥与调配。实践表明,校企协同,很好地解决企业设计人员短缺问题。同时,也为毕业班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教学任务,争取了极好的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因为每年的广交会一结束,企业就面临研发任务的压力,此时恰好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实践的时间。

毕业综合实践的重要内容是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一直困扰着高职院校,一是教师出题难,没有实用性的好课题;二是学生写难,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每年将应急型校企合作与毕业综合实践实行有效的衔接,师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研发工作,既能为企业解决开发人员短缺的燃眉之急,又能解决毕业设计出题难及课题无内容的问题,还能顺利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使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步进行,这样的校企合作能够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高职院校抓住企业研发人员紧张的时刻深入企业,参与研发工作,并能按企业的研发进度,完成预定的设计任务,产品经送样一旦得到客商认可,院校的开发能力才能被企业所肯定,并由此获得企业的信赖,校企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建立。当客户样件确认后紧接的工作就产品小试、中试,直至投入批量生产。由于高职院校师生参与研发,试制全部过程,各工序的技术与质量都全面了解和掌握,当企业建成新的生产线时很显然会录取一部分毕业生作为企业新生的技术力量。因此,应急型校企合作能较好地促成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使院校学生就业难、企业找员工难问题得以完美解决。实现学生、企业、院校都满意的良好局面,也正是产学研深入合作的具体体现。

三、优势型校企合作方式

1.优势型校企合作方式的背景

优势型校企合作是指校企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研发工作。

产品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高科技含量产品需高投入高风险也有高回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总希望避开低端竞争,抢占优势明显、利润丰厚的高新产品。但开发前期工作往往比较困难,需要做一系列的技术研究与测试验证工作。开展项目前期的研究工作,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普遍都不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与测试条件,相关工作主要通过协作单位来完成。

2.优势型校企合作是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捷径,又是高职院校提升和检阅科研实力的机遇

高职院校与企业各有自身的优势与强项。校企联合开展科研攻关,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做好项目前期的研究工作;企业发挥制造技术专业的强项实施项目后期试样,分工协同作战,项目就能做得很成功。

高职院校擅长项目前期的技术性的研究、论证、分析、测试等一系工作,诸如:沙滩车铝合金车轮轮架结构件设计要满足强度要求,需要安全性研究与技术测试。又如:中、大型复杂模具制造,为规避投资风险,需要可靠性设计与模流分析。类似相仿的高新技术,疑难产品都需要先完成前期研究流程。即:一是利用三维造型技术能够顺利完成仿真模型结构与外观的设计。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完成结构模型强度分析,解决结构强度理论问题。三是利用已有的先进技术,使用快速成形设备,低成本高效率完成结构模型样件成形。四是应用高端的数控设备准确完成样件细节构造加工。五是利用检测手段完成结构强度测试。这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对高职院校来说更专业,优势更明显。有了前期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接着企业拥有制造技术的强项,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来完成项目实施就更顺利。上述产品就是利用我校的设计、模具、数控专业共同的优势成功完成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的范例。

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依靠前期研究作保障,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研制时间,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一次性成功的概率,从而显示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同时,也充实了实训教学典型案例的内容,开阔了学生实际工作研究的眼界,提升了教师研究与攻关的能力。优势型校企合作是高效低成本的合作,体现的是优势服务。同时,也为师生参与企业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学习和训练创造了机会。

四、互惠型校企合作方式

1.互惠型校企合作的背景

互惠型校企合作是指企业有充足的技术性加工业务,却缺少高端装备的数量;高职业院校利用先进设备资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将部分设备直接搬进企业共建生产实习车间,由企业师傅直接指导学生加工真实产品,提高岗位职业能力。

随着先进制造业的崛起,先进的数控设备应用非常普遍。国家为了加快培养数控应用性人才,不断加大高职院校数控实训设备的投入。这些年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数控设备无论数量、种类还是档次都有明显增加与提升。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数控实训环节的技能训练,因实训时加工零件简单,品种单一,与企业加工真实产品所需技能相比差距较大,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还不能胜任企业相应岗位的工作。要实现校企职业技能良好对接,直接到企业加工现场训练才是提高技能最有效的办法。但相当多的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进车间实训,企业主要怕不安全,影响生产;师傅怕出疵品,出废品。因此学生在企业主要是看,没有机会练,或者是极少有机会练,生产实习起不到训练技能的目的。那么,什么样的合作才是校方满意、企业支持、校企双方能实现持久合作的方式呢?

2.互惠型校企合作方式是数控专业训练学生校企技能对接最有效的、并能持久合作的方式

为了解决学生进企业影响生产以及只看不练的现象,校企共建实习车间,这是校企双方都获益的积极举措。因为目前高职院校拥有相当数量的先进设备,但实际上学生训练的内容并不“先进”,而且加工训练的零件因没有明确的作用,训练的目的只局限在学习设备的使用,而非在训练真正的加工技能,因此岗位技能提高缓慢,实践教学的目标没有很好完成,而且实训时耗费了大量材料。当校企共建实习车间,将学校的设备搬运到企业就相当企业添加了设备,设备短缺引起的生产任务过剩问题就可解决,对企业有利企业就积极支持。由于实训设备属于校方,学生实训教学就不受企业、师傅的限制而直接上机操作。在训练过程中企业师傅直接指导学生使用标准的设计图纸,执行正规的生产工艺,采用专业的检验方法,这样练就的本领才是企业岗位认可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马上就能上岗工作。所以互惠型校企合作是训练学生校企技能对接的有效方式,它是能够真正完成实训目标的校企深入合作的方式,是直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就业或称“无缝对接”培养方向。

互惠型校企合作是双方自愿的,校方不耗材料就能完成优质的实践教学。企业不必投入就增加加工能力,多出产品。总之,共享彼此的教学资源、产品资源与技术资源,互惠型校企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值得仿效的能推进产学研深入、持久合作的方式。

院校产学研技术合作 篇2

一、地方院校的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在近些年的发展中, 已基本形成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就一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结构来看, 一般具有四种生态圈:其一, 由教育部主管或省部共建的高水平大学组成的高等教育生态圈, 此生态圈内的大学综合实力较强。其二, 由省、市、自治区管辖的重点大学组成的高等教育生态圈。其三, 由省、市、自治区管辖的一般院校组成的高等教育生态圈, 此生态圈内的院校以本科教学为主, 兼顾科研, 是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团队。其四, 由高职高专学校组成的高等教育生态圈。地方院校基本上属于高等教育生态圈中的第三方阵。

与其他大学相比, 地方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更明确、更具体, 它的服务应该立足地方、面向地方、主动服务地方。首先, 地方院校只有在服务当地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地方各种资源的供给不仅是地方院校生存的基础, 而且是这些院校能不能发展、发展的快与不快的主要社会条件。其次, 地方院校只有在服务当地社会中才能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现代世界各国大学都把为地方服务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支点, 并通过为地方服务谋求学校的长足发展, 地方院校就更没有理由不同当地经济和社会的需要亲密接触。再次, 地方院校只有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中才能逐步培育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性特色是地方院校所应具有的重要办学特色。

二、产学研合作是地方院校发挥办学优势的必然选择

地方高等院校的建制与地方经济建设密不可分, 二者双向互动, 相互促进。一方面,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地方院校更加成为地方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依靠力量, 地方院校的发展趋势引导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走向;另一方面, 地方院校也只有置身于地方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 充分利用与地方联系密切的天然优势, 以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体制转型、增长方式变换为契机, 主动积极地进入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为其服务, 才能真正成为支持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真正成为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关键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 真正成为科研成果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迅速产生效益的生产力转化基地, 才能求得长期的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因此, 地方院校有必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通过同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 积极探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途径,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地方院校长期的行业办学背景为地方院校坚持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地方院校最初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布局, 都是为了满足行业生产实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种学科专业与行业、地方产业的直接对接为学校产学研合作提供了重要前提,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 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为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同时学校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定位

(一) 地方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要明确任务、把握方向。

教育系统有着不同于经济系统的独特的发展逻辑, 伯顿·R·克拉克说:“用评价经济系统的标准来评价高等教育系统并不可取。然而, 我们的常识和管理理论中却渗透着把两者相提并论的谬误。”进行产学研合作不能以丢失大学本色为代价, 作为储存、传播、发现和创造知识的大学, 其根基是教学和科研, 如果动摇了教学和科研这一根基, 社会服务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地方院校应发挥自己研究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有利于创新、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 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丰富的智力源泉, 让企业成为研发和投入的主体。

地方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获取经济收益只是手段。为此, 地方高校要将“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作为其办学宗旨, 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依托其学科、人才和智力优势, 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产品更新、技术咨询、信息引进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科研成效, 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一味地追求经济收益, 大量创办经济实体、校办科技企业, 不仅违背了产学研合作的本义, 也是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误解或漠视。

(二)地方院校应探索多种多样的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各个地方院校应结合本校教学、科研实力及学科建设的规划, 结合当地企业的需要以及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因校制宜, 探索、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学研结合之路, 而不应照搬、模仿重点大学或其他学校的结合模式。以下几种模式可供地方院校参考$一是先建后引式。地方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科研实力,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 创办由教授、专家等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机构, 研究出一批具有开发价值的成果, 吸引企业界来参观、交流和洽谈合作业务。二是上挂外联式。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合作, 联合攻关, 解决当地企业的技术难题, 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又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三是主动出击式。地方高校应放下“架子”, 主动深入到当地工厂、企业, 调查、研究他们的需求及困难, 同时做好自我宣传, 让企业了解学校的学科及科研优势, 从而达成共识, 开展合作。四是咨询委员会式。为了密切同地方的联系, 更有效地为地方服务, 地方高校可以在校、院、系各级成立由各行专家、地方经济部门负责人和地方产业界代表参加的咨询委员会, 委员会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及科研工作提出建议, 帮助院系建立实习基地, 促进产学合作。

(三)地方院校产学合作教育要定位于当地产业需要。

市场机制是公平竞争机制, 是一个追求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企业要面临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企业必须努力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力水平。而地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缺乏, 对人才、技术的需求较大, 有着产学研合作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学校在获得更大的办学自主权的同时, 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地方院校要想获得竞争优势, 就必须树立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思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服务, 从而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为此, 地方院校要全面了解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 与地方企业建立多方位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上, 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现场、设备及技术手段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 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办专业、合办研究生班、合办成人教育及职业教育学院以及举办各类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等, 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 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 使校企实现“双赢”。

(四) 地方院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在科技合作中合理定位。

首先, 地方院校的合作对象要定位于地方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关心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

其次, 地方院校在合作中要定位于发展研究。地方高校不应与重点院校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上竞争, 重心应放在发展研究上, 定位于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环节。

再次, 地方院校在合作中要定位于市场与生产第一线的需要。地方院校要关注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应用技术开发为主, 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并举。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2]田恩舜, 康全礼.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定位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6) .

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学研合作 解决措施 培养模式 保障机制

引言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育过程“所学”与就业职场“所用”相互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能使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是以改善高职高专人才的素质结构和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办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灵魂和根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高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在开展产学研结合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实践效果明显。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论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还是事业心、责任心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更有利于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企业增强了技术力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1.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探讨

1.1产学研教育模式及现状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呈现出多模式、多层次的趋势。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工学并举,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各专业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和客观条件,形成了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一是自办经济实体:学校利用自身所开专业的人力和设备资源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产业,以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促进专业发展,形成产教并举、产教结合、以产养教的办学模式,把学校集成为教育、教学、生产、科研、服务于一体,按产业化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二是“双循环工学交替”模式:实施了“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双循环工学交替”和“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三是订单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开展了订单式教育试点。通过这种形式,把订单式教育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把订单式教育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企业、学生、学校共同受益,使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四是技能训练+专业训练+双证书教育模式:对于一些宽口径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广,岗位针对性不强,难以实施订单式教育和顶岗实习,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或实验室进行专业技能和工程设计能力训练,将各工种职业标准纳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开发并实施了凸显职业教育特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制”和“多证书”培养模式。五是创建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培训中心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实践教学基地中创建开放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培训中心,一方面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一定学时的职业技能课程,实行“双证书”制,使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职业准入资格,帮助其顺利就业;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可为行业、企业培训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为社会服务。

1.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1虽然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探索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产学研教育的研究,发现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①对产学研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校企双方对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目的认识不一致。学校以获得企业资助为获单纯的为学生找过实习的地方为目的,企业因为没有得到实际的收益,将其视为负担,积极性不高。

②缺乏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产学研结合中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致使目前一些学校的产学研合作还停留还参观、走过场等表面形式,未起到真正职前培训的作用

1.2.2原因分析:①学校由于实训费用、管理成本过高等自身条件限制,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而企业受生产安排、安全等因素的制约,无法给学生提供真正的顶岗机会。最后导致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差,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学生真实工作经历不足的问题,这是造成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效果差的关键所在;②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实践教学条件和科研水平不高,还处在“职业带”理论中的职业教育层次,尚未达到高等技术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层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支持的能力不足,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只能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方面进行。③是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专业技术课内容老化,对市场灵敏度不够,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存在,学生知识结构不适应企业实际应用。

2.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模式和保障机制

2.1构建新型产学研教育模式对策

产学研结合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是一种通过教学、生产、科研紧密结合,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向。具体解决措施:首先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建立或联合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校内外产业、企业,调整专业结构,围绕产业办专业,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把关, 制定、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 包括课程教学大纲的确定、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 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保证“必须、够用”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学时的比例,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外企业”式的技能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基本技能,在校外企业得到巩固与提高,参与企业的生产,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教师或者企业研发的课题相联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实现教学、生产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四是以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为契机、切入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创建开放性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职业培训中心,一方面可让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帮助其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可为行业、企业培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双证”架起校企之间的道桥,拓宽产学研的渠道。

2.1建立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关键,为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顺利实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保障。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学校聘请企业负责人、不同学科的专家和高校领导,成立了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及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专业建设、科技合作、订单教育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共同制订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的宏观指导下,校企共同进行专业改革,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设计、毕业生质量标准等方面充分合作,并在科技联合攻关、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订单教育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技术娴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管理规范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针对目前部分教师实践经验少的现象,要求和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尤其是应用型课题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建立专业教师内部培训机制,加强教师之间实践技能的交流和提高。依托学院的师资培训平台,有计划的陆续派送教师赴国内外接受课程教学培训或学历提高。依托校外实训基地,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三是教学条件保障机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高水平的校内教学基地、科研基地是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条件,提倡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

教育委员会,为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宜进行协商,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规格“零距离”对接。在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保障必要经费投入,专款專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教学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了解经费使用情况,以避免挪用实践教学经费。学校将教材、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软件建设作为教学保障条件给予高度重视,确保各教学环节有高质量的教材、指导书,有详细的工作计划,有具体的教学要求,有严格的成绩评定标准,逐步建立了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

3.结束语

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 篇4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文登市人民政府与 XXXX大学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文登市人民政府

乙方:XXXX大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力推进文登市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XXXX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推动文登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登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与XXXX大学(以下简称乙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示范基地这个平台,建立战略性、紧密型的全面合作关系,广泛形成人才、技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结成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现就有关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整合资源、制定政策,加大对大学生科创基地的支持力度

1、甲乙双方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共同参与、协助全国大学生科创基地建设。

2、甲方为乙方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实验室开放、教研资源及大学生学籍、户籍、档案管理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

便利和支持。

3、甲方将在基地内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培训机制。提供国家科技产业政策解读、科技创业案例剖析、科技创业咨询与引导等培训。

4、乙方鼓励全校各类学科积极投入甲方产学研合作,鼓励科研成果在甲方转化。

二、依托双方各自优势,推进科学技术全面合作

1、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技术、信息等科技资源优势和政府及所属企业的政策、资金、市场及产业化优势,以大学生科创基地为平台,紧密合作,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的科学技术合作平台。

2、甲方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动员、组织其所属企业与乙方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培育高新前沿技术,推动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延展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形成卓有成效的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乙方积极组织和动员相关学科、研究所、课题组,认真研究甲方产业技术要求,整合相关人力、物力,在大学生科创基地自建、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学生科学就业与创业实习见习基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办事、服务

机构;乙方为甲方科技人员开放重点实验室,提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服务。

4、双方围绕国家科技发展要求,共建国家级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围绕山东省和威海市重大攻关或产业化任务,共建省、市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选择适宜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共同申报国家和省部各类科技计划,合作成果共同申报科技奖励。

5、甲方提供辖区内相关企业在科技、生产领域出现的难题,由乙方帮助攻关,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及实施方案;乙方科技人员与甲方相关企业联合研究开发项目,甲方优先立项,并提供相应经费支持。

三、广泛开展人才合作与交流

1、甲乙双方可派人到对方互访、交流和进行业务学习,双方均应向对方人员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双方通过各种形式,不定期举办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论坛、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乙方的学术论坛、讲座面向甲方开放。

2、甲方将为乙方提供大学生模拟创业服务。对每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至少保证三个月的免费工位或公共场地,并无偿提供创业咨询和项目论证服务。

3、甲方将为乙方提供大学生企业的创业服务。包括企业注册服务、“一对一”创业辅导、统一的财务代理、总面积不少于

500平方米和使用期限不少于2年的免费场地、非盈利的专业技术平台服务和电脑等办公设备保障。

4、乙方积极支持甲方人才智力工程建设,组织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开展工作;在人才培训、委托学历教育、课程进修等方面优先提供优质的服务;甲方及时向乙方提供有关毕业生需求信息,乙方优先推荐本校优秀毕业生(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到甲方工作。

5、乙方定期组织大学生到大学生科创基地内进行创业实践和交流。每年至少组织一期大学生到在孵企业见习活动,每期一般不少于20个工作日和10个见习岗位。

四、合作机制

1、甲乙双方联合成立由双方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双方合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其职能是负责制定具体的合作计划,协调指导合作事宜,落实具体合作项目。

2、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推动双方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对在推动双方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有关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

五、其他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有关具体合作项目,另行签订协议。

2、本协议有效期为五年。协议届满时,如果双方都不提出异议,本协议继续有效。

3、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文登市人民政府(盖章)***大学(盖章)

代表:代表:

院校产学研技术合作 篇5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获得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暨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12月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专门为会议的召开发来了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致词。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黄志君代表获奖单位参加了会议。

22日上午,举行了 “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园区”、“产学研合作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与环境建设”、“产学研合作与金融创新”、“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论坛;下午,举行了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全体会议及表彰大会。会上颁发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该奖项共分设创新奖、促进奖、成果奖和突出贡献奖等四个奖项。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获得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这也是去年继于建国副校长获得200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的又一殊荣。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产学研界相关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和推动创办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政资介互动的高层平台,是一个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篇6

本着“依托行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xxxxx(以下简称甲方)和xxxxx(以下简称乙方)就在xxxx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达成如下协议,具体条款如下:

一、合作内容

双方约定:利用甲方工艺开发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成熟的生产线、乙方xxx产品测试与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共同研制开发新型的xxxx产品,为提高xxx设计和制造水平做出贡献。

二、合作方式

1、科研合作:以联合出资的形式,积极展开技术交流,努力完成合作项目的开发。

2、资源共享:双方以优惠的方式向对方开放各种软硬件设施和技术资源,为双方合作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人才培训:甲方利用自身优势,为乙方的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提供方便,包括为乙方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工程实践及实习基地,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给乙方学生开设工业技术讲座,提供实验机会等;乙方为甲方在电子提花机设计、零部件测试、理论知识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

4、有关合作的具体项目内容、运作方式、投入经费等未尽事宜,由双方进一步协商并制定相应协议。

三、保密事宜

1、双方同意严格控制对方所提供的技术信息(包括各种技术参数和文档资料),用良好的管理程序来保证这些技术信息不失控。

2、双方承诺不对外披露对方所提供的技术信息,也不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其代理商、员工或代表向任何第三方披露对方所提供的技术信息。

3、复制或销毁双方共有或对方所有的技术信息都须得到对方的书面许可。

四、其它事宜

1、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2、本协议在双方签字后生效,有效期自签字之日起至。

甲方:乙方:

院校产学研技术合作 篇7

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最早兴起于美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教学公司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都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培养技能型人才、输送知识和技术两条渠道, 发挥了职业院校为所在区域服务的职能作用, 积极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理论界定

(一) 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界定

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 即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三大基本主体与政府、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 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 形成某种联盟进行合作, 实现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产学研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沟通整个教育界和职业界联系、积极参与全社会活动最好的桥梁。

(二) 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阶段界定

1.初级阶段。

这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合作层次较低, 合作关系较为松散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产学研合作模式以项目纽带模式为主。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组织, 就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个开发计划组成长期的或临时的联合体, 以协议或合同的方式形成技术与人才的供求关系, 在项目期限内进行组织各方进行教育合作创新。

2.成熟阶段。

这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合作层次较高, 合作关系比较紧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共建平台或组建战略联盟为主。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组织, 共同投入资源组建平台或战略联盟, 以平台或联盟为创新主体进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甚至生产经营等活动, 这种方式实现了技术创新源头与经济的真正结合。

3.高级阶段。

这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合作层次和合作关系最紧密的阶段, 它将产学研合作的程度发展到极至, 达到一体化的程度, 以更有利于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三、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一) 校企互动互融,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阶段

1.学院多途径服务政府、行业和企业

多年来学院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开办岗位培训班, 对北京经济改革和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 为北京国有大型商业企业公司制改造、组建集团等重大改革提供了支持。

2.企业多途径参与学院办学

(1) 企业专家主动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

在专业建设中, 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等企业专业人士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 和学院一起研究专业人才目标、专业的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在专业计划的制订中, 企业家参与率达100%。

(2) 积极提供校外实训基地。

因为经常性、有效性的校企互动, 企业家们对学校有很高的信任度, 他们把参与财贸高职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事业中的组成部分, 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学院与北京服务业共建成校外实训基地, 形成了一个专业由多家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 校企深度融合, 产学研合作进入战略联盟阶段

1.组建战略联盟。

以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奖学金为标志, 校企合作举办就业订单班, 研发项目、研发新技术和研究战略, 学院产学研合作进入战略联盟阶段。2009年学院与王府井百货集团、西友集团、全聚德集团、菜百黄金店为代表的40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创建了合作育人导向、合作就业导向、合作科研导向、合作咨询导向等特点各异的战略合作关系。

2.探索举办“订单班”。

学院工商管理系与北京菜百货集团签订“订单班”合作办学模式, 是学院在校企合作上进行的新探索。“菜百订单班”按照菜百黄金店的岗位工作要求, 确定教学内容,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在实践中取得很大成功。

3.以“京商”研究为旗帜, 开展科研咨询服务。

在多年为北京商业行业发展制定规划、为商业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学院逐步形成自己的科研品牌“京商研究”。

(三) 创新体制机制,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创新体制机制,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

(1) 探索建立学院理事会。

“十二五”时期, 学院将探索建立由北京市教委、通州区政府、东城区政府、有关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同组成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理事会”, 建立理事会决策议事制度, 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管理运行机制。

(2) 探索建立职教集团。

“十二五”时期, 学院将探索建立由我院牵头, 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中高等职业院校组成的“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 发挥职教集团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兼职教师选聘、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长效机制。

(3) 推进校企合作“双主体”机制建设。

“十二五”时期, 学院将积极鼓励各教学系 (院) 部与北京知名企业合作, 共建相对独立的企业冠名学院, 探索“双主体”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新机制, 在商贸、金融和物流等专业先行试点, 建设企业冠名校企合作共同体, 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技能型人才

(1) 继续深化“订单”模式。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签订用人订单,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共同组织教学, 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培养,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教育模式。

(2) 探索“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

“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模式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 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结合, 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为媒介, 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性学力,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

四、对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

产学研合作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 已经衍生出不同的教育模式, 如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 这些教育模式均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代获得成功, 目前积极向世界范围推广教育理念和经验, 开展世界范围的产学研合作。实践证明, 职业院校只有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认真研究新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服务新要求的标准与特征, 才能很好地开发新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进而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符合产业企业需求的人才, 为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职业教育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十二五”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多年来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色, 促进了首都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十二五”时期, 学院将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 把产学研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周钦, 吴龙川.行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邹本国.对高等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0) .

院校产学研技术合作 篇8

摘 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在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力求达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但由于本科教育时间短,对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程度、合作能力、合作方式、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查找了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产学研合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21-02

新建本科院校在管理体制上隶属于地方政府,在服务面向上主要定位于所在区域,学生毕业后多数留在本地就业,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都力求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媒介,使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发展。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升本时间较短,产学研合作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查找了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措施,希望能对同类院校有借鉴作用。

1 产学研教育的内涵和目的

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由于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产學研结合是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途径。

2 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不健全,合作体系尚未建立

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建立的时间短,未成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推动机制,合作体系尚未建立,推进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2.2 服务地方能力较弱,缺乏合作吸引力

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缺少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团队,服务地方能力相对较弱,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贡献率较低,甚至为零,社会影响力小,无法吸引企业合作关注。

2.3 产学研合作教育层次偏低

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只有部分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而且大多停留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聘请教师授课等浅层次合作上,未能真正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作用。

3 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忙于完成基本的本科教学任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面临办学转型的重任,投入的精力、人力和财力相对有限,虽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推进的力度不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效果不明显。

(2)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经费少、设备不足,教师满足于教学工作和职称科研,缺少与企业开展合作的研究经历,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不强,无法满足或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应用型专业少,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灵活度不够,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不能直接从事生产为企业创造效益,导致企业没有与我院主动合作的愿望。

(3)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度不高,专业调整面向行业企业意识不强,未能体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要求,使得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可选余地少,发展空间小。

(4)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明显。政府未能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财政资助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协调;政府未采取积极行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发展。

4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措施

4.1 转变观念,积极引导

学校要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学校的科研工作相结合,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生产实践中找课题,积极开展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普及,使学校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成为重要的人才库以及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2 积极合作,协同育人

学校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技能。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对师范类专业可以采取顶岗支教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将带队教师和支教学校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培养职业素养,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有力支持了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4.3 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果服务教学

学校要注重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果服务教育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在科研项目中吸纳高年级学生加入,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4.4 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果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实验室建设,教学仪器比较陈旧。鼓励各专业根据产学研合作的需要,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学校要根据需要增加实验建设投入,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建立了具有科研和实习实训功能的实验室,使实验教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方式,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题目要来源于实践基地,指导过程实行双导师制,由原来的学校单方面安排教师指导变成由合作教育基地和学校共同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在基地实习实训来完成论文的写作,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改革实习实训方式,由原来学生自主分散实习变成到合作教育基地进行集中顶岗实习,使实习实训发挥了真正育人的作用。

5 成果转化,互利双赢

5.1 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

在服务地方过程中,学校要积累经验,多了解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文化建设对人才和智力资源的需求,在征求地方政府政策研究室以及各市(县、区)政府、企事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服务地方科学发展行动计划,以技術服务项目、决策咨询项目、文化服务项目、人才培训项目、公益服务项目等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推动研究成果转化。

5.2 开展协同创新实验中心建设

学校要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协同创新实验中心,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支持,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5.3 多种渠道参与地方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实施科研发展定级规划即学校、各教学单位、教师个人制定若干年科研发展规划,确立了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服务、决策咨询、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和公益服务。

5.4 人才培训

学校可以发挥各专业人才汇集的优势为地方行业、企业等协作单位进行人才培训,定期为地方培训相关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

6 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建议

(1)切实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放到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为合作教育提供坚实平台。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外联络,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跟踪式服务,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障碍,推动合作项目顺利展开。

(2)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充分发挥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议政府建立起一套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在人、财、物等方面向产学研合作项目倾斜。

(3)主动创新,积极实践“工学交替”结合培养,校企双向参与、分段培养,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以科研基地为依托联合培养,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等合作模式,开展灵活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要将注意力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设置符合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求的学科专业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实践实训体系和评价跟踪体系等,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内容,围绕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人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利用好企业提供的便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鼓励教师主动和企业进行联系,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了解最新产业发展情况,增强服务企业技术能力,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对教师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获得并成功完成的科研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并在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

总之,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建本科院校要选择最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立足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企业,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继续扩大和深化产学研合作,全面强化校企间的紧密关系,营造产学研合作的浓厚氛围,使产学研合作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德广,余红梅.对我国高校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09(4):62-66.

[2]常小勇.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究,2008(2):54-56.

上一篇:要害部门、部位保密管理制度下一篇: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