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情况

2024-12-10

产学研合作情况(共11篇)

产学研合作情况 篇1

内蒙古东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XXXXXX有限公司

产学研合作情况介绍

一、公司简介

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0年4月1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设立,是一家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技术的高新技术公司。公司以发展新能源、能效技术产业为目标,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低碳技术开发和服务业务格局,服务未来社会。

公司从2010年4月成立至今已开展多项研究开发活动,成功完成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并且取得了七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司一直注重研究开发活动,成立单独的研发部门,实行单独项目立项。建立了一系列的研究开发组织管理制度,规范研究开发活动的开展,注重研发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活动,以提高研发人员专业技能。

二、产学研合作情况

公司于2010年8月与XXXXXX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双方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合作开发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从2010年8月签订协议至今,公司同XXXXXX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已经成功开展多次合作。XXXXXX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公司开展技术交流,不断提高并改进研究水平,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针对公司在研究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XXXXXX积极推荐合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公司定期组织公司科研人员在XXXXXX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公司科研人员的技能水平。公司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XXXXXX提供教学实验、实习基地,为XXXXXX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公司还为XXXXXX提供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技术或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各种课题。

XXXXXX有限公司

2012年7月23日

产学研合作情况 篇2

1 产学研工作现状

针对济南市政府对产学研工作及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具体要求, 济南市产学研协作管理服务中心组织驻济高校院所专家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进行了服务对接。通过对接, 就济南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及需求进行调研分析, 有关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加强企业生产技术与科研成果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转化, 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当前, 产学研合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 企业发展需求科技意识增强。

近年来, 产学研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面临生存环境压力、产业升级转型、市场竟争激烈等诸多因素的挑战, 对高层次人才、科技团队、高新技术的合作, 期盼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合作, 特别是高校、科研院所的参与, 联合企业技术人员, 共同组建技术研发中心, 推动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 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了企业产品技术进步。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研发或科技成果转让, 最终将使企业长期受益。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 投入逐步加大, 目前, 济南市部分企业己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承担了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推进器, 合作项目不但提升了产品在市场的竟争优势, 而且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使企业尝到了合作的甜头, 企业充分认识到, 要发展就离不开高校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

1.2 产学研合作形式呈现多样化。

建立产学研实验基地、共建实验 (实训) 室、共同合作投资办学成为高校的实习基地、人才资源共享、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订单培养人才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多是双方协商签约或保持相对稳定、长期的联络关系。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 而选择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 立足与高校院所保持稳定的合作, 各种合作形式已被企业广泛认同。

1.3 本市重点企业主动合作意愿比较强烈。

本市企业具有较强的为地方科技、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利用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使学校成为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提高文化素质的加油站。

1.4 政府支持搭建平台推动产学研工作。

市政府十分重视产学研工作的开展, 积极支持。积极营造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良好氛围, 发挥政府引导、协调、服务的主导作用, 不断引领产学研工作的开展, 但其中还是有部分企业未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在市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经大力宣传和不断创造条件, 使产学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产学研合作对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前瞻性, 保证了企业增长的稳定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 由于部分企业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产学研工作开展与省内其他地区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 主要有三点:

2.1 合作中考虑自身利益偏多。

企业高校双方在合作过程中, 单方面考虑利益偏多, 缺少相互了解和信任, 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足。一方面, 企业受自身利益的影响, 对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能否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及效益产生怀疑, 对高校研发项目特别是处于前期的开发项目, 投入意愿不强。部分企业认为, 与其将资金投入到产品开发上担风险, 还不如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上, 如此, 实际上增加了企业产品过剩的风险。另一方面, 高校院所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往往对研究成果的前景预期过高或实施转化应用不成熟、周期长, 因此, 而延误了市场好时机。当然, 企业自身利益、诚信度、产业结构、产业文化也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关健。

2.2 高校院所与企业沟通少, 成果转化率低。

高校院所在参与研发过程中, 与企业沟通少, 一些先进的研发设备利用率不高, 社会不了解, 大都停留在满足自身教学使用的层面, 面向社会宣传不够、公开力度不足, 缺乏为社会提供科研、服务的主动性平台。限制了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有效发挥, 成果转化率低。

2.3 投入少, 引导和带动作用尚不理想。

从政府层面上了解到, 虽然在不断努力加大宣传和积极搭建平台, 促进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对产学研合作的引带作用, 但投入多少至关重要, 引导和带动作用尚不理想。不少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状况的因素, 对技术改造和研发的投入偏少。经费问题影响科技部门对当前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的科研、孵化及支持, 制约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广泛推广, 使我们市在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受到一定影响。

3 关于对产学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与企业服务对接的活动中, 通过对产学研工作情况的了解, 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 为今后产学研合作的推进, 理思路、找差距, 摆问题, 有利于我们促进创新思想;有利于创建和完善我们对企业、高校的服务平台;有利于我们积极争取有效途径, 创新发展, 多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我们科学分析、了解我们市产学研工作现状, 进一步提高对本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是, 应健全产学研工作机制。政府及分管领导重视, 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指导, 争取财政对产学研工作专项经费的逐步提高。

二是, 加强产学研工作网络建设。打造成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关注的集科技人才、科技成果、高校资源、企业需求的综合信息平台。

三是, 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活动。以讲求实效为原则, 组织好科技展交会、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针对企业的需求和产业集群特征, 组织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分类学科领域的专场对接交流, 主动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衔接沟通创造条件。

四是, 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引导。重点是发动市属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请进来”高层次人才及研发团队, 使之成为市属高新技术企业升级和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的支撑力量。

五是, 鼓励本地高校院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激励机制。出台科教扶企、科教帮企、科教为企政策, 鼓励专家教授走进基层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加大对企业宣传力度, 扩大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的广度, 树立为济南经济发展的责任心、自信心。

六是, 探索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多种形式。加快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平台。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以技术合作、利润分成、技术入股、有偿服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等多种形式, 实现紧密融合, 把高校院所的技术、知识引入企业, 促进企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产品的战略储备、产业结构的升级。

七是, 努力抓好一批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实施力度, 突出抓好地方重点产业群、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积极利用科教资源改造传统产业, (下转第441页) (上接第463页) 提升工程机械、农业深加工等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

八是, 大力宣传。一批产学研合作的典型和科学合理合作形式的企业, 在合作中注意培养地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团队来济、留住人才在济。

九是, 完善产学研工作的管理。逐步建全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基本资料库, 进行动态管理, 适时掌握产学研合作情况, 必要时, 主动帮助协调解决难点、难题。

通过调研, 我们感到应经常性深入企业开展调查, 充分利用好济南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根据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 尽最大努力帮助协调处理实际问题, 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关。我们认识到,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实效, 实事求是的去做, 不追求形式的数字和高调阔论, 而需要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 勇于认识自我不足, 虚心学习, 敢于解放思想, 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 要把各项政策落在实处, 始终不渝坚持树立敬业精神, 才能把我们每项工作做的更好, 更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 产学研工作才能扎实有效。S

摘要:本文立足于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 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 来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劲的动力。

产学研合作 篇3

一、使命光荣,旅游产学研合作不可不为

对于旅游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国内外专家从宏观、微观各个层面,从横向、纵向各个维度,已经做了详尽地研究和论述。在此,我想重点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承担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旋律。而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因此,融入主旋律,服务主旋律,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既是所有产业必须承担的光荣使命,也是发展壮大的机遇所在。就旅游业来讲,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发展旅游业提升为国家战略,赋予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这是目前国家唯一一个确定为战略性和支柱性双重属性的重要产业,凸现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要实现这一战略定位,就必须加快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知识含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发展动力转移到创新驱动上来。

其次,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发展动力必然转向知识创新来驱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6亿,人均出游达到2次,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回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愿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前30年,中国旅游业是世界旅游业的追赶者,我们重视的是发展速度,关注的是追赶步伐;在发展策略选择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效仿;后30年,中国旅游业将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引领者,我们在关注发展速度的同时,应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发展方向上来,我们需要创新、创造。因此,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成为中国旅游业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三,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从全国的情况看,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1968所,在校生数108.6万人,当年全国毕业生总数为32.8万人,招生总数为37.9万人,专职教师总数为4.4万余人。从山东省的情况看,全省共有高等学校156所,其中79所院校设立了旅游院(系、所),旅游或与旅游相关的招生专业达25个。可以看出,旅游院校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旅游教育在完成数量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提升内涵的艰巨任务:诸如缺乏成熟有效的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供需错位”和“校企脱节”现象等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困扰和制约着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职业教育路在何方?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途径,能够推动旅游院校在与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中,解决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自身价值。

二、多方共赢,旅游产学研合作大有可为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产学研合作不仅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这些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内容,也包括人力资源提升、管理服务、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商业模式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旅游产学研合作的领域更广,空间更大,更有潜力可挖,更有文章可做。

从产业发展看,旅游产学研合作整合优化了旅游产业相关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催生了新的业态,建立了新的发展模式,提高了旅游的经济效益;从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看,通过旅游产学研合作,旅游院所与企业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直接对接、师生与员工直接对接,为高校教师提供了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高校与旅游产业合作,由单一的教育大学变成了复合型产业大学,产生1加1大于2的效益;从旅游企业看,科技、信息、人才的注入,实现了资本与管理、服务的直接对接,放大了资本效益,扩大了企业的赢利空间。

因此,无论对产业、院校、研究机构还是对企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既是各方共同的愿望,也是实现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三、凝聚合力,努力推动旅游产学研合作新突破

旅游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环境,激活各种资源,增强创新合力。

1、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和统筹协调的主导作用。一是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旅游产学研合作体系。前一段时间,山东省旅游局牵头,与省经信委、省教育厅共同召开了全省旅游产学研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宣布成立了山东省旅游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推出了首批11个重点合作项目,在构建合作体系方面做出了榜样。二是营造氛围,组织召开产学研一体化大会和高峰论坛,编列产学研一体化课题指南,整理推广产学研合作创新典型案例。三是资源倾斜,重大项目优先委托产学研合作机构组织实施,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等。四是完善服务,建设产学研合作专家库、成果库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2、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全面创新、全员创新、全程创新的理念,把产学研创新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一是重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营造开放、包容、宽松的文化氛围,给予各位专家与高端人才自由发挥的机会与舞台。二是建立对接机制,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的“无缝对接”。例如,我国橡胶领域的龙头企业青岛软控集团对应于青岛科技大学的16个橡胶类专业,成立了16个研究所,吸引师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管理,使每一个研究所、每一个研发项目都有来自高校的高水平专家教授参与其中。三是加大投入,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实行股权、期权、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对来自高校的专家教授给予员工待遇,提供办公场所、实验设备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吸引各类人才向企业集聚。四是建立利益回馈机制,“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无形资产入股、在学校建立奖学金、为师生提供实习基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为学校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提供支持。

3、旅游院校和研究机构要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源头和生力军作用。一是建产学研合作体系,鼓励支持建立学科公司,构建“校内有店、店内有校”、“学校企业化,企业学校化”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在之方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建设了国内高校唯一的3A级校园景区,唯一的四星级实训中心百川花园酒店,唯一的高尔夫球练习场,省内高校唯一的航空模拟教学中心;我们开办了国内高校唯一的全资质旅行社远航国际旅行社,成立了山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旅游培训中心、山东葡萄酒培训中心、鲁菜研究所、山东百川对外交流有限公司、山旅酒店管理咨询公司等,在山东旅院旗下形成品牌群落;我们发行了国内高校唯一的大型高端休闲杂志《旅游世界》;我们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同时为奥运会、全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服务的院校,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和第三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我们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先后参与管理了省内十多家星级酒店,与山东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山东大厦以及舜耕山庄等联合开展管理服务优化项目,实现了互利共赢。二是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将挂职锻炼作为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三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将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全面量化和统筹计算,鼓励教师大胆走出象牙塔,允许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合理报酬,鼓励教师以股份制、技术支持等方式创办公司。四是建立利益分享机制,与企业共享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参股、控股等方式将科研成果“植入”企业,收取合理收益。

四、旅游产学研合作中需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1、创新体制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旅游产学研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旅游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突破固有的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限制,切实推动产学研合作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个体自发向有组织合作转变,从项目合作向战略合作转变,从适应性合作向导向性合作转变。

2、把握产业规律。与工业、农业产学研合作不同,旅游业产学研合作更多具有经验管理的属性,其驱动力更多源于经验管理和人力资源合作,而不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转化。因此,旅游业产学研成果的孵化较慢,周期较长。旅游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适应和研究这种产业的特殊性,充分借鉴但又不能简单复制其他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探索构建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

3、突破重点领域。旅游产学研合作的潜力和生命力在于需求。旅游产学研合作必须实行重点突破战略,紧紧围绕品牌运营、资本运作、规划设计、研究咨询、装备制造、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信息化等这些事关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创新,培强扶弱,做大做强。

4、构建合作平台。要大力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旅游产学研合作体系。可以由旅游企业主导牵头,也可以由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主导牵头;可以是多方合作,也可以是双方合作;可以是涉及多项工作的合作,也可以是针对某项工作的合作;可以是省级层面的合作,也可以是市级或县级层面的合作;可以是省内合作,也可以是省际合作。

产学研合作协议 篇4

方:**大学 乙

方:**有限公司

为了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协作,促进高等教育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大学(以下简称甲方)与**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目的

1、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协作,实现高校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的“双赢”。

2、探索高等教育与企业协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

二、合作领域

1、丰富实验室教学内容。

2、评级理论研究。

3、人才定向培养。

三、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根据人才培养计划要求,拟定每次岗位实训的详细方案,并与乙方协商共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根据乙方要求,及时提供定向培养及毕业生生源信息。

3、邀请乙方代表来校参加有关活动,加强甲乙双方的相互交流;邀请乙方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

第 1 页

共 3 页

4、根据乙方的具体需求,优先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并为乙方来校招聘提供便利条件。

5、甲方网站与乙方网站建立链接,积极对乙方所属企业进行形象宣传,并及时发布乙方所属企业的招聘信息。

(二)乙方

1、在同等条件下,根据需求,优先录用甲方的毕业生,并及时向甲方反馈毕业生岗位工作信息,以便甲方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育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

2、尽可能安排甲方学生开展就业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出相应的指导和考核,承担就业实训期间的业务指导。

3、为甲方打造以项目教学带动学科建设的特色专业,主要利用专业技术平台,借助于实践教学及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现场模拟讲授,创造出仿真实验的模拟环境。

4、协助于甲方,共同致力于创建金属加工执照领域的校企合作教学基地及企业人才输出基地,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5、乙方网站与甲方的网站建立链接。

6、乙方悬挂“**大学校外实践教育协同培养基地”牌匾。

四、产业、学术、科研合作

1、甲乙双方利用各种学术会议、行业会议和有关推广资源,推荐介绍对方,以提高双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甲乙双方就有资源互补优势的研发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并联合向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

3、甲方科研通过立项方式委托乙方开发产品或技术模块。所开发的产品或模块,其产权归属和所涉及的费用可以另行商定。

第 2 页

共 3 页

4、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参与乙方项目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乙方根据实习学生对成果的贡献,适当给予经济补贴。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五、其他

首次合作时间为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期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六、协议变更

本协议的变更必须由甲乙双方协商,并以书面形式确定。甲乙双方达成的协议,如发生不可抗拒的原因,致使本协议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双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 方: 乙 方:

(盖章)

(盖章)

代 表: 代 表:

日 期: 日 期:

第 3 页

2014年度产学研工作阶段情况 篇5

产学研工作阶段情况通报

截至目前,我系产学研工作情况如下:

一、本学期,按照学院及系年度要求,重点落实课题结题工作。省职成教课题及院内课题安排在5月底完成结题材料。

二、按照学院科研处、教务处要求,本学期进行了下述课题的申报,目前正在审批中。

三、调研课题

1.本学期开学后,我系与中船重工714研究所进行接触,探讨了“潜艇阻力实验台”、“蛟龙号静态模型”2个项目的可行性合作,但未能达成合作意向。

2.目前,中船重工714研究所的“蛟龙号动态模型”项目正在协商中,前期技术调研已经完成,实质性合作正在商讨。

四、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

(一)船电教研室

1.常规教学运行管理问题及反思;

2.海军社会服务调研、培训方案制定。

(二)船机教研室

1.与大连海事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进行自动化机舱实训室设备配置、运行与管理探讨;

2.与武汉长鹏科技有限公司探讨船舶舵机、空调制冷单元系统化设计;

3.与烟台昭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探讨设置solidworks认证考点,已经达成协议;

4.船舶柴油机实践教学研讨。

(三)船体教研室

1.研讨2014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及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船舶工程技术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专业级教学资源建设任务书的制定及分工安排;

3.船体加工与装配实践教学研讨;

4.研讨船舶工程技术及焊接技术实训室供气、供配电系统建设;

5.非焊接专业焊接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证考取探讨。

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篇6

人力资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金陵科技学院

甲方: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金陵科技学院(以下简称乙方)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南京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促进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加快推进金陵科技学院“南京、科技、资源和质量”四大战略,不断拓宽、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领域,实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框架协议:

一、合作原则

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讲求实效、共谋发展”的原则,在高层次人力资源共享、产学研联合发展、技能培训、人才交流与培养、毕业生社会实践和就业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探索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构建发展新模式。

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与乙方开展高层次人才交流开发合作,向乙方提供高端人才资源信息,协助乙方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

2、与乙方共建人才共享和柔性引进机制,协商引进相关重点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到乙方进行兼职、挂职或担任学术顾问。

3、与乙方共同开展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训合作。在高级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学术论坛、重要科研课题等方面实现深层合作与交流。

4、为乙方师生开展就业创业活动提供政策咨询、培训支持等相关服务,为乙方师生提供社会实践、实习场所和条件。

(二)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围绕科研、教学和南京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在政策咨询论证、专业教材编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重大课题科学研究等方面为甲方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2、充分发挥自身人力资源和人才培育优势,应甲方需求加强各类技能培训合作,为甲方提供技能培训场所、师资力量、鉴定人员等资源,协助甲方不断提升地区人力资源素质。

3、与甲方共同探索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南京市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高质高效地培养各类紧缺人才,为南京市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提供人才保障。

三、附则

1、甲乙双方应定期加强交流与沟通,及时交换有关信息,促进产学研合作。

2、协议中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

3、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

4、若双方未提出终止协议,则本协议长期有效。若一方提出终止协议,须提前三个月通知对方,经双方认可后本协议终止。

5、本协议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代表(签字)代表(签字)2012 年月

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 篇7

产学研合作的成功开展是创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 是我国现阶段促进科技成国转化,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较优的合作模式, 采取相关措施和政策促进合作是产学研合作能够成功实现和顺利开展的前提。

虽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研究有很多, 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科学分类, 按照不同视角, 对产学研创新模式进行区别和划分, 确立产学研不同模式的组织建制与实施方略, 对于促进产学研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产学研合作的实体模式

根据产学研合作中各主体参与程度的不同, 实体型模式可区分为高校主体型、企业主体型与科研院所主体型三种:

1、实体模式企业主建型。

企业主建型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 是指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 由企业来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企业主建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特征:企业同时作为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者, 企业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生产的主体。在企业主建型中, 学校和科研机构通常扮演的角色就是向企业提供各种技术转让。

国腾通讯公司就是企业主建型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其成功与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合作, 电子科技大学向其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而国腾专注于做好技术的开发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这使双方获得利益, 产学研合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实体模式高校主建型。

高校主建型产学研结合模式, 是指大学自办生产企业, 使大学在自己的直接组织和调控下实现科学技术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目前, 世界各国对这一模式都很重视, 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扶持。大学创办经济实体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大学创办经济实体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大学通过自己创办科技产业或建立实验基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现产学研结合。这是一种较早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既是一个教学实体, 又是一个科研实体, 一个产业实体。大学创办经济实体这种产学研结合模式, 把高校和市场、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学校主动出击, 把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提供给企业, 更受欢迎, 易被接受。典型的实例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东大阿尔派、复旦复华以及江中制药等一批著名校办高科技企业 (集团) 。

3、实体模式科研机构主建型。

以科研机构为主建的合作方式虽然相对较少, 但成都地奥集团的成功例子却证明了其存在及其可行性。1998年,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以自己的科技成果为依托, 由李伯刚等7名科技人员贷60万元起家, 创办了科技企业———成都地奥制药公司。随后大胆营运资本, 联合十余家有特色的公司 (厂) , 形成高技术产业群, 以现代化管理、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 实现了资本的增殖, 被列入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中成药工业国有重点企业50强。

二、产学研合作的基地模式

1、基地模式高校主体型。

(1) 合作成立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中心一般由大型公司与大学或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十分重视与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 这种“产学研”合作的科研方式, 一方面使大学直接接触到生产领域中存在的各类科学技术问题, 从而使科研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 大学可借此机会获得充足的科研经费, 加快科研进程。如我国小天鹅集团与东南大学等6家单位共建东南大学无锡应用科学和工程研究院就是典型。 (2) 合作成立实训、实习基地。根据学生实习与实训要求, 在学校原实验体系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建立各类实训实习基地, 弥补学生实习环节中由于经费困难等所形成的实践阶段的缺陷与不足。

2、基地模式企业主体型。

以企业为主在企业形成联合培养地基地, 学生在老师带领下, 以合作研究项目为依托, 形成研究、培养、实践、就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基地主体设立在企业, 由企业与高校共同进行规划与管理。

三、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园区模式

1、科技园区模式大学科技园类型。

大学科技园与一般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不同, 一般主要是由高校发起, 联合多家企业和政府参与, 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成果的转化等, 各方以产权为纽带, 实行资本运行, 以期获得高收益、高回报。如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 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 推动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特别是软件, 目前已成为“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科技园区的近年来形成的创业园也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亮点之一。各高校创建的创业园为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如电子科技大学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基地”一体型合作模式, 是近年来四川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缩短距离的重大举措。一方面,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为电子科技大学提供优越的基地条件, 建筑面积5000m2, 创业基金100万元;另一方面, 电子科技大学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基地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活动, 为绵阳孵化有潜力的高新技术成果, 为地方培养和输送人才,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2、科技园区模式的孵化器类型。

孵化器是一种过渡转化的组织模式。其能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商品化、产品化提供研究开发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 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市场推广、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融资支持等服务的》经济组织。1987年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东湖创业中心成立, 到目前我国已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00多家, 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摇篮, 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学校, 联络产学研的纽带。

四、产学研合作的市场需求牵引模式

市场需求牵引合作模式是指产学研合作各方受自身的生存或发展等内在因素的牵引, 而产生的对技术与经济结合的需求所形成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按照技术流通和服务的形态分类, 市场需求牵引型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1、技术转让型。

技术转让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即由合作方对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非专利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在充分评估其市场前景!技术经济指标和产业化风险的基础上,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协议 (合同) 书来确立双方的合作关系, 并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和互利有偿的原则, 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及技术交付的验收标准、价款支付方式和违约责任的承担等约定。

2、技术开发型。

技术开发是产学研合作的又一种重要形式。即由合作方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等所进行的开发性研究合作, 其中, 包括委托技术开发和合作技术开发。

3、技术咨询型。

技术咨询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普遍形式“即由合作方为特定的技术项目 (或工程) 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评价分析以及知识传授等所进行的咨询性合作, 其中包括技术培训等。从技术咨询的合作标的来看, 这种合作又称“软性”合作。只要合同约定合适, 合作的成功率极高。

4、技术服务型。

技术服务是产学研合作的又一种普遍形式, 即由合作方为改进产品结构、改良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资源能耗、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安全操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问题所进行的服务性合作, 其中包括技改工程的承包服务等。

五、产学研合作的虚拟模式

虚拟型 (Virtual model) 是指渗透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的一种产学研合作组织新模式, 是指围绕指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工具, 将有能力、有愿望参与产品开发的企业, 高校和科研机构连接起来的柔性组织。如1999年9月10日创办的深圳虚拟大学园, 现有驻园单位38所, 其中包括两院院士活动基地,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211重点院校、香港及国内其他地区重点院校。此外, 还有18所国际知名院校以网络的形式加盟。深圳虚拟大学园达成与名校互动发展, 是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新模式。

六、结语

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模式。产学研合作实质上是科技与经济的统一, 是科技经济一体化在现实中的运用。产学研合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应以多层次的产学研运作模式为基础, 来探讨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并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内外部条件, 分析机遇与挑战, 努力创造现实条件, 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合作效果不明显, 市场化率偏低;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影响了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分配机制不完善, 直接影响着产学研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 为了使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得以顺利展开, 应努力构筑产学研联合的市场化服务平台, 发挥政府的协调者作用,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工作, 调动产学研各方的积极性, 使产学研各方紧密结合, 促进产学研合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合作创新

参考文献

[1]、朱桂龙, 彭有福.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J].软科学, 2003 (4)

[2]、谢开勇, 赵邦友, 张礼达, 等.论高校产学研及其运行机制[J].科学学研究, 2002 (4)

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论 篇8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研究方向 述论

一、关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概念梳理

产学研合作在研究文献与实际运用中有诸多不同称呼,如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等。明确这些表述的定义,是研究产学研合作的认识基础。

“产学研合作”是以产业界(或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为三大基本主体与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合作从事研究、开发、产业化等活动,不断进行知识传递、知识消化、知识转移、知识创造的非线性的复杂过程,以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它涉及产、学、研三个不同领域,与政府、中介机构紧密联系,使各种关系协调发展,形成良性运作机制。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式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是指将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政府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集教育、科研、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公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

“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有的研究文献中也将“校企合作”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及“合作教育”[5]。

由此可见,常见的四种表述中,“产学研合作”是总概念和总目标,是指一种合作形式,“产学研一体化”是“产学研合作”理想的合作表现,“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合作”在教育角度的进一步体现,“校企合作”则是对“产学研合作”或“产学研合作教育”从主体对象上的称呼。

二、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中国知网上以“产学研”进行全文搜索,截止2013年10月共检索到46738条结果,这些针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教育实践领域使用频繁的词语,主要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和“怎么样培养人”(培养的方式方法)。由于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上把学校的闭关培养推向了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使学校能顺应社会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或多样化的人才,这就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进行改变。2005年,国务院35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使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实施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参与订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而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制定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2.产学研合作方式探索与总结

从学校角度如何与企业开展合作是产学研合作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因学校性质、地区、专业以及企业性质不同,研究多以某所学校或某个专业校企合作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介绍和经验的分享、总结。不论是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培训等服务,还是企业发挥行业优势为学校提供教育、咨询等服务,产学研合作成功的关键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找到双方共赢的结合点,才能有效增强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对产学研合作在實践途径上的一种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实训基地不仅能够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实践环境,先进的实验室还能为科技研发开辟产品化乃至产业化的实现途径。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是以研为源头,学研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以产为主导,研产结合,项目开发与成果相互转化,需要在观念更新、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功能实现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与创新。

4.国外产学研合作现状、文献研究介绍

“硅谷模式”的诞生和成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产学研合作的热潮,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则在教育领域掀起了校企合作热潮。有研究者从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渠道以及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国外产学研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16],也有的研究者以一所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作为研究重点,或对不同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平行比较,探讨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可借鉴之处。

三、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近些年才逐渐开展,纵观研究内容,主要存在:(1)合作渠道单一,集中于合作教育领域;(2)研究深度不够,对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的建议较为空洞,实践性不强。笔者认为,产学研合作现有研究的不足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1.合作渠道多元化研究

正如上文所述,现有产学研合作偏重于合作教育,而在合作教育中又主要偏重于校企合作办学,这使产学研合作渠道单一。在西方的文献研究中,学研机构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渠道有22种之多,不同企业、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合作动机与倾向,因此建议创新合作渠道,才能找到适合本学研机构、本企业的最佳合作结合点,实现真正的双赢。

2.依据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开展系统研究

目前对产学研合作进行研究的学校粗略可以分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以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最为集中。两种类型的学校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是不同的,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同,这就使得产学研合作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此外,专业对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机械加工类、服务类等专业较易开展产学研合作,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却较少见到相对成熟的合作方式。因此,建议产学研合作可以依据学校性质、分专业开展系统研究。

3.从企业角度开展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

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作者单位多为高校研究机构,多从学研机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与探索,对产学研合作的双赢判断缺少企业方的理论依据。建议产学研合作也可以从企业角度出发,从影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倾向因素、对企业最有利的合作方式以及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可以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姚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8:27.

[2]常爱华.产学研合作机理的哲学新释[D].天津:天津大学,2007:8.

[3]芦丽君.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2.

[4]王能慧.产学研一体化的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1.

[5]李葳.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现状研究与对策[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2:12.

[6]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4):110-117.

[7]陈函,王瑜. 产学研三位一体师生企良性互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82-85.

[8]徐秀香,王丽红,昌永红.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47-250.

[9]孙以栋,金阳.基于“校企合作”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装饰,2010,(7):137-138.

[10]昝和平,赵海晋,李彦岗. 高职院校培训、科研与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2):17-19.

[11]窦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研“交叉教学”模式探索[J].大众文艺,2010,(6):233.

[12]王晓华. “校企共同体”: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10,(30):19-21.

[13]姚红云,陈开平. “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实训室建设探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5(6):92-94.

[14]许悦. 产学研相结合建设多模式实训基地[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4,1(63):30-33.

[15]馮小燕.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地方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策略[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55-167,168.

[16]刁丽琳,朱桂龙,许治.国外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展望与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2):48-57.

[17] 梁惠娥,见寺贞子. 对设计教育中“产学研”的再认识[J].2010,25(8):92-94.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篇9

甲方: 乙方:

随着新疆各项事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新疆信息化事业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为共同推进新疆信息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事业,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十二五”期间双方全面合作协议。

一、合作内容

1、人才培养

(1)实习、实训。甲方每年向乙方培养的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不少于二次,每次不少于五人的实习机会,并在甲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2)技术(职业)培训。依靠高校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专业技术(职业)培训。

(3)就业保障。乙方推荐信息技术专业优秀毕业生到甲方工作,甲方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推荐学生优先选择。

2、科学研究

(1)项目联合攻关。建立长效的项目联合申报机制,共同申请和实施国家级、自治区级、城市级及企业级等各类科研项目。

(2)科研成果转化。依托甲方联合建立科学研究基地,制定相应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先进生产技术与产品。

(3)开展学术交流。联合组织有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共同参与国际国内全作与交流活动。

3、互惠服务

(1)双方可通过合适的方式共享人才资源,相互选派管理、业务骨干到对方培训学习和交流访问。

(2)凡列入校企合作项目,双方优惠提供仪器设备、科研数据、人员培训、实验设施和场地,以促进共同发展。

(3)建立共建机制。为加强科技和教育发展等各类信息交流提供保障。

二、合作机制

1、建立经常性的磋商机制,定期交流

建立经常性的磋商机制,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双方合作具体内容,并对已合作的项目进行评估。

2、鼓励多层次合作,注重成效

在本协议的框架下,组织、指导、促进和支持各自的所属单位商谈具体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各自所属单位的合作提供政策、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为合作、交流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条件,并及时检查、督促,以保证合作项目的落实和实施。

三、其他事宜

1、具体合作项目由双方合作工作联系部门协商后,另行签订具体合作协议。

2、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协议需双方签章后生效,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后,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代表:

甲方单位(签章):

乙方代表:

乙方单位(签章):

科技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协议 篇10

*********合作协议

甲方:XX大学

乙方:

经XX大学(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协商,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集成各类优质资源,增强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增强研发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科技研发合作,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二、合作内容

根据本次项目的研究目标,确定以下合作研究内容:

1.2.3.三、双方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权利与义务

1.与乙方合作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

2.与乙方合作就具体研究内容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提供实验室及相关的科研设备、仪器等;

4.负责对乙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等;

5.(二)乙方权利与义务

1.与甲方合作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

2.与甲方合作就具体研究内容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负责实施项目的产业化和市场推广;

4.提供考察、交流、咨询、论证等必要条件;

5.四、研究经费

五、技术权益及收益分配

1.项目合作期间的研究成果,由甲乙双方共同享有专利申请权以及获得的专利权;

2.双方共同协商决定是否向协议外第三方转让本项目的合作研究成果;

3.本项目研究成果在乙方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由乙方完全享有;

4.项目的研发成果获批的各类奖励及奖金等,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六、协议生效、变更和终止

1.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有效期

年;

2.本协议履行过程中有任何变更、补充或修改,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友好协商,经双方同意后变更合作协议,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修改本协议;

3.本协议履行期间如因单方面原因提出中止合作的,双方应进行友好协商;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单方终止本协议。

七、保密条款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甲乙双方在协议有效期内应对研究资料承担保密义务,共同拥有项目技术研究报告。项目完成后,双方不得向协议外的第三方泄露本项目技术资料,否则要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八、其他

1.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合作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2.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仲裁机构或法院进行裁决;

3.本协议一式六份,甲乙双方各执三份。

甲方:

(盖章)

乙方:

(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期:

****年**月**日

期:

****年**月**日

甲方项目负责人:

乙方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甲方账号信息:

单位名称:XX大学

纳税人识别号:

地址、电话:

开户行:

XX大学支行

加大产学研合作 助推战略新产业 篇11

在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规划部署“十二五”,满怀信心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重要时刻,会议以“产学研合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紧紧把握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就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调结构、转方式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对于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首都创新型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高峰论坛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等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产学研主管部门的领导,大学、科研院所、企业、高新区、经开区、金融机构、社会团体负责人,荣获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单位和个人,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和部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负责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理事、会员代表以及媒体朋友等8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由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主持。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徐志坚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万钢副主席讲话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产学研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国家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一是企业的主体地位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在技术创新工程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科研院所特别是转制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全面面向市场需求,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高等院校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合作研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也逐年高出增长,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二是加强系统统筹协调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各具特色。三是条件平台建设稳固推进,产学研合作环境不断优化。

他强调,要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开创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之年,也是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宏伟目标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完善体制和机制,努力将产学研合作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一是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载体,深化与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二是要加强宏观指导,推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三是借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推动科技人员更加紧密地与企业特别是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四是我们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着力探索前沿技术和技术科学领域的深层次科学规律,为技术创新积累发展的后劲。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目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良好,合作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正在推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为表彰和鼓励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大挺同志宣读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决定。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与突出贡献奖为首次设立的奖项。授予朱民阳、齐让、李健、李性华、李凯英、李学勇、吴晓青、赵凤桐、姚燕、戚强等10位同志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授予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9家单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等39位同志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授予北京理工大学等59家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副市长兰新哲等38位同志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授予北京华丽嘉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CAST分段进水强化脱氮过程控制系统”等70项突出创新成果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是促进会为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全面实施,为推进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载体。为推动示范基地与战略联盟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的授牌仪式在会上举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为第三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授牌,石定环常务副会长为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授牌。

会上,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段瑞春宣布了13家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并授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宣读了第三批共33家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并授牌。

颁奖和授牌仪式结束后,相关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最后,中关村科技园区党组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石柱同志宣读了论坛《中关村宣言》。22日上午,“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园区”、“产学研合作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与环境建设”、“产学研合作与金融创新”、“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等5个富有时代气息、时代特点和现实应用价值的分论坛已先期举行,政产学研各界高层分别从产学研合作与创新要素、战略联盟、服务平台、金融创新、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相互合作与促进发表了精彩演讲。

本次论坛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得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15部门的大力支持。

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有力地促进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有效地整合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资源,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提供新思路、新对策。

上一篇:动力分厂检修总结下一篇:五年级体育教师工作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