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纪委监委关于学习教育的情况报告

2024-09-21

2021年纪委监委关于学习教育的情况报告(共6篇)

2021年纪委监委关于学习教育的情况报告 篇1

2021年纪委监委关于学习教育的情况报告范文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XXX市纪委监委严格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有关部署安排,突出学习重点,把握关键环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的工作举措、扎实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及时组建由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由分管委员任主任的办公室,拧紧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办公室成员,负责日常事务,并形成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对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二是科学拟定活动方案。根据中央及省、市有关部署,结合机关实际,制订《市纪委监委机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市纪委监委机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表》,明确目标任务、学习重点、工作安排、具体措施,列出全年30多项学习任务清单,做到月月有部署、周周有安排。三是迅速掀起活动热潮。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后,第一时间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率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对市纪委监委机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动员,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

二、创新学习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一是创新开展“革命精神大家谈”活动。开展精读一本革命著作、讲述一则革命历史故事、组织一场革命精神感悟会、举办一期学习革命精神观摩会、组织一次革命精神见行动等“5个一”活动,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讲话中所提及的12种革命精神,激发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到革命红都XXX县XXX镇XXX干部学院接受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二是探索推行“五步学习法”。采取领导干部领学、定期辅导引学、专题培训带学、支部主抓常学、个人勤习补学等方式,推动学习教育学“新”入“心”。委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撰写学习体会和理论文章,积极参与理论学习中心组、辅导报告、集中研讨、“三会一课”等学习活动,起到了较好示范作用。持续用好“学习论坛”主讲平台,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实施“导师制+传帮带”机制,以委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或经验丰富的业务能手等为导师,采取“以老带新”方式,进行理论指导和经验传授,帮助干部快速提高工作能力,更好履职担责。各党支部纷纷开展常态化学习,科学设置学习专题,明确学习内容,确保学习系统科学、规范有序。见缝插针抓好党员的随机学习和适时教育,分享党史教育课件100余次,组织微党课学习10课时。三是常态化开展学习宣传。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鼓励党员干部“读一本经典著作、看一部红色电影、写一篇高质量体会文章、办一件民生实事”。建立学习考评机制,对21个机关党支部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深入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开设专题宣传栏、进行红歌学唱听、党员主动“亮身份”、体验“打卡广东红”、组织观看现场直播等活动,持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高潮。重视发挥老党员模范作用,举行老党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积极倡导2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带头讲述革命故事、带头寻溯红色根脉,充分调动青年党员干部的学讲激情。

三、践行为民宗旨,突出实践成效。一是领导带头领办民生实事。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与分管领导以及派驻(出)机构、市委巡察机构、机关室(部)负责人,对重点民生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多次率队到XXX县XXX镇XXX村开展“解民忧、办实事”走访调研活动,推动廉政主题公园、新农村示范村二期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事项落实落地。市纪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有关为民办实事事项,明确6项重点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二是党员干部上门为民纾困。结合开展“部门下沉 共建一流”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联系点——XXX区XXX街道办事处XXX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办实事活动。为社区的治安联防联控联系安装50多个摄像头,助力打造“平安社区”;走访慰问社区内困难党员、老党员;从经济、思想、学习等方面帮助家庭贫困学生。三是立足职责解决民生难题。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印发《市纪委监委关于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工作方案》,从教育、社保、环保等民生事项入手,有效解决20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机构改革后出现的新型“办事难”问题,推动职能部门在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XXX”专窗60个,组建“XXX”团队53支,健全联席会商机制,为企业及群众提供个性化政务和帮办代办服务。自5月启动专窗以来,已为群众处理帮办事项268宗,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监督检查,组成8个监督检查组,采取实地查看、交叉监督、明察暗访等方式,全域查看75个镇(街)圩镇、抽查48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督促职能部门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管理、污水治理、破旧危房拆除和田间窝棚,推动乡村整体风貌提升。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执纪执法,会同XXX市自然资源局开展2轮专项监督检查,追责问责干部68人,重点核查XXX区XXX农场存在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对24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加强对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和医疗设备采购的监督,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期间通过查阅全市9家医院约1000份病案,精准识别医院存在的不合理医疗行为,推行医疗采购“五问十字诀”,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着力解决采购价格虚高、医疗腐败问题。开展平安接送专项治理活动,立足主城区幼儿园接送情况监督管理,推动市教育局创新措施,找准路子,联合多个部门齐心协力打造平安接送工程,打通幼儿园门前堵点,解决家长接送孩子上幼儿园难等问题。

2021年纪委监委关于学习教育的情况报告 篇2

一、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 经审计的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应于2008年4月30日前公开披露完毕。实际情况是, 从2008年1月22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布首份2007年年报开始, 截止2008年4月30日, 除*ST威达 (000603) 和九发股份 (600180) 两家公司外, 沪深两市合计1 570家上市公司 (沪市861家, 深市709家) 公布了2007年年报, 其中,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 543家, 金融类上市公司27家, A+H股上市公司53家。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布的2007年年报进行全面深度分析表明,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平稳有效。

(一) 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企业会计准则从2006年末至2007年初的新旧转换

1.上市公司新旧准则转换总体情况

截至2008年4月30日, 沪深两市1 57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 5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其中沪市849家, 深市708家。有13家上市公司没有披露相关数据。1 557家上市公司按照新准则调整后的2007年年初股东权益合计45 625.49亿元, 2006年12月31日按旧准则 (指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反映的股东权益合计41 486.64亿元, 2007年初股东权益比旧准则股东权益净增加了1 002.67亿元 (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 , 增幅为2.42%。分析表明, 按照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初净资产确认计量的结果, 比按旧准则高出了2.42个百分点。可见, 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日 (2007年1月1日)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则的转换和过渡。有关情况如表1所示。

2.年初股东权益调整增幅较大的项目分析

“企业合并”项目涉及166家上市公司, 调增年初股东权益335.81亿元, 占比为0.8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编制合并比较报表时, 应视同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即以目前的状态存在, 因企业合并而增加的净资产在比较报表中调整了股东权益项下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涉及454家上市公司, 调增年初股东权益795.04亿元, 占比为1.92%。新准则规定这两类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年初股东权益, 由于首次执行日我国股市处于较大幅度上涨时期, 该项目所产生的调增股东权益金额较大, 金融类上市公司尤为突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少数股东权益”项目涉及上市公司1 267家 (占1 557家的81.37%) , 调增年初股东权益3 136.18亿元, 占比为7.56%。该项金额应当从股东权益合计中剔除, 因为旧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在股东权益之外单独列示, 新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包含在股东权益合计之内, 属于报表项目列示变化导致的影响金额。

3.年初股东权益调整减幅较大的项目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差额”项目涉及737家上市公司, 调减年初股东权益160.78亿元, 占比为-0.39%。根据新准则规定,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余额, 应当在首次执行日全部转销, 相应减少了年初股东权益。

“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辞退补偿”项目涉及149家上市公司, 调减年初股东权益114.39亿元, 占比为-0.28%。根据新准则规定, 公司应当对首次执行日之前符合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应给予的补偿进行预计, 减少年初股东权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新旧准则转换时点尽管有些项目调整金额幅度较大, 但增减相抵后总体持平, 实现了平稳转换和过渡。同时, 也发现极少数上市公司在新旧准则转换时大额调整了股东权益的情况, 还有13家上市公司没有按规定披露《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值得关注。

(二) 上市公司实现新旧准则转换后, 即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执行, 总体运行平稳

1.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及因素分析

单位:亿元

*各项目的占比=各项目的调整金额/按旧准则编制的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变动率= (按新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 /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

1 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3 634.02亿元和10 117.64亿元, 2006年分别为9 201.22亿元和6 765.08亿元, 利润总额增加了4 432.80亿元, 净利润增加了3 352.5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了48.18%和49.56%。有关情况如表2所示。

引起上市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营业利润。1 570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利润合计为13 148.1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4 091.90亿元, 增幅为45.18%, 占利润总额的96.44%。如按扣除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计算, 仍占利润总额的74.80%。营业利润增长是决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得, 反映上市公司2007年经营业绩的增长, 属于正常的经济增长态势。

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 1 570家上市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合计为2 950.50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1 780.45亿元, 增幅为152.17%, 占利润总额的21.64%。引起投资收益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2007年内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1 570家公司出售投资实现收益2 547.57亿元, 占利润总额的18.69%, 比2006年增加了1 581.76亿元, 增幅为163.78%。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具有一次性特点, 仅影响2007年当期, 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 实业类上市公司应当做好主业经营, 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否则, 属于社会财富重新分配。

除营业利润外, 1 570家上市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合计为485.8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340.90亿元, 增幅为235.17%, 占利润总额的3.56%。营业外收入主要源于债务重组、捐赠、政府补助及处置长期资产利得。营业外收支净额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非经常性的。

以上分析表明, 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营业利润, 从而奠定了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基础。同时, 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增长中的某些因素, 如出售股票收益、债务重组利得和捐赠等, 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2.净资产增长及其因素分析

1 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12月31日净资产合计为68 389.71亿元, 2006年净资产合计为52 221.07亿元, 同比增加了16 169.38亿元, 增幅为30.96%。净资产收益率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12.95%) , 达到了14.79%。有关情况如表3所示。

引起净资产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上市公司2007年新发或增发股票实现的股票溢价收入等原因增加了资本公积6 510.55亿元, 占到净资产增加额的40.25%, 表明2007年IPO公司较多, 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所占比重较大。

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了净资产, 同比增加了1 491.23亿元, 占净资产增加额的9.22%。表明上市公司2007年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三是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增加了净资产, 反映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创造的财富, 同比增加了3 352.56亿元, 占到净资产增加额的20.73%。

(三) 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内地与香港披露的年报差异基本消除

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共有53家上市公司同时在香港发行了H股, 这些公司除了按企业会计准则在A股市场披露了年报外, 同时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在H股市场提供年报。

1.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利润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6, 488.51亿元, 按企业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6 198.08亿元, 差额为290.43亿元, 净利润差异率为4.69%;其中, 净利润完全无差异的有6家上市公司, 分别为招商银行 (600036) 、创业环保 (600874) 、中海油服 (601808) 、建设银行 (601939) 、中兴通讯 (000063) 和经纬纺机 (000666) 。

单位:亿元

*2007年实现利润各组成项目占利润总额的比例。

2.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资产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资产为39 335.31亿元, 按企业会计准则报告的净资产为38 248.58亿元, 差额为1 086.73亿元, 净资产差异率为2.84%;其中, 净资产完全无差异的有10家上市公司, 分别为中海发展 (600026) 、招商银行 (600036) 、青岛啤酒 (600600) 、广船国际 (600685) 、创业环保 (600874) 、中国铁建 (601186) 、中海油服 (601808) 、建设银行 (601939) 、中兴通讯 (000063) 和经纬纺机 (000666) 。

3.A+H股上市公司现存差异分析

根据53家A+H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 导致A+H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现存差异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是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生的差异。涉及36家上市公司。按照内地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公司制改制时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 并以评估价值为基础确认为相关资产和负债的认定成本;在H股报告中, 有的调整为改制前原账面价值, 有的按照重估价报告。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资产差异合计为144.62亿元, 占差异总额的13.31%。

二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差异。涉及15家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类似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选择采用购买法。公司在两地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 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差异合计为4.38亿元, 占差异总额的1.51%。

三是资产折耗方法产生的差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特定企业的油气资产应当采用产量法或年限平均法计提折耗。在实际执行中, 公司A股报告中采用了年限平均法计提油气资产折耗, 在H股报告中则采用了产量法计提折耗。

在上述因素形成的A+H股上市公司年报差异中, 如果剔除其中两家公司现存差异后, 净利润差额由290.43亿元缩小到65.45亿元, 净利润差异率也由4.69%缩小到1.46%;净资产差额由1 086.72亿元缩小到121.09亿元, 净资产差异率由2.84%缩小到0.43%。分析表明, 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A+H股上市公司境内外差异基本消除, 从而验证了两地准则等效的成果。

(四) 进一步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项目执行情况分析, 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38项具体准则, 其中新修订的准则16项, 新制定的准则22项, 涵盖了会计实务中目前已经发生或者能够预见到的经济业务事项。通过对38项具体准则进行逐项深度分析, 进一步表明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限于篇幅, 我们在此仅举例说明以下具体准则项目的执行情况:

1.存货准则

存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 541家上市公司发生存货业务, 占1 570家的98.15%;发生存货业务的公司均按照准则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其中, 1 521家公司遵循了准则规定的方法并披露了采用的计价方法、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等信息, 占1 570家的96.88%。

2.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40.13%。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

仅18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 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79亿元, 占有此类业务18家公司净利润的2.61%, 占1 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0.23%。

根据上述1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主要有房地产评估价格 (10家上市公司) 、第三方调查报告 (2家上市公司) 、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 (1家上市公司) 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2家上市公司) 等。这些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另有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

3.固定资产准则

固定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9家上市公司根据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弃置费用86.80亿元, 占9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0.48%, 占9家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总额的1.36%。其中, 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弃置费用按折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4.无形资产准则

无形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3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主要包括商标权 (46%) 、特许经营权 (27%) 、非专利技术 (17%)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未发生减值。

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137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开发支出, 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医药及电子信息业, 占1 570家的8.73%;85%的公司披露了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40家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大都采用了评估价格作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该类交易产生损益的有32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80%;未产生损益的有8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20%。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损益的32家上市公司中, 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的有21家上市公司, 比例为65.62%;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的有11家上市公司, 比例为34.38%。

6.资产减值准则

资产减值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692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44.08%) 披露了对长期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其中, 161家上市公司根据本公司情况披露了各项资产减值的迹象, 占1 570家的10.25%。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确定资产减值时对资产组进行了认定。也发现有极少公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情况。1 15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信息。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

451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28.73%) 存在商誉, 其中, 373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82.71%) 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7.职工薪酬准则

职工薪酬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构成了上市公司职工薪酬的最主要部分, 占2007年确认的职工薪酬总额的72.55%。1 53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信息, 占1 570家的97.96%。1 5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付五险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的信息, 占1 570家的96.37%。1 3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信息, 占1 570家的84.59%。4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辞退福利的信息, 占1 570家的29.49%。1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的信息, 占1 570家的10.06%;极少公司还披露了非货币性福利的计算依据。

8.股份支付准则

股份支付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41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实施了股份支付计划。股份支付的授予对象多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业务骨干。2007年, 41家上市公司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28.06亿元, 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18.92亿元。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有33家, 其中, 以限制性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4家, 以股票期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11家, 另有19家未披露具体类型 (有1家同时具备两种支付工具) 。23家上市公司明确披露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有11家, 其中, 以模拟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2家, 以现金股票增值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7家, 有2家未披露具体支付类型。41家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上市公司中, 以服务期限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家, 以非市场条件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9家, 其余未明确披露可行权条件。

分析发现, 有的股份支付计划在实施中, 对设定的业绩条件作了较大调整, 值得关注。

9.债务重组准则

债务重组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31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 占1 570家的20.13%。因债务重组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30.04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29%, 其中, 229家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133.00亿元, 82家上市公司作为债权人因让步产生债务重组损失2.96亿元。

316家上市公司中多数都披露了债务重组对营业外收支的影响金额, 但披露债务重组具体内容的详尽程度各不相同。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个别公司债务重组利得较大, 值得关注。

10.或有事项准则

或有事项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98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或有事项, 占1 570家的62.55%, 其中, 存在或有负债的有905家上市公司, 存在或有资产的有138家上市公司。

287家上市公司存在预计负债, 占1 570家的18.28%, 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 其中, 对担保事项确认预计负债最多, 占到14.99%;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的预计负债占8.59%;因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占3.59%;因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33%;因承担的重组义务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03%。

11.借款费用准则

借款费用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473家上市公司存在借款费用资本化, 占1 570家的30.13%。其中, 固定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2家;在建工程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390家;存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86家;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分别为1家和3家。473家上市公司中, 有2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率。

12.所得税准则

所得税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1 041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占1 570家的66.31%;752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占1 570家的47.90%;244家上市公司确认了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占1 570家的15.54%, 其中, 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主要项目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26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218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的影响达79.10%。固定资产折旧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为33%;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分别为1%、13%、0.001%。

1 5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 (收益) 的主要组成部分, 占1 570家的98.47%;1 4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 (收益) 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占1 570家的90.57%。4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 占1 570家的27.01%。1 49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类别、确认金额和确认依据, 占1 570家的94.97%。

13.企业合并准则

企业合并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411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分类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其中, 披露了企业合并类型判定依据的有348家上市公司, 有63家上市公司未明确披露企业合并类型的判定依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 184家上市公司明确指出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存在交易价差的有112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60.22%, 其中, 投资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71家上市公司, 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41家上市公司。2007年发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入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的有133家上市公司, 总额为212.29亿元,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8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全部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57.89%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中, 119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商誉, 金额为74.96亿元, 占119家公司净资产的0.50%、资产总额的0.06%, 各公司均按准则规定不再对商誉进行摊销, 改为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因投资成本 (购买成本) 小于所占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72家上市公司, 总额为18.31亿元, 占发生该类交易公司利润总额的4.66%。

14.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分类, 并在附注中进行了披露。其中, 353家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 合计4 894.29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1.17%;142家上市公司存在持有至到期投资, 合计41 008.02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9.84%;419家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合计32 083.29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7.70%, 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为1 491.23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总额的2.18%。

15.每股收益准则

每股收益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全部列报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均在附注中披露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1 570家上市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平均为0.3579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平均为0.3479元/股。

从38项具体准则执行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具体准则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上市公司能够较为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和做出会计估计, 并按各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五)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地超过了2006年, 也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

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1 464家公司的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 占比为93.25%, 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仅有106家, 占比为6.75%。同时, 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99家上市公司中, 仅有1家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

根据财政部和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2007年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准则编制并披露《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也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分析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 从另一角度得出了新准则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

根据以上5个方面的全面深度分析, 总体而言, 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在这一过程中, 上市公司广大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关监管部门积极配合, 强化监管, 作出了贡献。

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在上市公司初步显现

(一)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中若干会计政策的有效实施, 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准则实施后, 这一经济效果较为明显。比如, 新准则要求企业全面审视涉及各种或有事项的合同或协议, 除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合同外, 还扩展到辞退福利、亏损合同、重组义务和弃置费用等, 凡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 均应及时足额地确认和计量相关成本费用和预计负债, 从而较大幅度地避免了企业高估利润和超前分配。2007年, 287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18.28%) 确认了148.50亿元的预计负债;9家上市公司根据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确认了86.80亿元弃置费用。

又如, 无形资产准则实施了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政策, 有助于企业科技创新。2007年, 已有137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8.73%) 发生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企业只有重视科研投入, 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如, 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解决了母子公司之间在原来权益法下可能会出现虚计利润和超前分配的弊端。关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实施后, 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随意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问题, 如此等等。随着新准则若干会计政策的持续运用, 将会更加有效地抑制企业短期行为,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形成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有助于促进投资者可持续投资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38项具体准则中, 30项确认计量准则规定了会计政策以及实施后应当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另有8项报告类准则项目。准则应用指南根据上述规定, 规定了规范化、国际化的财务报表格式及附注披露要求。合并财务报表涵盖了母公司和从事各类经济业务的子公司的情况, 包括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 规定了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统一格式。

年报分析表明, 1 570家上市公司基本按照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的报告格式和披露要求, 报告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经注册会计师进行法定审计, 并出具了审计意见。新准则要求如实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情况以及企业价值增值过程。在新准则和财务报告体系下, 会计信息对投资者而言更具相关性。投资者通过全面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 能够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在, 预测企业净资产的未来增长趋势, 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任何一个逐渐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体, 企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市场主体, 应当做到可持续发展, 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和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投资者才能可持续投资, 获得投资回报, 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和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三)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与等效, 为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和投资奠定了基础和平台

新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并将得到国际上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认可, 使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 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我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 有助于中国企业做强做大“走出去”, 促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本输入向资本输出转变。在新准则实现趋同并在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后, 2007年有关部门取消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和B股双重审计的要求。此后, 企业只需编制一套报表, 即可满足不同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要, 不必再编制两套报表, 也不应再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双重审计。

2007年12月6日,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内地准则与香港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 实现了内地准则与香港准则的等效, 有助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降低筹资成本, 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发展。

欧盟委员会非常关注中国准则的国际趋同和实施情况, 在得知中国准则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有效实施后, 于2008年4月22日发布公告, 宣布认可中国准则在欧盟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的建议, 将于2008年9~11月份提交欧洲议会审议, 一经批准即为法律, 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和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中美会计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中美会计合作、趋同与等效已列为中美经济联合委员会对话的重要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已于2007年12月, 宣布非美国公司赴美上市, 可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不再按照美国准则进行调整。我国会计准则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 中美会计准则趋同已有共同基础。我国目前已有一些大型企业在美国上市, 实现中美会计等效将会大大降低上市成本。2008年4月18日,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 目标是实现中美会计准则等效。

三、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逐日盯市、逐户分析和实地调研, 以及对2007年年报的全面深度分析, 也发现了新准则执行中的一些问题。

(一) 执行不到位导致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在偏差

1.少数公司财务报表格式随意性较大。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包括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内的通用财务报表格式, 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按照新准则规定的财务报表格式进行披露。但少数公司没有严格遵循新准则规定的报表格式编报, 而是自行对有关报表项目进行了调整, 影响了上市公司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2.部分公司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新准则要求对所有重大的交易或事项和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充分披露。但部分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详细, 没有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在附注中披露有关重要信息。有的没有披露交易的具体内容、过程以及相关金额的确定方法;有的没有披露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有的没有披露与金融工具有关风险;有的没有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等, 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3.一些公司没有按照新准则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新准则要求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 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但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 存在商誉的451家公司中, 有373家公司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有78家没有进行减值测试或者未作相关披露,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减值准则的执行效果。

(二) 会计职业判断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公允

新准则坚持原则导向, 执行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准则规定做出职业判断。在实际执行中, 少数公司在职业判断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客观公允。比如:

1.部分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不同情形分别采用同类资产活跃市场报价、类似资产活跃市场报价和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同一交易事项,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应当相同。但在实际执行中, 对于同一交易事项, 有的按照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 有的按照交易双方协议价格确定公允价值, 有的按照评估价格确定公允价值, 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少数公司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等没有如实反映实际情况。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按照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部分公司出于不同考虑随意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与资产实际损耗情况不符,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三) 同一交易或事项A+H股处理方法不同引起两地报告出现不应有的差异

部分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交易或事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导致A+H股上市公司两地年报出现不应有的差异。如前所述, 企业改制的资产评估差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异以及资产折耗方法产生的差异等。

(四) 极少公司存在违背会计准则操纵利润的迹象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但极少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迹象, 会计处理结果没有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比如:

1.违背会计准则规定转回了以前年度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不允许在以后期间转回。年报披露信息显示, 1 570家上市公司中仍有极少公司在2007年度转回了已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 调增2007年度利润。

2.通过关联方豁免上市公司债务方式达到扭亏为盈、避免停牌的目的。极少公司通过控股股东豁免债务方式实现债务重组利得, 扭亏为盈, 避免摘牌。

3.母公司向上市公司大额捐赠。个别公司2007年度通过接受母公司较大金额捐赠实现扭亏为盈, 也有利润操纵的迹象。

(五) 少数公司对企业会计准则理解有误导致会计处理存在偏差

少数公司在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因对准则理解上存在错误, 导致会计处理出现偏差。比如:

1.金融资产分类有误。有的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上市公司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限售股权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新准则规定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有的公司将本应归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2.抵债资产初始计量有误。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金融机构的抵债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但年报分析结果表明, 有的公司在抵债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相关贷款及垫款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扣除出售成本后的净额二者孰低进行计量。

四、解决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 出台解释公告、专家工作组意见, 全面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并与有关方面协调完善相关配套办法

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将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查和深入研讨, 在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及时出台解释公告。有些问题需要以专家工作组意见的形式加以明确。根据解释公告、专家工作组意见、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和年报分析的情况, 全面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在此过程中, 积极与香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行技术磋商, 双方共同努力分别发布相关规定, 以消除A股和H股报告不应存在的差异, 促使两地准则等效落到实处。

随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实施办法的相继出台, 新准则有关规定如何与税收法规进行协调已成为当前会计实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会计与税收法规方面的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需要出台更为详细的衔接规定, 促进有关方面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便于企业较好地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 正确进行纳税申报。

新准则实现了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其核心是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当以提高资产负债质量为目标, 而不是追逐单一的短期利润。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绩效考核指标和监管条件更多地侧重利润指标 (利润表观) , 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短期绩效或者规避监管要求人为地操控盈余, 滋生短期行为。因此, 有必要推动有关方面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监管规则, 为新准则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 开展企业会计准则深度培训工作, 着力提高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新准则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赋予会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熟练掌握新准则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刻苦钻研, 准确把握新准则的精髓和实质。这样, 会计人员才能真正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更加自觉地执行新准则的各项规定。我们将充分发挥相关会计职业团体 (如中国会计学会等) 的培训平台, 有计划地开展有关新准则的深度培训, 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三) 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得到有效实施

新准则的有效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当继续加强财政与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审计监督、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的协调, 形成监管合力, 严格监督检查新准则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继续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新准则实施中的鉴证作用, 借助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力量推动新准则实施到位;继续开展上市公司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约谈工作, 切实解决新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违反会计准则规定的行为, 根据情节进行严厉处罚, 绝不手软。

(四)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1.关于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具体运用问题

新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 但实务情况较为复杂, 特别是估值技术的应用, 如何选择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假设等, 新准则没有提供详细指南。目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在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出台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这些研究成果均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针对我国新兴加转型经济的实际, 需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问题, 指导企业在实务中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

2.关于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五级分类的关系问题

根据新准则规定,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贷款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监管部门要求按照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计提, 对于专项准备, 还进一步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5类, 并分别规定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例。实际执行中, 有的执行准则规定, 同时考虑了监管要求;有的对两者关系处理不当。有必要尽快开展对此类问题的研究, 明确恰当的处理方法。

五、未来工作的基本思路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国际趋同和等效, 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平稳有效实施,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监管部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取得的, 香港和澳门会计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欧盟、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各方面均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等效和有效实施做出了贡献。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未来的任务更艰巨, 机遇与挑战并存。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仍需境内外组织和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一) 继续跟踪分析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

通过2007年1 570家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情况的跟踪分析, 我们积累了经验, 建立了机制, 取得了成效。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分析系统和分析工作的长效机制, 持续地跟踪和监控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情况, 切实解决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新准则对企业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从现在开始, 跟踪分析工作的重点将转入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新准则和报告分析, 同时关注非上市公司新准则执行情况。

(二) 在巩固上市公司平稳有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稳步扩大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

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 从2008年开始, 新准则的实施已经扩大范围。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所有中央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准则, 同时要求各省积极推动本地区企业执行新准则。中国银监会也明确要求所有城市商业银行等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中国保监会要求所有商业保险公司2007年开始按照新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2008年1月1日起, 全面执行新准则。一些省、市也要求本地区大中型企业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新准则。扩大新准则实施范围已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鉴于目前情况分析, 中国用3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实现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新准则的目标。小企业继续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可以相信, 随着新准则在中国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 对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 促进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2021年纪委监委关于学习教育的情况报告 篇3

一、全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出台政策措施

1.确定总体原则,下发实施意见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中部地区从2007年起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认真研究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的具体措施、意见,确定了“全省同步实施、标准相对统一、经费分级分担、逐步实施到位”的总体原则,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2.加强组织领导,依法推进改革

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各地成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发改委、教育、财政、监察、人事、农业、扶贫开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出台了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及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暂行办法等,印发了《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学校收费问题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实施管理办法》《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配套文件,从政策上对城乡义务教育机制改革实施进行了规范。

(二)实行“两免一补”,实现“四个同步”

1.实行“两免一补”

2007年以来,根据国务院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免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在确保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我省还结合实际,进一步把城市义务教育纳入改革范围,使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同步实行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569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学杂费;为13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春季教科书,为569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免费提供秋季教科书;并补助3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维修改造中小学危房约80万平方米,其中D类危房约60万平方米;巩固和完善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等。

2.实现“四个同步”

我省深化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不断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覆盖范围,实现了“四个同步”,即:

“城市与农村同步”——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学杂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城市职工子女与农民工子女同步”——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与所在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免交学杂费,免收借读费;

“免除学杂费与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步”——2008年,我省在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又扩大到为全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公办与民办同步”——比照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费标准,对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个人补助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

这“四个同步”使国家这项惠民政策惠及到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义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健全配套机制,规范收费行为

1.提高补助标准

在扩大“两免一补”覆盖范围的同时,2008年,我省调整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有关政策,提高了“三个标准”:

一是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将年人均补助标准由300元提高到小学生均500元、初中生均750元;

二是提高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即小学生均300元、初中生均500元;

三是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单价标准,由每平方米300元提高到400元。

总体来看,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人民群众、广大师生等反响较好,成为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2.提高教师待遇

各地在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体制改革过程中,坚持依法办事、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解决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为稳定教师队伍,促进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如南昌市政府2007年在市财政原负担教职工人均6600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对未达到公务员平均水平的学校最高增加3600元,而在2008年就实现了教师各种政策性津补贴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的目标。武宁县在做好免除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水平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2001年9月以来,该县已实行教职工工资上卡发放。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该县着力在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等方面下了功夫。

近年来,各地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统筹和推进力度,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推进城区内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统筹城市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学校师资。在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城市义务教育质量。

3.规范收费行为

按省政府的要求全面清理了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全面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种行业性收费,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并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增强学校收费的透明度。同时,在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后,对学校收费工作进行了明察暗访式的督查检查,对发现的乱收费行为进行了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问题

1.部分县区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杂费后,财政补助资金能否及时足额到位,事关中小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从2007年全面实行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开始,财政的经费便按季度开始拨付。各地每个季度末或者是第二个季度初经费才能到位。2008年上半年,由于年初雪灾,有些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4月份才到位,所以学校开学初的经费非常紧张。财政补助资金到位的时间,最好是在每个季度之初,因为学校没有其他任何收入,主要依靠该项经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如每月的水电、通讯、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费用都是必须按时缴纳的。

2.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正常运转问题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的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较低。2008年我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提高到了小学每生每年300元,初中每生每年500元,同时取消了各项收费。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绝大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有少数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由于学生数少,按学生数计算所得到公用经费总额较少,难于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3.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问题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生均公用经费尽管有所提高,但学校办学经费仍然存在很大压力,改善办学条件、添置教学设备设施(如实验室、微机室、信息技术设备更新等)建设资金缺口很大,制约着学校的持续发展。

如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2007年学校公用经费支出情况:水电费30万元,编外教师代课费40万元,其他费用(维护费、办公费、差旅费、业务培训费、交通费、印刷费等) 156.4万元,学校硬件配置等占的比例很低。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一些教育教学必需的经费开支,如教研活动、观摩教学、教师培训等费用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事业需要,一些校本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4.学校预算编制问题

由于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经费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县(市、区)的学校试编了预算,但由于县(市、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学校编制部门预算处于起步阶段,学校财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不高,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一是预算收支项目比较粗,编制依据不科学、程序不规范等;其二是经费实际支出没有按照预算执行,导致学校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公用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据调研,各校在公用经费预算方面存在很大差别,随意性较大。如九江市第十一中学2007年度学校开支情况如下:办公费9%,水费3%,电费7%,邮电费5%,取暖费2%,差旅费3%,房屋维修(护)10%,培训费6%,专用材料费9%,劳务费(招待费)5%,福利费3%,其他支出38%。九江双峰小学2007年公用经费开支情况是:水电、通讯费18.7%,教师培训费11.1%,校园文化建设费用18.7%,物业管理(含临时工)15.6%,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7.5%,自筹教师工资28.4%。

(二)教师待遇问题

1.政策性开支如何解决

根据要求,学校应承担的政策性开支有教师基本医疗保险(由学校负担教师基本工资的3%)、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学校负担教师年基本工资和津贴的2%)、住房公积金(学校负担教师年基本工资和津贴的5%)、工会经费(根据《工会法》规定,按教师年基本工资和津贴的2%上交),加上教师大病医疗保险每人每年42元,养老保险、残疾人就业社会保障基金每人每年120元。这些政策性开支总计为教师年基本工资的13%左右。以教师年工资12000元计,13%为1560元。新机制实行以前,大多数学校是从收取的学杂费和财政拨给的学校公用经费中开支。新机制实行后,按规定公用经费不得用于这部分开支,导致部分地区和学校这部分经费没有开支来源。

2.教师津补贴问题

义务教育学校的公用经费明确规定不得用于教师的津贴补贴发放。当前,我省各县(区)财力十分有限,要落实“教师的津贴补贴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的政策,单靠本级财政在短时间内解决还有一定困难。根据调研,中小学教师工资按国家标准都会按时足额发放,但教师的地方性津贴、补贴发放出现了不少问题。我省现行的地方性津贴补贴,每人每月平均348元。由于有些地方县级财力不足,原来这些地方津贴补贴,都转由学校自行解决。新机制实行前,我省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用公用经费开支教师津贴补贴的现象。新机制实行后,按照规定公用经费不能用于教师津补贴发放,导致部分地方教师津补贴没有经费来源。另外许多学校为激励教师设立的岗位津贴,如班主任津贴、超课时津贴、考核奖励等,原来都在公用经费中开支。实行新机制后,这些都不能开支;即使从中支付,学校也难以承担这笔费用。

(三)规范收费问题

1.体检防疫费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疾病的易感人群,而且是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定期体检可以了解学生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早防治疾病。所以,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检防疫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2.保险费

购买学生团体平安险,既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对学校也是一个有力的保护。此项费用虽然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但总有个别家长不理解,导致学校工作上的被动,以至于造成了现在媒体及网络上所说的“看管”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发展。

3.关于教学辅助资料和课外读物

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有一定的教学辅助资料,学生也必须阅读丰富的课外读物。当前,由于收费政策的限制,广大学生,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学生购买教学必须的教学辅助资料和课外读物的渠道也随之受限,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资金管理,确保经费需求

加强资金的统筹,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加强对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履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职责和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督导评估,提高经费保障的评估分值,将乡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估分值适当提高;同时,确保补助资金应在春、秋季开学前拨付到校。如省补资金未能及时下拨,各级财政予以垫付。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和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实行“一票否决”。

合理编制预算,依法强化管理。学校预算编制工作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省各地编制了中小学预算,但由于这项工作业务性强,预算编制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各级财政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切实加强指导,帮助各地做好学校预算编制工作。同时,科学、合理使用生均公用经费,要对教育教学必需的费用进行倾斜,既要考虑当前的日常教学支出,也要着眼长远,规划学校硬件建设资金以及校园建设等费用,保障各项经费有合理的比例。建议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教学设备专项经费,确保学校的持续发展。

调整网点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由于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入城镇学校就读,造成城镇热点学校资源紧张,而农村学校空置浪费。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中小学校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布局调整,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办好乡镇中心小学,有计划地撤并村小;以创办优质学校、缓解入学压力为重点,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均衡公办民办教育资源。统筹整个教育资源,在考虑教育网点布局的过程中,将民办学校纳入其中。否则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重复建设,不光是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临近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均因生源不饱和而变成薄弱校。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听任民办学校自生自灭,将会留下许多后遗症,给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影响。

(二)提高教师收入,确保教师待遇

制定统一的分配制度。按照新机制的总体要求,将教师合理收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省、市、县(区)的分摊机制,将教职工应享受的津补贴项目纳入绩效工资核定范围,纳入财政统一发放范围。协调各级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做好工资改革方案,做好教职员工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工作,确保各地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系统解决教师津补贴发放及资金来源等问题。制定统一的、合理的、有利于奖勤罚懒的收入分配制度,使教师收入得到有效保障,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规范收费行为,满足群众需求

在现有基础上,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将目前未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且原来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与国家课程教科书相配套的音像课程教材、地方课程、图册教材、文字作业本等教学用书尽早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目前不能办到的,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在上级主管部门监管协调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由学校或有关部门对上述教学用书集中代为定购,以利于教育教学正常开展。

建立优质教辅资料和课外读物的推荐选用制度。为了更好落实素质教育,学生在完成课业后,丰富课外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允许学校推荐经省教育厅教辅材料目录中认定的优质教辅资料和课外读物,由新华书店或教育行政部门许可的服务机构向自愿订阅的学生收费。

2021年纪委监委关于学习教育的情况报告 篇4

党的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一直以来,**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将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思想上自觉、政治上清醒、纪律上严明、行动上坚定。

一、主要成绩及做法

(一)把握政治方向方面

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看齐的党性观念。一是用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政治理论学习的首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集中学习制度,着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系统性。二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在理论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学习效果,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学习与实际工作、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三是用理论推动工作。认真部署党的十九大精神、《监察法》以及市纪委

2019

号、2

号文件、市纪委《推进纪检监察重心下移强化末端监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的学习,用新的知识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二)加强政治领导方面

班子成员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对于推进党的事业的定海神针作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一是认真组织领导班子开展民主生活会。围绕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主题,建设勇于担当作为、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二是认真组织各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真查找个人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三)夯实政治根基方面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践行的群众路线理念之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最可靠的力量源泉。一是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工作中重要着力点。上半年以来,在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面,共发现问题***个,立案9起,处理人数***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7人,组织处理***人,通报曝光

起,追缴退还资金**.*万元。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面,检查扶贫项目***个,涉及资金

600

余万元,共发现问题***个,立案

4起,处理

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1

人,组织处理

人,通报曝光4

起,追缴退还资金**.*万元。二是把基层减负年作为工作中重要突破点。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治理方面,按照《**区委印发的通知》要求,出台了《**区集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行动监督督查方案》《集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行动监督督查组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治理工作,共发现问题

2个,立案

起,党纪政纪处分

人;在节假日期间“四风”专项督查方面,紧盯重要时间节点,认真开展专项督查行动,共派出督察组

85(个)次,督查人员人

217次,检查单位

394(个)次,共发现问题***个,反馈整改***个,查处

个。

(四)涵养政治生态方面

一是坚持政治方向引领。

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党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注重人才干部的全过程监管,深入考察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注重提拔重用那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干部。上半年以来,共

次对***名党员干部和***个单位涉及提拔重用、各类换届代表资格、各类评先评优、各类职务职级等事项进行了廉政审查;对***名区管干部出国出境进行了审批。二是坚持政治能力培养。组织上及时掌握干部动态,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优化干部成长路径、畅通干部成长渠道,帮助干部成长。对优秀年轻干部,有意识地将他们放到监督执纪、审查调查工作一线磨练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增强政治本领。

(五)防范政治风险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聚焦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带头研判舆情,研处网络舆情,加强热点舆论实时引导、监控,坚持新闻舆论工作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守住思想防线。二是占领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充分利用“廉洁**网”、“清风连心桥”等多样化载体普及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宣传,打造“青年读书会”、“武纪君说”等精品栏目,以志愿者服务、廉洁文艺作品创作、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营造廉洁健康文明之风。

(六)永葆政治本色方面

全力协助区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刚性落实好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切实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者,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一是全面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和改进巡察工作,深入开展落实“两个责任”谈心谈话,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约束,着力构建开放有序、覆盖面广、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推动形成党内、党外、群众、舆论监督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按照“三个必谈”“四个不必”等要求进一步规范谈心谈话方式,上半年,全区处级领导干部开展谈心谈话

363

次***人,科级领导干部共开展谈心谈话

4367

6***人。二是全面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以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推动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巩固发展反腐败压倒性胜利。今年上半年,共处理处分干部***人,其中,组织处理***人,纪律轻处分***人,纪律重处分***人,移送司法机关

人。

(七)提高政治能力方面

一是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树牢政治理想。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二是在实践锻炼上下功夫,严格政治要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站在政治的角度思考谋划工作,一切从大局出发,确保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对上级党组织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都不折不扣,一抓到底,抓出了特色,抓出了亮点,在实干中提升了政治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把握政治方向方面

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有待深入,集体学习多,个人自学较少;落实上级要求学习多,带着问题组织专题学习少。依然存在“以干代学”、“先干后学”、“现学现用”的思想倾向,未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的走心入脑,导致理论学习缺乏内驱动力。

(二)加强政治领导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离高标准高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全局角度去全盘统筹、考虑把握不够,工作部署前瞻性、创新性不够,政策执行和监督执纪不够精准,工作成绩和亮点不够突出。有的同志先进性意识淡化,满足于“不出事、能交差”,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

(三)夯实政治根基方面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禁而不绝,少数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走点多、蹲点少,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收集得多,过问得不经常,了解面上情况多,追根溯源较少;在工作具体落实中担心出问题、怕追责,对待棘手的问题有些畏手畏脚,比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缺乏一查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心存顾虑,担心一旦接手就无法脱身。

(四)涵养政治生态方面

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如学习培训、请销假制度等;教育管理干部过多强调党规党纪,着重从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没能对干部监督的着力点往前移,注重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不够,存在监督滞后的问题。

(五)防范政治风险方面

对待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信息、错误言论、敏感问题,仍存在好人主义,缺乏亮剑和斗争精神,尽管有指出、有查处、有问责,但对系统性、行业性廉洁风险研判不多,估计不足。

(六)永葆政治本色方面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任重道远;比如对部分党员干部平常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批评教育下沉一级或深入挖掘不够,未坚持追踪督促整改落实。

(七)提高政治能力方面

思想上仍存在畏难情绪,愿意干短期内见效快、容易干、出成绩的事,对一些历史遗留的“老大难”“肠梗阻”以及新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仍缺乏担当作为的干劲、韧劲、狠劲。

三、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深入贯彻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标准》,坚持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请示报告制度。

(二)进一步加强理论更新

坚持和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冬春训活动,丰富党内组织生活,抓好党的政策宣讲员授课、红星云、学习强国网上学习等方式,解决理论弱化的问题。

(三)进一步夯实干部作风

通过强化教育抓预防、出台制度抓规范、突出节点抓检查、严肃查处抓震慑四项举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夯实了干部作风建设基础。

(四)进一步严格廉洁自律

2021年纪委监委关于学习教育的情况报告 篇5

五年来,在区委与市纪委监委的坚持领导下,XX区纪委监委深入学习贯彻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与______重要致辞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与区委全会安排,坚强挺纪在前,忠诚履职担当,监督执纪问责,不断推动全区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守政治机关定位,协助区委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持续开展三个“全覆盖”,压实“两个职责”。扎实履行监督责任,协助区委仔细落实主体职责,创新开展、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四级网络”。五年来,组织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共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职责书》XXXX份,区纪委监委严格督导执行,保证压力层层传导到位,实现职责落实“全覆盖”;在每年年初召开的区纪委全会上,运用听、述、询、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组织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述责述廉,接受纪委委员询问评议。五年来,采取现场和书面相结合的方式,共听听了XX位单位“一把手”述责述廉,有力推动履职监督常规化、常态化,实现述责述廉“全覆盖”;组织全区干部职工,依据“好、中、差”准绳,对本单位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得分较低的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由区委、纪委进行谈话,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五年来,共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与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X次,发放并回收测评问卷近万份,实现了以查促改、以查促建,全面推进全区政治生态建设,实现考核评议“全覆盖”。

加强政治监督,不断延伸监督“触角”。每年年初,制定下发《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方案》,围绕重大工程、干部作风、部门与行业作风及各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职责等情况实施监督,督促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仔细履行岗位责任。配合区委对新任职干部开展廉政谈话,对全区各单位、部门四级主任科员以上(含四级主任科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信息进行采集与录入,强化和区委组织部、人社局、编办等部门协调沟通,精准了解全区领导干部科级干部名单及全区单位、部门组织架构情况,保证应采尽采,不落一人。已完成全区XXX名领导干部廉政档案采集工作,其中市管领导干部XX名、区管领导干部XXX名,无漏报、错报情况发生。积极协调组织、编制部门,成立X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对全区XX家单位与部门及区属学校、事业单位开展派驻监督,向XX镇派驻监察专员,监督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加强警示注意预防,筑牢拒腐防变思维防线。制定《XX区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工作方案》,建立了警示教育“四级谈话”制度,规范“咬耳扯袖”,经常“红脸出汗”,做到“谈话常提醒,提醒常态化”。五年来,共召开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参与的警示教育会X次,通过传阅《XXXX忏悔录》、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活动X次,各单位自行组织集中警示教育XXX余场次,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报送心得体会XXXX余篇。通过反面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引为镜鉴、心存戒惧、知错知止。在区委主要领导向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中,对全区近几年立案情况进行了通报,仔细分析了问题成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维道德防线。

二、全面聚焦主业主责,切实发挥案件查办工作震慑作用

突出问题线索管理源头作用。始终把监督执纪这一主业主责责任摆在首位,挺在前面,做到资源向案件查办倾斜,力量向审查调查集中。对各个渠道收集的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梳理排查,统一管理,精准发现问题,及时当好研判分析统计。选择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线索进行着重督办,坚强抓大不放小,严厉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规的行为。严格根据《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的要求与程序规范接访,按制度程序处理信访举报件。五年来,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共接到来信、来电、来访、网络举报、上级转交等问题线索XXX件。

合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强挺纪在前、宽严相济的原则,实现“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扩大,切实提高问题线索办理质量。五年来,共运用四种形态处理XXX人。其中第一种形态处理XXX人,占“四种形态”处理总数的XX.XX%;第二种形态处理XXX人,占“四种形态”处理总数的XX.XX%;第三种形态处理XX人,占“四种形态”处理总数的X.XX%;第四种形态处理XX人,占“四种形态”处理总数的X.XX%。

持续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严格依纪依法处理,严肃查处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严格执行办案安全的有关规定,健全完善《“走读式”谈话有关工作细则》等工作制度,制定办案安全职责书,明确办案安全职责,依规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所有案件办理情况,及时录入信息化平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五年来,XX区纪委监委共立案XXX人(其中留置XX人,移送检察机关XX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XX人(其中党纪处分XXX人,政务处分XX人,双重处分XX人),收缴涉案款物折合人民币共计约XXX.X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坚强不懈狠抓作风,持续推动党风政风不断向善向好

常态化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抓住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关键节点,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廉洁过节的通知,在区政府电子屏幕与XX区纪委监委网站同时开展廉洁提醒,不断重申纪律要求,营造廉洁过节的氛围,五年来共发布廉洁提醒XX次。持续开展整顿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检查,抽调工作人员成立督查小组,针对违反工作纪律、超准绳使用办公用房、乱发津贴补贴、公车私用、私车公养、公款购买购物卡、公款购买烟酒、收送节礼等情况,开展多轮次、全方位监督检查。五年来,共开展纠治“四风”问题各类专项检查XXX余次。同时加大问题公开曝光力度,力求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全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断优化,纪律观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

积极推动各类专项整理行动。坚强多方面监督,多领域发力,始终保持对作风问题的执纪监督力度。五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不作为、乱作为”集中专项整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大棚房”专项整理、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整理、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整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检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项检查、社区专项经费监督检查、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专项整理、内部场所公款吃喝自查自纠、农村乱占耕地问题整理、中小学“学生餐”突出问题整理、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回头看”、“大棚房”问题“回头看”等方面各类专项整理、监督巡察工作XX项。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立行立改,健全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严格执纪监督严肃追责问责。对群众反映强烈、线索具体的问题直查快办,对查实的问题坚决纠正、问责到人。五年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XX起,党纪政务处理XX人;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XXX起,党纪政务处理XXX人;查处破坏发展环境问题XX起,党纪政务处理XX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XX起,党纪政务处理XX人;党内问责与领导干部问责共XX起,问责党组织X个,党员领导干部XX人。

四、切实提高巡察质效,本届区委巡察全面覆盖圆满收官

推进落实政治巡察要求,高质量完成巡察全覆盖。五年来,区委检查工作仔细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检查工作的安排要求,始终坚守政治巡察职能定位,把检查工作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实,先后召开XX次领导小组会议、XX次书记专题会,听听、研究、安排检查工作,并充分发挥书记专题会作用,党委书记专题会议对着重人、着重事、着重问题与整改工作旗帜鲜明提出XX余条意见。X届区委共开展X轮常规巡察,X轮专项巡察,完成了全区XXX家(含村居)党组织的巡察全覆盖。发现一般性问题XXXX个,领导干部问题线索XXX件XXX人,立案XX件XX人,党纪政务处分XX人,推进我区政治巡察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

推进加强巡察整改,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在全区开展巡察整改工作“回头看”,引领全区已巡单位党组织对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目前已完成对XX个单位的整改回头看,督促问题整改XXX余项,推进各单位新建或修订制度共XX余项,“回头看”完成率达到XXX%,巡察整改成效得到显著提高。成立X个调研督导组,对XXX家被巡察党组织分系统、分行业开展九届区委巡察整改工作调研督导,深入被巡察党组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踏查等方式,掌握整改情况与日常监督部门履行责任情况,跟踪督促落实整改职责。

强化巡察队伍建设,夯实检查工作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强高准绳选拔,把好“入口关”。五年来,已建立了由XX名组长与XXX名巡察干部组成的巡察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按照工作情况与人事变动及时更新巡察人才库,对因岗位变动、身体原因、单位工作任务繁重等无法继续从事检查工作的及时调整出库。坚强高质量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五年来,组织开展本级培训XX批次,参与上级培训XX批次,检查工作会议XX次。着重学习深入了解了______关于巡视工作重要检视,仔细学xxx省、市关于巡视检查工作的安排要求精神,持续提高巡察干部政治素质、综合能力与业务水平。

五、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打造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干部队伍

着力提高廉洁意识。通过专题警示教育纪法学习,组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及家属共同学习警示教育专题片与《清风传家》《严以治家》系列图书等方式,学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纪检监察干部以案为鉴,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切实让纪检监察干部在思维上产生震撼、灵魂上受到洗涤,奋力构建以从严律己带动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确立过硬形象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着力加强内部监督。健全内控机制,坚强刀刃向内,研究制定了《XX区纪委监委关于强化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岗位责任与业务流程,不断完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安全保密、请休假等制度,形成了《XX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手册汇编》,对信访举报处置、纪律审查、定性量纪、执法执纪等X类XX项涉及纪检监察干部权力运行的风险点与薄弱环节进行着重监督。动态管理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对XX份廉政档案进行分类采集更新,要求纪检监察干部真实准确填报自己相关事项,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思维认识,让自觉自愿接受监督成为习惯。

着重提升能力素质。围绕“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总体要求,在XXXX年XX月XX区监察委员会成立后,着力加快纪法融合,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纪法双修,勤练内功,力求以过硬作风与扎实本领推进各种工作。把思维政治建设作为强化队伍建设的根本,加强政治自觉,着力建设政治坚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通过观看《改革开放xx周年》《钱学森》等纪录片,开展《新时代如何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研讨,组织纪检干部深入党的建设对口社区开展“___、___”帮学送学、倾听社区老党员讲述创业故事、参与___学习教育,不断净化思维,提高党性,XXXX年X月,XX区纪委监委党支部荣获“全市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注意勤修“内功”,通过“XX纪检监察干部微课堂”、“纪法讲堂”、闭卷月考、“每周一测”、“___知识测试”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执纪执法能力。五年来,共组织参与中央、省、市纪委专题培训与委内培训XXX次,开展业务

考试

2021年纪委监委关于学习教育的情况报告 篇6

廉洁文化建设,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以制度规范为支撑,以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活动和文化产品为载体,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前,xx省xx市纪委监委对全市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挖掘地域特色廉洁资源。“廉元素”搭乘多种载体,实现了“廉洁文化+”的N种组合。大力弘扬历史人物廉洁思想的当代价值,深挖朱熹、苏颂、郑成功、陈嘉庚等历史名人勤廉故事,编印本土孝廉人物故事读本和廉洁微电影,将历史名人家规家训、经典故事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依托廉洁资源优势,各区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廉洁文化活动,思明区建成“思廉明志。清风鹭岛”廉洁文化长廊,集美区推动陈嘉庚纪念馆入选全国首批廉洁教育基地,翔安区在五美家风教育馆基础上建成廉洁文化主题公园,初步形成了以陈嘉庚纪念馆为标志的省、市、区三级廉洁文化示范基地。

延伸新时代廉洁文化触角。不断丰富廉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廉洁价值观渗入百姓心田。在覆盖面上,将廉洁文化延伸到基层末梢。如,湖里区谋划“一街一品牌”,以培育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为抓手,推动廉洁文化进社区。

在传播形式上,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大胆融合。如,建立“鹭岛清风”“思廉明志”“集清扬美”等多个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全面从严治党动态,通报典型案例,宣传党规党纪。

强化廉洁文化教育治本功能。市纪委监委注重强化日常教育,在《xx日报》开辟专栏发布警示案例,拍摄多部警示教育片和微电影,通过以案释纪、以案释法,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注重廉洁教育及其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出台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的若干意见,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法律法规讲座等形式,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认识定位层面,对廉洁文化的重要性理解尚存偏差。部分党员干部对正风反腐中内因和外因、自律和他律、治标与治本的辩证关系理解还不深刻。一些基层党委、政府抓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强,普遍存在纪检监察机关一肩挑的问题。部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一体推进“三不”机制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在严肃惩治、制度建设、教育管理内容上的整体把握和贯通运用方面,实践中还有脱节和滞后现象。

在统筹规划层面,品牌建设的长远思路尚未确立。对全市的廉洁文化资源总体梳理和功能定位不足,各区缺乏廉洁文化品牌建设的整体性、长期性规划,看中即时成绩、不注重长期经营,倾向表面解读、不注重深度挖掘,一些优质的廉洁文化资源品牌热度未能持续,未充分发挥应有的廉洁教育作用。

在文化品质层面,主题鲜明的精品力作供给不足。一些廉洁文化品牌存在内容雷同、形式单一的状况,与本地特色、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一些镇街虽然开展了廉洁警句创作、廉洁文艺展演、建设文化广场、编辑廉洁文化丛书等活动,看似项目丰富、形式多样,但含金量不高、时代感不强。

在文化覆盖层面,廉洁文化受众和传播范围还有盲区。强调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多,一般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广泛廉洁教育的比较少,尽管一些区将廉洁文化建设延伸到社区、学校,但覆盖对象仍是少数,未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培育廉洁文化的生动局面。

为廉洁文化赋予更多时代内涵

固本培元筑根基,夯实廉洁文化基础工程。从思想深处做文章、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使文化软要求和纪法硬约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廉洁教育资源,推动廉洁教育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充分发挥反面典型震慑作用,形成警示教育大会、警示教育基地、线上线下廉洁教育展厅、警示教育片的宣传教育格局,做到监督常在、警醒常在、关心常在;要广泛开展家风教育,进一步深化家庭美德建设,以良好家风促进、带动优良党风政风形成。

地域传承育新风,发挥廉洁文化品牌效应。廉洁文化要观照历史和现实,贴近乡土习俗和群众需要。在传承中推进,xx人文荟萃、积淀深厚,要用鲜活的语言讲好历史名人勤廉爱民故事,用时代精神激活清廉守正的精神因子,实现廉洁文化古今交融、廉洁思想代际传承。在融合中发展,在统建中提升,对廉洁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精准定位,分类打造“先贤孝廉”“家风家训”“红色基因”“时代楷模”“特区清风”等廉洁文化基地和精品路线。

上一篇:社区(村)党建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有困难,找我们!”校园315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