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车辆工程

2024-11-27

大连理工车辆工程(共9篇)

大连理工车辆工程 篇1

复试面试可能遇到的为问题

按照以往复试流程,开场是五分钟的自我介绍,其目的是考察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还有语言组织能力。五分钟的时间,其实挺长的,你应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介绍的内容。自我介绍除了简历上的内容外还需突出一下自己学校学习的背景、自己的家乡以及自己的擅长的爱好。

介绍时调理要清晰,表情要自然,不要紧张。其实开始的时候人的本性都会紧张,但是过了1-2分钟就会自然放松下来,遇到一些语言上不好表达的情况时可以用肢体语言来加以协助。介绍时说话要清晰,眼睛要注视着主考官,并不时兼顾其他老师。大工的老师都很和蔼,不要拘束。

五分钟过后是问答交流环节,在此期间前几个问题会是主考官老师提问你,后面的五分钟左右时间会有其他老师加以提问。提问内容包含学生的家庭情况,本科学校情况,对学院的了解情况,以及对专业知识还有时事政治方面的掌握情况等。

如:

① 庭成员情况,以及家庭收入,父母的职业!

② 问一下你们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的背景以及考研情况

③ 考研学生的报考院校情况,报考大工的人数多吗?为什么报考大工?

④ 可能会让你说一下车辆工程专业全国排名靠前的大学是那几所,并排序。问一下大工的排名!

⑤ 你对大工汽车学院的了解情况(如07年成立啊,学院的优势方向啊,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啊等等)

⑥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方向,老师会问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如汽车的构成,汽车行业的三大主题,汽车电子的分类。汽车噪声与震动的来源以及消除方法,汽车轻量化的所包含的内容,你所熟悉得二维三维制图软件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学习,还有一些汽车上的专业术语,如ABS、EPS等)

⑦ 还可能会问你在校的一些表现(如学习成绩,在校参加过的竞赛以及实习实践)

⑧ 毕业设计的题目,以及进度与后期思路。

⑨ 关于时事政治的问题(如习近平的籍贯啊,六大常委的姓名。习近平最近出访的国家,还有什么朝鲜核试验,金砖四国,中国与美日的关系、是敌是友?钓鱼岛争端等等)

⑩ 问英语成绩问题。

⑪ 汽车方向的一些杂志,一些新动态,所熟识的一款车或者几款车。⑫ 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回答问题时要想好,可能有些问题本来就没有明确答案,需要自己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就行。补充一下有限元软件的有关知识。

有限元分析软件主要有ansysAbaqusls-dyne comsol 等,此类

软件是在三维制图软件制作出数字模型后,对模型进行比如受力、受热以及疲劳强度刚度等的校核分析软件。目的是优化结构,指导实际生产。

分析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处理---计算求解---后处理。一般前处理花费时间比较长。占总方针的一半以上。

以Abaqus软件为例,前处理过程顺序可为:模型导入---将材料属性赋予模型---模型间相互作用属性的创建---分析步的设定—网格的划分计算求解过程只需创建计算,计算器自动求解完成。后处理过程可以将仿真结果按照自己的需求提取相应结果。如温度值、压力值等并绘制相应图形。

大连理工车辆工程 篇2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对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1. 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的关键在于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行为主体的主动参与, 实现一定的行为价值, 并借以行为的反复, 产生积极的、持久的情感体验。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学会运用知识, 在具体实践探索中积极研究新问题, 努力寻找问题解决的闪光点, 以创新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在这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科技创新道路上, 一点细微的突破都能激起学生内心的兴奋点, 唤起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更大的热情, 从而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科技创新实践中, 学生的兴趣一旦形成,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 都不能阻止他们思考的脚步。调查显示, 83.5%的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

2. 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大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专业课程学习成绩、专业实践技能、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通过对该院2011级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类竞赛获奖的55支团队首位负责人的2013、2014两年度智育平均成绩分析来看, 智育成绩位于班级前50%的达到92.7%, 其中位于班级前10名的占62.3%, 而智育成绩位于班级后列的4名同学参加的也多是非专业科技创新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反作用于知识学习的效果可见一斑。

此外, 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本身, 就是学生运用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如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就是涵盖了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学生在参与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既实现了理论学习的实践化, 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强化高校学风建设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 宿舍内有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就能带动宿舍其他同学对知识学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班级中有部分科技创新带头人, 就能带动整个班级对知识学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该院车辆1105班通过6名科技创新带头人的带动, 历经两年的建设发展, 荣获17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奖励, 参与者覆盖班级70%的学生, 且该班级在整个2011级14个班级里面综合学习成绩一直位于第一, 并于2014年入围团中央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眼球, 由团队所辐射的正能量, 影响、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有所作为, 从而达到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整个大学生群体发展之功效,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历来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按照“三重视”“三加强”的要求, 有序推进, 均衡发展, 形成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外部支撑和内部架构, 扎实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 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树立正确导向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重在教育学生摒弃“获奖助学金”“综合测评加分”等错误认识, 树立“兴趣至上”“发展至上”的正面价值导向。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就是要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内容的教育, 初期教育引导学生在兴趣爱好或提升素质能力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期教育学生学会坚持, 勇于克服困难, 团结协作, 有责任和毅力;后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科技创新成绩, 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自身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兴趣的培养与发展、素质能力的提升等内涵式收益, 弱化对科技创新成绩、获得奖助学金、综合测评加分等方面的外在诉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导向。

2. 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 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规范有序

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组织、实施、总结等过程的管理, 不仅要确保活动的知晓度、覆盖面和参与率, 更要从各个环节做好服务保障, 提高活动的举办质量和水平, 切实让广大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魅力。同时,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人、财、物的管理, 做到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者人尽其才, 树立学生诚信科学创新意识, 规范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做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财”尽其用, 杜绝科技创新过程中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做好科技创新过程中使用物品的管理, 尤其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存档管理, 避免科技创新资源流失。

3. 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 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力

加强政策引导,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标准等措施, 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或比赛中来。据调查, 52%的学生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能在后期考研中给予优惠政策, 49%的学生希望可以获得额外学分, 42.5%的学生建议把科技创新作为课程学习的必修环节,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助力度。鉴于大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性, 在智力资源上给予大学生科技创新一定的指导尤为必要, 高校可通过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等措施, 激励教师深入指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攻关。

4.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多是团队协作活动, 需要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优势, 团结协作, 共同完成项目的思路设计、知识储备、创新制作等过程, 如大学生工程实训大赛, 涉及机械设计、材料力学、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数学建模、工程管理、3D快速成型等多学科专业。因此, 高校必须广泛动员, 从横向上, 鼓励学生围绕某一项目积极组建团队, 合理安排团队间的分工, 增强团队的力量, 共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进展;从纵向上,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梯队建设, 注重不同年级之间的互帮互助, 实现以老带新, 发挥优秀成员的传帮带作用, 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仅有学生的热情还不够, 还需要学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因此, 高校不仅要广泛搜集适合学生参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还要贴近专业实际, 积极搭建参与性强、覆盖面广、实效显著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库, 供学生选择参与。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提出了“一专业一平台”“一专业一赛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方案, 该院下设的“四系一部一室”各有一品牌赛事, 车辆工程系主推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大学生工程实训大赛, 交通运输系主推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 交通工程系主推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推大学生节能大赛, 力学教学部主推大学生力学知识竞赛, 实验室主推大学生交通实验技能大赛等, 形成了各种科技创新平台, 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6.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高校首先要注重校内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不仅要确保基地设备齐全;其次要从基地课业辅导、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设备维护、成果展区等各个方面强化基地功能, 切实让基地发挥最大功效;再次要注重校外基地建设, 积极拓展校外科技创新基地, 发挥校外基地在社会实用性、市场导向等方面的优势, 主动对接, 把校外基地的问题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研究, 协同比较优势, 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活力。

参考文献

大连理工车辆工程 篇3

201252055

World Population Day

Air Date: Week of July 5, 2013

The UN recently reported that the world population will reach

大连理工车辆工程 篇4

开放基金管理条例

(自2010年11月13日实施)第一章 开放课题的提出与经费的筹措

一、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依据资助经费来源分三类:A类经费全部由工程实验室所属各课题组承担;B类经费由课题组与工程实验室各出一半;C类经费全部由工程实验室承担。

二、开放课题名称与研究内容,A、B 类课题由课题组提出;C 类课题由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

三、工程实验室统一经费标准,根据申请人职称、水平与课题情况酌情发放。

四.工程实验室定期发布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第二章 开放基金申请、审批与启动

一、各类课题名称、研究内容与经费等经实验室主任、副主任、部分学术委员会议审议决定是否立项。允许立项的各类开放课题由工程实验室办公室对外发布。

二、开放基金申请每年集中受理、评审一次。

三、申请本基金者,须认真填写《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一式四份(两份原件),由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审查意见并盖章后,投送到工程实验室办公室。未按其中的说明与要求填报的申请书不予受理。

四、本基金申请者必须能够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开展项目研究,必要时能够来工程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

五、满足本章第三、四条规定的申请为有效申请。

六、有效申请,由学术委员会授权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审批,审批时间为每年3月20至25日。专门委员会由工程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分室负责人和若干学术委员组成。审议通过的申请将得到开放基金资助,由工程实验室办公室通知本人。

八、凡得到本基金资助的项目,均须填写《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资助项目任务书》,经工程实验室主任审核批准后,项目启动。

第三章 开放基金的管理

一、《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资助项目任务书》起合同作用,项目负责人不得擅自更改任务书的内容,工程实验室将按任务书的内容检查项目进展和完成情况。

二、开放基金完成期限一般为二年。依照确定的资助金额分划拨经费。项目结束或终止时所余经费应上缴工程实验室或课题组。

三、本基金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1.研究人员的在工程实验室期间的住宿与日常生活费用;

2.与资助项目直接有关的研究费用(材料费、加工费、试验费、专用小型仪器购置费、仪器设备租用费等);

3.与资助项目直接相关的学术活动费(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调研费、研究人员津贴及雇用临时工费用);

4.使用工程实验室内部的公共设施和大型设备应交纳的维护运行费与折旧费、水电费与管理费、公共性开支(如出版印刷费、会议费、评审费等)。

四、项目负责人必须每年一次向工程实验室提交《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项目结束时必须认真填写《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并按其中要求提交相应材料。

六、工程实验室主任应经常检查开放基金课题进展情况,如发现原研究计划不能实现时,有权调整、暂停或取消所资助的项目。

第四章 开放基金成果归属

一、凡利用本基金完成的项目,各类成果的单位归属为“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个人排名依贡献大小而定。

二、项目发表的论文须注明“本项目得到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或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Electric Vehicles”。鉴定成果和申报各类奖励时、取得的专利、经济效益等其它成果也须及时告知本实验室(写进项目进展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

第五章 开放基金研究人员待遇

凡获得本开放基金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成为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客座研究员”或“访问学者”。

说 明

一、本条例经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自2010年11月13日生效(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文[2010]002号总第002号);

大连理工车辆工程 篇5

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熟悉电机、电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气传动等相关内容,通过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培养达到电气工程专业专科水平,能适应自动化、电气传动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方面的科技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培养方向及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的专门知识。要求学生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分析、设计、试验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科学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设有必修课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1、公共基础课:现代远程学习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语文。

2、专业基础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

3、专业课: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器学、可编程控制器。

4、毕业实习。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体

本专业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奥鹏远程学习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平台进行教学、答疑、辅导,并辅助一定比例的面授辅导,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教学媒体为:文字教材、IP课件、教学平台、答疑系统。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4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本专业按3年业余学习来安排教学计划。本专业最低必修总学分为81学分,含毕业实习8学分。

取得学历的条件:对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学分且成绩合格者,颁发大连理工大学专科毕业证书。

五、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六、课程说明

课程考试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 %)+考试成绩(70 %)=课程最终成绩 所列课程全为必修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本课程2学分,总学时30。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可以分为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大学英语:

本课程18学分,总学时270。

大学英语1——3级词汇、词法解析、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语法、英文写作。

3、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4学分,总学时60。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掌握计算机实用软件的使用,为学生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主要介绍计算机发展及计算机硬、软件和微机组成、计算机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和网页制作。

4、高等数学:

本课程6学分,总学时90。

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它涉及到一元函数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等数学领域。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函数概念及初等函数性质,极限概念及运算,导数的概念、计算及应用,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运用,定积分的应用,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微分方程初步、无穷级数初步等。

5、邓小平理论概论:

本课程3学分,总学时45。

系统讲授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入分析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科学内容,讲授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外交和对外开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6、大学语文:

本课程2学分,总学时30。

主要讲解大学语文的古代部分:包括诗经、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周等。

7、电路理论:

本课程4学分,总学时60。

主要讲授直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谐振电路、互感耦合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网络图论、双口网络、动态电路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并培养学生必要的计算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电路的理论基础。

8、模拟电子线路:

本课程2学分,总学时30。

重点讲授常用电子器件的特性及各种低频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指标计算。主要介绍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放应管、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器、频率特性、功率放大器、差动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器、信号的运算与处理、波形的产生与交换。

9、数字电路与系统:

本课程2学分,总学时30。

主要介绍数字电路常用器件的特性、工作原理及由这些器件组成的组合电路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主要内容有:数制与代码、逻辑门、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化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数字系统设计、数模及模数转换等。

10、计算机原理:

本课程6学分,总学时90。

本课程主要讲述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CPU的内部结构及工作模

式、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半导体储存器基本知识及其扩展、计算机输入输出设计、中断系统、可编程接口芯片、A/D和D/A转换、串行通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掌握微机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等软件知识。

11、自动控制原理:

本课程4分,总学时60。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系统时域、频域分析和校正方法。主要内容: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分析、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控制系统的校正、离散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12、电机与拖动:

本课程4学分,总学时60。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机的基本理论、电力拖动的基本方法以及电机实验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磁路及变压器原理、异步电机、同步电机、以及直流电机的基本理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以及直流电机的基本理论、控制电机、电动机的选择、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等。

1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本课程3学分,总学时45。

本课程通过对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及其自动化管理等方面知识的简要介绍,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生产管理的技术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程主要包括: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基础、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理论概述、发电厂生产自动化管理系统、无人职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概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初步。

14、高电压技术:

本课程3学分,总学时45。

主要内容包括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特性,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绝缘性能,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雷电放电特性及防雷装置,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内部过电压及其防护以及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等。

15、电器学:

本课程3学分,总学时45。

本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电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结构性能等基本知识,了解电力线路及用电设备对电器的基本技术要求。课程基本内容包括:电器学的基本理论、典型低压电器、高压电器在电力系统种的工作条件与标准及试验、典型高压电器、成套电器与电器智能化。

16、可编程控制器:

本课程3学分,总学时45。课程基本内容包括: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可编程控制器构成、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方法,以及以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其他可编程控制器等。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起专)教学计划进程表

(2007年春季开始执行)

【说明】:1.要求最低必修总学分为81学分,含毕业实习8学分。修满最低必修学分并提交且通过毕业实习审核方可毕业。

大连理工车辆工程 篇6

逯宇铎,男,1981 年底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经济专业,1987 年入职大连理工大学,担任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管理与经济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与经济学部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海天学者校内合作人。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有辽宁省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全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大连理工大学)负责人、国际贸易职业资质认定培训考试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负责人、菲律宾卡威迪国立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全国高校国际商务类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中国国际商务教育与研究协作会)委员等。

二、研究领域

多年来主要研究贸易结构、对外投资、开放经济与区域发展、创新管理等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并指导相关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际经贸探索等学术期刊担任审稿人。同时担任大连市科技项目、辽宁省社科联课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等科研项目中的评审专家。

三、研究成果

逯宇铎教授所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连续多年获大连市科学著作奖二等奖,《国际物流学》获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材(研究生类)奖,《国际市场营销学》获大连理工大学校级优秀教材奖二等奖,《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态势分析与提升方略》获第五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论文一等奖(国家商务部)。《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省出口影响与对策研究》获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奖,《合作博弈视角下的交易成本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获第五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征文二等奖。

四、主要论著

1、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年。

2、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1 年。

3、国际贸易实务,科学出版社,2012 年。

4、国际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5、亚洲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合作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年。

6、国际市场营销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年。

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年。

8、国际物流管理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年。

9、国际物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10、中国区域服务贸易竞争力差异化发展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1 年第7 期。

11、技术进步、效率增进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机制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2 年第2 期。

12、贸易结构、分工经济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应,国际经贸探索,2012 年第5 期。

13、行业进入成本是否影响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研究,现代财经,2013 年第2 期。

14、集聚经济是否影响了企业生命周期———基于企业退出行为视角,财经科学,2013 年第10 期。

大连理工寒假实践报告 篇7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在社区接触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可能是彷徨,迷茫了,没有马上适应新的环境。

最无法忍受的就是队长们角色互换的速度,可能这一秒是一个灿烂的笑脸,保不准下一秒就是一个凶神恶煞的表情,我很难接受这样的做法,也许队长们是想把团队带好,让队员们适应这种氛围,早点接触这种想象。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在队里起到很大的作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队长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队长的眼色队员的闲言碎语。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适应环境,还有就是我适应了在新的环境里自学。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得到了锻炼,更新了自己对社会的思想观念,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加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微软总裁大连理工爆笑演讲 篇8

你们知道在我们那个上大学的年代不像你们这么丰富多彩。我们那时候除了追女孩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台下暴笑)你们比我们那时候惨,我们傻,老师让我们学啥我们学啥,也不管有没有用;而你们现在明明知道没有用,却还要学,所以比较郁闷。(支持的掌声)当然,除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科除外,因为卢校长在这。(暴笑)你们学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用。(台下再次更暴笑)

上大学的我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就长成我这样的,基本上不用考虑本班的战场,没有我的立足之地,我就发展别班的战场,我看上了一个女生,据听说还是北邮50校花之一呢。(笑)你们可别小瞧,50校花之一可了不得,当时我们北邮可有156名女孩呢。(全场爆笑)你说我那时是弱势群体,我能做什么呢,我什么都做不了,最后想出了一招我能做的事:写信。

第一封我写了身高1米82体重132斤家在江苏常州,父母是干什么的,家有几个兄弟。这简直就是一份简历,没办法,那时的我没什么只有这些,就给她投了简历。她没有理我。

我就开始写第二封信,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我就介绍了一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台下暴笑)我未来会怎么怎么做。。还是没回音。

我就写了第三封,说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不要求你做什么,我只要求你让我默默的喜欢你就好了。(全场暴笑)你知道那时的女生“纯”那!(纯音很重,全场笑)三封信就感动了她,她回信给我。

我就约她看电影,看的什么电影我不记得了。之后我们散步,我对她说,要不你嫁给我吧。(全场惊讶)她很惊讶说唐骏你是认真的?我说是,她说好我嫁给你。(更惊讶)就这样,第一次约会,她就嫁给了我,而后我们一起走过了随后的20多个春秋。(全场热烈的掌声)

第二:

争取留学名额

我那时在北京邮电上学,花了两年时间考研究生,考了全校第一,当时每个重点院校有两个名额可以保送到美国,但我却没被保上。

你们知道我当时是弱势群体,没有什么权利,但我不甘心就这样,然后四处打听,打听到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还有一个空的名额,我就去北广找老师,说想把学籍从北邮转到北广来。老师说,你为什么要转到北广来,我说为了中国的传播事业,中国的传播事业太落后了,我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老师说中国的邮电事业比广播事业还要落后,你怎么不推进邮电事业的发展呢。我说我太喜欢广播事业了,想为它献身,那时候的老师“纯”那,(全场爆笑)几句话就被我感动了。老师说好吧。经过复杂的转学手续转到了北广,我就向老师说想出国留学,老师怀疑的说你是不是为了出国才转到北广的?我说不是,我想出国学人家先进的技术回来武装中国的广播事业。你们知道,那时候的老师“纯”那,(更暴笑)他相信了。但是他说,申报名额已经交到国家教育局了,时间已经耽搁了。

我就去找国家教育部出国留学司司长,他说已经审批完了,现在来不及了。我那时候很失望,但我不想放弃,不想以

前的努力就这么白费了。你们知道咱们大学生是弱势群体,什么也改变不了,咱们什么都没有,但有的是时间,于是我就想了一个我能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很笨的办法:我开始去国家教育局“上班”,上班地点是教育局门口,(台下狂笑)

司长早上来上班的时候,我就迎上去说,司长好,来上班了?中午司长出门去对面食堂吃饭的时候,我就说司长吃饭啦,吃好点哈;司长吃饭回来的时候,我就说,司长吃完了,还有点时间,你可以午睡一会;下午下班的时候我说司长下班了。就这样一天两天,司长很奇怪什么时候教育局门口多了个保安,还只给他打招呼。你们知道,人那,不怕被人恨,被人凶,就怕被人盯上,司长开始不得劲了。

我倒无所谓,我还有四个月才毕业,这段时间我正好没地方去,就可以天天到教育厅来“上班”,感觉也都很气派,来国家教育厅上班(台下暴笑)。

到第五天的时候,司长撑不住了,中午我照样说,司长吃完啦,还有点时间可以午睡一下。司长说我不午睡了,你跟我上来一下。进了司长办公室,司长问你干吗的,我就说明了原因。司长什么也没说,第六天我照样过去“上班”,中午的时候又被叫进去,司长给了我一堆资料说这些你填一下,我就拿回去填。

第七天,司长给了我一张纸,说这是你一直想要的东西,那张纸就是出国留学批准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知道吗,人们需要执着的精神,你就拿出执着的精神给他们看,世上就不怕没有办不成的事。(全场热烈的掌声)

获选全国十大帅哥CEO

前一段时间参加鲁豫有约节目,鲁豫说唐骏博士你有这么多头衔我都不知道该叫您哪个,你认为你最重视的,最有价值的是哪个。我说我最有的价值的最有含金量的那个你介绍我时没说出来。鲁豫很奇怪,是哪个?

前一阵我被时尚杂志评为全国十大帅哥CEO。这是我认为最有含金量的一个(全场爆笑)。我被评为过全国十大经济人物,全国十大CEO,只要经济方面有关十大的我都被评过,就是时尚方面还是第一次。像我这种没有貌的人能被评为帅哥,我能不激动嘛,这是我人生的一次里程碑,我得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全场笑)

在微软的差异化竞争

我进入微软以后,在一万五千人中是倒数第一,在技术方面是最差的,我若在技术上与他们竞争,过二十年三十年我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人,顶多是个高级工程师。我想应该避开和他们正面竞争,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在那五个月后发现开发模式上的错误,英文版本开发出来后,需要过八个月中文版本才开发出来,过五个月日语版本才开发出来。好多人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有好多人提出来许多书面方案交给经理,将近有八十多份,但是你想想你要作为那个经理,你会看这么多的方案吗?

所以,交书面方案效果甚微,我就想如果我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找到了方法也找到了技术支持,那样就很有效果了。然后我就开始发挥我勤奋的因素,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分析这三种版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找出一种模式可以将三种不同版本都用这一模式进行开发,又找到了技术支持,然后写了一份书面报告,不仅提出这个问题也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将编的程序都放在这里面了。经理开会议一致通过了该方案,决定公司3500个人都使用这种研发模式,这样就需要成立一个宣传部门,在公司宣传这种模式,我称之为唐氏研发模式,理所当然的候选人就我一个,没有竞争对手,就在我刚进入微软八个月后就当上了部门经理。(热烈的掌声起。。)这就是我要讲的差异化竞争。

运用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

我在洛杉矶开了一家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我是计算机博士出身,对法律一点都不明白,光是有关的法律书就有一米这么高。我注意到别家事务所都是按小时收费,有时移民采用打电话的方式,一个小时都问不明白,但钱却搭进去了,让人感觉移民咨询像个无底洞,不知到得花多少钱才能办成。

我就采用和别家事务所不一样的商业模式:我是按案例收费,如工作卡转签证收1000美金,签证转绿卡600美金等,还有最重要的一句:不成功不收费,成功了再收费。这样就在洛杉矶一炮打响,我的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在开业五个月后就排洛杉矶第一位。(热烈的掌声起。。)

我告诉大家接下来的两年内我准备做一件事情,我从未涉足的领域,电影事业,(台下一片惊讶),别惊讶,谁让我爱好广泛呢。(台下哈哈大笑)中国好电影这么多,我的电影肯定做不成功,但我想运用一种和他们不同的商业模式,现在电影宣传力度很大,但许多观众看完后都会失望,好多人就自己买碟看,不再去电影院看电影。

我不会请大腕明星,砸很多钱进去,我会采用就和我刚才讲的在洛杉矶开律师事务所一样的商业模式,就是满意了收钱,不满意可以退票。

当然我有满意的标准的,我会在每个电影放映室里笑声安计数器,如果70%以上的大家都笑了,那他会记一,然后记

二。我要拍喜剧片,励志型的外资喜剧片,我希望电影所达到的效果让观众笑二十次,如果观众没有笑二十次,那么观众可以退票,我们会无条件接受。(好方法,真的与众不同)当然我们拍片就得拍的很好看,有很高的标准。

八卦故事

现在我将给大家一个特八卦的故事。这个故事我讲给了两个人听。一个是盖茨,他非常相信;另一个是朱镕基,他一点都不相信。所以在场的大家不用担心,你若相信,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盖茨,你若不相信,你或许就是下一个朱镕基。(全场笑)

我讲的这个八卦故事,你们要是相信,就是未来的宏观经济学家。在1985年的时候日本经济各个指数突然飘红,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据当时经济学家预计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到2012年日本就会在各个方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许多经济学家找不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令人很费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台下一片疑惑)因为那时候有个年轻人到了日本。(噢。。台下恍然大悟,许多人笑了起来,但还有些人不明白)

后来90年几月份,日本经济萎靡不振,持续五年的增长突然停滞不前,而这时美国的经济从萎靡中摆脱出来开始快速增长,道格拉斯指数一天涨了28.3%,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无法解释这个原因,感觉很奇怪,你们又知道为什么吗?

只有我知道,那时候有一个年轻人离开日本去了美国。不用我说你们知道那人是谁了吧。(我们恍然大悟)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盖茨后,问他微软从什么时候出现转折快速增长的,盖茨说94年几月份,他说不会你那时来的微软吧。我说你猜对了,然后盖茨目瞪口呆的盯着我。。

后来我告诉朱镕基总理这个八卦的故事后问他: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开始快速发展的,总理说97年下半年吧,他说你不会那时回的国吧,我就告诉总理是97年下半年回的国。总理急忙说:这跟你没关系,是这届中央政府领导的好。总理果然是总理,什么事都会往政府上靠。(台下暴笑)

97年我要离开微软的时候,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盖茨,据听说很煽情,(台下笑)我也给公司每个员工都发了一份,因为我是计算机出身,所以会COPY很多份。(暴笑)好多员工都哭了,信中我记得有这么一段:在微软的几年里,我不敢说我是微软最勤奋的员工,但我敢说微软里没有比我更勤奋的员工。(台下一片钦佩和笑声))两句一个意思哈。

很快盖茨打电话给我:骏(特深情),你一定要走吗?我说:比尔,我一定要走。“你真的不可以留下吗,我可以给你任何位置,随便你选。”(任何位置但不包括盖茨的那个位置哈(全场暴笑))“我离开中国太久了,我得回去参加祖国的建设。”“那好吧”。随后盖茨立即召开董事会会议,会上全体一致同意授予唐骏微软终身荣誉总裁称号。这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微软终身荣誉总裁称号,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就因为我曾经给盖茨讲了一个八卦的故事。。授予我终身荣誉总裁,盖茨就可以一辈子把我留在微软了(全场爆笑加特热烈的掌声)我现在哪都不敢去,大家都知道,其实宏观经济给我没啥关系,但我就怕离开了中国,中国万一出点啥事,那我可就是千古罪人了。(台下暴笑)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未来50年我不会再离开中国!(台下热烈的鼓掌)

劝盖茨改行程

2003年我接到盖茨秘书打来的电话,她说盖茨要在2月几号来中国,我大吃一惊,也很惊喜,你们知道吗,我在中国当微软总裁,副总理谁都可以见,就是江主席见不着,盖茨来中国会和江主席见面,我高兴的不是盖茨来中国,是我可以见着江主席了。(台下狂笑)

但算了一下,那一天正好是大年初三,和江主席见面可能有麻烦。我就告诉秘书说不行,那天大年初三盖茨不能来。你们知道有种人地位不高,但权力很大,(全场笑)秘书很生气说你竟然敢说不,你可知道盖茨的行程都是一年前安排好的。(台下一片惊讶声)是,我知道,可是那天来会有麻烦,会面不会顺利。你自己跟盖茨谈吧。我就打电话给盖茨,告诉他那天不能来中国,他很惊讶,说你可知道我的行程都是一年前安排好的。你们知道盖茨脾气很大,不是,应该说他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台下狂笑,暗指他脾气很大)。我说,我知道,你的行程是一年前安排好的,可是中国的春节是5000年前就安排好的。(全场鼓掌)盖茨更惊讶了。你想想美国人听到5000年是什么概念,盖茨得惊讶成什么样。(台下一片笑声)

大连理工车辆工程 篇9

●如果企业没有以自己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体,国家没有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学有责任,因为大学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而且国家也需要大学来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但企业自身更有责任。大学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帮助企业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层次越高,对大学合作要求的层次也就越高。

《大学》: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您认为,今天我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怎样的意义?

欧进萍校长(以下简称欧校长):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一个国家、一个行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自主的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创新型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就不可能诞生,现有企业也不可能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更不可能持续发展,甚至迟早会是“死路一条”!如果企业没有以自己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体,国家没有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目前,企业创新与大学结合得很紧密,但从事技术创新的研发队伍大多数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以及部分企业因项目临时组建的研发团队,企业参与人员基本不作为团队的主体,而且没有系统掌握项目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包括依托企业的多数研究项目。一旦项目结束,大学科研人员撤走,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队伍和实体,就很难把新技术做精做细、使示范的工程规模化或创新的产品升级换代,很难实现产业、产品、质量、性能的提升等。这些后续工作不做好,就容易导致刚突破的新技术断档甚至死掉。所以,企业非常有必要建立起以自己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毕竟,无论是新型企业的产生,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都要以拥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

《大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需要大学做什么?

欧校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大学发挥的作用也因此有所不同。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具有技术改进和创新的意识,但缺乏问题分析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大学帮助企业提出技术改进和创新方案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具有初步技术创新能力,知道自己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技术改进和创新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需要大学协助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第三个层次是企业拥有了基本的技术创新能力,既能捕捉与企业的进步、产品的提升或新产品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新技术,也能抓住这一苗头开展研发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生命力,这时需要大学超越企业当前的技术创新状况,去做更高端、更前沿的科学研究,为企业后续的技术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层次越高,对大学合作要求的层次也就越高。但不论是哪个层次的社会服务,大学都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有谋划技术创新的战略。大学要理解企业的需要,也要理解自己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二是要帮助企业具体谋划其技术创新的内涵、领域、条件,策划研究开发平台等。三是要能够给企业具体策划相应的人才队伍,并能为其输送人才,最终帮助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创新队伍,这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

《大学》:那么,企业的责任又是什么?其主体性通过什么来体现?

欧校长: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学有责任,因为大学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而且国家也需要大学来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但企业自身更有责任。

企业的主体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研发有投入,尤其是有经费投入;二是要建设自己的技术创新队伍;三是要形成自己的研发平台;四是要承担作为主体应该做的创新工作。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平台,而全用大学的平台;没有自己的人才队伍,而全依靠大学的队伍;企业自己不做技术创新而全靠大学做技术创新,这样的企业就不能称之为技术创新主体。

●大学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跟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合作,这样大学可以从简单的技术支持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地追求更卓越、更远大的目标,实现更具挑战性的技术发明和创造。也只有达到这样的合作高度,我们的大学才能够与世界高水平的大学竞争。大学首先要重视社会当前的需求,同时也要高于现在,面向未来。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大学不能完全被企业所牵制。工程人才的成长,需要大学培养,也需要企业培训。

《大学》:大学对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付出,可以为大学自身的发展带来什么?

欧校长:大学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促进自身的发展。第一,大学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跟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合作,这样大学能从简单的技术支持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地追求更卓越、更远大的目标,实现更具挑战性的技术发明和创造。也只有达到这样的合作高度,我们的大学才能够跟世界高水平的大学竞争,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层次还比较低,大学肩上的担子也比较重。第二,创新大学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大学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需要继续完善和创新,尤其要改变大学主要围绕企业需要的单项技术开展研发或提供单一科技服务的合作模式,逐步过渡到帮助企业建立一支支研发队伍、一个个研发中心的新的产学研模式,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大学》:为更好地适应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大学是否需要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欧校长:大学首先要重视社会当前的需求,同时也要超越当前、面向未来、着眼未来。大学适应社会需求,这只是大学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同时,大学还要面向未来世界的需要,促使培养的人才具备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面向未来社会更高需求的意识和知识能力结构,那么他就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相反,如果大学培养的人才只是适应现在,而不是高于现在,则必不可能满足未来需求。

当我们说大学要培养企业、社会所需人才的时候,其实指的是培养的人才要具有能够面对动态发展过程中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这样的人才,既能够运用他学过的知识,还能够快速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以解决新问题和适应新挑战。所以,不是企业或某个岗位眼下有什么样的需求,大学就马上培养这样的人才。坦率地说,如果企业需要大学毕业生马上具备他们所需要的那些知识和能力,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培训来实现。

因此,大学更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去创造未来,去引领未来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不仅要适应现在,更要引领未来。MIT校庆时讨论的是未来100年世界需要什么技术,需要什么工程?大学应该研究什么技术、什么工程?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适应未来50年、100年的发展?这种思路非常重要。

所以,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大学不能完全被企业所牵制。社会对大学有各种期望,表示社会对大学的厚爱和期盼,但是我们要好好分析,在人才培养上,大学应该做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两者应该如何分工与合作。

《大学》:大学与企业分工合作培养人才是否意味着,经历大学教育的培养后,还必须经历企业培训的持续培养,人才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

欧校长:是的。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的确很重要,但是任何伟大的人才,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单单是大学就能培养出来的。在实践中的锻炼、提高,是任何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人单位(企业)应该有培训机构或培训计划,让毕业生在不断地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得到持续培养,这也是终身学习的要求。

现在,很多时候一讨论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就有人觉得是大学没培养好人才。对此,我认为应该这样来看,一是工程人才的成长,需要大学培养,也需要企业培训。大学只是培养卓越工程师,或者说是培养创新型工程师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毕业生还需要在所从事的具体工程项目中锤炼,在培训中发展与提高。二是中国的企业接收了不少大学培养的本科生、硕士、博士,而要让毕业生具备某个企业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通过短时间的培训便很容易实现,可是现在很少有企业有像样的培训机构。

《大学》:如果将大学和企业的联合培养看作是人才成长的两个环节,那么,企业这个环节会更加偏重于实践能力的磨练和提升。如此,大学开展实践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欧校长:实践教育有两个取向,一个是技能实践能力取向的实践教育,另一个是创新实践能力取向的实践教育。后者是大学的重点,即通过创新取向的实践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创新思想,并且能够把创新的想法实践出来,这是大学应该重点培养的实践能力。

当然,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但大学如果只强调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那就是在培养工匠。我们培养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是需要他在掌握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有创新的想法,这种想法应该是有技术高度,有理论支撑,并且他还能根据掌握的技能和工程要求,将这个创新想法实践出来。这样的实践才是创新实践,这样的实践创新能力才是大学要重点培养的实践能力。

所以,我认为,大学的创新实践基地应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大学的文化活动中心;二是工程训练中心,是培养工科学生基本技能的地方;三是创新实验中心,它更多的是促使学生有自己的构想,并按实践的模式把构想做出来。

●中国大学的角色太多,任务太多。大学要超脱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结合,既要尽好责任,又不盲目被企业的需求所牵制。大学在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上已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没有把国内培养的高端人才很好地引导到技术创新的体系中,没有使我们的高端人才在企业的技术创新领域充分就业和发挥其作用。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我们更需要从国家人才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用好高端人才的问题。

《大学》: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您认为目前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欧校长:大学和企业应该是在不同场面或层次上的合作与结合。目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学跟企业仍然在同一个层面上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中国大学的角色太多,任务太多,并没能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具体来说,我们的大学,既要以科学前沿的视角帮助企业抓取发展中的问题,又要开展解决这些问题的研发活动,还要能够把它变成技术并帮助企业把产品做出来,甚至还要把产品销售出去,把钱挣回来。全世界没有哪一所大学,像中国的大学以及中国的教授这样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可还有人批评大学做得不够!现在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是,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技术创新体系?用什么样的体制来推动它的发展?我认为,大学要超脱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跟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结合,既尽好责任,又不盲目被企业的需求所牵制。

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我们没有把国内培养的高端人才很好地引导到技术创新的体系中,没有使我们的高端人才在企业的技术创新领域充分就业和发挥作用。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关键就在人才,特别是像博士、硕士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我国大学已在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这样的人才,其中博士人才尤其是工程博士人才的招生和毕业人数已经超过美国。如,我们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4万人、博士研究生6.24万人。但是,我们培养毕业的博士大都到哪去了?答案是,一部分到了高校和研究机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到外企尤其到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办的研发机构去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企业大多没有研究开发中心,没有足够高质量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岗位,我们的高端人才就业的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量高端人才因缺少高质量就业机会和发挥作用的空间而流失了。因此,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为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让他们发挥作用非常重要。

《大学》:那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并不是我们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而是企业没有使用好优秀人才?

欧校长:至少我认为是这样,我们的大学其实是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的。当然,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还要下工夫,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和空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用好人才,要为人才创造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健全的体制机制,让这些人才有干事业的空间,让他们心情舒畅,获得应有的待遇。

中国大学培养的人才中不乏高端人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大部分是中国培养的博士和硕士。中国大学培养的很多博士同样也在国外当教授,主持或参与重大研究项目。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有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当教授的,而且是美国能源方面很重要的教授;有在瑞典皇家工学院当教授的,而且是很出色的教授;有在英国牛津大学当教授的;有在日本理化所,相当于我们中国科学院这种机构当高级研究员的,等等。其实他们都是中国自己培养的博士,所以说“中国培养的博士不行”这样的观点太片面了!

我们确实有必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怎么用好人才也是要下大力气的。有人统计过,我们培养的人才有40%流向了外资企业,流向了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如惠普、摩托罗拉、IBM、微软,这些企业的研发人员大都是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还有少量的硕士。所以,这恐怕对我们是很大的压力,甚至是残酷的竞争。我们欢迎外资企业进来,但我们首先要用好自己培养的人才,来发展我们自己的事业,发展和振兴我们的本土企业。

中国培养一个博士平均需要22年,这22年是需要很大的教育投入的,包括国家投入和家庭投入。那么,这些花费了我们这么多金钱和心血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是为中国工作还是为外国工作?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只是为外国工作,那“外国”并没有支付这22年的教育经费。

《大学》:但就业以及选择到什么企业去工作,似乎更多是个人选择自由的问题,有必要上升到国家利益来看待吗?

欧校长:有必要。因为,从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来看,毫无疑问,国家之间是存在利益分割的。中国培养的人才,就个人而言,当然可以自由选择进入中国企业还是进入外国企业。但是,如果人才进入外国企业,是不是应该有一些附加条件?当然,这个附加条件应该包含什么,以及是由就业者来承担,还是人才使用单位来承担,还可以深入讨论。

《大学》:如此看来,高端人才的就业或使用问题还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问题,甚至是安全问题?

欧校长:是的。尤其是在全球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高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绝不只是高校的问题,而必须是国家的问题。大学当然应该培养好人才,但国家还要用好这些人才。国外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用的大都是中国的博士,其数量岂是三五千,这些人才为他们创造了多少技术创新和利益!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我们更需要从国家人才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用好高端人才的问题。

目前,人才竞争不止是跨国之间的远距离竞争,而且在本土境内就有竞争,后者的竞争距离更近,更直接,压力更大,也更残酷。所以,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国自己培养的人才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岗位,让高端人才发挥作用,用事业留住他们,这是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不是说大学不再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了,而是意味着大学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帮助企业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大学帮助企业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时,大学还是要去做源头创新,做新技术、高技术的前沿研究。硅谷的确需要斯坦福大学,但不只是斯坦福大学就能够发展成硅谷这样的规模。

《大学》:您认为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合作需求,如何才能有效地被意识到和激发出来?

欧校长:大学要关注企业,企业也要关注大学。企业要研究哪所大学在哪些方面有所擅长,大学要知道哪些企业有什么技术需求、人才需求。比如,大学要知道国家有哪些行业,行业里有哪些大企业,有哪些创新联盟等等。应该说,目前大学还是比较主动的,希望能够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发机构。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还很薄弱,国家要有鼓励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政策。

我认为,对于某些类型或一定规模的企业,要规定它们必须以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比如1%到2%。假使某个企业的产值有100个亿,那么将1%到2%用于研发的钱就是一两个亿,这时企业就会主动去思考研发什么,是否要组建队伍,是否要组建平台以及如何借力高校等问题。对于这一两个亿的研发投入,国家可以对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企业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的积极性。反之,如果企业不投入研发,那么就要将这一两个亿全部上缴纳税。

同时,建议科技部不要再设立大大小小的项目让企业来竞争,而应该让企业自主投入,自主来做技术创新,这样才有主动性和可持续性。还可通过一定的强制措施,例如税收调节来促使企业拿出经费来做研发。

《大学》:大学参与企业投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合作,会不会受到企业的牵制而弱化自己的创新能力?

欧校长:的确,大学和企业的创新有各自的特点。毕竟,大学的创新是更高端、更前沿的创新,企业的创新是适应市场产品的更具体的创新,大学和企业并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竞争和结合。

如前面所说,目前我们的大学任务太重了,既要在世界范围内去解决诺贝尔奖的问题,又要解决发达国家里由企业承担的技术创新问题,甚至还被要求去办企业,这些确实会影响到大学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有观点认为大学迷失了方向,其实应该说,大学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些科研经费和一定的利益,但并不是这方面的利益吸引了大学与企业合作。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大学并没有设置自身的利益,其真正的目标是希望企业能够实现技术创新,能够有新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使企业具有国际竞争的能力。换言之,大学实际上是在发挥自己的作用以承担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

《大学》:那么,大学和企业如何既保持各自的功能界限,又能很好地建立和运作合作关系?

欧校长:要注意一点,大学不是要代替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是帮助企业谋划技术创新。大学和企业要合作来谋划技术创新问题及组建研发队伍,使企业自身的队伍能够做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实这也是增强企业自己的“造血”功能和创新功能,大学只是起一种协助的作用,甚至是带领和引领的作用。因为企业做的都是一个一个的单项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能又会碰到另外一个问题,总不能一碰到问题就去找大学来解决。现在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体系,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企业在做技术创新。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是不合理的。不是说大学不能为企业做,而是说,大学不能永远为企业做。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不是说大学就不再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了,而是意味着大学可以从不同层面帮助企业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学在帮助企业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时,还要去做源头创新,做新技术、高技术的前沿研究,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毕竟,大学和企业的定位、追求是不同的。

《大学》:您认为哪些大学应首先积极参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欧校长:毫无疑问,是研究型大学。因为研究型大学有龙头技术的储备,有培养高端人才的能力,有培养研究人员的经验。所以,主要还是研究型大学来发挥协助和帮助,或者说是合作的作用,以加快中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大学》:“硅谷”是否是大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追求目标?

欧校长:人们常常问中国为什么不能像斯坦福大学那样产生一个“硅谷”。我觉得,硅谷的确需要斯坦福大学,但不是有了斯坦福大学就一定能够发展出硅谷。硅谷的发展,一是得益于大学人才以及大学创新的技术;二是得益于美国完善的金融资本投资体系,催生和发展企业;三是大学技术转移或孵化的小企业很快被大企业收购,从而为大企业注入新的技术和产品并依托大企业体系快速发展。

上一篇:团支部风采展示下一篇:飞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