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2024-09-21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精选7篇)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篇1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增添、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

感受。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和阅读童话故事。

3.配乐曲《神秘花园》和歌曲《分享》。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教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哪个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

2、教师:原来同学们读过这么多的童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则童话——《巨人的花园》。

3、介绍王尔德。

4、读题想象。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在你的心目中,这个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的?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了解字词学习情况。

PPT出示词语:

洋溢 允许 围墙 训斥 冷酷

愉快 隆冬 孤独 覆盖 凝视

拆除 增添 告示牌 火辣辣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鲜花盛开 草翠花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给词语分类。

教师:童话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

物?请同学们将以上词语归到有联系的类别里。

巨人:允许 孤独 训斥 火辣辣 冷酷 拆除 愉快

孩子:洋溢 增添 凝视

花园:围墙 告示牌 隆冬 覆盖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鲜花盛开 草翠花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词语理解,导学预设。

训斥: ①画出巨人训斥孩子的话。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都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

②读中想象:巨人在“训斥”孩子们时是什么样子的?他的声音、表情如何?

③抓住“训斥”前后的提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冷酷 洋溢 凝视”等词用联系上

下文的方法理解。

梳理故事脉络。

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请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根据这些词语把课文分成三段。

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根据词语把课文分成三段。

④用上时间词,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课堂作业,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说一个句子。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抄写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品读这篇感人的童话。

二、读文想象,感受体验。

1、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

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篇2

很多儿童阅读推广者更愿意将童话当成课外读物, 让孩子轻松自在地阅读。但是, 当童话成为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时, 就无法实现儿童文学的真实阅读吗?在思考中, 我有了探索、尝试的想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 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从阅读中学习”, 也就是在“学习阅读”的基础上, 进一步练习从阅读中学习新知, 同时也在阅读中巩固、发展阅读能力。因此, 阅读知识和策略的教学就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 也是我本节课的设计初衷。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通过故事结构理解童话故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童话小精灵———角色、场景、情节

一、课前导入, 引出三个小精灵

1援请学生回忆, 曾经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然后小结:同学们, 我们读过那么多童话, 除了知道童话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内容, 有些同学读过后还有所收获和启迪, 这些都是很好的。童话能开启我们的想象力。现在老师给同学们看一个无字的童话故事——— (出示《机灵的老鼠》故事) 。请学生发挥想象, 进行猜测:这是什么故事?以调动学生童话阅读的已有经验。

【意图:通过对无字童话的猜读, 把孩子们吸引到童话中来。】

2援童话家族中有七个小精灵, 它们就像一朵七色花, 是构成童话故事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先了解其中的三个小精灵。

接下来,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刚才这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这个故事主要是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 帮助学生认识“角色”“场景”“情节”。

3援教师小结:角色、场景、情节这三个小精灵是构成故事的基本要素。掌握了故事的基本要素,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 也方便我们把故事说给喜欢的人听, 还可以试着用作者的方法创作自己的故事。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跟着三个小精灵来学习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意图:课前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构成童话的基本要素, 这对学生以后的童话阅读有帮助。】

二、完成“角色场景学习卡”

1援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马上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2援完成学习卡。

(1) 教师示范。你们瞧, 老师做了一张这样的学习卡, 一边读课文一边记录, 当我读完第1、2自然段时, 知道了——— (出示课件“角色场景卡一”:巨人:外出旅行;花园: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于是, 我就这样写了下来。

(2) 提出要求。这样的学习方法多简单呀!这里还有四张学习卡, 你们四人为一小组, 共同完成。

(3) 小组学习。

(4) 交流汇报。选两组汇报, 将学生的学习卡贴到黑板上。

(5) 说说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花园的变化与巨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意图:角色场景卡的填写, 作用有三:一是理清童话的故事脉络;二是利于学生复述整个故事;三是浓缩故事梗概, 便于学生从中发现花园变化的原因。】

板块二:童话小精灵———角色、场景、情节交织成美丽童话

一、情节梯

过渡:同学们很会发现, 场景的变化随着角色的变化而改变着。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巨人究竟经历了哪些问题, 他又是怎么去面对和解决的。为了方便整理, 老师将带大家用图表 (情节梯) 的方式来记录我们的发现。

1援教师示范。

2援提出要求。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阅读全文, 看看巨人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又是如何解决的。 (出示“情节梯”。要求学生用简要的句子概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3援小组交流。

4援口述情节。

5援说说发现。原来, 角色、场景、情节三者是相互交融的。

二、情节牌

过渡:同学们真会发现, 角色、场景、情节交织成了美丽的童话。那现在把情节梯换成情节牌, 把情节重新排排序, 你觉得会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让学生大概了解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叙述方法。

【意图:围绕“情节”这个核心, 引导学生填写“情节梯”, 玩“情节牌”, 进一步熟悉情节。学生在亲身参与中, 体会到情节的不同安排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板块三:情节小王子———关键情节

1援关键情节。故事的情节就是由一个一个事件组织起来的。在这些事件中会有一个关键事件 (或称故事的高潮) , 当这个事件获得解决后, 故事就接近尾声了。同学们找找哪个事件是这个故事的关键情节。如果改变了这个事件, 故事可能会有什么不同的发展。

2援故事结局。表扬鼓励学生所设想的不同结局, 出示原著故事结局。 (略)

3援布置作业。如果保留关键情节, 改变其他情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去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 也可以自己动手改编情节。

【意图:关键情节的学习, 除了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怎样写童话。】

以上教学尝试在课堂上有两条线:一条是关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探讨, 一条则是阅读策略的教学。从成效来看, 确实对学生阅读童话故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 教学中对于文本情意的探讨较为欠缺, 偏向于较理性的文学分析。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适合童话教学?关键还在于教师希望通过童话教学达到什么目标。一样的花园开出不同的花, 是很自然的现象, 而这也正体现出童话教学的多元面貌。

【评析】

从本课的说课,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执教者十分明确的课程意识。何谓课程意识?就是执教者对自己所授科目的几个相关问题非常清楚, 即:这门课程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什么?具体策略有哪些?就这篇课文而言, 教学本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这篇童话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要完成怎样的使命?怎样让这篇童话发挥它作为一篇课文 (而不仅仅是一篇童话) 的作用?胡老师的思考是:教学这篇童话的目的不仅仅要帮孩子们读懂这篇童话, 而且要帮孩子们获取读懂这一类童话的本领。

胡老师教给孩子们的本领是特别管用的。一是“明确三要素”, 二是“填写学习卡”, 三是“搭建情节梯”。按照这样的步骤, 学生便能很快地将一篇童话作品读懂读透。当然, “透”的尺度是因人而异的, 但是就当下孩子们的阅读背景而言, 是可以达到他们这个程度的“透”的。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 篇3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为“杰出人物”。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贝多芬正是这样的一位伟人。作为“乐圣”,他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做斗争的榜样,贝多芬更是令人崇敬。

课文写的是“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通过女佣的介绍、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和贝多芬自己袒露心声,由表及里,成功地表现出了他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文中贝多芬的性格是双重的:他有巨人般顽强的品格,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把伟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力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品味精彩语句,感悟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模仿本文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语句,学习本文“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格。

确定依据:根据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一要求,笔者确定了知识和能力目标;针对现代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说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要求,我确定了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品味精彩语句,感悟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格。

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 感悟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格。

2. 理解贝多芬凡人的行为和情感,探讨这些行为和情感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指导学生写作时如何选材。

四、教学设想

笔者准备用两课时六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第一课时主题:走进巨人 感悟精神

教学方法:启发导学式

具体步骤为: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

(二)聆听故事 走近巨人

(三)速读课文 感知内容

(四)走进巨人 感悟精神

第二课时主题:合作探究 学习技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

分两大步骤:

(五)合作探究 学习技法

(六)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

(设计理由: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地直奔课题。)

(二)聆听故事 走近巨人

(提前一星期要求学生课外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获得对贝多芬的整体印象。推荐书本: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约翰·克利斯朵夫》,丰子恺的《关于贝多芬》。推荐网站:http://www.hongen.com/art/gdyy/bmrhc/gb201.htm;http://www.ntxxjs.com/jxrj/moon/index.htm)

设置问题:贝多芬,你知多少?

让学生根据查找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进行交流,如:生平事迹、音乐成就、逸闻趣事、不幸遭遇等,然后老师着重从不幸遭遇、音乐成就等方面进行归纳。

(设计理由:1.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大课堂容量,为后面“走进巨人,感悟精神”以及“合作探究,学习技法”两环节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贝多芬有全面了解,获得整体印象,他们就急着想知道课文写的贝多芬是什么样的。)

(三)速读课文 感知内容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完成两个任务:

1.以女佣的口吻复述故事情节。

2.概括访问过程中的事件。

(设计理由:变换人称复述,既有耳目一新之感,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梳理概括能力,让学生很快地把握课文内容。)

(四)走进巨人 感悟精神

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分三步走:

1.品味语言 解读灵魂

设置问题:课文题为《音乐巨人贝多芬》,“巨人”就是本课的中心。那么,文中哪些语句能表现他巨人的品格?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巨人”:对音乐的执着,抗争厄运的刚毅顽强。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语句。这个环节要读、品、悟相结合。学生找出了表现他巨人般坚强性格的语句后,要引导学生品味重要词语,由外入内,深入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感悟他的顽强精神;重点段落和语句,还要求学生有情感地朗读。

具体从侧面描写——女佣介绍,由远及近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品味解读。

(1)侧面描写——女佣介绍:“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一点忙”——独立

(2)外貌描写:

特写镜头: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可看出其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分析这段时,笔者采用换词辨析法和想象感悟法。例如:我把“蓬勃”换成“蓬乱”让学生比较品析;分析“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一句,让学生想象并感悟贝多芬眼睛里蕴涵的复杂、不可捉摸的东西和他内心强烈的炽热。

(3)语言描写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三句话:

①“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②“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演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2、聆听音乐 加深理解

过渡:贝多芬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生命的象征,是灵魂的音响。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再次感受他对厄运的解读,与命运抗挣的顽强精神。

播放《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后说说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3、拓展延伸 话说巨人

贝多芬在耳聋后仍坚持创作,并且写出了美丽的曲子;我国也有瞎子阿炳,在失明后拉出了动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些人都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息,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人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们的故事,让你有什么感想?(力求运用一句有关厄运的名言或俗语)。为了便于学生述说感想,老师可以将有关厄运的一些名言俗语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

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困难如弹簧,你强它就弱。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把你的苦难当做一个难得的经验,忍耐一时之痛去体会它,你将因为这些苦难而比别人更了解人生。

———罗曼罗兰

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

———伯 尔

当命运递给我们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

———雨 果

小结:音乐是永恒的,贝多芬也是永恒的。贝多芬的永恒,不仅在于其音乐的成就,更在于其面对磨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今天我们走近并走进了大师;今后,我们还要走向自己!希望大师坚韧、顽强的奋斗精神,能永远伴随我们去克服今后更多的困难。

第二课时

(五)合作探究 学习技法

(新课标说:“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为此我设计了本环节。)

先让学生说心中的疑惑和发现,老师归纳,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课文还写了贝多芬另外一些性格,老师为什么不分析?

2.这些性格看上去不伟大,好像与“巨人”的中心挂不上钩,可不可以删掉?

3.我所了解的贝多芬不止这些性格,他很怪异,课文为什么不体现呢?

4.我发现课文的外貌描写很具特色,写得好。

然后老师让学生合作研究,逐一解决学生的问题,分四步走:

(1)分析人物的凡人形象,探讨凡人行为和情感的作用,学习选材技法;

(2)探讨课文为什么不体现贝多芬的怪异性格;

(3)探讨外貌描写的规律和技法;

(4)写作训练。

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与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要求:

1.选取同班同学;2.描写外貌;

3.三五十字即可;4.不提及姓名;

5.完成后朗读大家一起猜。

(六)布置作业

以“我最熟悉的同学”为题,写一篇作文。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篇4

《巨人的花园》是本册书第三单元“感受亲情”单元的一篇课文。“感受真情”共包括五篇文章:《一把倾斜的伞》感受的是平淡细腻而无私的爱在亲人之间的传递与延续;《伙伴》感受的是朋友间的赤诚之情;《信任》品尝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金色的蒲公英》品味的是妈妈对女儿充满爱的教育。而《巨人的花园》则通过巨人的花园由“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到“冰雪覆盖,满园荒凉”再变回到“鸟语花香”,以及巨人由自私自利到不自私自利,从而学会与人分享快乐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爱是分享,真正的快乐来自分享。课文以童话的形式,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使其中蕴涵的道理自然流露,贴近儿童心里,孩子容易接受。

同时,我认为这篇课文也是第六单元“安徒生和他的童话”的前奏,其童话的形式和爱的主题正与安徒生童话中“同情和关爱”的主题产生共鸣。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以及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技能目标:能复述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明白自私自利的人不会快乐,只有学会与人分享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巨人的花园以及巨人变化的原因,从而感悟出学会与人分享才会快乐。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教法学法:

我们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激发情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感悟、情境体验、对话交流、激情朗读,体会巨人前后态度情感的变化,从而感悟出爱就是分享,分享才会快乐!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阅读引入,点明爱的主题

本单元所有文章都在回答“爱是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由67页阅读链接中选自刘墉玉兰花中的一个故事引入,让学生自读,明白选文中爱是什么的主题。这段选文与巨人的花园的主题正好吻合,但内容更浅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故而作为引入,也算做是我们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整合。

(二)自私自利,走进爱的冬天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读中想象和想象中读的方法,让学生想象当春天又来时,花园中却仍是冬天的荒凉景象,交流自己此时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注意尊重、珍视孩子的独特体验,从而读出自己的个性。再通过“表演探究”了解花园之所以没有春天的原因,探究出巨人自私自利的内心世界。

(三)幡然醒悟,找回爱的春天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是课文理解中的难点,我们设想能通过与故事中人物对话和感情朗读探究出巨人思想变化的原因,从而领悟学会分享才会快乐。最后通过给花园起名字使主题得到升华。

(四)教给方法,指导复述

出示本文的故事提纲,让学生看提纲复述,告诉学生这是讲故事的一种方法。

我们这节课的设计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自然,希望能让学生在自然、主动的状态下、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评说课稿

1、对教材分析的透彻、明白。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性,

3、教师对课文重点选择恰当,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阅读,但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层次,没有充分的体现。

4、教学重难点得到体现,并能解决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篇5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1

教材分析: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等基础知识。

2、学习、积累描写巨人的花园的景色和巨人心理活动的句、段,理解巨人的花园变化的原因。

3、在提高朗读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感悟、体验、想象等学习能力。

4、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等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语句的学习,发展朗读、感悟、体验、想象等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等道理

设计意图:

一、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想象。

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基本的语文课程目标,本课教学中我力图体现从读中积累语言触发语感、读中再现情境加深理解、读中训练想象发展思维、读中内心体验激发情感等方面内容,以读为本,让 “读”不仅仅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整个教学的过程。

1、读中理解。在学习第1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朗读后用自己的话讲讲花园的景色,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对“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有了自己的理解,再找出概括花园景色的词语(漂亮),这样先分散后集中的感受使学生很容易的就明白了本段的主要内容,也为有感情的朗读和后来的背诵打下了基础。

2、读中感悟。在学习7、8段中,学生通过巨人态度的变化感受其内心的变化。

如:激动处,巨人已经很长时间都没见过阳光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应该读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学生在理解后就更加能读出巨人发脾气时的暴躁和粗鲁;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叱责”表现出巨人的愤怒到达了顶点。学生在一系列的词语、语气的程度甚至的标点的感悟中都能很形象的读出巨人当时的心情。

3、读中体验。巨人第一次赶走孩子们的时候,自己的花园里一直都是冬天,第6自然段中描写了花园内外景色的不同。朗读前引导学生说说“刺骨的寒风”、“雪花飞舞”等有所经历的体验,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再现出花园景色的对比与巨人的孤独、无助,学生带着体验朗读,会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也与文本的内涵相吻合。

4、读中想象。文中那个具有着魔力的小男孩,用自己的眼神温暖了冷酷的巨人,那醒悟后的巨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到了巨人内心的愧疚与悔意,再读巨人的话时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议”的准备,是“写”的基础。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二、在阅读理解中训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进入新的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赋予了其太多的内涵和任务。关于语文阅读课如何去上,存在着太多的声音。身为语文教师,好多时候竟不知道该向着哪个方向走。所以,“扎实”这个词无论是在报纸杂志还是在平时教研活动的评课中很少看到或听到,仿佛语言文字训练扎实的语文课就是一种倒退。

然而,毋庸质疑,听、说、读、写是语文最具特色的学科特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小学的语文课如果离开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那将是语文教学的又一种缺失。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把训练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

1、课的开始,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回顾,也是对课文中生字、生词的复习与巩固,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注意了细节的把握,使学生真正的会其音,明其意。

2、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应该学生学习、收获的阵地。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应该逐渐向着段、篇过渡,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后,我提示学生了解其构段的方式——先概括后具体,也叫先总后分,使学生对段落的结构的认识更加清晰,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培养其阅读、写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三、以文为本,在阅读中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如第1自然段,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如在总结完全文的学习过程后。抄写则是作业布置中的一项,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

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作为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应该是展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只有一名智慧的教师,才可能点燃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和学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把做一名智慧的教师做为自己的追求,和学生一起,叩问心灵,共同享受语文课堂中的熠熠光辉。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的童话”,编排的课文都体现了童话的奇妙想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想象美。本课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四周筑起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一片荒凉,一直处于寒冷的冬天。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知道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拆除围墙,和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文章生动活泼,想象奇妙,意蕴深刻,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允许、禁止”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花园的前后变化以及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4.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花园的前后变化以及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我主要采取的有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根据课文的描述,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体会巨人花园的不同景色。

讲解法。在学生探究理解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自由读、默读、表演读、感情朗读等,让学生走进人物,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童话的神奇想象。

自主探究与交流延伸相结合学习法。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通过与同学、老师交流,感知童话的寓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回顾《宝葫芦的秘密》,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交流字词认读、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补充。

3.品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花园的美丽、可爱。

(四)细读课文,探讨花园景色变化的原因

(一)研读6—9自然段,感受花园的凄凉。

1.课件显示花园冬景图片,生看图说感受。(板书:凄凉)

2.默读课文6-9自然段,用“___”画出描写花园凄凉景象的句子。

3.读读你画出的句子,说一说你能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花园的凄凉。

4.指名生汇报。

(二)回读3-5自然段,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过渡,鼓励学生质疑。)

1.以前,那么可爱的大花园,现在变得这样凄凉。巨人回来后到底做了什么?指名生读3-5自然段。

2.从巨人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总结:可见,巨人的自私、冷酷让他赶跑了孩子,花园凄凉的景象,就像他那颗自私、冷酷的心。花园景色因孩子们的离开而发生了变化。(板书:赶跑孩子)

(五)引读“变化”,深化认识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思考:花园的景色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让花园的景象发生了变化?

看到这一情景,巨人明白了——

没有孩子和快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巨人明白了后,他这样做——生齐读13—14自然段。

2.梳理变化。

当孩子们来到花园,花园变成了(春天)

当孩子们纷纷逃离花园,花园变成了(冬天)

当一个最小的孩子落在树枝上,花园又变回了(春天)

巨人终于明白了: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六)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回顾全文,总结道理。

2.说说巨人的快乐是什么?学了这篇童话,你又明白了什么?(快乐要与大家分享)

3.思考: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

4.完成本课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七)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巨人拥有一座非常美丽的花园,但自私的他却不准任何人进入,即使是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也一样。失去了孩童稚真笑语的花园变得不再美丽,鸟儿不再歌唱,花儿不再绽放,春天不再光临,冰雪封冻了整座花园。有天,由于孩童的再度来到,春天的美景又重现花园,触动了巨人的心,也让巨人不再自私。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设计,力求能清晰地浓缩本课的文眼和精髓,让重难点一目了然。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以巨人的转变为线索串起全文,摘录花园的景色对比变化,直观地展现了花园的变化,表现了童话的奇妙,从而突出主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增添、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和阅读童话故事。

3.配乐曲《神秘花园》和歌曲《分享》。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教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哪个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

(学生回答)

2、教师:原来同学们读过这么多的童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则童话——《巨人的花园》。(贴板书课题)

3、介绍王尔德。(出示PPT看王尔德的照片和生平介绍)

4、读题想象。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在你的心目中,这个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的?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了解字词学习情况。

(1)PPT出示词语:

洋溢允许围墙训斥冷酷

愉快隆冬孤独覆盖凝视

拆除增添告示牌火辣辣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鲜花盛开草翠花开

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交流识字方法)

(3)给词语分类。

教师:童话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生:巨人、孩子)请同学们将以上词语归到有联系的类别里。

巨人:允许孤独训斥火辣辣冷酷拆除愉快

孩子:洋溢增添凝视

花园:围墙告示牌隆冬覆盖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鲜花盛开草翠花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生:给词语分类。)

(4)词语理解,导学预设。

训斥: ①画出巨人训斥孩子的话。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都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

(学生:读文画出巨人训斥孩子的句子)

②读中想象:巨人在“训斥”孩子们时是什么样子的?他的声音、表情如何?

(学生:边读边想象)

③抓住“训斥”前后的提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冷酷洋溢凝视”等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5)梳理故事脉络。

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②请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从前、有一年秋天、不久、一天早晨、从那以后)

③根据这些词语把课文分成三段。

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根据词语把课文分成三段。

④用上时间词,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学生: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作业,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说一个句子。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第三声,不要读成rǔn、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抄写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品读这篇感人的童话。

二、读文想象,感受体验。

1、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学生:读文画句子)

(2)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点拨对比朗读:(课件出示相关画面,创设情境,感受花园的美丽与荒凉)

①美读,感受美丽和快乐。

a谁愿意读描写花园美丽的句子?(PPT出示花园和句子)

b听配音《神秘的花园》朗读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听到花园里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

D让我们带着这快乐的心情,一起来感受花园的美丽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品读句子,感受花园的美丽。)

教师过渡:不知什么原因,花园里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这样的景象。(播放表现花园景色凄凉的课件)

②走进花园,感受荒凉。

学生:看录像,读句子,感受花园的荒凉。

a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

b带着你的感受,读大屏幕上的句子。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小结过渡: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请谈谈你的见解?

(学生各抒己见,说明原因。)

2、巨人的性格和孩子的性格的对比。

(1)点拨,梳理:花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花园里人的不同。

(2)感受巨人的性格:

①教师: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样的?认真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认真读书,画出相关语句。)

②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他说这些话时,心里可能会怎样想,他说话时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四人小组交流体会。)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体现巨人性格的语句。

④学生表演读。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巨人训斥孩子们的句子。体会巨人的任性、冷酷。

⑤你觉得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过渡:这样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冷酷无情。

(板书:任性、冷酷、冬天)

那么孩子们的性格是怎样的呢?

(3)品读,体会孩子们的性格:

①读大屏幕的句子。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②引导梳理:孩子们有着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③结合文中语句指导朗读。

学生:读句子,体会孩子们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④随机理解重点句: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大声叱责时的画面,相互交流。

(4)小结过渡:

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把自己当做巨人,读一读第9自然段。

(2)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自读,想象巨人醒悟后的心里活动和神态。)

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①巨人明白了这句话,你明白了吗?

②肯定有创意的回答: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要唤来春天,就要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2)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这个时候的巨人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梳理揭示寓意:只有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4、美读最后一段。

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让我们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快乐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中快乐嬉戏的情景,配音乐)?什么音乐适合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孩子和巨人共享快乐的情景。

三、拓展深化,总结升华。

1、教师: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谈一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2、教师:是啊,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板书出示)

我有幸读了故事原文,尤其喜欢故事的结尾,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变得年迈体弱。他已无力再与孩子们嬉戏,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摇椅上,一边观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着自己的花园,他常说:“我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3、同学们,把你的学习体会和收获也试着创编成一条名言。播放歌曲《分享》。(学生练写,有时间就交流,没有就利用明天早读时再交流)

四、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巨人任性冷酷(冬天)孩子

善良宽容(春天)

分享快乐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洋溢、允许、围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童话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基于文体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非常喜爱,也读了很多课内外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又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相信本文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读全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又有很

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1.教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哪个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

2.读题想象。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在你的心目中,这个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切入课题,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好课文埋下伏笔。

3.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3)当学生交流完后,我适时出示相关语句:“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在研读巨人斥责孩子们这三句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们读一读这三句话,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 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

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四环节:综合学习,拓展延伸。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明白童话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或在小组内对人物形象议一议。

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六、说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七、说板书设计

25巨人 的 花园

赶走 孩子 冬天

留住 孩子 春天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5

一、教材内容

《巨人的花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有一个美丽的花园,由于他的自私,狭隘,把在花园里玩耍的孩子用高墙拒之门外,可是,春天也伴随着孩子们的离去而离开了举人,花园里只留下冬天和荒凉,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态度和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针对教材特点,我以“变”为中心,辐射全文,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教学。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朗读作为体验文本的手段和归宿。整个教学设计通过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意蕴,体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一个心形的板书,(出示幻灯)即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有把握了文章重点。

四、循序渐进,说流程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赋予变化,学生读懂课文需要下一番功夫,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并安排了复述,使学生充分读懂了课文。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设计了两个问题,(出示幻灯)

(1)寻找描写花园的句子,进行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迷人 荒凉 鸟语花香)

(2)巨人的态度、感受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让巨人转变了态度?

(教师板书:自私 苦恼 快乐)

为了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意见,全班交流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自读自悟,逐步体会出无私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课文最后,我安排了写话练习,(出示幻灯)同学们,从巨人的花园重新充满欢声笑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为这个美丽的花园起个名字并说明理由。我的警言送巨人。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及概括能力,形成自己的名言,告诫巨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

通过这几个问题,使阅读与说话相结合,使人文教育融入学习中。为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把课文编成了童话剧,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对比、通过想象情境展开教学,对学生扶放结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五、回眸课堂,说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巨人的 花园》评课稿 篇6

下面是我对本堂课的几点感受:

一、她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品味课文生动、形象,语言准确。

二、奇思妙想,让想象张开翅膀。

多媒体课件制作恰到好处,一开始,多媒体屏幕打出课题,同学们就喜欢上童话故事,一份想象快餐油然而生,能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构思一个美丽的故事。那些色彩绚丽、想象丰富的画面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将他们带入到情境中,奇思妙想更是层出不穷。正因为有了课件的引导,孩子们的想象之门被打开了,陈老师又及时引导孩子们想象(多媒体屏幕打出课题)深入的探讨花园里所发生的一切。

三、激励指导,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享受快乐。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篇7

第一课时:一逛——逛出别样花园

第一课时由阮老师引领, 课一开始, 教师边点击画面, 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拇指姑娘的外貌特点, 让学生猜这童话中的朋友是谁?孩子们兴致极高, 有的说是仙女, 有的说是海的女儿, 还有的说是拇指姑娘……就这样, 把孩子引入奇妙的童话世界。

童话课的阅读在富有梦幻色彩的对话中拉开序幕,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 这就是童话——小得太神奇了, 神奇到用胡桃壳作摇篮, 紫罗兰的花瓣作垫子, 玫瑰花作被子。这就是语文, 它与孩子贴得那么近, 让每一个孩子可思、可想、可说。

接着教师带领孩子们逛花园, 找描写花园漂亮的句子, 顿时琅琅的书声充盈教室、不绝于耳。

当学生沉醉在美妙的朗读声中时, 教师再让孩子闭上眼睛, 想象花园美丽的画面。在想象中, 孩子们的思维在鲜花、绿树上飞扬, 心灵在鲜果、白雪中徜徉, 瞬间一幅幅画面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浮现。教师则在孩子们中间穿梭, 赞叹声、惊讶声此起彼伏:

“哟, 在你的脑海中, 花园怎么那么美!花儿多灿烂!看, 蜜蜂飞过来采蜜啦, 蝴蝶也在飞舞呢!你是怎样想象的呀?”

“老师, 课文中说‘春天鲜花盛开’, 这个‘盛’是说花儿一下子张开了笑靥, 开得很旺很多!花儿都在朝我们笑呢!” (仔细一瞧, 这个孩子还在课文插图中的每朵花瓣上都加了一个可爱的笑脸呢!)

“那么多的花, 香气扑鼻, 定会引来许多小精灵, 蝴蝶呀、蜜蜂呀, 甚至鸟儿都看呆了, 停在枝头上欣赏花儿, 忘了唱歌呢!” (显然, 这个孩子的脑海中不但开满鲜花, 还有许多小精灵在赴鲜花的盛会呢!) ……

这一逛, 孩子们竟逛出了如此别样的花园, 如此精彩的语文课堂!他们潜心入文, 用心咀嚼美词佳句, 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 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 整个心灵都浸润在芬芳浓郁的花园中。

第二课时:二访——访谈巨人形象

一、对比, 引发心灵震撼

当孩子们还陶醉在美景中、在花园里流连忘返时, 我在背景音乐中朗读了两段文字:

从前, 一个小村子里……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优美动听、并伴有小鸟欢叫声的音乐)

但不知为什么, 巨人的花园里……为什么这么冷, 这么荒凉呀? (荒凉凄惨, 并伴有寒风呼啸声的音乐)

两段音乐、两句话语, 犹如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 泛起涟漪, 引起震撼, 使孩子的心灵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为什么同样一座花园, 同样在春天, 景色会截然不同?会有那么神奇的变化?……一连串的问号在学生脑海中跳动。

二、品味, 走进巨人内心

一直以来, 我坚信语言文字是有生命、有情感的, 应把品味、朗读作为体验文本的手段和归宿。整个教学设计抓住巨人三次让孩子们“滚出花园”的语句, 通过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朗读, 品味, 咀嚼, 体验, 引领孩子走进文本, 走进巨人的内心去探究文本的意蕴, 感受童话的美妙, 让孩子在反复触摸文字的过程中, 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 享受学习语文带来的愉悦。

以品读巨人第一次训斥孩子为例, 先让孩子用很生气的语气读读句子, 在不断的点评下, 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动情。这时, 我皱起眉头疑惑不解地访问“巨人”:

“巨人, 你为什么会这样生气?你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 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小鬼在花园里乱蹦乱跳, 会踩坏绿草地, 会折断那美丽的花枝。”

“这些顽皮蛋影响了我休息, 破坏了我宁静的生活。我要把他们赶出去!”

“花园是我自己的!你们凭什么进来玩?”……

“你们想到巨人的心里去了, 孩子们, 言由心生, 巨人的眼里只有花园, 心里也只有花园, 根本没有孩子, 所以他很生气地说——”

孩子们再读训斥的句子, 显然更动情了, 因为他们已经走进巨人的心里。在体验巨人心理活动的过程中, 孩子们与巨人进行了对话, 展开了心与心的碰撞, 情与情的交融, 使课堂焕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我和孩子们闻到了生气, 嗅到了自私, 感到了冷酷。

然而, 我并没有就此打住, 而让孩子们再想:巨人很生气, 那么他生气时的动作、神态、表情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妙语如珠, “怒目圆睁、咬牙切齿、龇牙咧嘴、火冒三丈……”一连串的词语喷涌而出。这时再让孩子加上提示语, 配上动作读读句子, 孩子再次走进巨人, 把自私冷酷的特点读得淋漓尽致。

但是, 我还意犹未尽, 让孩子静静地注视巨人训斥孩子的句子:“文字有生感情, 标点也有生命呀!看,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叹号, 可现在这哪里是可爱的叹号, 分明就是——”

“老师, 那是一根又粗又长的木棍, 在驱赶着孩子!这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巨人!”

“那还是巨人粗大的手指, 在指着孩子训斥呢!”……

我又转过身来访问孩子们了:“巨人真的是自私吗?真的是坏到极点的坏人吗?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又进入了新的思考。原来, 巨人是个爱美的人, 巨人是个爱护花园的人, 巨人是个自己批评自己“冷酷”的人, 巨人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重视语言文字的感悟, 体悟语言文字创造的意境及孕育的感情, 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使学生正确感知到语言文字深远的意境和作者独特的意旨。

第三课时:三写——畅写童话乐园

第三课时是徐老师引领的, 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 这节课的重点是抒写快乐。

孩子天生就是童话作家, 富有童话家的天分。当他们把心中的快乐流淌于笔尖时, 当他们停笔凝神思索时, 当他们专心致志挥笔写作时, 我们欣喜, 我们快乐, 语文课语文味的最高境界不就是“听说读写”的写吗?在孩子们的笔下, “我与巨人玩游戏”的欢乐洋溢在字里行间, 洋溢在整个教室, 洋溢在孩子们的心头!下面是采撷的学生作品片段:

【作品片段一】

我在空中快活地飞翔, 紧张害怕, 但又特别刺激, 忍不住大叫:“啊!好刺激呀!”巨人也像孩子似的, 趁我不注意, 那山洞般的大嘴轻轻朝上“呼———”地一声吹了口气。丝毫没有防备的我吓了一跳, 手一松, 竟飞到了巨人的头上。我摸着被摔疼的屁股, 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在巨人的头上直打滚。巨人也一边笑一边喊:“轻点, 轻点, 我的头顶好痒哪!”

【作品片段二】

我们几个“顽皮鬼”趁巨人不注意, “呼啦”几下就爬到他的肩膀上玩起了游戏。他的手臂长长的、粗粗的, 就像一座“独木桥”, 我过了“独木桥”, 躺在巨人的手掌上, 真舒服呀!就像拇指姑娘躺在漂亮的胡桃壳摇篮里。巨人手一动, 我没抓住巨人的手指, 滑到了他的肚子上, 这里太有弹性了, 我被弹到了帽子上, 高兴地叫起来:“嘿!我可以摘到樱桃了!”

上一篇:家风校风活动方案下一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