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文章

2024-09-17

我爱你文章(通用11篇)

我爱你文章 篇1

我爱你,仅此而已

感情开始的时候,会把天涯转成了咫尺;

我爱你,仅此而已感情结束的时候,又把咫尺转成了天涯。

以前以为,感情是人生的全部;

然而有一天发现,那只是我浪掷了最多光阴的一部分。

以前以为,爱上了,就不会寂寞;

然而有一天发现,寂寞还是爱上了我。

以前以为,爱上了你,我能够全身而退;

然而有一天发现,我退得满身伤痕。

一辈子,就做一次自己。

这一次,我想给你全世界。

这一次,遍体鳞伤也没关系。

这一次,用尽所有的勇敢。

这一次,能够什么都不在乎。

但只是这一次就够了。

因为生命再也承受不起这么重的感情。

愿意为你丢弃自尊,放下矜持,不管值不值,不管爱得多卑微。

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

有时候我们有些近视,忽略了离我们最真的情感;

有时候我们有些远视,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

一辈子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长,永久真的没有多远。

所以,对爱你的人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

这天在你枕边,明天可能成了陌路。

如果这辈子来不及好好相爱,就更不要指望下辈子还能遇见。

别等不该等的人,

别伤不该伤的心,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

总会有点害怕,

怕得到他,

怕失去他。

不用等待的人,

是幸福的。

我们真的要过了很久很久,

才能够明白,

自己真正怀念的,

到底是怎样的人,

怎样的事。

爱的时候,

让他自由;

不爱的时候,

让爱自由。

感情里,

没有规则、没有输赢、没有对错、

没有英雄、没有智者、更没有天才…

在经典的感情里,只会有两个傻瓜,

牵着彼此的手,傻傻地爱着,

傻傻地生活着,傻傻地度过一辈子。

可惜,我们都太聪明了。

如果我们并不常联系,

但是,不开心时我愿意跟你讲我的心事,

那么,你是我的知己;

如果你觉得我一切都很完美,

偶尔,会小小的撒一下娇,

那么,你是我所喜欢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冲你莫名其妙的发脾气,

让你看到悲伤时流眼泪的样貌,

不介意头发油油的时候去见你,

那么,你是我爱的人。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

静得能够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

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

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

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

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假如有一天能真牵你的手,

我愿意把全部的眷恋,

都放进手心,

让你细细地触摸。

或许在你对我伸出手的那一瞬,

我就拥有了世界上所有的关怀与热忱。

好想有一天,

你微笑着轻轻地对我伸出手,

挡去所有忧伤,

所有独寂。

让我安心地牵着你的手。

我深知,假如能够如此地牵念你、爱你,

将是我一生中心底里的幸福

我是颜儿,你是谁。

似乎习惯了等待,

单纯的以为等待就会到来。

但却在等待中错过了,

那些能够得到的幸福。

在失去时后悔,

为什么没有抓住。

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错误。

明明白等待着一份不知能否到来的幸福。

前我分手后,最大悲哀的不是你们在大街上相遇的那一刻,

彼此不发一言的擦肩而过;

而是你想要装作没望见,对方却云淡风轻的和你打招呼。

那一刻,你才发现,原先在他的心里你真的什么都不是了。

而陌路,至少证明你还是他心中不可碰触的痛。

如果彼此出现早一点,

也许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

又或者相遇的再晚一点,

晚到两个人在各自的感情经历中慢慢地学会了包容与体谅,

善待和妥协,

也许走到一齐的时候,

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

任性地转身,

放走了感情。

但时间不会回头,

感情岂能“如果”?

每一个此刻,都是我们以后的记忆。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

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我们无须缅怀昨日,不必奢望明天,

只要认真地过好每个这天,说能说的话,做可做的事,

走该走的路,见想见的人。唯有脚踏实地,不漠视,

不虚度,我们才能为明天的回忆增加光彩和亮色。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

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

没有一个人能够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

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

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

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因为,说不定下一站会有另外一个人会陪你走的更远。

之所以要放弃一些东西,

是为了成全你所爱之人,

为了不伤害爱。

我不敢说放弃后就必须会有真正的幸福,

但我能够肯定,

应对无奈时,

不放弃该放弃的,

始终不会幸福,

那就要看,

是怎样的放弃了。

无论何时,

在选取的时候,

千万不要让无奈伤害了爱,

伤害,

是彼此的一辈子的伤痛。

世上的女人只有两种,

一种是幸福的,

一种是坚强的,

幸福的被捧在手心无需坚强,

而坚强的却是不得不坚强。

世上的女人只有两种,

一种是幸福的,

一种是坚强的,

幸福的被捧在手心无需坚强,

而坚强的却是不得不坚强。

有多少人、多少份感情,

并不是败给了距离,

也不是输给了时间,

只是缺乏了一份勇敢应对的勇气,

错失了最佳的时机。

感情与生活不同,

在感情的世界里,

我们能够拘谨,

但不能太拘束,

很多时候都需要你理直气壮地说出来,

而不能萎缩在一旁沉默,

沉默只能塑造出一个个不解之迷,

永久也不能让彼此心知肚明。

这个世界上我还能够遇到很多人,

我的爱也不是非给你不可,

只但是我都给了你就不能给别人了。

我不是非等你不可,

只但是我等了你就不能等别人了。

我也不是不能忘掉你,

只但是你让我死一样的痛过罢了。

因为感情的缘故,

两个陌生人能够突然熟络到睡在同一张床上。

然而,相同的两个人,

在分手时却说,

我觉得你越来越陌生。

感情将两个人由陌生转成熟悉,

又由熟悉转成陌生。

感情正是一个将一对陌生人转成情侣,

又将一对情侣转成陌生人的游戏。

人越年长,便会逐渐对身边的人越来越淡然。

很多人出现了,又不见了。犹如坐看云起云落,

实在是没什么可解释说明。朋友有离有合,爱人此起彼伏。

很多感情目的不纯,去向不明,对待不善。

我们手里能够握有的感情。归根到底是几个人的事。洛洛。

有些故事不必须要讲给每个人听,

有些悲伤不必须谁都会懂,

有些往事搁在心底不提也罢,

有些过去谁能保证不会想念,

走过坚辛,我只想要平静一点,仅此而已。

有一种思念,是淡淡的幸福;有一种幸福,是常常的牵挂;

有一种牵挂,是远远地欣赏。不是所有的梦都能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不是所有的爱都有结果。

请为爱珍重,等到你的发丝有了白雪的痕迹,

还能记起曾有这么一段完美,还有这么一个让自己怀念的人,

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爱你文章 篇2

一、如何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文章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任何局部的分析都须服从于整体, 从属于整体。在现代文的阅读训练过程中, 要始终树立整体意识, 从宏观上把握全文。人所共知, 科学地阅读文章, 要避循“整体阅读―局部阅读―整体阅读”的规律。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就是通读全文, 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粗略的了解和把握就可以了, 不必为文中的个别问题而刨根问底、纠缠不放。比如, 阅读记叙文, 只需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说明文, 只需知道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 大致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阅读议论文, 只需知道作者针对什么问题, 发表了怎样的观点和看法。第二个阶段就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 认真、深人地分析文章的细节, 含英咀华, 对文章的主旨、感情基调、写作手法、结构特征等方面有更深的认识,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从而对全文作出准确的总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可以用如下方法。

1.根据写作背景, 弄清写作意图。作者写文章总是“情动于中, 而发之于外”。所以, 要认真分析文章内容和当时背景的关系, 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情动而辞发”, 而语言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所描绘画面的特征, 都能显示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喜怒哀乐、积极消极、压抑伤痛、萧条冷漠等。

3.弄清结构层次, 归纳文章主旨。可以按照不同的文体结构、布局特点, 分析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层次, 概括出文章大意, 提炼和归纳文章主旨。

4.结合标题, 揣摩中心。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标题往往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或限定论说范围。抓住文章标题分析、揣摩中心思想, 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如议论文《谈骨气》, 就是论述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有骨气, 说明文《苏州园林》, 就是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

二、如何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思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可根据文章的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来把握线索, 理清文章脉络;以写事为主的, 可根据时间、地点、事件发展的过程, 来理清文章思路。说明文可根据常见的说明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 来理清文章思路。议论文可根据三段论式结构人手,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划分层次是准确理解思路和文章的重要手段, 分析层次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 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 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总体。此概念也可借用到语言材料的分析上。所谓层次分析, 就是对句或段的分类合并, 把几个基本意思一致的句或段合并在一起。要做到正确分类合并, 其前提就是要概括好各个句或段。分类合并, 有时是一次的, 有时还需要多次进行。

(二) 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

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与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相似, 可以借助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来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划分出段落内部的层次。分析时, 要抓关键句和关键词。 (1) 关键句: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起始句、反复出现的语句。 (2) 关键词:段内起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词语, 像“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表分类、递进的“还”;表总结性的“因此”“总之”“由此看来”;表强调的“尤其”“特别”等。此方法适合语段内部的分析。另外, 也应注意标点符号, 特别是分号, 有区分层次的作用;表达方式的转换处往往是层次的切换处。

(三) 依据体裁特点划分层次

1. 记叙文。

(1)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划分。 (2) 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划分。这要抓住表示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来划分出不同的阶段, 再划分出段落层次。 (3) 按地点、空间的转换来划分。 (4) 按叙述内容的角度变换来划分。 (5) 按作者思想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来划分。 (6)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7) 按文章结构特点来划分。

2. 说明文。

(1) 如果文章以时间顺序为主, 就以时间为序划分。 (2) 如果以空间顺序为主, 就以空间为序划分。

(3) 如果是程序顺序, 就以程序为序划分。 (4) 如果是按事物的种类、特征、功用分门别类说明的, 就以类别为序划分。 (5) 如果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由表及里、或由浅人深、或由简单至复杂, 就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序划分。 (6) 如果是说明抽象事理的, 就以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划分。

3. 议论文。

主要根据其结构来划分。 (1) 如果文章是并列式结构, 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对文章就作横的划分。 (2) 如果文章是递进式结构, 各层意思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对文章就作纵的剖析。 (3) 如果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 那么“总”是一部分, “分”是一部分。这种结构的文章, 其具体形式为: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其中分说的部分一般都采用并列式, 这里只谈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层次划分的方法, 还有其他一些文体, 比如小说、叙事散文乃至戏剧, 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特殊的记叙文来处理, 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说理性散文就可以结合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知识来分析。

我爱爷爷的文章 篇3

从幼年、青年、中年走过来,最后直到晚秋,资深识广,对人生看得透,对社会看得开,经验丰富,为人真诚。离岗退休后,爷爷种花种草,还经常爬格子,散文、诗歌,回忆录,家史族譜,成了他挥发创作余热的时光。八十高寿了,日夜伏案,笔耕不辍,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实在难得。

爷爷的《身影集》问世后,我是第一个读者,读后感叹他真诚和坦然,开卷序文,真言表白:我以我笔,写我人生,昨天今天,上下古今,大事小事,后果前因,喜怒哀乐,战斗硝烟,耕田种地,五花八门,备忘辑录,往事重温,写书目的,留给子孙。

后来,我又细读他第二本作品《玉参家族》,从老祖宗玉参公(1875-1922年)一直写到五世玄孙的我(1996年),时隔90年,家族中138人,人人有名气,个个有特性。爷爷对我们后代,是寄予厚望的,《荔乡浓情》一诗写道:“莲苦自清心,污泥不染身,荷塘千顷碧,独秀一枝红。”又如:效仿莲花品格,善良忠厚端庄;拒受尘埃高雅,倔强生长无忧。他说我们是莲塘人,就要有莲花精神,学有所成后,走向社会时,做工作、干事业,就要像登山那样,要有勇气和毅力,在人生的大道上,跋山涉水,精进深耕,要有不辞劳苦,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我看了爷爷的新作《八十自慰》、《寿日记述》两诗,也深受感动,“日月穿梭八十年,迎来良辰吉日庆;春风沐浴辛酸过,饱经弹雨擦身边;恶病魔鬼相缠紧,‘支架’手术安无恙。”为庆贺爷爷今康在,伯伯叔叔拟为他办八十大寿庆典,他婉拒家人好意,严明指令低调办事,运作从简,不发请帖不传消息,送来红包原人奉还,家人相聚两三桌就行了,我感佩爷爷的高风亮节。

我爱你文章 篇4

“I want to be in a relationship where you telling me you love me is just a ceremonious validation of what you already show me.” �C Steve Maraboli

If you’ve ever panicked in the morning because you’re running late to work and can’t find your keys, you know there are few things more stressful than losing something at an inopportune time. Lighten your partner’s load by asking them how you can help when they appear stressed out or overburdened.

宝贝爱你如初伤感文章 篇5

今天、一如既往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时间早已撕裂了离别时的笑颜,你的身影被记忆定格在我的眼前,每天断断续续的Q消息,成了我此刻最耀眼的光景,也是枯燥乏味工作中的唯一欣喜,二十四小时在线,只为等你,只为把你思念的心情捞起,悄悄装进我的记忆,在心底为你留下一丝感动、一世真情。

孩子的啼哭,生活的繁琐,思念的泪水,全落于你那单薄柔弱的香肩,本应永驻快乐无忧,如今只得守女儿空房孤枕,从此、你是我今生唯一的债主,是我让你如此凄迷、如此成疾,如此孤寂,我心悠悠,唯恨渐涨高扬,心有千万般悲悯偷袭自责,但愿在有生之年,让我倾其所有去爱你、疼你,让你高声唱响属于幸福独有的恋曲。

寒冬已深,眼看年末,归心似箭,想你的心早已渡过万重出,早已飞上九霄天,家有贤妻,分别于天涯,梦里惊醒的牵挂,夜里魂牵梦萦的容颜,叫我如何能不想念?你那温柔的爱意,淘气的眼神,玩笑的话语,叫我如何能不想念?儿女稚嫩的哭声时时回荡在耳边,叫我如何能不想念?

铃声解放了被时间囚禁的身体,寒风送我回到空荡无你的房间,一如既往,打开电脑,你的头像开始闪动“牛”“嗯”“想你了”“嗯,乖,坚持”“你想我吗?”“想,寝食难安”“真的吗?”字字句句直敲脑门,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一股歉意慢慢涌上心头,一种无奈爬上眉梢,思绪万千的此时此刻,我只想认真的说“宝贝,我想你”

宝贝:自从你进我家大门时,我就暗暗发誓,今生唯你最爱,今世为你梳眉,来世再将你挟持,你、一个如花般的女子,将一生幸福托付于心动的我,为我忍受世间最大的痛苦,生下一男半女,我没有理由不爱你,我没有理由将你拒之心门之外,我也没有理由让你心沉失望,我更没有理由不想你,托上天之福,拜谢月老垂青,承蒙你的错爱,此生娶你如此美妻,夫复何求,心有何憾!

别后不紧不慢已经三月有余,心如刀绞,感叹世事无常,纵使天各一方,爱意深浓,叫我如何能不想你?你幽怨的眼神和无奈且有心痛的表情,使愧疚将我一点一滴侵蚀,因为爱,走到一起,因为感动,彼此深爱,母亲常说“我今生能娶到你,不知是那辈子修来的福”感动像一根捆心锁,紧紧的缠绕着我的心扉,感恩飘荡,激动漫游,欣慰蔓延,你便是我今生的唯一,不管身在何方,有你的日子温暖如春,处处芳香。

美好总是短暂的,一切只能用回忆来描绘,看着被家庭琐事缠住的脚步,被生活所分开的恋人,凄凄迷迷中的孤影,切切深情中的思念,我不禁感叹,是谁让我们如此断肠?如今孤独的街头失去了你的踪影,霓虹变得暗淡,偌大的房子失去了你的笑颜,时间变得缓慢,寒冷的床上失去了你的体香,辗转反侧的不是难免,而是思念,身边失去了你的陪伴,孤单的脚步独自在街头徘徊,走遍了大街小巷,依然寻觅不到你的身影,何时才能走出思念的囹圄,让我拥你入眠,一诉相思苦。

宝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滋味如今我才深有体会,心里跳动的蛊虫快要破膛而出,看着路上牵手的恋人,失落与羡慕将我的思念越拉越长,每当深夜来临我不敢入睡,我怕错过你的每一个信息,可我又好想快点入眠,祈求梦里能一睹你的容颜,让我在困惑之际能一展笑颜,天边边的你,爱的信鸽已经放飞,你可知道?我想你在每一分钟。

宝贝:话说有天长地久、永浴爱河、矢志不渝的恋曲,话说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人故事,话说有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的誓言,话说有比翼飞燕、杜鹃缠绵的典范,我也想和你一起携手浪漫于芸芸浮生,把我们爱的誓言刻话在天空,我知道我很少给过你承诺,我只想以我的行动来证明你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我不想让我们的誓言变得虚无缥缈,也不想长久之情被朝朝暮暮所磕绊,我和你心里都有一个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的梦,我愿陪你一起守候到天荒。

宝贝:我们只是滚滚红尘中的一对鸳鸯,渺小的无人问津,像一缕缠绵的春风,轻轻携手逍遥晨钟暮鼓,其实我在你面前是一个玻璃杯,因为我们是夫妻,我不想对你有所隐瞒,我愿为你一人敞开心扉,将属于你的,属于我的,属于我们的,统统装进杯子里,等到满载幸福的时候,看着歌声从杯里溢出,流淌到庭院的玫瑰园里,让玫瑰红染红你的脸,让花草倾听你的笑,让风儿为你缠绵,我将用一支笔或一部相机,将这一刻永远留住,成为我们髦耋之年最美的回忆。

宝贝:你的深情,你的厚爱,你的点滴我都牢牢铭记于心,你的一份情,便是我此生的一个梦,温馨的感觉让我不知所措,幸福悄悄洗净阡陌中的尘埃,你的厚爱是我此生最美的回忆和骄傲,我愿大声高歌你的美,我愿用文字珍藏你的情,我愿用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去爱你,我愿用我的灵魂去守护你,我愿用我的一切去祝福你。

宝贝:你看今夜良辰,虽然寒冬,但明月当空,飞雪翩舞,结冰的江面任由孤舟破冰前行,深闺榻前已经满布红灯,珠帘拌合玉笛欣奏,相思飞鸟临窗送笺,喜庆双尊佳酿四溢芬芳,佳人何须涂胭面犯桃花、擦膏红唇欲滴,即使破草茅屋,此时也定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因为本就生的倾城,笑的妩媚,情人眼出西施,即使你如何自叹,也挡不住是我唯一的美眷佳话,待到春回大雁归,你我再续传说,携手长歌。

宝贝:年末之时,归期已近,天各一方、两处相思的苦楚即将消磨殆尽,回家的路途已近遥遥伸向你的身边。

宝贝:深冬天冷,记得添衣防寒,思念切切,望你康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宝贝:爱你如初,一生不变,想你在每一分钟。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情感文章 篇6

读书是一种信仰,支撑我活下去。

没有知识的人生毫无意义,如同行尸走肉。

也许你会觉得我在瞎逼逼,那就对了,这就是你和我的差距,你永远也无法感受到我遨游在知识海洋里的快感,你永远不懂我每次学习后全身充满着的那种充实。

是,学习,就是我的.生命。

我喜欢学习,学习使我快乐,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吮吸着知识的雨露。

妈妈叫我吃饭,我充耳不闻,爸爸喊我喝水,我无动于衷,奶奶喊我睡觉,我百般推辞。

我爱读书,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优秀是一种习惯。

世界上只有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那就是学习。

串联文章细节 全面理解文章 篇7

一、关注人物,提高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细节分析来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人物,让学生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以建构出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阅读中的细节有些是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的,有的是描述人物语言的,有些使介绍人物行为动作的……不同的细节使学生可以对于人物形象更加熟悉、了解,促进学生在大脑中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细节。通过文章描写父亲的外表和衣着:“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可以看出穿黑色衣服代表使一种压抑沉重的心理,这与家中死了亲人有关。而且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写到了父亲的“蹒跚”,在父亲爬月台的时候用到了“攀”、“缩”、“倾”这几个字。“攀”展现出了父亲年龄大了,行动起来不方便,而且没有东西可以抓,只能用力支撑身体;“缩”表明脚没有地方可以攀登,身体的力量都集中在了手上,十分费劲;“倾”则表现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再矫健敏捷却为了儿子倾尽全力的父亲的形象,心里不由得会有一些酸楚和揪心,从而被这浓浓的父爱所感动,在眼前浮现出来一位父亲的真实形象,心中对于伟大父爱的敬仰油然而生。

二、注重情节,全面掌握

情节是支撑文章的要点,只有大量的作者精心构思的情节才能够展现出文章的魅力和本质。通过对于文章情节的细致描写,学生会全面地看到文章的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对于情节的描写中有些是对于背景信息的描写,有些则是对于人物对话的描写,有些则是对于环境的描写……不同的情节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主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本质和内涵,从而透过这些情节进行思考和探究,感受作者的巧妙构思。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镇上的人们也来听课,那些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这一情节,反映的是法国民众的对侵略者的反抗,体现了他们对韩麦尔先生四十年服务的敬意,更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一种朴素的爱。还有对于周围动物的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鸽子本是与最后一课学习无关的,但是通过这个细节的描写写出了小弗郎士对不能学习国语的气愤,表达了内心对于和平、自由的渴望。另外还有对于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这里的描写写出了一位教学四十余年的老师对于课堂的留恋和不舍,也写出了对于即将要失去的母语的不舍。这些情节的描写有的是直接地表达内心的心情,有的是借助周围的环境来表达内心的思想,使文章主题更加明确,突出了要点。

三、表达技巧,深化认识

阅读文章的表达技巧更是层出不穷,每一个细节的话语看似无心。其实,每一个作家的每一句话都不是随意描写的,都是通过他们的细心构思得到的。这些看似妙笔偶得的文章其实都是经过他们反复推敲和思考的结果。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通过阅读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四季的描写用词非常准确、生动,可以说是下了一番功夫。在描写大地的时候用到了“苏醒”,描写草木时用到了“萌发”,写春天的花时用到了“次第开放”,写夏天的植物用到了“孕育果实”,还有秋天的昆虫“销声匿迹”,以及冬天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通过这些词语的精确描写,作者给读者呈现出来了一幅动人的四季的景象,让读者看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生命力。通过这样表达技巧的运用,透过这些细节信息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特点,字里行间都孕育着一种思想和内涵。

四、情感态度,融入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融入情感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才能够打动人心,使人久久难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来分析情感,掌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往往都是通过细节来展现的,一个词,一个句子,都是作者情感的展现。细节处的遣词造句都是作者情感的融入点,他们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构成了文章的灵魂。例如在学习《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一些表示积极的词语: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还有一些消极的词语: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通过对于这些词语的分析和探索,学生可以看到作者借助这些词语表达了自己心灵深处的爱与恨。这些情感的描述不一定是浓墨重彩,也不用再三强调,其实它就融合在一些细腻轻巧的笔触中,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字表达了隽永的情味和思想,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心潮的澎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细节的处理,通过细节来展现文章的精彩,看到渗透在文章细节处的信息和思想,让细节能够看到展现生命、灵魂和情感。学生学会了处理文章细节信息就会看懂文章的思想和内涵,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对世事人生的感悟。

儿童故事文章选读文章 篇8

冬天到了,小松鼠一家出去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有一天,小松鼠发现,松果忽然全没了......

它慌里慌张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是不可能的,你又骗我!”可是妈妈听到后愁眉苦脸地说:“儿子怎么会骗我们呢!”小松鼠拉着爸爸来到仓库,打看门一看,松果果真全部没了!爸爸一下子惊讶起来。他们开始猜测有可能是老鼠偷的,因为它前几天偷了家里的电视和松果。也有可能是邻居多多偷的,可是猜测并不能证明到底是谁偷的,于是它们拨了118报警电话,警察来到后发现是人们偷的。动物界的小动物们都听说了这件事,为了以防以后丢食物,把所有动物的食物放在一个小房子里,让老虎看着门。

以后没有人再敢去偷食物了!

青年的励志文章唯美文章 篇9

一直喜欢一句诗:

有约不来过夜半,

敲棋子落灯花。

有道是“最难风雨故人来”,朋友的失约让诗人略显沮丧,但这随即便被他的闲情逸致所冲散。聚会下棋本是消磨时光,没什么功利与目的,来与不来本就无碍。于是,他开始闲敲棋子,自己玩味起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自在怡然。

这种“闲”字当头的处世态度与生活方式,实在令人敬佩。

其实,宋朝诗词里有很多关于“闲”的诗句,表现出宋人对生活纤细入微的体验与开掘,愈简愈美,愈淡愈真。内心里生出喜乐与趣味,才会“画屏闲展吴山翠”,而内心通透圆润,才会“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样看来,闲敲棋子,敲出的是一份超然与平和。

想来现实生活中的“闲”,多是忙里偷闲。是否能化为澄澈或隽永,只在一念之间。

《闲情记趣》里也有一段很喜欢的情节:“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这里记叙的是作者沈复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生活,将茶叶放在荷花心以泉水烹,虽没有《红楼梦》里妙玉的文雅别致,却是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小乐趣。平凡而和谐,则家长里短,亦是绮丽流光。

庆山在新书里有句话:若能在万事小物中得到诸般乐趣,又何必再远游呢。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彼此的这份天长日久。

北京小暑过后,异常炎热,对于我这个在海边避暑小城长大的人来说,简直是种折磨。

“那周末去郊区山里吧,看山看水看星星。”他说。

就这样,周六他真的带我开了一路车到了山脚下,傍晚坐在小凳上吹着小凉风吃着烧烤,别提多惬意舒心。第二天,我们一早就进山,一路上层峦叠嶂,鸟语花香。

正应了那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幽幽树林,山鸟时鸣深涧,清泉石上流。让人不禁感叹:不出来走走,真的体会不到大自然的乐趣。

感谢炎热的天气,让我们可以发现另一处清凉的天地。

回想留学的那几年,美东都遭遇了暴雪,可有一次,我抱着一堆资料来到图书馆后,邮箱里突然收到了学校群发的一封邮件,大意如下:今天下雪封校一天,临时举行堆雪人大赛,奖金300刀美金,在保证个人安全的情况下,请出门享受下雪的乐趣吧!

那一刻,我才想到学校“Study Hard,Play Hard”(努力学习,尽情嬉戏)的校训是多么动人。我和其他人几乎是同时放下手中的书本,回家穿好衣服出门玩雪。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几个工科生居然在草坪上还原出了城堡式的活动中心,那精致又宏大的雪中城堡,在冬日和煦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下午我们竞相在游园赏雪拍照,虽然天气寒冷,却是兴奋异常。

有时候,恶劣的天气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消息,以一颗玩味的心去对待,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还有一次,下午本来约好和几个朋友去山上野餐。清新的桌布已铺好正准备摆食物开启饮料时,突降大雨,我们赶忙开始收拾,四个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进了最近的一座教学楼里避雨。

大约过了半小时,雨停了。不过草地太湿,继续回去野餐已不太现实。这时,一个朋友提议:“眼看天快黑了,山上刚下完雨,空气也湿润,说不定会有萤火虫!”

一听萤火虫,我和另一个女生一下子开心起来,完全忘了刚才的一场狼狈。

就这样,我们约好先下山各自拿相机和设备,再一起上山拍萤火虫。那个傍晚,我们看到了绚丽的晚霞和火烧云,萤火虫易发现但不易捕捉,我们两两一组,边打着手电筒吸引边用相机拍照,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我们却越玩越进入状态。

突然,我们察觉到远处有车辆越来越近,还闪着红光。待到近处一看,是一辆校警的车,他们在山上巡逻发现了我们,便特意上来询问,我笑着把相机里的成果给他们看,其中一个叔叔还夸奖我们拍得好。

本是一次没有实现的野餐,却转化成了一场流萤飞舞的精彩。

那天,偶然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歌里有句短诗,听一遍就记住了:

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

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

第一感觉,这就是爷爷奶奶生活的写照。

听奶奶说他们前不久在门前的小院子里找人栽了两棵紫薇树,一棵是她,一棵是爷爷。现在爷爷树上的花骨朵多些,但她的树型耐看,听着听着,我突然很感动。头发花白之时,至少依然有人陪你看门前亭亭如盖与满树花开。

其实,珍贵的东西一直都在,从未远离。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找个能与你一起玩味与欣赏的人,生活才会有乐趣。

这样看来,闲敲棋子落灯花,并不是明月清风在前,鲜花美酒在侧时你懂得利用与欣赏,而是,当现实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时候,你是否依然有颗玩味与欣赏的心,化劣势为优势,尽情活出自己的生趣。

就像张岱,明明是富贵公子,却称自己“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为死老魅也已矣”。下雪了,就去湖心亭看雪,友人没来,就自己赏完景安然归去,依然心存欣喜。就这样,他将自己的小品文侍弄到风华绝代,耐寂寞而不热衷,处繁华而不没落。

也像《记承天寺夜游》中所说,“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至于到底有没有趣,多为外人的评价,不足为据。只要对自己而言,深得其趣足矣。

所以,在庸常的生活中,做个力所能及的享乐主义者,没什么不好。

励志文章2: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

大学毕业那会儿,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接受我父亲的安排去一家事业单位;另一条路是我自己揣着毕业证和会计证,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我选择了第二条路。

经辅导员推荐,我有幸去一家工厂实习,厂子的效益好到没话说。一时间,我春风得意。我染了头发,买了时装,涂了口红,做了指甲,俨然一副“白领女性”的派头,在偌大的办公室里,冲泡着廉价的速溶咖啡,和同事们愉快地聊着天。

两个月之后,我被主管叫到了办公室,她说:“很抱歉通知你,我觉得你不适合在我们工厂工作,看你工作的状态,我觉得你还是去干点别的吧。”

闹铃准时在六点半把我叫醒,我躺在床上突然意识到我被炒鱿鱼了,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受挫,我很沮丧,并且一度怀疑我自己。

父亲火冒三丈,他说:“你早该听我的,没那个能耐还不让我安排,现在居然还丢了这份工作,我都丢不起这个脸!”我和家里的关系闹得很僵,我迫切需要找到一份工作,免得父母成天唉声叹气。

就在我重整旗鼓决定重新找工作的时候,我错过了校园招聘的黄金季。和我同一寝室的 H,应聘到了一家银行上班;大学时和我玩得最好的 F,找到了广州一家知名企业;甚至隔壁班财政学的 W,也签了中石油。我投了好多简历,很多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这才发现前面的路并没有那么宽。

冰箱厂有回应了,说你来吧,不过前提是需要在车间实习至少三个月,什么时候转正看实习期表现。我答应了。有活干,总比闲在家里被父母念叨强。

生产旺季来临的时候,我们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休息过一天。那时候也就这么撑过来了。我拿着微薄的收入,一年下来,我从冰箱厂跳到了一家包装厂,工资也只有 1200 元一个月。

我从家里搬了出来,在厂附近租了间房子住。什么都要钱,房租、水电、吃饭穿衣、化妆品等等,每个月的钱紧紧巴巴。那时候有个外地的同学出差路过合肥,想和我聚聚,我摸摸兜里的钱,还是找个理由拒绝了。我头一次意识到自己活得很拮据,我想做些兼职,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补贴。我想到了摆地摊。

一个周末,我揣着 200 元钱去城隍庙批发了一批发夹,跟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一起,就在一个小区的门口摆起了地摊。好容易来了个小伙子,看起来应该是想给他女朋友买发夹来着,对着两只五元钱的发夹挑来拣去,看样子是有选择困难症。多亏跟我一起的那个同事耐心,足足磨了半个多小时的嘴皮,总算成交了。这年头想挣点钱真难。

刚成交一笔,又有个大妈过来了,还没说两句,突然看到很多摆摊的人慌忙收摊,一问才知道——城管来了。

后来有个土豪买下了我所有的发夹,这位土豪不是别人,是公司的销售部主管。这件事很快在公司炸开了锅。我们部门老大更是脸色铁青,她说:“你真的差这几百元钱吗?有这工夫不如好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怎么也比摆地摊强。怎么样,现在知道摆地摊的艰辛了吧?”

我真心体会到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家门口那家卖包子的,八年了,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开门,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关门;菜市场后面那个卖凉皮、米线的老头,整整六年了,每年五月到十月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配的汤味道非常好,每次买的人都排了很长的队;还有巷子里那家重庆小面馆,十来年了,每天晚上十点多才打烊。

专注、特色以及坚持,几乎是平凡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

下过车间,摆过地摊,工作当中的那些苦那些累对我而言突然就变得没那么沉重了。每件事情我都尽十二分的力去做好,我知道自己天资不足,在尝过了生存的艰辛后,发现有一技之长居然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

后来,我正好有个机会去一家电子厂做财务经理,我的经济状况才渐渐有所好转。

我时常会想起以前。我很难说哪条路就是对的或者就是错的,偶尔我也会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如果当时我顺从了父亲的意愿去了事业单位,那么今天的我又会怎样?

我有个朋友在海关,是个公务员,每天为繁杂的事务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伤透了脑筋;我那个在银行的同学,后来我去拜访过她,因为银行效益下滑,她从财务岗位转到了业务岗位,过着外人眼里羡慕的稳定生活,但她说自己很清楚,如果离开了这个单位,自己几乎没有立身之本;还有一位在地税局上班的朋友,最近也常常找我吐槽。

就像一位朋友曾经感慨的那样,或许,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有的顺畅一些,有的就充满坎坷,在看不见希望的漫漫长夜里,你的父母包括你自己都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你会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质疑自己的努力,但如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请一定要再坚持一下。

是的,再坚持一下。

我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放在我面前的依然是当初的两个选择,我想我还是会选择今天的路。

其实这世间本就没有最好的选择,无非是你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了之后,为了证明当初的选择,你会拼尽全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励志文章3:小事尊重理智,大事遵从内心

01

周末遇到过去的同事,说起最近武汉的房价。

“你买第一套房的时候,不到八百块钱一个平方吧?翻十倍不止,财商真高。”朋友说。

财商这事儿跟我真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清晰记得当时买房的情形。

当年我供职的单位是家大企业,虽然取消福利分房,大家还是有福利房可住。每个年轻人结婚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窝。但那窝是什么样的呢?上世纪60年代的红砖楼筒子楼,家家户户把煤气炉安在走廊上,卫生间也是公用的。

这样的房子是起步,随着工作年限、级别的上升,住房条件会慢慢改善,最终,住进两居室,三居室。不过熬到那时候的,都是中年人了。

有个同事比我早毕业几年,刚生了孩子,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挤着他们一家三口,还有来照顾孩子的丈母娘。我去的时候,丈母娘正坐在沙发上准备洗脚,灯光昏暗,我进去一脚踹翻了她的洗脚盆,水洒的满地都是。

那一刻,我心里有个声音喊,这不是我的生活,我不要。

买房的时候,很多人劝我。住上单位的两居室只是时间问题,花这个冤枉钱,多傻啊。

我没有什么道理能说服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没有厨房厕所的房子里。

当天看房就下了定金,房子唯一的优点是离单位近。

后来房价上涨,人人都当房奴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我聪明,有眼光,我倒觉得,我可能比他们傻一些。

一个理由就可以支撑我做一个重大的选择。而很多人,喜欢左右权衡,喜欢万无一失,考虑再三,还是会放弃。因为世界上哪有什么万无一失,怕失败的人永远得不到成功。

02

我还在著名的杂志社工作过,两年就辞职了。那间杂志社因为待遇好,很多人做十年二十年,尽管每天都在抱怨,还是不愿意走。

导致我辞职的也是一件很小的事。

与老总在北京出差,我陪她去买护肤品,她买了两套,发票开的是她家先生的单位。导购小姐按规矩给了她一些试用装,她却软磨硬泡想多要一些。

“你看,这小姑娘帮我拎东西,总得给人家一套试用装吧。”她指着我说。

那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尴尬时刻。

导购只好又给了她一些,嘴角带笑,眼睛里却藏不住鄙夷。她伸出手指头,从里面挑出最小的一盒,递给我。我连忙扔回她的手提袋。

那一刻,我就决定,绝不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无论她的业务能力多强,办的杂志多么畅销。

朋友觉得我太冲动了,实在不行可以换个部门啊。

那位老总在这间杂志社做了,从接热线电话的编辑做到高管,我相信这样一个人的身上所体现的就是这间公司的气质。

03

如今杂志社江河日下,跟我同期入职的同事,夸我当初有远见,如今他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其实并不是我预见了杂志社的今天,而是我更尊重自己的内心。我爸经常指责我,你是公主病,别人都能忍,你就不能忍。

可是,我凭什么要忍。

虽然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我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我不要委曲求全,整日抱怨,我不要看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努力上进,却过着不快乐的生活,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

04

有些人觉得人生的重大的选择,应该有浩大的理由,我却觉得,越是重大的选择,理由越是简单直接粗暴。

要不要过这样的生活,每个人心里原本都有答案,是理性的分析,慢慢磨损了那个正确的答案,使我们变得与大多数人一样,为了生活而忍耐,为了生存而低头,其实你不忍耐也死不了,抬起头也可以活得好。

一个女生,觉得男朋友不适合她,在一起不快乐,本来应该转身就走,她却开始理智分析,一分析问题就来了——单身女生这么多,离开他万一找不到别人怎么办;据说中国90%的婚姻都是凑合的,我与其再找个人凑合,不如跟他凑合……

人脑中有一个区域是专门负责“解释”的,所谓理智的分析,其实就是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

我一直是个大事冲动的人。一切让我觉得沮丧、没有尊严、突破底线的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逃离。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候,会问一个问题:你不想要这种生活,但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抱歉,我答不出来。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特别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无论你描画出什么样的未来,旁人几个反问就可以轻意灭了你的热情,于是你被扣上幼稚、不成熟、异想天开的帽子。

其实我干嘛要知道未来是不是比现在好,如果当下的生活是一种忍耐,我要解决的就是不再忍受,而不是一定要知道明天会更好。

未来更好还是更糟,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去实现才知道。

不要相信现在不开心,忍到最后就会开心。忍到最后只会心死,不再介意什么叫开心,什么叫梦想,什么叫热血。

05

有一句西谚是,小的选择靠经验,大的决定靠感觉。

小事尊重自己的理智。买哪件衣服、去哪里吃饭、看什么样的书,研究时装杂志、上大众点评、看豆瓣评分,做足功课就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选择失误。

大事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不喜欢的事情而含辛茹苦,为不喜欢的人而强颜欢笑。这样的经历,出现在我们18岁以前,是磨练意志,18岁以后就是苟且偷生。

我们要在生活中尽最大可能保存的,不是一张饭票,一段关系,一种稳定,而是自己的热爱、热血、激情与尊严。

励志文章4:你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似乎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凸显你的不合群。

当某一件事情触犯了你所坚守的原则底线或是道德认知时,你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但他却能云淡风轻一笑而过,或敷衍附和,或笑而不语。

最后的结果是你灰头土脸,他却左右逢源。

这些就是所谓深喑圆滑之道的“高情商”人士。而这类人似乎总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肯定,且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圆滑更是早已成了人际交往里的万金油。

其实人生在世,我们总是在深情一部分人的同时,又会伤害一部分人,这是很自然、也不可避免的结果。如果太过于刻意在博弈的双方之间维持一种平衡,讲究所谓的圆滑,难免就成了一种阳奉阴违。

在愚钝的人面前表演,或许可以左右逢源,尽享利好。可落在聪明人眼里,其实就成了一种多余的狡黠。平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客套寒暄自然甚欢,可若真到了关键时刻,博弈的双方立马都会敬而远之。

曾经有一位同事,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见人说人话,遇鬼搭鬼腔,平时总给人一种混得很开的假象。可一遇到进行一些重要决策,或者项目分组的时候,大家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排斥他。

后来我与一位关系非常要好的同事谈起,他一语道破其中原因:因为大家都有所提防。

确实如此,一个人如果立场模糊,原则性也不强,旁人对他自然就有些敬而远之。在进行一些团队合作时,大家都必须同心同德,谁都不愿意团队里有让人捉摸不透的存在。而如果是进行一些竞争性或者保密性极强的重要项目,那么对此类人有所提防更是在所难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圆滑与情商挂钩,其实这更多的只是一种不知羞耻的粉饰,扯开情商那一层明亮的遮羞布,圆滑其实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而从道德与品行上来说,也是极不可取。

即便抛开道德因素不谈,圆滑也只是一种乱中求存的技能,但绝不是长久的处世之道。历史更是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一旦尘埃落定,墙头草通常就会成为第一个肃清的对象。

那么,有原则有立场,是否就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似乎也不对。

曾有人问我:不愿意圆滑,是不是情商低的表现?

我思考了很久,却迟迟不知该如何回答。

主观上来说,我很想给他一个否定的答复。但结合自身的情况,又总觉得有一些误导。

后来我把这个问题抛到了朋友圈。

绝大部分人都注意到了“不愿意”三个字,虽然表达各有不同,但回复的意思基本一致:不愿意圆滑,而非不懂得圆滑。所以,情商非但不低,而且很高。

部分观点与我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我自己便是一个不愿意圆滑的人,自然也不会认为自己情商低。但我也绝不敢说不愿意圆滑就是情商高,因为我非但没有因此而在生活中获得某些便利,相反,我时常会因为过于原则而陷入一些本与自身无关的漩涡里,得罪人的事情更是没少干。

所以,这些答案似乎没有任何意义。直到后来,大学时候的一位老师回复了我。

不愿圆滑是没错,但同时也必须懂得世故。

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读博的时候,导师给他和另一个同学各分配了几个研究生,做两种不同假设的项目对比。

最后两组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可当以后再次进行项目分组报名的时候,师弟师妹们都希望分配到另一位师兄那里,这让老师在内心觉得很受伤,也很疑惑。后来经一位师弟明言暗示,老师这才恍然大悟。

项目中总会有许多细节问题,如果一一顾及,就会极大增加项目的工程量。有些师弟师妹为了偷懒,通常会走一些捷径,利用项目的容许差错范围取巧。一般来说,只要负责人能够圆滑地处理,睁一眼闭一眼,对于交差是绝对没有问题,导师也不会真去仔细核查。

可这是导师坚决反对的,也是行业内的大忌。

老师原则性与执行力都很强,那些行为自然都遭到他的严厉斥责,女生被骂哭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所以难免给人苛刻之感。

而另外一位负责人,对待项目虽然也很严厉,但与老师不同,他在其它时候会将那些矛盾主动疏导,比如请他们吃夜宵;送女生们一些小东西:和他们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这就是根源所在。

两人在对待原则问题时立场都很坚定,处理问题也不敷衍,不圆滑。但不同的是,另一位负责人还懂得人情世故,在原则与世故之间有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圆滑是一种坚守原则、不屈从于外界的自我捍卫,也可简单理解为仅是不愿委屈自己的感受。而过于注重自身感受,其实与过于在意别人看法一样,都是一种心理上的褊狭。

一个心灵边界宽广的人,在满足自身感受的前提下,绝对也懂得去照顾他人的情绪,将原则与和善巧妙地糅合在生活里。

古人讲究外圆内方,意思就是做人要像钱币一样,外表圆润,但内心方正。更通俗点来说就是凡事都应讲究与人为善,精通世故,但更要有自己的立场与原则,心中自存尺度。

黄炎培就曾写信勉励儿子:“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其实就是倡导一种世故而不圆滑的处世之道。

外表圆润懂世故,内心方正不圆滑。

前者使得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进退有度,不因死板而显得毫无生趣,更不因棱角过于锋利而四处树敌;而后者则让自己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不摒弃初心,不曲意迎合,心存善念,恪守原则。

在表浅距离越来越近,实质却愈发疏离的群居时代,许多人开始在生活中不知所措。其实生活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懂世故与不圆滑两者不能混淆一谈,但却可以保持一种进退有度的微妙平衡。

新凤霞的文章 篇10

我首先想说的是,正如初见面时所得的印象那样,凤霞身上有那么一种倔气,拧脾气,不服软。这种脾气从小到老随时随地都有所表现,这使她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认输,不后退。作为这种性情的基础的是善良正直的本质,她说,五十多年来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她又说,作人要心里有个准儿。就这样,她才能打不倒、压不垮、难不住,硬是挺着胸膛走过来了。在被折磨得重病在身,不能登台以后,她又拿起了笔,从学文化开始,硬是写出了一百万字的回忆录。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真正能鼓舞人向上的精神,是最可宝贵的时代精神。

我上面写下的一些都是从她的原话里摘下来的。每句话后面都有一篇长长的故事,使读者的心揪得紧紧的故事。从她的叙述中间可以看出她身上的那份“傲气”。多可爱的“傲气”啊。

在那些“低头生活,抬头唱戏”的日子里,她挺住了那么大的压力,在会上公开提出戏曲演出要现代戏、传统戏两条腿走路的意见,没有胆量、没有一点“倔脾气”是办不到的。这些地方读后都使人惭愧。她的笔下有分寸,可是爱憎分明。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下,也还有那么多善良的正直的人,可是一些丑恶的灵魂也给她钩画出来了。她说过这些也许说得多了一点的话。然而不然,没有这一笔就写不出完整的有层次的真实,成了无冲突论了。

关于艺术家写回忆录,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或要求。一种意见是应该尽量多写舞台经验,甚至是一腔一调、一招一式的细写,因为这样可以作为年轻演员的学习范本。我总觉得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做法。过去留下的一些老剧本,有注着身段谱、工尺谱的,就是走的这一条路。可是一本好的回忆录的任务应该是重现艺术家的全貌,能使读者完整领会一个人的精神风貌而不只是在舞台上的现身。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写好生活。新凤霞的几本回忆录就是这样做的,她在舞台前后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也往往揉进其中。叶圣老说得好,

“她能揣摩各种人物随时随地的内心世界,真够得上说体贴入微了。这套本领很可能是她从小学艺的时候练成的。”

凤霞自己也说,“我平时无论在哪儿看见了新鲜人、新鲜事,都记住表演给人家看。”她还能维妙维肖地学一些名演员的台上和台下生活细节,这种功夫正是艺术家的基本功。她这样做是为了锻炼自己,不是想在台上唱“十八扯”、“纺棉花”,以庸俗的卖弄博得观众的一笑。年轻演员要学的应该正是这个。

写生活写得如此细腻、生动的,过去还真是少见。凤霞笔下的一幅幅社会风俗图真有点“清明上河图”的风味。特别是她写天津的那些篇。

不知怎的,过去的文士总是对人民的生活习俗缺乏兴趣,很少有人用心加以纪录。仅有的几本书如《燕京岁时记》、《清嘉录》……,也都是简简单单地纪事;还有就是用“竹枝词”的形式写,在这里诗成为主体,诗注更是简而又简了。这只能说是“逸笔草草”的写意画,浓笔重彩、着意钩勒的样式简直就不见。在《我当小演员的时候》中有一篇“闺女赔钱货”,可以算得难得的标本。她描写了天津两家商人为了聘闺女摆下的热闹排场,从说亲、放定,到迎亲、拜堂、闹房、回门一直写到为外孙办三朝、满月……,真是洋洋大文,极细致生动的一幅社会风俗画。这一切都发生在天津,搬不得别处去。这不是一般的社会调查,中间充满着人物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这里没有说理,没有教训,一切都由事实说明。文章不是出于社会学家之手,而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又亲身目睹、参加了这一系列活动的小女孩的回忆。这是不能不令人惊异的。

作者还用许多篇幅重现了天津南市“三不管”一带游艺场与生活区的真实场景。黑暗的后台,苦难的艺人,张牙舞爪的地头蛇,狠毒的财东班主,这一切都是有典型意义的纪录。对于天津这个地方,过去在文艺作品中反映不多,是可惜的。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洋场,天津与上海是有本质的不同的。天津的封建性要浓得多。如果说《子夜》是写了上海,《日出》就写了天津。凤霞这本书是优秀的散文,也是可以当做历史资料看待的。

叶圣老说看新凤霞的东西就象听她聊天,这就非常恰切地说明了她的文风。这是真正的写话。叶圣老自己和朱自清先生就都是这样写的。这在写作上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由绚烂归于平淡的结果。可是凤霞则是一出手就有了这样的成绩,看来是从两个不同的出发点碰到了一起。

凤霞说“我至今还不认为自己是老艺人。”这话说得好,事实也正是如此。读者是希望不断地听她在纸上聊天儿的,而聊天中流出的故事是说不完的。

大学成长励志文章正能量文章 篇11

我有一个表弟,目前在读大二,最近跟我聊天说,他受够了浑浑噩噩的日子,想要去努力,去学习一些技能,但开始容易坚持却很难,真正去做的时候往往会后劲不足,刚开始热情满满,渐渐地就会坚持不下去。

而且,如果稍微付出一点儿努力,就会觉得自己好牛,感觉自己无比正能量,总是容易自我感动。

比如考英语六级这件事,因为他读的是一所普通的高校,很少有人去考,他决定试试看。在准备的过程中,他总是很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努力,甚至想获得别人的认可。

比如每天去图书馆占完座位之后,他都会发一条状态,类似于“今天又是6点起床占座位!”这种。发完状态之后,如果别人给了肯定和赞美,他就会心花怒放,如果没有人回复或没人给予肯定,他的心情又很容易变得失落。

永远不要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这种感动不值钱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到底有多少时间是认真的用来备考呢?虽然他前前后后准备了大半年,结果我想大家也能猜到了。

成绩出来后,他又极想获得别人的安慰,他心里想,“别人都没有勇气和决心去考,我准备了并去考了,无论结果怎么样,总是值得肯定的吧?”

如果别人没有给他想要的反馈,他又会陷入“我那么努力,也那么辛苦,你们都没看到么?”这种自怜的情绪中。

我相信大家身边一定不会缺少这种人。比如,经常自诩自己多么的辛苦和不容易,比如熬夜写材料,感冒发烧了还上班,连续好多天只睡几个小时,加班很久没有假期等等。

尤其是有一种人,自己加班了非要发个照片和状态,好像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好像全世界就他最苦最累,如果别人没有给予赞美和同情,他又会感觉全世界就他最委屈似的。

这些人,一方面是需要获得外来的赞同和认可,另一方面又极易陷入自我感动和自我同情。其实,比你苦,比你累的人多的去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任何一个农民工、清洁员、富士康流水线的员工都比你辛苦多了。

我曾经也是这种人,很容易被自己感动。比如有一次,我累死累活的连续熬夜几天做一个ppt,完工的那一刻我都被自己感动了,我觉得已经尽力了。

但是第二天ppt放出来,却未得到领导和大家的认可,那一刻我内心满是委屈,我那么努力,不但没有得到认可,甚至没有一点同情,我真想说“你行你上啊!”

但是,这个社会就是这么赤裸裸和现实,大家都只想看结果,过程只能留给自己。如果你想要成功,就要默默的去努力,而不是吃了点苦或受了点委屈,就整天嚷嚷着“为什么我这么苦这么累,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与同情?”。

成功之前,没有人会在乎你在过程中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打击时,都会产生一种悲观失望、自怜自艾的心情来。

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人往往寄希望于他人能同情自己或伸出援手,如果没有,好多人就会变得一蹶不振,失去重新开始的勇气。

但是,别人对你的认同和同情,除了能带给你一点心理安慰之外,又能改变什么呢?别人同情你不要紧,你千万不能自己同情自己,不然你就会变成懦夫,失去奋斗的动力!如果那样,你又怎么能去奢望成功呢?

一个人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他能否战胜自己的软弱,而不是给自己理由让自己倒在地上爬行!永远不要同情你自己,只有对自己进行鞭策和批判,积极的去反省和总结失败的原因,才会走出懦弱的心理陷阱。

就像卡尔维诺说的:“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我们每人都有别人不知道的创伤,我们战斗就是为了摆脱这个创伤。”

如果已经你陷入这种既需要外界赞同又容易自我感动的状态,那么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努力?

是的,没有人要求你努力,那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安逸的生活,也可以选择随波追流,但是既然你选择了努力,那么这条路就注定是孤独的。

如果你想变得更好的初衷,只是为了给别人看,或者获得外来的认同,那么你永远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只有在我们不需要外来的赞许时,才会变得自由。

2、你真的够努力了么?

其实,大部分人只是看似努力而已,而困扰他们的其实是不够努力却不满足。

比你辛苦,比你努力的人多的很。关注过NBA的人一定知道科比的故事,曾经有个记者问他为何能如此成功的秘诀,科比问他:“你知道洛杉矶清晨四点钟的样子么?”记者说不知道,科比说:“我知道洛杉矶每一天清晨四点钟的样子。”

许多比你成功却比你还努力,所以,不要再抱怨为什么自己努力了却没有成功了,或许问题只是因为你根本不够努力。

3、你明白努力和吃苦的区别么?

有的人会说,我努力了,也吃了那么多苦,但是还没成功,所以你说的努力都是骗人的,都是鸡汤。一方面,你要明白,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另一方面,你要懂得努力和吃苦是两码事。

如果光讲吃苦这一点,那么任何一个体力劳动者都比你辛苦,如果你没有目标,没有梦想的指引,只是在拼吃苦,你又怎么可能成功呢?自我感动式的努力往往会让人懈怠,行动上的忙碌更掩盖不了思想上的懒惰。

4、最后一个问题,你坚持了么?

首先你要问问,自己是否太过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了?你做了多久就想出成绩呢?好多科学家和成功的人,都是呕心沥血一辈子,才做成一件事。

还是举科比的例子,其实那句著名的“四点钟”后面还有一段话:“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

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所以,你坚持了么?是不是别人告诉你不可能,你就放弃了呢?其实,成功有时候很简单,那就是只做一件事,并坚持做一件事。

如果你还在困惑,那么我想你应该认真的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你到底处于哪个阶段?是仍在空想还是已经行动了?如果你行动了,那你真的努力了么?如果你已经努力了,那么你坚持了么?

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就不该说做不到,如果你没有真的努力过,也不配谈无力感,更不应该陷入自我同情与自我感动。但最怕的就是不自知亦不努力,不努力却又不满足。

同情和感动是人类的正常心理感受,尤其是现在社会中,人都这么麻木冷漠,适当的自我同情和自我安慰没有什么不好。

但当感动变成一种不经过大脑思考的条件反射,先入为主的同情反而会遮蔽我们的真实感受。

自我同情和自我感动如果生出一种优越感来,而且还想要别人也对你同情和感动,那就不对了。

就像《挪威的森林》里永泽对男主角说的:“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励志文章2:拼爹只是无能者失败的自我安慰

大学生就业是“拼爹”还是拼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越来越不明晰,那些回答拼能力的声音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弱。事实真是这样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0个省份发放调查问卷,对近6年来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已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对比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现在找工作主要就是‘拼爹’”这一说法,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中持同意的比例为47.1%。在找工作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人”排第一位的是朋友(61.3%),家人排在第二位(55.4%)。在他们认为最有利于就业的因素,主要是“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63.7%)、“工作能力强”(48.6%)等,选择“父母、亲戚的帮助”作为最有利于就业的因素,列在第六位(19.0%)。

社会舆论和媒体似乎不停地暗示,“拼爹”已成为一种时代病,大学生就业更是一场“拼爹”的竞赛。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拼爹”的舆论背景带给大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仍然是有的,47.1%的未就业大学生同意“现在找工作主要就是‘拼爹’”,这已是很高的比例。但所幸,现实给他们的感受要好一些,在找工作过程中,“父母、亲戚的帮助”仅排在第六位,真正靠的还是经验和能力。

“拼爹”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极端个例经由舆论放大后,拼凑起来的社会假象。“拼爹”这个词从诞生就带着人们对权力和金钱所编织起来的“资源”的怨愤,它所指向的是社会正常秩序与价值的扭曲。就如网友评选的“四大名爹”一样,在调侃背后是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在媒体的传播与放大中,“拼爹”成为一些人对这个时代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地认为社会已经进入“拼爹”时代。

不可否认,“拼爹”确实存在且改变着社会的价值生态。在我们身边,在各种媒介信息里,可以看到很多人确实“拼爹”成功了。各种“名爹”、“干爹”以及他们所延伸出来的权力和金钱的关系网,圈走了一些机会。这种小比例的成功显然在腐蚀着种.种美好的价值观,挫伤了一些年轻人的斗志和对社会的信心,使一些年轻人迷茫、困惑,甚至放弃个人的奋斗,随遇而安或怨天尤人。

消除“拼爹”成为社会主流的假象,必须封堵“拼爹”的各种制度漏洞,让大学生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拼能力和汗水,真正还他们一个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消除“拼爹”成为社会主流的假象,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性地观察社会和时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这份研究报告,以及我们和周边人的真切感受,都客观真实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拼能力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这说明,社会现实并没有那么坚硬和冷漠;大学生在“拼爹”文化盛行的社会中,仍然保持对社会的客观判断和对未来的信任。青年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有这份信心,我们更可以相信,这仍是一个拼能力的时代。

我们也欣慰地看到,放肆的权力正被重新关回笼子,“拼爹”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有些“拼爹”成功的典型正成为“坑爹”的典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对国家有着良好预期,七成多对“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拥有信心。数字背后既有大学生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信任,更有对拼能力成为未来社会纯粹追求的期许。我们不可辜负年轻人心中的美好。

励志文章3: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一次上课,一个女孩子垂头丧气地跟我说:“老师,我考了4次英语四级考试,还没通过,究竟是为什么?”

我说:“你做真题了吗?背单词了吗?”

她拿出已经翻破了的真题,说:“你讲过的所有的题目我连答案都记得,单词书也背了很多遍了,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过不了?”

这是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学生,因为在我眼中,四级考试难度并不大。据说,每年的通过率有80%左右,那些没通过的还包括了裸考的和“放弃治疗”很久的人。我想,一个人要多有毅力,才能一直保持在最后的20%稳定地考不过。

可是,看着这个学生满满的笔记,我心想,看起来是很努力啊,为什么还考不过。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草草地聊了几句,我就继续上课了。

在路上我再次想到了她,发现无解。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医生知道病人有病,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医治他一样。

第二天她又带着厚厚的笔记来问我。

我只能使出“大招”:“你这么努力,放心吧,下次你肯定能过。”

那学生讪讪地说:“但愿如此。”

对这个世界来说,没有什么“果”是没有“因”的,即使现在“因”看不出来,但也一定是存在的。很快,我找到了这个女孩子的“因”。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那个女孩子,她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课堂上。

结课那天,我去她的位置,指了指她的座位,问旁边的一个女孩子:“你认识她吗?”

她说:“认识,她是我的同学。”

我问:“她为什么总是逃课?”

她笑笑说:“她的事情比较多。”

我了解到,这个女孩子是学生会主席,同时还兼任几个社团的负责人,参加活动、组织活动很积极,朋友也很多。可她唯一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就是独处。而学习英语是一个特别需要独处的过程,你需要一个人读很多遍,安静地背许久才能印在大脑里。而她只是做了一遍真题,草草地对了一遍答案,然后冲出自习室继续做她学生会的事情了。至于这套题,在她脑子里面只是留下了“我这么努力地做了一套题”的意念,实际上她根本就记不得几个单词。就像她告诉很多人自己报了一个英语班,可是几乎从来没有上过课;就像她找很多人探讨过怎么学英语,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记住点什么。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更容易,可是,骗这个世界的因果有点难。

我想起了另一个女孩子,她总是喜欢让我向她推荐一些电影和书,还要求是比较难懂的。所以,我每次看过的书也会拿给她让她看。她每次看完,都会发一条微博,下面会有无数个点赞的。

有一次我跟她闲聊:“上一本书你看完记住什么了吗?”

她说:“忘了。”

我听了只有无语。回到家,我看她的朋友圈上说:“又看完了一本书。”这次她又收获了一些“赞”。

另一个朋友小路,特别喜欢去自习室,我每次在朋友圈都会看见她发的状态:最近很累;快考试了,最后几天拼了;早出晚归……

觉得她真的很努力。可是,该不过的还是过不了。她的所有考试,留下的似乎都是各种波折和无奈。

因为,毕竟所有的努力都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重要的是这些努力是否真正到达了内心,变成了你的能力。一次上自习,我看见小路带了会计书、英语书、考试卷子,可是,这一切都没有用,因为她还带了手机。

她一上午的时间都是在刷朋友圈、刷微博,这种所谓的努力,其实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看起来每天熬夜,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看起来起那么早去上课,却只是在课堂里补昨天晚上的觉;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看起来去了健身房,却只是在和帅哥或美女搭讪。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笔记记得很认真,但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人;也总有那些学习成绩非常好,但看起来并不怎么认真的人,很多人把他们定义为聪明。而我认为,他们只是在学习的时候,摒弃了诱惑,一心一意地在努力,那些努力并没有让别人看到,那段时间也没有其他的干扰,之后,在玩儿的时候也用心地玩儿。

学习之前,你有没有制定计划,告诉自己今天我要学到什么,背下来什么,要掌握什么能力。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只是作秀而已。

你的生活和别人看你的生活,是否一样;那些所谓的努力时光,是真的头脑风暴了,还是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励志文章4: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这题目,其实就透露了问题之所在:即,我上了大学,但这个经历未曾让我取得世俗意义上、普罗大众眼中的成功,即:未升官发财,未嫁入豪门,未改变家人命运。

自从全职在家带孩子、变米虫后,总碰上此等窘况:旁边一个人叹着气对着空气说:上大学有什么用呢?而我就是那团空气。最讽刺的一次是:我的一个亲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已然步入土豪行列。他儿子高考报志愿,找不到懂的人,我刚好在老家,便接我去帮忙。路上,聊起我工作时一年挣多少钱,我说了个数。他撇撇嘴,说这和我经常去的饭店经理挣得差不多啊!你看你们上了那么多年学,人家高中就出来打工,结果挣得差不多。这大学上得有什么用呢?我无言以对。虽说城市、行业、时间段完全不同,但逻辑严密,数字相仿,简直无懈可击。只是直至今日,吾仍百思不得其解:土豪,汝既如此蔑视学历,如此任性,何苦又这般费心费力把儿子送到那等腌臜之处呢!

但,这个问题,不止一个在质疑,还包括大学毕业后状况不如意之同侪。试问下,我们是不是过得不如意,就要质疑甚至否定以前做出的努力和选择呢?

当然,这里面除去大幅扩招后大学教育水平不尽如人意、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求、蓝领相对白领而言日益吃香等社会现实——种.种窘况确实致使人们对上大学产生了失望;但最重要的是,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到底如何评价个人的成功?如何判定个人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和成功的标准又从何而来?是否可以依此来判定个人甚至个人的生活?目前来看,人们心中,物质条件是加权系数最大的那把尺子。而我,恰恰在发言者的刻度之下。于是,他深信他完全有资本可以居高临下地进行评价。

不妨扯远一点,上小学时,学校要求填写家庭成分。我方才听爷爷讲起:解放前,我们村只是附近一个大地主的佃户庄,根本未成为村。解放后,地主被打倒了,佃户们无所依归,成立了这个村。爷爷还和我说起当时批斗,如若成分不好根本抬不起头来,只有贫下中农才算根红苗正。我听了,不禁问:爷爷,那我们算贫农吗?爷爷凄然一笑:我们比贫农还贫,是佃农。那更根红苗正了?我天真单纯的心田竟然涌出一种自豪感!一度和同学们炫耀:我们家成分可好了!比贫农还贫!但,由于这个原因,直到二十几年前,其他村子,尤其是地主所在的村不愿和我们村互相结亲,觉得在下嫁或高攀。因此,在很多事情上,我们的村子有一种胎里带的自卑感。

夏日的晚霞余光里,大人们扛着锄头从地头往家走,身影拖得老长老长,一路闲谈着今年的天气和秋季的收成,偶尔会用羡慕的口吻说:隔壁村子谁家的儿女考上了大学!我个子小,仰着头看着大人们。这时总有人话锋一转,叹口气:唉,咱村是出不了大学生的!

为什么呢?真让人搞不懂。而我父母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一直坚持支持我上学。直到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这个禁忌算是被打破了。就好像一块根本不存在的冰,哗啦一下,碎了。村里人猛然看到光,一下恍然大悟:哦,原来光是随处可在的,不是选择性地普照的!

之后,村里陆陆续续有了大学生。可见,有些事情,不是不可能,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观念。而观念比绳索更有力,会把一头大象束缚住,再也不奔向广袤的原野。自从有了第一只咬破蚕蛹的毛毛虫,后来竟也飞出了好多只蝴蝶。上大学,对大多数人而言,算得上人生的一项重要选择,是人生路上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会让很多孩子有机会走出来,看到更广阔的原野,亦有了奔跑之可能。

写到这里,难免有自吹自擂之嫌,对于为什么要上大学,上了大学有什么用,依旧没有好的答案。我只是想表达,虽然我个人尚未取得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成功,但可以想见,上大学,对当年一个封闭环境的孩子而言,是打开了怎样一扇通向不同世界的门——最起码给了一个孩子和先辈们思索问题的不同的视野和角度,也让我自己可以持着不同的观点,并且乐于捍卫它。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人从利己的和投资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老家,人们逗趣孩子,最喜欢问的话就是:你疼谁啊?你长大后最疼谁啊?不管他/她如何回答,必然会引来一番议论和感慨。并且深觉大有意趣,下次见了仍旧如此。我有孩子之后,突然对这个问题异常敏感。其实,这一个简单的问题,折射出来的光,后面确有很大的一个阴影存在:这恰恰说明,要求回报的想法已经渗入到幼儿成长的每一步里,从而变成了一种无言的、带着压力的、急不可耐的要求和索取。

养孩子不是种庄稼,春天撒下种子,秋天必然等着收割。曾文正有句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但现实中,有多少父母可以端正心态,不过于在一个选择上寄予太重的期望呢?我们常见的通常是,如若未达到预期的收获,失望就会不期而至,滚滚而来。但是,孩子们为什么要为别人的期望达成程度来衡量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成功和幸福呢?不相信谁的人生中年,没有结果和预期存在偏差之时!

人生,真的是长长久久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人言“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我们不能局限地认为:人生,仅仅拿来实现别人目标和努力赚钱的。诚然,实现目标和赚钱会让我们的人生丰富精彩,但这是过程,不是目的,任何时刻,不能为其所役而洋洋自得。

现在,如果有人问:中国人信仰什么,无人能答。但诸如以上种.种问题,只能说明社会并不是缺乏信仰,而是信仰物欲。物欲已经投射到对待后代的态度和姿态上而不自知。即,后代也变成了一种投资,一种可以满足中长期物欲的投资。他们到底能给我带来什么?每一个选择到底能何种程度上会影响长期收益?当然,农村里养儿防老的无奈现实,也无法对这种现象过多苛责。但即使完全可以不依靠子女养老的人,也对选择的物化衡量的崇拜到了如此畸形的地步,恰恰是对物化本身的反讽。商人重利,而今商人思维渗透到人人、处处,这才是最令人惶恐可怕的。

做这件事情有什么用?我们的耳边一直充斥着这种声音!我们的社会被有用论充斥,恰恰说明了集体精神信仰的缺失和贫瘠。富而贫瘠,这,才是我们要面对,并亟需改变的残酷现实。

我还想说,任何人不要轻易动摇自己对人生的选择和坚持。哪怕别人在世人眼里多么成功,他也无权去否认别人的人生。而很多人自认完全有高度可以评价和判定一些问题,哪怕这个领域对他而言全然陌生。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认可和形成了单一的评价体系,而且被普罗大众追逐并奉行着。说白了,即,物质的富有即代表成功,而成功即可拥有更宽泛的话语权,而这种话语权是可成为评定衡量事物之标尺的。换言之,物质的富有与否即界定事物的标尺。而精神之独立竟至全然泯灭,进而依附于物质,委实荒谬可悲。

讲了这么多,问题的答案已经不重要。说实话,我给不出什么答案,也无法认同这些标准,更也无法试图去说服谁。蔡康永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别问这有什么用》。里面有段话,“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爱情、光荣、正义、尊严、文明,这些一再在灰暗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才是人生的珍宝,才禁得起反复追求。”

读到的时候,自己这篇小文已写了十之八九,也已然是对此类问题释然之后了。我非常赞同和相信他相信的,也愈加相信人生何其宽广!还是撇开这些“到底有没有用”的浮夸看法,踏踏实实地站立在我们的心中信念相信的价值之上,好好地建构自己的人生吧!生命是否精彩,取决于我们到底把它过成什么样子。为了这个,没有理由不去精彩地度过,你说呢?! 究竟上大学有没有用,看你怎么度过大学了!

励志文章5:匆匆那年

长大是独自面对的失乐园,也许是自己构筑起来的围城,又可能是时光的手,不小心摩挲了我们那时稚嫩的脸。

“哎哎,眼下还是大三的大好年华,你小子怎么就提‘毕业’这种忌讳的字眼了呢?”看到我在文档里敲下篇首,大山撇了撇嘴,到喉的苹果片险些没能咽下去。我假装没听见,继续沉浸在文字中。

“毕业”两个字,好端端的怎么就遭人忌讳了呢?怕提起,恐怕是没有面对未来的勇气;惧分离,也许是缺少当下应有的危机感吧。反正一年之后的光阴,我们都是要面临的——那道横亘在我们面前的社会沟壑,最终都是要跨越过去的,不是吗?

如今,将回忆中毕业的味道拿出来重温,颇有预热的意味。我曾经以为,真正的“成人礼”,不光是年龄长到18岁,更是单枪匹马杀入社会洪流。因此高考落幕的那年,我虽然正值风华正茂的18岁,却并没有感受到自己真正长大。当有人因为身心解放而鬼哭狼嚎,我表现得超乎寻常的冷静。不是为了默然祭奠终于要逃离高三的苦海,只是为了享受那一刻,哪怕曾经被接踵而来的打击折磨得不轻,因为彼时仍在一起,就好好感受体会,不轻易飙泪说毕业,不轻浮谈离别。

“毕业了,一定要记得我呀!”“今后你出国,不要忘了我们说好的……”那些“一定”、“必须”以及肯定之词,似乎是彼此情深不倦的铁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得不步入新的阶段,铮铮誓言都将落定为尘埃。

有人说,长大是独自面对的失乐园,也许是自己构筑起来的围城,又可能是时光的手,不小心摩挲了我们那时稚嫩的脸。

可千万别忘了,分岔路口,我们也并非孑然一身,我们还有朋友。作家徐懋庸说过一句话,我十分认可,大致是这个意思:朋友是存于同一个躯壳的两个灵魂。彼此相慰相藉,有独立的精神意识,又互相需要。这是我渴盼的友谊。

就在去年的六月,我们宿舍送走了两个大我们两届、专升本的学长。那晚谢师宴,两个人喝了不少,从外面一路颤颤巍巍地走回来。到了楼底,有个直接跟软柿子一样瘫在地上,宿舍阿姨赶紧过去,几乎无法站稳的他们却不让阿姨帮忙。两个醉了的人就那样一起相互搀扶着,帮助此时记忆不良的对方“一二一”数着步子,像是丈量着相遇相识的时光,替彼此铭记,并且共同朝一个方向迈去。那是我在大学见过的最温馨的场景。

我们宿舍其他几个人在一旁呆呆望着,知道帮不上忙,也不必出手。醉至兴奋,他们竟还一起高声吟起了诗:“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从头到尾,两个人都是在关切对方:现在感觉怎样,好点了没?今后打算怎么办,往哪里去?……没有想到,他们的分别没有充斥太多伤感,满满都是甘之如饴的记忆。

既然毕业就摆在眼前,离别也在所难免,我们就不必费尽心思作躲避现实的说辞,生怕“就要走了”总是脱口而出。

是的,你认真出现,我才不敢怠慢错过。曾经想过用“生如夏花”做笔名,可是不想青春太易逝,还没能好好感受夏花的绚烂、热烈,转眼就要暗含着泪道别。

大一曾经一起共事的学长学姐,如今竟就要看着他们走到十字路口,各奔东西。有的打算到去,有的为了工作奔忙,还有的在准备再一次的考研。我们发现自己处在尴尬的大三,眼看他们匆忙从身旁经过,却连寒暄都是匆匆,不知道用哪种表情去应对,转身之后,想着毕业的接力棒很快也将传到我们手中。

一个大四同专业的学姐远在深圳实习,许久没有联系,看到她空间发了日志《我的23岁生日志》,我很好奇,便立即去点——

“今天是我上班的第一天,也是我的23岁生日。

这次的生日不像以往的生日,身边没有朋友或者亲人陪伴。在深圳这个偌大的城市,除了办公室里刚认识的张娟和几个别的部门的同事,几乎不认识人。这次的生日没有身边朋友的祝福,没有欢声笑语,只有我独自一人在写着这篇日志。

火车本来是应该十点十分到达的,但是临时停车了两个小时,所以到站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现在只有累、饿和肚子痛陪伴着我。

今天我23岁了,身边没有朋友,只能收到远方的你们的祝福。这是一个孤独的生日,但也是一次独特的生日。谢谢你,23岁的自己,注定要独自学会成长,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有所担当。”

读完,我舒了一口气,感觉无比畅快。

她的实习工作是前台销售,与所学的会计完全无关,可她,竟表现得如此坦然。“慢慢学会,不给自己加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像一直被禁锢的躯壳终于等来了喘息之机。”这是她的心声。她的故事告诉我,前途未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随心的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挣脱没有方向的枷锁。23岁的她,有一个意义非凡的生日。独自面对全新的挑战,不正是时间给予我们的缓和、蜕变的契机吗?

刚刚毕业了的班助,曾经在我们初来乍到时,给过我们许多家的温暖。她现在在外企工作,整天见不着她QQ头像有上线的迹象,人人网和微信朋友圈也变得一片荒芜,我们都调侃她在校时拼命淘宝,不慎将网龄透支。

她爽朗地谈着毕业留给大家的美好纪念,丝毫没有表现出懊悔、过分留恋之意,反倒充满着感激。“不惶恐说毕业,不浮躁谈离别。但谈一谈,是为了未来有明确的规划,找到自己的方向,而非扫了当下的轻松惬意的兴头。”这是她娓娓道来的箴言。

不为分道扬镳后的“相见难”过度消极,这不是非得挣脱不可的魔咒。似乎,已经身为局外人的他们,已经开始学会看透毕业与分别的必然,也渐渐懂得在微笑再见和痛哭留恋中取舍。

看起来,他们、她们,那些已经离开和正在离开的人们,包括接下来的我们,都将面临这样一个看似残酷的过程:毕业,分离,相聚,再分离……其实不然,因为前人总归留下来太多的坚实脚印,带给守望的未来太多实现的可能,年轻的我们,仍有许多时间、精力去完成未实现的理想,又有什么理由继续沉浸在彷徨中呢?

的确,对我们来说,大三,离毕业还有一年多呢。可是,却不能这么消耗着过,要提起十分勇气,准备迎接更精彩的明天。

匆匆那年,我们对彼此承诺过许多誓言,包括永不相忘、永不分离等等,可是终究要面对,大胆地让它来,平静地看它去。让它好端端地待在那里,不为了誓言可能会破碎而时刻担惊受怕、想着如何去逃避危机,我们才能打开这个矛盾的心结。

上一篇:【行业资讯】展望2017 全球IVD市场概况分析下一篇:庞博觉硬笔书法教学88:独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