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博觉硬笔书法教学88:独体字

2024-09-17

庞博觉硬笔书法教学88:独体字(共3篇)

软笔书法第十三课独体字 篇1

第十三节 独体字

教学目标:

1、掌握独体字“间距均等,布白匀称”的结体规则。

2、体会在横格中书写词语的方法。

3、写好书上几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渗透“欲速则不达”的书写理念。

教学重点:掌握独体字“间距均等,布白匀称”的结体规则。教学难点:在横格中书写词语。课前准备:黑板准备 幻灯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家作品,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

这些作品出自古代、近现代名家之手的毛笔、钢笔的名作,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2、这些作品让我也想起了上学期学的一篇课文《赞汉字》中的一段文字:“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3、过渡:任何一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都是经过长期的精心练习而形成的,也都是从一笔一画的临习开始的。我们现在所学习的还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把字写得清楚、美观、大方是我们现在的目标。虽然中国的汉字千千万,但它们还是有一定的书写规律的,只要我们学会分析比较,慢慢书写,慢慢总结和体会,在动手的同时学会用脑子去写字,把字写漂亮实在不难。今天我们要从结构的角度来学习字的书写。让我们先从独体字开始研究。(出示课题)

二、学习结字规律

1、(出示“自、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先从笔画上来分析你发现了什么?(横画比较多)

2、先观察第一个字“自”,(出示写得不好的“自”)进行两个字正误比较,你觉得哪个字美观?要写好横画多的字有什么规律呢?

3、小结:横画之间间距要均等。例如“白、直、百”等等,同时注意一般方框中的横画是不横到边的,要留一些空白,同时横折收笔处要适当的顿笔,呈钩状,比左边稍长。(板书:间距均等)

4、练写“自”先描再写一个。写好的,请仔细观察描描写写中的字,注意他们横画之间的关系。

5、学习“串”:想想串和自的异同之处。(串字横画之间也要均等分配,这个有一笔主笔竖要直。)

6、比较两个书写的串字,分析写字要领:两个口字要扁窄,中间有竖的独体字竖画分割留下的空白要匀称。(板书:布白匀称)

7、练写“串”先描再写一个。写好的,请仔细观察描描写写中的字,注意他们竖画的分割。

三、描描写写

1、小组讨论练习中的各字写字要点

2、全班交流写字要点(直:第一笔稍短,末横稍长,几个横向笔画之间的间距要均等。丑:三个横向笔画之间距离均等,末横稍长,竖略向左下行笔,与横折的平行协调,并平均分割空间。甩:第一笔为竖撇,稍长,横折钩的横与框内两横间距均等,折钩稍短,竖弯钩的竖要居中,平均分割空间,弯钩部分要写得舒展大方。曲:短竖与横折组成的框呈倒梯形,三个向笔画之间距离均等,两竖分割空白要匀称,左右竖的起笔,左低右高。)

3、学生书写,(强调写字姿势和拿笔姿势,注意折的写法)

4、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A、这几个字你能来分析一下他的优缺点;B、看看自己的字和同桌讨论一下有些什么不足的地方?C、讨论好后,练一练“面”“甘”。

四、认识横格,学习在横格中写字

1、低年级时,为了更好把握字的结构,我们把字写在田字格里,大了后,因为把握字结构上有了一定的水平,我们就把字写在了方格里,现在我们还要学习把字更好地写在横格里,看黑板,这是横格。因为是刚开始学习在横格中书写,所以编者先让我们先在短横格中写词语,还设计了中间的虚线,为了帮助我们把握字在横格中的位置,免得掌握不好字的距离和位置。

2、学习要领,读读小博士信箱,说说他的意思

3、自己练习(配乐)

4、学生作品展示: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书写作品。

五、总结全课

看图学独体字教案 篇2

2、学会五体种笔画:横坚横折、撇、坚弯五种笔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的音形,理解意义

难点:四和五的字形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出示:wusiyi

指名读―――齐读

2、复习韵母:

出示:er an

指名读–––齐读

过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汉字了,每个汉字都有一个音,我们要利用汉语拼音,我们先来学习五种笔画。

二、新授

1、出示笔画:

板书:

héng shù héngzhé piě shùwān

()(|)(┐)(ノ)(∟)

① 指名读拼音:

② 师板书笔,边画边说。

③ 生仿写(反复练习)

2、看图拼读音节学生字。

① 出示主题图:

观察:每幅图上各画的是什么?

两人一组说――――指名说――――评议

② 分别在每幅图下出示音节及汉字.yī èr sān sì wǔ

一 二 三 四 五

小声拼读―――指名读―――评 议

③ 分析字形:

问:这些汉字都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

A:学一、二、三。

指名说它的分别是由几个横组成的?

师:一一横;二是一短横,一长横。

三是两短一长横,和老师一起说笔顺。

B:学四

问:四是哪几笔组成的?

追问:四是哪向个笔画组成的,你能说说它的笔吗?

C:学五

问:五是又是由哪几笔组成的?

追问:五的第三笔是什么?你能说说它的笔顺吗?

④ 口头组词:

一:一只、一把、一棵

二:二人、二心

三:三件、三朵

四:四颗、四本

五:五双、五个

⑤ 指导书写:

师:一:从横中线的中心点起笔,到右横中线中心点的上边一点收笔,横要平。

二:短横在上半格,长横在下半格。

三:上半格写一横,横中线写第二横,下半格最长横。

四:第一笔和第二横折中的折不在写得太长,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坚弯,不是坚弯钩。

五:第二笔是坚,不是撇,定的时候稍微斜一点儿。

三:复习巩固:

1、出示基本笔画:

指各读―――齐读

2、出示拼音的汉字卡片。

wǔ sì sān èr yī

五 四 三 二 一

指名读音节---指名读汉字---–––齐读音节和汉字、说汉字笔顺

三、完成练习

四、1、读音节写字。

sì wǔ sān

()()()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在生字本里写独体字,注意每一笔位置。

3、完成语训。

4、熟读课文。

5、听写生字。

板书:;

字词句

看图学独体字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yī èr sān sì wǔ

庞博觉硬笔书法教学88:独体字 篇3

教案示例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一、汉字书写基础知识

初中生要写好硬笔行楷字,从书写技法上讲,关键的有两条,一是笔画,即要掌握好自然连带这一最基本的笔画组合规律;二是结构,即要掌握好笔画之间的搭配、布白。总的来说,写好笔画是为结构服务的。因此,归根结底是要写好结构。这就好比画一个人的头像一样,最重要的是把五官合理地安排在脸的轮廓当中。这也好比盖房子一样,准备好砖瓦、木料固然重要,但要把房子盖好,最重要的是设计好房屋的结构样式。因此有人也把结构叫做“间架”。

从结构上讲,汉字可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种。独体字也叫单体字,它是由基本笔画、部件组成的字。从外形看,汉字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形状。一个字是什么形状,就要写成什么形状;尤其是独体字,明确其大致形状十分必要,因为这是行楷字书写端庄、美观的基础。

1.正方形。这样的字形状方正,没有明显的主笔(一个字中最主要的一笔)。如:用、正、门、习等字。正方形的字不要写得太大。

2.长方形。相对于正方形来说,横短竖长,没有其他伸展的笔画,体态瘦长。这样的字要顺其自然,横向笔画宜短而轻快,竖向笔画宜长而挺拔,切忌写成正方形。如:耳、目、月、自等字。

3.扁方形。横长竖短,没有撇捺等伸展的笔画,形态扁。不要写成正方形。如:皿、血、四、二等字。

4.正三角。形态上尖下平,构图像金字塔,很稳重。如:上、土、久、止、人等字。

5.倒三角。形态上平下尖,书写时不要偏坠、斜向一方。如:丁、了、甲、下等字。

6.梯形。主笔在字的下面,上窄下宽,书写时下部笔画要舒展。如:丘、反、无、兄、益等字。

7.倒梯形。主笔在字的上面,上宽下窄。书写时上部的笔画要拉开,下面的笔画要对正。如:言、万、贾、田等字。

8.圆形。主笔在字的中间,中间部分伸展,笔画四周形成向心内聚之势。如:面、要、头、赤等字。

9.棱形。中间宽、上下尖。如:中、申、个、十等字。

10.左斜形。字的支撑点在右下角,有自左上向右下取势之感。如:戈、气、飞等字。

11.右斜形。字的形态自右上往左下取势,有向右倾斜之感,书写时应斜中求正。如:夕、少、户、万、力等字。

在书写独体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相对来说,独体字笔画比较少,书写时一定要注意重心平稳。字的重心是支撑字的份量的中心点,重心平稳,字才能立得住,才能斜中求正,字自然也会端正平稳。

二、很多独体字两边都有撇捺斜形笔画,书写时要注意两边的笔画搭配起支撑作用,整个字才显得端正舒展、美观大方。

三、尽管硬笔字的书写笔画粗细反差不是很大,但一个字的笔画也要有轻有重,有细有粗,尤其是个别笔画在折处、捺处、钩处、起笔和收笔处都宜粗重,这样字才显得富有弹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和建议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楷书与行楷书的差别基础上,对行楷书独体字进行书写训练。大多数独体字都可以做合体字的组成部件,成为偏旁部首,独体字的书写训练也是在为书写偏旁及组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合体字打基础。

1.学习重点

在把握行楷书自然连带的笔画组合规律基础上,体会笔画之间由于连带而出现的牵丝痕迹,增加行笔的速度。

2.教学内容设置

例举常见的独体字,尤其是能作为合体字偏旁的独体字进行书写训练,并结合课文的抄写,使学生体会独体字在实际书写中与其他字的搭配组合关系;同时在书写中逐渐感知一个字的外形大体是什么样的形状。

3.范字提示

上一篇:我爱你文章下一篇: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