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2025-01-07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精选12篇)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1

公司,力量的源泉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关于这场经济危机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判断。可以做出判断的是:这必定是一次影响历史的重要事件。另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全球的这次巨大震荡发端于一些公司的不良运作。轻轻扇动了一下翅膀却造成了一场飓风的这只蝴蝶就是——公司。

今天,公司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但是公司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公司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未来的公司又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探索的。在部门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由央视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从这部纪录片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公司的力量》内容】

《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以近现代公司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各历史阶段围绕公司所凸现的重点主题为结构进行了讲述。全集共十分集,分别是《公司、公司》、《市场无限》、《猎富时代》、《进步之痛》、《危机时刻》、《谁执权杖》、《各领风骚》、《创新先锋》、《本土雄心》和《地球无疆》。从本片中全球数十所高等学府、商学院和研究机构,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9位知名商学院院长,还有数百位来自历史、经济、政治、社会学等领域的各国自身学者的智慧言论和几百年来在公司这一组织形态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性、代表性和启迪性的历史事件,使我领悟到“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同时,也告诉我们“公司”在创造无数奇迹的同时,也已然化身为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我们就身处其中。

【公司的破坏力】

在金融市场支撑下,肆意驰骋的公司在无边的自由里自我膨胀的公司缔造了人类从未领略过的成就,也酿成了人类从未历经过的祸端。公司既是灾难的引发者,也是受害者。在《危机时刻》这一集,谈到了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是史无前例的一次经济“大萧条”。公司组织本身采用一系列措施来抗衡,美国、德国等国家政府也采取一定的应对之策。公司的自救体现了其本身在市场上的作用,罗斯福总统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候的救市计划,其中就包括加大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拉动就业,减少失业的措施,大大降低了危机带来的灾难。公司组织和政府,两个独立、相互抗衡的机构在危机时刻交锋,共同推进了市场经济的进步。

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但由于我们这个民族以前官本位比较厉害,轻视商业,而且轻视技工、轻视技术,所有的事情都比较随意,不像日本人那么严格。在《各领风骚》这一集,谈到了日本开国之初,横滨港对外开放,一位前来观察的英国记者在报告中写道;日本人非常懒惰,这么懒惰的国家,经济是不会发展的!这让日本人很气愤,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很勤劳。“为什么有这样的报道呢?恐怕是因为在此之前,日本人做事总是比较随意,按照自己的时间去做事。但是受到西方刺激以后,整个社会风尚改了。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改了很多很多东西,但是有很多东西也说是不是根本上我们就是这样的?其实不是,是能改的。

【公司的创新】

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道: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因为,在创新活动的诸多要素中:制度大于技术!在《创新先锋》这一集,我们再一次见证了日本的雄起。二战之后的日本崛起,致使欧美国家对他产生了恐惧。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再次依靠创新、软件、互联网、晶体管等核心技术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自由,创新的主体是公司,创新的保证不是技术而是管理。美国之所以可以拥有如此多的核心技术,源自于美国政府建立的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的产学研模式,而中国也在推行这种模式,但是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却并未有美国如此高的技术转化率,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每年国家向大学和研究机构投入的巨资,是否都得到了回报,为何无法得到有效回报的原因还是因为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或许杜邦公司从知名大学聘请教授做科研,最终研发出可用于多种商品的尼龙材料,应该成为中国产学研模式的榜样。

【公司的影响力】

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也引发过尖锐的社会矛盾,产生过前所未有的经济崩溃,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公司投资人容易忽视社会公平、人民福祉问题,也决定了公司极有可能把整个社会拖入深渊,毁掉人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在赞赏公司不凡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直面公司给我们带来的困境。虽然在任何国家,公司都是创造财富的组织,而国家只是对财富再分配的组织,但是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所承担的职责是要致力于让所有人都享有平等、自由和获取幸福的权利,国家只有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的手段,合理提高改善工人的福利待遇,坚持反对大公司的垄断经营,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适时干预经济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才能在社会公平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才可能减少

公司发展给社会造成的冲击和带来的伤害。公司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市场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绝对的自由必须加以规范和限制,过度的放任自流只会导致公司陷入危机,停滞不前,国家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规范公司行为才是公司长期发展、全面发展的真正保障。

【对公司的展望】

《公司的力量》从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城邦,从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到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用一个个穿越历史和现实的公司的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公司是什么?公司从哪里来?公司将走向何方?

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全球整合企业与自主经营体的最佳结合,这是一种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基本单元的组合,它彻底实现了客户导向和自主管理,解决了激励问题,并成功地实现了信息正向传导,它将显示出最强大的公司的力量。

利华公司王辉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2

公司, 一般指以盈利为目的, 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公司主要有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责任公司、股份两合公司, 其区别于非盈利的社会团体、事业机构等。现行中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四大要素:1、必须依法设立, 是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 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的取得需要得到国家的承认, 符合法律规定, 取得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等证件。2、以营利为目的, 股东出资组建, 目的在于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 营利性则成为其重要要素, 并以此区别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法人、以行政管理为目的的国家机关以及非商业性公司。3、以股东投资行为为基础设立, 形成的权行是股权。股权是一种独立的特殊权利, 不同于经营权等物权、不同于债权。4、独立的法人, 须有独立的财产作为其从事经营活动基础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我国公司法第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公司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美国的A模式与日本的J模式, 还有两种模式结合的Z模式。

二、《公司的力量》中的认同之处

1. 公司是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解放个人创造力的源泉

近代以来, 任何忽视市场力量, 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或社会都逐渐凋落, 唯有公司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解放个人的创造力, 国家才能登上世界舞台。历史总在反复验证, 但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 最新的故事是在新兴市场中书写的。

现今中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成功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一切的取得正因为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 而公司则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解放个人创造力的源泉。

2. 公司是危险的家伙, 需要强有力的约束

越是强大的力量, 越是需要约束。人们常常告诫自己也提醒他人, 公司是危险的家伙。如2008年9月, 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 不得不发自内心地承认公司具有的强大力量, 其为人类进步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但通过三聚氰胺事件, 也发现公司在很多方面为人类带来难以忘记的灾难。因此公司需要强有力的约束, 尽可能防止其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和破坏。

3. 公司组织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细胞

公司作为现代社会的经济细胞,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一个普通工薪家庭, 一般会有家庭成员作为企业的员工, 存在于公司组织中, 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 通过劳动创造产品或提供服务, 然后公司将在市场上为这些产品或服务找到买方, 取得销售收入, 员工则按照劳动合同从公司获得应得的报酬。这是我们对公司最常见的认识, 因此公司组织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细胞。

三、《公司的力量》中的质疑和反对之处

1. 人类取得的成就不完全归功于公司

公司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写下了公司之名。如人类的发明, 是通过人的聪明智慧来创造的;人类发明钻木取火、打制石器、文字的发展创造等, 这些都应归功于人类的聪明智慧, 并不是归功于公司, 过重地夸大了公司的作用, 因此人类取得的成就不完全归功于公司, 而是应该归功于各方面综合取得的。

2. 公司隶属于国家而不会收购国家

《福布斯》杂志评选出2009年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 前10名有5位出自公司, 在财力、影响力和权力的综合考量后, 他们的名字和国家首脑、宗教领袖及王室成员列在一起。公司正在改变世界的权力结构, 以至于人们甚至开始担心, 最终有一天, 公司会收购国家, 而不论我们是欣喜还是担忧, 公司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它将一直隶属于国家, 作为国家的一个组织, 而不会收购国家, 凌驾于国家之上。

四、对《公司的力量》提出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1. 员工有义务视公司为第二家园, 而将其建设的更美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 而作为员工的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将在公司中度过, 有多少员工愿意快乐的工作呢?多数都在抱怨各种各样问题, 逃避公司中的大小事务, 如果每一位员工能做到将公司视为自己的第二家园, 每天会这样工作吗?想必每一位员工都会尽心竭力地将自己的第二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2. 公司作为一种社会组织, 是社会的一员

当今世界各国的公司作为其社会的一种组织机构, 其目的已不单纯为了盈利。在组织进行生产活动, 保证自己生存的前提下, 要为它所在国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服务, 而不能违背其所在社会的基本信仰。因此公司要主动去承担社会责任, 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能够履行社会义务。

3. 创新是公司发展进步的灵魂

纵观公司的发展历程, 我们一直都在坚持创新这一重要的理念, 坚信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在于技术的创新, 更在于制度的创新, 理念的创新。曾经辉煌于世的柯达、诺基亚等公司, 今天之所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技术创新, 导致企业失去进步的力量, 直至最后破产。因此公司一定要秉持创新理念, 这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经济持续发展之动力。

五、结论

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 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自有其不同的历史使命, 也有不同的生命轨迹, 公司也将继续与人类社会同生共长, 无论未来是福是祸, 世界都将共同面对;公司将伴随人类下一段未知的旅程, 无论世界沉寂或是喧嚣, 公司自有它独特的生命逻辑。

参考文献

[1]李昌南, 石庆华.中韩企业经营管理比较研究[M].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全喜.企业学导论[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利益分享,公司的力量 篇3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雇佣关系的本质是两个阶级的利益对抗,利益分配的机制就是对抗性的博弈行为,前提是企业利润的唯一来源是劳动价值。但当风险财富成为社会的主流财富之时,企业的利润就有了两个来源,其一是劳动财富,其二是风险财富。在风险财富的理念中,财富与风险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风险投资就像抛硬币的游戏一样,成功则获利丰厚,失败则血本无归。所以当企业利润包含风险财富的条件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都具有风险共担的义务,也都有利益分享者的经济属性。

富贵险中求

利益分享者的经济属性来自于风险财富的价值属性。在劳动创造财富的企业,员工是劳动时间的载体,财富总量等于有效劳动时间之和。但是,在风险财富的世界中,时间是风险的计量单位,所以在金融投资界,时间是风险曝光度的指标。时间的价值主要在于时间分配的机会成本与风险收益。一般来说,时间的机会成本越高,风险收益越大。

富贵险中求,历史上,利益分享机制也与高风险收益的经济活动相伴相生。1597年8月的一天,荷兰的泽兰省港口人潮涌动,荷兰人首次航行到亚洲的船队艰难返回。虽返航的船队遍体鳞伤,三分之二的水手葬身鱼腹,但是船队从亚洲带回来的胡椒仍令商人们兴奋不已。这次远航成功打通了荷兰与亚洲的香料贸易,当时香料贸易的利润高达10倍以上!此后,荷兰各大城市纷纷组建远洋航运公司。在竞争出现后,为避免各个公司价格竞争的恶果,1602年3月20日,荷兰议会颁发了特许状,授权组建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授予其21年远洋贸易的垄断经营权,所有荷兰居民都可以自愿投资成为联合公司的股东,人类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公司就这样诞生了。股份公司的优势,让东印度公司迅速崛起为最赚钱的公司,让荷兰人一度控制了40%的国际贸易,荷兰人也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强力一鞭是分享

企业的利益分享机制不仅仅是制度选择,也不是企业领导人随机决策的思想,而与企业的利润来源密切相关。在风险财富占主导的企业,最典型的生产方式是产品创新与团队合作,苹果公司就是典范。在劳动财富占主导的企业,最典型的生产方式为计时计件,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富士康就是代表。只不过,这种计时计件的生产方式迟早会被机器人所替代,因为人的价值仅仅是其承诺付出的劳动时间,雇佣关系之中只有对抗,没有分享,何谈创新!所以我常说:“劳动从来不致富,剥削很少有横财。”

从此种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感谢“东印度公司”,因为其创立的股份制公司第一次将企业的利益分享机制引进人类社会,从此让世界感受了公司的力量。而现代资本市场给上市公司的利益分享创造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市值。市值的本质即分享——与股东分享风险收益,与团队分享超额利润,与客户分享创意体验。

在能够分担风险并分享收益的企业中,企业家才能有充足的资金和强烈的欲望去挑战风险,追求创新,才能像当年荷兰人为了胡椒的暴利去征服大海一样,去探索风险财富的海洋!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4

——创新的力量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发展的血泪史,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公司这种具有强大能量组织的成长历程,从中可以深刻理解到我们今天所为之付出、为之努力、为之工作的组织是多么的伟大。

创新,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人类创新的先锋。

公司被看作是“人类的成就”而在各种公司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被认为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商业创新。开启了人类经济生活乃至现代文明的新篇章。公司使社会取得重大的发展,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世界的变化。

在当今和平的年代,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全球已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不再只是军事实力的比拼,而是企业实力的较量。《公司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从全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公司在经济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并提示出一些公司发展的规律。公司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将自己发展成一个超越社会控制的权力组织,引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之间,公司架起了一座桥梁。管理科学给公司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公司说到底也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无法到达之处,惟有文化能够凝聚人心。当我们认识到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自由,创新的主体是公司,创新的保证不是技术而是管理。我们出生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们离开之后,它还将长存于世,它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大笨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这就是标准时,从此上帝的时间有所改变。然而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一个叫做“公司”的组织。这样就引发了“公司”一词,公司的改变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国与国之间竞争的规则。

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留下了“公司”之名。世界走过的历史和中国当下的现实都在提醒我们:公司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遍布全球,在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的国家,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可见公司无处不在。

在经济危机中,美国、德国、西门子、日本等国家的应对政策,看到了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恐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再次依靠创新技术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看到了这些,我认识到了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纪录片中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自由,主体是公司,创新的保证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

公司让知识成为力量,使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历史充分证明,自从智力和资本走到一起,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呈现出几何级数;自从有了公司,人类的许多新发明、新创意都有了明确的创造者和拥有者。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到“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成为力量、让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很多国家都在思考这个的问题:如何把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其实,在市场机制下早已有了答案。一连串的经典案例不断表明:公司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把试管和柜台连接起来。因为在创新的诸多因素中,制度往往大于技术。

.创新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日本在上世纪末期,发展渐渐滞后于美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必须让离市场最近的公司用各自的头脑而不是由一个大脑替他们做出判断。创新的确需要思想的自由,不能靠集中统一,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创新;另外创新还需要宽松的环境,微软受到反垄断的制裁,因为它不仅价格垄断,而且不自觉地出现技术垄断,这样的技术垄断会极大地阻碍小公司进入该行业。

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

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提高目前的效益,二是提高未来的效益即企业的长远效益。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和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稳定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最终可以拓展市场,帮助竞争,管理创新若在市场销售方面进行,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

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不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不持续创新,企业就难以发展。不创新就灭亡,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条难以改变的规律。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企业创造财富的关键,是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也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未来成功的企业,属于那些深刻理解、关注并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属于那些能够进行良好的技术创新管理的企业。

此外,企业组织的创新对公司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企业组织的不同结构决定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连接方式,组织模式决定了信息在组织内的传递和分享机制、组织内各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和途径,最终体现为组织的效率和能力。如果公司能够满足技术战略的竞争方面、价值链方面及资源投入方面对组织的要求,技术战略就更有效。只有组织响应技术创新策略,用结构来支持组织成员而不是限制和控制他们时,技术创新才能成功实施。能够适应的组织模式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弱化部门间的边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为企业技术穿心一共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如果现有的组织模式不能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相耦合或者阻碍创新进程,则组织模式必需进行改革。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司高技术创新中有50%~70%的失败源于组织模式和技术创新战略的不协调。组织是一种资源,结构既是问题又是方法。

正如《公司的力量》中所谈到的一样,我们现在之所以缺少创新和核心技术,是因为我们的管理跟不上创新的步伐,无法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发掘成功的管理模式,让公司成为创新的主体,让优秀的管理模式为中国创造更多的核心技术,这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要在世界的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身在何处,公司只有创造出更符合人类理想生活的价值,才能赢得未来。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5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不错的纪录片,看完后令我从新认识了何为公司。在以前,我单纯地认为公司就是一个很会赚钱的社会组织,里面聚集了很多能人志士,但看完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公司,不单只是一个很会赚钱的组织,而且是经济制度,一种经济方式,就像片中开幕所说,“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公司无处不在,一支笔、一本笔记本电脑、一件家具、一套商品房,都可以找寻其所属公司;公司与我们息息相关,它是我们财富的来源,我们的衣食住行、感情寄托、人际交往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司在相社会索取的同时又为社会制造了许多的财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就会。但与此同时,围绕着公司却产生了一些列的社会矛盾,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同,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形势严峻等等,都是无可避免的。有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辛辛苦苦为工作卖力,老板却连连拖欠工资,有的甚至卷款出逃,农民工求助无门,逼于无奈,有的人选择了有偏激的方法,跳桥,来吸引媒体以及有关部门的关注。相信住在广州的人都会知道,海珠桥是一个跳桥“圣地”,每隔几个月,那里就会出现跳桥事件,而且大多都是讨薪无门的农民工,有人甚至笑称“有问题?去海珠桥吧”试问,如果有关部门多加关心这些人群,还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去跳桥吗?如果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完善的话,还会有这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而去博取新闻时段的那几分钟的头条吗?如果法律保障了最底层工人的利益,还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妨碍公共秩序吗?公司的出现,虽让我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我们却不可否认其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要健全法制法规的建设,别让辛苦的大半辈子的农民工落得个跳桥头衔,要在社会中弘扬“饮水思源”的精神。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公司发展还不成熟,与国外大公司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毕竟这只是暂时的,从《公司的力量》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公司一路走来的脚步,这条路,注定着不平坦,中国公司的发展模式一次次地试验和修正,随着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司逐渐地成长。

公司未来的发展,不仅要良好的经营,首先,需要科学技术的力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公司技术的转型,升级,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制造更多的财富。其次,企业文化,很多大型的公司都很注重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因为他们深知,企业的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地渗透在公司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它又为公司整体建设提供了无形的力量。最后还要有政府的支持与法制的建设,全球化的目光。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6

《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介绍各大公司发展历史的纪录片,不是一部介绍公司内部结构、体制、管理方法的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观后感。在观看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七)》后,我不得不感慨日本在二战后期使本土经济得到飞跃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在日本公司的崛起,使日本的经济曾跃居世界重要地位,也动摇了日本在之前所崇尚的“官尊民卑和重士轻商”的思想。

《公司的力量(七)》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梳理近代以来日本国内的“公司”的起源、发展、演变、创新的历史脉络,探讨其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造、社会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等诸多层面相互之间的推动和影响。而又以松下、夏普、丰田等多家公司的经营方式和理念的提出和比较总结,使我们看到了日本促使公司在一个世纪内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根本宗旨在于:以公司为载体来观察市场经济,思索国家发展进步的路径。

解说词里提到“人们发现,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益的新来源,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而在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不断的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但是也要避免拿来主义,所谓的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将理论联系实际。而在纪录片里提到的极力主张引入新文化的福泽谕吉,就并非一个简单的拿来主义者,“福泽最重要的思想是尽管西洋的东西得到了很好的介绍和接纳,但是在应用的时候,如果不把日本人的精神和需求、日本社会的历史传统、社会风气以及社会自身的特点作为根本,只是把西洋的东西借来使用是不行的。”日本在吸收了美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和管理模式以后,使之适应了本国的发展,以来强身。

思想对于一个民族的进步是站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的.,在纪录片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个细节,在一位前来观察的英国记者在报告中写道:“日本人非常懒惰,这么懒惰的国家,经济是不会发展的!”这让日本人很气愤,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很勤劳。而正是这个外国的记者的评论,我们补课否认的是在某个层面上对日本民族思想上所带来的刺激。而当日本的经济学家们去美国学习后所得到的经验在日本公司得到应用,这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改变了日本人的时间观念,所以日本人在工作上更是注重效率并且十分忌讳迟到的,观后感《公司的力量》的观后感》。

只所以说日本的公司在二战后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是吸取了百家的精髓的,他们是个好学的民族,日本人不仅仅在美国公司中学习到成功的经验用来结日本公司的实际,福泽谕吉还借用了《劝学》“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用来教会日本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对工作的热情,对一个国家的责任感更得以增强,如解说词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每一个国民,决定了它在人类进步历程中的位置和高度,而这一点,将深深地镌刻进本国公司的文化中,成为其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使得日本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不会说自己是单个的个人,当你问到时,他们会很荣幸的告诉你,我是“松下人”、“东芝人”、“丰田人”等,无可厚非的是,日本人受到武士道的传统思想影响,将其武士道精神融入到了现代公司之中,使得日本人都有一种为国家而努力的使命感。将个人的工作结合到公司之中,再上升为集体主义精神,为国家的努力,这种责任感往往会使得民众的内心更加的强大,从而激发了日本人在公司的建设中的潜力。

在纪录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公司的崛起,是发展在“明治维新”这样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之下的,而“明治维新”所提出的政策和思想引导在日本公司的发展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明治维新以来,主导开放改革的日本精英阶层就意识到:思想解放是国家进步的根本。明治维新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确保了人的权利的平等和自由。犹如解说词中提到“美国学者傅高义认为,在日本对应当为集体利益携手合作的认同,仍然保留在所有的公司之中。这个社会所有的组织与个人都拥有国家的目的而造成共同努力的渴望。”所以在日本的公司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公司不是股东的,也不是经营者的,而是公司职员的,整个公司就像是职员的家,给职员有一种归属感,这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着眼于世界的发展,不仅仅只看到自己公司的利益,所谓的在公司的建设上,还需要有独到的眼光,就是企业的人都要知道社会所需而去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只着眼于当前的利益。让松下幸之助受益匪浅的“三方得利”之说,意思是说,做买卖要让买方得利、卖方得利、还要社会得利,挣钱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持续地挣钱。也可以给我看到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的延伸,只有不断的发展,适应社会,才能得到更持久的获利。而松下幸之助在后来公司的发展,也吸收了美国五天制的作息制度,让那个员工们更好的得到了劳逸结合,日本公司首先关注人,他们认为管理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数量为本,或者以利润为本,他们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创新力,他们倾听顾客的声音,不断考量自己的价值,是否有利于股东、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日本企业的文化,就是在政治制度的引导下,在思想学家的思想指引下,以人为本打造企业自身的模式。就像明治维新时期一样,这位优秀的学习者总是善用自己所长,创造性地运用所学。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有一根特别的拉绳,被称为“安东绳”。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发现异常,就可以拉动绳索,停止生产,以防止次品注入下一道工序。而这也看出了日本人做事更严谨,更注重细节。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7

2004年, 广州市华正道物流有限公司 (下文简称“华正道”) 正式创立。作为一家专业的第三方企业物流服务, 华正道在领军者周丹华的带领下, 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风雨兼程, 近三年来创造物流服务营业额超8.3亿元, 物流利润额达8504万元。这些傲人成绩的取得, 都源于周丹华对物流行业的专注与深挖。在周丹华的带领下, 华正道不断地将自己“甩”在身后, 攀登了业内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最终成为在汽车配件行业、危化品行业知名的品牌物流服务商。

做物流思想的实践者

1996年, 周丹华创立了广州元岗新宇货运服务部, 那时候从事物流行业的人比较少, 市场上也还没有物流的概念。“我就是个搞运输的, 当初进入这个行业, 完全是为了填饱肚子。”周丹华笑着说出自己当时的境遇。然而一个如此纯朴的人, 为何能取得不凡的成功?“华正道”, 即谓“坚持正道”, 可以理解为“法古今正途, 走华夏正道, 扬华夏正气”。“华”取中华之意, “正道”核心是“正”, 寓意正直、正气, 诚信经营, “道”则是规律。周丹华在介绍企业名称由来时道破了其中的奥秘。周丹华认为“万物皆有道”, 企业的道就是管理文化。正因为如此, 周丹华树立了“传播诚信、助力成功”的企业文化理念, 并使之贯穿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中, 无形之中构筑成了企业牢固的根基, 引导着企业良性发展。而在“万物皆有道”的信念支持下, 周丹华领导企业走过了18年, 别的货运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继倒下, 华正道却开始风生水起, 成为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2 0 0 0年, 周丹华在广州成立了专做物流服务的集团公司;2004年5月8日, 华正道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经过10年的努力, 目前已经成为国家A A A 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中国汽车物流3 0强企业, 在中国设有8家子公司和18个物流营运中心, 配送网络已覆盖至全国三级、四级城市。

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从企业创建的第一天起, 周丹华就将科技创新作为华正道永续发展的核心战略, 以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来谋求核心竞争力的扩张。华正道物流凭借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市场资源, 制定并实现了“三个一体化”的宏伟目标。首先, 采购、生产、运输、仓储等物流活动实现功能上的一体化;其次, 实现物流活动在地理上分散的供应商、设施和市场之间的空间一体化;最后, 物流活动在战略层、战术层、运作层三个层次上达到分组一体化, 这一目标使华正道的形成了立体物流服务系统, 包括物流策划服务、物流信息服务、资金流服务、物流增值服务。

在企业创新战略的实施上, 周丹华亲力亲为, 主导、严抓“物流可视化”经营模式的建设工作。自2004年开始, 华正道的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这是一套由华正道自主研发的可视化G P S, 其功能包括可视货物状态、可视前方路况、可视司机状态、车辆开门报警、定线定速行驶、数据分析等功能, 其中还贯彻了精益物流管理的理念, 在管理环节中应用了现场看板管理, 并采用自主研发的T M S、WMS系统, 实现了可视化货仓功能, 可远程监控查看货仓状态、货品状态, 合理化分配货位, 使货品的各个供应链环节都在可视的状态下完成。

在“物流可视化”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下, 周丹华采用信息化、可视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对内, 规范、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使系统和公司的标准财务、HR、OA等系统实现一体化对接;对客户, 可提供系统接口, 与客户、合作伙伴等进行数据交换, 使双方合作过程更快速、准确、全面、透明, 降低了客户的物流成本。通过物流可视化管理, 华正道物流采用甩挂运输的路线都实现了节约成本3 0%的好成绩;在短距离的Milk Run运作中, 物流可视化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 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率, 减少了车辆的空置率, 成本节约4 5%。目前, 与其他同行相比, 华正道的订单完成率为100%、准时率为99.7%。仓库利用水平也是行业内较高的几家企业之一, 利用率达到6 0%, 仓库空置率低于5%, 库存周转水平也大为降低。

也正是因为如此出色的服务能力, 华正道得到了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青睐。2004年华正道成立之初, 就成为日通公司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同时还服务于广州本田、广州丰田、东风日产等知名日系车企, 实现了企业的自我提升与飞跃。目前, 华正道的信息化系统已涵盖项目物流、标准第三方仓储两大业务类别, 其订单管理 (O M S) 、仓储管理 (W M S) 、运输管理 (T M S) 、财务管理 (F M S) 子系统已广泛运用于华正道旗下各地分公司, 整体人力资源成本节约了2 0%, 具体到仓库、订单处理、客服等环节的基础操作人员的使用量都有所压缩, 更为重要的是客户满意度反而超过85%。

而在时下各界最关心的环境保护方面, 华正道物流通过甩挂运输、Milk Run等方式, 增加了附件提高装载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循环使用捆绑打包材料提高材料使用率, 也减少了车辆的尾气排放。未来, 周丹华还计划采用更加清洁的天然气环保车。

做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以人为本, 铸造精品, 拓展企业, 回报社会是企业的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周丹华眼中, 不断地自我超越, 做大做强是永续发展的根基, 而回馈社会、奉献企业微薄的力量也是凝聚团队, 实现企业价值不可或缺的要素。由于具有这种对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的专注和支持, 相信周丹华和他的事业一起能走得更远。长期以来, 周丹华关注和支持公共慈善事业, 多次与知名公益组织“麦田计划”合作, 免费运送救灾物资, 并结合企业自身优势, 免费为援藏团队运送物资、为汶川地震灾区提供物流车队服务等。

近年来, 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如中远、中海、中邮、中铁已纷纷将业务扩展到汽车物流领域, 汽车物流的发展已进入以整车物流为主同时向零部件入厂物流、零部件售后物流以及进出口物流方向延伸的竞争新格局。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 华正道未来将走向何方?对此, 周丹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上市公司是稳定资本市场重要力量 篇8

此外,根据去年上市公司的表现,论坛评选出《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价值50强》等多个榜单。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榜单的评选不仅关注公司,还把目光聚集到了企业家身上。主办方与《环球人物》杂志共同评选的《中国上市公司创业领袖人物》榜,就受到业界极大关注。

需要一个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

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经历上半年股市的大震荡后,这一话题自然成为此次论坛的关注点。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基金报社社长温子健说,今年6月,高歌猛进的股票市场骤然反转,经历了历史罕见的震荡,至今还未彻底平息。这也使本次会议举行的意义更加显著。

经历过几轮牛熊的一些公私募基金“大佬”也表示,他们在此轮资本市场动荡中,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杠杆资金的威力和杀伤力。深圳民森投资董事长蔡明说:“对市场最大的感受是杠杆,散户无视过往牛市收益不佳的业绩先例,大胆加杠杆。这也导致后来市场剧烈波动,流动性缺失和国家出手。”

股价的大幅波动也暴露了我国资本市场在转轨阶段遇到的问题,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机制。上海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说:“市场稳定后的制度重构和完善需要跟进。”他介绍说,上交所将制定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监管规范,并在监管层面完善股东股份坚持和股价稳定的配套措施。深圳交易所副总经理王红则表示将致力于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希望市场成为价值企业的聚集地。

更多与会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是稳定资本市场重要力量,经历过大震荡后,更应重视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基石作用。温子健说:“一个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必须要由具備较高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和具有较强价值挖掘能力的机构投资者组成,缺一不可。”徐明强调,这就需要优秀的创业公司发挥出更大、更积极的作用。王红也表示:“三个板块中70%的公司都是战略新兴企业。上市公司尤其是创新型上市公司,代表市场经济最前沿、最有活力的企业,将引领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

创新成为强大动力

此次上榜《中国上市公司创业领袖人物》的企业家,就是这些优秀上市公司的带头人,其中既有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典范,也有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之星。

利源精制是一家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企业。在当地经济下滑、传统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从事铝加工的利源却取得不俗的成绩。董事长王民说,是持续创新和转型升级有了今天的局面。利源2000年建厂,最初生产的是竞争激烈的建筑铝合金型材。2002年,王民去德国参加铝工业展会,从日本、韩国的铝工业中取了不少经。回国后,他决定给企业动“大手术”——从生产铝建筑性材料向工业铝型材转型,结果非常成功。之后,他们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2003年,利源打入轿车市场;2007年,接下苹果笔记本材料订单,开拓日本和韩国市场;2009年,又在工业铝型材的基础上转型为深加工……今年,企业年销售额预计达11亿元。王民说,正是在一次次转型和创新中,利源壮大起来。

爱尔眼科的董事长陈邦则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创新的道路。作为 “60后”,陈邦的经历比较丰富。他当过兵,退伍后进了国企,后来辞职下海。2000年,卫生部等8部委下发文件,允许民营资本开办营利性医院。第二年,陈邦对濒临倒闭的长沙钢厂职工医院进行改造,创办了首家爱尔眼科医院。十多年来,陈邦创造了中国医疗业多个第一:第一家IPO的医疗机构,成立第一只医疗行业并购基金,首创医疗行业“合伙人计划”,实现医生从“医院员工”到“医院股东”的转变……

此外,上榜的企业家还有:富安娜董事长、总经理林国芳,康得新董事长钟玉,双塔食品董事长杨君敏,史丹利董事长高文班等。与会人士表示,他们看到创新型上市公司的成长,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只有实体经济好了,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其他经济才能良好地走下去,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动力才会跟着强大起来。

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慢

而对于中国经济接下来的走势,无疑是企业家代表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专家们的观点并不悲观。作为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副主任,潘建成每天都要跟经济数据打交道。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慢。“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但回溯过去六七年,经济增长的总趋势是往下的,而波动越来越平缓,实际上最近3年半波动幅度不到1个百分点,这是历史罕见的。中国的经济结构一直在优化,内需的动力在增强,中国GDP对出口的依赖在下降,对于金砖国家和东南亚出口的比例在上升。假定今年中国GDP的增幅与上半年7%一致,今年的经济实际增量将达到6年来的最高。这意味着其实经济增长并不慢。”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势态,潘建成认为,“我们可以走得慢一点,但是微笑可以多一点。”他强调用改革和创新的力量,去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创新、提高生产率、科技技术的贡献决定了国家发展未来的命运,而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创新型的企业。“我们要有定力,不要只关注短时间的波折和困难,如果你关注短时间,天天去救火,火是救不完的,我们要有长期的发展眼光。”宝盈基金总经理汪钦也表示,对于目前的经济环境,自己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中国经济总量大、结构转型正在进行,在新常态下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9

开篇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一样的国家,它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几百年来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危机起伏,在提高、在艰难蜕变,最终悟出此刻公司要发展要提高的几个关键点。

一.公司必须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率和利润的新来源。仅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我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日本公司之一丰田汽车就是成功的完成了文化的嫁接、融合、新生。丰田公司的生产线上,有一根异常的拉绳,被称为“安东”绳。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发现异常,就能够拉动绳索,停止生产,以防止次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拉动安东绳的职责和权利,让工人不再只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不再是能够任意替换的一个标准化零件,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本事、有情感、被重视的人。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沿一总结说:日本企业的成功,远不只是公司歌曲和终身雇佣制度,而是在组织中重新发现了人。

无论身处何种文化环境,惟有更好地调动起自身文化中激发个人潜能的优势,更好地解读人与组织的关系,才有可能赢得竞争。企业文化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公司所必要的一种软实力。但文化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仅有善于学习和开放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二.创新

有句话说的好,这是一个英雄不问来源的时代,要想在竞技场上长久坚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技术也是现代企业中提的最多的词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是行业的胜者。

如何能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能坚持一个稳定前进的发展步伐,这是时代给予公司的难题。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一个轮着做老大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快速被分享的时代。在创新先锋这集,日本索尼成功复制美国的技术,加上自我的创新,迅速占领市场,并成功收购美国电影公司。世界著名的苹果公司几乎面临破产,也是新CEO史蒂夫乔布斯大胆创新,转亏为嬴成为当今电子行业的的龙头老大。所以,要想稳坐老大的位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总之要永远走在行业的前列,唯有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我,强大自我,让自我成为别人的标杆。

三.学习力

学习力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也是创新的源泉。这十集的《公司的力量》中学习贯穿始终,学习别家公司的成功技术,加上自我的独特理解并转化为新的、更具前沿思想的生产力。

公司的力量的观后感 篇10

本片从拍摄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全景、近景、远景等。在影片开头及片中的许多镜头都使用了全景,介绍公司是如何发展、强大,给人一种非常辽阔的视觉冲击,不仅让观众得到了视觉的满足,又让观众了解到公司的发展变化,公司的力量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活得各个方面。近景的使用把公司在各个时代的作用都展现得一览无余,再配合远景的拍摄技巧让观众对公司的力量给与深层次的思考。镜头的使用更是技术的发展,体现公司对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影片对诸多公司及专家学者的访谈也是拍摄《公司的力量》的重要手法。通过对公司人员的访谈就可以知道公司的发展趋势,公司的发展预示人类生活、时代发展的需要,公司的不断创新,提供各种服务,是由于时代在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专家学者的解说也是公司的一个发展过程,让人们知道公司的概念、特征,从他们口中,我们获得很多有关公司的信息量,以及是怎么发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11

以前,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都是供电公司自己的施工队伍干, 自己干能挣点施工费。但由于施工力量不足、施工器具落后等方面原因, 不能在省电力公司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于是就出现了“国家给钱花不掉, 急需整改的农村电网又改不了”的现象。就像手里攥着一把沙子, 攥得愈紧, 漏掉的愈多, 还弄个两头不讨好, 即上级公司不满意, 农民群众也不满意。

1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引入竞争机制

“电网是供电企业吃饭的本钱。电网不坚强, 不能满足社会用电需求, 电能量增长受制约, 还会衍生诸多负面的东西, 如供电可靠性无法保证、电能质量差、用户投诉多、政府不满意等。国家投资的钱, 要用在刀刃上, 不能等, 不能拖, 要抓紧改造农村电网, 早改一天就早一天见成效。”砀山供电公司总经理曹新义如是说。于是, 该公司党政主要领导顶住压力, 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公开招标社会施工力量参与施工。通过公开招标, 江苏省镇江电力安装集团公司、徐州尚德电力建设公司、河南省利东电力工程公司等6家县域外施工单位以及县域内砀山梨都电力实业公司、砀山电力阳光安装维修公司中标。一个县域内, 有省内外8支队伍同时施工, 这在所有的县级供电公司中都是鲜见的。

明确改造原则。2011年, 砀山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是3 669万元, 共126个改造工程, 即110个台区, 16条10 kV线路。“我们对全县农村电网状况进行调查, 按轻重缓急划分三个批次, 排出整改计划。这次整改与以前整改不同, 以前是哪个台区好干, 就先干哪个, 现在是哪个急需改, 改后能取得明显成效的, 就先改哪个台区。”孙海安说。

公平分配台区改造任务。外面的6支施工队伍招进来了, 加上本公司系统的2支施工队伍如何安排任务、协调工作?如何让外聘队伍没有“薄外”感叹、本家队伍没有“厚内”地主心理, 工程管理部根据招标时各施工队计划投入施工力量静态分布工程任务, 每支施工队分配到的任务难易程度也基本相同。

施工工程标准统一。砀山供电公司给每支施工队发了一本《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评审办法》, 对所有施工队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要求他们按该办法的要求施工。在工程没全面铺开时, 先在周寨村刘坝台区安装一个典型示范工程, 工程管理部组织各施工队项目负责人去参观, 增强他们对标准和工艺的感性认识。

实行例会制管控制度。工程开始后, 每周召开一次工程例会, 通报各施工队工程进度, 听取他们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竣工后实行三级验收, 即施工单位自验收, 运行管理单位验收, 县供电公司工程管理部验收。

落实安全三级监护。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实行三级监护, 即:施工队配有专职安全员自己监护, 运行管理单位监护 (台区施工由供电所监护, 10 kV线路施工由公司配电队监护) , 并由县供电公司安全稽查队抽查。

对待主客方“一碗水端平”。少数供电员工对“肥水流入外人田”, 心理上是有些抵触的, 表现为“欺生”, 比如清理线路树障、埋杆, 老百姓阻挠不让干, 相关人员不主动去帮助他们协调工作。工程管理部发现这类问题后, 告诉客方施工队负责人本地的风土人情, 说明工程预算里有协调费, 遇到问题如何去找人协调解决。在材料领用方面, 工程管理部做到内外一个样。

2竞争机制带来的超值效果

2.1带来了新工艺

官庄通往赵屯的公路边有一台新安装的变压器。孙海安对这个台区的高低压线路和变压器安装工艺啧啧称赞:“以前安装变压器高低压进出线都是斜着进出的, 看上去较乱。你看江苏镇江施工队安装的, 走线横平竖直, 很隐蔽, 每个固定电缆的抱箍都另加绝缘垫层, 这是个细节。”负责变压器台架安装的是脸黑黑的朱师傅, 他指着上面的低压电缆接头说:“都用胶带做了防水处理, 雨水就不会渗到缆芯了。”“专业的队伍、专业的技术人员, 干出的工程也必是工艺好、质量高的工程。”孙海安说。

2.2增强了成本意识

采访那天是雨后的第二天, 不适宜野外立杆架线, 笔者看见统一穿墨绿色工作服的镇江电力安装集团公司的施工人员在租住房门前做拉线。镇江电力安装集团公司的刘经理介绍, 他们来了20个熟练工, 这20人又各有所长, 有的侧重安装变压器, 有的侧重线路施工, 有的擅长起吊工作。他们是流水线作业, 比如做拉线, 按设计图纸要求, 他们可以一次把多个台区的拉线做完, 立杆和吊装变压器, 可以利用大型工具, 一次把多个台区的电杆立起来, 把变压器吊上去。这样能减少人力和机械使用时间的投入,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保证了工程质量工艺, 也加快了工程进度。

2.3带来了好的工作作风

“我们的施工队缺乏成本意识, 习惯一个台区干完再干下一个, 遇到一个阻碍, 就全部停工。而外来的施工队遇到阻碍, 这个不能干就先干别的, 他们有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和形象意识。”最令孙海安怒其不争的是:“我们的施工队执行力差, 开例会要么迟到, 要么缺席。这样散漫的工作作风显然不能与外聘的专业队伍比。”

2.4产生了向善的动力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篇12

开头是灰冷的暗色调,头上冒着浓烟呼啸而过的老式火车,吐着滚滚黑烟闪着火光的巨大烟囱兀立在人前,还有泛着金属光泽的银色齿轮平稳的机械力度扎实转动。这样的意象,再配上解说员沉郁悠怆的男中音,让人仿佛置身于钢筋丛林之中,面前是无数金属还有水泥打造出的庞然大物,在以一种居高临下而不可摧毁的姿态沉默而冰冷地俯瞰着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人类在机械围城的世界里因卑微和无力变得如此渺小,只能仰望这个星球真正的主宰:公司。

工厂里伴着热机吞与吐雾不停转动的巨大齿轮无法停止,高速路上以时速几十公里穿梭不息的车辆无法停止,工业浪潮和全人类追逐资本最大化的思潮无法停止。

只有当人掉进滚烫的锅炉水,发出的惨叫声被毫不知情还在继续旁若无人的机器奏出的巨大轰鸣声遮盖,总电闸拉下的刹那,万籁陷入死寂,工厂的机械才会停止。只有当砰的一声巨响,车轮底下淌出汩汩的血水间杂着模糊的撕裂的肉和筋时,以最大马力赶着驶入一家又又一家的车辆才会停止。而无法抵抗裹卷全人类的全球资本运作风潮,却找不到停止的方法和未来。

不过两百多年,片子的解说员所秉持的那种口吻和腔调,仿佛在诉说一个沿袭了千年甚至万年的宇宙至高真理。这样自视甚高的历史荣誉感,究竟从何而来。

摩天大楼再怎么建,也逃不过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不断变化的外观设计也只是玻璃和特殊玻璃的累加。

机械图纸好看吗?建筑图纸好看吗?因公司的发展而诞生、发展,最后代替传统科目成为主流学科和研究方向的种种领域,都只是让人在觉得,我们是在不断把自己的思维训练得与机器和公司更接近,与人越来越远。可是那些极其复杂生冷而又繁多的符号、公式、概念和方程却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自己,人与机械那永远存在的横沟:人是终究无法与机械和公司完全融为一体的,但我们正在无限让自己逼近那个状态。

新中国这个新国度的公民,总是喜欢往极端走。三十年前全民皆兵,以阶级斗争为纲,斗天斗地斗自然斗别人斗自己;三十年后全民皆商,以迅速积累资本占取不断生长和扩张的市场的一席之地为纲,好像觉悟晚了行动迟了就要被从这个丛林法则充斥着的社会机器的流水线上拉下来丢进次品回收区,所以卖天卖地卖自然卖别人卖自己,天下皆可为卖,天下无不为商。说到底,不过是三个字:打怕了。

过去的一百年前,中国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打怕了,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又被西方的公司制度、生产方式和资本运作给打怕了。所系仿效日本,西学东渐,也弄起公司、资本这一套起来,又因为国民性的极端情结作祟,将公司的竞争本质发扬光大,中国的每一处产业每一个领域无不充斥着公司的身影、味道和理念:竞争和,还有赢。现在去市面上看看,占据图书城平面面积最大的一堆书山都是封面上不是画着金光灿灿的黄金就是印着衣冠楚楚的中外名企巨头的人像的企业书、管理书、营销学书、成功学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的复制可以成功,人们在巨大的资本利益面前成功洗脑。蚁族、房奴、北漂纷纷以创业、吃苦、奋斗和少奋斗几十年为大脑勾芡中的最优先级词汇,以出卖安逸闲适的生活,出卖健康生机的身体,出卖温和从容的心态,如鱼贯网,一头扎进所谓的梦想之城,穿着干瘪的明显不合身的西服每天灰头土脸地挤着地铁和公交,幻想着一朝也能铅华洗尽,带着胜利者特有的笑容登上街头小贩卖的盗版全球CEO传记的封面上。

这年头,吃苦,为公司吃苦,为看不见的谁也不曾许诺过的未来吃苦成为一种可以随便由任何媒体平台和掌握话语权的公关力量肆意兜售和量贩的荣耀,而且是以红领巾的概念模式和普及程度来覆盖全中国所有非富非权的年轻人身上,不佩戴这枚刻着我吃苦我喜欢我自豪的红领巾就会被视为异类,为主流所摒弃。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是以这样疯狂而竭力抹杀自我的方式和形象来标榜这一代的价值。

然而事实上,商海如宦海,特别是在中国这种地方,久经商战没有谁的手上是干净的。追逐上层领导权的同时,也即在追逐手段与心计的暗算和较量。其实现在的企业家,有谁是真正在乎下面还没有开始积累本钱的年轻人呢?李开复在乎的只是自己的书能卖出多少万本,自己的讲座能开到全中国多少所大学,俞敏洪在乎的只是有多少血气方刚精虫上脑身体的`本钱就是最大的本钱的年轻人能被他的奉献牺牲吃苦卖命的员工精神所洗脑从而以最低廉的价格获得最不知抱怨的劳动力。

没有既得利益者会舍得将自己多少年来看人脸色吃人馊饭舔人屁芯什么腌臜事都干过才辛苦积累起来的巨额本钱稍微向下倾斜一点,这点从两百年前资本家往河沟里倒牛奶的时候开始就能窥见一般了。所谓公司,不过从你的身上拿钱,再把钱的一部分交还到你手上而已,只是你没有从自己身上榨钱的能力而与,需要公司来帮你作这二道手续。

中国古代绵延了两千年的重农抑商,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再君子的人,碰了铜腥味,知道了钱的好处,就再也不怕钱咬手了。人性的极端性可以在任何地方彰显,只是公司是一个放大倍数最高的工具而已。该片的解说员将公司奉若上宾,是天,是地,是光,是主宰,是神的旨意,是文明建立的基石,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也是最不可推翻的发明。其实这些都没错,没有公司就没有今天的世界和我们,这是最优秀的制度,可它也是最糟糕的制度。我们选择了让文明最快发展的方式,也就同时选择了让下层的个体价值最卑微最容易取代的方式。历史的选择,没有一项是完美的。我无法质疑和拒绝公司排山倒海席卷全球的力量和它带来的福音,可我依旧觉得,这个年代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聪明人,另一类是商人。

倘使没有公司,或许我们还没有从土地和田耕中解放双手。倘若没有公司,或许我们体会不到现今已经习以为常的种种便利和服务还有优秀的产品与工具。我们没有因公司而产生的文明所带来的幸福,可是在没有公司过去,我们也不会知道这个世上其实还会有另外一种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另外一种可能的不知道能否称为幸福的东西。

上一篇:自我介绍如何结尾下一篇:为朋友八十岁老母亲祝寿的祝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