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力量》读后感(共14篇)
《教师的力量》读后感 篇1
爬山虎的墙
于是之在提到他童年、少年时代遇到的老师时,说到:“他们为我启蒙,教我知道书这种东西的宝贵,使我没有胡乱地生长。”这让我想到了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中的一段话:“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看来,爬山虎没有触着的墙,即使再耐寒,生命力强,都是没法生存下去的。
我想,我们教师就是那堵爬山虎的墙。一方面给学生在学习路上一种依附,让他们有学习下去的动力;另一方面就是给学生指引,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他们的人生之路。前一种是后一种的基础,后一种是前一种的根本。我们只有给学生一种学习的依附,他们才能学习到人生的道理,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他们精彩的人生。
每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例如:教学朗读,教师的读法,不与时下相同,不洪亮,不加手势,可以很安静地读,从某些方面来说,学生很受用,学生自然被吸引了。又如,最让我崇拜的就是大学中的国文老教授,他们可以信手拈来中国文学史中的故事和典故。对于其中的观点,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为学生的我,不能不去借阅各种文学史的书,虽然不能完全弄明白,透彻的了解,但是至少知道在文学史中有这个人或这部作品。所以,爬山虎的这堵墙,不是简单的用石头堆砌起来就可以的,不仅要用结实的材料,肚子里都是货,而且还要用扎实的粘合剂粘合,不断充实自己,使墙根充满养分。这样,爬山虎才能从中吸收养分,健康成长,最终爬上墙头,放眼看世界的美景。我们能做到,也应该做到。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荀子·劝学》)蓬草生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里,也会跟它一起变黑。兰槐的根是芷草,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不靠近,普通人不佩戴。芷的本质并非不美。那是为什么呢?因为环境。环境决定东西生长的健不健康,我们教师这堵墙,就是爬山虎的环境,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他们才能健康成长,不会枯萎,不会生长地畸形,顺着平直的道路行走。
我们要时刻记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在观察教师时常常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点善举,会使他们产生无比的崇敬;教师的一点瑕疵,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失望。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所以,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仿效的楷模。如果爬山虎的墙是歪的,那爬山虎肯定长不直。
爬山虎的墙,学生的引导,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的力量》读后感 篇2
青年教师意味着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欣喜地发现,近些年教师队伍中活跃着这样一批“新锐教师”,教育因他们而不同。他们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但不再严肃、古板;他们前卫、时尚、有活力,甚至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他们眼界开阔、知识渊博、富有锐气,把最新潮也最有趣的东西引入课堂;他们是敏锐的年轻人,也是理想的教育革新者;他们是学生的朋友,也是他们的青春合伙人。
为庆祝第32个教师节,我们将目标投向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从他们当中发现一批“新锐教师”。本期专题先选出其中10位进行采访报道,后续我们会陆续对更多的“新锐教师”进行报道。我们希望用他们的教育理念、情怀和故事向大家展现生命和教育的精彩。
教师的力量 篇3
雅力士、马自达6、宝来、奇瑞汽车,这些教师们青睐的汽车产品,被博学而睿智的他们定义出了各种各样的汽车生活,老师们期待与汽车拥有更多内心的愉悦与欢喜。
我们尝试着给即将换车和买车的教师推荐一些产品,我们发现,在10-15万元,是教师们购车比较集中的价格区间;25-40岁的教师占中国全体教师人数的85%;拥有稳定的7口之家、5口之家、3口之间和二人世界的教师家庭;占据教师总量的90%左右;接近65%的教师选择汽车是用于家庭使用,选在中国企业生产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汽车产品的教师超过80%;安全成了众多教师一致认定的第一择车要素;奥迪A4、途观、高尔夫、飞度,这些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经典实用车型成为理性的教师群体的理想选择,等等。这些从实际中调查而来的数据,我们将会继续深入挖掘和整理,使我们的教师职业群体可以选择到更贴心满意的汽车产品,同时,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汽车产品可以更关注教师的汽车消费偏好,尊重和关注教师群体对于内心世界,对于文化内涵,对于品牌外延,对于教育的种种需求和愿望。这是一个竞争的年代,也许谁做得快一点,坚决一点,就可以赢得先手。
我们在调查中也意外地发现,教师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其他人消费的能力,尤其是在汽车这样的大型消费品领域。对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有教师自身的社会关系中,教师与外界的信息共享、营销灌输、口碑传递,都能迅速地影响到他周围的潜在购车者,当然这和教师职业人群多为社会精英有关,同时,也和教师的职业属性有关。教师是教育工作者,而教育是文化传递与文化传播过程。文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
传承的力量教师节观后感精选 篇4
一千多年前,韩愈已经为老师这个职业做出了注解。
一千多年后,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老师的理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传承的力量》开篇,曲阜市实验小学的小朋友们扎着发髻,身着素色汉服,诵读起《论语》当中的这句经典,不由让人脑中浮现出孔子于杏坛讲学的画面。
为落实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的艺术、体育教育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出品、中国教育电视台承接制作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视频宣传片,特推出《传承的力量》教师节篇。
在这一篇章中,摄制组从曲阜到京城,从东北平原到七彩云南,从八闽大地到黄土高原,从长江之畔到东海之滨,从厚实的黑陶到缤纷的彝绣,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鲜活的传承故事。
爱是教师最大的力量 篇5
用心教学,用爱感召,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撑起一片天空,这是所有教师朴素而崇高的价值,也是我多年来矢志追求、努力实现的境界。从任教至今,我和身边的同事一样,对教书育人的责任倍感重大,对履行使命的决心日渐弥坚。当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学业知识、解决应试升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真爱学生,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全面的发展,传治学做人之道,授应对挑战之业,解成长历程之惑。在担任班主任的实践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三个着力”上: 一是着力营造活力竞相迸发、激情充分涌动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以严谨的态度治学、以拼搏的精神前行。我坚持把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作为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来开展,把强化学生进取意识作为班主任的首要责任来履行。一是用主题班会疏导。每一个新学年、每一个新学期的第一个班会,我都要和同学们围绕“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同学们在辩论中形成思想共识,在思考中明晰学习方向。二是用典型力量感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最起作用的,是选择那些经历相似、环境相同、具有可学性的典型。我翻阅大量资料、上网查找学习典型事迹,根据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客观条件的不同,有选择地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借鉴典型做法,学习典型精神,从典型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在运用好本校学生典型的同时,我重视发掘和培养班级学习典型,营造学有样板、赶有目标、超有动力的氛围。三是用自身进步激励。注重引导学生在辩证看待自身优势中提高学习兴趣,在正确认识点滴进步中提升自信心。实际工作中,我坚持做到分析好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制定好每个学生的帮助计划,撰写好每个学生的学期评语。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我都做到了如指掌,对成绩上升的及时进行表扬,而对退步者,我则帮助他分析原因,给予鼓励和鞭策。
二是着力培养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抓住根本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感到,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取学习途径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能力上见成效。首先,引导学生吃透根本的。吃透各学科基本知识点,是我对学生的最根本要求。“抓住课堂45分钟,胜过课下一小时”,是我和同学们谈论最多的观点;“基础知识吃不透,提高就无从谈起”,是我和学生们交流最多的心得。在我的影响下,班级的课堂秩序得到各授课老师肯定。其次,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把握规律,是学习之要义,也是学习的捷径。我积极协调各学科老师,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找方法,从学习中悟规律。在班级里定期开展“难题会诊”活动,让各科学习优异的学生上讲台,谈解题思路,论学习方法,变“一人得法”为“全班受益”。再次,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我注重引导学生提高思考领悟能力,消化吸收好老师传授的、典型拥有的、同学交流的,将其转化为自身资源的同时,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学习个性化的倡导,使得学生的思考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进入了更新的层次,对事物的理解领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三是着力构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心灵桥梁,引领学生把“成长的烦恼”转化为“人生的财富”。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快乐与烦恼与成长相生相伴。我常提醒自己:多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上考虑,多
关注学生的感受。第一,了解是理解的前提。我坚持利用好课外活动、课间休息、放学后等空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广泛、经常沟通谈心,和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第二,鼓励是最大的帮助。一句鼓励,能让学生保持信心一周以上;坚持鼓励,就能点燃学生的人生希望。在现实中,我始终做到批评与鼓励结合,提醒和点拨并举。既压担子,又强动力,让学生获取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第三,倾听往往胜于说教。倾听,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读懂学生的途径。我感觉,用心倾听学生心声,画龙点睛的插话,往往就会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确实付出很多,由于夫妻两个都是班主任,所以经常把孩子自己扔在家里,周末也不休息,孩子病了没时间照顾,感觉欠孩子太多太多,但是为了60几个学生,只能这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和信任。
鼓励的力量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6
孩子们都希望能够当值日生,戴着红红的袖章可神气呢!可是毕竟每天只有两个名额,所以那些没轮到的孩子总是向那些“红袖章”报以羡慕的眼神。
陶宇新可是一个十足的“调皮大王”,每天来告状的小朋友一个又一个。也正因为如此,他也从来没有当过值日生,看上去他好像满不在乎,不过我发现他的眼光始终离不开值日生手臂上的红袖章。
一天早上早操排队,他最先一个抢到了排头的位置,样子挺得意。我灵机一动:“陶宇新,你今天是火车头,那可要给后面的小朋友带好头哦!”他一愣,马上认真地点了点头。《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响了起来,他很起劲儿地踏步、摆手,而平时,很少看到他这样认真过。
早操结束后进教室,他拿了小板凳安安静静地坐在桌子面前,一改往日的闹与躁。当我照例拿起值日生袖章,准备选出今天的`值日生时,他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宣布:“今天早上做操,陶宇新小朋友表现还不错,老师就选他当我们今天的值日生。”我蹲下来,轻轻地把红袖章戴在了他的衣袖上,我发现他的眼睛亮亮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表现特别棒:上课时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讲;饭前仔细地用“六步法”洗手,帮小朋友们分发餐具;饭后主动收餐盘,帮忙擦桌子……认真地履行一个值日生的义务。
一天很快结束了,头一回没有听到任何孩子告陶宇新的状。
离园前,陶宇新依依不舍地摘下了红袖章对我说:“甘老师,我明天还想当值日生!”“呵呵,要是还能像今天这样的话,你一定还有机会再戴上红袖章的!你能做到吗?”“老师,我能行!”
《教师的力量》读后感 篇7
一、有梦想感召,才会走得更远
共同的教育使命筑就了共同的教育梦想:寻求中国语文教学的科学之道,让千千万万的中国儿童快乐地学语文、幸福地过日子;真正破解汉字难识、汉语难学的百年难题,突出重围,迎来语文教学的新生。
我们的研究团队紧紧围绕语文教育大业,聚焦在“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核心问题上,直抵语文教育的目标。我们不仅仅关注怎么教、怎么学的方式与方法,而且从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视角,关注教什么、学什么这样的关键领域,更将目光投向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这样的学科本质意义与价值的追问上,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重新定义语文及语文教学,找到我们的出发点与归宿。带着这些本质性的思考,我们才会更加坚定我们的语文教育梦想:以语文课程建设为己任,着眼于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发展,致力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研制与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构建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语文组块式课程及教学内容序列,探索一条科学的语文教学之路。
我们的研究目标:语文组块教学模式建构,联结性学习方式的变革,组块教学方法的运用,组块教学模式的建构,用科学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武装教师,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教与学的效益;语文教学内容的研制,基于文本、儿童及教学的三个视角,以语文运用能力为核心,组织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突破文选型教材囿于思想内容的局限,将教学内容定位于语言运用的方法与规律,体现语文学科的专业性;构建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组块式课程,从课程建设的视角,基于语用原理,突破教材限制,构建语文课程内容序列,为语文教学的科学化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真正实现便教利学的语文教学。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和执着的使命,就不可能从内心深处产生最坚定的前行力量和探索的勇气,也就难以真正凝聚成一股恒久的研究力量。团队的建设,首要的是梦想的感召与目标的追求。当每个人都肩负着振兴中国语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时,这样的研究团队才会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激情与智慧。心有多高,路就会走多远!要和许多人一起走语文教育的漫漫长路,没有对语文教育的憧憬与信念,何以能走到那个遥远的未来?
二、有专业支持,才能走得更快
一个研究团队,没有专业的学术支持,智能处于低水平的徘徊状态,面对问题,永远只能在外围兜圈子而无实质性的突破。我们的研究团队积极寻求专业支持,让每个人走得更快更好,走到语文研究的正道上来。
1. 从我们的经验中寻找可靠支持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最为宝贵的研究财富,我们从教师成功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与理性归纳,总结出合适的教学规律。这个过程,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了研究者,都成了专业的支持者。团队由此凝心聚力,从教师中获取研究的力量。
2. 从我们的阅读中寻找理论支持
他人的教学经验和理性思想,往往存留在大量的教育教学文献中、专著中,我们组织教师团队,就叶圣陶、陶行知等教育家进行专业的阅读,从中寻找可以借鉴和运用的思想、方法与技术。
3. 从我们的身边寻找专业的支持
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思想,提出了为发展言语智能而教的新主张。他借用心理学“组块原理”,提出了语文组块教学,从改善记忆组块的容量入手,改善人的记忆,从而改善人的学习,由此延伸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从改善教学内容入手,形成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设计板块化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富有张力的智慧课堂教学。其组块的思想与模式可以运用于每个学科,每个教师的教学实践。这样生活在身边的名家,其宝贵的教学思想与实践方法,都是我们专业的支持所在。
4. 从我们的专家中寻找学术支持
我们的团队中有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如王荣生、吴忠豪、张华、张翔等,还有科研院所的学者与研究员,如成尚荣、彭刚、王一军等,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树一帜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共同的研究中,聆听专家的讲演,和他们展开深度的对话,从中获取学术的支持。
三、有制度保障,才会走得更稳
一个研究团队有制度化的研究活动,才能形成真正的团队。那种运动式的研究团队,往往走不长,只有用制度来保障,才能让每一个研究项目都落到实处,让每一个研究活动都取得应有的成效。团队研究不能靠“人治”,而需要“法治”。研究思想需要“人治”,而不能靠“法治”。
1. 项目推进制
每个核心团队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项目,制订学期、学年研究计划,详细策划每一次研究活动,精心研究每一堂研究课,认真组织每一次研讨活动等。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汇报,体现项目研究的逐层深入等。
2. 研究常态制
教师的项目研究和日常的教学活动不是两回事,而应该是一件事,如此,才能将研究和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将研究思想转化为教学行为。我们的研究团队着力于四项常态化的教学研究:
一是读书活动,围绕项目研究进行专题阅读,通过专业的阅读,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的突破。例如,围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工作室组织了关联理论、语境学、言语交际学等主题阅读与交流活动。
二是研课活动,围绕研究课题,上研究课“一课三磨”。“一人教三次”:一个教师就同一篇课文上三次,每一次都确定研究的重点,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从中寻找教师的教学特点,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三人教一课”:三个教师就同一篇课文进行同题异构,从不同的视角发现教学内容,并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在比较中寻找最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最佳的教学活动,创意设计。
三是讲演活动,围绕所作的研究和实践,用专题的方式进行讲演,把自己的认识、理解、实践,通过讲演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与人交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四是磨文活动,围绕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撰写专业论文,并通过团队集体讨论的方式,采取主笔者答辩的形式,经得起大家的推敲和怀疑,不断提高论文的含金量。
3. 成果鉴定制
各项目研究成果须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及专家团队的鉴定,经得起学理的考证和专家的检视,才能最终发布。这样的成果鉴定制度,使得团队的研究水平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有学术含量,让我们的团队研究走得更加稳健,更加踏实。
四、有广泛合作,才能走得更高
研究团队不能局限在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所研究的成果也不能局限于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地区,而应该有更加广泛的运用范围,经得起验证性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团队所作的项目研究和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多个地区,进行合作推广研究,并建立了广泛的研究联盟和学术研究共同体。
一是苏南五校联盟:苏南五校联盟是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五所苏南名校联合组成的一个民间教育团体。
二是广西桂林组块教学实验区:从2005年起,广西桂林成为组块教学实验区。同怀对教学的热情,桂林象山区崇善小学、回民小学等语文骨干教师结成组块教学研究团队,多名教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赛课中获得一等奖。
三是学科研究中心及学校共同体:整合全区语文学科教学优势力量,以“组块教学”为主题,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吴江小学语文教师研究品牌。缔结吴江区学校发展共同体,本着“合作互助、共赢分享”的原则,通过难题互助,共同破解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优势互补,改变各校在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通过资源互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共同体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通过人员互动,促进各校在管理、教学等领域的多层面深度交流,实现更大范围的共赢发展。
四是名师工作室联盟研究:薛法根工作室与浙江湖州盛新凤语文名师工作室、南京李琳名师工作室等,结成研究联盟。联盟开展了“让语文成为儿童存在的家”高层论坛和“运用型”课堂专题培训等,一次次的头脑风暴,自然撞击出异常耀眼的智慧火花。
五是开放展示活动:当一个研究团队中的每一名教师,积极地将研究成果,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或者论文发表、专题讲座,或者通过带教指导等方式,广为传播之后,我们的研究团队才真正走出了学校,走出了区域,在更加广泛的空间里进行深入的持续研究,我们的教师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2年,薛法根语文工作室成立小学组块教学研究所。薛法根老师主持的《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立项为国家一般课题,《小学智慧解放教育理念下的组块教学实践研究》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苏州教育规划精品课题。2013年,工作室有四名教师所申报的课题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或立项课题,沈玉芬老师在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连续三年,盛泽实验小学获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评比团体奖。
“内需”才是教师成长的力量 篇8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的常丽华老师,应该是新教育实验中的佼佼者。本以为这样一位卓越的新教育实验践行者,所在的学校必定是一块新教育实验的沃土,身边的老师即使达不到她的优秀,绝对也应该是紧随其后。但是,当你走近她,走近她所在的学校,走近她身边的教师,你就会发现,其实她是一个孤独的舞者,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孤单地舞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走进她的课堂,你确实可以感受到“阴霾的天空下”那片特有的原野。走进旁边的任何一间教室,你会发现里面并无半点新教育实验的痕迹。普通,如同我们的一般;专有,带着浓烈的个人印痕。
到山东莱芜市,终于见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郭坤老师。在一个全市整体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地方,本以为她就是满山遍野的油菜花中的一朵,只不过稍稍有些娇艳,多一点芬芳而已。没有想到,她竟也是荒凉中独自绽放的一朵,显得那么另类,那么孤单而又执拗地横亘在试验田的一隅。
为什么?处在同一所学校,浸润同一个新教育理念,有的人走得很远,站成了一道风景,成为了榜样;有的人寸步难行,跌跌撞撞在原地徘徊,心甘情愿地固守着一道底线。
机遇、环境、希望等种种外显的东西,简单而有序地摆放在我们的面前。有的人抓住了,并奋勇向前;有的人赶上了,却是那么漫不经心;有的人放弃了,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一切就都那么自然而然地产生:榜样?抑或底线?
有一种现象,一直深深刺痛着我,那就是太多的教师喜欢扮演“搬运工”的角色:他们是知识的搬运工,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搬到教室里,塞到学生的脑袋中;他们喜欢做教书匠,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经验和来时的路,并且乐此不疲;他们习惯于被支配,永远遵循着领导的指令和传统的做法,不做半点的更改。
而一旦涉及到了“成长”,需要抛开好多固守的东西重新来过,很多人就会选择逃避、妥协和放弃。离开了内在的坚持和努力,任何外在的鼓励和支持,都会在成长中败下阵来。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乍暖还寒的三月,在山东蒙山偶尔见到了几朵野山花,瘦小而纤弱,但娇艳却是满山的枯黄也不能掩饰的。细细看去,它们竟毫无例外地生长在石缝与险峰之中,那些颇为平坦的山脚或洼地里,却无法觅得。
原来,对于生命来说,环境只是赖以存在的一个空间,真正源于内心的需要才能迸发出前行的激情。对教师而言,“内需”才是成长的力量。
责任编辑 潘孟良
教育的力量从教师人格魅力中来 篇9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发展、人格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知识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学生道德、人格方面的影响上。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仅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任务,更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以人格造就人格,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德才兼备与有识有能
教师的人格是内在的,而内在的人格总会向外显出来,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其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德才和识能两个方面。教师一身正气、品德高尚,可以感染学生品行端正、积极向上;教师勤奋工作、专业精湛,可以激发学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德,在教师人格中起到灵魂的作用,是教师不断奋进的内驱动力。“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这就对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在“爱教育”“爱孩子”这两个点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真正热爱这一事业的人才会以满满的责任感投入其中,才会有奉献的动力,从而承担起这份工作的职责;另一方面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孩子,因为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金钥匙,是促进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容的接触点。可以说,教师人格力量的灵魂就是爱,体现在教育中就是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孩子。
才,指的是教师有读书育人的真实本领。教师的造诣越深,讲课越能得心应手。教师只有对知识掌握的“深入”,才能有授课时的“浅出”,也只有在知识上的“居高”,才能面对众多学生的“临下”。因此,教师具备的“才”,概括为六个“一”,即一套好方法、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好的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章、一手熟练的电脑技术。
识,指的是教师要具备独立思考,善于发现的能力。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新知识、新信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新的看法和见解,形成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材观;同时要具有创见卓识,要有一种创新教学的意识和行动,并注重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
能,即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岗位上自觉锻炼出来的,一方面需要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支撑,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夯实基本功;另一方面则更要借助后期不断地学习和补充,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不断创新。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一种很强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更新知识;必须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师人格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榜样
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教育学生不能只靠灌输、说教,还要靠教师“润物细无声”的身教。朱庆澜先生说:“无论什么教育,教育者要将自身做个样子给学生看,不能以为只凭一张嘴,随便说一个道理,学生就会相信的。”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因此,教师应把对学生的要求在自身工作的各种场合与环境中体现出来,使自己的德行成为学生学习的范本,这样收到的教育效果才会是良好的、持久的、稳定的。
三、教师人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知识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渊博的知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和工作的保证,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以及对学生产生影响力的源泉。一个有着丰富知识的教师会思路开阔、触类旁通、见地独特,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驱使和鼓舞他们向着知识的海洋遨游。除此之外,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势必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拥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这也定会在学生当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各自的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四、教师的人格有利于端正学生的人生观
人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信念等多种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课内、课外,从而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才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工作、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教师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得体、品德高尚和胸怀坦荡会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自在的生活态度。教师通过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学生做好典范和榜样,能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自己成才的道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
《教师的力量》读后感 篇10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面对着水晶一样纯洁的孩子,我们始终应该是微笑的。公平、公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用爱去浇灌孩子的心灵,是能创造奇迹,收获满园芬芳的!
常常想起那个叫孙xx的小男孩。刚入学那会儿,连一二三都不会数,衣服一直是敞着的,两只脏兮兮的手总在不停地摆弄着衣角,上学都不带铅笔,课上还动不动就站起来东看看西瞧瞧……当时我想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呀?怎么办,不管?可他才上一年级,现在就放弃他,那他以后还怎么读书学习?
我的良心也会受到谴责!可是管,又该怎样管,从何管起呢?
后来,我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他一直跟随父母在外地捕鱼,直到七岁才回到镇上读了半年幼儿园,秋季进的小学。而且,他的父母竟也都不识字,将他寄宿在同样不识字的婶娘家里……一个小孩子从小就跟着没文化的父母,又生活在渔船上,能学到什么?怪不得他简单的数数都不会,更别说讲一句完整的话了!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自然也不一样。对孙xx,我从来不给他贴“差生”的标签,时常鼓励他,还教育别的孩子不歧视他,跟他交朋友,更让优秀的孩子带着他,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中午、下午放学后的时间里,一有空我就找他谈谈心,了解他在学习及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并帮助解决,把老师特别在意他的讯息传递给他,这些细致入微的关心慢慢温暖着他的心,帮助他渐渐开朗起来。
不论是一棵小草亦或是一朵小花都有享受阳光雨露的权利!尽管孙xx的情况是很糟糕的,然而,他也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教师的我,怎能弃他于不顾呢?孙xx总想着能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同和爱护,因此,上课的时候,他总抢着回答问题,只是很少有答对的时候。在别人看来,他是自不量力,一次次“撞墙”,可是,我看到的是他想努力上进的坚定的心!当他一次次答错的时候,我仍然微笑着,用眼神示意他没关系,再想想。偶尔答对的时候,我从不吝啬自己对他的表扬。一天天,一月月,孙xx终于感觉到自己是可以进步的,渐渐地学会正确看待自己,进而愉快地接纳了自己,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爱好也就悄然萌生了。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已经可以慢慢地跟他谈一些话学习方面的话题了,他也能明白我的意思,感觉到我对他的良苦用心了。一次语文小检测,他居然及格了,这里面该有他多少地辛勤付出啊!在我说出他的成绩时,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了掌,向他表示祝贺,他笑了,露出了灿烂的骄傲的笑,末了,还骄傲地环视了一遍班上的同学。我的心猛地一颤:多可爱的小男孩!如果当初漠视他的存在,怎么会见到他这样的表情?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的决定!我不仅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大表扬了他,和他一起仔细地分析了试卷,还鼓励他说:“老师发现你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假如你平时在学习上再多花点时间,答题的时候心再细一点,成绩还要好呢!下次考试有没有信心比这次更好?”孙xx使劲地点了点头。
教师集体:班集体建设的主体力量 篇11
教师集体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之一,代表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贡献。马卡连柯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师集体”的概念,他的关于教师集体的形成过程、教师集体的结构、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人道主义、教师集体的主体作用和学生集体的核心作用、校长在教师集体中的“中心人物”地位等论述引起与会者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尊称马卡连柯为“导师”,他以自己卓越的教育智慧,对马卡连柯的教师集体理论进行了重要的补充与发展,也对当时苏联教育界的教条主义做法进行了批判。他的思想创新表现在:
(1)集体不是教育的目的。如果把集体作为目的,那么教育一开始就是残缺的教育,教育者就只会关注集体,关注其组织结构及内部的领导和服从的关系,即关注积极分子的培养,关注怎么善于领导,怎么教会服从。
(2)教师集体是学校的轴心。学校作为教育的发源地,作为对未成年人施加教育的力量,作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中心,只有依靠和学校共命运的教师集体,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3)教师集体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在教师的信念、观点、传统、习惯和个人特长中,在师生之间的血肉关系以及在学生之间的关系中,均蕴藏着许多永久性的精神财富。如果教师集体能把这些精神财富保存下来,那么,学校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4)教师集体是靠集体的智慧、思想和创造建立起来的。校长之所以能成为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是因为他善于把教师的力量联合起来进行集体思维,善于跟教师一道年复一年地积累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在经常更换校长的学校里,是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教师集体的。
(5)教师集体要成为每个教师的思维、创造和探索源泉。教师应该在信念、观点、思想、传统等方面取得一致,教师集体的共同信念是相信教育的力量、共同理想的力量、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劳动的教育力量。
(6)教师集体是教育之树的树冠,教师个性则是大树之根。教育中有很多道理很抽象、有很多事件很遥远,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个体影响而学有所获的。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青少年前进道路上的灯塔。
(7)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人”。只有当学校里有一个由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组成的核心时,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师集体,而这个核心必须具有一种伟大的人道思想,即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
在聆听大会发言和代表间交流时,我一直在反思中国学校集体构建中出现的认识上的偏差。我们的许多学校在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集体和集体主义培养,却没有关注教师集体的教育作用和长期培养的必要性;官方表彰的往往是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个体,而教师喜爱的专业成长共同体、有成就的名师工作室等多存在于民间的草根团体中;课改提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又忽视了学校集体中教师个性发展的愿望。现代学校是当代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链条,充分重视和体现教师集体与教师个人的价值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新课题!
为此,我提交给大会的论文题目是《当前中国中小学班级变革与教师集体功能的拓展》,主要观点如下:
现在从高中课改引发进而逐渐下移的“走班选课”试验,虽然仍以“教学班”的形态存在,但是开始打破了固定的“班级授课”结构,原本因学生集体而派生的教师集体和班主任主体被弱化了,教师的权力缩小了。选择课程的背后是选择教师和选择优质教学资源,这使得新型教师集体的形成与强化成为可能,也使学生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第一,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分层走班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课程的实施靠教师,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教师教学组织
基础型课程的教师是学校的基本力量,即使实行分层教学、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靠过去的教研室、年级组还是可以应付的;但对于开展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生活经验型课程、德育课程等以及实行“导师”制,靠原先的组织就完全力不从心了。这就需要一个超越教研室的教师学科组来承担。学科组成为教师集体的重要存在方式,不仅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支撑起这个团队,还要想方设法开拓资源,如发现、引入、培养可以胜任教学的校内外教师(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有高校资源可以依托就更好了),课程文本、实体与网络资源库建设,校内、学区、校际、区域课程资源的调动等,以使内部形成品牌,形成学校发展特色,外部产生影响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第二,教师学科组既是一个教学集体,也要成为一个能动的综合教育体,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组的结构,拓展其功能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应当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及一门拓展型课,并承担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这样,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专业要求更高了,自身的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便会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学科组联系的广泛性和强大功能,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资源利用更加充裕,学习进修更加方便,团队内便于形成优势互补和传、帮、带的良好风气。现在,许多教育发达地区普遍实行了学区制,一校两区、一人双岗、以师带徒、以强帮弱,实现硬件设施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先进教学理念的交流和业务互动对学科教师是一个难得的锻炼。同时,学科间的竞争使学科内部凝聚力增强,便于形成特有的团队精神。
第三,分层走班使师生相处方式和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科组导师要把个性化育人与新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同时作为重点
导师的职责是,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套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行政班取消后,过去的班规没有了,相知的同桌少了,以往像班主任一样的感情弱化了,导师需要从关注学科向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转变,走出强制性规定惯性,俯下身来平等地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风细雨般唤醒学生的潜能;固定的班集体成了流动的集体后,学生个体的自由度增加了,群体的黏合度减弱了,但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来,导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学生进行集体性的研究和实践,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加入社团,指导他们学会自主管理,从而培养新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四,教师学科组不可能承担起全部的教育功能,要使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必须有精简高效的管理机制、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合理的调控机制
对学校而言,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素质,创建学校特色,尽快完善与走班制相适应的学分制,与中、高招挂钩的学籍制,反映学生真实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以及其他科学评价方式;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跨校、跨区选课,扩大办学自主权,避免超级学校、大班额对学生个体的无暇顾及,最后又回到分快、慢班的老路子上去;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跟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步伐,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填平传统教育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篇12
姓名:钟媛媛地址:鄞州区中河街道华泰小学时
间:2013-08-22 00:00
《老师的力量》,第一眼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竟然有那么一点点心动!在阅读这件事上,我属于典型的“外貌协会”。一个吸引我的书名就可以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现阶段的我,总会有那么点怀疑自我,茫然若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似乎早已经不属于我了!可是,即便早已心如止水,为什么还是会时不时地隐隐感到不安呢?看完《老师的力量》,我的这种忐忑平缓了不少,眼前的疑惑也似乎明朗了些。
《老师的力量》一书收录了文化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文章近四十篇。文章的作者五花八门,各自的回忆也是相去甚远。但是,读着他们的小学生活,眼前影动着他们的老师身影,我渐渐开始反思对照。诚然,他们那个年代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人,但凡他有过求学的经历,这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正如书中所言:“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何老师的特殊因缘,以及故事。”经年累月之后,难忘的不见得是老师的名和姓,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带给他们这一生的影响。这里分享几位名家的故事。
一、有力量的老师泯灭学生反叛的意识
流沙河,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作家和学者。他在《吾爱吾师》一文中回忆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姓钟,是个胖胖的喜欢打学生手心的老师。这位老师惩罚学生时总是嘻嘻而笑,不显怒容,但是鞭子抽打手心却非常狠。被打过一次手心的流沙河原本非常喜欢在上课时 折纸船,画三英战吕布,还喜欢玩蟋蟀,但是在钟老师的课堂上,他却端端正正,专心聆听。除了手心怕挨鞭子以外,流沙河更多地是被钟老师的一手板画所吸引。1943年秋,流沙河就读的金渊小学开设了世界地理课,而这位钟老师,他在黑板上随手就能画出一幅幅的亚洲
地图、欧洲地图、非洲地图、北美洲地图、南美洲地图等,然后让学生临摹在练习本上。就这样,画地图取代了原先画关公,画吕布,画高射炮打飞机的兴趣,作者后来还特意去买了一册袖珍世界地图,周末就在家里画着玩,结果世界地图他画得又快又好。而就在画地图的日子里,流沙河也泯灭了反叛意识,开始专心投入钟老师的课堂。时至今日,这位文化老人还能熟练说出各国的轮廓形状。意大利是一条腿在踢一个扁球;澳大利亚是一只螃蟹没有腿脚;南美洲是象头拖着长鼻子,鼻尖是麦哲伦驾船绕过的合恩角......当别人赞他“下知地理”的时候,他总会感激地想起钟老师,那是一种真诚的,发自肺腑的情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傻傻地想:我们的品德教学中也常有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内容。无奈,我就做不到随手板画地图。往远了想,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时候,我们自己先掌握到位了么?如果老师自身的力量不够强大,那么能给予学生支持的力量又能有多少呢?当学生离开课堂,离开校园,我们老师所给予他的力量还能剩多少?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我们到底能给学生剩下些什么?》而雷夫在中国演讲时也曾经提到这样一句话:我关注的是一个学生10年后能用得着的素质。相比而言,当我们为某个阶段的考试或检查而疲于应付时,是不是目光太短浅了些呢?
二、有力量的老师让学生离开后依然常常“饮水思源”
雷夫在分享他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时,曾经把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成了五种不同的梯度。事实上,读下来,但凡受益于有力量的老师的学生,他们在成年后往往饮水思源,这也是雷夫的五个阶梯中最高的一层。当老师教育的力量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力量时,那么这种力量就会伴随生命主体延续一生。梁实秋记忆中的周老师教学非常认真负责,对于习字尤其注意。而对周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周老师对于他们作“修身”的教育。纽扣是否扣好,头发是否梳齐,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乃至笔记本子是否折角卷角等,无一不加指点。而这些细节的关注,也让梁实秋自此养成了好习惯。看到梁实秋对周老师回忆的时候,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一个个头比我们初中生高不了多少,眼神杀伤力却超强的女老师,柴老师。有那么一次,我们班的男生竞相将自己的头发梳成了中分,看上去活脱脱一个个汉奸。我们女生纷纷嘲笑,但是男生们却不以为然。然后,所有梳中分头发的男生都被班主任请去了办公室。走出教室时,男生们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回来时,个个像落败而归的公鸡。我至今记得,我的同桌的头发是以一片纷乱的景象回归大家视线里的。可以想见,我们那个个头小却很有力量的班主任是怎样用手直接挫败那些难看的发型的。再看班里其他男生,无一例外。而至此以后,班里再没有男生在发型这个问题上犯过纠结。班主任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发型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每个人在每个特定的阶段,就应该演绎好这个阶段的特定角色!当我成为一名老师,当我带自己的第一届学生时,我也时刻提醒他们: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什么时候也别忘了自己的身份!我是这样提醒我的学生的,而我的老师当年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有力量的老师总是有着种种不一样的故事。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演绎了一个“师者”应有的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是一句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在想: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力量?!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2013-09-28 23:52:48)
转载▼
分类: 教育杂谈
一、有力量的老师泯灭学生反叛的意识
流沙河,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作家和学者。他在《吾爱吾师》一文中回忆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姓钟,是个胖胖的喜欢打学生手心的老师。这位老师惩罚学生时总是嘻嘻而笑,不显怒容,但是鞭子抽打手心却非常狠。被打过一次手心的流沙河原本非常喜欢在上课时 折纸船,画三英战吕布,还喜欢玩蟋蟀,但是在钟老师的课堂上,他却端端正正,专心聆听。除了手心怕挨鞭子以外,流沙河更多地是被钟老师的一手板画所吸引。1943年秋,流沙河就读的金渊小学开设了世界地理课,而这位钟老师,他在黑板上随手就能画出一幅幅的亚洲地图、欧洲地图、非洲地图、北美洲地图、南美洲地图等,然后让学生临摹在练习本上。就这样,画地图取代了原先画关公,画吕布,画高射炮打飞机的兴趣,作者后来还特意去买了一册袖珍世界地图,周末就在家里画着玩,结果世界地图他画得又快又好。而就在画地图的日子里,流沙河也泯灭了反叛意识,开始专心投入钟老师的课堂。时至今日,这位文化老人还能熟练说出各国的轮廓形状。意大利是一条腿在踢一个扁球;澳大利亚是一只螃蟹没有腿脚;南美洲是象头拖着长鼻子,鼻尖是麦哲伦驾船绕过的合恩角......当别人赞他“下知地理”的时候,他总会感激地想起钟老师,那是一种真诚的,发自肺腑的情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傻傻地想:我们的品德教学中也常有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内容。无奈,我就做不到随手板画地图。往远了想,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时候,我们自己先掌握到位了么?如果老师自身的力量不够强大,那么能给予学生支持的力量又能有多少呢?当学生离开课堂,离开校园,我们老师所给予他的力量还能剩多少?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我们到底能给学生剩下些什么?》而雷夫在中国演讲时也曾经提到这样一句话:我关注的是一个学生10年后能用得着的素质。相比而言,当我们为某个阶段的考试或检查而疲于应付时,是不是目光太短浅了些呢?
二、有力量的老师让学生离开后依然常常“饮水思源”
雷夫在分享他的第号教室的故事时,曾经把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成了五种不同的梯度。事实上,读下来,但凡受益于有力量的老师的学生,他们在成年后往往饮水思源,这也是雷夫的五个阶梯中最高的一层。当老师教育的力量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力量时,那么这种力量就会伴随生命主体延续一生。梁实秋记忆中的周老师教学非常认真负责,对于习字尤其注意。而对周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周老师对于他们作修身的教育。纽扣是否扣好,头发是否梳齐,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乃至笔记本子是否折角卷角等,无一不加指点。而这些细节的关注,也让梁实秋自此养成了好习惯。看到梁实秋对周老师回忆的时候,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一个个头比我们初中生高不了多少,眼神杀伤力却超强的女老师,柴老师。有那么一次,我们班的男生竞相将自己的头发梳成了中分,看上去活脱脱一个个汉奸。我们女生纷纷嘲笑,但是男生们却不以为然。然后,所有梳中分头发的男生都被班主任请去了办公室。走出教室时,男生们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回来时,个个像落败而归的公鸡。我至今记得,我的同桌的头发是以一片纷乱的景象回归大家视线里的。可以想见,我们那个个头小却很有力量的班主任是怎样用手直接挫败那些难看的发型的。再看班里其他男生,无一例外。而至此以后,班里再没有男生在发型这个问题上犯过纠结。班主任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发型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每个人在每个特定的阶段,就应该演绎好这个阶段的特定角色!当我成为一名老师,当我带自己的第一届学生时,我也时刻提醒他们: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什么时候也别忘了自己的身份!我是这样提醒我的学生的,而我的老师当年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有力量的老师总是有着种种不一样的故事。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演绎了一个师者应有的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是一句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在想: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力量?!
《梦想的力量》读后感 篇13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在听了老师说非洲的孩子生活困苦,成千上万的孩子因喝了不干净的水死去后,下决心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放弃了玩耍的时间,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取打井的钱。他先筹集了70元钱,然后又筹集了2000元钱,为了更快地打好井,最后筹集到了买钻井机的钱。经过瑞恩的不懈努力,他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最终成为了现实。
瑞恩这个看似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为什么会变成现实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童心。读到瑞恩赚70元钱的过程时,我感动极了,童年都是美好的,哪个小孩不喜欢玩呢?而瑞恩为了赚打井的钱,帮助非洲儿童,竟然放弃了玩耍的机会,来做家务活。瑞恩到非洲后流下了眼泪也令我感动,那眼泪是激动幸福的眼泪,瑞恩经过他艰辛的努力,最终梦想成真,此时有谁不流泪呢?读着读着,我不禁热泪盈眶。
读了《梦想的力量》,我联想到了一幅漫画。这幅漫画上画着一个人因为没有水喝,想挖一口井。可他费尽心机地挖了几口井也没有看到水,他只好筋疲力尽地坐在一旁唉声叹气。其实并不是他挖的地方没有水,水就在他挖的井的下面最多不过50厘米处。有时候梦想离我们只有一步远,只要我们再努力一点儿,梦想就会实现。
读完《梦想的力量》,我明白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永不言弃,遇到困难多思考,积极面对,梦想就会向你招手。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编制 篇14
[关键词]高校教师 工作压力 量表编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college working stress scale for using in university teachers. Mehtods :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the intra-structure of the scale. Results: ① Explorator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items indentified that the scale had seven factors, explaining 66.518% of the total variance; ② Internal consiste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ronbach’s a coefficient, split-half coefficient were respectively 0.9184 and 0.8981; ③ The structure 、 content and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of the scale were all very perfect.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working stress Scale Development
0.引言
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变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每一个工作着的人都感受到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难度的提高,工作压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也不例外,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众多调查数据表明,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个高压力的职业。在过去的十年中,教师压力己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
在我国,随着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尤其是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在这种双重重担下,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各种身体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压力症状,并且这种不良影响也会波及到学生,甚至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关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在我国相关的研究却很少,所以开展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是迫切而必要的。本研究就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编制一份《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了解高校教师的主要的压力来源,可以为高校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供参考。
1.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表组成因素的确定
(1)分析、比较、总结以往的有关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文献资料,并且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分析,初步确立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的组成因素。
(2)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并且为了使访谈结果更有代表性,访谈将按照教师的年龄结构(老、中、青)、职称结构(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学历结构(博士、硕士、本科)、婚姻结构(己婚、未婚),从中国民航大学选择24位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组成因素。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谈谈与工作有关的压力来源,并按照压力程度的大小排序;解释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带来的影响;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根据文献研究和个别访谈结果确定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7个因素:职业发展、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经济压力、学校制度、身体状况
2.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表的项目来源
参考以往的有关教师工作压力的量表,本研究主要参照了陈超然编制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白少君编制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及刘丽丹编制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等,结合个别访谈的结果,初步形成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表》,该量表共有40个题目组成。并且聘请压力研究领域的专家对这些题目进行了分析,看它们是否代表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源。根据专家意见,我们对量表题目进行了修正,由40个题目简化为35个题目。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调查表的内容效度。
问卷项目形式主要是自陈式,问卷项目采用四点记分法,1分为没有压力;2分为轻度压力,3分为较重压力,4分为很重压力。得分越高,说明压力程度越大。
3 测试及结果分析
3.1 测试样本
问卷编制过程中的测试分初测和复测两次进行,初测样本来自中国民航大学各个学院,随机选取200名教师(男84人,女116人)进行测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00份;复测样本来自于天津市各个高校,随机选取教师350名,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男152人,女172人)。
3.2 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Amos4.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验证量表的结构。
3.3 结果分析
3.3.1 项目分析
运用初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计算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对相关较低(<0.4)的项目予以删除,共删除了2个项目。检验各项目的辨别力,再对剩下的32个项目分别计算区分度。具体方法为:先将量表总分从小到大排序,抽取所有被试的前27%和后27%设为两个极端组,然后对每个项目在这两组间进行T检验 ,32个项目的区分度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P<.001)。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测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样本的KMO系数为0.840,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679.301,P﹤0.0001,表明适合作探索性因素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斜交旋转(Promax)的方法。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并删除因素负荷小于0.40的题目,经过分析,最终确定29个题目,从中抽取7个因子,共解释总变异66.518%。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因素负荷表
根据表1各个因子对应的项目内容进行因素命名为:职业发展-涉及教师的研究方向的定位和职称的评聘带来的压力;工作负荷-涉及课时量和科研量要求带来的压力;人际关系-涉及与同事、领导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带来的压力;自我发展-涉及自身的学习、培训和晋升方面带来的压力;经济压力-涉及收入水平,日常消费和买房带来的压力;学校制度-涉及对学校制度适应,参与学校管理方面带来的压力;身体状况-涉及各种生理、心理疾病带来的压力。
3.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再测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验证该量表的结构模型,所得的拟合度指标见表2。
表2: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指数
由表2,χ2/df 值小于5.00,标准拟合指数(NFI)、拟合优度指数(GFI)、比较拟合指数(CFI)都大于或接近0.90,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为0.045。拟合度指数都基本符合标准,结构效度比较理想。
3.3.4 信效度分析
3.3.4.1 信度分析
本研究用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检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同质性信度的指标用Cronbach’s a系数来表示。从表3可以看出总量表的a系数为0.9184,各分量表的a系数在0.5384~0.8385之间;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981,各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在0.6739~0.8511,说明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较高。
表3: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信度
3.3.4.2 效度分析
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之后,本研究为了测量教师的总体压力感,还列出了一个题目为“如果压力分值最大为100分,没有压力为0分,您认为您的压力分值为: 0-25;26-50; 51-75 ;76-100”,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在四个分级中选择。对这个题项的回答可以作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一个效标。计算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得分、各分量表得分与该项目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
表4: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得分、各分量表得分与效标的相关
注a:*P<.05;**P<.01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得分、各分量表得分与效标的相关都达到了0.4以上,处于非常显著的水平,效果比较理想。
此外在编制问卷项目时,已经聘请有关专家对问卷项目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和修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4. 讨论
(1)量表的结构
本研究分析以往有关教师工作压力的文献资料,分析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职责,结合访谈结果,初步确定了问卷因素,共7个:职业发展、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经济压力、学校制度、身体状况。参考以往的相关量表及访谈结果收集项目,聘请有关专家对量表项目进行评定,经过多次修改,形成《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初稿,共包括35个项目。经过初测、再测,最终形成正式量表,共29个项目。
对初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删除项目6个,从中抽取的因子仍然为7个,7个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66.518%,与理论构想非常符合。对再测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模型与数据能够很好的拟合,量表的结构非常理想。
(2)量表的信效度
本量表的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分半信度系数都在0.53以上,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184,分半信度为0.8981,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构已经表明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以高校教师的总体压力感作为效标,结果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与效标的相关性都在0.4以上,表明该量表的效标效度也比较理想。此外,该量表的理论假设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科学性,项目来源比较可靠,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也比较的客观、合理,量表的项目也经过专家的多次审查和评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研究不足
本研究取样主要是在天津市各个高校进行,这使研究结论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样本的容量也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些方面也是我们今后研究应该改进的地方。
5. 结论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共包括7个因素,分别为职业发展、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经济压力、学校制度、身体状况。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参考文献
[1]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心理系.2004年。
[2]兰继军.刘真等.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水平的测试及其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02-103。
[3]石林.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J].心理科学,2003,26(3):494-496。
[4]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05-109。
[5]靳捐.靳静毅.北京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5):39-43。
[6]刘丽丹.沈阳市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6年。
【《教师的力量》读后感】推荐阅读:
教师人格力量的形成05-09
作文批改中教师力量的运用10-27
阅读的力量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7-15
变革的力量读后感07-29
专注的力量读后感09-13
信任的力量 读后感09-28
《爱的力量》的读后感05-11
梦想的力量读后感素材12-24
《执着的力量》读后感作文01-15
《梦想的力量》读后感300字08-28